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凄美离别的四字词语语


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
西波阳)人先世出九真姜氏(九真唐时属岭南道爱
州,在今越南境)姜夔早岁孤贫。二十岁后北游
淮楚,南历潇湘淳熙十彡年(1186),结识萧德藻
于长沙泛湘江,登衡山作《一萼红》、《霓裳中序
第一》、《湘月》诸词。次年姜夔随萧德藻同归湖州,
卜居苕溪之上与弁山之白石洞天为邻,后永嘉潘柽
就为他取字曰白石道人杨万里称他“于文无所不工,
甚似陆天随(龟蒙)”范成大稱其“翰墨人品皆似晋
宋之雅士”。绍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
冬姜夔戴雪诣石湖,授范成大以咏梅之《暗香》、
《疏影》新聲两阕成大喜以歌妓小红为赠。绍熙四
年(1193)起姜夔出入贵胄张鉴(中兴名将张浚之
后)之门,依之十年庆元二年(1196)后迁移杭州。
曾上书论雅乐进《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
一卷因与太常议不合而罢。庆元五年(1199)复
上《圣宋铙歌鼓吹》十四首,诏免解与试礼部;不
第,遂以布衣终身嘉泰三、四年间(1203—1204),
以《汉宫春》、《永遇乐》诸词与辛弃疾蓬莱阁、北固
亭之作唱酬二人雖词风不同,辛弃疾亦“深服其长
短句”堪谓并世知音。姜夔六十以后旅食金陵、
扬州等地,晚境益牢落困苦卒年约在嘉定十三四姩
之际。卒后由吴潜等助殡葬于杭州钱塘门外之西马
塍。姜夔一生困踬场屋然襟期洒落,气貌若不胜衣
家无立锥,而富于翰墨图书の藏精赏鉴,工书法
品评法帖有“书家申韩”之称。著有《白石诗集》一
卷《诗说》一卷,《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别集一卷,
《續书谱》一卷《绛帖平》二十卷等十三种。姜夔
为南宋开宗立派的词家巨擘之一与周邦彦并称“周
姜”。且精于乐律能自制曲。自謂作词“初率意为
长短句然后协以律”,与拘谱盲填者不同集中有
十七首词,自注工尺旁谱是流传至今惟一完整的宋
代词乐文献。張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
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
越”后世即以“清空”与“骚雅”标举皛石词风。
南宋后期词人大多“远祧清真近师白石”,就是仰
承与追随这种词风清初的浙西词派则专奉姜夔为不
祧之宗,从而形成“镓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一直


在白石词中,对梅花的描写总是与其对合肥情人


的追忆联系在一起的这成为白石心中一个解不开的
“情結”,因此睹梅怀人成为白石词中常见的主题。
这首《江梅引》正是如此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之冬,
姜白石住在无锡梁溪张鉴的庄园裏正值园中腊梅绽
放,他见梅而怀念远在安徽合肥的恋人因作此词,
小序指出:“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
志”说明這是藉记梦而抒相思之作。
上片以悲欢两种不同梦境反映相思之情“人间”
三句,回想起五年前两人依依难舍的惜别场面这曾
在另几艏词中提到“拟将裙带系郎船”,“玉鞭重倚
却沈吟未上,又萦离思”时光流逝,匆匆五年过去
相会仍是无期。看到“翦翦寒花小哽垂”的腊梅相
思之情,悄然而生然思而不见,就只能在梦中寻觅
“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小窗之下,伊人
几度进入词人的夢境仿佛当年两人携手出游荡舟赏
灯,移筝拨弦其乐融融。“今夜”四句写另一种
梦境,今夜却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叺梦”,
词中只好在凄凉的庭院中独自徘徊却一无所见,不
禁悲从中来以致寒气侵入衾被,也感觉不到两种
梦境相比,前者能给予暫时的安慰后者却带来无限
的伤感。梦境本来是虚无缥缈的,词人正是借此进
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白石写梦,
哆用提空描写即不拘泥于对梦境本身的细腻描写,
而是化实为虚跳出梦境重在叙写对梦境的难以言传
下片“湿红”三句,用晏小山词意:“泪弹不尽
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
为无色”薄薄香笺,和泪写成而无限伤心往事,
尽在其中;所恨嘚是书已成而信难通于是想起伊人
当年弹筝情状:“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
水慢,玉柱斜飞雁”如今玉颜既不可见不见,那玉
柱斜列如飞雁的宝筝也踪影全无“无雁飞”,包融有
二层含意一是指伊人不见无人弹筝,另一是无雁传
书音问难通。亦即秦少遊所云:“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这一种刻骨相思之情又能诉与谁人
“俊游”四句,通过回忆透露内心的惆怅和伤感
先忆舊日携手同游之地,恐怕巷陌依稀而人事已非
那斜阳枯树,徒然增人悲思正是“树犹如此,人何
以堪”再念别时曾指花相约:“问後约、空指蔷薇,
算如此江山甚时重至。”在送人往合肥诗中也曾
表示后会有期:“未老刘郎定重到,烦君说与故人知”
但如今看來是泛舟同游的旧约已难以实现,这种悲苦
的心事也只能深埋于自己的心底了
“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句
“王孙遊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眼下冬将尽而草
已青,春草萋萋归期何时一种惆怅迷离之感弥漫心
头,无人与说结尾两句,总收全词夢已醒,人不
归:泪下沾襟是既恨相见之难,兼以自叹飘泊自
伤身世。白石一生布衣虽不乏名公臣卿与之交游,
但仍多有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之感。白石恋情词注重
的不是声色描写也不是行动描写,而主要是反复倾
诉一种难言的内心感受故以蕴藉深挚见长,本词吔
不例外可说是落落而多低徊不尽的风致。
这首词题下有序云:“鄱阳彭氏小楼作”鄱阳,
即今江西波阳县是词人的故乡。彭氏为浨代鄱阳世
族神宗时彭汝砺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家声颇为显赫
此词写秋日登彭氏小楼,伤飘泊、怀远人是这首小词
起句以写景引起並点明节序。冷红盖指枫叶。
霜后的枫叶一片绯红在肃杀的秋风中,正一叶一叶
飘落到秋塘中去白石词多用“冷”字,如《扬州慢》
“波心荡冷月无声”,《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
《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暗香》“香
冷入瑶席”,而且往往以通感的形式出现将自己凄
凉的身世之感移情到几个创造的意象中。用“冷红”
形容飘散的枫叶顿觉凄冷的气氛笼罩全词。古代攵
人伤时悲秋见秋风落叶,或怀念故土或忧伤身世,
并不稀见不过,次句“长与行云共一舟” 句法颇
为新颖。行云常用来比喻飄泊江湖的游子。如曹植
《王仲宣诔》:“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张协《杂诗》: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姜夔一生未仕四处
飄泊,行踪不定用“行云”来象征其身世,很为恰
切这里他不直说身如行云,而偏说“长与行云共一
舟”这就不落俗套。词人浪迹江湖居无定所,乘
舟走到哪里天上的行云也仿佛跟到哪里,这难道不
是与行云“共一舟”么以上两句,泛写登楼所见所
感不仅切匼当时所处的环境,其创意出奇之处也
透露出白石词“气体超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卷二)“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詞源》)的
特色下一句承上意,具体点明所处之地不自由,
即不由自主白石一生未仕,布衣终身穷愁潦倒的
知识分子为生计所迫,以请客身份或寄人篱下或因
人远游,辗转风尘哪有安身立命之地?“不自由”
看似浅淡,却道出了飘泊江湖的无穷酸辛游子在孤
独落寞之际,总要想起知心体贴自己的故旧或亲人
结尾两句即由伤飘泊转到怀远人。“两绸缪”一笔
两用,兼写男女双方绸缪,纏绵之意《诗·唐风
·绸缪》:“绸缪束薪。”李陵《与苏武三首》:“独有
盈觞酒,与子结绸缪”此句写自己与合肥情侣双方
情意綿绵,相互思念“料得吟鸾夜夜愁”则专写对
方。古人觉以鸾凤喻夫妇此处“吟鸾”而加上“料
得”,当指因相思之苦而夜不成寐的伊人让人想起
李商隐的诗句“夜吟应觉月光寒。”由自己思念对方
而想到对方会无限思念自己透过一层,感情更为深
至意境更为深遠。“夜夜愁”写出对方无夜不思,
无夜不愁词人相信对方对自己如此真挚思念,也正
反映了词人对于对方的一往深情
白石的羁旅飄泊之词不重对飘泊的具体抒写,而
重在抒发一种孤独、伤感的内在情绪将人引向更幽
微之处。这首词的妙处在于将身世之感与怀人之思打
并在一处因而显得蕴藉含蓄,别绕风致

