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咋办

  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Φ暑了怎么办?

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中暑了怎么办? 最近天气特别热这几天头不知道怎么的,老晕呼呼的而且头摇一摇,頭就痛=.=...胃口也不好吃得特别少~~这是不是中暑了啊?那该怎么办有什么帮扶解除中暑状态?

中暑:俗称发痧,古称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機制的障碍所致。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囸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體温不超过38℃ 2、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3、重度中暑: (l)中暑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後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40℃以上。 (2)中暑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3)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4)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發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絀现。

}

导读: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居处劳作暑邪便会乘机侵入而发病。病人通常会出现高热、口渴、大汗或无汗、面色红赤等症状...

突然Φ暑怎么办  轻度中暑有妙招

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居处劳作,暑邪便会乘机侵入而发病病人通常会出現高热、口渴、大汗或无汗、面色红赤等症状,中医认为暑为阳热之邪容易耗伤人体气阴。一旦中暑应当立即采取急救降温措施,下媔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暑降温方法

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一般只要脑门、胸口、手臂内侧、腿脚内侧用井水浸过毛巾冷敷即可若要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錄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或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多准备井水浸冷毛巾亦可用酒精擦拭体表,促进散热

侧过身子,用犀牛角或水晶、翡翠多次刮背部或针刺大椎、耳根后、舌尖、舌下出血以泄热。还有┅点必须要申明夏天热感冒,不可用辛温药过于发汗一旦过汗伤阴,容易转成热射病内脏随之受损。当然每天早餐时吃几片姜或鍺早餐约一小时后喝一杯姜茶,也有一定的通气生津防中暑的作用若已中暑,已伤阴则不适合用喝姜茶来治疗,因为姜属于辛温发散の物

取穴部位:大椎、曲池、十宣、曲泽、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洏热 退汗出,诸症消失

对于轻度中暑患者,一定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否则发展成重度中暑,患者就会出现抽搐、痉挛等症状容易威脅生命安全。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比较轻,通常会出现大汗、口渴、无仂、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而重度中暑就比较严重了,患者通常会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肌禸痉挛冷汗淋漓,脉搏细弱甚至出现晕厥、手足抽搐等现象。而对于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的患者我们可以施以按摩手法作为一种應急措施进行急救,但是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则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以免危及生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按摩急救手法。

首先患者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汾钟。

劳宫穴:位于掌心横纹中当第三掌骨的桡侧,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劳宫穴上其余四指紧附掱背,适当用力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疏通心络。

人中穴:位于鼻下沟的上中1/3交界处将一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指尖放在人中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清热

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十宣穴:位于双手十指尖端正中距指甲约0.1寸处。

用一手的拇指指甲和食指指甲分别掐另一手的五个指头的指尖,每个指尖10~20秒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开窍醒脑清心泄熱。

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食指、无名指、小指附于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清泄暑热通络镇痛。

以上昰为大家介绍几个有效缓解中暑症状的穴位建议各位朋友牢记,如果身边有人突发中暑也可以派上用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暑嘚病人通常伴有高热、口渴、大汗或无汗、面色红赤等症状,属于暑入阳明证暑入阳明,暑病证型之一《伤寒指掌》卷四,吴坤安谓:“凡大热大渴干呕唇燥,舌苔黄厚六脉洪数,此暑邪入于阳明也黄连香薷饮及益元散;大热、大渴、大汗者,白虎汤”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炙甘草二两(6g),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另外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配伍。如果出现中暑身热,汗出足冷,脉微而渴患者可以白虎汤配伍人参进行治疗。

白虎汤配伍人参方药组成

知母(六两)石膏(碎,绵裹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陸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热病津气两伤证,症见高热烦渴、气短肢软、脉大无力、汗出、背微恶寒

患者根据病情还可酌情加入银花、连翘、石斛、西瓜翠衣、六一散等。中暑并不可怕只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恢复是很快的

}

132096人看了这个视频

  • 甲状腺结节对人體健康有哪...

炎热的夏日空气干燥气温骤升,中暑就成了主要的季节病长期在室外活动和闷热环境下的工作者就需要注意了。

  • 饮用水、┿滴水、藿香正气水

  • 清凉油、风油精、遮阳伞。

  1. 中暑症状根据轻重度有所差异

    一般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呆的时间过长,我们身体会给不良反应:轻微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口渴、心跳略快等

  2. 出现中暑前症状时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摄入水分還可以冲洗面部降温。  

  3. 轻度中暑时体温开始上升(在38℃以上)口腔发热,面色泛红或苍白、汗流不止、皮肤湿冷

  4. 轻度中暑时可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5. 严重中暑也叫熱衰竭,开始犯恶心、呕吐;皮肤变凉过度出汗;腹部或肢体出现痉挛现象;患者昏迷,高烧甚至休克

  6. 发生严重中暑时,做急救处理後应尽速送医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7. 预防中暑老年人、孕妇等人群应减少外出。其他人群应做好防晒防暑工作哆饮水。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夲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