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师父 电影里功夫有多真

《师父》里的武术实用吗?(图)
(原标题:《师父》里的武术实用吗?(图))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里是纠结的。刚刚看了电影《师父》,我是很喜欢的,成为了徐浩峰的粉丝。徐浩峰是导演,也是作家,被称为“新派写实武侠”、“硬派武侠”的代表人物。他最先以其《逝去的武林》一书开了中国武侠纪实文学的风气,其后又出版了多部武侠小说,其中《道士下山》被陈凯歌拍成电影。笔者想以他2011年的电影《倭寇的踪迹》为主,附带着涉及一些《师父》的内容,谈一谈他的武侠电影中对武术表现的真实性。
  徐浩峰武侠片在武术指导上最大的追求,就是写实,不搞特技,坚持表现实战,然而这谈何容易。实战的技法一般是不好看的。明朝名将戚继光早就认识到: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他在其《纪效新书》中指出练兵要学习实用的武艺,不要学好看的花架子:“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又说:“钩镰、叉、钯,如转身跳打之类,皆是花法,不惟无益,且学熟误人第一。”
  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电影,是实打实的真功夫,当然也仍然需要安排和设计,使其看上去更加美观。如今徐浩峰重新拾回写实派的拍法,既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远见卓识。武侠片到了再一次转型的时刻了,徐浩峰准确地把握了这个方向,站在了最前沿,就像《师父》里北上的咏春拳师陈识,用自己全新的技术给陈腐老迈的天津武行以摧枯拉朽的致命打击,开宗立派,扬名立万。然而,最难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既显得硬派、写实,而又不失审美价值呢?要兼顾这两方面,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从《倭寇的踪迹》来看,动作设计就有些不科学之处。如那些拿偃月刀的人,在武斗时常常单手握刀,而且就握在刀锋之下不远处,这完全是把偃月刀当腰刀来使,不符合力学规律,所以在面对倭刀的时候完全处于下风。又如梁痕录教洋女子赛兰“如响”棍法:“将棍头伸出门外,闭上眼睛,等着敌人的兵器来碰。只要听到棍头一响,不要睁眼,全力将棍尾抡上去。”但是,电影完全不是按照这种描述来拍的。赛兰坐在船舱中,隔着布帘,将棍头伸出去。在船舱这样一个密闭空间中,是不可能把棍尾抡出去的,一定会被门梁和布帘挡住。所以,在电影中,实际上就是棍头在小范围搅和了一下,就莫名其妙地把对手打翻了。更奇妙的是,还往往同时打翻两个人。“如响”是一击必杀的,但是其弊病就是没有第二下。既然没有第二下,如何能够同时打翻两个人呢?这无法让人信服。
  此外,还有些知识性错误:
  1、鸳鸯阵。郄佬有一句台词:“俞将军发明的鸳鸯阵,以三个盾牌手,两个长枪手,组合中土原有兵器,也可以制住倭刀。”这里有两个错误,第一,鸳鸯阵与俞大猷无关。最先是唐顺之创设的,后来经戚继光改进,脱胎换骨,成为消灭倭寇的神奇战术队形。第二,戚继光的鸳鸯阵,每一小队12人,队长1名,盾牌兵2名,狼筅兵2名,长枪兵4名,短兵(镋钯手)2名。另有一名火头军,负责挑锅做饭,不参加战斗。其兵员比电影里的5人多出一倍多,兵器配置也完全不一样。
  2、纸浆铠甲。海道防刘铠身上穿着纸浆铠甲,和梁痕录抱怨:“我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跟小孩子一样套着纸,连铁的都混不上。”梁痕录不屑地教训他:“你懂不懂?纸甲比铁甲高级。特制的纸浆凝结之后,不怕水泡,拉力十石的箭也射不透。还比铁甲轻。”这种防御神器听上去很美,只不过从来没有存在过。如果真有这么强大、物美价廉的纸甲,那还要铁甲干什么?大明朝早就普及纸甲,彻底淘汰笨重费钱的铁甲了。