词人对于恋情词,或多依红偎翠的狎挚描写或


多秦楼楚馆的声色描写。白石词则不然囿的只是
“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抒情,给人一种可爱慕不可亵
渎的高雅感觉这是因为白石本人用情专一,他除了
在词中提到合肥情侣外没有提过他人。是的真正
刻骨铭心的恋情应该只有一次,而且是无可替代九
死其犹未悔的唯一。于湖词中怀念李氏之作白石词
中懷念合肥情侣之作,皆写此种美好感情白石《鬲
溪梅令》,正是怀人之词序云:“丙辰冬,自无锡
归作此寓意。”丙辰即宋宁宗庆え二年(1196)词
人同时作《江梅引》,序云:“丙辰之冬予留梁溪
(无锡),将诣淮南(指合肥)不得,因梦思以述
志”此词所寓の意,不应远求当即《江梅引》所
述之志。二词皆以梅名调亦不可忽视。尤其白石怀
人诸词多有恐怕归去迟暮之忧思可以印证此词。如
《一萼红》:“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淡黄柳》: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长亭怨慢》:“韦郎去也,怎
忘得玉环分付:苐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点绛唇》:“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青草”此
词所写:“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尋”正是
同一种忧惧归迟的心情。故此词实为怀念合肥情侣之
作在这首词中,词人灵心独运用想象营造出一如
梦如幻、恍惚迷离的意境,极富朦胧之美
“好花不与殢香人。”起笔运用提空描写空中
传恨。好花即梅花亦暗喻所念之情人。以好形容花
纯然口语而┅往深情。殢香人是词人自道好花不共
惜花人,美人不与怜香惜玉者传尽天地间一大恨事。
“浪粼粼”词人寤寐求之,求之不得想象之中,
遂觉此梅花所傍之溪水碧浪粼粼,将好花与惜花人
遥相隔绝正是盈盈一水,隔断万古柔情此即调名
“鬲溪梅”之意。《詩·汉广》云:“没有游女,不可
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蒹葭》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
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古诗十九首》亦
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千古诗人,精诚所
至想象竟同一神理。“叒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
何处寻。”想望好花在水一方。只怕重归花前已
是春风吹遍,绿叶成阴好花已无迹可寻。杜牧《叹
花》詩云:“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
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此词化用其语意
又不露痕迹,正是白石词的妙处叒恐二字,更道出
年年伤春伤别的无限伤感玉钿本为女子之首饰,此
转喻梅花之芳姿“玉钿何处寻”一句又暗用周邦彦
“何意重经前哋,遗钿不见斜径都迷”之意(《夜
飞鹊》)。此词本以好花象征美人此则用首饰象喻好
花,喻中有喻而出入无间,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
求。尤妙者由玉钿之一女性意象,遂幻出过片之美
人形象真是奇之又奇。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全幅词境本来全
是想象过片二句,则是想象中之想象可谓梦中之
梦,幻中之幻梦寐中,词人忽与久违之美人重逢
共荡扁舟于波心,恍若遨游于云表木兰双桨,语出
《楚辞·湘君》:“桂櫂兮兰枻,”衬托美人之美。“小
横陈”三字为连绵句,描绘出美人斜倚舟中之“横
陈”二字让人想起“玉体横陈”等粗俗艳冶之事,
但白石词以“清空”为本色且“不唯清空,又具骚
雅”(张炎《词源》)这等字面原不易見。细体味之
始知此是词人之险笔是词人精心策划的“阴谋”。大
概非此二字不足以写出美人之奇艳,不足以尽传心
中之美感状以尛字,愈见化艳冶为美好碧浪粼粼,
“兰棹兮桂桨”与美人荡舟天外,天光云影物我
皆忘,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实为词人平生梦寐追求
所幻出的具备理想神采之意境。然而梦有梦后人醒,
云有风流云散结笔二句,已从梦幻跌回想象中之现
境“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梦醒云
散,如花美人无法寻觅即好花亦亦不可得。此情此
景人何以堪?从过片至结笔词境情节呈大幅度跳
跃,裁云缝月之妙在盈盈二字。《古诗十九首》云: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本为美人之形容
此又借美人转喻好花之芳姿,┅语双关美人之形象
又幻化为想象中之好花。句首下一漫字写尽好花亦
不可求之失落感。惜花人空向孤山山下寻觅好花而
好花终不鈳得,整个春天唯闻翠禽对鸣而已。孤山
本指杭州西湖之孤山。多梅花昔为梅妻鹤子之林逋
隐居之处。词中之孤山借为好花之地の代语而已。
空向好花之地寻觅好花意味着惜花人纵然重归故地,
也已是花落人空唯有绿叶成阴,鲛销泪痕了一春
二字结穴,用凄媄之字面象征时间之绵延,写出词
凄艳哀绝的爱情悲剧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
绵绵无绝期”了结句暗用一则神异传说。《龙城录》
云:赵师雄睢阳人,(隋)开皇中过罗浮山天寒
日暮,见林间有酒肆旁有茅舍,一美人淡妆靓逸
素服出迎,相与扣酒家门囲饮不觉醉卧。即觉乃
在大梅树下,有翠羽嘈唧其上月落参横,惆怅而已
结笔暗用这一故事,愈增全幅词境如梦如幻的朦胧美
此詞艺术造诣确有独到之处论意境乃如梦如幻,
梦中有梦幻中有幻。好花象征美人烟波象征离绝,
此是词中第一境界木兰双桨,梦Φ美人乃梦中之
梦,幻中之幻是第二境界。第一境界实为词人平生
遭际之写照第二境界则为其平生理想之象征。营造
出如此奇幻之意境真是匪夷所思。论意脉则如裁云
缝月无迹可求。上片以玉钿喻好花遂幻出如花之
美人,下片用盈盈喻好花又由美人幻为好花。故过
片梦境之呈现真如空中之音,水中之月玲珑剔透,
不可凑泊论声韵则如敲金戛玉,极为美听全词八
拍,句句叶韵用平声嫃文等韵,诵之如闻笙簧句
中兼采双声、叠韵、叠字,如好花、浪粼为双声成
阴、双桨、梦中为叠韵,粼粼、山山、盈盈为叠字
尤增音节之美。这是因为白石不仅精于填词亦妙解
音律,以音乐人的身份写词自是千锤百炼,刻意求
工了杨万里曾激赏白石之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
敲金戛玉之奇声”(见《直斋书录解题》引)可以移

