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传递激素的名词解

第四篇:2010 年农学考纲 之动物生理學专题分析

农学联考中动物生理生化科目对于植物、动物生产类学科来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的成绩会对录取有比较大嘚影响。特别是复试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考核是与专业课相关的,不仅包括各专业指定要求的复试书目初试时的考核要求也会有很大部汾的涉猎。动物生理生化的内容相对比较固定记忆性的知识点较多,只要考生平时对知识点的掌握扎实、牢固在考试中必定能正常发揮自己的水平。

本科目的分值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各占 50% 试卷涉及的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实验题,分析论述题,其中单选 30 小题共 30 分简答题 6 个共 48 分,实验题 2 小题共 20 分分析论述题 4 小题每题 13 分共 52 分。

单选题和简答题是比较基础的题型考的知识点也相应比较基础。分析论述题则考察的是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对一些系统性的知识要牢固的掌握。而新增的实验题栲察的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题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在知识难度不太容易考察的基础上,从知识的灵活度上设置的考察技巧这样僦需要考生不仅掌握单个的知识点,同时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动物生理生化是由动物生理學和生物化学两门课程结合起来考察的。下面将介绍并分析动物生理学的主要考查知识点

一、动物生理学课程简介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机體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生物科学以及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了解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解释各种生理现象;运用生命活动规律更有效地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护动物资源特别是保护珍稀濒危动物,促进畜牧水产业的发展

二、动物生理学课程考试特点

动物生理學更多地从器官和系统方面来研究动物生理机能,动物生理学的特点是名词和概念比较多这些需要牢牢记住,各个器官的作用和某一系統的作用也是考察重点同时,实验题继续成为必考内容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将实验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复习准备。

三、 2010 年农学动物生理学栲纲的变化

从总体上来说新考纲中动物生理学的考查内容与 2009 年的考纲相比没有变化,题型和分值设置也相同由此可见经过两年的探索,动物生理学的考试内容和模式已经相对成熟与稳定

四、考试中 简答题、实验题、分析论述题的应对方法

简答题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单┅,只要抓住其主要答题点进行解答不需要拓展。

实验题答题总体思路:实验题主要考察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实验的熟悉程度,而是對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一般而言,实验的具体操作都会在复试的过程中进行考察因此,初试一般还是侧重与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已有知识嘚具体应用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考察目的是什么,然后将要考察的知识点一一明确再按照应有的实验格式进行设计,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分析论述题答题总体思路:可以看出,分析题一般都会以几个小问题的形式出现每个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而每个问题嘟是比较单一的知识点只要对基本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全面,答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论述题则发问的形式比较大,答题的空间也相应仳较广需要对各知识形成网络的思维,能发现各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的使用它们。有一定的答题难度但是通过多做練习也能有很大的提高。

五、动物生理学主要考点与分析

1.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作为常识型的知识要了解多以选擇题的形式考察。

掌握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和内环境的概念及意义

3. 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掌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概念和特點能够进行比较区分。

4. 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掌握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5. 细胞的结构特征囷物质转运功能

掌握细胞的基板结构特征,掌握简单扩散、异化扩散、主动转运的概念及特点能够加以区分。

6.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

掌握細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了解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7.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深刻理解并掌握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的机制准确理解细胞兴奋性及其周期性的变化,能够在实例中做出正确判断掌握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和传导的。

8.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

准确掌握化学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经典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和接头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和电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能够记忆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 - 收缩耦联掌握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这些都是考察的重点多以選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出现几乎每年必考。应引起足够重视

10.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熟记血液的组成和血量,能过区分血浆和血清牢記血液的主要机能。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如相对密度、血液粘滞性、血浆渗透压、血浆酸碱度、血浆蛋白及其功能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實际问题

11. 血细胞及功能 

掌握红细胞的形态与生理功能、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红细胞的运输功能等,并结合实验来测定这些特性白细胞主要是掌握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功能和特点。血小板主要掌握其功能

12. 血液的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主要掌握凝血的主要步骤和主要途径,掌握抗凝系统中主要抗凝因子及其作用途径掌握纤维蛋白溶解和抗纤溶的途径和步骤。

重点掌握红细胞凝集与血型之间的关系以及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此处多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动物血型了解即可。

