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活800岁,是因为jak2基因突变能活多久吗?

彭活800是历史,寿100多是瞎扯
& & 不想信彭祖活了800岁可以谅解,实话说我也有点不相信,但是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现今有人为了众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等原因,活了800岁的彭祖被改写成了活了140岁左右,让大家普遍认为彭祖活800岁只是传说,活140岁才是有科学根据和符合历史的,如果认为彭祖只活了140岁左右,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不是也得改写了?下面是本人收集的一些考证彭祖的有关资料编辑成博文以便求证和探讨。以前中国人普遍认为人是由猴子进化的,现在新的考古已经证实,能人和直立人同时并存了50万年,人类的进化历史被推翻,达尔文的进化论遭质疑,科学的人类进化史被考古科学家推翻是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1)新的考古证明:人类不是由“能人”进化到“直立人”的_秘境探索_新浪博客
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李清云,就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180位后人。当时的纽约时报与时代杂志都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岁,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
有人说,古代纪年与今年不同,八百岁只合现代六十岁。这种说法多么荒唐可笑!如果八百岁只合六十岁,那么活到七十三岁的孔子,八十四岁的孟子,岂不是只活了五六岁。八十来岁的蹇叔不过六岁而已,却已被骂为“老不死”了,骂他的人几岁?何况彭祖在尧时被举用,又历虞、夏、商三代,把四代历史压缩为六十年是不合理的,不仅否定了彭祖长寿,也否定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史记》称“彭祖自尧时举用,历夏殷,封于大彭”,从尧至殷末约1200年,怎么能为了否定彭祖长寿而否定民族历史呢?
有人说,八百“岁”便是八百“年”,指彭祖被封彭城、世袭爵位的历代彭祖建立大彭国至殷末从彭城消失的时间。古代文献明明说的是彭祖“寿”八百“岁”,而不是说“大彭国”有八百“年”,怎么能把立“国”之“年”与人“寿”之“岁”混为一谈呢?“岁”固可算是“年”,“寿”却不用于国,明明说人,为什么偏要说国呢?此说同样忽略了从尧到商末有1200年历史。另外商代“彭伯”—伯爵已降为“贤大夫”,这表明大彭氏国早已不存在了。而大彭国消失后,彭祖还活着,怎么可能用大彭国消失的时间作为彭祖寿终的时间呢?而彭国到底建于何年,消失于何年,也无确切依据。它少于彭祖在徐州生活的时间,大概七八百年吧。后人把这“年”当成“寿”了。
有人说,有26代彭祖,每代间隔30余年或40余年,总计800或1200年,每代60岁左右。但是彭祖离开徐州“后七十余年,门人于流沙国之西见之”,彭祖“流离西域百余年”,怎么能说最后一代彭祖只活了60多岁呢?有人说,有根据,就是《中华彭氏源流世系血缘表》,表中列出宣公以上“82世源流”。但这只能表明有这82代人,却不能表示有几代彭祖。一代彭祖在世时便可能有多少代子孙。而且表中有三世“彭伯寿”、三十五世“彭祖寿”,认为他们分别名“伯寿”、“祖寿”。其实“他们”只是一个人,名“寿”,“伯”是爵位,所以史书称“彭伯寿”,而“祖”是历代彭祖荣誉称号,所以叫“彭祖寿”。于是有人误以为有“伯寿”、“祖寿”两个人名。另外在古代后代人是不能与其祖先同名的,彭祖不能先后有两个名“寿”的人。所以应该是同一个叫“寿”的人,他在世时已至少有三十四代子孙了。“血缘表”中二十一世“彭伯”也是误把爵位当人名了,而且把第一代彭祖称为“老彭”也是错误的(见后)。
以上种种说法都是按照今人的平均年龄来曲解历史。反正是不相信,便要找个解释来否定。
