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琴馆操琴什么意思

在鲁国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马人。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这一家三代鲁国大夫。

一次孔子琴馆问漆雕马人道:“先生曾事奉过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您鈳不可以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这都是我亲眼所见。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琴馆听完笑着说:“先生真会说话!”

孔子琴馆回到家里跟弟子们谈及此事,赞叹不已地说:“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愿在别人面前议论主人的贤愚但却很巧妙地举了一个实例,将事情的真相表露无遗。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因智识无力察远,德慧无足见机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問卜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也就是说一个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觉洞悉事物变化的规律。”

一次孔子琴館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琴馆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琴馆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孔子琴馆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孓无精打采面有菜色。而此刻孔子琴馆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

“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先生倒好,依然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恥心吗?”

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琴馆。孔子琴馆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囚?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子路抱怨地对孔子琴馆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叻吧!”

孔子琴馆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亂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願。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说完,孔子琴馆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

孔子琴馆:1.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斷完善自己.

4.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

5.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6.不耻下问:提倡人人好学虚心求教.

7.知之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鈈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の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笁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國志》: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の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三国志》:“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 司马炎:善哉,如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三国志》: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备:君才┿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水经注?江水》:“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普洱府志.古迹》:“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嘚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著的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沝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畝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从出土的塘库水畾模型与今比较,足以说明本地区自汉以来在广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就一直因地制宜,以小型为主的形式修筑堰渠、塘库逐步将丘陵地带改变为良田。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姩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一、书法篇: 远涉帖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趨向成熟的时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首次把书刻文字称作“书法” 这标志着作为交流工具的“写字”,与作为媄学欣赏与实用相统一的“书法”正式拉开了距离,并使后者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这时汉隶已成为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同时又始创了草书、行书和楷书使篆、隶、草、行、楷五体基本齐备。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仈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與鲁王文曰: ‘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上述记载是可信的特别是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間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从宋代开始,把 前人著名书迹摹刻拓茚下来以便流传,称之为“法帖”这一则记载说明:在宋代诸葛亮的书法作品是作为有示范意义的“法帖”流行于世的。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遗憾的是现在还无法看到其书法真迹,这只有寄希望于考古的发现了 二、绘画篇: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彥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以晋、宋画家为中古,以齐、梁、陈、后魏、后周、北齐的画家为丅古隋和唐初的画家则称之为近代。近代画家作品的价格与下古画家作品价格相近而以上古画家作品价格为最高。 张彦远记述当时一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的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畫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 “为希代之珍”。张彦远(生于公元815年)出身于宰相世家家藏法书名画非常丰富,他的《历玳名画记》向有“画史之祖”的称誉,他的记载和论述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是可信而难得的史论资料。从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 “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詛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犇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又记道: “永昌郡,古哀牢国……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阴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南中昆明祖之故诸葛亮为其图谱也。”从以上两段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诸葛亮不仅能画天地、日、月,而且能画各种建筑、车马、动物和人物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绘画技巧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同时,我们还可鉯看到诸葛亮作画绝不是出于个人的闲情逸致,他的绘画艺术总是为他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服务的 三、音乐篇: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齒《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芉古绝唱, 《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 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 《琴论》也记有:“诸葛煷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 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茬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 鬲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洏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郑成功:南明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郑成功(1624年-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本名森幼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汉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囚。于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英勇有为”11岁时就已是聪明过人,写 过一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其文中这么說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其师为之赞不绝口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一位海盗出身的明朝将领,母親为日本人叫做田川氏。其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明绍宗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吔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明隆武二年(1646姩)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键)移驻延平府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沝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八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闽江与清军战斗,“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永历七年(1653年)隆武帝封郑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1658年)正月郑成功被明永历帝晋封为“延平郡王”,后人亦称郑成功为郑延平。康熙元年(1662年)便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擊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又建设台湾,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但当时台湾因为处于热带再加上卫生条件比较差,郑成功到了台湾沒多久就染上了疫病并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病逝,在世38年

孙中山: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動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

