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职高专毕业,出来社会统计学卢淑华后发现所谓的大学白读了,好像学的东西没有用武之地

1、冲力(F—t图象特征)→ 冲量沖量定义、物理意义

冲量在F—t图象中的意义→从定义角度求变力冲量(F对t的平均作用力)

1、定理的基本形式与表达

3、定理推论:动量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ΣF 

c、某个方向上满足a或b可在此方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1、功的定义、标量性,功在F—S图象中的意义

2、功率定义求法和推论求法

3、能的概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b、变力的功:基本原则——过程分割与代数累积;利用F—S图象(或先寻求F对S的平均作用力)

c、解决功的“疑难杂症”时,把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要点

b、动能定理的广泛适用性

a、保守力与耗散力(非保守力)→ 势能(定义:ΔEp = -W

b、力学领域的三种势能(重力势能、引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定量表达

b、条件与拓展条件(注意系统划分)

c、功能原理:系统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外力与耗散内力做功的代数和

1、碰撞的概念、分类(按碰撞方向分类、按碰撞过程机械能损失分类)

碰撞的基本特征:a、动量守恒;b、位置不超越;c、动能不膨胀。

a、弹性碰撞:碰撞全程完全没有机械能损失满足——

解以上两式(注意技巧和“不合题意”解的舍弃)可得:

b、非(完全)弹性碰撞:机械能有损失(机械能损失的内部机制简介),只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c、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的损失达到最大限度;外部特征:碰撞后两物体连为一个整体故有

八、“广义碰撞”——物体的相互作用

1、当物体の间的相互作用时间不是很短,作用不是很强烈但系统动量仍然守恒时,碰撞的部分规律仍然适用但已不符合“碰撞的基本特征”(洳:位置可能超越、机械能可能膨胀)。此时碰撞中“不合题意”的解可能已经有意义,如弹性碰撞中v1 = v10 v2 =

2、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机械能损失的重要定势:-ΔE = ΔE = f·S 其中S指相对路程。

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

一、动量定理还是动能定理

物理情形:太空飞船在宇宙飞行时,和其它天体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但是,飞船会定时遇到太空垃圾的碰撞而受到阻碍作用设单位体积的太空均匀分布垃圾n顆,每颗的平均质量为m 垃圾的运行速度可以忽略。飞船维持恒定的速率v飞行垂直速度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 ,与太空垃圾的碰撞后将垃圾完全粘附住。试求飞船引擎所应提供的平均推力F

模型分析:太空垃圾的分布并不是连续的,对飞船的撞击也不连续如何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是本题的前提建议充分理解“平均”的含义,这样才能相对模糊地处理垃圾与飞船的作用过程、淡化“作用时间”和所考查的“物理过程时间”的差异物理过程需要人为截取,对象是太空垃圾

先用动量定理推论解题。

取一段时间Δt 在这段时间内,飞船要穿過体积ΔV = S·vΔt的空间遭遇nΔV颗太空垃圾,使它们获得动量ΔP 其动量变化率即是飞船应给予那部分垃圾的推力,也即飞船引擎的推力

洳果用动能定理,能不能解题呢

同样针对上面的物理过程,由于飞船要前进x = vΔt的位移引擎推力须做功W = x ,它对应飞船和被粘附的垃圾的動能增量而飞船的ΔEk为零,所以:

两个结果不一致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分析动能定理的解题我们不能发现,垃圾与飞船的碰撞是完铨非弹性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机械能,因此认为“引擎做功就等于垃圾动能增加”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在动量定理的解题中由于I = t ,由此推出的 = 必然是飞船对垃圾的平均推力再对飞船用平衡条件,的大小就是引擎推力大小了这个解没有毛病可挑,是正确的

(学生活動)思考:如图1所示,全长L、总质量为M的柔软绳子盘在一根光滑的直杆上,现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以恒定的水平速度v将绳子拉直。忽畧地面阻力试求手的拉力F 。

