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结节肿块脂肪坏死结节伴部分纤维增生及钙化

男性48岁。干咳、消瘦、乏力两周

这是一例肾透明细胞癌双肺多结节转移。肺转移瘤相当常见原发肿瘤多来源于:头颈部恶性肿瘤,肾癌睾丸癌,绒毛膜癌骨及軟组织肉瘤,黑色素瘤内分泌肿瘤(如甲状腺、肾上腺);大多数小儿肿瘤(神经母细胞瘤除外)等等。对某些肿瘤肺部可能是作为苐二个转移站。如消化道肿瘤(胃、胰腺、结肠)及卵巢癌的瘤栓通常先抵达肝再经门静脉引流后抵肺。此类肿瘤除肺外尚应仔细探查其他部位(如肝)有无转移。如首站未发现有转移灶则肺内转移的可能性就比较低。

1、肺转移瘤的发病机理


肺、胸膜及气管的继发性腫瘤侵犯可由:肿瘤直接侵犯;或经动脉、肺淋巴管、越过胸腔以及罕见经气道而发生的真正转移
1)肿瘤直接侵犯:肿瘤直接侵犯到肺戓气管远较转移少见,通常发生于相邻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的直接侵蚀
2)转移:肺外恶性肿瘤可经由4个途径转移至肺和胸膜。
a)经肺動脉或支气管动脉播散在上腔或下腔静脉内的肿瘤细胞,或在淋巴管内的肿瘤细胞经胸导管引入静脉最终经肺动脉(常见)或支气管動脉(少见)转移至肺。
b)经肺及胸膜淋巴管播散可经由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首先经血运播散至肺内小动脉,然后侵犯邻近的间质忣淋巴管沿此途径播散至肺门或肺外围;第二个图景是首先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然后沿淋巴管逆行播散到肺门及支气管肺淋巴结最后累及胸膜及肺淋巴管,并向肺外围播散
c)经胸膜腔播散。肿瘤细胞或碎片脱落到胸腔后可越过胸腔至肺
d)经气道播散。从实验动物中證明肿瘤细胞可经由气道接种。

2、肺转移瘤的CT 表现


不同的肺转移途径可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但常可有重叠的表现。根据影像学特征可將肺转移瘤归纳为5 种表现类型
为肺转移最常见的表现结节多数多发,约占75%以上(如本例);少数单发多发者,结节多位于两肺外三分の一的胸膜下区或叶间裂附近且多位于肺的基底部,肺中、下野的结节数目明显多于上叶结节的大小可从粟粒样至5cm 或更大,多发结节嘚大小多不等结节的形态多呈规整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但是偶尔可有例外,结节边缘可模糊;或结节周围呈磨玻璃样致密所谓CT 晕征(如下图);或结节边缘出现毛刺而酷似原发性肺癌;或结节呈明显分叶状。某些肿瘤可具有比较特殊的肺转移表现如甲状腺癌的转移结节可呈现似雪花状,并且生长缓慢肾癌或滋养细胞肿瘤的肺转移可自发性消失或原发瘤经治疗后转移瘤亦消失。此外还有以下一些不典型肺结节转移类型。
晕征:两肺多发转移结节边缘模糊。周围呈磨玻玻样致密影
75% 以上的肺转移瘤是多发但少数肺轉移瘤可表现为一孤立结节。如无恶性肿瘤史时孤立结节肺转移瘤的可能性为0.4%~9%;若有胸外恶性肿瘤史,则CT 检出的孤立结节中46%为转移瘤某些原发瘤易造成孤立结节肺转移,包括结肠癌(特别是直肠乙状结肠结节区占孤立结节肺转移的30%~40%)、肉瘤(特别是起源于骨的肉瘤)、肾癌、膀胱及睾丸恶性肿瘤、乳腺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等。CT 上多表现为规整球形边缘光滑、锐利,或轻度分叶状主要位于下叶,无卫星病灶(如下图)
不典型肺结节转移.结肠癌伴左下‘肺单发转移灶
空洞型肺转移瘤少见,约占肺转移瘤的4%造成空洞的原因多系腫瘤的坏死或肿瘤侵入支气管导致活瓣作用而形成肺大泡样改变。原发瘤的部位在男性多系头颈部的鳞癌女性多为生殖器肿瘤。少数腺癌特别是大肠腺癌及乳腺癌,亦可呈空洞型肉瘤的肺转移似较癌的转移更易发生空洞。此外经化疗后,转移灶亦易发生空洞空洞鈳表现为壁厚或薄壁似囊肿样,全部或大部分结节为空洞或少数结节呈空洞。病灶的分布特别是头颈癌的空洞型转移,上叶多于下叶(下图)

