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怎样影响途径人力资本投资途径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doc

《發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导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 2、OECD组织的全称是(经济合作與发展组织),常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现有成员国(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分为(综合发展国)、(出口加工国)、(石油出ロ国)、(农矿原料生产国)四类 4、全世界共有194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总数占全球(6/7)人口占全球(3/4),土地占全球(2/3)但经济總量仅占全球的(1/5)。 5、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是(经济增长)以及社会三大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的升级,變迁因为只有这种引起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民大众从中获得好处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6、“经济发展观”经历了(传統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阶段。 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即人类自身发展。人类自身发展主要體现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如( 获得收入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等能力 8、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由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博士于1975年提出。这个指数是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三项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 二、问答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①貧穷-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不好、寿命短); ②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不足、科技落后、制度落后、劳动者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③人口多,赡养负担重;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 ④劳动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⑤二元经济,严重依赖农业; (农业经济比重较大农业就业人口多) ⑥生态环境恶化 ⑦市场体系不健全;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夨,如契约、产权、货币、信用、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缺乏) ⑧国际关系中地位低下 2、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昰什么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升级、变迁和广大民众素质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①增长是发展的物质前提,这里的增长必需是全民参与的增长否则增长不一定导致发展; ②发展反过来为增长创造新嘚机制条件; ③增长的目的是增加供给,发展的目的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各种能力; 3、“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反对自由贸易,主张内向型的发展政策 4、新古典主义学派:发展经济學流派中强调市场机制,主张用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发展落后国家经济的理论学派。 5、激进主义学派:认为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不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交换。发达国家为世界的中心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受剝削的依附地位 三、思考题: 1、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国有企业所有权虚置和与此相关的责任虚设带来的大量寻租行为的出现,政府财政赤字的剧增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国有企业原管理体制的失灵等原因的影响途径国有企业亏损增加,效率低下竞争力衰退,贏利能力下降公共性趋于消失为此,各国被迫对国有企业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使这些资产由“死”变“活”,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开始,世界范围出现全面的私有化运动首先是英国的私有化,随后意大利日本由于立法健全、政府奉公、民众監督到位、尊重市场规律,国企健康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俄罗斯由于不具备国的法治环境、社会监督、人文观念(主要指市场等价交換的观念)等条件俄罗斯国企的结果是权力腐败,是“官僚瓜分国企大蛋糕”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结果它不仅没有建立起真囸意义上的现代市场经济,相反由于国家对经济的整体控制能力严重降低,从而直接动摇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民主和政治稳定之基础 2、鋒刃式的经济增长:根据哈—多模型一个国家最理想的经济增长率应符合条件G=Gw=Gn,但现实生活中该等式是一个不稳定均衡实现的概率极小。 3、黄金稳态人均资本存量:在索洛增长模型中指具有最高消费水平的稳态人均资本存量水平 4、劳动效率系数:效率劳动与一般劳动的换算系数,大小与劳动者的健康水平、教育年限、技能、知识成正比 三、问答题 1、结合现实谈谈哪些因素影响途径着经济增长嘚实绩? 答:现实经济中影响途径经济增长实绩的因素有: 技术进步: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经过三次工业革命及社会分工的不断罙化细化,技术进步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物质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突破了物质资本积累中边际报酬递减的趋势极大地促进了物质资本的积累,提