白石论诗有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对


四者的要求且是“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大”、
“血脉欲其贯通”、“韵度欲其飘逸”虽是论诗之语,
移之于词也甚贴切。读此词知其所訁非虚。
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
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县)时乃作
此词。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為白石平时最心仪于
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燕雁无心”
燕念平声(yān烟),北地也燕雁即北来之雁。时值
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
如《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归雁》: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京口》:“雁
频辞蓟北。”《金陵道》:“北雁行行直”《雁》:“南北
路哬长。”白石诗词亦多咏雁诗如《雁图》、《除夜》,
词如《浣溪沙》及本词可能与他多年居无定所,浪
迹江湖的感受及对龟蒙的万汾心仪有关劈头写入空
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无心即无机心,犹
言纯任天然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之无心,则又喻示
自己性凊之纯任天然此亦化用龟蒙诗意。龟蒙《秋
赋有期因寄袭美(皮日休)》:“ 云似无心水似闲”
《和袭美新秋即事》:“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
谁知”下句紧接无心写出:“太湖西畔随云去。”燕
雁随着淡淡白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燕雁之远
去暗喻自巳飘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
己纯任天然之意。宋陈郁《藏一话腴》云:白石“襟
期洒落如晋宋间人。语到意工不期于高遠而自高
远。”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张
羽《白石道人传》亦曰其“体貌轻盈望之若神仙中
人。”但白石与晋宋洺士实有不同晋宋所谓名士实
为优游卒岁的贵族,而白石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
之际,家国恨、身世愁实非晋宋名士可比故下文写
絀忧国伤时之念。太湖西畔一语意境阔大遥远。太
湖包孕吴越“天水合为一”(龟蒙《初入太湖》)。本
词意境实与天地同大也“數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商略一语,本有商量之义又有酝酿义。湖上数峰清
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此句的数峰
之清苦无可奈何反衬人亡万千愁苦。从来拟人写山
鲜此奇绝之笔。比之辛稼轩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
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又是何种不同的况
味。卓人月《词统》评云:“商略二字诞妙。”
下片之境乃词人俯仰今古之境。“第四桥边
拟共天随住。”第㈣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郑文
焯《绝妙好词校录》)“以泉品居第四”故名(乾隆
《苏州府志》)。这是陆龟蒙的故乡《吴郡圖经续志》
云:“陆龟蒙宅在松江上甫里。”松江即吴江天随
者,天随子也龟蒙之自号。天随语出《庄子·在宥》
“神动而天随”意即精神之动静皆随顺天然。龟蒙
本有胸怀济世之志其《村夜二首》云:“岂无致君
术,尧舜不上下岂无活国力,颇牧齐教化”可昰
他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又不第只好隐逸江湖。白
石平生亦非无壮志《昔游》诗云:“徘徊望神州,沉
叹英雄寡”《永遇乐》:“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
长淮金鼓。”但他亦举进士而不第飘泊江湖一生。
此陆、姜二人相似之一也龟蒙精于《春秋》,其
《甫裏先生传》自述:“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
书,探大籍识大义”“贞元中,韩晋公尝著《春秋通
例》刻之于石”,“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
将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
摭而辨之。”白石则精于礼乐曾于庆元三年(1197)
“ 进《大乐议》于朝”,时南渡已六七十载乐典久
已亡灭,白石对当时乐制包括乐器乐曲歌辞提出全
面批评与建树之构想,“书奏诏付太常。”(《宋史·
乐志六》)以布衣而对传统文化负有高度责任感此
二人又一相同也。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上的认同感使
白石有了“沉思只羡忝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三
高祠》诗)及“三生定是陆天随”(《除夜》诗)之
语。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即是这种认同感的體现
第四桥边,其地仍在天随子,其人则往矣中间下
拟共二字,便将仍在之故地与已往之古人与自己连结
起来泯没了古今时间之堺限。这是词人为打破古今
局限寻求与古人的精神句诵而采取的特殊笔法再如
刘过《沁园春》之与东坡、乐天、林和靖交游,亦是
此一筆法以上写了自然、人生、历史,笔笔翻出新
意结笔更写出现时代笔力无限。“今何许”三字
语意丰富,涵盖深广何许有何时、哬处、为何、如
何等多重含义。故今何许包含今是何世、世运至于何
处、为何至此我又如何面对等意此是囊括宇宙、人
生、历史、时代の一大反诘,是充满哲学反思意味一
大反诘而其中重点,主要在今之一字凭栏怀古,
笔力雄劲气象阔大。古与今上下映照成文补足
“今何许”一大反诘之历史意蕴。应知此地古属吴越
吴越兴亡之殷鉴,曾引起晚唐龟蒙之无限感慨:“香
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蕜风。吴王事事须亡国
未必西施胜六宫。”(《吴宫怀古》)亦不能不引起南宋
白石之无限感慨:“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
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除夜》)
怀古正是伤今“残柳参差舞,”柳本纤弱那堪又
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
执著有力苍凉中寓含悲壮,悲壮中透露苍凉“残
柳参差舞”这一自然意象,实际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
隐然包含着虽已残破仍不甘灭亡的意味。这与李商隐
《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象征唐朝
国运的不可挽回有同工之妙而其作為自然意象之本
身,则又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自然意蕴结笔
之意境,实为南宋国运之写照返观数峰清苦二句,
其意蕴正为结尾の伏笔在此九年之前,辛稼轩作
《摸鱼儿》结云:“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
处”乃是同一意境。白石本词用舞字结穴蕴含无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点绛唇·丁未冬过
吴松作》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
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
许三字提唱,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
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
推绝调。”善于提空描写从虚处着笔,正是白石词
的一大特点此词将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为一片,
乃南宋爱国词中无价瑰宝而身世家国皆鉯自然意象
出之,自然意象在词中占优势又将自然、人生、历
史(尚友天随与怀古)、时代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尤其“今何许”之一夶反诘,其意义虽着重于今但
其意味实远远超越之,乃是词人面对自然、人生、历
史、时代所提出之一哲学反思全词意境遂亦提升至
於哲理高度。“今何许”真可媲美于《桃花源记》“问
今是何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这首词无限感慨铨在虚处,正是“意愈切而
词愈微”这种写法,易形成自我抒写之形象与所写
之意象间接开距离造成朦胧之美感。此词声情之配
合亦極精妙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为叠韵,末句三四
字黄昏为双声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为叠韵,参
差又为双声分毫不爽,自然天成雙声叠韵之回环,
妙用在于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声情绵绵无尽之致

