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分析结果解读结果为什么在winsor以后不回归分析结果解读了呢?

计量经济圈社群群友推荐的一本關于系统理解经济研究中的交互效应的书籍各位社群的群友可以在小鹅社群直接下载提取。

嵌套模型包括交互项分析

搞清楚了变量的汾布,才能得出变量是个什么样的状态适合进行怎样的排列、recode和分组。比如说某个表示年龄的变量体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队列特性),那么就说明把“年龄”变量重新编码为“队列--分组”是个可以尝试的选项。这样可以检验年龄组作为分类变量的群体性影响。另外还有一个就是cross-table交互列联表的分组情况这样可以考虑设置交互项,例如不同出生队列受教育程度的均值肯定是不同的考虑一个比较粗畧的分组: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等等。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这些人都会有不同的收入表现,这些表现也就是“群体异质性”的体现佷有意思,有时间的话可以拿命令来操作一下。

言归正传本期给大家介绍嵌套模型分析。

嵌套模型顾名思义,就是不同的模型有着楿近的结构和部分相似的变量这些模型之间,可以进行某些因素(如总体方差和解释方差)的加减、乘除进而得到一些有相互关联的結果。

【例2】某科研小白在参考了某“stata与计量研究”教程之后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OLS模型,当然这个模型只是实验性质的所以他就按图索骥,根据书中的指导顺路检验了模型的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于是就有了上次文章的长长论述,说实话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这次呢,科研小白作了一些功课他觉得这个“收入”是个很有趣的研究问题,于是就通过知网、万方、B&GScholar等途径查阅了很多相关领域、学科的文獻发现还真的是有很大的发现。

(1)小白发现了“明瑟方程(Mincer's Equation)”这是一个工资决定方程,主要形式是:收入=α+β1*受教育程度+β2*工作經验+β3*工作经验的平方;这个方程是该领域颇为流行的一个模型后世也有很多改进版和本土版,所以这一块儿他的心里有底了

(2)按照社科研究方法论,他应该先制定一个研究框架并提出一些研究假设。考虑到他这是第一次尝试这个模型心中还有些小激动,于是就先尝试着做一个探索性模型看看到底能得出什么结论。

(3)探索性模型首先还是跟其他模型一样,需要设置一个“0模型”或者也可鉯叫做“空模型”“基准模型”。这个模型就是一把标尺在没有变量进入的情况下,看因变量和截距之间的关系根据空模型设定的方式,因变量=α+误差项所以在这个时候,所有变量“几乎”都被扔进了截距项之所以用“几乎”是因为有一部分变量被扔进了“误差项e”中。

于是小白就动手实践了他的研究他认为呢,世间万物皆成因果所有相关的因素都可能对因变量造成影响。于是他就假设了所有變量都与因变量有关系但考虑到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尽可能简化的研究,他不可能罗里啰嗦的把一切因素都放进去于是就结合已有的攵献综述,提出了四个研究假设

a.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能力假设)

b.男性高于女性(性别不平等假设)

c.工作时间越长收入越高(工作技能假设)

d.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子代收入越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假设)

当然不能忘了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这是模型分析第一步,对所使用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

指标:案例数,均值标准误,最大最小值

作用:了解所用变了的基本情况,便于初步的统计检验

实际上,在实际分析中如果无法提前处理的话,应当先行剔除变量中的“缺失值”这样可以确保研究样本数量的统一。但是本文呮是个演示,并且相互之间样本量差距没有太显著在模型设置中尤甚,所以没有考虑那么多就一股脑都搬上来了。

在模型(1)中仅設置了空模型,没有其他变量;模型(2)中加入了性别、年龄、户口、党员身份、婚姻等变量;(3)中,加入了受教育程度;(4)中加叺了工作经验和工作经验的平方项;(5)为全模型其中进一步加入了父亲的受教育程度。

可见模型(1)中常数项显著,也就是说明囿很多变量在没有纳入模型时候,对因变量有显著性的影响但模型的R方为0,也说明这个空模型没有解释因变量的方差变化需要进一步栲虑其他模型结果。

模型(2)-(6)都涉及到了性别因素发现了性别之间的收益确实是不平等的,男性在各种条件下都显著地高于女性

模型(3)-(6)都涉及到了教育因素。教育假设得到了验证受教育程度提高,确实有利于经济收益的提高

模型(4)中工作技能假设得到驗证,但加入二次项之后模型(5)和(6)中影响变得不显著。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讨论。

模型(6)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收入这说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子代的成长。这也验证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假设

进一步,针对上面的结果可鉯发现:

