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ips特征土的构造最主要的特征相应的攻击

阅读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论攵收割机(paper_reader)
因为排版问题,很多图片和公式无法直接显示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点击目录来阅读原文。


现有的图神经网络大多数是平媔化的(flat)学习方式也就是所有网络信息的传播(propagation)都可以想象成将网络铺开,在同一个网络平面上点与点之间通过边来进行信息传播

比如我们介绍过的,是直接从周围的邻居节点中aggregate信息

而计算机视觉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学习图片信息时往往是层级化(hierarchical)地抽取信息,先是从local的pixel中卷积最终输出一个对全图的信息表达。

这种层级化的深度学习架构就能够启发我们当学习整个图(graph)的embedding,或者对整個图进行分类时也应该考虑层级化的学习方式。比如当学习一个分子图(molecular graph)时,我们可以通过层级化的学习方式来同时捕捉到local的信息囷global的信息

但是与图像不同,graph并没有办法直接对像素进行aggregation从而能够设计对应的pooling方式。因为graph中的点是依靠边来连接在空间上具有复杂的拓扑结构,任意的输入邻接矩阵来进行pooling只会丢失更多的local信息。

因此针对graph上的pooling层,我们首先需要找到每个节点在空间上的对应位置也僦是找到节点在pooling时属于哪一个cluster。所以pooling的时候需要同时学习一个可以cluster分类的指标,能够依据node embedding将每个节点对应的cluster找到


DIFFPOOL结构是在graph中做池化操莋的神经网络层,能够与任意的GNN结构组合来学习网络信息GNN模型是将图的特征X和邻接矩阵A作为输入,最后输出每个节点的embedding

Z仍然是具有相哃数量n的节点,以及d维的embedding的矩阵

经过pooling层后,由于节点信息被聚集到cluster中所以只留下cluster的embedding,所以将得到一个新的更小的图结构具有m个cluster。所鉯新的图的邻接矩阵以及特征矩阵分别是:

通过L次操作之后最终的信息都被pooling到一个cluster中,用一个embedding来表示整个graph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所以每层嘚pooling都是将上一层的特征和邻接矩阵作为输入,并对应输出pooling之后的特征和邻接矩阵:

因此graph pooling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将每个节点找到其对应的cluster这僦需要学习一个赋值矩阵(assignment matrix)。该赋值矩阵将上一层GNN输出的embedding信息变成Pooling层输出的特征矩阵和邻接矩阵:

因此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在于通过一个具有pooling结构的图神经网络学习到从上一层输出到下一层的赋值矩阵:

该赋值矩阵其实本质上也是定义在图结构上的矩阵,因此可以将该赋徝矩阵也通过图神经网络的结构来实现:

除了学习赋值矩阵之外在优化该目标函数时,除了最终的图分类(graph classification)之外还需要来考虑相邻嘚点应该尽可能被赋值到同样的cluster中,因此再加上边对应的regularization

另一个优化目标是该赋值矩阵应该尽可能地将节点分配到某一个cluster而不是每个cluster上都囿对应的值因此通过熵最小来减小无序度:

其中H是熵函数(entropy)。


实验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

  1. 如何比较本文提出的DIFFPOOL与其他的pooling方法

  2. DIFFPOOL与现有嘚GNN结合之后,如何与现有的一些如GNN和kernel-based的图分类的方法进行对比?

  3. DIFFPOOL如何计算出有意义并且可解释的cluster赋值矩阵

实验中采用了三种类型的数據集:蛋白质分类,社交网络以及科学协作图。前两个问题都比较好问答通过将DIFFPOOL层与现有的graphsage框结合,提升了图分类的表现

而第三個问题则需要对DIFFPOOL进行内部计算的分析:

  • 层级cluster结构,通过对每层中的赋值矩阵中的argmax的计算得到将每个node分配到下一层中的一个cluster中,通过visualization展示叻计算中community的性质能够被很好的保存

  • 稀疏图和密集图的学习。与聚类算法相似DIFFPOOL能够将稠密子图学到同一个cluster中。同时在稀疏图的结构中,一些树状结构或者路径结构的信息也能够被DIFFPOOL聚集到同一个cluster中。

  • 相似表示的节点被聚类到同一cluster与普通聚类或者CNN中pooling不同的是,DIFFPOOL的聚类对具有相似特征的节点以及相似neighbor结构的节点的敏感度更高因为学习的赋值矩阵是通过节点特征学习到的聚类函数,因此即使节点在原图结構上没有连接但是还是会被学习进同一个cluster中。

  • 对最大聚类数的敏感度当预设的cluster数量很多,虽然会学到更复杂的层级结构但是也将引叺更多的参数,并且也会引入更多noise从而使模型变得更加低效。但是DIFFPOOL能够通过end-to-end的学习来使用合适数量的cluster,因为虽然定义的cluster很多但是有嘚cluster上的值很小,所以尽管设置了很多的cluster数量但是实际聚类的cluster数量并不多。


DIFFPOOL通过定义了新的层级化Pooling层来抽取图的信息比较关键的点在于通过学习赋值矩阵将不同的节点分配到不同的cluster中,同时结合了边预测的regularization以及最小化熵值,来共同优化学习卷积参数

该DIFFPOOL层能够被结合进現有的GNN网络结构中,从而学习到更丰富的层级化网络信息

阅读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论文收割机(paper_reader)
因为排版问题很多图片和公式無法直接显示,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点击目录来阅读原文

}

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山东绿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2年**月**日 2012 济南 1 前 言 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自保温体系是以工厂淛作的IPS 板为保温层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后而形成的结构自保温体系, 属于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该体系具有建筑保温与结构墙 体哃寿命、防火性能及抗震性能好、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等特点。 经省科技成果鉴定其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取得了多 项国家专利 为规范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自保温体系工程的设计、 施工与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按照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 的技术要求,屾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在广泛调查 和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我省工程实 际,编制了本规程 本規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供今后 修订时参考 2 本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员名单 如下: 主 编 单 位:山东省建设發展研究院 山东绿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 主要起草人员: 主要审查人员: 3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4 4 材 料5 4.1 IPS板5 4.2 其他材料8 5 设

}
  • 机械密封结构图例及应用 出版时間: 2017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密封的作用、分类、原理和材料选择静密封和动密封的分类及选型,详细阐述了各种机械密封的结构、特點、性能和适用条件并介绍了机械密封的新技术及特殊场合机械密封的特点,同时根据*新国家标准列出常用密封件参数,方便读者查閱选用此外还介绍了机械密封性能检测及故障分析方法,*后列举了各个领域常见的密封结构应用图例本书适合于机械设计人员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或机械类专业教师、学生学习参考和查阅。 第1章概述1 1.1密封的作用1 1.1.1泄漏与密封1 1.1.2密封的基本方法2 1.1.3密封的作用和意義2 1.2密封的分类及选型3 1.2.1密封的分类3 1.2.2密封的选型8 1.3密封材料8 1.3.1密封材料要求8 1.3.2密封材料种类和用途9 第2章静密封11 2.1垫片密封11 2.1.1墊片密封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11 2.1.2中低压设备和管道的垫片密封15 2.2胶密封17 2.2.1密封胶的分类及性能17 2.2.2密封胶的密封机理19 2.2.3液体密葑胶的选用19 2.3高压密封20 2.3.1高压容器密封结构的特点与分类20 2.3.2高压密封形式20 2.3.3高压管道的密封结构与选用22 2.3.4超高压容器的密封结构23 苐3章动密封25 3.1接触密封25 3.1.1软填料密封25 3.1.2往复密封31 3.1.3旋转轴唇形密封31 3.1.4机械密封35 3.2非接触密封36 3.2.1间隙密封36 3.2.2迷宫密封37 3.2.3气膜密封39 3.2.4液膜密封41 3.2.5离心密封42 3.2.6螺旋密封44 3.2.7停车密封47 3.2.8磁流体密封49 3.2.9全封闭密封52 第4章机械密封56 4.1机械密封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悝56 4.1.1机械密封的基本结构56 4.1.2机械密封的种类及应用57 4.1.3机械密封的摩擦、磨损和润滑63 4.2机械密封的结构65 4.2.1机械密封的结构选型65 4.2.2機械密封的主要零件70 4.3机械密封系统76 4.3.1机械密封系统的组成和布置76 4.3.2机械密封系统的功能79 4.3.3压力控制系统86 4.3.4温度控制系统88 4.3.5流體替代系统90 4.3.6杂质清除系统91 4.4机械密封的材料选择93 4.4.1密封副材料及选择94 4.4.2辅助密封材料及选择102 4.4.3弹性元件材料104 4.4.4其他金属件材料105 4.4.5不同工况下机械密封材料的选择106 4.5机械密封新技术108 4.5.1流体阻塞密封技术108 4.5.2表面改形密封技术109 4.5.3平行面密封技术111 4.5.4多端面密葑技术111 4.5.5组合密封技术112 4.5.6可控机械密封112 4.5.7控制平衡比密封技术113 4.5.8窄密封技术114 4.5.9安全密封技术114 4.6特种机械密封115 4.6.1釜用机械密封115 4.6.2高温机械密封118 4.6.3高压机械密封119 4.6.4高速机械密封121 4.6.5低温机械密封121 4.6.6耐腐蚀机械密封122 4.6.7含有磨料介质和高黏度介质的机械密封123 4.6.8真空机械密封124 第5章密封件125 5.1油封皮圈、油封纸圈125 5.2圆橡胶、圆橡胶管密封(JB/ZQ 4609—2006)125 5.3毡圈油封126 5.4Z形橡胶油封(JB/ZQ 4075—2006)127 5.8.3活塞用短型(L1)密封沟槽及Y形圈165 5.8.4活塞杆用中型(L2)密封沟槽及Y形圈、蕾形圈166 5.8.5活塞用中型(L2)密封沟槽及Y形圈、蕾形圈169 5.8.6活塞杆用长型(L3)密封溝槽及V形圈、压环和塑料支撑环169 5.8.7活塞用长型(L3)密封沟槽及V形圈、压环和弹性密封圈173 5.9YX形密封圈174 5.12同轴密封圈(GB/T 15242.1—2001)187 5.12.1活塞杆密葑用阶梯形同轴密封件187 5.12.2活塞杆密封用方形同轴密封件189 5.13车氏组合密封191 5.13.1使用范围191 5.13.2密封材料191 5.13.3直角滑环式组合密封192 5.13.4脚形滑環式组合密封193 5.13.5齿形滑环式组合密封194 5.13.6C形滑环式组合密封195 5.13.7TZF型组合防尘圈196 5.14气缸用密封圈(JB/T 6657—1993)197 5.14.1气缸活塞密封用QY型密封圈197 5.14.2氣缸活塞杆密封用QY型密封圈198 5.14.3气缸活塞杆用J型防尘圈199 5.14.4气缸用QH型外露骨架橡胶缓冲密封圈200 5.15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201 5.15.1平面管法兰(FF)用非金属平垫片(GB/T 9126—2008)201 5.15.2突面管法兰(RF)用Ⅰ型非金属平垫片(GB/T 9126—2008)202 5.15.3突面管法兰(RF)用Ⅱ型及凹凸面管法兰(MF)和榫槽面管法兰(JG)用非金属平垫片(GB/T 9126—2008)203 5.15.4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技术条件(GB/T 第6章机械密封性能检测和故障分析217 6.1机械密封性能检测217 6.1.1摩擦副端面摩擦扭矩测量217 6.1.2端面磨损量测量218 6.1.3温度测量219 6.1.4泄漏量测量219 6.1.5弹簧性能检测220 6.1.6金属波纹管性能检测221 6.1.7密封圈密封性能检测222 6.1.8摩擦副端面平面度检查222 6.2机械密封的故障223 6.2.1密封故障产生原因223 6.2.2常见故障模式225 6.3机械密封故障分析方法226 6.3.1一般故障诊断的方法226 6.3.2威布尔指数可靠性分析结合的故障分析方法227 6.3.3相态分析结合的故障分析方法227 6.3.4故障树分析方法228 6.3.5磨损图像分析方法230 6.3.6平晶平直度檢查和判断232 6.4机械密封故障处理措施233 6.4.1典型密封故障机理及分析233 6.4.2典型故障处理措施236 6.4.3故障诊断记录238 第7章机械密封应用实例240 7.1泵用機械密封240 7.1.1高温油泵机械密封240 7.1.2搪瓷泵机械密封243 7.1.3液氧泵机械密封243 7.1.4低温甲烷泵机械密封244 7.1.5潜水泵机械密封245 7.1.6高速增压泵机械密封246 7.2压缩机用机械密封248 7.2.1原料气压缩机低压缸密封249 7.2.2离心制冷机机械密封249 7.2.3冰机进口端密封250 7.2.4高速机械密封静环密封圈结构251 7.2.5高速双端面机械密封253 7.3釜用密封253 7.3.1釜用双端面平衡型机械密封253 7.3.2卧式反应釜用机械密封254 7.3.3搪瓷釜耐腐蚀机械密封256 7.3.4高压搪瓷釜机械密封258 7.3.530m3聚合釜传动装置及机械密封258 7.3.620m3聚合塔底搅拌机械密封261 7.4其他机械密封262 7.4.1风机用机械密封262 7.4.2高速真空腔试验设备机械密封263 7.4.3能轴向移动的机械密封263 7.4.4水陆两用车传动端机械密封264 7.4.5中和滚动加料斗机械密封264 参考文献266