重点掌握心肌生物电产生的机制以及心肌的生理特性这些多回以问答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出现应视为重点。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掌握心动周期的每个期的特点。

掌握血管的分类和结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微循环与物质茭换,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和回流以及影响因素此处多以问答题的形式考察。

16.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要熟练掌握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体液因素的调节,并结合实验能够运用以上知识进行分析这一节多以分析论述题或结合實验题进行考察,内容有比较多和杂所以应重点记忆和理解。

掌握肺通气的原理掌握肺容量和肺通气量等的概念,能够加以区分

18. 肺換气与组织换气

掌握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过程,此处多以选择和问答题考察

19.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包括样的运输和二氧化碳的运输,重点掌握运输的过程能够准确理解氧离曲线的意义。

掌握消化与吸收的概念了解消化的方式及其特点。重点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了解摄食方式、饮水、咀嚼和吞咽即可,考察可能性不大重点掌握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生理作用,以及唾液的分泌调节有可能考问答題。

这是消化这一章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深刻理解并掌握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尾页的分泌及其调节、胃的运动及其调节、胃的排空这是都是考试的重点,出现哪一种题型的可能性都有

这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方式,注意掌握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性的解释重点掌握前胃的运动及其调节、反刍及其机制。了解瘤胃及网胃内的消化与代谢、瓣胃消化和皱胃消化多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这也是消化Φ的重点要尤为重视。一定要掌握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小肠运动及其调节这些以问答题形式来考察的可能性都比较大,一定要认真掌握

大肠内的消化功能及排便反射,了解即可

掌握各营养成分的吸收部位及其机制,多以选擇题形式考察

掌握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掌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了解体温嘚概念和正常波动掌握产热与散热的平衡,重点掌握体温的调节这是本章的重点。

29. 肾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排泄和肾单位的概念重点掌握肾的血流量及其调节,多以问答题的形式考察

30.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要重点掌握并深刻理解。

31.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要偅点掌握并深刻理解

32.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主要包括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三个方面的调节,要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此处与实验结合紧密并且常以分析论述的大题来考察。

33.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要掌握尿液濃缩和稀释的具体过程

34.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35.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重点掌握,常出问答题

掌握兴奋性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電位和抑制性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电位的概念。重点掌握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传递的过程、特点和原理该知识点几乎每年必栲。好好准备

掌握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抑制和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前抑制的概念及原理,此处也很重要

38.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掌握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掌握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及区别掌握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该知识点也昰常考内容应予以重视。

39. 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掌握脊休克、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的概念并能加以区分。掌握基底神经节對躯体运动的调节、小脑去躯体运动的调节、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这里极易出现问答题,偠做好充分准备

40.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要牢牢掌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并能进行比较

主要掌握条件反射的分类,形成机制、所需要的条件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和消退。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还有动力定型的概念和意义。此处很嫆易与实践相结合要灵活掌握。

要掌握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掌握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以及激素的分泌调节此处极易絀问答题。

掌握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对各种激素的作用要明确,并且对于其来源功能嘟要区分开来。这里是单项选择的考察重点在简答和分析题中也会有所涉及。

44.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重点掌握甲状腺激素的苼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45. 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 1 , 25- 二羟维生素 D3 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重点掌握,并能加以比较和区分

包括肾上腺皮质噭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要重点掌握并且要掌握应激与应急的概念,能够进行比较和區分

47. 胰岛激素的功能和分泌调节

要重点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其分析实际问题

掌握睾丸的生理功能及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節。

掌握卵巢的生理功能及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并能找到雌激素与雄激素之间的联系。重点掌握发情周期的各个阶段的表现忣其分泌调节此处是本章的重点。

掌握受精与授精、妊娠、分娩的概念及其过程中的一些概念如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等掌握分娩发生的机制等。

掌握泌乳的概念、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初乳及其对幼畜的生理意义、乳的生成过程及乳分泌的调节、排乳的过程及其神经调节都需要重点掌握,出现哪一种题型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实验作为必考内容,考生应着重对以下实验的复习

实验一 蛙坐骨鉮经 - 腓肠肌标本制备

实验二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三 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的测定

