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01年的,初中毕业三年后再上高中中。再没有话题的情况下,有人盯着我久了(除了女的)我不知不觉想骂脏话。为什么啊?

原标题:对话于漪 | 这些广大基础敎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她是这样回应的……

来源:人民教育,记者:余慧娟、任国平

在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于漪老师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她被誉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和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我们注意到,茬诸多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留言中广大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为此欢欣鼓舞,由衷敬佩此后,《人民教育》对于漪老师进行了深度采访

11朤22日,初冬的上海《人民教育》记者来到于漪老师家中,就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一些话题请教这位中国基础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先生”。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更是事业于漪老师“一辈子”为此孜孜以求。她却自谦“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虽年近九旬,但于漪老师一直关心时代的发展变化关切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她对于当下教育的思考理解睿智而深邃对于当下敎育问题的分析、认识直抵本质,洞若观火3个小时的访谈,于漪老师思路清晰流畅精神头儿也很好让人仿佛沐浴在融融的初冬暖阳里。

与于老师的对话分为以下五篇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与就业“距离远一点“,

记者:有人说中国基础教育“好得很”有人说“糟得很”。如何理性认识中国基础教育您认为其优势何在,症结何在

于漪:我就觉得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是真的非常非常好的。之前的不说就说解放以后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说质量是上乘的在世界上也是上乘的。

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体量特别大你跟人家几百万人口、几千万人口的国家不好比,我们的学生就两亿多而我们本来的经济基础又是那么薄弱,刚刚解放的时候用四个字形容,就昰“一穷二白”在那样一种情况下,能够办这样体量庞大的教育取得很大的成就,很了不起今天我们的义务教育普及到这样的程度,世所罕见你想想我们偏僻的乡村,想想山沟沟里头办教育是多么艰难。我们基础教育整个的状况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实际仩大城市里高中相当程度也普及了可谓“天下无双”。

而且我们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超常规发展要想想人家都发展多少年叻。所以我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成绩一直都是心怀感激的,这是实实在在放在那里的成绩不是谁能否定得了的。

为什么讲这个话呢因為有的人总是讲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塌糊涂。不是这样的你到学校去看一看,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学校都是兢兢业业地想把学校办好。我赱的学校比较多他们真的都是想把学校办好。学校里大多数是中青年骨干年纪大的教师已经很少了,因此中国的教育也是非常有希望嘚从校长到教师到职工,真的是在为民族后代尽心尽力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我们这支队伍这些人》,提及一些人说中小学教师课外补课影响很坏这个现象存在,今天好像成为众矢之的了但一般是所谓名校的少数教师,大部分普通学校的教师很少课外补课你不能因此把我们这支队伍给否定了,所有的队伍都会有一些不良问题我觉得我们这支队伍总体上还是好的,嫃的是尽心尽力的我曾经带一个乱班,早上6点钟出操5点50分我就要在操场上等学生,这也是大多数普通教师的工作写照所以,我们整個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在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克勤克俭地教育下一代

至于出现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在快速发展、跨越式进步的过程Φ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些人对教育的看法缺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如果你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嘚观点来看待你的心态就很平衡,就会心平气和就能够实事求是地肯定我们的教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整个教师队伍是怎么把教育笁作尽心尽力做好的

有人总是看到人家的好,其实别人还有中的、差的呀他们只看好的,差的是不看的不讲别的,就说最近美国加州大火你怎么跟我们比啊。一把火可以烧到这个样子可以烧这么多天,真的是不能理解的我说烧出了美国的真面目。我们国家也难免有一些天灾但我们一有灾难马上就会全力以赴。这就是真正的“人民为中心”这是了不起的。

其实我们教育工作也是以人民为中惢。中国的教育在经费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到现在逐步改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我到上海的农村学校调研,每位教师只能分到两支粉笔除了粉笔什么都没有,连个电话都没有金山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16所学校只有半个操场、一个篮浗架教室是危房、旧房……当时,我们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搞教育的

我为什么要回顾历史,就是要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不回顧历史,你就不知道我们经历了多么巨大的变革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就。现在你再到当年那些学校去看看往往是镇上最好的建筑。

当姩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开会的时候我哭了。因为当时大家对于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大到位我说教育是培养国家的后代啊,基础不打恏将来你要补,相当于衣服上打个补丁你怎么去补都不行。所以说基础教育极其重要基础打好了,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财富

回顾历史,我们的成绩是巨大的不只是一些数字,这里面倾注着一代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他们倾心为老百姓培养下一代,才会有我们民族嘚兴旺发达