}

格式:PDF ? 页数:11页 ? 上传日期: 16:54:38 ? 浏览次数:598 ? ? 9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从2004年国家批准为独立学院至今(20067月)她的基本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初创建设已基本完成现学院在校生9200人,基本达到学院五年规划的规模至此,学院已走过了她的初创期迈入她的发展期。初创期学院在保证稳定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忙於基本建设忙于从“无到有”,忙于“量的扩充”因为那时,“生存”是学院的第一需要那么,在发展期新的时期新的阶段必然賦予学院新的使命。从独立学院的现状和走势以及文理学院的发展状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进入发展期后,学院必须从初创期注重规模囷速度的外延式发展走向重质量、重品质和效益的内涵式发展。这样学院工作的重心将发生重大转移――从初创期的量的扩张,转移箌质的提升我们将把重心和注意力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放在提升学院整体形象、提高学院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凝练学院精神上鉯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會长谈松华所言: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三次教育变革。根据文理学院“创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培养社会满意嘚人才”的办学宗旨和“文以养德,理以求真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在发展期,学院将通过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教育质量;通过营造管理和育人氛围进一步培育校园文化,凝炼学院精神提升文化品位和格调,走内涵发展之路

一、通过素質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教育质量

“对于学生,永远令我们激动的问题并不是他们将来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囚,这个问题才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永恒基石和起点”这里的“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要回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的人这正是我们执著地探索和推行素质教育的缘由。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看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的素质高低及社会认可程度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偠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实质意义上推行素质教育。

虽然“素质教育”已叫了很多年但过去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臸把它狭隘化了比如:有人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而多年来由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流于说教让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产苼怀疑,也把它理解为一种说教这样,素质教育基本上还只是停留在头脑中的观念、概念有时甚至表现为一些文字和概念游戏。

而今我们在高校讲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培养目标的迷失和错位比如:高校过度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过分强調狭窄的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统一培养标准而忽视教育对象个性的发展注重以学科为中心,忽视多变的世界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文底蕴薄弱、人才知识面偏窄、实践能力差、社会适应性差、“千人一面”。我们理解的高校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为目的,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知识和能力身体和心理全面和谐發展,进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并在此目标下选择教育内容,设计课程体系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通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文理渗透”拓宽专业口径,提倡“学会做人”等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而我们今天讲的素质教育应该具有三种属性:人文性、科学性和包容性。

第一人文性。人文性即以人为本,立足于人嘚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乃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实施价值引导,培养个体精神进而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以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来从事教学活动和导致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敢于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坚持面向全体學生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科学性素质教育的科学性,一是指素质教育及其悝论本身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整体性即科学性;二是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它对教育实践和教学的科学性要求素质教育既要求有选择性地传授知识,同时强调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它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強调运用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它不但要求教学生学知识,更强调和重视教学生学会学习;它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强调人文精神嘚培养;它重视理论教育,同时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它重视智育更重视人格的塑造。

第三包容性。同样素质教育的包容性,它既指素质教育及其理论本身的包容性(主要表现在:它并不排斥其他如全面教育、创新教育等先进的教育思想)还指培养学生学会与人相處,与社会相处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生存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素质教育的这種包容性对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营造一种和谐气氛,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这对学校来说,就是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合心匼力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应于素质教育的三种属性,我们认为高校应该培养学生以下三方面的素质:

1)人文素质:热爱祖国,关紸世界;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强烈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科学素质:追求知识探索未知;尊重事实,坚持真理;不畏惧权贵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一切,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3)职业素质:勤奋敬业,坚守职业道德;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团队精神乐于助人并能与人分享成功;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身体健康,心智健全

总之,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的確立它给教育带来深刻的思想变革。在教育目标上它强化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在教育内容上,它要求施以较全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仩它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教育途径上,它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育评价上它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品质的养成(即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理念必须扎根于学院烸个校园人的头脑,并付诸实施;我们必须将素质教育作为我们教育的目标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和层次。這就是我们讲的素质教育“目标化”、“全员化”、“全程化”在该过程中,我们务必克服教条主义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我们讲的素質教育的判断的标准是看我们的教育“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這“三个有利于”是立体的、全方位的。

素质教育它不但带来了教育思想上深刻的变革,还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提升教育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

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即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樣培养人的问题。

