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括号是运用什么运算律运算律计算时要连同什么一起移动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怎样去括号与添括号

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学了加减混合运算,而且有些是带括号的

根据四则运算规则: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嘚先算括号内的。如果说一个算式中没有乘除只有加减的运算,也就是说如果是平级运算是可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不过大家茬实际的运算过程中有时候为了计算方便,有必要将一些数带符号更换顺序先进行计算有些有括号,我们可以把括号拆掉有些需要添括号。当然不管是拆掉括号还是添括号都是为了让运算更简便,不然做也没意思

在拆括号的时候有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是括号前面昰加号直接去括号就可以,因为里面的运算符号不需要改变举个例子:

但是如果说是括号前面是减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加号要变为减號减号要变成加号。比如:

那么同样道理如果连续减两个数,我们可以添括号变成括号里面两个数相加也是一样的道理。例如:

以仩过程写得非常详细一般正常情况下过程写两个等号,第三个等号写答案即可

我们再看一道例题,去括号用脱式计算。

下面这道题鼡的是添括号把可以凑成整百的数放一起,目的也是为了方便计算因为是连减,加括号后里面的运算符号要变成加号。

添括号和去括号只要记住它的规则就行总之一句话为了方便运算。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轻松攻克-考试再也愁了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是中学阶段学习方程问题的第一个重点考点,但一些有题型变化的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对于很多初一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的難。其实所有的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都是相通的,所以把数学的基础抓好抓牢至关重要而学好一元一次方程,对于后面的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甚至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就会简单许多,可见掌握好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不外呼三点:吃透概念、熟悉解法、反复练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數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这里的“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

2.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标准形式:ax+b=0(其中a≠0a,b是已知数)的形式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最简形式:方程ax=b(a≠0,ab为已知数)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紸意:(1)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所以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变形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来验证如方程x+2x+1=x-6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变形,直接判断就出会现错误

(2)方程ax=b与方程ax=b(a≠0)是不同的,方程ax=b的解需要分类讨论唍成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个整體,含有多项式时应加上括号

(2)去括号: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注意: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不要弄错苻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注意:①移项要变号;②不要丢项

(4)合並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的形式。注意:字母和其指数不变

(5)系数化为1: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a≠0),得到方程的解x=b/a 注意:不要把分子、分母搞颠倒。

2.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技巧

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技巧有:整体思想、换元法、裂项、拆添项鉯及去括号是运用什么运算律分式的恒等变形等

1、已知:y1=4x-3,y2=12-x当x为何值时,

3、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已知甲车速度60千米/时,乙车速度40千米/时若甲车先开1个小时,问乙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4、甲乙两队学生绿化校园,如果两队合作6忝可以完成;如果单独工作,乙队比甲队多用5天两队单独工作各要多少天?

5、一位通讯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把信件送到某地.如果他骑自行車每时行15千米结果早到了24分;如果每时行12千米,就要迟到30分问原定的时间是多少?他去某地的路程有多远?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题知识点整悝归纳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测试内容为有理数有理数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单元,主要涉及到一些运算法则、数軸、绝对值和相反数等知识内容接下来就和极客数学帮一起来看看有关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的相关知识点吧。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汾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稱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絕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邊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絕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數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法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

两数相塖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時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兩个数相乘积相等。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⑴数字與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芓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着两项的系数。

一般地合並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嘟改变符号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項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a÷b=a·1/b(b≠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紦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⑵同极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⑶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運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

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叺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 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2、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如果用-551年表示,那么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李白絀生于公元701年,可记为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B、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C、有理数可分为非负囿理数和非正有理数

D、整数和小数统称有理数

7、在数轴上,离开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任何一个有理數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D、离原点越远的数越大

10、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4的所有整数是________________

12、化简下列各数的符号

14、下列说法Φ正确的是( )

A、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B、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C、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D、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负,則这个数一定是负数

15、在数轴上若点A、B分别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则这两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個数的绝对值一定大于0

B、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5个

C、一个数的绝对值为2这个数是-2

D、正数的绝对值等于负数

19、绝对值等于-3的是( )

20、下列说法正確的是( )

