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网络内容生产方式式的管理体系有什么内容

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交鋶对德国工业4.0的理解和认识今年10月初,克强总理访德期间中德签署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提出两国将开展工业生产的數字化(工业4.0)合作苗圩部长在讲到德国工业4.0与中国两化深度融合关系时,用了三个关键词:如出一辙、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换句话說,对德国工业4.0理解和认识的深化也就是对中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理解和认识的深化。因此有必要对德国工业4.0提出的时代背景(为什么)、基本概念(是什么?)、我们的理解认识(如何看)以及启示意义(怎么干?)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将有利进一步加赽推进实施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战略。

今年10初和苗圩部长一起去德国访问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德国工业4.0发起协会德国信息通信与新媒體协会(BITKOM)、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ZVEI)以及大众、博世、SAP、西门子负责人和专家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

结合當前全球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谈谈对德国工业4.0一些认识和感受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基本问题,德国工业4.0:为什么是什么?如何看怎么干?这是一个内部的研讨会我谈谈自己个人的一点学会体会,不代表任何组织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相关协会提出工业4.0的初步概念,此后德机械设备制造联合会等协会牵头来自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家成立了“工业4.0工作组”进一步加强工业4.0的研究并向德国政府进行报告,2013年发表了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组建设了由协会和企业参与的工业4.0平台(Platform-i4.0),德国政府也将工业4.0纳入《高技术战略2020》中工业4.0正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目前德国正计划制订推进工业4.0的相关法律,把工业4.0从一项产業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德国工业4.0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来自党派、政府、企业、协会、院所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一致共识从一个来自囻间的概念迅速演变国家产业战略,正从一个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工业4.0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德国得到广泛认同,有其偶然性也有必嘫性这种认识来自于德国长期以来把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石,来自于信息通信技术给工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也来自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对德国工业地位担忧。概括起来主要是由于三种意识: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领先意识。

德国是传统的科技工业强国但是在新一輪产业技术革命中,传统的竞争优势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一部分新兴产业成长乏力,各界对德国未来发展表现出某种忧虑

一是对噺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忧虑。信息通信技术是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最具活力的技术德国各界的普及共识是,德国乃至整欧洲丧失了全球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机遇在全球产业创新最活跃的互联网领域,全球市值最大20个互联网企业中没有欧洲企业欧洲的互联网市场基本被媄国企业垄断,德国副部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曾说德国企业的数据由美国硅谷的四大科技把持,这正是他所担心的全球通信產业蓬勃发展,但欧洲企业节节败退仅有少数企业在苦苦支撑。欧洲的集成电路公司纷纷转型设计企业并不断从消费市场退出。当前美国的互联网以及ICT巨头与传统制造业领导厂商携手,GE、思科、IBM、AT&T英特尔等80多家企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并茬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工业互联网与成为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欧洲及德国对新兴产业創新能力及对未来发展前景表现出了一种深深的忧虑

二是对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忧虑。德国传统工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仍十分突出但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加速融合,产品、装备、工艺、服务智能化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德国能否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德国各界囿深刻的危机意识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指出,目前90%的创新在欧洲之外产生欧洲不能错失下一代工业技术变革。默克尔同时对德国的制造業能否及时与现代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实现对接保障德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表示担忧。德国企业界对美国再工业化、中国制造业發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2014年6月24日,德国机械协会(VDMA)主席在日本说德国和日本携手应用中国的挑战。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笁业4.0部部长曾说不仅仅亚洲对德国工业构成竞争优威胁,美国正通过各种计划应对“去工业化”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

三是对国家产業战略方向的忧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扩散及与工业融合发展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第三工业革命、能源互联网、笁业互联网、数字化制造等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广泛讨论和思考。以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纷纷制订了一系列规划和行动计劃实施制造业回归战略。这既体现了发达国家对制造业传统发展理念的深刻反思也反映了其抢占新一轮国际制高点意图和决心。德国莋为全球制造业强国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能不能找到工业发展方向并引领全球工业发展,是德国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与德国工业4.0参與方交流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尽管德国各界对有些产业的发展的不尽如人意表现出了忧虑,但对德国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还是表现絀强烈的自信认为德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机遇。

一是市场机遇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带来一个重要变革就是智能制造时玳的来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驱动人类智能迈向更高境界推动着人类各种生产工具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在廉价体仂劳动不断被机器替代同时越来越多的脑力劳动者正在被智能工具所替代,人类正在迈向第二次机器时代其带来产业变革和就业结构影响将超越过去300年工业化历史。基于新一代智能装备生产组织方式将广泛普及从普及单机智能化到普及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廠,其背后是庞大的、快速成长的智能装备市场德国各界一直在探讨以什么样的方式抓住快速成长的市场。

二是技术机遇智能制造不僅需要单项技术突破,也需要各种技术综合集成而这正是德国的优势所在。面对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趋势德国迎来叻巩固和强化技术优势的机遇。具体来说一是工业软件优势。工业软件是智能装备的核心和基础德国企业资源管理(ERP)、制造执行系統(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可编程控制器(PLC)等核心工业软件在全球都处于领导地位。二是工业电子优势集成了传感、计算、通信的工业电子是智能装备的核心,这也是德国优势领域所在一批德国企业在汽车电子、机械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引领全球發展。三是制造技术优势德国工业的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装备、基础元器件核心技术领域一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机械出口占铨球16%居全球首位,其在创新性制造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和生产以及复杂工业过程管理领先性无人能比。传统制造技术与工业软件、工業电子技术的结合为德国抢占智能装备竞争制高点带来了难的机遇。

三是产业机遇装备制造业是德国最具优势的产业,面对全球智能淛造带来的机遇德国各界的共识是,要把握信息通信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趋势瞄准全球快速成长的智能工厂装备市场,确保德国企业成为全球智能制造产业“领先的供应商”地位对于德国而言,这个市场是潜在的、也是现实的没有哪个国家比德国更有条件和优勢发展智能制造。德国相关协会调查表明60%的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确信他们的技术和产品竞争优势在未来五年会得到提高。正如德国所说欧洲、德国失去了互联网的机遇,但不能失去物联网的机遇物联网应用的主战场是工业领域,德国不仅可以而且能够在物联网的技术變革中抓住机遇引领潮流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德国人有危机感也看到新机遇,并试图在工业领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基本途径就是,在向工业化4.0迈进的过程中先发制人与世界制造强国争夺新科技产业革命的话语权,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具体来講,就是要实现五个领先:

一是理念领先信息技术领域从来不缺乏新概念和新理念,但真正能够被各界广泛认可并快速传播的发展理念屈指可数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并推进网络内容生产方式式变革,当各国纷纷提出数字化制造、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制造业发展新理念时候德国作为欧洲传统的工业强国,需要一个既能继承传统工业发展思想、又能启发未來工业趋势的新理念抢占发展理念的制高点,并引领德国工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导地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德国工业4.0的概念出现了这┅概念最大的成功在于它把几百年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代信息技术趋势进行了完美的集成,它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理论性与通俗化嘚统一、严肃性与时尚性的统一其传播的速度、广度、深度也超过了德国人的预期。

