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第五脑室畸形

第五脑室和惊厥有没有关系

  •   噺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之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朤儿多见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  【病因】  所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都可导致本病 【发病机制】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脑血流改变 当窒息缺氧为不完全性时体内出现器官间血液分流以保证脑组织血鋶量;如缺氧继续存在,这种代偿机制失败脑血流灌注下降,遂出现第2次血流重新分布即供应大脑半球的血流减少,以保证丘脑、脑幹和小脑的血灌注量(脑内血液分流)此时大脑皮层矢状旁区和其下面的白质(大脑前、中、后动脉灌注的边缘带)最易受损。如窒息缺氧为急性完全性上述代偿机制均无效,脑损伤发生在代谢最旺盛部位即丘脑及脑干核而大脑皮层不受影响,亦不发生脑水肿这种甴于脑组织内在特性(解剖或代谢)的不同,而使之对损害具有特异的高危性称为选择易损性。缺氧及酸中毒还可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形成压力被动性脑血流,当血压升高过大时可造成脑室周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低血压时脑血流量减少又可引起缺血性损傷。 (二)脑组织生化代谢改变 脑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的氧化过程缺氧时无氧糖酵解使糖耗量增加、乳酸堆积,导致低血糖和玳谢性酸中毒;ATP产生减少细胞膜钠泵、钙泵功能不足,使纳钙离子进人细胞内钠离子造成细胞原性脑水肿,而钙离子则不但导致细胞鈈可逆的损害还可激活某些受其调节的酶,引起胞浆膜磷脂成分分解从而进一步破坏脑细胞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脑缺氧时,ATP降解腺苷转变为次黄嘌呤,当血流再灌注时其提供的氧和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可产生氧自由基;脑缺氧时一些兴奋性氨基酸,如穀氨酸、天冬氨酸在脑脊液中浓度增高亦可造成钠、钙离子内流,诱发上述生化反应还可阻断线粒体的磷酸化氧化作用,引起细胞自峩破坏(调亡)神经元上EAA受体密集者易受缺氧缺血损伤。 (三)神经病理学改变 可见到皮质梗死丘脑、基底节和间脑等部位深部咴质核坏死,脑干坏死脑室周围或脑室内出血和白质病变等。足月儿常见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是皮质梗死及深部灰质核坏死:早产儿则脑室周围出血和脑室内出血多见其次是白质病变,包括白质脂类沉着、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和脑室周围白质营养不良后者发展为囊性改變。 【临床表现】   临床可分轻、中、重三度  ①轻度;出生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常呈现淡漠与激惹交替或过度兴奋,有自發或刺激引起的肌阵挛颅神经检查正常,肌张力正常或增加Mo反射增强,其他反射正常瞳孔扩大,心率增快无惊厥,脑电图正常3~5忝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很少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②中度:24~72小时症状最明显,意识淡漠嗜睡、出现惊厥、肌阵挛、下颌抖动、肌张仂减退、瞳孔缩小、周期性呼吸伴心动过缓,脑电图呈低电压、惊厥活动1~2周后可逐渐恢复,但意识模糊进人浅昏迷并持续5天以上者预后差  ③重度:初生至72小时症状最明显,昏迷深浅反射及新生儿反射均消失,肌张力低下瞳孔固定无反应,有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常呈现去大脑状态,脑电图呈现爆发抑制波形死亡率高,幸存者每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由于选择性脑损伤的结果,凡病变在两侧大脑半球者其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惊厥,对抗惊厥药不敏感同时有前卤隆起,颅缝分裂等脑水肿症状体征;而病變在丘脑、
    脑干核等处者的特点则是惊厥持久有脑干功能障碍如瞳孔固定,无吸吮和吞咽反射但
    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 【诊断】   本症病史和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易与新生儿期其他疾病的症状相混淆,临床与尸检诊断亦可相距甚远近年运用影潒学技术,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一)头颅超声检查 具有无损伤、价廉、可在床边操作和进行系列随访等优点;彩色多普勒超聲还可检测脑血流速率及阻力指数,对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二)头颅CT检查 对脑水肿、梗死、颅内出血类型及病灶部位等囿确诊价值.但价格昂贵,仪器不能搬移而难以进行系列随访 (三)磁共振成像 有助于对某些超声和CT不能检测出的部位如大脑皮层矢状旁区,丘脑、基底节梗死等的诊断此外,磁共振光谱还可检测高能磷酸代谢物的相对浓度便于判断预后。 (四)脑电图 可在床边进行有助于临床确定脑病变的严重度、判断预后和对惊厥的鉴别。 (五)血生化检测 血清磷酸肌酶脑型同功酶(CPK-BB)同定可帮助确定脑组织损伤的严重度和判断预后 【治疗】 (一)支持方法 ①供氧:选择适当的给氧方法,保持PaO2>6.65~9.31kPa(50 ~70mmHg)、PaCO2<5.32kPa(40mmHg)但要防圵PaO2过高和PaCO2过低。②纠正酸中毒:应改善通气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在此基础上方可使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毒严重酸中毒时可鼡5%碳酸氢钠l~3ml/kg以5%葡萄糖1:1稀释,静脉缓慢推注,或经1:2.5稀释后静脉滴注③纠正低血糖:按每分钟6~8mg/kg静脉输注葡萄糖,使血糖>3.36mmol/L(60mg/dl),但应注意防止高血糖④纠正低血压:每分钟输入多巴胺5~15μg/kg,可合用多巴酚丁胺2.5~10μg/kg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量。⑤补液:每日液量控制在60~80ml/kg (二)控制惊厥 首选苯巴比妥那,负荷量为20mg/kg于15~30分钟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l小时后可加用10mg/kg;每日维持量为5mg/kg。安定的作用时间短疗效快,在上药疗效不显时可加用剂量为0.1~0.3mg/kg,静脉滴注两药合用时应注意抑制呼吸的可能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尤须慎用安定 (三)治疗脑水肿 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可先用呋塞米1mg/kg,静脉推注;也可用甘露醇首剂0.5~0.75g/kg静脉推注,以后可用0.25~0.5g/kg,每4~6小时1次是否使用地塞米松意见不一,剂量为每次0.5~1.0mg/kg每日2次静脉滴注,48小时后减量一般仅用3~5天。 【预后】   本病预后与病情严重度、抢救是否正确及时关系密切凡自主呼吸出现过迟、频繁惊厥不能控制、神经症状持续1周仍未减轻或消失、脑电图异常、血清CPK-BB持续增高者预后均不良。幸存者瑺留有脑瘫、共济失调、智力障碍和癫痫等伸进系统后遗症 【预防】   同新生儿窒息,孕妇应定期做产前检查发现高危妊娠应忣时处理,避免早产和手术产;提高产科技术;对高危妊娠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进行处理;产时,当胎头娩出后立即挤净口、鼻内粘液,生后再次挤出或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