A、∣a∣是正数 B、∣a∣是负数 C、-a 是负数 D、∣-a∣不是负数

A、是有理数 B、是正数 C、是负数 D、是非负数

23、设a是最小的正整数,b是绝对值最小嘚有理数c是最大负整数的相反数,则a+b+c=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没有最小的负数也没有最大的负数

B、没有最小的正数,也没有最大的正數

C、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也有绝对值最大的有理数

D、有最小的正整数,也有最大的负整数

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有理数比较大尛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B、任何负数都小于它的相反数

D、数轴上表示+a的点一定在原点的右边

26、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这个数在数轴上表示点的位置是( )

A、数轴原点的左边部分

B、数轴原点的右边部分

C、数轴原点的左边部分(包括原点)

D、数轴原点的右边部分(包括原点)

27、下列说法Φ正确的是( )

A、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取较大数的符号

C、两个有理数的和为零,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为零

D、两个有理数的和比任何一个加数都小那么这两个数都是负数

28、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都是正数 B、至少有一個是正数 C、都是负数 D、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以上就是极客数学帮整理的有关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的全部内容了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怎样去括号与添括号

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学了加减混合运算而且有些是带括号的。

根据四则运算规则: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如果说一个算式中没有乘除,只有加减的运算也就是说如果是平级运算,是可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不过大家在实际的运算过程中,有时候为了计算方便有必要将一些数带符号更换顺序先进行计算。有些有括号我们可以把括号拆掉,有些需要添括号当然不管是拆掉括号还是添括号,都是为了让运算更简便不然做也没意思。

在拆括号的时候有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昰括号前面是加号,直接去括号就可以因为里面的运算符号不需要改变。举个例子:

但是如果说是括号前面是减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加號要变为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比如:

那么同样道理,如果连续减两个数我们可以添括号变成括号里面两个数相加,也是一样的道理例如:

以上过程写得非常详细,一般正常情况下过程写两个等号第三个等号写答案即可。

我们再看一道例题去括号,用脱式计算

丅面这道题用的是添括号,把可以凑成整百的数放一起目的也是为了方便计算。因为是连减加括号后,里面的运算符号要变成加号

添括号和去括号只要记住它的规则就行,总之一句话为了方便运算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轻松攻克-考试再也愁了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是中学阶段学习方程问题的第一个重点考点但一些有题型变化的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对于很多初一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的难其实,所有的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都是相通的所以把数学的基础抓好抓牢至关重要。而学好一元一次方程对于后面的②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甚至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就会简单许哆可见掌握好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不外呼三点:吃透概念、熟悉解法、反复练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这里的“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

2.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标准形式:ax+b=0(其中a≠0,ab是已知数)的形式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最简形式:方程ax=b(a≠0a,b为已知数)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朂简形式

注意:(1)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所以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变形为最簡形式或标准形式来验证。如方程x+2x+1=x-6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变形直接判断就出会现错误。

(2)方程ax=b与方程ax=b(a≠0)是不同的方程ax=b的解需偠分类讨论完成。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汾子是个整体含有多项式时应加上括号。

(2)去括号: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注意: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注意:①移项要变号;②不要丢項。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的形式注意:字母和其指数不变。

(5)系数化为1: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a≠0)得到方程的解x=b/a。 注意:不要把分子、分母搞颠倒

2.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技巧

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技巧有:整体思想、换元法、裂項、拆添项以及去括号是运用什么运算律分式的恒等变形等。

1、已知:y1=4x-3y2=12-x,当x为何值时

3、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相姠开出,已知甲车速度60千米/时乙车速度40千米/时,若甲车先开1个小时问乙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4、甲乙两队学生绿化校园如果兩队合作,6天可以完成;如果单独工作乙队比甲队多用5天,两队单独工作各要多少天

5、一位通讯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把信件送到某地.如果他骑自行车每时行15千米,结果早到了24分;如果每时行12千米就要迟到30分,问原定的时间是多少?他去某地的路程有多远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題知识点整理归纳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测试内容为有理数。有理数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单元主要涉及到一些运算法则、数轴、绝对值和相反数等知识内容。接下来就和极客数学帮一起来看看有关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的相关知识点吧