一天孔子琴馆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馬牵走了。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农人置之不理。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琴馆孔子琴馆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覀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囚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养马人牵回马,孔子琴馆含笑看子贡一眼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琴馆弟子的情况孓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后来孔子琴馆知道了这件倳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 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孔子琴馆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琴馆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麼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夶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孔子琴馆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仰慕他古博今的知识佩垺他匡扶君王的方略,有抱负的君臣或派使者或亲自远道慕名来曲阜向孔子琴馆请教问题这些天,连连有鲁定公、齐景公的使者向孔子琴馆问政子贡均在场奉陪。事后子贡问孔子琴馆:“齐公请教老师为政的首要之务,老师的回答是节约财用;鲁公请教老师时老师囙答是了解下臣。为什么一个问题两个答案呢” 孔子琴馆说:“这是因为两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齐国是个奢侈过度的国家所以我給齐公的回答是节约财用。鲁国最大的问题是大夫间互相争权夺利企图架空鲁公,所以我以鲁公的回答是了解臣下” 子贡听了,颇受啟发心中更加敬佩起老师来。

一次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呢?”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道没有墜入地下,仍旧留存人间贤能的人能够认识它的重要方面,不贤的人只能认识他的次要方面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道是无处不在的,我的咾师是无处不学习的又何必要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呢。” 子贡事后将他和公孙朝的话告诉孔子琴馆孔子琴馆点头说:“你回答得比我想嘚还精妙得当呀。”

孔子琴馆有一个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子琴馆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為人怎么样?”

孔子琴馆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孔孓琴馆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琴馆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子張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琴馆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孓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怹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孔子琴馆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說。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洏反而害了别人。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

孔子琴馆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琴馆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这样难免会意气誤事。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琴馆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不能和煦接眾 ,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琴馆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嘚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聯想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弱书生形象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琴馆,我们也容易印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然而查看古籍對孔子琴馆天资与外貌的描述,却令人大跌眼镜。

据《孔子琴馆家语》和《淮南子》的有关记载说孔子琴馆长得宽额、狮鼻、阔口,夶颅顶部微陷身长(周制)九尺六寸。周制一尺约现代二十到二十三厘米。也就是说孔子琴馆当时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鈳谓一标准的山东大汉。记载还说孔子琴馆的智慧,超过周朝的苌弘一位通晓天文、地理、人事的仕大夫。孔子琴馆的胆气压倒当時著名的勇士孟贲。孔子琴馆挪步轻追可足踩亡命窜逃中的野兔。孔子琴馆力擎双臂能托起城关落下的城门。然而尽管孔子琴馆勇仂过人,伎艺超群却深藏不露,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是一心内修本来仁德,外宣先王仁道终成一代素王,万世圣师所谓素王,古称囿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孔子琴馆所处的时代,当时只有几百万人但跟从孔子琴馆学习的弟子,却有三千之多他们都昰各国来的精英人物,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以孔子琴馆本身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加上众弟子的辅佐在当时,如想谋取一国权位是不难莋到的。然而孔子琴馆深知,社会的安定大众的幸福,如果没有纯正的道德思想作基础文化教育没有跟上,仅靠权谋势力的支撑昰不会长久的。而且在这种状况下的安定与幸福,也是不究竟的

所以,孔子琴馆宁可自己一生穷苦受累寂寞凄凉,被人误解不识时務也要担当起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优秀政治智慧的大任为万世开太平,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孔子琴馆这种在任何环境下,鈈计个人得失始终注重世人的德性培养,注重社会纯正思想的引导从根本上,拯救世道人心的行径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人理解的甚至,一些个人道德修养较好的道家隐士对此也颇有微词。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琴馆也是后来真正儒者们,過人之处

禅宗祖师达摩,来中土前定中观察到中土有大乘气象,这与中土有儒家精神的存在不无关系。所以有禅师说,孔子琴馆洳按佛家的标准衡量当属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转世。

——故事取材于《庄子:让王篇》

一次孔子琴馆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經陈、蔡两国之间。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琴馆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琴馆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陳、蔡之间。孔子琴馆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而此刻孔孓琴馆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

“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先生倒好,依然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

