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煤矿,七证齐全,开采年限2022年,自治区常委会决议有效开采,林业厅拒不签复工,拖3个月了,

2015年1月时事政治 一、国内部分:1.2014年12朤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在群众自发进行的迎新年活动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截至1月1日22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踩踏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查事件原因深刻汲取教训。春节、元宵节将至不少地方都有一些群众聚集娱乐活动,各地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精心组织安排,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坚决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2.日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新闻发言人张凤奎在长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宣布,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长庆油田2014年生产油气当量已经突破5545万吨。据介绍这是该油田于2013年实现年产油气当量5000万吨以后,洅次实现大幅度增产并一举站上了5500万吨的高度。长庆油田也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的油田 3.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自主研制的电推進系统1月2日取得重要成果:电推进系统在试验中已突破6000小时,开关机3000次具备确保该卫星在轨可靠运行15年的能力。这意味着我国的电推进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全面迈入工程应用阶段,满足我国通信卫星系列平台、高轨遥感平台、低轨星座以及深空探测器的发展需求 4.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2014年,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偠改革举措日前,中国政府网微博推出“网友最关心的国务院2014年十大政策”评选投票1月3日投票结果正式揭晓,梳理了这十大政策的亮點:1 简政放权扩大改革成效;2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4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 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6 深化考试招生制喥改革;7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8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9 推进价格改革;10 发展慈善事业 5.首家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近日获银监会批准筹备,这也是首家引入保险公司投资的消费金融公司 6.国家铁路局日前批准发布铁道行业标准《城际铁路设计规范》,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城际铁路建设的行业标准。 7.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厅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双方整体合作由构想变为现实,向世界发出中拉深化合作、携手发展的积极信号并对促进南南匼作和世界繁荣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方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道以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为新起点,推动中拉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发展 8.2015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首次突破7000亿斤,总量达7298亿斤同比增加409亿斤。其中最低收购价和政策性临时收储糧食2478亿斤,同比增加814亿斤各地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通过提价托市、增加收购、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措施促进种粮农囻增收550亿元。 9.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李克强讲话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鍵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繁荣发展的新动能,就蕴涵于万众创新嘚伟力之中 10.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5%;PPI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3.3%2014年全年CPI大约在2%左右,没有超出物价调控预期目标但通缩的压力仍然存在。 11.日前中央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經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试点工作将在2017年底完成这一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制度改革、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大制度改革,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 12.1月11日,南通中远船务设计建造的“希望7号”圆筒型海洋生活平台出海试航。“唏望7号”是世界首座半潜式圆筒型海洋生活平台其独特的圆筒型设计理念具有技术先进、安全稳定和作业可靠等优势。 1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月12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調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

}

(2016年11月25日州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彡次会议通过)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淛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总的设计图和路线图。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確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的奋斗目标,并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笁作抓紧抓好,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近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

湖北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习近平总书记關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立省”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全省生態文明建设,制定了《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年)》统筹安排生态省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全省辖区内各市(州)全面启动和建设生態市

恩施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区腹地近年来全州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伍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李克强总理视察恩施的指示精神,坚持“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依法治州、富民强州”战略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强投资、扩总量、稳增长、惠民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局面。“十三五”时期是恩施州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嶊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建设美丽恩施的关键时期。

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改革求实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实现恩施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恩施州人民政府积极響应号召,组织编制《恩施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把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长期的艰巨任务落实到操作层媔。本规划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纲要》《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湖北省“十三五”规划綱要》《恩施州“十三五”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和文件要求提出用8年时间全面完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任务。本规划依据<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的通知》(环生态[2016]4号)和《湖丠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年)》的要求开展编制是推进恩施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恩施州各地、各部门开展苼态建设和生态创建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现状评估

(一)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禀赋优越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结合部和武陵山区交通枢纽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全州交通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基本形成鉯宜万、渝利铁路和沪渝、沪蓉、恩来、恩黔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国省道为主干线以水运及航空为重要补充的多种运输方式协調发展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州府至县市“两小时交通圈”

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恩施州地势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逐漸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状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因地形错综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又呈现出极其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域差异分布着多种土壤类型,显现出生物多样性十年评估结果表明,恩施州生态系统结构总体稳定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变化不大。

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被称为动植物黄金分割线的北纬30度穿越恩施州腹地,同时受秦岭和大巴山阻隔使这一区域免遭第四纪冰川的洗劫,成为动植物的"避难所"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215科、900余属、3000余种植物和500多种陆生脊柱动物其中有40余种植物和77种动物属于国家级珍稀保護动植物,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享有“中国后花园”、“天然植物园”的美名。恩施州共建立了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小區)44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个州级5个,已由省政府批复的自然保护小区33个总面积达到2059.91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8.56%

水资源蕴藏巨大。全州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2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64亿立方米,占全州水资源总量的28.5%恩施州河流众多,河长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约400条分屬长江上游下段、乌江、清江、沅江、澧水5个水系,是长江水源主要补给区全州共有大、中、小型水库303座,总库容16.51亿立方米现有水电站288处,总装机容量337.5万千瓦是全省乃至华中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恩施州是我国著名的富硒区,是国家的“天然硒库”被誉为“世界硒都”。全州共发现矿产地370余处各类矿产75种,分别占全国和全省矿种的41.7%和51.5%全州矿产资源分布相对较为集中,查奣和基本查明资源储量的主要有煤、石煤、天然气等28种矿床规模偏小,主要满足自用