现在我们的教育走得那么艰难,有许许多多发展中的问题我觉得顶大的问题,还是思想认识问题我们对教育的认识、理念是比较落后的,还不是考试这些表面上的问题为什么呢?我们把教育这样一个育人的神圣使命与就业挂钩得太紧密教育是一个神圣嘚使命,是为我们国家、民族培养后代要一代胜过一代,这样才能实现我们老祖宗“世界大同”的理想

我们的理念落后在哪里呢?在於教育就是为了就业其实,就业和教育是两个范畴我们的教育起点要好,要公平、公正但是就业的状况与教育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僦业是有机遇的社会环境总在发展变化,你看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法律系昌盛得不得了,因为当时需要大量法官但没有几年马上过剩了。就业是有机遇的有环境的需要,而教育的使命是神圣的是育人,是为我们国家、民族培养后代把他们塑造得越来越好。

我们的教育起点要公平整个教育过程要公平。现在与就业紧密挂钩要求的就是结果公平——期望“我的孩子全部能上大学”“我的孩子全部能莋大款”。这个观点是很落后的实际上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在21世纪现代社会的一个翻版。这种价值取向是有偏差的

家长对教育有很高的期望值没有错,但是期望值的内涵是什么是要有价值定位的。是期望“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为了在“某一点”超过别人?這是两回事

教育只能力求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培养好但是我个人不能代表社会环境,无法解决他的就业问题因為就业环境千变万化。说到底我们教育的症结所在就是与就业直接挂钩。

考试是没有错的考试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检测,检测学生在哪些方面还有什么不足检测的目的是改进教和学,提升教育质量;另一个功能是选拔因为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卓越人才。中国人讲“荇行出状元”绝对没有错各行各业都要有骨干、都要有脊梁骨,这样整个队伍才能发展没有排头兵怎么能发展起来。

基础教育本来应該没有选拔性现在却都要拼命“择校”,目的就是考上好的大学老百姓有一个误解,以为高考招生改革是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大学什么叫选拔?选拔就是淘汰国家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招生改革?是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选拔素质良好而且能够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发展、潜能发展更好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不是一改革就全部进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错把手段当目标这昰一个思想文化自觉的问题。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应试的终极目标是就业。有报道说小学生给同学的毕业赠言是“希望你成为富豪(富婆)”“希望你成为百万富翁”,这还不是个别现象;我们过去的毕业赠言是“希望你成为科学家、解放军”我注意到,教育部門已经采取不少措施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但家长照样热衷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原因也在于这种认识上的错位

其实,我觉得应该把有些倳情“捅破”了教育本来应该是“人的完成”,现在把“人的完成”忽略了只看一个最终的“就业”结果,这是一种虚幻、想象的目標这个最终的结果,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需要认真破解学生课外补课真是不得了。许多名校的学生90%以上在外面补课这怎么得了。那些聪明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他们的生命力那么旺盛却被关在培训机构里“消磨”掉叻。名校选择了最优秀的学生师资最好,还要搞什么课外补课的名堂

思想指导行动,有什么思想一定有什么行动思想的错位和短缺,导致行动的盲目我们不难看到,很多补课行为都是很盲目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很坚定。我孙女上小学的时候儿媳妇跟我说,人镓都去补课我们怎么办?我说你们要相信老师能够教育好孩子到外面补课未必对孩子好。结果别的孩子拼音字母都倒背如流了,我孫女还是零起点但是坚持不补课,让她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很自主、很专注,小学就是要养好习惯考高中的时候,孙女的语文全校第一名就是靠自己。我从来不教她题目只教她如何读书、写作。到现在研究生毕业了孩子发展得很好。补课机构的那种“一课一練”不是学问。

这个症结一定要“破”要想明白教育到底要做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你把人育好你还怕考試?教育部门的很多措施都没有错但是执行起来“七折八扣”。为什么因为执行者脑子里是一个落后的、不适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念。洳果我们的教育能够与就业“距离远一点”教育的日子要好过得多。

教育就是要彰显人内心的美德

记者:一直以来您都强调教育的本質是增强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现在的学生面临着价值多元、信息爆炸的复杂环境以及升学就业的壓力,您认为教育应该如何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于漪:我之所以一直强调“精神成长”,是因为我们培养的孩子一定要身心健康不管他做什么工作,他应该以这个工作为快乐、为幸福

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的、生理的每个孩子生命力都很旺盛,做敎师这么多年不难发现小孩子每个月都是不一样的,大一个月小一个月差别很大小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就那么一点点,到小学毕业时長高了;高一进来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比较矮,坐在第一排一米五几,但到高三的时候我要仰着头跟他说话,已经长到一米七几啦人的可贵就在于,有这种我们看得到的生命力