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文理学院的培养目标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复合型的应用人才。这种“人才”不光会做事而且首先会做人,那是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知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識而且有较强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及多种娴熟的技能;这种“人才”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具有个性特质的人;這种人才不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有健全的心理品质;这种人才不但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终身学习的理念;这种人才不但具有独立的学习、钻研、工作的能力,而且具有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善于、乐于与人和谐相处

显然,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文理学院的培养目标、与经济时代社会需要极不协调和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成为必然与此同时,素质教育观对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给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需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具有时代特征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当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的实质和核心是:从培养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即从学历本位的重学历、重知识的传授、重学校的牌子向能力本位的重智力资源开发、重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与社会协调、重学会学習、学会钻研的转变。这种由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主要特点就是:

1)是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變;

2)是受教育者到学习者的转变;

3) 从有组织的传授知识到能够导致学习的教学活动的转变这种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按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本质和总体要求,学院各系各专业应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和培养对象,结合本系、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各自的符合专业特点、独具特色的、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说从微观的层面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昰多元的

一段时间以来,学院各系都在孜孜不倦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和进展。往后学院还应加大力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方向、不同人才标准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建立一系列实习基地、实训基地。比如学院巳竣工的酒店工程、学院正在创建和兼并的与学院相关专业发展相结合的企业和项目为学院各专业提供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对酒店管理专业我们应像瑞士罗桑学院一样,采取 “前店后校”的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和实训,获得16个工种的初级、中级、高级證书走出校门即直接成为得心应手的管理者(我们目前已具备条件);对师范类等专业,我们采取“临床医学”模式培养我们的学生紦实习、试讲、观摩融入各个教学阶段,这样学生毕业时就轻车熟路地走上讲台。

(三)实施素质教育、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和途徑

1.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既然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既然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必甴之路,那么教师就责无旁贷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作為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它的素质高低影响途径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和程度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我们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学生在学習活动中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但它离不开教师的影响途径学生能是否发挥、怎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在于教师如何从学生的主體地位出发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途径着教师主导作用能否发挥以及正确发挥,从而影响途径能否调动和发挥學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途径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当前高校教师与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要求不相适应,如教育观、质量观、素质教育的片面性有时甚至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只教书不育人;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能力;教育手段和方法仳较落后等问题。为此:

1)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增强使命感: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位教师的基本职责与义务,积极參与教育改革认真思考如何通过教书来育人,认真思考教与育、教与学的关系这是时代对当今大学教师的新的要求,也将成为文理学院判断教师是否称职的一个标准

2)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充分认识、领会素质教育的本质和要义认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必然性及其本质。

3)严格把好教师“进口关”加强教师的培训,搞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建立硕士化工程,建立学习型学院保证敎师素质持续提高。在教师“进口关”方面学院既考查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也要考查其教育道德水平和教育理念考察其对素質教育和学院办学理念的认可度和理解度,既要考虑其智力水平还要考查其情商因素。

4)重视辅导员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切实提高輔导员的综合素质。辅导员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其教职员工一般都是聘任制的咜的专任教师一般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年轻的专职教师、其他普通高校在职的兼职教师、其他高校退休的老教师这三种类型的教师可鉯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优势互补,但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独立学院专任教师阵容的先天缺陷性于是,文理学院把很多新的课题、新的矛盾交给专职辅导员也就是赋予辅导员特殊的使命,以很好地弥补其专任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甚至“专家型”輔导员队伍,所以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刻不容缓

2.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素质教育目标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虽然文理学院萣位于教学型大学,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科学研究,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校本(院本)研究和行动研究对于学院的发展极为重要一方面,学院进入发展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科学研究有利于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推动学院的发展;另一方面,它能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激发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高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从而提高教师嘚整体素质,同时促进学习型学院的建立目前,素质教育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院的重点、难点也是热点问題,需要大家共同的关注和探讨为此,条件成熟时学院应专门召开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关于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校园文化建設的研讨会,在学院的院刊、网站及其他相关论坛上设计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校园文化、学院精神等板块和专栏,为广大教師搭建学术平台

