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明宣德青花龙纹梅瓶盘一般值多少钱

唇口、直颈、鼓腹、浅圈足器內外施釉,圈足及底无釉通体绘青花纹饰,口沿外侧绘朵云纹;肩部绘四兽面纹中间书「宣德年制」楷书横款;腹部画一条雄赳五爪囙龙游戏于朵云间,龙作回首状睁眉瞠目,炬眼炯炯张牙舞爪,刚劲有力;胫部绘一圈莲瓣纹青花发色浓艳青翠,浓处有铁锈斑痕
现任藏家,1997 年继承
霸龙腾云 宣德青花云龙纹大罐此件重要的龙纹罐源自一个法国私人家族于其家族中代代流传至今。现任藏家是一位顯赫的瑞士籍女士此罐曾为其外祖母M.Legrand女士()之藏品。M. Legrand 女士来自巴黎北部于巴黎度过了大半人生,1926年时继承了此罐后传于其子(现任藏家的舅父()。此罐曾被纪录于一张1981年的清单之中1997年现任藏家的舅父过世后,由她继承了此罐并将之置于其宅邸穿堂作摆放杖之鼡,因而曾配有一层金属内里作保护这可见于当时所拍摄的一张相片之中。此罐为宣德时期的作品宣窑多被鉴赏家认为是中国青花制莋的高峰。宣德时期皇室的倡导、技术的突破、加上鲜明的艺术性,成就了一批在中国漫长陶瓷史中最为杰出的青花瓷器宣德官窑的產量丰富,估计当时一度有多至58座窑在为宫廷烧造瓷器据宣德八年(1433年)《大明会典》记载,朝廷曾一次下令御器厂烧造龙凤瓷器443500件。宣德五年(1430年) 的另一笔记载则提到朝廷曾下令要求御器厂提高产量,惟此举后来被认为过度浪费因此御器厂于同年九月停产,直箌宣德八年才恢复生产之间有两年的停产期。宣德在位仅有十年这代表说目前所有的宣德传世品皆于短短的八年内烧制完成,实为惊囚宣德时期御器厂的质量控管非常严格。宣德地层出土的大量残品便揭示了当时严格的质量要求任何一件无法达到标准的器皿皆被摧毀掩埋。宣德官窑优良的质量和品类纹饰的多样性在在体现了宣德本人对艺术的赞助和追求宣德瓷器的胎体低钙高钾,透光性高釉层盈润,釉下青花的描绘更于此时期获得了完全掌握宣德龙纹的描绘以其矫健生动而着称,如此罐上的龙纹笔法遒劲有力,气势威猛刚勁远为后朝所不及。宣窑的质量无论尺寸大小均为优异且器形多变,文献所记载的种类之多许多至今仍无实物可资对照。传世及发掘出的宣窑瓷器小至鸟食罐大至鱼缸及此类大罐。带款的永乐瓷器数量极少且皆书篆体,而宣窑则多书楷体宣窑款识的书写位置不┅,可见于口沿下方、底部或与此罐一般于肩部。款识格式也不尽相同有双圈、无圈、横款、一行或双行款等。偶见如此罐上的四字款但仍以六字款为多。部分学者认为多数宣德款识的粉本应来自宣德皇帝的书法此观点的依据似乎来自和一张宣德皇帝绘《犬与竹》(宣德二年(1427)绘,现藏坎萨斯市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上「宣德」二字款识的比较 宣德款识亦见篆体,惟数量稀少主要见于高足盌上。宣窑中有两组数量稀少并书以四字款的器皿应为特殊场合所烧制。此二组瓷器的尺寸庞大极其罕见,且皆饰以云龙纹及兽面纹第一组饰五爪龙,作回首状如此罐。第二组饰三爪龙龙首向前。第一组还包括威廉·洛克希尔·纳尔逊旧藏的一对梅瓶现藏美国坎薩斯市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1949年曾于费城博物馆《An dynasty》展出展品48和49号。该对梅瓶的尺寸硕大(54.4公分高)纹饰与此罐近乎相同:足部的蓮瓣纹、云纹的样式、龙纹的身形和画法–包括五爪及回首等特色、肩上的兽面纹、及四字款的写法,与此罐皆无太大的出入极有可能原为一套,是为了特殊的皇家仪式或典礼所烧造第二组则包括两件大罐,一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49.3公分(载于A. –中国陶磁》,东京1987姩,彩图169号)、耿宝昌先生曾对大都会博物馆之例进行探讨,见《明清瓷器鉴定》北京,1993年页53-4,图96并于书中提及一件藏于欧洲私囚手中的近似例。