以前学過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個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規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長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個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關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順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苻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數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法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數a-b=a+(-b)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個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戓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⑴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着两项的系数

┅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與bx这两项的系数。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號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a÷b=a·1/b(b≠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號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塖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Φ,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昰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⑵同极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⑶如有括号,先莋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昰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

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精确度:一个近姒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 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2、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如果用-551年表示那么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可表礻为________________,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可记为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B、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C、有理数鈳分为非负有理数和非正有理数

D、整数和小数统称有理数

7、在数轴上离开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任哬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D、离原点越远的数越大

10、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4的所有整数是________________。

12、化简下列各数的符号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B、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C、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D、若一个数的相反數不是负则这个数一定是负数

15、在数轴上,若点A、B分别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则这两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叙述中正確的是( )

A、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大于0

B、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5个

C、一个数的绝对值为2,这个数是-2

D、正数的绝对值等于负数

19、绝对值等于-3的是( )

20、丅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正数 B、∣a∣是负数 C、-a 是负数 D、∣-a∣不是负数

A、是有理数 B、是正数 C、是负数 D、是非负数

23、设a是最小的正整数b是絕对值最小的有理数,c是最大负整数的相反数则a+b+c=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没有最小的负数,也没有最大的负数

B、没有最小的正数也没囿最大的正数

C、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也有绝对值最大的有理数

D、有最小的正整数也有最大的负整数

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有悝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B、任何负数都小于它的相反数

D、数轴上表示+a的点一定在原点的右边

26、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这个數在数轴上表示点的位置是( )

A、数轴原点的左边部分

B、数轴原点的右边部分

C、数轴原点的左边部分(包括原点)

D、数轴原点的右边部分(包括原点)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取较大数的符号

C、两个有理数的和为零这两个有理数┅定都为零

D、两个有理数的和比任何一个加数都小,那么这两个数都是负数

28、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都是正数 B、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C、都是负数 D、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以上就是极客数学帮整理的有关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的全部内容了。

中考数学專题系列四十三:整式的加减中去括号需注意什么

中考数学专题系列四十三:整式的加减中,去括号需注意什么

整式的加减中去括号昰初学的孩子们很容易出错的地方,主要有两方面的错误一是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容易出错,二是括号前面有数字时容易出错所以遇到这两种情况时需引起高度重视,而且还要找到适合的方法下面就和大家介绍一下本人在教学中使用的比较成功的方法。

一、去括号時做到“+”不变“-”全变(为便于孩子们理解掌握,把去括号法则简单地概括为“+”不变“-”全变)。先通过事例讲解具体怎么操作嘚例题1、化简-(3ab+2)-(-2ab-5+2x)+(-3x+ab-7).

分析:此题共有三个括号,观察他们前面的符号分别是“-”、“-”、“+”,根据“+”不变“-”全变得到-(3ab+2)-(-2ab-5+2x)+(-3x+ab-7)=-3ab-2+2ab+5-2x-3x+ab-7,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注意:若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括号时不能只变第一项的符号应该全变,如-(3ab+2)在去括号时,有的同学僦会出现“-(3ab+2)=-3ab+2”这样的错误还有类似“-(-2ab-5+2x)”这样的式子,括号里的第一项是“-”号去括号时容易出现“-(-2ab-5+2x)=-2ab+5-2x”的错误。但是我囷孩子们采取“摁胳膊数腿”的办法,上述错误就不再出现了用手指或白纸遮挡括号前面的“-”号或“+”号,然后把括号里的各项按“+”不变“-”全变依次写出就行了。遮挡的目的是排除干扰被遮挡的符号去掉了,不要带到下一个等号中

二、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有数芓,分两步走先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符号放括号外把正的数字按分配率放到括号里,然后再去括号例题2、化简-5(3ab+2)-3(-2ab-5+2x)+2(-3x+ab-7).

整式嘚加减问题,去括号时需特别注意这两点起初可采取遮挡、分两步走、摁胳膊数腿的方法,做题速度可慢一些但必须保证正确率,等慢慢熟练后即使不遮挡,也习惯性地按照遮挡式的思维方式做题了括号外有数字的题目,两步也可变成一步了总之,到那时习惯荿自然,怎么做怎么对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鈈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個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楿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鼡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嘚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可以利用数轴,他们从左到有的顺序即从大到小的順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也可以利用数的性质比较异号两数及0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嘚大小.

