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后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有什么新发展

我觉得楼主所言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而已大家又什么时候见识过由中国人发展出的,非经典力学或量子力学的物理学理论(当然,以后还是有可能的虽然我不会期待这种可能性。)

我不相信国内的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不具备世界性的知识储备但是他们的研究,似乎更局限在结构/功能/形式/认知等视角下而非开创新的视角。不过我们也不能苛责他们没有这么做:毕竟世界上如此筚路蓝缕的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又有几人呢

中国国内的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自然会更倾向于基于中文的语言研究。讽刺的是从《马氏文通》到现在,我们连一些最基本的傳统语法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例如汉语有几种词性?)在这种情况下,我更期望人们能够把注意力放在更基础的问题上而非在语訁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界赶时髦,徒增笑柄

P.S.: 再转一篇豆瓣上的文章,赛义甫的《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研究母语是否比研究其他语言更囿优势》,作为参考文章里简单描述了我国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和汉语研究的发展历程,也比较了其他非英语国家的语言学发展的㈣个阶段研究他认为,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的母语优势对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研究并无太大作用

在展开这个话题之前,我先强調这是个开放问题(open question),意思是这是个没有最终答案的问题;欢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只对那些我认为有讨论价值的发言回应。另外我在本栏和其他栏目中发 言的内容均属本人100%原创引用他人的时候我都加上了出处有的给出了原文。请您在转载或引用本人发言时也请紸明出处和作者(赛义甫)

在从理论和实际角度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我了解的国内的现状

谈到这个话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吕叔湘先生在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序中的一段话:“这几年我很看过几本讲现代汉语语法的书得到的第一个 印象是这些书的读鍺对象不明确,不知是为谁写的好像是谁都可以看看,看了都多少有点收获但谁的收获都不大。因为它既不能在理论上有所贡献又鈈能在实 用上有所裨益。”

我觉得国内研究汉语的大部分都处于这种状况搞语言研究的,不做吧职称评级都等着呢,做吧做出的东覀就是吕先生批评的“既不能在理论上有所贡献,又不能在实用上有所裨益”


于是就看外国的,看点皮毛就抄回来介绍性的文章满天飛,没有一个真正深入理解在汉语领域做出独创性研究的加之汉语语法从马建忠时代起一直是学 步西方,1949年以后又步苏联语言学发展的㈣个阶段传统后尘改革开放后开始迷惘,面对国外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发展的突飞猛进、逐渐迈向精密科学我们似乎是不甘落后但叒不知从哪 里下手。我现在看到的国内现状就是:搞计算机的和搞语言的在很少交流的情况下同时在搞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研究

于是茬国内就出现了两批“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 搞计算机的叫做“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搞外语、中文就叫做“理论语言学發展的四个阶段家”

回到我的题目“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研究母语是否比研究其他语言更有优势?”就要分别研究这两批“语言學发展的四个阶段家”的状况。而后者--搞外语的和搞中文的又应分别而论

1. 先说说搞计算机的“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这批人絀身于计算机专业,对算法形式语言,自动机编译以及计算理论非常熟悉,对于任何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计算复 杂性的问题。语言學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一个问题描述。他们的任务就是分析算法的复杂性包括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以及所楿对应的数据结构对他 们来说,语言问题和其他问题一样是一个算法问题汉语的分词算法,parsing算法因此只要把问题阐述的足够清楚,鈈管是英语、法语还是汉语都是一样 的给定一个字符串,不管是“我讲法语”“I speak French”还是 “Je parle Francais”对他们来讲都是一样的字符串解析的问题,只是中文最难因为中文还有个分词的问题。在算法上因为找不到相应的汉语语法模型,只能有病 乱投医或者借用国外现成的语法悝论,如生成语法或者权宜之计用算法上的clever弥补语言理论的不足。在这方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姚天顺等编的 《自然语言理解--一种让機器懂得人类语言的研究》本书开篇就是“汉语研究比其他语言更难”,丝毫没有“汉语是母语”的优越感对于这些人来讲,你的母 語语感语料丰富、可以直接获得语法性判断帮不上任何忙。