  3、刀法与棍法关系。裘冬月说:“戚将军从倭寇双手持刀的方式,悟出了倭刀刀法是由棍法演变而来。他着重训练士兵的棍法,临战发下倭刀,竟然能屡战屡胜。”一个掌门人接口道:“倭寇失传了棍刀的关系,只练刀不练棍,源流断绝,难有上进,所以被戚家军赶超。”棍法与刀法,不能说没有相似之处,但是这样的混为一谈,是错误的。尤其是掌门人的评论,说倭寇不练棍,刀法就难有上进,实在有点简单粗暴了。没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更何况历史上戚家军战胜倭寇,不是凭一两样刀法棍法,而是凭以鸳鸯阵为核心的一整套配合战术,还有戚继光用兵如神的指挥艺术。
  4、戚家军对倭刀的借鉴。梁痕录在与裘冬月决斗前说:“戚将军将倭刀增加了一掌,倭刀是切面全部开刃,我们只在刀头一掌开刃。不开刃的地方,可以磕碰敌兵器,也可以手握,变长刀为短刀。”“戚家军凭一掌之长胜了倭寇。”首先,这不符合史实。戚继光并没有这样修改倭刀。倭刀本身就有几种不同的形制,其中大太刀是非常长的,比电影中的倭刀要长。不过,这没有关系,文艺作品应该允许适当的虚构,但是虚构应该符合逻辑。如果按照梁痕录的描述,改进后只在刀头一掌开刃,那么这实际上就已经不再是一把倭刀,而更像是铍了,它不再具备刀的劈砍功能,而像短矛一样以刺杀为主了,那么整个使用技法都得完全改变。而在决斗中,梁痕录果然握住没有开刃的刀身,把倭刀当匕首用,后面的大部分刀身和刀柄都成了累赘。这种动作毫无实战价值,只能摆摆样子。
  5、鞭破枪。 郄佬上船决斗之前内心独白:“古代兵器,枪排第一,鞭排第二,而鞭是专门破枪的。”在冷兵器时代,没有哪一种兵器是专门破另一种兵器的,但一个很简单很朴实的道理是:“一寸长一寸强,一分短一分险。”鞭比枪短,当然不能破枪。《说唐》里的尉迟恭可以单鞭夺槊,但那是小说。而且这个故事之所以神奇,正说明在一般情况下鞭是敌不过枪和槊这样的长兵器的。即便是在实战中有使鞭的高手打败了使枪的对手,也不能证明“鞭是专门破枪的”。这种A兵器专门克B兵器的思维模式,可能是受了评书的影响。
  说完了《倭寇的踪迹》,再谈几句《师父》。《师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徐浩峰武侠电影的成熟。但对“一寸长一寸强”这个道理的无视,也仍然出现在这部新片中。陈识的八斩刀,用来玩短刀之间的“携刀揉手”还差不多,但是在最后的长巷之战中对付长戟、三尖两刃刀这些长兵器,就很凶险了。当然,陈识是开了外挂的主角,他总能够赢的。戴立忍饰演的那个下身残疾的高手,需要别人用脚踏车送到长巷战场,他手持一对子午鸳鸯钺,对抗陈识的八斩刀。对于一个腿脚完全不能移动的人来说,要想在武斗中生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用这么短的兵器的。这不是找死吗?碰上使用稍微长一点兵器的对手,你的手再快,最多也只能挡敌人来袭,无法进攻。敌人如果在你周边快速运动,你周转不灵,就只能束手待毙。在《师父》的另一个场景中,陈识陪夫人坐在长凳上,用一根长棍打败一群小流氓,这才是戴立忍的正确打开方式。
  徐浩峰本人是武术世家出身,不会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之所以这么安排,我猜,主要是为了要戴立忍失败后把鸳鸯钺白送给陈识,好让他拿去对付笨重的大铡刀。大铡刀的设置也是不符合常理的。片中的天津武师得两手端着刀,右手握着短刀柄,左手实际上没有地方握持,只能托在刀身下,这是很不稳定的一种结构,不好用力,更容易把自己弄伤。应该说,大铡刀压根就不是为了战斗而设计的,是临时从木头底盘上拆下来拍电影凑数的。它太笨重,很快就会耗尽使用者的体力,长度不够,速度更慢,在面对长枪、倭刀等具有较大长度、比较轻便凶狠的兵器时,完全跟不上节奏,任何人也不会在以命相搏的实战中选择它。但是,此时陈识手里恰好是特别特别短的鸳鸯钺,所以双方还可以比划比划,巧妙地使大铡刀避免了尴尬。徐导这么一设计,就使得巷战中的兵器种类更加丰富,也就是更加好看了。我以为,这纯粹是为了好看而设计的,与“写实”无关。
  本文或许有些不合时宜。笔者是坚定地支持徐浩峰的硬派武侠风格的。之所以这么较真,也是为了在一片叫好声中,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路,希望能够有益于多方面的思考和探讨。衷心地祝愿徐导能够拍出更多的好片,出版更多好书,把“硬派武侠”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83425条
评论66271条
评论55230条
评论34546条
评论29624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如何评价电影《师父》?
