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接线图 能不能测酒精

走进瑞安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气体检测仪、气体探测器生产制造商。
  • SST-D独立式气体探测器
  • 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RBBJ-T20
  • RBBJ-T可燃气体检测仪
  • R40多功能气体检测仪
  • R10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
  • RBJ-II家用燃气报警器
  • 基于物联网平台工业用气体监控系统
  • 本地监控气体报警系统-方案
【瑞安电子提醒】使用天然气,必须知道这3点! 济南瑞安电子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天然气报警器的生产厂家,天然气报警器跟天然气探测器配套使用,检测天然气泄漏给予报警,能有效的消除安全隐患的发生。
  • 企业文化以用户为核心,以技术求发展
  • 售后服务欢迎致电我们的客服热线:2
  • 技术支持为客户解决一切难题
济南瑞安电子有限公司 鲁ICP备号-3
}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7072.html

}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GBB-- GB GGBB--《可燃气体探测器》 GB 一、GGBB--标准与原有标准的不同之处 明确规定了测量人工煤气的产品的全部技术要求。 人工煤气是一种多组成的可燃性有毒气体,它是由 H 、CO、CH …多种气体组 2 4 成,其中H 占50%~60%,CO占10%~20%,个别地区CO 占30%。当环境空气 2 中人工煤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不仅能引起爆炸和火灾,并且随环境中煤气浓 度的增加,CO 浓度也随之增加,当CO 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就会引起人体CO 3 中毒直至死亡。国家安全卫生标准规定:环境中CO 允许浓度为30mg/m (美国 和日本规定为50ppm)。人在CO 含量为50ppm 的环境中连续工作8小时,无不 良反应。人处于CO含量为200ppm的环境中50分钟、500ppm的环境中20分 钟后会出现头痛、中毒现象,人在CO 含量为1000ppm 的环境中连续工作2小 时,出现神志不清、昏迷、呼吸脉搏加快、间歇性痉挛等现象。为了保证人身生 命安全,防止CO 中毒和预防火灾发生,用于人工煤气环境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必 须首先考虑的是人身中毒问题。 二、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测量人工煤气泄漏用报警器的技术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台燃气泄漏探测器的好坏,除本身电路设计因素外,最主要是看它采用的传 感器性能的好坏。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探测人工煤气泄漏报警器都是以测量氢为主的旁热式传感器, 其缺点是: 1)抗干扰性差。遇水蒸气、油烟、酒精气及烟雾都会引起报警,造成误报。若带 有执行机构,作饭期间常会被熄火,误报更会使人产生“狼来了”的感觉,使用 效果极不理想。 2)寿命短,理论寿命只有半年。大部分旁热元件都是用 SnO 为基质,需稳定在 2 300℃的条件下对气体有反应,而SnO 的比表面积在 300℃的情况下,随着时间 2 的推移比表面积在减小。这就是为什么报警器的报警点要漂移的原因之一。 3)抗高浓度冲击的能力差。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户为了检验一下报警器是否 处于正常工作,常常拿打火机测试报警器。火机喷出的气体浓度达几万 ppm 以 上,浓度非常高,会使传感器的敏感层产生钝化,报警点产生漂移。这是报警器 产生漏报的又一原因。 4)抗高温湿环境差,特别是在南方的湿热天气下,报警器极易产生误报。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造成了人们对报警器失去信心,这些原因是报警器普遍存在的 问题,其问题根源在于传感器不过关。 另外,上面谈到的人工煤气报警器都是测量氢气的泄漏,不能探测 CO,然而用 于人工煤气环境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必须首先考虑的是人身中毒问题。而要防止 人身中毒必须探测CO,复合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外没有探测 CO的报警器用于探 测人工煤气的泄漏。这是设计者的的落后,也是CO 传感器的落后。复合式一氧 化碳报警器正是为解决人工煤气的泄漏而设计。 三、复合式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思想 戴维莱复合式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是采用了两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一个是 TP-2(常温一氧化碳传感器),一个是TP-1.1A(非加热氢传感器),采用具有A/D 转换的8位单片机控制,具有传感器的故障检测(短路、断路),可输出各类控制 信号,用不同的指示灯及声音模式,指出是一氧化碳超标或氢气超标,具有相当 强的抗干扰能力。TP-2 的选择性是半导体一氧化碳传感器中选择性最优的。氢 气的反应时间小于30秒,一氧化碳的反应时间小于60秒,通过3年多的近5 万套的使用(其中2003年出口欧洲1500套),反应效果非常好。在 CO含量为30% 的人工煤气使用区,在一户厨房中放置100台复合型报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燃气体探测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