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云先生求索阁若求名分,白云先生求索阁便不是白云先生求索阁。是那部电影里的,或者是谁说的?

Kwai ID:Want to watch more? Download Kwai now.180following420PostScan QR Code to Download& “阅读提示:“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提示:“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对民国老课本做了新阅读的邓康延,又在拍摄纪录片《先生》。他选的第一批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胡适,马相伯,陈寅恪,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他还有很多先生想拍,要拍。他说:“那些背影,让我们发现民族的正面。”下面是他就此话题接受《新周刊》记者的访谈。(有删节)邓康延眼里的民国“先生们”《新周刊》:在你看来,“先生风范”指的是什么?邓康延:这些先生,是学业的长者,做人的榜样,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人。他们不是为了表率才去做表率,而是经过晚清民初历练之后,一种本性的自然流露,在他们举手投足之间,荟萃了东西方的知识学养和科学文明。这种气场,用中国传统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先生就像一群羊里的领头羊,凭着自身的生命体验,知道哪个地方有青草、阳光和水泉。《新周刊》:“先生”这个词背后,代表着怎样一种教育理念?邓康延:梅贻琦先生说过,他就是一个王帽,看着风光喧闹,主唱的还是那些教授。为什么西南联大那么艰难仍能人才辈出?就是因为有先生,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先生。不论是梅贻琦还是胡适、张伯苓,面对违背了教育规律的事,跟蒋介石都能争执。他们不论治学还是做人,都能倾情投入,又不为名利缰索。反观现在的教育,前30年被政治挂帅,后30年被金钱俘虏,独立精神,屡遭冲击……我觉得那一辈人心无旁骛,天高云淡,既有中华“仁义礼智信”的学养,又有西方“自由民主博爱”的熏陶,做到了足跨东西。他们也焦虑,但为创新途,即便被骂,也能忍辱负重。每当暗夜读先生,总有一种崇敬悲凉感——后人可能再也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了。在先生身上,博爱悲悯、人性理性,像镜子一样比照着世间的丑恶。万事先做人,高人万世仰。《新周刊》:陈丹青曾说“这类动物已经绝种了”,你如何看?邓康延:胡适先生倡导白话文时曾说过:要有话说,方才说话。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引申出来就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先生和人生榜样,只不过取舍的标准不同了,看问题的角度和社会环境不同了,装备和资源都不同了。毫无疑问,这些民国先生是千年来可以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相媲美的,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时代,它被战争和意识形态淹没了。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尽可能地复原。但我们也明白,城墙扒了,再怎么复原,再怎么烧砖,也是现在的砖,再无当年的质地。民国,是兵荒马乱、颠沛流离,可有人怀有理想。不仅仅是先生,普通的民众也“敬字惜纸”,对文化有一种崇敬感。《新周刊》:在“先生们”很辉煌的时代,也有很多很出名的“学生们”,能谈谈“学生们”吗?邓康延:好的学生,他当然要懂得东方文化的礼仪:温和、上进、纯净、尊师、感恩……也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他是和先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自尊自强地汲取知识。那个时期的先生和学生,经历了清朝帝制一朝毁灭。民国初生,百废待兴,生机勃发。好的先生和学生,是互相能汲取能量的,在文理上作出奉献。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学生,又是许多学生的先生。师承有爱,自然历久弥新。1966年,革委会通知要抬陈寅恪去批斗,家属很怕已骨折卧床的先生抬出去就很难活着回来。后来没来人揪斗,事后知道,陈寅恪的早年清华弟子、当时中大历史系的教授刘节代先生去了。造反派殴打刘节问他有何感受,刘节说:“能够代替老师来批斗,我感到很光荣。”《新周刊》:你如何评价你们这些深受“先生”精神影响的人,包括和你一起做片子的这些人?邓康延:高小龙拍胡适,百多小时素材实在不忍割爱,就有了120分钟的长版;马莉拍张伯苓也是拍出个80多分钟的长版;钱喻带的团队穿行大半个中国先调研再实拍,有受访者看是个民间小公司,不大想受访,一位老先生劝他说,他们是少有的拍摄前先调研沟通的团队。钱喻后来感慨道,原来只觉得我们的片名好,越深拍越被先生感动,好像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最后一集“陈寅恪”因故耽搁,找到王韧导演救急,他一边忙着照料病重的朱维铮先生,一边帮我们赶片。而恰好朱先生也在我们拍马相伯先生时带病接受采访,他也是替他的马先生讲述。此外,为更立体地表现先生,导演找出各种新的线索,让学生讨论,跟拍追随者的活动,日记朗读,动漫穿插……我们拍先生,其实也是我们在上课。忧伤的是,我们能看到他们,他们看不到我们。1.请指出文中划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2.根据邓康延的观点,在“先生们”很辉煌的时代,好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他们与好的先生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5分)3.根据全文内容,从治学与做人两个方面概括“先生”的风范与精神,并简要分析其对我们今天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广东省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提示:“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对民国老课本做了新阅读的邓康延,又在拍摄纪录片《先生》。他选的第一批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胡适,马相伯,陈寅恪,张伯苓,梅贻...”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此题要回到原文“这种气场,用中国传统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先生就像一群羊里的领头羊,凭着自身的生命体验,知道哪个地方有青草、阳光和水泉。”先生像领头羊具备了本体:先生;喻体:领头羊;比喻词:像。所以,这个句子是比喻句。比喻句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事物描述的更加生动形象。所以,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先生风范”的内涵。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局部思考题,答案可以从题目“在“先生们”很辉煌的时代,好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他们与好的先生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的附近找,然后概括。原文“邓康延:好的学生,他当然要懂得东方文化的礼仪:温和、上进、纯净、尊师、感恩……也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他是和先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自尊自强地汲取知识。”可以概括出:①好的学生既要懂得东方文化的礼仪,如温和、上进、纯净、尊师、感恩等②也要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站在在与先生平等的地位上,自尊自强地汲取知识。在关系问题上:原文“那个时期的先生和学生…是互相能汲取能量的,在文理上作出奉献…师承有爱,自然历久弥新。”可以概括为:互相汲取能量,师承有爱。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悟文意的基础上,从治学和做人两个方面来概括。在治学方面,要从治学的思想、任务、态度、方法等方面概括;在做人方面,要从原则、人格、思想方面来概括。在对今天的影响方面,要谈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如在治学方面,“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要东西方知识融合。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提示:“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对民国老课本做了新阅读的邓康延,又在拍摄纪录片《先生》。他选的第一批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胡适,马相伯,陈寅恪,张...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提示:“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提示:“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对民国老课本做了新阅读的邓康延,又在拍摄纪录片《先生》。他选的第一批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胡适,马相伯,陈寅恪,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他还有很多先生想拍,要拍。他说:“那些背影,让我们发现民族的正面。”下面是他就此话题接受《新周刊》记者的访谈。(有删节)邓康延眼里的民国“先生们”《新周刊》:在你看来,“先生风范”指的是什么?