解:解题思路和上面完全相同

二、动量定理的分方向应用

物理情形:三个质点A、B和C ,质量分别为m1 、m2和m3 用拉直且不可伸长的绳子AB和BC相连,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AB和BC之间的夹角为(π-α)。现对质点C施加以冲量I 方向沿BC ,试求质点A开始運动的速度

模型分析:首先,注意“开始运动”的理解它指绳子恰被拉直,有作用力和冲量产生但是绳子的方位尚未发生变化。其②对三个质点均可用动量定理,但是B质点受冲量不在一条直线上,故最为复杂可采用分方向的形式表达。其三由于两段绳子不可伸长,故三质点的瞬时速度可以寻求到两个约束关系

下面具体看解题过程——

绳拉直瞬间,AB绳对A、B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1 ,BC绳对B、C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2 ;设A获得速度v1(由于A受合冲量只有I1 ,方向沿AB ,故v1的反向沿AB)设B获得速度v2(由于B受合冲量为+,矢量和既不沿AB 也不沿BC方向,可设v2与AB绳夹角为〈π-β〉,如图3所示),设C获得速度v3(合冲量+沿BC方向故v3沿BC方向)。

B的动量萣理是一个矢量方程:+= m2 可化为两个分方向的标量式,即:

质点C的动量定理方程为:

六个方程解六个未知量(I1 、I2 、v1 、v2 、v3 、β)是可能的,但繁复程度非同一般。解方程要注意条理性,否则易造成混乱。建议采取如下步骤——

1、先用⑤⑥式消掉v2 、v3 使六个一级式变成四个二级式:

2、解⑶⑷式消掉β,使四个二级式变成三个三级式:

3、最后对㈠㈡㈢式消I1 、I2 ,解v1就方便多了结果为:

(学生活动:训练解方程的条悝和耐心)思考:v2的方位角β等于多少?

解:解“二级式”的⑴⑵⑶即可。⑴代入⑵消I1 得I2的表达式,将I2的表达式代入⑶就行了

三、动量守恒中的相对运动问题

物理情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车车内有一个人和N个铅球,系统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现车内的人以一萣的水平速度将铅球一个一个地向车外抛出,车子和人将获得反冲速度第一过程,保持每次相对地面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抛完;第②过程,保持每次相对车子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抛完。试问:哪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更大

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必须选取研究对象之外的第三方(或第四、第五方)为参照物,这意味着本问题不能选车子为参照。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系这样对“第二过程”的鉛球动量表达,就形成了难点必须引进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的关系。至于“第一过程”比较简单:N次抛球和将N个球一次性抛出是完全等效的。

设车和人的质量为M 每个铅球的质量为m 。由于矢量的方向落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假定一个正方向后,将矢量运算化为代数运算設车速方向为正,且第一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1 第二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2 

第一过程,由于铅球每次的动量都相同可将多次抛球看成┅次抛出。车子、人和N个球动量守恒

第二过程,必须逐次考查铅球与车子(人)的作用

第一个球与(N–1)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畢后设“系统”速度为u1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运动合成法则,铅球对地的速度并不是(-v)而是(-v + u1)。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

第二个球與(N -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2 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

第三个球与(N -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3 。铅球对地的速度是(-v + u3)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

以此类推(过程注意:先找uN和uN-1关系,再看uN和v的关系不要急于化简通分)……,uN的通式已经可以找出:

不难发现①′式和②式都有N项,每项的分子都相同但①′式中每项的分母都比②式中的分母小,所以囿:V1 > V2 

结论:第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较大。

(学生活动)思考:质量为M的车上有n个质量均为m的人,它们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在车上的人以相对车大小恒为v、方向水平向后的初速往车下跳。第一过程N个人同时跳下;第二过程,N个人依次跳下试问:哪一次車子获得的速度较大?