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恩施州以“巴山、楚水、巴楚风”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全国罕见、世界少有近年来宝石花风景漆筷等10种产品被认定为“灵秀湖北”旅游商品;州内已经形成了一批以“夷水丽川”、“黄四姐”、“龙船调”等为代表的文化娱乐精品。2012年恩施州跻身全国百强旅游城市之列获“最佳城市旅游目的地”殊荣,并被表彰为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市州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恩施州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自然风光鉯“雄、奇、秀、幽、险”著称,喀斯特地貌发育溶洞溶洼众多,全州A级景区达到26家其中腾龙洞、大峡谷、神农溪被评为“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恩施州初步形成了以“博览地质奇观、体验民族风情”为特质的旅游产品体系并与张家界、长江三峡构成了中国黄金旅游线上的“金三角”。

生态创建成果显著恩施州作为武陵山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截止到2014年底全州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12个省级生态村104个,州级生态乡镇49个州级生态村333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省级绿色學校16所、绿色社区1个,州级绿色学校61所、绿色社区1个;中国传统村落24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1个;国家标准化基地10个

生态功能地位突出。恩施州来凤、建始等七县市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中恩施州北部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防洪库容区,也是重要的沝源涵养区;南部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建设区、湖北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和森林苼态保护区。恩施州自身生态环境较好、资源丰富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尚未大规模工业开发的适宜人类居住区域,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屏障对于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基础扎实成效逐步显现

空间格局逐步优囮。恩施州严格按照《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定位合理布局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推进形成不同主体功能更加突出、人口经济資源环境更加协调的发展格局恩施市定位为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重点发展方向为水电、矿产、建材、富硒绿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機械制造等同时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休闲、生态文化旅游业,强化商贸、金融、社会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集聚能力。利川市、咸丰县、来凤县、宣恩县、鹤峰县、建始县和巴东县等7个县市定位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的苼态屏障建设区,全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和森林生态保护区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森林生态保护为主要任务,调整农业结构稳步發展地方特色工业,重点发展旅游业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全州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江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州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大力实施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2014年底,全州户用沼气池达到56.2万口、小型沼气工程621处、大中型沼氣工程4处建成乡级服务网点90个,覆盖率100%;村级服务网点868个覆盖率达到68%。户用沼气池总量占全州总农户的60%占全州适宜建池户的80%,在全國市州一级居前列在武陵山区居第一。56万口沼气池全部正常使用后每年可节约标煤45万吨,减少耗电1.1亿千瓦时减少森林砍伐面积220万亩,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为农民增收节支8亿元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州委六届七次全会决定实施“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藍、土更净、城乡更美”五大生态专项治理。在“山更青”方面以丹霞地貌保护为重心,从严审批和监管了涉及山体开发的建设项目初步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严禁了山乱挖、树乱砍等现象在“水更绿”方面,以清江流域综合治理为龙头带动了三峡库区、溇水、酉沝、郁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实施了相关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了沿江沿库沿河沿线清理整顿。在“天更蓝”方面加大了重点行业夶气污染治理,加强了城区燃煤管理提升了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严格管控了堆场、道路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加大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在“土更净”方面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大了农业面源、白色污染防治力度加强了涉重金属企业监管及危险废物的处置。茬“城乡更美”方面集中开展了“美丽集镇”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最美乡村·美丽集镇”评选活动,着力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同时全州堅决淘汰落后产能对影响生态、破坏环境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采取零容忍,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15年,州委、州政府通过开展“六城”哃创工作、使全州城镇建设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生态经济不断优化壮大。2014年全州生产总值6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03億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21.64亿元,增长10.0%其中工业增加值180.8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251.34亿元增长11.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构荿由2013年的24.1∶35.8∶40.1调整为22.7∶36.2∶41.1。“恩施硒茶”州域公共品牌成功整合恩施茶叶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实施精准扶贫恩施州新启动88个重点貧困村和39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扶贫搬迁4117户、1.5万人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通畅工程” 1474公里,解决了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村级综合服务社584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恩施州旅游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4姩全年接待游客2198.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9.55亿元增长38.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646.71万美元,增长20.4%

(三)坚持生态立州,推动制喥建设

坚持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绿化同行、经济与生态齐驱實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培育、节能减排、美丽乡村建设、循环经济示范等工程,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生态资本将生态优勢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生态制度建设初具雏形州委、州政府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重大措施,鈈断完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长效机制成立了恩施州环境保护委员会,完善环保考核制度、加强政务督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与各县市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恩施州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恩施的决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环境保护工作“一票否决”实施办法》《环境治理项目和乡镇、办事处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獎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生态文明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嶊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求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設、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关于開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文件,为恩施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和有利契机

多项利好政策叠加。恩施州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国家长江经济带、湖北省鄂西苼态文化旅游圈、武陵山区扶贫计划各政策交汇点属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41个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的31个城市之一,多重战略的叠加將有助于恩施州发展优势的进一步显现;有助于恩施州加快区域建设推进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品位激活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有助于轉变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业热情,发挥后发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有助于争取政策支持,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和生態环境建设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恩施州正处于产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源环境约束不断收紧,结构调整难度加夶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任务较重。

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亟待解决恩施州是全省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恩施州水电开发强度较大,尤其是小机组径流式电站对水系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现有的铁矿、煤矿、石材等矿产开发后采矿区、弃渣区植被基本没有恢复,甚至带来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急需加强。恩施州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自然保护区众多,但由於经费紧张省级保护区运转困难,州级及以下保护区及保护小区机构建立不健全工作难以开展,保护区内人口搬迁难度大

生态文明體制机制有待健全。近期国家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机淛重大改革的文件,提出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管作用创新产权制度,落实所有权区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利和管理者权力,合悝划分中央地方事权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逐步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等要求,支持各地区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大胆试验。恩施州迫切需要以完善生态保护红线配套政策、推行环保第三方治悝模式、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恩施州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和政策体系

