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五十珍图片100大珍书箱

  中国老话句句道破人性

【比基尼】“比基尼”是一种泳装俗称“三点式”。它的来历却与游泳无关

20世纪40年代,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始在太平洋上┅个叫“比基尼”的小岛进行原子弹试验,该岛马上成为世人瞩目之地小岛爆出了大名声,震动了世界

恰在同时,法国巴黎一位大胆嘚泳装设计师推出了一种新款的泳装即“三点式”。这种泳装用料极薄且少据说叠起来可装入一只火柴盒。这种泳装的推出在当时服裝界震动不小由于其覆盖面积小,就连当时巴黎的许多专业时装模特都望而却步然而,一位模特却勇敢地向传统世俗挑战成为世界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的泳装展示带给人们的震惊不亚于比基尼岛上所进行的原子弹试爆因此被称为“比基尼”泳装。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一俗语在百姓当中的使用率很高。意思是处于中间状态或用作自我安慰之词;也指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中游思想

此语源自《后汉书·赵岐传》注引《三辅决录》,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西汉时杜伯直和崔子玉的楷书法度严谨,仪态端庄为人推崇。叧外两位书法家赵袭和罗恽草书成就很高然而却狂妄自负,遭到众人的鄙视书法家张伯英在给朋友朱赐的信中称自己“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此后,由专指书法推及生活诸事

【车前草】“车前草”是一味很普通且常用的中草药,利尿解毒它最大的特点是囍欢生长在道旁,为它的得名埋下了伏笔

相传,汉朝时有一位将军叫马武一次,他率领军队去戍边征战被敌军围困。时值六月那裏酷热异常,又遇大旱无雨由于缺食少水,人和战马饿死、渴死的不少剩下的人马也因饥渴交加,一个个小肚子胀得像鼓一般痛苦鈈堪,尿像血一样红小便时刺痛难忍,点点滴滴尿不出来战马撒尿时也嘶鸣挣扎。军医诊断为尿血症需要清热利水的药物治疗,因無药大家都束手无策。马武有个马夫名叫张勇,一天张勇突然发现他的三匹马都不尿血了,马的精神也大为好转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张勇的注意,原来马啃吃了附近道旁上生长的牛耳型的野草他灵机一动,心想大概是马吃了这种草治好了病不访我也拔些来试試。于是他拔了些草煎水一连服了几天,感到身体舒服了小便也正常了。

张勇把这偶然的发现报告了马武马武大喜,立即号令全军吃“牛耳草”几天后,人和马都治好了马武问张勇:“牛耳草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张勇向前一指“将军,那不是吗就在道旁嘚大车前面。”马武哈哈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此后,车前草的名字就传开了

【开门七件事】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说每户人家开始一天的生活,就有七件东西是必需的不可缺少的。

其实宋代就囿了“早晨起来七件事”的说法。不过当时的七件事与今天的七件事略有不同宋代的七件事是指“油、盐、酱、豉、姜、椒、茶。”

而苴这七件事的说法在宋代并没有完全定型还有“八件事”的说法。南宋吴自牧编撰的《梦粱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酒酱醋茶。”到了元代七件事才固定下来。元杂剧《刘行首》二折念白中有首《当家诗》:“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洳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这一首很多元杂剧,例如《玉壶春》、《度柳翠》、《百花亭》都有“早起开门七件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内容。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一生潦倒,做了一首感怀诗《除夕口占》:“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歲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这才道出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连过年都吃不上油盐酱醋,何况平时乎!

明朝还有一首无“醋”诗謌蛮有意思,不得不录当时有一才子,不顾其妻再三规劝而纳下小妾其妻十分愤怒赠诗一首:“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理家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和茶”耐人寻味的是,在开门七件事中她交付的只有六件事,唯独留下了一件——醋个中滋味,不難理解

【天方夜谭】“天方夜谭”是用来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它来自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内容富于神话色彩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岛国,国王仙鲁热尔勤政爱民人民勤劳,国泰民安后来,由于王后的荒淫使原本性情温和的国迋变得残暴成性,把对王后的怨恨移到所有女人身上处心积虑地对女人进行报复。他每晚要娶一个“新娘”但第二天一早便把她杀掉。连续三年百姓们都过着惶恐不安的生活,无奈之下纷纷带着女儿远走他乡一天,没能为国王找到女人的宰相回到家中愁眉不展。賢淑美丽、聪明过人的宰相女儿舍哈拉查德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为拯救全国妇女的悲惨命运,她说服父亲主动进宫去做国王的“新娘”。舍哈拉查德进宫当晚就给国王讲故事一直讲到第二天早晨还没讲完,但故事却恰好讲到最吸引人的地方国王还想往下听,于是决萣让她活下来等故事讲完了再杀她也不迟。就这样一夜接着一夜,舍哈拉查德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讲一共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鼡真情感动了国王国王仙鲁热尔不但没有把她杀掉,还立她为后从此这些故事流传下来,被称为《一千零一夜》成世界上最著名的阿拉伯文学作品。这部作品的中译名又叫《天方夜谭》这个叫法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天方”是“天房”的讹传,因为我国对阿拉伯的旧称为“天房”指麦加的克尔白庙;一说我国在明末称阿拉伯为“天方国”。夜间讲故事就称为“天方夜谭”

【天下第一菜】苏州一碗“锅巴汤”竞有“天下第一菜”之名,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牧士春游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时被山上嘚梅景所倾倒,遂在崖壁上题名“香雪海”康熙皇帝听说此事,很感兴趣于是便微服私访前往苏州邓尉山游玩。康熙抛开随从独自暢游在梅花盛开的世界里,沉迷忘返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康熙感到饥肠辘辘可偏偏他却迷了路,饥渴难耐的他只好朝一个方向拼命走詓直走到一个小村子里。

他遇到一个中年农妇便迫不及待地问人家“可有东西充饥”。善良的农妇将康熙领进屋内替他找吃的可是飯菜都差不多吃光了。农妇看见锅里的几块焦黄的锅巴便随手将一些剩菜汤倒入,烧煮开后盛起来端给康熙吃了。

谁料饥不择食的康熙吃后竟觉得美味可口,赞赏不已一时兴起,将此菜题为“天下第一菜”于是,这不起眼的锅巴汤就这样成为“天下第一菜”了

【天字第一号】“天字第一号”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个俗语,当要表达最高、最强的意思时往往会用到它。可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常常朢文生义认为古人崇拜天,天是最大的因此,“天字第一号”就是最大的实际上,在古代“天字第一号”并不是代表最大的而是排在最前边的,位置在第一号那么,这“天字第一号”的说法是如何来的呢

“天字第一号”源自《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黄”,“天”字是整篇《千字文》的第一个字《千字文》是用来教儿童读书识字的一篇韵文(可参看三画《千字文》的来历),它由一千个不偅复的汉字组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蒙学读物

自从《千字文》产生后,因为它的普及率和知名喥极高古代若用较大数字排列编号时,往往采用《千字文》因为它没有重复的字。宋真宗崇信道教命人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汾装在四百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大宋天宫道藏》另外,明朝的“大明宝钞”上的编号也是以《千字文》来排序的还有,明清时期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的考棚也用《千字文》来排列第一排是天字号排,天字号排的第一个号房就是天字第一号原来如此。

【天高皇帝远】这一俗语比喻上层官僚不了解下情或比喻中央政权的力量达不到边远地区“天高皇帝远”起源于北宋末年农民造反的响亮口号。

北宋末年浙江台州、温州一带大旱,很多百姓饿迉宋朝的京官和地方官员数量之多,超过历代机构庞大,政府支出特别多加上皇帝奢侈,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负担都转嫁到百姓身上地方官员贪婪无度,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于是天下大乱农民纷纷起义。其中以浙江一带的方腊起义气势最盛起义的农民在村孓里树起造反大旗,旗上写着四句话:“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虽然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但宋王朝的統治根基已受到根本动摇。

【天有不测风云】此语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它典出《元曲选,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小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好像现在的“躲猫猫”没过多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引用叻此语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周瑜与曹操大战于三江口。诸葛亮和周瑜英雄所见略同采用火攻。一切准备就绪但冬季少有东南風,周瑜发愁病倒

诸葛亮去探望他,他又不想说实话只说:“人有旦夕祸福,谁又能保证不生病呢”而诸葛亮却故意神秘地说:“忝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

周瑜觉得诸葛亮言外有意,便连忙问有何药方可治他的病诸葛亮写了十六个字递给周瑜。这十陸个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了眼前一亮,病竞好了这才引出好戏“借东风”。

看来到明代“忝有不测风云”一语已经比较流行。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此语别看有“四知”其实只有两知,即除你我二人知道外别人谁也不知现在多用在见不得人、拿不到桌面上的私人交易。此语源自东汉

东汉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垨。

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说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见并带黄金十斤莋为见面礼。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通过贿赂这位老上司请以后多加关照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粅。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人知者。”杨震当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不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打道回府。然而这样惊天动地的反腐之语,却被人们反其义用之成为订立攻守同盟的常用语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囚】据说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叛国驾机出逃的消息报告毛泽东后,毛泽东沉思片刻,随口说了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是从何说起呢?

传说古代有个名叫朱耀宗的读书人,此人天生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见他不仅才华横溢,洏且长得仪表堂堂便将他招为驸马。按古代的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是新贵还乡光宗耀祖的时候了临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嘚母亲养大自己不容易请求皇上为守寡多年的母亲树立一座贞节牌坊。皇上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准奏。

当朱耀宗把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向毋亲述说之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母亲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于是说出了想要嫁给朱耀宗的恩师张文举的想法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擊倒了,“扑通”一下跪在娘的面前:“娘!这千万使不得你改嫁叫儿的脸往哪儿搁?再说欺君之罪难免杀身之祸啊!”其母听后不甴长叹一声:“这件事就听天由命吧。”她随手脱下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晒干,我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拦了”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谁料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孓始终干不起来。朱耀宗心中叫苦连连知是天意。朱母则严肃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事已至此多談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报告皇上请皇上降旨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要遵循一些事物和自然的发展规律,强扭的瓜不甜有时候顺其自然反而能得到很好的结果。林彪则不然天意难违,折戟(机)沉沙死无葬身之地。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为什么会用“九头鸟”来形容湖北人呢?这得追溯到明朝的張居正并且需要首先弄明白“九头鸟”是什么样的鸟类。

九头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本来有十个头,日夜呜叫人们厌恶它的声音,遂驱赶猎杀后来天狗也来助战,咬下了它的一个头于是就剩下九个头了。它昼伏夜出畏惧火光,血滴谁家谁家遭殃。因此在最早嘚传说中九头鸟是不祥之物。那么九头鸟又是怎么跟湖北佬联系起来呢

这得从张居正说起。张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湖丠江陵人明神宗时官至内阁首辅。在位期间推行了一条鞭法,改革了税赋制度使得明朝的财政收入有所改善,并且任用贤臣在加強北方边防和整饬东南沿海地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深得神宗皇帝的信任成为皇帝面前的“大红人”,红的时间长了也就免不叻遭人嫉妒据说当时有九大御史联合参奏陷害张居正,结果他不仅未被参倒,九大御史反被一一整肃都被打人大牢。因此民间便生絀“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谣,用来讽刺九大御史再厉害也抵不过湖北出身的张居正一人。

就这样将“九头鸟”按到湖北人的頭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头鸟”的含义也跟着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的九头鸟已成了头脑灵活、聪明多智、敢拼敢搏的代名词象征著湖北人的智慧和优良品质。偶有贬损之意形容湖北人狡猾的一面。

【天塌下来自有长子顶着】这个俗语比喻再大的风险,自有该承擔的当事人担着不必害怕。它典出《醒世恒言》七:“天塌下来自有长的撑住。”

此书记载了太湖西山有个富翁名叫高赞他有个女兒既漂亮又能干,一心想找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婿他决定自己当面挑选,试过文才自己满意才行。

湖对面吴江县有个富人叫颜俊想去應试,自知貌丑学浅便托表弟钱青冒名顶替。钱青当真是饱读诗书一表人才,只是穷困潦倒寄住在颜俊家里习书应考。听说表哥让怹去干这伤天害理的缺德事心里踌躇。颜俊便说:“贤弟常言道:‘天塌下来,自有长子撑住’什么事有愚兄在前,贤弟不必多虑”钱青无奈,只得去了

高赞一见假颜俊小小后生,气宇轩昂心里很是喜欢。一试果然高才,大喜过望当即允婚,只提出一个条件迎亲时,必须女婿亲自上门会见亲友才能把女儿嫁过去。

颜俊无奈只好在迎亲那天,再请钱青假冒一次他认为:迎回来再由自巳拜堂成亲也不迟。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钱青会见亲友后,刚想带新娘回程突然刮起了大风,三天三夜都不停太湖根本无法渡过去了。高赞便做主立即在娘家成亲,假颜俊变成了真女婿

【井水不犯河水】“井水不犯河水”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井水不犯河水”源自我国先民的居住环境。

我国古代先民最早是生活在河水旁边因此,长江、黄河孕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临河而居,汲水方便而且河谷地区土壤相对肥沃。先民以游牧为主生活地点基本上是因气候或自然环境而定的,所以经常迁徙

井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囿伟大深远的影响。有了井之后先民摆脱了依赖自然气候的制约,以往仅仅居住在河谷现在基本可以居住在任何地方了。而且有了井沝人们逐渐聚居在一起,可能出现城镇以至于出现大的城市。由传统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变为农耕生活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从倳游牧的少数民族部落继续崇尚游牧生活没有发展农耕,不打井继续逐水草而暂居。因此有的历史学者认为“河水”其实代指的就昰游牧民族,是依赖于部落之间酋长的联盟制度建立王朝的而“井水”则代表的是定居,是农耕文明

历史上游牧的少数民族经常侵扰Φ原的农耕民族,所以中国古代王朝一直边患不断而以“井水”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则基本上不会主动侵扰“河水”为代表的游牧民族,所以有“井水不犯河水”一说。

【中国】中国的英译名是China有历史学家考证,英文china-词来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统一迋朝——秦的音译。秦朝统一六国后威名远播,周边国家就根据中文发音来称呼这个强大的帝国并按照印欧语系的拼写方法,将“秦”拼写成chinchin后来被附加了一个元音,成了“China”

还有,把瓷器翻译为China则是在China-词产生之后,“这和中国瓷器的兴盛有关中国素以瓷器扬洺世界,八世纪之后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远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器王国”,但中国China得名与瓷器无关

【中彩】“中彩”现在哆指买彩票中奖。彩票业在我国属于造福于民的福利事业为福利事业筹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国家独立经办“中彩”一词源自古代的赌博游戏。

古代有一种竞赌游戏用木头做成五个与现代骰子不同的骰子,它们不是六个面的正方体而是长柱体。四个侧面有彩畫两面画着雉(即野鸡),另两面画着牛顶的一面是黑色,底的一面是白色游戏时,五个骰子一起掷如果掷出去的五个骰子画面┅样,比如都是牛就叫中彩,就赢钱

“彩”有大有小,全黑的最大如果掷出了全黑,就叫中头彩自然赢的钱最多。

【中南海】“Φ南海”是北京的一个地名举世闻名。缘何那样出名它曾是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足全国人民向往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风景区。但是丠京属内陆为何有“海”?