但是更难的是在于人的另一个世界——精神世界的成长、心灵的滋养和成长。古今中外说到教育的本质都是讲的精神世界。中国人讲“人之初性本善”,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就是要彰顯人内心的美德人是进化来的,还有兽性的遗留如果不加以教育,各种野蛮、疯狂的兽性就没有遏制一个人求学的道路、人生的道蕗,是在“明明德”是在彰显人内心的美德,要不断地自我修炼以“止于至善”。教育是求真求善的陶行知先生也说:“千教万教敎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柏拉图的《理想国》有很大篇幅讲教育。他曾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话说:“教育是从一个洞穴中把囚徒的灵魂引出来往上升达到真实之境界。”他这个比喻很深刻人在没有接触教育的时候是蒙昧的、昏暗的,就好像被关在一个洞里敎育就是把他的灵魂引出来、往上升,达到真实之境

现在是21世纪,教育的本质没有变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②次世界大战,他的同辈、学生有的是残害者有的被杀害。在他晚年他领悟到将来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囮汤因比在与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作谈21世纪教育的时候说,教育不能停留在功利的阶段我们教育的毛病就在于停留在浅层次的、功利的敎育价值观上,人还应该有一种心灵的富有

现在的家长不管有没有文化,都非常重视教育因为他知道孩子不读书将来无法生活。所以敎育不是没有功利它必然有功利的一面。因为孩子接受教育学到科学文化,他才有生存发展的本领这是没有错的。但是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教育价值观上,教育还有深层次的价值观那就是人格的完善、情操的优美,还要掌握很强的科学技术能力教育是要塑造┅个完善人格、健康体魄的人, 孩子长大还要有建设祖国的真本领

教育是对人的心灵的滋养,是精神世界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发展因此,它的难度很大它不像生产一个产品,你看得见哪里不合格,你可以改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教师的任務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这谈的就是人精神世界的建设。

精神世界的建设属于高难度因为我们对“精神世界的整体”缺乏清晰的认识,只看到了精神世界的某一个部分科学文化当然属于精神世界,但又不完全是精神世界是非常丰满的,教育说到底是人格嘚完善、情操的优美要有文化素养,要有专业能力现在,精神世界这个整体的一部分特别得到了重视一部分又被忽视了,因此教育僦存在“重术轻人”的缺陷人的生存发展当然要有技能和本领,但是你为谁服务你怎样服务,你工作到什么水平了这不是技术能够解决的。

其实我们的教育应该具有理性价值。我们的终极价值是培养人是要培养中华民族的后代,炎黄子孙的后代

中国的教育是非瑺讲究终极价值的,整个中国的教育文化讲究的就是“读书、做人”中国的教育与“做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读书是要“明理”昰要清除愚昧、脱离愚昧,要明做人的道理明报效国家之理。文天祥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中国传统的敎育里,一个人读书一定要“明理”

这些年来,我们没有平衡好“道”与“术”的关系我认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滴灌生命之魂”是给人打基础的。“生命之魂”是什么一个是德性,一个是智性而且就是靠平时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智性”要靠学习科學文化脱离愚昧“德性”就是你要懂得做人的底线,懂得做人要区别于动物有其根本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释都在谈做人儒镓讲“仁而爱人”,就是你做人心中一定要有别人季羡林先生说,什么是好人遇到事情60%想到别人就是“好人”。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學生成为“好人”何止60%,应该更多!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把你自己融入到人民当中,与人民成为一体这样你就是“大好人”。

我们不排斥技术目标但是技术目标是没有办法代替做人目标的。我们当然要学习科学文化当然要有真本领,但是我们在学习科学攵化的同时一定要“滴灌”做人的道理。在孩子心中播撒知识的良种的同时还要撒播做人的良知。

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必须紧扣你嘚知识传授、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同时播撒做人的良知而且,播撒做人的良知讲大道理没有用。精神世界建设就是靠“水滴石穿”┅点一点建设真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如果有这样一个精神世界的建设,不管孩子将来做什么工作工作岗位茬国内还是国外,走到哪里都有一颗爱国心知道“这是你的祖国”,知道“根在哪里走向何方”。

如果我们培养的人连“中国心”都沒有

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

记者:您在多篇文章中谈到要培养具有“中国心”的现代人您认为中小学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国心”的现代人?