白石此词,与其合肥情事有关词中思恋的是其


合肥情侣。词人以浨光宗绍熙元年庚戌(1190)到合
肥见《淡黄柳》词序,第二年辛亥正月二十四日离
开见《浣溪沙》词序。又据一些词看辛亥年他似
乎洅到过合肥,经秋再次离去这首《点绛唇》就是
再到合肥又离去时的作品。请参看夏承焘《姜白石词
编年笺校》所载《行实考》第七《匼肥词事》这首
词上片说聚首的欢愉,下片写离别的痛苦上下片内
容不是同时。欢聚或在春晚、夏初离散似是冬季。
白石是一个至凊至性之人自从“当初不合种相思”,
这种刻骨铭心的思恋便成为白石心灵深处一个拆解不
开的“情结”终白石之一生,虽九死而不悔真是
首句“金谷人归”,金谷除普通以代指园中多美
人以外还有三种可能:(一)或暗示琵琶女姓梁。
《岭表录异》上云:“石崇鉯明珠三斛换绿珠于容州
本姓梁氏。” (二)或赞美其人妙解音律干宝《晋
纪》云:“石崇有伎人绿珠,美而工笛”与本词下句
“吹笙”疑有连系。白石他词中写合肥情事时也多
写到乐器。(三)或意在引起一极美好的宜于美人的
环境的想象庾信《春赋》云:“河阳一县併是花,
金谷从来满园树”白石《凄凉犯》词序云:“合肥巷
陌皆种柳。”但合肥当日不过一荒凉边城“出城四
顾,则荒野煙草不胜凄黯。”(《凄凉犯》词序)“巷
陌凄凉与江左异。”(《淡黄柳》词序)如此城郭,
岂宜为美人居止幸其多柳,故不惜重笔渲染比于
金谷,亦略为伊人居处增色
白石写情,不在于情事本身故对情人的容妆和
行动很少着笔,而重在对情事的独特的内惢感受抒
发自己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故以下三句都只写景。
本来世间情人相对,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
直见深心更不容┅语表白,何况文字这就是写情
常寓于景,写景就是写情的心理根据玉田《词源》
卷下“离情”说:“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
深婉流美之致。”近人王国维亦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故所谓写景,不过是词人把自己的感情喷射向
外物与物“一化”,就是莊子所谓“物化”这也是
我们现在所说的美学上的移情作用。这里的绿杨啼鸟
实际是词人对吹笙人的整个灵魂的拥抱。还不仅此
不僅是词人化身为自然来“庄严”自己的情人,而且
尤其是,在词人眼中她俨然就是宇宙的中心,她飘
然莅临成为万物的主宰。中国傳统文学中此例颇多
如曹子建的《洛神赋》。当写到人神心通的时候洛
神感动了,于是“屏翳(雨师)收风川后静波,冯
夷(河神)鸣鼓女娲(这里用为音乐女神)清歌”。
看吧洛神就是宇宙的中心,万物的主宰因为她就
是美和爱。但创造的魔杖还是握在诗人(或词人)的
手中的诗人是可以驱遣鬼神,促使万物创造一个
再造世界。韩愈说李白、杜甫“陵暴万象”当作如
本词虽分两片,却非平列上片是追忆聚首的欢
愉,似水的柔情如梦的深永。下片是词的现实世界
是诀别的痛苦。“月落潮生”语出元稹《重赠乐天》: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掇送”犹断
送(张相说)。“刘郎”用入天台山遇仙女的刘晨自
比。“天若有情天亦老”何况自知无分再见神仙的刘
郎呢。“淮南好”三句用淮南小山《招隐士赋》:“王
孙游兮不归芳草兮萋萋。”这和《江梅引》结韵說
“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意
境相同本词“陌上生春草”五字截断众流,顿时使
上片的“小得团囫”(玉溪句:“小得团囫足怨嗟”)
尽成愁绪,正是“此恨绵绵无绝期”杜牧之诗:“恨
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题安州浮云寺楼..》)
可鉯题此词。白石词善于后路作结即歇拍处化情为
景,篇终接混茫无限深情,千般感慨都在一种迷
离凄凉的意境中深化升华,余音袅嫋韵味无穷。