如何评价电影《师父》?
《师父》是一部武行电影,而不是武侠电影。徐浩峰可能在创造武打片的新类型。一、武行or武侠提到武侠片,大家会想到的张彻、胡金铨、何平,以及后来的袁和平、徐克、程小东等,与功夫片一起成为华语电影特有类型片物种之一。这些武侠电影,其实是那些年的大IP——有武侠故事、武侠小说做为铺垫,有浪漫写意的武打方式,人在江湖、刀光剑影的场景设定,快意恩仇的情感主题,观众对于武侠的心理期待也是这些,运作成熟可批量生产,嵌套拍摄。武侠电影虽然有模子,也出现过一些异类的创新作品:像李安的《卧虎藏龙》带来了西方视角,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一代宗师》满满文艺范儿,《刺客聂隐娘》古风朴意,甚至还可以包括《武侠》的医学植入,《英雄》的家国视角。总之,这些电影里都有武,也有侠,尚武是行侠的前提,行侠是习武的目的。然而,&武&一开始并不与&侠&必然联系,武不仅可以行侠斗殴,还可以健体、谋生、卫国,而不只是打打杀杀。武和侠联系在一起,那是文人武侠盛行以后的事。从《史记刺客列传》开始,唐传奇、明清章回小说一直到现代武侠,大部分的故事都是文人描述的成年人的梦。治学严肃的陈平原写过一本书《千古文人侠客梦》,从太史公一直论到金庸,主要观点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侠客文化,有些文人浪漫主义的臆想成分。这简直是个悖论:毕竟刘项不读书,写书的又在臆想。所以,武侠片虽然都是冷兵器时代的械斗,其实是非常浪漫主义、忽略实际且高于生活的。太史公说,侠以武犯禁,这个流民群体并不遵守普遍意义上的律法规矩,否则行侠仗义便太多限制,在报国无门、体力过盛、天道不公的年代,侠是使用武最好的渠道了。而在高度规制化的传统中国,武侠故事一直是男人们的童话。到了近代,以《火烧红莲寺》为标志,武侠文学作品陆续与影视结缘,并且紧密结合、发展壮大、开枝散叶,出现好多佳作精品,品类也异常丰富,可以修仙、可以遁地、兵器革新、门派林立,下毒放箭、隔空打人,最后终于与武术、武行本身关系不大了,在炫技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倒是功夫片越发长桥硬马,更接近武学本身。而这部《师父》则是崇武淡侠的一次回归。尽管徐浩峰虽然作家出身,他描述的这个故事不是文人的武侠臆想,而是接地气的武行世界。徐浩峰自己也说,这是一部武行电影,而不是武侠电影,他在还原武术家们本来的面貌。什么是本来的面貌?去掉飞剑法术、飞天遁地、江湖恩怨、奇情怪遇,正视武术这个日常工种:它是一种吃饭本事、谋生手段,无甚传奇、不算高明。武师们一样吃喝拉撒、开馆授徒,他们可以成为师父、保镖、家丁,而不是替天行道的侠客,拯救黎民的英雄。《师父》甚至有意识拿两类职业进行对比:拉车的脚行与打架的武行,各有工会、各守规矩、互不侵犯,只是从事的工种不同而已:武师并没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所以脚行头儿为了良辰之死,找到武行的廖凡理直气壮去要说法,并不算冒犯。有武,无侠,只谈武行的电影,似乎还只是第一次。二、武行的规矩徐浩峰说,武行是武行,不是黑帮,也不是政客。武行和黑帮政坛有什么区别呢?计算成败的筹码不同,执行的价值标准不同。和黑帮与政客谈阴谋、血酬不同,武行还讲另一件东西:行规。先说黑帮和政坛:黑帮讲究血酬定律,刀口舔血、脑扎裤腰,获得敌人的血越多,自己的价值和位置越高,所以越勇猛越精进,马永贞一把斧子可以砍进上海滩。政坛呢?讲究的是选票人心,获得越广泛的赞誉和支持,收买人心越多,能达到的位置越高,所以越厚黑算计越能以小搏大,梅长苏略施小计可以助弟奇袭王位。