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工多少钱一个月配电系统。变电所的零线和保护线能不能接在一起。后面能装漏电保护器吗?

摘要: 本文概述了传统的安全供电系统及建筑施工用电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的原理指出标准中条文叙述不太逻辑性问题,及相关图示的错误并谈到地线入地放电嘚原理,并提出正确的地线设置时的入地距离

对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特殊性,建设部制定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它是1988年所颁标准的延伸。不同于别的行业所采用的安全用电保护系统该标准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三级配电和二级漏电保护系统。虽说施工现场对该套安全用电系统的宣传与推广时间也有20多年了其中许多偠领的理解与贯彻也得到落实。但是不得不说明存在一个事实:由于标准本身的文字编辑逻辑性不够及其他理解方面的原因就工地现场裝设地线的问题,使人们头脑中产生有许多误区至施工现场的用电系统设置存有许多混乱现象。下面就此问题谈一谈我们的认识<?XML:NAMESPACE
①保護接地的作用:在系统中,各种使用的装置的外壳无论它们的绝缘多么良好其阻值R总是有限的。故在正常情况下就有漏电电流不过该徝很小,可忽略不计但当电器设备的绝缘损坏时,电气装置中绕组的任一相线与外壳短路使外壳带电,即呈现出对地电压这时人体接融外壳时就会产生触电危险。为保护人体免遭电击伤害具体作法是将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用导线和接地装置相接叫保护接地,如圖1a所示;
1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②保护接零的作用:保护接零的技术安全原理与保护接地不同它是用于1000V以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電网中电气设备的安全措施。其作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系统中的零线相连接即采取保护接零,如图1b所示
其原理是,当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发生碰壳或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经零线而成闭合电路使成单相短路故障,此短路的电流极大它將迅速烧断该相所设熔断器的熔丝,使电气设备脱离
应当着重指出,在中性点绝缘系统中决不容许采用保护接零的措施,因为系统中任一相接地或碰壳时都会使所有接在零线上的电气设备外壳呈现出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这对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2. 关于哪种保护措施適合于建筑工地的理论
现在一般城市供电电网均是1000V以下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因此应当采用保护接零,并应重复接地而为什么不采用保护接地的措施呢,回答是不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分析几点如下:
①存在危险电压为电流。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工作接地电阻4Ω,若保护接地电阻也计为4Ω,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碰壳时,两接地装置间有短路电流,I=220÷(44)27.5A,则机壳所带电壓为U=27.5×4110V。若人接融机壳按人体电阻约1000Ω计,则通过人体的电流I=110÷10000.11A,即110mA此大于20mA的工频电流,足以使人丧命
②熔断保护装置不會动作。按接地短路电流应小于自动开关电流的1.25倍或熔断器额定电流的24倍(一般计算取3)按事故短路电流仅为27.5A计,此仅能保证断开整萣电流不超过27.5÷39.2A的熔断器而工地上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均大于此值,因此该熔断保护装置不会动作使事故设备外壳长期存在对地电压,威胁人身安全(此也是现在在工地上推行不用熔断器而用的原因。)
③工地上接地电阻值很难降低是否可采用降低保护接地电阻能降低事故机壳电压的方法,按计算取安全电压值为42V,工作接地电阻为4Ω,则要求保护接地电阻值R=[42÷(220-42]×40.942Ω,这样低的电阻值在工地上很难到。另外,它还会发生三相电压的不对称,只计事故机壳对地电压取为65V时其它两相会升至327V,此会给该两相上的用电设备带来危险并且同时,中性点的对地电压上升为155V有人触及会产生电击。
综上所述在中性点接地的1000V以下的供电系统中,采用保护接地是不合适的由于建筑施工情况的特殊性,在施工现场各种设备、各个工种都需要用电,为了作到要保护设备又要保护到人身不受到电伤害以前嘚安全用电保护系统也越来越体现其在工地临时用电系统中的不足,因此国家制定(JGJ462005)规范,强调必须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
所谓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是指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程的电源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增加一条专用保护零线(PE线)称为TN-S接零保护系统或称三相五线系统,该系统主要技术特点是:
①电力变压器低压侧或自备发电机组的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大于4Ω。
②电力变压器低压侧或自备发电机组共引出5条线,其中除引出三条相线L1L2L3外尚须于变压器二次侧或自备发电机组的中性點(N)接地处同时引出二条零线。一条叫做工作零线(N线)另一条叫做保护零线(PE线),其中工作零线(N线)与相线(L1L2L3)一起作为彡相四线制电源线路使用;保护零线(PE线)只作电气设备接地保护使用即只用于连接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屬外壳、基座等)。二种零线(NPE)不得混用同时,为保证接地、接零保护系统可靠在整个施工现场的PE线上还应作不少于3处的重复接哋,且每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
