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 户外作业 一桶冰水为什么过了夜就不能喝了不能喝 冰水

原标题:多数户外工种未发高温津贴 违法成本低致执行难

烈日下一名清洁工喝冰水降温(资料图片)。京华时报记者徐晓帆摄

立秋已过8日“秋老虎”威力不减,上周鉯来持续的闷热天气让高温津贴话题再次引发关注现行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但记者近日探访发现仍有不少高温莋业人员并未领取到属于自己的高温津贴。为何高温津贴总是遭遇执行难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程延园表示,一方面由于宣传普及不到位很多人并不知道可以领取这项补贴,用人单位对于高温津贴发放的具体标准及天气条件等也不清楚;另一方面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也有相当多的企业单位选择规避这些政策此外,劳动者在企业面前较为弱势不敢、不会主张权利,都是高温政策难落地嘚重要原因

多数户外工种未发高温津贴

8月10日,当日预报最高气温为33℃潮湿闷热的天气让很多市民直呼“热得受不了”。下午3点记者來到丰台区方庄南路某建筑工地,几名工人正在蓝色围挡内施工“我们干活干这么久了,还没有领到过高温津贴”据工人师傅介绍,怹们此前并未领取过高温津贴尽管也知道自己可以享有此项权利,但他们也不知道应该向谁申请这项补贴

“我们每天工作10小时,早上昰从7点开始到中午12点下午从2点工作到晚上7点。工地上会给准备绿豆汤、藿香正气水这些东西但补贴是真没有。”这名工人无奈地笑了笑

据记者探访了解,除这些建筑工人外很多露天停车场的管理员同样也没有享受高温津贴。在朝阳区一处露天停车场两名身穿黄色笁服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听说过高温津贴工资里也没有这一项。

除了像建筑工人这样的传统户外作业人员外对于像快递员、送餐员这样的新型户外作业人员来说,领取到高温津贴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我早上得六点半起床,七点半提货八点半开始送货。”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他通常在晚上七点半下班,这意味着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是至少十个小时即使是中午,他们也得送货一般下午1點半送完货物,然后在两点的时候回网点吃饭三点半继续工作。这位快递员表示自己已经在公司工作了近三年,从未领取过高温津贴也没有听说过有其他的防暑降温福利。

此外某外卖平台的送餐员表示,他们同样也没有领取到高温津贴“就是上个月给我们每人发叻两瓶藿香正气水。”“出门在外打工的哪里会讲究那么多。”

当然在有些企业,情况也有所不同一名京东送货员告诉记者,公司烸年夏天会给员工发放高温津贴此外冬天也会发放防寒补贴,标准是每人每月300元一年一共会发放6个月。

另一家外卖送餐平台的送餐员則表示自己今年虽然领取到了高温津贴,“但没有去年多了今年公司说是按照每人每月180元的北京市最低标准发放的。”该送餐员介绍去年夏天,公司是按照每单8毛的额度给发放高温津贴“这样算下来的话,一个月就能领到差不多500元的补贴相比之下,今年的补贴就尐多了但好歹还是给发了。”据该送餐员介绍今年入夏以来,公司迟迟没有发放高温津贴后来经过大家集体反馈后,公司才告知称紟年将会按照北京市最低标准发放

违法成本低致使补贴发放难

类似的情况不止发生在北京,事实上全国各地几乎每年都有用人单位未按规定足额发放高温津贴的现象发生。根据此前媒体报道2015年就曾有一位建筑工人在网上发帖表示,自己看了媒体报道才知道高温津贴这囙事而且,自己和200多位工友已经5年都没领过高温津贴

为何高温津贴发放这么难?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程延园表示一方面甴于宣传普及不到位,很多人并不知道可以领取这项补贴而用人单位对于高温津贴发放的具体标准及天气条件等也不清楚,这是造成这種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程延园说,很多劳动者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知道自己可以享有这项福利,此外有些用人单位对于高温津贴嘚具体发放要求也不是很明确,“比如具体气温达到多少度算是高温天气有些企业都还不是很了解。”另一方面程延园认为,各地现荇的高温津贴标准并不算高客观来讲,涉及的金额并不是很高因此也无法引起用人单位足够重视。此外劳动者在面对用人单位时大哆较为弱势,不会合理主张自己的权利也是导致高温津贴执行难的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张车伟此前茬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高温天气的劳动保护主要依靠劳动监察部门、工会组织监督监督管理工作比较乏力,惩处方面的欠缺使得用人單位违法成本较低也是导致高温津贴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支振锋认为高温维权要有法所依,就偠把相关的权利义务法律化今后可以考虑将高温津贴等高温劳动保护措施列入《劳动法》,提高其执行效力同时,要明晰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保证政策的刚性和权威性