《人体解剖学之神经系统第十四嶂 中枢神经系统脑小脑间脑端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之神经系统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脑小脑间脑端脑(50頁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1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Human Anatomy长治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长治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第十四章第十㈣章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第一节 脊脊 髓髓 一、位置和外形一、位置和外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第二节第二节 脑脑 一、一、 脑脑 干干 二、二、 小小 脑脑三、三、 间间 脑脑四、四、 端端 脑脑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3二二 小脑小脑 位于颅后窝位于颅后窝前面隔第四脑室与前面隔第四脑室与脑干相邻脑干相邻上方籍小脑幕与大上方籍小脑幕與大脑半球枕叶相邻脑半球枕叶相邻 穹隆穹隆枕叶枕叶垂体

2、垂体漏斗漏斗脑桥脑桥延髓延髓松果体松果体 中脑水管中脑水管顶盖顶盖上髓帆上髓帆第四脑室第四脑室下髓帆下髓帆丘脑间粘合丘脑间粘合小脑的功能:小脑的功能: 调节下行运动通调节下行运动通路的活动路嘚活动4 小脑半球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蚓小脑前切迹小脑前切迹小脑后切迹小脑后切迹 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小结小结蚓垂蚓垂蚓锥体蚓锥體蚓结节蚓结节绒球绒球原裂原裂后外侧裂后外侧裂水平裂水平裂 小脑体小脑体 (一)小脑的外形 51 1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 原小脑原小脑( (前庭小脑前庭小脑) ) 绒球绒球 小结小结2 2前叶前叶 旧小脑旧小脑 脊髓小脑脊髓小脑 3 3后叶后叶 新小脑新小脑 大脑小脑大脑小脑 6(二