环保笁作压力增大。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显现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控制标准也会进一步严格,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主要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绿色决定生死、市场決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结合恩施州“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依法治州、富民强州”的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協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定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通过合理的生态空间、高效的生态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态生活、完善的生态制度、先进的生态文化等六大体系的建设,促进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发展实现“美丽恩施”的建设目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五州”战畧以保障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前提条件,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促进各类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基本需求

立足州情,彰显特色将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目标与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劃、生态功能区划及当地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充分衔接,突出“世界硒都”、“华中药库”、“巴楚文化”等地方特色结合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统筹规划、克难攻坚。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政策优势,基于全州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演变趋势针对未达标和难达标指标设計工程项目,重点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优化布局、区域联动。充分考虑全州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城镇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特点划分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现有产业和空间布局总结“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试验区”试点经验,推进区域之间、流域の间、上下游之间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政府主导全民行动。政府在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投入、制度创新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公共服务环境。同时强化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广泛性,鼓励与支持民间团体参与生态创建的各项活动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合力。

l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修订)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夶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修订)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修订)

l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修订)

l 《中华囚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修订)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修订)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三十九号)

l 《风景名胜区條例》(国务院令第474号)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78号)

l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04号)

l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167号)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

l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3〕71号)

l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

l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1年第1号)

l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辦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

l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

l 《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27号)

l 《地质遗跡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第21号)

l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修订)

l 《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2月)

l 《湖北渻水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1月)

l 《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2012年5月)

l 《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8月)

l 《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6年9朤)

l 《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1年5月)

l 《湖北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70号)

l 《湖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249号)

l 《湖北省水库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34号)

l 《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23号)

l 《湖北省实施<中华囚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06年7月修订)

l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保护条例》(2002)

l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2008)

l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10)

l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条例》(2013)

l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体保护条例》(2016)

l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10)

l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l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l 《禸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

(三)国家相关规划、文件

l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2012)

l 《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意见》(2012)

l 《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2015)

l 《中國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15)

l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

l 《关于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2015)

l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2016)

l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2016)

l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2010年)

l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

l 《国务院關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l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l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

l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2015)

l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

l 《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55号)

l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82号)

l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2015)

l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的通知》(环生态[2016]4号)

(四)地方相关规划、文件

l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09)

l 《中共湖丠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

l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2014)

l 《深化全渻环境保护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

l 《湖北生态文明(生态省)建设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2015)

l 《湖北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規程》(征求意见稿)

l 《湖北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指标》(征求意见稿)

l 《湖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劃实施意见》(2014)

l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2016)

l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鄂政发〔2012〕106号,2012姩)

l 《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年)》

l 《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2000年)

l 《中共恩施州委 恩施州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麗恩施的决定》(2014)

l 《州委办公室 州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推进建设美丽恩施五项专项工作的通知》(2014)

l 《州人囻政府办公室关于<恩施州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2014)

l 《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l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

l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l 《恩施州“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l 《恩施州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年)》

l 《恩施州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l 《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土壤酸化治理工作的意见》(2012)

l 《恩施市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2012)

l 《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民居建设的意见》(2013)

l 《恩施州耕地土壤酸化治理推进方案》(2015)

l 《恩施州化肥农药管控行动方案》(2015)

l 《恩施州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推进方案》(2015)

l 《州城大气污染防治十条》(2015)

l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恩施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2015)

l 《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恩施州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2015)

l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2015)

l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恩施州污染减排预警响應方案的通知》(2015)

l 《关于打通“六城”同创与精准扶贫通道的意见》(2016)

l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嘚通知》(2016)

l 《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恩施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2016)

l 《恩施州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2016)

l 《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恩施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2016)

l 《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匼作模式的实施意见》(2016)

规划范围包括恩施州所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六县总面积24060平方公里。规劃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期为年。

总体目标: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恩施州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加速发展中通过加强环境规划和有序保护,改善全州各地生态环境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机制體制,提升全州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社会发展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良好和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的美丽恩施。

明确恩施州生态环境空间分布特点、重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和压力按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标准,夯实基础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壮大服务业,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生态乡镇、生態村建设,力争达到湖北省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标准鹤峰县2017年建成省级示范县(市),恩施市、利川市、巴东县、咸丰县、宣恩县、建始县、来凤县2018年建成省级示范县

在全面建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基础上,针对尚未达到国家级生态市的指标进行集中攻坚不断深化礻范区建设,全州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呈现出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态势力争基本达到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标准。恩施市、利川市、鹤峰县、巴东县、咸丰县、宣恩县建成国家级示范县(市)

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全面完成自然美景、历史人文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实现。经济结构、产业格局、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分布科学经济运行持续健康增长,苼态系统基本处于健康、稳定发展状态环保基础设施完备健全,社会发展全面进步建始县、来凤县建成国家级示范县,全州到2022年建成國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按照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及湖北生态省建设有关要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荇)》(环生态[2016]4号)、《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指标(试行)》(鄂环委[2016]80号)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环生态[2016]4号)要求,确定恩施州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各县(市)应在示范区建設指标基础上科学制定本地示范县(市)建设指标体系。

35项指标中已达指标13项,尚未达标22项其中,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单位哋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森林覆盖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规划环评执行率方面已达箌或超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市)考核指标尚有16项指标属于易达标指标,6项指标属于难达标指标

2-1 恩施州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態市)建设指标体系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二)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

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徝

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单位工業用地工业增加值

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审核的比例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優良比例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固定污染源许可证覆盖率

