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一切存在的意义 认为没有意义的 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者吗

【摘要】:正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嘚代表人物思潮已经成为扭曲科学历史观的重要因素综观它在中国的表演,可以梳理出其三条主线。第一,反对和否定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嘚革命,甚至反对和否定近代以来的一切革命他们提出否定革命、"告别革命"的主张,认为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他们批評所谓"救亡压倒了启蒙",否定五四爱国运动在他们眼里,推动历史进步的人民大众及其领袖人物,浑身充满了错误和罪过,应该被打倒,昔日革命對象身上倒是具有值得挖掘的闪光的东西。第二,反对和否定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一切建设实践和成就他们否定指导新中国实践的科学社会主义理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李忠全;;[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黄凯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本刊编辑部;蒋旭东;;[J];思想理论敎育导刊;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胜群;;[A];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杨胜群;;[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皛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谢冠赋;陈灵坚;;[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報纸全文数据库
首席记者 李英姿;[N];衡阳日报;2010年
}

(原创)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对西方“和平演变”的呼应
来源:海疆在线 10:22:01 作者:赵丹阳 字号:AA+
导读: 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如何把社会主义国家從地球上抹去,就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痴心梦想当武力达不到不他们的目的后,他们就转变了策略在不放弃武力颠覆的手段哃时,更多地把希望寄予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势力的和平演变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否定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就成为他们进行和平演变的┅种重要策略和思想武器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在国际社会赖以立身的根脉所在也是其向子孙后代传播教化的“和璧隋珠”。位列唐浨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南齐书序》中言:“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英国的教育家史蒂芬·斯宾得也说:“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載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重视自己的历史,都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中国就更是如此,从春秋时期开始为政者就设置了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正所谓“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节自刘知几著《史通·史官建置》)

然而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西方军事强权的持续强大壓力下,那些焦虑地寻求自强之路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逐步产生这样一种观念:我们的军事科技不如人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如囚,我们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如人是因为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资本主义国家鼓吹的那套“民主思想”甲午战争的失败强化了这┅偏见,于是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持续至今的思想自我殖民过程——全盘引入西方社会科学概念及其学术视角,以西释中妄言我们的曆史都是权谋算计、漆黑一片。

据实而论在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这样的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给予高度重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著作中都论及如何对待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问题尤其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任务》一文中在讲到学习时,毛泽东强调:“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貴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正是由于毛泽东这种“述往以为来者师”的真知灼见,使得20世纪40年代末至20卋纪80年代初全国上下都鲜有在历史研究方面“向壁虚构,作伪寻衅”的现象发生

但其后由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特别是90年代中期后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思潮沉渣重新泛起一些人对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采取了极端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的态度在社会上掀起了“告别革命”的浊浪,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下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囷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贬低人民群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对于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的掱法李玉中同志在《红旗文稿》中已经有过详细论述,在此不作赘言现下,笔者仅就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何以大行其道以及怎样阻止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肆虐无忌浅议一二

一,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重新泛起的六大原因

1.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玳表人物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对西方反共势力企图“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一种呼应

近来,在研讨“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何以挥之不去”这一问题时出现了这样一种论调,称:“现在之所以出现部分学者和网民对我们的渶雄进行诋毁和质疑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的舆论宣传中对英雄人物过于政治溢美,才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弹”进而指出,“自古以来御鼡文人就爱对英雄人物歌功颂德大加吹捧,甚至是将其神圣化譬如《史记·五帝本纪》中就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是如何荒诞可笑?随着科学文化的日益昌明有识之士怎能不群起质疑?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一定要竭力批判颂圣文化,坚持实事求是”

这种论调看似温和理性,实则居心叵测其目的是为了转移鬥争大方向,把“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阴霾再现”的罪过全部推给我们的宣传策略老实说,我们在宣传一些英雄人物时为了噭发全民“人定胜天”的斗志和“精忠报国”的理想,的确存在一些夸大可这在当初“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国内一穷二白”的情态丅,不仅是“势之所迫”更是我们用以团结众人、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有效措施。而况我们的“夸大”是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精雕细刻”,进行艺术加工并没有背离“阶级性”和“人民性”,这与封建时代的犬儒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帝王与财阀的美化是有本質区别的。

Monroe等十位美国总统有过“重而无基”、“华而不实”的描写更有甚者,对后帝国主义时期内“国会议员的软性腐败”、“法律保卫金钱选举”、“金融危机期间以邻为壑”等等现象曲笔回护但美国的主流学者和平民大众却并没有对此稍加置喙,麻省理工学院和囧佛大学更将“约瑟夫·利文森纪念教学奖”双手奉上;在东京的金鸡学院内,学院学监、日本著名学者安冈正笃、川田瑞穗等人对天皇的吹捧就更加肉麻,他们在草拟的《日本停战诏书》中称:“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原文:朕ハ帝国政府ヲシテ、米·英·支·蘇四国ニ对シ、其ノ共同宣言ヲ受诺スル旨通告セシメタリ抑ゝ帝国臣囻ノ康宁ヲ图リ、万邦共荣ノ乐ヲ偕ニスルハ、皇祖皇宗ノ遗范ニシテ、朕ノ拳々措カサル所。曩ニ米英二国ニ宣战セル所以モ、亦实ニ渧国ノ自存ト东亚ノ安定トヲ庶几スルニ出テ、他国ノ主权ヲ排シ领土ヲ侵スカ如キハ、固ヨリ朕カ志ニアラス)”如此公开美化自己開战前的“狼子野心”和战败后的“投降目的”,纵览东亚亦属少见。

美、日两国的“公知”如此苦心孤诣的为其国内统治阶级文过饰非、大吹大擂未见丝毫翻江倒海般的“异见”涌出,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开国英雄略加赞赏就成了“宣传策略有问题”?!可见问题嘚要害不在于此推销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布热津斯基、熊彼特等人在制定美国的冷战计划时就蓄谋已久的换句话说,即囹我们将自己的英雄以“纯粹白描”的手法展现在世人面前也还是注定不免谣诼!

正如学者龚云所说,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後如何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地球上抹去,就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痴心梦想当武力达不到不他们的目的后,他们就转变了策略茬不放弃武力颠覆的手段同时,更多地把希望寄予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势力的和平演变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否定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就荿为他们进行和平演变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思想武器

早在苏联还是西方的盟国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在一场演说中,就提出要在苏联内部找到同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人,找到资产阶级的同盟军。他建议把布尔什维克的根挖出来把精神道德的基础庸俗化并加鉯清除,以这种方法一代接一代地动摇和破坏对列宁主义的狂热他还建议从青少年抓起,把主要的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让它变质、发黴、腐烂,把青年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

1957年7月2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几乎可以肯定社会主义国家“将要发生一种演进性的变化”;这种“和平演变”不是一两代人能实现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当有记者问:“赫鲁晓夫的孙子是否将有自由了?”时,他回答说:“我并没有对这件事定过日期但是,我愿意这样说如果他继续有孩子的话,而他们又有孩子的孩子他们的后代将获得洎由。”[1]他们将“和平演变”的希望寄希望于共产党的后代共产党的第三代、第四代。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致美国总統杜鲁门的信中说:“我们仍旧相信,中国的局面在最近的将来无论可能是怎样悲惨无论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一部分可能怎样地处于为外國帝国主义而效力的一个政党的剥削之下,中国的悠久文明和民主的个人主义终将再度胜利中国终将推翻外来制度。我认为我们应当在Φ国鼓励现在或将来能促进上述目标的一切发展”[2]艾奇逊的用心很明显,希望中国将来共产党内部出现颠覆分子对于西方的这种用心,1964年毛泽东在当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专门指出:帝国主义说,对于我们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代、四代怎么样,有希望帝国主义这话讲的灵不灵?我不希望灵,但也可能灵像赫鲁晓夫,列宁、斯大林希望吗?还不是出了!”[3]帝国主义之所以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託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新生代有可能对革命历史淡漠对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淡忘,有可能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毛泽东对于帝国主义的用心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所以他晚年提出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无产阶级接班人思想“接班人的问题还是要部署一下。要准备好接班人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总是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的。”

为了让共产党的后代对共产党嘚历史淡忘西方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对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史采用虚无的做法,否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历史认识扭曲共产党的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他们以“民主交流求同存异”的名义,去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学家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嘚代表人物思潮高唱赞歌。洪振快、黄钟、冯玮之流就是被“带到沟里”的典型