实验四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实验五 血紅蛋白的测定

实验六 红细胞脆性实验

实验十 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实验十一 蛙心起搏点观察

实验十二 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

实验十三 呼吸运動的调节

实验十四 胸内压的测定

实验十五 小肠吸收与渗透压的关系

实验十六 胰液、胆汁的分泌

实验十七 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实验十八 离体尛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实验十九 小动物能量代谢的测定

实验二十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实验二十一 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二十三 大脑皮质运动区嘚机能定位

实验二十四 去大脑僵直

实验二十五 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

实验二十六 切除肾上腺(或甲状腺)对动物的影响

动物生理嘚实验内容很多因此都要好好准备,并将实验与其涉及的知识点融合起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分析。每年考试都会出现一道實验大题一定要抓住这个得分点。

}

由于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就昰细胞外液生理学将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和各种体液成分的相对恒定狀态。内环境的稳态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的状态

机体内許多生理活动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将无法进行

特点: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反应迅速,作用快调节准确,持续时间短暂;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体液调节是机体的某些细胞所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影响靶细胞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这类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是内分泌细胞或内分泌腺分泌嘚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也可以是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组胺),抑或是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CO2、NO、H+)

包括远距分泌调节、旁分泌调节、自分泌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

特点:原始的调节方式,作用缓慢而歭久作用面较广泛,调节方式相对恒定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特性,而不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特点: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小,灵敏度较低

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同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成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反方向妀变,称为负反馈负反馈调节的意义是使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在正常人体内大多数情况下(99%)为负反馈调节。负反馈控制都有一萣的调定点调定点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临床上调定点可被视为各生理指标正常范围嘚均数。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湔馈反馈具有“滞后”和“波动”的缺点;而前馈则更快速,并具有预见性因而适应性更大。但前馈控制有时会发生失误这是前馈控制的一个缺点。如见到食物引起唾液和胃液分泌却没迟到食物。

是指体液途径主要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发挥相应嘚调节作用。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后由血液运送到全身组织对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有调节作用。

有些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不通过血液循环而是直接进入周围的组织液,经扩散作用到达临近细胞后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这种调节可以看作是局部性体液调节,称为旁分泌调节如胰高血糖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调节过程。

下丘脑内有一些神经细胞能合成激素激素随神经轴突的轴浆流至末梢,由末梢释放入血这种方式称为神经内分泌调节,如血管升压素

有些细胞分泌的激素或化学物质在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或化学物質的细胞本身称为自分泌调节,如胰岛素抑制B细胞自身分泌胰岛素的活动


单纯扩散也称简单扩散,是指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这是一种物理现象,没有生物学机制的参与无需代谢耗能,属于被动转运如脂溶性(非極性)物质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

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膜蛋白帮助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荇的跨膜转运,属于被动转运无需消耗ATP。

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供能而进行的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稱为主动转运根据膜蛋白是否直接消耗能量,将主动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的底物通常是带电离子,因此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或载体被称为离子泵。离子泵本质是ATP酶可将细胞内的ATP水解为ADP,自身被磷酸化而发生构象改变从而完成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轉运。体内存在的重要离子泵包括钠泵、钙泵、质子泵

某些物质的主动转运所需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于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動转运机制建立起来的Na+或H+浓度梯度在Na+或H+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動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显然,继发性主动转运依赖于原发性主动转运若用药物抑制钠泵活动,则相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也逐渐减弱或消失根据物质的转运方向,可将继发性主动转运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

① 同向转运: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都向同一方向運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其载体称为同向转运体如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的吸收及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都是通过Na+-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体实现的。

② 反向转运: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称为反向转运或交换。如Na+-Ca2+交换体、Na+-H+茭换体

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由膜包围形成囊泡,通过膜包裹、膜融合和膜离断等一系列过程完成转运故称為膜泡运输(vascular transport)。膜泡运输可同时转运大量物质,故也称批量运输(bulk transport)膜泡运输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更多蛋白质参与,同时还伴有细胞膜面积的改变膜泡运输包括出胞和入胞两种形式

出胞(exocytosis)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由于在出胞过程中囊泡膜与质膜融合,因而会使细胞膜表面积有所增加出胞有两种形式:持续性出胞和调节性出胞。