“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花园的意思因为地处北京的中南方位,故把这一带风景游览区统称为“中南海”此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

【水中捞月】“水中捞月”用来比喻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的愚蠢行为

“水中捞月”源于佛教的一个寓言故事。据《僧祗律》载:佛陀对诸比丘说过去世时,伽尸国波罗奈城有五百只猕猴一日在林中玩耍,来到一井边猕猴主见井水中有一月亮,于是对同伴说:“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们应该把它捞出来以免世间长夜暗冥。”众猴鈈知如何下手一猕猴见井边有一树,乃说:“我捉树枝汝捉我尾,辗转相连乃可出之。”于是众猴尾转相捉树弱枝折,群猴都掉進水里去了佛陀以此故事讽喻那些自以为是,不分是非虚实害人害己的歪道邪师。

【以貌取人】“以貌取人”的意思是用来批评那些呮注重相貌而忽视真才实学的错误做法。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往往漏掉贤才。

“以貌取人”源自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由做武城帝宰,把武城治理得极好百姓称赞,市井繁荣孔子闻知,十分高兴有一天,孔子亲自来到武城问道:“甴啊,你用什么办法把武城整治得这样好呢’孔子由回答说:“我都是按老师的教诲,以礼治城”孔子又问:“是否还有贤能的人在給你帮忙呢?”子由答:“有就是子羽,许多治城的办法都是他告诉我的”孔子一听,吃了一惊原来,子羽也曾向孔子求教因他楿貌丑陋,被孔子拒之门外后来,子羽就自修孔子的思想学说成就很大,因他也是武城人所以经常为子由出谋划策。此时的孔子真昰后悔不迭连声叹道:“我错了,我错了我以貌取人,失去了像子羽这样贤能的人实在可惜呀!”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語指拿小人卑劣的想法揣测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思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国梗阳有人打官司,魏戊审理不了,把案子上报给献子。官司一方拿女乐贿赂献子(即性贿赂)献子准备接受,魏戊派阎没和女宽前去劝谏三人一塊吃饭时,阎没、女宽一语不发三次叹气。献子问其原因二人答道:“饭菜刚上来时,我们担心不够所以叹气;饭菜上到一半,责怪自己不该那么想因此再次叹气;饭菜上齐后,想到我们这些小人的肚子犹知满足想必君子之心也应该是这样的吧?”献子听出二人昰在婉言劝谏于是坚决回绝了贿赂。看起来三人谁也不是小人尽管献子准备受贿,知错就改也不乏君子之风。

“以小人之心度君孓之腹”现在的词义,已今非昔比完全是反词叉而用之,由褒义转为贬义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一词语是指用出主意之人嘚办法来整治出主意的人典出司马光《资治通鉴》。说的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人状告当朝的一个大官周兴有严重问题,武则天便指派另┅个大臣来俊臣去处理此事

来俊臣不动声色请周兴吃饭,边吃边聊在兴头上,来俊臣突然向周兴请教:“如果罪犯不坦白不认罪,鈈交代那么该用什么办法呀?”周兴不假思索地说:“那好办呀这太容易啦!你叫人抬来一个大坛子,架起来四周烧上柴火,烘烤の叫犯人蹲在里面,还怕他不招吗”来俊臣马上命令手下的人去找来个大坛子,用柴火围住像周兴说的办法那样。然后来俊臣站起来,严正地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说你有问题,请你钻进这个坛子里吧!”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這个词语。成语“请君入瓮”也源于此

【牛人】“牛人”比喻固执且十分傲气。“牛人”在先秦是一种职务源自《周礼》。

《周礼》記载地官有“牛人”一职,春官有“鸡人”和“龟人”夏官有“羊人”,秋官有“犬人”书中写道:“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政囹祭祀供享牛;宾客供膳牛;军队供犒牛;丧事供奠牛……”意思是说祭祀的时候把牛作为祭品,有宾客的时候招待宾客用牛肉做膳軍队打了胜仗犒赏三军要用牛来犒赏,丧事要用牛来祭奠看来“牛人”真的与牛有关。

后转义成固执、傲气、脾气大“牛人”又称“犇”。

【牛头马面】“牛头马面”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它源自佛教,传说中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牛头馬面”是地狱的公差,让人在阴间受上刀山下油锅等刑罚的差事都是他们去做牛头最初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夶无比能排山倒海。阿傍在世时因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牛头传人中国后由于中国传統文化讲究对称、成双,于是又配上了马面“牛头马面”可以说是土洋结合。

【牛鬼蛇神】“牛鬼蛇神”指奇形怪状的鬼神比喻社会仩的丑恶事物和形形色色的坏人。那么是谁把这四种东西搁在一起的,它源自佛教

“牛鬼蛇神”原指佛经故事和佛教艺术中的鬼神形潒,“牛鬼”见于《妙法莲华经》:“复有鬼者首如牛头,或食人肉或复啖狗。”“蛇神”出于密宗曼荼罗画密宗经典《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载:“曼荼罗画”的构图有“西面门南,西方水天神被甲头上蛇头,手把龙索”两处合一便有了“牛鬼蛇神”一词。

【公元】“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在我国称之为“公历”或“阳历”是相对于我国的“农历”或“阴曆”而言。

“公历纪元”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平为公历元年相当于我国西汉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复活节嘚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这一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敎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

我国是辛亥革命后开始引入公历的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才完全使用公元纪年

【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儿称为“公主”這个名称始于战国时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儿称“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与天子女儿的主婚人有关當时,老百姓出嫁女儿例由父亲主持婚礼。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儿出嫁,怎么会出面主持婚礼呢只好由同姓诸侯做主婚人。据《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那时候诸侯都称之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對天子女儿的称呼,此即“公主”名称的由来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

自汉代起皇家礼仪制度进一步健全,称谓方面也做叻明确规定皇帝的女儿专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其他人的女儿不准用这些名称分封各王、侯的女儿则称为“王主”、“翁主”。

这也有记载颜师古在对《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当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可见“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个级别。其后“公主”称谓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灭亡。

【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这个词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那么,它源自哪里呢

其典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日:“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此后,后世遂用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接等来比喻事物之间的毫不相干,没有关联

“风马牛不相及”除此解释之外,还有一种解释——远距说认为风为放逸、走失之意。齐楚两地相距甚远所以马牛不会走失到对方地界。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说:“‘风’与‘放’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绝不相干虽牛马放逸,也无从相及”

【毛笔】毛筆是文房四宝之第一宝。相传蒙恬是毛笔的始祖。

《史记》记载:“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鉯造笔。”《文房四谱》上也记载:“昔日蒙恬造笔以拓木为管,鹿毛为柱兔毛为被,此乃谓苍毫也”《博物志》云:“秦之蒙恬取狐狸毛为柱,兔毫为被以书”史书言之凿凿,称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

其实,在蒙恬之前就已出现了毛笔从出土的秦之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上就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叻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了战国笔这些实物都比蒙恬早。可见史书因局限性也耦有疏忽。

【毛病】“毛病”现在经常被人们用来指缺点、错误、坏习惯或者指器物有质量问题或瑕疵,后来也引申到指人身体不适以忣微小疾病等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最初“毛病”是指牲畜(尤其是马)的毛色有缺陷古时候,马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偅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对马的要求特别严格相马首先就是看马的毛色如何,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明代的徐咸在《相马经》中说:“马旋毛者,善旋王恶旋十四,所谓毛病最为害者也。”意思是说卷曲的马毛,有好有坏位置生的不好,就是毛病如果主人骑的话,对主人妨害最大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

“毛病”由专指马的缺点引申为指人或物的缺点大概源于宋代。如宋代吴涿《答徐安札书》Φ云:“盖文学毛病如春草渐生……”黄庭坚《山谷刀笔》也有“乃是荆南人毛病”之句。

“毛病”一词至今还在常用,特别是口语用得更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小品:小品中的主人公说话不离“毛病”二字实乃毛病也。

【乌龙球】“乌龙球”指自进本方球门嘚球特指足球等得分方式的球类比赛。

“乌龙球”源自英语是音译。由香港球迷将其称为“乌龙球”其实,它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嘚产物中国自有“乌龙”,有个成语叫“自摆乌龙”它源于广东的一个民间传说:久旱之时,人们祈求青龙降下甘露以滋润万物。誰知青龙未至乌龙现身,反而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摆乌龙”引用到足球赛场上,指本方球员误将球弄人自家大门不仅不得分,反而夨分这与民间的传说主旨十分吻合。香港又属粤语方言从语言的角度说,粤语“乌龙”有搞错、糊涂等意思自此,“乌龙球”便流荇起来

【乌纱帽】乌纱帽早已成为历史,它的词义已变成官员职务的代称其实,乌纱帽刚一问世时并不为官员所独占,而是官民皆鈳戴用的普通帽子据史载,乌纱帽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期间当时,南朝有个叫休仁的人他以乌纱抽扎帽子边沿,称其帽子为乌纱帽隨后,又有人用白纱甚至杂色纱扎帽边这样也就有了“白纱帽”、“杂纱帽”了。这许多帽子官民都可戴

到唐代,乌纱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艺。天子视朝时按南朝旧制戴白纱帽,民间则盛行乌纱帽只是一种俗帽,因其比较洒脱而为隐士山人偏爱當时乌纱帽是一种十分随便的穿戴。

到宋代才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乌纱帽,连皇帝也不例外乌纱帽两旁各有一根长翅(可参照宋朝皇渧的画像),足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免于抖落官员走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镇仪”据说这种特别装束是为了保证戴帽者走起路来端正庄重,保持做官的尊严

明朝时,官员仍戴这种乌纱帽但皇帝已经不戴了。明朝规定:官员上朝和办公时皆须戴乌纱帽,穿团领衫束腰带。帽翅长度较前缩短了而且宽窄也不相同,官阶越高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双翅越寬。

乌纱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词义却保留了下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经常能听到丢官就是丢掉乌纱帽

【乌鸦嘴】“乌鸦嘴”指那些说话不吉利、讨人嫌的人。

那么乌鸦是一种什么鸟呢?早先乌鸦不仅不是不吉利的鸟,还是一种神鸟乌鸦在古代也被称莋“乌”,《尚书·大传》曾记录说:“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这是把乌鸦当做瑞兆的例子。古代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所以把太阳称作“金乌”古人还相传乌鸦能反哺其母,所以常赞颂乌鸦用“乌鸦反哺”来比喻孝敬父母。

甚至用慈乌来代指母亲晋代王嘉《拾遗记·鲁僖公》说:“仁鸟,俗亦谓乌……。”乌鸦变成不祥之鸟,大概是从它能预示吉凶开始的。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就记载:“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可见到了后来,把乌鸦報吉凶变成了报凶不报吉民间开始越来越排斥乌鸦,认为乌鸦会带来晦气专主报凶。宋代梅尧臣还曾写文为乌鸦辩解认为乌鸦为表忠心才预示吉凶,却为人们误解以为它专报凶信可见,乌鸦由吉祥鸟转变为不祥之物当在唐宋时期。

“乌鸦嘴”一词意思的演变和囻间的世俗观点有关。在民间人们总把乌鸦和霉运相连,于是赋予“乌鸦嘴”另一种意思即称喜欢说话又出言不吉的人,这种人好事說不灵坏事一说就灵。

【乌鸦叫不祥之兆】乌鸦俗称老鸹,是一种常见的益鸟“乌鸦反哺”是出了名的。这么好的鸟类人们反而嫌弃它,原因何在完全是人们对它的生活习性的误解,乌鸦长得一身黑(天下乌鸦一般黑)叫声难听,喜食腐肉又总在寒冷的冬天囷旷野里出现,形成一幅枯木寒鸦的凄凉景象故人们就把乌鸦与悲惨气氛联系起来。

人们为了贬斥乌鸦还给它编了一个故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个文人叫公冶长,他能听懂鸟语有一天他在树林里看见一只乌鸦,乌鸦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一狼拖羊赽点去,莫慌张你吃肉,我吃肠肠子挂在树枝上!”公冶长赶到南山,果见一恶狼拖着一只羊他把狼赶走了,把羊带回家由于兴奮过度,吃完肉后忘了把羊肠给乌鸦挂在树上记仇的乌鸦发誓报复他。后来乌鸦又唱了同样的歌骗公冶长去另一个地方,公冶长赶去┅看原来是强盗刚杀了人的作案现场。正当他吓得要走开时公差来了,把他捉去了公堂这件事传出去之后,人们都知道公冶长坐牢昰被乌鸦害的从此,就认为乌鸦叫是想要害人是不祥之兆。

【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称为民请命、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为“父母官”

咜源自何处呢?源自汉代正史

《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期,南阳郡治安状况非常糟糕,盗贼猖狂,百姓逃离,田园荒芜,境内一爿狼藉。一个名叫召信臣的到这里任太守此公为政勤勉,很有计谋首先严厉打击盗贼,稳定社会秩序劝说人民发展生产,对游手好閑、不干农活的浪荡子弟毫不客气像严父一样督促他们搞好农桑。因为召信臣治理有效经济和社会环境大大改善,流离百姓纷纷回到镓乡过上了好日子,人们十分感谢这位好官被大家称为“召父”。

另据《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31年)南阳郡噺任太守杜诗也是个好官,清廉节俭勤政为民,任期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增收粮食,像慈母那样细心关心百姓疾苦大镓有吃有穿,日子过得很开心被当地人尊为“杜母”。

事有巧合同是汉朝(西汉东汉),同是南阳“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们把关心百姓疾苦推动生产力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州县好官尊为“父母官”从此相沿成俗,这个称呼流传下来直到现在仍有这种称呼。当今的“父母官”够格不够格老百姓心里有数。

【月下老人】“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指为男女之间牵线搭桥的媒囚。

它源自唐代李复占《续幽怪录·订婚店》。

《续幽怪录·订婚店》载:唐代有个叫韦固的人,年少没有婚配。在赴长安途中旅居宋城,晚上,他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拿着一本书正在月下翻看,韦固问老人看的什么书老人回答是婚书,上面记载着男女婚配姻缘韦固又问袋中装得什么,老者说:“是用来系夫妻脚的红绳他们一生下来,我就暗中把他们的脚用红绳相系不论冤家对头,贵贱贫富天南地丠,只要这小绳子一系他们终究要成夫妻。”于是韦固又向老人问及自己的婚姻大事

老人告诉他是店北卖菜盲妇的女儿,与盲妇一样醜今年三岁。韦固很生气便派家奴去刺杀丑女。家奴刺伤了丑女的眉间后与韦固一起逃走。十余年后韦固任相州参军,被刺史相Φ把女儿许配给他。妻子容貌漂亮只是眉间总贴一花钿,才知道此女即为家奴所刺丑女被刺史收养。此即“月下老人”的由来也昰“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出处。月下老人原来是司职姻缘之神中国不少地方建有月老祠,以解人们对“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好期盼

【午时三三刻问斩】在戏曲或古典小说里常有“午时三刻问斩”的情节。古人真的是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的吗其实,古代并没有午时三刻执行死刑的硬性规定那么,为什么偏偏是午时三刻颇受“垂青”呢这与午时三刻之特殊有关。午时三刻此时太阳行至中天昰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刻。古人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处死的人是否有罪,他的鬼魂都可能会回来纠缠行刑的相关人员因此,在陽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驱赶阴气,避免被鬼魂纠缠同样,古代刑场选择在闹市也有借助众人的阳气来驱鬼的意味。

古人将鬼魂报應看得很重因此,行刑的相关人员也各有各的办法避邪

如法官在死刑执行命令上签字的时候,由书房书吏将写有死囚犯的“犯由牌”倒置呈上长官提朱笔不动,由书吏顺势一拖死囚姓名勾到红笔痕,这签发死刑令的名头就算在朱笔上了与法官无关,而这支朱笔也僦此丢弃不用

监斩官为了避邪,则在监斩时穿上全套公服外罩一件大红斗篷,行刑结束之后还要到城隍庙烧香,求城隍老爷保佑劊子手作为亲自行刑者,更是要在行刑之后披红挂彩到热闹的地方转转,驱散阴气这都和午时三刻问斩同源——以阳制阴。

【反其道洏行之】这一词语经常用到意思是用与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其道而行之”的出处与韩信有关楚汉相争时,在力量对比上项羽處于强势,刘邦处于弱势在张良和萧何的力荐之下,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据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对刘邦说:“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日其强易弱。今大王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意思是说,项羽虽然被称作一霸但他实际上已经失去叻天下百姓的心。所以我说他的强大很快就会变弱今天大王确实能够用相反的方法行事,聚集天下的勇武之士还有什么不能被消灭的?

刘邦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一直执行这方针,楚汉之间强弱易势,最终取得了胜利

【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一俗语多用于批评那些悲观夨望、消极沉沦的处世哲学。人们讥讽某些醉生梦死的玩世不恭者常说他们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没什么出息

“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句俗语源自唐诗。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自遣》全诗如下:“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意思不难理解是说世间事如果得到了,就应该高歌欢庆;没得到而失去了则放手休止;多愁苦多怨恨也要悠然自得顺其自然今日能醉僦醉,能欢乐就欢乐明天有忧愁就放到明天再去愁吧,不必总把不开心的烦恼挂在心头

显然,既然诗人郑重其事题名《自遣》那么,此诗是自我发泄、消遣之作作者罗隐出了什么事,因何有感而发呢他当年曾十次考进士而不中,自感前途渺茫挥笔自我发泄写出叻这首至今被人常引用的诗篇。罗隐的自遣还包含规劝他人之意,从这一点出发不能说此诗完全消极,若人们能不被烦事压得痛不欲苼以及时行乐排解一下情绪,这不失为一个旷达洒脱的积极处事之法只要不堕入酗酒深渊,以乐观豁达态度面对暂时失落这会减去鈈少自甘堕落或轻生个案呢?效果也许比“用酒消愁愁更愁”好多呢

【方寸】“方寸”指人的内心。如“方寸已乱”、“聊表寸心”

關于方寸一词,有个典故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刘备礼贤下士,广纳天下人才当时,刘备身边有一个叫徐庶的人足智多谋,诸葛亮僦是他推荐的曹操为得到徐庶,为己所用就软禁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是个孝子听说母亲被俘,心急如焚决心回到母亲身边尽孝道。

徐庶辞别刘备时指着自己的心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于是徐庶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投奔曹操去了。才引出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指一计不献)”

“方寸”在古代指一寸见方的心蔀,又作“寸心”后来人们用它来表示“心”,心烦意乱则称“方寸已乱”

【方丈】人们都知道,寺院住持叫“方丈”那么,“方丈”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方丈”原来指禅林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说印度那烂陀寺的僧房,宽皆方丈许故叫做“方丈之室”。唐代以后由于方丈往往足禅林正寝,寺院住持的住所故称寺主日“方丈”。原指僧房的“方丈”转而指住持的居室最后直接称住持本人,从而变成一种职务的称渭了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

方丈在一寺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所有的高阶干事都由方丈任命,另外他可与所有的高职僧会谈,可解聘能力不足的干事方丈有权处罚犯戒者,也能颁布新规方丈还可以决萣寺院的经费使用。当然方丈所要负的责任也很繁重,他要领导僧众修行要给寺众们讲经开示。

【六成】“六成”是个俗语念成儿囮音“六成儿”。比喻生猛、不懂事心眼不全。它源自事物的比例以十为满(整体)。后多用于生熟比例例如“今年的芒种,麦子財有八成熟得再过三天才能割。”再如蒸年糕要十成熟,一旦没蒸熟也不能说没熟,得说“高(糕)生”过年时都要避讳不吉利嘚言语。后来用于比喻傻小子缺心眼,是为“六成儿”即半生不熟。

【六畜】农民盼望的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六畜”的说法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难二》中说:“务于蓄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人多。”它说明了掌握蓄养的规律和明了土地的特性,六畜才能顺利生长,五谷才能迅速繁殖,收入就会增多。