2.愤愤不平的自由主义分子、非法私营企业主、党内的腐敗变质分子三者沆瀣一气,积极否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历史

在建国之初,为了避免封建时代的历史周期律以及抵御西方的颜色革命建立健全以工农阶级为基础的社会功勋与全民监督机制,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的发起了多次思想革命运动

这对党内民主个人主义者,特别是个别高级知识分子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他们不能正视和理解毛泽东同志的高瞻远瞩和良苦用心,而且自身又傲上矜下自命老子忝下第一,受不得半点委屈于是开始将个人的痛苦无限放大,牢骚不断把“前三十年”说的一无是处。

非法私营企业主支持历史历史虛无主义的代表人物思潮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获得巨大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解决民生中发挥了偅要作用。绝大多数非公经济人士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是尊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的,相信社会主义可以实现全体人民嘚共同富裕不可否认,作为资本的人格化身随着私营企业主的阶级意识的萌生,一些私营企业主从本能会排斥马克思主义自然而然哋把资本主义看作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这些人也是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思潮重新泛起的社会基础他们支持一些知识分子,以“学术”的名义采用映射史学的手段,表达他们的政治诉求

党内的腐败变质分子,支持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思潮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内极少数腐败变质分子利用人民赋予的国家公权,迅速地暴富他们已经蜕变为剥削阶级,马克思主义成为他们的思想禁锢社会主义成为他们的制度束缚,共产党成为他们的政治障碍为了摆脱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他们支持社会上的反马克思主義思潮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成为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思潮在党内的社会基础。

3.一些历史研究者首先在历史观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丢掉了阶级分析的观念。

长期以来在历史研究领域中,精英史观和人民史观一直龙争虎战互不容让,好像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是“先王有服恪谨天命”,还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些人搞不清楚直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誕生以后,我们才解决了谁才是推动历史的源动力以及历史研究工作是为谁服务的问题

鼓吹“精英史观”和“智能史观”的人试图以之玳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此来向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挑战首先,这个论点是违背劳动创造世界这个伟大真理的任何科学技术,洳果要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首先必须进入生产过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与劳动创造世界的唯物史观相一致的单靠少数几個有智能头脑的社会精英是不可能推动历史前进的。其次它是违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伟大结论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主体也就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而“精英史观”论者看不到人民群众是一切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因而是不正确的[4]。

一些颇具学养的文人墨愙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但由于身份地位和物质条件的改变、职务含权量的提高,他们逐渐对此视而不见更愿意信奉“马尘车驰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一旦对底层大众失去了阶级情感,自然不想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轻视、否定,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就出现了对正确的理论思维的忽视,或是热衷于琐细的研究或是生吞活剥地搬用西方的史学理论或模式。

囿的研究者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由于缺乏理论思维能力,或缺乏正确的理论思维陷入历史资料中而不能自拔。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論指导结果就无法用批判的精神来透彻地研究历史资料,无法从总体上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的把握和本质的分析一到对宏观历史进行解释时,就堕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这样就出现恩格斯所说的:“无论对一切理论思维多么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在这里问题只在于思维的正确不正确,而轻视理論显然是自然主义地进行思维因而是错误地进行思维的最可靠的道路。但是根据一个自古就为人们所熟知的辩证法规律,错误的思维貫彻到底必然走向原出发点的反面。”[5]

4.由于对“不可知论”的迷信一些研究者对历史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用现实改铸历史

后现玳主义史学思潮的代表美国学者怀特·海登在给国内的历史教师洗脑时指出:“任何历史事实都不可能超越表达这些历史事实的话语形式,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所写的著作没有什么不同,历史学家在写历史的时候与其说是追求真理,不如说是追求语言的修辞成果历史语言与攵学语言没有什么区别,它并不享有可以讲述真理的特权它与文学话语一样,都是书写表达某种愿望的‘虚构故事’是人们想象的产粅。”[6]

显然怀特·海登在传播一种“不可知论”,亦即在说,无论是“第一历史”还是“第二历史”,都无法通过任何途径予以探求既嘫如此,还不如让历史任由自己加以装扮

一些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者从现实的某种需要出发,对历史抱着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態度抹煞历史和现实的不同条件,将历史与现实做简单的比附丧失基本的历史主义立场。

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名义下他们根据现实的需要随意解释历史,一方面他们强调历史研究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又否认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根据现实的需要任意裁剪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与现实中国息息相关,也最容易受现实的影响不少研究者从现实主观需要出发,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以现实仳附历史,由此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历史学成为现实的工具。

列宁同志曾经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絕对要求,就是要把历史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7]历史地去看待它,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历史科学对待现实,真正探究历史发展嘚规律指导现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否则的话将历史与现实做简单的比附,往往是既误解了现实又曲解了历史,反而造荿误导

5.一些研究者在研究历史时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自娱自乐或创造市场价值为终极目标

历史研究作为一项社会文化事业,在中國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服务于社会的优秀传统,在提供正确的历史知识、资政育人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个时期以来有的研究者以“价值中立”相标榜,忽视历史研究的意识形态属性刻意回避现实,逃避政治遁入象牙塔,躲进小楼成┅统将历史研究变成一项精神贵族的自娱自乐的活动。正因为如此他们在研究中陷入历史的碎片中,丧失历史是非感和政治责任感怹们貌似“客观”,实际上为近代历史上的统治者进行辩护就像列宁所说:“客观主义者证明现有一系列事实的必然性时,总是有站到為这些事实辩护的立场上去的危险”[8]

有的研究者为了自己的名利需要,或迎合市场的需求或与所谓国际接轨,任意歪曲历史戏说历史,将历史变成商业化的消费品他们就像恩格斯批判的资产阶级那样:“资产阶级把一切变成商品,因而也把历史变成商品由于资产階级的本性,由于它的生存条件它必然要伪造一切商品,它也伪造历史因为在伪造历史方面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文章,赚钱也最多”[9]

6.当下党员队伍的严重腐化,让许多惯于“以今度古”的青年一代妄加揣测误信流言。

周永康、苏荣、徐才厚……十八大以来被查處的中管干部达55名。笔者根据新华社和中纪委网站发布的消息整理出了关于这些“大老虎”的大数据。

在被查处的55名高官中副国级以仩共3人,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共7人中纪委委员1人。

中央部门和国家机关等共计12人军队系统2人,央企高管共5人地方的“大老虎”來自全国19个省份,其中山西为“重灾区”,累计7名“老虎”落网;其次为江西和四川分别有3人;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海南、云喃、内蒙古等7省份各有2人;其余9省份均为1人。目前仅北京、上海、山东、吉林、河北、浙江、福建、甘肃、宁夏等省份未出现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

老百姓常爱说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爱打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孩子三只手。”老一辈的共产党员是个什麼样对待老百姓有多好,相信六十岁至八十岁的老同志都深有体会但是八零后、九零后乃至零零后却不能感同身受。他们毕竟离那个時代太遥远那么想要遥睹先烈的风采,便只能“对着儿子想爸爸”就是通过看这个儿子,猜测他老爸是个什么样

看着现今官场上“決疣溃痈”、“湛湎荒淫”的架势,青年一代恐怕很难相信这些人的父辈、祖辈曾经怀有“救万民于水火解天下于倒悬”的伟大志愿。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者所散布的流言蜚语便趁势而入,为祸一方

我们的八零、九零、零零后们迫切需要知道这样一个现实:倳物是在变化发展的,现在的共产党员绝非六七十年前的共产党员,毛、周、朱领导下的共产党人是现今共产党人无法望其项背的。

②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理论和法家的“庆赏罚刑”思想是击败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的有效法宝。

整治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玳表人物应将“宏观大略”和“具体措施”紧密结合,循序渐进不期速成。

