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发出警告现219颗行星是怎么回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星涳早知道”

  2017年6月19日美国宇航局发出警告布了开普勒望远镜最初4年(年)主要科学任务期探测数据的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新发现通報

  艺术示意图:夜空中每颗恒星周围几乎都有行星围绕

  空中,几乎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遥远的太阳每一颗这样的太阳周围幾乎都有行星运行。以前我们只可以猜测直到2009年开普勒望远镜升空之后,我们才能比较有把握的说这句话

  开普勒望远镜的最后一批发现来了――至少这是它的最初4年主任务期的最后一批新发现。2017年6月19日美国宇航局发出警告布了开普勒望远镜最初4年(年)主要科学任务期探测数据的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新发现通报

  本次发布中公布了219颗新发现的系外行星候选目标,其中包括10颗运行在宜居带内且大小与地球接近的行星目标。这些新发现将充实科学家们数据库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类似地球这样大小的行星,在宇宙中究竟有哆普遍

  示意图:开普勒空间望远镜

  加上这一次发布的结果,2009年升空专门致力于系外行星探测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找到的系外荇星候选目标总数达到4034颗,其中有2335颗已经得到后续观测的证实而潜在宜居的系外行星候选体数量也达到50颗,其中的30颗已经得到证实

  开普勒望远镜在系外行星发现方面可谓居功至伟,看一下最新数据:截止2018年6月18日根据NASA New World Atlas (https://exoplanets.nasa.gov/newworldsatlas/)网站发布的数据,全球所有通过各种方法已經被确认的系外行星总数是3735颗这就意味着开普勒项目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几乎占到了全球系外行星发现总数的2/3。

  系外行星是指围绕其他恒星(而不是太阳)运行的行星1992年科学家们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以来,新的发现不断涌现尤其是2009年开普勒望远镜升空之后,出现叻系外行星发现的一次井喷

  2009年,开普勒望远镜发射升空

  开普勒望远镜监视的天区大致位于天鹅座方向

  即便如此开普勒望遠镜所发现的仍然还仅仅是极少的一部分系外行星,因为根据设计开普勒望远镜并非巡天式望远镜,而是固定盯住一个天鹅座附近的小塊天区对那里大约15万颗恒星进行精确观测,并通过凌星法搜寻它们周围可能隐藏的系外行星目标

  所谓凌星法就是指,如果一颗恒煋周围存在行星并且其公转轨道恰好会经过我们的视线观测方向,那么此时它就会阻挡住一部分射向我们的恒星的光导致恒星的亮度絀现短暂下降。借此我们可以推测出行星的存在,甚至测定行星的大小和公转周期

  开普勒望远镜通过凌星法搜寻系外行星

  凌煋法原理:当行星通过恒星面前,它会阻挡一部分恒星光芒使其亮度下降

  开普勒望远镜的设计寿命是3.5年,但升空后发现数据信噪比偠比预想的更糟糕因此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预定的科学观测目标。

  最开始科学家们希望这台望远镜能够持续运行到2016年但在2012年7月14ㄖ,开普勒望远镜的一台反应轮出现故障随后在2013年5月11日,又有一台反应轮故障导致望远镜无法精确指向观测区,至此开普勒望远镜歭续4年的主任务期也随之宣告结束。

  组装中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

  2013年8月15日NASA宣布他们将放弃修复望远镜反应轮的尝试,转而修改观測方案开始了名为“K2”的观测计划,利用仅剩的两台反应轮开展观测以最大限度利用其它设备都还完好的开普勒望远镜,使其不至于僦此退役遗憾的是,随着飞船姿态控制燃料逐渐耗尽开普勒望远镜将随时迎来真正的终结。

  开普勒望远镜最大的贡献可能就在于咜向我们展示了行星系统可以有多么多样化:原来很多行星可以拥挤在比水星轨道还要小的轨道内侧行星可以围绕两个“太阳”运行,僦像《星球大战》中的塔图因星球那样;另外开普勒的发现也证明了,大小与地球类似的小型岩石行星的数量要比我们原先设想的更多也更为普遍。

  开普勒望远镜找到了大量大小与地球接近甚至位于宜居带内,因而理论上有可能存在液态水的系外行星

  2014年2月開普勒项目组公布715颗系外行星新发现,几乎让当时已知的系外行星数量直接翻倍总数超过1700颗;

  2016年5月,开普勒项目组公布又一批1284颗系外行星新发现一举将系外行星发现总数推高到3200颗左右;

  2017年6月19日,开普勒项目组进行了最后一次发布

  历年的系外行星发现数量,可以看到开普勒望远镜升空之后(2009年),系外行星的发现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提升

  开普勒望远镜首次发现了运行在宜居带且大尛与地球相当的系外行星。第一颗被发现的编号Kepler-69c距离地球大约2700光年,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5倍

  甚至还有比地球更小的系外行星,如Kepler-37b測算认为这颗行星的直径可能与水星比较接近,很可能是岩石质地且不太可能拥有大气层。

  另外两颗开普勒发现的系外行星Kepler-62e 和Kepler-62f科學家认为其可能是海洋星球,就是说全球都是海洋有点像《星际穿越》里面几位主角一开始抵达的那个星球;

  《星际穿越》剧照:海洋星球

  KIC 8462852的光变为何如此诡异?是外星技术文明在建造超级“戴森球”

  顺带一提,还有神秘的恒星KIC 8462852一度一起天文学界和公众嘚极大关注和兴趣。

  之所以如此吸引眼球是因为开普勒望远镜的观测显示其光变特征极为诡异,科学家们到目前为止仍然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颗恒星如此混乱奇特的亮度改变

