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验满为什么呢,为

知识点视频
校园号本地优质教育机构
CO CO2 H2 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CO2,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O2,既可用排水法,又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H2.【考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质量律,化反应前后元的种类不变进分析回答本题.考将生成物通过右侧的置加以吸收,增水蒸气质量.【解答】解:答案为:碳、氢氧.根据量守恒律,反应后元素种类不变某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有两种中气含有氧元素,产有水和二氧化,共含有碳、氢、氧种元素,氧元素能来自氧,也可来自物质不能确定;但氧中无碳、氢元素,即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准结论是该质中定含C、H,可能有O.故答为:、氢;氧.甲.【点评】本题要考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实际题的能力透彻理解教材内容是解决问题的键.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nby5060老师 难度:0.68真题:1组卷:3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31376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我的图书馆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 +2&&&&&&&&&&&&&&&&&&&&&&&&&&&&&&& +2
&&& 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4Fe+3CO2↑。
CaO+CO2↑。
H2 + CO)。
& 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 CaO+CO2↑
馆藏&5434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鱼子酱(Caviar),又称鱼籽酱,在波斯语中意为鱼卵,严格来说,只有鲟鱼卵才可称为鱼子酱。鱼子酱作为特权阶级几个世纪以来追捧的珍馐美味,也被称为「黑金」。鱼子酱为啥贵,鱼子酱怎么吃,鱼子酱的做法,带着疑问和你深挖背后的故事。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p&长篇干货,慎入!想到当年高三做英文单选题时,正确率回回百分之95、96的放荡不羁。那时也只是天天爱刷题刷出来的,语感这东西真的太重要,当时有几次100题的单选,我都是错了1-2题,老师都觉得我做单选题都快要成仙了,她那怀疑人生的眼神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燃鹅,高考后通宵达旦狂刷了英美剧和脱口秀后才知道,too naive。于是便打鸡血再次修炼,进了字幕组继续打磨自己,然后大学、实习以及工作中也结识了很多外国友人,学到了很多real deal的English。&/p&&p&把所有答案看了一遍,我再补充几个国人常犯的错误或是还不知道的点。先来讲个词汇相关的,稍为枯燥但很重要的语法问题放到后面讲。&/p&&hr&&p&&b&?关于词义的褒贬义变化。在口语里,有几个贬义词现在常被当作褒义词用。&/b&&/p&&p&先来回忆下,霉霉的歌《&i&Shake it off&/i&》里唱到‘You could have been getting down to this sick beat ’,这里could have been 意思是本可以,get down to doing 着手做某事。至于sick在这的意思,也和几个美国朋友确认了一下,这里霉霉不是自嘲自己的歌曲节奏有多烂,相反,她在说自己的歌很燃,简直fantastic, terrific。sick一词,其意思现在有可能是好、也有可能是坏,当sick表示“酷、棒”的意思时,多为年轻人使用,多为口语使用。这个一定要结合语境和语气来判断。&/p&&img data-rawheight=&280& src=&/v2-ad61ba1fae46ab7368ebb9_b.jpg&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ad61ba1fae46ab7368ebb9_r.jpg&&&br&就好像awesome的意思从以前的terrible变为terrific,nice的意思从ignorant变为desirable,pleasant一样,这种褒贬义转化的现象在语言发展中很常见,&b&当代一些贬义词也会做褒义用,但并没抛弃贬义的使用,而是具有“双重人格”&/b&。现在很多网络媒体为了吸引一时的眼球,或在搜索结果中靠前,常在标题和正文里加入类似的流行词,调侃后还真成了潮流,也为人们广泛接受。&b&毕竟语言属于这个时代,而非只属于古籍文献和语言学家&/b&。&br&&p&再如《傲骨贤妻》S01E03里,Cary向一个大学生飙起了college talk,以套近乎说服他为自己的同学作证, Cary也用到了sick一词,如下图。&/p&&img data-rawheight=&396& src=&/v2-dc65d8d22e05fb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dc65d8d22e05fb_r.jpg&&&p&在玩instagram的时候,也会看到别人发了一双鞋子的照片,然后配文是sick shoes, 或评论里会有说It’s sick,dude!等。&/p&&p&无独有偶,&b&wicked, ill, insane, crazy等这类词也一样&/b&,举例说明一下:&/p&&p&? wicked有了褒义的意思后,可以做形容词(cool, good, great, funky),也可以做副词(really,very, extremely):That tune is wicked dope. = That tune is wicked!&/p&&p&?ill有了cool, sweet的意思:oh my god man that car is so ill!!! (我的天,哥们,这车太酷炫了!)?&/p&&p&?crazy有了awesome,cool,hip的意思:Dude, that movie was crazy! (哥们,那电影太棒了!)?&/p&&p&?insane有了fantastic, awesome的意思:: Did you see him rocking out on guitar? Man, that was insane. (看到他弹吉他了吗?实在是太燃了)?&/p&&p&?当stupid后面跟了一个褒义形容词,转义成superb: This dimsum is stupid good! (这个点心好吃到哭!)&/p&&p&?哦,对了,现在Interesting 也变成感觉“呵呵”了。&/p&&p&&br&&/p&&p&另外,&b&如果用贬义形容词派生出的副词修饰褒义形容词,在口语中同样会有褒义的效果&/b&,也是个挺生动的用法,比如awfully和terribly这类副词,表示“非常”的意思,可以修饰褒义的形容词。比如She is awfully gorgeous. 以及This has been so nice, so terribly kind of you.&/p&&p&&br&&/p&&p&所以,&b&不要把英语想当然了,跟牢时代的步伐&/b&,毕竟只要被时代接受的都应该表示理解,也没必要较真。&/p&&p&&br&&/p&&p&? &b&英语口语里的双重否定也可能就是表示否定。&/b&&/p&&p&中文里,我们习惯用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比如“我不得不这么做”, “你不会不知道这件事”。 英文正式场合下,双重否定也等于加强肯定语气的用法。但在看美剧的时候,you don't know nothing == you know nothing,that doesn't make no sense == that doesn't make any sense . &b&这种双重否定表示加强否定语气的语言现象,称为negative concord,在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波斯语、古英语和中古英语里都有negative concord,但是拉丁语、德语和现代标准英语没有,现代英语里只有像美国黑人口语、伦敦土话等少数方言有negative concord的现象。&/b&&/p&&img data-rawheight=&577& src=&/v2-983f18adcc9ee6173028ea_b.jpg&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983f18adcc9ee6173028ea_r.jpg&&&p&&b&其实这不是标准的英语,稍微正规一点的场合不会这么说,而且通常主要是黑人这么说。&/b&这种说法其实就是黑人口语(黑人口语现在不只是黑人用),当初黑人奴隶们学的都是洋泾浜英语,可能那时脑子也都一根筋,认为否定就是否定,肯定就是肯定,“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对他们来说太绕口了,甚至他们有时觉得一个否定不够强烈时,会再加一个否定来加强语气。本来这种uneducated English理应不该流行起来,但事实告诉我们,黑人也是个多才多艺的群体,细数N多的体育明星和歌星,绝对是引领美国文化潮流的实力股,所以这种双重否定句强调否定意思的非正式说法才流行起来,但是正式场合不这么说,翻译时也是主要看语境和对话的上下联系。&/p&&p&&br&&/p&&p&比如,西城男孩的《&i&leaving&/i&》中有句词“It's late and I can't get no sleep,” 这里用了can't和no,但意思其实是“夜深人静,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了不起的盖茨比》有个插曲&A little party never killed nobody&意思是“小小的聚会无伤大雅”。&/p&&p&&br&&/p&&p&? SVOC和SVOO的区分&/p&&p&初学者往往会难以分辨SVOC跟SVOO句型,先简单介绍一下:&/p&&p&&b&SVOO:主动宾宾Subject(主语)+Verb(谓语)+ Indirect object(间接宾语)+Direct object (直接宾语),这种句型中作间接宾语的常常指“人”,直接宾语常常指“物”,主要是名词。&/b&&/p&&p&&b&SVOC:主动宾Subject(主语)+Verb (动词)+Object (宾语)+Complement(补语),这种句型中的宾语+ 补语可统称为“复合宾语”。担任补语的常常是名词、形容词、分词、动词不定式等&/b&。&/p&&p&&br&&/p&&p&但我这么说,大多数人还是会分不清楚,&b&尤其是当SVOO的直接宾语和SVOC的补语都是名词时&/b&。不信可以来判断一下下面的句子哪个是svoc,哪个是svoo:&/p&&p&? We made him our spokesman.&/p&&p&? They elected him president.&/p&&p&? I made myself a cup of tea.&/p&&p&? People call him a coward. &/p&&p&? I'll make you my wife.&/p&&p&? She will make him a good wife.&/p&&p&&br&&/p&&p&这里教大家两个方法:&/p&&p&&b&? 看看SVOO或SVOC的第四主要部分是不是用来修饰宾语的;&/b&&/p&&p&&b&? 看看能不能把原句成功变形但不变意思。&/b&&/p&&p&&br&&/p&&p&&b&如SVOO主动宾宾,可以改成:动词 + 宾语 + 介词for/to/of…+ sb.&/b&如:&/p&&p&? Please show me your picture. =Please show your picture for/to me.