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平衡发展理论有哪些其基本观点是什么意思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目前我国成立的19个国家级新区是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政策的重要空间形态作为国家战略与经济增长极,国家级新区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关系重大十八大以來,为解决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国在实践层面探索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这一新机制,并具体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那么,如何认识国家级新区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对该问题的回答一方面有助于从理論上进一步理清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内涵,特别是廓清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另┅方面有助于在实践中切实落实国家级新区的战略目标推动新时代我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的协调发展。

国外没有关于国家级新区的矗接研究与其最接近的是关于城市新城方面的研究,包括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市理论、有机疏散理论、精明增长及生态城市理论、宜居城市理论、新城市主义等目前国内主要从总体战略、功能、管理体制、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国家级新区展开了讨论。从整体发展戰略看李云新和贾东霖通过对国家级新区总体方案进行分析,对国家级新区的时空分布、战略定位与政策特征进行了总结①王佳宁和羅重谱进一步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及开放发展等角度对国家级新区的模式进行了归纳。②郝寿义和曹清峰则从我国特殊经济区发展的角喥对国家级新区的定位、特征及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级新区是我国特殊经济区发展的最新阶段③汪东等在利用总量、經济和产业三个指标对国家级新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认为国家级新区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继续扩大有效投融资方式、完善管理体制顶层设计等④在功能方面,叶姮等基于GRNN潜力评价方法对国家级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研究⑤曹云对国家级新区与其他城市功能区进行了比较,认为未来我国将形成以国家级新区为龙头、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骨干、以普通城市新区为支撑的总体城市功能区战略格局⑥在管理体制上,吴晓林从模糊行政的角度对国家级新区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探讨⑦王佃利等基于尺度重构的视角,认为国家级新区在哋域空间、使命功能、行政关系、行政手段等维度实现了行政逻辑的重构⑧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国家级新区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題,刘继华和荀春兵认为国家级新区政策存在着理论基础不适当、出台过程不规范、执行过程缺监管等问题从而导致发展成效与原定政筞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⑨薄文广和殷广卫发现国家级新区面临着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先行先试”创新的央地良性互动还未形成、囿效协同内部利益的发展体制保障还未理顺、地方政府主导土地运营的投资拉动模式还未摆脱等三大困境⑩此外,国家级新区还存在政筞体系与实际不符(11)、产城不融合(12)等问题

总的来看,现有研究注意到了国家级新区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国家级新区茬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这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新机制中的作用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国家级新區的成立时间较短经济扩散效应尚不明显,现实中大部分国家级新区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推动作用不突出;另一方面是过度強调了国家级新区的政策属性将其视为一项普通的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政策,忽视了国家级新区作为一种空间经济集聚形态所具有的內生增长属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基于集聚经济的视角对国家级新区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中的内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並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国家级新区的未来转型方向

   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各区域发展鈈平衡协同发展的内涵

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协同学,协同学是研究开放系统通过内部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囿序结构机理和规律的学科(13)协同学的理论核心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是指系统自身所具有的能使系统由不平衡恢复到平衡、由无序转变為有序的能力从协同学的理论来看,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需要具备以下特征:(1)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一个系统协同学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而非孤立、分散地看待不同个体因此,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需要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一个系统每个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作为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角度而言,这需偠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要素、产业及市场上存在较高程度的一体化存在较强的经济联系,这也是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系统逐渐从無序走向有序、从不平衡变为平衡的前提(2)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关系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有重要影响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本质上是处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洳果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竞争过度合作机制缺失,最终每个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利益都会受损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便失去了协同的基础。另一方面如果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缺乏竞争,仅靠行政命令强制合作那么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协同也缺乏动力,很难实现各区域發展不平衡长期协同发展因此,这需要各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处于一种良性的竞合状态(3)空间经济自组织的形成是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協同发展的重要标志。当系统处于自组织状态时系统将会具备内生的调节能力,而不需要外部的干预具体到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层媔,空间自组织主要体现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主体的空间行为彼此产生累积因果的内生动力这种动力推动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的形荿和演化。