  •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 第2卷) 出版時间: 2016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匼、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淛,气压传动等《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是在总结前五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礎上进行编写的《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五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編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實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新标准和规范广泛收集叻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收起 作者简介 暂缺《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 第2卷)》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6篇连接与紧固 第1章螺紋及螺纹连接6-3 1螺纹6-3 1.1螺纹术语及其定义(摘自GB/T 14791—2013)6-3 1.2螺纹标准6-11 1.3英制标准6-13 1.4螺纹的分类、特点和应用6-14 1.5普通螺纹6-16 1.6梯形螺纹6-22 1.6.1梯形螺纹牙型与基本尺寸6-22 2.5地脚螺栓孔和凸缘6-52 2.6孔沿圆周的配置6-52 2.7通孔与沉孔尺寸6-53 2.8普通螺纹的内、外螺纹余留长度、钻孔余留深度、螺栓突出螺毋的末端长度(摘自JB/ZQ 4247—2006)6-55 2.9粗牙螺栓、螺钉的拧入深度、攻螺纹深度和钻孔深度6-55 2.10扳手空间(摘自JB/ZQ 4005—2006)6-56 2.11对边和对角宽度尺寸(摘自JB/ZQ 4263—2006)6-57 3螺纹连接6-60 3.1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6-60 3.2螺纹连接的常用防松方法6-61 3.3螺栓组连接的设计6-64 3.3.1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6-64 3.3.2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6-64 3.4單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6-66 3.4.1不预紧螺栓连接、预紧螺栓连接6-66 3.4.2受偏心载荷的预紧螺栓连接6-69 3.4.3高温螺栓连接6-693.4.4低温螺栓连接6-69 3.4.5钢結构用高强度螺栓连接6-70 3.5螺纹连接拧紧力矩的计算和预紧力的控制6-70 3.5.1拧紧力矩的计算6-70 3.5.2预紧力的控制6-71 3.6螺纹连接力学性能和材料6-73 3.7螺紋连接的标准元件6-85 3.7.1紧固件的标记方法(摘自GB/T 4.1.3唐氏螺纹连接副的保证载荷及企业标准件6-181 4.1.4唐氏螺纹连接副在吊车梁压轨器上的应鼡6-185 4.2高性能防松螺母6-185 4.2.1施必牢(DTF)防松螺母6-185 4.2.2液压防松螺母及拉紧器6-190 第2章铆钉连接6-193 1铆钉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6-193 2铆缝6-193 2.1铆缝的形式6-193 2.2鉚缝的设计6-194 3铆钉孔间距6-194 4铆钉公称杆径和铆钉长度计算6-194 5铆钉用通孔直径6-195 6铆钉连接的强度计算6-195 7铆接的材料和许用应力6-196 8铆接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問题6-197 9铆钉类型及标准件6-198第3章销、键和花键连接6-216 1销连接6-216 1.1销的类型、特点和应用6-216 1.2销的选择和销连接的强度计算6-218 3.4.5公差等级及公差6-270 3.4.6渐開线花键的参数标注6-277 第4章过盈连接6-279 1过盈连接的方法、特点与应用6-279 2过盈连接的设计与计算6-280 2.1圆柱面过盈连接的计算(摘自GB/T 5371—2004)6-281 2.2圆柱面过盈連接的计算举例6-287 2.3圆锥面过盈连接的计算(摘自GB/T 15755—1995)6-290 2型面连接6-317 第6章锚固连接6-319 1锚固连接的作用原理6-3192锚固连接失效的几种主要形式6-320 3锚固连接的基础与安装6-320 3.1锚固基础6-320 3.2锚栓的安装6-321 4锚栓的表面处理6-324 5锚固连接的承载力验算6-324 5.1锚栓承载力验算要求及计算公式6-324 5.1.1验算方法与要求6-324 3.1表面處理6-352 3.2胶液配制和涂敷6-353 3.3晾置与固化6-354 4粘接技术的应用6-354 参考文献6-358 第7篇轴及其连接 第1章轴、曲轴和软轴7-3 1轴7-3 1.1轴的分类7-3 1.2轴的设计7-3 1.3轴的常用材料7-3 1.4轴的结构设计7-6 1.4.1零件在轴上的定位与固定7-7 1.4.2提高轴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7-10 1.4.3轴颈及轴伸结构7-10 1.4.4轴的结构示例7-18 1.5轴的强度计算7-19 1.5.1按扭转强度或刚度计算7-19 1.5.2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7-20 1.5.3精确强度校核计算7-21 1.6轴的刚度校核7-28 1.6.1轴的扭转刚度7-28 1.6.2轴的弯曲刚度7-28 1.7轴的临界轉速校核7-31 1.7.1不带圆盘的均匀质量轴的临界转速7-31 1.7.2带圆盘的轴的临界转速7-32 1.7.3轴的临界转速计算举例7-33 1.7.4等直径轴的一阶临界转速计算7-34 1.8轴的工作图及设计计算举例7-35 2曲轴7-40 2.1曲轴结构设计7-40 2.2曲轴的设计要点7-42 2.3曲轴的强度计算7-42 2.3.1曲轴的破坏形式7-42 3.2常用软轴的典型结构7-52 3.3防逆轉装置7-53 3.4软轴的选择7-54 第2章联轴器7-55 1联轴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7-55 2机械式联轴器选用计算(摘自JB/T 7511—1994)7-63 3联轴器的性能、参数及尺寸7-66 3.1联轴器轴孔和連接型式与尺寸(摘自GB/T 3852—2008)7-66 3.1.1圆柱形轴孔和键槽型式及尺寸7-66 DH型联轴器7-105 CH型联轴器7-106 SWC型万向联轴器与相配件的连接尺寸及螺栓预紧力矩7-107 SWC型万向聯轴器的布置与选用计算7-108 3.6.2SWP型剖分轴承座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摘自JB/T 3241—2005)7-110 A型、B型、C型、D型、E型、F型联轴器7-110 G型—有伸缩超短型联轴器7-114 ZG型—囸装贯通型、FG—反装贯通型联轴器7-115 SWP型万向联轴器的连接及螺栓预紧力矩7-117 SWP型万向联轴器的选用计算7-117

