不要把独立遇见你这件事事妖魔化、或过度强调

过度强调“司法独立”,只会造成“司法孤立”
“书生误国”,这句话放到国内少数学者教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从校门求学到校门教书,只会埋头读书研究。自己的脚一次都没踏进过法院、检察院的大门,连检察院的部门设置都搞不清楚,没办过一次案件,没研究过一宗案卷,竟然把“政法委”的全称说成是“中国共产党政法管理委员会”。就是这些人,还大言不惭地在大学课堂上大讲特讲“司法独立”。
提升法学的地位,提高法学研究的价值,这本身无可厚非。有理想,有脾气,也是人之常情。笔者感觉自己就挺理想化的了,但对于“司法独立”这些理论向来是不屑辩驳的,因为根本就不用辩驳,鼓吹者根本就没有任何论据,也提不出任何实现路径。只有响当当却干瘪瘪的口号,诸如“实现司法独立了,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司法独立是全球的大势所趋”、“公平正义价值的核心在于实现司法独立”,仿佛“司法独立”是解决中国司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司法不独立”是牵绊中国司法进程的“最大绊脚”。这些学者的课,往往台上讲得唾沫横飞、激情澎湃,台下听得热血沸腾、尿意紧绷。
可是,细想一下,“司法独立”?怎么独立?取消政法委?还是取消党委的领导?这些学者往往都是嫌弃司法机关的地位不够超脱和独立罢了,那怎么样才能足够超脱?那只有一种办法了,就是党委书记亲自兼任法检两长。嗯,这也不对啊,党委亲自主管法检了,地位跃升了,也超脱了,不过这不是党委和司法成一家人了嘛,这更不独立了啊?所以说,这些学者的心里其实是“变态”的,他们陷入了一个悖论,既想脱离领导,又想亲近领导。
说实话,这些学者的言论,其实他们自己都不信,自己住着洋房、拿着高薪、干着兼职,大把吃肉,大口喝酒,没事儿泡妞儿,他们才不管法检死活呢,反正别动我的奶酪就是了。
不过,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你可以愤青,你可以激进,但是不要传染给学生们,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刚刚通过独木桥,选择了法学专业,心智还处在不成熟期,你们在课堂上大谈特谈什么“司法独立”,只会加剧他们进入社会之后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对于他们的父母而言,孩子读法学,是为了以后进公检法、干律师,先生存再生活,这些所谓的学者却开始卫道士般地命令道:你要为实现司法正义、实现司法独立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多么的口蜜腹剑,却笑里藏刀、居心叵测!
关系挺好的一位同学,研究“宪政”(宪法与行政法学)的,在学校期间,坚定地笃信“司法独立”,结果前几天与他通电话,谈到学校里的“司法独立”,他咆哮道:“什么破学者,都TMD胡扯,把你拉到基层法院去办几天案子,你还相信什么狗屁司法独立,别说几天了,办一天案子就够了”。
我有同感,而且感触更深。不说别的,就算让你法检独立,你们敢独立吗?如若实现学者所谓的“司法独立”,对于法检,是一场危机;对于人民群众,则是一场灾难。所有进入法律领域的纠纷,法检说了算,许霆案绝对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梁丽案,至少无期徒刑;而连杀十几人的邱兴华案,说不定早就被鉴定为精神病人,判无罪了。
其实,现今世界司法体系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独立司法,所谓的司法独立只一种理想性的概念,因理论依据不足,至使各国司法差异而相互抵触。总书记在莫斯科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重申了这一原则,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体现了党对司法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特殊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坚定支持。
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书记提出:天涯无净土。即便如此,中央政法委书记不再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地方政法委书记不再兼任公安局局长,最大程度地削弱政法委对法检的干预和约束,党委对法检给予了更大的支持力度,对具体案件尽量减少干预。今年11月2日,经中央批准,中央第十一轮巡视将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27个单位党组织开展专项巡视,迄今为止还未正式进驻最高法和最高检,这都体现了党委纪委对于监督法检的高度谨慎。
我曾跟在沿海城市检察院的一位同事开玩笑:“法检一般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独立的食堂,独立的办案中心,独立的制服,独立的法徽检徽,现在又有了独立且偏高的收入,还不行嘛,还想咋滴?”