邓康延:这些先生,是学业的长者,做人的榜样,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人。他们不是为了表率才去做表率,而是经过晚清民初历练之后,一种本性的自然流露,在他们举手投足之间,荟萃了东西方的知识学养和科学文明。这种气场,用中国传统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先生就像一群羊里的领头羊,凭着自身的生命体验,知道哪个地方有青草、阳光和水泉。《新周刊》:“先生”这个词背后,代表着怎样一种教育理念?邓康延:梅贻琦先生说过,他就是一个王帽,看着风光喧闹,主唱的还是那些教授。为什么西南联大那么艰难仍能人才辈出?就是因为有先生,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先生。不论是梅贻琦还是胡适、张伯苓,面对违背了教育规律的事,跟蒋介石都能争执。他们不论治学还是做人,都能倾情投入,又不为名利缰索。反观现在的教育,前30年被政治挂帅,后30年被金钱俘虏,独立精神,屡遭冲击……我觉得那一辈人心无旁骛,天高云淡,既有中华“仁义礼智信”的学养,又有西方“自由民主博爱”的熏陶,做到了足跨东西。他们也焦虑,但为创新途,即便被骂,也能忍辱负重。每当暗夜读先生,总有一种崇敬悲凉感——后人可能再也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了。在先生身上,博爱悲悯、人性理性,像镜子一样比照着世间的丑恶。万事先做人,高人万世仰。《新周刊》:陈丹青曾说“这类动物已经绝种了”,你如何看?邓康延:胡适先生倡导白话文时曾说过:要有话说,方才说话。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引申出来就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先生和人生榜样,只不过取舍的标准不同了,看问题的角度和社会环境不同了,装备和资源都不同了。毫无疑问,这些民国先生是千年来可以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相媲美的,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时代,它被战争和意识形态淹没了。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尽可能地复原。但我们也明白,城墙扒了,再怎么复原,再怎么烧砖,也是现在的砖,再无当年的质地。民国,是兵荒马乱、颠沛流离,可有人怀有理想。不仅仅是先生,普通的民众也“敬字惜纸”,对文化有一种崇敬感。《新周刊》:在“先生们”很辉煌的时代,也有很多很出名的“学生们”,能谈谈“学生们”吗?邓康延:好的学生,他当然要懂得东方文化的礼仪:温和、上进、纯净、尊师、感恩……也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他是和先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自尊自强地汲取知识。那个时期的先生和学生,经历了清朝帝制一朝毁灭。民国初生,百废待兴,生机勃发。好的先生和学生,是互相能汲取能量的,在文理上作出奉献。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学生,又是许多学生的先生。师承有爱,自然历久弥新。1966年,革委会通知要抬陈寅恪去批斗,家属很怕已骨折卧床的先生抬出去就很难活着回来。后来没来人揪斗,事后知道,陈寅恪的早年清华弟子、当时中大历史系的教授刘节代先生去了。造反派殴打刘节问他有何感受,刘节说:“能够代替老师来批斗,我感到很光荣。”《新周刊》:你如何评价你们这些深受“先生”精神影响的人,包括和你一起做片子的这些人?邓康延:高小龙拍胡适,百多小时素材实在不忍割爱,就有了120分钟的长版;马莉拍张伯苓也是拍出个80多分钟的长版;钱喻带的团队穿行大半个中国先调研再实拍,有受访者看是个民间小公司,不大想受访,一位老先生劝他说,他们是少有的拍摄前先调研沟通的团队。钱喻后来感慨道,原来只觉得我们的片名好,越深拍越被先生感动,好像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最后一集“陈寅恪”因故耽搁,找到王韧导演救急,他一边忙着照料病重的朱维铮先生,一边帮我们赶片。而恰好朱先生也在我们拍马相伯先生时带病接受采访,他也是替他的马先生讲述。此外,为更立体地表现先生,导演找出各种新的线索,让学生讨论,跟拍追随者的活动,日记朗读,动漫穿插……我们拍先生,其实也是我们在上课。忧伤的是,我们能看到他们,他们看不到我们。1.请指出文中划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2.根据邓康延的观点,在“先生们”很辉煌的时代,好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他们与好的先生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5分)3.根据全文内容,从治学与做人两个方面概括“先生”的风范与精神,并简要分析其对我们今天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提示:“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对民国老课本做了新阅读的邓康延,又在拍摄纪录片《先生》。他选的第一批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胡适,马相伯,陈寅恪,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他还有很多先生想拍,要拍。他说:“那些背影,让我们发现民族的正面。”下面是他就此话题接受《新周刊》记者的访谈。(有删节)邓康延眼里的民国“先生们”《新周刊》:在你看来,“先生风范”指的是什么?邓康延:这些先生,是学业的长者,做人的榜样,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人。他们不是为了表率才去做表率,而是经过晚清民初历练之后,一种本性的自然流露,在他们举手投足之间,荟萃了东西方的知识学养和科学文明。这种气场,用中国传统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先生就像一群羊里的领头羊,凭着自身的生命体验,知道哪个地方有青草、阳光和水泉。《新周刊》:“先生”这个词背后,代表着怎样一种教育理念?邓康延:梅贻琦先生说过,他就是一个王帽,看着风光喧闹,主唱的还是那些教授。为什么西南联大那么艰难仍能人才辈出?就是因为有先生,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先生。不论是梅贻琦还是胡适、张伯苓,面对违背了教育规律的事,跟蒋介石都能争执。他们不论治学还是做人,都能倾情投入,又不为名利缰索。反观现在的教育,前30年被政治挂帅,后30年被金钱俘虏,独立精神,屡遭冲击……我觉得那一辈人心无旁骛,天高云淡,既有中华“仁义礼智信”的学养,又有西方“自由民主博爱”的熏陶,做到了足跨东西。他们也焦虑,但为创新途,即便被骂,也能忍辱负重。每当暗夜读先生,总有一种崇敬悲凉感——后人可能再也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了。在先生身上,博爱悲悯、人性理性,像镜子一样比照着世间的丑恶。万事先做人,高人万世仰。《新周刊》:陈丹青曾说“这类动物已经绝种了”,你如何看?邓康延:胡适先生倡导白话文时曾说过:要有话说,方才说话。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引申出来就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先生和人生榜样,只不过取舍的标准不同了,看问题的角度和社会环境不同了,装备和资源都不同了。毫无疑问,这些民国先生是千年来可以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相媲美的,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时代,它被战争和意识形态淹没了。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尽可能地复原。但我们也明白,城墙扒了,再怎么复原,再怎么烧砖,也是现在的砖,再无当年的质地。民国,是兵荒马乱、颠沛流离,可有人怀有理想。不仅仅是先生,普通的民众也“敬字惜纸”,对文化有一种崇敬感。《新周刊》:在“先生们”很辉煌的时代,也有很多很出名的“学生们”,能谈谈“学生们”吗?邓康延:好的学生,他当然要懂得东方文化的礼仪:温和、上进、纯净、尊师、感恩……也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他是和先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自尊自强地汲取知识。那个时期的先生和学生,经历了清朝帝制一朝毁灭。民国初生,百废待兴,生机勃发。好的先生和学生,是互相能汲取能量的,在文理上作出奉献。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学生,又是许多学生的先生。师承有爱,自然历久弥新。1966年,革委会通知要抬陈寅恪去批斗,家属很怕已骨折卧床的先生抬出去就很难活着回来。后来没来人揪斗,事后知道,陈寅恪的早年清华弟子、当时中大历史系的教授刘节代先生去了。造反派殴打刘节问他有何感受,刘节说:“能够代替老师来批斗,我感到很光荣。”《新周刊》:你如何评价你们这些深受“先生”精神影响的人,包括和你一起做片子的这些人?邓康延:高小龙拍胡适,百多小时素材实在不忍割爱,就有了120分钟的长版;马莉拍张伯苓也是拍出个80多分钟的长版;钱喻带的团队穿行大半个中国先调研再实拍,有受访者看是个民间小公司,不大想受访,一位老先生劝他说,他们是少有的拍摄前先调研沟通的团队。钱喻后来感慨道,原来只觉得我们的片名好,越深拍越被先生感动,好像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最后一集“陈寅恪”因故耽搁,找到王韧导演救急,他一边忙着照料病重的朱维铮先生,一边帮我们赶片。而恰好朱先生也在我们拍马相伯先生时带病接受采访,他也是替他的马先生讲述。此外,为更立体地表现先生,导演找出各种新的线索,让学生讨论,跟拍追随者的活动,日记朗读,动漫穿插……我们拍先生,其实也是我们在上课。忧伤的是,我们能看到他们,他们看不到我们。1.请指出文中划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2.根据邓康延的观点,在“先生们”很辉煌的时代,好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他们与好的先生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5分)3.根据全文内容,从治学与做人两个方面概括“先生”的风范与精神,并简要分析其对我们今天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相似的习题。刘墉:《我不是教你诈》