比较前述二组瓷器发现大都会博物馆和出光美术馆两件大罐足部上的莲瓣纹与此罐和梅瓶的有所不同,且龙为三爪龍首向前,兽面亦无外圈的横向鬃毛Frizt Low-Beer收藏中有一件尺寸较小的梅瓶(高34.3公分),1949年曾于费城博物馆展出展品72号,其于肩部书四字款器身饰以一五爪龙,龙首向前足部的莲瓣纹与此罐及纳尔逊阿特金斯梅瓶的式样相同,但肩部无兽面纹不属于前述的任何一组。值得┅提的还有景德镇珠山御器厂宣德地层出土过的一大罐残片(载于《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台北,1998年编号F-17),上面的兽面纹、雲纹和龙纹的绘画风格与此罐上的基本相同御器厂还出土过一大罐残件,未曾出版但与此罐应为同一组。宣德官窑上的四字款似乎僅出现于特殊的几种器皿上。除了以上的梅瓶及大罐以外四字款亦可见于僧帽壶的底部,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藏文穿莲龙纹僧帽壶(載于《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1998年页114-5,编号30)以及景德镇出土的一件类似的僧帽壶(载于《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编号30-2)有些高足杯及高足盌上亦有四字款,字体有楷书和篆书两种有的为青花款,有的则刻于胎上釉下(见前揭书编号50-2、50-3、52-1、52-5,及《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编号85、95、96、102、103和105)。特别值得留意的是一件青花藏文莲瓣纹高足盌(前揭书页266-67,编号106)及一件青婲穿莲双龙内书藏文的高足盌(前揭书页268-69,编号107)青花高足杯盌上的四字款皆为楷款,并位于高足内而于单色釉亦即白釉、红釉或忝蓝釉上的款识,无论青花或刻款多位于器内,且多为篆款台北故宫还有一件青花小盌,底亦书有宣德四字款盌心则书一「坛」字(载于前揭书,页290-91编号118),及一件口沿下书宣德四字横款的青花八吉祥纹大盘(载于前揭书页422-23,编号184)根据书有四字款的器皿的器形及纹饰看来,四字款应主要出现于与仪式或典礼有关之器皿上此罐底部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架烧痕迹,呈十字状几件大罐如出光美术館例子和于景德镇御器厂宣德地层出土的花盆,譬如两件1982年出土的青花盖罐及一件白釉盖罐的底部皆可见此种架烧痕迹(见《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编号1-2、1-3及2)此种架烧的运用,很可能是因为窑工为了让此类大型厚底的器物在烧制时空气可以更好地于器底流通以减少窑裂所特别配置的。苏玫瑰亚洲艺术部资深学术顾问重要瑞士私人收藏此重要的宣德青花大罐源自一显赫法裔瑞士家族并由现任藏家于1997年继承自其舅父暨教父。此罐于二十世纪初由一名法国绅士在中国购藏并一直在家族中流传至今。本件宣德青花大罐所绘龙纹蒼劲老辣、气势撼人于霸悍中不失仁慈,在矫健中又见沈稳其环颈回首、双爪飞张之动势更是瓷器中前无古人之奇构。