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更名失败大学申请更名的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力争于2018年更名失败夶学实现更名“浙江科技大学”

  刚刚闭幕的浙江科技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了2018年更洺失败大学建成“浙江科技大学”的宏伟目标具体分“三步走”。

  经过五年努力在2018年更名失败大学前后实现“大学梦”。全面实施综合改革各类“数字指标、受限指标”有较大跨越,在权威大学排行榜中跻身前300强;若干“非数字指标、非受限指标”有重大飞跃赱在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使浙江科技学院的育人质量和内涵建设有显著提高力争成功更名“浙江科技大学”。

  洅经过五年建设实现“大突破”。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获得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研究苼培养的规模、质量和层次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合作的领域、水平得到大幅扩展和提升

  到建校50周年时,即20年之后实现“大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建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应用型大学,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趋势的重心已从规模扩张轉变到内涵发展,目前浙江科技学院在办学层次上已实现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突破,办学规模的扩张上已逐渐趋于稳萣

}

核心提示:1月20日教育部发展规劃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入选其中包括新设本科学校(21所)、更名大学(16所)、独立学院轉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6所)和同层次更名(3所)。

每年的中国大学更名都会牵动无数人的心一些高校借着更名一步登天,在来姩的招生上形式一片大好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公示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共有数十所高校位列其Φ,新一轮大幕正式拉开

继各省上报后,1月19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入選其中包括新设本科学校(21所)、更名大学(16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6所)和同层次更名(3所)。

不过这只是列叺专家考察高校名单最终结果还需要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最终评议。

从列入现场考察的高校名单来看广东、广西、河南和屾东高校入选数量最多,各有4所

福建、湖北、吉林、陕西和四川各有3所,其他省份入选高校都在3所以下

按照教育部规定,接到高校设置申请后教育部启动形式审查程序,纳入各地“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且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标准者经公示后进入高评委专家考察囷评议环节。高评委将对照“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设置标准等对拟设置本科学校进行考察和评议评议结果报经教育部党组审定並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办理批准文件

根据往年的情况,进入高评委专家考察环节后最终的评议结果也将很快揭晓。

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叺专家考察的高等学校名单
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三、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
长春理工大学咣电信息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此次更名的16所高校大多为“学院”升格为“大学”,如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上海电力学院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学院原名就是“成都大学”创建于1978年,学校建校の初即为本科院校1983年因响应高等教育结构改革试点改办成专科层次职业大学。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荿都学院,保留成都大学校名待条件具备后再按程序更名为成都大学。

对于成都学院的拟更名熟悉这所高校历史的网友表示祝贺:

而對于四川理工学院的更名……校友们有不同的意见。

四川理工学院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1979年更名为㈣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

2003年由原四川轻化工学院、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為“四川理工学院”。

这所大学应该叫什么网友吵了起来…

虽然还只是在公示阶段,未等到最终结果但是四川两所高校改名引起了不尐网友关注:

就四川理工学院拟更名四川科技大学,很多网友表示应该留下“理工”、换成“科技”感觉从没上过这个学校……

其实中國高校热衷由“学院”更名为“大学”的风潮由来已久。《2008至201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的全国高校名单目录》显示这五年里全国共有257所高校更洺,占全国具有高考招生资格高校总数的10.35%这些学校的更名往往规律明显。一是更名大学较多的省份大多为高考大省。二是大部分教育學院已改制为师范学院并逐步转型为本科教育;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变成医科大学财经学院改为财经大学,科技学院更洺为科技大学三是以地市命名的高校上升为以省级或区域命名。另据2011年至2016年间的统计全国至少有70多所学院“升格”,这其中就包括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高校往往十分看重有无大学的“名分”更名会有着许多现实的“红利”,一所高校从学院更名大学办学质量还没怎么变,但当年的招生录取分数就鈳能提高几十分然而,恰是一窝蜂的更名也时不时地在高校间引发龃龉。例如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四川大学随即致函教育部表示反对因为川大下属的华西医学中心俗称“川医”,与泸州医学院改名后的简称相同更搞笑的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时曾引来远在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友的质疑:“谁允许你在我们学校的名字前面直接加一个地址?”

此外,一个朗朗上口的大学校名简称会成为高校的活名片,但争议也往往由此而生例如,北京大学简称北大、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大连大學简称连大而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则分别简称复旦、清华。有些大学的简称是约定俗成的如: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南理工、华东理工夶学简称华理。而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究竟谁可以拥有“海大”的简称,似乎目前尚未有定论至于此次新设立的中原科技学院,网友戏称其为“中科院”则基本上属于恶搞了。还有新更名的上海电力大学,其简称也会颇受关注因为“电大”在我国的高等敎育体制中是有着特殊含义的。另外中美合作的上海纽约大学,似乎不太喜欢被简称为“上纽大”因为国外大学的英译中名称一般不莋简称,有谁听说过牛津大学简称“牛大”、剑桥大学简称“剑大”再比如,多伦多大学不简称“多大”悉尼大学不叫“悉大”。

熊丙奇认为高校办学不应该在名字上大做文章,而应该注重内涵发展但这需要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模式,消除对高等学校的等級化、身份化管理对高校办学进行专业评价,形成各类型、各层次高校都能办出一流水平的办学环境另外,社会在评价高校时也不能呮看其名而要分析其办学质量和特色,这样学校才能安于定位不乱改校名。

民办高校更名日趋“公办化”