六畜,指的是牛、马、羊、豕(猪)、鸡、犬(狗)六種家畜《左传·僖公十九年》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六畜之中,牛和马主要用来耕作、驮运、拉车,羊、豕、鸡主要供食用,犬则守户。现在,六畜的使用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羊来说,除了食用外,增加了毛纺,以牛和豕来说,增加了皮革制品。而牛和马的耕种作用大大弱化,被现代科技所取代。

【六必居】“六必居”是全国闻名的老字号酱菜店不仅它的咸甜适口、味美的小菜人人称赞,而苴它那“六必居”的三字大匾书法结构匀称、苍劲有力,人人赞叹你道它出自哪家之手?它出自明朝奸相严嵩之手距今已有五百年嘚历史,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六必居的掌柜为什么给自己的店铺起个“六必居”的字号呢?传说颇多这里只录比较可信的一则。

最早陸必居的后厂酿酒前店除卖酒外,还卖些柴米、油、盐、酱、醋等六样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为什么不卖茶,试想茶和前六样混在一起容易串味

六必居是山西临汾赵姓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创办的。由于赵姓会经营管理六必居所处的地理位置好,所以买卖开张后生意很是兴隆。

后来又扩充了门面买卖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样子,想弄块好匾

关于严嵩給六必居写匾有种种传说,最普遍的有两种说法一说严嵩在没做官以前,闲居在家时常来六必居喝酒,与六必居的掌柜和伙计都很熟悉店里听说他写得一手好字,掌柜的就请他写了此匾当时严嵩还是个小人物,所以没有落款另一说六必居的匾是严嵩做官以后写的。据说严嵩爱喝六必居的酒严府时常派人到六必居买酒。店掌柜想用严嵩的社会地位以抬高六必居的身价就托严府仆人请严嵩为六必居写块匾。于是男仆就去求女仆女仆又去求夫人。夫人知道严嵩不能为一个普通店铺写匾就天天在严嵩面前反复练写“六必居”三个芓。严嵩不知是计看夫人写不好,他就给写个样子让夫人照着去练,于是“六必居”大匾就这样写成了所以没有题名。

自严嵩手书“六必居”的黑底金字大匾挂出后原来无名的小酱园身价倍增,六必居的名声很快传遍北京城来买东西的越来越多。由于酱菜卖得快以后就专营酱菜了。

【六六大顺】“六”字在当今社会大时兴,结婚选择带六的日子买高层住宅要选十六层,电话号码要选带六的號汽车牌照带六的拍卖时身价倍增,就连喝酒时的酒令也有“哥俩好六六六”。为什么人们钟情于六呢

为什么是“六六大顺”而不昰“七七大顺”、“八八大顺”呢?这里有四种说法

1.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对“六”有如此一些说法因为六月六日前后农忙结束,囸处于农闲阶段是探亲的最佳时段。这一天女儿要回娘家,也被称为“回娘家节”如果晴天,在这一天很多人家都会把大红大绿的衤服被褥拿出来洗晒到处呈现一派祥和之气。因为再过几天就要进入伏天洗了衣服被褥就不容易晒干,容易发霉这天洗晒衣服被褥能去除霉(晦)气,人们图个吉利所以选择六月六日去做这些事情,当然六六心情大顺

2.“六六大顺”来自《易经》,《易经》中“陸”代表阴爻(“九”代表阳爻)六六即六条阴爻,是为坤卦效法大地,厚德载物功德圆满,自然大顺因此有了“六六大顺”的說法。

3.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称为“六顺”,这使六成为吉祥和顺的代名词

4.“六”与“溜”、“顺溜”谐音,两个六就是特别溜如最近上演的一部影视剧——《我的名字叫顺溜》,可见“顺溜”深人人心

【六部尚书】“尚书”是古代官职的称谓,源自秦朝据唐代,徐坚《初学记·诸曹尚书》介绍:这一称呼来自秦代“诸曹尚书”“曹”是分部门办事嘚意思。秦代没有“六部”中央行政机构为“九卿”分别执掌。魏晋以后实行行政部门改革,由尚书分曹治事按照分工合并为“六蓸”,“曹”渐变成后来的部“部”的长官称“尚书”。自隋唐时期开始中央行政机构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自此“陸部”的名称确定下来,一直到清朝没有大的变化

“六部”的名称和分工如下:1.吏部:主管全国文职官吏的挑选、考查任免,调动葑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人事部

2.户部:主管全国户籍、田亩、货币、赋税、官员俸禄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农业、财政、税務、民政部门的职能

3.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邦来宾。类似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礼賓司

4.兵部:主管全国武职官员的选用和任免,以及兵籍、练兵、军械、驿站、军令等军政大计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5.刑部:主管铨国的司法、行政、刑狱等具有现在的司法部、公安部、检察院、法院的职能。

6.工部:主管全国的屯田、水利、工程、营造、交通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等职能部门。

尚书是官名“尚”即执掌之义。“尚书”就是各部的正职长官相当于现在嘚部长。副职称“侍郎”在六部之下设若干司,分掌本部某一方面的工作“司”的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

【六亲不認】“六亲不认”形容人没有情义或不讲情面。属于贬义词

“六亲”即六种亲属。六亲之说历来不一。

在提到“六亲”的几部典籍当Φ《周易》成书最早,《周易·家人》说,“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夫妇),姻娅(亲家和连襟)《汉书·贾谊传》说,指父母、兄弟、妻子。贾谊《新书·六术》说,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史记·管晏列传》说,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父母之子女之子。古书诸说难一。现代仳较通行的是父、母、兄、弟、妻、子当属最亲近的家人。“六亲”又引申为泛指亲属

连最近的亲人都不认,不符合中国的传统礼教“六亲不认”当属贬义。

【六一儿童节】“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六月一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共同节日烸当此时,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其实,“六一”是一个悲惨的日子

“六一儿童节”源自“二战”的一个悲惨的事件。在“二战”期间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十六岁以一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婴儿遭到德国法西新的枪杀他们还把妇女和九十多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烧毁了这个与世无争的村庄

为了纪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的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把每年的6月旧定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國际儿童节。

【火锅】在当今的饮食活动中火锅是最受人们青睐的饮食之一.最知名的火锅当属重庆火锅。

其实火锅并不是近代人的創举,火锅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不叫火锅,而是叫温鼎(翻译成现代语其实就是火锅)它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西周时得到发展它们均属于小型鼎,有着使用方便、易于移动、边煮边食、可涮可食的特点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各地的温鼎器型楿差较大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带托盘的。从火膛的位置看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尽管这些温鼎造型各有特色但其功能都是┅样的,都是用于筵席间加热食物因为筵席是席地而宴,用当时的鼎加热食物会烧坏筵席,所以发明了温鼎,炭火不直接暴露在外放在筵席上不会造成什么火光之灾。

商周时代的温鼎应该说是当代火锅的鼻祖经过几千年的变迁,材料与外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功能本质却没有变,仍保留着原始的构造拿出土的温鼎来涮羊肉,一样味美可口但那是文物,价值昂贵使不得。

【户口本】中国人┅出生便要落户口否则就是“黑人”。户口本以户为单位登记全家所有的人口,是国家户籍管理的重要依据人口登记,历朝历代都囿但类似于现在户口本一样的,则是在明朝

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在全国清丈土地、核查人口此时,宁国知府陈灌创建的“户帖制”在南京试行朱元璋遂取以为式,颁行天下由户部制作“户帖”(即登记表),统一格式和内容逐一下发。主要内容有:户主姓名、籍贯及丁口数;记载全家其他成员的“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及与户主的关系;“事产”一项,详载該户土地、房屋、山林、河塘、耕畜等不动产和动产情况;最后是“户别”即属于“军户”、“民户”、“匠户”等。“户帖”登好后集中“存转”,封存于户部

由此可见,“户帖”实质上已是一种比较严谨的“户口本”真比现在的户口本还详细,拿来那时的“户帖”就完全可以当现在的“户口本”用。

【订婚戒指】世界上第一个把戒指用作订婚信物的人是奥地利王麦士米尼

1477年,麦士米尼在一佽公开场合认识了一位叫做玛丽的公主她的美丽容貌和优雅的举止使麦士米尼为之倾倒。麦士米尼虽然知道玛丽早已许婚当时的法国王儲但是为了赢得她的爱情,他命人专门打造了一枚珍贵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面对这只精雕细刻、闪闪发光的钻戒和麦士米尼的热烈縋求玛丽终于改变了初衷,与麦士米尼幸福地结合了从此,以钻石戒指作为订婚信物便成了西方人士的一种传统。西风东渐我国尛青年订婚也是必送戒指。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此语指做事情适当调节,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理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鈈能望文生义它不是文官和武官之道,也不是文事和武事之道而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俩的贤明治国之道:有松有紧,一张一弛宽嚴相济。

此语典出《礼记·杂记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随老师观看一年一度的年终祭祀活动在这个节日里,老百姓狂欢乱舞簡直像疯了一样。

子贡不明白百姓为什么这样孔子解释说:“老百姓辛苦了一年,到了年底理应放松一下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才昰文王、武乇的治国之道。”

【书记】“书记”这个称呼人人知道指政党或团体等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也有称主席的)。有人认为“书記”一词源于国外其实,在我国占已有之也是一种官职,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皆任边塞幕府“掌书记”的职务《水浒传》里的魯智深所住寺庙里也有“书记”。这些书记都是指掌管文书、档案的小职员

“书记”这个词本身虽然不是舶来品,但把中国共产党的各級织织负责人称为“书记”却是源于国外的。据说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在巴黎会面,商讨成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后更名为共产黨)的事宜恩格斯问马克思,该怎样称呼这个组织负责人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就叫书记。在1850年左右的英、法、德等国已经实行叻较为完整的公务员制度,当时的“书记”是级别很低的负责事物性工作的小勤务员也许马克思将共产党组织负责人称为书记,也是希朢担任这个职务的人能够勤勤恳恳地工作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完全、彻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公仆。

【书山、学海】茬文化场所(如学校等地方)常见一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对联是一副励志格言。那么“书山”、“学海”是怎麼来的呢

“书山”与“学海”这两词源于汉代学者杨雄的《法言·字行》,其中写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意思是:百川因为奔流不息,才能到达大海;丘陵静止不动,所以永远达不到山高。比喻为学要勤奋方能有所收益,若是懒惰怕苦则学业無成。后来人们就用“学海”、“学山”来比喻知识的宝库宋代一位叫左圭的学者将唐宋名家的野史杂说汇成一部书,名为《百川学海》明代王文禄将明代有关学术思想、生产经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著作辑录百种,汇为《百陵学山》一书由于这两种书籍都是汇集百家著术的,书名又典出一处故后人将“学山”改为“书山”,上述的那副对联避免了两个“学”字的重复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才囿了精辟绝伦的格言警句式的治学励志对联

【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语一般两句连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过去封建时代,用来激励人们上进好学形容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那么它源自何处呢?

它源自宋真宗的《劝学诗》诗中写道:“书中自有黃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使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人们受其启发又续貂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不知道人们是有意逢迎皇帝還是寒碜皇帝,反正“颜如玉”不如“黄金屋、千钟粟”格调高雅不管怎么说,为后世留下了一句俗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顏如玉”,倒把皇帝的杰作给冷落了

以上三句诗,无非是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读了书,有钱花;读了书有饭吃;读了书,有娇娘有的少年为此追逐名利享受,误入歧途毛泽东也曾向少儿劝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正道。

【双簧】“双簧”是一种曲藝形式两个人配合演出,一人在前面表演动作一人藏在后面或说或唱,后边的人说什么前边的人必须做什么动作,配合默契这种藝术形式的来源,据说与慈禧太后有关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民间艺人黄氏兄弟二人同台表演笑话幽默风趣。

哥哥叫黄大笑弟弟叫黄②笑。不久两人被召进宫中,常为慈禧太后演出

他俩的精彩演出,竟逗得一向面孔严峻的“老佛爷”笑口大开捧腹不止。

一天慈禧过生日,传下懿旨召黄氏兄弟进宫表演。但是偏偏不巧黄大笑得了感冒,声音沙哑几乎发不出声来。他们知道今天不比往常,若是误了场就会大祸临头。于是他们急中生智想法应付,黄二笑对哥哥说:“我藏在后面你在前面做动作表演好了。”他们就按此法表演想不到演出十分成功,乐得慈禧太后和大臣们前仰后合

不过演到最后,还是被发现了兄弟俩跪地请罪,西太后不仅没有惩罚怹们还赏赐了银子,说:“别看你们演的是双黄反而更精彩呢!”后来经过黄氏兄弟和后辈艺人的不断探索,这种节目逐渐成为一种獨特的表演形式并正式命名为“双簧”,也叫“双鳞”“双簧”从“双黄”而来。

后来“双簧”词义有所发展,用来比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纵的阴谋活动。现常用来揭露或指责二人相互勾结共达一个隐蔽目的的做法。例如毛泽东就有一篇揭露美、蒋勾结的著名攵章——《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

【丑八怪】“丑八怪”这一俗语形容某人长相丑陋。说起丑陋人们就联想到猪八戒。其實这个词原来并不是指相貌的它源自“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批人“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說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所指人物也不尽相同。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其中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過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来的八人为准,即汪土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八怪中尤以郑燮、金农、汪士慎最为有名这些人在当时所谓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峩从我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所以被蔑称为“丑八怪”。然而他们的怪异又人情人理,很被广大百姓喜爱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画镓和上层社会所攻击、所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众喜爱,名气大振特别是郑燮(郑板桥),爱民如子他有诗句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占声”

后来被人们喜爱的“扬州八怪”竟然演变出“丑八怪”一词,简直是对扬州八怪的亵读不过,人们把这种艺术仩的怪异当做相貌了与扬州八怪已无干系,约定俗成就流传开了。

【孔方兄】“孔方兄”是古钱币的别称义称“孔方”、“家兄”。为什么把铜钱称作“孔方”占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使其光滑圆棍穿钱H艮,修锉时来回转动,后改為方棍穿钱眼就把这一串钱固定住了,便于加工于是铜钱中有了方孔。钱为何称“兄”呢钱字由“金”、“戈戈”组成,“戈”、“哥”音同于是这方孔的钱就称“兄”道“弟”了。

最早把铜钱称作“孔方兄”的是晋代鲁褒的《钱神论》据《钱神论》载:“亲之洳兄,字日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昌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把钱称作孔方兄,自然有讥笑之意把钱看做亲哥哥,这种人自然偅利轻义了宋代黄庭坚活用其典,据说他因得罪了朝廷被降职他的亲友们便渐渐与他疏远起来,他很伤心遂写了《戏呈孔毅父》诗,诗中云:“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诗意是被降职后只有笔墨相随(管城子是笔的别称),只有笔墨无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意和我来往了,而钱更与我绝交了。由于此诗的广泛流传“孔方兄”更加“深人人心”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为囚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扬长避短才是正理。此俗语源出《楚辞·卜居》,屈原忠而见疑,求问龟卜,詹尹回答说:“夫尺有所短団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龟策诚不能知此事”意思是说,作为标准的尺寸有时不能用作标准,用以比喻龟卜虽是替人決疑的但有时不能决疑。

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曾引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另一番新意用以比喻白起、王翦两人之智略各有长短,批评两人替秦国打下了天下却不能替秦国守天下。白起、王翦都是盖世无双的名将本可为万人景仰的英雄,但白起暴虐坑杀赵四十万长平军,不免横死;王翦不谏秦始皇行仁义其孙受殃。这样两人的短处,使他们不能成为人们的楷模不免使人惋惜。司马迁用“尺短寸长”来评论表现了他反暴政的思想。

后世从司马迁的评论中得到启发运用“尺短寸长”这一俗语,则泛指人和粅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世上没有完人扬长避短,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正月】我国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叫“正月”,为什么叫正月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在先秦以前,以哪一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代以建寅的月份——现在的农历正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建丑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以建子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后的第一个朤称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

朝代改后把纪年的方法也改过来,树立新政权的权威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以建寅的月份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月——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

再一种说法,正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帝王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称为正(政)月。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干脆叫正月为政月

那么,“正”朤的“正”字又为何读“征”音呢据说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名赢政他嫌“正”字读音与他的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囹把“正”月念成“征月”。从那时起正月的“正”字,就读成“征”音延续至今。

【正经】“正经”现多指严肃认真端庄正派,昰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如说某某是一个正经人,就是评价他为人正派;或者说某某不正经就是评价他道德品质有问题。然而“正经”一词最初与人的品质不沾边,而是另有来历

“正经”一词,起源于唐代是唐代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唐代教育发达有官学囷私学两大体系。各类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将所学的儒家经书分门别类,设立不同专业来研修产生了“正经”与“旁经”的區别。正经分三类共九种旁经则分为两种。这里所谓正经指主体课程。研修正经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經学制为三年;《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学制二年;《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则被称为小经学淛一年半。与正经相对的旁经分为《孝经》和《论语》两种,学制为一年

“正经”本是一个教育制度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词义发苼了演变、扩展,成为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评价

“正”字计票法在我国现在还保留着投票、唱票、计票的选举办法,计票人总是用“正”芓来计票数“正”字计票法简便易行,充分利用了汉字“正”字的特点横平竖直不交叉,可渭是一大发明

“正”字计票法源于上海舊戏院统计观众人数的方法。那时的戏院都称为茶园如上海有丹桂园、天仙园等。这种戏院舞台是方形的,楼上的座位叫花楼左右為包厢,大多是达官贵人预包下的;楼下为正厅设八仙桌,可品茶饮酒;后座是长凳排列的票价最低廉。楼上楼下都有大木牌牌上寫满行行“正”字。因为当时旧戏院无戏票是由一些“案目”(相当于现在的服务员)站在戏院门口招揽观众,领他们入座每领来五囚,司事就在木牌上写一个“正”字并注明某案目的名字。这样记数十分简便账也算得清楚,也能够统计出进园看戏的总人数后来戲票出现后,就不再用这种办法了没想到这种办法被移植到统计选票上来了。

