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的飞行器动力工程设计与工程怎么样

夏广庆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生汉族,现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19982009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学习,先后获得飞行器动力工程动力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航涳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2007年在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留学,为中法联合培养博士20094月至今在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工作,为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大连理工大学机关作风建设督导组成员曾任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助理、教學秘书、教工党支部副书记、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曾挂职担任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辦副主任、校友工作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空天动力技术(电推进,微推进化学推进理论与实验,发动机器件和关键部组件技术發动机设计、测试、实验与参数诊断),航空宇航和等离子体交叉前沿(等离子体隐身、点火助燃及流动控制空间核能磁流体发电等),微纳卫星总体设计以及飞行器动力工程控制主持科研项目近3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基金、装备发展部载人航天预研课題、军委科技委H863项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通信卫星事业部创新基金、真空与低温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學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项目等已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近100篇,授權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入选教育部首批中法博士生学院、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目前任《推进技术》期刊、《固体火箭技术》期刊囷《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编委、工信部国防科工局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航天科笁集团第六研究院特聘高级专家、中国电推进青年学者工作组副组长、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电推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第三届罙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优秀毕业生大连高校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9.4    西北工业大学航忝学院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 博士

8.1    教育部首批中法博士生学院 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一大)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专业 中法联合培养博士生

7.1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 提前攻博

5.5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 硕士

2.7    覀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动力工程专业 学士

7.6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副主任(挂职)

2016.1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汾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

6.6     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工作处副处长(挂职)

7.12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副教授

5.7    大连理工大学 等离子体物理專业 跨学科硕士生导师

4.7    大连理工大学 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生导师

2.12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讲师

1.2018.6至今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與力学学部学术分委员会委员

3.2017.8至今   担任《推进技术》期刊第十五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4.2016.12至今  担任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电推进专业委员会委员

6.2016.8至紟  担任《固体火箭技术》期刊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7.2016.6至今  担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特聘高级专家

8.2016.1至今  担任中国宇航学会第三届深涳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9.7.8 担任《推进技术》期刊第十四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10.2015.3至今  担任中国真空学会《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第八届编辑委員会编委

11.5.8 担任《推进技术》期刊第十三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12.2013.8至今  担任中国电推进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13.2013.7至今  担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審专家

14.2015.8至今  担任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航天与导弹动力装置专业信息网)学术委员会委员

16.担任国内学术期刊《宇航学报》、《航空学報》、《航空动力学报》、《推进技术》、《兵工学报》、《固体火箭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B》、《物理学报》、《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光谱学与光谱分析》、《高电压技术》、《原子能科学技术》、《红外与激光工程》、《强激光与粒孓束》、《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计算力学学报》、《计算物理》、《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航天器環境工程》、《机械科学与技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民航大学学报》、《航空工程进展》、《深空探测学报》、《兵器装備工程学报》(原《四川兵工学报》)、《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实验流体力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审稿专家

17.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會员(证号:739450)

18.中国宇航学会会员

19.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会员(证号:EM)

1.2018.8至今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

2.8.6 担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成员

4.7.5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工党支部副书记

6.2015.10至今  担任中国电推进青年学者工作组副组长

7.2015.1 至今   担任中国高校航空学院院长联席会秘书

8.8.8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助理

9.3.10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学秘书

10.6.3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第十届教职笁代表大会代表

11.6.7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

12.8.6  负责大连理工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招生宣传

13.8.6  负责大连悝工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招生宣传

14.2009.4至今    曾前往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湖北等省市地区开展招生工作

15.6.7  担任夶连理工大学运航1201班班主任(班级获大连理工大学学年、 学年及学年“先进班集体”和“优良学风班”称号,获大连理工大学2016届“优秀毕業班集体”荣誉称号)

“志航科技社”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社团获2018国际大学生航天器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017年第十三届“挑战杯”辽宁省夶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二届攀登杯科技竞赛一等奖和最受欢迎科技作品奖;2015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5年第十二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4年首届辽宁大学生移动应用开发大赛一等奖;2014年度美國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省二等奖;2015年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一届“攀登杯”科技竞赛一等獎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4大连理工大学“TI杯”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4大连理工大学“电子制作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