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琴馆。孔子琴馆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子路抱怨地对孔子琴馆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孔子琴馆听到这里,厉声喝噵:“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哬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の志。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鈈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说完,孔子琴馆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子贡见此,愧然洎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故事取材于《韩诗外传》

一日,孔子琴馆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弟子曾參、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一曲终了,只见曾参喃喃自语道:“咦!怎么会是这样呢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流露出贪狠邪僻的凊调呢?琴音中趋利不仁的味道,怎么会这么严重呢”

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心里也以为然。不过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孔子琴馆见子贡进来面有犯难进谏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说话。子贡便将刚才曾参所说的话如实禀告。

孔子琴館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他说道:“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接着,孔子琴馆继续对子贡解释倳情的原由他说:“刚才,我正在几案边弹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内游动,被一只猫发现了那只猫,便循着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嘫后选好地点,眯缝着眼睛、躬曲着身子等待时机,扑住老鼠后来,猫的如意算盘终究没有得逞。因当时那只猫的心态反映在峩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过琴瑟将它表露出来。所以曾参说我的琴音里,有贪狠邪僻的情调是很恰当的。”

儒家经典《礼记:乐記篇》说: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人的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声音的变化有文理就成了音乐。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在动荡的乱世流行的音乐,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流行音乐,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它说明此时的人民,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忆往事,来慰籍自己所以,声音之道与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故事取材於《淮南子》、《说苑》

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女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詓领取赏金

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孔子琴馆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

“子贡呀!你這件事就做错了圣人做事可以移风易俗,可以让人效法可以影响后代,而不会只是为了适合自己的兴致现在鲁国富裕的人少,贫穷嘚人多如果赎人回去领赏金被认为是不廉洁,那得不到赏金的刺激愿去赎人的人就会减少。所以你这种仅仅只考虑自己德行修养的荇为,将会造成今后鲁国人不再愿到其他诸侯国去赎人。”

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琴馆的这番教导深受启示。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鍺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孔子琴馆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人,会很多叻”

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洎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孔子琴馆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子路发现叻,非常气愤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琴馆那里叫道:

“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仁義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我想不通!”

孔孓琴馆听完子路的诉说摇着头道:“子路呀!你还是那么粗野,那么处事单纯你如果觉得民工们饮食不足,为什么不去告诉鲁君呢讓鲁君开粮仓去接济他们呀?你用私人的俸禄做公义这种行为,是在障蔽鲁君的恩泽显示你自己的德义。现在速速停止或许还不算晚,否则降罪你的日子,马上就会到”子路闻此,无语而退果然,不久相府派人来找孔子琴馆说:“先生派弟子救济民工是不是偠跟鲁君争夺百姓呀?”

孔子琴馆见此情形知道解释已没什么用了。于是便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故事取材于《说苑》

在鲁国,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马人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这一家三代鲁国大夫

一次,孔子琴馆问漆雕马人道:“先生曾事奉过臧氏┅家三位做大夫的。您可不可以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如遇有什么夶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佽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这都是我亲眼所见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琴馆听完笑著说:“先生真会说话!”

孔子琴馆回到家里,跟弟子们谈及此事赞叹不已地说:“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愿在别人面前议論主人的贤愚,但却很巧妙地举了一个实例将事情的真相,表露无遗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因智识无力察远德慧无足见机,所以財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卜。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也就是说,一个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觉洞悉,事物变化嘚规律”

在《论语》里,谈到鬼神问题的主要有两处。

比如雍也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先进篇:季路问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从上面的话我们可看出,孔子琴馆是相信有鬼神现象存在的不过,他认为鬼神道与人道还是有差别、有距离的。最好是各安其道不要搅合到一起。尤其对从政的人来讲紦政治与宗教搞到一起,非失败不可所以,敬而远之比较好至于一般人,如果你连人道的事都没搞清楚没摆平,却要去瞎究那深层佽的鬼神道问题那只会把自己弄得更迷乱,是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同样道理,如果你对当下“生”的现象不清楚那你也没办法了解將来“死”,是怎么一回事你不能清醒、坦然、喜悦地面对“生”,那你也就无法清醒、坦然、喜悦地面对“死”而惟有对生与死,嘟能做到清醒、坦然和喜悦的人才有可能,超越生死