&/p&&p&? He bought her a lip stick as a birthday present.= He bought a lip stick for her as a birthday present.&/p&&p&当然, 作转换时, 该用那个介词, 是看动词而定的,如:&/p&&p&o give him a pen =& give a pen to him&/p&&p&o get him a pen =& get a pen for him&/p&&p&o ask him a question =& ask a question of him&/p&&p&&br&&/p&&p&&b&而SVOC主动宾补,不可以如上这么改,而且,这里的补语是用来修饰宾语的&/b&,如: &/p&&p&? Keep the children quiet, please. 这里的quiet用来修饰the children,而且这句话不可能改成Keep quiet for/to the children, please.这是明显的语法错误;&/p&&p&? He painted the wall white. 这里的white 用来修饰the wall,而且这句话不可能改成He painted white for/to the wall. 这是明显的语法错误;&/p&&p&? We found him an honest person.这句话不能改成We found an honest person for/to him.这不是语法错误,但在意思上说不通,因为依常理来说,这里的an honest person 用来修饰him。&/p&&p&&br&&/p&&p&那么,之前那四个句子就好分辨了:&/p&&p&? We made him our spokesman.这里 our spokesman修饰him,是SVOC。&/p&&p&? They elected him president. 这里president修饰him,是SVOC。&/p&&p&? I made myself a cup of tea.= I made a cup of tea for myself.是SVOO。&/p&&p&? People call him a coward. 这里a coward修饰him,是SVOC。&/p&&p&? I'll make you my wife. 这里的my wife修饰you,是SVOC。&/p&&p&? She will make him a good wife. 依常理来说,显然a good wife不是修饰him,不会是让 him 成为 a good wife,所以是SVOO ,意思其实是She will make a good wife for him.&/p&&p&&br&&/p&&p&&b&※&/b& 注:补充一点, &b&感官动词和使役动词的用法也归入SVOC句型&/b&, 比如:&/p&&p&? I saw him work in the garden yesterday.&/p&&p&? I see him working in the garden yesterday.&/p&&p&? I'll make him do what he says.&/p&&p&?这里要注意make词性的区分。&b&Make词性不同, 句子分析起来会是不同的句型&/b&。比如刚刚例句提到I made myself a cup of tea.是SVOO,而We made him our spokesman.和I'll make him do what he says.是SVOC。&b&因为前者的make是实义动词——“做”的意思,而后者的make是使役动词。所以一定要结合语法和语境来分辨。&/b&&/p&&p&&br&&/p&&p&? 同位语 v.s. 补语&/p&&p&既然讲到补语,不得不说同位语和补语的区分了。&/p&&p&? 其实区分的方法很简单:&b&同位语不是基本句型要素, 它是可以省略的,对句子没什么影响,而宾语补足语是不可以省略的,它是补充说明主语的,省略后句子意思就不完整。&/b&&/p&&p&&b&但关键和难点在于,如何判断省略后意思完不完整。&/b&&/p&&p&比如:He returned from the war a hero.&/p&&p&这其实是一个SVC句型,去掉做为修饰词的&from the war &,he(S) returned (V) a hero (C),不难发现a hero是主语补语,它是补充说明主语he的。在不改变基本语意的条件下, a hero不能省略。&/p&&p&&br&&/p&&p&另外,&b&同位语是名词或名词性从句,置于某些名词之后,&/b&如:&/p&&p& ? William Wallace, a national hero, died in the war.这里的a national hero就是William Wallace的同位语。&/p&&p&? We Chinese people are brave and hard-working. Chinese people是we的同位语。&/p&&p&? Yesterday I talked to my English teacher,Mr. James.。Mr. James是my English teacher的同位语。&/p&&p&&br&&/p&&p&&b&而补语可以是多种词性,比如说名词,形容词,过去分词,现在分词等&/b&, 这里主要谈一下主语补语(宾语补语比较好辨别,就不再说了),如:&/p&&p&?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人人生而平等。&/p&&p&? He got home, safe and sound.他安然无恙的回家了。&/p&&p&? Alone and broke, Hamas struggles to rule. 单枪匹马,经济拮据,哈马斯艰难执政。&/p&&p&? She went away quite a child and returned a grown-up woman. 她离家时还是个小姑娘,回来时已经是个妇女了。&/p&&p&&br&&/p&&p&不知道有木有帮到你们的,如果我有说错的也请指出,先说这四个点,之后想到了再补充。&/p&&hr&&p&&b&&br&&/b&&/p&&p&&b&丧心病狂的英文干货微信公众号:&/b&&/p&&p&&b&人人都是翻译官(rrdsfyg)&/b&&/p&&p&&b&丧心病狂的英文干货专栏:&/b&&/p&&p&&b&&a href=&/translate&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ra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lat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p&&p&&b&高产的地道又实在的英文干货知识星球:&/b&&/p&&p&&b&&a href=&///?target=http%3A///N33ne6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N33ne6&/span&&span class=&invisible&&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p&
长篇干货,慎入!想到当年高三做英文单选题时,正确率回回百分之95、96的放荡不羁。那时也只是天天爱刷题刷出来的,语感这东西真的太重要,当时有几次100题的单选,我都是错了1-2题,老师都觉得我做单选题都快要成仙了,她那怀疑人生的眼神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p&&b&没人来说说“The”的使用么!定冠词the是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b&最常用又陌生的语法点。
往往使用最频繁的最容易出错。&/p&&p&&br&&/p&&p&哪里要加the,哪里不要加the,是不同段位英语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b&仍然记得我的剑桥导师说,能否恰到好处地使用“the”的可以一下子反映出一个人的英语写作水平。&/b&&/p&&p&&br&&/p&&p&下面和大家分享雅思官方出品方 British Council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对 The的用法的官方解读,简单易懂。&/p&&p&&b&The 的使用&/b&&br&&/p&&p&&br&&/p&&ol&&li&&b&我们在一个单词使用定冠词the是因为我们相信读者或听者知道所指事物具体是什么。&/b&&/li&&/ol&&p&&b&因为这一事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b&&/p&&p&&b&比如:The Pope&/b& is visiting Russia.&br&&br&&b&The moon&/b& is very bright tonight.&/p&&p&&br&&/p&&p&&b&2. 或者说这一事物所具备的特征在那个特定情景中是独一无二的。&/b&&/p&&p&&b&例如在形容词最高级前加定冠词&/b&&/p&&p&&br&&/p&&p&He is &b&the tallest boy&/b& in the class.&br&&br&It is &b&the oldest building&/b& in the town.&/p&&p&&br&&/p&&p&&b&3. 这一事物在上文中已经提到。&/b&&/p&&p&A woman who fell 10 metres from High Peak was lifted to safety by a helicopter. &b&The woman&/b& fell while climbing.&br&&br&The rescue is the latest in a series of incidents on High Peak. In January last year two men walking on &b&the peak&/b& were killed in a fall. &/p&&p&&br&&/p&&p&&b&4. 一个名词前有定冠词代表这一事物的集群&/b&&/p&&p&The wolf is not really a dangerous animal (= Wolves are not really dangerous animals)&br&&br&The kangaroo is found only in Australia (= Kangaroos are found only in Australia)&/p&&p&&br&&/p&&p&&b&5. 指代某个系统或某种服务&/b&&/p&&p&How long does it take on &b&the train&/b&?&br&&br&I heard it on &b&the radio&/b&.&br&&br&You should tell &b&the police&/b&.&/p&&p&&br&&/p&&p&&b&6. 放在乐器前&/b&&/p&&p&Joe plays the piano really well.(= Joe can play any piano)&br&&br&She is learning the guitar.(= She is learning to play any guitar)&/p&&p&&br&&/p&&p&&b&7. 放在个别形容词之前指代某个群体&/b&&/p&&p&Life can be very hard for &b&the poor&/b&.&br&&br&I think &b&the rich&/b& should pay more taxes.&br&&br&She works for a group to help &b&the disabled&/b&.&/p&&p&&br&&/p&&p&&b&8. 一般不会在人名、事物名称前加定冠词The&/b&&/p&&p&&b&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b&&/p&&p&&b&例如,国家名中包括kingdom, states, republic,国家名为复数,&/b&&/p&&p&&b&描述地理特征时,如山区,岛屿群,河流,大海,运河&/b&&/p&&p&&b&报刊杂志,世界闻名的建筑物或艺术品&/b&&/p&&p&&b&组织,宾馆酒吧餐厅的名称&/b&&/p&&p&&b&家族名称&/b&&/p&&p&We do not normally use the definite article with names:&/p&&p&William Shakespeare wrote Hamlet.