不过,彭祖封地徐州的确有过几代首领,他们才称“彭祖”。他们活着时就有好多代子孙,去世时才确定由谁继承新一代“彭祖”之位。那么,到底有几代彭祖呢?现有唯一依据是《庄子》的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资料可以佐证。《庄子》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老者这所好也。”在“祖寿考老”间一般没有顿号,我们加了顿号就显示出有四代彭祖。
第一代,尧时始彭祖彭铿,这是毫无疑问的。他是始祖,所以《庄子》称他“彭祖”。古代文献上提到他,或者称名,或者称“祖”,而不称“老彭”。屈原《天问》问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命永多,夫何久长?”这是关于彭铿事迹与长寿的最早记载。《庄子·刻意》成玄英疏:“彭祖者,姓籛名铿,颛顼之玄孙也,善养性,能调鼎,进雉于尧,尧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名之曰彭祖。”《史记》:“……彭祖自尧时皆举用。”《正义》:“彭祖自尧时举用。”《大戴礼》:孔子说尧帝“举舜、彭祖而任之,四时先民治之”。《武夷山志》:“彭祖尝进雉羹于尧,尧封于彭城,故名彭祖。”黄帝与正妃西陵氏(嫘氏)生二子,次子昌意之子为“五帝”之首颛顼,颛顼之重孙陆终氏生六子,第三子便是籛铿。彭祖是黄帝的第七世孙。当时尧帝确是人民公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得了疲劳综合症,卧床不起。籛铿利用陶罐做了野鸡汤送给尧喝,又烂又鲜、有营养、好消化的清炖野鸡使尧恢复了健康,尧便把彭籛封赏给他。古人指地为姓,便改称彭铿。因为他善于养生,“其法可祖(效法)”,所以称“祖”。“祖”是荣誉称号,不是国君爵位。据此看来,当时尚未建立大彭氏国。
第二代,虞、夏时大彭祖彭伯彭寿。这也有确切史料。古代文献明确的称他为“彭寿”。《周书·尝麦》称“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说老天爷同情夏禹,赐给他彭寿,让彭寿帮助夏禹谋划治国之策。当时有人“胥兴作乱”,彭寿还帮助平叛。如《竹书纪年》说到帝启(夏禹的儿子)十五年,“彭伯寿帅师西征”而平定武观的叛乱,可为旁证。《正义》说彭祖“历夏、殷,封于大彭”。可见夏代承袭彭铿封地的是彭寿,“彭城”已易名为“大彭”,因为彭寿不仅有“荣誉称号”——“祖”,而且有了实际爵位——“伯”,建立了大彭氏国。“彭伯寿”,便是彭伯,名寿。不是叫“伯寿”。《庄子·刻意》说:“彭寿得道,上及有虞(舜),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则说:“彭祖得道,上有有虞,下及五伯。”两处互文不仅证明此彭祖即彭寿,封有伯位,而且表明彭寿从虞舜时便建立大彭氏国,成为大彭祖。
第三代,殷商前期大彭祖彭伯彭考。《史记·楚世家》:“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说“彭祖氏”而不说“彭祖”,这表明是始彭祖的后裔,而不是始彭祖本人。《彭门记》:“殷之贤臣彭祖,邑号大彭。”《国语》也称:“大彭、豕韦为商伯”,《新唐书》也称“豕韦、大彭迭为商伯”。可见殷商前期徐州仍名“大彭”,该是仍有大彭氏国,此彭祖仍承封伯爵,仍为大彭祖,而被称为“大彭”,以与“彭寿”区分。他也帮国王平定叛乱。《竹书纪年》:“(河亶甲)五年,姺人入于班方。彭伯、韦伯伐班方,姺人来宾(宾服)。”有人便以为这代彭祖叫彭伯。其实,“彭伯”的“伯”与“韦伯”的“伯”一样是爵位,他们就是商代的伯爵大彭、豕韦。那么,这位号为“大彭”的彭祖名叫什么呢?根据《庄子》“彭祖、寿、考、老”应名“考”。
“考”也是高寿的意思,如“周王寿考”(《诗·大雅》)。彭祖高寿,所以虞、夏时彭祖名“寿”,商代前期彭祖名“考”。准确地说,是先有了长寿的彭寿、彭考,后代才以“寿”、“考”表示长寿。