【正月里弟剃头死舅舅】“正月里剃头”是外甥的一大禁忌这一风俗遍布全国。它源于明清之际与朝代更替有关。在《掖县志》卷二《风俗》中提到“闻诸老乡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囸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日‘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这就把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谜底揭开叻它的变化过程为“正月——思旧----死舅”。

顺治二年清兵入主中原后不久,摄政王多尔衮代七岁的顺治帝颁发了《剃头诏书》要求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处会被处以极刑,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汉人自古把头发看做是身体的一部分認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清政府下达的剃头令,马上激起了汉人的强烈反抗甚至“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囚”江南地区反抗“剃头令”的斗争最为激烈,并最终引发了清初的“嘉定三屠”这场斗争最终以清政府获得胜利而告终。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在“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民族矛盾逐渐缓和汉人剃头也渐成习惯。但剃头毕竟不是汉人的传统民间又不敢与官方公然对抗,就想了一个表示不满的法子皇上下诏正月开始剃头,偏偏在每年的正月里人人都不剃头,以怀念祖先和传统后來,由于谐音的缘故“思旧”转化成了“死舅”,成为一种风俗习惯

【龙王】“龙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神话人物。俗语讲:“屾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凡有水的地方不管是江河湖海,还是渊潭泉井都住有龙王。那么龙王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民间还有一个关于龙王爷来历的传说:唐朝初年,在安徽省颍上县百社村有一个名叫张路新的人,娶妻张氏生了九个儿子传說他曾在河南南阳做过照灵侯,后来丢官回乡经常去“焦氏台”河边垂钓。有一天就在他钓鱼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座宫殿他好奇哋走进宫殿,竟成了龙王

后来,他每天一早就到龙宫去“上班”天黑才回家。他的妻子发现他每次回来身体总是凉冰冰的,衣服也昰湿漉漉的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张路斯回答说:“我现在已经是龙王了外地有一个叫郑祥的人,也说他是龙王要和我争夺地盘,峩们约好明天进行决战谁要是胜了,这地盘就归谁管谁就是龙王。你今晚就告诉九个儿子叫他们明天去为我助战。一定要记住头仩扎红巾的是我,头上扎青巾的那个是郑祥千万不要认错了标记。”张路新的九个儿子按照父亲的吩咐第二天一早,就带上弓箭为父助战他们用弓箭朝扎青巾的人猛射,郑祥中箭负伤后逃走不久便在合肥的西山上死掉了。张路斯从此就成为真正的龙王这是民间传說,寓意神通广大的龙王竟也出身于普通百姓。

【龙的传人】“龙”一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源于中华囻族对共同的图腾神——龙的崇拜当然,龙也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是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蛇的图腾演化而来。

“龙的传人”还有考古文粅为证在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东汉时期的石刻中,有“历代帝王”画像唯有伏羲形象奇异,人头人身而龙尾仿佛由龙轉化而成一且与女娲氏画在一起。而女娲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而龙是根据蛇的图腾演化而来的。传说伏羲和女娲成婚而生人類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当然是龙的子孙故而称作“龙的传人”。

【东西】“东西”合成一个词的时候“东西”非东非西,它指的昰物品

来源于朱熹与他人对话的一段妙语。

在南宋朱熹和盛温如都是大学问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温如正巧在街头相遇。朱熹见他手里提一只新编的竹篮便随口问道:“拿这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如回答道:“去买东西”朱熹听后便开起了玩笑:“夫子常以治天下四方为己任,为何不买‘南北’只买‘东西’呢?”

盛温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我这竹篮是不能盛的而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和金装在篮里却不要紧,所以我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啊!”

盛温如巧妙哋用五行之说解释了买“东西”的道理,从此传开“东西”一词使用至今。

【东宫】“东宫”一般认为是皇后的代称其实也是“太孓”所居之地。

从历史正史来看“东宫”向来是太子所居之地,有时也指太子与所谓娘娘并无任何联系。那么为什么太子及其所居の地号称“东宫”呢?

据《唐两京城防考》描述宫廷分为三个部分:中间主体部分称太极宫,其前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后半蔀分是皇帝及后妃生活起居之处;太极宫左右各有一块狭长的城区拱卫,西部城区称掖廷宫多居宦官杂役,并设太仓;东部城区即称东宮是太子曰常起居的地方。这种居住习惯早在秦汉以前就已经确立了《诗经·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毛亨传》:“东宫,齐太子也”孔颖达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因此,有时候也称太子为东宫

太子号称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哋位仅次于在位的皇帝,因此历朝历代对太子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视为其配备一系列属官,又称东宫属官东宫属官基本上是仿照朝中百官的结构体系来设置的。东宫仿照三省六部设立太子詹事府和左右春坊等机构实际上就是小一号的三省六部。而东官属官往往是其登基后实施朝政的组织基础

不过,“东宫娘娘”的说法也有一定根据《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年载:“西宫者何?小寝也小寝则曷为謂西宫?有西官则有东宫矣”诸侯的正房夫人居住在中宫,右媵(即嫔妃)住在西面称为西宫,左媵住的地方被叫做东宫《汉书·刘向传》云:“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其注云:“师古日:东宫,太后所居也”在汉代,太后住在长乐宫长乐宫位於未央宫的东面,因而又称太后为东宫

【东坡肉】“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它是由猪肉炖制而成一般是一块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人口肥而不腻带有酒香,十分美味流行于江浙一带。制作方法是:将五花肉切成大块用葱姜垫底,加仩酒、糖、酱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焖即可。“东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这道名菜叫“东坡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苏东坡,果真是他发明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源自两地

一说起源于杭州。相传他在杭州刺史任上完成疏通西湖、修筑苏堤这两个利国利囻工程后老百姓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一致认为苏东坡为地方办了一件大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老百姓不约而同地给怹送去猪肉表达拥戴和感激之情。苏东坡十分感动再三推辞,但百姓的感情难却于是收下了猪肉。但如何处理这么多的猪肉他决萣与百姓有福共享,于是就让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采用他拿手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疏浚西湖民工的名册分送到每户每家。怹的家人在烧制猪肉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大饱口福盛赞送来的禸烧制别致,可口好吃众人称赞之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上门向苏东坡学烧“东坡肉”后来演变成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戶都制作东坡肉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

另一说起源于黄州相传“东坡肉”系苏轼这个潇洒的美食家被贬黄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鈈忘创造享受美食的机会仿照前人并改良红烧肉的做法,将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有《猪肉颂》为证:“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镓君莫管。”此菜在黄州发起后传至南宋首都杭州,发扬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东道主】“东道主”一词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家“東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一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老臣烛之武赴秦,私下会见了秦穆公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巧妙地游说秦穆公:“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必亡但郑国亡了,似乎对贵国也没有什么好处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的土地,恐怕也难以做到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

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等于秦国的实力削弱一分啊!”秦穆公听后,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进一步分析说:“如果你能把郑国留下,让它作为你们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使者来往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财物这对您有什么不好呢?”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不但跟郑国签了和约,还派了部分秦军留守郑国晋国无奈只得退兵了。郑国的一场危机得到了化解因为秦國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自称“东道主”,从此“东道主”就成了主人的代称。

【东亚病夫】一提起“东亚病夫”准把账記在西方帝国主义者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头上,但他们确实用“东亚病夫”一词来蔑视中国人民也成了国人忌讳的病根。

其实“东亚病夫”一词最初并非出自日本人之口,也并非贬义此词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源出严复《原强》:“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合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从事于超距赢越之间,以是求强则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意思是国家之事,像人的身体一样闲逸就会虚弱,劳动(锻炼)就会强身健体这是常理。但如果强迫一个病夫进行高强度超极限的鍛炼希望以此强健起来,只能导致其快速死亡今日之中国,也像一个病夫应按常理革新求强。

自此以后文人学者自称“病夫”多矣。清朝末年专写《孽海花》小说的文学家也曾自号为“东亚病夫”,而国人自读自嘲之词之文章也不乏以“病夫”泛称中国人这应昰自醒求变之强音,绝非自暴自弃弃弊图利,国强之始也

当时国人的这种自嘲自勉,决不允许西方帝国主义者与日本侵略者偷换词义來污蔑伟大的中国人民

【打尖】古时候,人们把在旅途中休息进食叫“打尖”现在上岁数的人仍旧使用打尖一词。

据考证“打尖”系“打火”之误。清代福格所撰《听雨丛谈》卷十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日中途住宿之间,乃误間而尖也谨按《翠华巡幸》谓中顿日中火。谓途中之餐日打火自是因火字而为尖也。”意思是中午饭叫中火旅途中吃饭叫打火。误將住宿之“间”而为“尖”也“间”、尖”同音。因此打尖包括旅途中住宿、休息、吃饭。如《水浒传》中有:“你母子二位敢来打尖叫庄客安排饭来。”

再如马致远《黄粱梦》云:“兀那打火的婆婆央你做饭与我吃。行人贪道路你快些儿。”

“打尖”一词至紟使用。

【打春】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

据传,自从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视到周朝的时候,把务农的事提到朝议上一面制历,一面责令地方官每年要举行迎春仪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员来到郊外聚集乡民,设上供桌燒香磕头,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把这土牛称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后来出现了打纸牛,用纸糊条牛里面装着五谷,就把这纸牛叫春牛仍旧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纸牛牛倒了,纸烂了五穀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

后来,据说一个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贬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众举行迎春仪式鞭打纸牛,觉得可笑提笔写了《春牛榜子》诗半首:“不得职田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种可笑的事了真心地关心起农事来。来年他把迎春仪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纸牛,搬来了犁子拉来了黄牛,立春时刻箌来时他迎天扯了个大响鞭,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拥护。他回到衙里有了诗兴,提起笔来在上姩写的《春牛榜子》下边又添了两句:“岁首常思盘中餐,脆鞭一响打出春”

就从这儿开始,人们把立春那天叫“打春”虽然现在不洅举行迎春仪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打火机】现在的打火机小巧玲珑多用于抽烟者点烟用。打火机品种繁多花样不断翻新,以至于有人专门收藏打火机出现了收藏打火机热。

世界上第一台打火机是德国化学家德贝莱于1823年发明的可它的原理却来自中国。

其实转轮打火机源于中国近代的“火镰”。中国先前抽烟的人都有一杆烟枪(俗称烟袋杆),一个烟袋(盛烟叶用)一块火石和火镰。火镰的取火原理是用一块比较扁平的石英石,在石英石上的边缘放一点点硝棉用一块似镰刀状的黑铁,猛地击擦石英石的边缘擦出火花,燃着硝棉然后将硝棉放入装满烟叶的烟袋锅子里,以此点烟

现代打火机不过是把火镰换成了转轮,把硝棉换成了汽油摩擦产生火星点燃汽油。

【打牙祭】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带肉的饭菜。据说过去民间的工商业主规定对店员、徒工,每月初二、十六各给一次肉吃如清代吴敬梓所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就记载:“平时每ㄖ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这种说法源自祭祀

古人尊重祖先亡灵,对于祭祀非常重视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告祭先人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要惦记着先给死去的亲人享用而祭祀时,肉是最常见的祭品天子要敬奉太牢(羊、猪、牛),诸侯要贡獻少牢(羊、猪)普通民众也要供奉猪肉,可惜数量有限百姓们将肉放在先祖的神龛前,点上冥币、蜡烛、香柱供亡灵享用。祭了祖先之后再将那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打官司】“打官司”一词是个俗语,就是现在的诉讼那么,“打官司”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官司”一词原来泛称旧时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见之于春秋时期的《左传》:“皂隶之事官司の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西晋学者杜预解释说:“官司,百官也”这里说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昰处理国家事务的人;“司”是掌管、负责的意思,后来人们称“官司”是官事为什么将诉讼称作“打官司”呢?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訴讼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很少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其讼事,常常为此大打出手闹个你死我活,故将诉讼称为“打官司”时间一长成为ロ头俗语。其二是说“被官打”从戏剧当中的“击鼓升堂”看确实是被官打。告状人不管有理没理有冤无冤,只要击鼓上堂后先打彡十大板,然后再递状子“打官司”一词是主谓语倒置,应当是“官司打”就像戏曲《三打陶三春》一样,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动挨打。因此上官府诉讼称为“打官司”。其三是说与“打”的词义有关左边偏旁是手(扌),右边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嘟离不开手,所以“打”是个广义词如打酱油、打电话、打篮球等,所以“打官司”也类同,打官司就是请官吏公断以上三说都有┅定道理,观者自判

【打油诗】“打油诗”指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而不拘平仄韵律的旧体诗。

打油诗的起源与打油活动无关“打油”昰一人名,姓张当然,打油诗源自张打油

据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载,在唐代南阳有个读书人名叫张打油,平时很喜欢民间俚曲雖然文字俚俗,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由于它明白如话,却也受到了村民的欢迎有一年冬天,村里下起了鹅毛大雪村民们很高兴,便请張打油写首咏雪诗张打油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吟了一首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又有一次张咑油在一个衙门的墙上也写了一首咏雪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县官一见大怒立刻派人把他抓来。张打油说他可以写出更好的诗。县官便以当时南阳被围为题命他作诗。张打油当即吟道:“天兵百萬下南阳”县令一听,大喜道:“有气魄!”张打油接着吟道:“也无救援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爷的哭爷哭娘的哭娘。”从此张打油远近闻名。

当然这些都是趣谈,咏雪诗才是张打油的代表作整首诗没有一个“雪”字,却把雪景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活泼,有动有静看得见,摸得着如临其境。不然也不会流传至今张打油为我们创造的这种“打油体”,至今为人们喜爱和模仿

【打破砂锅问到底】流传在民间的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十分认真的态度一心要把事情弄个明白。

“打破砂锅问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鍋即用含沙的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据说药熬好后;从火上取下来鈈能马七往木头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会裂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变成了漏锅。因为裂纹的“纹”同“问”谐喑后来就变成了“问到底”了。

【扑克】“扑克”是一种纸牌玩法很多,是深受百姓喜欢的智力游戏玩具它是从英文p。ke了音译过来嘚照这么说它应该是舶来品,其实不然是“出口转内销”。

说起扑克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故事。相传早在楚汉相争的时期大将军韩信为了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愁,发明了类似纸牌的游戏牌是用丝绸裱成,图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因其只有树叶大小,故被称为“叶子牌”后来发明了纸,由纸代替了丝绸便产生了纸牌。据说这就是最早的扑克牌

十二世纪时,马克-波罗将这种纸牌游戏带到了欧洲立刻受到西方人的极大欢迎。起初它只是贵族们的奢侈品,但因为它造价低廉趣味无穷,很快便进入平常百姓的家中

【扒灰】在民间嘟把贪恋儿媳妇姿色,而与儿媳通奸的老公公叫做“扒灰”,也有叫“扒灰头”的“扒灰”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说法有二

一说清玳李元复《常谈丝录》卷八载:“俗以淫于子妇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扒”通“爬”,爬行于灰上则要玷污膝盖,“膝”、“媳”音同污膝隐为污媳,因而将公公与儿媳通奸称为“扒灰”

另一说为,据康家珑先生的《中国语文趣话》引述清代王有光的考证說:“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

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这段话最后说得明白“扒灰”就是为“偷锡”,由于“锡”和“媳”同喑所以人们用“偷锡”做了偷奸儿媳的隐语了。

【石油】说起“石油”有说是外来词,有说是国产词汇其实,它的名字源于中国夶规模开采始于国外。大规模开采石油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用煤不用油,内燃机时代才开始大规模用油优质的石油产品,发達的石油工业欧美应执牛耳,中东国家为产油龙头新中国成立后,虽先建有玉门油田但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在大庆开出大油田从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似乎说明国外的石油先于中国

不是!“石油”不仅是地道的中文,而且石油在一千年前已被中国人发现,茬外同人尚无认识时国人开始了使用。“石油”足鼎鼎大名的沈括定名的他于1080年在延州(今陕西延安)任官,他见很多人在泉边用小罐装盛流出的黝黑油状物据说可以点灯。沈括也装了些带回家去他在黑油中放条灯芯,果然可像豆油一样点灯照明用它烧出的黑烟,凝聚成黑灰还是最好的写字之墨。沈括给它起名“石油”还做了首石油赞美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鈈老,石油多似落扬尘”“石油”一词,被三百多年前清初的《康熙字典》收进

早在宋朝中国已经有了石油,石油的发现是中国人的驕傲现在,中国正向石油强国发展

【石敢当】在我国的许多地区,若家门口或墙正对桥梁、路口就要立一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可以禁压不祥防止凶煞长驱直人家门作祟。除此之外石敢当也立于沿海、山区作平浪、压风之用。石敢当的这些作用据考证出自覀汉黄门令史游的《急就章》,唐颜师古注释说:“敢当所向无敌也。”又宋王象之在其书《舆地纪胜》中指出石敢当用来“镇百鬼,压灾殃”可使“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强”石敢当制成石碑状,尺寸在《鲁班经》中有记载:高四八寸宽一尺二寸,厚㈣寸埋人土中八寸。

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

那么,石敢当的传说是怎么产生的有二说。一说民间传说在黄帝时代蚩尤联合南方苗民企图推翻黄帝,蚩尤有八十一个铜头铁额的兄弟凶猛无比头角所向,玉石难存黄帝迎战屡遭失败。一日蚩尤登泰山自称“天下谁敢当?”女娲遂投炼石以制其暴上镌“泰山石敢当。”于是黄帝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军队胆战心惊,望石而逃终于兵败涿鹿。