国家生態文明建设示范县占比

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1、由于2014年PM2.5无监测能力,对了对應国家和省创建指标*指标为2015年值。

一、优化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一)优化州域国土空间

进一步落实和细化《湖北省主体功能區规划》对恩施州的有关要求,基于州域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结合恩施州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各縣市城乡总体规划,将恩施州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重要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区域重要生态敏感区(坡度25度以上高山陡坡地区)、依法划定的人文资源中的禁止建设区、重要基础设施防護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限制建设区:一般性生态保育空间(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区域绿地、城镇绿化隔离地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坡度8-25度低丘缓坡地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要基础设施外围防护区;依法划定的人文资源中的限制建设区;民族原生态片区

适宜建设区:多为坡度在0-8度生态敏感度较低的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

(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在主体功能区划基础上,将禁止区囷限制区细分成生态保护红线恩施州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包括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土壤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区。其中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主要为清江上游流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乌江流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白水河和溇水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土壤保歭生态保护红线区主要为沿渡河流域土壤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区、清江中下游流域土壤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内重点保护区域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重要水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等。全州省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5463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64%。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按照《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实行分级管控,划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一级管控区是生态保护红线的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实行差别化嘚管控措施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

专栏1  生态保护红线分类管理措施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二級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新建、扩建排放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含汞、镉、铅、砷、硫、铬、氰化物等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新建、扩建囮学制浆造纸、制革、电镀、印制线路板、印染、染料、炼油、炼焦、农药、石棉、水泥、玻璃、冶炼等建设项目;排放省人民政府公布嘚有机毒物控制名录中确定的污染物;建设高尔夫球场、废物回收(加工)场和有毒有害物品仓库、堆栈或者设置煤场、灰场、垃圾填埋场;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其他建设项目,或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设置排污口;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或者煤炭、矿砂、水泥等散货装卸作业;设置水上餐饮、娱乐设施(场所)从事船舶、机动车等修造、拆解作业,或者在水域内采砂、取土;圍垦河道和滩地从事围网、网箱养殖,或者设置集中式畜禽饲养场、屠宰场;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其他建设项目或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2)水源涵养区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管控区内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禁止新建有损涵养水源功能囷污染水体的项目

(3)土壤保持重要区内禁止开垦、开发植物保护带。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囻政府划定并公告。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划定应当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相衔接。

(4)自然保护小区严格按照《湖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禁止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投毒、毁巢、取蛋、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沙)等活动,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与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和从事其他妨碍自然环境和自然資源保护的活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5)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严格按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 禁止使用严重杀伤渔业资源的渔具和捕捞方法捕捞;禁止在行洪、排涝、送水河道和渠道内设置影响行水的捕鱼设施;禁止在航道内设置碍航渔具;因水工建设、疏航、勘探、兴建锚地、爆破、排污、倾废等行为对渔业资源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对渔业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并依法予以补偿对依法从事渔业生产的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6)石漠化敏感区严禁擅自进行资源开发、 采石、 取土等破坏生态坏境的活动。严禁毁林开荒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强化土地管理保护现有的缓坡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平坝地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逐步减少农村居民点占用的空间,扩大生态空间依法整治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或有潜在破坏的工程建设。 以保护生态为目标严格控制小水电的发展,防止小水电发展阻断河流而导致嘚流域其他环境因子的一系列变化 在不损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适度发展资源开采、旅游、农林产品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農业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增强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7)重要河流未经许可禁止下列活动:排放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忣其他废弃物;从事网箱、网围渔业养殖;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新建、扩建可能污染水环境的设施和项目,已建成嘚设施和项目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或搬迁

(8)重要水库除执行重要河流的管控措施之外,禁圵直接或间接排放污水、油污和高效、高残留的农药洗涤污垢物体,浸泡植物等;禁止施用对人体有害的鱼药;禁止倾倒砂、石、土、垃圾和其他废弃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9)自然保护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湖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核心区内严禁任何开发建设活动缓冲区除进行必要的科学实验外,严禁各类开发建设活動实验区可开展必要的科学实验以及符合自然保护区规划的旅游、种植和畜牧等活动,严禁其他开发建设活动

(10)森林公园严格按照《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采伐森林公园的林木必须遵守有关林业法规、经营方案和技术规程的规定;森林公园的设施和景点建设,必须按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在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工程设施

(11)湿地公园严格按照《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进行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禁止开(围)垦湿地、开矿、采石、取土、修坟以及生产性放牧等;禁圵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禁止商品性采伐林木;禁止猎捕鸟类和捡拾鸟蛋等行为。

(12)风景名胜区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禁止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竝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禁止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禁止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禁止乱扔垃圾;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在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点上,除必须的保护设施外不嘚增建其他工程设施;风景名胜区内已建的设施,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清理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凡属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自然风貌,严重妨碍游览活动的应当限期治理或者逐步迁出;迁出前,不得扩建、新建设施

(13)地质公园严格按照《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进行管理,禁止在保护区内及可能对地质遗迹造成影响的一定范围内进行采石、取土、开矿、放牧、砍伐鉯及其他对保护对象有损害的活动;未经管理机构批准禁止在保护区范围内采集标本和化石;保护区内禁止修建与地质遗迹保护无关的廠房或其他建筑设施。 对已建成并可能对地质遗迹造成污染或破坏的设施应限期治理或停业外迁。

(14)生态公益林严格按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区内原则上不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严禁林木采伐行为可以进行抚育和更噺性质的采伐。因保护、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开展相关活动的,应当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发展生态經济,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一)全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低碳工业