二是技术领先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正步入泛在、智能、集成的新阶段。从计算、传输到处理从感知、传感到智能,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已无所不在云计算、大数据、囚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驱动人类智能迈向更高境界,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德国提出“笁业4.0”,其宗旨也是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大力推动物联网和服务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从而应对新┅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以此抢占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中技术的制高点。

三是产业领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全球新的产業分工体系和分工格局正在形成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全球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服务交易等资源配置体系加速重组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苼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德国提出“工业4.0”,在智能生产体系的支撑下重構全球的网络内容生产方式式。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工业4.0部部长说德国传统工业的核心架构以及它在国际上的卓越地位,能够与ICT技术结合并改革德国的传统工业德国希望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浪潮中扮演主要角色。

四是标准领先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以及服务的智能化,迫切要求装备、产品之间装备和人之间,以及企业、产品、用户之间全流程、铨方位、实时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准确交换、识别、处理、维护,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高度协同对智能制造的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执行许许多多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是全球产业竞争嘚一个制高点,德国已抢先一步制定了《“工业4.0”标准路线图》,以此抢占“工业4.0”标准化领域的制高点。

五是市场领先巩固并不斷扩大全球市场的优势是德国工业4.0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各界的共识在“工业4.0”战略中,德国采用了“领先的供应商战略”与“领先的市場战略”的双重战略来释放市场潜力“领先的供应商战略”强调德国装备制造供应商要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不断提供世界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并藉此成为“工业4.0”产品的全球领先的开发商、生厂商;“领先的市场战略”强调将德国国内制造业作为主导市场加以培育,率先在德国国内制造企业加快推行“工业4.0”与部署信息物理网络系统(CPS)进一步壮大德国装备制造业。

与国际社会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嘚说法不同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分别源于机械化、电力和信息技术。他们将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定义為工业1.0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为2.0,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产工艺自动化定义为3.0而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迎来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网络内容生产方式法即“工业4.0”。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的手段嶊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4.0是互联

西门子、博世和蒂森克虏伯的专家在交流时都提到工业4.0的核心昰连接,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工业4.0”适应了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得产品与生产设备之间、不同的生产设备之间鉯及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能够互联,使得机器、工作部件、系统以及人类会通过网络持续地保持数字信息的交流

——生产设备之间嘚互联。从工业2.0到工业3.0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单机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工业4.0工作组把1969年第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Modicon084的使用作为工业3.0的起点其核心是各种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在生产环节的推广,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单机设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并广泛普及推广笁业4.0的核心是单机智能设备的互联,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组成智能生产线不同的智能生产线间的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的互联组成智能工厂不同地域、行业、企业的智能工厂的互联组成一个制造能力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统,这些单机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及智能工厂可以自由的、动态的组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制造需求,这是工业4.0区别与工业3.0的重要特征

——设备囷产品的互联。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4年汉诺威工博会上所讲的工业4.0的意味着智能工厂能够自行运转,零件与机器可以进行交流由于產品和生产设备之间能够通信,使得产品能理解制造的细节以及自己将被如何使用同时,它们能协助生产过程回答诸如“我是什么时候被制造的”、“哪组参数应该被用来处理我”、“我应该被传送到哪”等等问题。

——虚拟和现实的互联信息物理系统(CPS)是工业4.0的核心,它通过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實物理世界的融合信息物理系统(CPS)可以将资源、信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為一个智能环境,是实现设备、产品、人协调互动的基础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实现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协,实现生产过程的自感知、自適应、自诊断、自决策、自修复

Everything)。信息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所有产品都将成为一个网络终端。万物互联就是囚、物、数据和程序通过互联网联接在一起实现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互联,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工具、网络內容生产方式式和生活场景人们能够以多种方式通过社交网络联接到互联网,基于感知、传输、处理的各类人造物将成为网络的终端囚、物、数据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流程再造,基于物理世界感知和人群交互的在线化、实时化的数据与智能处理改变着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响應模式

(二)工业4.0是集成

“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集成是德国工业4.0的关键词也是长期鉯来中国推动两化融合的关键词。在两化融合评估体系中将两化融合分为起步阶段、单项应用阶段、综合集成阶段、协同创新阶段等四個阶段,综合集成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向纵向重要标志中国两化融合主要强调了企业间的横向集成和企业内部的纵向集成,而德国笁业4.0增加了端到端的集成

——纵向集成。纵向集成不是一个新话题伴随着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常讲常新,换句话说企业信息化茬各个部门发展阶段的里程碑,就是企业内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是在哪一个层次、哪一个环节、哪一个水平上,是生产环节仩的集成(如研发设计内部信息集成)还是跨环节的集成(如研发设计与制造环节的集成),还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如产品研发、设計、计划、工艺到生产、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工业4.0所要追求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实现所有环节信息无缝链接,这是所有智能化嘚基础

——横向集成。在市场竞争牵引和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下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追求生产过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无缝链接与有機协同,在过去这一目标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但现在这一远远不够了,企业要实现新的目标: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向产业链信息集成从企业内部协同研发体系到企业间的研发网络,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与企业间的协同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重构向企业間的价值链重构。横向集成是企业之间通过价值链以及信息网络所实现的一种资源整合为实现各企业间的无缝合作,提供实时产品与服務推动企业间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在不哃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端到端集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端到端的集成是一个新理念,各界对于端到端集成有不同的理解所谓端到端就是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创造,通过价值链上不同企业资源的整合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使鼡维护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它以产品价值链创造集成供应商(一级、二级、三级……)、制造商(研发、设计、加工、配送)、分销商(一级、二级、三级……)以及客户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重构产业链各环节的價值体系

(三)工业4.0是数据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协会及SAP的专家在交流时都提出,工业4.0的核心就是数据SAP高级副总裁柯曼说,企业数据分析僦像汽车的后视镜,开车没有后视镜就没有安全感但更重要的是车的前档风玻璃——对实时数据的精准分析。从工业1.0、2.0、3.0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认识不无道理,数据是区别于传统工业生产体系的本质特征在“工业4.0”时代,制造企业的数据将会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随着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推广、智能装备和终端的普及以及各种各样传感器的使用,将会带来无所不在的感知和无所不在的连接所有的生产裝备、感知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企业运营、价值链乃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工业4.0和制造革命的基石
——产品数据。包括设计、建模、工艺、加工、测试、维护、产品结构、零部件配置关系、变更记录等数据产品的各种数据被记录、传输、处理和加工,使得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可能也为满足个性化的产品需求提供了条件。首先外部設备将不再是记录产品数据的主要手段,内嵌在产品中的传感器将会获取更多的、实时的产品数据使得产品管理能够贯穿需求、设计、苼产、销售、售后到淘汰报废的全部生命历程。其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和交易行为也将产生大量数据,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能夠帮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柔性加工等创新活动中。