--------------------------------------------------------------------------------
  打听人机的人,易招人怨。  泄漏天机的人,易遭天遣。
好个知心朋友
  &可是我菜都买好了&&好吧!谢谢&&再&&&小英的&再见&还没说完,对方挂了电话。许久,许久,她呆坐着,电话还在手里,发出呜、呜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了的办公室里,显得有点刺耳。  &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双手伸过来,帮她挂上了电话,抬头,是新来的唐小姐。  &没什么事。&她扯了扯嘴角:&你怎么还没走?&  &急什么?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办?家又不像个家。还不如在办公室,觉得充实些。&  小英抬抬眼角,看了看这位已近中年的女人,大家都说她不好惹,可是,她却看到一种落寞感,一种和自己相似的落寞。看到别人也有的落寞,倒使小英放松了,甩甩头发,一笑:  &要不要一块儿出去吃晚饭,我请客!&  没人知道今天是小英的生日,除了&他&。当然!现在又多了个她&&唐小姐。  一直到喝咖啡,她才说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没想到,唐小姐一点也没惊讶,只是淡谈一笑:&我的生日,也常是这样过的。他,总有事,总是突然打个电话说抱歉,害我对着一桌做好的菜,和插好的蜡烛,掉眼泪&&。唉!有什么办法?跟别人分&&&  小英愣了。赫然发现,眼前这位唐小姐,竟像是一面镜子,立在眼前,让她看到自己。  忍不住的泪水,突然一串串地滚下来。赶紧拿餐巾去挡,还是被唐小姐看见,焦急又关心地问:  &你怎么了?什么事让你伤心。难道&&&  小英的心防崩溃了,多少年来,从不曾对人倾吐的秘密,如同滚下的泪水般,全涌了出来。  说完了,已是深夜,唐小姐开车,送她到家门口,这也是小英从没经验过的,不管多熟的同事,她都不曾把人带回家,这是她和&他&的秘密,不能让人知道。  但是,今天,不!今夜,她觉得好轻松,觉得终于遇到一个跟她有着同样痛苦、同样煎熬的人。发觉自己不再孤独。  唐小姐一夕之间,成为她最要好的朋友。只是,她不了解,为什么其他同事,渐渐对她露出奇怪的眼光。有时候,桌上的电话才响,她感觉得到,几十双眼睛都在看她,听她。  终于有一天,马小姐偷偷对她说:  &你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其实,你不该讲,大家同事六、七年,你都没说,为什么唐小姐才来,你就告诉她了呢?那又是个大嘴巴,到处吹牛,说她知道你的私事。&  &可是她,她也一样&&&  &她也一样什么?跟你一样爱上了有妇之夫?那才是笑话呢!她今年初才结的婚!&  小英忍不住地冲到唐小姐面前,低声狠狠地问:&你为什么把我的事跟别人说?你明明才结婚,又为什么要骗我?&  唐小姐缓缓地偏过头来:  &哎呀!交朋友嘛!我看你好伤心,八成是那么回事,编个故事让你舒服点。&又是淡淡一笑,&何况,我不编那个故事,你也不会告诉我你的故事啊!&  (想一想)   某日,有个学生到我工作室来,一进门就问我的生日,然后兴匆匆地掏出个掌上形的小电脑,把我的名字和生日打进去,接着电脑的液晶荧幕上,就显示了一大堆&天格、地格、人格&之类的数字,以及我的&命盘&。  学生一行行念着,念一段,就问我准不准?  我笑着骂她,什么不学,学算命。她居然一白眼,  &老师!你知道吗?我用这个小电脑,不知交了多少朋友,办成了多少别人办不到的事。碰到陌生人,我只要拿出小电脑,问他要不要算算,就立刻知道了他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接着,管它准不准,准的他点头,不准的他摇头。没两下,我把他祖宗三代,一家人口,全弄清楚了。而且,&她神秘兮兮他说:&老师!你要晓得,当一个人把他的秘密告诉你之后,他就会对你特别好,这就是我的高招哇!&  从我这位学生的活,和前面的那个故事,我们知道,要跟一个人建立特别亲密的关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分享他的秘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会使用各种手段,他们可以为你算命,为你填表,为你做心理测验的游戏,也可以用他们的秘密来交换你的秘密:甚至用&假秘密&换你的&真秘密&。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交浅而言深,既为君子所忌,亦为小人所薄。&每个人在对你说出他的秘密之后,都可能不心安。因为他不敢确定,你是不是会把他的秘密说出去。  于是,最简单的方法,他也要求你说出你的秘密。这就好比黑社会。对新加入的分子,为了证明忠诚,要他去执行一个任务,或在械斗杀人时,把枪交给新手,叫他&补&那是要命的一枪。  照做了,就是共犯,从此便脱不了身。  同样的,如果别人对你说出秘密,也交换了你的秘密,你就要小心了。如果你说出他的,他就会说出你的。  如果事情真这么单纯倒好了,问题是,如果你不过去&补&一枪,又如果你不愿说出自己的秘密,或者你真是没什么秘密好说,只怕你也要倒楣,那一枪可能就落在你的头上,就算对方没有枪,能立刻对付你,在他心底,总会对你怀一份戒心,觉得你抓住了他的小辫子。有一天,发生战乱,他手上真有了一把枪,遇到你,那把枪很可能举了起来。  所以,我们要知道,不论对别人说自己的秘密,或去听别人的秘密,那没什么好处,你可能有&短利&,也可能有&长害&,何况在秘密传递的过程中,又会产生许多副作用。  (请接着看下面的故事。)
方太太的秘密
  &方大太最近情绪好像不怎么好。&  几位平常一块买菜聊天的太大,私下议论纷纷,会不会是方先生出了轨?可是,大家每天晚上七点钟,还是准时听见方先生关车门的声音。  再不然,是方太太的小女儿生了病。可是,三岁多的孩子,长得又白又胖,天天在门口跑来跑去。  也许是方太太得了病?不!李太太最近才跟她一起去检查过身体,据说心脏功能的&跑步机&.方太太不但跑满分,而且跑了一百三十分。医生说她十年都不会得心脏病呢!  可是,方太太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  &唉!李太太,你跟她比较好。你去打听打听好不好?&大家偷偷推李太太出马。  从那天开始,李太太就有事没事往方家串。只是,不论李太太直着问,或旁敲侧击,方太太都说没事。  这一天,两人正聊天,方太太的小女儿,光着上身从里屋跑出来,一转身,李太太吓一跳:  &怎么?她好象背上流血了。&  小丫头没听见,一溜,又进了里屋。方太太他好象没看见,继续钩她桌巾。  &不对呀!&李太太推推方太太:&我刚才看见,你女儿背上好象有一大片红。&  &没什么!没什么!&  才说着,小丫头又跑了出来,李太太再定睛看,真是流血了,站起身要过去抓孩子,却被方太太一把拦了下来:  &告诉你好了!既然你看到了。我女儿背上,从出生就有一大块原砂红的胎记。医生原来说,过两年就会自己消失。可是,现在过三年了,一点都没退。最近医生改了口,说那是永久的胎记,要跟我女儿一辈子了。&叹口气:&我最近就为这事不开心。想想,一个女子,背上长那么大的胎记,远看,真以为流血了。以后怎么穿露背装?搞不好,丈夫还会嫌,我是为她操心&&&话说一半,抓了抓李太太的手:&这事可只有你晓得,别人是不知道的,你可不准出去乱说,否则就不够朋友了!&  &你把我想成什么多嘴婆了?&李太太脸一整:&我半个字都不会说。&  快说!快说厂众家太太围着李太太,非叫她吐出实情不可。  &我是知道了!也不是她先说的,是我自己知道的。&李太太倒够义气:&但是,我答应她,不说。&  &说一点嘛!说一点嘛!&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你推一把,我推一把。&我们都是她朋友,让我们也关心一下好不好?&  &不能说就是不能说!好吧!我说一点点,是她孩子的事。&李太太双手一挥:&到此为止,以下,我誓死也不奉告!&  没过两天,大家买菜时又碰上了,正巧方太太也牵着她的小女儿。  大家一起走回巷子。可是,这次跟往常不一样,嘴上聊的虽然是菜价,几个太太的眼睛却在方小妹妹的身上打转。  &你们为什么一直盯着我女儿看?&方太太把女儿拉到身边,满脸孤疑地问:&李太太说了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不信明天你碰到她,可以问,她什么都没说,只是说你女儿&&&  &说我女儿怎么样?&方太太突然火冒三丈:&这个混蛋!我女儿身上长块胎记,干她屁事?我非找她算帐不可!&  (想一想)   看完这个故事,请问:  方太太的秘密,是谁说出去的?  是李太太说?还是方太大自己说的?  在方太太心中,又认为是谁说的?  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我们要知道,这世界上是无所谓&一部分秘密&的。人们似乎有个天性。只要知道一部分秘密,就想要挖出全部。  所以,当你泄漏自己或别人的一部分秘密时,也等于泄漏了全部。  更糟糕的一件事,是当一个人把他的秘密告诉你的时候,只要他听说&你讲了秘密的一小部分&,就会假设你透露了全部。  而人们又有个特性,是喜欢把他听到的一小部分,在众人面前炫耀,吹嘘自己知道得更多。  正因此,在西方社会,许多公司主管和一般职员的餐厅是分开的,这绝对不是有阶级观念、而是为了避免在用餐时,主管之间的对话,被职员听到,再断章取义地去传播。  即使在一起用餐,主管也尽量不跟下属同桌,即使同桌也绝不谈公事。道理很简单,想想,如果你是个小职员,今天中午居然跟老板同桌吃饭,你回办公室能不说吗?你说的,如果涉及公事,即使知道的只是片段,只要讲的确有其事,别人会不猜想你知道得更多,而催你多讲一点吗?你为了炫耀,又能不加油添醋吗?  许多耳语或不必要的纷争,就因此产生了。  从另一个度来想前面的故事:  如果方太太不那么急性子,只因为别人说&李太太提到孩子&,就以为李太太&全说了&,而且自己全盘托出。单凭李太太讲的那一句,大家又能知道多少?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如果你不幸听到别人的秘密,对方在这世上只告诉了你,又叮嘱你不能说,你就要真正做到&一字不说&!  如果你发现别人知道了你的秘密,千万要忍;因为别人很可能只是猜测,或只知道极小的一部分。你自己可千万别成为&真正说出来的那个人。&
王老虎上任
  记住,这世界上许多人会问你对第三者的看法。他的目的,可以是调查,也可能是&套你的话&。当你发现别人来套话的时候,一个字也不能说。  至于在一般闲谈间,如果你发现对方要批评与你相关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把话题带开,或暗示对方,你的&关系&。  否则,对方的批评一出,如故事中的,那许许多多的副作用,就会产生了。  总之,能不传话,最好不要传话;能不套话,最好不要套话。能不涉入&背后的批评&,最好不要涉入。让自己像沙滩,多大的浪来了,也是轻抚着沙滩,一波波地退去。而不要像岩石,使小小的浪,也激起高高的水花。