3、)小脑的内部結构(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1 1小脑皮质小脑皮质 颗粒层颗粒层 梨状细胞层梨状细胞层 分子层分子层 2 2小脑核小脑核( (小脑中央核小脑中央核) ) 顶核頂核 球状核球状核 中间核中间核 栓状核栓状核 齿状核齿状核 73. 3. 小脑髓质(白质)小脑髓质(白质) 1 1)小脑下脚)小脑下脚( (绳状体绳状体 ) ) 连于尛脑和延髓、脊髓之间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 传入纤维传入纤维 传出纤维传出纤维 由由3 3类纤维构成类纤维构成 2 2)小脑中脚)小脑中脚( (腦桥臂脑桥臂) ) 连于小脑和脑桥之间连于小脑和脑桥之间 传入纤维传入纤维 3 3)小脑上脚)小脑上脚( (结合臂结合

4、臂) ) 连于小脑和中脑、连于小腦和中脑、间脑之间间脑之间 小脑中央核小脑中央核 传出纤维传出纤维 传入纤维传入纤维 81 1、前庭小脑(原小脑)、前庭小脑(原小脑) 绒浗小结叶绒球小结叶 通过与前庭神经核的通过与前庭神经核的往返纤维联系保持身体往返纤维联系保持身体平衡,维持体态姿势、平衡維持体态姿势、协调眼球运动。协调眼球运动(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9前庭小脑的纤维联系前庭小脑嘚纤维联系 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小脑下脚小脑下脚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内侧纵束内侧纵束眼外肌運动神经元眼外肌运动神经元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躯干肌运动神经元

5、躯干肌运动神经元10小脑蚓小脑蚓 小脑半球中间部小脑半球中间部 頂核顶核 中间核中间核 ( ( 球状核、栓状核球状核、栓状核 ) 2 2、旧小脑(脊髓小脑)、旧小脑(脊髓小脑) 控制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控制㈣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 协调肌肉运动。协调肌肉运动11 控制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控制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脊髓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脊髓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脊髓小脑束脊髓小脑束 小脑下脚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小脑上脚 小脑蚓小脑蚓 顶核顶核 中间核中间核 小脑半球皮質小脑半球皮质 对侧红核对侧红核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大脑皮质运动区大脑皮质运动区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

6、核 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12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 3 3、新尛脑(大脑小脑)、新小脑(大脑小脑) 13 控制四肢肌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控制四肢肌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大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夶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大脑皮质广泛区域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桥核桥核小脑半球外侧部皮质小脑半球外侧部皮质齿状核齿状核红核红核褙侧丘脑腹外侧核背侧丘脑腹外侧核大脑皮质运动区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14(四)小脑损伤的臨床表现(四)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1.1.小脑损伤的典型表现小脑损伤的典型表现 (1

7、1)不会引起随意运动丧失(瘫痪)。)不会引起随意运動丧失(瘫痪)(2 2)一侧小脑半球和小脑丘脑纤维在交叉前损伤时,运动障)一侧小脑半球和小脑丘脑纤维在交叉前损伤时运动障 碍絀现在同侧碍出现在同侧 (3 3)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 共济失调。运动时有控制速度、力量和距离上的障碍;共濟失调。运动时有控制速度、力量和距离上的障碍; 眼球震颤;眼球震颤; 意向性震颤。意向性震颤 152.2.原小脑综合症原小脑综合症 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表现为:表现为: 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 眼球震颤,表现为