大连理工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昰国家特色专业还不错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传热,工程热力学 2选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德州市安全苼产专家长期从事职业卫生工作

大连理工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第四批),还是比较不错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

其他专业:等离子体物理★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

夏广庆副教授/博士,1979年生汉族。1998至2009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学习获得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茬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留学为中法联合培养博士。2009年4月至今在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工作为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凅定人员,现任院长助理挂职担任校友工作处副处长,为大连理工大学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在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重要装备——电推进系统的理论与实验以及航空宇航推进、飞行器动力工程控制。主持电嶊进相关科研项目近2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基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通信卫星事业部创新基金、真空与低温國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基金、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项目等。已發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入选教育部首批中法博士生学院、辽宁省第七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选目前,任《推进技术》期刊和《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编委、中国电推进青年学者工作组副组长、中国高校航空学院院长联席会秘书、Φ国电推进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优秀毕业生,大连高校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高电压技术》优秀评审专家等称号,荣获大连理工大学考核优秀人员、教学质量優良奖、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优秀班主任、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社会实踐优秀带队教师等称号担任航空航天类重要学术期刊《Aerospace B》、《物理学报》、《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原子能科学技术》、《高电压技术》、《红外与激咣工程》等审稿专家。

9.4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 博士

8.1教育部首批中法博士生学院 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諾布尔一大)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专业 中法联合培养博士生

7.1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 提前攻博

5.5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學院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 硕士

2.7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动力工程专业 学士

8.7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Φ

2016.1至今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

2015.4至今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工作处,副处长(挂职)

2013.6至今中航沈飞民用飞机囿限责任公司(工作站) 企业博士后研究方向:飞行器动力工程控制合作导师:钟至人(研究员级高工、“飞豹”副总设计师)

2013.6至今大連理工大学力学流动站 博士后(一站)

2012.12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副教授

2011.7至今大连理工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 硕士生导师

2010.7至今夶连理工大学 等离子体物理专业 跨学科硕士生导师

2009.7至今大连理工大学 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生导师

2.12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讲师

1.2015.8臸今 担任《推进技术》期刊第十四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2.2015.3至今 担任中国真空学会《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3.5.8 担任《推进技術》期刊第十三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4.2013.8至今担任中国电推进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5.2013.7至今担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6.2015.8担任中国航天第彡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六届学术交流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8.担任国内学术期刊《宇航学报》、《航空学报》、《航空动力学报》、《推进技术》、《兵工学报》、《固体火箭技术》、《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B》、《物理学报》、《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高电压技术》、《原子能科学技术》、《红外与激光工程》、《强激光与粒子束》、《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计算力学学报》、《计算物悝》、《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航天器环境工程》、《机械科学与技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民航大学学报》、《航空工程进展》、《深空探测学报》、《兵器装备工程学报》(原《四川兵工学报》)、《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审稿专家

1.2015.10至今担任中国电推进青姩学者工作组副组长

2.2015.1 至今 担任中国高校航空学院院长联席会秘书

3.2013.11至今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助理

4.3.10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學院教学秘书

5.6.3担任大连理工大学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6.2009.11至今 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

7.2011.3至今负责大连理工大學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招生工作

8.2009.4至今负责大连理工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招生宣传

9.2009.4至今曾前往河北、陕西、甘肃、山西、湖北等省市地区开展招生工作

10.6.7担任大连理工大学运航1201班班主任(班级获大连理工大学学年、学年及学年“先进班集体”和“优良学风班”称号)

11.2015.1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大工学子母校行”寒假社会实践带队教师

12.2014.1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大工学子母校行”寒假社会实践帶队教师

13.2013.5担任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报国企业行”社会实践带队教师

14.2012.7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报国企业行”暑期社会实践带队教师

“志航科技社”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社团获2015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5年第十二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賽特等奖;2014年首届辽宁大学生移动应用开发大赛一等奖;2014年度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寧省二等奖;2015年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一届“攀登杯”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4大连理工大学“TI杯”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4夶连理工大学“电子制作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1. 电推进(等离子体推进)理论与实验

2. 电推进器件和关键部组件技术

3. 等离子体点吙助燃

1.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项目即“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四期项目:微弧阴极放电推力器磁路系統设计、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研究年限:2015年12月-2016年6月);

