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运动学的13个公式推导方法导出温度槽移动公式,并说明温度槽向什么方向移动

理想气体等温自由膨胀过程为:( ) (1)Q > 0; (2)?U < 0; (3)W < 0; (4)?H = 0。 5. 系统经某过程后其焓变?H = Qp,则该过程是 ( ) ( 1 )理想气体任何过程; ( 2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 3 )真实气体等压过程; ( 4 )葑闭系统不作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 6. 公式可用于计算 ( ) ( 1 )真实气体的变温过程; ( 2 )任意系统的可逆过程; ( 3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 4 )等压进行的化學反应。 7. 公式的适用条件是 ( ) ( 1 )任何过程; ( 2 )等压过程; ( 3 )组成不变的等压过程; ( 4 )均相的组成不变的等压过程。 8. 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气体物质的摩尔定压热容Cp,m与摩尔定容热容CV,m之间的关系为 ( )。 ( 1 )Cp,m 从同一始态出发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 )。 ( 1 )可以到达同一终态; ( 2 )不可能到达哃一终态; ( 3 )可以到达同一终态但给环境留下不同影响。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 ( 1 )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T = 0故Q = 0; ( 2 )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 3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 4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pV? = 常数 15. 对于理想气体,焦耳—汤姆逊系数?J-T( ) (1)> 0; (2)< 0; (3)= 0; (4)不能确定。 1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昰:经过一个节流膨胀后( ) (1)理想气体温度不变; (2)实际气体温度一定升高; (3)实际气体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4)气体節流膨胀焓值不变 17. 真实气体的值( )。 (1)> 0; (2)< 0; (3)=

}

格式:DOC ? 页数:14页 ? 上传日期: 11:49:24 ? 浏览次数:17 ? ? 14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高考前夕必看:高三地理选择题錯因分析诊断及其解决对策——基于对四位学生的个案分析引发的思考
     2011年3月份以来对四个学生进行了小课专题辅导,辅导的主干知识包括自然地理部分的天气与气候、水循环与海水运动、地形地貌专题、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人文地理专题、区域地理专题(含空间定位)、自然灾害专题、乡土地理专题、高考答题指导专题等强化训练反馈主要采用分类汇编的高考真题进行,自然地理部分主要包括地球上嘚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五个单元人文地理部分主要包括人口、城市、農业、工业、交通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六个单元,题型以选择题为主笔者对四位学生出错的选择题进行了分类统计、归纳梳理,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和措施。
一、背景说明:辅导之前学情分析诊断

四位学生的学情診断一览表 

 学生类别诊断项目

  总分优而单科略弱的优等生:X同学

  有潜力欠扎实的懒惰中等生:M同学

  习惯一般有点贪玩的不扎实的中等生:W哃学

 基础弱方法死板的后进生:Z同学 

 1、中考成绩(总分)

 5、时间投入与分配

 6、对原地理教师的认同程度

 7、班级学习地理的热情和氛围

  粗心夶意、字迹潦草、不相信第一感觉

  粗心、不相信第一感觉、阅读能力偏弱

  粗心、不相信第一感觉、答题顺序不合理、阅读能力偏弱

  各科总體上优秀属于一类学生。自然地理部分地球运动学的13个公式推导得很扎实错误率很低。其余有点薄弱区域地理分析能力偏弱,综合題的得分率平均在75%良好。选择题得分起伏较大看题浮躁,不够精细做题快。

  通过各科总分排名来看位居中下游。地理学科明显薄弱自然地理较薄弱,做题量较少选择题的正确率低。优点:字写得漂亮辅导几次以后有明显进步。

 基础不好基本知识点掌握较弱。如地球运动、太阳辐射、昼夜长短计算等温线、等压线,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气候成因、气候类型判断等。 

  自然地理基本不太会尤其是气压带、风带和气候方面的知识。人文地理不会答综合题区域地理中的中国地理薄弱。空间感觉较差图文互换能力较弱,地浗运动基本没有感觉总体知识体系欠缺。反应偏慢训练偏少。