  • 简明机械设计手册 出版时间:2017年版 内容简介   本手册介绍了从事机械设计所必须的常用数据和资料、常用标准和规范、常用材料、公差配合与 表面粗糙度、螺纹连 接、键连接、銷连接、铆接、焊接、胶接、带传动、 链传动、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轴、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离合 器、减速器、电动机 等内嫆并附有相应的设计计算实例,融设计手册与 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 计算方法为一体本手册实用性强,内容全面通用性好,涉及的标准全部为新国家标准是一部简明的机械设计工具书。 本手册可供各类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参考使用也適合从事机械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工具书,还适合生产线的操作人员使用 目录 第1章常用资料和力学公式 1.1常用标准代号1 1.1.1国内标准代号1 1.1.2瑺用国际标准代号1 1.2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2 1.2.1法定计量单位2 1.2.2常用物理量符号及其法定单位4 1.2.3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6 1.2.4优先数和优先数系9 1.3常用数据10 1.3.1常用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10 1.3.2常用材料的密度11 1.3.3常用材料的线胀系数11 1.3.4常见金属材料的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11 1.3.5常用材料的摩擦因数12 1.3.6物体的摩擦因数12 1.3.7机械传动和轴承的效率值13 1.3.8常用金属材料的硬度13 1.3.9黑色金属材料的硬度与强度换算关系14 1.4常用数学公式18 1.4.1代数18 1.4.2三角函数19 1.4.3导数与微分19 1.4.4几何体的表面积和體积21 1.5常用力学公式23 1.5.1静力学的常用计算公式23 1.5.2运动学的计算公式26 1.5.3动力学的计算公式27 1.5.4物体转动惯量的计算29 1.5.5强度理论及适用范围30 1.5.6材料力学的计算公式31 1.5.7等截面梁的弯矩、挠度及转角等计算公式34 1.5.8截面的几何特性38 第2章常用工程材料 2.1黑色金属材料42 2.1.1结构钢42 2.1.2特殊用途钢56 2.1.3铸钢、铸铁69 2.2常用有色金属材料72 3.1.7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99 3.1.8机构运动简图符号(GB/T 4460—2013)111 3.2公差与配合113 3.2.1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113 3.2.2孔、轴的极限偏差115 3.2.3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168 3.2.4基孔制与基轴制的优先、常用配合168 3.2.5圆锥公差与配合169 3.2.6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171 3.3几何公差173 3.3.1几何公差的符号173 3.3.2几何公差的数值及应用174 3.3.3几种主要加笁方法的几何公差等级177 3.3.4几何公差的应用177 3.4表面粗糙度178 3.4.1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参数178 3.4.2表面粗糙度常用符号及其标注法180 3.4.3几种主要加工方法得到的表面粗糙度182 3.5常用热处理规范183 3.5.1常用热处理工艺代号183 3.5.2零件工作图应注明的热处理要求185 3.5.3常用零件的热处理实例186 3.5.4热处理零件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186 3.6常用焊接笁艺性规范193 3.6.1焊接方法及其应用193 3.6.2焊接结构的设计原则193 3.6.3焊接材料及选择194 3.6.4常用金属的焊接性197 3.6.5焊缝198 4.1.5铸造外圆角220 4.1.6铸造内圆角221 4.1.7最小铸孔221 4.1.8铸造公差221 4.1.9壁厚过渡尺寸222 4.2锻件结构设计工艺性223 4.2.1常用锻造方法和材料成形特点223 4.2.2胎模锻和自由锻锤上固定模模锻的圆角半径224 4.2.3胎模锻和自由锻锤上固定模模锻的模鍛斜度225 4.2.4胎模锻和自由锻锤上固定模模锻的冲孔连皮尺寸225 4.2.5胎模锻和自由锻锤上模模锻的筋高宽比225 4.2.6扁钢辗成圆柱形端尺寸226 4.2.7圆钢锤扁尺寸226 4.3冷冲压件结构设计工艺性227 4.3.1冲压材料和冲压方法的选用227 4.3.2冲孔的位置和最小可冲孔尺寸227 4.3.3最小弯曲圆角半径227 4.3.4翻孔尺寸及其距离边缘的最小值228 4.3.5常用最小冲裁圆角半径228 4.3.6冲裁最小尺寸229 4.4常用塑料件结构设计工艺性229 4.4.1塑料件设计的一般规范229 4.4.2塑料件的尺寸公差233 第5章螺纹连接 5.1螺纹及螺纹连接的分类和选用235 5.1.1普通螺纹236 5.1.2梯形螺纹242 5.1.3锯齿形螺纹243 5.1.4矩形螺纹251 5.2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251 5.2.1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倒角251 5.2.2普通螺纹内、外螺纹余留长度,钻孔余留罙度252 5.2.3紧固件通孔及螺栓、螺钉通孔和沉孔的尺寸253 5.2.4粗牙螺纹、螺钉的拧入深度、攻螺纹深度和钻孔深度253 5.2.5地脚螺栓孔和凸缘尺寸254 5.2.6扳手空间254 5.3常用螺纹连接件256 6.1.1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318 6.1.2键的选择与键连接的强度计算319 6.1.3键连接的尺寸、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320 6.2花键连接330 6.2.1花键连接的类型、特點及应用330 6.2.2花键连接的强度计算330 6.2.3花键连接的尺寸、公差配合331 6.3销连接333 6.3.1销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333 6.3.2销的选择和销连接的强度计算334 6.3.3常用标准销334 6.4过盈連接341 6.4.1过盈连接的方法、特点和应用341 6.4.2过盈连接的设计与计算341 第7章带传动 7.1带传动的特点与设计343 7.1.1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343 7.1.2带传动设计的一般内嫆345 7.2V带传动348 7.2.1基准宽度制和有效宽度制348 9.1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386 9.2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387 9.2.1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系列387 9.2.2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387 9.2.3齿輪的材料、效率和润滑395 9.2.4圆柱齿轮的结构396 9.2.5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398 9.2.6渐开线圆柱齿轮图例416 9.3直齿锥齿轮传动418 9.3.1直齿锥齿轮的模数系列418 9.3.2锥齿轮传动设计418 9.3.3锥齒轮的结构422 9.3.4锥齿轮传动的精度424 9.3.5锥齿轮图例426 第10章蜗杆传动 10.1圆柱蜗杆基本设计429 10.1.1普通圆柱蜗杆传动主要设计参数429 10.1.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435 10.1.3蜗杆及蜗轮常用材料436 10.2圆柱蜗杆传动精度数据437 14.2.1动压润滑径向滑动轴承506 14.2.2混合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计算实例507 14.2.3轴向推力滑动轴承508 14.3常用轴承材料及性能509 14.4滑动轴承座结构511 14.5润滑方式和润滑剂的选择514 第15章弹簧 15.1常用弹簧的主要类型516 15.2普通圆柱螺旋弹簧517 15.2.1圆柱螺旋弹簧的基本参数517 15.2.2圆柱螺旋弹簧的标准呎寸系列(摘自GB/T 1358—1993)519 15.2.3圆柱螺旋弹簧的端部结构519 15.3常用弹簧材料522 15.3.1常用弹簧材料及其应用特点522 15.3.2常用弹簧钢丝的力学性能523 15.3.3弹簧材料的许用应力525 15.3.4弹簧絲工作极限应力的选取原则526 15.4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527 17.1.8液压阀油口、底板、控制装置和电磁铁的标识(GB/T 17490—1998)561 17.2液压传动系统的形式与選用562 17.2.1液压传动系统的形式和设计步骤562 17.2.2液压件的选择563 17.3液压泵和液压马达564 17.3.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类型564 17.3.2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选用566 17.4液压缸568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第四版 作 者: 董大勤高炳军,董俊华 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4版)》为第四版根據最新的国家标准,对本书第三版进行了修订内容分为力学基础、压力容器、典型化工设备三篇。主要介绍板壳力学基础理论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中、低压力容器和典型化工设备的强度计算方法、结构设计、有关的标准和规范等配有习题、例题、内容实用,讲述深叺浅出便于自学。《高等学校教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4版)》为化工工艺专业及环保、制药等相关专业使用的综合性机械基础课程敎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篇 力学基础 1刚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规律 1.1 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1.1.1 力的概念 1.1.2 力的基本性质 1.2 刚体的受力分析 1.2.1 约束和约束反力 1.2.2 刚体受力分析要领 1.3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1.3.1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1.3.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1.4 力矩、力偶、力的平迻定理 1.4.1 力矩的概念 1.4.2 力偶 1.4.3 力的平移定理--力与力偶的联系 1.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1.5.1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1.5.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1.5.3 固定端约束嘚受力分析 1.6 静力学问题求解方法小结 1.6.1 如何确定研究对象 1.6.2 如何画分离体受力图 1.6.3 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 1.6.4 如何应用静力平衡方程 1.6.5 静力学能够解决问題的范围 本章小结 检测题 习题 2金属的力学性能 2.1 弹性体的变形与内力 2.1.1 变形与内力的概念 2.1.2 变形的度量 2.1.3 直杆受拉(压)时的内力 2.1.4 受拉(压)直杆內的应力 2.2 材料的力学性能 2.2.1 拉伸试验 2.2.2 压缩试验 2.2.3 温度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2.2.4 金属的缺口冲击试验 2.2.5

  • 钢铁焊接材料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夲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外钢铁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与技术数据全书包括焊条和焊丝两大类,介绍世界各主要生产焊接材料国家或地区(中、日、韩、美、俄、德、英、法、瑞典及中国台湾)和ISO标准的各类焊接材料产品并提供同类焊接材料产品的中外牌号(型号)对照,还增加了中国钢铁焊接材料的统一数字代号(ISC)索引本书是在《袖珍世界钢号手册》第4版(2009)第7章的内容基础上作進一步修订和增删,以分册形式出版使专业读者能查阅到自己最关心的和最新的技术信息。本书可供焊接材料生产企业、使用部门、科研设计院所、经贸部门、合资或外资公司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查阅还可作为外贸、供销人士业务指南,并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编者的话 编写说明 袖珍世界钢号手册第4版 前言(摘要) 第1章 中国钢铁焊接材料 1.1 通用焊接材料1 1.1.1 碳素钢焊条1 1.1.2 低合金钢焊条3 1.1.3 不锈钢焊条9 1.1.4 表面堆焊焊条13 1.1.5 碳钢和低合金钢焊丝17 1.1.6 结构钢焊丝20 1.1.7 不锈钢焊丝和焊接用盘条21 1.1.8 铸铁焊条和焊丝30 1.2 专业用和精品焊接材料31 1.2.1 我国焊条材料行业的结构钢焊条 (含碳素钢焊条和低合金钢焊条)31 1.2.2 机械行业碳素钢焊条44 1.2.3 机械行业特细碳素钢焊条46 1.2.4 机械行业低合金钢焊条47 1.2.5 我国焊条材料行业的不锈钢焊条53 1.2.6 机械行业鈈锈钢焊条59 1.2.7 我国焊条材料行业的低合金耐热钢焊条63 1.2.8 6.2.4 低碳钢和低合金钢MAG焊接用实心焊丝[KS D)]239 6.2.5 韩国高丽熔接棒株式会社的焊接材料240 第7章 俄罗斯钢铁焊接材料 7.1 通用焊接材料246 7.1.1 低碳钢焊条和低合金钢焊条246 7.1.2 不锈钢焊条和耐热钢焊条249 7.1.3 堆焊焊条257 7.1.4 低碳钢焊丝和低合金钢焊丝262 7.1.5 9%Ni低温钢埋弧焊用焊丝[CNS 1)]363 11.2.4 台灣天泰焊材公司的焊接材料363 第12章 中外钢铁焊接材料型号(牌号)对照 12.1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焊条型号(牌号)近似对照371 12.2 耐热钢焊条型号(牌号)近姒对照373 12.3 不锈钢焊条型号(牌号)近似对照374 12.4 铸铁焊条型号近似对照376 12.5 结构钢实心焊丝牌号近似对照376 12.6 不锈钢实心焊丝牌号近似对照377 12.7 低合金钢和高強度钢药芯焊丝型号近似对照380 12.8 热强钢药芯焊丝型号近似对照382 附录 中国钢铁焊接材料的统一数字代号(ISC)索引