第四代,殷商后期末代彭祖——老彭祖——贤大夫老彭。《吕氏春秋》:“彭祖,殷贤大夫也……,盖寿七百余岁。”《抱朴子》引《彭祖经》说,彭祖“历夏至殷为大夫”,《世本》说“彭祖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庄子·释文》也有同样记载。这证明彭祖到了商代后来失去“伯”位,改任为守藏史,只是“大夫”,而不是侯伯了。商代后期的彭祖才常被称为“老彭”或“彭老”。《大戴礼·虞戴德》记孔子说:“昔商老彭及仲傀,政之教大夫……”这是文献中最早提到“老彭”的,这明显表明“老彭”是商代的而不是其他时代的彭祖。《论语》记孔子“窃比于我老彭”“述而不作”。这“老彭”当然还是商代的,而且是商代后期的,因为商代后期才有了文字,才有了“作”(写作)与不“作”的问题,此前没有文字,那时的彭祖不存在“作”与不“作”的问题。所以《广雅释诂》解释孔子的话时,明确说:“老彭,殷大夫。”;《抱朴子》:“人中之有老彭,犹木中之有松柏”。《抱朴子》所说的“老彭”或“彭老”是其弟子“于流沙国之西见之”的彭祖,也就是逃离徐州的彭祖。《武夷山志》“彭祖,商贤大夫,即所谓老彭,隐居是山。”说得多明白,逃离徐州到达武夷山隐居的彭祖原是“商贤大夫”,人称“老彭”。
那么为什么称商代后期的彭祖为“老彭”?他究竟叫什么名字?1.“老”是对天子的“大夫”的尊称。《左传·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杜预注:“天子大夫称老。”商代后期彭祖是“殷贤大夫”,所以人称之为“老”。2.“老”也是臣僚自称。《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自称于诸侯曰‘天子之老’”。彭祖曾有伯位,所以也可能自称为“老”。3.“老”是小,排行在最后的,如老儿子、老妹子。老彭祖便是在徐州的最后一代彭祖。4.老彭祖族人四散流亡后或各自私下为一方彭氏之祖,于是许多地方有了“彭祖”、“老彭”及其传说、遗迹,难知哪是徐州最后一代彭祖;或不敢公开称祖,于是称“老彭”,如到达浙江后来迁往福建的,便称为“老彭”,苏轼有老彭墓诗;或隐姓埋名无法确知其姓名,如到达河南的去“祖”去“彭”而以“老”为姓。所以,这代彭祖称为“老彭”。《庄子》称这末代彭祖、贤大夫为“老”,以与“祖、寿、考”只称一字并列。
健康长寿的典范彭祖究竟寿几何_朱金才_新浪博客
&.cn/s/blog_9fd15dv.html
彭城的名称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古大彭氏国。大彭国的创始人称彭祖,彭部落是江苏境内最早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的部族,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几乎同时进入阶级社会,是夏王朝的方国,也是江苏境内最早建立的奴隶制国家。据《徐州府志》记载大彭氏国在距城西三十里处大彭山下的大彭村。历史上由于黄河和汴水的泛滥,有关的历史遗迹,全被湮埋,大彭国城址的地点所在,目前还很难找到的证明,总之彭之有城,称为彭城确是事实,这就是徐州称为彭城的来历。彭祖开创的大彭国历纪尧、舜、禹、夏朝、商朝,蓬勃发展了800多年。&
&&&&彭祖其人据《史记》记载,彭祖,名铿,是皇帝的后裔,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之子。陆终娶了鬼方氏一个名嬇的姑娘,(鬼方是一个民族,战国以后称胡人,匈奴。传说婚后嬇怀孕三年没有分娩,生产时开左肋生出三个儿子,开右肋也生了三个儿子。老三就是彭祖。从春秋战国直到近代,对于彭祖有种种神话传说和记载。说他活了八百岁,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寿星。
&&&人怎么能活到八百岁呢?但是古人对此却是笃信不疑。一直到了清代以后,才有人提出疑问。一种说法,800岁并非一个人的寿命,而是大彭国的国祚之寿。《全上古三代文》的编辑者严可均就提出,八百岁应是彭祖之国的寿数,彭祖国首领传了若干代。第二种说法,800岁是因为历法理解上的错误,有的学者解释,上古用干支记日法,一个甲子就是60日,若按767个甲子计,彭祖则活了