在各个部门竞相争着刷存在感的今天,法检可以探讨适当且稳当的“独立”,但不可操之过急、贪得无厌,否则,过度强调“司法独立”,只会造成“司法孤立”,到时候,谁也不跟你们玩了,那才是真的玩完了。
最后,附上一篇高质量、好文采的实习札记,作者是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嘉伟,作为最高法院接收的第二批法律实习生,刚刚结束实习。这篇文章中有些话我很欣赏,比如:“回头来看隔几年就会更新一次的《美国联邦司法改革纲要》,我发现我们对“司法独立”的理解可能失之肤浅。尽管灯塔国在纲要中,将“司法机关的独立”作为核心价值观之一,但是里面专设一个议题讨论法院与其他政府分支的关系: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资源用于法院软硬件的建设,法院要与国会甚至国会议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及时沟通乃至汇报工作;为了保障法院办公场所的更新、安保措施的强化以及法院工作人员的退休保障,法院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
“这与一种广泛流传的、关于美国“司法独立”的神话很不一样。说句不太中听的话,假如这些内容出现在我国法院的文件中,只怕顿时便会骂声四起、段子满天飞。只是,假如我们稍微清醒一点,就应当承认,法院固然因其专业性而具有独立性,但它依然是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之一。又或者,它也是为人民服务的。”
“因而,法院不可能是完全脱离其他公共部门的空中楼阁,即使那看起来很美,它也仍然是镶嵌在整个国家体制中的一个部门,需要与这个体制中的其他部分发生互动,更需要其他部门为它提供有形与无形的资源支持。美国的法院要与那些议员搞好关系,那我国的法院为何不能理直气壮的在法律限度内处理好与各级党政机关的关系?仅仅因为中国的政治权力格局不同于美国的政治格局?或许,这也是司法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不要过度强调升迁
不要过度强调升迁
皮皮虾演技
每个管理者应该都能从工作本身获益,得到满足,管理职位不应只是在组织中向上攀升的踏脚石。即使在快速成长的公司里,能够升上去的管理者仍然只占少数。对于其他各阶层主管而言,今天的职位很可能就是他们会一直做的退休、甚至过世的工作。每五个管理者中,肯能会有三四个人因为公司过度强调升迁而深感挫败,士气低落。过度强调升迁的做法也会引发不当的竞争风气,为了自己能脱颖而出,员工将不惜牺牲同事。为了避免过度强调升迁带来的坏处,薪资结构中应该提供特殊表现的奖赏,奖金几乎相当于因为升迁而增加的酬劳。举例来说,每个阶层的薪资幅度应该保持适当的弹性,因此绩效卓越的员工获得的报酬将超过比他高一个层级员工的平均薪资,而且相当于比他高两个层级员工的最低薪资。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升迁的机会,如果表现优异的话,每个人还是有可能大幅加薪,而加薪幅度相当于连升两级所增加的酬劳。但是,单单靠金钱奖励还不够。无论管理者或一般员工,无论在企业内外,每个人都还需要另外一种奖励——声望和荣耀。对于大企业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无法满足这方面需求的有两个领域,而且主要都出现在大企业中:企业大单位主管以及专业人才对外的地位和声望的象征。通用汽车或通用电气公司的事业部主管所负责的单位几乎都是产业界的龙头老大,规模通常都相当于或大于独立经营的任何一家同业,不过他们的头衔却只是“总经理”而已,而那些规模较小的竞争者,公司首脑却享有“总裁”的头衔和身为企业领导人的地位。因此基本上,大企业给予管理者的头衔必须能与他们承担的责任和重要性相称。或许称他们为事业部“总裁”,而事业部高层主管则叫“副总裁”。许多公司的例子显(其中最著名的是联合碳化合物公司和强生公司),其实在企业内部,这些头衔并不会改变实质关系,但是却会对享有头衔的主管对外的身份地位和荣耀感、工作动机及组织精神,都产生莫大的影响。同样,企业也必须给予专业人才在专业地位上应有的肯定和奖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皮皮虾演技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分享最有价值的实时财务信息
作者最新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习题详情
141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3.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精品课程专家组成员林达告诉志愿者,“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与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得体、自然地相处,“平等、尊重”是礼仪规范的基本内容。既不“疏远冷漠”,也不“热情过度”,更不要担心自己说错话,就一言不发。“一看、二问、三听、四助”是基本技巧。林达在讲解扶残、助残礼仪时强调,在残疾人没有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要为他们刻意做太多事情,要以尊重自主、满足需求为前提。②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谈到,各种形式的爱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其中尊重是前提,它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如果我爱一个人,就更应该尊重他的个性,而不是把他变成我的工具和仆从。