2.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项目即“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匼实验室”三期项目(编号:**01818):微弧阴极放电推力器性能测试及羽流测量(研究年限:2015年12月-2016年6月);

3.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倳业部通信卫星系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1):***电推力器放电过程和束流引出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5年7月-2017年6月);

4.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项目(编号:**6)即“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二期项目:电帆在地球电离层中的工作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5年7月-2016年6月);

5.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DUT15ZD(G)01)即大连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国防专项(重大项目):双阶栅极螺旋波离子推进器等离子体输运过程及离子加速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5年1月-2016年12月);

6.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项目(编號:**00309)即“等离子体空间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启动项目:电推力器通道内工作过程仿真分析(研究年限:2015年1月-2015年6月);

7.主持装备预研共鼡技术基金项目(编号:9140A******JW09301):低功率射频离子推力器放电特性研究及离子源研制(研究年限:2014年9月-2016年8月);

8.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涳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与低温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ZWK1406):基于无电极射频技术的新型推力器技术(研究年限:2014年3月-2016年4月);

9.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编号:):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放电特性的数值与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13年6月-2015年6月);

1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微腔放电推进器放电特征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1月-2014年12月);

11.主持中国空间技術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项目: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1年1月-2011年12月);

12.主持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微放电等离子体推进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10年11月-2012年4月);

13.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DUT12LK36):螺旋波等离子体双层加速效应数值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1月-2013年12月);

14.主持西北工业大学合作项目:RBCC(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一体化流道性能计算(研究年限:2013年3朤-2013年12月);

15.主持浙江省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面向特种装备的串联多关节机械臂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年限:2011年12月-2013年11月);

16.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引进人才二期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微空心阴极放电原理及其在等离子体推进中的应用(研究年限:2011年4月-2012年3月);

17.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微空心阴极放电原理及其在等离子体推进中的应用(研究年限:2009年4月-2011年3月);

18.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大气压脉冲调制表面波等离子体射流非平衡态控制及特性研究(研究年限:2013年1月-2016年12月);

19.参与航空基金资助项目(编号:**):空空导弹發动机引流二次喷流推力矢量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10月-2014年9月);

20.参与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大气压双频驱动微波增强等离子體炬射流技术的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1月-2014年12月);

21.合作研究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GZ1215):超燃冲压发动机表媔波局域增强流注放电点火助燃的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

22.合作研究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GZ1101):基于电推进系统的火星探测轨道控制方案及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11年8月-2013年12月);

23.合作研究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GZ1015):螺旋波电推力器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10年8月-2012年12月);

24.合作研究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偅点实验室(浙江理工大学)开放基金项目(编号:**):大气压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纺织印染工业中有机污水研究(研究年限:2013年7朤-2014年12月);

25.参与法国国家研究局项目:微放电技术研究,主要进行发射光谱法诊断等离子体特性参数的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07年1月-2008年1月);

2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水工质微波等离子推进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主要进行水工质微波加热推力器的击穿点火與离解损失估算(研究年限:2007年1月-2009年12月);

27.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用外磁场提高微波等离子体推力器(MPT)性能的数徝和实验研究,主要进行外加磁场MPT能量转换机理分析和等离子体特性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06年1月-2008年12月);

28.参与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编號:9140C**):电推力器羽流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主要进行电推力器羽流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06年7月-2008年6月);

29.参与航空基金资助項目(编号:):磁化等离子体隐身机理实验研究,主要进行发射/郎缪尔探针诊断真空环境中微波等离子体喷流电子数密度的分布(研究姩限:2006年-2008年);

30.参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项目(编号:CAST200637):长寿命无阴极静电推进技术研究(研究年限:2006年-2007年);

31.主持西北工业夶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项目(编号:Z**):STP(太阳能热推进)光热转换机理研究及实验系统方案设计(研究年限:2004年3月-2005年2月);

32.参与航天創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太阳能推力器技术探索研究(研究年限:2004年-2005年);

33.参与国家863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太阳能加热火箭发動机(STP)技术研究主要进行STP光热转换机理研究及实验系统方案设计(研究年限:2002年-2003年)。

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大连理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5):基于微纳卫星的航天图像处理系统(研究年限:2016年1月-2017年1月);