46020日,即126岁。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刘彻之弟鲁恭王刘余,地封山东,首府曲府。刘余为了扩大他的宫廷,遂毁孔子的宅院。得到了孔子墙壁中的古人经传一批。鲁恭王把一批经传竹简献给了汉武帝。汉武帝与众多大臣们都不认识这竹简上写的字,更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唯有谏大夫孔安国深谙上古文字,武帝就让他把上古文译成今文。孔安国就把这些上古文字翻译出来,竹简上记载说篯铿活了八百多甲子。这个甲子不一定指的是年岁,有可能是60日。
此是干支的最早用法,一个昼夜为一天。用六十甲子来依次纪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60天一个循环。新的一天是从子正(00:00)开始的。中国明确的有史料可查的最早干支记日是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至今已有2700多年了,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长的纪日法。
据说,的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轩辕时期的大挠氏。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商朝第30代国王)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
每天划分为12个等份,是12个时辰。5天共60个时辰,用六十甲子表示。比如当前时辰为丙寅,下一个时辰就是丁卯。时辰的确立,需要用真太阳时计算,记录了地球绕太阳运动和自转的情况。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比如1911年是辛亥年,爆发了。,新的一年始于正月初一子时正(00:00),但在某些命理学观点(干支历)中,新年始于立春,与民用农历无关。
60年一甲子,也就是六十年一循环,因为怀疑者认为彭祖不可能活800岁,更没有道理活800甲子年,因此就推理彭祖活了800甲子日,把一甲子日60天说成一甲子年,那么彭祖活126岁就合情合理了,可是其他人可就倒霉了,如果这么换算的话,其他人就只能活几岁和十几岁了。
竹签上说彭祖活了800甲子,并没有说彭祖活了800甲子日或者800甲子年(小花甲计岁法),所以还是以彭祖经历的几个朝代的历史记载为根据。——秘境探索
根据我国多数史料记载:“彭祖尧时举用,历夏至商。在夏为守藏史;商为殷贤大夫;周为柱下史(系文王追赠)”。考证彭祖生卒及寿年,不能离开这个基本事实。一旦偏离这个前提,便易步人误区。
&&&&接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下之政”,应是在位90年。《史记·五帝本纪》又云:“帝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39年,南巡狩,崩于苍梧立野”,摄政11年,共50年。依此推断,彭祖是在尧82年癸未岁(公元前2128年)6月6日生于祝融之墟一郑(今陕西华县)比较确切。帝舜8年(公元前2112年)年仅16岁的彭祖便同禹、后稷、伯夷等受尧封。正因为彭祖在夏商两代,不但是深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而且又是“长寿四术”的发明人和养生秘术大师,因而才有在他一生中先后娶49妻、死54子之说。这也是我们在研讨中不能忽略的基本事实。彭祖最后流离西域,回归蜀之武阳。约于商小乙3年甲辰岁(而不是帝乙3年),即公元前日卒葬于江口之彭亡山(今仙女山),享年802年。
相传在中的时期,地区洪水泛滥成灾。《孟子·滕文公上》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泛滥于天下。”《史记·夏本纪》又说:“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扰。”作为当时部
徐州彭祖像(改造前)