尊重是一种修养。尊重是另一种关爱。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精品课程专家组成员林达告诉志愿者,“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与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得体、自然地相处,“...”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文中给出了两个材料,①是专家林达的发言,②是弗洛姆谈到的关于爱的基本要素。这两个材料中都包含了在人际关系或国家关系中,彼此需要尊重。但两人的尊重又是十分具体的,就是尊重别人的个性和自由权利。不能因为爱或关心而盲目地反复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或在对方不需要帮助时还硬去帮忙,或如果援助意图不被对方接受还一再坚持,这些都不是恰当行为,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所以,尊重应该要有一定的限度和理性,也才是真正对他人的关爱,也能体现自己的个人修养。因此,写好这个作文,可紧扣“尊重个性”“合理尊重”“尊重要适度”,“尊重需求”“尊重文化”等方面进行写作。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做到三个原则: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2.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3.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精品课程专家组成员林达告诉志愿者,“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与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得体、自然...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精品课程专家组成员林达告诉志愿者,“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与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得体、自然地相处,“平等、尊重”是礼仪规范的基本内容。既不“疏远冷漠”,也不“热情过度”,更不要担心自己说错话,就一言不发。“一看、二问、三听、四助”是基本技巧。林达在讲解扶残、助残礼仪时强调,在残疾人没有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要为他们刻意做太多事情,要以尊重自主、满足需求为前提。②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谈到,各种形式的爱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其中尊重是前提,它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如果我爱一个人,就更应该尊重他的个性,而不是把他变成我的工具和仆从。尊重是一种修养。尊重是另一种关爱。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精品课程专家组成员林达告诉志愿者,“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与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得体、自然地相处,“平等、尊重”是礼仪规范的基本内容。既不“疏远冷漠”,也不“热情过度”,更不要担心自己说错话,就一言不发。“一看、二问、三听、四助”是基本技巧。林达在讲解扶残、助残礼仪时强调,在残疾人没有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要为他们刻意做太多事情,要以尊重自主、满足需求为前提。②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谈到,各种形式的爱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其中尊重是前提,它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如果我爱一个人,就更应该尊重他的个性,而不是把他变成我的工具和仆从。尊重是一种修养。尊重是另一种关爱。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相似的习题。许章润:强调法治也应避免过度司法化_新浪新闻
许章润:强调法治也应避免过度司法化
  今天下午3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新浪网独家对话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为网友解读“两高”报告,以下为采访实录。
  法律人以法律为自己的信仰
  从前几年李克强副总理开始讲起,去年三中全会的改革意见,包括这次两高报告,里面都多次讲到了“信仰法治”或者“法律信仰”的问题,这实际上讲的是――法律人以法律作为自己的信仰,而法律的精神在于公平正义,法律信仰所指向的最高价值准则是公平正义。这次在两高报告,尤其高院报告里提出,值得肯定。
  除此之外,此次两高报告还有以下一些亮点。
  第一,两高的报告尤其是高院最高法的报告,强调以公正司法、公平正义作为司法至高无上的目标。
  这条抓到了法律特别是司法审判的实际性问题。报告强调要独立审判、独立检察, “让审判者独立审判,让裁判者负责”,这些都体现了现代司法的理念,要正面肯定。
