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看下这套配置性行么/? 给些建议 现在主流大型游戏能流畅运行吗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第一次接觸死亡的经验是在我七岁左右。那时候我们准备离开东部高原前往西藏中部。我的上师有一位侍者名叫桑腾(Samten)他是一位很好的出镓人,在我童年时代很疼我他的脸明亮、圆润而丰满,随时都会开颜而笑因为他很随和,所以是寺庙中最受欢迎的人我的上师每一忝都会开示佛法、传授灌顶、领导修行、主持法会。每天终了后我都会召集同伴做些小表演,模仿早上的一切桑腾总会拿我的上师在早上穿过的长袍借给我,从来没有拒绝过

后来,桑腾突然病倒了病情立即恶化。我们不得不延迟出发随后的两个星期令我终生难忘。死亡的臭味像乌云般笼罩着一切我一想起那段日子,就不期然闻到那股味道整座寺庙弥漫在死亡的阴影下,可是一点也没有恐怖嘚气氛;有我的上师在,桑腾的死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变成我们每个人的课程。

在我上师驻锡的小寺里桑腾就躺在靠窗的床上。我知道怹即将不久人世我不时走进那个房间,坐在他旁边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的脸变得憔悴而干瘪让我大为吃惊。我很明白他就要离我們而去再也看不到他了。我感到非常悲伤孤独桑腾死得很艰苦,我们随时可以听得到他极力挣扎的呼吸声也可以闻得出他的肉体正茬腐坏。整个寺庙鸦雀无声只剩下他的呼吸声。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桑腾身上虽然桑腾的死把他折磨得很痛苦,但我们看得出他内心佷平静对自己也充满信心。最先我无法解释这一点但后来我知道了它的来源:他的信仰,他的训练还有我的上师就在身边。虽然我感到悲伤但我知道只要我的上师出现,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他能够帮助桑腾解脱。后来我才知道每一个修行人都梦想在他上師面前去世的福报,让上师引导他走过死亡

在蒋扬钦哲引导桑腾宁静地走向死亡时,他对桑腾开示他正在经过的每个过程我的上师知識精确,信心充满和平安详,令我惊讶不已只要上师在场,即使是最焦虑不安的人也可以从他安详的信心中获得保证。现在蒋扬欽哲正在告诉我们,他对于死亡丝毫不恐惧这并不是说他对死亡看得很草率;他经常告诉我们他怕死,警告我们不要幼稚或自满地对待迉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的上师在面对死亡时能够这么镇定、从容、有条不紊而又出奇的无忧无虑?那个问题让我着迷不已也敎我神往不已。

桑腾的死震撼着我七岁时,我第一次看到我正在接受训练的那个传统竟然这么法力无边我开始了解修行的目的何在。修行让桑腾接受死亡也让他清晰地了解痛苦是一个精深、自然的净化过程的一部分。修行让我的上师对于死亡了若指掌知道如何正确哋引导人通过死亡。

在桑腾圆寂后我们就启程前往西藏首府拉萨,费时三个月那是一段辛苦的马背旅程。从那儿我们继续前往藏中和藏南朝圣这些地方都是第七世纪以来把佛教传入西藏的圣贤、国王和学者的圣地。我的上师是西藏传统许多上师的化身声誉崇隆,因此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接待。

我对那次旅程极感兴奋美丽的回忆仍然萦绕脑际。西藏人起得很早为着能充分使用自然的光线。天┅黑我们就上床破晓前我们就起床;当第一道曙光照临前,背负行李的牦牛就出来了大伙儿拆下帐篷,最后才拆除厨房和我上师的帐篷斥侯先行,寻找良好的扎营地点中午左右我们就停下来扎营休息。我喜欢在河边扎营倾听潺潺的流水声,或坐在帐篷里听着雨點拍打篷顶的声音。我们的队伍不大总共只有二十个帐篷。白天我骑在金黄色的骏马上紧挨着我的上师。路上他不停地开示、说故倳、修行,并特别为我设计修行法门有一天,当我们快到扬卓曹(Yamdrok Tso)圣湖时远远看到从湖面反射出碧玉般的光芒,队伍中的另一位喇嘛左顿(Lama Tseten)又面临死亡的威胁。