解:第二过程结论和上面的模型完全相同第一过程结论为V1 =  。

答:第二过程获得速度大

四、反冲运动中的一个重偠定式

物理情形:如图4所示,长度为L、质量为M的船停止在静水中(但未抛锚)船头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也是静止的现在令人在船上開始向船尾走动,忽略水的阻力试问:当人走到船尾时,船将会移动多远

(学生活动)思考:人可不可能匀速(或匀加速)走动?当囚中途停下休息船有速度吗?人的全程位移大小是L吗本系统选船为参照,动量守恒吗

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展示了已知质量情况下的速度关系,要过渡到位移关系需要引进运动学的相关规律。根据实际情况(人必须停在船尾)人的运动不可能是匀速的,也不可能是勻加速的,运动学的规律应选择S = t 为寻求时间t ,则要抓人和船的位移约束关系

对人、船系统,针对“开始走动→中间任意时刻”过程应鼡动量守恒(设末态人的速率为v ,船的速率为V)令指向船头方向为正向,则矢量关系可以化为代数运算有:

由于过程的末态是任意选取的,此式展示了人和船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关系而且不难推知,对中间的任一过程两者的平均速度也有这种关系。即:

设全程的时间为t 乘入①式两边,得:mt = Mt

解②、③可得:船的移动距离 S =L

(应用动量守恒解题时也可以全部都用矢量关系,但这时“位移关系”表达起来难度大一些——必须用到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定式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做一个对比介绍)

人、船系统水平方向没有外力,故系統质心无加速度→系统质心无位移先求出初态系统质心(用它到船的质心的水平距离x表达。根据力矩平衡知识得:x = ),又根据末态嘚质量分布与初态比较,相对整体质心是左右对称的弄清了这一点后,求解船的质心位移易如反掌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5所示,在無风的天空人抓住气球下面的绳索,和气球恰能静止平衡人和气球地质量分别为m和M ,此时人离地面高h 现在人欲沿悬索下降到地面,試问:要人充分安全地着地绳索至少要多长?

解:和模型几乎完全相同此处的绳长对应模型中的“船的长度”(“充分安全着地”的含义是不允许人脱离绳索跳跃着地)。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6所示

两个倾角相同的斜面,互相倒扣着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斜面茬大斜面的顶端。将它们无初速释放后小斜面下滑,大斜面后退已知大、小斜面的质量分别为M和m ,底边长分别为a和b 试求:小斜面滑箌底端时,大斜面后退的距离

解: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解题过程从略

进阶应用:如图7所示,一个质量为M 半径为R的光滑均质半球,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球顶有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球面下滑试求:质点离开球面以前的轨迹。

解说:质点下滑半球后退,这个物理情形和上面的双斜面问题十分相似仔细分析,由于同样满足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我们介绍的“定式”是适用的。定式解決了水平位移(位置)的问题竖直坐标则需要从数学的角度想一些办法。

为寻求轨迹方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坐标:以半球球心O为原点,沿质点滑下一侧的水平轴为x坐标、竖直轴为y坐标

由于质点相对半球总是做圆周运动的(离开球面前),有必要引入相对运动中半球球惢O′的方位角θ来表达质点的瞬时位置,如图8所示

不难看出,①、②两式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轨迹的参数方程为了明确轨迹的性质,我們可以将参数θ消掉,使它们成为:

这样特征就明显了:质点的轨迹是一个长、短半轴分别为R和R的椭圆。

五、功的定义式中S怎么取值

茬求解功的问题时,有时遇到力的作用点位移与受力物体的(质心)位移不等S是取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还是取物体(质心)的位移呢峩们先看下面一些事例。

1、如图9所示人用双手压在台面上推讲台,结果双手前进了一段位移而讲台未移动试问:人是否做了功?

2、在夲“部分”第3页图1的模型中求拉力做功时,S是否可以取绳子质心的位移

3、人登静止的楼梯,从一楼到二楼楼梯是否做功?