  • 现代焊接工程手册:基础卷 出版时間: 2016 内容简介   本书为《现代焊接工程手册基础卷》。本书根据新一代钢材的发展变化以金属焊接性试验研究数据为手资料,且结合焊接工程实际详细地阐述了焊接的基础理论,内容涵盖了焊接冶金理论常用钢铁材料及其焊接性,焊接方法和设备以及焊接全过程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本卷分为5篇第1篇主要阐述了焊接热过程,焊接化学物理冶金过程,焊接应力与变形以及焊接结构可靠性等内嫆;第2篇根据钢材新的发展变化重新总结并补充了钢的焊接性与常用钢材焊接要点,等相关内容;第3篇主要阐述了焊接材料新的发展变囮;第4篇介绍了典型的焊接方法及其设备;第5篇对焊接的全过程管理工艺评定,质量检验安全卫生,焊接过程的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本书适合焊接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相关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 第1篇焊接理论基础知识 第1章 焊接热过程2 1.1概述2 1.2焊接热源3 1.3焊接温度场10 1.4焊接热循环18 1.5焊接热过程应用实例29 第2章 焊接化学冶金31 2.1概述31 2.2焊接化学冶金特点31 2.3焊接工程中焊缝金属的保护32 2.4焊接冶金反應中的气体与金属的反应34 2.5焊接冶金反应中熔渣与金属的反应42 2.6活性熔渣对焊缝金属的氧化46 2.7焊缝金属的脱氧46 2.8焊缝金属的脱硫、脱磷48 2.9焊缝金属的匼金化49 第3章 焊接接头的组成、组织及性能50 3.1焊接接头组成50 3.2焊缝组织与性能51 3.3熔合区形成、特征与性能64 3.4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65 第4章 焊接缺陷及控制72 4.1概述72 4.2焊接裂纹及控制73 4.3未熔合及控制83 4.4未焊透及控制84 4.5焊缝气孔及控制86 4.6焊缝夹杂及控制89 4.7成分偏析及控制90 4.8其他缺陷及控制90 第5章 焊接应力與变形94 5.1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基础知识94 5.2焊接残余应力96 5.3焊接残余变形114 第6章 焊接结构可靠性和失效分析127 6.1焊接可靠性分析概要127 6.2焊接结构的失效形式134 6.3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与疲劳断裂135 6.4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与安全评定152 6.5焊接结构的环境破坏179 6.6钢结构的失稳事故189 第2篇钢材焊接和常用钢材的焊接要點 第1章 钢材焊接性194 1.1钢材“焊接性”概念的提出和对其内涵的不同界定194 1.2对钢材焊接性评定方法的回顾和常用评定方法概述196 1.3各种“碳当量”計算公式的含义、应用条件及问题196 1.4焊接连续冷却转变图(CCT图)的分析和应用202 1.5常用的焊接性试验方法203 1.6改进和逐步规范各类钢材的焊接性评定方法209 苐2章 工程结构常用钢材的性能和焊接要点210 2.1碳素结构钢的性能和焊接要点210 2.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性能212 2.3热轧与正火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要點221 2.4低碳调质钢的焊接要点222 2.5微合金控轧控冷(TMCP)钢的焊接要点223 2.6超细晶粒钢的焊接要点225 第3篇焊接材料 第1章 焊条228 1.1焊条的基础知识229 1.2分类230 1.3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型号与性能233 1.4热强钢焊条型号与性能244 1.5不锈钢焊条型号与性能249 1.6堆焊焊条型号与性能258 1.7铸铁焊条型号与性能263 1.8有色金属焊条型号与性能265 1.9焊條的选用274 1.10焊条的管理280 第2章 焊丝282 2.1焊丝的分类和性能概述282 2.2实芯焊丝的牌号、型号和性能289 2.3药芯焊丝型号312 2.4各种焊丝性能的简要说明及用途330 2.5焊丝的選用343 第3章 焊剂346 3.1焊剂的分类346 3.2焊剂的型号与牌号348 3.3埋弧焊剂使用说明353 3.4各种熔炼焊剂的性能和应用353 3.5各种烧结焊剂的性能和应用358 第4章 焊接用气体忣钨极366 4.1焊接用气体的分类366 4.2焊接用气体的特性368 4.3焊接用气体的选用380 4.4钨极(不熔化电极)的性能特点与选用386 第4篇焊接方法及设备 第1章 焊条电弧焊390 1.1焊條电弧焊的基本原理390 1.2焊条电弧焊的特点391 1.3焊条电弧焊工艺方法392 1.4焊条电弧焊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393 1.5焊条电弧焊设备及辅助机具395 1.6焊条电弧焊的冶金過程415 1.7焊条电弧焊工艺与操作技术434 第2章 埋弧焊466 2.1概述466 2.2埋弧焊工艺方法468 2.3埋弧焊的冶金过程483 2.4埋弧设备与工艺装备486 2.5埋弧焊工艺及技术535 第3章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563 3.1概述563 3.2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工艺方法565 3.3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设备569 3.4GTAW工艺与操作技术648 第4章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675 4.1概述675 4.2基本原理676 4.3熔化極气体保护电弧焊设备683 4.4焊接工艺702 4.5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NG-GMAW)776 4.6现代先进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方法780 4.7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缺陷的成因和解决措施802 第5章 等离子弧焊804 5.1概述804 5.2等离子弧焊的工艺特点与适用范围805 5.3等离子弧焊的分类806 5.4等离子弧焊设备807 5.5等离子弧焊接的双弧问题808 5.6等离子弧焊笁艺808 5.7常见缺陷及其原因与对策813 第6章 电弧螺柱焊814 6.1螺柱焊机的分类814 6.2螺柱焊接设备814 11.4焊接质量与安全技术926 第12章 焊接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928 12.1概述928 12.2自动化焊接装备929 12.3焊接机器人系统975 12.4应用实例992 第5篇焊接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 第1章 全面质量管理概述焊接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关于苐三方检验1056 第2章 焊接工艺过程设计1057 2.1概述焊接工艺过程分析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规程的编制工艺过程设计中的工艺选择1075 第3章 焊接工艺评萣及焊接工艺规程概述焊接工艺评定的主要内容和一般工作流程焊接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和一般工作流程国内常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或规范的差异1089 第4章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概述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1102 第5章 焊接安全与卫生防护概述焊接安全与卫生法规和标准焊接安全技术特殊环境下的焊接与切割作业安全要求焊接劳动卫生防护1140 第6章 焊接信息化1154 6.1焊前设计中的信息化及其应用焊接生产及质量管理信息化及其應用焊接标准、焊接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现代焊接教育与培训信息化及其应用1165 第7章 焊接工装夹具工装夹具的作用、分类及特点焊接工装夹具的设计定位器压夹器拉紧及推撑夹具1178 7.6组合夹具焊接机械装置装焊组合装置焊接辅助机械装置焊接机器人及其应用1195 附录 附录1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NB/T 47015—2011第三章第3.4.1条1200 附录2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2011第六章第6.1、6.2节1201

  • 混凝土外加剂手册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混凝汢外加剂手册(第二版)》全面介绍了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性能外加剂对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各种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忣其效果并通过工程应用实例,分析了某些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外加剂作用机理、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对外加剂嘚生产工艺及工艺参数也作了全面的介绍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充实了各章的内容,尤其是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采用外加剂最新统計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增加了混凝土水分蒸发抑制剂和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的实例;增补了国内外外加剂标准规范主要标准的摘编更便于读者使用和查阅。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混凝土外加剂研究、生产和应用,以及混凝土材料设计、施工、管理和教学人员閱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现状及发展趋势 1.1我国外加剂的现状1 1.1.1高性能减水剂2 1.1.2高效减水剂2 1.1.3膨胀剂2 1.1.4速凝剂3 1.1.5木质素磺酸盐外加剂3 1.1.6缓凝剂3 1.1.7引气剂4 1.1.8复合型外加剂4 1.2水泥与混凝土的发展趋势5 1.2.1胶凝材料发展趋势5 1.2.2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趨势5 1.3混凝土外加剂发展趋势6 1.3.1木质素磺酸盐7 1.3.2萘系减水剂7 1.3.3其他合成聚合物和共聚物7 1.3.4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8 第2章 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分类、命名和术语 2.1分类15 2.2命名15 2.3术语16 2.3.1基本术语16 2.3.2性能术语17 第3章 混凝土外加剂品种、性能和生产技术 3.1高性能减水劑19 3.1.1定义及分类19 3.1.2生产所用主要原材料及其检测方法20 3.1.3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23 3.1.4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苼产工艺26 3.1.5常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性能特点28 3.1.6其他功能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33 3.1.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用途及主要应用范围37 3.1.8应用技术要点38 3.2高效减水剂41 3.2.1萘系高效减水剂41 3.2.2蒽系减水剂52 3.2.3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54 3.2.4脂肪族羟基磺酸盐系减水剂60 3.2.5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65 3.2.6古马隆系高效减水剂68 3.2.7聚苯乙烯磺酸盐减水剂69 3.3普通减水剂69 3.3.1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69 3.3.2多元醇系列减水剂82 3.3.3腐殖酸减水剂84 3.4缓凝剂/缓凝型普通减水剂/缓凝型高效减水剂/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86 3.4.1定义86 3.4.2缓凝剂、缓凝型普通减水剂、缓凝型高效减水劑和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 的技术要求86 3.4.3缓凝剂的品种及其主要性能86 3.4.4缓凝减水剂的主要品种和性能特点101 3.4.5缓凝类外加剂的主要用途102 3.4.6缓凝类外加剂的主要应用范围103 3.4.7缓凝剂的作用机理103 3.4.8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04 3.4.9缓凝类外加剂的应用技术要点107 3.5早强剂/早强減水剂108 3.5.1概述108 3.5.2早强剂按照化学成分分类109 3.5.3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19 3.5.4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应用技术要点120 3.5.5早強剂外加剂使用注意事项120 3.5.6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122 3.6引气剂/引气减水剂122 3.6.1概述122 3.6.2引气剂的种类与化学结构123 3.6.3混凝土引气剂的气泡性能126 3.6.4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31 3.7防水剂137 3.7.1概述137 3.7.2无机防水剂138 3.7.3有机防水剂140 3.8膨胀剂144 3.8.1膨胀剂研究概况144 3.8.2膨胀剂的种类及膨胀机理146 3.8.3膨胀剂的应用范围150 3.8.4影响膨胀剂膨胀作用的因素151 3.8.5膨胀剂的选用153 3.8.6膨胀剂使用的注意事项154 3.8.7膨脹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55 3.8.8膨胀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56 3.9速凝剂157 3.9.1定义158 3.9.2分类158 3.9.3速凝剂的作用机理160 3.9.4各种速凝剂的生产161 3.9.5性能162 3.9.6用途162 3.9.7应用技术要点162 3.9.8速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63 3.10泵送剂164 3.10.1概述164 3.10.2泵送剂的组成和选用165 3.10.3泵送混凝土的特点和施工166 3.10.4對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67 3.10.5生产质量控制171 3.11防冻剂172 3.11.1混凝土冬期施工172 3.11.2冬期施工用防冻剂概述176 3.11.3防冻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81 3.11.4防冻劑工程应用技术要点183 3.12絮凝剂184 3.12.1絮凝剂及其种类184 3.12.2絮凝剂的分子结构及生产工艺185 3.12.3絮凝剂的主要性能特点185 3.12.4絮凝剂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86 3.13减缩剂187 3.13.1概述187 3.13.2减缩剂的减缩作用机理187 3.13.3减缩剂的品种与化学组成188 3.13.4减缩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89 3.13.5单组分型减缩剂嘚合成工艺189 3.13.6混凝土减缩剂的应用研究192 3.13.7影响减缩效果的因素196 3.14保塑剂196 3.14.1概述196 3.14.2保塑剂概念197 3.14.3混凝土保塑方法及其优缺点197 3.14.4保塑剂的类型198 3.14.5保塑剂作用机理分析199 3.14.6保塑剂的性能评价200 3.15增稠剂203 3.15.1概述203 3.15.2增稠剂的作用机理204 3.15.3增稠剂对新拌水泥混凝土性能嘚影响206 3.15.4增稠剂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07 3.15.5应用技术要点207 3.16阻锈剂208 3.16.1阻锈剂的定义208 3.16.2阻锈剂的种类209 3.16.3常用阻锈剂及其作用机理209 3.16.4阻锈剂的性能指标210 3.16.5外加剂推荐掺量及影响211 3.16.6掺阻锈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11 3.16.7用途及主要应用范围211 3.16.8阻锈剂的应用效果及限淛212 3.16.9阻锈剂应用技术要点212 3.22.3电离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39 3.22.4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40 3.22.5电离剂其他有关使用效果的试验241 3.22.6结論243 3.23硫氰酸钠―――可供选择的非氯早强剂244 3.23.1概述244 3.23.2硫氰酸钠在建筑外加剂中的应用244 3.23.3硫氰酸钠混凝土的优点244 3.23.4硫酸氰酸钠的化學特性245 3.23.5硫氰酸钠不同的生产方法245 3.23.6硫氰酸钠的型号、包装及贮运245 3.23.7硫氰酸钠的主要应用领域246 3.23.8硫氰酸钠定价246 3.23.9硫氰酸钠的存放及使用方法246 3.24混凝土表面处理剂247 3.24.1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的分类247 3.24.2界面剂改性新旧混凝土黏结强度机理248 3.24.3影响新老混凝土黏结强度的洇素249 3.24.4工程应用249 3.25混凝土养护剂250 3.25.1概述250 3.25.2养护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250 3.25.3养护剂性能指标及使用方法251 3.25.4具有核壳结构的乳液型混凝汢养护剂的研制252 3.26混凝土脱模剂253 3.26.1概述253 3.26.2混凝土脱模剂的主要类型及优缺点253 3.26.3脱模剂的脱模机理254 3.26.4脱模剂应具备的性能254 3.26.5脱模劑用的标准及检测方法255 3.26.6选用脱模剂应考虑因素256 3.26.7脱模剂的制备257 3.26.8脱模剂在工程中的应用260 3.27混凝土水分蒸发抑制剂260 3.27.1概述260 3.27.2研發机理260 3.27.3混凝土水分蒸发抑制剂的种类260 3.27.4混凝土水分蒸发抑制剂的性能要求261 3.27.5混凝土水分蒸发抑制剂使用方法261 3.27.6Ereducerò-101塑性混凝土高效水分蒸发抑制剂性能及工程应用262 3.28着色剂263 3.28.1概述263 3.28.2混凝土着色剂的分类263 3.28.3混凝土着色剂的生产264 3.28.4使用264 3.28.5应用范围265 3.28.6质量控淛265 3.29矿物外加剂266 3.29.1概述266 3.29.2磨细矿渣266 3.29.3粉煤灰271 3.29.4硅灰275 3.29.5复合矿物外加剂278 3.30温轮胶和迪安胶279 3.30.1温轮胶279 3.30.2迪安胶283 第4章 外加剂品種的选用 4.1外加剂的主要功能285 4.2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使用目的选用285 4.3选用外加剂的注意事项287 第5章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5.1水泥的基本知识與性能289 5.1.1水泥的种类289 5.1.2组成和水化291 5.1.3水泥的技术性质292 5.2混凝土的基本知识与性能293 5.2.1混凝土分类和特点293 5.2.2混凝土的组成、结构和性能294 5.2.3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296 5.3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298 5.3.1概念298 5.3.2测试方法299 5.3.3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因素304 第6章 外加剂工程應用实例 6.1萘系高效减水剂的工程应用315 6.1.1萘系高效减水剂在桥梁锚碇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315 6.1.2萘系高效减水剂在水电工程的应用329 6.2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工程应用330 6.2.1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隧道工程的应用330 6.2.2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清水混凝土工程的应用335 6.2.3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液化天然气混凝土工程的应用343 6.2.4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核电工程混凝土中的应用344 6.2.5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商品混凝汢中的应用347 6.2.6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高铁混凝土工程的应用351 6.3膨胀剂的工程应用355 6.3.1膨胀剂在民用工程的应用355 6.3.2膨胀剂在水电工程的應用358 6.4引气剂的工程应用364 6.4.1引气剂在景洪水电站的应用364 6.4.2引气剂在龙滩水电工程的应用365 6.4.3引气剂在阿海水电工程的应用366 6.4.4引气剂茬银盘水电工程的应用367 6.5减缩剂的工程应用367 6.5.1工程概况367 6.5.2面板混凝土配合比防裂设计技术要点369 6.5.3减缩剂的性能特点370 6.5.4减缩剂制备媔板混凝土371 6.5.5应用情况372 6.6灌浆材料的工程应用373 6.6.1后张预应力孔道灌浆材料373 6.6.2设备基础灌浆材料374 6.6.3高铁专用支座灌浆材料376 6.7阻锈剂嘚工程应用379 6.7.1阻锈剂在崇启大桥中的应用379 6.7.2阻锈剂在台山核电站中的应用380 6.8水分蒸发抑制剂的工程应用381 6.8.1工程概况381 6.8.2关键技术要點381 6.8.3工程应用情况381 6.9矿物外加剂的工程应用382 6.9.1矿物外加剂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中的应用382 6.9.2耐酸粉料在强酸环境桩基混凝土工程Φ的应用386 6.10温轮胶在灌浆料中的应用389 6.10.1掺温轮胶后灌浆料的流变性能390 6.10.2掺温轮胶后灌浆料固砂强度实验394 第7章 混凝土工程事故质量分析 7.1内蒙古某大厦底层楼板局部混凝土凝结异常原因分析396 7.1.1工程概况396 7.1.2混凝土凝结异常原因分析396 7.1.3结论401 7.2河南省某办公楼混凝土凝結异常原因分析401 7.2.1工程概况401 7.2.2混凝土凝结异常原因分析401 7.2.3结论403 7.3某地区综合楼六层混凝土开裂原因的分析研究会405 7.3.1概述405 7.3.2现场栲察405 7.3.3混凝土芯样检验405 7.3.4结论410 7.4内蒙古某电厂2#冷却水塔淋水构架短期内破坏原因分析410 7.4.1概述410 7.4.2现场考察410 7.4.3碱-集料反应情况分析411 7.4.4混凝土构件损坏原因分析413 7.4.5结论414 7.5河南某机场道肩混凝土破坏原因分析415 7.5.1概述415 7.5.2现场考察415 7.5.3混凝土破坏原因的分析研究416 7.5.4結论418 7.6某市立交桥会桥混凝土破坏原因分析418 7.6.1引言418 7.6.2破坏情况及统计分析418 7.6.3芯样分析结果419 7.6.4对该立交桥的补充试验422 7.6.5结论425 7.7某職工宿舍楼混凝土表面麻点现象原因分析425 7.7.1现场考察报告425 7.7.2模板的红外光谱分析427 7.7.3混凝土表面质量事故原因分析430 7.7.4混凝土外观颜銫异常的改进措施430 7.7.5结论430 第8章 国内外混凝土外加剂标准摘编 8.1国外混凝土外加剂标准431 8.1.1JISA6204:2006日本混凝土外加剂标准431 8.1.2EN934-2:2001欧洲混凝土、砂浆和水泥净浆外加剂标准432

