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因库库改变意味着什么

国家基因库能改变什么?五千年前猛犸象或可复活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有人问国家基因库为什么要放着两头猛犸象。”徐讯解释,猛犸象其实是一个消失了的物种,5000年前是大型的哺乳动物,但是它的细胞可以完整地保存,因为这样的保存我们才可以恢复出来胚胎,
国家基因库内的猛犸象雕塑格外引人注目。
馆内展示着各种动物的标本。
深圳国家基因库内部。
数据机房。它的存量假如一个人每天24小时看电影,可看十万年。
继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数据库(DDBJ)之后,全球第四个国家级基因库——位于深圳的国家基因库于昨日正式运营。它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基因库,相对于全球另外三个基因库而言,国家基因库样品保存的规模、存储量和可访问的数据量皆是全球最大。在这里,经过对基因的解码到重编,解读到书写,合成与编辑等,已经灭绝的物种或可再复活。未来,这里将是一个科普平台,会有更多公众走入其中,对话科学。
规模 储存样本超过1000万份
国家基因库的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6万平方米,已经投入使用的第一期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还将有二期、三期建设。中国拥有的这艘“诺亚方舟”,承载着人类及其他生物的遗传样本和密码。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历时五年准备,国家基因库在生物大样本及资源存储、基因测序、数据库建设、基因合成、基因编辑及产业应用等方面,多项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它是全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基因库,其中,样本库已储存样本超过1000万份; 数字化平台年产数据5Pb以上;活体库保护和保存世界约三十万种植物、百万种动物、近千万种微生物活体资源。
优势 对数据研发利用有更大作为
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的国家基因库是继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数据库(DDBJ)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基因库。前三个基因库更多的是以保存数据为主,但我国的国家基因库不仅仅有利于生态保护,对数据的研发、利用会有更大的作为,比如破译基因密码,还能作用于精准医疗。
其中,在精准医疗方面,国家基因库启动的百万云健康队列项目,“从母亲怀孕到小孩4岁中间的关键点对母亲和小孩的关键的遗传信息、关键的生物样本和一些生理特征进行详细的保存,以此建立起母婴健康最强的机械和队列,同时对母婴健康的精准医疗提供数据库的服务。”据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徐讯介绍,国家基因库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存样本、存数据、存信息,但同时我们还要把储存利用到推动产业发展中去,我们不仅面向科研,还面向推动中国精准医学、精准农业的发展。
探秘 立于氧吧腹地与自然相融合
这个外观仿若巨大梯田的建筑,就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街道下沙片区“禾塘仔”地块,每一层建筑都倚着山体的自然坡度建设,有山体结构的支撑,与自然融为一体。国家基因库的建筑设计理念参考桃花源、梯田、山石、三生(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概念 ,是一个与外界相对独立的生态建筑。一走入国家基因库,随处可见的装潢则恰如其分与科学靠拢,比如,那段从大厅通往二楼的库房的楼梯,螺旋状上升,设计的就是一个DNA的形状。
国家基因库站在“氧吧”的腹地上,面朝大海,三面环山,“站在这里,PM2.5的浓度要比市区低几个数。”国家基因库讲解员说。
在国家基因库内,有两头巨大的古铜色的猛犸象显得很特别,“有人问国家基因库为什么要放着两头猛犸象。”徐讯解释,猛犸象其实是一个消失了的物种,5000年前是大型的哺乳动物,但是它的细胞可以完整地保存,因为这样的保存我们才可以恢复出来胚胎,“如果有合适的母体的话就可以重新复活猛犸象。”而这,正是利用基因合成生命的结果。在大堂,除了展示庞然大物外,一些草本植物、微小生物也登台亮相。
高大上 设备动辄数亿元
在国家基因库内,动辄数亿元的国际前端设备在这里安家后,已经开始运作。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位于3楼的左侧是测序机房,这里摆放着我国自主研发的150台BGI-Seq500基因测序仪,以及一台造价2000万美元的Revolocity超级测序仪。这些设备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最终会面向全球的科研机构、企业发布。位于5楼的样品区,摆放着温度最低可以达到零下90摄氏度的国产牌冰箱,每台冰箱储存十几个样本,“冰箱主要存储的是RNA、DNA,还有一些血浆,目前存储了有550万个样本,样本量每天都会增加,深圳地区现在增加有6台样本量。”据该区的解说员说。
未来将是 科普教育平台 公众可参观
在9月22日新快报·ZAKER广州频道的直播网友互动环节,在观看国家基因库的现场直播后,就有网友惊叹表示:“我也想去看看。”如何走进国家基因库?能否近距离接触这些高精尖的设备?据记者了解,国家基因库不仅是生物样本资源和生物信息数据的储存、利用平台,也将是一个科普教育平台。未来将能有更多的公众走进国家基因库,与科学对话。“等完全建好后,在我们的网站会提供公众参观的方式,我们是最大的基因库,科普教育也是我们其中之一的功能。”徐讯说。
成立国家基因库,
能改变什么?