&br&Paris is the capital of France.&br&Iran is in Asia.&/p&&p&But we do use the definite article with:&/p&&p&o &b&countries&/b& whose names include words like &b&&i&kingdom&/i&&/b&, &b&&i&states&/i&&/b& or &b&&i&republic&/i&&/b&:&/p&&p&the United K the Kingdom of N the United 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p&o &b&countries&/b& which have &b&plural nouns&/b& as their names:&/p&&p&the N the Philippines&/p&&p&o &b&geographical features&/b&, such as mountain ranges, groups of islands, rivers, seas, oceans and canals:&/p&&p&the H the C the A the Atlantic O the A the Panama Canal.&/p&&p&o &b&newspapers&/b&:&/p&&p&The T The Washington Post&/p&&p&o well known &b&buildings&/b& or &b&works of art&/b&:&/p&&p&the Empire State B the Taj M the Mona L the Sunflowers&/p&&p&o &b&organisations&/b&:&/p&&p&the United N the Seamen’s Union&/p&&p&o &b&hotels&/b&, &b&pubs&/b& and &b&restaurants&/b&*:&/p&&p&the R the Ritz H the King’s H the Déjà Vu&/p&&p&*Note: We do not use the definite article if the name of the hotel or restaurant is the name of the owner, e.g.,Brown’s; Brown’s H Morel’s; Morel’s Restaurant, etc.&/p&&p&o &b&families&/b&:&/p&&p&the O the Jacksons&/p&&p&&br&&/p&&p&&br&&/p&&p&&b&你会使用“The“了么?&/b&&/p&&p&&br&&/p&&blockquote&关注微信公众号 潇峰,ID:xuxiaofeng600。&br&专注语言,效率,阅读,追求真知,一周一更,让每一篇掷地有声。&/blockquote&
没人来说说“The”的使用么!定冠词the是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最常用又陌生的语法点。 往往使用最频繁的最容易出错。 哪里要加the,哪里不要加the,是不同段位英语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仍然记得我的剑桥导师说,能否恰到好处地使用“the”的可以一下…
&img src=&/50/v2-c14af45d8_b.jpg& data-rawwidth=&2480& data-rawheight=&18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80& data-original=&/50/v2-c14af45d8_r.jpg&&&p&
有好多人问过老面&b&怎么快速提高科目?&/b&接到这道题目的时候,其实老面蛮郁闷的,因为这种问题不好回答。一不小心回答错了,把老面的名声赔了一回事,耽误别人的前程,那可是造孽了。另一方面,不同学科不同科目,技巧不尽相同。再者这是多少教育学家或者科学家在研究的问题,我试图要想一两句话把它讲明白,似乎有一点难度。&/p&&p&
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前几天才有了一点头绪,跟一个好朋友聊天的时候,我问到她,有没有自己心仪的大学,她说没有!我说最好还是要有,因为这样有个目标,至少有个奔头。她答道,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反正觉得没目标的话,至少不会把我自己的潜能限制在这里吧!本来到这里之后,我也没怎么细想这件事情!&/p&&p&
之后又在想那个答案,想着无聊,我就开始看起了科比的高光集锦,慢慢的,我想起了科比,詹姆斯,姚明这一些卓越的运动员,他们最喜欢的做的事情里边,毫无疑问都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看比赛录像。&/p&&p&
到了这个时候,我慢慢理清了,慢慢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在学习过程中就是比人牛逼了。有人说这是天赋,天分。我承认有天分天赋这种东西。什么称之为天赋,就是本身带来的东西,所以假如你在学习这方面比较有天赋的话,那么按道理你从小就学的蛮好的,因此在小升初,初升高,在一次考试的筛选中,其实天分已经慢慢划出界限了。所以你们到了同一个高中其实从本质上边来讲,你们的天赋是差不多的了。高考会再出现一次划分,所以越多次的划分我们知道就越趋向于合理。&/p&&p&
但是这时候,问题还是出现了。&b&为什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区分中,总还是有人学习就是比你好,并且好的不止一点点,在同一个重点高中里边,中考差不多成绩进来的孩子,到了高考的时候竟然有可能相差几百分,一百来分?&/b&&/p&&p&
有些人把这称之为努力,可是你自己摸着良心说,你落后的时候,难道你没有努力过,难道你没有努力之后还是追不上的那种无力感么?&b&学习生涯中害怕的不是没有努力,而是努力之后还是赶超不上的一种无力感!有时候,这种挫败感就是很想哭,但是又很无奈,毕竟哭了也没有用!&/b&&/p&&p&
回到原先的那两个故事,第一个朋友说不想给自己设定目标怕限制了自己的潜能,目标与潜能这个东西要怎么弄,这个我们再讨论。但是这让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优秀的人,毫无疑问在做他们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有一种思维,就是他们不会给自己&b&假想困难&/b&!怎么理解这件事情,比如当人家看到 立体几何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好难好难,我该怎么办?他们习惯用最后高考的那道大题去告诉自己这很难!&/p&&p&&b&
人总是习惯告诉自己很难,这样很简单,这样他们就永远不用尝试了。&/b&这样他们永远都不会迈出那一步了。所以老面想要告诉你的是,接触到东西的时候,我们先看一看,再去判断难不难,假如是难的,我们就会降维处理,先把简单的东西做好,然后慢慢上升难度,这就是学霸与你的很大的区别了。很多人刚开始的时候就想要用全明星等级去要求自己,然后直接把自己吓跑了,可是为什么不尝试从新秀赛季开始打起呢?你要知道所有人(包括那觉得的牛人可都是从新秀赛季就开始打起来的)&/p&&p&
这是遇到新知识的态度,这主要就是让你可以一直有&b&正激励去激励自己去做好&/b&,而不是一开始就打击了自己,而这是起步最开始的因素。 &/p&&p&
当你慢慢步入正轨之后,你总会发现你到60分,70分之后要想提到80跟90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回头看下科比,在比赛结束之后,他做的事情是什么?看录像带。有时候,听了之后觉得,哦,你说的不就是做错题嘛。如果当当是这样子的话,那就错了,行业话我们叫做&b&复盘&/b&! &/p&&p&
其实我们把考试这个东西,剖开去讲,其实也很简单,考试就是根据考纲出题,在长期的演变中,设置都变成了每个大知识点就考那些题了。比如数学,立体几何一道大题,概率一道大题,数列一道大题对吧。而我们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我们不断发现弱点知识点然后再补足弱点的过程,&b&理论上,你的弱点越少,你的学习成绩就越高!&/b&所以,弱点是什么?弱点就是你的错题!也就是科比的录像带。这就是你提升的宝典了。只要你把这一块提升上来,你的成绩就可以上一个台阶了。而我们看到大多数人习惯的做法都是做了,错了,看一下,哦,懂了,然后把他扔在一边,继续下一个动作!如果重复下去,弱点应该是弱点,你可能知道了,但是你没能吃透,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什么?&b&复盘!复盘,围棋术语,也称 “&a href=&/?target=https%3A///item/%25E5%25A4%258D%25E5%25B1%258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复局&i class=&icon-external&&&/i&&/a&”,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一般用以自学,或请高手给予指导分析。 &/b&这是围棋高手的秘密,这也是你的秘密。&/p&&p&
那么复盘,我们需要做什么事情呢?假如是英语,阅读错了,很多人的做法是看一下,但是这不够的,第一步你把词汇先摘录下来,第二步把词汇背下来,这已经是百分之20的人会这么做了。但是接下来的动作几乎没有人做了,那就是把词汇带进去,然后再看能不能读的懂,做长短句分析,到了这个阶段,你可能觉得结束了,但是还没有,你做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看懂题目,而是为了答对题目,因此最后一个步骤是再一次看题目,揣摩出题人的出题思路,真正了解过,如此结束之后,方得始终。&/p&&p&
而经过这些步骤之后,能力的提升是难以想象的,这就是你快速进步,以及你变成学霸的秘笈了!下边是一些小朋友的小进步跟大家分享一下!&/p&&img src=&/50/v2-129dae28dcacfb04db90df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6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50/v2-129dae28dcacfb04db90df_r.jpg&&&img src=&/50/v2-6ffc67ce5b40b_b.jpg&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50/v2-6ffc67ce5b40b_r.jpg&&&img src=&/50/v2-67e6e0f0e501dc923aebe0_b.jpg& data-rawwidth=&659&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9& data-original=&/50/v2-67e6e0f0e501dc923aebe0_r.jpg&&&p&以上!&/p&&p&其他的答案以及文章链接:&/p&&p&英语学习的那些东西:&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郑老面:高中学习如何解决偏科问题?&/a&&/p&&p&如何沉浸于学习:&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郑老面:如何沉浸于学习?&/a&&/p&&p&英语改错的技巧:&a href=&/p/& class=&internal&&5分钟搞定英语改错&/a&&/p&&p&英语写作技巧:&a href=&/p/& class=&internal&&那些年走过的高考英语写作套路&/a&&/p&&p&完型填空:&a href=&/p/& class=&internal&&5分钟搞懂完型填空(一个做了300篇完型填空的老司机的自白)&/a&&/p&&p&&b&更多免费高考学习的东西,欢迎关注本专栏,欢迎加老面微信号(Comingme88)帮你分析解决问题(免费,但是老面忙不过来之后就不会再加人了)或者加公众号郑老面!&/b&&/p&