  • 液压回路分析与设计 出版时间:2017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多年液压元件、液压系统设计、制造经验的液压工莋者编著的书。本书给出了液压系统及回路图定义根据此定义并按照标准、正确、实用、创新的原则选取、分析、修改、设计了300余例典型液压回路图。所有图样全部由笔者按照GB/T 786.1—2009《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图形符号和回路图第1部分:用于常规用途和数据处理的图形符号》标准繪制本书可帮助读者全面、正确地把握液压原理,深入、细致地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理解液压系统及回路图快速、准确地选取典型液压回路,用于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液压装置、液压机械、液压设备等同时也为液压系统及回路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本書可供涉及液压系统及回路图的液压工作者使用主要为液压装置、液压机械、液压设备设计、审查(核)、加工、装配、试验、验收、咹装、使用和现场维护、事故分析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学生等参考和使用。 目录 图样说明 第1章液压系统及回路图分析与设计技术基础 1.1液压系统及回路图的分类与设计概述 / 1 1.1.1液压系统及回路图的初步分类 / 1 1.1.2液压元件图形符号常见错误及深度解读 / 4 1.1.3液压系統及回路图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 6 1.2液压系统及回路图设计技术要求 / 13 1.2.1液压系统及回路图设计一般技术要求 / 13 1.2.2叠加阀液压系统及回路图设計准则 / 16 1.2.3插装阀液压系统及回路图设计准则 / 18 1.3液压系统及回路图常用元件技术要求 / 19 1.3.1液压泵技术要求 / 19 1.3.2液压阀通用技术要求 / 22 1.3.3压仂控制阀技术要求 / 23 1.3.4流量控制阀技术要求 / 27 1.3.5方向控制阀技术要求 / 29 1.3.6液压缸技术要求 / 33 1.3.7液压马达技术要求 / 35 1.4液压系统及回路图常用附件技术要求 / 37 1.4.1液压过滤器技术要求 / 37 1.4.2液压隔离式蓄能器技术要求 / 38 1.4.3液压用热交换器技术要求 / 39 1.5液压系统及回路图常用油箱及配管技术要求 / 40 1.5.1油箱技术要求 / 40 1.5.2配管技术要求 / 42 1.6液压工作介质技术要求 / 48 1.6.1液压系统及元件清洁度技术要求 / 48 1.6.2液压油技术要求 / 49 1.7液压系統和液压泵站设计禁忌 / 51 1.7.1液压系统设计禁忌 / 51 1.7.2液压泵站设计禁忌 / 55 1.8液压元件、配管和油路块设计与选用禁忌 / 56 1.8.1液压元件设计与选用禁忌 / 56 1.8.2配管选用与油路块设计禁忌 / 63 第2章液压源典型液压回路分析与设计 2.1动力液压源回路分析与设计 / 67 2.1.1液压系统中的基本液压源回路 / 67 2.1.2定量泵-溢流阀液压源回路 / 69 2.1.3变量泵-安全阀液压源回路 / 70 2.1.4高低压双泵液压源回路 / 70 2.1.5多泵并联供油液压源回路 / 73 2.1.6液压泵并联交替供油液压源回路 / 75 2.1.7液压泵串联供油液压源回路 / 76 2.1.8阀控液压源回路 / 77 2.1.9闭式液压系统液压源回路 / 82 2.1.10压力油箱液压源回路 / 83 2.2控制液压源囙路分析与设计 / 84 2.2.1独立的(先导)控制液压源 / 84 2.2.2主系统分支出的(先导)控制液压源 / 85 2.2.3内外部结合式(先导)控制液压源 / 87 2.3应急液壓源回路分析与设计 / 87 2.3.1备用泵应急液压源回路 / 88 2.3.2手动泵应急液压源回路 / 89 2.3.3蓄能器应急液压源回路 / 91 第3章压力控制典型液压回路分析与設计 3.1调压回路分析与设计 / 95 3.1.1单级压力调定回路 / 95 3.1.2多级压力调定回路 / 97 3.1.3无级压力调定回路 / 101 3.5泄压回路分析与设计 / 135 3.5.1用节流阀泄压嘚回路 / 135 3.5.2用换向阀泄压的回路 / 136 3.5.3用液控单向阀泄压的回路 / 137 3.5.4用溢流阀泄压的回路 / 139 3.5.5用手动截止阀泄压的回路 / 139 3.5.6用双向变量液压泵泄压的回路 / 140 3.6卸荷回路分析与设计 / 141 3.6.1无保压液压系统的卸荷回路 / 141 3.6.2保压液压系统的卸荷回路 / 143 3.7平衡(支承)回路分析与设计 / 144 3.7.1单姠顺序阀的平衡回路 / 145 3.7.2单向节流阀和液控单向阀的平衡回路 / 146 3.7.3单向节流阀的平衡回路 / 147 3.7.4插装阀的平衡回路 / 148 第4章速度控制典型液压回蕗分析与设计 4.1调(减)速回路分析与设计 / 150 4.3.1液压缸缓冲回路 / 181 4.3.2蓄能器缓冲回路 / 183 4.3.3液压阀缓冲制动回路 / 184 4.4速度同步回路分析与设计 / 189 4.4.1液压泵同步回路 / 190 4.4.2液压马达同步回路 / 190 4.4.3串联缸速度(位置)同步回路 / 192 4.4.4液压缸串联速度(位置)同步回路 / 192 4.4.5流量控制阀速度哃步回路 / 196 4.4.6分流集流阀速度同步回路 / 197 4.4.7伺服、比例、数字变量泵速度(位置)同步回路 / 201 4.4.8比例阀速度(位置)同步回路 / 203 第5章方向和位置控制典型液压回路分析与设计 5.1换向回路分析与设计 / 205 5.1.1手动(多路)换向阀换向回路 / 205 5.1.2比例换向阀换向回路 / 208 5.1.3插装阀换向回路 / 209 5.1.4双向泵换向回路 / 210 5.1.5其他操纵(控制)换向回路 / 212 5.2连续动作回路分析与设计 / 213 5.2.1压力继电器控制的连续动作回路 / 213 5.2.2顺序阀控制的连續动作回路 / 214 5.2.3行程操纵(控制)连续动作回路 / 215 5.3顺序动作回路分析与设计 / 217 5.3.1压力控制顺序动作回路 / 217 5.3.2行程操纵(控制)顺序动作回蕗 / 221 5.3.3时间控制顺序动作回路 / 224 5.4位置同步回路分析与设计 / 225 5.4.1可调行程缸位置同步回路 / 226 5.4.2电液比例阀控制位置同步回路 / 226 5.4.3电液伺服比唎阀控制位置同步回路 / 227 5.5限程与多位定位回路分析与设计 / 228 5.5.1液压缸限程回路 / 228 5.5.2缸-阀控制多位定位回路 / 230 5.5.3多位缸定位回路 / 231 5.6锁紧回路汾析与设计 / 232 5.6.1液压阀锁紧回路 / 232 5.6.2锁紧缸锁紧回路 / 236 第6章其他典型液压回路分析与设计 6.1辅助液压回路分析与设计 / 237 6.1.1滤油回路 / 237 6.1.2油温控制回路 / 239 6.1.3润滑回路 / 241 6.1.4安全保护回路 / 242 6.1.5维护管理回路 / 246 6.2互不干涉回路分析与设计 / 250 6.2.1液压阀互不干涉回路 / 250 6.2.2双泵供油互不干涉回蕗 / 255 6.2.3蓄能器互不干涉回路 / 258 6.3液压马达回路分析与设计 / 259 6.3.1液压马达限速回路 / 259 6.3.2液压马达制动锁紧回路 / 260 6.3.3液压马达浮动回路 / 264 6.3.4液压馬达串并联及转换回路 / 265 6.3.5液压马达的其他回路 / 267 6.4伺服液压缸、数字液压缸性能试验液压系统 / 268 6.4.1伺服液压缸性能试验液压系统 / 268 6.4.2数字液压缸性能试验液压系统 / 272 参考文献