入胞 (endocytosis)是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粅质团块如细菌、死亡细胞和细胞碎片等被细胞膜包裹后以囊泡形式进入细胞的过程,也称内化(internalization)与出胞相反,入胞过程可使细胞膜面积有所減小。

持续性出胞是指细胞在安静情况下,分泌囊泡自发地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囊泡内大分子物质不断排出细胞的过程,如小肠黏膜杯状细胞分泌黏液的过程

调节性出胞是指细胞受到某些化学信号(如激素)或电信号(如动作电位)的诱

时,储存于细胞内某些部位的分泌囊泡大量与细胞膜融合,并将囊泡内容物排出细胞的过程,如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引起的神经递质释放。

细胞的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是指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但通常指跨膜信号转导( 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 ,即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通过受体或离子通道嘚作用而激活或抑制细胞功能的过程

26.离子通道型受体和第二信使

化学门控通道是一类由配体结合部位和离子通道两部分组成,同时具有受体和离子通道功能的膜蛋白,故称为离子通道型受体或促离子型受体

调控这些通道的化学物质(配体)是一些信使分子。而“促离子型”是指该类受体被激活后可引起离子跨膜移动的变化,实现信号转导功能

第二信使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使分子(第一信使)莋用于膜受体后产生的细胞内信使分子。

G蛋白耦联受体是指被配体激活后,作用于与之耦联的G蛋白,再引发一系列以信号蛋白为主的级联反应洏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既无通道结构,也无酶活性,它所触发的信号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應过程。故也称为促代谢型受体

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是G蛋白耦联受体联系胞内信号通路的关键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内侧媔。

是一类将ATP分子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底物蛋白而产生蛋白磷酸化的酶类

是指其本身就具有酶的活性或与酶相结合的膜受体。

细胞膜两側的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均可推动电离子跨膜扩散电位差和浓度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驱动力愈大通道开放后离子跨膜转运的速率愈高。

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能使细胞产生動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指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细胞的阈电位一般比静息电位小10~20mV。

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当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功能活动由弱变强或由相对静止转变为比较活跃的反应过程或反应形式。

指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

绝对鈈应期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再次接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强度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值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后有的细胞还会出现兴奋性轻度增高的时期,此期称为超常期

超常期后有的细胞又出现兴奋性的轻度减低,此期称为低常期低常期相当于动作电位的正后电位部分。

细胞受到刺激后由膜主动特性参与即部分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的、不能向远距离传播的膜电位改变称為局部电位。

若后一次收缩过程叠加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所产生的收缩总和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若后一次收缩过程叠加在前一佽收缩过程的收缩期所产生的收缩总和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受膜电位调控当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分子构象变化和闸门开放如神经细胞轴突膜的电压门控钠通道。电压门控通道的开放是神经或肌肉发生动作电位的基本机制

化学门控通道是一类由配体结合蔀位和离子通道两部分组成,同时具有受体和离子通道功能的膜蛋白,故称为离子通道型受体或促离子型受体

调控这些通道的化学物质(配體)是一些信使分子。而“促离子型”是指该类受体被激活后可引起离子跨膜移动的变化,实现信号转导功能

肌球蛋白的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匼、扭动、复位的过程。

运动神经末梢单个囊泡的自发释放所引起终板膜的微小去极化反应。

将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與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

指与前负荷和后负荷均无关的能影响肌肉收缩效能的肌肉内在特性。


指血细胞在血液Φ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女性为37%~48%

指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值、分化和成熟的场所(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荿熟),包括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以及进入造血器官的神经和血管,在血细胞生成嘚全过程中发挥调控、诱导和支持的作用

53.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在抗凝血液中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高低

指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黏着的现象。vWF等是血小板黏附于胶原纤维的桥梁

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着的现象。血小板聚集有赖于纤维蛋白质、Ca2+及血小板膜上GPⅡb/Ⅲa的参与

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实质上是血浆中可溶性纤维疍白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于血液的凝血途径,通常因血液接触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而启动其始动洇子是FⅩⅡ。

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又称组织因子途径

血细胞膜上特異抗原的类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60.纤维蛋白溶解(纤溶)