新快报:这个基因库是按照什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的?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我们是一个公益性、担负着国家使命的国家基因库,当然是免费的,但是有人是付费做的,我们鼓励大家都为人类社会发展做贡献。越早地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共享、共为,你就可以得到更大的效益。
新快报:国家基因库的成立对基因组的理解会有什么促进作用?
汪建:大数据能够很清晰地揭示规律,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假说,大数据驱动模式会形成一种全新的模式。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王虔
点击加载更多
报刊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明起运营 它是干什么的?
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明起运营 它是干什么的?
9月22日,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的中国首个、全球第四个国家级基因库将正式运营,这也是我国唯一获批筹建的国家基因库。这个外观仿若巨大梯田的建筑非常具有标志性,面朝大海,三面环山,与外界相对独立,每一层建筑都倚着山体的自然坡度建设,有山体结构的支撑,与自然融为一体。
记者9月6日首次进入国家基因库采访,基因库内已摆放数十台用于储存样本的冰箱、150台我国自主研发的桌面型测序仪,数据中心也准备就绪,未来,这里将储存全球生物样本、生物信息数据,而且将依照相关规则开放样本、数据资源,成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
我国基因库是全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基因库,人类资源方面主要保存血液样本、组织样本、细胞系、细胞和尿液等。基因库里的人类组织样本库为重大疾病的前瞻性研究提供了样本资源支撑,为疾病诊断与预测及个性化医疗等奠定基础。
据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梅永红介绍,国家基因库将以生物资源为依托,形成从资源到科研到产业的全贯穿、全覆盖模式,实现大资源、大数据、大科学、大产业的整合与应用,应用方向包括人类健康、新型农业、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徐讯告诉记者,国家基因库是全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基因库,1期建成后,综合能力世界第一,包括可访问数据量和数据存储能力是世界第一,可访问样本量和样本存储能力也是世界第一。
“大并不是基因库的目标,我们看重的是真正将资源用起来,不仅促进科研,也要促进产业转化。”徐讯表示,国家基因库希望通过大平台的力量,汇聚更多科学家、企业界人士共同参与基因科学的研究与开发。
国家基因库已存1000万份样本
深圳国家基因库是继美国、欧洲、日本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基因库,但它与另外三个数据库以保存数据为主要功能不同,不仅源源不断产生数据,而且更加注重对于数据的研发、利用。“我们希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生物信息数据中心,像是生命健康数据领域的谷歌。”
站在国家基因库六楼的露台,可以看到绿色的山林和不远处的海湾,群山环抱之中有些幽静。5年前,这里还是一派自然风光。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四部委批复,同意深圳国家基因库组建方案,建设生物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样本资源库,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基因库。
最近几天,国际基因库的工作人员陆续从大约20公里外的华大基因总部迁往这个崭新的建筑。
“这里的气温比深圳市区低2℃左右,负氧离子浓度比市内高很多。”徐讯介绍说,国家基因库的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6万平方米,即将投入使用的Ⅰ期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还将有二期、三期建设。
来到五楼,参观者们可以隔着玻璃看到数十台国产品牌冰箱,温度接近-80℃,每台冰箱可以储存十几万个样本。这只是样本的保存方式之一。据徐讯介绍,国家基因库为样本提供了四种选择,分别是4℃冷库、-20℃冷库、-80℃冷库和-200℃液氮储存,储存温度越低,成本越高,不同的样本选择不同的“居住场所”。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国家基因库与我国第一个进口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深圳大鹏LNG接收站相距不远,这个已经安全运营10年的接收站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LNG接收站,基因库可以利用LNG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冷能,用于样本的冷却等,更加经济、环保。
目前,国家基因库已存储众多生物资源样本,一些样本正在陆续从原来分散储存的地点前往基因库,目前存储总量达1000万份。