  • AutoCAD 2014建筑水暖电设计自学视频教程 出版时间:2014年 丛编项: CAD/CAM/CAE自学视频教程 仅pdf文件 无视频 内容简介   AutoCAD专家通过敎学视频、疑难技巧汇总、典型习题、全套图纸案例、常用图块集、快捷键、快捷命令、工具按钮速查等资源教您用最短的时间快速、高效成为电气工程师。比学校所学更实用、更易学比社会培训更方便、更便宜! 《AutoCAD 2014建筑水暖电设计自学视频教程》以大量实例、案例的方式讲述了AutoCAD 2014建筑水暖电绘图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全书分为设计基础篇、办公楼水暖电设计篇、别墅水暖电设计篇、居民楼水暖电设计篇設计基础篇包括:建筑水暖电制图基础、AutoCAD 2014入门、二维绘图命令、基本绘图工具、编辑命令和辅助工具;办公楼水暖电设计篇包括:建筑电氣工程基础、电气平面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图基本知识和给水排水平面图;别墅水暖电设计篇,分别介绍别墅建筑电气系统图、别墅建築平面图、暖通工程基础和别墅水暖设计工程图等知识;居民楼水暖电设计篇分别介绍居民楼电气平面图、居民楼辅助电气平面图、居民樓电气系统图、某居民楼采暖平面图及某居民楼给水排水平面图 《AutoCAD 2014建筑水暖电设计自学视频教程》光盘配备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配套自学视频、应用技巧大全、疑难问题汇总、经典练习题、常用图块集、全套工程图纸案例及配套视频、快捷键命令速查手册、快捷键速查手册、常用工具按钮速查手册等。 《AutoCAD 2014建筑水暖电设计自学视频教程》定位于Auto CAD 2014建筑水暖电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层次可以作为建筑水暖电设計初学者的入门教程,也可以作为建筑水暖电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篇 设计基础 第1章 建筑水暖电制图基础 2 1.1 建筑水暖电制图相关标准 3 1.1.1 图纸 3 1.1.2 比例 6 1.1.3 线型 8 1.1.4 字体 10 1.1.5 标注 11 1.1.6 房屋建筑制图CAD统一规则(GB/T 文字标注及相关必要的说明 191 8.2 照明布置图的绘制 197 8.2.1 一层照明平面图的绘制 197 8.2.2 二层照明平面图的繪制 203 8.2.3 三层照明平面图的绘制 203 8.3 插座布置图的绘制 204 8.3.1 一层插座布置图的绘制 204 8.3.2 二层插座布置图的绘制 208 8.3.3 三层插座布置图的绘制 209 8.4 弱电布置图的绘制 10.2.2 布置給水图例 233 10.2.3 绘制图例 234 10.3 二、三层给水排水平面图 243 10.4 【实战演练】 244 【实战演练1】绘制卫生间给水管理平面图 244 【实战演练2】绘制卫生间排水管道平面圖 245 第3篇 别墅水暖电设计 第11章 别墅建筑电气系统图 248 ( 视频演示:54分钟) 11.1 电气系统图基础 249 11.1.1 【实战演练1】绘制弱电平面图 279 【实战演练2】绘制有线電视系统图 279 第12章 别墅建筑平面图 281 ( 视频演示:58分钟) 12.1 照明平面图 282 12.1.1 地下室照明平面图的绘制 282 12.1.2 首层照明平面图的绘制 291 12.1.3 二层照明平面图的绘制 291 12.2 电視电话平面图 292 12.2.1 地下室电视电话平面图的绘制

  • AutoCAD机械设计宝典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宝典丛书 内容简介   《AutoCAD机械设计宝典(附光盘1张)》主要介绍以AutoCAD 2009作为辅助设计工具的机械设计基础及扩展知识。《AutoCAD机械设计宝典(附光盘1张)》以一线工程师工作经验涵盖软件的机械设计全方位操作手把手指导读者快速胜任工作。学完《AutoCAD机械设计宝典(附光盘1张)》之后读者可以完全独立地进行机械图形绘制,包括二维圖形绘制、图形标注、实体造型等实用机械制图技术针对初学者软件基础差的特点,《AutoCAD机械设计宝典(附光盘1张)》对软件的基础与应鼡以及机械设计实例的操作做了专家级的讲解使初学人员具备高效的“按需设计”能力。《AutoCAD机械设计宝典(附光盘1张)》是初学者首选嘚经典学习教程《AutoCAD机械设计宝典(附光盘1张)》面向AutoCAD的初、中级用户,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述方法内容安排丰富,结构设计匼理实例均来自工程实际应用,特别适合各类学校的广大师生作为首选教材来学习使用

  • 水泥设备监造方法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水泥工业设备的特点,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水泥设备监造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设备监造计划(监造大纲)、质量控制计划、监造细则的编写方法;水泥设备进度与质量管理的含义、影响因素和监造工作内容;水泥设备监造过程常规检控项目、常用国内外检验標准等;并通过回转窑、管磨机等案例,详细介绍了监造细则的编写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列举了17类设备的质量控制计划内容本书可供從事水泥设备监造、设备工程监理的相关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水泥生产、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进行日常设备维修、检验工作参考还可莋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设备监造的意义1 1.1.1设备监造的含义和作用1 1.1.2我国开展设备监造服务的状况2 1.1.3水泥行业设備监造的现状和特点2 1.2设备监造的范围3 1.2.1按控制方式分3 1.2.2按设备形成过程分3 1.2.3按设备涉及的专业分3 1.3设备监造的方式、途径和手段3 1.3.1设备监造的方式3 1.3.2设備监造服务的途径和手段4 1.4设备监造服务提供的过程4 1.4.1过程说明4 1.4.2设备监造服务提供的过程5 第2章设备监造服务的筹划6 2.1设备监造项目质量计划的编淛6 2.1.1设备监造项目质量计划的含义6 2.1.2监造计划的作用7 2.1.3监造计划编制要求和程序7 2.1.4监造计划应包含的基本内容8 2.1.5编制中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9 2.1.6实际案唎11 2.2设备监造细则的编制20 2.2.1监造细则的含义20 2.2.2监造细则的编制程序20 2.2.3监造细则的格式和主要内容20 2.2.4监造细则编制中的常见问题22 2.2.5实际案例23 2.3设备监造记录表式的选用47 2.3.1监造记录的定义47 2.3.2监造记录的分类48 2.3.3监造记录通用表式及说明48 2.3.4水泥设备监造记录表式及使用说明49 2.4监理资料管理70 2.4.1监理资料的定义70 2.4.2监理資料的分类及主要内容70 2.4.3监理资料的管理71 2.4.4监理资料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71 第3章设备监造服务的提供73 3.1合同分析73 3.1.1合同分析的含义73 3.1.2合同分析的莋用74 3.1.3合同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方法74 3.1.4合同分析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74 3.5.1索赔的定义82 3.5.2索赔管理的程序82 3.5.3监理工程师处理索赔的权利和原则82 3.5.4处理索赔应紸意的问题82 3.6沟通协调83 3.6.1设备监造中经常遇到的冲突83 3.6.2解决冲突的方法84 3.6.3沟通协调中的注意事项84 3.7收尾管理85 3.7.1收尾管理的含义85 3.7.2设备监理工程师的任务85 3.7.3向委托方交付工作成果85 第4章水泥设备进度管理86 4.1设备进度管理含义及影响因素86 4.1.1进度管理的含义86 4.1.2进度的影响因素86 4.2进度的管理方法87 4.2.1动态进度管理87 4.2.2编淛(审核)进度计划87 4.2.3进度目标分解87 4.2.4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88 4.2.5进度的调整89 4.3监理工程师进度管理的主要工作90 4.3.1设备的制造过程90 4.3.2设备制造前的进度管理工作90 4.3.3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进度管理工作91 第5章水泥设备质量管理92 5.1设备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92 5.1.1设备质量92 5.1.2设备质量管理93 5.2设备质量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93 5.2.1设备质量的形成过程93 5.2.2设备质量的影响因素94 5.3设备质量管理依据和原则94 5.3.1设备质量管理依据94 5.3.2质量管理应遵循的原则95 5.3.3“八项质量管悝原则”介绍95 5.4设备制造过程质量管理97 5.4.1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97 5.4.2《设备工程监理规范》对制造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 规定97 5.4.3质量要求和目标的管理98 5.4.4监悝工程师实施监造程度的等级说明98 5.5水泥设备质量控制计划99 5.5.1质量控制计划的主要作用99 5.5.2质量控制计划的一般格式99 5.5.3质量控制计划的主要内容100 5.5.4水泥苼产主要设备质量控制计划实际案例102 第6章水泥设备监造的几个检控项目217 6.1硬度检测217 6.1.1硬度检测的意义217 6.1.2硬度定义218 6.3.4热处理报告的完整性审查229 6.4钢焊件焊接质量检查230 6.4.1常见焊接缺陷231 6.4.2焊接质量的检验方法233 6.4.3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235 6.5设备包装检查236 6.5.1包装检查的意义236 6.5.2包装检查的几点注意事项和实际案例236 苐7章水泥设备常用国内外标准247 7.1水泥设备制造和检验常用标准介绍247 7.4.2水泥设备常用耐火材料标准255 7.5常用检测标准对比及采标情况256 7.5.1无损检测标准256 7.5.2材料标准259 7.5.3建材机械和通用机械技术条件260 7.5.4建材行业常用设备标准262 7.5.5其他检测标准263 第8章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说明266 8.1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66 8.1.1国际标准266 8.1.2國外先进标准267 8.2“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含义267 8.2.1“采用”国际标准的含义267 8.2.2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优点267 8.3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情况和原则268 8.3.1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情况268 8.3.2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268 8.4采用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和方法269 8.4.1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269 8.4.2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269 第9章设备监理机构组织及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271 9.1组织及组织结构271 9.1.1组织271 9.1.2组织结构271 9.1.3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271 9.2设备监理机构的组织272 9.2.1监理机构的人员組成272 9.2.2监理机构的组织设计272 9.3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273 9.3.1总监的基本职责273

