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帮助别人的小事眼里是小事,自己就很恐惧,怎么克服

你觉得对人来说世界上最可怕嘚事情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说是死亡

但是死亡其实只是“本能恐惧”中最可怕的那个,人的生命中还有很多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無法诠释”,就是其中之一

大脑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自洽”,也就是“编故事”

它需要把一切事物都用一个能够自洽的逻辑串联起来,编成故事“自洽”就意味着事情是可理解的,可被控制的

如果一件与我们自己有关的事情发生了,但是你却没办法“诠释”它没辦法将它编成一个故事,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巨大的焦虑和恐慌

但是这种焦虑和恐慌多数人是体会不到的,或者它刚一出现苗头马上就被掩盖了。

因为我们的大脑“瞎编能力”一流而且你的大脑最擅长欺骗的人就是你自己。

比如很多突然发财的土老板完全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发了财,因为他们自知自己并无什么过人之处只是突然就发财了。

于是这些人就会变得很迷信成天念经上香,今天动祖坟明兒买石狮子什么的。

这些土老板迷信的行为是为了让他们获得一种“控制感”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发财了这么多的财富摆在自己媔前,又是绝对不想失去的;

但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怎么发的财所以也就不知道怎样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

因此他们就需要一种“解释”,比如告诉他之所以发了财是因为他家祖坟的位置埋得好

那么他相信了这个解释之后,那个最为他担心的问题也就被解决了即“怎樣守住我现在的财富?”

风水大师可以告诉他你把祖坟往北挪挪就能再发三十年,在你家阳台摆上这两个貔貅你家里人都会健健康康嘚。

“解释”的作用就是令我们“相信”,自己想要的能够被实现自己不想要的,就能够被规避

然而事实层面上,是否真的能够达荿目标的实现

这对我们的大脑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让你相信这就足够了。

再举一个“裂脑人”的例子:有这么一个实验给一個裂脑人的左脑,呈现了一个裸体女人的照片裂脑人看到了哈哈大笑,说这个是裸体女人、

然而把照片呈现在右脑,这个裂脑人说自巳什么都没看见但是非常明显的是,她开始哈哈大笑

问她为什么笑,她说:“因为这个机器很有趣啊!”

这个裂脑人真正笑的原因昰因为她的右脑看到了一个裸体女人的照片,但是因为她的左右脑中间的链接被切断了所以她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右脑看到了裸体女人。

对于这个裂脑人来说问她为什么会笑,如果诚实的回答她应该说不知道。

但我们的大脑如如此擅长瞎编所以她还是给出了一个解釋。

解释的正确与否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这么一个解释存在。

又由于我们的大脑如此擅长欺骗我们因此,当你的大脑对一件与你囿关的事情做出了不合理的解释同时你又依此行动时,就会出现这么一种根本性的现象:你越是努力想解决问题问题却变得越糟糕。

泹是因为你已经对问题做出一种解释了我们的大脑一旦接受了一个自洽的逻辑,就很难再接受其他所以你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对問题做出了错误的解释,由此采取了错误的方法错误的方法导致了糟糕的结果,你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于是加大力度继续采取错誤的方法,于是结果变得更糟糕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比如说抽烟你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会抽烟其实不是因为烟瘾,而是因为身体有炎症嗎

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当人的身体有各种慢性炎症的时候,那么他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会无时无刻都感到不舒服

为了逃避这种不舒服嘚感觉,所以他才会抽烟

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降低我们将体验转化为感受的能力通俗来讲,就是可以令你的感受能力变得迟钝

感受能力迟钝了之后,身体的不舒服虽然仍旧存在但是你在抽烟之后的一段时间却感受不到这种不舒服了。

当然抽烟只是我们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比如有的人可能采取的不是抽烟而是让自己无时无刻都在刷手机这种方式。

当他刷手机的时候注意力就完全的轉移到了手机里精彩纷呈的信息流之中,也可以避免令他感受到身体的不舒服

然而多数时候,因为我们没有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譬洳一个因为身体有慢性炎症而抽烟的人,将自己抽烟的原因解释为是自己有烟瘾解释为是自己很无聊等等,那么这就是给了自己一个错誤的解释

在这个错误的解释之下,他可能会采取“意志力对抗暴力戒烟法”以为仅凭意志力约束自己就能有用,但是这肯定是无用的因为只要他的身体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他就马上会想要逃避这种不舒服

怎么逃避这种不舒服?在他潜意识的认知里非常明确:那就是抽烟喽

因此,我们大脑习惯的这种轻易给出事物解释再加上我在《内心平静之道》系列课中讲过的“神经回路路径依赖”,这两者共哃导致了我们无意识中会持续很多错误的、会伤害自己的行为

不要对“人会主动伤害自己”这一点感到多么神奇,多么的难以理解我們的大脑其实有很多的BUG,我们的潜意识并不是按照“客观逻辑”去运作的

比如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早就忘了这篇文章是要讲什么的了

我们回到“自我攻击”这个标题。

首先要明确:“自我攻击”也是我们大脑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为我们的大脑是有点简单的,大腦所谓的“解决问题”通常是用“让你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的方式来完成的。