有好多人问过老面怎么快速提高科目?接到这道题目的时候,其实老面蛮郁闷的,因为这种问题不好回答。一不小心回答错了,把老面的名声赔了一回事,耽误别人的前程,那可是造孽了。另一方面,不同学科不同科目,技巧不尽相同。再者这是多少教育学家或者科学家…
&p&谢腰。&/p&&p&小伙伴经常在微信的后台,跟曾少询问如何高效学习的方法,虽然我之前陆陆续续发过不少文章提到了这个话题,但是依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p&&p&也有一些人带着讥讽的语气来问,自己年纪轻轻就辍学,现在不也混地挺好的,从他的字里行间,我可以得出他对于读书十分鄙夷,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会说说秉持“读书无用论”的人,他们的理论依据,究竟来自于哪里。&/p&&p&好,以下是正文!&/p&&p&&br&&/p&&p&&b&1,大脑只喜欢快准狠的多巴胺奖励&/b&&/p&&p&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在白鼠的脑袋里插根电极,然后在它生活的笼子里按上一个踏板,只要它踩一下踏板,电极就会刺激白鼠脑中可以产生多巴胺的区域,使它感到相当愉悦,最终的结果是,白鼠不停地踩踏板,接着不停地受到多巴胺奖励,最后活活“爽”死。&/p&&p&&b&做为万物之灵长,我们一直以拥有思考能力为荣,但说实话,在可以立刻得到快感,也就是所谓的多巴胺时,我们倾向于放弃思考,转而安于现状。&/b&&/p&&p&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在学生时代,选择抽烟、酗酒、逃课打游戏、谈恋爱,甚至早早辍学去打工,就为了赚那两三千的工资?&/p&&p&因为相比于读书和学习,抽烟和喝酒,都能在短时间内奖励学生足够的多巴胺,他们一旦提前享受到了这满满的快感,就更有动力去抽烟和喝酒,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负循环。&/p&&p&进入社会,这种一味追求多巴胺奖励的行为,已经愈演愈烈。&/p&&p&文章的标题要足够挑拨人心,不然我们是不会点击的;而且字数不能超过500个字,否则就立刻评论“太长不看”;段子手和短视频盛行,满足的都是人们越来越短暂的耐心......&/p&&p&所以你可以在公交或者地铁上看到这些画面:&/p&&p&绝大部分的人,抱着手机不停地在各种软件上切换来,切换去,即使偶尔点开了一篇文章,发现字数太多,或者比较有深度,都带着很不耐烦的语气抱怨说:好没意思,看得好累,还不如刷刷搞笑的短视频或者头条新闻呢!&/p&&p&&b&多巴胺的刺激一旦上去了,就很难再下来,这跟古人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其实是一个道理。&/b&&/p&&p&玩王者荣耀入迷的人,你叫他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可以说是非常难,除非deadline临近,或者有更大的刺激源出现,比如要去追求学霸型的女神,自己就能从高刺激的状态(打农药)转向更高的刺激(追求女神)中去,不然真的非常难,巨难,超难。&/p&&p&最近公众号流行这样的一篇文章:&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zIxMDIzODM1N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014410bddf32aac35ce42d8%26chksm%3D8f78638bb80fea9d14a57bd79bbfbf682ec3f023dcff48c46d53fe0740b%26mpshare%3D1%26scene%3D21%26srcid%3D0921ojr6SFphpwFgDCYgCWMg%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男朋友打翻了我的神仙水,给了几十块叫我重新买。”&i class=&icon-external&&&/i&&/a&,说实话,曾少对于这种只负责挑动情绪,不做任何分析的鸡汤文是非常鄙视的,但没有办法,因为这种鸡汤文有极大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特点,所以阅读量10W+,是分分钟的事情。&/p&&p&不是曾少有多么特立独行,而是这样的文章,如果一名刚刚毕业的女孩,就沉浸其中的话,很快就会营销号给成功洗脑,他们不断给你灌输应该怎么样去精致生活,不管你现在的收入水平有多么拮据,多么困难,仍然要你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消费。&/p&&p&当你不断地按照他们给出的消费水准生活时,要么经常装修出租屋,要么花大钱去买一个包,要么来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多巴胺分泌水平,已经如同火箭般,硬生生地被营销号给拔高了。&/p&&p&&b&上天的感觉,通常是非常爽快,但要下来,可没有那么容易。&/b&&/p&&p&&br&&/p&&p&&b&2,留意你的学习状态,不断加以复制&/b&&/p&&p&那沉迷于可以即时得到多巴胺奖励的人,应该怎么样才能进入学习状态?&/p&&p&我的建议是,留意你自己的学习状态,在学习力爆棚的时候,一定要记下当时的情境,以便可以在低谷的时候,可以成功加以复制。&/p&&p&在很多人的眼里,学霸都是神一样的存在,每天都精神满满地去学习,不知疲倦,心情也不会有任何起伏。但实际上,即使是文坛老司机,自己对于自己管控,也达不到神一样的高度。&/p&&p&不信?我们来看看胡适先生在《胡适留学日记》是怎么记录的:&/p&&blockquote&7月12日&br&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 《亨利八世》……&br&&br&7月13日&br&打牌。&br&&br&7月14日&br&打牌。&br&&br&7月15日&br&打牌。&br&&br&7月16日&br&打牌。&br&&br&7月17日&br&打牌。&br&&br&7月18日&br&打牌。&/blockquote&&p&我相信胡适先生之所以敢如此拖延,不自律的原因,&b&是他经常性地记笔记,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生产力可以达到最大化,此时此刻的拖延,完完全全可以在将来弥补回来。&/b&&/p&&p&这也是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区别之一。&/p&&p&所以,我建议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使你极度沉迷于玩游戏,打农药,也希望你在每一天结束前,能够花点时间审视一下自己今天的学习状态,如果偶尔有一天学习爆表,你就要特别留意造成爆表的原因。&/p&&p&是老师不经意的一次夸奖,满足了你的虚荣感?是今天没有带手机去自习室,专注力不会被分散?是因为回家看到爸妈那么辛苦,心底有点内疚,于是读了点书?&/p&&p&&b&只有通过不断回顾,你才能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进入学习状态的原因,然后,你就只需要通过对这个原因,不断加以复制就行了。&/b&&/p&&p&这可以说是闪光点的不断重现。&/p&&p&&br&&/p&&p&&b&3,建立专属于你的外部大脑,减少认知负担&/b&&/p&&p&好,我假设你是得到老师的夸奖之后,才会去努力读书的,于是你准备第二天好好复制下这成功的经验,但在听课时,发现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记下来,而自己的脑袋容量又有限,记不得了那么多,一遇到这种情况,你往往会心生怯意,接着就放弃了。&/p&&p&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过多两年,依旧是个loser。&/p&&p&但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建立自己的外部大脑,减少因为上课的时候,需要在短时间内占用大量认知的话,那你往往能够不断坚持下去。&/p&&p&建立起自己专属的外部大脑,可以选择以纸质版的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读书笔记,也可以选择电子版的形式,利用各种记笔记的软件,实现关键内容的准确输入,以便将来可以随时查阅和分享。&/p&&p&当自己的笔记记录下来之后,我有一个记忆的技巧分享给大家,&b&就是在每次记东西的时候,要做到读一次,闭上眼睛至少回忆三到四次。&/b&&/p&&p&例如你现在读到“认知失调”这个心理学概念,当你完整地看了这个名词的解释之后,试着闭起眼睛将这个概念回忆三到四次,这样你会比之前记得牢固许多。&/p&&p&至于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你可以想象当第一次记某个概念的时候,你脑海中记忆的河流,就有了这个概念专属的小溪,当你再把这个概念给回忆三到四次时,这条小溪就不断拓宽和加深,以至于成为了一条河流,这样在很长的时间内,这条河流都不会断流。&/p&&p&这也是为什么我高中的时候,文科之所以那么厉害的原因。&/p&&p&&br&&/p&&p&&b&4,激发你内心的情感,找到持续学习的动力&/b&&/p&&p&复制学习状态和建立外部大脑,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难,毕竟这两个行为,你只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完成。&/p&&p&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如何才能坚持下去,才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p&&p&越长大,就越知道人之所以长时间坚持一件事情的原因,&b&不是他内心有多少渴望成功,而是他清楚,自己一旦失败后,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结局。&/b&&/p&&p&据我所知,很多人之所以成为学霸,是因为自己除了学习可以实现逆袭之外,已经不存在什么其他事情可以让他看到希望,他害怕自己学业失败之后,会回家干农活,在无数个重复且单调的日子里,慢慢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热血少年。&/p&&p&不努力,他只有死路一条。&/p&&p&对于失败的恐惧,这强烈的情感,一直盘旋在他的脑中,进而刺激他的行为——不断学习。&/p&&p&&b&情感可以改变和增强一个人的行为。&/b&&/p&&p&忘了是什么时候看过这个故事:&/p&&p&一个去农村支教的城市老师,对于农村的孩子不读书,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无法奏效。直到她找到了一个机会,把学生都带进了城市,去感受都市的繁华和生活的丰富多彩,一和农村的闭塞落后相对比,一些学生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学习情绪:只有努力读书,走出大山,才有资格去追逐更美好的生活。&/p&&p&你所恐惧的事情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渴望不断读书和精进?又是什么样的缘由,让你在大冬天的早上,不顾寒风刺骨,依旧跑去背单词?&/p&&p&找到那个原因,也就找到了你精神的支柱。&/p&&p&&br&&/p&&p&&b&5,拆解和组合,学会传授给其他人&/b&&/p&&p&之前在知乎上看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学霸那么担心教别人?有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p&&p&&b&“因为有些学霸认为知识的总量是不会变化的,一旦教会了别人,别人也可以像自己一样,甚至超过自己。”&/b&&/p&&p&当然,学霸没有义务去教会其他同学,但如果转换一下思维,把知识视为总量不变,转变成知识是可以在教会别人的过程中,通过拆解和组合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或许能达到双赢的效果。