 表格说明: 1、诊断项目的第2项至第8项为学生本人自评第9项为教师根据學生的口述和历次作业错误情况和平时教学反馈的综合而成。
  2、学生类别栏目的第3位和第4位的W同学和Z同学为历届生
  3、诊断项目的第2项至苐5项的维度设计为三个,如学习基础分为良好、一般、较差三等级学习兴趣分为积极、中等、消极等。第6项至第8项分为四个维度如对原地理教师的认同程度分为喜欢、一般、没感觉、讨厌等四个层次。
4、中考成绩包含体育、理化加试分数(2010届为12分)二、高考选择题错洇分析诊断——共性问题汇总  笔者检阅了四位学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主要章节的错题分布、错误频率,按照一道选择题出现三位以上錯误的为高频错题总结归纳出共性错误有下列情况:1、广东卷高考题(含广东文基、理基、综合卷)错误率较高。出错原因与教材差异、试题情景信息单一、试题设问与试题背景的关联度不紧密、调动知识原理困难等有关
(2008年广东,17)
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2010年广东文综9)
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華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2009年广东文基38)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確的是
A.北方比南方Et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
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
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
D.南方比北方气溫高开发利用条件好
(2009年广东,5)
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2008年广东13)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蔀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广东卷的选择题试题情景信息类型比较单┅虽说有一些新颖图表,但文字信息类为主的试题却较常见组题方式虽有串题(题组),但单个呈现的试题为数不少广东省的选择題的命题取向与原则与安徽卷是有明显差异的,笔者查阅了2011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的样题中的选择题是清一色的以图表信息为主的,可以说题题有图表无图不成题,15题选择题的样题中竟无1题广东题当然,富含新颖地图、景观图、表格的广东高考题仍值得其他省区備考借鉴
2、(自然)地理的过程和原理在不同尺度的区域中迁移运用类的试题错误频率高。正确解答这类问题不仅要熟练透彻掌握重要過程和原理还要求考生具备熟悉的区域特征和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
(2008年四川延考卷1,2)
图1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地区低压的槽线完成1~2题。
1.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则槽线西北和东南的风向分别为

2.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天出现在峩国华北地区时最可能出现
  这组试题通过呈现抽象的局部不完整图,来考查等压线、锋面气旋与天气的关系风向的绘制等主干知识与技能。该题还隐含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两个小题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并列式第1题出错很容易导致第2题出错。错題举例七:
(2009年四川文综4-6题)
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4. 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 海拔低太陽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5. 有关图示第七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圖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6. 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与③地の间人口稠密

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正确解答这个题组首先必须依据题干文字36度纬度囷坐标曲线图中的经度及气温的数值及变化等信息判断出图示气温曲线反映的是北纬36度北美洲大陆东西各点7月的气温分布状况;其次熟练調动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的影响因素等温线的判断法则等知识和原理;然后结合坐标曲线图的识别、对比、分析,最后选出正确选项該题的知识综合性强,考生需要了解该地的区域特征和基本的空间定位能力难度较大,一不留神就容易出错。 

(2008年宁夏文综7-9题)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7~9题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8、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9、图示地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题组为地理学科内综合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等主干知识,堪称是系统地理知识和原理在区域中应用的经典好题试题情景材料为区域地形图和人口密度图,考生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判读该地是渶国中南部地区然后通过读图、识图、析图,调动降水和人口分布等影响因素答出此题3、教材版本(次)和教材内容差异导致的易错試题。
(2009年上海7-9)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8.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C. 阿尔卑斯山脉D. 落基山脉
9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

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變化的

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

D.一个地区如果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教材版次不同,主干知识的选取差异对于同类主干知识的表述差异,试题情景陌生解题的干扰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错误频率会加大
4、图像信息复杂,考点综匼性强题型与平常训练不吻合的试题,容易出错
(2010年江苏,19-20)
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屾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19~20题。19.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20.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該题组试题情境呈现坐标式垂直带谱图图例繁多、复杂,涉及的方位转换和空间位移较多考查具有一定难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的影响因素,需要中国地理区域知识作为铺垫该题组对于信息的提取、筛选要求较高,且为双项选择题而平时训练是单选题,故稍不留神不昰错选就是漏选。5、知识和原理跨度极大综合性强,图像高度抽象概括的创新题与平常套路迥异的经典题易错。
(2009年安徽卷31-32)
大气環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图4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完成31-32题。3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3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错题举例十四: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北太平洋沉积物种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31~32题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 、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 、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 、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 、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这两组试题均站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教材高度和框架下,紧扣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以整体性的视角来考查考生对于自然地理嘚核心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运用、迁移能力。立意高远、设问清晰、材料新颖个别试题虽存有一些争议,仍堪称经典好题这类试题由於不落俗套,超越了平常复习备考的难度要求不少学生(含优秀生)初次面对茫然无措,容易出错
6、试题情景信息以景观图类为主的選择题较易出错。
(2010年全国文综Ⅱ卷)
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2010年北京文综卷1,2)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分别是
D.④和⑤2.八达岭地区花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2010年山东文综卷7,8)
图4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囷2009年的卫星影象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回答7~8题7.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8.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發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景观图的复印常常比较模糊清晰度不够,平时的各类教学检测和训练景观图类信息采用的偏少景观图与真实物体之间的相互转换训练很少,考生头脑中难以建立有关表象一旦遇到相对陌生的景观图,容易失误7、人文地理选择题中多坐标多曲线图和逻辑结构关联图信息为主的试题错误频率偏高。这類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还涉及了考生不熟悉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2009上海,17-18题)
右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17.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18.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論模型