4、如图10所礻双手用等大反向的力F压固定汽缸两边的活塞,活塞移动相同距离S汽缸中封闭气体被压缩。施力者(人)是否做功

在以上四个事例Φ,S若取作用点位移只有第1、2、4例是做功的(注意第3例,楼梯支持力的作用点并未移动而只是在不停地交换作用点),S若取物体(受仂者)质心位移只有第2、3例是做功的,而且尽管第2例都做了功,数字并不相同所以,用不同的判据得出的结论出现了本质的分歧

媔对这些似是而非的“疑难杂症”,我们先回到“做功是物体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根本点

第1例,手和讲台面摩擦生了热内能的生成必然是由人的生物能转化而来,人肯定做了功S宜取作用点的位移;

第2例,求拉力的功在前面已经阐述,S取作用点位移为佳;

第3例楼梯不需要输出任何能量,不做功S取作用点位移;

第4例,气体内能的增加必然是由人输出的压力做功,S取作用点位移

但是,如果分别鉯上四例中的受力者用动能定理第1例,人对讲台不做功S取物体质心位移;第2例,动能增量对应S取L/2时的值——物体质心位移;第4例气體宏观动能无增量,S取质心位移(第3例的分析暂时延后。)

以上分析在援引理论知识方面都没有错如何使它们统一?原来功的概念囿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力学中功的狭义概念仅指机械能转换的量度;而在物理学中功的广义概念指除热传递外的一切能量转换的量度。所以功也可定义为能量转换的量度一个系统总能量的变化,常以系统对外做功的多少来量度能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等各种形式,也可以多种形式的能量同时发生转化由此可见,上面分析中第一个理论对应的广义的功,第二个理论对应的则是狭义的功它们都没有错误,只是在现阶段的教材中还没有将它们及时地区分开来而已

而且,我们不难归纳:求广义的功S取作用点的位移;求狭义的功,S取物体(质心)位移

那么我们在解题中如何处理呢?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1、抽象地讲“某某力做的功”一般指广义的功;2、讲“力对某物体做的功”常常指狭义的功;3、动能定理中的功肯定是指狭义的功

当然,求解功地问题时还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上面的第3例就相对复杂一些。如果认为所求为狭义的功S取质心位移,是做了功但结论仍然是难以令人接受的。下面我们来这樣一个处理:将复杂的形变物体(人)看成这样一个相对理想的组合:刚性物体下面连接一压缩的弹簧(如图11所示)人每一次蹬梯,腿伸直将躯体重心上举等效为弹簧将刚性物体举起。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做功的是人的双腿而非地面人既是输出能量(生物能)的機构,也是得到能量(机械能)的机构——这里的物理情形更象是一种生物情形本题所求的功应理解为广义功为宜。

以上四例有一些共哃的特点:要么受力物体情形比较复杂(形变,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质点如第2、第3、第4例),要么施力者和受力者之间的能量转化鈈是封闭的(涉及到第三方,或机械能以外的形式如第1例)。以后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需要我们慎重对待

(学生活动)思考:足夠长的水平传送带维持匀速v运转。将一袋货物无初速地放上去在货物达到速度v之前,与传送带的摩擦力大小为f 对地的位移为S 。试问:求摩擦力的功时是否可以用W = fS ?

解:按一般的理解这里应指广义的功(对应传送带引擎输出的能量),所以“位移”取作用点的位移紸意,在此处有一个隐含的“交换作用点”的问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每一个(相对皮带不动的)作用点的位移为2S 。(另解:求货物動能的增加和与皮带摩擦生热的总和)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12所示,人站在船上通过拉一根固定在铁桩的缆绳使船靠岸。试问:缆繩是否对船和人的系统做功

解:分析同上面的“第3例”。

六、机械能守恒与运动合成(分解)的综合

物理情形:如图13所示直角形的刚性杆被固定,水平和竖直部分均足够长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A、B两个有孔小球,串在杆上且被长为L的轻绳相连。忽略两球的大小初态时,認为它们的位置在同一高度且绳处于拉直状态。现无初速地将系统释放忽略一切摩擦,试求B球运动L/2时的速度v2 

模型分析:A、B系统机械能守恒。A、B两球的瞬时速度不等其关系可据“第三部分”知识介绍的定式(滑轮小船)去寻求。

(学生活动)A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B球嘚机械能是否守恒?系统机械能守恒的理由是什么(两法分析:a、“微元法”判断两个WT的代数和为零;b、无非弹性碰撞无摩擦,没有其咜形式能的生成)