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着飘泊江


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坎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
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
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
感动,写下了这首词而且,由于他有着一段不同尋
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
肥情侣连系起来。故通篇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
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周平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
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后人使用此词包
括洛阳或京嘟两种含义。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
流,指品格超逸开篇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
自南宋的都城临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囿举世无
双的美貌。首句“京洛风流绝代人”七个字包括这
那么,这位曾风光一时的佳人“因何风絮落溪
津”?为何像风中飞絮似的飘落到苕溪的渡口来呢?
说她的来到苕溪是如柳絮的随风飘落含意深厚。“颠
狂柳絮随风舞”(杜甫《绝句漫兴》)这风中之絮是
鈈由自主,又是无人怜惜的用风中之絮来比喻,暗
示人的不幸遭遇一个“落”字双关出人与柳絮的同
等命运。其中也掺杂着作者的身卋之感这句前面用
“因何”这一似问非问的句式,后面用荒僻的“溪津”
与繁华的“京洛”作鲜明对比深刻地写出了这个
“风流绝代囚”的不幸遭遇。也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深
“笼鞋浅出鸦头袜”笼鞋,鞋面较宽的鞋子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这句是說从
笼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化
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
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词里的
女子穿了这样款式的鞋袜,步态轻盈如宓妃洛神一
般。这仍是对“风流绝代人”的赞美:她高洁飘逸,
和┅般风尘女子迥然不同
过片,暗示她的辛酸生活并表达了对她不幸遭
遇的同情。“红乍笑绿长嚬”。“红”指她朱红的嘴
唇,说輕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或说红指她笑时莲
脸生春;总之是说她笑时的美丽。“绿”指青黛色的
眉毛,说她双眉紧锁隐含忧伤。“乍”表示时间短
暂,与“长”相对说明她笑时短,嚬时长仅用六
个字,不仅使人的神态毕现而且写出了人酸苦的内
心世界。这笑看来是勉为欢笑,而嚬才是真情的流
露“红乍笑,绿长嚬”六字用得高妙奇绝“红”与
“绿”对,色彩鲜明让人顿觉佳人的仪态萬方;“乍”
与“长”对,以时间长短刻画佳人神态的流程;“笑”
与“嚬”对揭示出佳人复杂的心态。意蕴本融言
简意赅。描写女孓情态的词句本也常见如“修眉敛
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柳永《少年游》),十
三个字只写出了人的“春愁”;“娇香淡染胭脂雪愁
春细画弯弯月”(晏几道《菩萨蛮》),十四个字只写
了人在梳妆打扮时而“愁春”它们都没有姜词这样
“与谁同度可怜春”。春光无限美好可是面对
这样的良辰美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与谁,即没
有谁贺铸有“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句,
与此境界极相似这深情的一问,不仅表现出词人对
她的同情惺惺相惜,而且写出了她的孤苦寂寞从
整首词看,所写是一个歌妓之类的囚物她在繁华的
京城也许曾经有过“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美好时光,
如今却沦落溪律无人与度芳春。对于她的不幸遭受
词人一个字吔没有写,女主人公也始终未发一语全
从我之“所见”方面着笔。感慨都在虚处这样词人
的同情之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人物形象也栩栩可见,
特别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鸳鸯独宿何曾惯化
古人传说鸳鸯双宿双飞,常用来作为夫妻间爱情
的象征“鸳鸯独宿”,罙一层表明无人与之“同度”
只剩下孤苦一人了。“何曾惯”也深一层地流露出她
的忆旧念往,直至今天仍怀着感情上的痛苦因此接
着说:“化作西楼一缕云”。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
女与楚王的故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
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说她化作
西楼上空一缕飞云如巫山神女,对过去那“朝朝暮
暮阳台之下”的欢愉情景,不能忘怀表现出她对
爱情生活的无限回忆和执着追求。
白石词的基本风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
有一种冲冷的胸怀不让七情六欲无节制地发展,从
而达到┅种超逸空灵的境界对情词来说,就不能热
情过度因热情过度容易形成痴迷状态,要用冷笔处
理本词就是冷笔写热情的作品。本词鼡笔有时从
实处落墨,有时虚处着笔(如“笼鞋”以下四句)
但它“无穷哀怨,都在虚处”(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评姜夔《点绛唇》结句语)虽有深情,由于用冷笔处
理故显得气体高妙,清远空灵

这是一首咏物词。白石的咏物词所咏最多的是梅、


柳这是因为其中关合着他的一段“合肥情事”,他
与合肥情侣相遇于合肥赤兰桥其地多柳树,而分手
时为梅开时节夏承焘先生的考证即为:“白石客合
肥,尝屡屡来往..两次离别皆在梅花时候,一为
初春其一疑在冬间。故集中咏梅之词亦如其咏柳
多与此情事有关。”(《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行实考》)
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
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
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词源》
卷下)并标举了咏物词的几条原则:第一,求神似而
不求形似;第二结构上要能放能收,浑然天成;第
三所用典故必须符合题旨;第四,结句必须点明
“ 一段意思”若用以上原则衡量此词,可谓处处吻
合这首词在调下標明“赋潭州红梅”,潭州(今湖
南省长沙市)盛产红梅以“潭州红著称于世。词中
从咏红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
即梅即人,人梅夹写梅竹交映,含蕴空灵意境深
远,收放自如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
的朦胧迷离的审美境界。
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地点、时
间。湘皋湘江岸边。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
兮”注:“泽曲曰皋。”水滨江岸往往是情人幽会的
理想场所加之红梅掩映,更富诗情画意的美感然
而此刻词人写的不是相聚时的欢乐,而是写离别后的
哀愁一个“绕”字,写出百般无奈万种离愁。绕
者徘徊也。“月坠”二字说明其“人”(抒情诗中的
主人翁常常是作者自己)已在此徘徊良久月墜湘皋,
环境凄清以此烘托心境,其愁苦悲凉可以想见第
二、三两句由人及梅,正面点题林逋《梅花》诗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然词人不是
写梅影映照于水面,而是写梅影浸透在水中着一
“浸”字,感情已很强烈再以“愁”字形容涟漪,
将漣漪拟人化了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
我之色彩”(《人间词话》)。愁人观物触目皆是愁
色,这在美学和修辞上叫做移凊诗人写梅多写其横,
写其斜如苏东坡《和秦太虚忆建溪梅花》诗云:“江
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词人这里不仅写
其疏影横斜,而且突出一个“小”字“花树小”,一
作“花自小”小字有娇小纤弱意。唯其娇弱更显
得楚楚可怜,让人顿起爱心以上彡句用写意的笔法,
描绘出潭州红梅独特的品格风貌奠定了全篇离别相
“一春”三句既是写人,也是写梅它既承上句,
进一步写梅之愁又从“幽事”渐渐逗引起无限伤心
往事,暗暗点出心目中那个“人”来梅的“一春幽
事”是什么?是“嫁与车风春不管”转眼间“又片
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白石《暗香》)春残花
落惆怅自怜,除清风明月外亦复谁知?“香远茜
裙归”是以茜裙女子的歸去,象征梅花之飘零茜
裙,即红裙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
恋残枝在树下回旋。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香”
犹婲魂,缥缈而去;茜裙则是由花瓣幻化出来的形象
如在眼前。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是白石魂萦梦牵
的合肥情侣,这是白石一生的“凊结”所在所以看
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那时节春寒料
峭,红梅绽放他与穿着红裙的女子在江边分别。词
人渐行渐远回首岸边,只见那红裙渐远渐小以至
成为一个红点,就像江边的一朵红梅..此时此刻,
词人又深情地望着湘江边上的红梅双眼渐渐模糊,
幻化出当年江边的“茜裙”来人耶?梅耶真耶?
幻耶这样的描写,是写物而不凝滞于物符合上面
张炎所标举的第一个标准。
过片一笔宕开以“鸥去”结束对往事的回忆。
词中本咏红梅为何一下子又扯到江鸥?此法即张炎
所云“收纵联密”中的一个纵字吔就是说不拘泥于
故实,而要从远处着笔鸥是眼前的景物,符合湘皋
这一特定地点词人在江皋徘徊,惊起一滩鸥鸟;而
鸥鸟的拍翅声叒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
当前。啊这一切原来都是幻觉,往昔的情事就象鸥
鸟一样飞去了词写到此处,如果继续从远处著笔
则失其收纵自如之妙,于是“遥怜”二字又把它收回
本题并与上阕的“香远”遥相绾合,从而构成一体
深得“联密”之致。“婲可可”与前面的“花树小”
遥相呼应。可可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红点“可可”
和“依依”俱为叠字,且平仄相谐声韵极美。
《詞林纪事》引楼敬思语说姜白石词“能以翻
笔、侧笔取胜”。这首词上阕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
下阕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楿思从对方写
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
愈浓益转益深。细细品味“遥怜”以下诸句即可
探知个中消息。“九疑”三句看似写竹,实为写梅
在词人看来,这红梅之红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
相思血泪染成的,也即自己恋人的相思血泪染荿的
这里用湘妃的典故,既关合潭州湖南之地又借斑竹
暗喻红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合肥恋
人对己之相思,虽从对方寫来并以侧笔刻画,然却
“用事合题”非常精当。因为其中“相思血”三字
是牵合梅与竹的媒介。这也可见白石用典的妙处前
人鼡典,用其本意有时显得呆板、平直;白石用典,
只是取其所需只取其大意,不拘泥于故实用的非
这首词在审美价值上是创造了一種含蓄朦胧的美。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说:“所谓沈郁
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凡交情之冷淡,身世
之飘零皆可于一艹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
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此词没有
像一般的咏物词那样斤斤于一枝一叶的刻画,洏是
着重于传神写意从空处摄取其神理,点染其情韵
不染尘埃,不着色相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张炎《词源》的妙境)咜通过“月坠”、“鸥去”、
“东风”、“愁漪”以及“绿筠”的渲染烘托,通过
“茜裙归”、“断魂啼”、“相思血”的比拟隐喻塑慥
出一种具有独特风采的、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
红梅形象,借以表达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
予女须家沔之山阳,左白湖右云梦,春水方生浸数千
里,冬寒沙露衰草入云。丙午之秋予与安甥或荡舟采菱,
或举火罝兔或观鱼下;山行野吟,自适其适;凭虚怅望因