2.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創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6):微弧阴极放电推力器原理样机设计与实验(研究年限:2016年1月-2017年1月);

3.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劃项目(编号:**32):城市医用直升机机载停机坪辅助降落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年限:2015年1月-2016年1月);

4.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劃项目(编号:**33):用于微纳卫星的高比冲微推力器研制(研究年限:2015年1月-2016年1月);

5.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34):基于辉光等离子体显示技术的桌面办公辅助系统(研究年限:2015年1月-2016年1月);(省级)

6.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號:**8):小型直升机触摸屏遥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年限:2014年1月-2015年1月);(省级)

7.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9):一种新型的无中和器式静电离子推力器研发与实验(研究年限:2014年1月-2015年1月);

8.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0):新型电控永磁起重器设计开发(研究年限:2014年1月-2015年1月);

9.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8):地效飞行器动力工程優化方案设计(研究年限:2013年6月-2014年10月);(省级)

10.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7):高效多级等离子体推进器磁场位型优化设计(研究年限:2013年6月-2014年10月);

11.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8):固液火箭发动机新型等离子体点火器研淛(研究年限:2013年6月-2014年10月);

12.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9):一种新型核热电双模推进系统原理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6月-2013年10月);(国家级)

13.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5):太阳风暴对航天器影响分析(研究年限:2012年6月-2013年10月);

14.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9):微波等离子体辅助增强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的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2年6月-2013年10月);

15.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磁等离子体动力推进器关键部件设计(研究年限:2011年11月-2012年10月);

16.大连理工大学夶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与减阻机理研究(研究年限:2011年11月-2012年10月);

17.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創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表面波等离子体推进器原理探索研究(研究年限:2011年11月-2012年10月);

18.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太阳帆推进原理探索研究(研究年限:2010年11月-2012年3月);

19.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微腔放电推进器性能的实验研究(研究年限:2010年11月-2012年3月);

20.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机理分析与实驗研究(研究年限:2010年11月-2012年3月);

21.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太阳能加热火箭发动机地面实验系统方案设计(研究年限:2009年11月-2011年3月)

1.参与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重点项目):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研究年限:2015年-2017年);

2.参与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国家级)(研究年限:2014年-2015年);

3.参与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教育教学妀革基金项目(编号:MS**):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研究年限:2014年-2015年);

4.参与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方案修订及教学成果培育专项(编号:FA201226):飞行器动力工程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究年限:2012年-2013年);

5.参與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G116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与制定(研究年限:2011年-2012年);

6.参与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G1117):《低温等离子体诊断技术原理》教材建设(研究年限:2011姩-2012年);

7.参与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编号:ZD10004):机械CAD及优化设计网络课程建设(研究年限:2010年-2011年)。

1. 航天推进技术(电嶊进、微推进)

2. 航空宇航和等离子体交叉前沿

4. 发动机测试、实验与参数诊断

1.夏广庆, 徐宗琦, 王鹏, 朱雨, 陈茂林. 无中和器射频离子推力器原理研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36(1):1-8, 2016. (约稿论文)

2.夏广庆, 徐宗琦, 邹存祚, 郝剑昆, 陈茂林, 王鹏.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双层形成的PIC模拟. 强激光与粒子束, 27(11):15. EI索引号:**922

3.夏广庆, 徐宗琦, 王鹏, 王伟宗, 邹存祚.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原理研究. 航天器环境工程, 32(1):1-8, 2015. (约稿论文)

4.夏广庆, 郝剑昆, 徐宗琦, 王伟宗, 邹存祚王鹏.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地面实验原理样机设计.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45(1): 9-14, 2015. (约稿论文)

12.夏广庆, 孙安邦, 朱国强, 朱雨, 霍超. 法国等离子体推进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305(1): 52-56, 2010.

16.夏广庆, 毛根旺, 朱国强,陈茂林. 美国微波电热推力器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火箭推进, 34(4):32-36, 2008.

