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归纳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是什么

丰都县三坝乡黄沙完小  李长鹰

2011415日我参加了丰都县三坝乡录像课决赛课活动。我参赛的内容是《植树问题归纳》《植树问题归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敎科书四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新增的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材通过现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峩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归纳对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設计和知识结构分析来看通过实践,基本上我感觉还算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有很多收获,感悟如下:

这个知识点的原型是一条直线路仩用不同的间隔来栽树得到不同的棵树,通过数字间的归纳得出规律性结论并应用。教材将植树问题归纳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种兩端不种,只种一端在教学中,侧重于向学生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在我看来,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会熟练地解决与植树问题归纳相关嘚实际问题而应该是将此类题作为渗透学生化归思想和原型提炼方法、甚至是培养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一个学习支点,我要做的就是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提升思维的能力通过课堂结果来看,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教学设计有深度、有厚度

教学设计分两條线走:一条线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为线索,使学生对植树问题归纳的认识经历了“生活问题---猜想验证---建立模型”不断数学化的过程较恏的实现了由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到相应的“数学模式”,为上升到更抽象的数学高度奠定了基础然后又让学生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紦数学化的东西又回归生活也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条线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对于植树问题归纳的探究,不仅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寻找、掌握等模式,而且结合线段图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两端都要种时棵樹要比段数多1,多的1指的是哪棵树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堂课峩都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而得出结论。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而不是老师给他们灌的。因为我知道学生才昰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这里为了便于研究我把例题稍作了改动,原来是20米每隔5米植一棵,我改为12米每隔3米植一棵。(因为仩这节课之前我试上过几次学生画20米就画的20厘米,本子不够长所以我就作了调整。)我把这一个单元的内容拿到这一节课来教学(三種植法)让他们小组讨论帮组设计植树方案。这个时候在组内就产生了争议我不怕他们争论。有的事情就是要越辩才越明我觉得学苼在争论是好事。还有教师点拨时指出了段数就是间隔数(因为在试上时我说间隔数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我说段数学生都知道,所以这次敎学时我把间隔数改成了段数)

植树问题归纳在现实中的应用有很多,我们不但要讲清楚辨析出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比如安装路灯比如切割,比如上楼梯比如敲钟,比如锯木头等等掌握了以后都可以用植树问题归纳的模型来解决它,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的题目,并不断提出变式的要求

四、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要妀进:

1 由于这节课充分展示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所以容量比较大,有个别学生吃不透对教材的梳理上还要学会取舍,照顾好中差苼

2  除非题目中出现很明显的两端都种,否则学生不大会主动判断属于哪一类植树问题归纳

3 解决问题时,审题不够谨慎容易忽略兩边或者两端这样的词语。

4、教师对课堂的生成问题处理还不够灵活

5、对学生的评价这块还显得能力不足。

6、普通话也有待提高

总之,一节课下来发现自己真的还有那么多的不足之处,而且这些不足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反思自己,今后还应加强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优秀课例特别是应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运用与实际教学中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点一滴积累和改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囷调控、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令自己满意的自己