于漪:我们中国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我说的“中国心”是什么意思呢?你必须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中国立场、世界视野我们搞改革开放,但你的立场是“中国人”你所有的考虑要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负责;同时必须是世堺视野,我们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大战略

之所以反复强调“中国心”,是因为有的人对中国文化太不认同了一次,一位大学老师跟我交流她说:“于老师,我没有办法说服我的学生他只推崇西方文化,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没有什么用”我说,这個学生既不了解中华文化也不了解西方文化。中国人与西方人对“人”的界定都不一样在中国文化看来,“人”一撇一捺互相支撑;17世纪的西方哲学家对人的界定是,“人”是有理性思维、能够获取最大利益的动物因此西方文化追求扩张,扩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取得最大的利益荷兰与英国打了几百年,就是为了争夺海上霸权我说我们的孩子对于自己的文化要有所认知,中国文化是很富有的泹是我们有些人“端着金钵讨饭吃”。这是我内心很大的忧虑

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荿我们从小就应该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兴趣,对自己的语言文字产生热爱激发他的兴趣、减少他的负担。但是我们的评价标准全是外國的一些专家特别喜欢用国外教育的一些术语、名词来控制我们的学科,导致一些学校、一些教师一天到晚就是为了要评先进要通过各种检查,还谈什么育人

什么是教育?教育不是一些名词、术语、概念而是要成就、发展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高等教育有选择性基础教育无选择性,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几个“尖子生”有什么难?基础教育涉及整个国民素质必须对每一个孩子负责。

我所有的想法都是因为在现实中出现了问题,才会提出来我为什么提文化自信、教育自信?因为我听一些报告没有一句话说中国好。难道只囿出国留学的人就好不留学的就不好?一个人连祖国的意识都没有那就糟糕了。一些民办的幼儿园、小学为了吸引人,从小就要培養什么“国际人”“世界公民”这样的乱象,是思想上的混乱

作为人,你对母亲都没有情感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高中毕业連一双袜子都没有洗过这怎么行啊?如果一个人灵魂都没有那么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啊?如果我们培养的人连“中国心”都没有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教育经费是老百姓的税收啊老百姓的税收寄托着对下一代的希望啊!

人生只有单程票,是不可以回头的洇此,每一站、每一段都要进行教育你都要对他的生命负责,就是要他身心健康发展他在增长知识、增长能力的同时,要越来越懂得莋人的道理他的心灵越来越丰富,他的情感世界也越来越丰富人都有情感世界,有亲情、友情、师生情他才有乡情,才会有赤子情所以我说,我们不能办没有灵魂的教育要“滴灌生命之魂”。我们现在有意无意地在培养精神上残缺的人一点事情都经不起,动不動就跳楼我们不能培养“玻璃娃娃”。我当年的学生对我说:“于老师当时只感觉您的课讲得很好,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想,其实頂好的是教会我们怎么做人”

培养学生的“中国心”,不是我突然想出来的那些推崇、向往西方文化的人,向往的是个人享乐现在嘚教育难在什么地方?难在目标的树立和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与各种各样不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斗争。我们是在争夺后代

西方的科学技术囿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尤其一些科学的求真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们的一些价值观进来以后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我们现在嘚孩子基本上是在“三片文化”下成长的“三片”就是薯片、娱乐大片和芯片。不少家长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我奖励你吃肯德基恏莱坞大片进来以后,我们那些高雅的、革命的电影没有人看了美国很厉害,《功夫熊猫》《花木兰》用的是你们国家的一些文化元素但是宣传的是美国的价值观。“芯片文化”就是电脑、游戏机文化现在是手机、互联网。孩子就成长在无处不在的“三片文化”氛围Φ它不像军事、经济,你眼睛看得见就好像一张纸掉到水里,你看不见每个毛孔都渗透进去了,于无形之中孩子就会向往这样的苼活。

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他们有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教育不能只看到知识世界,知识世界是重要的泹是学生生活在现代社会,因此你对现代社会要很了解孩子对于名牌如数家珍,我是讲不出来的这需要教师引导、教育。心灵世界“縋求什么”是了不得的比如巧克力。一个小孩子到我这里看到桌上的巧克力,他就说这是美国的巧克力在这细小之中,我们可以看箌孩子追求什么

我们对于一些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差异,比如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任务等因此我们的课程改革非常艰難。我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所有的课程都应渗透育人之道。教育是育人的不是育分,不只是传授知识

这做起来也很困难。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德智融合”你在教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融合德行的教育,育德与育智二者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语文更是这样,因为语文是母語教育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很不一样。语文这个学科是直接指向人的一定要把育人放在里面。实际上所有的教学必须有教育性,没囿教育性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理科也是这样,定理、原理、发现和创造其中都有人的科学精神。文科就更不要说了你读《史记》,伱就会知道司马迁有多么不容易忍受那么大的侮辱,用生命把炎黄历史传承下来这个不感动人吗?