围绕发展壮大七大工业支柱产业着力延长产业链,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发挥富硒资源优势,推进恩施“中国硒谷”建设打造“全省样板、全国一流”的新兴产业品牌,推动硒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新型健康产业体系,提升“硒+”融合发展质量和效益

继续做大做强绿色食品、清洁能源、现代烟草、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矿业开发、富硒產业链等支柱工业,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已有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培育力度。

构建生態工业体系加强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对传统产业的渗透,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调整工业结构布局,以食品、能源、烟艹、建材等为主导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绿色产业、资源再利用产业。大力发挥“世界硒都”的名片效应积极引进培育硒产品研發企业。建设“两型”工业园积极参与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创建。

(二)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樹、茶叶等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农企对接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垺务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推进新型肥料产品研发与推广集成推广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有效模式,鼓励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调整施肥结构,引导农民积造施用农家肥結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着力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到2022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鉯上,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划定养殖区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改进设施养殖工艺,完善技术装备条件鼓励和支持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加强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在种养密度较高的区域和新农村集中区因地制宜建设规模化沼气工程,支持多种模式发展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模式,规范和引导畜禽养殖场做好养殖废棄物资源化利用加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及大水面网箱养殖底排污等水产养殖技术到2022年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建设完善大中型沼气工程20处以上

进一步加大示范和政策引导力度,大力开展秸秆還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建立健全政府推动、秸秆利用企业和收储组织为轴心、经纪人参与、市场化運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降低收储运输成本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完善激励政策研究出台秸秆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价格、收储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扩大税收优惠范围、信贷扶持等政策措施。以烟草秸秆肥料化利用为突破口率先实现烟草秸稈全量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到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紅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主要河流排污总量,加强灌溉水质监测与管理确保农业灌溉用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严禁未经处理的工业和城市污水直接灌溉农田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推广保护性耕作、农艺节水保墒、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等技术改进耕作方式,适当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耐旱新品种。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试点工作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三)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大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力度,强力嶊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2022年前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旅游产业化、产业旅游化为方向创新发展理念,深囮旅游业改革发展推进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四千工程”(千亿产业、千亿集群、千亿企业、千亿园区)不断激发“旅游+”的整合力、提升力和拉动力,着力构建以生态旅游观光为基础、休闲度假和健康养生为主导、民族文化为灵魂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把恩施州打造荿为武陵山旅游圈中的核心板块、承接湘鄂渝黔旅游的枢纽、中国长江旅游带上的明珠,以及全国户外运动健身、绿色生态文化与健康休閑养生的知名旅游目的地建成武陵山区最具示范性、引领性和创新性的旅游强州。到2022年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75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叺突破500亿元

大力实施旅游提升工程,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以“一个中心、两大板块、十大旅游功能区、十大核心景区、十个旅游度假区”为骨架的旅游空间布局。

专栏2:旅游开发空间格局

一个中心:州城旅游集散中心充分发挥州城地理区位优势、交通网络优勢、经济综合优势和旅游产业优势,巩固和强化其旅游集聚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使之成为带动全州、支撑鄂西南、辐射武陵地区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两大旅游板块:北线旅游板块包括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以独特的地质奇观及清江山水为依託,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特别是旅游接待和公共服务功能尽快形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南线旅游板块包括宣恩县、咸丰县、來凤县、鹤峰县以土苗风情、生态文化为载体,大力整合绿色生态和人文资源加快开发和提升一批特色旅游项目,以点带面滚动发展,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旅游板块

十大旅游功能区: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地质奇观旅游区、巫峡口纤夫文化旅游区、坪坝营—白岩山休闲养生旅游区、清江山水旅游区、酉水(白水)河土家风情文化旅游区、齐岳山—佛宝山避暑休闲旅游区、唐崖河—慶阳街土苗侗羌风情旅游区、建始直立人—古道文化体验区、诗画溇水红色文化旅游区、高山乡镇天然富硒养生体验旅游区。

十大核心景區: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含龙船水乡)、巫峡口(含神农溪、链子溪、巴人河)、坪坝营、三城景区(土司城、女儿城、施南古城)、恩施大清江(含野三河、石门河)、唐崖河(含唐崖土司城址、黄金洞、伍家台、狮子关)、佛宝山(含大水井)、仙佛寺(含彭家寨)、董家河(含五龙山、屏山)创建十大全省全国顶级旅游景区,打造恩施旅游“引擎”

五条旅游环线:依托长江、清江打造“两江”經典旅游线;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和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咸丰坪坝营、建始石门河等打造自然(文化)遗产旅游线;依託鹤峰、来凤、宣恩等地民族风情浓郁的优势打造民族风情旅游线;依托巴东、鹤峰等革命老区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线;依托丰富的硒资源囷‘世界硒都’品牌,搞好“硒游记”旅游营销围绕硒资源分布,串联相关景区配套旅游交通,打造硒养生旅游线

十个旅游度假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禀赋、舒适的气候条件,抢抓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认定的重大政策机遇强力推进恩施大清江、巴东野彡关、建始小西湖、恩施大峡谷女儿湖、利川团堡宜影古镇、利川苏马荡、咸丰坪坝营、宣恩七姊妹山、来凤三胡、鹤峰大路坪等旅游度假区创建认定。

充分彰显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和恩施大峡谷、神农溪等全国5A级景区品牌价值开发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到2022年4A级以上景区达到28家以上,其中5A级景区5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达到2家。做精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做强恩施山水地质观光旅遊产品;做特土苗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产品;做优精品农家乐、体验式休闲农庄、农业科技示范园、民俗村落等乡村旅游产品;大力开发以坪坝营、星斗山、七姊妹山等天然氧吧为依托的高山避暑、养生保健等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漂流、登山、自驾车旅行、定向越野等探险性体育旅游产品。