除了实体样本,国家基因库的另一宝贵资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基因库三楼摆放着华大基因自主研发的150台BGI-Seq500基因测序仪,以及一台造价2000万美元的Revolocity超级测序仪。徐讯说,这些价值数亿元的设备,未来将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四楼的数据中心以及与基因库合作的云平台,面向全球的科研机构、企业。
核心机房有150台国产基因测序仪参与“ 超级检测”。目前我国基因库已和100多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基因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图片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深圳国家基因库是继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数据库(DDBJ)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基因库,但它与另外三个数据库以保存数据为主要功能不同,不仅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而且更加注重对于数据的研发、利用。
“我们希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生物信息数据中心,像是生命健康数据领域的谷歌。”徐讯告诉记者,国家基因库已实现对基因信息数据总量达60PB的访问支持,在9月22日正式营业当天,将有5PB的数据正式对外发布,提供数据检索和查询功能。
60PB是什么概念?以一部电影500MB计算,60PB(1TB=1024GB,1PB=1024TB)相当于1.28亿部电影,一个人一天看一部电影需要35万年才能看完。
基因“国库”比银行金库更宝贵
在农业时代,一个国家拥有的耕地越多优势越大;在工业时代,拥有的石油、矿产等能源越多优势越大;而在生命时代,拥有更多的基因资源同时能对基因资源进行认知和利用,则意味着更大的优势。
我国国家基因库的建设虽晚于发达国家,但它相当于国外多个样本库、基因库的集合,既有保存动植物、微生物和人类组织细胞等样本的“湿库”,也有汇集人类各种生物信息的“干库”,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基因库。
梅永红告诉记者,国家基因库的主要功能是“三库两平台”,三库即生物信息数据库、生物样本资源库、生物活体库,两平台即数字化平台、合成与基因编辑平台,这是国家基因库作为一个国际级平台应当具备的功能。
“国家基因库是真正的‘国库’,比银行的金库还要宝贵。”梅永红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农业时代,一个国家拥有的耕地越多优势越大;在工业时代,拥有的石油、矿产等能源越多优势越大;而在生命时代,拥有更多的基因资源同时能对基因资源进行认知和利用,则意味着更大的优势。
梅永红举例说:“比如精准医学恰恰是建立在对人和跟人相关的外源性生物物种认知的基础上,要通过基因测序来了解遗传规律、医学范式,这时能否拥有更多基因资源、能否掌握更多遗传规律就非常关键,未来精准医学的发展和竞争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具有的基因资源以及认知基因资源的能力。”
然而,在国家基因库建成前,我国每年产出的大量基因数据都存在国际三大数据库——NCBI、EBI、DDBJ中,在基因数据已成为战略资源的现在,国内不能保存我国独特的基因数据,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徐讯坦言:“以往也有一些人说华大基因的数据不共享,但是,共享这些数据需要基础设施的投入,单靠华大的力量是做不了的,还需要国家基因库这样的平台。”国家基因库除了作为一个“国库”来收集、保存生物样本资源和生物信息数据,还要使这些资源得到应用,需要将样本进行数字化、对数据进行解读、分析、合理地开放。这也正是华大基因的优势。华大基因长期以来与国内外各类科研机构、组织的合作有利于其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让资源充分得到共享,推动科研和产业的发展。
在梅永红看来,这也是国家基因库交由华大基因来运营的重要原因。
“我们希望搭建起基因资源挖掘的基础性支撑平台,形成‘生命密码’的存、读、懂、写、用能力于一体,聚焦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等领域,极大地缩短基础科研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周期。”梅永红说,国家基因库不仅要获得更多基因资源,对基因资源进行数字化、研发利用,还要与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
打造全球“朋友圈”
国家基因库将有序与国际上现有的三大基因库开展数据交换与共享,形成全球联盟体系,推动国家基因库向国际基因库转变,支撑引领生物大健康产业和生物经济快速发展。
在北冰洋上的挪威属地斯瓦尔巴特群岛(Svalbard),坐落着一个世界末日种子库(Svalbard Global Seed&Vault),储存着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万份植物种子的“备份”,因此被叫做“末日粮仓”“植物诺亚方舟”。
9月22日,国家基因库将宣布一项与挪威世界末日种子库的合作,双方将打造一个新的“入口”,让更多数据资源为全球所用。