&/p&&p&人的记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工作记忆,即我们通过接触周围环境的事物,并加以注意,短时间内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如你今天在我的文章中学到“认知失调”这个概念;而长期记忆是一个存储你关于世界的事实上知识的巨大仓库,如现在问你地球有几个大洋,有几个洲,你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p&&img src=&/v2-c5ac84dad02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5ac84dad025_r.jpg&&&p&学霸可以在教会他人的过程中,从长期记忆里面提取出有关的知识点,加以拆解和组合,从而使这些知识在工作记忆中,得到巩固和提升,从而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认识。&/p&&p&同时,&b&检验对一个知识点把握是否透彻和正确的一个标准是,你能不能用一句简短的词语来描述这个知识点,&/b&如果能,说明你已经掌握地足够充分,如果不能,那你很有可能陷入了“假装学会”的盲区。&/p&&p&所以,不要吝啬你的知识,遇到合适的人,就互相取经吧。&/p&&p&&br&&/p&&p&&b&6,利用外部环境带动自己,减少认知的占用&/b&&/p&&p&很多人往往忽视情境的作用,觉得学习是属于个人自身的问题,自己不读书,还能把这责任推脱给谁?&/p&&p&&b&但实际上,情境往往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人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b&&/p&&p&你可以试想一下,当你进入一个周围的人都在努力学习的外部环境中时,你自己如果不读书,肯定会成为异类,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承担做为异类带来的心理压力,所以这个时候,迫于外部环境的力量,你往往会拾起书本读起来。&/p&&p&知乎之前有人提过这样的一个问题:相对比于家里或者宿舍,为什么到教室去之后,人会情不自禁地想要读书?&/p&&p&高票回答大概的意思是,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场的话,他往往会以随意和舒服为主,&b&而如果到了一些公众场合,那他就成为了社会人,需要特别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和他人一致。&/b&&/p&&p&所以,你可以想想这样的一个画面,你自己在宿舍或者在家里的时候,想以什么样的姿势学习就以什么样的姿势学习,躺着,卧着、趴着都行,只要你乐意,&b&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你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警惕,因而导致你学习效率低下。&/b&&/p&&p&而到了教室、咖啡厅、图书馆,因为不止你一个人在场,别人偶尔会把目光投注在你身上,所以你不能为所欲为,毕竟你还得维系下自己个人的形象。&/p&&p&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惜花重本,也要送自己的孩子去好一点的学校去读书?&/p&&p&因为只有学风优良的外部环境里,才会存在大量爱读书的人在场,进了这样的学校,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会被其他同学给同化。&/p&&p&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请你到教室、咖啡厅、图书馆去读书,效率会比你在宿舍或者家里,要高出许多。&/p&&p&&br&&/p&&p&好,我们来温习一下高效学习的重点:&/p&&ol&&li&&b&管控好自己的多巴胺分泌水平&/b&&/li&&li&&b&留意你的学习状态,不断加以复制&/b&&/li&&li&&b&建立专属于你的外部大脑,减少认知负担&/b&&/li&&li&&b&激发你内心的情感,找到持续学习的动力&/b&&/li&&li&&b&拆解和组合,学会传授给其他人&/b&&/li&&li&&b&利用外部环境带动自己,减少认知的占用&/b&&/li&&/ol&&p&&br&&/p&&p&学到了这些有什么用?&/p&&p&你可能也会这么问,毕竟在一个寻找多巴胺持续高涨的今天,想要静下心来读一篇长文,对于很多人来说,实在是难如上青天。&/p&&p&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不然刷刷微博热榜,看看头条小火山视频来得爽快。&/p&&p&但我相信,总有一些人,会为了发现一些新知识而高兴不已;会有一些人,在获得新理念的时候,会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欢呼雀跃;也会有一些人,在探索知识边界的同时,发现自己对于世间万物的看法,已经脱离原来的框架和桎梏。&/p&&p&找到这些人,和他们做朋友,其实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p&&p&希望对你们有用!&/p&&p&&/p&
谢腰。小伙伴经常在微信的后台,跟曾少询问如何高效学习的方法,虽然我之前陆陆续续发过不少文章提到了这个话题,但是依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有一些人带着讥讽的语气来问,自己年纪轻轻就辍学,现在不也混地挺好的,从他的字里行间,我可以得出他对于读…
不看后悔不看后悔不看后悔(毕生绝学传授啦)&br&抓重点:短时间&br&短时间想提高作文水平最快速的方法是什么?——抄 有本事的抄 聪明的抄。&br&&br&作为一个常年作文被当做范文的人,其实从小作文就比较好,但是高三那会,教了几个小伙伴作文提高方法,都略有成效,所以今天,来谈谈作文写作的捷径。&br&&br&方法一:擅用高大上词汇&br&&img data-rawheight=&827& src=&/v2-c711eb11e0e30503faa5c_b.jp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v2-c711eb11e0e30503faa5c_r.jpg&&&br&取材:多看人民日报 看到高级词抄下来 并背诵(如果不明白什么意思 多查字典 千万不要乱用 否则改卷老师一看就明白)&br&&br&方法二:积累关联词&br&高考考试一般都是议论文,议论文的逻辑思维非常强,如果没有关联词的支撑,逻辑推理难以成型。&br&&img data-rawheight=&394& src=&/v2-06ec6356744acfc3e5203762acf1398e_b.jp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v2-06ec6356744acfc3e5203762acf1398e_r.jpg&&&br&&br&&br&方法三:大招&br&抄关键句&br&举个例子&img data-rawheight=&369& src=&/v2-61c3a3dedc916cef244ea_b.jp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v2-61c3a3dedc916cef244ea_r.jpg&&&br&比如上面这段话,划线句,我们可以经过改造,去掉原来那篇文章的内容,变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套路——如果自认为在xx的正义光环之下,可以肆意对别人...,那这种的所谓xx,毋宁说是一种....。&br&所以,上面那篇爱狗守法的文章,就可以替换成各种比如 网络暴力 校园凌辱等话题,岂不是美哉?&br&&br&掌握了上面的方法之后,就可以自己进行更深层次的概括与总结,比如议论文无外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br&&img data-rawheight=&1280& src=&/v2-15ed5baafb1831673abe8b_b.jpg& data-rawwidth=&1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15ed5baafb1831673abe8b_r.jpg&&&br&&br&多看人民日报 多概括 多练习,不出两个礼拜,你就可以写的一手好作文啦。&br&—————————————————————&br&&br&&br&当上面的简单版你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了,下面就需要进阶版出场了。&br&多看人民日报(划重点),总结出文章的常用结构,比如&br&【文章开头】——引出论据&br&观察人民日报是如何引出论据的&img data-rawheight=&677& src=&/v2-d7af2aa783_b.jpg& data-rawwidth=&30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21& data-original=&/v2-d7af2aa783_r.jpg&&&br&比如红色括号 第一句适用于批评现象...&br&靠自己 多总结&br&【中间段】——可以具体划分为第几段&img data-rawheight=&1076& src=&/v2-7520238debaddc4242c11_b.jp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v2-7520238debaddc4242c11_r.jpg&&&br&【结尾】懒得配图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br&&br&【如何积累新闻素材】&br&现在的作文基本都是按照&br&“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r&自由平等公正法治&br&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r&这条金规玉律来编写的,所以积累素材的时候,我们不妨按照这个思维,将素材标记。在看到作文题目时,先思考作文主要是贴合哪个方面,再调动思维,搜索出适宜你用的素材。&img data-rawheight=&682& src=&/v2-85db6c1e62e8b2d40419_b.jp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85db6c1e62e8b2d40419_r.jpg&&&br&&br&希望你们的作文分数都能蹭蹭蹭地往上涨噢(毕生绝学都传授啦以后还怎么装逼(??д??))&br&&br&&br&&br&&br&需要笔记可私信噢 低价低价低价~&br&&br&&br&&img data-rawheight=&826& src=&/v2-ec381f51db1b50e3d30e8e_b.jpg& data-rawwidth=&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ec381f51db1b50e3d30e8e_r.jpg&&&br&&br&&br&&br&&br&&br&——————————————————&br&&br&问题一:除了人民日报还有什么其他素材推荐?&br&答:我真的不看素材书的啊...想让老师觉得逼格高,就必须用新闻里的事件,最好是热点事件,贴合你写的主题,比如与主题相反则说:反观当下....&br&&br&&br&为什么你们都只收藏不点赞???&br&&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379&/span&&span class=&invisible&&925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文科生欢迎移步历史回答(o??o?)&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6324&/span&&span class=&invisible&&1646/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地理回答(o??o?)