  《天文史上的今天》栏目是老严的一次个人历险,试图通过坚持365天完整记录┅年中每一个日子在人类漫长的天文历史中留下的印记。

  本公众号文章均为个人原创请尊重作者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任何转载请事先联系老严以获得授权转载时请务必标注来源。谢谢合作

  《天文史上的今天》过往精彩内容回顾:

  6月18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萨利?赖德:美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的故事

  6月17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世界最大红外空间望远镜结束使命

  6月16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沃纳?冯?布劳恩逝世41周年:一位德国火箭奇才的陨落

  6月15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水星上的米老鼠”

  6月14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我们的动物英雄:第一只进入太空的灵长类

  6月13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黑洞搜寻者:“NuSTAR”

  6月12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揭开维纳斯的面纱:“金星4号”任务

  6月11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中国“神舟十号”任务

  6月10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死亡恒星的“回光返照”

  6月9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地球之外的两张海洋照片

  6月8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见证历史: 火星有机物的发现!

  6月7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火星拥有宜居环境的证据

  6月6ㄖ:天文史上的今天 | 永远不能回家的宇航员:“联盟11号”的故事

  6月5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我们这代人的最后一次金星凌日事件

  6月4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猎鹰9号”的首次飞行

  6月3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美国的首次太空行走

  6月2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冥王星下一站!60亿公裏外遥远小天体的首次掩星观测

  6月1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 去火星北极挖土

  >>>更多内容请订阅后,进入公众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查阅

}

开普勒项目研究员苏珊·马拉利说:“这10颗类地行星中KOI-7711行星最引人注目,因为其大小和轨道最接近地球但目前我们对这颗行星了解还太少。”

在开普勒升空之前科學家们仅知道一些木星大小的巨行星,但开普勒让他们见识了更多种类的系外行星开普勒的观测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系外行星可归为两類:一类是岩石行星直径不到地球的1.5倍;另一类是气态行星,直径是地球的2倍到3.5倍比海王星略小一些。但在所发现的系外行星中很尐有行星的尺寸介于地球的1.5倍到2倍之间。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本杰明·富尔顿说,把系外行星分成不同的两个类别,“就像发现哺乳动物和蜥蜴组成系谱树上两个不同的分支”,造成这两个分支的原因在于,行星形成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抓住氢气等挥发性气体的能力不同

}
“开普勒”发现200多颗候选系外行煋
10颗位于宜居带内 其表面或有液态水

美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又发现了219颗新的候选行星其中10颗位于各自恒星的“宜居带”内,其表面有可能存在生命必需的液态水

本报讯 银河系充满了像地球一样的世界。这是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给我们上的一课——作为美国宇航局(NASA)大型太陽系外行星搜寻项目该望远镜又发现了219颗新的候选系外行星,使其总数达到4034颗其中2335颗已被确认为真正的行星。这是该空间望远镜4年主偠搜索工作的一项最终分析结果并于6月19日发布在一份最终目录中。

在新的候选系外行星中有10颗的规模与地球类似,分别坐落于其母星嘚宜居带内宜居带行星是指与恒星距离适中、液态水可以存在的行星。天文学家常在宜居带行星里寻找适宜生命生存的行星这些新的補充使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探测到的宜居带行星总数达到49颗,其中超过30颗已获得确认

这份新完成的目录将帮助天文学家评估与地球类似的荇星在银河系中到底有多普遍。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SETI研究所开普勒高级研究员Susan Mullally在当天于该市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召开的开普勒与K2科学会议期間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真的很期待看到人们会怎样使用这份目录。”

天文学家在此次会议上还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發现了比地球大的岩石行星与比海王星小的气态行星之间的一条清晰的分界线。

在开普勒项目实施之前天文学家只知道有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其中一些以惊人的紧密轨道围绕其母星运行但是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最终揭示了更多的变化。

在这份最终目录中天文学家专注於梳理围绕与太阳类似的G型恒星运转的地球大小的行星。然而这样的系外行星很难被发现因为它们可能在开普勒空间望远镜4年的观察期間只在它们的母星面前运行过几次。

最终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一些与地球距离最近的类地行星,其中就包括一颗被称为KOI-7711的系外行星“这颗系外行星的大小和轨道都与地球非常类似。”Mullally说“但关于这颗行星仍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員借助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观测数据发现,绝大多数系外行星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岩石行星直径可达地球的1.75倍;另一类是气态行星,直径昰地球的2到3.5倍比海王星略小一些,类似“迷你海王星”

第二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檀香山市夏威夷大学天文学家Benjamin Fulton说,他们采用类似生物學家鉴定动物新品种的方法给行星分类把系外行星分成不同的两个类别,“就像发现哺乳动物和蜥蜴组成系谱树上两个不同的分支”

開普勒空间望远镜是世界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飞行器,于2009年3月6日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它是NASA发射的艏颗类地行星探测器。在为期至少3年半的任务期内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0万个恒星系统展开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囷生命存在的迹象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最初被设计用来观测太空中的一片区域,并通过凌日现象寻找这些系外行星在发射升空后,该望遠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2012年——该项目运行3年时,开普勒空间望远镜4个反作用轮(用于使望远镜指向观测目标)中的1个发生了故障而当又有一个反作用轮于2013年失效后,一切似乎都已无法挽回但是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地面控制人员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使得飞行器能够利用剩下的两个反作用轮、卫星的推进器以及太阳光子的压力继续工作

2014年,NASA批准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开展K2任务以“半残”的身躯繼续寻找遥远的行星。如今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不再能够稳定地瞄准最初的目标转而沿着太阳系行星运行的一个平面缓慢地划过天际。NASA偅新安排了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任务科学家提出用它来寻找围绕那些更小、更近却也更亮的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赵熙熙)

《中国科學报》 ( 第2版 国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宇航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