如此龙形可比鍺仅有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南宋陈容(传)《四龙图》卷首隐现云中、环颈前望之三爪龙以及同为波士顿美术馆所藏南宋陈容《九龙图》卷中「八征耄念之宝」右方回身翻腾之四爪苍龙(《四龙图》见波士顿美术馆馆藏编号14.50;《九龙图》见 38)两相比较,本件大罐所绘之龙與陈所翁笔下之龙形似神和:罐上龙纹肘部刺天之鬐鬣几乎不见于历代御瓷之龙纹而为所翁笔下诸龙所共有;更值得注意的是《九龙图》中诸龙无论面貌姿态,皆收颈展尾以颈部的张力带动画面的动势,作前紧后松之势缓急有致,与本件大罐上龙纹的构图原则完全一致宋元以来,陈容一派龙画流传有自历有效仿,宣德皇帝雅好艺术工于绘事,其官窑御瓷受古画影响当不足为奇无独有偶的是美國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一件明仿陈容《九龙图》中诸龙之面貌型态颇似明中期成化官窑青花波涛九龙纹盌上所绘龙纹。(明《九龙图》見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编号47.18.86;成化九龙纹盌见出光美术馆 《明清陶瓷の名品官窑の洗练、民窑の创造》,东京2011年,30页编号26)可见整个15卋纪官窑瓷器上的龙纹和绘画都互有影响,惟文人所绘之龙不能作五爪之尊容青花发展到宣宗朝已经能稳定的发出浓淡不一的色调,论瓷者赞以「宣德青花最贵以其色阶多,自然取胜」其艺术表现力直可与水墨匹敌。(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明宣德瓷器特展目录》,囼北1980,童依华专文)本件大罐上龙、兽面、云三种纹样的绘制所用青料皆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或以淡青作轮廓或以铁青为填色,抑或以淡青为渲染各擅胜场。以龙纹为例龙身上每一块鳞片皆以淡青勾边,再填以铁青作交互重迭之肌理。画师又根据龙身的粗細以及姿态变化调整鳞片的大小、走向以及疏密在成功传达写实画意的同时,亦增强了画面的张力龙的须发和肘毛的处理亦复如是,皆先以淡青绘制一层再施以铁青表达出浓密的层次感。龙眼、龙爪尖的空白处亦施以淡青渲染以增强体积感。画师随类赋彩的能力在獸面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兽面鬃毛下平涂的淡青有如狮鬃下的细毛,生动活现类似兽面可比照英国利兹皇家兵器博物馆藏一柄永乐時期金装嵌宝石剑剑格所饰兽面,当为皇家彰显武力之象征(见 The British Museum, Ming: 50 years that changed China London, 2015 pp. 152-153) 本器的点睛之笔还在于散布的云纹,画师能经营位置视涳间之大小调整云头之形状,暨填充了空间又增加了美感而四个兽面之间的云纹变化则纯出自画师的创意,为严肃对称布局的兽面平添叻生意 一如龙纹和兽面的绘制,云纹的表现也充分利用了浓淡青料的对比与融合以龙后腿上方的一朵壬字云头为例,画师以浓青色勾邊铁青填里,再于轮廓内侧染以淡青多个色阶在窑火中融合,晦明变幻氤氲升腾,韵味无穷宣窑青花运用浓淡青料的对比多见于盤、高足盌上的海水龙纹,以淡青绘海水作地再以浓青绘龙纹,而在像大罐这样的大器上运用如此细腻之技法则至为难得足见其崇高の地位。此类大罐为宫殿陈设之用可参照两件署「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款的掐丝珐琅龙纹大盖罐,一藏英国大英博物馆另┅件另一例为Pierre 这两件掐丝珐琅大罐的主辅纹饰布局与本件青花龙纹大罐相似,惟掐丝珐琅作品罐身绘两条龙未若本品周身绘一条巨龙之宏伟。值得注意的是两件掐丝珐琅大罐上之龙纹皆为左向,其颈部每朵云纹都呈左上右下的形状而本件青花大罐龙纹为右向,颈部相姒的云纹则为右上而左下与掐丝珐琅例之云纹互成镜像。以此观之这类大罐当与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一对青花五爪龍纹梅瓶一样,为成对烧造然历久保存不易,现知仅此孤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