  秀英今天一进门,脸色就不好,皮包往沙发上一摔,坐在那儿,闷不吭气。  &怎么了?&小王轻声细气地靠近。  &怎么了?&秀英别过脸去:&问你自己!&这一开口,气是更大了,一下子满脸胀得通红。  &你今天真是让我丢够了脸,当着一大堆同事的面,我真想找个洞钻进去。&  &我跟我们处长,到你公司参观,怎么会丢你的脸呢?&小王一头雾水:&正因为我是处长面前的红人,他才会带我去,他怎么不带别人呢?而且,你要想想,处长不去别的厂参观,为什么专找你们工厂,还不是我介绍的?&小王也愈说愈有气:&你们工厂,从上到下,如果做成这笔生意,应该感谢我,也就是感谢你才对,怎么反而说让你丢脸呢?&  &当然丢脸!&秀英转过脸来:&你还没去,我就跟老板和同事说了,说你是我同系的学长、高材生,也是这方面的专家&&&  &你说的没错啊!&  &错大了!&秀英一瞪眼,突然低下头,掩着脸哭了起来:你跟在你们处长旁边,一副一问三不知的样子,明明你最懂的机器,根本可以由你来介绍,你为什么不说话,还不断问你处长。他懂个屁!&  &他懂个屁?&小王停一下,居然笑了起来:&他也是学这个的,就算过时了,他总是处长啊!&  (想一想)   以上这两个故事,我故意只讲一半,留下结尾让读者猜。  何助教确实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他一个人可以当十个人用,问题是,&聪明&包括的不仅是知识、反应,更应该包含处世的智慧。  年轻人失败,常败在不知道及时表现自己,也常败在过度表现自己。愈表现,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别人的存在。  相反地,那个以幕僚姿态,站在长官身后,默默耕耘,不显示自己的小王,则懂得了做人的三昧。故事中,小王说得很明白:&他(处长)也是学这个的。&  如果处长完全是外行,由小王这个内行代力解说,绝对是当然的事。但是,当自己的主管也是内行人的时候,小王抢在前面说话,不但是抢风头,而且表现了&我比你内行&的气势。  推销员都懂得一种说话技巧;明明知道对方并不懂,却说。  &相信您一定是内行,知道&&&然后,把自己要推销的观念说出来。这样做,要比说&你要知道&&&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前者表现的是同意,是同一立场,也是尊重;后者表现的,是假设对方不懂,需要人指点。  人人爱戴高帽子,当然前者的说法最讨好。  此外,人都喜欢表现,每个懂一点的人,都自以为是半个专家;而每个专家,都希望自己是专家中的专家。有什么情况,会比在一个专家面前,表现得更专家,造成场面更尴尬呢?  我曾亲眼看见,一位&大师&带着徒弟参观书法展,站在一幅草书前,大师摇头晃脑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突然,有个字写得太草了,连大师也认不出来,正左想右想的时候,徒弟却笑道:  &不过是个&头&发的&头&罢了!&  当场,大师就变了脸,怒斥道:  &轮得到你说话吗?&  那徒弟犯的错,就是&在老师面前,表现老师&,问题是,那毕竟是他老师啊。  谈到这儿,我们也常在学术界,听见研究生抱怨:&某教授发表的论文,根本多半是我写的。他只是定个题目,全是我做的研究,偏偏到后来挂他的名。&  这种实情是不少,但我们也要想想,当那个教授在做研究生的时候,是不是也曾经帮他的教授作研究呢?  有一些&伦理&是长期发展出来的,看似不合理,其中却有一定的道理。  &一将功成万骨枯&,小兵可以说&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仗是我们在打,为什么成名的都是将军?&  当他说这句话时,应该想想:  第一,哪个将军不是从下层升上去的?  第二,当仗打败了,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上绞刑台的,是那些将军战犯,为什么不是杀人的小兵?  我曾经看过一个博士论文口试之后,指导教授对通过口试的学生,很客气他说:  &讲实在话,这方面,你研究这么多年,你才是专家,我们不但是在考你,在指导你,也是在向你请教。&  学生则再三鞠躬说:  &是老师指导我方向,也给我机会,没有这个机会,我又怎么表现呢?&  在这儿,我特别要对初入社会的年轻朋友强调,这个社会好象许多果园,当你进去,果园的主人可能说:&好!那片地,交给你种!&  当你种出最丰硕,甚至远超过果园主人以前种出的果实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是谁让你进来,又是谁给你这块地。  我们自鸣得意的时候,千万不能忘本。  当然,人际之间的进退,是有很大技巧的,有些技巧近于不合理,甚至可以称为技巧。  譬如,当古代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即使正与敌人对阵的将军,可以一举把敌人击溃,不必再劳动皇帝,但是只要听说御驾要亲征,就常常按兵不动。等着皇帝来,再打着皇帝的旗子,把敌人征服。  这按兵不动,可能姑息养奸,让敌人缓口气,而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把他打下来呢?  此外,御驾亲征,劳师动众,要浪费多少公禄?何不免掉皇帝的麻烦,皇帝岂不更高兴吗?  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甚至错得可能有一天莫明其妙地贬了职,甚至掉了脑袋。  你要想想,皇帝御驾亲征是为什么?里面难道不存有&好大喜功&吗?他会不会根本知道敌人已经马上要投降,才御驾亲征。他不是&亲征&,是亲自来&拿功&啊!  拿功给谁看?  给天下人看!给万民看!  看!皇上一出马,顽敌就俯首称臣了。  所以就算皇帝只是袖手旁观,由你打败敌人,你也得高喊&吾皇万岁万万岁!&都是皇上的天威,震慑了顽敌。  这样说,有错吗?  也没有错。因为你的将军衔,是皇帝给的。你的大军也是皇上派的。饮水恩源,还是皇恩浩荡。  说了这许多,有些事真令人疑惑、教人心寒,但这是真实的社会,真正的&人性&与&人情&,我不能不说,你不能不懂。  对了!前面两个故事的结尾&&  何助教后来考自己系里的研究所,居然没考上。主任常冷嘲热讽,何助教最后出了国。  秀英的工厂,果然拿到了订单,小王后来还当了处长。
  送礼,有个原则,就是看对象。生活上短缺的朋友,你最好送他有实值的礼物;生活优裕的人,你可以送个有情趣的东西。  送礼,就是表示敬意、表示礼貌、表示尊重。  对方是怎样的身份,你再送怎样的礼。怎样的礼,也正可以表示受礼者在送礼者心中的份量。  相对地,有多少能力,送多少礼。如果你没有那个份量,那心胸,就不要勉强自己。因为,如果送礼显示了你的&优越感&或让对方感到&自卑&,都失去了送礼的意义。  记住:送礼是大学问,不但要送得&对&,而且要送得巧&。  &实用&不等于&情意&;&价值&不等于&重量&。  你即使送东西帮助人,也一定要把对方的面子作足。
举起来,扔下去
  在人生的战场上,永远要记得:  鱼不能离开水,如果你靠群众起家,就不能离开群众。如果你靠某样专业起家,最好不要被&调离&你的专业。即使被调开,也要保持联系,不能落伍。  当然,你也可能是了不得的大才,能从九死一生的战役中凯旋。那时候打倒奸小.而获&黄袍加身&的,自然是你。
众&妄&所归
  记住!我们不必去假设人人都是坏人。但要知道,这世上不合理的好处,是不能拿的。不合理地去信任别人,是危险的。即使你因此得到好处,也可能是不道德的。
  跟主子穿一条裤子打出天下的臣子,常第一个被杀掉。
  自从小石成为董事长的特别助理,各单位的主管都紧张了起来。因为随时一通电话,就可能忙得鸡飞狗跳,稍稍反应慢一点,小石自己便冲了下来。  毕竟是留美的企管博士,虽然年纪不过三十出头,办事效率可了不得,进公司没多久,把每个单位全搞清楚了。  当然搞清楚也就有了麻烦,不见那张经理、王经理,分别卷了铺盖吗?前一天小石才在他们的单位转一圈,翻了翻本子,第二天居然就发现了免职通知。  从小石进来,原来已够精明的董事长,更是如虎添翼,事事能洞察机关了。  当然董事长也真了不起,虽然受的教育不多,但是知人善任,所以公司能由当年一个厂长,加上管会计的华小姐,和几个工人,发展到今天上百人的大规模。人人都说厂长没有华小姐,不可能财务抓得这么稳,华小姐若不是把命卖给了公司,也不可能拖到今天仍然未婚。  小石跟董事长非亲非故,还不是一次面谈,就得到那么大的权力!董事长的道理很简单:  &时代不同了!需要用现代方法与观念来管理,才能经得起考验,聘个外来的年轻人,没有旧的瓜葛,做事放得开手,也显得客观。&  几乎每次主管会议,董事长都要当着大家夸小石,说要由小石帮他,为公司做一次全面的整顿,改善公司的体质,冲得更高更远。  小石的评估计划终于出炉了,所有的主管都屏息以待,看看要怎样&变天&&&。  &在了解每个部门的作业之后,我觉得公司需要全面电脑化、透明化,把所有的资料全部输入电脑。要查那批货,那笔帐乃至估价的细节,一按键就清清楚楚地出来,既增加了效率,减少了人情干扰,又可以防止舞弊!&  小石把一份厚厚的计划书,交给了董事长:  &上面写得很详细,连电脑的容量、机型,都做了评估,花不了多少钱。您只要交给采购部门,找人估价就成了,到时候我会协助安装,并教大家使用&&&&  &好!好!好!我来看看!&董事长频频点头,又转过身:&华小姐,你也研究研究!&  一个月就能办妥的事,居然拖了近半年。难道董事长和华小姐要研究这么久吗?不过每次开会;他必定竖起大拇指,大声说:  &石博士这个计划真是太伟大,太伟大了。哈!哈!哈!我愈看愈佩服,一定要做!一定要做!&  大家都猜到小石很快会升到一级主管,果然董事长在会议上宣布了这个消息:  &石博士留美多年,我们公司应该积极借重他的才能,以开拓海外市场,所以我决定设立美国办事处,请石博士担任驻美代表。同时为了使他能无后顾之忧,公司要为他在美国买一栋房子,全家的机票。搬家和子女的教育费,全由公司负担。&  多么优厚的待遇啊!人人都露出羡慕的眼光。  只是公司的全面电脑化,要由谁来负责呢?  &我正在研究&每次有人问,董事长都这么说:&一定要做!一定要做!&  (想一想)   许多人读这个故事,都会说小石功高震主,董事长为了让他远离权力中心,所以把他外放。  实际故事中的功高震主,并不合于功高震主的&狭义&解释。狭义的功高震主,是当臣子的功劳太高、权力太大时,有将&主&推翻,取而代之的可能性,使&主&为之震动,而不得不将这个强臣除去。  至于功高震主的&广义&解释,就复杂多了,最少我们可以归纳成以下两种:  一、对主的了解大深,或因为与主太熟,恃宠而骄,造成&功高震主&。譬如历史上许多帮助草莽出身的皇帝,打天下的臣子,后来没有好下场。不见得因为他们可能夺权,而是因为当&主&成为了所谓&真命天子&时,在万民眼中,他是龙;在当年穿同一条裤子的老伙伴眼中,仍然是普通人。  做了龙的主,是无法忍受被看为凡人的,所以那些不知道跪在地上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老朋友,便要被一一除去。  而且为了避免世人责怪他不念旧情地杀功臣,往往要罗织大的罪名,以便堂而皇之地下手。又因为这些老臣,有许多班底,凡不归顺,甚至敢挺身说话的,也可能被一井除去。  这种情况也常发生在夫妻之间,许多由贫苦环境中奋斗出头的夫妻,不能白头偕老,是因为当昔日的贫贱小子,成为众人偶像时,在他老婆的眼中,却仍然是个平凡人。