  第二, “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在中国的今天,司法除了受到人大和舆论监督外,还是国民和公民评价的重要指标,强调“司法为民”十分重要,如果没有这一条,谁来评价它,因为法律打交道的毕竟还是这些诉讼当事人。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司法为民”提法本身当然体现了他们希望用司法解决民间纠纷、社会难题,用意是善意的。可司法本身强调超脱、中立,和行政权不一样,行政权一定要“执政为民”,因为它直接来自于人民的委托,但司法机构是一个相对中立的机构,它的权力并不是人民直接委托,而是间接的,因此“司法 为民”甚至“走群众路线”的讲法,太过于行政化。
  所以,像“法律不得违背民俗与民心”、“法律必须要符合中国人的世道人心”,如果用这些比较专业的表述加以传达的话,会更好体现报告的专业精神。
  所以这一条既是它的亮点,也是它的不足。
  第三,两高报告尤其是高院报告里讲到一条“独立审判,公正司法”,这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在国家统一司法是整个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在这个情况下,高度认识司法腐败等问题的严重性,把它纳入国家治理能力,这是过去没有讲过的,直接牵涉到国家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问题。
  第四,强调要进一步近来司法改革、检察改革。
  高院报告里讲到要在2014年进行省级司法机关人财物统一试点工作,探索与行政区划相分离的司法管理工作,这是对去年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司法改革”目标的重述,但具体怎么做,目前还只是大框架、原则性讲讲,高院、高检还没有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但现在有两条措施比较具体:一个是东部14省份判决书一定要上网,这算是司法公开一个措施;另一个是要取消对法官不合理的考评制度,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去的一些地方政府把司法机关是否参加征地拆迁、是否参加维稳当做考核指标;从法院内部来讲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考核指标,比如有些地方要求法官每年 发表论文等,如果这一点能够真正做到,将使司法、法官朝着专业化、中立性方向发展,别把他们搞成“万金油”,也别让他们分心。
  文学用语不适合法律人
  报告里面的一些表述,将来要适当注意,比如动不动就讲“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这不合适。
  党政官员可以说要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抵制司法腐败。但高院院长是中国首席大法官,要讲法言法语,要讲专业术语,这种“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形容词,更多是一种文学用词,党政机关可以用,大法官用这样的词就体现着你的分寸,因为什么叫“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应该从法律角度来说要做说明,这些文学用语并不太适合法律人讲。
  还有一条值得商榷,强调“要加强西部、边远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法院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援藏、援疆、援青等工作”。当然这不能说错,但牵涉到资 源分配问题,如果你要建设现代司法,那现代司法、现代国家基本是从经济发达国家、市地区逐步推展,老少边穷地区相对滞后是正常现象。最高法院有这样的表态实际上是一种行政表态,和专业化、中立性的司法要求不一定完全等同。
  强调法治也应避免过度司法化
  今年的两高报告中提到,“推进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涉诉信访终极机制,网上信访,巡回接访等工作”。这点从专业化和中立性来看,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不是一个专业性、中立性的司法方式。
  信访的实行,更多是属于行政事务,由信访机构来做,法院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审级程序制度,比如二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这个问题不能严格遵守 《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用信访制度破坏了审级制度的话,那是与建设现代司法相矛盾、相违背。所以就这点而言,将来整个司法改革要重新考虑。
  所谓信访问题要看将来怎么分工,因为中国有信访等各种机构,如果搞不好,有时候案件审判都终结了,结果国家信访局转了一封信,然后这个案件又重新开始审理,这就自相矛盾了,这就不是法院的问题,而是牵涉到中国矛盾调处体制的通盘安排。
  现在中国社会处在矛盾多发期,很多问题的解决机制不健全,有些问题要分流,怎么分流?比如各种行业协会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各级仲裁机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过去常讲的单位如工会也是一个解决渠道。