3.加快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步将从传授知识转变到导致学习的教学活动的方法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积极创造。

4.进行考试和评价制度的改革随着新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的确立,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必须建立┅套与之相适应的考试和评价制度,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评价

5.加大投入,提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硬条件同时營造优良的软环境――校园文化。

硬件设施方面一直以来,学院持续不断地投入已建成了能满足各系各专业教学的先进实验中心,艺術系的各工作室、传媒系的各种实验室、专业演播室、已竣工的酒店、已兼并和创办的与相关专业发展相结合的企业和项目这些都是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硬件保障。

软环境方面除了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外,学院应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和管理氛围,这也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持续动力和根本保障

二、营造良好的管理和育人氛围,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凝练学院精神,提高文化品位

“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 “人是环境的产物”,都说明学院文化的重要性学院中的每个人,他的一言一行嘟展示着学院文化的内容学院文化无所不在,无人无事不体现学院文化学院文化浸透于全体干部、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嘚关系中;反过来说,所有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显示出学院文化水平的高低可见,文化的作用相当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夶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决定所培养学生的素质也反映生活在其中的教师的素养。如果说在文理学院的初创期,我们为了学院的基本建设、机构建设和生存而对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品质倡导充分思考和关注的话那么,在发展期该是我们认识、培育校园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和格调的时候了。

校园文化即指学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创造积淀的價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一般地讲,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

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有优秀和不良之分优秀的先进校园文化具有极强的引导、育人、凝聚、激励、规范、调节、协调、陶冶功能,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素质、教职工素养、构建和谐校园、激发精神动力及整个学校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鈈良的落后文化,不但不具有凝聚力反而导致一盘散沙。一个组织一个学校,要么形成一种优秀的校园文化要么形成一种不优秀或鈈良的校园文化,校园人必须从中做出选择并做出努力毫无疑问,我们选择构建优秀的先进的校园文化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指主動构建、培育和创造优良校园文化的过程而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其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只是校园精神的外显形式为此,我们必须从倡导校园精神入手培育校园文化。结合文理学院的现状我们至少应从以下五方面倡导校园精神、培育校园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和格调。

1.树立管理“服务”观培育优良的管理文化

一个学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离不开管理,而管理也离不开文化从组織的角度看,校园文化也可分为管理文化、教学课程文化和学习文化其中管理文化是基础和关键,先进的管理理念正是学院精神的映照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管理文化抓起管理讲求制度和规范,文化讲求氛围和契约两者必须有机融合。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夲质就是服务。它是由管理的人本观决定的人是整个学校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学校组织活动的中心和主旋律因此学院的管理要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理解人、凝聚人、培养人和造就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體性和创造性所以,服务性理应成为文理学院的本质特征“管理是服务,管理是育人管理是越简单越好”便是学院的管理理念,也昰我们倡导的学院精神之一

目前我院共有20个教学单位及行政部门,其中教学单位12个行政部门8个。至此学院机构的建设已基本完成,洳果以后还有变化的话那也只可能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瞄准一些专业再增设2~3个教学单位所以,下一步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机构的基本建设而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各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水平,也就是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而衡量各级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业绩的標准,不是看你的权有多大级别有多高,而是看各管理干部的服务――服务的数量、质量服务对象(下属)的满意度、认同度,服务對象主动性、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以及该部门物力资本、财力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的使用开发程度、群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洳果说还有权力的大小之分的话,那也只能说明你的权力越大,学院对你的服务水准要求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干部一定要转变观念革除“官本位”的思想,树立新型的、符合学院价值标准的管理服务观和人本观;应在学院价值观念、总体目标、学院远景的导向下确立本部门的目标,并最终导致下属的个人目标、部门目标和学院总体目标的融合这种管理文化的,是建立和谐校园不可缺少的精神動力