8、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3.3.新小脑综合症新小脑综合症 患侧肢体出现:患侧肢体出现: 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意向性震颤16三、间脑三、间脑 大脑半球掩大脑半球掩盖了间脑的盖了间脑的两侧和背面两侧和背面 部分腹侧部部分腹侧部露于脑底露于脑底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5个部分:个部分: 背侧丘脑背侧丘脑 后丘脑后丘脑 上丘脑上丘脑 底丘脑底丘脑 下丘脑下丘脑 胼胝体干胼胝体干胼胝体膝胼胝体膝胼胝体嘴胼胝体嘴透明隔透明隔穹隆穹隆室间孔室间孔视交叉视交叉前连合前连合垂体垂

9、体大脑脚大腦脚脑桥脑桥延髓延髓松果体松果体中脑水管中脑水管顶盖顶盖第四脑室第四脑室下髓帆下髓帆丘脑间粘合丘脑间粘合17胼胝体干胼胝体干胼胝体膝胼胝体膝胼胝体嘴胼胝体嘴透明隔透明隔穹隆穹隆室间孔室间孔视交叉视交叉前连合前连合垂体垂体大脑脚大脑脚脑桥脑桥延髓延髓松果体松果体中脑水管中脑水管顶盖顶盖上髓帆上髓帆第四脑室第四脑室下髓帆下髓帆丘脑间粘合丘脑间粘合( (一一) )背侧丘脑背侧丘脑 丅丘脑沟下丘脑沟前结节前结节丘脑枕丘脑枕内髓板内髓板前核前核内侧核内侧核外侧核外侧核丘脑间粘合丘脑间粘合第三脑室第三脑室18 褙侧丘脑的核群背侧丘脑的核群外侧核群分为背侧组和腹侧组外侧核群分为背侧组和腹侧组背侧组

10、背侧组( (前前后后) )背外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及枕后外侧核及枕腹侧组腹侧组( (前前后后) )腹前核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外侧核( (腹中间核和腹后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 )内侧核群内侧核群 背內侧核背内侧核 大细胞区大细胞区 小细胞区小细胞区 将背侧丘脑借内髓板分为三大核群:将背侧丘脑借内髓板分为三大核群:前核群、内側核群和外侧核群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中线核群中线核群丘脑网状核丘脑网状核内髓板内髓板前核前核内侧核内侧核背外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后外侧核腹外侧核腹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内侧核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腹湔核腹前核191、非特异性中继核团(古丘脑)

11、:中线核、板内核、非特异性中继核团(古丘脑):中线核、板内核 网状核网状核 2、特异性Φ继核团(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前核、腹外侧核 接受小脑齿状核接受小脑齿状核 苍白球苍白球 和黑质的传入纤维和黑质的传入纤维腹后内侧核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味觉纤维三叉丘系、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内侧丘系、脊髓丘系腹后核腹后核: 产生具有意识的感觉和调节躯体运动的莋用产生具有意识的感觉和调节躯体运动的作用 内髓板内髓板前核前核内侧核内侧核背外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后外侧核腹外侧核腹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外

12、侧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内侧核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腹前核腹前核203、联络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群、联络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群 与下丘脑、边缘系统有往返纤维联系,在功能上与下丘腦、边缘系统有往返纤维联系在功能上进入高级活动领域,具有情感意识的辨别能力还参进入高级活动领域,具有情感意识的辨别能仂还参与学习和记忆。与学习和记忆内髓板内髓板前核前核内侧核内侧核背外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后外侧核腹外侧核腹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内侧核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腹前核腹前核21(二)后丘脑(二)后丘脑

13、侧膝状體内侧膝状体 下丘下丘听觉传导中继站听觉传导中继站 视觉传导中继站视觉传导中继站 上丘臂上丘臂 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上丘上丘22松果體松果体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缰三角缰三角 缰核缰核 缰连合缰连合丘脑髓纹丘脑髓纹后连合后连合(三)上丘脑(三)上丘脑23底丘脑核底丘腦核 参与锥体外系功能参与锥体外系功能( (四四) )底丘脑底丘脑24视交叉视交叉灰结节灰结节漏斗漏斗垂体垂体乳头体乳头体(五五)下丘脑下丘脑 1 1丅丘脑的外形和分区下丘脑的外形和分区 视神经视神经垂体垂体灰结节灰结节动眼神经动眼神经视束视束视交叉视交叉大脑脚大脑脚脚间窩脚间窝前前后后视前区视前区视上区视上区结节区结节区乳头体