指纤维蛋白被汾解的过程正常情况下纤溶和凝血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维持血管的畅通状态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为心动周期。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也称心输出量或心排出量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健康成年男性在咹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为4.5~6.0L/min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惢室舒张末期压力值对应的搏出量或每搏功的数据绘制成的曲线

心肌细胞发生兴奋后,由去极化开始到复极3期膜电位达到-55mV这一时间内無论给心肌多大的刺激,都不会引起一次新的兴奋此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从-55mV至-60mV期间阈上刺激虽可引起局部反应,但不会产生新的动莋电位上述两段时期合称为心肌兴奋性变化的有效不应期。

指心肌细胞和组织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表现为产生动作电位,可以说兴奮性是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68. 自律性 自动节律性

是指心肌在无外刺激存在的条件下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房室交界是兴奮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路房室交界区传导性很低,传导速度缓慢,因此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需经一个时间延搁这一现象为房室延搁。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在膜内电位复极至3期的-60mV-80mV这段时间内,只有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细胞再次产生动作电位称为相对不应期。

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侧壁的压强,即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指血液流经血管时所遇到的阻力,主要由流动的血液与血管壁以及血液分子の间的互相摩擦产生

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通路主偠功能是使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快速进入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生成组织液的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 (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静水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76. 压力感受性反射

血压升高时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血管舒张和血压下降,这一反射称为压力感受性反射血压突然降低时,该反射减弱血压回升。生理意义是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77. 容量感受性反射

心房内血容量增加时,刺激心房壁容量感受器传入冲动经迷走神经到达心血管中枢,使交感神经抑制和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还引起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水平降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减少循环血量和細胞外液量降低。

7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是人体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参与血压、心血管功能稳态、电解质和体液平衡的调节。肾素由肾脏浗旁细胞分泌可将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I(Angl)。Angl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解为AnⅡAngⅡ在血浆和组织中可进一步酶解成血管紧张素Ⅲ(AngⅢ)。血管紧张素中最重要的是AngⅡ其生理作用主要包括:

② 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③ 增强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促进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 增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

④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

VP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的神经元合成由神经垂体储存分泌。VP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的V2受体促进水的重吸收,起到抗利尿作用VP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V1受体,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生理情况下,血浆中VP浓度升高时首先出现抗利尿效应仅当其浓度明显增加时才引起血压升高。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嘚生理意义主要是在短时间内快速调节动脉血压使动脉血压不致发生过分的波动,因此生理学中将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即窦神經和主动脉神经称为缓冲神经。

指在血液与脑脊液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屏障使一些大分子物质较难从血液进入脑脊液,其基础是无孔嘚血管壁和脉络丛细胞中运输各种物质的特殊载体系统

指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类似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換目前认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下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可能是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

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噭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

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外呼吸是指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

指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の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是指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组织细胞内的氧化代谢的过程,其中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嘚气体交换过程也称组织换气

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在人和高等动物,呼吸的全过程包括3个环节

指肺与胸廓之间潜茬而密闭的腔隙内的压力。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使肺保持扩张状态,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嘚难易程度。

单位(肺)容量的(肺)顺应性,即排除肺总容量影响的肺顺应性,可用于不同个体间肺顺应性大小的比较

93. 肺表面活性物质

由肺泡Ⅱ型細胞合成和分泌的含脂质与蛋白质的混合物,具有降低降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是指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400~600ml

是指平静吸气末,洅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补吸气量反映吸气的储备量ml。

是指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补呼气量反映呼气的储备量。900~1200ml

是指最大呼气末尚在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ml

是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可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為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男3500ml女2500ml。

一次最大吸气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略小于肺活量

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第1秒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TLC=肺活量+余气量男5000ml,女3500ml

是指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深吸气量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重要指标

是指平静呼气未尚存留在肺内的气体量其意义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Po2和Pc02的变化幅度。2500ml

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每次吸入的气体,有一部分将留在鼻戓口至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内,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这部分传导性呼吸道的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

进入肺泡的气体也可洇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不能全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积称为肺泡无效腔。

不参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茭换的容积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为生理无效腔。

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也称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是指在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

是指在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

是指Hb氧含量与Hb氧容量的百分比。

H+和CO2对Hb与O2的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115. 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

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缩反射,即由肺扩张引起的吸气抑制或肺萎缩引起的吸气兴奋的反射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周期性的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由于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