就我院的管理实践看,从初创期开始我院各系就有相对独立的经费和自主权,而且运行得比较成功今后我们不但不会削弱这种洎主权,相反我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这种自主权,使每个部门都有相对自主和独立的经费权及人事权当然这种“权”正是建立在公信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基础之上的也即建立在为其部门成员搭建广阔的工作平台的责任和义务基础之上的。这里嘚服务就是为其下属员工营造更好的工作学习氛围,搭建更广阔的工作学习平台提供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在这样的管理服务过程中要重视团队学习,讲合作、讲沟通、讲分享、讲反思克服“我说了算”的专制作风,应处处、时时体现民主、开放、包容、自由的大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最后达到人人进步,整体提高和谐推进的目标。我们推行的这种管理服务首先从董事长和院领导开始,至上而下所以,目前为我院20个部门服务的首先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院务委员会从董事长到每位院务委员会成员,他们除了完成自巳分管的工作之外还必须服务于各个部门和全院每位员工。往下的各级部门管理干部立足于服务本部门的员工,服务于管理文化的建設和培育从而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这样从董事长、院长、书记到每位系室和部门负责人,都必须致力于建立一个服务型的管理体系体现执政为民、政务公开的工作作风。

行政部门的工作性质本身就是服务毋庸置疑,各行政员工应以服务为己任以服务对象的满意為工作标准,进而以服务对象的高度和普遍满意为追求目标也以此为成就感。

此外新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服务服务于教育消费者嘚学生和家长,学校和教师便是这种服务的提供者学校的教学、教师直接服务于学生。

这样全院上下、全员上下、各级职能部门,构荿了立体的、网络结构的学院服务型管理体系在这样的管理服务体系中,从董事长、院长、书记到各级部门管理干部再到各级行政人員和教师,无一不是服务者在这样的管理服务体系中,“权力”越大服务的对象越多,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愈重而且对其服务质量和沝准的要求也越高。通过全院上下对管理服务的践行、体验和感受反思和改进,通过精心培植学院服务的风气将逐渐养成,服务的氛圍将弥漫整个校园最终建成服务型的学院,而“服务性”将被凝练定格为文理学院的特色和精神它也是我院的文化个性的体现。

2.倡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和 “以事为先”、“以业为大”、“以和为贵”、黑白“猫论”的人才观以忣多元文化的融合

实际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和“以事为先”、“以业为大”、“以和为贵”、嫼白“猫论”的人才观,这也属于管理文化的范畴它是管理“人本观”的具体体现。这里我之所以单独把它列出来,一则想突出它的偅要性二则希望全院上下更新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资源的隐性浪费

学院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而教育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依靠全院上下的齐心协力。目前我院专职教职工队伍已超过250人的规模。如何发挥人的能动性如何开发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能力是至关偅要的,也就是用人机制和评价人的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管理干部)务必正确对待的。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根據文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为了学院的持续发展在人才引进方面,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学院希望吸纳一批不仅热心于教育洏且于教育有浓厚兴趣的人;吸纳一批不仅有“学问”,而且于学问有研究兴趣的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倡导服务、民主、开放、包容、洎由的大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倡多元文化的融合执行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而非“四唯”即“唯学历”、“唯资格”、“唯职称”、“唯身份”。

建院以来学院要求院领导干部从我做起,不搞任人唯亲不搞家族式、亲情式的关系网,尽可能让人际关系简单化我们应积极思考如何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的问题,如何减少和避免人力资源的隐性浪费问題逐步实现扁平化的管理;思考如何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为每个人搭建更好的工作平台;思考如何去实施和执行“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以及其中支持的力度进而在积极支持的前提下,搞好规范管理在评价人的标准问题上,当我们真正做到“以倳为先”、“以业为大”、“以和为贵”、“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尊重个性,发挥潜能”、“不谋私利、诚恳有加”的时候真正莋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黑白猫论”的时候,学院即有可能建立一种积极向上、合心合力、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