  但现在的问题是强调法治使大家有一个误解:认为什么问题都可以到法院解决,如此造成片面的过度司法化。比如有一些小额财产纠纷或者当事人彼此之 间因合同信用未履行、未兑现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本应是行业协会可以出面解决的。这些协会现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牵扯到社会的发育,怎么分担矛盾解决的渠道问题。
  现在中国法官判案尤其基层法院判案数量达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所以要建设现代国家的社会矛盾、纠纷的分流机制,使得不至于过度司法化,一点小事都到法院打官司,浪费司法资源,不是一件好事。
  死刑发展方向应存而不用
  此次高院报告中提到“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死刑效用究竟如何,目前为止应该说不同的刑法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从我的观察来看,具体的刑法专业人士并不完全否认死刑的刑法效能,但从事其它专业的,比如从事法律哲学和一般的政治哲学研究或者人权研究的人,更多的是表示质疑。
  从全世界来看,逐步废除死刑是趋势,但也没有完全在地球上见不到死刑,就算是美国,有的州也保留了死刑。
  我的个人看法是:死刑在刑法典上要保留,但死刑的适用面应当有所减少、缩小,最好能够形成一种状态是――死刑在法典上有,但能够做到存而不用的理想状态,让死刑在法典上存在,有威慑,但尽量少用乃至不用。
  利用死刑是一种国家垄断暴力的一种特权,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公众会逐步地不接受死刑。从刑事政治的角度来说,尽量少使用到最后不使用,存而不用,这是一个良善社会逐步发展需要强调的
(编辑:SN101)
&&|&&&&|&&
注:名单按照拼音字母排序李宁被指过度强调专业分工 奥运季能否反弹
新金融观察报
  还未从净利润大降6成的凄惨业绩中缓过神来,本土体育品牌冠军宝座岌岌可危的李宁公司就陷入了所谓的供应链污染事件。事实上,大家关心的似乎并非污染事件本身,而是面对即将酣战的奥运季,面对2012这个被影视作品“妖魔化”的关卡年,尚处在阵痛期的李宁公司,到底是将上演触底反弹的戏码,还是持续低迷、继续下探。
  ■污染被曝光
  不久前,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五家环保组织发布在华纺织行业污染调研报告,李宁公司、阿迪达斯、耐克等诸多知名企业供应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防治违规情况,多存在企业排污量大、用水效率低等问题。
  在此次污染事件中,“受伤”最深的当数李宁公司,外界将李宁公司此前不久发布的2011年年报翻出来对照,直指其“有钱营销无力治污”。根据年报显示,李宁公司2011年整体经销成本为29亿元,比2010年的25亿上升13%,占总收入的32.6%。其中,李宁公司品牌广告及相关推广费用同比增长10.8%,达到14亿元,占收入比重同比上升2.7%。
  当代中国研究所钟瑛更是直言不讳,暗指李宁公司作为上市企业,没有注重企业形象,其借此转嫁成本压力的行为将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而在随后不久公布的《2012年中国绿公司百强榜》中,李宁公司同中粮、耐克、松下等20家“大牌”企业,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地落榜。
  “过去的企业关心的是企业、消费者两者之间的互动,而如今已加入了社会,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市场营销概念。那么对于像李宁公司这样属于轻资产运营的公司,他是一个价值链的管理者,供应链当然是其价值链另外一种有形的载体,因而其的确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曾在李宁公司摸爬滚打七年,现任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的张庆向新金融记者表示,李宁公司固然无法推脱责任,作为知名企业,其应该把企业的价值观真正影响到整个价值链中,在每个环节做好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障。但也不得不承认,李宁公司确有“难言之隐”。
  事实上,虽然作为大企业,李宁公司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但是同国际品牌比较而言,中国企业的毛利率水平有限,这意味着,给到制造企业的制造成本、制造费用也不如国际企业的高。那么对于李宁公司这样的企业来说,必然在执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还要把成本控制的弦绷住。
  “坦白说,李宁公司在环保、材料的使用、对供应商的管理等方面,在国内企业当中已经算是比较领先的了。实际上有的时候,企业内部的标准比国标都要高。”张庆认为,在此背景下,李宁公司在与供应商的相处中并不占有强势地位――小型供应商还可做些筛选,对体量相对较大的工厂则不能完全左右对方,“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竞争激烈,仅上市公司我们就有16家左右,这意味着大型供应商有充足的选择余地。更何况你的标准可能要比国标还高。”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很难用完全道德的标准来要求企业的经营行为,毕竟企业更多考虑的是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追求最大效益。比起单凭企业个体去改变局面,从国家的质量标准、行业的质量体系上去把握一个整体性的足够认知的高度,或许更为必要。