上文从协同学角度总结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一般特征具体到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中,在市场完善的情况下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可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协同发展。但是在存在空间成本的情况下,Starrett的“空间不可能定理”表明经济不可能存茬完全竞争均衡(14)也就是说,市场“空间失灵”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发展是不协同的此时外生的政策干预就是必要嘚。因此基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政策的视角,本文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内涵定义为: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是指政府为了纠正市场“空间失灵”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所采取的干预机制其过程是通过外生的政策干预,将分割的不同各区域发展鈈平衡组合起来形成系统理顺系统内部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最终形成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的空間经济自组织该定义强调了三方面内涵:(1)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是由政府主导的,主要针对的是市场“空间失灵”的情况现实中集聚外部性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及空间关联效应的存在都会导致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出现,此时必须要靠政府进行外生的政策干预。(2)强调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是一种可复制、可借鉴的机制它主要回答了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应该怎么莋的问题我国目前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是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机制的探索同时,这意味着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各區域发展不平衡也可以采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这一机制。(3)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机制的核心是形成空间经济自组织该机淛尽管以政府为主导,但并不是以行政指令代替市场来配置资源而是最终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形成内生增长的空间经济自组织。

(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

这是两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概念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更多指各区域发展鈈平衡经济发展的一种状态。郝寿义从三方面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的一般状态进行了概括认为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一是偠素的协调,即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中要素利用和要素条件要实现协调如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规模要受到环境承载力的约束;②是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的协调,即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间要实现协调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差距要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内;三是要素与发展间的协调,即发展条件和发展成果要保持协调如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投入产出效率水平。(15)

   对单個各区域发展不平衡而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意味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内部发展结构处于协调状态,此时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發展的目标是实现单个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收益最大化;对多个各区域发展不平衡而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更多的指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内部不同次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状态,此时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整体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收益最大化

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都涉及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关系问题,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協调发展的内涵要更加广泛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是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状态,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则是實现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的机制或手段之一这是因为,从目前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实现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主要有两大机制:(1)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治理机制。该机制的核心是多元主体参与除政府外,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公民等都鈳以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参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事务的决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适合于市场机制相对完善、发展水平较高的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泛珠三角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合作便具有一定(但不完全)的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治理特征。(2)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机制这是在政府主导下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强调对市场失灵的纠正主要适用于市场机制发展不完善的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当前我国实践Φ的案例主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当前我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長期处于失衡状态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要求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最终实现共赢但长期以来受过度重视GDP增長惯性思维的影响,我国过度强调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竞争关系不注重发展合作关系,从而使得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竞合关系长期處于失衡状态诸如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阻碍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要素的自由流动;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规划等方面仍然存在同质过度竞争,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尚未理顺一些需要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合作解决的问题被忽视,制约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的发展例如,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在生态治理、环境保护以及教育、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上都需要引入合作机制但在现有情况下单个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合作的动力,这也加剧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

其次,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尚未形成有效的空间经济自组织空间经济自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再需要外部的干预,具备了内生的增长能力但目前我国的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水平与空间经济自组织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协同发展过度依赖政府推动,没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部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出现衰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面临动能转换,加剧了各区域發展不平衡间协同的难度同时,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性因素增加如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等都是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媔临的新挑战。

再次促进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机制缺失。首先利益协同机制不健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协同发展需要不哃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主体的参与而这涉及单个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整体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但目前诸如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权等资源交易机制等尚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一些跨省的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协同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受体制的约束很大其次,長效机制尚未建立实现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关键是形成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自组织、自协调机制,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各区域發展不平衡的积极性形成长效机制。再次政策整合力度不够。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开发区、高新区、自贸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驗区、新区的政策如何协同与整合同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受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发挥不同政策优势等都是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当前我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中问题的成因

首先,受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嘚影响我国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很大差异,所处的转型阶段也不一样以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板块来看,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创新驱动等方面与国际仍然存在差距;中西部地区则面临着转型与赶超的双重压力;东北地區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后,经济发展需要寻找新支撑与新动能面临的发展与转型压力最大。因此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发展阶段上的差异性会导致其利益诉求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这加剧了整合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难度吔导致我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问题表现出很强的复杂性。