“大脑”所谓的解决问题不意味着一定是在现实层面仩解决问题,而只是让你“认为”、让你“相信”问题被解决了而已

它的任务只是让你相信问题被解决了,至于是不是真的解决了问题对大脑来说,那是不重要的

比如你的身体有慢性炎症,当这个炎症被你通过吃药或者运动给治疗好了的时候这个问题才是客观层面仩被解决了;

而大脑对这个问题理解的逻辑是:身体的炎症令我感觉不舒服,我只要让这个不舒服不被我感受到就行了

所以抽烟可以令峩不再感到不舒服,刷手机也可以令我不再感到不舒服所以抽烟和刷手机,就是我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时比如有每天帮助别人的小事惹我生气了,其实这时候每天帮助别人的小事惹我生气我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我可能会觉得鈈公平凭什么这个人就敢于肆无忌惮的惹我生气?可能会觉得特别无力可能会觉得很委屈,总之此时我们“生气”的这个情绪背后囿很多复杂的想法和感受。

这时候我们的大脑对这个状态的理解是:我现在有一种特别不舒服的情绪如果我把这个情绪消除掉,问题就被解决了

那么对于我们的情绪,大脑有一种常用的处理方式叫做“合理化”

也就是给这个情绪提供一个“解释”当这个情绪获得叻一个解释之后,我们就会认为这个情绪是合理的、可接受的

“因为我很差劲,所以每天帮助别人的小事才会故意惹我生气;

因为我就昰个垃圾所以才总是失败;”

这样的解释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是“合理”的

自我攻击的作用,是给那些令我们不舒服的事情一个合理嘚解释

在遇到令我们一时无法理清的事情时,寻求解释(也就是编故事)是我们大脑的第一反应大脑首先要去解释这件事。

你习惯了將问题产生的根源都归结于“我”所以才会习惯性的自我攻击。

这样的逻辑就像一个小学生被另一个同学欺负了老师说为什么他不欺負每天帮助别人的小事就欺负你一样,这样的逻辑都是讲责任归结在了受害者身上

你习惯了将问题发生的责任都归结在自己身上,你的夶脑习惯于、并且也止步于这种简单粗暴的解释逻辑所以,自我攻击就成了你应对令自己不舒服的问题时一种习惯性的手段。

就像有嘚人用抽烟来“解决”身体炎症的问题一样习惯自我攻击的人,也是在用“自我攻击”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当然仍然要強调,我们这里所说的“解决”其实只是一种错误的逃避而已

那么如何停止自我攻击呢?

如果你能够理解为什么你会习惯自我攻击那麼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视角就不会再仅仅只局限于“停止自我攻击”这一点上了。

一个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思考的是怎样处理自己身体的炎症;

一个习惯自我攻击的人,要思考的是怎样给自己生活中的挫败找到符合现实的解释

不是因为我很差劲,每天帮助别人的小事才会故意惹我生气而是因为对方本来就是个性格很贱的人,或是因为我给对方呈现出的是一副好欺负的形象;

不是因为我是个垃圾所以才总是夨败而是因为我没有采用正确的、有效的方法去做事情;

那个想戒烟的人,对他有效的戒烟方法是治疗身体的炎症;

一个想要停止自我攻击的人对他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符合现实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再仅仅止步于通过“自我攻击的解释”来逃避问题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炼己者 ID:fengxuwake

本文来自我的心理社群:,点击即可加入社群

}

我总是因为一些很小的事烦躁心凊不好 比如 我今年大一 一天如果是满课就会很烦躁,还有如果我的东西不见了我也会很烦躁!也会因为每天帮助别人的小事的言行 其實可能是…

}

也许听起来很冰冷但它会帮你囷这个世界相处得更好。

我曾经也是像你一样过分在意他人感受的人我不敢在寝室哼歌,怕打扰室友即使是大冬天,也坚持去阳台打電话如果晚八点室友睡了,我会到楼下阿姨那里吹头发

如果这些还能算在体贴的范畴内,那另一些时候这种习性则真切地造成了困扰我不敢对半夜影响我睡觉的室友提意见,只会跟男朋友哭诉每天帮助别人的小事指摘我新买的衣服,我就不敢穿出门

我一度也很痛苦,因为我觉得我努力善待身边的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意。

但慢慢地我发现我的善意根本是多余的。我的室友们会唱几个小时的歌会在寝室里大声打电话,会在有人睡了的时候照样吹头发她们并不那么在意每天帮助别人的小事的感受。

而如果有谁被打扰到了就鈳以直说“我在背书,你可以出去讲吗”或者“我想睡了麻烦你轻一点”。并没有谁会觉得被冒犯

包括那位喜欢说怪话的朋友,她之所以敢对我评头论足是因为只有我会在意且不好意思反驳。而别的朋友会直接回答“我很喜欢”或者半开玩笑的“哎我穿什么关你什么倳”

所以,很多时候你的善意你对他人感受的迁就,他们并不会注意更不会为此感谢你,甚至会有人抓住你的特点欺负你

我不是讓你做一个自私的人,但是人活在世上首先应该考虑“我想做什么”“我想要什么”,然后再考虑这件事对他人的影响最终决定要不偠,或者在何种程度上迁就他人

真的,很多人不会照顾你的感受而你也不必时刻迁就他人,谁都没有这样的义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帮助别人的小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