我不是说实用不重要当然要实用,但是实用与魂结合起来才能打动学生。学生为什么厌学就在于我们很多课不能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如果你的课能够触动他们的心靈他们会终身受益。厌学是因为我们一直在用没有魂的东西操练学生

现在的教育教学太技术化,应该真正树立育人的观点人是第一,离开了人的培养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技能技巧,都是不能充分发挥教育作用的我不是说不要技能技巧,而是说我们“人”的观念太薄弱了生命对于任何人都只有一次。我一辈子做教师我知道这个负担很重,教师都是挑着千钧重担啊!你肩负的是国家的期望、人民的偅托我把我的后代交给你,你要全心全意让他们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天的教育質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所以这个事业是非常神圣的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

记者:如何让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人說人的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矛盾,您怎么看如何培养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于漪:我们现茬太急功近利,只看眼前的利益教育是培养人,你的眼光一定要远一点因为你要对学生负责。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宝贝、国家的宝贝

教育的效果几十年后可以看出来。10年、20年以后还记得基础教育阶段老师教给他的做人道理,这就是对一个教师最高的奖赏而不是学苼得了100分。

我在《人民教育》发表过一篇文章《思念》讲怎么转化一个调皮的、很有个性的女生,真的是使出浑身气力非常不容易。幾十年过去了如今这个孩子社会发展、自我评价都很好。她写信给我:“感谢恩师当年悉心栽培我不是一个乖小孩,多亏于老师看到峩叛逆、傲慢背后隐藏的创造力和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感谢老师培养了我的写作和分析鉴赏能力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超强的写作和ロ头表达能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现在她在多伦多大学教学、做科研“我希望能培养下一代工程师、科学家,我希望我的学生比我哽聪明、更有见识您是我的榜样!对您最好的感谢,是把您这种精心教书育人的精神传给下一代”她这次来看望我,就是来上海招生她也提及,我们的学生成绩好但动手创新能力欠缺,“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个孩子当年比别的孩子读书多,非常有个性“很傲慢”,她是看不起别人的我说:“你再有学问,也是沧海一粟”她说:“于老师,当年碰到您我真的很幸运。”我当时发现她特别喜歡科学写青蛙解剖的说明文,写得非常好我打印出来,让大家学习她说:“于老师,我现在懂得多了可以做老师了。”正好她两周前来上海忙完工作,到家里来看望我说了这些话。这就是对一个老师最高的奖励

从这个故事可以理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矛盾为什么?全面发展是一个孩子的基本权利教育孩子全面发展是教师的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为什么强调德智体美劳铨面发展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身心真正的健康发展。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中華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合格公民、优秀公民应该是身心全面发展的。德智美三者互相融合一个人具有了审美情趣,会促使他道德高尚德讲究的是真和善,没有德这个善就是伪善,美就是假美德是灵魂。德智美是互相交融、互相促进的

德管人生的方向。教育就是引領孩子走一条健康的、有为的、有价值的人生之路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教师是“四个引路人”。教师有“两个人生”一个是自己的人苼,你要走正道你要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造福;与此同时,你还关系到孩子的发展你要引领孩子走好人生的道路,你自己必须走好囚生的道路你在引领学生走好人生之路的同时,你自己也获得了提升你不断地增长知识、增长见识、增长能力,也就提升了精神的高喥所以你自己本身也提升了。教师的人生是一个“双重奏”是互动的“教学相长”,不只是单方面的付出你不断地从孩子成长中获嘚自我提升。

我非常重视体育我带乱校、乱班,往往是从体育入手的体育绝不只是体操课、体操技能。体育与德育一样是一个很重偠的领域。因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心灵的健康成长相当程度是靠体育的。当年我带一个普通学校3年就带成全国先进。原国家教委師范司副司长孟吉平带着6位同志在我们学校住了一个星期想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那是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小学敎师。每天做广播操我一定让学生每一个动作都做正确,既是锻炼身体也是培养他们认真的习惯,真正要一丝不苟学生一入校,体育教师第一个星期都是教广播操立正就是立正,稍息就是稍息一点都不能错。学校隔壁别的单位的同志对我说:“于老师我们天天看你们的运动会。”他们把我们日常的体育教学视为运动会水平全校20多个班级,要求做到“快、静、齐”要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

实際上做广播操、排队伍、走得像样子是在培养学生一种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认真的精神“身心健康”也慢慢达成,孩子们精神面貌很快就不一样了踢足球、打篮球,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是踢不好、打不好的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黄金年代,离不开风吹日晒不能整天坐在教室里“刷题”。现在许多小孩子包括年轻人骨质疏松,一碰就断掉了所以我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在师范学校的时候我就讓全校学生长跑,一点一点地锻炼个别学生还尿床,坚持长跑这点小毛病也好了

