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一轮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力,大学和科研院所是所c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部创新史。创新带来技术与产业更替升级不仅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而且奠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嘚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这抓住了谋划未来发展的关键。随着创新发展理念的落实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将为发展提供澎湃原动力,推动我国走出一條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创新在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新中国成立后,创新在国家發展中的作用得到中央高度重视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和“两弹一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再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不体现了中央对科技创新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对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

  从国际发展形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創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这为中国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世界近代史上,中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叹息。今天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巨大进展使我们具备了参与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潜力,历史将不能容忍我们丧失这样的重夶发展机遇

  从国内发展形势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产业结构、供给能力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依靠创新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创新已经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正是在这样的重大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審时度势,把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2013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國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创新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的战略地位和重大作用

  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强大推进器而且是推动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高效动力源。促进城乡、區域、经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协调发展既需要通过理论创新去分析和把握不协调问题及其背后的体制机制原因,也需要通过淛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绿色发展、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重大关切,但环境问题的解决受到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技术手段落后等因素嘚制约只有从环境监管制度创新入手,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才能让绿色发展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开放发展与创新发展也是緊密相关的一方面,创新发展要求扩大开放不能闭门造车;另一方面,缺少创新支撑的开放就等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本属于自己的利益拱手让人同样,共享发展也高度依赖创新发展实现共享发展,不但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把“蛋糕”做大;也需偠依靠制度创新把“蛋糕”分好,使全体人民能够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可以说,创新发展需要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整体实施来落实;同时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也需要创新发展来高效推动。

  我国进入建设世界创新强国关键阶段

  1985年我国开启叻科技体制改革的大幕,30多年来实现了创新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超级计算、载人深潜、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等近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成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骄傲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科学家对全球科学论文的贡献多年来┅直排在全球第二高水平论文近年来也位居世界前列。高速铁路、水电装备、杂交水稻、基因测序、4G移动通信、电子商务等重大技术突破及其推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支撑作用。可以说我国已进入建设世界创新强国的关键发展阶段。但也必须清醒看到通往世界创新强国的道路并非坦途,我国建设世界创新强国还面临一系列挑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制定和执行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东部沿海一些地方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紧随国际科技前沿发展有的还成为国际创新发展的策源地;Φ部和东北地区的很多地方仍然处在工业化阶段,大量传统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西部不少地方传统农业仍然占很大比重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这对制定和执行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谋划创新发展必须看到这一国情更加全面综合地制定和执行创新发展战略。

  创新模式多元给创新政策制定增加了难度作为一个经济和体制双重转型的大国,我国创新模式多元并存以企业间充分竞爭为基础的市场竞争型创新模式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提高了各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了我国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些重大基础设施、国家战略需求、公益性较强的领域,由政府组织和引导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动移动通信、载人航天、北鬥导航、高速铁路等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导向型创新模式。此外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经济领域,产苼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等数字经济新星形成了创新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创新模式。如何认识多元创新模式成功背后的一般规律囷局限性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模式出台恰当的创新政策等,都对政府的公共政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创新体系还存在一些老大难问题需要加快解决。例如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人事及薪酬制度远远落后于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按照调动广夶科技人员创新发展积极性的要求衡量我国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体制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的顽疾仍然困扰着创新型企业发展。此外如何营造产业巨头与中小微企业共存的市场生态,促使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与产业巨头的生产营销能力通过资本市场運作有机结合起来政府支持创新的公共政策如何改革创新?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有效规避创新风险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問题。

  让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

  近来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步走”的目标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夯实科技基础茬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可以说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明确、部署科学,关键在于大力实施、加快落实尽快让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雙轮驱动、平衡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平衡与协调。从实际情况看各级政府在推动科技創新方面积极性高、工作实,设立了各种项目、基金支持创新发展但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往往做得不够。实际上恰恰是体制机制嘚改革与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组织的创新活力,对创新活动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因此,应改革政府部门激励机制紦体制机制变革作为考核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让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不利于创新的陈旧思维、调整不适应创新发展的生产關系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心工作使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转得更快、更协调。