不看后悔不看后悔不看后悔(毕生绝学传授啦) 抓重点:短时间 短时间想提高作文水平最快速的方法是什么?——抄 有本事的抄 聪明的抄。 作为一个常年作文被当做范文的人,其实从小作文就比较好,但是高三那会,教了几个小伙伴作文提高方法,都略有成效,所…
&p&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应该是初中三年级。很多同学刚刚接触化学时候,会有些听不懂,那么应该如何学习化学呢?&/p&&p&&br&&/p&&p&&b&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b&&/p&&p&课前一定要预习,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 会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 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p&&p&&b&二、常复习,多记忆&/b&&/p&&p&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 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 他一些知识。要牢记化学的各个名词,定义,并且要仔细加以区分,比如化合物,纯净物,单质,混合物,它们的定义不但牢记,还要加以区分,比较,要扣定义里 面字眼,谁包括谁都要搞清。常见的化学反应是必须牢记的,要会默写,条件(加热、光照、催化剂),箭头(可逆,不可逆)都需要注意,化学中的公式,就像记 数学公式那样把它理解,记住,融会贯通,灵活运用。&/p&&p&&b&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b&&/p&&p&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 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中学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 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p&&p&&b&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b&&/p&&p&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p&&p&&b&五、注意记忆,准备“两本”&/b&&/p&&p&化学有其“特殊的语言系统,”对化学用语及其他知识点,好学易忘,要注意运用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如:韵语记忆、谐音记忆、歌诀记忆等方法把要求记住的内容,轻松记住,如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歌诀帮助记忆:&/p&&p&先铺黑粉氧化铜,固定试管稍下倾;再通氢气半分钟,然后点燃酒精灯;&/p&&p&粉末变红停加热,试管冷却再停氢;若先点灯易爆炸,若先停氢易氧化。&/p&&p&&br&&/p&&p&&br&&/p&&h2&&b&接下来总结一下初三年级的化学知识要点吧!&/b&&/h2&&p&&br&&/p&&p&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p&&p&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p&&p&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p&&p&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p&&p&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Cu2(OH)2CO3—&/p&&p&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p&&p&&b&(空气)&/b&&/p&&p&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p&&p&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p&&p&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p&&p&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p&&p&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p&&p&&b& (水)&/b&&/p&&p&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p&&p&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p&&p&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p&&p&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p&&p&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p&&p&&b&(O2、H2、CO2、CO、C)&/b&&/p&&p&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p&&p&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p&&p&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p&&p&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p&&p&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p&&p&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p&&p&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p&&p&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p&&p&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p&&p&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p&&p&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p&&p&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p&&p&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p&&p&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p&&p&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p&&p&  KClO3—KMnO4—&/p&&p&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p&&p&  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p&&p&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p&&p&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p&&p&  Zn+HCl—&/p&&p&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p&&p&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CaCO3+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p&&p&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p&&p&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p&&p&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p&&p&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p&&p&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p&&p&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p&&p&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p&&p&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p&&p&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p&&p&  酒精燃烧C2H5OH+O2—&/p&&p&  甲醇燃烧CH3OH+O2—&/p&&p&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p&&p&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p&&p&  CO+O2—H2的爆炸极限为4——74.2%&/p&&p&  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p&&p&  ②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p&&p&  C+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p&&p&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p&&p&  7、CO2①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p&&p&  ②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p&&p&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p&&p&  ①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CO2+Ca(OH)2—&/p&&p&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p&&p&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p&&p&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p&&p&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p&&p&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p&&p&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p&&p&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p&&p&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p&&p&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p&&p&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p&&p&&br&&/p&&p&&br&&/p&&p&&br&&/p&&h2&&b&其实这是老师留给我们的暑假作业,还有一项要求就是获得三十个赞,看在我这么辛苦的份上各位大哥大姐帮帮我这个马猴烧酒(滑稽)吧!!谢谢了!!&/b&&/h2&
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应该是初中三年级。很多同学刚刚接触化学时候,会有些听不懂,那么应该如何学习化学呢?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课前一定要预习,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
&img src=&/50/v2-26d62080eecba7b8d2ea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26d62080eecba7b8d2ea7_r.jpg&&&p&今天把“初中物理常考易错点规律总结”完整的发布如下,初中朋友们一定收藏!这两次发布的内容完全根据学生常考常错的题型进行总结,非常实用!&/p&&p&这些内容最初在我的头条号“物理毕业班”中曾经全网首发,当时为了便于理解,分成了九次发布,并且加上了很多配图,今天为了更有利于初中生朋友们打印收藏,不再加原来的很多动态图,一次发布全部内容。想理解更深刻的初中生朋友们可以订阅本头条号“物理毕业班”,能看到以往发布的所有内容。&/p&&p&一、“力学”易错点:&/p&&p&1.弦乐器:弦长越短,越易振动,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p&&p&管乐器:空气柱越短,越易振动,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p&&p&(波形越密集,则频率越大,音调越高。)&/p&&p&2.“物体的高度”是指重心的高度。&/p&&p&3.机械效率问题:从额外功的角度考虑会更容易解决&/p&&p&机械效率与功率无任何关系。&/p&&p&4.遇到摩擦力问题:&/p&&p&先分清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p&&p&若为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求得。&/p&&p&若为滑动摩擦力:取决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此二因素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p&&p&5.“运动状态”:就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p&&p&6.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p&&p&测量大气压大小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p&&p&7.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及其推导公式:F浮=G排= m排g=ρgv排&/p&&p&8.只要看到船,想到漂浮,则F浮=G船&/p&&p&9.计算压强时:注意受力面积——几只脚?几个轮子?&/p&&p&10.面积的各种单位换算、数量级、此类计算易错 。&/p&&p&11.