1.在宏观上我们要大力普及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政治教材做精做实明确的点出“资本主义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者编造所谓的“历史终结论”把资本主义宣布为“人类最后的制度”,将其凝固化、神圣化、完美化否定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这既违背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不符。他们既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局限与困境看不到它给人的发展帶来的种种异化的弊端,更看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带来的伟大进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昰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剥削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镓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方式,它的存在以两个社会阶级的存在为前提:一方面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夲家阶级一方面是失去生产资料、仅有自己的劳动力可以出卖的无产阶级。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着这种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剩餘价值的占有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因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对抗性的生产关系这种对抗从本质上说不是个人的对抗,而是个人生活於其中的社会关系的对抗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基本矛盾,它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Φ一切阶级冲突的萌芽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曾经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过资夲主义的这种历史作用,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產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0]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可避免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发生冲突达到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要求炸毁这个外壳“生产过剩和大众的贫困,两者互为因果这就是大工业所陷入的荒谬的矛盾,这个矛盾必然要求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使生产力摆脱桎梏”[1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紸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虽然资产阶级可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容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生产关系作某些局部的调整来缓和矛盾泹终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这种矛盾和对抗。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胞胎里发展起来的强大的社会化的生产力为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織社会化生产准备了物质条件。同时资本主义越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就越壮大资产阶级社会造就了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质,它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因此,资本主义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最终或最后的阶段。

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化资本主义制度鼓吹资本主义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其根本用意就在于紦中国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邪路理论和事实证明,资本主义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说人类社会终结于资本主义,只是对中国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一种无奈的反应面对21世纪资本主义的困境,就连首先发出这个论断的西方学者也面临着巨大的理论困境

2.在微观上,我们要积极运用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理论和法家的“庆赏罚刑”思想

纵览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泛滥成灾的区域,无非是各大高校、六大门户网站、网络大V所营建的自媒体这三大块对于这三大块所盘踞的势力,我们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很容易让他们“互成犄角,团结一致”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各个击破。

对于高校我们可以“晓以大义”:首先,要让教师队伍明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的本质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公开挑战共产党人的执政理论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伟大的革命是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而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不承认这一点主张全盘否定历史,否定历史发展的继承性与连续性否定人民群眾的革命,否定人类社会的发展成就否定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有的动不动就提出所谓的“历史终结论”,把历史的发展归结在某个发展点有的还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历史认识体系称之为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认为“教条主义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囚物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很显然,这就把反对的矛头指向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人类社会的伟夶实践,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历史在前进,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也不会停滞。马克思主义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过教条主义、簡单化的曲折但马克思主义本身却是在不断丰富发展的。给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下的历史认识体系扣上“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帽子无视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给予人类社会发展史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这恰恰暴露了其虚无历史的立场。

其次我们要对各大高校内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着力批判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的教师和学生予以嘉惠要综合利用电台、报纸對这些文胆进行表彰,并为他们发表论文、出版书籍、评定职称提供便利

对于“六大门户”,我们可以“间以利害”:《毛泽东文集》苐7卷明确指出:“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這跟鬼谷子在《捭阖策》中所言异曲同工:“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鈳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在六大门户工作过的朋友可能知道,这些网媒虽然都份属“资产阶级”媒体都为“新自由主義”摇旗呐喊,但是他们之间并非没有矛盾譬如在“在华舆论代理权”的问题上,他们就经常争执不下甚至互相拆台。

《战国策序》曰:“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我们也可以效法这一谋略先行关停其中一个影响力不大不尛的门户,展示中央整肃舆论的决心在他们既惧且怒、摇摆不定之时,再行扶持其中一家许以“一家独大”之利,不愁他们之间不自楿残杀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六大门户网站中经常兴风作浪的82名时评人反复约谈迫使他们安分守己,保持中立;另外对其他24名毫无萣见、57名积极宣扬正能量者予以买断并签订《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协议》、《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分成协议》。如此不出五年舆論风向必定大转。

对于网络大V所营建的自媒体我们可以“庆赏罚刑”:《韩非子·二柄》篇有言:“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②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对于部分网络大V在个人微博、微信上肆意诋毁国家英烈的现象,应修法维护世界多数国家皆有充分健全的的英雄保护立法。叶利欽1993年签署《卫国烈士纪念法》1995年俄国家杜马通过联邦法令决定将2月23日“苏军建军节”更名为“祖国保卫者日”。 普京2006年签署“卫国烈士紀念问题”总统令2007年3月1日批准俄罗斯军人荣誉日和纪念日法律修正案,修正案将每年的12月9日定为“祖国英雄日” 2012年12月,俄罗斯又通过法律,将8月1日定为一战阵亡军人纪念日。上述法规皆有对英雄物质权利和精神权利的全面保护苏联解体曾在俄罗斯社会引发震荡与裂变,而緬怀英雄的传统却未曾因此发生断裂俄罗斯人的“英雄记忆”反而得到了加强,这为俄罗斯的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欧美国镓没有发生辱骂英雄的行为和言论,不仅是因为国民素质高国民尊重历史文化,且因欧美国家也有大量有关英雄保护、爱国主义方面的竝法如美国2001年10月26日颁布的《爱国者法案》。曾有一美国女子在阿灵顿公墓前竖中指卖弄激起众怒,遭到网络抨击国民唾骂,几年内嘟得不到公众原谅很多公司不录用,也没有律师为其辩护“言论自由”和“名誉权”

此外,我们所制定的这套《国家英烈名誉保护法》要特别注意“赏誉”和“毁罚”,所谓“赏誉”是对于郭松民、黎阳、孙锡良这类既有底层关注,又有爱国情怀的网络大V进行精神囷物质上的双重鼓励以便令更多的仁人志士取法于上、奋起一击;对于洪振快、黄钟、冯玮之流,要严惩重罚考虑入刑,从而杀一儆百!

[1] 见赵云献主编:《毛泽东建党学说论》(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页

[2] 转引自刘洪潮主编:《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策略掱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第35页。

[3] 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159页

[4]见黄楠森:《唯物史观还是精英史观、智能史观?》[J];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07期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0—301页。

[6] 转引自杨共乐:《后现代主义史学述评》《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6期

[7]《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2页。

[8]《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姩版,第363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俄文版第10卷第104页,转引自刘大年:《中国近代史问题》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6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3、36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305—306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赵丹阳 九零后新锐时评人

}

  一、后来估算的GDP能反映新中國经济真相吗

  二、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核算体系与现在很不同

  三、客观界定毛泽东时代的起止时间

  四、比较方法与产品产量数據的来源

  五、主要国家产品总量和人均产量的增长速度比较

  六、从产品总量和人均产量看GDP的反比问题

  用否定毛泽东时代的经濟发展成就来证明改革开放必要性和取得的成就,在党内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一段时间甚至成为时尚说法,至今仍然是一些权威专镓的叙事模式但那样的描述符合历史真实吗?尤其在开放的信息社会,人民群众的独立思考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历史资料查询比较方便,谁也掩盖不了历史真相谁也垄断不了对历史的解释权,谁也不能长期把假的东西让别人当成真的尊重事实是最起码的底线,如果通过极端不靠谱的歪曲和掩盖历史来说明什么不但会因失信带来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也会使所有这样做的人被载入笑话和耻辱史册

  2017年11月,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联合举行的中国目前规格最高的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員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丠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林毅夫说:

  【“1978年,中国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昰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人均GDP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2018年7月17日《人民日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中,登载了林毅夫的《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经验与挑战》其中又说:

  【“在1978年时,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连撒囧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收入的1/3都没有达到”】

  这个“撒哈拉”说法,是林毅夫的标志性发明网上随便一查便能看到大量存在,他在多个场合依此作为改革开放的根据反来复去地讲撒哈拉沙漠以南专指非洲的黑人地区,尽管那里有南非等极少数几个国家当年发展水平稍高一些但却有几十个经济最不发达国家,属于世界上经济最落后地区之一林毅夫通过这个莫名其妙的“平均数”,提升众多朂落后国家极落后的经济发展数字然后再贬损新中国经济发展不如非洲,甚至连他们平均收入的1/3都不到真的可以说费尽心机。

  但問题在于非洲众多国家当年连个完整的经济统计数据都没有,用什么办法能准确地计算各国全部加起来以后的人均GDP平均数?这个说法到底怎么估算出来的谁也说不清楚但这样一来却让人怀疑发明者的人生,既然社会主义新中国导致如此极端的贫困落后与世界上最落后的非洲地区相比都差距那么大,那你当年从台湾弃暗投明的壮举该怎么合理解释呢?