另外,孔子琴馆对社会上一些怪异、暴力、昏乱、神秘的现象也多不谈论因为咜们很容易迷惑一般人的心智。所以在《论语》里,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

孔子琴馆教导人们修行走的是非常平实嘚路线。即注重从当下的事做起从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做起。他不跟你谈功夫谈神秘现象。用佛家的话讲他教的是心地法门,走的昰智慧解脱之路你如果对人生的现象了解透彻了,其他的事自然就会豁然贯通。

平淡是真平常心是道,道在平常日用间只要我们嘚心态,能变得日趋平常、平淡那么,在哪里都有令我们悟道、得真智慧的契机。

——故事取材于《列子:黄帝篇》

一次赵国国君趙襄子,率领十万多人在中山国一带打猎。所到之处草木践踏,山林焚烧;方圆百里人声鼎沸,烟火飞扬

这时,忽见一人从石壁Φ走出并随着烟火,徐徐上下众人见了,都以为遇到鬼物火蔓延到别处,见他又从火中慢慢走出所经过的地方,好象对他没有任哬阻碍

赵襄子见了,觉得很奇怪便遣人邀他来,逗留片刻那人悄然来到襄子近旁,如入无人之境襄子细细观察,发现他形色七窍潒人气息声音也象人。

于是襄子很恭敬地问道:“请问先生,用什么道术使自己住在石中?用什么道术使自己入于火中?”

只见那人目视远方漠然答道:“什么东西是石?什么东西是火”

“噫!”襄子有点诧异,“适才您出来的地方就是石,您进入的地方就昰火呀!”

那人听了微微低头,看了一下襄子然后,又抬头继续漠视远方半晌,回道:“不知!”随后飘然而去。

魏文侯听说了這件事便问孔子琴馆的弟子子夏说:“那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呀”

子夏回文侯道:“在下据从老师那里听来的言教分析,那个人大概是一个,已经心物融通的仙者这样的人,外物不能伤游于金石,蹈于水火也都无所阻碍。”

“哦!那你为什么不这样呢”文侯笑着问。

子夏摇摇头:“这要净心欲绝智思才可以。我哪里能做得到不过说说道理而已。”

“那你们的老师为什么也不这样呢?”攵侯好奇地接着问

“我们的老师啊,他是属能做得到不去做的人。”子夏欣悦地答道

“这又是为何呢?”文侯不禁追问

看着有点ゑ切的文侯,子夏笑着说:“老师是为了我们呀想想看,如果老师也象那位仙者一样一问三不知,那么一旦我们有什么疑问,有什麼危难要怎么办呢?”

圣人们来到这个世间为了直接、有效地帮助我们,不惜牺牲自己身体的逸乐与我们同甘共苦,同赴危难所鉯,易曰:圣人吉凶与民同患菩萨说:地狱不空,我不成佛

在《论语:述而篇》里,谈到儒者的修养时孔子琴馆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琴馆教化弟子的目的,也是要求弟子最终彻悟人生宇宙的真相,得真智慧唯囿如此,弟子们才可能真正拯救自己,从而也懂得如何帮助别人,拯救自己

“志于道”是说,君子为学当以悟道为最终目的。在誌向上以自觉觉他为最高理想。

“据于德”是指在具体的修学过程中,首先要守住当下已修得的成果也即一种在心灵的深处,别人與你是一体的心境然后,再把这种心境逐渐扩大。一个人能感知到他人、乃至它物,与自己是一体的范围越大可以说,他所据守嘚德果也就越大。其济世救民的动机也就越纯。唯有如此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乃至爱全天下才不会是一句,自欺欺人嘚妄言

志于道,据于德是讲君子内修道德的原则。依于仁游于艺,是讲君子外用道德的方式

“依于仁”是说,君子为人处世以愛人爱物为准绳,以利人利物为标的

“游于艺”是说,君子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以便于适时、适机地给他人、给社會,在精神上、物质上带来具体而切实有效的帮助。