当世人都认为他的学问浩如烟海的时候,在妻子的眼中,却一清二楚,知道他不过读了那几本书。当他在餐桌上高谈阔论时,坐在旁边的妻子却心中暗笑,丈夫谈话的内容,她已经听了几百次。  于是当有一天那成功的男人,遇到崇拜他的女子,再与常冷言冷语,伤他自尊心的妻子相比时,极可能放弃糟糠之妻。  二、因为做事的方法太直,可能对主造成伤害,以致震主。譬如一个草莽英雄革命成功,为了建立秩序,他需要良好的司法制度;也为了表现兴利除弊,去除旧社会的腐败,他必须整肃贪污。  这时候,他要面对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帮他革命的老朋友,这些老朋友很可能正是贪污者,他们自然成为阻力。为了表现大公无私,做&主&的,常不得不对老朋友开刀。  接着的问题,是&主&本人,或他的家族,也可能有不法的事,当司法和监察制度真正建立时,他自己也难逃被调查的命运,这时做主的,便不得不放缓原有的步子,甚至到头来成为改革的阻力。  又譬如某广大违建户,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集中力量支持某民意代表当选,但是当那个代表真正进入议会,为了政治良好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可能渐渐改变原来反对拆除违建的立场。于是在下次选举,违建户们大力掣肘,使他落选。此处的&主&是违建户,那功高而不听使唤的,则是他们原先选出的民意代表。  小石的功高震主,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改革。起初虽然对董事长有利,但到后来,却可能因为使公司太&透明化&,造成对董事长有害,而遭到&外放架空&的命运。  整个归纳起来,我们要知道:  一、当共事的老伙伴,突然之间发达得近乎神化的时候,他会由于总听见别人赞美,而有些腾云驾雾。这时如果你发现他不再是原来能&察纳雅言&的老朋友,再不然早早拆伙、离开他。再不然,恐怕你就也得跟着众人拍马屁。  相反地,如果过速成功的是你,便应该时时检讨,自己是否犯了&自以为神&的毛病,因为这常是造成人&富不过三年&或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做一个&主子&,如果没有主子的格局,在今天,是很难长久的。  二、在主子的眼中,臣子是他的工具,法律也是他的工具,除非他有天下为公,或以&法治&而非&人治&的观念和心胸,那工具对他有利时,他会重用;无利时,他就要除去。  中国有句成语&&&芳兰当户,不得不锄&,正是这个道理,如果那芳兰不是长在门前,而是生在窗前,不但不会被锄。反倒可能被&供养&。  所以如果你自认是芳兰,却不能为上司重视,甚至被视为眼中钉时,先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当了户&,是不是挡了路!&
牛马逃亡记
  这个世界上,很难说有永久的朋友,和永久的敌人。  当原来的&互利&变成&互害&,在利益上有了冲突,则原来的朋友可以变成敌人。  当原来的&敌对&,变成&共荣&在利益上可以结合,则原先的敌人可以成为朋友。  你在批评任何人之前,都应该想想,是他这个&人&与你对立,还是因为他今天的职位和立场,使他不得不与你对立。进一步想,如果有一天,他卸下这个工作,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  这就是所谓&对事不对人&!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良知,每个人也都有眼睛会看、耳朵会听。一个人似乎没有良知,也似乎不看不听,很可能不是&他&的原因,而是因为他处的&位置&。  一个成熟的人一定要知道&&在看别人立场的时候不可忽略那个&人&。绝对不要用立场否定&人&,或否定&人性&。  因为有一天,你也可能换成对方的立场。如同前面故事中的小牛和小草,你原来的朋友,一下成了敌人;你原来的敌人,又一下子成为了朋友。
等到这么一天
  你绝不要以为站在今天职位上,所获得的推崇,当你换了职位,依然能够保有。当你在大公司工作顺意,似乎外面厂商、客户都对你奉承有加、形同兄弟的时候,你千万不可乐昏了头。甚至想,如果我跟老板闹翻了,自己出去另立门户,大家都会跟着我走。  据统计,客户跟业务跳槽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因为:  &第一,原来的厂,已经合作很久,既然没出问题,何必自找麻烦换地方。  第二,原厂的老板也是老交情,甚至交情远在那跳槽的业务之上,何必为个部属得罪老朋友。  第三,许多人认厂不认人。如同猫常常认屋子不认主人一般。这是一种人性。  第四,做老板的常向着做老板的。他下意识也不会愿意跟着对方老板的叛徒跑。何况这样做,会给自己手下,留下坏榜样。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必呢?  第五,当有人跳槽另起炉灶时,原厂为了留住老客户,并打击新对方,常会加强服务、降低价钱。既然已经在这&矛盾之间&获利,也就不必换厂了。  由此可知,除非你自立门户之后,条件远优于原来的东主,你是很难在短期获胜的,即使获胜,也常会两败俱伤。所以,不论跳槽或自立门户,都得好好策划,而不能因为自己&狐假虎威&地得到些掌声,而错估真正的形势。否则,你会败得很惨,甚至惨到在原来的圈子呆不下去。
  用非常的手段,应付非常的对手,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高人出手挡不住
  &这小子最近有笔大生意过我手上,我不打算放水,所以今儿准没好事,你讲话小心,什么都不能答应,就算帮忙也办不到,更绝对别占他便宜,他给什么都不能拿!&临下计程车,他还叮嘱老婆:&三请、四请,面子上不能不去,我可是真不愿意,所以他要开车来接,我都回了,我说&你要是来这一套,我就不去!&咱们这包礼也不轻,只得他一顿饭,两不欠嘛!好聚好散,老同学一场。&又转身捅了捅儿子:  &你也听着,别拿人家东西,事关老子的操守,不是开玩笑的!&  有钱人就是有钱人,院子大得像个小公园,还带荷花池呢!池边木莲树,正开着一朵碗大的白花。  &在台北,这已经是稀有的植物。&他感慨地说:&小时候,我家院里有一棵,公家改建挖掉,十几年不见了。&  &挖起来送你,如何?&  &笑话!我哪儿有院子种?&心里一惊,他马上把脸挂了下来,回头看老婆,正在那儿赞赏女主人的衣服:  &这名家款式的衣服,只有你这高个儿穿起来漂亮!&  &这哪儿叫款式?没腰没身的,谁穿都一样,不信换给你穿穿看!&说着就把他老婆往屋拉,却被他及时吼住了。  红木大圆桌,薄胎米瓷,外加银托银盖,菜更不用说了。  &桑岛的海鲜,寻香园的排翅,福寿齐的小点心&&&主人一样样地介绍:&你坚持不上馆子,我只好出去打点了,要是再来个你老家的名产汾酒。就更妙了!对不对?哈哈哈&&&&  他支吾地点头,心里却在计算一桌菜的价钱。  拍!主人一击掌:&您老哥这一点头,我还真想起,多年前有位高人送过这么一瓶酒,没舍得喝。&说着打开酒柜。  他赶紧冲过去阻止:&已经开了一瓶XO,不要拿别的了。&  &哈哈!你慢了一步。&砰地一声,主人已经打开了瓶盖。  &不成!不成!放回去。&他胀红着脸坚持。  &已经开了嘛!老同学,不要这样嘛!你不喝,我喝行了吧!&  正巧那边儿子打翻了果汁,太太急着拿餐巾擦桌子。  &桌子没关系,应该先照顾小孩儿嘛!&倒是女主人掏出白手帕,跪在地上为孩子擦拭,跟着自己进去换了衣服,想必身上也被弄脏了。  &都十六岁,明年考大学了,还跟小孩子一样冒冒失失的。&他皱着眉对孩子说:&快点吃完;自己坐车去补习。&  &我们送他。&  &不用!他认得路,每次到附近打电玩,都自己坐公车。&  &打电玩?&  &可不是吗?非要玩那种叫什么&火鸟&的进口机器,动不动就是几十块钱!&老婆拍着儿子,还笑呢!  餐后四个大人坐在荷花池边聊天,木莲的香,让他有些陶然,却又不得不随时提高警觉,所幸男主人居然没再提那笔生意。  告辞已是近黄昏了,女主人提个小袋子出来,拉着他的老婆的手:  &你老公说什么礼也不准送,我们女人例外,而且是旧的,我原来穿的那件,刚才已经叫佣人送出去改过,下襟剪短,一定正合适!&  他老婆吓了一跳,近乎尖叫地喊:&不行!不行!声音直发抖。&唉!剪都剪了,我也不能穿了,又不是新衣服,你怎么这样呢?&  老婆回头看他,两眼惶恐。他点了头。  &这才对嘛!&男主人拍拍老同学的肩膀:&你不准我送东西,一根小树枝总成吧!&举手便折下那朵木莲花,递到他手上:&童年!童年!回忆一下。&  他的脸又胀红了,倒退着往大门移动,竖直食指:  &君于一诺啊!不推开车送。&  &当然!当然!&男主人举起双手作成投降的样子:&而且车子送令郎去上课了,等在补习班门口,说不定正送令郎回家呢!&  七天之后,他的孩子再不用老远到天母打&火鸟&了,因为有人运了一台到门口。他一生不曾见过孩子那副兴奋的样子,东西又没处退,只好留了下来。  十天之后,他又看到那个案子。犹豫了一整天,临下班,批了&可&。  &想一想&  &他&为什么会签原本不打算批准的公文?  因为接受了对方的盛情的款待,并收了礼物!  但是让我们回想一下,&他&得到了什么?  不过是一餐丰盛的午饭、两瓶酒、一件衣服、一朵花、孩子上下补习班的一趟私家车接送,和一个电玩。全部加起来,也值不了什么钱!  &他&不是原先坚持不接受对方的馈赠吗?为什么还会接受?  这就是故事的重点了&&  因为那都是无法拒绝的东西,当他要拒绝时,已经来不及了!  那不是一百万块钱,一辆车,一只都彭打火机或一只劳力士金表,那些具有有形价值,又可以退还、拒收的东西!  菜是由各大餐馆叫的,你能退吗?  酒已经&砰&地一声打开了,你能再密封得跟以前一样吗?  白手帕为孩子擦身体,你能让手帕不脏吗?  衣服已经剪短了,你能再把布接回去吗?  唯一一朵木莲花已经折了下来,你能使它长回去吗?  孩子已经送了,你能叫时光倒流,车子退回吗?  电玩已经放在你的门前,你能运回给不知名的发货人吗?(虽然你猜到是谁送的,但无法证明)  送礼人的高明,就在这儿了!他知道你不会接受,所以送出你不得不接受的东西。  有一种人敬酒,你非喝不可,因为他说:  &如果您看得起小弟,就一定喝了这杯,我先干为敬!&  一仰头干了杯,你能不喝吗?不喝就是看不起他。  更狠的人,是当他把酒倒人口中,酒杯先不离嘴,两眼圆瞪瞪地盯着你,看你喝不喝,如果你还是不喝,他一低头,原来&含&在口里的酒,又吐回了杯子!  真脏!也真狠!  问题是,世上多少英雄、豪杰,坚守原则的人,就这样不得不妥协了下来!  日本帮会的人犯了大错,常自己切下一截小指,呈给帮会的长老或被亏欠的人、对方如果接受那用白布包着的血淋淋的手指,就表示原谅犯错的人。  有几个人看到这种场面,会不接受呢?  手指已经切下,再也接不回去,你忍心不接受吗?  当禅宗大师慧可,拜达摩为师的时候,达摩本来不想收,但是后来为什么收了呢!  因为慧可砍下自己的手臂呈上去!  连达摩祖师这样&定&的人,都不得不改变初衷啊!  再往前想吧!  公元前二二七年,燕太子丹用什么方法?使荆轲愿意赴那&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死亡约会&&刺秦王!  很简单,也很简单!  当荆轲跟太子丹出游,捡地上瓦片丢着玩的时候,太子立刻捧上金块,来替代瓦片。  当他们一起骑千里马出去,荆柯无意中说了一句&千里马肝美&,太子立刻杀了千里马,把马肝奉上。  当荆柯看到弹琴的美女,赞赏一句&好巧的一双手&时,太子立刻把美女的双手剁下,用玉盘盛来送给荆柯&&  好狠的燕太子丹!又是多么懂得&送礼之道&的燕太子丹哪!因为他知道,最毒的礼.是当对方想拒绝时,已经来不及的东西。尽管&千里马的肝&和&美女的双手&,都是那么不合情理地被牺牲,却如同&慧可的手臂&一般,叫你无法&不领这份情&!  怪不得荆柯要感叹他说:&太子对我大厚了!&  总而言之,这世上送&有形礼物&给你的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以一种莫明其妙、毫不合理的方式,捧上礼物,又使你不得不接。即使不接,也不得不百分之百领情的人!  如果真碰上这种人怎么办?  一、你要保持高度警戒,在他开酒、折花,掏手帕之前,先一步挡住他!  二、你用苦肉计对苦肉计。将那电玩放在门口,任它日照雨淋,或捐给公益团体。  把那名贵的衣服捐去慈善义卖,再送一个大红包,给带孩子上下课的司机!  用非常的手段,应付非常的对手!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情归情,理归理,好话丑话最好都说在前面。