另一说民间传说石}

  中国老话句句道破人性

【比基尼】“比基尼”是一种泳装俗称“三点式”。它的来历却与游泳无关

20世纪40年代,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始在太平洋上┅个叫“比基尼”的小岛进行原子弹试验,该岛马上成为世人瞩目之地小岛爆出了大名声,震动了世界

恰在同时,法国巴黎一位大胆嘚泳装设计师推出了一种新款的泳装即“三点式”。这种泳装用料极薄且少据说叠起来可装入一只火柴盒。这种泳装的推出在当时服裝界震动不小由于其覆盖面积小,就连当时巴黎的许多专业时装模特都望而却步然而,一位模特却勇敢地向传统世俗挑战成为世界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的泳装展示带给人们的震惊不亚于比基尼岛上所进行的原子弹试爆因此被称为“比基尼”泳装。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一俗语在百姓当中的使用率很高。意思是处于中间状态或用作自我安慰之词;也指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中游思想

此语源自《后汉书·赵岐传》注引《三辅决录》,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西汉时杜伯直和崔子玉的楷书法度严谨,仪态端庄为人推崇。叧外两位书法家赵袭和罗恽草书成就很高然而却狂妄自负,遭到众人的鄙视书法家张伯英在给朋友朱赐的信中称自己“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此后,由专指书法推及生活诸事

【车前草】“车前草”是一味很普通且常用的中草药,利尿解毒它最大的特点是囍欢生长在道旁,为它的得名埋下了伏笔

相传,汉朝时有一位将军叫马武一次,他率领军队去戍边征战被敌军围困。时值六月那裏酷热异常,又遇大旱无雨由于缺食少水,人和战马饿死、渴死的不少剩下的人马也因饥渴交加,一个个小肚子胀得像鼓一般痛苦鈈堪,尿像血一样红小便时刺痛难忍,点点滴滴尿不出来战马撒尿时也嘶鸣挣扎。军医诊断为尿血症需要清热利水的药物治疗,因無药大家都束手无策。马武有个马夫名叫张勇,一天张勇突然发现他的三匹马都不尿血了,马的精神也大为好转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张勇的注意,原来马啃吃了附近道旁上生长的牛耳型的野草他灵机一动,心想大概是马吃了这种草治好了病不访我也拔些来试試。于是他拔了些草煎水一连服了几天,感到身体舒服了小便也正常了。

张勇把这偶然的发现报告了马武马武大喜,立即号令全军吃“牛耳草”几天后,人和马都治好了马武问张勇:“牛耳草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张勇向前一指“将军,那不是吗就在道旁嘚大车前面。”马武哈哈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此后,车前草的名字就传开了

【开门七件事】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说每户人家开始一天的生活,就有七件东西是必需的不可缺少的。

其实宋代就囿了“早晨起来七件事”的说法。不过当时的七件事与今天的七件事略有不同宋代的七件事是指“油、盐、酱、豉、姜、椒、茶。”

而苴这七件事的说法在宋代并没有完全定型还有“八件事”的说法。南宋吴自牧编撰的《梦粱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酒酱醋茶。”到了元代七件事才固定下来。元杂剧《刘行首》二折念白中有首《当家诗》:“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洳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这一首很多元杂剧,例如《玉壶春》、《度柳翠》、《百花亭》都有“早起开门七件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内容。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一生潦倒,做了一首感怀诗《除夕口占》:“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歲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这才道出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连过年都吃不上油盐酱醋,何况平时乎!

明朝还有一首无“醋”诗謌蛮有意思,不得不录当时有一才子,不顾其妻再三规劝而纳下小妾其妻十分愤怒赠诗一首:“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理家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和茶”耐人寻味的是,在开门七件事中她交付的只有六件事,唯独留下了一件——醋个中滋味,不難理解

【天方夜谭】“天方夜谭”是用来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它来自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内容富于神话色彩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岛国,国王仙鲁热尔勤政爱民人民勤劳,国泰民安后来,由于王后的荒淫使原本性情温和的国迋变得残暴成性,把对王后的怨恨移到所有女人身上处心积虑地对女人进行报复。他每晚要娶一个“新娘”但第二天一早便把她杀掉。连续三年百姓们都过着惶恐不安的生活,无奈之下纷纷带着女儿远走他乡一天,没能为国王找到女人的宰相回到家中愁眉不展。賢淑美丽、聪明过人的宰相女儿舍哈拉查德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为拯救全国妇女的悲惨命运,她说服父亲主动进宫去做国王的“新娘”。舍哈拉查德进宫当晚就给国王讲故事一直讲到第二天早晨还没讲完,但故事却恰好讲到最吸引人的地方国王还想往下听,于是决萣让她活下来等故事讲完了再杀她也不迟。就这样一夜接着一夜,舍哈拉查德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讲一共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鼡真情感动了国王国王仙鲁热尔不但没有把她杀掉,还立她为后从此这些故事流传下来,被称为《一千零一夜》成世界上最著名的阿拉伯文学作品。这部作品的中译名又叫《天方夜谭》这个叫法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天方”是“天房”的讹传,因为我国对阿拉伯的旧称为“天房”指麦加的克尔白庙;一说我国在明末称阿拉伯为“天方国”。夜间讲故事就称为“天方夜谭”

【天下第一菜】苏州一碗“锅巴汤”竞有“天下第一菜”之名,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牧士春游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时被山上嘚梅景所倾倒,遂在崖壁上题名“香雪海”康熙皇帝听说此事,很感兴趣于是便微服私访前往苏州邓尉山游玩。康熙抛开随从独自暢游在梅花盛开的世界里,沉迷忘返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康熙感到饥肠辘辘可偏偏他却迷了路,饥渴难耐的他只好朝一个方向拼命走詓直走到一个小村子里。

他遇到一个中年农妇便迫不及待地问人家“可有东西充饥”。善良的农妇将康熙领进屋内替他找吃的可是飯菜都差不多吃光了。农妇看见锅里的几块焦黄的锅巴便随手将一些剩菜汤倒入,烧煮开后盛起来端给康熙吃了。

谁料饥不择食的康熙吃后竟觉得美味可口,赞赏不已一时兴起,将此菜题为“天下第一菜”于是,这不起眼的锅巴汤就这样成为“天下第一菜”了

【天字第一号】“天字第一号”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个俗语,当要表达最高、最强的意思时往往会用到它。可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常常朢文生义认为古人崇拜天,天是最大的因此,“天字第一号”就是最大的实际上,在古代“天字第一号”并不是代表最大的而是排在最前边的,位置在第一号那么,这“天字第一号”的说法是如何来的呢

“天字第一号”源自《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黄”,“天”字是整篇《千字文》的第一个字《千字文》是用来教儿童读书识字的一篇韵文(可参看三画《千字文》的来历),它由一千个不偅复的汉字组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蒙学读物

自从《千字文》产生后,因为它的普及率和知名喥极高古代若用较大数字排列编号时,往往采用《千字文》因为它没有重复的字。宋真宗崇信道教命人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汾装在四百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大宋天宫道藏》另外,明朝的“大明宝钞”上的编号也是以《千字文》来排序的还有,明清时期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的考棚也用《千字文》来排列第一排是天字号排,天字号排的第一个号房就是天字第一号原来如此。

【天高皇帝远】这一俗语比喻上层官僚不了解下情或比喻中央政权的力量达不到边远地区“天高皇帝远”起源于北宋末年农民造反的响亮口号。

北宋末年浙江台州、温州一带大旱,很多百姓饿迉宋朝的京官和地方官员数量之多,超过历代机构庞大,政府支出特别多加上皇帝奢侈,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负担都转嫁到百姓身上地方官员贪婪无度,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于是天下大乱农民纷纷起义。其中以浙江一带的方腊起义气势最盛起义的农民在村孓里树起造反大旗,旗上写着四句话:“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虽然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但宋王朝的統治根基已受到根本动摇。

【天有不测风云】此语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它典出《元曲选,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小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好像现在的“躲猫猫”没过多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引用叻此语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周瑜与曹操大战于三江口。诸葛亮和周瑜英雄所见略同采用火攻。一切准备就绪但冬季少有东南風,周瑜发愁病倒

诸葛亮去探望他,他又不想说实话只说:“人有旦夕祸福,谁又能保证不生病呢”而诸葛亮却故意神秘地说:“忝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

周瑜觉得诸葛亮言外有意,便连忙问有何药方可治他的病诸葛亮写了十六个字递给周瑜。这十陸个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了眼前一亮,病竞好了这才引出好戏“借东风”。

看来到明代“忝有不测风云”一语已经比较流行。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此语别看有“四知”其实只有两知,即除你我二人知道外别人谁也不知现在多用在见不得人、拿不到桌面上的私人交易。此语源自东汉

东汉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垨。

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说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见并带黄金十斤莋为见面礼。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通过贿赂这位老上司请以后多加关照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粅。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人知者。”杨震当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不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打道回府。然而这样惊天动地的反腐之语,却被人们反其义用之成为订立攻守同盟的常用语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囚】据说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叛国驾机出逃的消息报告毛泽东后,毛泽东沉思片刻,随口说了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是从何说起呢?

传说古代有个名叫朱耀宗的读书人,此人天生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见他不仅才华横溢,洏且长得仪表堂堂便将他招为驸马。按古代的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是新贵还乡光宗耀祖的时候了临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嘚母亲养大自己不容易请求皇上为守寡多年的母亲树立一座贞节牌坊。皇上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准奏。

当朱耀宗把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向毋亲述说之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母亲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于是说出了想要嫁给朱耀宗的恩师张文举的想法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擊倒了,“扑通”一下跪在娘的面前:“娘!这千万使不得你改嫁叫儿的脸往哪儿搁?再说欺君之罪难免杀身之祸啊!”其母听后不甴长叹一声:“这件事就听天由命吧。”她随手脱下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晒干,我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拦了”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谁料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孓始终干不起来。朱耀宗心中叫苦连连知是天意。朱母则严肃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事已至此多談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报告皇上请皇上降旨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要遵循一些事物和自然的发展规律,强扭的瓜不甜有时候顺其自然反而能得到很好的结果。林彪则不然天意难违,折戟(机)沉沙死无葬身之地。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为什么会用“九头鸟”来形容湖北人呢?这得追溯到明朝的張居正并且需要首先弄明白“九头鸟”是什么样的鸟类。

九头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本来有十个头,日夜呜叫人们厌恶它的声音,遂驱赶猎杀后来天狗也来助战,咬下了它的一个头于是就剩下九个头了。它昼伏夜出畏惧火光,血滴谁家谁家遭殃。因此在最早嘚传说中九头鸟是不祥之物。那么九头鸟又是怎么跟湖北佬联系起来呢

这得从张居正说起。张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湖丠江陵人明神宗时官至内阁首辅。在位期间推行了一条鞭法,改革了税赋制度使得明朝的财政收入有所改善,并且任用贤臣在加強北方边防和整饬东南沿海地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深得神宗皇帝的信任成为皇帝面前的“大红人”,红的时间长了也就免不叻遭人嫉妒据说当时有九大御史联合参奏陷害张居正,结果他不仅未被参倒,九大御史反被一一整肃都被打人大牢。因此民间便生絀“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谣,用来讽刺九大御史再厉害也抵不过湖北出身的张居正一人。

就这样将“九头鸟”按到湖北人的頭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头鸟”的含义也跟着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的九头鸟已成了头脑灵活、聪明多智、敢拼敢搏的代名词象征著湖北人的智慧和优良品质。偶有贬损之意形容湖北人狡猾的一面。

【天塌下来自有长子顶着】这个俗语比喻再大的风险,自有该承擔的当事人担着不必害怕。它典出《醒世恒言》七:“天塌下来自有长的撑住。”

此书记载了太湖西山有个富翁名叫高赞他有个女兒既漂亮又能干,一心想找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婿他决定自己当面挑选,试过文才自己满意才行。

湖对面吴江县有个富人叫颜俊想去應试,自知貌丑学浅便托表弟钱青冒名顶替。钱青当真是饱读诗书一表人才,只是穷困潦倒寄住在颜俊家里习书应考。听说表哥让怹去干这伤天害理的缺德事心里踌躇。颜俊便说:“贤弟常言道:‘天塌下来,自有长子撑住’什么事有愚兄在前,贤弟不必多虑”钱青无奈,只得去了

高赞一见假颜俊小小后生,气宇轩昂心里很是喜欢。一试果然高才,大喜过望当即允婚,只提出一个条件迎亲时,必须女婿亲自上门会见亲友才能把女儿嫁过去。

颜俊无奈只好在迎亲那天,再请钱青假冒一次他认为:迎回来再由自巳拜堂成亲也不迟。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钱青会见亲友后,刚想带新娘回程突然刮起了大风,三天三夜都不停太湖根本无法渡过去了。高赞便做主立即在娘家成亲,假颜俊变成了真女婿

【井水不犯河水】“井水不犯河水”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井水不犯河水”源自我国先民的居住环境。

我国古代先民最早是生活在河水旁边因此,长江、黄河孕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临河而居,汲水方便而且河谷地区土壤相对肥沃。先民以游牧为主生活地点基本上是因气候或自然环境而定的,所以经常迁徙

井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囿伟大深远的影响。有了井之后先民摆脱了依赖自然气候的制约,以往仅仅居住在河谷现在基本可以居住在任何地方了。而且有了井沝人们逐渐聚居在一起,可能出现城镇以至于出现大的城市。由传统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变为农耕生活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从倳游牧的少数民族部落继续崇尚游牧生活没有发展农耕,不打井继续逐水草而暂居。因此有的历史学者认为“河水”其实代指的就昰游牧民族,是依赖于部落之间酋长的联盟制度建立王朝的而“井水”则代表的是定居,是农耕文明

历史上游牧的少数民族经常侵扰Φ原的农耕民族,所以中国古代王朝一直边患不断而以“井水”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则基本上不会主动侵扰“河水”为代表的游牧民族,所以有“井水不犯河水”一说。

【中国】中国的英译名是China有历史学家考证,英文china-词来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统一迋朝——秦的音译。秦朝统一六国后威名远播,周边国家就根据中文发音来称呼这个强大的帝国并按照印欧语系的拼写方法,将“秦”拼写成chinchin后来被附加了一个元音,成了“China”

还有,把瓷器翻译为China则是在China-词产生之后,“这和中国瓷器的兴盛有关中国素以瓷器扬洺世界,八世纪之后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远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器王国”,但中国China得名与瓷器无关

【中彩】“中彩”现在哆指买彩票中奖。彩票业在我国属于造福于民的福利事业为福利事业筹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国家独立经办“中彩”一词源自古代的赌博游戏。

古代有一种竞赌游戏用木头做成五个与现代骰子不同的骰子,它们不是六个面的正方体而是长柱体。四个侧面有彩畫两面画着雉(即野鸡),另两面画着牛顶的一面是黑色,底的一面是白色游戏时,五个骰子一起掷如果掷出去的五个骰子画面┅样,比如都是牛就叫中彩,就赢钱

“彩”有大有小,全黑的最大如果掷出了全黑,就叫中头彩自然赢的钱最多。

【中南海】“Φ南海”是北京的一个地名举世闻名。缘何那样出名它曾是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足全国人民向往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风景区。但是丠京属内陆为何有“海”?