③在施工现场采用TNS系统时由于设置了一条专用保护零线(PE线),所以在任何正常情况下不论三楿负荷是否平衡,PE线上都不会有电流通过不会成为带电体,因此与其相连接的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基座等)始终与夶地保持等电位成为完好的接地保护,此即为TN-S系统的一个突出优点;但是对于防止因为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漏电而发生的间接接触触电來说还不可靠这是当电气设备漏电时,PE线上就有电流与其相连接的金属外壳、基座等就会变成带电部分,这时就靠二级漏电保护系统來控制当漏电电流值达到一定值时,漏电保护器就会在其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内分闸断电从而防止可能发生的间接接触触电事故,保障囚身安全(此为其接地、接零保护原理。)
2.在该标准中有相关条文如下
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引出(图2)(注:红叉原图没有,是我的改动为后面叙述用。)
2  专用变压器供电时TN-S接零保护系统示意图
1-工作接地;2-PE线重复接;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
②条文5.1.2  当施笁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護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图3)。(此二条均是强制性条文)(注:红叉及红字原图没有,是我的改动为后面敘述用。)
3  三相四线供电时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零线引了示意图
1-NPE线重复接地;2-PE线重复接地;
三)  关于标准中文字编辑逻辑不当的质疑与解答
1.上述标准条文中易使人们误解的地方
①在条文5.1.1中图2示左边有相线、零线(N)、保护零线(PE)连通后以1点入地,这样的图示应是有问题嘚因为它给人们的认识是零线(N)、保护零线(PE)连通后以(PEN)线入地的概念;其文字叙述有“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引出。这样的叙述使人们有在配电箱处零线(N)与保护零线(PE)有接通之感。
②在条文5.1.2Φ后面文字处理叙述有“保护零线(PE)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这也是有它们是接通之感;特别是图3的示意图中,零线(N)与保护零线(PE)在1处连通入地完全说明其是连通的。实际上的情况是:若在配电室(总配电箱)处零線(N)与保护零线(PE)连通后入地一旦三相线路中输电不平衡(如大型用电设备启动等),零线(N)中就产生电流并传给保护零线(PE)使配电室的漏电保护器会常跳闸,它无法保证正常的工作用电
2.在这里研究讨论一下此种错误的根源
目前我国的有关标准是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或修定而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建筑电气设备委员会将电气基本安全保护措施分为五大保护系统即TN系统、TT系统、IT系统、中性有效接地系统及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查阅国内翻译过来的与其相关资料如下TN系统:电源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负载设備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的系统根据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布置,TN系统有TNSTNCSTNC三种系统(后两种均介紹有PEN线概念。)
关于TNS系统在整个系统中有分开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见图4
无疑图4中的(N)与(PE)连通入地与文字叙述中的分开楿左。此即为我国所制定(JGJ461988)与后来的(JGJ462005)标准中图示所发生错误的根源还有PEN线概念在现实中多引发混淆。此也是我国在推行建筑笁地临时用电规范化所产生一定的混乱长达20多年的根源现在国家正在制定GB《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代替GB501941993),它在文中巳改为图5所示
5  全系统将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分开的TNS系统
3.关于地线入地后放电理论
TNS系统中保护零线(PE)通过接地体入地,当短路向夶地放电时电流呈半球形散开,由于半球形的球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在距接地体愈近的地方面积越小,越远的地方越大而電阻与面积成反比,因而在距接地体越近的地方电阻越大距接地体越远的地方电阻越小。有试验证明在距单根接地体20m外的地方,呈半浗形的球面已经很大实际已没有什么电阻存在,不再有什么电压降换句话说,其电位已近于零因此,大地间距20m远以后应视为不连通的。所以在在配电室(总配电箱)处设置保护零线(PE)入地,应考虑到其位置要与原输入的市电网的变压器的中性线入地处距离约大於20m远这样才能视它们不是连通入地。
4.我们对(JGJ462005)标准条文质疑问题的解答
①在条文5.1.15.1.2中的文字叙述方面应有:在三级配电各个系统中工作零线(N)与保护零线(PE)之间不得做任何电气连接;专设保护零线(PE)应在一级配电室(总配电箱)近处做接地体(≤4Ω)连总配电箱中的地排后引出。
说明一点,现城市用电均是中性点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其零线已在其变压器旁接地,因此在设置一级配电室间(总配电箱)专设保护零线(PE)入地处注意远离约20m即可。
②在标准中的图示方面:应在上述图2、图3示意图中按红叉处将其连线除掉,并注明>20m即可
由于建筑施工用电的复杂性,施工现场采用俗称“三相五线制”的供电系统确有一定的特殊性,从1988年制定该“施工现場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至今也贯彻了有20多年时间,但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还是存在有相当的不规范的混乱现象其中有一项也就是標准本身也解释得不够清析逻辑(甚至还有错误)的直接原因,我们在此提出的问题仅供国内同仁参考,但国家编此标准也应科学严谨並一定要符合实用情况上述情况希望能尽快改正,才能真正指导为实际服务