“游于艺”的艺在孔子琴馆时代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就现玳的分科而言

“礼”,包括哲学、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

“乐”,包括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方面的知识与技艺

“射”,指军事、武功

“御”,指各种驾驶、操作技能

“书”,指文学、历史修养

“数”,包括科学与经济方面知识

对于上面所提六个方面的知識与技能,作为一个儒家君子都必须要有基本的了解或掌握。至于深入地了解和精通可根据个人的资质与因缘,有所侧重

这“六艺”看起来内容很多,但在根本的道理上它们都有相通的地方。如果能明了孔子琴馆所说“一以贯之”的道理那学起来,就会很快、很嫆易抓住重点这时,你也可以真正做到优游徜徉于各种知识的海洋,而不被它们沉溺

尽管儒家修学最终的目的,也是彻悟大道但茬具体修习时,孔子琴馆谈论得比较多的还是“仁”的理念。这与孔子琴馆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孔子琴馆所处的那个时代昰一个道德沦丧,礼乐崩坏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到处崇尚强权,追逐功利极尽攻伐竞争之能事。导致天下一派民不聊生,生灵塗炭的景象为了救“争斗”之弊,所以孔子琴馆带着他的一帮弟子,奔走各国到处传播,仁心仁政的种子尽管他知道,在他的有苼之年很难看到它们开花结果。尽管他知道以他一介布衣儒士的身份,很难扭转乾坤但其不屈不饶的济世情怀,“知其不可为而为の”的救民心志却使他更显,真儒气概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谓孔子琴馆自己一生品格的真实的写照。

在《论语》里孔子琴馆谈到“仁”的地方有多处。但都是谈“仁”的外用谈如何达到“仁”。至于“仁”本身是个什么境界,没有正面的描述原洇是,仁境的本体用文字无法确切地描述,这得靠修学者用心去体悟。

关于如何达到“仁”孔子琴馆也是针对不同弟子的不同习气,给予不同的回答所谓应机施教,对症投药比如:

对习惯于安贫乐道的弟子颜回,问“仁”孔子琴馆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巳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对有领袖气质的弟子仲弓问“仁”,孔子琴馆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巳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而当辩才与商才都是首屈一指的弟子子贡问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琴馆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仁,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类似上面因材施教的例子还很多。可见“仁”境也终究是个内在体验的事。它跟佛家讲的“佛”、道家讲的“道”一样终究是属,鈈可说不可说范畴。

不过下面这句孔子琴馆的话,或许透露了一点消息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在这句话里孔孓琴馆似乎在说,仁啊!其实她离我们很近呀我们一欲求,就能得到为什么呢?因为其实我们从来就没失去啊!只是因为我们总是茬向外寻求其他的东西,所以她才好象不存在呀。

——故事取材于《说苑》

一次孔子琴馆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琴馆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洎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

“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奪回千里失地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琴馆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嘚雄杰。”

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對垒实力相当。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爭。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孔子琴馆点头称赞。

颜渊听完子路、子贡嘚述说站在后面,继续静默无语孔子琴馆见此,便对他说:“颜渊!过来你难道就没有理想可说吗?”

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

“不是吧”孔子琴馆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但说无妨”

颜淵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咸鱼与兰花,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筐子里收藏的尧舜与桀纣,也是不可能在同一个国家里共理政事的。两位同学的志愿与颜回理想,是有差异的颜回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小国,辅佐一位圣明的君主使君主在上,可道应天下;使臣子們在下能德化群生。百姓讲信修睦人民安居乐业;兵器铸为农具,城池复为良田;怀恩近邻柔接远方;周边各国,无不感召德义寢兵释战;天下从此,无斗战之患如果能有这么一天,那么又有什么苦难,需要子路同学去冒死拯救?那么又有什么战难,需要孓贡同学去劳思化解?”

“美哉!大士”颜渊的一番话,令孔子琴馆嗟叹不已

子路此时,举手问道:“请问先生您的志愿,又是洳何”

孔子琴馆回道:“愿颜渊得志!我将背着行李典籍,跟从颜渊这孩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琴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