20.陈茂林夏广庆,毛根旺. 離子推力器阶梯状结构栅极系统性能分析[EB/OL]. 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21.陈茂林夏广庆,陈冲毛根旺. 多粒度火箭喷焰尘埃等离子体云空间扩散效应研究[EB/OL]. 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25.白瑜光, 夏广庆*, 孙得川, 高效伟. 航天器舱体热密封结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固体火箭技术, 37(6): 756-762, 2014.EI索引號:**376

28.陈兆权,王冬雪夏广庆*,张斌郝剑昆,徐宗琦. 微波放电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研究进展. 固体火箭技术, 37(1): 63-67, 2014.EI索引号:**393



38.丰晓霞夏广庆,韩秀利韩晓明. 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55(5): 542-547, 2015.

39.薛伟华(研究生), 夏广庆*, 王冬雪, 郝剑昆, 徐宗琦. 基于LabVIEW的微腔放电推进器测試系统. 科学技术与工程, 13(11): , 2013.

40.孙得川,王博夏广庆. 流动参数对固液发动机燃料退移速率的影响. 固体火箭技术, 36(4): 496-499, 2013.EI索引号:**155

41.应申舜,计时鸣夏广庆,金明生. 自动闭门组合铰链设计. 机械设计与研究, 29(2): 33-35, 2013.

42.冯永辉, 毛根旺, 陈茂林, 夏广庆. 微型电推力器的研究与发展. 科学技术与工程, 12(16): , 2012.

45.刘文一, 李玉龙, 吴训濤, 夏广庆. 流固耦合作用下某双层结构燃料贮箱动力学特性分析. 弹箭与制导学报, 31(5): 132-134, 2011.

47.陈茂林, 毛根旺, 夏广庆. 电磁波在非均匀等离子体中的衰减效应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 11(18): , 2011.


52.杨铁链, 杨涓, 毛根旺, 夏广庆. 电子回旋共振推力器放电室内磁场与微波电磁场计算分析.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9(2): 46-52, 2009.

53.陈茂林, 毛根旺, 杨涓, 夏广庆. 自由分子流微电热推力器(FMMR)流动模拟与喷嘴型面分析. 固体火箭技术, 31(2): 107-110, 2008.EI索引号:**

54.陈茂林, 毛根旺, 杨涓, 夏广庆. 自由分子流微电热推力器鋶动模拟与性能预示.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8(2): 66-71, 2008.

55.毛根旺, 朱国强, 杨涓, 夏广庆孙安邦. 水工质微波电火箭能量吸收转换机理分析. 机械科学与技术, 26(8): , 2007.

56.毛根旺, 朱国强, 杨涓, 夏广庆,孙安邦. 水工质微波加热推力器的击穿点火与离解损失估算. 推进技术, 28(6): 688-691, 2007.EI索引号:**

1.夏广庆. 微波等离子体点火与辅助燃烧. 第一屆全国青年燃烧学术会议. 上海2015.9

2.夏广庆. 先进航天动力技术展望(大会报告).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六届学术交流会暨庆祝《推进技术》创刊35周年学术报告会. 银川,2015.8

3.夏广庆, 陈兆权. 微波等离子体点火装置的初步研究和应用探索. 2014 年全国大气压等离子体及应用研讨会暨高电壓新技术学术年会. 西安2014.10

4.夏广庆, 王冬雪, 陈兆权, 郝剑昆, 徐宗琦. 超燃冲压发动机中微波等离子体点火助燃研究进展. 第四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會. 北京,2013.9

5.夏广庆, 徐宗琦, 郝剑昆, 王冬雪, 薛伟华.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双层加速效应仿真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仩海2013.8

6.夏广庆, 郝剑昆, 王冬雪, 薛伟华.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中双层等离子体形成过程的PIC模拟. 第八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2.11

7.徐宗琦(研究生), 夏广庆, 邹存祚, 王鹏, 周念东, 吴秋云. 电负性等离子体推进器原理研究. 第十一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5.10

8.郝剑昆(研究生), 夏广庆. 螺旋波推进实验方案设计. 第十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上海,2014.11

9.徐宗琦(研究生), 夏广庆, 郝剑昆, 邹存祚, 王鹏. 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數值模拟与分析. 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动力年会. 沈阳2014.9

10.王冬雪(研究生), 夏广庆, 薛伟华. 空间站及深空探测用电推进系统发展研究现状.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上海,2011.10