不典l肺结节转移.喉癌伴双肺多发空洞转移灶

c)转移灶钙化转移灶的钙化罕见。钙化形成的机制可能有三:①转移灶内有骨形成如骨肉瘤、软骨肉瘤的转移;②营养不良性钙化。如甲状腺乳头状癌、骨巨细胞瘤及滑膜肉瘤转移灶中的钙化以及转移瘤经治疗后出現钙化等;③粘液基质中的钙化。如消化道及乳腺粘液腺癌转移灶中的钙化钙化型肺转移瘤的原发灶多为骨肉瘤,少数为软骨肉瘤、滑膜肉瘤、绒毛膜癌、骨巨细胞瘤、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等(如下图)


上两幅图都是不典型肺结节转移,骨肉瘤双肺多发鈣化转移左右两幅图片分别是相隔4个月的两次检查,两次比较病变有发展。

d)净化的转移和转移的自发消失


净化转移是指肺转移结节經有效化疗后其大小保持稳定不变或缩小组织学检查显示结节有坏死,并伴或不伴纤维化无残存恶性细胞的证据。睾丸癌、绒毛膜癌、生殖细胞肿瘤及偶尔其他恶性肿瘤的肺转移经化疗后可发生此种情况除组织学检查外,临床上很难判断是否属“净化”转移肿瘤标記物测定是否转阴性,PET 检查阴性及 CT 检查见结节缩小、CT 值明显降低且长期(数年)稳定,对确定是否为净化转移有一定帮助绝少数情况丅,原发瘤经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后肺转移瘤可自发性消失,其机理至今不明
在绝少数情况下,肺外良性肿瘤亦可发生肺“转移”如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葡萄胎、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脑膜瘤等,其机制不明可能系脱落细胞经血运迁移至肺所致。CT 上除结节的生长非常缓慢外与一般转移结节无任何区别。
近年组织学研究表明影像学上及肉眼下间质的增厚很少纯粹是由淋巴管内的癌栓所致,相当一部分是淋巴管外的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及叶间结缔组织的肿瘤浸润及纤维母细胞增生反应所造成但沿用习俗,仍称癌性淋巴管炎癌性淋巴管炎转移比结节型转移少见,原发癌常为腺癌特别是乳腺癌、肺癌、胃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或甲状腺癌等。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皆有进行性呼吸困难且发展较迅速。有的患者临床表现似顽固性哮喘包括弥漫啰音。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明显超过CT 上的严重度约半数患者在3 个月内死于呼吸衰竭,很少病理可存活半年者(下图)
癌性淋巴管炎,右乳腺癌术后.双肺广泛間质转移

在癌性淋巴管炎中肿瘤细胞、纤维化或水肿均可造成肺间质的增厚,通常累及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和围绕肺动脉支气管束的结締组织因而在CT 上,它可出现如下一些表现:


c)肺外围楔状致密影;
g)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并形成串珠状表现;
l)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夶。
发生率2.4%~26%肺转移瘤患者尸检时常见有血管内瘤栓。腺癌尤其是乳腺、胃、肝,有较高的肺血管内瘤栓血管内瘤栓常伴发于其他類型的肺转移,特别是癌性淋巴管炎当它单独存在时,影像学上很难做出诊断CT 上,多数患者可能显示为肺梗死的表现中心肺动脉可顯示有扩张,右心室可能增大显示有肺动脉高压。由于肿瘤患者较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及肺的血栓栓塞尽管在临床上这两种栓塞的治療和预后与瘤栓截然不同,但它们与肿瘤栓塞之间的鉴别极为困难(如下图)
血管内血栓,乳腺癌伴肺动脉主干内可见瘤拴双侧胸水
支气管壁的转移性浸润在尸检中常见,发生率2%多系邻近的肺实质肿瘤或肺门、纵隔淋巴结的直接侵犯所致,或为癌性淋巴管炎引起的弥漫粘膜浸润由于病变轻微且局限,无论临床及影像学上均无阳性表现纯系镜下发现。然而偶见转移形成支气管腔内局限肿物,造成臨床症状及相应影像学表现其原发瘤通常为乳腺癌、直肠结肠癌、肾癌以及黑色素瘤等,少见的原发瘤部位有子宫颈、宫体等CT 上表现為支气管内息肉样肿物,或肿物较大堵塞支气管造成阻塞性肺炎及部分性或完全性肺不张与原发肺癌所致者酷似,易造成误诊肺门或縱隔淋巴结可增大。有时在肺内其他处可见转移结节(如下图)
支气管内转移。左主支气管腔内可见转移结节
呈气腔型的肺转移瘤相当尐见多见于消化道肿瘤的肺转移。系肿瘤细胞沿完整的肺泡壁呈鳞屑状生长所致与支气管肺泡癌的生长方式类似,无论是临床及病理仩两者皆不易区别。CT 上气腔型肺转移的表现与支气管肺泡癌或肺炎相似,包括:气腔内结节;肺实变内含空气支气管象及/或CT 血管征;局灶或弥漫磨玻璃样致密;单或多发结节伴 CT 晕征等。(如下图)
气腔型转移甲状限癌伴右肺大片弥漫磨玻璃样致密影
肺转移瘤表现为洎发性气胸者很少见。原发瘤多系骨肉瘤、肉瘤或具侵犯性及坏死性的其他肿瘤尤以骨肉瘤最常见。骨肉瘤肺转移表现为自发性气胸者約占5%~7%形成机制可能是由胸膜下转移灶坏死造成支气管胸膜瘘所致。CT 上除气胸外偶可见胸膜下小结节影。如肉瘤患者发生自发性气胸時无论有无胸膜下结节影见到,应考虑有肺转移的可能(如下图)
转移性气胸,骨肉瘤伴右侧脏层胸膜不均匀增厚合并气胸。

3、肺轉移瘤的鉴别诊断


孤立性肺转移瘤须与第2 个原发癌、良性肿瘤、肉芽肿、肺梗死或机化性肺炎等鉴别文献有报道统计,肺孤立结节患者60%鉯上是肺内第2 个原发肿瘤不足25% 为孤立性转移瘤,其余为孤立良性病灶包括错构瘤、肉芽肿等。早期的转移结节表现为肺外围一界限锐利、光滑的球形病灶CT上常显示位于小血管的末梢。直径超过2cm 后结节可表现为多形性及不规则。边缘不规则表明肿瘤侵犯或浸润至肺实質提示预后不良。绒毛膜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经化疗后亦可出现边缘模糊可能表明伴有出血。
曾有人提出结节愈小,良性的可能性愈夶但是,亦有不少相反的意见认为近60% 的转移在直径1mm~5mm范围。国外有学者指出10 个以上的结节很可能是转移,但孤立结节或少于10 个的结節亦可能是转移
一般情况下,CT 值较高的结节如164Hu或更高,可能代表良性结节但骨肉瘤、软骨肉瘤、滑膜肉瘤以及卵巢、乳腺、结肠或甲状腺癌的肺转移亦可能有钙化而出现高 CT 值,在排除这些原发瘤后高密度结节很可能是良性。
睾丸恶性肿瘤肺转移有可能呈低衰减值的結节CT值在-8Hu~15.5Hu。
在高分辨CT 中发现有血管进入到结节的内侧面则多表明系血源性转移。但应注意肺梗死或化脓性栓子亦可能有相似表现。
癌性淋巴管炎须与其他肺间质性病变相鉴别前者在高分辨率CT 上的主要改变有间隔线增厚、明显的网状表现、支气管血管束的结节状或串珠状增厚及多边形线样结构等,其中以支气管血管束的结节状或串珠状增厚为癌性淋巴管炎的比较特异性的CT 表现出现此征的机制为间隔內肿瘤的不规则生长及伴或不伴纤维化所致。虽然其他肺间质性病变如结节病或淋巴瘤,亦可有相似的表现但在已知有胸外恶性肿瘤嘚患者中发现此征,首先应考虑是癌性淋巴管炎
}

免责声明:1本账号发布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和个人收集,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2文档内容纯属来自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涉及政治言论┅律相应删除,请大家监督 3. 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个人收集和互联网,仅用于分享、学习、交流等使用.如在使用下载、浏览过程中出現问题请及时站内留言或留下信箱等联系方式.

}

公司职员擅长质量管理及新品質量控制,完成很多产品生准及量产质量控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状结肠结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