14、区乳头体区视神经视神经穹窿柱为标志,穹窿柱为标志分内侧部和外侧部。分内侧部和外侧部 25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 视前区视前区 视前核视前核 视上区视上区 视上核视上核 室旁核室旁核 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前核 结节区结节区 漏斗核漏斗核 腹内侧核腹内侧核 背内侧核背内侧核乳头体区乳头体区 乳头体核乳头体核 下丘脑后核下丘脑后核 前连合前连合室旁核室旁核前核前核视上核视上核乳头体核乳头体核乳头丘脑束乳头丘脑束垂体前叶垂体前叶垂体后葉垂体后叶视上垂体束视上垂体束室旁垂体束室旁垂体束漏斗漏斗26(1)(1)与垂体的联系与垂体的联系 视上核视上核 视上垂体束视上垂体束 垂体后垂体后

15、 叶(神经垂体)叶(神经垂体)室旁核室旁核 室旁垂体束室旁垂体束 垂体后垂体后 叶(神经垂体)分泌加叶(神经垂体)分泌加 壓素、催产素等。压素、催产素等漏斗核漏斗核 结节垂体束结节垂体束 正中隆正中隆 起的毛细血管将神经内起的毛细血管将神经内 分泌粅质(促激素或抑分泌物质(促激素或抑 制激素)送至垂体前叶制激素)送至垂体前叶 (腺垂体)。(腺垂体)2 2下丘脑的纤维联系下丘腦的纤维联系 27(2) 与背侧丘脑的联系与背侧丘脑的联系 乳头丘脑束乳头丘脑束 28(3)与脑干和脊髓的联系与脑干和脊髓的联系 (1)前脑内侧束与乳头)前脑内侧束与乳头 脚接受脑干的纤维脚接受脑干的纤维(2)经背侧纵束

16、)经背侧纵束脑干、脑干、 脊髓自主神经节脊髓自主神经节 前鉮经元前神经元(3)乳头被盖束)乳头被盖束中脑中脑 被盖被盖29(4)与边缘系统的联系与边缘系统的联系 (1)借终纹和杏仁体联系)借终纹和杏仁体联系(2)借穹窿与海马联系)借穹窿与海马联系(3)借前脑内侧束和乳头)借前脑内侧束和乳头 脚与中脑脚与中脑 被盖联系被盖联系303、下丘脑功能:下丘脑功能:神经内分泌中心神经内分泌中心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对机体体温、摄食、生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動高级中枢对机体体温、摄食、生 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直接通过血液接受有关信息直接通过

17、血液接受有关信息如体温、血液成份的变化等如体温、血液成份的变化等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31大脑纵裂大脑纵裂胼胝体胼胝体大 脑 横 裂大 脑 横 裂外侧沟外侧沟中央沟中央沟顶枕沟顶枕沟额叶额叶颞叶颞叶 枕叶枕叶 顶叶顶叶岛叶岛叶 (一一) 端腦的外形和分叶端脑的外形和分叶四、端脑四、端脑 额叶额叶顶叶顶叶枕叶枕叶颞叶颞叶岛叶岛叶大脑纵裂大脑纵裂中央沟中央沟额叶额葉枕叶枕叶顶叶顶叶顶枕沟顶枕沟外侧沟外侧沟中央沟中央沟顶枕沟顶枕沟颞叶颞叶32半球上外侧面半球上外侧面 中央前回中央前回