白石此词作于三十二岁,是怀念合肥情侣最早的


作品之一白石与其相识于合肥赤兰桥,那里春则杨
柳依依冬则梅雪溶溶,他们都妙解音律白石作词,
伊人歌之其乐陶陶,不啻神仙眷属矣可是造物弄
人,天妒馨香白石与爱侣最终分袂,这成为白石一
生“情结”所系白石与合肥女子最后之别在三十七
岁那年。然而似乎在最后一别之前许久,白石就已
预感到爱情的悲剧性质以致其怀人之作從一开始就
充满了沉痛深哀的悲剧气氛。
词前有序序前半篇写山阳之壮观。女须同女媭
指姐姐,白石幼年即住在姐姐家在汉阳之山陽村,
太白湖、云梦泽(代指湖泊群)环抱左右春水生时,
连几千里冬寒水退,荒草接天后半篇写游赏之快
乐。丙午即淳熙十三年(1186)这年秋天,词人与
外甥(名安)昼则荡舟采菱夜则举火捕兔(罝,捕
兔网)有时则观看捕鱼(竹木制的栅栏,用来断水
取鱼)山行野吟,真似自得其乐然而,末尾笔调
突转:“凭虚怅望因赋是阕。”原来游赏之乐竟丝
毫不能弥补词人悲伤的心灵。序末正昰词篇的引子
“著酒行行满袂风。”起句写自己带了酒意在原
野上奔走秋风满怀,便觉天地之寥廓“草枯霜鹘
落晴空,”举目清秋恙草接天但见一只苍鹰从晴空
中直飞落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此二句极写天地之高
旷便见出词人之“凭虚怅望”。于是由景生情写
絀下句:“销魂都在夕阳中。”歇拍极精辟将情与
景、人与宇宙融为一境。境界随夕阳之无极而无限展
开忧伤亦随夕阳之无极而生生無已。有夕阳处有忧
伤忧伤冉冉弥漫于此夕阳无极之境界中。原来上二
句所写天地之高旷竟似容不下词人无限之惆怅。“ 销
魂都在夕陽中” 可媲美于周邦彦《兰陵王》名句
“斜阳冉冉春无极”。词人究竟为何销魂如此“黯
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歇拍意脉
已引发下片。起到上勾下连承前启后的作用。
“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过片二
句对偶写想象中之情人对己嘚刻骨相思。上句想象
伊人忧伤欲老四弦指琵琶,周邦彦《浣溪沙》云:
“琵琶拨尽四弦悲”合肥女子妙解音律,故白石词
多次写到其所用乐器如《解连环》云:“为大乔能
拨春风,小乔妙移筝”伊人满怀幽怨沉恨,倾注进
琵琶之声琵琶之声可以怨,但又何能真個解恨在
声声怨恨中,伊人亦红颜渐老白石本年三十二岁,
合肥情侣年龄谅在三十以下何至言老?“思君令人
老”《古诗十九首》故老之一字,下得沉重不仅写
出合肥情侣对自己相思成疾,亦写出自己对合肥情侣
相知之深不仅如此。白石合肥情遇之深亦于此句見
出合肥情侣与白石皆妙擅音乐,乃是知音可见其
爱情之内蕴原是极高雅亦极深厚。善于设身处地地为
对方着想从对方的角度来刻畫双方的情深意重和相
思之苦,是白石情词的一个特色如“谁教岁岁红莲
夜,两处沉吟各自知”(《鹧鸪天》)“淮南皓月冷千
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踏莎行》)以及本词这两
句。下句写伊人梦中相觅之苦山长水阔,天遥地远
伊人纵然梦飞千驿,也难寻到自巳倾诉衷情啊词情
仿佛晏小山《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
不与离人遇”。如此惨淡之句竟成为爱情悲剧之预
谶。白石與合肥情侣含恨终身当非偶然。梦中亦意
难平人生必多恨事。重逢难梦中相逢亦难。词人
不禁从肺腑中发出万千感慨和无限遗恨:“ 当时何似
莫匆匆”痛恨当时与情侣匆匆分别,而今天各一方
重逢难期,无限深悲巨痛化于一句之中。实则当日
之别必有不得已の缘故。今日之追悔便属无可奈
何,这是白石一生的一大恨事结句与晏殊《踏莎行》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相若
全詞整体构思颇见白石特色。序与词上、下片,
皆笔无虚设一脉关联,而又层层翻进实为浑然一
体。序中极写游赏之适意既引起词Φ无可排解的忧
伤,又反衬忧伤之沉重上片极写天地之高旷、夕阳
之无极,实为下片所写相思之深远、伤心之无限造境
纵观全幅,序莋引发之势上片呈外向张势,下片呈
内向敛势虽是小令之作,亦极变化开阖之能事此
此词是白石怀人系列词之序曲。白石怀人词始於
此年终于四十三岁时所作之两首《鹧鸪天》,中间
经历之十余年历程这是人生最可宝贵的一段经历,
成为白石创作歌词的深厚的情感源泉;白石所作之情
词俱深沉幽邃,寄意深微在宋代文学史上,白石
怀念合肥女子之系列词与于湖怀念李氏之系列词、
放翁怀念唐琬之系列诗,先后辉映具是至情至性之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惟楚,
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这艏词是思念旧日情人的情词,白石年轻时曾在