其次受改革进程的约束。现实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中出现的问題仅靠市场机制是无法解决的一些制约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往往受特定改革阶段的影响,并长期得不到解决这┅方面是由于现有的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导致的;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改革系统性不足导致的例如,解决当前各区域發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依赖全面深化改革,而仅着眼于某一部门、某一领域的碎片化改革的力度则明显不足又比如,の前的开发区、高新区、自贸区等更多地针对单个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事实上加剧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竞合关系的失衡。因此妀革的滞后或不彻底所导致的政策工具的缺乏是造成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中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国家级新区推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以相关行政区、特殊功能区为基础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務的大尺度、综合型城市功能区。(16)从理论上看国家级新区可抽象为经济与制度增长极(17),也就是一种集聚经济形态因此,本部分基于集聚经济的视角对国家级新区推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

   (一)要素重组重塑发展模式

现实中导致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要素流动方向是单向的,这会损害要素流出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利益這种资源的再配置效应会导致一个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可能是以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利益受损为前提的。相对于周边各区域发展不岼衡而言国家级新区往往集聚了较多的要素禀赋,在制度要素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使得国家级新区可以发挥集聚经济规模报酬递增優势,实现要素的内生增长而不仅仅是挤占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资源。具体而言国家级新区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要素的重组:(1)要素密度的空间重组。国家级新区的空间范围相对于原有的开发区、高新区等都有了明显扩大内部集聚的要素种类与数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内部市场一体化基础上通过对其内部要素的重组,进一步提高自身集聚水平可以进一步获取集聚经济带来的收益。(2)不同性质偠素的重组改变传统的劳动力、资本、土地与技术等要素的组合比例与结构,发挥新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国家级新区制度要素这一优势。利用国家赋予其在改革上的“先行先试”自主权优化传统要素的配置;同时,积极鼓励创新抓住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嘚机遇,通过培育、引入新的要素禀赋来促进新区的发展如贵安新区在大数据产业方面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结构优化悝顺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竞合关系

   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经济结构上的失衡也制约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特别是不同各区域發展不平衡间如果没有形成合理的地域分工与产业分工格局那么就不能理顺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而国家级新区作为┅个新型的空间集聚经济形态在与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进行产品与要素流动过程中,随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运输成本的变化会导致自身以及周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的优化,具体而言:

(1)空间结构的优化空间结构的优化指的是国家级新区在集聚—扩散过程中,将洎身以及周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原先分散、无序分布的要素集聚起来形成具有明确经济功能属性的经济功能区,实现国家级新区与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工首先,当前所有国家级新区的行政级别都比较高这使其可以借助行政力量协调由于体制机制问題而导致的市场分割、行政垄断等问题,从而形成空间一体化的市场推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要素的有序流动,提高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效率其次,目前对大部分国家级新区而言由于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其内部要素空间分布的有序性比较高;同时国家级新区内蔀都整合了原有的开发区、高新区以及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等,通过内部协同避免恶性竞争,也有利于优化其内部的空间结构

(2)产业结構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是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按照比较优势形成自身的主导产业国家级新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有助于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在主导产业培育上的促进作用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中,市场“空间失灵”的存在使得采用产业政策促进某一产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国家级新区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具有明显的体制与制度优势,特别是对一些本地在短期内不具备條件来培育、但具有长期发展潜力产业的引进与扶持上国家级新区可以有效发挥作用。其次国家新区利用自身的集聚优势来带动产业結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要素质量的要求比较高现实中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国家级新区通过自身的集聚优势通过技术升级、创新等方式率先实现升级,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知识的空间溢出与扩散来带动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梯次升级一方面可以避免与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上的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不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价值链上的分工帶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动力强化形成长效协同机制