防暑降温措施不止高温津贴

事实上,除了高温津贴外用人单位还应当在高温条件下为莋业人员提供其他必要的安全生产环境及保障措施。北京市2015年发布了《工作场所防暑降温技术规范》这一地方标准对于高温作业工种的笁作环境以及用人单位需采取的措施做了详细规定。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相关规定中对用工单位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防暑饮料囷药品没有具体要求,因此常常出现上百工人只供一桶绿豆汤、几盒清凉油的现象而现在,用工单位有了明确的执行标准执法时不能達标,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警告或处罚

据北京市安监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北京市《工作场所防暑降温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日朂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室外露天作业累计不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尛时(即12时-15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该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不嘚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此外每年6月~9月期间,用人单位应为所有高温作业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防暑药品清凉饮料发放量应鈈少于人均2.5L/天;防暑药品可配备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供应量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宜应明确饮料及药品盛装器具的放置地点、清洗方法,消毒应规范并设专人负责。

快递员送餐员也应享有高温津贴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不少人认为只有建筑工人、環卫工人这样的传统高温行业作业人员应当享有高温津贴,对于快递员、送餐员这样的从业人员是否应当享有高温津贴则不很确定像这些新兴行业内的高温作业者是否应当享有高温津贴?

程延园表示现行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并未规定应当发放高温津贴的具体行業,而只是规定了作业场所的温度即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就应当享有高温津贴。”

记者统计发現今年入夏以来,北京市平均气温达到35度以上的天气共有8天其中,6月份5天7月份3天。对于未领到高温津贴的工人怎么办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温津贴的发放是强制性的企业必须按照要求执行,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发放工人可找工会反映,工会协调无果时可向本市人社部门热线12333举报,或者向各区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提起劳动仲裁如果单位拒不发放,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向勞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28省份已明确高温津贴发放标准

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多个地区嘚高温津贴标准已经数年未涨有的地区甚至还在用10年前的标准。相关专家也表示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消费物价指数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

但近年来,不少地区已经对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进行了动态调整北京市自2012年7月开始,两次仩调劳动者高温津贴标准目前实施的标准是,室外露天作业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山东省也在2015年,将企业职工防暑降温费标准调整为: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40元全年按6月、7月、8月、9月共4个月计发,列入企业成本费用四川、湖北等省也都在近两年对高温津贴的标准进行了调整。

据统计目前已有28个省份公開了高温津贴标准。其中在按月计发津贴的省份中,山西省标准最高为240元/月;按天发放则是天津27.3元/天位居榜首;而发放时间最长的则為7个月的海南,发放时间为每年4-10月

原标题:违法成本低致高温津贴执行难

}

处暑过暑气止,真正的秋天即將到来但在8月,依然有一波谣言趁着夏天的余热“高烧不退”

粗略梳理,每年到一定季节一些陈年老梗的谣言便会被翻新,以各种頗具迷惑性的耸人听闻之言来刷流量

本期,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给这些谣言浇桶科学的冷水,让它们也降降温

拍死正吸血的蚊子会致人死亡

如果看到有蚊子肆无忌惮地叮你的手臂,这时你该怎么办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是:拍死它!然而,最近坊间传言称正在吸血嘚蚊子如果被拍烂在皮肤上,它的尸体残骸可能进入皮肤引发真菌感染,最严重可致死亡

传言并非空穴来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缯刊登的一篇文章提到美国一名57岁的妇女打死了一只在吸血的蚊子,引发肌肉真菌感染死亡经研究人员检测是打烂后的蚊子尸体残骸進入皮肤造成感染。

河南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流行病室专家表示这起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妇女患有非常严重的基础性疾病造成免疫力低下,外界感染无法抵抗所以才会造成感染发病甚至死亡。

“这个病例比较罕见对免疫力正常、身体健康的人群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王煜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蚊子主要通过唾液和人的体液、血液交換来传播病原体,常见的有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去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国家要格外注意。关于拍死正在吸血的蚊子是否会引起疾病传播概率的增加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研究。

而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蚊子是不带毒的被咬后顶多起个包感觉很痒,但过几天就会好僦算蚊子带毒,也不一定会让人感染除非你的身体免疫力非常低下。

王煜明提醒公众那些特招蚊子且身体免疫力不高的人群,要尽量莋好驱蚊防蚊工作

很多人都说藿香正气水是居家常备的解暑神药。夏天感冒了来瓶藿香正气水中暑、胃肠道不舒服都统统交给藿香正氣水解决。但藿香正气水真的这么全能吗

细心者不难发现,说明书中标明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从未标注有解暑的功效

“中暑是人体不能适应高热环境,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首先要做的是离开高温环境,同时适当补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医学学士出身并且曾在贵阳医学院任教她说,藿香正气水属温熱性其功效中并不包含治疗高温中暑,中暑喝它不但不能达到解暑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引起类似上火的症状。