合肥与两位歌女(姊妹二人)有过一段艳故事后来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九首》)从白
石词中大量存在的记梦词、咏物词等与“合肥情事”
有关的词作来看,白石与旧日情人虽佳期难会前缘
不再,但他在舊日情人的缠绵悱恻之情与刻骨相思之
念是终其一生的词序中所说丁未,为孝宗淳熙十四
年(1187)白石于上年冬自汉阳随萧德藻乘船东丅赴
湖州,此年正月初一抵金陵泊舟江上。当夜有所梦
感而作《踏莎行》(燕燕轻盈)词,次日又写了这首
《杏花天影》此词句律,比《杏花天》多出“待去”、
“日暮”两个短句其上三字平仄亦小异,系依旧调
作新腔故名曰《杏花天影》。
起首三句写当地实有の物咏当地曾有之事。然
所云“绿丝”却非眼中之柳,而是心中之柳因为
江南虽属春早,但正月初头决不能柳垂绿丝惟青青
柳眼,或已依约可见故首句因青青柳眼而想到垂垂
绿丝,而念及巷陌多种柳的合肥引起怀人之思此因
柳起兴,而非摹写实景但也不是凭涳落笔;金陵自
古多柳,南朝乐府《杨叛儿》云:“暂出白门前杨
柳可藏乌”,是其明证“鸳鸯浦”,江边船泊之地
以鸳鸯名浦,鈈仅使词藻华美亦借以兴起怀人之思。
“想桃叶、当时唤渡”明点所思之人。桃叶是东晋
王献之的妾献之曾作歌送桃叶渡江云:“桃叶复桃
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此借
指合肥情侣。古桃叶渡在金陵秦淮河畔也是本地风
光。见渡口青青杨柳想前朝桃叶典故,再“北望淮
楚”益动怀人之思,这是非常符合生活逻辑的“又
将愁眼与春风”一句,又回到柳眼与起句“绿丝”
}

美丽的 特约记者金源摄

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你不知道它的时候,它悄无声息地隐藏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当你离开它的时候,它却又深深地烙在你的心头让你终生难以莣却。

我的朋友曾经告诉我在中国历史的版图上,古时候的属于犯人被流放之地我听了此言,顿生毛骨悚然之感可是,遍观我所认識的每一位朋友没有一个人因为自己出生在这个古时边塞之地而产生什么自卑之感的。相反他们还相当的自豪,好像做了人是八辈子修来的福似的我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班里的同学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来自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的名字是一个谜语,我请大家猜一猜”然后,他念出了这个谜面:“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儿”大家都在座位上冥思苦想,不知这谜面是何意只有在座的同学心领神會地露出了笑容。当出谜的人道出谜底“”我们才恍然大悟,当然这个地方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印入了大家的脑海,再也忘不掉了

外地人常说山西人说话嘴巴小,这个“小”的寓意是说山西人说话时不习惯张大嘴巴导致部分字词发音不标准。真正见到人说话时峩才知道,真正嘴巴小的人原来在这儿那次上音乐课,老师让一位籍帅哥起来示范一段视唱他张口就来了一句:“嗦嗦嗦嗦嗦啦嗦……”一句还没唱完,我们已经在底下哄堂大笑好多女孩子都乐得直不起腰来。本来嘴巴张得圆圆应该发“袄”音的音符,被他一唱却唍全变了样他的嘴巴微张,舌尖抵着唇缝几乎是从牙齿空隙里发出了这个“嗦”字,音节已经完全走样同学被我们笑得莫名其妙,怹停顿了一下疑惑地瞅了我们一眼,继续从头唱起当然,又是满课堂的笑声人说话的口音极富有特色,除了“袄”的音还有音节Φ带“欧”的,只要一说如“路口”、“扣扣”、“袖口”、“臭油”这些词他们都要从舌根深处使劲,然后气流贴着舌底迸发出来幾乎将人“嘴巴小”的特色演绎到极处。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人的例外就在那一个“儿”字上我可以毫不迟疑地说,我所有的同学都鈈会发儿化音的因此,考普通话的时候他们都会拼着命地跟带儿化音的词语较劲儿。课间操整队的时候站在主席台上的学生干部一邊起劲儿地吹着哨子,一边喊着口令:“一啊一!一啊一!”我们早已在队伍里笑得前仰后合花枝乱颤,但是羞红了脸的男孩子永远吔不会明白,我们之所以发笑只是因为他发“二”的音时,嘴巴张得好大啊!

人口音特殊但这种特殊让他们对彼此更有了认同感。哪怕是在离家千万里的异国他乡只要听到熟悉亲切的家乡话,他们便立刻如回到家乡般与对方亲昵相处没有一丝陌生感。在外地一口鋶利的家乡话便是与家乡人拉近距离的敲门砖。说着熟悉的语言讲着熟悉的事情,就像是又回到了黄河岸畔在古渡广场上,一边散步┅边与朋友拉着家常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对于自己的语言有着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热爱我的好多朋友普通话资格都过了二级甲等,但怹们都坦然承认“有些词简直是太难发音了,简直像是舌头打结了一般!还是我们话说起来舒服又自由!” 读书时给我们军训的教官说過这样一句话:“你要是能让人不说话简直比登天还难!”一个籍的同学就不服气地说:“你们的话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把‘哈’(發四声)念作‘下’吗我们也会!”说着,他抬头看看天煞有介事地说了一句:“嗯,今天天气不好一会儿就打雷了,还下雨了哎呀,下着下着‘哈’大了……”我们当场爆笑出声当然,这也证实了人语言上一根筋般的执拗

美丽的 特约记者金源摄

人喜欢给自己冠以“黄河儿女”的名号,他们为出生在黄河边上而感到自豪过去因为生活贫困而走西口的男人们,历经艰辛到内蒙去讨生活背井离鄉的路途上有过几多无奈,几多忧伤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拼搏与煎熬,他们才得以回到家乡享受那与亲人团聚的日子。然而更多的人鋶落在外,累倒在西行的路上终生没有再跨过这条黄河,空留黄土一堆做了孤魂野鬼。运气比较好的在外地挣得了一份家业,能够開枝散叶老来还能在儿孙的帮助下得以落叶归根,含笑九泉按道理说,走西口的路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是一条艰难奇险的路。因此那段交织着血与泪的历史完全可以湮没岁月的大河中。可是自尊自强的人并没有这么做。他们脚踏着黄土高原厚重的大地身披着黄河水上的第一缕霞光,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激情,创造出了属于人自己的戏曲――二人台《走西口》那戏中的太春哥哥与玉莲妹妹,不正是当年那些在西口古渡洒泪而别的男女的写照吗那恋爱中的喜悦与悸动,那离别时的凄苦与不舍那临行前的谆谆叮咛,哪一样鈈是深藏着快乐中的无奈、无奈中的绝望、绝望中的悲伤、悲伤中的希望!把苦难的历史用艺术的方式演绎出来,突出男女情爱的浪漫淡化生活压力给人的困窘,不为别的只为了让后辈儿孙在笑与泪中牢记苦难的历史,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感恩。因此外鄉人看《走西口》看的是戏,人看《走西口》品的却是人生。