开放合作,是国家基因库在组建和运营过程的主导观念之一。“国家基因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无论未来我们如何运营基因库,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我们希望通过更好的机制,让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基因资源能被我们充分地认知和利用。”梅永红介绍,华大基因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平台,与国内外机构有长期合作,国家基因库团队一直在与国内外机构联系和合作并取得不少进展,未来国家基因库一定会超越国界,成为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力、形成更多资源聚集的机构。
2014年8月,国家基因库主导的E-Biobank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正式上线。它承担生物界“牵线人”的角色,为资源申请方(有资源需求的科研团队)和资源提供方(有样本资源的团队)提供了一个“相识”的平台。在这个网站的主页上显示着国家基因库的样本总量、样本库总量、疾病种类、物种数量等,研究人员可以检索、查询样本信息、申请使用,资源持有者也可以共享自己的样本信息,仿佛一个生物界的淘宝。
梅永红说,大资源、大平台、大合作意味着大数据的自然派生,多年来华大基因通过拥有大数据产生大科学,一年能“玩”出几十篇论文,华大基因的农业、医学服务也都是大科学衍生出来的。“掌握大数据,在形成对基因、遗传规律认知的基础上,对农业、健康领域的业务布局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据介绍,国家基因库也将有序与国际上现有的三大基因库开展数据交换与共享,形成全球联盟体系,推动国家基因库向国际基因库转变,支撑引领生物大健康产业和生物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国家基因库已与国际生物和环境样本库协会(ISBER)、全球生物多样性联盟(GGBN)、挪威世界末日种子库、人类基因变异组计划(HVP)、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北京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等100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
【浙江新闻+】
国家基因库为何选址大鹏?
据国家基因库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因库选址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方便利用临近的LNG(液化天然气)码头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冷能,用于冷却样品,节能环保;二是国家基因库的主体建筑是倚山体的自然坡度建设的,每一层都相当于是第一层,都有山体结构的支撑,稳固性非常好,可以摆放大型设备。三是深圳正在全力推进“东进战略”,将在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规划建设国际生物谷,并将其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基因库是大鹏新区的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有助于生物产业提升创新能力。
国家基因库对产业有何影响?
“国家基因库不仅要形成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开发利用,会衍生出很多服务和机构,有很多机会。”梅永红告诉记者,国家基因库是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将提供多种公共产品和服务,需要与众多机构联合,与此同时,该平台也会按照市场机制衍生出一些产品和服务。
此外,国家基因库不仅是生物样本资源和生物信息数据的储存、利用平台,也将是一个科普平台。梅永红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公众走进国家基因库,而且能与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对话。社会公众将可以通过相应申请程序进入国家基因库参观。
(据南方日报,原标题《我国首个国家基因库将运营:位于深圳大鹏形如梯田》,原作者马芳 陈熊海。编辑陆文琳)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为什么对?理由?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个人认为种群中的个体虽属同一种群,但基因上仍有不同.个体死亡会使该个体的基因型减少,即整个种群的基因分布和比例会发生变化.少量个体死亡这种改变不会很明显,如果是数量较多,就会造成定向的改变,即进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基因库为某种群全部个体全部基因的总和,则某个体死亡(而此个体所带的某基因为此个体所特有时),则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因某基因丢失发生变化。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国家基因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