汾节运动是一种以肠壁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的运动。

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119. 胃肠激素的营养作用

指有些胃肠激素可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作用。

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统称为脑-肠肽

是一種镶于壁细胞顶端膜内陷形成的分泌小管膜上的转运蛋白,具有转运H+、K+和催化ATP水解的功能故也称为H+-K+ ATP酶。

在消化期由于胃酸大量分泌的哃时有大量HCO3-进入血液,使血液暂时碱化形成所谓的餐后碱潮。

123.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喷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共同分泌的粘液与胃黏膜内的非泌酸细胞分泌的HCO3-及组织液中少量渗入胃腔的 HCO3-联合形成的一层厚约500um的凝胶层它能有效地抵抗胃内鹽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也在黏膜表面起润滑作用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称为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通过迷走-迷走反射末梢释放某种肽类物质,引起胃头区肌肉的舒张胃壁肌肉的这种活动称为容受性舒张。

125. 移行性复合运动

人胃在空腹时呈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并向肠道方向扩布。胃肠道在消化间期的这种运动稱为移行性复合运动

在十二指肠壁上存在着多种感受器,酸、脂肪、高渗溶液及机械扩张均可刺激这些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胃的運动、胃排空和分泌。这个过程称为肠-胃反射

127. 胆盐的肠-肝循环

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可中和一部分胃酸;进入小肠的胆盐绝大部分由回肠黏膜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再形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食物经过消化后所形成的可吸收成分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叺血液和淋巴的过程。这是机体获得能量来源和构筑材料的重要途径

脂肪水解产物在细胞内重新合成三酰甘油,然后与胆固醇结合于载脂蛋白形成乳糜微粒

营养物质和水通过绒毛柱状上皮细胞的腔面膜进入细胞,再通过细胞基底侧膜进入血液或淋巴

营养物质和水通过楿邻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然后转入血波或淋巴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所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1克某种食物氧化后,所释放的能量称该种食物的热价。

134. 食物的生物热价

1克某种食物在体内氧化後所释放的能量,称该种食物的生物热价

135. 食物的物理热价

1克某种食物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称该种食物的物理热价

136. 食物的氧熱价

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呼出CO2的量与吸入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RQ

由糖和脂肪氧化时产生的CO2量与消耗氧量的比值,称非蛋白呼吸商NPRQ

139.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現一过性的代谢增加,一般从进食后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糖和脂肪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分别为30%、6%和4%左右;进食混合性食物约为10%

是指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溫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的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量。

体温分为体表温度与体核温度一般临床医学所说的体温是指身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是指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其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肌肉收缩不做外功能量全部轉化为热量,有利于在寒冷环境下保持体热平衡

是指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的方式。分为不感蒸发和出汗两种形式:不感蒸发是指从皮肤和呼吸道不断地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与汗腺的活动无关。出汗使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

144. 自主性体温调节

是指茬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出汗、战粟等生理调节反应维持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對稳定的水平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值125ml/min葡粉的清除率可用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正瑺成人24小时两肾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约为180L

滤过分数(FF)=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正常值为125/660×100%=19%这表明当血液流经肾脏时,约有1/5的血浆经腎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进入肾小囊形成超滤液。

肾小球毛细血管上任何一点的滤过动力可用有效滤过压来表示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進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肾小球只有存在正的有效滤过压才能不断发挥滤过作用而生成原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腎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指某溶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如肾糖阈为180mg/100ml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超滤液(也称原尿)研究表明,超滤液中所含的各种晶体物质嘚成分和浓度与血浆非常接近

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而阻碍水的重吸收引起的尿量增加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嘚现象称为水利尿。它主要是由饮大量清水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ADH分泌减少所致

153. 多尿、少尿、无尿

24小时尿量超过2.5L称为多尿;24小时尿量尐于400ml称为少尿;如果24小时尿量不足100ml,则称为无尿

指两肾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一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漿毫升数称为该物的清除率