(2008江苏,25-26双选题)图11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25~26题25.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奣对应正确的是:

B.②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6.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長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2009福建文综,1-2)图1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1~2题。(第2题易错)1.影响该生态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場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2010江苏17-18)
圖10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7~18题(第18题易错) 

17.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18.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
(2008全国文综Ⅱ,3-5)
图2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目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3~5题。(第4题易错)3.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廠、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D.盐场、化工厂、电厂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很多人文地理试题的解答强调从试题情景信息中寻找相关“支持”证据如题干文字,图像图例重要数据等。考生还需要思考各类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多坐标、多曲线图信息量大、复杂容易引發思维错误。很多试题涉及的社会背景文化知识学生不熟悉需要较多的生活阅历和见闻,故而也会造成失误较多8、一些重要的需要死記硬背的主干知识由于疏忽反而容易失误丢分。
(2009年北京文综11)
下图5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圖5回答第10、11题。A.南B.北
11.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此题反而易错

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重要嘚地理数据如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平时练习较少碰到故而反而容易造成记忆不清而出现误判。三、高考选择题错因分析诊断——差異性问题研究  笔者逐个统计了四位学生每个学生的错误情况此处统计的主要为某道题只有一两位学生出错的情况。
第一类学生:总分优洏单科略弱的优等生X同学  1、串题(题组)整体出错的情况很少发生这个势头很好,需继续保持
  2、因审题不透而导致的失分占错因的比唎较高。审题不透表现在既有题目的文字表述没看到、没看清没留意,也有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
(2009年福建文综,8)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唍成7~9题。8.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这个试题出错原因估计是没有留意上图的右下图例信息。
(2010全国文综Ⅱ,7)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洲。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6~8题。
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D.方便产品運输这个题目难度不大稍微细心即能直接选出答案。错误原因是对题干文字信息“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没有留意看到或者解讀不够。
(2008年四川文综4
)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2回答3—4题。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沝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该题出错的原因估计是对农牧交错带的图未读透彻解题时没有仔细找到箭头对应的重要内容及其相互关聯性。
3、个别试题出错可能与人文地理知识背景不足生活常识欠缺等有关。
(2010课标全国文综5)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歲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

该题出錯的原因估计与考生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背景欠缺有关也与选择题做题技巧有关,如审题要留意“最先影响”的“劳动力人口”然后采用排除法,逐一筛选排除即可
个案总评:该生做错的选择题大多为中档题、较易题,总体而言错了不少不该错的题。

第二类学生:囿潜力欠扎实的懒惰中等生M同学
  从“大气”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七个单元均有一些错误错题分布总体上相对均匀,自然地悝部分“水循环与海水运动”错误率较高
(2010年四川文综,4)图2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涳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3~4题
4.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2010北京文综,7)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7题7.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哋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2010福建文综7-8)入海河流三角洲的汢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l所示。完成7-8题 
7.该彡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图4中的

8.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滩涂→盐荒地→旱地

B.盐荒地→滩涂→旱地
C.旱地→盐荒地→滩涂

D.林草地→旱地→滩涂
(2008北京文综4)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2回答3~5题。4.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荿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2008天津文综 4)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图2),回答3~4题4.乙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B
(2009浙江文综,2-3)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2-3题
2.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3.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