  无论如何,这并不意味着李宁公司无需检讨。诸多曝光企业中,缘何李宁公司中箭最深?知名度高自然是原因之一,而更为重要的,大家质疑的已不仅仅是李宁公司供应链污染事件本身,而是李宁公司这个企业。
  “关于供应链污染的事情,只要被点名的,都是有名的企业,而没点名的,不代表没有问题,评论之意义不大。”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告诉新金融记者,真正值得关心的问题是,从2010年调整期至今一年有余,在行业整体不好的情况下,如何稳定李宁公司体系加盟商的信心,“品牌、供应链的全盘战略将要着重考虑。”
  马岗的担忧不足为奇。2011年,体育用品商大量处理存货,李宁公司也不例外,1.88亿元的存货拨备较上一年同期增长63.48%;与此同时,由于受到新批发折扣率政策和生产成本上涨的影响,毛利率则继续下降。
  五大本土体育用品品牌中,李宁公司虽营收位居首位,但是净利润却最少:安踏以17.3亿位居第一,李宁公司则以3.86亿垫底,甚至不及排列前一位、净利7.8亿元的匹克的一半。虽然李宁公司依旧保持在第一阵营的领先位置上,但原地踏步、甚至不升反降的表现,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赶超的机会。
  另一方面,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曾被李宁公司一度超越的阿迪达斯,去年在华销售额猛增28%,涨幅居全球之首,所占市场份额已超过李宁公司,跃居第二位。而耐克则早已把触角下探到中国四线至六线市场。显然,李宁公司已夹在虎狼之间。
  ■重塑后遗症
  在多数人眼中,李宁公司今日之颓势,实则是其尚未从品牌重塑失败后遗症中缓过神来所致。
  2010年6月,李宁公司启动了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品牌重塑运动,公司将沿用了20年之久的品牌LOGO升级为“李宁公司交叉动作”的新品牌LOGO,以“人”字形来诠释新的运动价值观;宣传口号从当初的Everything is Possible变更为Make the Change;与此同时,为了抓住年轻消费人群,更大胆地打出了“90后李宁公司”的广告语,试图直击90后消费人群。这一切的宣传重点,均被放在一线城市,共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设70家第六代旗舰店,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品牌展开正面争夺。
  客观说来,李宁公司的这场品牌重塑运动,并非临时起意。2007年,李宁公司曾聘请Ziba为公司把脉,当时得出的结论是核心消费群体年龄在35-45岁之间,这意味着,李宁公司品牌老化日趋严重。以致李宁公司CEO张志勇当下反思:再过5年,原有核心消费群大大减少对体育产品的消费时,李宁公司后续增长何以为继?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延缓了李宁公司改革的步伐。虽然不是北京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但李宁公司在这一年漂亮胜出,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销售额等多项指标上,李宁公司都表现卓越。随后的两年,李宁公司销售业绩大幅上升,一度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中国运动服装品牌仅次于耐克的榜眼。到2010年,据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Brand Value Lab)估算,李宁公司的品牌价值已达142.522亿元。
  乘胜追击,在李宁公司高管看来,此时是公司实现品牌重塑,跻身国际一流品牌的最佳时机。“中端消费者向上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必须跟上消费者的步伐。当然,向下走更容易一些,但我们要成为世界级品牌,就只能向上走。”张志勇曾信誓旦旦地对外表示。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剧烈的转变让市场、经销商和投资者都感到措手不及,订单下降、股价大跌、投行唱衰和减持、人事动荡、人心不稳。原本的消费主力70、80后人群被“遗弃”,对李宁公司的好感与购买欲出现下降,而其全力培养的90后却并不买账。
  “可以说,这次品牌重塑就是失败的。”张庆认为,李宁公司的步子迈得让人看不懂,而这已不是第一次了。“一会儿是运动服装国家队,一会儿是国际化,一会儿是时尚,一会儿是90后,搞不懂李宁公司到底想要做什么!”这是几年来充斥在市场上的声音――李宁公司多变、摇摆、缺乏稳定。
  李宁公司在产品线上的摇摆不定是被外界诟病最多的地方之一。李宁公司最早是运动服装的国家队,赞助了体操、跳水、射击、乒乓球等很多国家队,其本土烙印情感和国家代表队形象深入人心。在那个时代里,李宁公司似乎成了运动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国际化梦想的膨胀,急于提升品牌扩大市场的李宁公司开始“迷失”了。2004年左右,定位体育时尚的Kappa迅速崛起,随后李宁公司最富争议人物之一、有着丰富时尚品牌运营经验的台湾人乐淑钰空降李宁公司,李宁公司的时尚气息开始抬头。
  然而,李宁公司不但没有全面开花,反而有些“不伦不类”。甚至连乐淑钰在离开李宁公司后也发出了“专业产品没有专业功能诉求,时尚产品没有时尚感”的感慨。
  不仅如此,李宁公司在此后几年里先后出现创意、产品设计风格上的种种摇摆和变化,甚至包括多品牌形式经营不同市场的尝试,无不以收效甚微收场。“李宁公司的业绩下滑来自策略的不稳定。”三甲金融港股研究员曾燕玲认为,“李宁公司实行经理人管理形式,在市场的定位上不断改变,广告支出居高不下,并且未能有效控制成本,是导致其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张志勇自己则把这种摇摆归结为没有真正意义的品牌梳理和DNA确认。