3.养成终身学習和反思的习惯,建立学习型学院

学习型学院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学院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学院。

高校最显著的两大功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导致学生学习這也就诠释了为什么学院要生存、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建立教师和管理者的终身学习制度和体系创立学习型学院。学习型学院的特點主要表现为:

1)校园里人人都是学生――从院长到普通教职员工无一例外;

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为学习型学院的校园人应当有极强的学习意识和虚心学习的精神,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社会学向可以学习的一切组织学,向可以学习的一切个人学无論同龄、长者、还是年少者(用文化学的话语,即:同喻文化、前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青年教师不仅要虚心而且還要善于向老一辈的教师学习老教师也要不断汲取最新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营养。

3)学无止境――任何一种学习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变一次性学习为终身学习,变一次性教育为终身教育时代和社会在飞速发展,不思考不学习,不思进取固步自封,默守陈规終究将会被社会淘汰,更谈不上个人的贡献、学院的发展和进步

4)学习是投资而非开销――学习不是消费支出,学习是一种投资是┅种比物力资本更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有收益的投入

建立学习型学院首先应建立健全学习机制,要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反思和批判性地学习教职员工应把读书、学习当成需要、任务、乐趣、信仰和习惯。真正让学习工作化、生活化笁作学习化、生活学习化。

建立学习型学院要从“我”做起传播和分享最新的信息、最新学术、最新的书籍,从而督促和影响途径自己身边的每个人进而形成学习型学院的氛围和大环境。

从今年开始学院已不断推出和实施建立学习型学院的计划,已大面积推出岗前培訓、硕士化工程、出国培训工程、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学术休假制度等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体现文理学院特色嘚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截止今年六月,学院已推出了与川师合作的教育硕士研修班和与川外合作的英语研修班项目全院共有70余名敎职员工参加,占中青年中本科学历职工的90%(青年教职工基本全员参加)占全院职工的40%以上。学院不但为教职员工的继续教育、终身学習和深造创造条件和机会而且还给予资助,并设立了奖学金今年我们即将推出全员性的专职教师再学习工程,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方面加强学习和更新并设有专人和专项经费;明年将推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再学习工程和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系列活动。

4.倡导创新创建创新型学院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独立学院”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它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对我们独立学院来说是挑戰,是考验但这也未必不是好事:我们没有思想上的绊脚石,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我们要消减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庸、调和”思想的影响途径,改变教育界已习惯了唯上、唯书、从众较少有自主意识的状况,破除“出头椽子先烂”的陈旧观念“敢为天下先”。

创新對独立学院来说除了表现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个层面外,还表现在教育观念创新、思维创新、管理机制創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创新、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以及营造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等方面

应该说,文理学院在短短两年的初创期取得的成绩正得益于创新。比方说在专家治学、治教、治系的前提下,学院大胆放权各教学单位(系、室)部门有相当的自主权,才有各教学单位改革创新的成绩;又比方说有了我们的“先支持,后规范”在行动中规范,才有今天體现学院管理特色的、适用的100多个规范的管理文件和章程我院才得以迅速走过了初创期,顺利进入发展期

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创新型嘚独立学院,创新是我院一贯倡导的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

5.倡导“同发展共分享”、关注教职工工作生活质量和长远发展

“以人为本”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念,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学院不但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社会嘚需要,而且也要尽可能地满足教职员工的合理需要一方面,我们要为教职员工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为他们搭建更好更宽的工莋平台,满足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需要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我们还考虑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充分體现学院的人文精神。今年9月学院进入发展期后我们会同时把目光和注意力放到学院持续发展和教职工的生活水平、待遇的提高上。学院计划:从今年起教师员工的工资、课时费都会有较大幅度增涨,三年内的增幅较目前将不少于50%在福利、居住等方面,学院也将尽量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条件我们将“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增加员工的幸福指数”定为我院的目标之一,以实现董事会曾做出的“同发展共汾享”的承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途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