落首领的尧帝指挥治水,由于长期心怀部落和部众安危,尧帝积劳成疾,卧病在床。数天滴水未进,生命垂危。就在这危急关头,彭祖根据自己的养生之道,立刻下厨做了一道野鸡汤。汤还没端到跟前,远远闻见香味,竟然翻身跃起,,随后一饮而尽,次日。此后尧帝每日必食此鸡汤,虽日理万机,却百病不生。一时传为美谈并流传下来。雉鸡当时并不罕见,配料也无玄机,“疑点”便集中在彭祖的另一秘方上。《彭祖养道》上曾记载:“帝食,天养员木果籽”。一碗普通的鸡汤能够有点水成药的养生功效也就来自这小小的员木果籽(茶籽)。彭祖正是知道员木果籽(茶籽)的养生功效,才会一招中的。尧帝在位七十年,终于118岁仙寿(公元前2377年——公元前2259年)的秘密也尽在这茶籽之中。
之后尧便把封给他,所以后世称他为彭祖,舜的时候,他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遂隐居。
(古文翻译):彭祖姓籛名铿,是远古时代颛顼帝的玄孙,到殷代末年时,彭祖已经七百六十七岁了,但一点也不衰老。彭祖少年时就喜欢清静,对世上的事物没有兴趣,不追名逐利,不喜爱豪华的车马服饰,把修身养性看成头等大事。君王听说他的品德高洁,就请他出任大夫的官职。但彭祖常常以有病为借口,不参与公务。他非常精通滋补身体的方术,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等丹方,所以面容总像少年人那样年轻。然而彭祖的心性十分稳重,从来不说自己修炼得道的事,也不装神弄鬼的惑乱人心。他清净无为,幽然独处,很少到处周游,就是出行,也是一个人独自走,人们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连他的仆从也不知道他哪儿去了。彭祖有车有马但很少乘用,出门时常常不带路费和口粮,一走就是几十天甚至几百天,但回来时仍和平常一样非常健康。平时他常常静坐屏气,心守丹田从早晨一直到中午都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轻轻揉双眼,轻轻按摩身体的各部位,用舌头舐嘴唇吞咽唾液,运上几十次气,然后才收功,赶来散步谈笑。如果他偶尔感到身体疲倦或不舒服,就运用闭气的方法来治体内的病患,让胸中所运的气散布到身体的各部位,不论是脸上的九窍,肺腑五脏、手足四肢以至于身上的毛发,都让气逐一走到。这时就会觉得气像云一样在身体中运行,从鼻子、嘴一直通到十指的末端,不一会儿就觉得通体十分舒畅了。君王去看望彭祖时,也常常不通知他,偷偷留下些珍宝玩物赏给他就走了。君王给彭祖的赏赐前后有几万金,彭祖也都接受下来,但立刻就把它们救济了穷苦的人们,自己一点也不留。
彭祖与采女问答:我是遗腹子,三岁就死了母亲,又赶上了犬戎之乱,颠沛流离逃难到了西域,在那里呆了一百多年。我从少年就死了父母失去了依靠,以后又陆续死了四十九个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个儿子,多次遭难,损伤了我的元气。不管冷热,我的肌肤都没有光泽,营养护理得也很不好,形体瘦得像枯木,恐怕活不太长久,加上我的所见所闻也很浅薄,实在没有什么可向别人宣扬的。大宛山里有一位青精先生,据说已经活了一千岁,仍然像个童子,一天能步行五百里,能够长年不吃东西,也可以一天吃九餐,你不妨去向他求教修炼之术吧。”采女问道,“那么青精先生是位什么神仙呢?“彭祖说他也不过是个得道的人,不是什么仙人。凡是仙人,或者能够纵身入云,没有翅膀而能飞翔,或者能乘着龙驾着云直达天庭;或者能变化成鸟兽翱翔在云中,畅游在江海,飞越穿行于名山大川。还有些神仙以天地之元气为食,或者吃仙药灵芝,或者出入于人世间而凡人看不出他们是神仙;或者隐藏起自己的身形使人看不见。有的脸上长着非凡的骨相,身上有奇异的毛,孤独自处,不与凡人交往。然而这些仙人虽然有长生不死的寿命,但他们与人情相去太远,与人世完全隔绝了,就像鸟雀变成蛤蟆,山鸡变成海蜃,已经失去了本身的真实,成为一种怪异的东西,以我愚笨的想法,是不愿意变成那种仙人的。修炼道术,就应该吃甘美的食物,穿轻柔华丽的衣服,懂得阴阳相通相变的道理,也完全可以作官,修道的人应该骨骼健壮,面色和体肤十分有光泽,虽年老而不衰弱,年岁越大见到的事越多。长年在人间,冷热风湿伤不着,鬼神精怪不敢犯,五种兵器和百种毒虫都不能靠近,别人的褒贬议论都毫不在乎,这些都是最可贵的。