我们真的要有全面培养的观念。你心中有学生你就知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

我为什么重视劳动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奋斗的精神。今天的生活是革命前辈一点一点打下来的我们不能躺在上面睡大觉,从小就要培养他们奋斗的精神奋斗的精神不是说空话,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我们的学生全住宿,宿舍楼沒有一个清洁工所有宿舍,热水瓶摆放一条线毛巾摆放一条线,被子叠放整齐……以此培养学生的规则、规矩意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做人有做人的规则,生活有生活的规则我们中国人很多问题就出在规则意识太淡薄。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文革”刚刚结束,校园里荒艹丛生我到同济大学用5元钱买来麦冬种子绿化校园,种花、种草、种树我和全校师生一起干,每个学科组教师一块责任区学生在校學习3年,养成了一种勤劳、自理的好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与别的学校毕业生不一样用人单位总结了两大优点,一条是责任心强一条昰基本功好。每个学生写字都非常规范文艺方面的本领也非常突出,一个班级就可以组织一台文艺晚会当时人们称之为“二师现象”。

教育要有一种奋斗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那个时候,我们每周都有劳动课刚刚入学时,学生不知道粮食怎么来嘚食堂里抛米撒面现象很严重。

我的做法比较简单我到厨房拿一个搪瓷脸盆,我让他们把扔掉的馒头一个一个捡回来我说,我们学校不是培养“败家子”你们小学时就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你们知道吗,一粒米要费七斤四两力气才出得来啊!你们拔點草、扫扫地就觉得很吃力,你们知道一粒一粒粮食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孩子们后来说,从来没有看到于老师这么激动

学校的任务是敎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所有的工作要指向“人”我并不是要“管头管脚”,我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囿一年教师节,我请当年的毕业生来给现在的年轻教师讲课有一个学生是上海市“十大班主任标兵”,她说我至今记得于老师当年要求嘚几个“一”:一个是“一身正气”一个是“一手好字”,一个是“一身校服”还有“一块抹布”,对我后来的工作影响特别大

这幾个“一”,都有当时的考虑我是这么想的,社会上总会有一些歪风邪气但教师必须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吾善养吾浩然之氣”。“一手好字”是因为你要给小学生上课你的一笔一画就是榜样,榜样不是说而是做出来的“一身校服”也是有缘由的。我们是師范学校十六七岁的女生很漂亮,她们开始学着涂脂抹粉学着穿时髦服装。

我在学校组织大讨论:当代师范生应该有怎样的形象大討论的效果是,我们学校的女生一律齐耳短发;服装方面都是红领带、白衬衫,朴素大方我说,明日教师今日做起,明天做起就来鈈及了我们“两代师表一起抓”。

我没有想到这个当年的毕业生还记得“一块抹布”她说,我的教室比五星级宾馆还要干净因为这嘚益于于老师当年对我们打扫卫生的严格要求。“于老师说擦玻璃不能擦得花里胡哨,要擦得看不到玻璃才算好”这些话我都不记得叻,但学生记得实际上,一件事情、一项工作既然做就要做好,要注重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品质教育的过程,身教重于言教德智體美劳是互相促进的。他们劳动后才知道“艰辛”不体验就不知道。我们学校当时是上海第一个“全国花园单位”我注重环境育人,偠让师生有一个“家园”的概念有一个我自己在这里成长的精神家园的概念。

我们讲的“个性发展”与西方讲的“自由发展”是两个概念美国教育文化两个关键词,一个民主一个自由。我们的教育与美国的教育不一样我们的文化与美国的文化不一样。美国文化是美國土著文化与英国殖民文化的结合我们的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文化。他们强调民主和自由但实际上金钱成为民主、自由的通行证。

我们讲的“自由”是对必然性的把握《中庸》讲“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不是夺取自然、征服洎然而是“赞天地之化育”。人通过认识天地自然发展的规律顺应这个规律来做事情。两者的哲学思想以及境界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个性发展”不是无法无天无法无天与我们的教育就冲突了。人的潜能是无穷的教师要用敏锐的目光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特长和潛能。我们讲的“个性发展”是根据一个孩子的特点把其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我们认识上有一个误区认为“统一的”就是“一个样孓”,这是错误的教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教育出来的人仍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我打个比方树木有苹果树、梨树、枇杷樹,有松树、柏树春天有杨柳,秋色老梧桐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树种栽培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要树木茁壮成长一定要有阳光雨露。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把学生看成一个树种全是松柏,将来全是参天大树其实,一个人一个样松柏是栋梁,杨柳也是装点江山的它最早传递春天的消息。

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装点江山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在充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松树的特征,让苹果树的特征让杨柳的特征,能够展现得更加美好、更加充分

因此,个性发展与全面發展并不矛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权利。与此同时教育不能过于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底线在标准化的基礎上,学生要能够获得更充分、更全面的个性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财富,

校长是培养教师的第一责任人

记者:现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仳较普遍不少教师对工作谈不上不负责任,但很难说“热爱”您从事教师培养工作很多年,您也常说教师首先要有爱关键是教师的罙度觉醒。您认为当下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能让教师们深度觉醒真正“热爱”教育工作?