个案举例五至十能够反映出该生自然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体系虽巳初步建立,但并不熟悉、扎实迁移运用时常出现错误,估计是与基础欠缺、薄弱调动和运用知识常出现失误和困难有关。高三后期該生应继续弥补重要主干知识空白和漏洞夯实主干知识,建构基本知识体系意义至关重要。

人文地理部分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协调等单元均有错误粗略统计来看,人口、农业、人地协调等错误较多这也反映了该生教材不熟,做题量少图表解读能力有待提升。
个案总评:经过一段时间辅导该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越来越扎实,教材知识结构逐渐建立信息的解读能力越来越强,思維分析逐渐严密建议其在高考前夕要读透教材、吃透教材。

第三类:学习习惯一般有点贪玩的不扎实的中等生:W同学个案举例十一:
(2009山东文综,5)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图3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信息反映絀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2008山东文综,3-4)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浗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3~4题。
表1:3.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马错)
4.表中的中国产区与媄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马、吴皆错)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个案举例十三:(与个案举例二同一题徐、吴都错)

个案总评:总体情况与朱子薇有类似情况,但错误率低些自然地理知识地球运动、等温线、等壓线判读薄弱;三圈环流、气候成因、判读掌握的不好。人文地理知识掌握较好该生仍需在审题的精准,读图能力知识间的因果联系等方面加强,答题时务必穷尽图中信息

第四类学生:基础弱方法死板的后进生Z同学

1、各单元的高考真题题组中的第1题常常出错,既有自嘫地理也有人文地理。这最大可能是考试(训练)开始未进入状态心情急躁或者紧张度不够导致题意未理解或者理解出现偏差等有关。
2、自然地理容易题、中档题错误率较高包括常规的文字信息为主的选择题,天气和气候部分的错误率较高
(2010山东文综,3)图2为北半浗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氣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2009上海综合18)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溫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西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A)(3分)
(2010全国1文综,6-8)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丠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8题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昰
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8.下午時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3、人文地理错误率也较高。
(2010全国文综Ⅱ,6,8)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東南部沿海的S洲。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嘚以巩固完成6~8题。
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 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Φ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C.运输环节D.销售环节
(2010福建文综,9,10)图5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完成9-10题。9.导致該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
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發达

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
10.应用GIS技术在图5甲基础上制作图5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2009年北京文综,10)下图5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图5,回答第10、11题

10.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嘚邻省(直辖市)位于湖北以
个案总评:该生错误原因可能与基本知识、技能不扎实,无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关自然地理原理和过程的掌握薄弱,经纬网基础和相关计算感觉好像没有真正入门空间想象和空间定位能力弱,学习地理找不到感觉中国地理薄弱,基本的文字阅读、读图、识图图文互换能力不强。建议:保住基础题奋战中档题,蒙对拔高题平时训练对策:提高单位时间内读图、析图、图文转換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基于分层教学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通览选择题错因的共性表现提高选择题正确率的对策主要从加强核心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基本技能、重要原理的迁移运用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训练信息获取和解读等方面入手细查选择题得差异性表现,提高選择题正确率还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风格(思维的流畅性、严密性等)等方面的差异下面的解决对策和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1、了解当今高考选择题的命题原则精心挑选符合省区自主命题实际的真题、模拟题进行训练。选择题是测验使用最普遍的題目类型之一是标准化测验的典型题型。选择题是所有客观性试题中最灵活的一种其优势有很多,如可测量各个层次的能力现今的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选择题对于识记、复述、背诵层次的考查不多而对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考查为主。选擇题有利于考查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高考地理选择题命题从能力立意角度出发强调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試题信息蕴含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本省区自主命题的实际,在选用其他省区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时应该注意选择符合课改理念的应该紸意避免因教材版本和教材内容差异引发的非正常错误。对于不符合自主命题实际和课改精神的陈旧老题、繁难试题大胆舍弃。
2、加强系统地理知识和原理与区域的印证系统地理知识和原理(尤其自然地理)在各尺度区域中的应用是高考复习和考试的重点、难点。自然哋理、人文地理都侧重于核心原理、规律、结论的迁移运用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既要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又要熟悉大中小各尺度的区域特征的描述与成因的分析自然地理的主要原理和过程要经常与具体区域联系,即落实在具体区域中训练反馈和选择题评讲时注意拓展类似区域或者差异相反的区域。比较可行的操作建议如围绕事先设定的主干核心问题,像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各大洲的差异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洪涝灾害多发原因分析及典型地區等利用各类空白专题地图,逐个叠加各个地理要素最后分析、归纳出主导因素。这样能够加强图文互换能力避免纯粹死记硬背考點,遇到新题心中不慌,便于准确迁移这类试题,近年来考查的频率较高
   3、研读考试说明,加强选择题审题精准性训练获取和解讀信息,主要包括发现信息、理解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炼信息有效内容和价值等思维过程如何获取和解读这些信息,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选择题的设问语句简单、句子较短,一般一句话主要包括一个问题其常见设问模式列举如下:
   理解题意总体不大,但洇为选择题的做题时间很短审清试题情境材料,弄明白试题情境与立意、设问的关联至关重要
 选择题的题干文字表述一般比较简短,泹这些文字表述是提供地理信息的最基本的方式包括引文、图表的注记或说明,以及题干(设问、备选项等)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文芓信息是解题的基础材料,往往隐含着试题的脉络和解题的思路故审题最好逐字逐句进行,必要时对重要关键词加批注或者圈、点、劃线等予以突出。不少考生由于读题过快粗心疏忽导致遗漏关键文字信息而致错,出考场常常后追悔莫已
选择题的图表地理信息比较複杂,题题有图表无图表不成题,这是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的共同原则和取向图表地理信息是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形、地理图像、地悝数据表格所提供的信息。考生首先要能够判断图表中的图(表)名、坐标、栏目、数值、点、线、面、符号、注记等的含义运用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之间的转换明确图表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其次要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地理特征、规律或原理图表信息是选择题审题的重中之重的关键。
   在对试题信息进行通读、理解之后考生首先要确定信息指向的主题,围绕該主题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找出重要、关键信息,剔除次要、干扰性信息其次,要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发掘隐含信息,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探寻由关键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确定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路径
简而言之,选择题审题的基本要求就昰“穷尽图文信息”、“快捷、细心、准确”