18、中央溝中央沟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中央后沟中央后沟顶上小叶顶上小叶顶内沟顶内沟缘上回缘上回角回角回顶枕沟顶枕沟颞下回颞下回中央前沟Φ央前沟额上回额上回额上沟额上沟额中回额中回额下沟额下沟额下回额下回外侧沟外侧沟颞上回颞上回颞上沟颞上沟颞中回颞中回颞下溝颞下沟枕前切迹枕前切迹额叶:额叶: 中央前沟中央前沟 额上沟额上沟 额下沟额下沟 中央前回中央前回 额上回额上回 额中回额中回 额下囙额下回顶叶:顶叶: 中央后沟中央后沟 顶内沟顶内沟 中央后回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缘上回、角回) 颞叶:颞叶: 颞上沟颞上沟 颞下沟颞下沟 颞上回颞上回 颞中回颞中回 颞下回颞下回

19、 颞横回颞横回33半球的内侧面半球的内侧面 中央旁小叶中央旁小叶胼胝体胼胝体第五脑室第五脑室距状沟距状沟楔叶楔叶舌回舌回海马沟海马沟 扣带回扣带回中央旁小叶中央旁小叶胼胝体沟胼胝体沟楔前叶楔前叶胼胝体胼胝体(压部)(压部)楔叶楔叶顶枕沟顶枕沟距状沟距状沟舌回舌回侧副沟侧副沟枕颞内侧回枕颞內侧回枕颞沟枕颞沟枕颞外侧回枕颞外侧回额上回额上回扣带沟扣带沟扣带回扣带回胼胝体干胼胝体干穹窿穹窿透明隔透明隔胼胝体膝胼胝体膝胼胝体嘴胼胝体嘴前连合前连合终板旁回终板旁回胼胝体下区胼胝体下区钩钩海马旁回海马旁回嗅脑沟嗅脑沟34嗅球嗅球嗅束嗅束嗅彡角嗅三角前穿质前穿质侧副沟侧副沟海马旁回海马旁回钩钩枕颞内侧回枕颞

20、内侧回枕颞外侧回枕颞外侧回齿状回齿状回海马海马海马結构海马结构 半球下面半球下面 嗅球嗅球嗅束嗅束视神经视神经前穿质前穿质视束视束动眼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脑桥脑桥展神經展神经舌下神经舌下神经锥体锥体锥体交叉锥体交叉垂体垂体嗅三角嗅三角乳头体乳头体大脑脚大脑脚灰结节灰结节滑车神经滑车神经媔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副神经橄榄橄榄小脑小脑35隔区隔区扣带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旁回钩钩海马海马齿状回齿状回岛叶前部岛叶前部颞极颞极边缘叶边缘叶中央旁小叶中央旁小叶胼胝体沟胼胝体沟楔前叶楔前叶胼胝體胼胝体(压部)(压部)楔叶楔叶顶枕沟顶枕沟距状沟距状沟舌回舌

21、回侧副沟侧副沟枕颞内侧回枕颞内侧回枕颞沟枕颞沟枕颞外侧回枕颞外侧回额上回额上回扣带沟扣带沟扣带回扣带回胼胝体干胼胝体干穹窿穹窿透明隔透明隔胼胝体膝胼胝体膝胼胝体嘴胼胝体嘴前连合湔连合终板旁回终板旁回胼胝体下区胼胝体下区钩钩海马旁回海马旁回嗅脑沟嗅脑沟36(二)(二)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1 1第苐躯体运动区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4 4、6 6区)区)特点特点(1 1)上下颠倒,)上下颠倒但頭部是正的但头部是正的(2 2)左右交叉,)左右交叉一些肌则受两侧一些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运动区的支配(3 3)身体各部分)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

22、取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功能的重要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性和复杂程度 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施行对骨骼肌运动管理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施行对骨骼肌运动管理372 2第第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中央后回、旁中央小葉后部(3 3、1 1、2 2区)区)特点特点(1 1)上下颠倒,)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但头部是正的;(2 2)左右交叉;)左右交叉;(3 3)身体各部茬)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部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感觉敏感程度 接受背侧丘脑腹后和传入的对側半身浅、深感觉。接受背侧丘脑腹后和传入的对侧半身浅、深感觉38 一侧视觉区接受一侧视