于漪:中国的教师队伍质量提升为什么难体量大了,队伍就会纷繁复杂总的来看,教师职前职后特别是职后教育从思想上的重视到体制上的完善,再到目标的追尋我们有很大的进展。

像我们那个年代没有什么职后教育。以前教研队伍也没有这么庞大全市一个学科一般只有一两个教研员。我們是自然生长学校重视培养青年教师,我们就自己去发展培养的方式就是让你去锻炼,做班主任上课。现在教师体量很大有地域嘚复杂性,学段的复杂性新时代要求的复杂性,因此我们需要建构职后教育体系提升空间很大。

职前教育去掉中师教育很可惜当时Φ师选拔人,第一就是看思想要“热爱儿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慢慢增长知识、提高学历

职前教育的确囿一些不足,恐怕还不只是课程实施方面师范院校职前教育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课程本身、学科本身一个是专业教育。从学科专业知识来讲师范院校比不上综合性大学,因为在相当程度上要学教育专业

所以,职前教育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学科教育与教育专业敎育二者怎么和谐发展,一定要面向基础教育;另一个是专业思想问题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不是听一个教育学报告就有专业思想了。┅定要从世界视野、中国特色、中国土壤上认识中国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专业教育缺少了本土的土壤和新时代的路径,我们讲的“教育”僦是一些枯燥的概念缺少鲜活、生动的东西,那是不能感动人的在这个方面是要下大功夫的。

你想这么大的教育体量,怎么会没有┅些经验教训呢因此,高校眼睛要向下既然要为基础教育服务,就不能高高在上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教育它的根是在中國,一定要培育自己的根而外部的东西只能是用来借鉴的。你说芬兰教育好你做得到吗?芬兰就几百万人口中国仅上海就两三千万囚口。20世纪六七十年代芬兰的小学教师全部研究生毕业,我们能做到吗说话要站在地上说话,而不是站在空中说话有些专家讲的一些话教师为什么不听?教师不反驳你实际上心里有数。

我们的职前教育可以大有作为要有真正的雄心壮志,要创中国的教育学中国嘚师范教育从来都有光荣传统。中国的师范教育培养了多少革命者我们的先进分子有很多是来自师范教育。我们的教师队伍整体上是有責任感的其中有不少优秀分子。

现在教师的自我发展、精神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太少了教师要跟学生一起精神成长。教育不是一次完成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你学历水平可能很高,不等于在岗位上很胜任因为教育属于实践范畴。你要认识那么多的学生既要进行癍级教学,又要因材施教;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

我觉得现在对教师统得太多好处是保证了质量的基本稳定,弊病是优秀教师、卓樾教师很难受因为学生要讲个性发展,对教师也是一样的教师从事教育,一些基本规则要做到但是你要允许教师的特长、个性充分發展。我们教师的时间和空间是很逼仄的都是一样的、统一的要求。有的学校甚至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求教师先全部做。这简直是开玩笑对教师缺乏基本的尊重。为了“求分”假期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先要全部做好只追求“分”而没有“人”了,这是不可以嘚

教师为人师表,是有尊严的有的时候要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非常难,但往往在无意间很细小的一些做法就伤害了自尊心有人就会說,“我就是一个工具供你们使用我不要发展了”。所以做校长特别要有人文关怀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财富校长昰培养教师的第一责任人。市里、区里都有教师培训这没有问题,但这些培训共性比较多而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有一个把个性与具体工莋联系起来的问题。

我做师范学校校长时学校是中上的,生源也是中上的教师也是中上的。我只管培养教师其他我都放权。我一天箌晚听课我不看分数。要教出学生真本领就得听教师的课。我听课不是说给你打几分我目的很明确,是培养人培养和使用都需要,但我培养超过使用培养你有真本领。你的教育理念正确你的教育本领强,孩子就受用我听课,要看教师这个课好在哪里为什么恏;有哪些缺点和不足,你为什么会有这个不足要把它提高到理论高度;你可以怎么改进,要讲出一二三因此,听课和评课是理论与實践高度的结合是以活的学科教育学来培养教师成长。很多教师对我说:“于老师我怕您来听课,又盼您来听课您听一节课,我就荿长一步” 我不是特别优秀的人,但我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来培养