而高阶的黑帮和政坛就融合了:黑帮变得政治化,四肢发达的莽夫肯定拿不到龙头棍;最黑暗的政治也必然黑帮化,徐明得了什么病?那个英国人怎么死的?谁知道呢?也不重要。回顾一下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武侠的作品都在黑帮和政客之列:以古龙笔下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为代表,有的是黑帮的快意恩仇,死亡是一种验证武术高超的行为艺术,血流成河也敌不过江湖豪情;而以金庸笔下郭靖乔峰张无忌为代表的政治派,则讲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甚至可以直接与政治人物、历史事件挂钩。一部《笑傲江湖》看似脱离历史背景,黑木崖之争简直是绝佳的政治黑童话。暴力与政治,从来是男人的胭脂。那么武行呢?介于两者之间:既要有血酬,讲胜负,但不能总死人,毕竟止戈为武,习武本义并不在好战和杀伤,在有公共秩序的世界里,死亡终究是令人头疼的事。同时,武行也要讲世道人心,业务过关、无人能敌还要以德服众,必须用一招一式,把别人打服了,才可以在这个行当里立足占位。组织这一切运转发生的是行业默认的那些规则。因此,在武行这个行当里,最讲究的是两个字:规矩。电影里描述得规矩很多:师父一生只传授两人、一个人只能踢八家武馆、输了要请客吃饭等等,都和武术招数一样,一板一眼、不容含糊。黑帮和政客也有各自的规矩,但是明规则少,潜规则多,且约束力没有那么强,从业者不择手段,随时可以破坏:《黑社会》里哄抢龙头棍,《黑金》里政治阴谋,都没按牌理出牌。相比之下,武行还是规矩一些:蒋雯丽率众追廖凡到火车站就不追了,她说,跑了等于完了,这就是行业的底线:毕竟,大家还是要继续谋生,养家糊口的。愿打服输,有账要认,这是武人的是非观。三、规矩之外,还有情义在那么,回到现实的武行是不是就不好看了?一堆普通讲规矩的武夫,有什么看头?还是有的。先看看这个故事设定:(下面剧透):廖凡饰演的南派宗师陈识北上创业,进入一个高度成熟的行业,要想迅速开宗立派、占据市场份额,就必须在既有者那里去抢,尽快取得行业的认可、同行的品评,就要凭本事踢馆。但是按天津本地规矩,踢馆还不能一踢到底,那会打乱整个行业生态,踢馆不能超过八家,打到第八家以后,行业最高手出山打败踢馆者,此人永远退出天津武术行业,但他的师父可以留下开馆授徒。这个诡异行规让陈识不得不与老郑为代表的本地武行合谋:为了留下来,他教一个可以踢馆八家的徒弟,徒弟最终会败在老郑手下,陈识也就留下来了。这样的合谋未免有些冷血、功利,但陈识一开始就是绝对的目的主义:为了复兴家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冷血无情的:放弃师徒义、男女情,屈居贫民窟,假装与世无争,授业一年,徒弟在前台开疆拓土,成为他成功路上最大的开路先锋,事情都按照规矩和计划进展着,直到老郑的徒弟副官半路杀出,破坏了这个合谋,在第八家武馆踢完后,徒弟被规矩之外的方式虐杀了。按照规矩,陈识依然获得了留下开武馆的机会:合约妻子也如约定离开,相忘于江湖.一切虽有意外,也不变结局。就在开馆当天,他来到徒弟的租书摊,猛然警醒,用自己的方式突破了规矩,抛弃了到手的成功,背叛了自己,即一个讲规矩、论成败、要地位的创业者,不顾一切,要推倒重来,打遍天津所有武师。一个人、一个丈夫、一个师父,他一直在讲成败,最后关头却讲了情义:他选择以反抗强权的方式终结这个合谋,来完成对徒弟当初无情利用的救赎。到这里,武术家、武师就变得真实了,面壁十年,功败垂成,这不是武侠片,是创业片。