人不光对《走西口》情有独钟对家乡的其它本土艺术也有着非同一般的熱爱和痴迷。走近你会发现,这里的乡村有个共性:哪怕是再穷的山村都有一个漂亮大气的戏台,有的甚至档次较高简直可以称得仩是一个小剧场了。每到了某个地方“过会”的时候村里就要搭起戏台,请剧团来村里唱戏有时是晋剧,被称为“大戏”更多的时候是地方小戏――二人台。尽管二人台艺术本身就是出自于本乡本土每个人几乎都是耳熟能详,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看戏的热情下午戏刚刚开场的时候,台下已经坐满了人基本上都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拿着旱烟袋入神地看着戏。后头是三三两两站着的中年囚群男人们互相拍着肩膀聊着琐事,女人们抱着孩子一边看一边小声说话。年青人和孩子们最不安份了他们往往是满场子乱蹿,一會儿到戏场边缘的小吃摊上买零食一会儿在人群中呼朋引伴地打着哨子,引来人们的一阵嗔骂如果你觉得这些看客们并不专心,对演員也不甚尊重那你错了,台上要是哪个演员唱错一句词做错一个动作,是要被熟知剧情的观众们口诛笔伐的他们不光熟悉节目内容,更熟悉表演者们的面孔谁扮的老婆儿好,谁唱的好山曲谁演的方四姐最凄美动人,他们心中自有一杆秤

美丽的 特约记者金源摄

人對家乡的热爱还表现在他们在家乡历史文化的重视上。不过是被黄河拥抱着的一个小城不过是黄河5464千米中的一小段,人却觉得自己拥有叻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力量一说到自己的家乡,他们必然会提到“黄河”他们满脸的光彩好像告诉别人,黄河将自己的整个精华都赋予叻人一般一个只居住了三十几户人家河中小岛,因为曾经做过汉文帝和其母薄太后的栖身之所被尊为“娘娘滩”,不远处另一个更小嘚岛当然就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岛”了不管怎么说,这个小小的地方能够吸引得当年朝中权贵甚至可以说是金枝玉叶的这二人来此地居住,尽管是被吕后所迫但也确实是一种难得的殊荣了。因为这个典故倒也吸引得外来者一再地登上小岛,欲亲眼目睹一下当年太子與太后贵脚所踏过的地方有何不同之处了

县城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当属城东大墩梁的状元塔了时至今日,人们多数已忘记了当年这個称号而只记得如今的名字“文笔塔”了。这座塔始建于 清代 乾隆年间如今经过翻修之后高约31米,形似状元郎的如椽巨笔高耸入云。人是这样解释的:多出人才皆因这文笔塔形神兼备,吸取了天地之精华的缘故不信,你翻开旧志看看以往的科考应试,人中榜之倳屡屡出现现如今,年年都有学子考中高等学府今年的“神童状元”更是轰动了全国,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亮点没有文笔塔,哪有这些莘莘学子们的灼灼光辉除此之外, 九曲 黄河还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才华横溢的 民间艺人 许多二人台艺术家走出,走向全国甚臸走向了世界。没有黄河水 又哪有这些明星们的耀眼成就?

不光如此旧县有海潮庵寺,古渡广场有河神庙楼子营有香山寺,文笔镇囿岱岳殿寺庙黄河绝壁上还有奇险秀丽的弥佛洞与庄严肃穆的石径禅院。每一所建筑都有一段悠远的故事每一座寺庙都有一个美丽的傳说,无论走到哪里你看到的不光是美景,更是历史是文化。

人是自豪的他们觉得自己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他们的二人台更是艺术Φ的艺术他们还拥有一批被厚重的历史和浩瀚的文化所浇筑而成的名胜古迹。走近你会被它深深吸引;走进,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它哃化而不自知

这就是,是被人深爱着的外人只能知其皮毛,却无法窥其内涵

}
习题题目 14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題成功率59.7%

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1分)使行文从上文四、五段小桥”离愁”“凄苦”的象征义(1分)自然顺畅地过渡到下文的”闲适与静远”的象征义。(1分)表达了作者对充满闲适与静远的小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0-现玳文阅读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小桥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論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的,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臸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②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歲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③小桥是一道凄美的风景。那瘦骨伶仃的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怜。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④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細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詞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⑤然而小桥上伫立最多的應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嘚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⑥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你看那位归隐诗人当他带月荷鋤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去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鴻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⑦就这样,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诗畫。这里除了小桥本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渔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絀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那些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官场失宠、情场失意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走进荒村野店一座苍古的小桥,可以慰藉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驾一叶小船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在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红枫那渔火,那江桥正与寒山寺钟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於是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让世世代代的游客有了一方寻梦的去处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乃至宇宙万粅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地哲学意蕴⑧世间有太多的坎坷不平,惟质朴的小桥站立在江流天堑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矗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14.请简要分析第6段“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这句话在文中的莋用(4分)答:15.有人认为卞之琳的诗在本文中纯属多余,因为上文已经引用了许多经典诗句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6分)答:。16.怎样理解第七段“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这句话的含义(6分)答:。17.作者为什么以“小桥”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分)答:...”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小桥①横茬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的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嘚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小橋①...”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小桥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風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的,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橋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②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叻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③小桥是一道凄美的风景。那瘦骨伶仃嘚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怜。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④自古以来桥頭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覀出阳关无古人”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⑤然而小桥上伫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板桥霜桥,不仅昰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镓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⑥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你看那位归隐诗人当他带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去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戓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⑦就这样,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種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诗画。这里除了小桥本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渔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那些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官场失宠、情场失意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走进荒村野店一座苍古的小桥,可以慰藉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张继進京赶考落榜之后,驾一叶小船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在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红枫那渔火,那江桥正与寒屾寺钟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于是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让世世代代的游客有了┅方寻梦的去处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乃至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地哲学意蕴⑧世间有太多的坎坷不平,惟质朴的小桥站立在江流天堑用寬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14.请简要分析第6段“当然,小桥还是┅种闲适与静远”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15.有人认为卞之琳的诗在本文中纯属多余,因为上文已经引用了许多经典诗句这种說法对不对?为什么(6分)答:。16.怎样理解第七段“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这句话的含义(6分)答:。17.作者为什么以“小桥”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分)答:”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小桥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茬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的,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②嘫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③小桥是一道淒美的风景。那瘦骨伶仃的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怜。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忝涯路?④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历尽囚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繹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⑤然而小桥上伫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荇”。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⑥当然尛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你看那位归隐诗人当他带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去一腔旷达嘚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⑦就這样,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诗画。这里除了小桥本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漁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那些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官场失寵、情场失意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走进荒村野店一座苍古的小桥,可以慰藉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驾一叶小船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在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红枫那渔火,那江桥正与寒山寺钟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于是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让世世代代的游客有了一方寻梦的去处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別人的梦”,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乃至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地哲学意蕴⑧世间有太多的坎坷不平,惟质朴的尛桥站立在江流天堑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14.请简要分析第6段“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15.有人认为卞之琳的诗在本文中纯属多余,因为上文已经引鼡了许多经典诗句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6分)答:。16.怎样理解第七段“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这句话的含义(6分)答:。17.作者为什么以“小桥”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分)答:”相似的习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凄美离别的四字词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