看过《建筑施工用电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的原理》嘚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

摘要: 对于自动控制设备来说变频器伺服 PLC这都是很常见的 但是就起故障来说,真正是PLC本身出问题的很少大多数是它的外围出现了问题。所以说作为普通的电气维护人员來说绝对可以去维修也可以维修不要被它的高端大气 ...

     但是就起故障来说,真正是PLC本身出问题的很少大多数是它的外围出现了问题。所鉯说作为普通的维护人员来说绝对可以去维修也可以维修不要被它的高端大气的外表所蒙蔽。以至于不敢处理这类故障下面我就一个案例来说明下,遇到此类问题怎样去处理
     生产车间的一台放盘设备出现问题,提升机不能在其原点停止还时不时出现操控画面不起作鼡的情况。接到通知赶快到现场查看发现手动操作提升机可以提升但是到原点后还在下降,打开控制柜查看PLC的输入点查看图纸上的点位,在设备处查看的工作情况还真有发现。


在检测提升机的上下限位的接近开关的工作指示灯没有亮顺藤摸瓜查看给其供电的直流24V没囿。在控制柜中测量直流24V都是正常的在端子上测还是有电,后在端子排处随手拉了拉电线没想到竟然拉下来了虚接造成的。拿螺丝刀擰紧后那几个接近开关都正常工作了,想着就可以正常工作了谁知到在其操作上操控还是不能正常工作。操作工还在旁边说这个触摸屏有时管用有时不太管用我操作画面设备没有动作。还真的是这样把触摸屏的控制箱打开发现是用网线传输的,我试着动了动网线头機器有动作后拿网线钳重新压了个网线头,故障就此结束


     小结:现在好多牌子的PLC  触摸屏都是自带网口的这样子方便通讯,还在程序编寫中少了好多步这都需要我们不停的刷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生产中有的放矢

看过《自控设备想修你也容易》的人还看了以下文嶂:

}
 我国的低压配电系统基本上有三種:即TT系统、TN系统、IT系统

上述各种保护系统均采用国际标准所用符号,第一字母T:表示中性点直接接地;I表示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不接地戓经高电阻接地等);第二个字母T:表示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连接与系统任何接地无关;N表示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電气连接TT系统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作接地保护的系统;TN系统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的系统。

TT电力系统有一个直接接地点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电气上与电力系统无关的接地极。  

TT系统多用于农村低压电网其特点如下:

① 可实施单相、三相混合供电,供电灵活可节省导线。

② 由于中性点直接接地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抑制电网对地电压的升高。

③ 容易实施过电流保护设施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④ 全网可实施漏电分级保护即漏电总保护、漏电中级保护和漏电末级保护。

⑤ 受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發生带电故障时不会延伸到其他受电设备的外壳上。

⑥ 受电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电阻极容易满足DL/T499—2001中的要求。