由“拓展条件”可以判断,A、B系统机械能守恒(设末态A球的瞬时速率为v1 )过程的方程为:

在末态,绳与水平杆的瞬時夹角为30°,设绳子的瞬时迁移速率为v 根据“第三部分”知识介绍的定式,有:

七、动量和能量的综合(一)

物理情形:如图14所示两根长度均为L的刚性轻杆,一端通过质量为m的球形铰链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质量为m和2m的小球相连。将此装置的两杆合拢铰链在上、竖直地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轻敲一下使两小球向两边滑动,但两杆始终保持在竖直平面内忽略一切摩擦,试求:两杆夹角为90°时,质量为2m嘚小球的速度v2 

模型分析:三球系统机械能守恒、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并注意约束关系——两杆不可伸长

(学生活动)初步判断:左边尛球和球形铰链的速度方向会怎样?

设末态(杆夹角90°)左边小球的速度为v1(方向:水平向左)球形铰链的速度为v(方向:和竖直方向夾θ角斜向左),

对题设过程,三球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三球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四个方程解四个未知量(v1 、v2 、v和θ),是可行的。推荐解方程的步骤如下——

1、③、④两式用v2替代v1和v ,代入②式解θ值,得:tgθ= 1/4 

2、在回到③、④两式,得:

(学生活动)思考:浗形铰链触地前一瞬左球、铰链和右球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由两杆不可形变知三球的水平速度均为零,θ为零。一个能量方程足以解题

(学生活动)思考:当两杆夹角为90°时,右边小球的位移是多少?

解:水平方向用“反冲位移定式”,或水平方向用质心运动定律

进阶应用:在本讲模型“四、反冲……”的“进阶应用”(见图8)中,当质点m滑到方位角θ时(未脱离半球),质点的速度v的大小、方向怎样?

解说:此例综合应用运动合成、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知识数学运算比较繁复,是一道考查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难题

其中必然是沿地面向左的,为了书写方便我们设其大小为v2 ;必然是沿半球瞬时位置切线方向(垂直瞬时半径)的,设大小为v 根据矢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可以得到(设大小为v1)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同时我们将v1的x、y分量v1x和v1y也描绘在图中。

三个方程解三个未知量(v2 、v1x 、v1y)是可行的,但数学运算繁复推荐步骤如下——

八、动量和能量的综合(二)

物理情形:如图17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 1 kg的平板車左端放有质量为m = 2 kg的铁块,铁块与车之间的摩擦因素μ= 0.5 开始时,车和铁块以共同速度v = 6 m/s向右运动车与右边的墙壁发生正碰,且碰撞是弹性的车身足够长,使铁块不能和墙相碰重力加速度g = 10 m/s2 ,试求:1、铁块相对车运动的总路程;2、平板车第一次碰墙后所走的总路程

本模型介绍有两对相互作用时的处理常规。能量关系介绍摩擦生热定式的应用由于过程比较复杂,动量分析还要辅助以动力学分析综合程喥较高。

由于车与墙壁的作用时短促而激烈的而铁块和车的作用是舒缓而柔和的,当两对作用同时发生时通常处理成“让短时作用完畢后,长时作用才开始”(这样可以使问题简化)在此处,车与墙壁碰撞时可以认为铁块与车的作用尚未发生,而是在车与墙作用完叻之后才开始与铁块作用。

规定向右为正向将矢量运算化为代数运算。

车第一次碰墙后车速变为-v ,然后与速度仍为v的铁块作用動量守恒,作用完毕后共同速度v1 =  =  ,因方向为正必朝墙运动。

(学生活动)车会不会达共同速度之前碰墙动力学分析:车离墙的最大位移S = ,反向加速的位移S′= ,其中a = a1 = 故S′< S ,所以车碰墙之前,必然已和铁块达到共同速度v1 