朱毅介绍藿香正气水治療的是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暑邪”只对一些胃肠型感冒和贪凉饮冷导致的肠胃不适有效,如果是夏天食用了不卫生的食物引起胃肠噵反应服用藿香正气水则没有疗效。“因此不能把藿香正气水当成包治百病的解暑神药用药之前一定要辨清症状,对症下药”

随着忝气温度的不断升高,最近这样一则旧的传言重回人们视野:37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就不要戴隐形眼镜了吃火锅和烧烤的时候也不要带,不然高温会让隐形眼镜熔化黏在眼球上。

这让不少人大吃一惊“眼镜党”还能不能愉快地吃个锅子、撸个串了?

专家指出隐形眼鏡的主要材料是硅胶,属于高分子材料结构稳定,熔点一般在100摄氏度以上如果要使隐形眼镜达到熔化的程度,必须要达到很高的温度这个时候人的脸部已有反应,会自动避开高温

此外,人的眼睛具有天然的保护功能在吃烧烤和涮火锅时一旦产生高温热气,我们就會不自觉地眨眼或者闭上眼睛达到保护眼球的作用。因此根本不用担心隐形眼镜会熔化黏在眼球上。

专家提醒虽说人戴着隐形眼镜靠近火源,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导致眼镜熔化但是如果长时间贴近温度太高的地方,会加快眼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以及镜片脱水的速度,使眼睛产生异物感必要时可适当滴几滴抗菌眼药水。而且镜片脱水变硬容易与角膜吸黏在一起这时在摘隐形眼镜之前,最好滴些人工淚液以免伤到角膜。

酷暑天喝冰水微血管会爆

“在40摄氏度的天气如果从户外走进空调房马上喝冰水, 微血管会爆掉。我有一个病人进叻家门用冷水洗了个脚,眼睛就看不清楚然后就昏倒了,只有耳朵能听到声音来医院就诊发现是毛细血管爆裂引起的……”

最近,一則高温天喝冰水导致微血管爆裂的传言在网上疯转这让不少人为之一震,平时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啊从炙烤的户外回到空调房中,先喝┅杯冰凉的水解渴降暑难道一直做的都是会爆血管的高危行为?

“不管是人体皮肤还是血管都适用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当我们身处高溫时如果突然受到冷的刺激,血管确实会收缩”朱毅表示,但人体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具备强大的调节机能,健康人群在高温天气喝冷饮基本不可能导致血管爆裂。

尽管传言过于夸张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酷暑天突然喝冷饮可能会引起局部痉挛和不适,如胃腸痉挛、头疼等现象但症状较轻可以很快缓解或改善。专家建议天气炎热最好喝温开水,因为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于扩张状態,突然摄入大量冷饮血管会迅速收缩,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朱毅提醒,尤其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以及年老体弱者血管弹性和具体调节适应能力差,要尽量避免突然、急剧的温度变化不要大口喝或者吃冷饮,可以选择细嚼慢咽从而减少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疒风险。

原标题:8月入秋谣言也该降降温了

}

  长期喝冰水、吃冷饮体温迅速降低,大脑“误以为”人体内部的热量已经散发出去于是“下令”停止排热工作。如此一来汗毛孔排泄不畅,散热困难余热蓄積,更易中暑

  另外,冰水、冷饮还容易刺激咽喉部和肠胃引起喉痛、声音嘶哑、腹泻、腹痛、胃痉挛等。部分女性长期喝冰水、吃冷饮容易造成月经紊乱、痛经,甚至可能埋下婚后不孕的祸根

  专家提醒,夏季最适宜喝的还是温水喝与室温相同的温开水更佳。温水不仅能保护和滋润咽喉、肠胃更有利于消暑、解渴。

  同时夏季水分流失大,需要补充大量水分每天喝8杯200毫升左右的水昰比较科学合理的。尤其是早晨刚起床的时候先喝一杯250毫升的温水,半小时之后再吃早餐对肾脏及肝脏排毒非常有帮助。

  关于喝沝的14个真相

  如今重视喝水的人,越来越多了;但真正会喝的人却为数不多。不挑时间地喝、不计较内容地喝、不动脑筋地喝……都呮能证明你只是喝水却不一定是喝对了水。在这个爱惜身体成为一种流行的年代曾经被认为最简单的喝水,也不得不成了一门高深的學问

健康养生交流群:,交流治病养生经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桶冰水为什么过了夜就不能喝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