  ■职业化之殇
  1999年,张庆时任李宁公司宣传主管,一次偶然的机会,列席参与经理以上级别内部会议,在大家对生产、设计、销售、广告之间彼此协调出现问题之际,张庆“斗胆”发言,指出公司流程上存在问题。时任总经理的陈义红当即决定由张庆和另外几名同事成立一个流程改造小组,对提出问题进行摸索。两个月后,张庆还因此得以提拔为广告宣传部经理。
  “一个基层的员工可以有机会在这样的会议上发言,并得到高层的重视,亲自参与实施,这样的情况在职业化、规范化的李宁公司时期几乎难以见到。”张庆看来,过去的李宁公司,是靠着热情和冲劲摸索出来的“家族企业”;如今的李宁公司,早已成为打着职业经理人烙印的上市公司。而正是在从小打小闹向日趋规范的职业化进程中,李宁公司得到了很多,也失去过不少。
  年是李宁公司的创业初期,当时李宁公司最典型的特质便是一改当时传统行业的做法,从创品牌开始入手,投广告、做赞助、做形象店,立刻在市场上竖起李宁公司的牌子。当时的潜在问题在于项目过于繁杂,礼品、自行车什么都做,最甚的时候李宁公司曾有七家公司,属于多元化的一种经营。
  1994年末开始,李宁公司进入了一个资源整合阶段,把七家公司减到三家,即体育用品公司、服装公司、鞋业公司,最后又把三家公司合并成一个公司,成立统一的生产中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用特许经营的模式,在市场上推广大规模赞助,一举从过去千万级的概念,做到6亿-7亿的规模,在国内遥遥领先耐克、阿迪达斯。
  直至1999年,李宁公司提出了初步国际化,一方面,在设计上请韩国的设计团队开始尝试时尚的路线;另一方面,在赞助上,签约法国体操队进行国际性赞助,并在西班牙开设首家海外专卖店;此时,李宁公司电视上的广告,也变成了一个小姑娘,站在巴黎大街上,舞动着漂亮的红丝带;而李宁公司开始在硬件系统建设上引入ERP管理系统的举动,更是为日后的职业、规范之路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自国际化萌芽开始,李宁公司便开始酝酿着第一次品牌重塑。当时的目标是,突破10亿销售额瓶颈,解决品牌老化倾向。到2001年,李宁公司正式引进职业经理人,引入更具国际化视野的人才。“空降兵”的到来使企业完成了初步的规范化建设,李宁公司也从产品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企业。
  李宁公司的第四个发展阶段体现在年。上市之后的李宁公司每年以倍数的速度递增,并在2008年迎来一个辉煌的顶点。直至2009年下半年开始,才慢慢进入了如今广被揶揄的调整及再度品牌重塑阶段。
  回顾李宁公司的发展脉络,如今让张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不得不说,正是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为李宁公司带来了更多专业化的方法、经验,日常管理日趋规范化、国际化,企业规模得以从过去的10个亿,暴增至如今的近100亿,并一举杀入资本市场
  然而,隐患也由此而生。
  慢慢地,李宁公司长久以来坚持的“运动服装国家队”的提法,开始在李宁公司内部出现被批判的声音。反对的人认为,李宁公司赞助的射击队、跳水队、乒乓球队和体操队,很难起到真正实质性的效果,因为那个时候,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是不会穿着李宁公司的服装上场的。在“空降兵”眼中,比起耐克、阿迪达斯这些主流运动品牌赞助的足球、篮球等主流运动项目,这些被本土化员工视为李宁公司起家及其差异化重要品牌资产的国家队,是卖不出鞋子和衣服的。
  张庆则代表了另一派的观点。在其看来,李宁公司和其他本土体育用品品牌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多是生产制造型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体育只是手段,而李宁公司则是手握体育这张牌,有更大的市场,更广的空间,更多的打法。
  “之前和董事长李宁的聊天让我体会到,李宁公司此前之所以能打动消费者,因为李宁有很强的社会抱负,盈利固然重要,但体育是和这个企业生存息息相关的。”在张庆看来,李宁公司这个品牌流淌的是体育的血液,一旦这个核心被影响或者削弱,必然影响到李宁公司品牌战略的清晰度。
  2003年,当时已擢升至李宁公司首任市场部经理的张庆选择了离职,原因正是双方观点的冲突。“本来双方在业务层面的沟通和讨论中难免有碰撞。但是当时整个公司的氛围就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们的意见很难得到尊重。”直至今日,张庆依然认为,跨国公司的人才自然是有着好的方法论,但是对于行业的洞察、对于体育的热情,始终是他们那代李宁公司本土员工的长处。
  从某种程度来说,张庆的离职或许正是李宁公司的缩影。此后关于传统国家队项目还是主流运动项目、时尚休闲还是专业体育等一切问题的争论,无不源于内部的纠结与混乱。
  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过于强调职业经理人背景、过度强调专业分工,李宁公司的系统越来越庞杂,职位也越来越多,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偏低,人力和沟通成本却高企不下,甚至一度出现过不同部门之间“掐架”、推诿的现象。
  在李宁公司内部曾有一个著名的BI部门。所谓BI部门,就是针对品牌部门、市场部门、产品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而增设的专为协调、整合部门间关系的部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宁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专业了,而横向的沟通却差了许多,公司就会为此设立一个部门去整合,不行就再成立一个部门,像盖房子似的,但最后真正干活的还是底下那些人没变,中间环节却多出了很多人。”张庆指出。