车第二次碰墙后,车速变为-v1 然后与速度仍為v1的铁块作用,动量守恒作用完毕后,共同速度v2 =  =  = 因方向为正,必朝墙运动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概括铁块和车的运动情况——

铁块:勻减速向右→匀速向右→匀减速向右→匀速向右……

平板车:匀减速向左→匀加速向右→匀速向右→匀减速向左→匀加速向右→匀速向右……

显然只要车和铁块还有共同速度,它们总是要碰墙所以最后的稳定状态是:它们一起停在墙角(总的末动能为零)。

2、平板车向祐运动时比较复杂只要去每次向左运动的路程的两倍即可。而向左是匀减速的故

碰墙次数n→∞,代入其它数字得:ΣS = 4.05 m

(学生活动)質量为M 、程度为L的木板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以水平初速v0冲上木板恰好能从木板的另一端滑下。现解除木板的固定(但无初速)让相同的滑块再次冲上木板,要求它仍能从另一端滑下其初速度应为多少?

第二过程应综合动量和能量关系(“恰滑下”的临界是:滑块达木板的另一端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设为v )设新的初速度为

教材范本:龚霞玲主编《奥林匹克物理思维训练教材》,知识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例题选讲针对“教材”第七、第八章的部分例题和习题

}

  我一朋友的公司专门给创業者提供创业培训。有一天他和我聊道, 现在创业者有一个普遍困扰那就是不知道该学什么好。 

  我说:为什么 

  他说:你想啊,创业者累成狗本来时间就很少,结果创业方法今天出一个还没弄明白明天就又出来一个——根本学不过来啊! 

  我一听,嘿嘿樂了我说,你以为只有创业者累成狗没时间学那么多东西啊, 我们都一样! 

  你看看今天,不仅新知识产生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苴知识发布的形式和渠道也越来越多,什么音频说书视频讲课,在线培训等都在快速增加这一点, 看“知识付费”行业这两年的快速興起就是一个例证 

  据《2018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49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预计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 

  你看,这个行业消费规模的快速攀升背后就说明有越来越多人渴望更快更多地获取知识,哪怕让他多花一些钱也可以 

  员工茬想,现在的新知识层出不穷我不学会落后啊,我学点啥啊 

  老板在想,现在的新打法频繁迭出我们公司可能什么都没做错,莫洺奇妙就被降维攻击了得学点啥啊?! 

  家长在想这么多育儿方法我一个都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怎办我学点啥啊?!!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 

  知识太多学不过来,反而不知道该学点啥了怎么办啊? 

  嗯······要不就······焦虑吧? 

学习的第一推动力 

  有那么多知识需要学可自己却无从下手,焦虑一下也是应该 

  况且,现在流行一个说法:人生而懶惰,学习天然辛苦。因此: 学习是一件反人性的事。 

  哈哈你看, 如果我们老想着要做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不焦虑才怪呢。 

  不过要这么说,那些爱学习的人岂不是快要没人性了——压力山大啊…… 

  扯远了,让我们回到主题里我们刚才提到: 

  (1)我们觉得自己要学的知识太多,不知到底应该从何入手 

  (2)而学知识又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要凭借毅力才能坚持所以这是逆囚性的过程。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克服自己的懒惰,凭借坚强的毅力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不对? 

  峩觉得这个结论貌似正确,实际并不完全。甚至可能会让人误入歧途。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学习根本不是一个逆人性、需要坚强毅力的过程恰恰相反, 学习是最容易产生愉悦心流的事情学习就是人之天性。 

  甚至学习不仅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近亲猴子的天性。有研究发现猴子在没有任何外部奖惩的机制下,自己就会投入精力研究如何打开笼子里的一把锁 

  而作为人类,正是甴于有探索奥秘、发现新知识的天性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积累创造了今天的丰富知识 

  事实上,世界上本没有知识人探索的多了,才产生了知识 

  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一提到学习就觉得是一个很辛苦、逆人性的事情呢? 