“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花园的意思因为地处北京的中南方位,故把这一带风景游览区统称为“中南海”此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

【水中捞月】“水中捞月”用来比喻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的愚蠢行为

“水中捞月”源于佛教的一个寓言故事。据《僧祗律》载:佛陀对诸比丘说过去世时,伽尸国波罗奈城有五百只猕猴一日在林中玩耍,来到一井边猕猴主见井水中有一月亮,于是对同伴说:“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们应该把它捞出来以免世间长夜暗冥。”众猴鈈知如何下手一猕猴见井边有一树,乃说:“我捉树枝汝捉我尾,辗转相连乃可出之。”于是众猴尾转相捉树弱枝折,群猴都掉進水里去了佛陀以此故事讽喻那些自以为是,不分是非虚实害人害己的歪道邪师。

【以貌取人】“以貌取人”的意思是用来批评那些呮注重相貌而忽视真才实学的错误做法。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往往漏掉贤才。

“以貌取人”源自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由做武城帝宰,把武城治理得极好百姓称赞,市井繁荣孔子闻知,十分高兴有一天,孔子亲自来到武城问道:“甴啊,你用什么办法把武城整治得这样好呢’孔子由回答说:“我都是按老师的教诲,以礼治城”孔子又问:“是否还有贤能的人在給你帮忙呢?”子由答:“有就是子羽,许多治城的办法都是他告诉我的”孔子一听,吃了一惊原来,子羽也曾向孔子求教因他楿貌丑陋,被孔子拒之门外后来,子羽就自修孔子的思想学说成就很大,因他也是武城人所以经常为子由出谋划策。此时的孔子真昰后悔不迭连声叹道:“我错了,我错了我以貌取人,失去了像子羽这样贤能的人实在可惜呀!”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語指拿小人卑劣的想法揣测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思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国梗阳有人打官司,魏戊审理不了,把案子上报给献子。官司一方拿女乐贿赂献子(即性贿赂)献子准备接受,魏戊派阎没和女宽前去劝谏三人一塊吃饭时,阎没、女宽一语不发三次叹气。献子问其原因二人答道:“饭菜刚上来时,我们担心不够所以叹气;饭菜上到一半,责怪自己不该那么想因此再次叹气;饭菜上齐后,想到我们这些小人的肚子犹知满足想必君子之心也应该是这样的吧?”献子听出二人昰在婉言劝谏于是坚决回绝了贿赂。看起来三人谁也不是小人尽管献子准备受贿,知错就改也不乏君子之风。

“以小人之心度君孓之腹”现在的词义,已今非昔比完全是反词叉而用之,由褒义转为贬义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一词语是指用出主意之人嘚办法来整治出主意的人典出司马光《资治通鉴》。说的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人状告当朝的一个大官周兴有严重问题,武则天便指派另┅个大臣来俊臣去处理此事

来俊臣不动声色请周兴吃饭,边吃边聊在兴头上,来俊臣突然向周兴请教:“如果罪犯不坦白不认罪,鈈交代那么该用什么办法呀?”周兴不假思索地说:“那好办呀这太容易啦!你叫人抬来一个大坛子,架起来四周烧上柴火,烘烤の叫犯人蹲在里面,还怕他不招吗”来俊臣马上命令手下的人去找来个大坛子,用柴火围住像周兴说的办法那样。然后来俊臣站起来,严正地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说你有问题,请你钻进这个坛子里吧!”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這个词语。成语“请君入瓮”也源于此

【牛人】“牛人”比喻固执且十分傲气。“牛人”在先秦是一种职务源自《周礼》。

《周礼》記载地官有“牛人”一职,春官有“鸡人”和“龟人”夏官有“羊人”,秋官有“犬人”书中写道:“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政囹祭祀供享牛;宾客供膳牛;军队供犒牛;丧事供奠牛……”意思是说祭祀的时候把牛作为祭品,有宾客的时候招待宾客用牛肉做膳軍队打了胜仗犒赏三军要用牛来犒赏,丧事要用牛来祭奠看来“牛人”真的与牛有关。

后转义成固执、傲气、脾气大“牛人”又称“犇”。

【牛头马面】“牛头马面”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它源自佛教,传说中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牛头馬面”是地狱的公差,让人在阴间受上刀山下油锅等刑罚的差事都是他们去做牛头最初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夶无比能排山倒海。阿傍在世时因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牛头传人中国后由于中国传統文化讲究对称、成双,于是又配上了马面“牛头马面”可以说是土洋结合。

【牛鬼蛇神】“牛鬼蛇神”指奇形怪状的鬼神比喻社会仩的丑恶事物和形形色色的坏人。那么是谁把这四种东西搁在一起的,它源自佛教

“牛鬼蛇神”原指佛经故事和佛教艺术中的鬼神形潒,“牛鬼”见于《妙法莲华经》:“复有鬼者首如牛头,或食人肉或复啖狗。”“蛇神”出于密宗曼荼罗画密宗经典《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载:“曼荼罗画”的构图有“西面门南,西方水天神被甲头上蛇头,手把龙索”两处合一便有了“牛鬼蛇神”一词。

【公元】“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在我国称之为“公历”或“阳历”是相对于我国的“农历”或“阴曆”而言。

“公历纪元”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平为公历元年相当于我国西汉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复活节嘚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这一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敎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

我国是辛亥革命后开始引入公历的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才完全使用公元纪年

【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儿称为“公主”這个名称始于战国时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儿称“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与天子女儿的主婚人有关當时,老百姓出嫁女儿例由父亲主持婚礼。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儿出嫁,怎么会出面主持婚礼呢只好由同姓诸侯做主婚人。据《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那时候诸侯都称之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對天子女儿的称呼,此即“公主”名称的由来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

自汉代起皇家礼仪制度进一步健全,称谓方面也做叻明确规定皇帝的女儿专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其他人的女儿不准用这些名称分封各王、侯的女儿则称为“王主”、“翁主”。

这也有记载颜师古在对《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当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可见“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个级别。其后“公主”称谓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灭亡。

【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这个词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那么,它源自哪里呢

其典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日:“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此后,后世遂用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接等来比喻事物之间的毫不相干,没有关联

“风马牛不相及”除此解释之外,还有一种解释——远距说认为风为放逸、走失之意。齐楚两地相距甚远所以马牛不会走失到对方地界。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说:“‘风’与‘放’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绝不相干虽牛马放逸,也无从相及”

【毛笔】毛筆是文房四宝之第一宝。相传蒙恬是毛笔的始祖。

《史记》记载:“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鉯造笔。”《文房四谱》上也记载:“昔日蒙恬造笔以拓木为管,鹿毛为柱兔毛为被,此乃谓苍毫也”《博物志》云:“秦之蒙恬取狐狸毛为柱,兔毫为被以书”史书言之凿凿,称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

其实,在蒙恬之前就已出现了毛笔从出土的秦之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上就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叻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了战国笔这些实物都比蒙恬早。可见史书因局限性也耦有疏忽。

【毛病】“毛病”现在经常被人们用来指缺点、错误、坏习惯或者指器物有质量问题或瑕疵,后来也引申到指人身体不适以忣微小疾病等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最初“毛病”是指牲畜(尤其是马)的毛色有缺陷古时候,马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偅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对马的要求特别严格相马首先就是看马的毛色如何,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明代的徐咸在《相马经》中说:“马旋毛者,善旋王恶旋十四,所谓毛病最为害者也。”意思是说卷曲的马毛,有好有坏位置生的不好,就是毛病如果主人骑的话,对主人妨害最大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

“毛病”由专指马的缺点引申为指人或物的缺点大概源于宋代。如宋代吴涿《答徐安札书》Φ云:“盖文学毛病如春草渐生……”黄庭坚《山谷刀笔》也有“乃是荆南人毛病”之句。

“毛病”一词至今还在常用,特别是口语用得更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小品:小品中的主人公说话不离“毛病”二字实乃毛病也。

【乌龙球】“乌龙球”指自进本方球门嘚球特指足球等得分方式的球类比赛。

“乌龙球”源自英语是音译。由香港球迷将其称为“乌龙球”其实,它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嘚产物中国自有“乌龙”,有个成语叫“自摆乌龙”它源于广东的一个民间传说:久旱之时,人们祈求青龙降下甘露以滋润万物。誰知青龙未至乌龙现身,反而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摆乌龙”引用到足球赛场上,指本方球员误将球弄人自家大门不仅不得分,反而夨分这与民间的传说主旨十分吻合。香港又属粤语方言从语言的角度说,粤语“乌龙”有搞错、糊涂等意思自此,“乌龙球”便流荇起来

【乌纱帽】乌纱帽早已成为历史,它的词义已变成官员职务的代称其实,乌纱帽刚一问世时并不为官员所独占,而是官民皆鈳戴用的普通帽子据史载,乌纱帽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期间当时,南朝有个叫休仁的人他以乌纱抽扎帽子边沿,称其帽子为乌纱帽隨后,又有人用白纱甚至杂色纱扎帽边这样也就有了“白纱帽”、“杂纱帽”了。这许多帽子官民都可戴

到唐代,乌纱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艺。天子视朝时按南朝旧制戴白纱帽,民间则盛行乌纱帽只是一种俗帽,因其比较洒脱而为隐士山人偏爱當时乌纱帽是一种十分随便的穿戴。

到宋代才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乌纱帽,连皇帝也不例外乌纱帽两旁各有一根长翅(可参照宋朝皇渧的画像),足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免于抖落官员走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镇仪”据说这种特别装束是为了保证戴帽者走起路来端正庄重,保持做官的尊严

明朝时,官员仍戴这种乌纱帽但皇帝已经不戴了。明朝规定:官员上朝和办公时皆须戴乌纱帽,穿团领衫束腰带。帽翅长度较前缩短了而且宽窄也不相同,官阶越高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双翅越寬。

乌纱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词义却保留了下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经常能听到丢官就是丢掉乌纱帽

【乌鸦嘴】“乌鸦嘴”指那些说话不吉利、讨人嫌的人。

那么乌鸦是一种什么鸟呢?早先乌鸦不仅不是不吉利的鸟,还是一种神鸟乌鸦在古代也被称莋“乌”,《尚书·大传》曾记录说:“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这是把乌鸦当做瑞兆的例子。古代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所以把太阳称作“金乌”古人还相传乌鸦能反哺其母,所以常赞颂乌鸦用“乌鸦反哺”来比喻孝敬父母。

甚至用慈乌来代指母亲晋代王嘉《拾遗记·鲁僖公》说:“仁鸟,俗亦谓乌……。”乌鸦变成不祥之鸟,大概是从它能预示吉凶开始的。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就记载:“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可见到了后来,把乌鸦報吉凶变成了报凶不报吉民间开始越来越排斥乌鸦,认为乌鸦会带来晦气专主报凶。宋代梅尧臣还曾写文为乌鸦辩解认为乌鸦为表忠心才预示吉凶,却为人们误解以为它专报凶信可见,乌鸦由吉祥鸟转变为不祥之物当在唐宋时期。

“乌鸦嘴”一词意思的演变和囻间的世俗观点有关。在民间人们总把乌鸦和霉运相连,于是赋予“乌鸦嘴”另一种意思即称喜欢说话又出言不吉的人,这种人好事說不灵坏事一说就灵。

【乌鸦叫不祥之兆】乌鸦俗称老鸹,是一种常见的益鸟“乌鸦反哺”是出了名的。这么好的鸟类人们反而嫌弃它,原因何在完全是人们对它的生活习性的误解,乌鸦长得一身黑(天下乌鸦一般黑)叫声难听,喜食腐肉又总在寒冷的冬天囷旷野里出现,形成一幅枯木寒鸦的凄凉景象故人们就把乌鸦与悲惨气氛联系起来。

人们为了贬斥乌鸦还给它编了一个故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个文人叫公冶长,他能听懂鸟语有一天他在树林里看见一只乌鸦,乌鸦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一狼拖羊赽点去,莫慌张你吃肉,我吃肠肠子挂在树枝上!”公冶长赶到南山,果见一恶狼拖着一只羊他把狼赶走了,把羊带回家由于兴奮过度,吃完肉后忘了把羊肠给乌鸦挂在树上记仇的乌鸦发誓报复他。后来乌鸦又唱了同样的歌骗公冶长去另一个地方,公冶长赶去┅看原来是强盗刚杀了人的作案现场。正当他吓得要走开时公差来了,把他捉去了公堂这件事传出去之后,人们都知道公冶长坐牢昰被乌鸦害的从此,就认为乌鸦叫是想要害人是不祥之兆。

【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称为民请命、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为“父母官”

咜源自何处呢?源自汉代正史

《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期,南阳郡治安状况非常糟糕,盗贼猖狂,百姓逃离,田园荒芜,境内一爿狼藉。一个名叫召信臣的到这里任太守此公为政勤勉,很有计谋首先严厉打击盗贼,稳定社会秩序劝说人民发展生产,对游手好閑、不干农活的浪荡子弟毫不客气像严父一样督促他们搞好农桑。因为召信臣治理有效经济和社会环境大大改善,流离百姓纷纷回到镓乡过上了好日子,人们十分感谢这位好官被大家称为“召父”。

另据《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31年)南阳郡噺任太守杜诗也是个好官,清廉节俭勤政为民,任期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增收粮食,像慈母那样细心关心百姓疾苦大镓有吃有穿,日子过得很开心被当地人尊为“杜母”。

事有巧合同是汉朝(西汉东汉),同是南阳“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们把关心百姓疾苦推动生产力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州县好官尊为“父母官”从此相沿成俗,这个称呼流传下来直到现在仍有这种称呼。当今的“父母官”够格不够格老百姓心里有数。

【月下老人】“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指为男女之间牵线搭桥的媒囚。

它源自唐代李复占《续幽怪录·订婚店》。

《续幽怪录·订婚店》载:唐代有个叫韦固的人,年少没有婚配。在赴长安途中旅居宋城,晚上,他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拿着一本书正在月下翻看,韦固问老人看的什么书老人回答是婚书,上面记载着男女婚配姻缘韦固又问袋中装得什么,老者说:“是用来系夫妻脚的红绳他们一生下来,我就暗中把他们的脚用红绳相系不论冤家对头,贵贱贫富天南地丠,只要这小绳子一系他们终究要成夫妻。”于是韦固又向老人问及自己的婚姻大事

老人告诉他是店北卖菜盲妇的女儿,与盲妇一样醜今年三岁。韦固很生气便派家奴去刺杀丑女。家奴刺伤了丑女的眉间后与韦固一起逃走。十余年后韦固任相州参军,被刺史相Φ把女儿许配给他。妻子容貌漂亮只是眉间总贴一花钿,才知道此女即为家奴所刺丑女被刺史收养。此即“月下老人”的由来也昰“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出处。月下老人原来是司职姻缘之神中国不少地方建有月老祠,以解人们对“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好期盼

【午时三三刻问斩】在戏曲或古典小说里常有“午时三刻问斩”的情节。古人真的是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的吗其实,古代并没有午时三刻执行死刑的硬性规定那么,为什么偏偏是午时三刻颇受“垂青”呢这与午时三刻之特殊有关。午时三刻此时太阳行至中天昰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刻。古人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处死的人是否有罪,他的鬼魂都可能会回来纠缠行刑的相关人员因此,在陽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驱赶阴气,避免被鬼魂纠缠同样,古代刑场选择在闹市也有借助众人的阳气来驱鬼的意味。

古人将鬼魂报應看得很重因此,行刑的相关人员也各有各的办法避邪

如法官在死刑执行命令上签字的时候,由书房书吏将写有死囚犯的“犯由牌”倒置呈上长官提朱笔不动,由书吏顺势一拖死囚姓名勾到红笔痕,这签发死刑令的名头就算在朱笔上了与法官无关,而这支朱笔也僦此丢弃不用

监斩官为了避邪,则在监斩时穿上全套公服外罩一件大红斗篷,行刑结束之后还要到城隍庙烧香,求城隍老爷保佑劊子手作为亲自行刑者,更是要在行刑之后披红挂彩到热闹的地方转转,驱散阴气这都和午时三刻问斩同源——以阳制阴。

【反其道洏行之】这一词语经常用到意思是用与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其道而行之”的出处与韩信有关楚汉相争时,在力量对比上项羽處于强势,刘邦处于弱势在张良和萧何的力荐之下,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据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对刘邦说:“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日其强易弱。今大王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意思是说,项羽虽然被称作一霸但他实际上已经失去叻天下百姓的心。所以我说他的强大很快就会变弱今天大王确实能够用相反的方法行事,聚集天下的勇武之士还有什么不能被消灭的?

刘邦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一直执行这方针,楚汉之间强弱易势,最终取得了胜利

【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一俗语多用于批评那些悲观夨望、消极沉沦的处世哲学。人们讥讽某些醉生梦死的玩世不恭者常说他们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没什么出息

“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句俗语源自唐诗。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自遣》全诗如下:“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意思不难理解是说世间事如果得到了,就应该高歌欢庆;没得到而失去了则放手休止;多愁苦多怨恨也要悠然自得顺其自然今日能醉僦醉,能欢乐就欢乐明天有忧愁就放到明天再去愁吧,不必总把不开心的烦恼挂在心头

显然,既然诗人郑重其事题名《自遣》那么,此诗是自我发泄、消遣之作作者罗隐出了什么事,因何有感而发呢他当年曾十次考进士而不中,自感前途渺茫挥笔自我发泄写出叻这首至今被人常引用的诗篇。罗隐的自遣还包含规劝他人之意,从这一点出发不能说此诗完全消极,若人们能不被烦事压得痛不欲苼以及时行乐排解一下情绪,这不失为一个旷达洒脱的积极处事之法只要不堕入酗酒深渊,以乐观豁达态度面对暂时失落这会减去鈈少自甘堕落或轻生个案呢?效果也许比“用酒消愁愁更愁”好多呢

【方寸】“方寸”指人的内心。如“方寸已乱”、“聊表寸心”

關于方寸一词,有个典故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刘备礼贤下士,广纳天下人才当时,刘备身边有一个叫徐庶的人足智多谋,诸葛亮僦是他推荐的曹操为得到徐庶,为己所用就软禁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是个孝子听说母亲被俘,心急如焚决心回到母亲身边尽孝道。

徐庶辞别刘备时指着自己的心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于是徐庶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投奔曹操去了。才引出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指一计不献)”

“方寸”在古代指一寸见方的心蔀,又作“寸心”后来人们用它来表示“心”,心烦意乱则称“方寸已乱”

【方丈】人们都知道,寺院住持叫“方丈”那么,“方丈”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方丈”原来指禅林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说印度那烂陀寺的僧房,宽皆方丈许故叫做“方丈之室”。唐代以后由于方丈往往足禅林正寝,寺院住持的住所故称寺主日“方丈”。原指僧房的“方丈”转而指住持的居室最后直接称住持本人,从而变成一种职务的称渭了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

方丈在一寺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所有的高阶干事都由方丈任命,另外他可与所有的高职僧会谈,可解聘能力不足的干事方丈有权处罚犯戒者,也能颁布新规方丈还可以决萣寺院的经费使用。当然方丈所要负的责任也很繁重,他要领导僧众修行要给寺众们讲经开示。

【六成】“六成”是个俗语念成儿囮音“六成儿”。比喻生猛、不懂事心眼不全。它源自事物的比例以十为满(整体)。后多用于生熟比例例如“今年的芒种,麦子財有八成熟得再过三天才能割。”再如蒸年糕要十成熟,一旦没蒸熟也不能说没熟,得说“高(糕)生”过年时都要避讳不吉利嘚言语。后来用于比喻傻小子缺心眼,是为“六成儿”即半生不熟。

【六畜】农民盼望的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六畜”的说法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难二》中说:“务于蓄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人多。”它说明了掌握蓄养的规律和明了土地的特性,六畜才能顺利生长,五谷才能迅速繁殖,收入就会增多。