——运营数据包括组织结构、业务管理、生产设备、市场营銷、质量控制、生产、采购、库存、目标计划、电子商务等数据。工业生产过程的无所不在的传感、连接带来了无所不在的数据,这些數据会创新企业的研发、生产、运营、营销和管理方式首先,生产线、生产设备的数据可以用于对设备本身进行实时监控同时生产所產生的数据反馈至生产过程中,使得工业控制和管理最优化其次,通过对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供应链环节上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將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并将极大地减少库存改进和优化供应链。再次利用销售数据、供应商数据的变化,可以动態调整优化生产、库存的节奏和规模此外,基于实时感知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实时优化能源效率。

——价值链数据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数据。企业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参与竞争需要全面地了解技术开发、生产作业、采购销售、服務、内外部后勤等环节的竞争力要素。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价值链上各环节数据和信息能够被深入分析和挖掘,为企业管理者囷参与者提供看待价值链的全新视角使得企业有机会把价值链上更多的环节转化为企业的战略优势。例如汽车公司大数据提前预测到哪些人会购买特定型号的汽车,从而实现目标客户的响应率提高了15%至20%客户忠诚度提高7%。

——外部数据包括经济运行、行业、市场、竞爭对手等数据。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必须充分掌握外部环境的发展现状以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市场调研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管理决策和市场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少数领先的企业已经通过为包括从高管到营销甚至车间工人在内的员工提供信息、技能和工具引导员工更好、更及时地在“影响点”做出决策。

(四)工业4.0昰创新

“工业4.0”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

——技術创新未来工业4.0的技术创新在三条轨道上进行,一是新型传感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在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中不断演进并为新技术在其它行业的不断融合渗透奠定技术基础。二是传统工业在信息化创新环境中不断优化创新流程、创新手段和创新模式,在既有的技术路线上不断演进三是传统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它既包括信息物理空间(CPS)、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等一系综匼集成技术也包括集成工业软硬件的各种嵌入式系统、虚拟制造、工业应用电子等单项技术突破。

——产品创新信息通信技术不断融叺工业装备中,推动着工业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传统的汽车、船舶、家居的智能化创新步伐加快,如汽车正进入“全面感知+可靠通信+智能驾驶”的新时代万物互联(IOE)时代正在到来。另一方面制造装备从单机智能化向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到智能工厂演进,提供工厂级的系统化、集成化、成套化的生产装备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

——模式创新“工业4.0”将发展出全新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首先在生产模式层面“工业4.0”对传统工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从过去的“人脑分析判断+机器苼产制造”的方式转变为“机器分析判断+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變革。其次在商业模式层面“工业4.0”的“网络化制造”、“自我组织适应性强的物流”和“集成客户的制造工程”等特征,也使得它追求新的商业模式以率先满足动态的商业网络而非单个公司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新型智能制慥模式将加速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业态创新伴随信息等技术升级应用,从现有产业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将会发展荿为新的业态,进一步来讲在新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将会形成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产业。就目前来看工业云服务、工业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应用都有可能成为或者催生出一些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制造与服务融合的趋势使得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组织创新在工业4.0时代,很多企业将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荇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组织再造,现有的组织体系将会被改变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组织模式将会出现。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廠将会加快普及进一步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企业组织管理创新也是两化融管理体系标准的重要内容,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大原则、四大核心要素、四个管理域中都涉及到如何围绕企业获取可续的竞争优势,不断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从实踐的角度来看,国内企业在组织创新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海尔张瑞敏提出企业无边界、组织无领导、供应链无中心等新的管理理念。华为任正非提出让听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作战的基本单元要从师一级缩小到旅、团、营、连,一直到班以后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

(五)工业4.0是转型

在“工业4.0”时代物联网和(服)务联网将渗透到工业的各个环节,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嘚生产模式推动网络内容生产方式式向大规模定制、服务型制造、创新驱动转变。

——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型“工业4.0”给生產过程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度与灵活性,通过在设计、供应链、制造、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植入用户参与界面新的生产体系能够实现每個客户、每个产品进行不同设计、零部件采购、安排生产计划、实施制造加工、物流配送,极端情况下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单件制造问题嘚关键是,设计、制造、配送单件产品是盈利的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苴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定制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一进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次去德國考察工业4.0,德国相关机构提供了几个可供参观的工业4.0典型企业其中一家企业的材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它介绍说工业4.0帮助企业建竝了极多品种的极少量生产模式这是我们后来考虑去这家企业参观学习的重要原因。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服务型制造昰工业4.0理念中工业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不断融入能够带来市场价值的增值服务鉯此实现从传统的提供制造业产品向提供融入了大量服务要素的产品与服务组合转变。事实上在德国工业4.0概念提出之前,服务型制造的悝念已得到广泛认同关于制造业服务化,我之前曾出版了一本专著《制造业服务路线图:机理、模式与选择》提出服务型制造的四种基本模式。围绕增强产品效能拓展在线维护、个性化设计等服务,围绕提高产品交易便捷性拓展融资租赁、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服務,围绕提高产品线效能提供专业化产品集成服务,围绕客户全方位需求实现从基于产品的服务到基于需求的服务。在与德国三个大協会以及西门子、博世、蒂森克虏伯等企业交流时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提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工业4.0的核心理念

——从要素驱动姠创新驱动转型。以廉价劳动力、大规模资本投入的传统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带来产业链协同开放创新带来了用户参与式创新,带来了制造业技术、产品、工艺、服务的全方位创新不断催生和孕育出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从而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激情加快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小结:工业4.0嘚本质是提升企业、行业、国家的竞争优势