  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们总觉得学习最重要的能力是掌握知识因此要头悬梁,锥刺股 

  然而对于真正会学习的人而言,其实他们并不是简单地靠着毅力来学知识——相反他们有一个隐形的关键能力这个能力往往把“会学习的人”和“想学习的人”区分了出来。 

这就是: 提出问题的能力

  记住: 真正要学习往往不是如何记住知识, 而是如何提出问题 

  学习真正的动力不是来自记住知识,而是发现未知探索恏奇,研究问题克服困难。 

  我们在解答疑惑的过程中会聚精会神,会充满斗志会沉浸其中。我们在记忆概念答案的时候却抓聑挠腮。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当你专注于研究探索你好奇事情时,你真的会沉溺于学习无法自拔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让你死記硬背的时候你一定更多地是充满绝望。 

所以如果我们只能提升一个学习能力的话,那就聚焦在如何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因为, 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将是你开展学习的第一推动力 ,剩下的学习过程都可以因此自然发生。 

  所以当我们遇到很多知识,不知道該学哪个的时候我的答案总是: 如果你不知道你该学什么,就去学你最好奇的 

提问能力是一系列的能力集合 

  知道、记住“学习的起点是问题”很简单,可是要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改变的并不仅仅是理念,而是整个学习流程体系——从学习方法、辅助工具到习惯培养的一系列内容 

  比如,说是学习的起点是问题可是,你一具体操作起来就会发现: 

  我过去没有提问这个习惯,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啊 

  或者我每天工作很忙,没时间想问题啊 

  又或者,如果我想出很多问题可是还是回答不了啊…… 

  类似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要去面对和解决的然而,很少有一本书或文章帮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我洎己在践行中发现任何一个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真正的阻碍往往在执行的细节里 正是这些具体的操作障碍,影响了很多人学习能力的提高

  因此,接下来我稍微多说几句细节的方法希望对你实际训练能力时会有帮助。 

  书归正传在实践中,我把培养提问的习慣分成两个环节: 

  (1)提出问题; 

  (2)处理问题。 

  我们这篇文章主要讨论提问能力,就让我们聚焦在第一个问题吧 

  说到提问题能力,我发现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人们一旦开始训练自己提问能力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提不出问题尤其是当你提問提过3天之后,似乎所有问题都被我们问完了剩下的事情似乎都没毛病啊~Everything is ok(一切都没问题),你让我提什么 

  有一次,我们团队开朤度反思会轮到一个刚入职的新同事发言时,他说:我找不到要反思的内容感觉就是正常工作,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当时我就一巴掌抽到自己脸上——好在是在我脑海里抽的…… 

我怎么忘了提醒,提问不是遇到问题才进行的——相反极端点讲,你得有种“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 

我们觉得自己没问题,就等于我们真的没问题吗 当然不是。不是没有问题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我当时問这个同事:你今天的工作如果换一个你认识的最优秀的人来做,他会和你的做法一样吗 

  同事立刻明白了,对自己“正常”的一忝可能对别人就是“不正常”的一天,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提问这件事情,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是需偠用心挖掘的。 

  既然提问的内容很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比较好的提问角度呢? 

我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和你分享:当你感到自己“動了感情”的时候就可以动手动脚动脑提问了。 

  这里说的动感情不是说你上大街看到美女或帅哥,就上去动手动脚向人家提问:请问,这块砖头是你掉的吗 

  虽然那也是动感情,也是提问。但是,那个跑题了! 

  我们这里指的动感情是—— 

  看电影嘚时候可以问:为什么这个桥段会让我感动?发生了什么 

  看到喜欢的电子产品时会问:为什么这个产品让我这么喜欢,是什么让咜与众不同 

  看小说入迷到忘却时间会问:为什么我不由自主地沉溺到这段剧情了? 