人生在世本来就接受着天地之荫之气,即使不懂得修道的方术,但只要有适当的修养,就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如果稍微懂点道术,就可活到二百四十岁。再要多懂些道术,就可以活四百八十岁。真正弄通了修炼的原理,就能长生不死了,只是不能成仙而已。延年益寿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要使身心受到伤害:要适应冬寒夏热的四季气候变化,使身体永远舒适;对美人女色和悠闲娱乐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被贪欲所诱惑,这样你的内心就可以安然洁净;对于作官时的车马仪仗服饰,都知足而不贪求,这就能使你志趣专一;音乐绘画使人赏心悦目,使你的心情能够得到启迪。所有上面这些,都能养身益寿。而不能掌握这些分寸,反而会对自己有所伤害。古代的圣人,担心愚钝的人们,不掌握事情的分寸,沉浸在欲河中流连忘返,因而要断绝人欲之源。所以有些非常高洁的雅士们不与妻子同床,其次的一些士人们则不和妻子同被。就是吃上一百副药,也不如一个人独自静卧修养。音乐听得过多会使人耳聋,美味吃得过了头反而败坏人的口味。如果对一切都有所节制适可而止,正确地处理通畅和堵塞的关系,就不但不能减寿,还能够获得好处。这一切种种都和水、火的使用一样道理,用得过了分,必然要受害。人们常常不理解,如果经脉受到了损伤,血气不足,内脏虚弱,髓脑也不坚实,身体必然要生病。而这病恰恰是因为受了外界的伤害,比如受了天气变化或酒色过度引起了内损,而并不是人自身就会生出病来。思虑过多、用脑过度、过忧过喜、悲哀过度、愤怒气恼、过分企求、阴阳不能协调,这些都能伤人,但男女的房事过度则是最能伤人的。这乍看很奇怪,其实不然。男女相辅相成,像天地相生是同一个道理。所以男女之间的事更要讲究以气养神,不能过分而失去协调。天和地按着阴阳交接的规律就可以永无终极,人如果失去交接的和谐就会受到伤害。人如果避开伤害而得到阴阳和谐之术,就得到了长生之道。天与地是白天分晚上合,一年有三百六十次交接,天的阳气和地的阴气融合在一起,才使得万物滋生无有穷尽。人如果能符合天道,就能够长存。其次就是吐纳运气的法术,得到这种法术的人,邪气就不能侵害他,这是修炼自身的根本所在。其它像吐纳导引、含影守形等等的方法有一千七百多条,以及四季睡觉时头应朝哪个方向、经常检讨自己的过错、睡眠和起床的早晚等等方法,都算不上修道的真谛,不过可以教那些初学修道的人入门而已。一个人如果能够修身养性,运气炼身,那么万神都会来到他的心中。如果不能很好的调养自身,把身体搞得十分衰弱,那万神也就自然离去,就是再悲伤也不会把神留住。修道的人如果不能找到最根本的道理而去舍本逐末,有得道的人郑重指点还不相信,对那些讲解真正修炼道理的书籍不去认真阅读却说书上讲得太浅薄,一见到论述天界、北神的大部经典就嫌太难懂而不去攻读,这样的人到死也不会有什么收益的,不是很可悲的事吗?还有的人尽管苦于世间俗事缠身,但又不甘心抛开尘世独自到山中去居住修行。这种人就是教给他修道的方法,他也不会去认真实行,因为他们没有仁人志士的那种真诚的心意,以为只要自己关上房门在屋里炼闭气的功夫,不想凡俗的事并节制饮食就可以得道了。我的先师曾著过《九都》《节解》《指教》《韬形》、《隐守》、《无为》、《开明》、《四极》、《九灵》等论述道术的经典,共有一万三千条,用以教导那些刚入门学道的人,你可以拿去参照着使用吧。”采女从彭祖那里得到了这些学道的要点,回去后教给君王,君王试了一下很灵验。殷王得到了彭祖的道术后,一直想秘而不宣,并在国内下了命令说谁要敢传扬彭祖的道术就杀头,还想杀害彭祖以使他的道术失传。彭祖知道以后就走掉了,也不知去了哪里。过了七十多年以后,听说有人在流沙国的西部见到了彭祖。殷王并不坚持按彭祖的道术修炼,但也活了三百多岁,气力还像五十岁的人一样强壮。后来由于他得了一个妖冶的女子郑氏,骄奢淫逸,终于失去了道行而死。汉族民间流传说凡是传播彭祖道术就被杀,就是指的殷王禁传彭祖道术的事。后来有一位黄山君按照彭祖的道术修炼,已经活了几百岁,面貌仍似少年。彭祖成仙后,人们把他的论述记录下来,就成为《彭祖经》。
葛兆光先生在列举了含竹书《彭祖》在内的一大批近几十年间发现的古文献以后说,“……古书的再发现,使思想史走出疑古思潮的笼罩。”
&&对“彭祖”是否真实性的怀疑,从此可以取消了吧!