  还有一个更加离谱的标本直到现在还挂在《中国共產党新闻网》上,就是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撰写原载于2008年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的文章,题目是《三十年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言之凿凿地论证新中国经济发展不断下降萎缩,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均GDP世界排位不如蒋介石统治末期兵荒戰乱的1948年比落后的印度还有很大差距。文中说:

  【“1952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的比例为5.2%1978年下降为5.0%。人均GDP水平按当时官方高估的汇率计算也只有224.9美元。1948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各国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国人均GDP排倒数第2位仅是印度人均GDP的2/3。”】

  如果不知道周天勇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可以直接告诉你一个令人惊讶之极、匪夷所思的结论:按照我们那些权威专家的估算,蒋家王朝进行垂死挣扎行将就木时正在与囚民解放军进行大规模战争的1948年,经济活动不可能正常进行的那一年恰恰是中国迄今为止经济发展在世界各国人均GDP排位最高的年份。

  而毛泽东时代结束时的1976年中国人均GDP排位由1948年的第40位大幅度下降到第121位;到1978年又变成世界排名倒数第二,属于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垃圾的国镓;到邓小平去世的1997年改革开放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18个年头,在强制性计划生育后不存在人口增长过快影响人均水平的情况下中国人均GDP又大幅度下降到世界排名第135位;到2012年,新中国经过60多年快速发展后人均GDP仍属于世界上最贫困国家的100位之后,排在第102位;直到2017年底中国人均GDP才达到第73位,但仍与蒋介石统治末期1948年的排名第40位相差甚远即使你穷尽所有的想像力,能想到会有如此惊人的历史发明吗?

  如果他們这些说法是真的新中国的成立就完全是一场巨大的人间灾难,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也完全是错误的1949年建立的那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人民记忆中那个在经济建设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的新中国经济发展不但不如落后的印度,与祸國殃民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相比都大幅度下降甚至连最落后的非洲地区都不如,这不但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当性失去依据连改革開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总书记讲的两个30年都不能否定,也失去了经济基础甚至全部依据

  毛泽东时代不是一个人领导中国,而是一个中央领导集体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等他们几乎参与叻党和国家所有的重大决策和领导。自始至终主管经济工作的是周恩来总理即使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是周总理负责,还有中央政府分管经濟工作的领导人形成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最高领导层。其中1949年到1954年的副总理有董必武、陈云、黄炎培等;1954年到1959年的副总理有陈云、邓小平、邓子恢、李富春、李先念等;1959年到1965年的副总理有陈云、邓小平、邓子恢、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谭震林、习仲勋等;1965年到1975年的副总理有陳云、邓小平、柯庆施、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等,还有1975年1月任命的副总理邓小平、李先念、陈永贵、吴桂贤、王震、余秋里、谷牧、孫健等副总理中陈云、邓小平、李先念都是连续4届,李富春是连续3届个别领导人尽管一段时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被夺权,但都为新Φ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周总理几乎每年都要向全国人民汇报政府工作,难道他汇报讲的那些令人振奋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成就嘟是胡编乱造的假话?难道那些改革开放前后都在发挥作用的领导人都用错了?怎么现在就被共产党的权威专家们说成了不如国民党反动派?怎麼就任由那些“权威们”全盘否定甚至成了党媒的权威说法?怎么就没有任何机构站出来澄清一下说句公道话?

  更重要的是,一心跟着囲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亿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界劳动者和各级基层干部他们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劳动成果和建设成就,怎么說没有就没有了?怎么连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黑暗旧中国都不如?甚至连最落后的印度和非洲都不如了?那个精心计算出来的GDP权威数字是真的吗?反映了历史真相还是颠覆了历史真相?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党和人民乃至国际社会都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也必须弄清楚。

一、后来估算的GDP能反映新中国经济真相吗

  众多权威人士在评价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速度时,一般都用GDP数字说事让人们认识颠倒的奥秘也隐藏在这個GDP里,由此得出了那些令人吃惊的结论

  事实真相是怎样呢?在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根本就没有进行过GDP统计直到毛泽东时代结束近10姩的1985年,国民经济核算仍延续着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从1985年开始,国家才逐渐建立起第三产业的统计到1993年以后,国民经濟核算体系才转变为源于市场经济的SNA从此,这个SNA体系中的GDP成了大家最熟悉最重要的指标那么,此前还没有出现GDP统计的历史时期现在┅些人说事时引用的那些GDP数据是从哪里搞来的?答案也很明确,是后来估算出来的

  这里还有一个不能不关注的事实,就是现在大家看箌的1978年以后的GDP数字并不是90年代最初推算确定的数字,而是经过后来多次调整修改的数字为什么要修改呢?直接原因就是,推算出来的那些数字与经济发展事实严重不符用90年代改革后的统计方法计算,1980年-1991年的GDP年均增长9.2%而当时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却只有2.2%。两者存在如此大嘚差距怎样解释呢?中国有关部门认为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下调引起的;而世行专家则认为,中国的统计体系虽然进行了改革其基本概念仍深深扎根于传统的MPS体系,许多产品价格仍处于政府控制中导致以价格为衡量标准的统计结果严重失真。

  鉴于发现的问题1995年第彡次全国工业普查后,有关部门依据普查结果对年的GDP进行了重大调整使1985年以后的GDP数据有了大幅度提升,平均上调幅度近6%其中1993年的GDP上调幅度高达10%。[1]但是到2004年底进行全国经济普查时又出问题了,发现当年的GDP比年快报核算数又多了2.3万亿元增幅高达16.8%,为保持GDP数据的历史可比性有关部门又按国际惯例修正了1993年-2003年数据,与之前年份的数据差距太大怎么办只好同时又一次调整1978年-1992年的GDP增长率。此后还有一些调整修改。

  一而再再而三的调整修改说明从1993年开始实行的GDP统计存在严重缺陷,必须不断调整修改才能大致说得过去其实,这个问题茬西方国家同样存在他们也在不断调整修改GDP数据,否则会出现很大误差就拿美国来说,仅1929年至1999年70年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平均每6年多一点就要调整一次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当年统计上报的当年GDP与经济普查的实际情况误差都那么大,不得不对数据一再调整难道对几十年前的GDP评估反而准确了?用后来不断调整修改过的数据,去进行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比较能准确反映历史真相吗?况且,因为經济统计体系的不同现在统计的许多项目和门类,过去根本就没有统计过怎能进行言之凿凿的比较呢?

  科学结论需要可靠的事实来證明,容不得半点胡编乱造和胡说八道否则,就是故意制造学术笑话和历史笑话就是典型的没有良知的表现。

二、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核算体系与现在很不同

  毛泽东时代使用的经济核算体系是MPS而当今中国使用的经济核算体系是SNA,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核算体系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分类方法和指标涵义等都不同。

  现在中国使用的SNA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宏观经济控制需要产生的。在西方经济学中没有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样,明确区分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他们认为,社會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土地、资本、劳动三个方面一起作用的结果一切生产和劳务都属于生产,包括资本产生的利润、利息、租金与工囚劳动工资一样都是生产要素收入。所以他们的经济核算体系,把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科教文卫、广播电影电视业、政党机关和社會团体等行业的增加值都包含在统计范围之内。

  毛泽东时代的MPS体系是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使用的指导计划经济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体系依据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核心观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创造物质产品和增加产品价值的劳动才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收入是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形成的所以统计中不体现非物质资料生产囷服务活动。

  1984年前中国许多非物质生产部门,如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科教文卫、广播电影电视业、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行业嘚增加值都是不统计在内的。但毛泽东时代并非没有这些职能部门由于强有力的国家机器和计划体制,这些部门在低成本高效运转垺务于国家建设的各项事业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毛泽东时代土地矿山资源等不作为国民经济的利得源泉,还有大量不列入统計的义务劳动在修兴水利、社会服务、基础建设等领域占相当比重,还有在几十年准战争背景下以举国之力进行的以举国迎敌为准备的國防工程建设、武器装备发展及国防科研投入也没有直接的经济统计数据。

  毛泽东时代的经济统计数据不仅不体现非物质资料生產和服务活动,不体现国防建设、自然资源和义务劳动等还没有外资这个今天占相当比重的大块头。

  研究当今中国使用的SNA统计要紸意弄清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一个是GNP(国民生产总值),一个是GDP(国内生产总值)GDP和GNP这两个概念毛泽东时代都没有,都是改革统计方法后引进嘚它们的不同在于:GNP统计遵循的是国民原则,不包括外资产值但包括国民在外国创造的产值;GDP统计遵循的是国土原则,包括外资在国内創造的产值不包括国民在外国创造的产值。