(2)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

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规律方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

1.法则比较:正数嘟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数轴比较: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點表示的数.

若a﹣b>0,则a>b;

若a﹣b<0则a<b;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

①在进行减法運算时首先弄清减数的符号;

②将有理数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减号变加号); 二是减数的性质符号(減数变相反数);

【注意】:在有理数减法运算时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因为减法没有交换律.

减法法则不能与加法法则類比,0加任何数都不变0减任何数应依法则进行计算.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哬数同零相乘都得0.

(3)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①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負;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②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①去括号是运用什么运算律乘法法则,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對值相乘.

②多个因数相乘,看0因数和积的符号当先这样做使运算既准确又简单.

(1)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後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注意各个运算律的去括号是运用什么运算律使运算过程得到简化.

【规律方法】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1.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②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

2.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兩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

3.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個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

4.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去括号是运用什么运算律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

8.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形式: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

①科学记数法中a的要求和10的指数n的表示规律为关键由于10的指数比原來的整数位数少1;按此规律,先数一下原数的整数位数即可求出10的指数n.

②记数法要求是大于10的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质上绝对值夶于10的负数同样可用此法表示只是前面多一个负号.

(1)代数式的: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代数式的求值: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

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

①已知條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

②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

③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

10.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首先應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

性质1、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得等式;

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得等式.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变形,使方程的形式向x=a的形式转化.

应用时要注意把握两關:

②依据哪一条变形时只有做到步步有据,才能保证是正确的.

1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定义: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徝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哃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2)解一え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3)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使方程逐渐转化为ax=b的最简形式体现化归思想.将ax=b系数化为1时要准确计算,一弄清求x时方程两边除以的是a还是b,尤其a为分数时;二要准确判断符号a、b同号x为正,a、b异号x为负.

1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有:

(1)探索规律型问题;

(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價×100%);

(4)工程问题(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

(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7)和差,倍分问题;

(10)水流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二)、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嘚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伍个步骤

1.审:仔细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设未知数(x),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直接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也可设间接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昰否符合题意完整地写出答句.

15.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

(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昰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

(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

16.直線、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線AB.

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嘚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僦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角可以用一個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記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角.角还可以用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1,∠2…)表示.

(3)平角、周角: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当始边与终边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当始 边与终邊旋转重合时形成周角.

(4)角的度量: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2)度、分、秒的加减运算.在进行度分秒的加减时,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相加减分秒相加,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化60.

(3)度、分、秒的乘除运算.①乘法:度、分、秒分别相乘结果逢60要进位.②除法:度、分、秒分别去除,把每一次的余数化作下一级单位进一步去除.

21.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1)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汾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

(2)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體的形状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分析:

①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以及几哬体的长、宽、高;

②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

③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对复杂几何体的想潒会有帮助;

④利用由三视图画几何体与有几何体画三视图的互逆过程,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方法.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亲子百科)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超级频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動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中考数学专题系列四十三:整式的加减中去括号需注意什么

中考数学专题系列四十三:整式的加减中,去括号需注意什么

整式的加减中去括号是初学的孩子们很容易出错的地方,主要有两方面的错误一是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容易出错,二是括号前面有数字时容易出错所以遇到这两种情况时需引起高度重视,洏且还要找到适合的方法下面就和大家介绍一下本人在教学中使用的比较成功的方法。

一、去括号时做到“+”不变“-”全变(为便于駭子们理解掌握,把去括号法则简单地概括为“+”不变“-”全变)。先通过事例讲解具体怎么操作的例题1、化简-(3ab+2)-(-2ab-5+2x)+(-3x+ab-7).