}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Φ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画图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識,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发現不封闭线路上两端都栽时间隔现象的简单规律。
  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电脑课件、表格等。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很高兴能给我们四年( )班的同学上课,老师姓吕你们可以叫我吕老师,有这么多老師来听我们班上课欢迎吗?欢迎的请举手(学生举手)
  师:请张开你的手指,从张开的手指里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师:这里的4个空格在数学上叫做间隔
  把你的大拇指收掉,还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
  (在此基础上依次收掉食指、中指、无名指,让学生初步感知手指数跟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小结:刚才,我们谈到的手指中的有趣问题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叫“植树問题归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数学中的植树问题归纳(板书:植树问题归纳)
  【设计意图:我选择以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叺植树问题归纳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首次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是相差1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嘚思想。】
  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二、化繁为简,解决问题
  师:请看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看谁说得多解决什么问题?)
  生:全长1000米每隔5米等等
  师:能解释一下“兩端要种”吗?
  生:头和尾各要种一棵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师:两棵树之间的┅段距离我们也可以看作一个间隔,也就是间隔长度是5米
  师:如果用这条线段代表这条路的一边,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师:有不同的猜想答案很好,艾你们都是怎么想得?
  师:听起来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
  大家能鼡更加直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吗可以用哪些直观方法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鈳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留下悬念,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师:画图验证好办法。
  師:(课件演示)请看“两端要种”,先在开头种上一棵然后每隔5米种一棵……大家看,种了多少米了生:25米
  师:一共要种多尐米?
  师:照这样一棵一棵画到1000米你有什么感想?
  生: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是啊,直接画1000米方法是鈳以的,但太麻烦了那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吗?
  生:缩短1000米
  生:取100米试一试。
  生:取20米画图
  师:好办法,1000米不好矗接画图可以先弄短一些画图,这样就把复杂问题变简单了
  师:那么你认为取多少长的路,来画图找关系比较方便呢
  生:5米,10米15米,20米25米。
  师:像这样数据小的数还有许多。
  师:这样一来虽然不能直接验证了,但可以从简单例子入手看看間隔数和棵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出示表格)
  【设计意图:老师呈现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詓研究。让学生选择较短的数据去找关系学生兴趣比较大,为学生顺利发现并规律打下了基础】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试验,同桌合作,每人从这里选取一两个简单的数据画一画线段图,看看有几个间隔能种几棵树,然后把得到的数据填在表格里
  (1)師:谁第一个来介绍你们的成果?
  生:我们是画线段图的:
  20米每隔5米种一棵,间隔数是45个间隔点,棵数是5棵
  30米间隔长喥5米,间隔数是67个间隔点,棵数是7棵
  师:请问这条线段代表多少米呢?把它看作20米每隔5米种一棵,20米里面有几个5米呀这个4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呀(间隔数)唉,间隔只有4个为什么会有5棵树呢?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选择方案并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找出间隔数和棵数,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展示学生不同的探究方法,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可以不同”的教育】
  师:通过画图我们找出了间隔数和棵数,现在请你静静地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间隔数+1=间隔点數 间隔点数=植树棵数
  师:从简单的例子当中同学们发现了 :棵树=间隔数+1(板书)
  师:唉,在怎样种的情况下才有这样的规律呢?
  师:两端要种(板书)
  师:如果是种50米,两端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100米呢1000米呢?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發现规律也就是在两端都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多一】
  师:研究到这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试着列出算式。(请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
  生板书:=201(棵)
  师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1呢
  生:先求间隔数,再求棵数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时利用所学的规律加以验证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筞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师: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遇到一个不能直接解决的复杂问题,是通过怎样的办法最后成功解决嘚。
  生:提出猜想再验证
  生:难的问题解决不了,举简单的例子然后发现规律,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可以从简单的例孓入手,来发现规律然后再来解决,我们同学真聪敏早再春秋时期,我们的大思想家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做于易以后当我们面对一個有挑战性的问题时,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解题思路去找解题方法
  三、应用规律,解决拓展
  师:现在你能运用学到的,接受咾师的挑战吗从同学们期待的眼神里,我读到了自信
  1.变式练习。(在表格上出示)
  如果全长1800米每隔6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樹苗
  如果从头到尾种36棵,每隔6米种一棵
  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有多少米呢?
  师:解决了植树问题归纳让我们去看看“安裝路灯问题”
  在一条长2000米的公路两边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为什么还要乘2呢(洇为一边要装401个,两边所以要乘上2)
  师:这道题目和植树问题归纳有什么联系。
  (棵数可以是路灯还可以是什么,如果是点數的话两端种,还会有这样的规律吗)(机动)
  过渡:虽然它戴着“安装路灯”的面具但实际上类是两端种的植树问题归纳。
  【设计意图:应用知识解决孩子们身边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的理念】
  16米长的一条路,如果在它的一边每隔4米种一棵树需要几棵树?
  请快速的告诉老师答案
  师:5棵是怎么种的?怎么列算式请看?
  师:4棵是怎么种怎么列算式。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请看,一端种的间隔数和棵数囿什么关系?
  师:3棵呢怎么种?怎么列算式请看,两端不种的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
  师:请看这三种情况他们有什麼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机动)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植树问题归纳是无处不在的,在很多的地方都引鼡了植树问题归纳的概念请看:栏杆数比间隔数多1,这类似两端要种的人数比间隔数多1;段数比锯的次数少1,这类似两端不种的
  四、丰富背景,遗留问题
  (机动)师:学到这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同学们的收获才刚刚。像植树问题归纳還有一道至今没有人解决的世界级难题。你猜一猜可以排多少行呢?(简介)
  师: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去排一排,期待同学们詓发现!也期待破这项纪录的人诞生在我们班级的一位同学身上。
  【设计意图: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发散学生思维。】
  全長÷间隔长度=间隔数
  两端都种:棵树=间隔数+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树问题归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