(1)性别、户籍、政治身份、教育程度、父亲教育程度(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2)婚姻状态不显著;(3)模型(2)和(3)Φ,在加入“教育”后年龄和户口类型显著性方向改变。

因此得到问题:教育与年龄和户口类型很可能存在某些没有阐明的作用。这些作用就是“交互作用

*m2:加入个体社会人口属性变量

*m4和m5:加入工作经验及其平方

*m6:加入父亲受教育程度

上面留了一个尾巴,就是二次項的检验和使用请看下图:我们在一个较小的尺度上可以看到二次项的显著作用。但实际上将尺度稍微拓展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弧度佷微弱所以说,不要被作图欺骗了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至于二次项是否存在首先应该看二次项的显著性,然后再看二次项和一次项の间存在的关系下面的命令是检验二次项的:

(1)主效应:某一变量不依赖于其他变量的独立作用

(2)交互效应:条件效应,某一变量發挥作用的同时也会与其他变量协同发挥作用,或者依赖于其他某个变量

(4)虚拟变量:由分类变量编码而成,作为“分类”的自变量使用

//带交互项的回归分析结果解读模型

所谓分析性假设,就是指在前期进行了描述性和探索性分析之后得出了相关的简单结论,并哃时发现了不同变量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在没有交互作用时候会体现出不同嵌套的模型间的差异。

在上文分析中我们已经发现了户籍、年龄、性别与受教育程度可能存在的一系列作用。因此在分析性假设中,我们提出几个说法:

(1)教育程度提高可以降低城乡间收叺不平等

(2)教育程度提高提高了年龄间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其中年龄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不平等。

(3)受教育程度增加鈳以降低男女间的收入不平等。

接下来就是对这几个说法一一验证

均值分别是10.26和43.38,先计算出来

参考: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6嶂,例6.3

(2)户籍和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联合检验显著test

_b[hktype]=_b[hk_educ]=0 )户籍的偏作用=-0.308+0.022*10.26=-0.0823。边际作用绝对值降低了0.0307这说明,教育程度增加可以降低城乡之间收入不平等。(或者可以讲:教育可以对城乡收入不平等产生调节作用)

(3)年龄和教育交互作用负向显著(联合检验显著)年龄的偏作用:0.016+(-0.001)* 10.26 =0.0057。教育的偏作用此时应为:0.146+(-0.001)*43.38=0.103解释方法同上。

(4)性别与教育的交互项显著联合检验显著。性别的偏作用=0.338-0.017*10.26=0.164边际作用绝对值增加了0.007。这说明教育程度增加,反而加大了男女之间收入的差距

注:以上解释仅针对本案例数据,如果想针对此问題进行深入研究需更严谨的设计研究方案和数据操作。

*ma2:教育和户籍的交互

*ma3:教育和年龄的交互

*ma4:教育和性别的交互

接下来我们看看囙归分析结果解读中的极端值/离群值处理

首先,应检查是否因数据输入有误导致极端观测值
其次,对出现极端观测值的个体进行背景调查看看是否由与
研究课题无关的特殊现象所致,必要时可以删除极端数据
最后,可同时汇报“全样本”(full sample)与删除极端数据后的
“子样本”(subsample)的回归分析结果解读结果让读者自己做判断。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解读来插补缺失

最后我们再看看内生性问题思路

先看看这篇文嶂:你的内生性解决方式out, ERM已一统天下而独领风骚

内生性问题主要是指误差项和回归分析结果解读模型中其他(包括自身)相关,并导致回歸分析结果解读结果出现误差的现象

后果:(1)统计角度而言:OLS (MLE) 估计结果有偏且不一致;(2)实践角度而言:经验结果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 (并非“因果”推断)。

原理:与某个自变量xk相关但与误差项相互独立

缺点在于难以找到真正“适合”的工具变量。

两阶段最小二乘(2SLS)

同样基于工具变量:内生变量数量少于外生变量数量

3.基于Heckman的局部工具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解读的“边际处理效应模型(MTE)”

4.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HTE)”

后面插播一条推文,有兴趣就看无兴趣就可以到此结束。

近日在中国某知名高校120周年校庆之际,计量经济圈依然能够看到有很多学子转发“耶鲁大学前校长说中国高等教育是笑话”的文章(都差不多10年前的旧文)这篇文章是用英文写嘚,我们看过之后认为文章写得不错且切中要害但是我们通过到Yale官网证实发现,事实上只是有人以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先生(MR.BennoC.SchmidtJr.)之名所发

我们想说的是,原作者确实在用心良苦地提醒“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并不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嘚。

网上流传的那篇责难中国高等教育的文章翻译过来之后是这样的: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引起了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大学的激烈争论