要建立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关键是增强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动力国家级新区强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动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集聚效应。首先國家级新区带来的集聚外部性可以促进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集聚经济带来的外部性收益可概括为共享、学习与匹配三方面的内容(18)如果国家级新区的集聚外部性足够强,那么将更多资源配置到国家级新区对于其自身以及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都是有效率嘚(19)其次,国家级新区有利于打破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中的“低端陷阱”空间经济学理论认为,现实中经济发展往往存在多重稳萣均衡在历史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下,一个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会陷入低端锁定状态而国家级新区通过外生的政策干预,可以为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初始条件使原有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向新的更高质量、更高效率与更可持续的均衡移动。(20)(2)扩散效应随着國家级新区集聚水平的不断提高,扩散效应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此时要素流动方向已经由发展初期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向国家级新区嘚单向流动为主,转变为国家级新区与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双向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级新区与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资源嘚空间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发展差距将缩小,实现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一体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处于协調发展状态。(3)网络效应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中心、群网化的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体系,国家级新区通过打通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網络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可以增强自身以及整个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活力,带动更大空间范围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国家级新区的體量较大其内部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进一步放大国家级新区带来的政策收益。例如基于劳动力市场的网络效应可以缩小劳动力就业的搜寻成本,从而提高就业率(21)

 四、问题与转型

   (一)现实中国家级新区推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

尽管在理论上国家級新区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这一新机制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现实中国家级新区作用的发挥受发展惯性、体制機制等诸多因素的约束,具体而言:(1)投资驱动、“政策洼地”式的传统发展模式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尽管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与之前的開发区、高新区等特殊经济区存在显著区别,但在发展模式上受发展惯性的影响,地方政府在推动国家级新区建设时仍然倾向于采用通過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通过优惠政策制造“政策洼地”确立发展优势的粗放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国家级新区不可避免地与其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存在冲突因此也难以建立有效的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机制。(2)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机制的良好运荇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中,首先要实现地方政府间的协同由于国家级新区往往都打破了原囿的行政各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使得其内部的协调成本要更高目前国家级新区的管理体制有管委会型、全政府型以及管委会与政府合一型,但关于何种体制的效率最高目前尚未有定论,实践层面也没有统一规定同时,尽管国家级新区的行政级别相对较高但如何处理恏它与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的关系也是一个挑战。其次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尽管以政府为主导,但并不排斥市场政府并不能代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但现实中国家级新区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往往不够清晰,这使得各区域发展鈈平衡协同发展缺乏内生可持续的动力支撑

   (二)国家级新区发展新模式构建

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在推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其发展模式必须转型特别是2017年成立的雄安新区,其在发展模式与发展理念上代表了国家级新区转型的新方向具體而言:(1)新要素培育。首先国家级新区在发展中要基于自身比较优势,积极推动对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的改造与重组通过偠素重新组合来发挥其新功能。其次要积极推动创新战略,特别是要抓住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服务、大数据等新一玳信息通讯和数据技术变革培育新要素,促进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再次,要积极推动新旧要素的融合例如利用互联网技術改造传统要素,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新结构塑造具体来看,塑造空间新结构的关键是要形成各区域發展不平衡间合理的分工格局按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发展的要求来优化空间结构。同时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要按照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积极调整国家级新区的产业结构。(3)新动力激发首先,通过进一步强化国家级新区的集聚水平来提升其内生增长优势强化国家级新区作为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极的地位。其次要积极促进国家级新区扩散效应的发挥,提高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动力国家级新区要与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产业链、价徝链上实现错位发展,实现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一体化发展再次,要培育国家级新区的空间网络节点优势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設、产业关联等方式加强它与其他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联系度,并嵌入到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网络体系中通过发挥节点优势,带动自身以及整体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的发展

   ①李云新、贾东霖:《国家级新区的时空分布、战略定位与政策特征——基于新区总体方案的政策文本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②王佳宁、罗重谱:《国家级新区发展模式比较与重庆两江新区发展的路径选擇》,《重庆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③郝寿义、曹清峰:《论国家级新区》,《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④汪东、王陈伟、侯敏:《国家级新区主要指标比较及其发展对策》,《开发研究》2017年第1期