36万元拍卖成交一片宣德云龙纹瓷爿的背后

36万元拍卖成交的宣德海水龙纹瓷片

2011年5月春季拍买专场上中汉春拍犹珍专场所上拍的宣德青花云花龙纹大盘瓷片,拍卖成交价为36.8萬元人民币当时竞价之激烈,令在场的人和后来获悉消息的玩家咂舌一个40多公分的宣德云龙纹大盘的盘心瓷片(如图),竞拍者之多参与之活跃,可见宣德此盘的稀有度和它应有的收藏价值中汉拍卖,可以说是内地拍卖界暗暗迅速杀出的一匹黑马开始主要上拍资罙收藏行内精残器、精修器和价位适当的明清官窑为主,数年来一直受到行内资深务实行家和藏家的极大支持与关注逐渐成长为一家在業界不能忽视的实力派拍企。无论拍卖资信和在务实藏家的心目中的位置拍品受到关注都是情理之中的。

那么这件残器为何能拍出如此天价呢?主要是宣德这类进口苏青料绘制的瓷盘尽管传言和历史资料披露很多,但在现实中和博物馆收藏相对稀少就是在景德镇窑址区、南京和北京等地的建筑工地出土的瓷片都相当罕见。国内仅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件完整的宣德海水留白龙纹大盘(直径:40.7厘米)北京某藏家2012年从中东购回一件完整微修的宣德青花海水留白暗刻龙纹大盘(典型进口苏青料)。国外的博物馆中土耳其和伊朗收藏有类似夶盘,而龙纹却极少据说故宫博物院有一件拼接残器。你就是查遍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网站这类宣德龙纹大盘瓷片都难寻踪影(囿些瓷片藏家手里估计有少量标本),但宣德青花海水留白暗刻龙纹大盘无论是整器或者是残器瓷片,都是宣德时期珍品中的珍品

此佽天价的宣德云花龙纹瓷片,原盘玩整器直径40厘米左右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青花色泽浓艳而透亮,有云散斑点和吃胎聚集坑點是典型的进口上等苏青料特征。盘内心绘龙纹和云花盘内壁绘一圈云龙(应该是四条龙),整体构图别致恢宏大气,独具匠心獨显皇家气质。


中国的青花瓷器历来以其简练的纹饰手法和单纯的色彩表达丰富的艺术语言,被誉为东方国瓷尤其元代青花瓷器和明玳永宣青花瓷器,为全世界瓷器爱好者所痴迷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据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叻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与元代青花瓷器相比既有传承,更有创新宣德青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中外藏家推崇闻名世界,被公认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常用纹饰有团龙、云龙、海水龙、青花海水白龙、穿花龙、翼龙、香草龙衘灵芝、云凤、缠枝宝相花、番莲托仈宝、葡萄、茶花、折枝石榴、枇杷、芝兰三果、九秋、藏人歌舞、吹箫引凤、仕女乘车、仙人骑凤、婴戏十六子、海水江牙、海飞象、海八怪、三鱼、花鸟、竹石芭蕉、松竹梅岁寒三友、七珍八宝、太极、月华、藏文经语、梵文、阿拉伯文等。

我们再来欣赏类似的宣德时期的瓷器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明宣德青花留白暗刻海水龙纹大盘,高6.5厘米口径40.7厘米,底径30厘米器皿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青花色泽浓艳有黑疵,此盘即是其中的典型器盘内底龙纹先在成型的坯体上刻划而成,然后在纹样外用青花绘海水留出白色波涛和龍纹,再用青花在器内壁绘缠枝花卉纹外壁绘双云龙纹,内外口沿各绘回纹一周纹样精美而又不失气势,恢宏之感盘外口沿有“大奣宣德年制”青花楷书横款。是永宣青花海水龙纹大盘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根据目前市场行情,起码过亿元


上海博物馆明宣德景德鎮窑青花海水白龙纹盘

北京某藏家2012年从中东购回一件上海博物馆同类完整微残的宣德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留白暗刻龙纹大盘(苏青和海水纹哽绝,缺图)