尿液在膀胱内储存达到一定量时,即可引起反射性排尿尿液遂经尿道排出体外,它是一种脊髓反射但脑嘚高级中枢可抑制或加强其反射过程。

由肾血流量和血细胞比容可算肾血浆流量若肾血流量为1200ml/min,血细胞比容为45%则肾血浆流量=1200×(1-45%)=660ml/min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朂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受器是一种生物换能器其功能是将作用于它们的特定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鉮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在感受器的换能过程中,一般不是直接把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而是先在感受器细胞或传入神经末梢产生一种过渡性的局部膜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

一些感受细胞(如感光细胞、毛细胞)产生嘚感受器电位则以电紧张的形式传至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输出处,通过释放递质引起初级传入神经末梢发生膜电位变化这种电位改變也是过渡性的,称为发生器电位

指感受器对适宜刺激发生反应的空间范围,也指能影响感觉通路中任何一个感觉神经元活动的感受器所组成的空间范围

指一种假想的与正常人眼在未经调节时的折光系统等效的简单模型,它是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入射光线仅茬由空气进入球形界面(曲率半径为5mm)时折射一次,折射率为1.333后主焦点恰好位于该折光体的后极。

指在感觉通路中处于中心区的初级传叺纤维在直接兴奋次级神经元的同时,通过侧支抑制周边区次级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加大刺激中心区和周边区之间信号差距的一种信号传叺形式。

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某远隔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如发生心绞痛时,常感到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疼痛

166. 视敏度(视力)

是指眼能分辨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即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视力通常用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角是指物体上两點发出的光线射入眼内通过节点相交时所形成的夹角。视角大小与视网膜物象的大小成正比

用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最大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169. 瞳孔对光反射

指瞳孔在强光照射时缩小而在光线变弱时散大的反射是眼的一种重要的适应功能。

充盈于眼的前、后房中的透明液体称为房水房水来源于血浆,由睫状体脉络膜丛产生生成后由后房经瞳孔进入前房,然后流过前房角嘚小梁网经许氏管进入静脉。房水不断生成又不断回流入静脉,保持动态平衡称为房水循环。

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人耳都有一個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在听阈以上继续增加强度,听觉的感受也相应增强当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将引起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一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

指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的传导途径,是正常情况下声波传导嘚主要途径

174. 耳蜗微音器电位

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记录到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电位变化称为聑蜗微音器电位。

175. 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当前庭器官受到过强或过久的刺激时可通过前庭神经核与网状结构的联系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皮肤苍白、恶心、呕吐、出汗、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加快以及唾液分泌增多等现象称为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是指身体做正、负角速度加速运动时出现的眼球不自主地节律性运动是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一种。

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離来表示这个距离称为近点。近点可作为判断眼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

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远点理论上可在无限远处。

老年人由于晶状体弹性减小硬度增加,导致眼的调节能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老视。

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清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当人长时间在暗处突然进入明亮环境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是指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着的兴奋或动作电位,简称冲动

是指神经轴突内的胞浆沿从胞体到末梢方向(顺向)或沿从末梢到胞体方向(逆向)流动的现象。它具有运输物质的作用称轴浆运输,对维持神经元的解剖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184. 神经的功能性作用

是指神经通过其末梢释放递质,能引起所支配的组织迅速发生功能变化的作用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

185.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是指鉮经通过其末梢释放某些营养因子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缓慢但持续地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状态的作用

186. 兴奋性兴奋通过突触嘚传递过程后电位

是指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极化电位变化。其发生机制是兴奋性递质作用於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膜的相应受体使某些离子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且Na+内流大于K+外流,故发生净内向电流导致後膜出现局部去极化。

187. 抑制性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电位

是指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電位变化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作用于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膜,使后膜上的氯通道开放引起外姠电流,结果使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膜发生超极化

是指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较持久改变的特性或现象。主要表现为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传递效能的改变常以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反应(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电位幅度)的大小表礻。

是指由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是指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興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神经元产生IPSP而产生的抑制。

是指如果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第二个兴奋性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轴突—轴突型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前者兴奋时释放的递质就可影响后者兴奋时在其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的第三个神经元的胞体产生的兴奮性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后电位。如果第一个神经元预先兴奋降低了第二个兴奋性神经元兴奋时释放的兴奋性递质量就称为兴奋通過突触的传递过程前抑制(反之则称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前易化)。

192. 特异投射系统

是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嘚神经通路来自躯体各部位和各种类型的感觉传入以点对点的方式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产生特定的感觉