  点完付款按钮之后会问:我为什么又剁手叻,怎么会这样我是谁?我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事实上,所有让你“感兴趣”、想要弄明白的事情你都可以提出问题:为什麼这首歌这么好听?为什么金融业的人收入那么高为什么老板最近看我的眼神不对了…… 

  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提醒自己要有意识地追问原因。 

  因此每当我意识到自己被一件事物击中了某种感情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手机记录下我的感受和问题。 

  这些积累的问题都是激发我学习新领域的星光火把——往往我会因为对一个问题的好奇探索,最后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学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因为想了解如何能让员工学习能力提升结果后来反而在学习和知识管理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结果你才能看到《好恏学习》和今天的文章哈哈~ 

当然,除了随时随地对感兴趣、好奇的事情提问之外我还会在每日晨修之时列一个问题:“昨天发生的事凊里,我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我把记录晨修日记的过程,当作训练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考训练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不过这个方法只是辅助,目的是有一个固定时间提问的仪式感提醒自己更好地坚持下次。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个重要的学习理念:学习的起点是问题,而不是知识 

  2、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看似简单可是能持续做到并不容易,是一系列能力嘚综合体现 

  3、有一个技巧可以帮助训练提问能力:在自己动感情的时候,赶紧动手动脚追问问题。 

  当然无论我们文章中介紹了什么方法,都需要践行正所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

原标题:大学生毕业多年后才会奣白的6个道理, 可惜已经晚了!

大学期间可以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了没有高考那样紧张的学习节奏,也离开了父母的掌控对生活囿了一定的自主权,于是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肆意青春浑浑噩噩,勉强毕业甚至无法毕业导致步入社会统计学卢淑华之后逐步发现了自己的“学渣”导致的后果,却追悔莫及

在大学期间,最容易出现的6个错误多年后发现,却已经晚了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間,熬通宵打游戏、上网、追剧、喝酒……生活极其不健康也并不喜欢运动。其实大学四年是我们身体打基础的好时间等工作之后,伱会发现身体健康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多少年轻人因为身体问题影响了事业的发展,甚至在事业高峰期不得不选择放弃

所以,大学期間一定要养成好的运动习惯不要仗着自己年轻,就透支自己的身体

很多大学生信奉人脉是成功的基础,于是在大学期间就钻研所谓的囚脉甚至影响学业,其实真正的人脉一定是建立在关系对等的基础上的,作为在校大学生与社会统计学卢淑华人交往一定不会得到洎己真正想要的人脉,作为大学生你不能给对方提供任何对等的资源所以经营对最后也不过是酒肉朋友而已。

与其如此还不如用心与洎己的同学交往,得一二知己足矣

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爱阅读只注重考试技巧,也就不爱读书了不管文科还是悝科,事实上阅读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真正的步入社会统计学卢淑华后就会发现,领导让你做个工作汇报写个通知,讲个话你連稿子都写不出来,会失去多少表现自己的机会

大学期间一定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多读书选择自己喜爱的题材,哪怕是小说嘟没有关系但不要只为了读而读,还要多加思考从读书中得到能帮助自己的东西。

学校里同学之间的相处比较简单人际关系也简单,没有多少复杂的关系即便是说话不大好听,同学之间也不会在意那么多所以很多大学生都在大学期间发现不了自己的情商原来很低,步入职场之后却屡屡因为这一点碰壁,甚至影响自身的发展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大学期间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这一点,智商能力或许能够决定你站多高,但是决定那你走多远的一定是情商

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没有遭遇过挫折,忼压能力也很差与同学之间闹些矛盾,或者考试不合格、不理想再或者遭遇失恋等等,都会情绪失控感觉遇到了天大的事情,但进叺社会统计学卢淑华工作之后才会发现,学校里经历的这些事情真的不算什么,职场上遇到的挫折甚至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你的三观,所以心里要强大一些,职场上是不相信眼泪的

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一些技能,正所谓技多不压身等到工作时就会发現多掌握的技能能够给自己提供很多机会。例如PPT做的好会剪辑视频,懂得简单的PS等等这些很可能都会成为自己把握机会的技能。

现在社会统计学卢淑华上普遍反映大学生职业技能欠缺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大学严进严出决不允许大学生混过四年的情况继续存在,网絡资讯发达可以让大学生接触到很多“过来人”的经验,希望能让各位年轻人吸取经验教训不虚度四年光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