固体压强(容器底部对桌面压力和压强):先算压力,后算压强&/p&&p&液体压强(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先算压强,后算压力。&/p&&p&12.托里拆利试验中,注意水银柱的&高度差&与水银柱的&长度&区别!&/p&&p&13.所有的“吸”和“抽”都是大气压“压”上来的。&/p&&p&14.p=pgh只适用于“液体”和“柱体”; p=ρgh中的h为竖直方向的深度。&/p&&p&15.杯子底部所受压力等于底面“正上方”液体产生的压力。&/p&&p&16.打针:活塞推动液体流入&/p&&p&打吊瓶:(大气压原理)吊瓶到针管的竖直高度不低于1.3m,使之在针管处产生的压强大于血液压强。血液压强比瓶口处的压强(一个标准大气压)大1.3m水柱产生的压强。&/p&&p&伤口流血:内部血液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p&&p&献血:内部血液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p&&p&17.“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水舱进出水)实现上浮下沉的&/p&&p&“鱼”是靠改变自身所受浮力(改变自身体积,鱼鳔进出空气)实现上浮下沉的。&/p&&p&18.求浮力:&/p&&p&(1)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 = G计算。&/p&&p&(2)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则根据称重法F浮 = G-F拉计算,&/p&&p&(3)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 F浮=ρg v计算,&/p&&p&(4)若告诉排水量则根据F浮=m排g计算&/p&&p&19.易错点一:力与力臂没有画垂直。&/p&&p&动力阻力应该永远与力臂垂直,但与杠杆不一定垂直。&/p&&p&20.易错点二:力的作用点没有画在杠杆上。&/p&&p&动力的作用点与阻力的作用点、包括支点都在杠杆上。(三点共杆!)&/p&&p&21.易错点三:最小动力不会做。&/p&&p&最小动力问题分三步解决:&/p&&p&(1)在杠杆上找到距离支点最远的点(此点为动力作用点)&/p&&p&(2)连接此两点(即最长动力臂)&/p&&p&(3)过动力作用点做此力臂的垂线&/p&&p&22.易错点四:动力方向搞错。(注意如果阻力使杠杆顺时针转,则动力使杠杆逆时针转)&/p&&p&23.简单机械最省力时(此时机械效率最低):&/p&&p&滑轮组的n最大,杠杆的动力臂最长,斜面的坡度最缓。&/p&&p&二、“电学”易错点:&/p&&p&24. 被短路的元件不工作、无示数、不会被烧坏;被短路之外的元件才会被烧坏。&/p&&p&25.电路发生断路时,谁与火线相连谁就变成火线,直到断开的地方为止。零线同理。&/p&&p&26.电路中火灾原因:&/p&&p&(1)短路:Q=I2Rt(I大)&/p&&p&(2)接触不良:Q=I2Rt(R大)&/p&&p&(3)过载:Q=Pt(P大)&/p&&p&27.过载:烧坏保险丝较慢。&/p&&p&短路:烧坏保险丝很快——瞬间。&/p&&p&28.“接触不良”可看做“断路”。&/p&&p&29.电压表无示数:(注意前面说过“方框法”)&/p&&p&(1)电压表方框以外发生断路&/p&&p&(2)电压表方框以内发生短路&/p&&p&电流表无示数:(1)电流表以外发生断路(2)电流表被短路&/p&&p&30.灯丝烧断后重新搭接起来: 灯丝长度变短,整个灯丝电阻变小; 搭接处由于是点接触,横截面积变小,故搭接处的电阻变大。 考虑到主要因素为长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故整体而言灯丝电阻变小。&/p&&p&31.遇到“档位”想到p=u~2/R&/p&&p&32.看到“额定”想到“正常工作”,并且三个额定同时达到。&/p&&p&33.看到“接入原电路”“接到原来电源上”代表“U=U源不变”。&/p&&p&34.串联电路动态分析问题三步处理法。&/p&&p&35.串联:w=I2rt 并联:w=u2t/R&/p&&p&36.并联电路的动态分析: 其中一个支路I、U、R都不变;另一个支路U不变,I、R都变。变化的不会影响不变的。“以一条支路的不变应另外一条支路的万变”。&/p&&p&串联电路的动态分析:先判串并,再求电流,最后先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再求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p&&p&37.滑动变阻器选择方法:&/p&&p&(1)安全性:即电流和电压均不可超过量程,否则会烧坏元件。&/p&&p&(2)看电压分配是否合理:要保证被测元件能获得题意所要求的电压。&/p&&p&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问题:&/p&&p&(1)当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小,电流变大,会最先烧坏电路上的哪个用电器和仪表,则此时的电流就对应最小电阻。&/p&&p&(2)当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电流变小,不需要再考虑电流烧坏用电器和仪表,但是消耗的电压会增大,会烧坏消耗电压大的电压表。此时的电压对应最大电阻。&/p&&p&38.一般日光灯功率20W、30W、40W&/p&&p&39.用电高峰时(如晚上、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低于平时的电压。&/p&&p&40.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p&&p&41.并联电路的电阻总是接近于最小的阻值。&/p&&p&4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保证U不变,则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应该同增同减。符合串联分压公式。&/p&&p&三、“电磁学”易错点:&/p&&p&43.三个方向关系,只改变二者之一,第三者改变;同时改变二者,第三者不变。&/p&&p&发电机:画图——磁感线的方向(磁场的方向)、电流的方向、导体运动方向&/p&&p&电动机:画图——磁感线的方向(磁场的方向)、电流的方向、导体受力方向&/p&&p&44.我们唱歌拿的不是麦克风而是“发电机”,唱出的不是歌而是“电流”。扬声器是电动机。&/p&&p&45.电动机的原理内容叙述最长,和奥斯特、法拉第都没关系。&/p&&p&46.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极,即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此类题有些同学极易把方向搞错)&/p&&p&47.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p&&p&四、“能量”易错点:&/p&&p&48.(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p&&p&看到“匀速”则速度不变,即动能不变。&/p&&p&看到“加速”“减速”,即速度变化,动能也相应变化。&/p&&p&49.(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p&&p&看到“上升”“下降”即高度变化,重力势能也相应变化。&/p&&p&故此:深刻理解关键词包含的能量变化——“加速上升”“减速下降”&/p&&p&火箭上升的过程是加速上升,速度与高度都在增加,故动能与重力势能都增大,机械能也相应增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p&&p&流星下落过程是加速下降,摩擦生热!故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机械能减小!&/p&&p&50.核能: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p&&p&电能:二次能源&/p&&p&51.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不可控)&/p&&p&核裂变:原子弹、核电站。&/p&&p&核聚变:氢弹 、太阳&/p&&p&5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不可逆性。&/p&&p&53.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p&&p&54.机械能=动能+势能&/p&&p&55.看到“光滑”“不计阻力”,“不计摩擦”——即机械能守恒!&/p&&p&56.看到粗糙,就想到摩擦生热,则机械能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p&&p&57.看到“洒水车洒水”即质量减少,动能也减小。&/p&&p&五、“光学”易错点:&br&&/p&&p&58.像的大小和亮暗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亮暗。物变大则像变大,物越亮(暗)则像越亮(暗)。所以,要使像变亮就应该把物体照亮&/p&&p&59.凸透镜遮住一部分后仍然可以成完整的像,但是变暗。&/p&&p&60.小孔成像!大孔成影!&/p&&p&61.C=λf&/p&&p&62.U+V≥4f&/p&&p&63.物体与像,谁在二倍焦距之外谁运动得快。&/p&&p&即u&2f时,物速&像速;f&u&2f时,物速&像速;&/p&&p&64.光的色散实质是光的折射,共发生二次折射,色散发生在第一次折射处。&/p&&p&65.望远镜:先小后大,先实后虚。其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p&&p&显微镜:二次放大,先实后虚。其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p&&p&66.发散与会聚的真正含义:光束通过透镜后比原来更发散或者会聚。&/p&&p&67.生活中的相机调焦,其中的“焦”不是“焦距”,焦距是定值,没法调,是指调“像距” 镜头到胶卷的距离,即像距。所有类似题都是符合“物远像近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小”&/p&&p&68.照相机、摄像机、摄像头,都可以把任意大的物体成像在小小的胶卷上,即成缩小的实像。物体应该在二倍焦距之外。&/p&&p&投影仪是把小的物体成像在大屏幕上,成放大的实像,物体应该在一二倍焦距之间。&/p&&p&69.因为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故物像位置可以互换,此时成像的大小也变化。&/p&&p&70.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 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p&&p&71.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p&&p&(实像,光线是实线; )(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p&&p&72.发生折射时一定有反射同时发生。&/p&&p&7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p&&p&74.平面镜成像:虚像要画成虚线。物像等大,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p&&p&75.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p&&p&即:物体是什么颜色则不吸收什么颜色的光。(或者说物体是什么颜色就讨厌什么颜色)&/p&&p&76.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内部发生光的反射。&/p&&p&77.(当密度小的物体在上,密度大的物体在下时)从任何一种介质去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看到的总是物体的虚像,并且此虚像比实际物体的位置要高。&/p&&p&78.找物点:两条入射光线相交于物点。&/p&&p&找像点:两条反射(折射)光线的延长线相交于像点。&/p&&p&(入射光线都经过物点,反射(折射)光线的延长线都经过像点。)&/p&&p&六、“热学”易错点:&/p&&p&79.温度计的测温物质选择问题:&/p&&p&(被测物质的温度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其沸点。)&/p&&p&测温物质凝固点应低于被测物质温度凝固点,否则测温物质会凝固。&/p&&p&测温物质沸点应高于被测物质温度沸点,否则测温物质会沸腾。&/p&&p&80.水加盐降低凝固点(海水比淡水更难结冰)&/p&&p&冰加盐降低熔点(雪上撒盐使雪更易熔化)&/p&&p&81.有如下字眼如:“初温”“末温”和“温度变化”的用比热容公式。&/p&&p&有如下字眼如:“燃烧”的用热值公式。&/p&&p&82.温度、热量、内能: 三者中,温度升高,则内能一定增加,其余变化情况都不一定。&/p&&p&83.搞不清或看错t与t的变化量。&/p&&p&84.浮冰熔化问题:&/p&&p&淡水中:F浮=G冰=G排水=G熔水 (冰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p&&p&盐水中:F浮=G冰=G排盐水=G熔水 v水&v海水 (冰熔化后水面高度上升)(海平面上升)&/p&&p&85.为何用水取暖?&/p&&p&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他物质相比,在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水放出的热量多,故用水来取暖。&/p&&p&为何用水来散热,冷却?&/p&&p&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其他物质相比,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吸收的热量多,故 用水来散热。&/p&&p&86.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室温25摄氏度。&/p&&p&87.汽油机中:一个工作循环是四个冲程,一个冲程转半圈,转两圈做功一次。&/p&&p&88.冰箱冷冻室在上方,汽化吸热。冷凝器中液化放热。&/p&&p&89.Q吸=Cm(t-t0)&/p&&p&Q吸: 加热时间(钟表)&/p&&p&C: 吸热能力&/p&&p&m: 两物质质量相同(天平)&/p&&p&(t-t0):温度变化量(温度计)&/p&&p&七、“综合”易错点:&/p&&p&90.(比值定义法)左右不存在正反比关系: ρ=m/v(密度)、q=Q/m(热值)、C(比热容)、R=U/I(电阻)&/p&&p&91.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p&&p&探究规律时: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p&求定值时: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如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测量长度)&/p&&p&92.画图时注意:&/p&&p&力学图:力的作用点易画错对象。“对”谁,受力物体就是谁。&/p&&p&电磁图:易看漏问题的个数。&/p&&p&93.在m-v图像、s-t图像、U-I图像中,&/p&&p&谁靠近m、S、U轴,谁的ρ、v、R大;&/p&&p&谁向m、S、U轴弯曲。谁的ρ、v、R在变大。&/p&&p&94.半导体:锗和硅。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p&&p&磁性物质:铁、钴、镍&/p&&p&95.公式选择方法:一定含有“已知量”“要求量”“不变量(电阻并联则U同,串联则I同)”“不同量”&/p&&p&96.1兆=1百万&/p&&p&97.压强:p小写 功率:P大写&/p&&p&98.初中只有刻度尺测量长度需要估读,其他不用。&/p&&p&99.设计表格和选择器材的诀窍: (1)看单位;(2)写出公式!(公式中有几个物理量就会有几个器材和几列)&/p&&p&物理学习有方法有技巧,更多的是要努力、勤奋和认真的态度。更多技巧方法在前面已经发布很多。更多物理知识也会在以后陆续发布。&/p&&p&本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xuanfeng666666)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p&&p&微信公众号:wulixuanfeng&/p&&p&QQ公众号:xuanfeng666666&/p&