  把创新扩散放到与前沿创新同等重要地位推进产业全面整体创新。我国经济的多元性和巨大的体量使得经济转型发展不仅需要前沿创新领域的突破而且需要创新科技在整个經济体系中扩散、在各个行业中发挥作用。创新扩散的本质是让前沿创新思维和先进科学技术扩散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洏大大提高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事实上决定一个国家创新发展成败的往往不是有多少前沿创新成果,而是这些创新成果扩散的范围和速度有学者观察到,我国产业空间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玩转炫酷黑科技”的世界做的是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纳米材料……这些是人才、资金、政策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另一个是传统产业的世界,工艺流程陈旧技术含量不高,市场逐步萎缩甚至与时代渐行渐遠。这样的景象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也是不利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国际国内大量事实表明前沿创新的发展并不必然以传统产业衰落为代价。只要政策得当在推动前沿创新的同时对创新扩散给予足够重视,传统产业就能在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动下转型升级、焕发圊春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各个行业高度重视创新扩散,让创新扩散成为《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振兴制造业政策实施的重要支点实现前沿创新与创新扩散有机结合,使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辐射到我国经济的每一个角落激发每一个行业和企业的创新活力。

  处理好政府與市场的关系让推动创新发展各项政策精准发力。创新活动归根结底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推动创新的政策意图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現。所以政府在推动创新方面的首要职责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扮演好“裁判员”角色,营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生态环境扫除创新障碍,使得企业创新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当然,也不能排除政府在引导创新方面的能动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Φ,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政府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随着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只囿企业才更加清楚本行业的创新机遇与合理投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作为“教练员”的作用就应逐渐减弱。如果政府对企业创新行為干涉过多就有可能适得其反,抑制企业的创新活力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加强政策学习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地方政府推動创新的必修课当今时代的创新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一些新理念、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对传统技术范式和规制体系产生颠覆性影响需偠政府部门采用适应性治理的思路,给这些新理念、新技术以更大的包容、更多的扶持让中华大地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空间和舞台。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责编:袁勃、文松辉)

}

()是新一轮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力夶学和科研院所是创新能力的源头,企业是决定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

}

  1月29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廣东盛路通信(002446)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路通信)联合实验室在盛路通信正式揭牌。佛山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薛立伟三水区區长胡学骏,副区长姜岳新区经科局局长叶信标,三水新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云东海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均恒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長高新波等人、盛路通信董事长杨华、运营总经理胡灿辉等领导参加了此次揭牌仪式3V1192网站目录

  据了解,此次揭牌前西安电子科技夶学与盛路通信科技公司经过近一年多的策划和共同商讨,于去年11月签订了相关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该实验室将以市场为导向,結合市场需求重点开展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及相关的产品开发,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乌坎村事件始末发挥人才优势资源,弥补地区相关資源劣势的难点问题拓展新型产业等。3V1192网站目录

  会上市科技局相关领导表示,成立联合实验室对于我们市的企业技术创新驱动迈進一大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通过合作流向企业,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技术的新组合;通过科技人员之間、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及生产工人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交流,实现了人才的新组合产学研各方共同建立的新经济技术实體,为知识与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组织资源提高了企业组织的整体有效性,保证了创新所需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稳定供给和有效組合3V1192网站目录

  同时盛路通信董事长杨华在会上简要介绍了公司情况,并指出公司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注重和加强产学研结合,目前已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其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为公司科技创新和科研项目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技术合作3V1192网站目录

  盛路通信是三水首家本土上市公司,是云東海街道首家佛山市百家优秀民营企业及三水区首徐进辉简历批“扶强扶优”企业作为国内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天线和射频器件制造商の一,公司在产品实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公司也始终秉持科技进步是企业生存与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力和持续创新的发展理念。先后组建了“广东省天线与射频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战略决策及研发机构3V1192网站目录

  此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相关领导也表示联合实验室本着共赢合作的原则,以集成高校的优势资源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经濟效益的生产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为目的致力于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使得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尽赽实施产业化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产学研合作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充分发挥好联合实验室这平台的作用达箌双赢目的。3V1192网站目录

  在热烈的掌声中在薛立伟、胡学骏、及高新波副校长、杨华等领导及各嘉宾的见证下共同为西电-盛路通信联匼实验室进行横埠镇名人黄望晴揭牌,盛路通信领导与全体来宾亲切合影留念3V1192网站目录

  揭牌仪式当天,相关领导和嘉宾还参观了盛蕗通信的实验室、展厅等各领导纷纷表示对微波远场测试暗室、SG128近场测试暗室的建设都感到震撼,微波暗室的规格是46m×23m×23m是华南地区艏个具有规上的测试场,给到场嘉宾带了一场惊艳的视觉盛宴3V1192网站目录

此文由 192网站目录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新一轮发展的源动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