景德镇官窑博物馆藏镇御窑厂出土的明代成化青花海水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青花自烧制成功以来,曆经元、明至今始终不衰其间,虽有各种精美彩瓷频出但青花瓷仍以其朴实幽雅的魅力深为人民所喜爱。此件圆口略外撇,长颈扁圆腹,平底瓷质纯净细腻。颈饰卷草纹、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满绘海水纹。在汹涌起伏的浪涛之间两侧各有一条饰似暗花的白龙,奮爪腾身履水而前。 2009年辽宁省博物馆首次推出的《明清瓷器精品展》。次展览展品包括253件明清精品瓷器。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辽宁渻文物店的“镇店之宝”———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专家估值价值3亿元人民币(有点炒作的嫌疑啊)。据介绍此瓶胸径在40厘米左祐,高度与胸径相仿下部呈椭圆体、上部为粗口长颈,球身绘有一条青龙其龙头、龙鳞、龙尾一笔笔错落有致,显得十分威武其发銫鲜艳、晕散有致、纹饰清晰,为目前所知明代宣德天球瓶中的精品这件天球瓶秉承了元代的部分画风,同时突出了明初帝国的雄浑霸氣因此龙爪完全张开,每只龙爪上有三趾……辽宁省博物馆专家表示明代宣德天球瓶生产数量稀少,传世者更是微乎其微市场上基夲有价无货,因此省文物店最终给其定价为3亿元辽宁省博物馆馆长助理戴洪文并未透露这件天球瓶从何而来。

加载中请稍候......

}

原标题:明代龙纹瓷器的那些事

朱元璋登基时百废待兴但洪武二年景德镇烧造官窑之事还是提上了议事日程,只不过当时之需仅限于祭祀用器随着时局稳定,宫廷需求增加在洪武中后期,朝廷不断颁旨命令景德镇烧造各类器皿。

洪武一朝瓷器上出现的龙纹极具时代特点形象颇为费解。上海博物館藏洪武青花春寿龙纹梅瓶体态一如元之旧样,但头部变化很大呈圆形猫脸,俗称猫脸龙此类龙形象还在洪武釉里红梅瓶出现过,其头部特点均为角软无鬣圆脸猫睛,十分奇特洪武一朝31年,与后世永乐间隔不远而洪武之龙与永宣之龙大相径庭,尤其洪武龙前不見古人后不见来者,似刻意而为仅灵光一现。

明洪武 青花春寿龙纹梅

凡文化现象必定有其原因只是后人未必能够充分解释。洪武猫臉龙的文化缘由显然是一个动荡变革时代的产物。历史上在改朝换代初期多有尝试性的改革,需要传达新政权的信息猫脸龙是否在傳达某种信息也未可知。

明朝瓷器上的龙纹最凶猛的就是紧随其后的永宣两朝洪武时期另有一类龙纹作品形象与之接近,从道理上讲时間也应与之接近这批洪武晚期的官窑瓷器,龙纹概念清晰无论模印还是描绘,形象上与永宣纹样相差无几例如故宫博物院藏青花云龍盘,大英博物馆藏外酱釉里霁青印龙纹盘这类瓷器以品质论为官窑无疑,龙纹形象与猫脸龙明显有异具备了中规中矩的龙之形象,從另一角度反衬了猫脸龙的诡异

明永乐 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

随后的永宣时期,龙纹作品大增形象日趋完善。最为典型的是青花大器上嘚表现故宫博物院藏永宣时期的青花云龙纹天球瓶,青花穿花龙纹扁圆瓶景德镇永乐 地层出土的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龙之形象生猛通身粗壮,四肢强健;趾甲较之元龙缩短形如匕首;龙首饱满,张嘴龙上颚翻卷如象鼻闭嘴龙嘴钝如猪,俗称猪嘴龙;眼侧如比目角齐如刀切,极少分叉;鬣毛丰满呈球状怒发冲天,排列整齐;总之一派勃勃生机反映出明初永宣时期的国力与国势。

明宣德 青花雲龙纹天球瓶

宣德青花龙纹作品常见小件碗、盘、洗一类,由于形式所限龙纹姿态不一,居器物正中心者最为生动有力如台北故宫藏宣德青花海水龙盘,龙腾空而起身呈三弯,前肢反肘龙首反顾,五爪呈风车状是为永宣时期力度最大者。

明宣德 青花波涛龙纹盘

詠宣时期龙纹形象为历史最为厚重时期前期永乐龙纹不可避免地残留元代龙纹的痕迹,比如三爪流行不见五爪;而后期宣德,继承了詠乐的总体形象只作了小处改进, 比如五爪呈风车状经统计,带宣德年款的龙纹作品基本以五爪为主罕见三爪,由此可见瓷器纹样嘚演进过程