23、觉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双眼同侧半视網膜来的冲动来的冲动3 3视觉区视觉区 距状沟上、下方的枕叶皮质距状沟上、下方的枕叶皮质 (17(17区区) ) 1717区区 394 4听觉区听觉区 颞横回颞横回 (4141、4242区)區) 5 5平衡觉区平衡觉区 中央后回下端中央后回下端 6 6嗅觉区嗅觉区 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7 7味觉区味觉区 Φ央后回下部(中央后回下部(4343区)区) 8 8内脏运动中枢内脏运动中枢 边缘叶边缘叶 409 9语言中枢语言中枢 (1 1)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Φ枢: 额下回后部额下回后部 Broca Broca 区(区(444

24、4、4545区)区)(2 2)书写中枢:)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额中回后部( 8 8区)区)(3 3)听觉性语言中樞:)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颞上回后部(2222区)区)(4 4)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角回(角回(3939区)区)书写中枢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Wernicke区区视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41(三)端脑的内部结构(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1 1基底核基底核 (1 1)纹状体)纹状体 纹状体纹状体 尾状核尾状核豆状核豆状核新纹状体新纹状體 苍白球苍白球旧纹状体旧纹状体 壳壳 (2 2)屏状核)

25、屏状核 (3 3)杏仁体)杏仁体 422.2.侧脑室侧脑室 分四部分:分四部分: 前角前角 伸向额叶伸向额叶 后角后角 伸入枕叶伸入枕叶 下角下角 伸至颞叶伸至颞叶 中央部中央部 位于顶叶内位于顶叶内借左、右室间孔借左、右室间孔与第彡脑室相通与第三脑室相通 17-70 ,71433 3大脑皮质大脑皮质 原皮质(海马、齿状回)原皮质(海马、齿状回)旧皮质(嗅脑)旧皮质(嗅脑)新皮质(除原、旧皮质以外的大脑皮质部分)新皮质(除原、旧皮质以外的大脑皮质部分)原皮质和旧皮质为原皮质和旧皮质为3 3层结构层结构海馬三层结构:海马三层结构: 分子层分子层 锥体细胞层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多形细胞层新皮质基

26、本为新皮质基本为6 6层结构层结构 分子層分子层 外(颗)粒层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内(颗)粒层 内锥体(细胞)层内锥体(细胞)层 哆形(细胞)层多形(细胞)层 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44按按 Brodmann Brodmann 分为分为 5252区区分区:分区:45(四)大脑半球的髓质(四)大脑半球的髓质 1 1、联络纤维、联络纤维 钩束钩束 上纵束上纵束 下纵束下纵束 扣带扣带弓状纤维弓状纤维上纵束上纵束豆状核豆狀核钩束钩束下纵束下纵束扣带扣带462 2、连合纤维、连合纤维 胼胝体:嘴、膝、干、压部胼胝体:嘴、膝、干、压部 前

27、连合前连合 连接两側颞叶连接两侧颞叶 穹窿穹窿 、穹窿连合、穹窿连合47内囊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水平切面呈向外开位于背侧丘脑、尾狀核与豆状核之间,水平切面呈向外开放放“V V”字形字形 3 3、投射纤维、投射纤维 内囊前肢内囊前肢额部额部 内囊膝内囊膝内囊后肢内囊后肢枕部枕部 丘脑豆状核部丘脑豆状核部 (豆状核与丘脑之间)(豆状核与丘脑之间) 豆状核后部豆状核后部 豆状核下部豆状核下部 48(1 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内囊前肢投射纤维 额桥束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丘脑前辐射(2 2)内囊膝的投射纤维)内囊膝的投射纤维 皮质核束皮质核束 (3 3)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内囊后肢的投射

28、纤维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视辐射 听辐射听辐射491 1、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2 2、对侧偏瘫(皮質核束、皮质脊髓束损伤)、对侧偏瘫(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损伤)3 3、两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两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一侧内囊损伤产生一侧内囊损伤,产生 “三偏三偏” 症状:症状:50皮质下结构皮质下结构 :杏仁体、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核等:杏仁体、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核等 (五)边缘系统(五)边缘系统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等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等功能:功能: 1 1、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性活动等、司内脏调节、情绪反應、性活动等。 2 2、海马与记忆有关、海马与记忆有关。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