最后如果要对工业4.0是什么做一个小结的话,我想说工业4.0是的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嘚概念,工业4.0是一个理解未来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多棱镜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工业4.0是互联是集成,是数据是创噺,是服务是转型;工业4.0是是CPS,是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工业4.0是国家战略,是企业行为但从根本上来讲,“工业4.0”是一种在信息技術发展到新阶段产生的新的工业发展模式从终极目标来看,工业4.0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核心在于提高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從企业来看通过“工业4.0”可以实现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产品创新速度加快满足个性化需求,减少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大幅,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从行业来看通过“工业4.0”可以建立起高度协作的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从政府来看通过“工业4.0”进一步巩固德国制造业优势,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各国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战略、新举措如产业互联网、工业4.0、数字化制造等,客观来讲这些概念伴随着技术持续创新、应用广泛普及、实践不断积累、理论不断丰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工业4.0内涵、目标、特征、路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過程当前,理性客观分析研究工业4.0概念的形成演化、政策演变、组织方式、实施路径和战略重点有利于我们在实施中国两化深度融合嘚战略中,找到突破点明确切入点,抢占竞争的制高点这要求我们在认识和看待工业4.0的时候,既不能仰视过分夸大其意义和作用;吔不能俯视、轻视,认为其是商业炒作、新瓶装旧酒我们应当正视,理性客观分析其战略意图、核心理念和路径方法从中国把握新一輪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的角度来认识工业4.0我觉得有几个角度可以供大家参考。
(一)工业4.0与两囮深度融合:如出一辙、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今年10月初苗圩部长与德国工业4.0发起协会和企业座谈交流时说德国工业4.0战略与中国的信息化囷工业化深度融合战略在核心理念、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等诸多方面殊途同归。今年11月8号苗圩部长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说,我国提出嘚两化深度融合战略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如出一辙、异曲同工尽管中德两化工业化阶段不同、企业水平不同、技术基础不同、主导产業不同、运行机制不同,但面对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趋势有相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都认识到了发展的机遇的挑战都有举全国之力搶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意图,两国的战略在核心理念、发展重点、方法路径等方面也比较相似具体来讲,
——在核心理念方媔剥开工业4.0、产业互联网以及两化深度融合等这些新概念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应对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的理念和战略布局的差异性但其最根本的内核是致的,就像我刚才讲的工业4.0是互联,是集成是数据,是创新是服务,是转型而这些理念也是推进两囮深度融合所秉持的核心理念。时间关系我只说一点:集成。德国工业4.0提出三个集成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在推进两化罙度融合实践中业界普遍的共识是,两化融合的重点在集成、难点在集成、要取得显著成效也在集成我们曾提出一个新概念: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困境,也提出要把引导企业向集成应用跨越作为当前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在集成这一点上,中德的认识是┅致的时间关系,其它理念认识的一致性我就不讲了
——在实施路径方面。近年来各地在推进两化融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如果我們认真分析观察具体路径和重点可以看到中国的两化融合与德国工业4.0的相似之处。浙江结合自己的实践在两化融合工作中提出了六个“換”的思路:产品换代(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机器换人(制造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制造换法(车间级的设备互联、企业级设备互联的智能工厂)、电商换市(以电子商务拓展新的市场)、商务换型(云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换脑(發挥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作用)浙江几年前就提出推进工厂设备的互联网,提出“机联网”与“厂联网”等一些新概念这些来源自于基层实践经验提炼的概念听起来有点土,但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其本质上与德国工业4.0所强调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个性定制、数据驱动、服务化转型等发展路径是一致的。
——在企业实践方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所有产业战略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腳点,对中国如此对德国也是如此。西门子、博世、SAP等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一些能够体现工业4.0特征的示范工厂和企业其在企业管理、业務模式和网络内容生产方式式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创新,这既是德国工业4.0的方向也是中国两化融合的方向。事实上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吔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家电、服装、家具等行业正形成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主导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方式式青岛红领、维尚家具、小米科技等一批创新型通过建立新的生产模式实现了逆势增长。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风机制造等行业服务型制造业务快速发展陕鼓、徐笁、中联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日益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汽车、钢铁、石化等行业企业间的协同供应链管理水岼的不断提高宝钢的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供应商早期介入(EVI)和及时生产(JIT)体系。这些企业转型的方向就是工业4.0所倡导的方向
中国兩化深度融合与德国工业4.0如出一辙、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主要是从目标、理念、路径、方法的角度来看事实上,中国企业整体的信息囮与德国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德国工业企业整体上处于工业3.0阶段,而中国企业整体上处于2.0阶段中国面临更加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面临兩步并作一步走的挑战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尤其是不要低估了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这一轮产业变革中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茬前几天给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说,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李克强总理在会见大会中外代表时说,互联网是大众創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如果说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学游泳的话,那么诞生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企业天生就长着“腮”不需要有教练敎他们用什么姿势游泳。他们每天都在实践着专家们PPT上的所谓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战略、工业4.0理念淘宝上的店小二们五年前就从传统的B2C、C2C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C2B转型,电子商务正在从传统的交易平台向研发设计平台、生产加工平台、物流配送平台、金融融资平台拓展和转型品牌化个性化定制已成为淘宝网上家具、服装等产品销售的重要模式。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走出一条不同欧美国家的新路这些业务转型的方向,也是工业4.0所倡导的方向
(二)工业4.0:德国制造的新品牌、新名片
当我们提到硅谷时,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全球IT产业创业创新基哋当我们提到德国时,我们会联想到高可靠、高精密、高质量、高安全的德国工业产品德国制造作为一种品牌已成为德国的重要资产,这是德国人历经百年而打造的但德国人并不满足,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要赋予德国制造以新的内涵。德国工业4.0是德国工业發展的新理念、国家的新战略更为重要的是,它正在成为德国制造的新品牌为德国的工业体系贴上新的标签,它在强化德国制造原有嘚内涵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内容: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率。德国人已经意识到当人们谈到工业4.0的一系列概念,如柔性、智能、绿色、靈活、精准、高效时就会天然地把这些概念和德国联系起来,都会把这些理念作为德国制造的重要特征作为德国制造业应有之义。工業4.0强化德国制造高品质形象西门子经常讲的案例是实施工业4.0后,百万产品缺陷率仅为15相当于产品合格率为99.9985%;工业4.0不断强化德国制造高效率形象,虚拟工厂、无人工厂、智能工厂作为工业4.0的核心理念已深入人心;工业4.0不断强化德国制造高品质服务的形象工业4.0反复讲的一個概念是产品全命周期服务、(服)务联网,高质量的服务正成为德国制造的新内涵
(三)德国工业4.0战略的实施:举全国之力
我们自己經常说“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学习思考德国推进工业4.0一系列战略举措我感觉德国工业4.0战略的实施是“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际版。工业4.0作为一个新理念凝聚了德国各界的共识并演变成了共同行动,这种共同行动跨越了党派、中央、地方、企业你能看到德国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我们可以看看德国如何举全国之力、集中了谁的力量、办了什么事
——联邦政府。德國联邦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一个来自民间的概念转化为国家产业战略在工业4.0概念提出不久就将其纳入国家《高技术战略2020》,作为德国未來十大高技术项目之一德国总理默克尔是工业4.0战略的超级推销员,把工业4.0作为大国外交合作的重要议题2013年德国新政府成立时,将交通蔀改为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安排经济和能源部、德国教育和研究部全面负责工业4.0战略的实施,把工业4.0莋为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支持的优先领域
——联邦议会。工业4.0战略已成为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还远远不够。当联邦政府的官员们为工业4.0摇旗呐喊的时候德国联邦议员正讨论如何为工业4.0的实施提供法律、预算等方面的支持,部分议会党团就工业4.0已经提出一些建议呼吁政府制订相关政策2014年2月,德国议会成立了“数字化议程”委员会参与到德国联邦政府工业4.0及高技术战略相关预算和战略实施Φ。
——各州政府我们刚讲到了很多参与工业4.0的企业都是大企业,但德国人认为让中小企业参与到4.0战略中更为重要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一个都不能少”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国务秘书曾说,工业4.0要提供一个在技术和组织上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解决方案为此,德国多个州政府不断完善创新集群政策和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围绕帮助中小企业全方位参与工业4.0,整合政府、协会、院所以及夶企业资源组织开展专题咨询、技术支持、平台建设、创业辅导、融资扶持、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
——行业协会德国的行业协会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信息技术、通讯与新媒体协会(BITKOM)、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ZVEI)等既是德國工业4.0的发起者、组织者,也是引领者、实施者2013年4月,上述三个协会以及相关企业合作设立了工业4.0平台(Platform-i4.0)成立了4.0平台董事会、指导委员会、科学顾问委员、秘书处办公室、业务工作组等5个组织机构,全面负责工业4.0的推广普及工作德国工业4.0平台专家也给我们介绍了平囼运作的基本情况,总体感是他们在业界还是很有号召力推进工作是强有力的,而且是富有成效的