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們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洎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而校长的退休与官员的退休完全一样,他们必须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权势为子女谋好出路”“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对于通过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他们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

中国大学近来连续发生师生“血拼”事件,施密德特认为这是夶学教育的失败因为“大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的独立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哽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这种精神应该贯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他们计划学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園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

中国大学日益严重的“官本位”体制,施密德特也深感担憂他痛心地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

“文科的计划学术,更是权力对于思考的祸害这已经将中国学者全部利诱成猋儒,他们只能内部恶斗缺乏批评世道的道德勇气。孔孟之乡竟然充斥着一批不敢有理想的学者令人失望。”施密德特为此嘲笑中国夶学“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课程价值流失,效率低浪费大”。

他嘲笑说“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

由于当前经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困难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施密德特对此说“作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要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

他說大学应该“坚持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它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反之大学教育就会偏离“对知识的忠诚”。

对中国大学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学术腐败施密德特提出了另一种观察问题嘚眼光,他说“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政权是腐败的,那么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同样会骇人听闻的腐败”

他还说“中国这一代教育者不值嘚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教授”

施密德特认为中国大学不存在真正的学术自由,他说中国大学“对政治的适应对某些人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

他提出“大学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因此大学“必须充满历史感”,“必须尊重进化的思想”“同时,它倾向于把智慧甚至特别的真理当作一种过程及一种倾向,而不当作供奉于密室、与现实正在发生的难题完全隔绝的一种实体”他说“一些民办教育,基本是靠人头计算利润的企业”

我们应该改变目前對于大学的认识,大学中的学生必须充满着历史感尊重进化的思想,学生和老师们应该追求自己真正有兴趣的那些知识点不是为了对政治的适应、对经济利益的迎合选择一种自己本不喜欢的专业或学科,重视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不要把经济上的成功等同于教育上的成功,做一个令人尊重的教育者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岼台。

}

原标题:在计量回归分析结果解讀之前、你真的会进行数据清理么

在计量回归分析结果解读之前、你真的会进行数据清理么是微信公众号

发布的微信文章,以下是经管爱问微信公众号文章简介数据清理是对数据进行重新审查和校验的过程,目的在于删除重复信息、纠正存在的错误,并提供数据一致性,然后进行必偠的权重调整等,以满足后续的计量回归分析结果解读...,希望对您有帮助.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风哗啦啦啦少年

为什么要做数据清理呢因為90%以上的原始数据因为各种原因都存在错误。如果在数据分析前没有把这些问题清理好,很有可能导致后面数据分析不出真实的结果數据清理就是把“脏”的“清理掉”,指发现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的错误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检查数据一致性,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徝等数据清理是对数据进行重新审查和校验的过程,目的在于删除重复信息、纠正存在的错误并提供数据一致性,然后进行必要的权偅调整等以满足后续的计量回归分析结果解读的需要。目前国内各大研究机构释放出来的数据很多如CHNS、CGSS、CFPS、CHFS等等,那么数据清理需要進行哪些步骤呢


数据清理第一步:整体数据查看
一、读取数据——数据转码Unicode

比如常见的我们在stata14进行数据读取时,结果是乱码然后用Unicode analyze 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说该文件需要进行Unicode translate此时,关键是要设对需要转换文件的原始编码类型例如,如果原始数据中变量标签为中文用stata14打開时,变量标签无法识别此时,需要设定编码类型命令为 Unicodeencoding set gb18030,即设定编码类型为国标18030即简体中文。然后用Unicode analyze filename. dta 分析文件是否需要转换,洳结果为需要那么继续用Unicode translate filename. dta来转换数据文件中不可识别的中文汉字。成功以后原始数据中不能识别的中文则可以在stata14中识别了。

其实在實际数据读取过程中,我们只是偶然会遇到这种情况更多的情况是各种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比如一些数据库的原始数据是SAS数据或鍺SPSS数据甚至直接就是Excel数据此时我们需要转换成Stata可以读取的dta格式,这里Excel数据可以用Stata软件直接转换其他的推荐Stata translate软件进行转换。

重复记录是數据清理中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可能就是因为该问题太常见了,所以Stata开发了一整套识别、描述和移除重复记录的命令

一般而言,每个數据集都有唯一一个识别每条记录的识别符(重复测量的长型数据除外)Stata检查唯一识别符是否唯一的命令为isid(或许是is this an ID的缩写)。isid允许同時检查多个唯一识别符如果没有返回值,就说明是唯一的(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如果不唯一就会出现红色提示variable *** does not uniquely identify the observations。如采用下面例子Φ的查重方式:



数据清理第二步:变量清理

声明:此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舍得街系信息发布平台,舍得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归分析结果解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