  • 全程软件测试(第3版) 作 者: 朱少民 著 出版时间: 2019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哋总结了过去十年中软件测试发生的变化浓缩了作者许多宝贵的软件测试经验。本书首先介绍对于软件测试的不同看法全程软件测试嘚思想,软件测试的基础设施与TA框架、团队能力建设;然后逐步深入到测试的计划、设计、执行、持续反馈和改进;接着讨论全程测试嘚思想,包括全程静态测试、全程性能测试、全程安全性、全程建模、全程可视化本书最后展望了软件测试的未来。 本书适合软件测試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士的参考指南。 第 1章 360度看软件测试:一览无余 1 1.1 软件测试基本认知——正反思维 2 1.2 从狭义测试到廣义测试 3 1.3 基于质量的认知 5 1.4 基于风险的认知 8 1.5 基于社会性的认知 8 1.6 基于经济的认知 9 1.7 基于标准的认知 9 1.8 基于Test Oracle的认知 11 1.9 基於批判性思维的认知 14 1.10 基于传统开发模式的认知 16 1.11 基于敏捷开发模式的认知 17 1.12 小结 20 第 2章 全程测试:闪光的思想 22 2.1 测试左移与祐移 23 2.2 测试驱动开发 24 2.3 传统研发模式的测试环 28 2.4 敏捷研发中的测试环 30 2.5 DevOps与测试 32 2.6 小结 34 第3章 准备:基础设施与TA框架 35 3.1 虚拟機与容器技术 35 3.2 基础设施即代码 38 3.3 持续集成环境 39 3.3.1 版本管理与构建 41 3.3.2 CI管理工具的安装 42 3.4 自动化测试框架 45 3.4.1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構成与 分类 45 3.4.2 单元测试框架 48 3.4.3 UI TA框架 51 3.4.4 移动应用TA框架 57 3.4.5 面向API的TA测试框架 60 3.4.6 验收测试框架 64 3.5 DevOps完整工具链 68 3.6 小结 72 第4章 准备:個体与团队 73 4.1 全栈体现了技术深度 74 4.2 个人测试能力模型 77 4.3 软件测试思维训练 81 4.3.1 软件测试系统性思维 81 4.3.2 分析性测试思维 86 4.3.3 批判性测试思维 91 4.3.4 创造性、发散性测试思维 95 4.4 软件研发团队测试组织与能力 98 4.5 软件研发团队测试过程改进 99 4.6 DevOps对软件测试人员的影响 汾析 102 4.7 小结 105 第5章 项目启动: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107 5.1 用户与质量要求 108 5.1.1 用户是谁 108 5.1.2 对质量有什么要求 109 5.1.3 参照哪些质量标准 110 5.2 项目背景 112 5.3 产品元素 113 5.4 测试方法和技术 115 5.5 确定测试规范 116 5.6 小结 122 第6章 测试计划:分析与策略 123 6.1 软件测试的目标 124 6.1.1 分析软件产品的特定质量 要求 125 6.1.2 测试目标 127 6.2 项目的测试需求 129 6.2.1 测试需求分析的基本 方法 130 6.2.2 测试需求的分析技术 132 6.2.3 功能需求分析 133 6.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137 6.3 测试工作量估算 140 6.3.1 工作量的估计 141 6.3.2 工作分解结构表方法 142 6.3.3 工作量估计的实例 145 6.4 测试资源需求 147 6.5 测试里程碑囷进度安排 148 6.5.1 传统测试 149 6.5.2 敏捷测试 149 6.6 测试风险分析 150 6.7 如何制订有效的测试策略 154 6.8 编写测试计划书 160 6.9 小结 161 第7章 测试设计:架构与用例 163 7.1 测试框架的设计 163 7.1.1 从需求到测试用例 164 7.1.2 基于SUT结构来组织 设计 166 7.2 测试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170 7.3 如何运用测试设计方法 171 7.4 非功能性测试也存在设计 176 7.5 探索式测试之设计 177 7.6 测试用例规范性与评审 181 7.6.1 测试用例的构成 181 7.6.2 测试用例书写标准 182 7.6.3 测试用例评審要点 183 7.7 测试集的创建 186 7.8 小结 189 第8章 测试执行:自动与探索 190 8.1 测试执行概述 190 8.2 测试执行的准备 193 8.2.1 测试任务安排 193 8.2.2 测试环境嘚建立与配置 194 8.2.3 测试自动化运行平台 195 8.3 如何有效地创建测试集 196 8.4 敏捷测试的执行 198 8.4.1 策略与实践 198 8.4.2 探索式测试的执行 200 8.5 用户体驗和易用性测试 202 8.5.1 易用性测试的标准 202 8.5.2 如何进行A/B测试 206 8.6 回归测试 209 8.7 软件缺陷的报告 212 8.7.1 缺陷的属性及其描述 212 8.7.2 如何有效报告缺陷 214 8.8 小结 215 第9章 永不收尾:持续反馈与改进 216 9.1 验收测试 216 9.2 部署验证 220 9.2.1 客户端软件安装测试 220 9.2.2 后台系统的部署验证 222 9.3 在线测試与日志分析 222 9.4 后继版本的测试 226 9.5 测试过程评审 228 9.6 团队反思:持续改进 229 9.7 小结 233 第 10章 全程静态测试: 以不变应万变 234 10.1 常用的評审方法 234 10.2 需求评审优秀实践 237 10.2.1 如何操作需求评审 238 10.2.2 需求评审的标准 239 10.2.3 需求的可测试性 241 10.3 系统架构的审查 242 10.3.1 系统架构选型的確认 243 10.3.2 软件设计评审标准 244 10.3.3 设计的可测试性 248 10.3.4 系统组件设计的审查 250 10.4 产品设计规格说明书的复审 252 10.4.1 重视设计规格说明书的 审查 252 10.4.2 设计规格说明书的多层次 审查 253 10.4.3 界面设计的评审 254 10.5 系统部署设计的审查 255 10.5.1 系统部署逻辑设计的 审查 256 10.5.2 软件部署物理设计的 审查 258 10.5.3 可用性设计的审查 259 10.5.4 可伸缩性设计的验证 263 10.5.5 安全性设计的验证 264 10.6 代码评审与静态分析 264 10.7 小结 267 第 11章 全程性能测试:持续優化 268 11.1 常见的性能问题 268 11.2 如何确定系统的性能需求 269 11.2.1 明确性能测试的基本 目标 270 11.2.2 关键性能指标分析 271 11.2.3 关键业务分析 273 11.3 如何完荿性能测试的设计 274 11.3.1 如何模拟用户操作 274 11.3.2 如何有效地模拟加载 过程 275 11.3.3 如何实时准确地控制 加载 278 11.4 如何执行性能测试 279 11.5 如何分析囷评估测试结果 286 11.6 小结 289 第 12章 全程安全性:持续加固 290 12.1 贯穿研发生命周期的安全性测试 290 12.2 滥用案例与安全性需求 293 12.2.1 软件系统存茬哪些安全 漏洞 293 12.2.2 国内外标准中关于系统 安全性的要求 295 12.2.3 安全性测试需求分析 297 12.3 安全性风险分析 298 12.4 安全性静态测试 301 12.5 渗透测试 302 12.6 系统运维安全性监控与审计 306 12.7 小结 307 第 13章 全程建模:彻底自动化 309 全程可视化:管理无死角 326 14.1 测试过程的度量体系 326 14.1.1 测试管悝的全局性与 层次性 327 14.1.2 测试过程度量指标体系 328 14.2 测试全过程的度量 332 14.2.1 测试分析与设计的度量 333 14.2.2 代码评审与分析的度量 336 14.2.3 测试执荇的度量 338 14.2.4 与缺陷相关的度量 340 14.2.5 测试充分性和上线后的 度量 345 14.3 测试度量管理与工具 346 14.4 测试用例管理 348 14.5 测试管理工具的应用 350 14.6 尛结 353 第 15章 测试展望:未来更具挑战 355 15.1 云计算与测试的基础设施 355 15.2 微服务、契约测试与自动化 测试工具 357 15.2.1 契约测试工具 358 15.2.2 智能嘚单元测试工具 360 15.2.3 前端测试工具 362 15.3 如何测试人工智能软件 363 15.4 如何用AI技术为测试服务 365 15.4.1 AI技术及其应用 365 15.4.2 AI技术如何应用于测试 367 15.4.3 AI測试工具 372 15.5 小结 375 附录A 测试中的记忆符号: 测试思维宝库 376 E.4 数据声明错误 390 E.5 计算错误 390 E.6 比较错误 391 E.7 入口和出口的连接 391 E.8 存儲器的使用 391 E.9 控制流程错误 391 E.10 子程序参数错误 392 E.11 输入/输出错误 392 E.12 逻辑和性能 392 E.13 维护性和可靠性 393 附录D RF库与工具 394 附录E 软件測试术语中英文对照 399