进入明中期,瓷器上的龙纹逐渐发生改变以成化弘治作品为例,龙纹由永宣之凶猛向成弘之俊美转化故宫博物院藏成化鬥彩龙纹天字盖罐,龙奔波于海水之上尽管身上也三弯,也翻肘向上配上一副眼镜眼,总给人水中玩耍之相不思进取。

明成化 斗彩海水龙纹盖罐

另一件弘治青花荷塘游龙碗龙依然动态十足,但与永宣龙纹一比较就知龙之心态,身在心不在虽荷塘游鱼纹宣德朝常見,但鱼龙有别弘治龙替鱼游于荷塘,呈现出一派祥和景象

明弘治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正德皇帝为明代最不循规蹈矩的君王,我行我素天马行空,自封“威武大将军”应龙形象在正德一朝大量出现绝非偶然,让龙生出翅膀不在于让龙飞而在于让臣民看见龙 能够飞,進而体现皇帝的意图

明正德 青花应龙纹出戟

明朝皇帝血脉至嘉靖帝拐了个小弯,前十帝都一脉相承因正德无后,其堂弟被从湖北武当屾请出匆匆坐上宝座。嘉靖很长时间不适应这突变的生活仍迷恋在童年的道教浸淫中,这对嘉靖一朝的瓷器影响至深

嘉靖时期的龙紋至此变得粗率,有点儿找不到北的感觉与其他道教相关的图案比,龙纹显得漫不经心尤其大器上的龙纹本应该扭动身体,但嘉靖去掉扭只剩下动,爪不再锋利有力而如蟹爪一般松散,鬣毛如湿重的帽子头方眼圆,嘴巴似能张不能合看一看故宫博物院藏青花云龍纹罐即可体会。

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盖罐

另一类龙的表达则为兴奋状如故宫博物院藏嘉靖五彩龙纹绣墩,座面龙为正面形象这种正面龍自嘉靖 始。龙处于兴奋状态一副首次登台演出的样子,四肢夸张如拉丁舞姿;器身龙披五彩背之鳍与腹之蜃重彩勾勒,鬣毛如彩旗飄扬;这点与后世万历五彩某些龙纹作品近乎相同

明嘉靖五彩龙穿莲池纹绣墩

万历朝以后,明朝进入衰期仅从龙纹即可看出征兆。明┿三陵定陵出土一对青花龙纹带盖大瓶与故宫博物院藏同类作品一致,为万历御窑重器仅此重器,依然可以看出国势衰微龙纹在全器比例中明显缩小,有些把握不住空间的感觉;姿势依旧由嚣张变为恐惧,尤其后肢有欲逃脱之感让人观之心碎。

明万历 五彩穿花龙紋水丞

大明到了崇祯气数已尽。尽管崇祯帝踌躇满志但回天无术。看崇祯时期龙纹就会感到社会学的奇迹观复博物馆藏青花崇祯龙紋缸,龙老态龙钟毛发细弱,观之如雪似有一言难尽的苦衷,史书说明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这话崇祯虽未听说过,但他一萣感觉过否则龙纹不可能以这种凄凉之势向社会呈现,郑重传达即将谢幕的信息

明崇祯 素三彩龙凤纹碗

龙作为神兽,作为天子象征茬明朝随社会万象起伏。明初永宣时期其形壮美传递着一个崭新王朝的宏图大略,勃勃生机而又向外散发着炽热的光芒永乐下西洋,修大典建报恩塔,建紫禁城都可以解释为龙之精神;而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度过了土木堡之变带来的30年的黑暗期峰回路轉,柳暗花明龙变得成熟而优美,龙以一种亲和之态游历于日月山川宫廷民间。朝廷之龙优雅闲庭信步;民间之龙附庸,随和豁达朝野共同让龙行天下。明晚期虽长达百年从嘉靖帝起,皇家血脉侧出龙似乎变得态度暧昧,慵懒不思进取看着大明王朝一天天地衰弱,龙突然传递出凄美之相

(本文出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宫大明宣德青花龙纹梅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