创业者苦哈哈埋头苦干,敲钟那天突然砸烂了交易所,抖出行业黑幕和会计假账,要和准备拿原始股的人一刀两断。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野心家、成功婊,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把人还原为人,人性弧光闪现,这是一部有感染力电影常有的手法。我们可以看到,陈识不是佛山无影脚踢遍洋人的黄飞鸿,不是打死日本人的霍元甲,也不是率众抗日的叶问,更比不上乔峰、张无忌这样的国家栋梁:根本没有我们过认为的所谓侠客的影子,虽然功夫依然处于无敌态,但不那么飘逸洒脱、狂放不羁、高高在上、俯视苍生,还藏着人性阴暗面的小、恶和弱。而只是一个以武为生的普通人,甚至一群人:你看那些拿着大刀刷招数的老头们,他们招数老套、实战孱弱、体力不支,但是不就是我们在其他行业里看到的,早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却凭着资历占着位置的可怜老人吗?这就是徐浩峰武行电影的独特之处了:没有了浪漫主义、家国主义、侠客主义,变得真实、烟火气、可理解。这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行业。这个行业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行业协会里鱼龙混杂但是还算讲秩序,讲规矩,进出行业也有说法、懂腔调,遵循的是天津话所说的“老例”——老规矩的意思。四、有味道,有惊喜从导演《倭寇的踪迹》,编剧《一代宗师》一路过来,徐浩峰的作品还是有很高的辨识度的,尤其是武术动作设计上,新兵器与新打斗动作让人耳目一新,拿到金马拿奖并不会让人意外。我们甚至可以想象:《道士下山》如果没被媚俗的陈凯歌糟蹋,拍出来会是怎么样一种景象。其实,这部电影出众的还不只是动作武打:语言对白的极致言简意赅、不多废话,也和打斗动作一样,如得了洁癖一样干净利落。在画面构图上,也依稀闻到一些《一代宗师》里坚持的那股姿态和味道,王家卫的眼光很毒。同时,人物一个个都立起来了:蒋雯丽的中性扮相阴冷霸气,小宋佳婀娜隐忍,金世杰老奸巨猾,更不说廖凡,从胡子到眼神,每一句话,每个表情都在诠释自己的人设。看得人满心喜欢。如果问这部电影有什么不足,大概是对民国天津的描绘太有调调了,寡人看得心痛:你看,现在的起士林里面包每一块都收钱,而且贵得要死,服务员都索天津话,洋不起来了;被徒弟良辰鄙视的登瀛楼现在也贵得吓人,进不去了,至于宋佳要吃管够的螃蟹——按照电影里那个吃法,廖凡就是开十八家武馆也供不起喽。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功夫电影大全
2345电影大全精选197部功夫电影,聚合十多家视频站的上万部正版高清电影资源。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高清、免费好看的功夫电影。目前受网友喜爱的功夫电影有:《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威龙猛探》、《龙腾虎跃》。最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2345电影大全为您提供完美的观看体验。
影片数:19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影师父结局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