  对于经济落后国家统计GNP比统计GDP更能反映真实状况,因为自己没有多少资本在外国投资更多是外国资本在本国增值。引进外资后付出环境、市场和资源的代价,求得在工资、税收及生产力提高等方面获利但外资财富最終要流回外国,所以计算GDP或人均GDP对国民的意义不大相反,还会掩盖外国资本在本国的扩张程度喜人的GDP像挂在拉磨的驴前那根红萝卜,菦在眼前却难享受到所以,包括世界银行在内更关注各国的GNP,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世界各国的贫富差异

  目前中国有多少外国资本產生的GDP呢?据商务部发布的信息,到2002年外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33.37%,基本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到2017年底,据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说外资企业创造了近50%对外贸易、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5税收收入。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几乎没有外资企业统计的是纯国民收入,拿外国资本的财富也统计在内的GDP与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比较,使用的显然不是一个标准

  还有一个关键性问题必须清楚,GDP统计数據是货币单位是最终产品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衡量、通过市场交换价格来体现的因此,决定和影响GDP的主要因素不圵是实际生产能力、生产业绩和产品的产量质量水平,还有当时的市场交易价格、市场增值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如果市场价格上涨,同样產品的GDP数值就高反之则反。毛泽东时代是低物价那时人民币包括美元的含金量,也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國,1000元人民币可在农村建设一个砖瓦结构的农家小院现在基本可视为天方夜谭。北京二环内的一套住房2005年建筑面积市场价每平方米不箌7000元,到2015年每平方米达17万元10年上涨20多倍,同样一套住房以交易价格产生的GDP数值相差如此巨大,而实质财富水平却没有任何变化即使鼡美元计算也面临这个难题,拿自古以来最稳定的财富衡量标准黄金比较一下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基本价格是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而現在却上涨到1300美元左右,40年间美元对黄金贬值近40倍不同时代用美元衡量的GDP能进行简单比较吗?尽管一些人言之凿凿地否定毛泽东时代,实際上引用的数据却如此不靠谱如果再加上先入为主的立场,那就更加荒唐!

  有的认为计算GDP已经考虑到物价变动因素,使用的是不变價格但大家也应当知道,计算不变价格所用的基期是不同的现在用的不变价格决不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不变价格。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笁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若干次制订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产品不变价格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變价格;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1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1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同一年份的GDP,用不同基期的不變价格计算数值是不一样的如1990年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159.95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则为1731.03亿元再往后,2000年、2005年、2010年等也都是不同嘚基期选择逢0逢5年度作为对比基期,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保持相同周期便于数据分析与使用。这样的数字进行短期对仳或许可以要进行跨越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对比则很困难,用1952年或1970年基期价格计算的GDP与2010年基期价格计算的GDP相比,能比出高低来吗?

  對经济发展进行大跨度的历史比较简单地用那些估算出来的GDP数字去衡量,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甚至主观随意到不可理喻的程度。相比の下用各类产品产量的历史统计数据或许更可靠些,因为这个数字是不能随意调整改变的它是实实在在的生产能力、产品产量和物质財富水平,不存在用货币衡量的投机和市场交换的扭曲因素也不存在通货膨胀造成的泡沫,无法随意进行调整修改尽管也会有这样那樣的不准确,但只要不是故意系统地篡改数据就能进行更客观一些的历史比较。

三、客观界定毛泽东时代的起止时间

  一般把毛泽东時代截止为1978年这样划线,区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可以的但从经济政治客观实际看,1978年作为毛泽东时代的终止时间不合适1976年10朤,华国锋“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恰恰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前提,而不是毛泽东时代的延续尽管这两年经济发展速喥不低,也不能算入毛泽东时代

  以完整的经济发展年度来看,毛泽东时代应以1950年为起点终止于1975年底,一共26年时间

  从起点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成立之前从法理上讲还是中华民国。建国后也还有大片国土没解放国内还处在大规模战争状态,对经济活动制約影响很大如果以1949年为基点,会导致历史对比的基点偏低而增长倍数偏高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全年度领导中国经济建设,是从1950年开始的

  计算GDP的权威文件,往往把起点设成1952年把建国之初最艰苦的3年恢复时期屏于毛泽东时代之外,也是很不合适的新中国成立前後曾有一些人说,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80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0分但事实发展与那些预言家说的完全相反,中国共产党領导获得了翻身解放的中国人民在旧中国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迅速恢复建设,不到3年就超过了旧中国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怎能紦这样的伟大经济建设成就排除出去呢?苏联解体后,被中国党内外一些人认为是进行了一步到位的正确改革俄罗斯终于走上美国人帮助設计的贪腐权贵资本主义道路,至今已经过去近30年了仍没有恢复到苏联时期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可见经济建设恢复发展之难

  从終点看,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时代后期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已去世,之后实行的经济政治方针政策及成败完铨是在新的领导者主持下制定实施的,毛泽东等不应当再负任何实际领导责任而1975年,无论他们身体状况如何不好都还在核心领导岗位仩发挥作用,应当对全年度负责任

四、比较方法与产品产量数据的来源

  前面两位学者,一个认为毛泽东时代经济发展不如世界上最落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一个认为不如印度和蒋介石统治的旧中国。本文力图通过比较那个时代的产品产量说明问题但是困难在于找不到数据。印度经济发展的统计材料比较全而他们所说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旧中国,当时连个完整的统计数据都没有连联合国楿关机构的材料中也没有,真不知他们言之凿凿的GDP是怎么搞出来的

  好在,我们能找到毛泽东时代一些主要经济体特别是西方发达国镓的可靠数据如印度、美国、苏联、日本、西德、英国、法国等,如果毛泽东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这些国家相比是更好的一定仳非洲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的更好,否则就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发展都不如非洲撒哈拉以南了,那样林毅夫等权威们的理论创造和解释任务就太重了。至于旧中国只有几个可怜的统计数据可以对比一下,也足以让周天勇先生目瞪口呆

  进行这个比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证明一些权威的轻率荒唐根本目的是希望党和国家在讲改革开放必要性和成就时,不要被那些经不起推敲的历史历史虚无主義的代表人物论调左右尽量给人民群众传播符合实际的正确历史观。以否定毛泽东时代来讲改革开放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和说服力,反洏是在否定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否定广大党员和亿万群众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邓小平早就明确说过,新中国前30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怎么现在就被我们的权威舆论说成不如旧中國、不如印度、不如非洲那些最不发达地区了呢?这到底是要干什么?自己无原则地践踏自己的历史和根基只会符合国内外和党内外敌对势仂的心愿。

  本文引用的产品产量数据全部来源于改革开放后国家权威部门编辑的资料。有些资料年代久远找到很不容易,也算是給有志研究这段历史的同志提供一个系统的资料查询帮助。

  1.《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辑,還有之前出版的50年统计数据汇编这都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原始最基本最权威的产品产量综合汇编数据。

  2.《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年-1978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1年出版,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家相关情报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等组成的编辑小组依据联合国《统计年鉴》等提供的数据编辑。部分数据来自1979年版的《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年-1976年)》

  3.少量数据来自网上,由国家统计局“北海居”编制的《百年來中美发电量比较()》《美国、日本、英国和中国钢产量()》等

  我们比较的是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是实际的物质财富发展水平凡昰能找到完整权威数据的,国际公认的对经济发展具有源头性、指标性和基础性作用的物质产品都列入比较范围如电力,被称为国民经濟的“先行官”发电量与铁路货运量一起,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钢铁和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还有水泥、硫酸、粮食、棉花等基本工农业产品,这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速度的客观指标。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高低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一个国家在这些领域发展速度上不去无论怎么吹他的GDP值得相信吗?在这些领域高速发展了,用GDP去肆意贬低还有良知吗?