谁教你不早说
  从乡下的老屋,搬进台北的高搂,小李真是兴奋极了。楼高十八层,小李十七楼,站在阳台上,正好远眺市中心的十里红尘,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小李那十几盆花。阳台朝北,不适合种。适合种的东恻,却只有窗,没阳台。  &何不钉个花架呢?什么都解决了&有朋友建议,并介绍了专做花架的张老板给小李。  只是,自从订了花架,虽然还没钉上去,小李却一直作恶梦。梦见花架钉得不牢花盆又重,突然垮了下去,直落十六层楼,正好掉到路人的头上。当场脑浆四溅&&  小李满身冷汗地惊醒,走到窗前,把头伸出去往下看,深夜两点了,居然还人来人往,热闹非常,想想!这时候花架掉下去,都得砸死人。要是大白天出了事,还能不死一堆?  想到这儿,小李打了个寒颤,可是,花架已经订了,花盆又没处放,看样是非钉不可了。  钉了花架的那天,小李特别请假,在家监工。  张老板果然是老手,十七层的高楼,他一脚就伸出窗外,四平八稳地骑在窗口,再叫徒弟把花架伸出去,从嘴里吐出钢钉往墙上钉。  张老板活像个变魔术的,不知道事先在嘴里含了多少钉了,只要一伸手就是一支,也不知钉了多少。突然跳进窗内:  &成了!你可以放花盆了。&  &这么快!够结实吗?花盆很重的!&小李不放心地问。  &笑话!我们三个大人站上去跳,都撑得住,保证二十年不成问题,出了问题找我。&张老板豪爽地拍拍胸口。  &这可是你说的,&小李马上找了张纸,又递了支笔给张老伯:&麻烦您写下来,签个名。&  &什么?还要&&&张老板好象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看小李满脸严肃的样子,又不好不写,正犹豫,小李说话了:  &如果你不敢写,就表示不结实。这要掉下去,可是人命关大,不结实的东西,我是不敢收的。&  &好!我写我写。&张老板勉强写了保证书,搁下笔,对徒弟一瞪眼:&把家伙拿出来,出去!再多钉几根长钉子,出了事,咱可就吃不完兜着走了。&  说完,师徒二人,又足足忙了半个多钟,检查再检查,才气喘吁吁地离去。  (想一想)   这是个发生在台北的真实故事,只是后来,故事的主角小李对我说,  他还是放心不下,而一直想,会不会张老板起先只是马马虎虎地钉,直到发  现他要签保证书,才出去补救。  &我怕他先钉的钉子根本不够长,可是能钉的地方已经钉满了,后来虽然要补大钉子,却没什么地方能补下去,因此,用了那么多时间。&小李对我说:&如果我在他钉之前,先讲明要他写保证书,事情恐怕就好得多了!&  他的这句话,可以说&正中要害&,也是我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重心。  记得我有一次叫工人送印好的新书来,书很多,堆了一落又一落。因为堆得不整齐,我特别请工人别堆太高,免得地震时倒下来伤人。  几千本书总算堆完了,我看工人忙得汗流侠背,除了运费,还额外给了他不少小费。  看到小费,他怔了一下,很不好意思他说。  &哎呀!早知道你要给我小费,应该特别给你堆整齐一点。&说着,居然就跑到书堆前,东推一下,西推一下,已经堆完了,再推也没用。  这件事,让我得到个教训&&  在国内,因为没有给小费的习惯,所以给小费或任何好处,最好先讲明。有处罚和原则,也应该事先说好。前者是&好话说在先&,后者是&丑话说在先&。  人性是很妙的,基本上,对于负面的事我们会假设:&即使我做得不够好,对方也可能看不见;就算看见了,也可能放一马。&  对于正面的事,我们也会假设:&即使我做得好,对方也可能看不见;就算看见了,也八成不会给额外的奖赏,而认为这是当然。&  在这个基础上,一般人做事,是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的。如果你希望非常好,或不至于&有一点点坏&,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摆明了&。  举两个最普通的例子来说。  如果你带了不少怕摔、又笨重的行李到旅馆。明明小费是要最后给的,但是你可以在到旅馆,才下车的时间,就对运行李的人说:  &麻烦你小心一点运,等下我会好好谢你。&  我曾经参加个旅行团,团里有对老夫妇,每次住旅馆,都被分配到&窗外景观最好&的房间。当十几天的旅行结束时,我开玩笑地问:&你们一定是事先就告诉领队,会给他很多小费吧?所以运气总能那么好。&  岂知老先生一笑:  &我们没说,否则是&期约行贿&。但是,我们让他感觉到了!&  &感觉到?&  &对!&老先生神秘他说:  &教你一招,你可以在旅行才开始,就当着领队和导游的面,给餐馆服务生或司机小费。那些人明明是不必给小费的,你却给,而且给得大方,看在心里,就受用了!&  可不是吗?当一个人预期,甚至确定你会给予额外的奖励时,当然会努力地表现。这对老夫妇的暗示法,诚然是极高的艺术。  说到这儿,我也要举个相反的例子,就是当对方根本不预期你的奖赏,甚至报酬时,所产生的问题。  最常见的例子是,我们往往发现,请亲戚帮忙做的事,不但不见得最好,还可能最差。同样的,我们帮亲戚做事,也常并不把事情摆在最优先。  第一,是亲戚,就算做坏了,也还是亲戚。  第二,是亲戚,不好拿报酬,就算给,也不好意思收。  问题是,人性基本上是相互的,当你有了以上的两点假设,怎么可能产生最好的效果?能及时交件,表现平平,已经不错了。  于是,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事:  某人请亲戚帮忙做事,拖拖拉拉、马马虎虎完成之后。某人很客气地照样付钱,亲戚先推,某人硬给,说&哪儿能白做?一定要收。&  最后,亲戚收下了,某人则在背后大骂:  &什么亲戚嘛!又贵又差。&  他岂知,说不定那亲戚也正后悔呢:  &早知道会硬给我钱,而且一文不少,当初应该好好帮他做!&  这种情况,中国人的社会最常发生。我们要好好检讨:原则、酬劳、赏罚,是不是应该跟人情分开来?所谓&情归情、理归理&,好话丑话都说在前面。  这不再是个能猜来猜去的社会,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社会。该讲明的事,如果都能早早讲明,事情会完满得多!
只管向我报告
  经营者和领导者,不要认为都用自己人是最好的。自己的人可以用,但他们必须是对你效忠的自己人。而不能让下面人之间徇私,超过对你效忠的程度。如同故事中,江经理和王经理(小王),都是总经理的自己人。一个是亲表弟,一个是亲自提拔出来的好部属。江与王都对总经理效忠,却彼此是客观地各尽本职。  相反地,如果王与江的私情有可能超过&公事公办&的程度,则不是好现象。  不论在政治、军事、商业界,聪明的领导者,都知道怎样安排部属之间的&权力均衡&,使领导者能不被蒙蔽,也减少部属联合叛变的可能。  从部属的角度看。如果你是个没有背景的人,绝对不要因此认为争不过那些&有关系&的。要知道,&没背景&正可能是你的优点,你可能因此而&找到背景&。  此外,如果你喜欢拉小圈圈,也必须小心。在主管者的眼中,小圈圈不但最容易惹闲话、造是非,而且最容易作弊。你尤其不可跟业务上应该&客观对立&的人拉小圈圈。譬如你是会计、他是出纳,你们走得比谁都近,似乎形形不离。据你想,这两个部门本来就该合作无间。但是你也要知道,商业界的一句老话:&会计兼出纳,弊端丛生。&所以,私交是私交,公事仍然要公办,如果有公私不分的现象,绝对是大忌。  当然,如果领导者采取&直接领导&的方式,也可能造成两个缺点。  第一,是&马屁精&型的部属,巨细靡遗地向你报告,造成累死领导者、不能分层负责的情况。  第二,是你经常会听到闲话,不是这边告一状,就是那边参一本。  面对两个缺点,你必须一方面做到充分授权,要求部属分层负责,一方面对于各种&小道消息&,要有过滤的能力。你尤其要多听少讲,免得部属拿你无心的一句话,&鸡毛当令箭&地下去传递,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扰。  记住,一个开车时闪躲每个路上小坑沿的人,常有较高的出事率。中国更有句谷话:&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一个对于部属告的每个状,都作立即反应的人,绝对不是最佳的领导者。  领导者怎样使属下各尽本职,客观地树立,而不是主观地敌对,以避免徇私、腐化,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落入谁口袋
  图省事,而把东西完全包出去的做法,经常是最不智的。因为又贵、又危险。  但是,如果你说:&我是新手,不懂怎么做,当然交给一家最方便。&  那么,我建议你试着抽出中间一个步骤,由你另外找一家来作。
毛病大家说