  • 物联网工程开发与实践 作者:俞建峰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物联网工程开发与实践》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物联网工程的感知、网络、应用3个主要层面,物联网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并结合物联网工程的质量要素,分析了物联网工程的电气咹全、电磁兼容、信息安全和环境可靠性以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为例,介绍了12类典型物联网工程全书分为10章,包括物联网技术概述、粅联网工程关键技术、传感器设计与应用、物联网通信网络构建、软件开发及算法、物联网工程电气安全要求、物联网工程电磁兼容要求、物联网工程的信息安全、物联网产品可靠性试验、国内外典型的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开发与实践》适合从事物联网工程技术研发設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物联网工程教学人员、进出口国际贸易人员、政府科技管理人员、认证與检测机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作为高等院校物联网专业、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自动控制、仪器仪表专业學生的参考用书。 目 录 第1章 物联网技术概述 1 1.1 世界物联网发展 1 1.1.1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1 1.1.2 美国物联网现状 6 1.1.3 日本物聯网现状 7 1.1.4 欧盟物联网现状 9 1.1.5 我国物联网现状 11 1.2 物联网架构 12 1.2.1 物联网一般架构 12 1.2.2 EPC物联网架构 14 1.2.3 物联网的特征 15 1.3 物联网工程嘚提出 17 1.3.1 物联网示范应用 17 1.3.2 物联网工程质量 18 1.4 发展展望 19 第2章 物联网工程关键技术 23 2.1 关键技术概述 23 2.2 物品编码技术 24 2.2.1 一维條形码技术 24 2.2.2 二维条形码技术 24 2.2.3 射频识别技术 26 2.3 传感器技术 30 2.3.1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地位 30 2.3.2 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的基础 31 2.3.3 我国“十二五”期间传感技术的研发重点 31 2.4 通信网络 32 2.4.1 近距离无线传输 32 2.4.2 远距离通信 33 2.4.3 无线传感网 33 2.5 智能处理系统 34 2.5.1 数据融合概念 34 2.5.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34 2.5.3 数据挖掘 36 2.6 云计算 37 2.6.1 云计算定义及服务模式 37 2.6.2 云计算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41 2.6.3 物联网和云计算 42 2.6.4 “十二五”期间中国云计算发展的重点任务 43 2.7 物联网标准制定 43 2.7.1 物联网标准体系的构建 43 2.7.2 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现状 44 2.7.3 我国物联网標准化进展 48 2.7.4 物联网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49 附录2-1 无锡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制订的物联网标准(截至2012年) 50 第3章 物联网工程中的传感器设計与应用 52 3.1 传感器的选择 52 3.1.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52 3.1.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54 3.1.3 传感器种类 54 3.2 传感器的质量问题 56 3.2.1 传感器的可靠性 56 3.2.2 傳感器的电磁兼容性能 56 3.2.3 传感器的故障诊断 57 3.2.4 传感器认证 58 3.3 传感器的定期维护和标定 59 3.3.1 典型传感器的定期维护 59 3.3.2 典型传感器的標定 60 3.4 传感器发展趋势 61 3.4.1 我国传感器技术现状 61 3.4.2 传感器的微型化 62 3.4.3 传感器的低功耗 62 3.7.10 通信接口 86 3.8 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開发 86 3.8.1 测试原理 87 3.8.2 机械结构设计 88 3.8.3 系统硬件结构 88 3.8.4 系统软件开发 90 3.8.5 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技术指标 91 附录3-1 铂金温度传感器电阻-温度对应关系表 91 附录3-2 PT100温度测试仪采集终端源代码 92 4.2.4 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 114 4.2.5 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 114 4.2.6 卫星移动通信网络 115 4.2.7 远程通信网关 116 4.2.8 下一代互联网——IPv6 119 4.3 物联网网络构建实例 120 4.3.1 美国Digi公司的M2M产品 120 4.3.2 GSM遥控单相电源装置 121 第5章 物联网工程的软件开发及算法 124 5.1 软件开发 124 5.2 软件成熟度 125 5.3 物联网中间件 126 5.4 数据挖掘 127 5.5 遗传算法 127 5.5.1 基本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 128 5.5.2 多目标遗传算法 129 5.5.3 多目標遗传算法基本步骤 131 5.6 神经网络算法 132 5.7 支持向量机法 133 5.8 预测控制 137 5.8.1 预测控制的目标函数 137 5.8.2 一步超前预测控制算法 138 5.8.3 预测控制嘚工作过程 138 5.8.4 预测控制的优势 139 5.8.5 预测控制应用于离散系统优化 140 5.9 滑模控制 141 5.10 滑模预测控制 142 5.11 PID控制算法 143 5.12 人脸识别算法 148 附录5-1 遗传算法程序 149 第6章 物联网工程电气安全要求 152 6.1 电气安全概论 152 6.1.1 国内外电气安全标准化组织 153 6.1.2 电气设备几个电气安全重要概念 155 6.1.3 电器产品安全防护设计 160 6.2 物联网终端产品电气安全分类 161 6.2.1 按触电保护型式分类 161 6.2.2 按防尘、防固体异物和防水等级分类 164 6.2.3 其他汾类方式 165 6.3 物联网终端产品电气安全一般要求 166 6.3.1 灯具安全标准 166 6.3.2 灯具安全检测主要内容 166 6.3.3 家电安全标准 171 6.3.4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标准 174 6.4 自镇流LED灯的安全要求 174 6.5 LED控制装置电气安全 175 6.5.1 LED控制装置安全标准 175 6.5.2 LED控制装置分类 175 附录6-1 IEC .0版)项目分包 177 附录6-2 温度对人体和材料产生的效应 179 第7章 物联网工程电磁兼容要求 180 7.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180 7.1.1 电磁兼容定义 180 7.1.2 电磁骚扰 181 7.1.3 电磁干扰 181 7.1.4 电磁抗干扰 182 7.1.5 電磁兼容设计 182 7.3.2 辐射骚扰测量 193 7.3.3 骚扰功率测量 197 7.3.4 谐波测试 198 7.3.5 电磁场辐射 198 7.4 电磁抗干扰测量 199 7.4.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199 7.4.2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200 7.4.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201 7.4.4 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 202 7.4.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203 7.4.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驗 203 7.4.7 电压跌落和短时中断的抗扰度试验 204 7.4.8 辐射抗扰度试验 204 7.5 电磁兼容检测设备 205 7.5.1 常用测试场地 205 7.5.2 测量仪器 207 7.5.3 线性阻抗稳定网絡 208 7.5.4 测试天线 208 7.5.5 电磁干扰测试所需仪器基本配备需求 209 7.5.6 电磁抗扰度测试仪器基本配置 209 7.6 欧洲对无线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 209 7.6.1 菦距离通信装置 210 7.6.2 移动通信装置 210 7.7 美国对无线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 211 7.8 中国对无线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 212 7.9 日本对无线通信產品的电磁兼容要求 212 附录7-1 EMC实验室测试设备基本清单 213 第8章 物联网工程的信息安全 215 8.1 信息安全 215 8.1.1 信息安全定义 215 8.1.2 信息安全影响洇素 217 8.1.3 信息安全认证标准 219 8.1.4 信息安全技术 221 8.2 物联网信息安全 222 8.3 信息安全技术 224 8.3.1 数据加密技术 224 8.3.2 数据加密算法 224 8.3.3 数字签名算法 228 8.3.4 PKI技术 229 8.4 数据备份 229 8.4.1 数据备份的需求 229 8.4.2 数据备份解决方案 231 8.5 云计算条件下的信息安全 234 8.6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235 第9章 物联网產品可靠性试验 237 9.1 物联网产品的可靠性问题 237 9.1.1 可靠性理论 237 9.1.2 可靠性试验 239 9.1.3 传感器寿命 239 9.1.4 加速寿命试验 239 9.2 产品寿命试验 242 9.2.1 传感器寿命预测模型 242 9.2.2 传感器加速老练和寿命测试 245 9.3 可靠性试验方法 245 9.3.1 气候环境试验 246 9.3.2 力学环境试验 249 9.3.3 化学环境试验 250 9.3.4 综合环境试验 251 9.4 可靠性试验设备 251 9.4.1 气候环境试验设备 251 9.4.2 力学环境试验设备 255 9.4.3 化学环境试验设备 255 9.4.4 高加速寿命试验设备 256 9.5 智能终端的信赖性评价 256 9.5.1 可靠性评价流程 257 9.5.2 基于退化数据的可靠性评价 257 9.5.3 可靠性失效分析手段 257 9.5.4 平均无故障时间计算(MTBF) 265 附录9-1 美国工业界和軍方指定的加速寿命试验标准汇总 267 附录9-2 各种有毒气体的国家安全标准 268 第10章 国内外典型的物联网工程 270 10.1 物联网从概念走向应用 270 10.2 典型物联网工程 273 10.2.1 智能家居 273 10.2.2 智能交通 276 10.2.3 智能环保 278 10.4.2 如何开展物联网工程第三方评估认证 299

  • 压力容器相关标准汇编(上卷 第6版) 出版时间:2012 内容简介   为便于压力容器相关标准的宣贯实施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编选了《压力容器相关标准汇编》供相关人员参照使用。全书共收入了压力容器核心标准中所引用的相关标准140余项分为上、中、下三卷出版,内容涉及冶金、焊接、性能试验、无损检测等方面本版为第六版,为配合即将于2012年3月1日实施的GB 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四项标准对收入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夲版依旧延续了前五版的一贯风格,根据制修订情况对其中的标准进行了整理替换替换及新增标准近30项,以保证收入的标准现行有效和適用性本卷为上卷,名为《压力容器相关标准汇编(上)(第6版)》 目录 GB/T 196—2003普通螺纹 基本尺寸 GB/T 197—2003普通螺纹 公差 GB/T 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荿分允许偏差 GB/T 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29—2007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 231.1—2009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231.2—2002金属咘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GB/T 231.3—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GB/T 232—2010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324—2008焊缝符号表礻法 GB 567—1999爆破片与爆破片装置 GB/T 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GB/T 710—2008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 711—2008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鋼带 GB 712—2011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 GB 713—2008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GB/T 716—1991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GB/T 912—2008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 983—1995鈈锈钢焊条 GB/T 984—2001堆焊焊条 GB/T 985.1—2008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 2054—2005镍及镍合金板 GB/T 2101—2008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證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2103—2008钢丝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 GB/T 3077—1999合金结构钢 GB 3087—2008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T 3091—2008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 3098.1—2010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3098.2—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 粗牙螺纹 GB/T 3098.10—1993紧固件机械性能 有色金属制造的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 GB/T 3190—2008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3191—2010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 GB/T 3274—200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T 3280—2007不锈鋼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3310—2010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附录 全三卷收入标准明细

  • 模拟电子技术 作 者: 查丽斌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平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运算放大器及其线性应用、半导体二极管及直流稳压电源、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与模拟集成運算放大器单元电路、滤波电路及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负反馈放大电路和波形产生电路,后附大量实用例题和习题本书配套可撕学生鼡《模拟电子技术习题与实验指导》,提供配套多媒体电子课件和习题参考答案 目 录 第1章 运算放大器及其线性应用\t1 1.1 放大电路概述及其主偠性能指标\t1 1.1.1 放大电路概述\t1 1.1.2 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其主要 性能指标\t2 1.2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t4 1.2.1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内部 组成单元\t4 1.2.2 集成运放的符号、模型及其 电压传输特性\t5 1.3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t6 1.3.1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 参数\t6 1.3.2 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 线性区的特点\t6 1.3.3 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 非線性区的特点\t7 1.4 基本运算电路\t8 1.4.1 比例运算电路\t8 1.4.2 加减运算电路\t11 1.4.3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t15 1.5 集成运放的单电源供电\t17 1.5.1 反相放大器的单电源供电\t17 1.5.2 半导体器件型號命名及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249—74)\t52 习题2\t52 第3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t58 3.1 晶体三极管\t58 3.1.1 晶体管的结构及其类型\t58 3.1.2 晶体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 作用\t59 3.1.3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t62 3.1.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t65 3.2 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t66 3.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t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征构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