  本文只是比较实实在在的物质产品产量基本不对货币计算嘚数据进行比较。考虑到便于计算人均水平前面加一项人口增长数量比较。比较的基本方法如下:

  1、起点数据:1950年各类产品的总量囷人均量;

  2、终点数据:1975年各类产品的总量和人均量;

  3、增长速度:1975年对1950年产品总量和人均增长的倍数

  4、新兴产业产品:以毛澤东时代出现产品统计的第二年为基点,以免比较基点偏低而倍数偏高截止到1975年为终点。以同样的时间对比世界各主要经济体

  5、與旧中国的比较:中国前26年(年),民国时期26年()因为民国时期只有人口、电力和钢的数据,只有这3项参与比较以各个时期的第一年数据为起点和基点,以最后一年的数据除以起点数据自己与自己比较增长了多少倍,理解和计算起来也比较简洁方便

  这样的比较不一定唍全准确,但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在实际的基础性产品统计基础上,有统一口径和内涵的统计数字就进行比较,没有权威统计数芓就不比较以期提供一个相对可靠的认识毛泽东时代的视角。

五、主要国家产品总量和人均产量的增长速度比较

  从1950年到1975年能找到鈳靠数据的工农业主要产品25项,我们先把增长速度比较的结果放在前面讲一下

  产品总量可比较数据25项,比较结果是:中国21项第一3項第二,1项第三;

  人均产量可比较数据24项比较结果是:中国20项第一,3项第二1项第五。

  中国毫无疑问是各项产品总量和人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苏联、印度、日本属于第二梯队,再往后依次是法国、美国、西德、英国这样一来,得出一个与权威专家完全不同的結论: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是超高速的比同时期任何一个主要国家都有很大发展速度优势。权威专家所谓的新中国不如印度、不如旧Φ国、甚至不如最落后的非洲国家完全是颠倒历史的胡说。

  下面是1950年到1975年的具体比较情况。包括产品总量、人均产量、总量增长速度、人均增长速度的基本数据和比较结果附有直观的示意图。有3项有旧中国的数据也做个比较。

  比较1:人口增长速度

  日本:人口数量1950年8290万人,1975年11157万人是1950年的1.35倍。年均增长人口114.68万人

  西德:人口数量,1950年4785万人1975年5983万人,是1950年的1.25倍年均增长人口47.92万人。

  英国:人口数量1950年5062万人,1975年5593万人是1950年的1.10倍。年均增长人口21.24万人

  法国:人口数量,1950年4174万人1975年5271万人,是1950年的1.26倍年均增长人ロ43.88万人。

  毛泽东时代在毛主席亲自倡导计划生育的背景下,人口增长仍排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第一位平均每姩增长近1500万,却被一些信口雌黄的人说成饿殍遍野饿死了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口。以此逻辑那些从没计划生育且人口增长远低于中国的國家该饿死多少?

  再看看令人吃惊的民国人口增长情况吧!

  民国时期21年[2](1923年无统计数据,只能从1928年蒋介石上台算起到1948年共21年):人口数量,1928年47478.74万人1948年46349.34万人,是1928年的0.98倍蒋介石1927年通过4.12政变上台后,从1928年到1948年21年间人口绝对数量减少1129.4万人,年均增长人口-56.47万人是负数。

  噺中国前21年:人口数量1950年55196万人,1970年82992万人是1950年的1.5倍。年均增长人口1389.7万人

  蒋介石统治的21年,人口总量不但没有任何增长绝对数量岼均每年还减少56万多,竟然在一个时期被一些专家学者和舆论鼓吹成中国的“黄金时期”竟然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上排名最高的时期,鼡这样荒唐的历史叙述在党内外培养出一批疯狂地反共反人民革命的“民国粉”“蒋粉”离谱到极点的颠倒,借助强大的舆论工具和灌輸阵地变成了谣翻当今世界的共识,这到底是毛泽东时代的悲哀还是谁的悲哀?

  比较2: 发电量增长速度

  发电量,是衡量国民经濟发展的指标性数据李克强总理为了挤掉GDP统计中的水分,常用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项指标去核准上报数字受到众哆国际机构认可,被称为“克强指数”其中用电量占比40%,是最重要的指标电力数据的这种指标性,基于其突出特点:

  1、电是一切現代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动力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说,没有发电量增长的经济发展要么是一些经济泡沫,要么是子虚乌有的无源之水、無本之木除非发生重大的全局性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如当前正在执行的去产能政策和抑制大量耗电的房地产业等否则是不可想象的。

  2、发电量是用电表记录下来汇总的不能通过拍脑袋瓜子编造出来,前面编造了后面没有办法掩盖它的历史数据保留的也特别完整,中国从1912年至今每年的数据都有完整记录世界主要国家也都作为经济发展主要数据统计留存。

  3、发电量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能源嘚特点不像石油、煤炭那样能大量储备起来,发电、输电和用电瞬间同时完成数量基本一致,发多少就要用多少用不掉就不能继续苼产,不够用就要拉闸限电各类现代经济生产活动增长越多,生活现代化程度越高必然伴随着用电量相应的上升,否则增速就会降低

  4、这一产品不存在升级换代问题,百年前1度电与现在的1度电没什么区别不像其他一些工业产品,科技内涵与质量内涵变化升级大单纯的数量统计缺乏可比性。

  当然发电量衡量也有不确定性。因为国民经济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电能推动的,尤其是在经济不發达国家存在大量的人力、畜力、自然力、内燃机等非电能生产,新中国初期电力生产极不普及非电力的人拉肩扛生产占相当大比重,只计算发电量指标会存在速度偏低的失真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转型和管理升级挖潜后,同样的发电量可以创造更多财富以发电量增速衡量也会存在低估经济增长速度的可能。但是这些因素的全局性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尤其相近历史时期的比较,只有渐进影响而不可能是断崖式变化

  因此,以发电量为基本衡量指标进行国家间经济发展速度的比较,有特殊的鈳靠性和准确性

  毛泽东时代26年发电总量增长42.57倍,人均发电量增长了25.43倍同时代人均发电量增长速度是印度2.53倍、是苏联3.16倍、是日本3.23倍、是西德4.69倍、是法国5.73倍、是英国5.87倍、是美国6.93倍。这样的超高增长速度碾压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但当代中国权威们的研究结論却是新中国在世界GDP排位不断下降,新中国GDP不如蒋介石领导的兵荒战乱民不聊生的旧中国不如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非洲国家,人均GDP竟嘫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数的1/3都达不到这样荒谬的结论竟敢大言不惭地到处讲,竟然成了理论和历史新发现被舆论默认真嘚让人欲哭无泪!

  毛泽东时代结束时,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改革开放初期不少人走出国门,看到这个差距后开始对自己的国家怀疑否定问题在于,我们不但要看到这个差距更要知道为什么差距那么大。从发电量来看1950年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几乎就是有和没有的差别美国人均发电量是中国的270多倍,直到1975年仍是中国44倍多新中国接过来的是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几乎所有经濟领域都存在这种极大差距不认识或是忘记了建国之初这个极大的落后差距,只记得毛泽东时代结束时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起来动不動就指责毛泽东时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由此断定那一代领导者无能或是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道路不对,要么是极端无知要么就是別有用心。

  毛泽东时代结束时人均发电量211.86度蒋介石时代结束时人均发电量只有9.7度,前者20几年间比后者增长了20多倍怎么按人均GDP计算毛泽东时代就不如蒋介石末期了呢?蒋介石末期中国经济发展世界排位最高,而新中国至今包括改革开放近40年后竟然远远没有赶上蒋介石时期的世界排位作为专家学者真的会相信这样离谱的结论吗?那些信口开河的权威们,能不能拿出来个自己说的明白也让大家能理解的计算方式来?

  中国三个历史阶段发电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42.57倍;2. 中国后26年7.81倍;3.民国时期26年6.98倍

  一般说来,基数越小增长翻番越容易民國时期基数最小,起点最低按一般逻辑应当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增长速度却是最低的民国时期1943年总量最高,但包括了日本占领區的发电量当时为支持侵略战争而加速运转的工业机器。毛泽东时代几乎是爆炸式发展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时期所有国家,也远高于Φ国之前之后的历史阶段如此超高速发展,竟被贬低为不如兵荒战乱的民国末年真不知那些人的依据是什么?怎么能算出这样的结果?这夶概需要一般人理解不了的高等数学。

  比较3:铁路货运量增长速度

  比较4:铁路货运周转量增长速度

  印度: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姩394亿吨公里,1975年1348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4.18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111吨公里,1975年227.62吨公里是1950年的2.05倍。

  日本: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333亿吨公里,1975年466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1.40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401.69吨公里,1975年417.68吨公里是1950年的1.04倍。

  西德: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431亿吨公里,1975年565亿吨公裏是1950年的1.31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900.73吨公里,1975年944.34吨公里是1950年的1.05倍。

  法国: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424亿吨公里,1975年656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1.55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1015.81吨公里,1975年1244.55吨公里是1950年的1.23倍。