  接过书,小青真是兴奋极了!这是她主编的第一本校刊,翻开来第二页,就有她的文章。  她翻过来,翻过去,看了又看,觉得好亲切。每一篇东西,都是由同学投稿中选出来的。最前面是作文比赛得奖作品,然后有优美的散文,再下来是跳跃的新诗,最后则是厚重的小说和论文。  &这是照指导老师讲的,看一本杂志,不必细看,只要翻过去,就能感觉轻重和疏密的节奏。&小青心想。只是当她快速翻阅的时候,却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为什么版面一下高,一下低,跳来跳去,不在同一个位置呢?  为什么文字一下浓,一下淡,会变来变去呢?  小青找几位编辑开会之后,决定请装订和印刷厂的老板来谈谈。  &哎呀!这本书装坏了嘛!摺纸就没摺准,钉子又钉歪了!&印刷厂老板拿起书叹气,接着把毛病指给大家看:&太槽了!你们可以扣他钱!&  印刷厂老板才走,装订厂老板也气喘吁吁地赶来。小青马上把毛病指给他看。  老板直抓头,把校刊翻了又翻,还拿起几页,对着灯光看,突然大声叫道:&你们看!你们看!我装得有毛病,实在也因为印得不好,不信你们还透光看看。&举起一页:&前一页和后一页的数字页码,都不在同一个位置。  装订厂老板一边鞠躬,一边神秘兮兮地笑道:&我们下次要改进。但是我也要愉偷跟你们说,我看这本书不是那家厂印的。油墨一下深、一下淡。八成是太忙,外包给别家小厂印的,你们可以扣他钱。&又把手指放在唇边:&千万别说我讲的!&  小青立刻又打电话给印刷厂。  老厂在那头怔了半天,没话说。最后终于开口了:  &老实告诉你,最近我们实在太忙,你们又要赶在青年节,实在印不出来,可是外包的那家厂也不错啊!版位虽然没印准,油墨不匀全是因为纸不好。你们订的是什么纸啊?又粗又掉纸毛!&  &是最好的道林纸!&小青说。  印刷厂老板笑了起来,炸得小青耳朵直疼:&不要笑死人好不好?连模造纸都不够格!&  学期结束,校刊社开了个检讨会,把这次学到的经验一一写下来,以便交给下一年编校刊的同学。大家相信,明年的校刊不但会比今年印得更好、更厚,而且可以印得更讲究。  为什么?  因为今天足足扣了厂商三分之一的纸张、印刷和装订费,省下不少钱,可以明年用。  (想一想)   这个故事谈的是另一种对立。  在小青分别谈的印刷厂、装订厂和纸厂老板之后,由于他们彼此的推卸责任和批评,不但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学到不少专业知识,而且省下许多钱。  相反地,如果小青不是分别交给三家厂,而是由&一家包到底&,她就很难听到真话了。  想想,如果是你一人承揽这笔生意,无论纸张、印刷或装订出问题,都是扣你的钱,你会不掩饰吗?  此外,如果三个老板同时出现,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大家都是同业,谁好当面说对方的不是呢?要说,也是偷偷说啊!  无可否认地,这运用了人性,但是如果这样得到的是真相,这样能不被欺骗,又有什么错?我们只是将对方各个击破罢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处处利用这种智慧,让外行的自己退到另一个角度,冷眼旁观地听那些对立的人说话。然后加以组合、分析,成为我们的结论。  记住!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冲动地去争吵,要冷眼看人生,在那许多人际利害的矛盾中,积累自己的知识。
姜是老的辣
  接到古先生的电话,小宋心跳到了一百二十下。  &这么大牌的制作主持人,居然会找到我。&小宋放下电话,兴奋地对老婆说:&还约我明天碰面,说要谈节目的事。&  小宋一夜没睡好,小宋的老婆也没睡好,一大早就起来为小宋烫衬衫,一边烫,一边问:  &你猜,古先生是找你做什么节目呢?&  &不知道!可以确定是不会找我主持他的&四海心声&。&  &四海心声&是古先生的成名节目,自己的制作班底,加上自己主持。起初大家看他一定弄不成,没想到一炮而红,愈红愈有大人物愿意上,收视率也愈高,使古先生不仅在电视界,连在政治界、学术界,也成了一号人物。靠着关系作生意,更愈作愈大。  想想,有谁会把自己的&成名之作&,交给别人呢?尤其是交给小宋。  当然了!小宋也是新秀,留美的硕士,又仪表堂堂、辩才无疑。大家都说他是&学者从秀&,前途无量的明白之星。  &如果古先生能提我一把,就棒了!&小宋出门时,在胸前画了个十字,又要老婆亲了一下:  &希望你的吻,能带给我好运。&  小宋果然交了好运,一个想都不敢想的好运&&  古先生居然真的要把&四海心声&的主持棒,交给小宋。  &我的事情多,常在世界各地跑,偏偏节目每个礼拜都得录影。&古先生两只热手握着小宋冰凉的手,很诚恳他说:&想来想去,只有你这位青年才俊,够格来接,你考虑考虑。&  &哪里还要考虑?&小宋高声叫着,对电话那头的老婆喊:&我当场就接了。&  小宋接手主持&四海心声&,真像是一声雷,震动了电视界,更震动了观众。大家议论纷纷:  &小宋这么嫩,怎能接古先生的东西?&  &老古把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交给小宋,太冒险了!&  &不是小宋这样的旷世才子,又有谁接得了?放眼今天,能主持,又有学校背景的,能有几人?&  节目播出了,小宋果然主持得可圈可点。虽然有些看惯古先生的人,一时不能习惯,隔些时也就成了。  问题是,隔了好些时,节目不但收视率没提高,反而下降了,小宋四处请求,广告商就是不跟。  &老弟!这可是我的&老招牌&,你要加油啊!&古先生常鼓励小宋,只是,说归说,连古先生的制作班底,也愈来愈没劲。而且听说都去搞另一个新节目了。  &四海心声&在古先生打响招牌十年之后,终于因为收视率太差,广告又太少,而宣告结束。  小宋伤心极了,觉得愧对古先生重托。  &没关系!没关系!&古先生拍着小宋:&连你这样的人才,都做不下去,也就没话说了。不怪你!不怪你!&  隔不久,又传出了雷声。  古先生再度出马,开辟一个比&四海心声&更精彩的节目,而且亲自主持。  退出的广告,一下子全回来了。  古先生的班底,居然在短短两个星期当中,已经制作了好几集,还存了许多精彩的&点子&!  新节目又一炮而红。  还是古先生的魁力惊人。只是年轻的才子小宋,砸了&四海心声&那么有名的节目,成为票房毒药,短时间很难再爬起来了。  (想一想)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古先生是很不简单,居然把他的成名节目,交给小宋。小宋也硬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节目作垮了。  只是很奇怪,古先生的老招牌砸了,似乎没伤害到古先生,反证明古先生的魅力,使他更红了。  再想想,那个做了十年的&四海心声&,似乎也真是太老,该换新东西了。  说到这儿,相信你已经找到了答案。  古先生的成名作、老招牌,怎么能在他自己的手下砸掉,那是多明显的失败啊!可是节目又该更新了,怎么办&  于是&卡位&的计谋产生。把这个已经没救的位子让给小宋吧!他做成功了,那是我古先生的节目,在我铺路下,做成功的。  做失败了,只怪他能力不足。这么老的招牌,居然到他手上就垮了,可见还是我古先生行,还是换我来吧!  年轻人!记住!  这世界上处处有古先生,看来把最好的东西交给你,令你感激涕零。但是,你也要想想,凭什么他要给你?你是真年轻干练,足当重任吗?抑或你只是个替死鬼?  不要忘了!尤其在你最得意的时候,切记: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笨蜻蜒抱着自己的尾巴啃,还以为抓到了一只大肥虫。
等不到的便宜
  看看表,还有三个钟头,小强冲出机场,他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为菲菲买架最好的照相机。  这个念头已经在小强心里盘旋很久了。菲菲学生时代就爱摄影,总是背着相机。好几次小强骑车载着她。菲菲会突然大叫&停车!停车!&吓得小强猛煞车,两个人差点同时翻倒。  然后,就见菲菲举起相机猛拍。妙的是,什么猫打架、牛拉车,到了菲菲的镜头里,都变得那么美。连台北的空气污染,也能拍成一片迷迷蒙蒙的梦境。  &菲菲要是有了新相机,就更棒了!&小强终于看到一家摄影器材行,赶快停住步子。  对照相机,小强虽不内行,也不算外行了,尤其是这半年来,除了常问菲菲,只要看见有人照相,他总会钉着看,看那机器的样子、品牌。他早打定主意,要为菲菲买一架全自动的美达相机。  &而且要是可以改变焦距的,这样菲菲就不用带好几个镜头了。&小强一边想,一面问价钱。  尽管在香港,这个免税的购物天堂,美达相机还是不便宜的。尤其广角二点八的镜头,更贵。  不过小强很精明,在两岸做生意,跑了四年,他早练就了货问三家不吃亏的本事。  &给我一张名片!&小强一边把问好的型号和价钱写在名片上,一边对店员说:&这可是你们最低的价钱&我是要比价的哟!&  走出这家店,进入那家店。小强一家家比,而且愈问愈内行。  &那些店员单单听我说出型号和特性,就知道我是行家。&小强得意地想:&价钱也自然会压到最低。&  只是连走了好几条街,价钱居然都差不多。小强正想就此停住,挑一家稍便宜的下手。所幸,最后的这家,终于走对了!  当对方说出价钱,小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确定是美达G5,那种最新的机器吗?&小强慎重地再问一次,心想怎么可能比别家便宜四分之一。  &当然!我们是直接由工厂进货,保证比别家便宜得多。&老板笑道:  &你买不买?还是要再比几家?要就快讲,我还得派人去拿货。&  &拿货?&  &因为我们价钱低,卖得快,刚卖完。现在要去拿,很近,五分钟就拿回来了。&  小强看看表,离回台北班机的起飞时间,只有一个多钟头了。  &好吧!我买。&说着掏出旅行支票。  问题是旅行支票早签好了,派出去拿货的小弟,却过了十多分钟,还没回来。  小强猛看表。店老板也着急,一直拨电话找,却又拨不通。好不容易通了,原来因为仓库没货,小弟又去了别的仓库。  放下电话,老板走到小强身边,低声问:&老弟!有一件事,我不太懂。你为什么非要这种美达?&沉吟了一下,老板缓缓打开橱窗,拿出一架康尼的机器:&看你老弟也是内行人,你为什么不买这种机器呢?你拿拿镜头看,多重!这是金属的。哪里像美达,是塑胶的。这种价钱不过贵一点点,可是好啊!&  接过机器,果然比在别家看的美达重得多。&多少钱?&小强问:&你可不能算贵了!&  &笑话!&老板拍拍小强:&你问过几百家了吧?为什么挑上我?就因为我比别人便宜,对不对?&又拍了拍小强:&这只是建议,如果你坚持,我们就等美达。&  小强看看表,又数了数身上现款,连剩下的人民币都凑上,还差那么一点。  &那点钱算了!看你老弟这么诚意,就卖给你吧!&老板豪爽地笑着:&以后别忘了多介绍客户给我们。&  一直到坐进飞机,小强的心都猛跳。他知道,那是兴奋。他也知道,当菲菲拿到这康尼相机,会更兴奋。  &如果在台湾,只怕六万块钱都不止,谁想到,让我歪打正着地碰上了!还买得这么便宜。&小强的心跳更快了。  &天哪!一架康尼!我同事才买一架,我好羡慕,居然自己就有了。&菲菲把小强紧紧抱住亲吻。  &是啊!才花了我一个多月的薪水呢!&小强说:&没想到吧!&  抱着相机,菲菲突然抬起头来,瞪着小强。  &你说多少钱买的?&  &合台币四万块。&  &笑话!我朋友在台湾买,才花了三万。&  &想一想&  看完这个故事,你或许要问:&如果小强非买美达不可,他是不是就赚到了?&
  上帝把我放到地球上,只为了要我完成一定的工作。  现在我还落后大多,我永远不会死。
永远不该死
  读&二十世纪文坛灵魂人物&海明威的传记。作者用数十万言写海明威的一生,居然以简单的几句话作了结束:  &他(海明威)将两颗子弹上膛,把枪托小心的放在地上,身子凑向前,用枪口抵住眉毛上方前额的位置,然后扣下扳机。&  多么可怕的一幕啊!那双管猎枪强大的爆炸力,必定轰掉了海明威的半个头颅。  使我想起大画家梵高,他的自杀也很惨,不但一枪进了肚子,而且死前已经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还有日本文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居然嘴含着瓦斯管自杀。至于更惨的则是切腹而死的三岛由纪夫;凡切腹的人,都要请&介错人&把自己的头砍掉,所以三岛的死是&身首异处&。  为什么寻死?  他们都是有成就的人,何必去寻死呢?难道他们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创作和生命&已经到尽头,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已了,活着不再有意义,所以自己结束生命?  如果真是这样,我倒还有儿分谅解。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年纪轻轻的孩子,居然也自杀了呢?  他们也觉得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已了吗?他们的贡献在哪里?我只知道他们是父母呵护大的,花了不少父母师长的金钱和血汗,又留给大家无限的哀伤。他们的贡献在哪里?  难道正因为他们太被呵护了?他们不用赚钱养家,不必担心失业,甚至不用洗碗扫地。他们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着:&你什么都不必做,只要好好念书,考个好学校就成了。&  这下我懂了!他们自杀的道理与海明威一样,却又相反。海明威可能觉得不能再贡献了,所以活着没意义,他们则不知道有什么好贡献,所以活着没意义。