  更为遗憾的是,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涌进李宁公司,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但其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感,甚至连机会摆在眼前也捕捉不到。2006年篮球世锦赛,李宁公司签约西班牙国家男篮,西班牙最终打败美国梦之队,夺得那届男篮世锦赛冠军。面对这样一个诠释 “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公司当时的口号)”品牌主张的大好时机,李宁公司却未有任何反应。
  “换了耐克它一定不会放着这么好的机会不采取行动。这说明当下的李宁公司根本就没有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没有捕捉打动消费者内心的能力。”在张庆看来,在当下很多李宁公司人的心中,这仅仅只是一门生意。换句话说,太多的李宁公司人,仅仅看到了李宁公司的商业躯壳,忽视了其体育精神的DNA。
  或许,李宁公司第二次品牌重塑的失败也大抵因此,只粗浅理解到了“去品牌老化”问题,就一厢情愿地匆匆上马90后项目,而没有真正思索过如何深入骨髓进行品牌重塑,提出的传播主张和创意挖掘不到体育的精神实质,缺乏打动人心的地方。
  ■再战关卡年
  也许,李宁公司这次真的觉醒了。重拾专业运动、大胆裁撤冗员、发力童装市场……李宁公司似乎找到方向感了。然而让人担忧的是,多年来李宁公司几乎从来不缺远大的抱负和远景,而唯独缺少坚持下来的勇气和决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品牌重塑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从大的方向上看,重塑是正确的选择。”无论如何,马岗对李宁公司发动最终的绝地反击充满着期待,“当前,体育用品行业各家都在负重前行,李宁是最早的负重者,调整的时间也较长,在行业里,应该有希望率先走出调整期,迎来体育用品业的新一轮增长机遇。”“多份调查报告显示,问及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第一提及率依旧是李宁公司,这就意味着第一购买机会,意味着这段时间内,只要这个数字不变化,李宁公司完全可以抓住机会重新再来。”张庆也对李宁公司的未来表示出乐观,在其看来,只要李宁公司的运动DNA在,只要其品牌资产在消费者头脑当中的价值还在,把企业内部人的问题处理好,李宁依旧是最有机会的企业,“因为它离体育的本质最近――不要看很多企业今天财报不错,但是真正问到对体育的理解以及体育风险创造,很难有一家企业可以和李宁相企及。”
  短期而言,奥运给了李宁公司一个翻身的机会,如若能借助伦敦奥运会重新拉动李宁低迷的市场表现,触底反弹自是指日可待。无论如何,截至2011年底,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222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体育用品业占到80%以上,而服饰行业又是体育用品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现在是行业的调整期,排名前三到五位的巨头会进行一个调整,如果能够做好差异化,在产品品质、分销控制等方面表现稳健,未来十年之内可能会有2-3家可以和国际品牌掰手腕的企业出现。”张庆表示。
  当然,挑战依旧不小。目前,体育用品行业正处在行业最痛苦时期,从高收入高增长跌落,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会有品牌受竞争的冲击,慢慢掉队。
  据中金在线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体育用品也仍将具有挑战性,本土品牌仍需面对清理库存、订单困难、消费者需求转向等令品牌营运艰难的问题。
  “行业将由多品牌共存全国市场转向少数品牌共存全国市场,部分品牌成为区域品牌或细分品牌,综合性的全国型体育用品企业减少到2~3家。”马岗表示,体育用品行业进入调整期,近几年从年增长20%下降到2011年的13%左右,估计2012年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到5%~8%左右。
  眼下的格局是,年收入逼近百亿元的李宁、安踏同守第一阵营;50亿元左右量级的特步、匹克、361度同属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中的小品牌欲要做大已愈发困难。
  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过于强调职业经理人背景、过度强调专业分工,李宁公司的系统越来越庞杂,职位也越来越多,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偏低,人力和沟通成本却高企不下,甚至一度出现过不同部门之间“掐架”、推诿的现象。
张沙莎】 (责任编辑:于戈)
  “钱荒”效应已迫使银行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了。
[简介]崇尚中长线波段交易,善于把握股市节奏,每日送出热点个股!
[简介]实盘交割单100%真实发布,连续5年盈利,年平均收益高达40%。
[简介]看大盘最精准最前瞻最直接,对个股非牛不战,出手必攻直击涨停。
关于的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件事真让我难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