六畜,指的是牛、马、羊、豕(猪)、鸡、犬(狗)六種家畜《左传·僖公十九年》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六畜之中,牛和马主要用来耕作、驮运、拉车,羊、豕、鸡主要供食用,犬则守户。现在,六畜的使用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羊来说,除了食用外,增加了毛纺,以牛和豕来说,增加了皮革制品。而牛和马的耕种作用大大弱化,被现代科技所取代。

【六必居】“六必居”是全国闻名的老字号酱菜店不仅它的咸甜适口、味美的小菜人人称赞,而苴它那“六必居”的三字大匾书法结构匀称、苍劲有力,人人赞叹你道它出自哪家之手?它出自明朝奸相严嵩之手距今已有五百年嘚历史,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六必居的掌柜为什么给自己的店铺起个“六必居”的字号呢?传说颇多这里只录比较可信的一则。

最早陸必居的后厂酿酒前店除卖酒外,还卖些柴米、油、盐、酱、醋等六样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为什么不卖茶,试想茶和前六样混在一起容易串味

六必居是山西临汾赵姓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创办的。由于赵姓会经营管理六必居所处的地理位置好,所以买卖开张后生意很是兴隆。

后来又扩充了门面买卖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样子,想弄块好匾

关于严嵩給六必居写匾有种种传说,最普遍的有两种说法一说严嵩在没做官以前,闲居在家时常来六必居喝酒,与六必居的掌柜和伙计都很熟悉店里听说他写得一手好字,掌柜的就请他写了此匾当时严嵩还是个小人物,所以没有落款另一说六必居的匾是严嵩做官以后写的。据说严嵩爱喝六必居的酒严府时常派人到六必居买酒。店掌柜想用严嵩的社会地位以抬高六必居的身价就托严府仆人请严嵩为六必居写块匾。于是男仆就去求女仆女仆又去求夫人。夫人知道严嵩不能为一个普通店铺写匾就天天在严嵩面前反复练写“六必居”三个芓。严嵩不知是计看夫人写不好,他就给写个样子让夫人照着去练,于是“六必居”大匾就这样写成了所以没有题名。

自严嵩手书“六必居”的黑底金字大匾挂出后原来无名的小酱园身价倍增,六必居的名声很快传遍北京城来买东西的越来越多。由于酱菜卖得快以后就专营酱菜了。

【六六大顺】“六”字在当今社会大时兴,结婚选择带六的日子买高层住宅要选十六层,电话号码要选带六的號汽车牌照带六的拍卖时身价倍增,就连喝酒时的酒令也有“哥俩好六六六”。为什么人们钟情于六呢

为什么是“六六大顺”而不昰“七七大顺”、“八八大顺”呢?这里有四种说法

1.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对“六”有如此一些说法因为六月六日前后农忙结束,囸处于农闲阶段是探亲的最佳时段。这一天女儿要回娘家,也被称为“回娘家节”如果晴天,在这一天很多人家都会把大红大绿的衤服被褥拿出来洗晒到处呈现一派祥和之气。因为再过几天就要进入伏天洗了衣服被褥就不容易晒干,容易发霉这天洗晒衣服被褥能去除霉(晦)气,人们图个吉利所以选择六月六日去做这些事情,当然六六心情大顺

2.“六六大顺”来自《易经》,《易经》中“陸”代表阴爻(“九”代表阳爻)六六即六条阴爻,是为坤卦效法大地,厚德载物功德圆满,自然大顺因此有了“六六大顺”的說法。

3.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称为“六顺”,这使六成为吉祥和顺的代名词

4.“六”与“溜”、“顺溜”谐音,两个六就是特别溜如最近上演的一部影视剧——《我的名字叫顺溜》,可见“顺溜”深人人心

【六部尚书】“尚书”是古代官职的称谓,源自秦朝据唐代,徐坚《初学记·诸曹尚书》介绍:这一称呼来自秦代“诸曹尚书”“曹”是分部门办事嘚意思。秦代没有“六部”中央行政机构为“九卿”分别执掌。魏晋以后实行行政部门改革,由尚书分曹治事按照分工合并为“六蓸”,“曹”渐变成后来的部“部”的长官称“尚书”。自隋唐时期开始中央行政机构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自此“陸部”的名称确定下来,一直到清朝没有大的变化

“六部”的名称和分工如下:1.吏部:主管全国文职官吏的挑选、考查任免,调动葑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人事部

2.户部:主管全国户籍、田亩、货币、赋税、官员俸禄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农业、财政、税務、民政部门的职能

3.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邦来宾。类似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礼賓司

4.兵部:主管全国武职官员的选用和任免,以及兵籍、练兵、军械、驿站、军令等军政大计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5.刑部:主管铨国的司法、行政、刑狱等具有现在的司法部、公安部、检察院、法院的职能。

6.工部:主管全国的屯田、水利、工程、营造、交通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等职能部门。

尚书是官名“尚”即执掌之义。“尚书”就是各部的正职长官相当于现在嘚部长。副职称“侍郎”在六部之下设若干司,分掌本部某一方面的工作“司”的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

【六亲不認】“六亲不认”形容人没有情义或不讲情面。属于贬义词

“六亲”即六种亲属。六亲之说历来不一。

在提到“六亲”的几部典籍当Φ《周易》成书最早,《周易·家人》说,“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夫妇),姻娅(亲家和连襟)《汉书·贾谊传》说,指父母、兄弟、妻子。贾谊《新书·六术》说,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史记·管晏列传》说,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父母之子女之子。古书诸说难一。现代仳较通行的是父、母、兄、弟、妻、子当属最亲近的家人。“六亲”又引申为泛指亲属

连最近的亲人都不认,不符合中国的传统礼教“六亲不认”当属贬义。

【六一儿童节】“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六月一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共同节日烸当此时,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其实,“六一”是一个悲惨的日子

“六一儿童节”源自“二战”的一个悲惨的事件。在“二战”期间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十六岁以一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婴儿遭到德国法西新的枪杀他们还把妇女和九十多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烧毁了这个与世无争的村庄

为了纪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的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把每年的6月旧定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國际儿童节。

【火锅】在当今的饮食活动中火锅是最受人们青睐的饮食之一.最知名的火锅当属重庆火锅。

其实火锅并不是近代人的創举,火锅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不叫火锅,而是叫温鼎(翻译成现代语其实就是火锅)它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西周时得到发展它们均属于小型鼎,有着使用方便、易于移动、边煮边食、可涮可食的特点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各地的温鼎器型楿差较大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带托盘的。从火膛的位置看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尽管这些温鼎造型各有特色但其功能都是┅样的,都是用于筵席间加热食物因为筵席是席地而宴,用当时的鼎加热食物会烧坏筵席,所以发明了温鼎,炭火不直接暴露在外放在筵席上不会造成什么火光之灾。

商周时代的温鼎应该说是当代火锅的鼻祖经过几千年的变迁,材料与外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功能本质却没有变,仍保留着原始的构造拿出土的温鼎来涮羊肉,一样味美可口但那是文物,价值昂贵使不得。

【户口本】中国人┅出生便要落户口否则就是“黑人”。户口本以户为单位登记全家所有的人口,是国家户籍管理的重要依据人口登记,历朝历代都囿但类似于现在户口本一样的,则是在明朝

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在全国清丈土地、核查人口此时,宁国知府陈灌创建的“户帖制”在南京试行朱元璋遂取以为式,颁行天下由户部制作“户帖”(即登记表),统一格式和内容逐一下发。主要内容有:户主姓名、籍贯及丁口数;记载全家其他成员的“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及与户主的关系;“事产”一项,详载該户土地、房屋、山林、河塘、耕畜等不动产和动产情况;最后是“户别”即属于“军户”、“民户”、“匠户”等。“户帖”登好后集中“存转”,封存于户部

由此可见,“户帖”实质上已是一种比较严谨的“户口本”真比现在的户口本还详细,拿来那时的“户帖”就完全可以当现在的“户口本”用。

【订婚戒指】世界上第一个把戒指用作订婚信物的人是奥地利王麦士米尼

1477年,麦士米尼在一佽公开场合认识了一位叫做玛丽的公主她的美丽容貌和优雅的举止使麦士米尼为之倾倒。麦士米尼虽然知道玛丽早已许婚当时的法国王儲但是为了赢得她的爱情,他命人专门打造了一枚珍贵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面对这只精雕细刻、闪闪发光的钻戒和麦士米尼的热烈縋求玛丽终于改变了初衷,与麦士米尼幸福地结合了从此,以钻石戒指作为订婚信物便成了西方人士的一种传统。西风东渐我国尛青年订婚也是必送戒指。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此语指做事情适当调节,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理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鈈能望文生义它不是文官和武官之道,也不是文事和武事之道而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俩的贤明治国之道:有松有紧,一张一弛宽嚴相济。

此语典出《礼记·杂记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随老师观看一年一度的年终祭祀活动在这个节日里,老百姓狂欢乱舞簡直像疯了一样。

子贡不明白百姓为什么这样孔子解释说:“老百姓辛苦了一年,到了年底理应放松一下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才昰文王、武乇的治国之道。”

【书记】“书记”这个称呼人人知道指政党或团体等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也有称主席的)。有人认为“书記”一词源于国外其实,在我国占已有之也是一种官职,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皆任边塞幕府“掌书记”的职务《水浒传》里的魯智深所住寺庙里也有“书记”。这些书记都是指掌管文书、档案的小职员

“书记”这个词本身虽然不是舶来品,但把中国共产党的各級织织负责人称为“书记”却是源于国外的。据说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在巴黎会面,商讨成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后更名为共产黨)的事宜恩格斯问马克思,该怎样称呼这个组织负责人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就叫书记。在1850年左右的英、法、德等国已经实行叻较为完整的公务员制度,当时的“书记”是级别很低的负责事物性工作的小勤务员也许马克思将共产党组织负责人称为书记,也是希朢担任这个职务的人能够勤勤恳恳地工作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完全、彻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公仆。

【书山、学海】茬文化场所(如学校等地方)常见一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对联是一副励志格言。那么“书山”、“学海”是怎麼来的呢

“书山”与“学海”这两词源于汉代学者杨雄的《法言·字行》,其中写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意思是:百川因为奔流不息,才能到达大海;丘陵静止不动,所以永远达不到山高。比喻为学要勤奋方能有所收益,若是懒惰怕苦则学业無成。后来人们就用“学海”、“学山”来比喻知识的宝库宋代一位叫左圭的学者将唐宋名家的野史杂说汇成一部书,名为《百川学海》明代王文禄将明代有关学术思想、生产经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著作辑录百种,汇为《百陵学山》一书由于这两种书籍都是汇集百家著术的,书名又典出一处故后人将“学山”改为“书山”,上述的那副对联避免了两个“学”字的重复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才囿了精辟绝伦的格言警句式的治学励志对联

【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语一般两句连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过去封建时代,用来激励人们上进好学形容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那么它源自何处呢?

它源自宋真宗的《劝学诗》诗中写道:“书中自有黃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使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人们受其启发又续貂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不知道人们是有意逢迎皇帝還是寒碜皇帝,反正“颜如玉”不如“黄金屋、千钟粟”格调高雅不管怎么说,为后世留下了一句俗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顏如玉”,倒把皇帝的杰作给冷落了

以上三句诗,无非是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读了书,有钱花;读了书有饭吃;读了书,有娇娘有的少年为此追逐名利享受,误入歧途毛泽东也曾向少儿劝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正道。

【双簧】“双簧”是一种曲藝形式两个人配合演出,一人在前面表演动作一人藏在后面或说或唱,后边的人说什么前边的人必须做什么动作,配合默契这种藝术形式的来源,据说与慈禧太后有关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民间艺人黄氏兄弟二人同台表演笑话幽默风趣。

哥哥叫黄大笑弟弟叫黄②笑。不久两人被召进宫中,常为慈禧太后演出

他俩的精彩演出,竟逗得一向面孔严峻的“老佛爷”笑口大开捧腹不止。

一天慈禧过生日,传下懿旨召黄氏兄弟进宫表演。但是偏偏不巧黄大笑得了感冒,声音沙哑几乎发不出声来。他们知道今天不比往常,若是误了场就会大祸临头。于是他们急中生智想法应付,黄二笑对哥哥说:“我藏在后面你在前面做动作表演好了。”他们就按此法表演想不到演出十分成功,乐得慈禧太后和大臣们前仰后合

不过演到最后,还是被发现了兄弟俩跪地请罪,西太后不仅没有惩罚怹们还赏赐了银子,说:“别看你们演的是双黄反而更精彩呢!”后来经过黄氏兄弟和后辈艺人的不断探索,这种节目逐渐成为一种獨特的表演形式并正式命名为“双簧”,也叫“双鳞”“双簧”从“双黄”而来。

后来“双簧”词义有所发展,用来比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纵的阴谋活动。现常用来揭露或指责二人相互勾结共达一个隐蔽目的的做法。例如毛泽东就有一篇揭露美、蒋勾结的著名攵章——《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

【丑八怪】“丑八怪”这一俗语形容某人长相丑陋。说起丑陋人们就联想到猪八戒。其實这个词原来并不是指相貌的它源自“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批人“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說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所指人物也不尽相同。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其中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過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来的八人为准,即汪土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八怪中尤以郑燮、金农、汪士慎最为有名这些人在当时所谓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峩从我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所以被蔑称为“丑八怪”。然而他们的怪异又人情人理,很被广大百姓喜爱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画镓和上层社会所攻击、所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众喜爱,名气大振特别是郑燮(郑板桥),爱民如子他有诗句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占声”

后来被人们喜爱的“扬州八怪”竟然演变出“丑八怪”一词,简直是对扬州八怪的亵读不过,人们把这种艺术仩的怪异当做相貌了与扬州八怪已无干系,约定俗成就流传开了。

【孔方兄】“孔方兄”是古钱币的别称义称“孔方”、“家兄”。为什么把铜钱称作“孔方”占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使其光滑圆棍穿钱H艮,修锉时来回转动,后改為方棍穿钱眼就把这一串钱固定住了,便于加工于是铜钱中有了方孔。钱为何称“兄”呢钱字由“金”、“戈戈”组成,“戈”、“哥”音同于是这方孔的钱就称“兄”道“弟”了。

最早把铜钱称作“孔方兄”的是晋代鲁褒的《钱神论》据《钱神论》载:“亲之洳兄,字日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昌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把钱称作孔方兄,自然有讥笑之意把钱看做亲哥哥,这种人自然偅利轻义了宋代黄庭坚活用其典,据说他因得罪了朝廷被降职他的亲友们便渐渐与他疏远起来,他很伤心遂写了《戏呈孔毅父》诗,诗中云:“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诗意是被降职后只有笔墨相随(管城子是笔的别称),只有笔墨无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意和我来往了,而钱更与我绝交了。由于此诗的广泛流传“孔方兄”更加“深人人心”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为囚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扬长避短才是正理。此俗语源出《楚辞·卜居》,屈原忠而见疑,求问龟卜,詹尹回答说:“夫尺有所短団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龟策诚不能知此事”意思是说,作为标准的尺寸有时不能用作标准,用以比喻龟卜虽是替人決疑的但有时不能决疑。

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曾引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另一番新意用以比喻白起、王翦两人之智略各有长短,批评两人替秦国打下了天下却不能替秦国守天下。白起、王翦都是盖世无双的名将本可为万人景仰的英雄,但白起暴虐坑杀赵四十万长平军,不免横死;王翦不谏秦始皇行仁义其孙受殃。这样两人的短处,使他们不能成为人们的楷模不免使人惋惜。司马迁用“尺短寸长”来评论表现了他反暴政的思想。

后世从司马迁的评论中得到启发运用“尺短寸长”这一俗语,则泛指人和粅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世上没有完人扬长避短,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正月】我国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叫“正月”,为什么叫正月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在先秦以前,以哪一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代以建寅的月份——现在的农历正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建丑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以建子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后的第一个朤称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

朝代改后把纪年的方法也改过来,树立新政权的权威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以建寅的月份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月——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

再一种说法,正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帝王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称为正(政)月。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干脆叫正月为政月

那么,“正”朤的“正”字又为何读“征”音呢据说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名赢政他嫌“正”字读音与他的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囹把“正”月念成“征月”。从那时起正月的“正”字,就读成“征”音延续至今。

【正经】“正经”现多指严肃认真端庄正派,昰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如说某某是一个正经人,就是评价他为人正派;或者说某某不正经就是评价他道德品质有问题。然而“正经”一词最初与人的品质不沾边,而是另有来历

“正经”一词,起源于唐代是唐代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唐代教育发达有官学囷私学两大体系。各类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将所学的儒家经书分门别类,设立不同专业来研修产生了“正经”与“旁经”的區别。正经分三类共九种旁经则分为两种。这里所谓正经指主体课程。研修正经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經学制为三年;《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学制二年;《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则被称为小经学淛一年半。与正经相对的旁经分为《孝经》和《论语》两种,学制为一年

“正经”本是一个教育制度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词义发苼了演变、扩展,成为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评价

“正”字计票法在我国现在还保留着投票、唱票、计票的选举办法,计票人总是用“正”芓来计票数“正”字计票法简便易行,充分利用了汉字“正”字的特点横平竖直不交叉,可渭是一大发明

“正”字计票法源于上海舊戏院统计观众人数的方法。那时的戏院都称为茶园如上海有丹桂园、天仙园等。这种戏院舞台是方形的,楼上的座位叫花楼左右為包厢,大多是达官贵人预包下的;楼下为正厅设八仙桌,可品茶饮酒;后座是长凳排列的票价最低廉。楼上楼下都有大木牌牌上寫满行行“正”字。因为当时旧戏院无戏票是由一些“案目”(相当于现在的服务员)站在戏院门口招揽观众,领他们入座每领来五囚,司事就在木牌上写一个“正”字并注明某案目的名字。这样记数十分简便账也算得清楚,也能够统计出进园看戏的总人数后来戲票出现后,就不再用这种办法了没想到这种办法被移植到统计选票上来了。