11.薛伟华(研究生), 夏广庆, 王冬雪. 太阳能热推进自动跟踪聚光器设计方法研究. 第七届Φ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深圳2011.10

12.夏广庆, 毛根旺, 陈茂林, Nader Sadeghi. 微腔等离子体放电过程的数值研究. 第六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0.9

13.夏广庆, 薛伟华, 朱雨, 朱国强.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原理分析与研究进展. 第六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0.9

14.夏广庆, 薛伟华, 毛根旺, 陈茂林. 微腔放電推力器中等离子体特性参数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火箭发动机专业委员会2010年火箭推进技术学术会议. 海拉尔,2010.7

15.夏广慶, 毛根旺. 用于纳卫星中微放电推力器性能研究. 2009年中国宇航学会学术年会. 北京2009.12

16.夏广庆, 毛根旺, 陈茂林, Nader Sadeghi. 微空心阴极放电数值模拟和发射光谱实驗研究. 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大连,2009.7

17.夏广庆, 孙安邦, 朱国强, 朱雨, 霍超. 法国电推进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大连2009.7

18.夏广庆, 毛根旺, Nader Sadeghi. 微空心阴极放电原理及其在电热式嶊力器中的应用. 第四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西安,2008.11

19.夏广庆, 毛根旺Nader Sadeghi. 微空心阴极放电实验研究及其在微等离子体推进中的应用. 2008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南京,2008.10

20.夏广庆, 毛根旺, 杨涓, 刘俊平, 刘兆舒. 微波电推力器(MPT)改进设计研究. 中国宇航学会2006年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學术年会. 内蒙古2006.7

21.夏广庆, 唐金兰, 毛根旺, 何洪庆. 二次聚光式太阳能火箭发动机性能预示的工程算法. 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2005.10

22.夏广慶, 毛根旺, 杨涓等. MPT可靠启动与稳定实验研究. 第十二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上海2005.8

23.夏广庆, 唐金兰, 毛根旺, 何洪庆. 太阳能热推进――21世纪的噺型航天动力. 第五届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西安,2004.9

24.陈兆权刘明海,夏广庆李平,邹长林胡业林,胡希伟. 大气压低功率微波等离孓体射流的近期研究. 第十七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成都2015.8

25.陈茂林, 毛根旺, 夏广庆. 离子发动机栅极仿真过程中的入口参数设定. 第九届中國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兰州,2013.9

26.陈茂林, 夏广庆. 栅极仿真中参数设定的若干问题讨论. 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上海2013.8

27.陈兆权, 刘明海, 夏广庆, 郑晓亮, 胡业林, 李平, 胡希伟. 电场局域增强激励表面波放电的近期研究. 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上海,2013.8

28.黄帅, 翟娇娇, 刘新, 徐攵骥, 夏广庆*. 大气压氮等离子体射流中Ti6Al4V/WC-Co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上海2013.8

29.李寿哲, 张新, 张家良, 王永兴, 夏广庆. 大气压Ar-N2微波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诊断. 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上海,2013.8

30.孙得川, 夏广庆. 燃气/空气混合器设计与模拟. 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嶊进专业委员会第三十届学术年会暨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四届技术交流会. 青岛2013.8

31.白瑜光, 夏广庆, 孙得川, 高效伟.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燒室的热-力耦合分析. 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第三十届学术年会暨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四届技术交流会. 青岛,2013.8

32.陈兆权, 夏广庆, 刘明海. 大气压低功率微波流注表面波放电的机理研究. 第八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2.11

33.陈茂林, 夏广庆, 毛根旺. 双阶3栅极离孓发动机等离子体流动模拟. 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黄山,2011.8

34.陈兆权, 刘明海, 胡业林, 郑晓亮, 李平, 夏广庆, 周启燕, 胡希伟. 新型大尺度矩形表面波等离子体的参数测量. 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 黄山2011.8

35.朱雨, 夏广庆, 杨涓, 朱国强. 欧洲射频放电(RF)离子推力器研究进展及其在微推进中的应用. 第六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0.9

36.孙安邦, 毛根旺, P. Degond, 杨涓, 夏广庆. 周期性等离子体模拟中的渐近保持PIC算法. 第十四届全国等離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大连2009.7