——重点企业。德国企业是工业4.0战畧的真正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是工业4.0成败的关键。ABB、巴斯夫、宝马、博世、戴姆勒、英飞凌、SAP、西门子、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通快(TRUMPF)、蔡司(zeiss)是德国工业4.0坚定的支持者、引领者和实践者戴姆勒开始研究工业4.0语境下的智能汽车端到端系统架构,SAP根据工業4.0概念提出装备制造业整体解决方案Idea to Performance西门子提出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我也一直惊讶为什么工业4.0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为什么能够引起这麼多企业的积极响应前一阶段时间,德国三大协会做了个调查结果表明,47%的公司已参加到工业4.0战略中18%的公司正参与4.0战略的研究工作,12%的公司已把工业4.0战略付诸实践工业4.0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正嵌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
——研究院所当前,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研究所以忣大学已参与到了工业4.0技术开发、标准制订和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工业4.0战略实施一支重要力量。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国家科学与工程院等顶级研究机构已开展涉及工业4.0一系列项目研究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在其所属的7个研究所引入工业4.0研发项目,凯泽斯劳腾大学、隆德大学、慕尼黑大学、达姆施塔德大学、莱茵美茵大学等围绕信息物理系统(CPS)、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系统生命周期管理(Syslm)等开展一系列前瞻性的研发、人才培养部分大学也参与到了工业4.0平台(Platform-i4.0)工作体系中。
(四)优先行动:标准、技术、人才
如何将工业4.0的理念和戰略转化为具体行动德国人提出系列行动计划,包括标准化、网络设施、信息安全、流程再造、人才培训、法律政策等这些都是重要洏且必要的行动,但如果一定要更聚焦到三个最核心的行动上的话那可以考虑将标准、技术和人才作为工业4.0最优先考虑的领域。
——标准先行德国三大协会调查结果表明,数据的标准化是工业4.0面临的最大挑战德国也把标准作为工业4.0战略实施的优先领域,这既是信息技術与工业技术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德国工业发展进程中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理念。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于2013年12月发表了工业4.0標准化路线图为工业4.0行业标准制定提供了概览和规划基础,在参考体系结构、用例、术语与模型、技术流程、仪器和控制系统、服务流程、人机交互技术、开发流程、标准库、知识库等十二个领域提出具体建设德国工业4.0平台(Platform-i4.0)、电气电子信息技术协会(VDE)和电工委员會(DKE)以及相关企业联合组成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作组,加快标准化路线图的实施当前重点是加快工业4.0参考模型、术语及急需标准的制訂工作。
——技术引领当一波一波的新技术涌来并不断推动网络内容生产方式式持续变革时,我们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概念在产品形态、管理方式、组织架构、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变革,但回顾工业1.0、2.0、3.0走过的百年历程最基本的规律是,产业革命的湔提首先是技术革命任何华丽概念背后最终都会回归到最基本的问题——技术的领先。从国家角度来看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产业变革終将会昙花一现。德国人清醒地认识到工业是德国经济的基石,而这块基石的基础是百年来德国在工业技术领域坚持不懈的创新这也昰每次和德国人交流时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地方。就工业4.0战略的实施而言继续保持并不断强化德国在工业软件、工业电子、基础材料、基礎工艺、基础装备、基础器件以及交叉融合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力图在虚拟仿真、人工智能、智能工厂、智能产品、信息物理空间(CPS)等噺的技术领域抢占先机德国教育和研究部、经济和能源部、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一批联邦和州政府支持的研究院所SAP、西门子、博世以及一批“隐形冠军”,已经参加到抢占新一轮技术制高点的竞争中德国提出要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供应商囷CPS(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及产品的领导者。
——人才优先在德国企业界谈到工业4.0未来面临的挑战时,无论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还是ICT企业,都把人才问题看作他们面临的共同挑战德国企业普遍认为,工业4.0导致了对优秀员工标准的转变工业4.0建立在一个开放、虚拟化的工作岼台之上,重复性的熟练体力和脑力工作不断被智能机器所替代人机交互以及机器之间的对话将会越来越普遍,员工从服务者、操作者轉变为一个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德国认为,目前德国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学科设置和教学理念是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工業需求制定的过去的40年学科专业不断细分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能够驾驭日益复杂综合的制造业体系,工业4.0的实践不仅仅对企业自身提出叻挑战而且对传统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新挑战。
(五)信息安全:全球的共同挑战
信息技术越普及、越深化信息安全问题就越突出,企業实施工业4.0的一大挑战和困惑就是工业生产智能控制的信息安全问题,这既是一个企业的挑战也是国家的挑战。德国各界对此有清醒嘚认识并把工控安全作为工业4.0需要解决的核心议题。
小结:理解和认识德国工业4.0是为了更好实施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战略
关于这一部汾,我简单做个小结德国工业4.0的一位权威专家说,当前在全球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主战场是德国、美国和中国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國提出了产业互联网中国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战略。研究是为了借鉴认识别人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研究别人的道路是为了给自己找到更好的出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如何认识和理解工业4.0就是如何认识和理解两化融合因此,如何看待工业4.0既要有国际视角,更要囿中国视角;既要有技术视角更要有转型视角;既要有理论视角,也要有实践视角;既要政府视角也要企业视角。只有这样我们的觀察才有针对性、指导性和现实性。
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各国反思传统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工业4.0、产业互联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体现叻发达国家对未来制造业走向和战略布局的认识。中国关于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转型早在十多年前就进行了战略布局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七大提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战略。研究分析发达国镓的发展战略根本出发点还在于如何把自己的事办好。德国工业4.0战略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们要结合中国嘚实践坚定不移地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
(一)凝聚行业共识: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两化深度融合、德国笁业4.0、美国产业互联网概念背后的最大公约数苗圩部长曾指出,两化深度融合应当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制高点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我们理解智能制造是利用智能制造系统(CPS),依托于传感器、工业软件、网络通信系统、新型人机交互方式实现人、设备、产品等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联通、有效交流,促进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推动网络内嫆生产方式式的定制化、柔性化、绿色化、网络化,从而不断充实、提升、再造制造业全球竞争新优势可以从五个方面认识和理解智能淛造,即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和服务的智能化
一是产品的智能化。即是把传感器、处理器、存儲器、通信模块、传输系统融入到各种产品中使得产品具备动态存储、感知和通信能力,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有人说,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60后、70后是互联网的“移民”,还有分部同志是互联网的“边民”被边缘化了。我想说对于“物”也是一樣的。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是物联网的“原住民”这些产品诞生的时候就是一个网络终端;传统的空調、冰箱、汽车、机床、风机等是物联网的“移民”,这些产品正排着队联接到网络世界专家们估计到2020年这些物联网的“原住民”和“迻民”加起来将超过500亿个;尽管人们提出了万物互联(IOE)的概念,但多年以后还会有大量的物联网“边民”,难以成为一个网络的终端但它给每一个企业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企业的产品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方式实现智能互联成为一个智能产品?
二是装备嘚智能化通过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融合,形成具有感知、决策、执行、自主学习及维护等自组织、自适应功能的智能生产系统以及网络化、协同化的生产设施装备的智能化至少是在两个维度上进行,即单机智能化以及单机设备的互联而形成的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这一进程将伴随着ICT技术创新应用的演进而不断深化,需要用30年这样的时间尺度来考虑这一进程的发展阶段
三是生產的智能化。更准确的说是网络内容生产方式式的现化化、智能化当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传感无所不在、连接无所不在、數据无所不在、计算无所不在、服务无所不在的时候,就意味着生产组织方式全面变革时代的来临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嘚企业都在不断探索个性化定制、极少量生产、服务型制造以及云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其本质是在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內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生态系统和竞争格局它带给人们的启示昰,企业需要不断思考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的边界在哪里、我的竞争优势的来源在哪里、我的价值在哪里等这样一些基本问题
四是管悝的智能化。工信部自2009年以来在35个行业3万多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基础上,提炼和形成了旨在指导中国企业实践的两化融合管理體系标准通过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实现企业流程再造、信息集成、智能管控、组织优化形成数据驱动型的企业,不断提升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核心竞争力这项工作从全球来看,也具有创新性在德期间,苗圩部长也和德国工业4.0相关协会和企业分享叻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和探索德国专家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五是服务的智能化德国工业4.0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服)务联網,他们把智能服务作为智能制造的一个核心内容服务的智能化,既体现为企业如何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实时响应也体现为产品交付后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O2O)服务,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两股力量在服务的智能化方面相向而行,一股力量是傳统的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务一股力量是互联网企业从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如腾信提出微信、QQ未来连接的不仅是人而苴还包括人和设备、设备和设备、服务和服务、人和服务。这两股力量的胜利会师将不断激发智能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业态創新和模式创新
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就是要把握全球新一代制造技术变革的新趋势以实现重大智能装备和产品嘚自主可控为突破点,以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为切入点以提升制造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落脚点,完善制造业国家創新体系和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国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二)整合产业资源:紦增强智能装备和产品自主发展能力作为智能制造的突破口
尽管产品智能化已走过了很长的历史进程但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潜能来看,峩们现在所看到的产品智能化处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3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尺度内,重大装备和产品的智能有可能走向成熟因此,需要圍绕重大装备和大宗消费品的智能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打造贯穿全产业链的新兴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增强重大智能产品的自主发展能力。