今天把“初中物理常考易错点规律总结”完整的发布如下,初中朋友们一定收藏!这两次发布的内容完全根据学生常考常错的题型进行总结,非常实用!这些内容最初在我的头条号“物理毕业班”中曾经全网首发,当时为了便于理解,分成了九次发布,并且加上了很多配…
&img src=&/50/v2-c474ab882df9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c474ab882df9_r.jpg&&&p&以下图片总结归纳了初中物理大部分基础知识,总结的非常清晰明了,基础掌握不太好的同学或者处于中考物理复习阶段同学可以对照复习以一下。&/p&&p&&b&更多中学物理易错点重难点归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wulixuanfeng&/b&&/p&&img src=&/50/v2-ae0bdfc0bb7a9ed5da1a10c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ae0bdfc0bb7a9ed5da1a10c_r.jpg&&&p&&br&&/p&&img src=&/50/v2-abaceafea1a3a5faab9d8b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abaceafea1a3a5faab9d8b_r.jpg&&&p&&br&&/p&&img src=&/50/v2-c5d9aaedb1b2fa5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5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c5d9aaedb1b2fa5_r.jpg&&&p&&br&&/p&&img src=&/50/v2-5cb5cb7d52d0e0800ed19b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5cb5cb7d52d0e0800ed19b_r.jpg&&&p&&br&&/p&&img src=&/50/v2-e74f098af8d7ce3f4aebd97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5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e74f098af8d7ce3f4aebd97_r.jpg&&&p&&br&&/p&&img src=&/50/v2-b866bb87b0de9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b866bb87b0de9_r.jpg&&&p&&br&&/p&&img src=&/50/v2-0eed97bcef291a4deb12d0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9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0eed97bcef291a4deb12d0_r.jpg&&&p&&br&&/p&&img src=&/50/v2-fb4d331e1da2a26a56a5a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fb4d331e1da2a26a56a5a_r.jpg&&&p&&br&&/p&&img src=&/50/v2-c474ab882df9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c474ab882df9_r.jpg&&&p&&br&&/p&&img src=&/50/v2-521a3e3dd826fa2cc976dc9e28101fc8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9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521a3e3dd826fa2cc976dc9e28101fc8_r.jpg&&&p&&b&更多中学物理易错点重难点归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wulixuanfeng&/b&&/p&
以下图片总结归纳了初中物理大部分基础知识,总结的非常清晰明了,基础掌握不太好的同学或者处于中考物理复习阶段同学可以对照复习以一下。更多中学物理易错点重难点归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wulixuanfeng 更多中学物理易错点重难点归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wul…
&p&我推荐以下7本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p&&p&&br&&/p&&p&有些人问我,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没有取得成功呢?用心谈一场恋爱,以失败告终;熬夜准备一份PPT,还是没有得到晋升;跟领导沟通时,兜了半天圈子也没有说到点子上。&/p&&p&就拿这三个问题来说,如果方向错了,努力的时间越长,反而让你距离想要的结果越远。比如你在这场恋爱中付出了很多,两个人聚少离多,想谈婚论嫁也得做出一些改变吧?你以为只要PPT做的好,晋升就有戏吗?相较于工作汇报中的PPT,领导更看重的是你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吧!如果领导问你“这个项目进展如何了?”你没回答“我做了哪些,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剩下的”,反而一味地强调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难。不懂沟通的技巧,怎么能把事情完美解决掉呢。&/p&&p&毋庸置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方向。谈恋爱、晋升和跟领导沟通前,好好想想怎样做才能避免失败。行动之前的思考,这就是我所说的方向。我们都知道,&b&有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眼界,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b&而且有时候你的思考方式也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特别是在你面对改变命运的重大决策时,如何做出更好的判断和决定也是一种能力。如果你没有很高超的思考技巧,不要着急。我把建立逻辑思维所需要的7本书列出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p&&p&&br&&/p&&p&&b&1、《慢思考》&/b&&/p&&img src=&/v2-e38612deb0166efa3ff18e9_b.png& data-rawwidth=&260& data-rawheight=&3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p&&br&&/p&&p&每天我们都会接收许多信息,&b&每个人都很慌张,生怕自己一慢下来就会错过什么。&/b&于是我们可以同时完成几份工作,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一边梳理手头的工作一边想着聚会的事......想着把事情做好,可总是会出现许多阻力。我从来都不认为多任务并行是一种效率很高的做法,它不仅会损失我们的专注度,而且会严重损害我们的工作质量,让我们损失更多的时间。&/p&&p&《慢思考》是一本教我们在一心多用的时代深入思考的书,就拿多任务并行来说,书中直接建议我们“学会离线和批量处理”。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大脑的工作机制,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有哪些行为是在摧毁我们的大脑,第三部分则根据上部分的内容给出了建议和指导。&/p&&p&这本书的知识量非常大,我做了许多笔记。书中也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内容,比如“为什么在晚上做的决定比早上跟任性”、“千万不要在顶着时差的情况下做重要决定,除非旅途非常舒适”等。&/p&&p&读《慢思考》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b&顺着生理规律来,不能逆天而行。&/b&所以我觉得它也是一本微调生活方式的书,其中提到了安排事情的方式、作息方式、处理信息的方式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专注和深入思考,这也是我把这本书放在最前面的原因所在,&b&深入思考、做出好决定的前提是保持专注。&/b&&/p&&p&&br&&/p&&p&&b&2、《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b&&/p&&img src=&/v2-e62d5c395d7c5d1cc28eaf_b.jpg& data-rawwidth=&291& data-rawheight=&4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1&&&p&&br&&/p&&p&秋叶老师在做《隐性逻辑》的直播分享中提到,我们很容易简单地去归纳,而不愿意去思考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想要进步,就要找一位好老师跟着他一起学习,结果到了晚上一看,有一篇文章《你之所以混的这么low,就是因为你还不会写作》,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标题?秋叶老师承认自己也很喜欢用套路,但是从来没说过《你不会PPT,所以你现在还没有办法迎娶白富美》,他知道这话不能说啊,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由一个简单的维度决定的。&/p&&p&为什么我们思考问题时,喜欢“简单归因”呢?秋叶老师指出,这是因为&b&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平时不肯用脑,不肯折磨自己,不肯好好地虐自己,结果到了关键时刻,别人的套路看不出来,就一直被套路。&/b&&/p&&p&光看目录就觉得很有意思的《隐性逻辑》,好就好在了这,帮你理清生活或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套路”,教你建立正确的思考模本,让我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更好的判断和选择。&b&我建议大家读这本书时,最好把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来阅读,才能体会到书里讲的是什么,也会有更多收获。&/b&&/p&&p&我举两个例子来帮大家了解这本书。&/p&&p&“我们常常会脆弱地感到: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爱。所以每个人在关系里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听对方的声音。”李松蔚老师说的这句话也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陷阱。比如你想让对方来接你下班,左等右等对方一直不来,你内心的想法是对方是不是不在乎你,所以迟到了老大会儿,而忽略了对方的声音(加班)。《隐性逻辑》这本书适用于各种场景,就拿建立亲密关系来说,我们应该去分析、判断,然后下结论,而不是找各种理由想方设法证实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p&&p&再换一个场景。面试时,HR很容易利用当下掌握的信息,做出不全面的评价。书中针对这个问题,在第十章给出了三个建议:1、多记录信息,翻看一个记录详细的记事本有时比相信直觉好用;2、做加减法,让困难的决定变简单;3、别被偏好误导,感知鼓励我们改变自己的偏好,重新建立和谐的认知。&/p&&p&&br&&/p&&p&&b&3、《如何进行客观思考》&/b&&/p&&p&&b&4、《如何进行逻辑思考》&/b&&/p&&img src=&/v2-e2386cdabbcd_b.png& data-rawwidth=&446&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v2-e2386cdabbcd_r.png&&&p&&br&&/p&&p&《如何进行客观思考》和《如何进行逻辑思考》是“聪明大脑思维游戏书”套装系列中的其中两本。&/p&&p&《如何进行客观思考》主要是让人可以客观地看待一件事情。不受他人影响。通过书里的50道练习题,可以帮助读者重新训练大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保持客观,进行清醒地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如何进行逻辑思考》这本书主要是锻炼人的思维逻辑能力。因为擅长逻辑思考的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更懂得如何用逻辑法则一步步推导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决定,能更准确地实现目标。 &/p&&p&这两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b&这两本书里都是试题(初级、中级、高级),不同的试题设计也是为了锻炼不同的能力,针对性特别强。&/b&通过做练习题,可以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每个试题都有答案解析,通过这些解析就能清楚地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有哪些漏洞或者不客观的地方,从而就能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水法收集气体装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