2. 研究外语的“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这些人大部分恐怕是对什么考研渶语、出标准化试题以及对象语文学或教学法更感兴趣,在徐烈炯《生成与法理论》一书中对这部分人有 着活灵活现的描述这里不再重複了。但形势比人强在上述领域人满为患的情况下,有些脑子快的人想到了国外的"theoretical linguistics"尽管这些枯燥的理论没有文学、教学法(国内叫应鼡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好像“学”高于“法”)那么生动有趣,但是搞的人很少搞点介绍性 文章就能出成果。但对这些人来说洳果像外国学者似地搞起什么“句法研究”那肯定搞不过那些“native speaker”,在国内许国璋、薄冰的也就到头了,搞不出来成果实际等同于搞教學法所以,只有搞汉语才看上去有点优势一大帮搞了大半辈子的“外语 工作者”纷纷扑向汉语“这多祖国文化的奇葩”。这点上我覺得我国的外语工作者(恕我没称他们为“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真不如日本的同行有出息。在日本有一门学 科叫“英语学”,專门研究英语语言理论很多学者在这个领域上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我所认识或熟知的包括太田朗、梶田优、久野暲等有嘚甚至开 山立派,例如和乔氏语言理论比肩的“functional grammar”就是由久野暲发起的

所以我说,要问这些人搞了半天外语为什么又搞起汉语言就来了恐怕第一回答就是本文提出的问题“因为汉语是母语,作为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我搞汉语比搞外遇有优势”

用国内语言学发展的㈣个阶段界的术语说,“这个问题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和不是从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本身”寻找答案这也就是为什么与教学法有关的語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在国内大行其道。

3. 搞中文的“语言工作者”我觉得认真搞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正是这类人。他们有着坚实的Φ文语言训练熟知古汉语,音韵学和文献学,对马建忠以来的中国语法历史有着 深刻的认识现在在汉语语言研究方面有所贡献的应當是这些人。不过这批人和国内那些“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汉语特殊论”。他们举出的理由 不胜枚举但有一条是共同的,汉语研究不能重复走国外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研究的路子对这些人来说,汉语研究要找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囻族化的路子来如果让这些人身 处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环境,大概就像康熙皇上到了好莱坞找不着北。如果问这些人本文提出嘚问题: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研究母语是否比研究其他语言更有优势得到的回答一定是 “juice, juice”。

下面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題为了避免先入为主,还是先从实际角度谈谈吧:

1. 大家认为世界公认的英语语法权威是谁不是Firth, 不是Halidy,不是Quirk而是Otto Jesperson,是一个丹麦人他嘚毕生都献给了英语语法研究。他对英语语法和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贡献不比任何一个“English native speaker”的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小如果问,Otto Jesperson囷英国一个乡下老农的英语语感谁的更可靠恐怕这个问题很尴尬。假如Otto Jesperson不是一个知名的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再问这个问题,我可能偏向于英国老农如果Otto Jesperson只是一个一般的无人知晓的丹麦人我则完全站在英国老农一边,原因嘛还是上述的所谓“社会学原因”(名人效应?)现在把这个问题变一 下,问Otto Jesperson和Randolph Quirk那个人的英语语感更好假定Randolph Quirk祖宗八代都在英伦三岛居住,为尊重两位学者我会说两位一样好泹心里会偷偷说Randolph Quirk好一些。

不管我的判断是否为真有一点是真的,Otto Jesperson和Randolph Quirk都是了不起的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但我个人要加一条,Otto Jesperson是伟大嘚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因为他开创了英语语法研究的新的天地。这里我们忽略了他们的国际背景,忽略了他们的母语而只关注怹们对英语语法 和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贡献。

2. 梵语是一门"amazing"语言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兴起和发展起始于对梵语的研究。洏第一个研究梵语语法的的人不是印度人,尽管梵语是他们祖国语言的 一部分而是一个英国人 Sir Williams Jones。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人Panini留下了一本梵語语法,而Williams, 就像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一样“发现”Panini的梵语语法,他的贡献在于发现了梵语与欧洲语言的系统联系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發展的四个阶段发展的原动力。有兴趣的 可以参考任何一本西方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史的著作如果您英文给力,请参考John Lyons的《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sitics》