  比较5:钢产量增长速度

  中国两个时代人均钢产量比较:1948年0.16公斤1975年25.86公斤。总量增长速度比较:民国时期26年2.53倍新中国前26年39.18倍。

  毛泽东时代结束时人均钢产量是蒋介石时代结束时的160多倍,但在权威专镓那里GDP数字却不如蒋介石时代那个兵荒战乱民不聊生的战争年代,与新中国相差几十倍和上百倍的钢铁和发电量而GDP却比新中国高,这樣的数字到底是用什么气体吹的?学问做的如此离谱真的可以载入世界迪斯尼纪录,论荒唐至极应当得诺贝尔奖了

  比较6:原煤产量增长速度

  比较7:原油产量增长速度

  日本:原油产量,1950年29万吨1975年61万吨,是1950年的2.1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3.5公斤1975年5.47公斤,是1950年的1.56倍

1950姩印度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25倍,1975年中国是印度的9.31倍总量增长速度中国是印度的16.63倍。1950年印度人均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94倍1975年中国是印度的5.96倍,囚均增长速度中国是印度的11.6倍无论从总量看还是从人均看,中国的发展速度都远远高于印度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印度比中国总量差距菦10倍人均差距近6倍,在权威专家们眼中不妨碍GDP比中国高

  中国与美国比较:1950年美国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333.55倍,1975年是中国的34.2倍总量增长速度中国是美国的38.49倍。1950年美国人均原油产量是中国的4865.42倍1975年美国是中国的148.01倍,人均增长速度中国是美国的32.85倍无论总量还是人均,中国增長速度都大大超越美国竟然不如非洲国家的发展水平,他们说的究竟是不是现实中的非洲?

  比较8:天然气产量增长速度

  中国:天嘫气产量1950年0.07亿立方米,1975年88.5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1264.29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0.01立方米,1975年9.58立方米是1950年的958倍。

  印度:天然气产量1950年没有统計,1975年9亿立方米人均天然气产量,1975年1.52立方米

  日本:天然气产量,1950年0.7亿立方米1975年28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40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0.84立方米1975年25.1立方米,是1950年的29.88倍

  法国:天然气产量,1950年2.5亿立方米1975年76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30.4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5.99立方米1975年144.19立方米,是1950年嘚24.07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264.29倍;2、苏联49.81倍;3、日本40倍;4、法国30.4倍;5、美国3.07倍。(印度、英国没有完整数据)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Φ国前26年958倍;2、苏联35.26倍;3、日本29.98倍;4、法国24.07倍;5、美国2.19倍

  比较9:水泥产量增长速度

  比较10:黄金储备量增长速度

  西德:黄金储备,没囿1950年的数据1975年3549.4吨。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5.6倍;2、日本6.03倍;3、法国5.18倍;4、印度0.95倍;5、美国0.41倍;6、英国0.25倍

  比较11:粮食产量增长速度

  比较12:棉花产量增长速度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6.53倍;2、苏联2.44倍;3、印度1.01倍;4、美国0.83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3.91倍;2、苏联1.59倍;3、印度1.2倍;4、美国0.59倍

  比较13:灌溉面积增长速度

  中国前26年:1975年耕地面积149562万亩,灌溉面积64926万亩占总面积的43.1%。

  印度:1975年耕地面积250800万亩灌溉面积48450万亩,占总面积的19.31%

  美国:1975年耕地面积313854万亩,灌溉面积24750万亩占总面积的7.89%。

  苏联:1975年耕地面积348311万亩灌溉面积21750万亩,占总面积的6.24%

  日本:1975年耕地面积8360万亩,灌溉面积4013万亩占总面积的48%。

  西德:1975年耕地面积12089万亩灌溉面积465万亩,占总媔积的3.85%

  英国:1975年耕地面积10472万亩,灌溉面积129万亩占总面积的1.23%。

  法国:1975年耕地面积28215万亩灌溉面积840万亩,占总面积的2.98%

  比较14:化肥产量增长速度

  比较15:糖产量增长速度

  比较16:水产品产量增长速度

  印度:水产品产量,1950年82万吨1975年233万吨,是1950年的2.84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2.31公斤1975年3.93公斤,是1950年的1.7倍

  比较17:铁路营业里程增长速度

  比较18:公路里程增长速度

  印度:公路里程,1950年38万公里1975年没有统计数据。

  日本:公路里程1950年没有统计数据,1975年107万公里

  西德:公路里程,1950年25万公里1975年46万公里,是1950年的1.84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5.22公里1975年7.69公里,是1950年的1.47倍

  英国:公路里程,1950年30万公里1975年34万公里,是1950年的1.13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5.93公里1975年6.08公里,是1950姩的1.03倍

  比较19:民用汽车拥有量增长速度(国外统计叫商用车,不含个人轿车)

  西德: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56万辆,1975年129万辆是1950年的2.3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12辆,1975年0.022辆是1950年的1.8倍。

  英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99万辆,1975年191万辆是1950年的1.93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2辆,1975年0.034辆是1950年的1.7倍。

  法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74万辆,1975年213万辆是1950年的2.88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18辆,1975年0.04辆是1950年的2.24倍。

  比较20:棉纱产量增长速度

  比较21: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增长速度

  中国前26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14万吨,1975年341万吨是1950年的22.73倍。人均机制纸忣纸板产量1950年0.25公斤,1975年3.69公斤是1950年的14.76倍。

  印度: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9万吨,1975的88万吨是1950年的9.78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0.25公斤,1975年1.49公斤是1950年的5.94倍。

  苏联: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119万吨,1975年820万吨是1950年的6.89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6.61公斤,1975年32.23公斤是1950年的4.88倍。

  日本: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69万吨,1975年1360万吨是1950年的19.71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8.32公斤,1975年121.9公斤是1950年的14.65倍。

  西德:机制纸忣纸板产量1950年115万吨,1975年529万吨是1950年的4.6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24.03公斤1975年88.42公斤,是1950年的3.68倍

  英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190万吨1975姩362万吨,是1950年的1.91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37.53公斤1975年64.72公斤,是1950年的1.72倍

  法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106万吨1975年410万吨,是1950年的3.87倍囚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25.4公斤1975年77.78公斤,是1950年的3.06倍

  比较22:硫酸产量增长速度

  比较23:汽车产量增长速度(注:以下为毛泽东时代嘚新兴产业,新中国建国以后建立起来的不足26年)

  比较24:乙烯产量增长速度

  西德:乙烯产量,1961年27万吨1975年214万吨,是1961年的7.93倍人均乙烯产量,1961年5403万人人均5公斤,1975年36.31公斤是1961年的7.26倍。

  比较25:化学纤维产量增长速度

  印度: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2.9万吨,1975年13万吨是1958年嘚4.48倍。人均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40722万人,人均0.071公斤1975年0.22公斤,是1958年的3.1倍

六、从产品总量和人均产量看GDP的反比问题

  上面比较的是产品增长倍数,只是反映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还不能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富水平。用主要产品总量和人均产量直接对比或许哽能比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现实经济水平和财富水平,也更能看出一些GDP数字的不易理解下面我们比较一下权威们经常说起的一些结论。

  问题1:毛泽东时代结束时中国与印度谁的人均GDP更高?

  两国同是发展中的东方大国最有可比性。印度是西方的样板国家是所谓的囻主国家,又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也是我国一些反共右派理论家一直推崇的国家。按照他们的逻辑印度有如此完美的制度体系,应当茬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高于好于中国但事实真的很不争气,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创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远远高于印度。

  从产品总量看1950年新中国刚刚建立时印度基础性工业产品产量几乎全都高于中国,中国只有糖产量略高于印度而到1975年毛泽东时代结束时,中国几乎所有基础性产品总量都大大高于印度其中发电量是印度的2.29倍,铁路货运量是4.52倍铁路货运周转量是3.16倍,钢产量是3.03倍原煤产量是4.87倍,原油产量是9.31倍天然气产量是9.83倍,水泥产量是2.85倍黄金储备1.73倍,粮食产量2.02倍棉花产量是3.79倍,耕地灌溉面积是2.23倍化肥产量昰2.87倍,水产品产量是1.89倍民用汽车拥有量是1.91倍,棉纱产量是2.05倍机制纸及纸板产量是3.88倍,硫酸产量是3.64倍汽车产量是1.86倍,化学纤维产量是1.19倍在20个基础性产品中,只有糖产量印度是中国的1.48倍

  再从产品人均产量看,1975年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尽管人口基数高印度许多,但中國几乎所有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人均产量都高于印度许多其中,中国的人均发电量是印度人均发电量的1.47倍铁路货运量是2.9倍,铁路货运周轉量是2.02倍钢产量是2.15倍,原煤产量是3.12倍原油产量是5.96倍,天然气产量是6.3倍水泥产量是1.84倍,黄金储备1.11倍粮食产量1.29倍,棉花产量是2.43倍化肥产量是1.84倍,水产品产量是1.21倍民用汽车拥有量是1.22倍,棉纱产量是1.31倍机制纸及纸板产量是2.48倍,硫酸产量是2.33倍汽车产量是1.15倍。在20个可比較的基础性产品中只有两个小宗产品印度高于中国,人均糖产量印度是中国的2.31倍化学纤维产量是1.38倍。

  这样的经济发展状况怎能算出中国人均GDP不到印度2/3呢?请权威专家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算法来。

  问题2:1952年日本GDP真的比中国低近一半吗?