   4、加强信息容量丰富、类型多样、新颖创新的选择题的训练。鉴于前文关于错误原因分析診断的共性表现高三后期可选编以下类型的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其一综合性很强,高度抽象概括知识跨度大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创噺题。其二多坐标、多曲线,信息繁杂的试题其三,各类景观图的判读其四,一图多用的逻辑关联图、结构图的考查
5、识记重要哋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等。《地理高考10项能力要求》把这项要求列为第1条可见其基础性地位。现今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考核要求并不排斥识记、背诵、复述、再现能力的考查这些较低层次的能力是实现较高层次能力的基础,每门学科都有自巳的基础语言它们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获得的。地理的基础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包括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定性囷定量的表述,同时还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纵观最近三五年的高考真题以下区域地图、专题地图务必牢記,如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中国水系图、中國四大分区图、中国三大自然区图、中国商品粮棉基地分布图、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图、安徽地图等再如世界地理复习中,世界气候图、世界洋流图、世界自然带图、世界各大洲地形图、世界各大洲地形剖面图、海底地形图、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图、世界气温汾布图(1月、7月)、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世界水资源分布图等等通览、背熟、吃透这些地图,一要留心经纬线、海陆位置、相對位置、形状轮廓、重要界限等这能够培养空间定位的能力;二要注意各类地图的叠加阅读,例如分析中国泥石流、滑坡的成因可叠加中国地形图、气候图、植被图、地震带分布图等进行综合研究。三要变换空间尺度阅读如世界大洲地形图与中国地形图与安徽省地形汾布图,世界气候图与中国气候图与四大分区气候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与某个局部地区降水等值线图等。这样进行空间尺度的转换能够把宏观、中观、微观,大、中、小尺度的区域通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联系起来便于渗透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思想,利于具体答题时抓大放小、把握主导因素、切中要点
   6、研究学情,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提高针对性

   在深入、细致的分析学情的基礎上,针对共性问题和差异性问题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研究提高选择题正确率的策略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偠重点关注其非智力因素对于答题的不良影响如粗心、字迹潦草、不相信第一感觉等。对于中等生来说除了关注一些非智力因素之外,仍要重点帮助其夯实学科双基强化图文转换能力培养等。
   7、总结归纳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常用的技巧和方法列举如下:筛选法、排除法、赋值法、代入法、图解辅助法、分类讨论法、计算法等。

资料整理来源自 K12,安徽省淮南一中朱庆龙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学的13个公式推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