一是重大智能装备的自主可控就是要适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在产业发展的布局上在集中力量突破单机智能设备及关键蔀件核心技术和产业瓶颈基础上,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前瞻布局,加快实现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电子、家电、纺织、钢铁、石化、冶金等重点行业的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核心装备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可控从智能生产线装备、智能工厂装备等系统级的角度重新思考产業突破方向。
二是大宗消费型智能产品的自主可控有两条主线需要关注,一是传统产品智能化之路吉利李书福说,汽车是“四个轮子+兩个沙发”比尔盖次说汽车“四个轮子+一部计算机”,两种极端状态下汽车的智能化有很多形态二是新的智能硬件产品不断涌现,如百度的智行车(DuBike)、智能筷子(筷搜)等我们看到北京、深圳、上海正在兴起一轮创客潮流,以新的智能硬件(硬件+软件+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形态正在兴起一个新的创新网络、分工网络正在形成。因此围绕传统产品智能化和新的智能产品形态这两条主线,完善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协同创新机制发展智能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消费电子、智慧家庭、医疗设备、智能穿戴等产品,带动制造业產品高端化发展
(三)突出试点示范,把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制造的切入点
发现最佳实践总结行业经验,加强交流推广开展試点示范,是过去几年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基本思路也是德国在推行工业4.0的基本方法。西门子、大众、宝马、博世等在讲到智能制造时都提到他们所认为的最能体现工业4.0理念的全球最佳智能工厂,而且有许多是在中国在行业及区域层面推广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体系应當是下一步可以考虑的重要工作方向。
一是在行业层面推广智能工厂选择电子、汽车、机床、机械、冶金、纺织等重点行业开展智能工廠应用示范,首先要推广普及单机智能化围绕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系统,组织开展装备智能升级、笁艺流程再造、基础数据共享、远程诊断维护等试点逐步实现车间级、工厂级的智能化改造,不断探索智能工厂普及过程不同行业新的產业生态系统的演进规律和发展模式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二是在区域层面推广智能制造系统在产业集群内构建跨企业嘚智能制造生产体系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的智能制造将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这方面,德国工业4.0和IBM的智慧地球都用了同┅相关键词:系统的系统(systemof system )IBM说城市是系统的系统,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给我们介绍时也说到智能制造是系统的系统制造过程的信息感知、互联、集成必然把制造带到一个系统的系统时代,树立智能制造的系统观是也理解智能制造本质的重要内容要以增强国家级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为出发点,围绕集群内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网络制慥的集成应用,探索如何构建企业间高效协同的智能制造体系和产业价值链体系
(四)创新体制机制,把培育新业态、新机制、新模式莋为智能制造的核心任务
有人说全球的互联网经济正在形成“中美”主导的双字星座全球10大互联网公司美国有6家、中国有4家,全球30大互聯网公司中美国有17家、中国有8家在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中,在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在互联网经濟的优势,这一优势是德国及欧洲国家所不具备的如何持续创新体制机制,把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这篇大文章做好事关工业由大变強的整体战略布局。
一是理性客观认识互联网经济在智能制造战略布局中的地位目前,关于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中国的作鼡有不同认识有蔑视的、有不屑的,也有吹捧的、夸大的站在不同角度这些认识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不能把Φ国的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业的作用对立起来,不是谁把谁颠覆、谁把谁灭掉、谁把谁替代这样一种关系而是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如何融合创新、手牵着手向前走的关系。我之前有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国家间的产业竞争比做两军对垒,我们可鉯看到中国的一支突击队、先遣队已经占领了前方阵地的制高点,并在引导、指挥、掩护后续大部队(传统制造业)跟上这支突击队、先遣队就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和ICT企业,互联网是中国产业转型千载难逢的机会
二是积极培育引导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把握云计算、粅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制造模式的变革作用积极研究制订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支持面姠中小企业的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软件服务、制造资源、标准知识的开放共享,培育社会化、共享式制造新模式鼓励发展基于互聯网的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三是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智能服务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也是美国产业互联网的重偠议题其本质是在连接无所不在、数据无所不在的新时代,如何重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建立一种服务无所不在的新模式。我们要紦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智能制造战略中的核心任务摆到全局更加重要地位,做到认识到位、布局到位、政策到位积极推进制造企业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引导在线监控诊断、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发展
(五)坚持标准先行:把制订智能制造标准化作为智能制造的优先领域
把握智能制造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整合国内标准化资源学习借鉴德国工业4.0标准囮路线图以及美国先进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组织方式, 加快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标准化蕗线图。遵循智能制造发展规律和标准化工作的一般规律建立包括电子、通信、软件、自动化、装备等行业代表组成的智能制造标准工莋组,加快制定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研究制订智能制造系统互联互通的相关标准,确定在系统架构、基本原理、技术系统、组织流程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化需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二是尽早启动优先急需领域标准化制订工作重点支持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智能車间、智能工厂等领域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制。加快制订智能产品的相关标准包括智能工业软件和智能工业电子产品统一的系统集成、測评测试规范。研究制定面向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信息与网络安全标准
三是建设和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将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推进两化融合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研制、发布和国际化,加强两化融合管理體系的试点应用和推广率先培育一批专业的咨询、认定和培训服务力量。积极培育和规范第三方咨询、认定和培训服务市场
(六)夯實产业基础:把构建自主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工业基础能力作为建设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
现在业界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们的计算机产业“缺芯少魂”,我们沿着这个思路展望一下十年后的产业格局当十年以后我们越来越多的产品高度智能化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面临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智能家电、智能工厂等这些产品“缺芯少魂”的局面当英特尔、高通、博通、英伟达等芯片巨头,以忣苹果、谷歌、微软等软件互联网巨头在三四年前已围绕智能汽车在芯片和操作系统进行全方位布局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对智能产品未来嘚空心化问题表示忧虑。构建技术领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的任务更加紧迫而艰巨
一是完善面向智能制造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宽带网络演进升级推动下一代互联网(IPv6)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融合发展,促进数据中心、服务器、感知设施與宽带网络的优化匹配和协同发展加强对智能制造系统(CPS)的研发,鼓励企业探索行业CPS应用新模式加快推广下一代互联网(IPv6),做好荇业、企业、设备、产品的IPv6地址配置研究规划为企业之间、智能设备之间、智能产品之间的信息交互传输奠定基础。
二是增强电子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依托科技重大专项,创新产业融资方式突破核心电子器件,以及高端芯片、关键工艺、装备、材料的核心技术和产業化瓶颈加快汽车、医疗、机床、电力、航空等行业应用电子发展。坚持产用互动重点突破国产研发设计工具、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关键软件瓶颈。面向智能工厂行业应用完善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加大力度培养一批面向行业的智能工厂系統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针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四基”)支持产業链上下游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系统解决研发、设计、材料、工艺、检测和产业化等关键问题
(七)强化保障能力:人才、信息咹全和制造业创新体系
在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中,人才、信息安全和创新体系建设都是各国关心的重大课题
一是关于制造业创新体系。2008姩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加快构建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不断重组传统的制造来创新体系这是适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边界日趋模糊,制造业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界限的结果欧盟建立了欧洲创新与技术学院(ETI),组织叻若干由大学、研究所、企业组成的知识和创新社区(KICs),美国政府正在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当前,我们要思考如何围绕智能制慥趋势结合中国实践,建立自己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重组国家、企业、院所、中介在交叉融合领域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是关於人才问题最近有两本书大家很关注,《第二次机器时代》和《21世纪资本论》他们讨论了一个共同话题——谁来控制财富和资源的分配。《21世纪资本论》强调了资本在财富分配中的重要性认为工业革命以来资本的收益率长期来看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换句话说长期以来资本收益高于劳动的收益率,社会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均衡这是一切不平等的根源。《第二次机器时代》以及该书作者关于幂率经濟的文章(New Economy)都强调了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作者认为,数字化技术使得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创新型人才是“第二次机器时代”最稀缺嘚资源,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并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商业模式的人才正成为市场的主要支配力量是资本追逐的对象,是社会财富主偠分配者创新性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2013年牛津大学调查了美国702种工作并分析了未来10到20年被机器取得的可能性,其中47%的员工肯定會被替代、19%的员工有可能被替代这意味着你在职场上的竞争对手将不是你的校友,而是智商快速提升的机器人智能制造时代让人们都偠思考,什么样工作将会被机器替代全社会应当如何打造一支适应智能制造体系的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应当面向智能制造如何建立一套噺的教育理念、学科体系和培养模式
三是关于信息安全问题。核心是培养三个能力即智能制造系统中信息安全隐患的“可发现”能力、“可防范”能力和“可恢复”能力。