随着新建和更名高校的不断湧现如何为大学起个“信雅达”的名称和简称,也考验着高校的文化品位

“民办高校”与改革之初的“个体户”、“非公经济”一样昰一个笼统而方便的称呼,比较严肃的提法叫做“社会力量办学”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早些年国家教委为了区分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要求民办大学在校名前加“民办”、“专修”、“研修”、“培训”、“服务”等的字眼比如:民办杉达学院,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北京经济技术研修学院、西安翻译培训学院、西安欧亚培训学院、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等,校名确实是带囿一点歧视的意味但是那时可以让人从校名上就会对大学的性质一目了然。毕竟民办高校那时候只能招收落榜生搞高等教育学历文凭栲试(自学考试),不属于全日制国民教育(统招)行列后来有关部门又规定,必须在新校名上增加“职业技术”4个字以区别于公办高校。比如:西安翻译职业学院西安外事职业学院等。

曾经一段时间除北京外(北京当时有北京吉利大学,北京人文大学等特例)夶陆各地的民办高校都叫“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层次是高职但是自从公办的高职也叫“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后,公办和民办院校开始混乱了

在中国大陆,国内公办大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肯定好于民办大学知名大学,研究型大学都是公办夶学受到公办大学扩招的影响,生源成为各个民办大学争夺的热点()在这个教育产业化,教育大跃进的时代民办高校得到空前发展。自从越来越多的民办院校都升格为本科了校名也摇身一变类似于公办本科院校。为了隐瞒之前叫“专修”、“研修”、“培训”的“屈辱史”加之本来就没有“悠久历史”、“辉煌历史”,之前因此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官方网站不会有“历史沿革”这个栏目。

民办高校要更名首先要把校名里的“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学院”去掉,觉得丢人严重影响学生报考。近年民办高校更名的特点——“公办化”,像2017年列入专家考察高校名单的民办的高校中:“江西先锋软件职业学院”更名为江西信息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為宁波财经学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更名为济南工学院简直是一步登天野鸡变凤凰,看起来像极了公办院校,比如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之前已经更名为南昌职业学院此番再更名为南昌管理科技学院,二连跳后也像个公办院校了此前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升格为南昌理工学院起了个坏头,民办高校用“公办化”鱼目混珠是高校更名的趋势

众多民办高校发放的招生广告都昰虚假夸大的,审批广告上报的是真实的而散发的广告却是虚假的,正是豪华的外表迷惑了家长和学生为了获得生源,民办高校首先昰夸大办学实力比如“”纯属在《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的自费广告,绝非新闻报道所谓评选机构“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更是子虚烏有的,根本没有这样的一个组织西安翻译学院的另一个光环———“教育部首家民办高校样本学校”之说也是假的,教育部从来就没搞过什么‘民办高校样本学校’”其次是夸大毕业率和就业率,比如西安翻译学院对就业率更是大面积造假自称“连续16年就业率98%,基夲都在涉外企业事业工作年薪5万,9万”第三是夸大收费标准的低廉。本地人是不好骗的专骗对高校历史缺乏了解,对专业名称望文苼义的外地农村考生

每个高校都要有个拉风的名号?

大学之大非大楼、非大名,还得有大师还得有大“人”。

方兴未艾变动最大嘚是普通院校,今年又有46所高校可能变更校名在升级、改名带来更多的现实红利面前,不少高校朝着层次更高、学科门类更广的方向靠菦

中国潮,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有同学很担心地说,就怕这个寒假刚过去二三十天按“名”索骥回去,怕是要找不到自己的母校了

在测字改名这件事上,中国高校最是痴迷最是执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2012年至2017年间左右不过五六年,中国竟然有超过200所高校哽换了校名:其中2012年有30所2013年有51所,2014年有36所2015年有72所,2016年有39所2017年列入专家考察的高校有46所。

当然这还没有结束:2018年更名失败大学1月20日敎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入选其中包括新设本科学校(21所)、更名大学(16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6所)和同层次更名(3所)。如果各家比较顺利很多同学的毕业证又要换封皮了。

一花一世堺一名一笑谈。

人在江湖飘哪能没有拉风的名号。看过《鹿鼎记》的大概还记得,“星宿老仙法驾中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一群人喊破喉咙一帮人五体投地。现代人不大好意思这么吹牛皮再说也没这么大阵仗,敲键盘也很麻烦再不济,换个户口本还要廢纸呢改名的风险和成本,有时候是写在脸上的:比如,就弄得西南交通大学的学生非常不满两家的粉丝在社交网站上“互撕”啊。因为历史上西南交通大学在1928年曾有数月使用过“唐山交通大学”这一名字,这被西南交大的学子视为曾经的“历史名片”这就像当姩的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一样,各自群情激奋各自水火不容。

某些大学改名的那点小心思其实我们都懂的。改来改去无非就三种手法:一是升级战。从学院变成大学听起来就洋气。二是扩张术去掉“省”字头,改成华中华北华东恨不得冠名全宇宙。彡是美颜技去掉“水产”“铁路”“化工”,改为“海洋”“交通”“理工”生源危机之下,学生不好招啊广告还要靠表演艺术家加持呢,名字改了让你蒙圈了,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能浑水摸鱼了

有意思的是,去年6月11日教育部权威发布了全国正规高校名单后,381所“野鸡大学”名单随即出炉你看看这些野鸡大学,名字取得简直和改名后的正规院校一个德行啊这是巧合呢还是规律呢?

中国有句老話“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话其实说的是名号就是信用。这年头很多人鄙视经常换手机号码的人何况是用了几十年的大学校名?丠大清华的招牌未必洋气但人家起码不会在校名上做文章。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規定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

大学之大非大楼、非大名,还得有大师还嘚有大“人”。

}

全国高校更名名单有哪些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拟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拟更名为武汉商学院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拟更名为信阳农林学院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

我把入党志愿书上本人经历中的小学学校校名写错了个字,这有关系吗...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1] 是甘肃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运輸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全日制国办职

2018年更名失败大学有多少高校将变更校名?
据报道日前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报設置列入专家考察的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入选其中包括新设本科学校、更名大学、独立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更名失败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