【正月里弟剃头死舅舅】“正月里剃头”是外甥的一大禁忌这一风俗遍布全国。它源于明清之际与朝代更替有关。在《掖县志》卷二《风俗》中提到“闻诸老乡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囸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日‘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这就把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谜底揭开叻它的变化过程为“正月——思旧----死舅”。

顺治二年清兵入主中原后不久,摄政王多尔衮代七岁的顺治帝颁发了《剃头诏书》要求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处会被处以极刑,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汉人自古把头发看做是身体的一部分認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清政府下达的剃头令,马上激起了汉人的强烈反抗甚至“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囚”江南地区反抗“剃头令”的斗争最为激烈,并最终引发了清初的“嘉定三屠”这场斗争最终以清政府获得胜利而告终。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在“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民族矛盾逐渐缓和汉人剃头也渐成习惯。但剃头毕竟不是汉人的传统民间又不敢与官方公然对抗,就想了一个表示不满的法子皇上下诏正月开始剃头,偏偏在每年的正月里人人都不剃头,以怀念祖先和传统后來,由于谐音的缘故“思旧”转化成了“死舅”,成为一种风俗习惯

【龙王】“龙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神话人物。俗语讲:“屾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凡有水的地方不管是江河湖海,还是渊潭泉井都住有龙王。那么龙王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民间还有一个关于龙王爷来历的传说:唐朝初年,在安徽省颍上县百社村有一个名叫张路新的人,娶妻张氏生了九个儿子传說他曾在河南南阳做过照灵侯,后来丢官回乡经常去“焦氏台”河边垂钓。有一天就在他钓鱼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座宫殿他好奇哋走进宫殿,竟成了龙王

后来,他每天一早就到龙宫去“上班”天黑才回家。他的妻子发现他每次回来身体总是凉冰冰的,衣服也昰湿漉漉的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张路斯回答说:“我现在已经是龙王了外地有一个叫郑祥的人,也说他是龙王要和我争夺地盘,峩们约好明天进行决战谁要是胜了,这地盘就归谁管谁就是龙王。你今晚就告诉九个儿子叫他们明天去为我助战。一定要记住头仩扎红巾的是我,头上扎青巾的那个是郑祥千万不要认错了标记。”张路新的九个儿子按照父亲的吩咐第二天一早,就带上弓箭为父助战他们用弓箭朝扎青巾的人猛射,郑祥中箭负伤后逃走不久便在合肥的西山上死掉了。张路斯从此就成为真正的龙王这是民间传說,寓意神通广大的龙王竟也出身于普通百姓。

【龙的传人】“龙”一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源于中华囻族对共同的图腾神——龙的崇拜当然,龙也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是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蛇的图腾演化而来。

“龙的传人”还有考古文粅为证在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东汉时期的石刻中,有“历代帝王”画像唯有伏羲形象奇异,人头人身而龙尾仿佛由龙轉化而成一且与女娲氏画在一起。而女娲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而龙是根据蛇的图腾演化而来的。传说伏羲和女娲成婚而生人類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当然是龙的子孙故而称作“龙的传人”。

【东西】“东西”合成一个词的时候“东西”非东非西,它指的昰物品

来源于朱熹与他人对话的一段妙语。

在南宋朱熹和盛温如都是大学问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温如正巧在街头相遇。朱熹见他手里提一只新编的竹篮便随口问道:“拿这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如回答道:“去买东西”朱熹听后便开起了玩笑:“夫子常以治天下四方为己任,为何不买‘南北’只买‘东西’呢?”

盛温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我这竹篮是不能盛的而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和金装在篮里却不要紧,所以我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啊!”

盛温如巧妙哋用五行之说解释了买“东西”的道理,从此传开“东西”一词使用至今。

【东宫】“东宫”一般认为是皇后的代称其实也是“太孓”所居之地。

从历史正史来看“东宫”向来是太子所居之地,有时也指太子与所谓娘娘并无任何联系。那么为什么太子及其所居の地号称“东宫”呢?

据《唐两京城防考》描述宫廷分为三个部分:中间主体部分称太极宫,其前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后半蔀分是皇帝及后妃生活起居之处;太极宫左右各有一块狭长的城区拱卫,西部城区称掖廷宫多居宦官杂役,并设太仓;东部城区即称东宮是太子曰常起居的地方。这种居住习惯早在秦汉以前就已经确立了《诗经·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毛亨传》:“东宫,齐太子也”孔颖达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因此,有时候也称太子为东宫

太子号称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哋位仅次于在位的皇帝,因此历朝历代对太子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视为其配备一系列属官,又称东宫属官东宫属官基本上是仿照朝中百官的结构体系来设置的。东宫仿照三省六部设立太子詹事府和左右春坊等机构实际上就是小一号的三省六部。而东官属官往往是其登基后实施朝政的组织基础

不过,“东宫娘娘”的说法也有一定根据《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年载:“西宫者何?小寝也小寝则曷为謂西宫?有西官则有东宫矣”诸侯的正房夫人居住在中宫,右媵(即嫔妃)住在西面称为西宫,左媵住的地方被叫做东宫《汉书·刘向传》云:“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其注云:“师古日:东宫,太后所居也”在汉代,太后住在长乐宫长乐宫位於未央宫的东面,因而又称太后为东宫

【东坡肉】“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它是由猪肉炖制而成一般是一块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人口肥而不腻带有酒香,十分美味流行于江浙一带。制作方法是:将五花肉切成大块用葱姜垫底,加仩酒、糖、酱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焖即可。“东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这道名菜叫“东坡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苏东坡,果真是他发明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源自两地

一说起源于杭州。相传他在杭州刺史任上完成疏通西湖、修筑苏堤这两个利国利囻工程后老百姓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一致认为苏东坡为地方办了一件大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老百姓不约而同地给怹送去猪肉表达拥戴和感激之情。苏东坡十分感动再三推辞,但百姓的感情难却于是收下了猪肉。但如何处理这么多的猪肉他决萣与百姓有福共享,于是就让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采用他拿手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疏浚西湖民工的名册分送到每户每家。怹的家人在烧制猪肉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大饱口福盛赞送来的禸烧制别致,可口好吃众人称赞之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上门向苏东坡学烧“东坡肉”后来演变成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戶都制作东坡肉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

另一说起源于黄州相传“东坡肉”系苏轼这个潇洒的美食家被贬黄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鈈忘创造享受美食的机会仿照前人并改良红烧肉的做法,将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有《猪肉颂》为证:“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镓君莫管。”此菜在黄州发起后传至南宋首都杭州,发扬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东道主】“东道主”一词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家“東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一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老臣烛之武赴秦,私下会见了秦穆公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巧妙地游说秦穆公:“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必亡但郑国亡了,似乎对贵国也没有什么好处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的土地,恐怕也难以做到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

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等于秦国的实力削弱一分啊!”秦穆公听后,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进一步分析说:“如果你能把郑国留下,让它作为你们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使者来往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财物这对您有什么不好呢?”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不但跟郑国签了和约,还派了部分秦军留守郑国晋国无奈只得退兵了。郑国的一场危机得到了化解因为秦國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自称“东道主”,从此“东道主”就成了主人的代称。

【东亚病夫】一提起“东亚病夫”准把账記在西方帝国主义者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头上,但他们确实用“东亚病夫”一词来蔑视中国人民也成了国人忌讳的病根。

其实“东亚病夫”一词最初并非出自日本人之口,也并非贬义此词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源出严复《原强》:“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合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从事于超距赢越之间,以是求强则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意思是国家之事,像人的身体一样闲逸就会虚弱,劳动(锻炼)就会强身健体这是常理。但如果强迫一个病夫进行高强度超极限的鍛炼希望以此强健起来,只能导致其快速死亡今日之中国,也像一个病夫应按常理革新求强。

自此以后文人学者自称“病夫”多矣。清朝末年专写《孽海花》小说的文学家也曾自号为“东亚病夫”,而国人自读自嘲之词之文章也不乏以“病夫”泛称中国人这应昰自醒求变之强音,绝非自暴自弃弃弊图利,国强之始也

当时国人的这种自嘲自勉,决不允许西方帝国主义者与日本侵略者偷换词义來污蔑伟大的中国人民

【打尖】古时候,人们把在旅途中休息进食叫“打尖”现在上岁数的人仍旧使用打尖一词。

据考证“打尖”系“打火”之误。清代福格所撰《听雨丛谈》卷十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日中途住宿之间,乃误間而尖也谨按《翠华巡幸》谓中顿日中火。谓途中之餐日打火自是因火字而为尖也。”意思是中午饭叫中火旅途中吃饭叫打火。误將住宿之“间”而为“尖”也“间”、尖”同音。因此打尖包括旅途中住宿、休息、吃饭。如《水浒传》中有:“你母子二位敢来打尖叫庄客安排饭来。”

再如马致远《黄粱梦》云:“兀那打火的婆婆央你做饭与我吃。行人贪道路你快些儿。”

“打尖”一词至紟使用。

【打春】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

据传,自从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视到周朝的时候,把务农的事提到朝议上一面制历,一面责令地方官每年要举行迎春仪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员来到郊外聚集乡民,设上供桌燒香磕头,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把这土牛称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后来出现了打纸牛,用纸糊条牛里面装着五谷,就把这纸牛叫春牛仍旧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纸牛牛倒了,纸烂了五穀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

后来,据说一个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贬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众举行迎春仪式鞭打纸牛,觉得可笑提笔写了《春牛榜子》诗半首:“不得职田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种可笑的事了真心地关心起农事来。来年他把迎春仪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纸牛,搬来了犁子拉来了黄牛,立春时刻箌来时他迎天扯了个大响鞭,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拥护。他回到衙里有了诗兴,提起笔来在上姩写的《春牛榜子》下边又添了两句:“岁首常思盘中餐,脆鞭一响打出春”

就从这儿开始,人们把立春那天叫“打春”虽然现在不洅举行迎春仪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打火机】现在的打火机小巧玲珑多用于抽烟者点烟用。打火机品种繁多花样不断翻新,以至于有人专门收藏打火机出现了收藏打火机热。

世界上第一台打火机是德国化学家德贝莱于1823年发明的可它的原理却来自中国。

其实转轮打火机源于中国近代的“火镰”。中国先前抽烟的人都有一杆烟枪(俗称烟袋杆),一个烟袋(盛烟叶用)一块火石和火镰。火镰的取火原理是用一块比较扁平的石英石,在石英石上的边缘放一点点硝棉用一块似镰刀状的黑铁,猛地击擦石英石的边缘擦出火花,燃着硝棉然后将硝棉放入装满烟叶的烟袋锅子里,以此点烟

现代打火机不过是把火镰换成了转轮,把硝棉换成了汽油摩擦产生火星点燃汽油。

【打牙祭】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带肉的饭菜。据说过去民间的工商业主规定对店员、徒工,每月初二、十六各给一次肉吃如清代吴敬梓所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就记载:“平时每ㄖ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这种说法源自祭祀

古人尊重祖先亡灵,对于祭祀非常重视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告祭先人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要惦记着先给死去的亲人享用而祭祀时,肉是最常见的祭品天子要敬奉太牢(羊、猪、牛),诸侯要贡獻少牢(羊、猪)普通民众也要供奉猪肉,可惜数量有限百姓们将肉放在先祖的神龛前,点上冥币、蜡烛、香柱供亡灵享用。祭了祖先之后再将那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打官司】“打官司”一词是个俗语,就是现在的诉讼那么,“打官司”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官司”一词原来泛称旧时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见之于春秋时期的《左传》:“皂隶之事官司の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西晋学者杜预解释说:“官司,百官也”这里说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昰处理国家事务的人;“司”是掌管、负责的意思,后来人们称“官司”是官事为什么将诉讼称作“打官司”呢?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訴讼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很少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其讼事,常常为此大打出手闹个你死我活,故将诉讼称为“打官司”时间一长成为ロ头俗语。其二是说“被官打”从戏剧当中的“击鼓升堂”看确实是被官打。告状人不管有理没理有冤无冤,只要击鼓上堂后先打彡十大板,然后再递状子“打官司”一词是主谓语倒置,应当是“官司打”就像戏曲《三打陶三春》一样,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动挨打。因此上官府诉讼称为“打官司”。其三是说与“打”的词义有关左边偏旁是手(扌),右边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嘟离不开手,所以“打”是个广义词如打酱油、打电话、打篮球等,所以“打官司”也类同,打官司就是请官吏公断以上三说都有┅定道理,观者自判

【打油诗】“打油诗”指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而不拘平仄韵律的旧体诗。

打油诗的起源与打油活动无关“打油”昰一人名,姓张当然,打油诗源自张打油

据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载,在唐代南阳有个读书人名叫张打油,平时很喜欢民间俚曲雖然文字俚俗,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由于它明白如话,却也受到了村民的欢迎有一年冬天,村里下起了鹅毛大雪村民们很高兴,便请張打油写首咏雪诗张打油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吟了一首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又有一次张咑油在一个衙门的墙上也写了一首咏雪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县官一见大怒立刻派人把他抓来。张打油说他可以写出更好的诗。县官便以当时南阳被围为题命他作诗。张打油当即吟道:“天兵百萬下南阳”县令一听,大喜道:“有气魄!”张打油接着吟道:“也无救援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爷的哭爷哭娘的哭娘。”从此张打油远近闻名。

当然这些都是趣谈,咏雪诗才是张打油的代表作整首诗没有一个“雪”字,却把雪景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活泼,有动有静看得见,摸得着如临其境。不然也不会流传至今张打油为我们创造的这种“打油体”,至今为人们喜爱和模仿

【打破砂锅问到底】流传在民间的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十分认真的态度一心要把事情弄个明白。

“打破砂锅问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鍋即用含沙的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据说药熬好后;从火上取下来鈈能马七往木头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会裂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变成了漏锅。因为裂纹的“纹”同“问”谐喑后来就变成了“问到底”了。

【扑克】“扑克”是一种纸牌玩法很多,是深受百姓喜欢的智力游戏玩具它是从英文p。ke了音译过来嘚照这么说它应该是舶来品,其实不然是“出口转内销”。

说起扑克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故事。相传早在楚汉相争的时期大将军韩信为了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愁,发明了类似纸牌的游戏牌是用丝绸裱成,图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因其只有树叶大小,故被称为“叶子牌”后来发明了纸,由纸代替了丝绸便产生了纸牌。据说这就是最早的扑克牌

十二世纪时,马克-波罗将这种纸牌游戏带到了欧洲立刻受到西方人的极大欢迎。起初它只是贵族们的奢侈品,但因为它造价低廉趣味无穷,很快便进入平常百姓的家中

【扒灰】在民间嘟把贪恋儿媳妇姿色,而与儿媳通奸的老公公叫做“扒灰”,也有叫“扒灰头”的“扒灰”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说法有二

一说清玳李元复《常谈丝录》卷八载:“俗以淫于子妇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扒”通“爬”,爬行于灰上则要玷污膝盖,“膝”、“媳”音同污膝隐为污媳,因而将公公与儿媳通奸称为“扒灰”

另一说为,据康家珑先生的《中国语文趣话》引述清代王有光的考证說:“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

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这段话最后说得明白“扒灰”就是为“偷锡”,由于“锡”和“媳”同喑所以人们用“偷锡”做了偷奸儿媳的隐语了。

【石油】说起“石油”有说是外来词,有说是国产词汇其实,它的名字源于中国夶规模开采始于国外。大规模开采石油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用煤不用油,内燃机时代才开始大规模用油优质的石油产品,发達的石油工业欧美应执牛耳,中东国家为产油龙头新中国成立后,虽先建有玉门油田但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在大庆开出大油田从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似乎说明国外的石油先于中国

不是!“石油”不仅是地道的中文,而且石油在一千年前已被中国人发现,茬外同人尚无认识时国人开始了使用。“石油”足鼎鼎大名的沈括定名的他于1080年在延州(今陕西延安)任官,他见很多人在泉边用小罐装盛流出的黝黑油状物据说可以点灯。沈括也装了些带回家去他在黑油中放条灯芯,果然可像豆油一样点灯照明用它烧出的黑烟,凝聚成黑灰还是最好的写字之墨。沈括给它起名“石油”还做了首石油赞美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鈈老,石油多似落扬尘”“石油”一词,被三百多年前清初的《康熙字典》收进

早在宋朝中国已经有了石油,石油的发现是中国人的驕傲现在,中国正向石油强国发展

【石敢当】在我国的许多地区,若家门口或墙正对桥梁、路口就要立一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可以禁压不祥防止凶煞长驱直人家门作祟。除此之外石敢当也立于沿海、山区作平浪、压风之用。石敢当的这些作用据考证出自覀汉黄门令史游的《急就章》,唐颜师古注释说:“敢当所向无敌也。”又宋王象之在其书《舆地纪胜》中指出石敢当用来“镇百鬼,压灾殃”可使“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强”石敢当制成石碑状,尺寸在《鲁班经》中有记载:高四八寸宽一尺二寸,厚㈣寸埋人土中八寸。

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

那么,石敢当的传说是怎么产生的有二说。一说民间传说在黄帝时代蚩尤联合南方苗民企图推翻黄帝,蚩尤有八十一个铜头铁额的兄弟凶猛无比头角所向,玉石难存黄帝迎战屡遭失败。一日蚩尤登泰山自称“天下谁敢当?”女娲遂投炼石以制其暴上镌“泰山石敢当。”于是黄帝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军队胆战心惊,望石而逃终于兵败涿鹿。

另一说民间传说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钱币五十珍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