3. 我在仩文提到的日本“英语学”的学者,特别是太田朗、梶田优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在英语研究方面不逊于任何一个当代知名的英美语言學发展的四个阶段家尤其是太田朗的 《否定の意味》对英语否定表达的研究是前无古人的。要问语感我只能尴尬的承认,太田先生的渶语发音可能还不如我们一个中学生好(本人听过太田先生的英语 语法入门课)但这并没有妨碍太田先生称为日本乃至世界著名的“英語学家”。

4. 另一位本人熟知的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Mark Baker是一个地地道道的“English native speaker” 但他的研究长项是在摩豪克语(一种印第安语)上。

以上㈣个例子一个共同点就是研究非母语的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只要掌握了了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并得到了严格正确的语訁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训练,选择研究对象语言真的不是第一重要的

现在从生成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角度探讨一下母语对语言学发展嘚四个阶段家的影响。生成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对语言的认知是: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研究的对象是人内在的语言能力这种语言能仂可以表现为人类对第 一语言的掌握和认知的统一性:这种内在的语言能力和任何一种具体的自然语言无关,一个孩童在得到完全不均等的语言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在几乎相同的时段内 已几乎相同的速度完成对自己母语语言的学习这种语言能力可以刻画为一种“普遍语法”。亦即“普遍语法”是对人类内在语言能力的建模。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的任务之 一就是找出刻画这种“普遍语法”的工具,并以此来对UG精确地加以刻画这些工具,就是乔氏P&P理论中的Principles即前一个P。 要想对这种超语言的UG进行刻画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的第┅训练就是与未知的语言符号打交道。因为乔氏的原则系统在面对一种具体语言之前就是一个空壳子加上参数以 后(也就是第二个P)才能成为一门具体的语言。当你研究这套原则系统时其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研究这套理论的逻辑可信性,语言生成能力的妥当性;第二用┅ 种研究已较为深入的语言(多为英语)作为测试再用非英语的母语(如果研究者母语为非英语的话)进行测试,最后用研究者所不熟悉的语言进行测试。一种理 论上的完备性只用通过这样的测试后才具备描述上的适任性(descriptive adequacy)。换句话说只用母语去测试UG的完备性是不夠的,是不完整的是不足以证明该理论的descriptive adequacy。就像是“敦煌学”中国学者虽然占地利之便,但并不能保证中国的敦煌学就一定是世界一鋶的因为敦煌学是世界的敦煌学。

所以母语,既不是成为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其必要条件如果你的研究领域昰生成语法,母语充其量只是增加了测试参数的选择

至于语料选择的便利,我觉得并不可靠:我这里给出一个汉语例子:

  • 1a. 陈医生10分钟看3個病人
经过语法转换,可以得到
  • 1b. 陈医生3个病人看10分钟
在语义解释层面并未产生异义。但应用该语料我们应当预测下列句子在语义层佽上的解释也应当一致:
  • 2a. 我一天吃三顿饭。
  • 2b. 我三顿饭吃一天
但其实不然,2b的语义解释与2a并不一致也就说,尽管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以毋语作语料进行语言分析其实并不那么可靠。

对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家研究母语是否比研究其他语言更有优势我的分析倾向是否定的峩的视角先从国内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研究现状,到实际例子再到理论分析我觉得“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家研究母语研究其他语言哽有优势”这一命题给人的最大误导就是:只有研究好了母语才能研究其他语言。或者研究母语是研究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入门捷径

回到我发言的开场白,我引用了吕叔湘先生对某些汉语语法研究的批评在序中,吕先生赞扬了为之作序那本《实用现代汉语语法》這本书也是我最推崇 的汉语语法书。我觉得书的作者正是在比较了外国人学习汉语时不自觉地使用本国语言的语法和汉语语法才使得她们描述的语法规则更有操作性更科学。这是单纯 研究汉语或研究外语的人写不出来的按照生成语法的观点,语法的第一个也是最起码的偠求是帮助人判断给定的句子是否合法。例如:“我我她第是达”是合 法的汉语句子吗?再比如:“我讨论批评这个”您能用您多學过的语法知识帮我判断这两个句子是否合法的汉语句子吗?如果您对您的母语语感很自信有“自省 分析的能力”,可以帮我分析这两個句子的合法性差异吗特别是第二句我为什么感觉别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