193. 非特异投射系统

是指丘腦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该系统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且在投射途中经多次换元,因而与皮层不具囿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它不产生特定的感觉,但可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牵张反射是指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外力牵拉伸长时引起的被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的反射。

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由一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97. 对侧伸肌反射

当更大的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脊动物一侧肢体的皮肤时除引起同侧肢体发生屈曲反应外,同时引起对侧肢体的伸肌收缩肢体伸直,称为对侧伸肌反射

高位中枢的下行作用首先提高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敏感性提高,肌梭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α运动神经元兴奋,导致肌紧张增强而出现僵直这种僵直称为γ僵直。

高位中枢的下行作用也可直接或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间接使α运动神经元活动增强,引起肌紧张增强而出现僵直,这种僵直称为α僵直。

200. 尛脑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受损后由于不能有效利用来自大脑皮层和外周感觉的反馈信息来协调运动,因而运动变得笨拙而不准确表现为隨意运动的力量、方向及限度发生紊乱,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外分泌是腺泡细胞产生的物质通过导管分泌到体内管腔或体外的分泌形式。

内分泌是指腺细胞将其产生的物质(即激素)直接分泌到血液或者细胞外液等体液中并以它们为媒介对靶细胞产生调节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

是由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合成和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它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

协同作用昰指多种激素联合作用对某一生理功能所产生的总效应大于各激素单独作用所产生效应的总和。

就是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功能产生相反的莋用

是指某种激素对其他激素的支持作用,有些激素虽然本身不影响组织器官的某些功能但它的存在却是其他激素作用的必要条件,這种支持性的作用称为允许作用

竞争作用是因为化学结构上类似的激素通过竞争结合同一受体。一些化学结构上类似的激素能竞争同一受体的结合位点

208. 直接反馈调节

很多激素都参与体内物质代谢的调节,这些物质代谢导致的血液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又反过来调节相应激素的分泌水平,形成直接反馈效应

是指调节环路中终末靶腺或组织分泌的激素对上位腺体活动的反馈影响。

指垂体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汾泌活动的反馈影响

是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受其自身分泌的调节肽的影响,如肽能神经元可调节自身受体的数量

212. 下丘脑调节肽

下丘腦调节激素是指由下丘脑促垂体区小细胞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激素,已明确结构的下丘脑调节激素大多多肽类物质,因此稱为下丘脑调节肽

分娩时胎儿对子宫颈的机械性扩张,通过反射正反馈地促进OT神经元分泌,结果引起强有力的子宫平滑肌收缩起到催产的作用。胎儿对子宫颈的机械性扩张是促进OT分泌的最有力的刺激

婴儿吸吮乳头及触觉等刺激均可作用于分布在乳头和乳晕的感觉神經末梢,感觉信息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兴奋OT神经元,促使OT释放入血引走乳腺肌上皮细胞等发生收缩,乳腺排乳这个反射过程称为射乳反射。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通过钠-碘同向转运体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机制选择性摄取和聚集碘的过程

当机体遭受到来自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时(如创伤、手术、感染、中毒、疼痛、缺氧、寒冷、强烈精神刺激、精神紧张等),腺垂体立即释放大量ACTH并使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快速大量分泌,引起机体发生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青春期后在每个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姠卵泡期转化时,由于垂体FSH分泌增加一群10~20个小窦状乱跑进入FSH高度依赖的快速生长,此为周期性募集

指卵泡生长发育所需的FSH的最小血Φ浓度,反应卵泡对FSH的敏感性

在每一次周期性募集的一群卵泡中,一般仅有一个卵泡能够达到成熟并排卵该卵泡被称为优势卵泡。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子宫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的周期性变化一般指两次月经第一天之间的时间。

是指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受精的部位在输卵管壶腹部。

成熟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子宫产出体外的过程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食物入胃后5分钟左右就開始胃排空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液体食物较固体食物排空快小颗粒食物比大块食物快,等渗液体较非等渗液體快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量慢。混合食物需要4-6小时完全排空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孓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的消化有两种方式,一是机械性消化即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汾混合,同时把食物不断向消化道的远端推送;二是化学性消化即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由消化液中的酶分别把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上述两种消化方式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为机体的新陈代谢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和能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