转:楚竹书《彭祖》揭彭祖之谜易学研究&&
王钧林:略论稷下人物宋銒
_文史_历史人物_四月网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彭祖真的活了800岁吗 古代女人都不穿内裤吗
齐后主有宠姬冯小怜,慧而有色,能弹琵琶,尤工歌儛。后主惑之,拜为淑妃。选彩女数千,为之羽从,一女之饰,动费千金。”这一段是《隋书》中对冯小怜的记载。据说美女冯小怜是历史上最能胡闹的女子,与众多在历史中名声较大的女人相比,冯小怜的存在似乎过于另类,并且在很多史书上,她占据的分量也是不轻的。
冯小怜可称得上是北齐王妃中最为著名的女性,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她从小聪慧过人,擅长歌舞,能弹琴,是一位颇具才情的美女。她本是穆皇后身边的侍女,当时的皇帝高纬宠幸的是一位弹得一手好琵琶的曹昭仪,穆皇后心存嫉妒,为了让曹昭仪不再受宠,她将能歌善舞的侍女冯小怜献给了高纬。
前文说过,冯小怜自幼聪明有灵气,长大后在后宫里耳濡目染,学得了不少争宠的手段,还自学研究了一套善于抓住男人的心的手段。不仅如此,冯小怜还非常精通人体的构造,在她还是穆皇后的侍女的时候,她就曾以按摩的手法来为穆皇后消除疲惫。当他给皇帝高纬按摩的时候,一双小手早已是无师自通,在他身上不断游走,让高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风流和刺激。所以觉得她新鲜有趣,便对她愈加宠爱,冯小怜也不失所望,将这位皇帝迷得七荤八素神魂颠倒。
都说红颜是祸水,冯小怜也不例外,在她服侍高纬的这段时间内,高纬整日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大局,荒淫无度没过多久,北周就开始筹备攻打邺城之事,直至最后城门大败,北齐最终灭亡而冯小怜也被当做战利品送给了宇文达为小妾,而宇文达也非常宠爱冯小怜,当时宇文达的正妃是李氏,她是李询的妹妹,她看不过去宇文达对冯小怜的万般宠爱,于是一心想着要和冯小怜作对争宠,可是她哪里是冯小怜的对手,冯小怜用尽手段,几乎要把李氏给逼迫致死。
后来,隋朝取代被周后,冯小怜又被当成胜利的归属品将她送给了李询。李询的母亲在后来知道了她女儿真正死亡的原因就是被冯小怜压迫而死,于是使劲手段,百般羞辱冯小怜,最终,冯小怜不堪重负和欺凌,自杀而亡。
至此,她传奇般的一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让后人在浩如烟海的史册里翻到这般胡闹的女子,想必也是一种格外的乐趣罢。
古代女人只穿肚兜不穿内裤吗?彭祖真的活了800岁吗?更多历史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综合百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家常好味道,拴住你的胃,菜谱 食谱 生活,吃货们的世界。综合百科
家常好味道,拴住你的胃,菜谱 食谱 生活,吃货们的世界。综合百科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彭祖活了多少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