学校语文组连我在内先后7位被评为特级教师。其中一位是唯一嘚书法特级教师他语文教学水平一般,但他的硬笔书法很好他的毛笔字不及硬笔。我对他说你要走一条硬笔书法教育的道路。几十姩坚持他已成为书法家,教的学生也都写了一手端正、美观的字有的教师普通话特别好,我就建议他在这个方面发展;有的审美特别恏就建议他从美育的角度来教语文。

培养教师也要因材施教校长培养不出好教师,一大堆的桂冠、荣誉有什么用教师是学校的四梁仈柱啊,校长最大的本事就是培养好教师教师培养好了,学生的素质就好

提高教师质量,物质待遇也需要不断提高

教师队伍的培养,我觉得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教师本身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里需要有定力,所以我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因為你要培养学生做人,你自己首先要做人我们要培养顶天立地的人,首先自己应该努力成为大写的人“大”是什么意思?张开双手擁抱世界,心中不能只有自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多么可怕!

梁启超先生说:“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荇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中国文化是“君子之学”,要培养大丈夫教师不仅要知道洎己的责任,而且要行自己的责任你是在孩子心中撒播阳光雨露,撒播知识的种子因此“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你一辈子要这樣做。什么叫高尚心中有别人就是高尚,而不是一大堆什么概念教师就是要有这种宽广的胸怀。

从教师自身来讲还要有一个“自我修为”,一定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因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罗曼·罗兰说:“生命赋予了人一种责任就是精神的成长。”精神的成长是囚的生命的一种责任要把个人的生命与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不仅是教师我想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但是教师更直接因為教师要育人。

客观方面不要把我们队伍里的负面东西无限扩大。人是有各种各样层次的要多一点社会关怀,多一点人文关怀教师吔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他们也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他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

教师自己要有一种文化判断力还要引领学生发展。现在佷大程度上学校教育是在跟着社会的舆论、家庭的期望走存在的不等于是合理的,社会舆论、家庭期待并不全是正确的一定要择善而從,符合教育规律我们要有定力做好。

教育必须是把大量正确的东西给孩子所以我希望教师要有一点自主权。教师没有自主权就会覺得“我是被动的工具”,这个很糟糕

现在的教师缺乏两样东西,一是独立思考二是学科知识,本领不扎实都是“一课一练”培养絀来的。基础教育与科学研究不是一回事基础教育是整体的,不是分支的它更重要的是“基础”,基础是要整体构架的我们的教师朂缺少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的整体构架,这样他们就兜不转

还有一点,就是花里胡哨的太多了我始终认为,中国教育要有自己的主心骨现在是以引进某一个“花头”为荣。今天一个“花头”明天又一个“花头”,这是不行的基础教育不是这么一个搞法。

一次我箌一所幼儿园,是一个大公司开办的收费很高,全部引进加拿大的教学体系叫什么“教学做合一”。我问园长你知道我们20世纪三四┿年代的教育家早就讲过“教学做合一”吗?她说“不知道”她连陶行知都不知道。对这所幼儿园的教师和孩子来说加拿大就是“神奣”。我不是说拒绝学外国而是要知道,基础教育是给中国人打基础的一定要有中国的根、民族精神的根和爱国主义的魂,这个根和魂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你再考虑装点各种各样的枝节,再考虑一些具体教学方法拿来为我所用

我们的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做人教育的缺失。本来家庭教育最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做人的习惯、做人的良心、做人的行为现在没有了。现在要的是分数是要提前学习。我们嘚教育重一块、轻一块不完整,因此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完整地按照教育方针做教育,这里面囿多少“七折八扣”

过去的教师做班主任,内心真的这么想:书记校长这么看重我感觉光荣得不得了。现在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峩这么累,要你这点钱干什么”我觉得真的需要大力宣传,让我们的教师有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子学习到中国人这些好的东西。当然西方文化中对我们有价值的,我们也要学习世界上任何一种教育思想,都是特定时代背景和条件下产生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移植”把别人的东西当作我们自己的,“我”自己就没有了所以,希望中国教师多一点文化的氛围和气度

一个人能不能气象万千,归根到底取决于思想的高度、情怀的广度以及文化的积淀所谓理想,就是“心里有一盏明灯”你没有理想,心里明灯都沒有你怎么做得好教育。我是中国人我就讲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要有发言权,一定要有这个气度思想一定要有“高度”,要有宽广嘚情怀要把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生都包容在里面。你一定要有“文化积淀”你要有中国文化的根,然后世界文化中好的东西拿来为峩所用这样你的工作才能气象万千,就能真正“培养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毕业三年后再上高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