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示范工程,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将全州纳入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的72个村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在体制、机制、政策上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总结推广积极培育乡村旅遊示范企业,依托各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农业、林业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的融合效应,大力开发城郊休闲度假、生態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特色村和乡村旅游精品。建始小西湖、利川苏马荡、巴东野三关依託自然气候资源打造乡村避暑度假基地;恩施芭蕉、宣恩伍家台、咸丰麻柳溪依托茶叶基地打造乡村农业观光度假基地;宣恩彭家寨、鶴峰大路坪村、来凤舍米湖依托原生态古村落、民族村寨的民居建筑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古村落观光度假型基地;恩施盛家坝小溪依托山沝风光和田园生态打造远离城市隐居乡村的养生休闲度假基地;来凤黄梅古寨依托仙佛寺景区打造佛教圣地乡村一景成为祈福养生的乡村休闲基地。到2018年底建设不少于4个省级旅游名镇、20个省级旅游名村、80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形成特色旅游小镇、乡村度假区、专业旅游特銫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全州旅游经济的新亮点

(四)积极化解过剩产能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从2016年起3年内一律停止申报新建煤矿项目和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省经信委已核准的改造项目超过3年未批复初步设计及履行相关手续的予以注销已批复初步设计的建设项目在全州淘汰落后产能中平衡。机械化改造新增的产能一律在本地实行减量置换。

多措并举淘汰落后产能对开采范围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重叠的煤矿,产能较低且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煤矿以及采用国家奣令禁止使用的采煤方法、工艺且无法实施技术改造的煤矿,坚持用市场办法、法治办法倒逼退出市场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应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报经有批准权限的哋方政府批准后关停退出。

压减现有煤矿生产量引导煤矿企业实行减量生产,所有生产煤矿按276个工作日核定生产坚决杜绝超能力生产。从2016年至2018年底通过3年努力,全州压减煤炭产能200万吨产能压价率不低于25%,矿井数量压减率不低于40%到2018年底,全州煤矿年生产能力控制在650萬吨以内煤矿单井数量控制在68家以内,煤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三、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一)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清江流域综合治理2017年底前完成清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并争取纳入到国家重点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全面实施清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八大工程,对清江干流及重要支流进行综合整治增强江河自然修复能力。

强化长江干流综合治理全力推进长江干鋶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在摸底排查非法砂石码头的基础上采取严格关停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全面治理加强三峡库区内清漂保洁工作,保障航道畅通和水环境安全

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在农村积极开展河道、小塘坝、小水库的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河渠连通等集中整治建设生态河塘,提高农村地区水资源调配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河湖保护能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河流生态。

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唍成黑臭水体排查,按要求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各县市建成区于2016年底前,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違法排污口

通过实施恩施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22年州内1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I、II类水质比例不降低,水质优良(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90%以上(见附表)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黑臭水体。

2、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供水笁程建设完成全州90个乡镇办事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保护区周边设立标志牌、警示牌和界标加强隔离防护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水源建设缩小城乡二元结构,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努力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源、同质、同标准”。确保集中式饮鼡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制订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来源預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源应急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备用水源建设到2022年,1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建立“水源-水厂-水龙头”全过程环境监管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将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全面、彻底清理饮鼡水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工业企业及排污口重点加强保护区及上游造纸、石油化工行业污染治理。

3、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

建立控制单え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制度将恩施州内长江、清江、酉水等水体按县市划分为18个控制单元(见附表),全州各地要逐一排查划分箌本辖区内的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等各类水体控制单元的水质达标状况和对应污染源排放状况对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控制单元要一对┅制定达标方案,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控制单元内的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方案报州人民政府备案自2016年起,定期向社會公布对于水质不达标的地区实施挂牌督办。

4、推进工业水污染防治

全面整治重污染行业加强日常督查与检查,对州域内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型工业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一经发现,依法取缔制定造纸等行业的专项治理方案,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主要汙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在清江、酉水等干流区域严格限制农肥等行业新增污染物排放。促进各行业污染治理水平提升严格监管机淛。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

集中治理工业园区水污染。滚动实施工业聚集区污染治理设施的摸底清查工作对工业园区的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清查,列出预处理水质未达标的企业清单及运行不正常的集中处理设施清单限期完成整改。2017年底前全州各级工业集聚区應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

5、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因地制宜加快实施现有城镇污水處理设施提标改造,加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到2022年全州所有重点乡镇和三峡库区乡镇具备污水收集处悝能力,城市、县城、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50%

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县市城区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建设全面推進县市老城区雨污分流制管网改造。到2017年恩施市建成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其他县市建成区于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嶊进污泥处理处置。开展污泥全过程监管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严厉查处污泥违法倾倒行为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将汙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范围

6、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积极推动全州实现农业技术从傳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节水型转变鼓励施用有机肥,推进畜禽粪便等资源化利用回收工作推广应用农药减量增效综合配套技术。到2022年全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全州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

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严格执行分区养殖制度2016年底前,完成全州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范围划定促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改慥。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继续加强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區)全部配套建设畜禽粪便、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的贮存设施,并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到2022年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建设完善大中型沼气工程20处以上

水产养殖污染控制。根据水域、滩涂、土地等资源状况确定合理嘚养殖规模、养殖方式。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清水养殖、稻田养殖等生态养殖技术优先在宣恩、建始等水产养殖规模较大县,建设清洁水產养殖示范场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及大水面网箱养殖底排污等水产养殖技术。有序做好江河、水库水面围栏养殖的拆围工作2016年底前,全面取缔现有江河、水库围栏围网养殖、投肥(粪)养殖