人是到这个世界来奉献
  人到这个世界,不是来消耗,是来贡献的啊!你看那孩子多的父母,一辈子操劳;临老,还要东奔西跑,到各孩子家帮忙照顾孙子,他们不是活得很快乐吗?就算他们嘴里有时抱怨,你只要看他们在忙,忙得充实而健康,健康而长寿,就是幸福。  相反地,那些家财万贯,却没生育的人。为什么会去领养孩子,再不然专注干事业,即使退休之后,还要四处当义工。他们何不图个清闲,吃吃喝喝睡睡,好好地&混吃等死&呢?  &混吃等死&这个词用得真妙,当一个人不再贡献力量,不再付出爱心,只是混日子的时候,就是在&等死&了。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则常说&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你会发现那些衣食无虑,又不为子孙操劳的人,就好象站在人生的大道上,前面一片平坦,没山岗也无树林的阻挡,他一眼望去,大道的那头正有个可怕的东西在等他&&死亡。  常常想到死亡在等着自己的人,怎么可能快乐呢?  要有责任,活着才有意义!  我以前教过一个洋学生,高中没毕业,已经一头乱发,满脸于思,看来活像五、六十岁的人。他学国画是想透过国画的水墨,去得&道&;他想&得道&,是因为觉得生命太空了。  他一天到晚觉得活着没意思,常常坐在我对面,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隔半天,说:  &教授,我昨天差点死掉。&然后用两根手指比个手势:&差那么一点,就完了。可是你知道吗?我想到你的画稿我还没还。我今天不还,别的同学就借不到。所似,我没扣下扳机。&  天哪!我的画稿(就是借给学生临摹用的画)居然救了他一命。可是,从他的话去想,人为什么活下去,人是为责任活下去,不是没有责任活下去。  后来,他去印度呆了一阵。现在不但大学毕业,而且结了婚,有了两个孩子,过得充实极了。  每次谈到以前他要自杀的事,他就手一挥:&哎呀!你为什么老辏我呢?我那时候懂什么?&  问题是,他那一晚,如果真扣下扳机,他现在在哪里?  谁救了他?不但是还画稿的责任救了他,更是印度苦难的人民救了他。当他从印度回来时,满脸痛苦,又满脸欣喜,痛苦他说&为什么?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可怜的人,真是生不如死!&  &可是他们在努力地活着!&我说。  他又欣喜他说:&是啊!看了他们,才觉得自己幸福,他们都那么认真地活着,我又怎么能死?&
死念常在一瞬间
  也记得有位学生因为感情问题要自杀。她在电话里有气无力地对我说:&我要跟你说再见了!因为我马上就要自杀了!&  &你能死了吗?你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完了吗?&我问她。  &就因为我不能做什么!&  &笑话!&我吼了回去:&我送你去残障育幼院看看,有多少人需要你帮助?然后想想,你有没有资格,在对这个世界没尽一份力之前,就去死。&  然后我立即联络了台南的瑞复益智中心,对方也欢迎她去工作。  我再打电话给她,叫她到松山机场碰面,由我送上飞机。她没有接受。但是就这么十几分钟,她已经打消了死念。  死念岂只是十几分钟,真正&致死的死念&,常只是几分钟。就那几分钟想不通,就死了!
勇敢地面对生命
  你看那要跳楼的人,坐在阳台边,一边是几十公尺的高楼,下去就告别人世;一边是走回屋子,重新面对人生。这是多么大的抉择啊!那自杀的人,居然成为半个上帝,由他决定一个人的生与死。  这个人是他父亲亿万个精子里,终于能受孕,又在受孕之后,由他母亲怀胎十月,再平安产下的。这个人会说话,会唱歌,会走、会跳、会思想。居然用他莫明其妙的思想,判他自己死亡。  如果他有一生最笨的决定,必是跳下去。如果他能有大的智慧与勇气,就是回头。回头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命,为自己、为社会,好好做点事;这样才不负上天给予他生命,才不负他得到宝贵的生命。  我太太的秘书,在墙上挂了一段幽默的话。大家都借去&拷贝&,于是挂满了办公室。现在,则挂到了我的家里。  那幽默的句子是:  &上帝把我放到地球上,是为了要我完成一定的工作。现在,我还落后大多,我永远都不会死!&  各位朋友!如果你居然要自杀,请想想这句话。
  你要为自己纯净的心版上,多记录些美好的事务和前人的智慧。  你要打造一把钥匙,去开启人生的每一道门。
打一把人生的钥匙
  小时候,每次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都叫我去洗手。她知道我懒得洗,所以每次洗完,还要把我的手抓过去闻闻。  顽皮的我,于是想出个办法,打开水龙头,让母亲听到水声,然后根本不洗,就把龙头关上,只是用手摸摸肥皂,伸去给妈妈闻。  她吸口气,嗅到肥皂的味道,点点头,我就又蹦又跳地跑开。我好得意啊!心想:&看!我多聪明,妈妈又被我骗了!&  看到这儿,你会不会觉得很好笑?洗手,是为我好,不是为妈妈洗,我明明骗了自己,却觉得很得意,不是太笨了吗?  不过,你也别笑我。因为我处处看见年轻朋友,在做这样的傻事。
别埋没自己的才华
  有一天,收到一位中学生的来信,还没打开,已经被那封信的厚度吓到。打开之后,又是一惊,只见工工整整十几张信纸上,排列着密密麻麻,却又工整无比的小字。  那字像是印刷的&仿宋体&,娟秀而一笔不苟。当我展读之后,更是讶异了!真难相信一位高中生,能写那么深入的文章。  我立刻邀请那位女同学到办公室聊天,还请她和陪她来的同学午餐。  在餐桌上,我问她:&相信你在学校的作文成绩一定很好。&  未料,她淡淡一笑:&很烂!&  &你的文笔这么好、字这么漂亮,怎么可能呢?&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我从来不好好写&。她又淡淡一笑:&我的老师很烂,我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写给她看?&  然后,她形容了老师的&烂&,又很羡慕地说某名校的国文老师多好。问题是,她可曾想过,文章是她自己的,学问是她自己作的,不是给她老师作的。  由这位同学的表现,使我想:这世界上会不会有许多具有才华的年轻朋友,只因为不满意学校,不满意老师,而放弃自己、埋没了才华?
学校的菜单
  常听见不好好念书的学生,很但然他说:&读书,谁不会读?哪里不能读?又何必在学校读?以后哪一天我想念书,都可以!&  活是没错,但我也要说,学校教育有它的优点,那也是其他环境不能取代的。  记得我大学刚毕业那年,曾应邀到某大学的国文系演讲。当时我已经得了&优秀青年诗人奖&,也在不少报章上发表作品而小有名气。  但是,在接受学生问问题的时候,我却出了丑,一个连国文系新生部知道的东西;我居然说错了。  事后,我痈定思痛,开始苦读古诗,甚至编《唐诗句典》,但我始终忘不了出丑的那一幕,我常想:我为什么连这个基本国学都不知道?是因为有关中国文学的书看得太少?还是因为看得没有组织?  答案应该是后者。你会发现学校教育虽然有不少僵化而值得批评的地方,但无可否认,它也像是营养专家,将各种食物拼成食谱。虽然口味变化不大,也不够刺激,却有你必需的营养。当你按部就班地读下来,自然得到了完整的学问。而不会像你自修时,可能随兴所至;东抓一本,西抓一本,看来渊博,却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
快快打造一把钥匙
  这基础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治学的工具&。  &治学的的工具&像是一把钥匙,可以用来开启更多知识的宝库。你会发现求学像登高,不由山脚一步步往上走,是攀不上巅峰的。而很多你在学校里学到的&看来不像学问的学问&,正是那山脚的阶梯。  前些时、我在电视里,看到有关图书馆里修补古书的报道,一位八十岁的老先生,数十年不分寒暑,为图书馆里的破书换上新装。他把虫蛀的、水渍的、朽烂的书页,小心地拼凑、裱糊,不知保存了多少珍贵的善本书。  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位老人居然不识字。  我忍不住地想,要是遇到脱散的书籍,再加上页码已经朽烂,那位老先生该怎么分辨前后次序?又如果他能识字,在这数十年修补的过程中,他该能亲炙多少伟大的篇章?  他为什么没能&回头&花几年时间识字?难道要像是一个用&很钝的斧头&砍树的人说:&我砍树都来不及了,哪还有时间磨斧头?&  抑或因为一年年老去,记忆力一天天衰退,想学,也力不从心了?
刻在心版上
  说到这儿,我们又触及另一个重点&&你必须把握青春,善用你记忆力最强的年岁,好好学点东西、背点东西。  让我们做个实验吧!去问问四、五十岁的人,他们记不记得小学时候读的《武训兴学》和中学时念的《木兰诗》。你会发现,他们可能连昨天看过的新闻都忘了,却记得&莫叹苦,莫愁贫,有志竞成语非假,铁杵磨成绣花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抒声,唯闻女叹息&&&  即使他们背不了全部,总会想起几句。想想!那是多久远以前的事了,他们为什么还记得?  因为,那是在他们记忆力最强,心灵也最纯净的年岁,被一笔笔刻在心版上的。  于是,你摸摸自己的心,你自己不正在这个人生的黄金时代?你能不好好把握吗?  让我为你说两个真实而好笑的故事。  我中学时候,有位同学很会作&板书&。每次要考国文默写。他就早早到校,用钢笔,一丝不苟地把整篇课文写在桌子上。  然后,他会站到桌子上踩,踩上一片灰上,再用袖子轻轻拂一遍。使那些&板书&被掩在一层薄薄的灰土。  考试时,可精彩极了!考哪一段,他就对准那一段呵气。呵气之后桌面潮湿了,原来钢笔的笔迹浮现出来,他就照抄。  有一次他呵气呵得太厉害,老师还以为他犯了气喘,引得全班大笑(只有老师不知道原因)。  我还有位同学,专精干制作&袖珍小抄&。大学联考前,他花了许久的工夫,写了一本数十褶的小抄应战。我感动于那小抄之精致,特别预订,请他在考试之后送给我收藏。  他考完了,没把小抄送我,随手扔进了垃圾桶。  我问他为什么  &我走出考场的时候,看到地上有个小纸条,拿起来一看,居然是本更精致的&珍本&,比我的棒太多了。&他说:&原以为我的最精,没想到人上有人,一气,就扔了!&  前面两位同学都名落孙山,后一位还对着我哭,说他原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裴先生 余生求放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