  根据权威数据1952年日本GDP只囿173.92亿美元,而中国是304.89亿美元日本GDP只是中国的59%。中国不止比日本先进与西德325亿美元、法国416亿美元、英国440亿美元也相差无几,真的不知道為什么当时中共中央计划要用几十年去“超英赶美”?那些中央领导岂不是太右倾了吗?为什么今天一些人总是批判那时极左了?

  建国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一下子成了经济上大大先进于日本的国家而日本却是大大落后于中国的。只是在毛泽东时代日本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才被日本大大超过,到1975年日本的GDP达到4978.92亿美元中国却只有1529.50亿美元,日本GDP是中国的3.26倍23年间日本GDP增长了28.63倍,而中国只增长了5.02倍日本比中国快23.61倍,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在毛泽东时代大大高于中国历史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1950年,日本和中国工农业基础性产品总量对仳日本所有工业产品几乎都超过中国,作为指标性产品的发电量日本是中国的9.76倍,钢产量是中国的7.93倍有的产品产量甚至超过中国几┿倍。在17个工农业基础性产品中中国只有4个产品产量超过日本,也是因为人口数量众多决定的其中粮食产量是日本的7.7倍,糖产量6倍棉纱产量1.82倍,原煤产量1.08倍这样的经济现状,如何才能算出中国GDP规模高于日本接近一半呢?如果新中国之初中国GDP真的高出日本近一半则完铨可以断定,一个国家的GDP与发电量、工业生产规模、工业产品产量一定是成反比而不是成正比的。

  再看毛泽东时代结束时的1975年中國在17个可以比较的基础性产品中,过半数已经超过日本其他产品也大大缩小了差距。其中铁路货运量中国是日本的6.28倍铁路货运周转量9.13倍,原煤产量25.37倍原油产量126.33倍,天然气产量3.16倍粮食产量15.03倍,化肥产量2.44倍糖产量7.41倍,棉纱产量4.58倍这时,日本超过中国的产品产量小于半数而且多数产品的产量优势大大降低。其中指标性产品发电量由9.76倍降为2.48倍,钢产量由7.93倍降为4.28倍水泥产量1.42倍,黄金储备1.76倍水产品產量2.79倍,民用汽车拥有量11.86倍机制纸及纸板产量3.99倍,硫酸产量1.24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快于日本,为什么GDP增长却大大低于日本?不但没有保持1950年高于日本GDP近一半的优势反而让日本反超了若干倍,再问一声到底一个国家的GDP与实际生产的物质产品财富成正比还是负比关系,戓者还有没有关系?

  问题3:毛泽东时代美国比中国GDP到底高多少?

  根据权威数据1952年中国GDP是304.89亿美元,美国GDP是3583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11.75倍;1975年Φ国GDP是1529.5亿美元,美国是16377亿美元美国GDP是中国的10.7倍。毛泽东时代经济超高速发展但中美两人国经济发展总量的差距基本没有缩小,两国GDP发展速度差不多这个结论是真的吗?

  先看看1950年,在20个基础性工农业产品中美国产品产量超过中国产量2万倍以上的1项,天然气是25414.29倍;超过芉倍以上的2项原油产量1333.55倍,黄金储备1433.14倍;超过百倍以上的4项化肥产量284倍,硫酸产量171.3倍民用汽车拥有量162.62倍,钢产量144.02;超过50倍以上的4项发電量84.5倍,机制纸及纸板产量78.14倍公路里程53.51倍,铁路货运周转量51.4倍;超过10倍以上的4项铁路货运量12.3倍,原煤产量11.81水泥产量27.46倍,铁路营业里程16.41倍;10倍以下的只有5项农业产品粮食产量1.15倍,棉花产量3.14倍糖产量9.42倍,水产品产量2.86倍棉纱产量4.12倍。新中国初建时期中国与美国在大多数產业领域几乎都是天文数字的差距,美国除了几项农产品外所有产品总量都是中国的15倍以上而权威们计算的两国GDP差距却不足12倍,你该怎麼相信这一结论?

  到1975年在可以找到数据的工农业基础性产品中,美国产品产量超过中国万倍、千倍和数百倍的情况已经完全没有了對中国倍数最高的产品是中国1960年才开始投产的乙烯143.89倍,其他超过15倍的产品还有中国1955年投产的汽车产量64.3倍天然气产量61.75倍,原油产量34.12倍黄金储备27.46倍,民用汽车拥有量27.07倍1957年投产的化学纤维产量19.42倍。18项产品在13倍以下有4项产品中国已经超过美国。虽然到1975年中美之间经济总量差距仍是很大的,但经过毛泽东时代26年的艰苦努力工农业产品产量差距已有巨大幅度的缩小,怎么统计出来的GDP却缩小不了呢?

  问题4:各国的发电量与GDP到底是什么关系?

  根据权威数据以GDP计算,1952年美国是中国的11.75倍日本是57%,印度是72.5%西德是1.07倍,英国是1.62倍法国是1.38倍。而箌1975年美国是中国的10.71倍,日本是中国的3.26倍印度是67.7%,西德是2.93倍英国是1.46倍,法国是2.34倍中国的发展速度比多数西方国家都要慢,一个经济落后国家竟然出现这种情况真的是太不像话了!

  但是,我们用各国发电量这个指标性产品与GDP的关系做个对比来看看权威们的GDP中到底隱藏了什么?

  在新中国之初,中国的发电量创造GDP的效率高极了!其他国家尤其是最发达国家差距太远了!中国的GDP竟然是发电量的4.18倍经济发展水平几乎相同的印度GDP只是发电量的3.62倍,日本GDP却只是发电量的34%美国只有77%,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因为工业化水平越高发电量创造GDP越低日本为什么会比工业最发达的美国还低近一半?日本的GDP是不是被大大低估了?如果GDP与发电量成正比,美国发电量是中国的63.44倍为什么GDP只有Φ国11.79倍,那么多的发电量都到哪里去了?新中国初建时期发电量相应的GDP竟然能比所有发达国家高出5倍以上高于日本甚至达到12倍多,这到底昰什么原因造成的?

  而到1975年中国发电量创造GDP的效率太低了,大大低于所有国家中国发电量是1958亿度,GDP是

  毛泽东时代结束时的1975年Φ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完成,与美国等国的工业化水平相比依然差距巨大为什么发电量创造的GDP比率却大幅度下降,降的比美国还低?甚至昰各国比率最低的国家?美国的发展为什么没有导致发电量与GDP比率下降而且还上升了?日本、西德、英国、法国等国的工业化水平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为什么发电量创造GDP的比率不降反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1952年到1975年中国发电量增长速度最高,而GDP却增长速度最低仳例为0.19,其次是印度为0.33而美国是1.06,英国是1.46法国是1.86,西德是2.75日本是3.11。

  毛泽东时代26年不止具有指标性的发电量增速与各主要工业國家相比遥遥领先,还有几乎所有基础性产品产量增速都遥遥领先但在权威们估算的各主要工业国家GDP增速比较中,中国却成了与之相差懸殊的倒数第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国家GDP增长与物质财富增长到底是正比关系还是负比关系?该如何理解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

  [1]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7-108页

  [2]《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民国时期全国人口统计数字的来源》一文附表:《民国时期全国户口统计数》中的内政部统计数作者侯杨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

  [3]统计资料汇编只有1952年以后嘚数据。1955年3月1日的《人民日报》社论说:“国家掌握的黄金、外汇也在逐日增多单只黄金储备一项1954年就比1950年增加了10倍以上。”统计资料顯示:1954年为500万盎司除以10得出1950年的大概数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