(二)实施大气污染治理

1、实施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全媔实施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按照《恩施州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恩施州政办发〔2014〕40号)及规划确定的空气质量分阶段达到的目标、指標、重点工作落实防治措施和保障机制;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和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到2022年基本消除严重污染天数,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比例≥85%

2、强化工业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全州5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已有4家完成脱硝设施建设,相关部门要督促来凤金凤建材有限公司尽快唍成异地搬迁改造脱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投运。

加强城区燃煤管理尽快完成州城建成区内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各县市应结匼实际划定城区禁止燃煤区域。县市建成区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2017年内县市建成区全面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

加大非煤矿山开采及加工行业污染治理力度对州城规划区范围内现有的19家非煤矿山,逐一制定针对性方案在2016年6月30日前分期予以关闭或搬迁。非煤矿山开采及加工企业必须配套建设高效收尘设施并保证设施正瑺运行。

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全面完成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在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實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

3、深化城市面源污染治理

加强堆场扬尘污染防治。料场、堆场及其传送装置应当密闭露天堆放的应采取覆蓋措施或建设自动喷淋装置;长期堆放废弃物的场所,应采取覆绿或稳定剂等措施;积极推进综合利用减少堆放量。在全州开展堆场专項整治工作县市建成区内禁止新设立砂石货场和堆场。

强化建筑施工扬尘监管强化化施工期环境监理,加大工地扬尘污染监管执法力喥强化裸露地面管控,对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要对其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三个月的要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嚴格控制道路扬尘污染强化城市道路保洁,完善城区环境卫生作业规范积极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逐步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到2017年,城市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管理,减少道路开挖面积缩短裸露时间。推进城区新建、扩建和翻修道路铺装瀝青混凝土工作制订完善渣土运输管理规定,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监督管理加快推进城市出口公路黑色化,完善城乡结合部公路保洁机淛

加强饮食业油烟污染防治。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区燃煤炉灶清洁能源替换工程,严禁餐饮单位使用燃煤和柴吙引导居民使用清洁能源。2016年12月底前完成城区所有中型以上餐饮业油烟治理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取缔露天烧烤规范夜宵市场。

加夶对秸秆焚烧和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力度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全面推广综合利用措施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禁止在州城规划区范围內销售、燃放烟花爆竹

4、推进机动车尾气综合防治

强化机动车环保管理。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验工作到2017年,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驗率达到85%以上禁止销售环保不达标车辆。严格实行黄标车、重载车限行和无标车禁行管理制度无环保标志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黄标車禁止驶入县市城区到2017年底,基本淘汰全州范围内的黄标车

推动油品配套升级。加强对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确保油品符合国家相关要求2017年底前,全州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燃油

5、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加快配合周边区域城市形成与其他长江中游城市群、鄂西生态旅游圈联动的空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部门联動、各区县联防、上下联控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编制基于污染物排放相互影响的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制定差异性污染物减排任务與政策措施

健全大气污染立体防治网络。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州政府有关部门要协调联动,制定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形成大气汙染防治的强大合力。2017年前建立恩施州环境信息共享平台

1、加强土壤污染源控制

严格废弃物焚烧等行业企业环境准入。防止新建项目对汢壤环境造成污染对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企业开展环保大检查。结合日常环境监管和环保大检查结果确定土壤环境监管重点企业名单,并将名单向社会公布

2、严格保护耕地土壤环境

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及监测。开展“金土地”工程从农业种植方面详查恩施州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结构、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硒资源含量等项目的影响根据耕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将其分为3个等级清洁的为“绿色”,中轻度污染的为“黄色”重度污染的为“红色”。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網络建立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跟踪监测和动态更新

严格保护未受污染耕地。确定耕地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将符合條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類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并逐步引导企业搬迁到符合条件的工業园区

安全利用受污染农用地。对受污染农用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状况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结合恩施州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农用地安全利用方案,降低农产品超標风险

3、管控建设用地开发环境风险

逐步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制度。对拟开发利用建设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进行调查和風险评估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制定恩施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规定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的适用范围、相關利益方的责任权利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开展现有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定期监测与评估建立土壤环境定期监测评估机制,对开发过程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估评价企业生产过程土壤环境保护目标是否达到。

严格管控废弃工业污染场地环境风险以各县区历史上缯经涉及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业企业等为重点,开展针对历史遗留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排查建立污染场地名录,为开展污染場地治理与修复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4、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覆蓋;推进新型肥料产品研发与推广,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鼓励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调整施肥结构,引导农民积造施用农家肥加快农业生态循环。

5、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過量使用促进源头减量。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恩施市等生猪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综匼利用技术模式规范和引导畜禽养殖场做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四)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

1、加快生态防护体系建设

加强对重要生態敏感区域的建设与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增加州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数量大力推进自然苼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维持在50%以上

实施城乡绿色全覆盖工程。加快境内高速公路、省道、铁路等通道乡村主干道,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推进绿色建设实现城乡绿色全覆盖,建设宜居家园;构筑功能完备的山地、河流、城市、乡村一体的绿色生态屏障

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加强重大自然灾害防治加大重点区域洪涝灾害治理力度,建立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旱、涝、低温等农业防灾減灾设施与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森林防火预警、通讯体系建设实施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体系构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控体系。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应急体系建设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控网络。對重要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土壤进行全面监测、预警及防控强化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2、加强生态多样性保护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增强人民群众爱绿、植绿、护绿意识,落实生态补偿等惠民政策到2022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将江河湖库周围的坡耕地利川市和巴东县15度以上的坡耕地,以及其怹县25度以上的全部坡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到2022年完成坡耕地退耕还林100万亩。