TT系统的安装要求如下:

① 除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外中性线不得再行接地,且应保持与相线同等的绝缘水平

② 为防止中性线机械断线,中性线截面应當符合规定即口诀“零线截面看相线,七零三五为界限;七零为铝三五铜小于相等大一半。”

③ 必须实施剩余电流保护包括剩余电鋶总保护、剩余电流中级保护(必要时)和剩余电流末级保护。

④ 中性线不得装设熔断器或单独的开关装置

⑤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現回路均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⑥ 同一低压电网不允许采用两种保护系统,否则有触电隐患和危险

    另外,TT系统對实施保护接地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体部分都要接地。在某些情况下接地有可能引入外界的高电位,如接地体附近囿大的故障电流或雷电流流过时接地体上会有高电位出现。又如当三相用电出现严重不平衡时在保护中性线上也会出现较高的电位。洇此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是否要接地,应以设备的触电防护方式来确定

TN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護线与该点连接按照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情况,TN系统有以下三种型式:

    TN—C系统多用于城镇和厂矿企业的低压电网其特点如下:

① 单、三相供电灵活。

② 能抑制电网内发生单相接地时相对地电压的升高

③ 由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采用了接保护中性线的措施,故囚体的间接触电有充分的安全保证

④ 容易实施过电流保护和漏电保护。

TN—C系统的安装要求如下:

① 为了保证在故障时保护中性线的电位盡可能保持接近大地电位保护中性线应均匀分配地重复接地,如果条件许可宜在每一个接户线、引线接线处接地。

② 用户端应装设漏電末级保护

③ 保护装置的特性必须这样选择:当供电网内相线与保护中性线或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发生阻抗可忽略不计的故障时,则应茬规定时间内自动切断

④ 保护中性线截面应当符合规定,即口诀“零线截面看相线七零三五为界限;七零为铝三五铜,小于相等大一半”

⑤ 中性线不得装设熔断器或单独的开关装置。

⑥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现回路均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TN—S是从电源中性点起专门敷设了一根专用的保护零线(PE)这就形成了平时常说的三相五线制系统。该系统安全可靠性高目前在许多沿海大城市和内地许多城市普遍采用。

    ② 保护零线作为接零保护的专用线要单独用一根不能代作他用。目前已有五芯电缆

供应不用在四芯线上再敷设一根了。

    ③ 保护零线除了在工作接地线或总电源侧从零线引出外,在任何地方不得与工作零线有电气联接特别注意在配電箱中的接线,防止通过铁质箱壳形成电气连接

    ④ 保护零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积,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要求

    ⑤ 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不准将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使用在架空线中的排列和导线的排列一定要按统一要求,严格按标准排列

    ⑥ 重复接地必须接在保护零线上。工作零线上不能加重复接地如果工作零线加了重复接地,将无法使用

⑦ 保护零线必须茬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或末端处做重复接地配电线路越长,重复接地的作用越明显

⑧ 配电變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现回路均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负载保护

⑨ 必须实施剩余电流保护,包括剩余电流总保护、剩余电鋶中级保护(必要时)和剩余电流末级保护

TN—C—S系统在建筑物进户处将零线一分为二,一根作工作零线另一根作保护零线。对采用TN—C—S系统时如果保护中性线从电气装置的某一点分为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后,则从该点起至负载处就不允许把这二种线再合拼成具有保護零线和工作零线两种功能的保护中性线。在保护中性线分开之前安装要求等参考TN—C系统。在保护中性线分为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后咹装要求参考TN—S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不得装设漏电总保护只能装设漏电中级保护(视安装位置考虑)和漏电末级保护。

IT电力系统的带电蔀分与大地间不直接连接而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则是接地的。下图为变压器Y接线的型式

IT系统由于安全可靠性高、可带故障运行等特点,常被用于故障时不得间断供电的工业设备和要求使用安全的医疗设备当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也只能通过系统对地构成回路,故障回路阻抗极大故障电流极小,发生电击的危险很小所以不必及时切断切断电源来防止电击,从而维持供电的不间断只有在发生兩相接地故障时才要求切断电源。在这种系统中不能采用装负荷开关以免故障时自动断电。但应装设绝缘监测系统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压电工多少钱一个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