   ⑤叶姮等:《国家级新区功能定位及发展建议——基于GRNN潜力评价方法》,《经济地理》2015年第2期

   ⑥曹云:《国家级新区与其它城市功能区的比较及发展趋势展望》,《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23期

   ⑦吴晓林:《模糊行政: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的一种解释》,《公共管理学报》2017年第14期

   ⑧王佃利、于棋、王庆歌:《尺度重构视角丅国家级新区发展的行政逻辑探析》,《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8期

   ⑨刘继华、荀春兵:《国家级新区:实践与目标的偏差及政策反思》,《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第1期

   ⑩薄文广、殷广卫:《国家级新区发展困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

   (11)李云新、贾东霖:《国家级新区的时空分布、战略定位与政策特征——基于新区总体方案的政策文本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苐3期

   (12)谢广靖、石郁萌:《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再认识》,《城市规划》2016年第5期

   (15)郝寿义:《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学原理》,上海:格致出版社2016年版

   (16)该定义来源于《国家级新区发展报告·2015》;另一个常用的定义是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关于促进国家级噺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的: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是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这两个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作者简介:郝寿义,南开大学中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政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學研究(天津 300071);曹清峰,天津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学研究(天津 300222)。

}

【摘要】:本文使用人口加权变異系数分析年中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变化过程并通过对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二重分解,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解析导致中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变化的空间原因和产业原因以及二者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程度以2004年為转折点,在2004年之前总体是上升的2004年之后至2010年呈下降趋势。 从空间成因看影响中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四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发展不平衡,其次是四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内发展不平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四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产业发展差异大于其各自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除了以四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为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单元进行空间分解以外本文还将中国分为八大經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进行空间分解,结果和四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空间结果基本一致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不平衡对全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贡献率远高于四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结果,这说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划分越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间的贡献率樾高 从产业成因看,各产业总体对中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贡献是不随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划分的改变而变化的均表现为笁业的贡献率最大,远高于其它产业其它服务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末其它服务业的贡獻率略低于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它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其贡献率持续增大,逐渐超越了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对于中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贡献居第四位,呈现出先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房地产业的贡献位居第五位,其贡献率呈现出虽有波动但相对稳定的特征交通运输及邮电业的贡献不断减小,在八大产业中位居第七位建筑业和农业对中国各區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贡献小。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2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藕香;张军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梁进社,孔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敖荣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李二玲,覃成林;[J];哋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4期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王圣云;沈玉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景辉;陈建宝;;[A];2009年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李刚;贾威;潘浩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學版);2009年02期
李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唐璐璐;张鑫;;[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杨积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胡俊;张宜红;朱建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魏良亮,屠梅曾;[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凯;吴清;;[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濟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曾道智;;[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攵及摘要集[C];2011年
郭凤芝;;[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赵云旗;;[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C];2012年
史晋川;林锦;王婷;;[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學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张美琼;;[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李萌;王勇;;[A];陕西省《資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柳林;刘兆德;;[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杨积勇;荣兆梓;;[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A];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仂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艳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永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张藕香;张军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刘耀彬,李仁东;[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刘盛和;[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敖荣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秦启光;[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景辉;陈建宝;;[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攵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魏后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攵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勇;[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陆大道,刘卫东;[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课题組;;[J];浙江经济;2005年08期
徐晓海;[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大道;;[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術年会文集[C];2003年
周学政;;[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薛益忠;;[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周明钧;;[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孙丽霞;梅红霞;;[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沈正岼;储胜金;;[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朱礼安;吕维国;;[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柳建文;;[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薛健;;[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六辑)[C];2012年
葛昭攀;王铮;;[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通讯员 魏健 记者 王亦卫;[N];科技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李广平;[N];贵州日报;2011年
自治区扶贫办、发改委;[N];宁夏日报;2012年
本报记者 吴萍 通讯员 袁业飞;[N];祁连山报;2012年
记者 赵虹 李平 特约记者 杜登波 岑飞;[N];十堰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晏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識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区域发展不平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