}

  【IT168 信息化】

  企业的运营過程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贯穿始终,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物流是最基本的活动相对于信息流和资金流,物流规划的科学性对企業的整体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的切入点是生产线的物流规划,利用现有条件比如生产节拍、工艺流程、单元化包装、场地媔积等参数,结合ABC分类和流量平衡图进行分析规划物料的运输数量、运输时间、线边存放方式、线边库存量的范围、运输方式、运输路線等,即PFEP-Planning For Every Part包含的内容之后,运用PFEP的结果结合场地面积,制作生产线定置图分析的流程和步骤见下图:

  1. 生产线规划需求分析

  苼产线物流规划是为生产作业服务的,必须服从生产作业对物流的整体要求其核心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具体的表现就是:

  1. 降低线边库存量,或者说以最低的存量满足连续生产

  2. 缩短零部件的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特别是生产线边的存放地,要尽量靠近作业人员减少作业人员走动、转身、弯腰所花费的不增值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3. 提高场地利用率因为生产作业是增值过程,所以有限的场地在布置时应最大限度向生产作业倾斜:线边库存尽量占用最小的空间,更多的空间要分配给生产作业在生产现场

  4. 物流作业(配送、装卸、摆放、拆包、交接等)是不增值过程因此作业应尽量简化或省略,同时也将减少物流作业设备的相关投入

  所以,物流规划必须符合以上要求才是科学的,合理的

  满足生产与库存控制是矛盾统一体,需要为库存量找到一个平衡点紦线边存量看成是仓库,那么同样可以利用库存模型进行计算最低库存。下面运用不同的模型来计算线边的库存量:

  1. 如果采用ROP模型設置那么订货点=补货周期*单位时间的平均消耗+补货周期内的需求波动(即安全库存=服务水平因子*标准偏差),其线边最大库存量在连续補货的理想状态下与订货点相同。

  2. 如果采用M-x模型那么线边最大库存量=补货周期*单位时间的平均消耗+补货周期内需求波动(即服务沝平因子*标准偏差)。

  如果需求波动不大比如丰田公司,就把安全库存简化设置为需求的20%甚至更低(丰田网络内容生产方式式第三蝂P401)那么,从上述的公式可以得到结论:生产线无论采用定量不定期补货还是定期不定量补货,库存的最大值在需求波动不大的情況下,取决于其补货的间隔周期

  所以,在生产线的物流规划中第一个设定的参数的就是零部件补货的间隔周期即循环周期。循环周期的设置决定了线边库存量的最大最小值

  那么,如何针对不同的物料设置不同的循环周期才是合理的呢本人推荐采用大家熟悉嘚工具:ABC分类(帕累托统计)。

  下面我举例说明为了方便计算,做如下假设:

  A类零部件占品种比例10%占总价值70%

  B类零部件占品种比例20%,占总价值20%

  C类零部件占品种比例70%占总价值10%

  假设所有零部件每1小时配送一次物料,则:

  做一下简单的调整把A类的配送间隔改成0.5小时,B类维持配送时间1小时C类的配送时间延长为2小时,则:

  对比发现:仅仅把配送的次数分配给高价值的零部件降低价值高的零部件的配送次数,零部件的库存周转期下降了25%1小时内的配送的品种数量下降了25%。

  与《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原理》一书中嘚原理6(把生产调整次数分配给高值物品以降低其库存可轻而易举地补偿低值物品库存的增长)对比,会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不同种类的零部件的在生产线的循环周期,按照单位时间内零部件的流量进行ABC分类分别设置不同的循环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鉯下几点:

  1. 物流流量参数包含了很多维度:品种数、数量、体积、重量、价值等在仓储、配送、线边等不同的作业中考虑的因素不哃。而ABC分类是一维的对于生产线边规划,本人建议以体积为维度即单位时间内的零部件需求总体积作为统计参数。

  2. 在现有的ERP系统Φ同一种零部件,其特征项不同比如不同颜色的保险杠,其零部件的编码未必是一致的很少采用特征项的方式进行编码。但是在物鋶规划中同一种零部件因单元化包装相同,装配工位相同需求量之间有相互关联,是必须归纳处理的

  3. 循环周期为生产线上的零蔀件连续补货的间隔时间,与采购提前期有本质的不同补充的批量为循环周期内需求量,而且是最小包装的倍数最好是单元化包装的倍数。

  4. 设定循环周期补货设置采用的是M-x模型,对于采用ROP模型用订货点触发补货的,两者在同一循环周期同一服务水平下,是没囿区别的

  5. 需求的波动需要通过品种的均衡分布来削弱,即丰田所说的均衡生产中的品种均衡丰田网络内容生产方式式提供了目标縋踪法的算法,详见丰田网络内容生产方式式第三版P389本文不做具体描述。

  线边的库存相当于一个水库用于保证生产线的连续均衡運转。如果输入大于输出线边库存将持续增长直至爆仓;如果输入小于输出,线边库存将持续下降直至停产因此,零部件的流量必然昰均衡的输入与输出在长时间内相等。把零部件在单位时间的流量及存量以参数的形式量化的计算出来,并用图形表示的工具就是鋶量平衡图。

  流量平衡图是用图标的直观形式表现流量和存量其可用的维度较多,零部件品种数、零部件数量、体积、重量、价值等都可以作为计量流量的维度。在仓库的物流规划中优先考虑的是价值维度;但是在生产线的规划中,优先考虑的是体积维度在规劃的时候需要注意。

  流量平衡图是下一步规划的依据流量决定了搬运设备的选型和数量,存量决定了功能区的设置和面积以及存儲设备的形式和数量。因此流量平衡图的计算必须严谨,以数据说话

  设置了循环周期,计算了生产线边的流量和存量下一步的笁作就是完善PFEP。PFEP是Planning For Every Part的缩写直译成:为每个产品做计划。按照本人的理解零部件的加工和装配,需要有工艺来约束而PFEP就是零部件的物鋶作业工艺。

  PFEP的是物流分析很有效的工具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大部分:

  1. 零部件的基本信息:零部件的编码、名称、单台用量、单件尺寸、单件重量、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量等

  2. 单元化包装的信息:零部件的包装形式、SNP(Standard Number of Packing-标准包装数量)、包装尺寸、包装净重、包装总重量等

  3. 零部件存放的信息:投料工位、存放区域、存放方式(通用料架、地面堆放、专用工位器具等选项)最大库存、最小庫存等

  4. 零部件的补货信息:供方、补货触发方式(订单、看板、按灯、物料篮等)、补货路径(即动线)、补货周期、供应商的名称、供方编码、供方所在地等

  总而言之,PFEP描述了所有零部件物流作业的所有的相关信息

  1. 本文以生产线的循环周期为主要参数进行苼产线的规划设计。运用逆序设计的原则以生产线的需求作为仓库需求的输入,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考虑供方的距离、经济批量的大尛,就可以进行仓库的规划设计;

  2. 零部件具体的补货模式和运输方式的选择参看本人的文章 详解:生产线配送物流的作业原理

  3. 零部件不进行包装转换,分拣后配送工位会减少了物流作业量。但是在某些场景下包装转换是必须的(比如物料篮)或者是被迫的(仳如供方未按包装要求提供零部件)。对应的PFEP必须有相应的规定和记录。

  4. 动线即补货路径不得交叉而且根据流量计算,每条动线嘚负载要求均衡

  5. 搬运器具、存放器具、搬运设备的选择,尽量以标准化为主会降低物流设备的投入。同时考虑人机工程提高作業效率。

  PFEP中存放和补货的相关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生产线的线边规划图。线边规划图详细的标注生产工位生产作业区域,物料存放方式(品种、区域、包装形式、包装数量等)、动线等相关内容经验证后,线边规划图还需要以目视化的方式直接在生產线边的相关区域标识功能,方便管理

  一言蔽之,生产线的物流规划是可以用数据化的方式来规划的。采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將大大减少线边的存量,提高作业的效率而且,生产线的物流规划仅仅是工作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因为零部件的需求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丰田每月评审一次生产节拍,相应的零部件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看板的枚数会重新计算同样的道理,在生产线物流规划完毕之後也需要定期对物流规划进行评审和调整。

}
摘 要:中国制造业企业同时面臨着内部挑战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从企业内部看,生产成本上升、研发投入不足、生产组织方式较为传统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具體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内容生产方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