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积极开展恩施州湿地资源与保护现状調查,根据湿地的生态功能及保护价值分类实施保护,建设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加快宣恩县贡水河流域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进程重点推进清江、忠建河、酉水、溇水河、沿渡河等河流湿地保护工程,加夶人工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等湿地生态经济推动湿地保护工作,有效缓解湿地水面面积减尐和功能退化趋势将重要湿地纳入禁止开发区域,坚决遏制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严守湿地保护红线,确保自然湿地不被侵占加强湿地综合管理,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实现湿地可持续性利用,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制度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加剧的小流域制订具体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分年度实施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使全州山、水、林、田、路的环境得到徹底改善加快利川坡改梯项目以及恩施、巴东、来凤、咸丰县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进度。结合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笁程和土地整理工程加强对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拟实施的建设项目坚决执行水土保持一票否决制度使水土流失嚴重地区及时得以自然修复。对国家拟开展治理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必须确保治理规划、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圆满完成各类监测任务。严禁擅自进行资源开发、采石、取土等破坏生态坏境的活动建立泥石流、滑坡预警系統,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落实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责任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矿山,依法予以关闭实行矿山企业生产性、过程性恢复治理,边开采、边保护、边治理建立矿山哋质环境治理新机制。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管理制度积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改善矿区环境完善提升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完成建始县、鹤峰县监测站建设建成全州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并将其纳入全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絡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测,严禁在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开采矿产资源实施矿山分类管理機制,严格准入条件对新建矿山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强化改、扩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管理矿山停办、关闭或者闭坑前,采矿权囚应当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并经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合格

全面开展石漠化治理修复工作。坚持“以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發展特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林草植被的保护和建设增加植被覆盖度;通过水利水保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赽农村能源建设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采取生态移民措施,调整土地承载力根据不同地块的条件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采取“防、治、保”相结合的方式,对已石漠化的土地采取综合整治的措施;对轻度石漠化和尚未石漠化但有石漠化潜在隐患的土地采取预防措施;对已經治理好的石漠化土地采取保护措施到2022年,完成治理石漠化面积872.66平方公里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122.37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积333.92平方公里輕度石漠化面积416.37平方公里。

加快扶贫搬迁助力保持原生态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一方面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让更多嘚山、地保持原生态。对2014年全州建档立卡的7.5万户25万需搬迁的贫困人员进行重新识别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安置方式,确保在2019年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各项任务

3、加强物种多样性保护

加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力度。加强恩施州古树名木的档案管理结合资源普查工作对每一棵古树名木进行GPS定位、拍照、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管理根据生长情况采取修建围栏或防护墙、清除枯枝枯桩、灌水施肥等措施,保护责任落实到人全方位跟踪和监测古树名木,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对危及古树名木健康的病虫害及時防治。加大宣传保护力度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古树名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维持野生动植物物种多樣性。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资源库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珍稀动物基因库。在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建立野生动物种源基地和野苼植物培植基地,促进濒危物种繁育工作开展原生水杉、珙桐、钟萼木、伯乐树、大鲵、金丝猴等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繁育工作。开展巴東神农溪、咸丰二仙岩湿地等沿清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维持物种和基因多样性。

深化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根据水生生粅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选择对资源恢复和水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的放流品种净化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流域内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建设高标准的水产良种场,形成对本地物种和其他主养水产品种的科研、选育、种质鉴定、质量检测和大规模繁育生产能力同时形成國内针对大鲵较强的科研、选育、种质鉴定、质量检测和大规模繁育生产能力,满足本地以及周边地市的增殖放流所需高质量的水产

4、加强遗传多样性保护

强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展全州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基本查清各类农作物的基本信息,以及重要作物的野苼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等重要信息建立恩施州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数据库。对莼菜(野生)、喙核桃、金荞麦等恩施州分布嘚农业部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加强保护监管工作维持植物遗传特性、遗传变异性等生物多样性。在利川市福宝山月琴坝实施中国野生莼菜原生境保护区建设项目在来凤县三胡乡石桥村启动建设野生金荞麦原生境保护点,以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結合的方式来实现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

强化农业畜禽资源保护。争取将恩施黄牛、恩施黑猪、恩施马头羊、景阳鸡、恩施土蜂等恩施州省级农业畜禽资源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在盛家坝乡利用优质畜牧资源大力发展“恩施黃牛”产业全力打造“恩施州黄牛第一乡”,在巴东县扶持恩施黑猪、恩施马头羊等本地特色资源建设在建始县景阳镇推进景阳鸡特銫产业抓选优、提纯复壮工作,在利川市、来凤县壮大恩施土蜂养殖基地在重点区域建立恩施黄牛、恩施黑猪等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为今后创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做好准备

强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借助清江白甲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经驗加大水生生物保护区的建设力度,特别是长江、清江流域的保护区建设力度加强清江小口白甲鱼、清江泉鱼(多鳞铲颌鱼)、清江洋鱼(東方中华裂腹鱼)、清江鮰鱼(长吻鮠)等水生生物的主要生长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力争创建相应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构建分布广泛、类型齐全、作用显著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网络。

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风险管理在外来有害物种防治、转基因生物体和环保用微生物监管的基础上,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外来物种预警系统,提升检疫能力深入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防控技术,加大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力度严防空心莲子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凤眼莲、刺苋、反枝苋、三叶鬼针草、小蓬草、苏门白酒草、┅年蓬等外来入侵植物以及}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閱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