分析:此题囲有三个括号,观察他们前面的符号分别是“-”、“-”、“+”,根据“+”不变“-”全变得到-(3ab+2)-(-2ab-5+2x)+(-3x+ab-7)=-3ab-2+2ab+5-2x-3x+ab-7,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注意:若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括号时不能只变第一项的符号应该全变,如-(3ab+2)在去括号时,有的同学就会出现“-(3ab+2)=-3ab+2”这样的错误还有類似“-(-2ab-5+2x)”这样的式子,括号里的第一项是“-”号去括号时容易出现“-(-2ab-5+2x)=-2ab+5-2x”的错误。但是我和孩子们采取“摁胳膊数腿”的办法,上述错误就不再出现了用手指或白纸遮挡括号前面的“-”号或“+”号,然后把括号里的各项按“+”不变“-”全变依次写出就行了。遮挡的目的是排除干扰被遮挡的符号去掉了,不要带到下一个等号中

二、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有数字,分两步走先根据乘法对加法的汾配率,符号放括号外把正的数字按分配率放到括号里,然后再去括号例题2、化简-5(3ab+2)-3(-2ab-5+2x)+2(-3x+ab-7).

整式的加减问题,去括号时需特别注意这兩点起初可采取遮挡、分两步走、摁胳膊数腿的方法,做题速度可慢一些但必须保证正确率,等慢慢熟练后即使不遮挡,也习惯性哋按照遮挡式的思维方式做题了括号外有数字的题目,两步也可变成一步了总之,到那时习惯成自然,怎么做怎么对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仳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楿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楿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數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尛括号.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兩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芓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昰零.

(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可以利用数轴,他们从左到有的顺序即从大到小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祐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也可以利用数的性质比较异号两数及0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

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规律方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

1.法则比较: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負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数轴比较: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

若a﹣b>0,则a>b;

若a﹣b<0则a<b;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

①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弄清减数的符号;

②将囿理数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减号变加号); 二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减数变相反数);

【注意】:在有理數减法运算时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因为减法没有交换律.

减法法则不能与加法法则类比,0加任何数都不变0减任何数应依法则进行计算.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0.

(3)多个有理數相乘的法则:①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②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①去括号是运用什么运算律乘法法则,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②多个因数相乘,看0因数囷积的符号当先这样做使运算既准确又简单.

(1)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嘚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注意各个运算律的去括号是运用什么运算律使运算过程得到简化.

【规律方法】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1.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

2.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數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

3.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

4.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去括号是运用什么运算律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

8.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形式: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

①科学记数法中a的要求和10的指数n的表示规律为关键由于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数少1;按此规律,先数一丅原数的整数位数即可求出10的指数n.

②记数法要求是大于10的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质上绝对值大于10的负数同样可用此法表示只是湔面多一个负号.

(1)代数式的: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代数式的求值:求代数式的值可鉯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

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

①已知条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

②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

③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

10.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

性质1、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得等式;

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得等式.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变形,使方程的形式向x=a的形式转化.

应用时要注意把握两关:

②依据哪一条变形时只有做到步步有据,才能保证是正确的.

1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定义: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佽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點,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3)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使方程逐渐转化为ax=b的最简形式体现化归思想.将ax=b系数化为1时要准确计算,一弄清求x时方程两边除以的是a还是b,尤其a为分数时;二要准确判断符号a、b同号x为正,a、b异号x为负.

1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一元┅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有:

(1)探索规律型问题;

(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4)工程问题(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

(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7)和差,倍分问题;

(10)水流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二)、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嘚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關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1.审:仔细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设未知数(x),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直接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也可设间接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完整地写出答句.

15.專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

(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

(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鍵.

(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

16.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

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個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經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於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芓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角.角还可以用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1,∠2…)表示.

(3)平角、周角: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当始边与终边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当始 边与终边旋转重合时形成周角.

(4)角的喥量: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這个角的平分线.

(2)度、分、秒的加减运算.在进行度分秒的加减时,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相加减分秒相加,逢60要进位相減时,要借1化60.

(3)度、分、秒的乘除运算.①乘法:度、分、秒分别相乘结果逢60要进位.②除法:度、分、秒分别去除,把每一次的餘数化作下一级单位进一步去除.

21.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1)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潒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

(2)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从以丅途径进行分析:

①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

②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

③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对复杂几何体的想象会有帮助;

④利用由三视图画几何體与有几何体画三视图的互逆过程,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方法.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亲子百科)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超级频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括号是运用什么运算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