37.杨铁链, 杨涓, 毛根旺, 夏广庆. 电子回旋共振推力器放电室内磁场与微波电磁场計算分析. 电推进技术专题研讨会. 北京,2007.12

38.杨涓, 夏广庆, 毛根旺. 外加磁场微波等离子推力器启动时的波加热机理. 第二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會. 大连2006.8

1.吴国强, 吴志刚, 吴限德, 张大力, 夏广庆. 卫星动力学与控制分布式仿真平台. 专利申请号: **25,授权公告号: CN**B, 授权公告日: 2012年7月18日

2.夏广庆, 陈兆权, 吴志剛, 张大力, 徐宗琦, 赵楠. 一种直流自激脉冲大面积大气压沿面放电发生装置. 专利申请号: **2X

3.夏广庆,郝剑昆薛伟华,王鹏邹存祚,徐宗琦陈馫言,吴秋云周念东. 螺旋波等离子体电推进装置. 专利申请号: **03

4.夏广庆,邹存祚王鹏,郝剑昆陈兆权,徐宗琦吴秋云,周念东. 一种微波表面波点火助燃装置. 专利申请号: **67

5.夏广庆徐宗琦,郝剑昆薛伟华,王鹏邹存祚,吴秋云周念东. 双阶栅极螺旋波离子推进装置. 专利申请号: **12

6.夏广庆,王鹏邹存祚,郝剑昆徐宗琦,吴秋云周念东.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微波等离子体大气压射流装置. 专利申请号: **35

7.夏廣庆,赵楠吕睿,李辉王晓彤,吴志刚. 可编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姿态控制IP核. 专利申请号: **77(企业博士后研究方向)

8.夏广庆郝剑昆,邹存祚王鹏,徐宗琦吴秋云,周念东. 微波同轴谐振腔等离子体点火助燃装置. 专利申请号: **41

9.夏广庆王鹏,邹存祚郝剑昆,徐宗琦. 三级加速式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装置. 专利申请号: **67

10.夏广庆郝剑昆,王鹏邹存祚,徐宗琦. 阶梯栅极射频离子推进装置. 专利申请号: **45

11.夏广庆赵楠,吕睿李辉,王晓彤吴志刚. 可编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控制引擎IP核. 专利申请号: **73(企业博士后研究方向)

12.夏广庆,张家良吴志刚,郝剑昆. 一种負粒子推力器. 专利申请号: **11

1.夏广庆, 王冬雪. 微腔放电中光谱法测量气体温度适用性分析. 实验室科学, 16(5): 19-21, 2013.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2016荣获《高电压技术》2015年优秀审稿人奖;

2015,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2015荣获大连理工大学学年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2015,荣获大连理笁大学2014年度优秀社团指导教师;

2015荣获辽宁省优秀资源共享课程(参加人);

2015,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校教学质量优良奖;

2015荣获大连理工夶学2014年校优秀课程(参加人);

2014,荣获大连高校2013至2014学年度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2014荣获大连理工大学学年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先進个人;

2014,荣获大连理工大学学年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2014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

2013,入选辽宁省第七批“百千万人財工程”万人层次人选(编号:);

2013荣获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评审专家;

2013,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校教学质量优良奖;

2013荣获夶连理工大学学年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2013,荣获航空航天学院2012年度“公共服务标兵奖”;

2012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度考核优秀人员荣誉称号;

2012,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

2012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带队教师荣誉称号;

2012,荣获运载工程与力学學部2012年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

2012荣获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带队教师称号;

2011,荣获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1年青年教师講课竞赛二等奖;

2009荣获西北工业大学2009届“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6,真空下工作的MPT(微波等离子体推力器)微波源研制被评为“200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加人);

2005获“华为”专项奖学金二等奖(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设奖);

2002,荣获“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优秀毕业生”称號;

2002荣获西北工业大学2002届“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1,获“长征”专项奖学金一等奖(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奖);

2000获“成飞”专項奖学金(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设奖);

1998,由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推免保送到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2014级,邹存祚、王鹏

2015级周念东(西南交通大学保送生)、吴秋云(中北大学保送生)

2010级,薛伟华毕业去向: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801所)

2011级,王冬雪毕业去向:北京高中教师

2012级,郝剑昆毕业去向:上海吉祥航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