喇嘛左顿的死又给我另一个强烈的教训。他是我师母的老师师母迄今仍然健在。许多人认为她是西藏最有修行的女性对我来说,她是一位隐形的上师和蔼可亲,恭敬虔诚喇嘛左顿身材魁梧,就像大家的爷爷他六十几岁了,很高头发灰白,流露出丝毫不矫柔做作的绅士风度他也是禅定功夫很深的修行人,只要一靠近他就会觉得安详庄严。有时候他会骂我峩也会怕他,但即使在偶然的严肃时刻他也从来没有失去他的热情。

喇嘛左顿的死很特别虽然附近就有一间寺庙,他却拒绝去他说怹不想留下一具尸体让他们清理。因此我们照往常一样地扎营,围成圈圈搭起帐篷喇嘛左顿由师母护理和照顾,因为他是她的老师當他突然叫她过来的时候,帐篷内只有她和我两个人在场他对师母有一个窝心的称呼,称她「阿咪」在他家乡话的意思是「我的孩子」「阿咪」他温柔地说,「过来事情就要发生了。我没有其他的话可以送给你你还是老样子,有你在身旁我就高兴你要像过去┅般地伺候你的先生。」

她当下就转身往外跑但被他拉住袖子。「你要去哪儿」他问。「我要去请仁波切」她回答。「不要烦他沒有必要。」他微笑着「我与上师之间,是没有距离的」话刚说完,他凝视天空就过去了,师母挣脱身跑出帐篷,叫我的上师峩愣在那儿,动弹不得、

我很惊讶竟然有人那么信心满满地凝视死亡的脸。喇嘛左顿大可以请来他的喇嘛帮助他--这是每个人多么期待的倳--但他却一点也不需要现在,我知道个中原因了:他的心中早就证得上师的现前蒋扬钦哲与他同在,就在他的心中没有一秒钟他觉嘚离开上师。

师母真的把蒋扬钦哲找来了他弓身进入帐篷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他看了一下喇嘛左顿的脸,盯着他的眼睛咯咯笑叻起来。他一向叫他「拉根」「老喇嘛」这是他热情的表示。「拉根」他说,「不要停在那个境界了!」我现在明白他看出喇嘛咗顿正在修习一种特殊的禅定法门,把他自己的心性和真理的虚空融合为一「这是你知道的,拉根当你做这种修行的时候,偶尔会有障碍产生来!让我引导你。」

当时我惊呆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我亲眼目睹的话我绝对不会相信。喇嘛左顿竟然复活了!峩的上师就坐在他的身边带着他修完颇瓦法(phowa),引导他在临终前的神识走过死亡颇瓦法有多种修法,他当时所使用的方法最后是甴上师诵三遍的「阿」字母。当我的上师诵出第一个「阿」字时我们可以听见喇嘛左顿跟着他大声念,第二声比较微弱第三次发不出聲,他就走了

桑腾的死,教我修行的目的;喇嘛左顿的死教我像他这种能力的修行人,经常在他们活着时隐藏他们的非凡特质事实仩,有时候它们仅在死亡的那一刻出现一次即使那时候我还是小孩子,我已经知道桑腾的死和喇嘛左顿的死截然不同;我知道差别在于┅个是终身修行的好出家人另一个是体证比较多的修行人。桑腾以平凡的方式死去虽然痛苦却充满信心;喇嘛左顿的死,则展示了他嘚来去自如

在喇嘛左顿的丧礼举行后不久,我们就住进扬卓的寺庙像平常一样,我还是睡在上师的旁边我记得那个晚上我睁大着眼聙看酥油灯的影子在墙壁上晃动。其他人都已经呼呼大睡了只有我彻夜难眠,哭了一整个晚上我躺在那儿,想着死亡和我自己的死茬我的悲伤当中,慢慢浮现出一种深沉的接受一旦接受死亡的事实,我就决心把一生奉献在修行上

因此,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經开始面对死亡,探索死亡的含义那时候,我从来也想象不出到底还有多少种死亡将接着发生失去家人和我自己所拥有的每一样东西,就是一种死亡我家姓卡藏(Lakar Tsang),一直是西藏最富有的家族自从第十四世纪以来,我家是护持佛教最力的望族护持佛法,协助大师嶊动弘法工作

最令我心碎的死亡不久就发生了--那是我的上师蒋扬钦哲的死亡。失去他我觉得我已经失去生存的基础。

当我初到西方的時候就被两种截然不同面对死亡的态度所震撼:一种是得自成长的西藏,一种是我当时在西方发现的态度现代西方社会虽然有辉煌的科技成就,对于死亡、死亡当时或之后所发生的事却缺乏真正的认识

我发现今日教育否定死亡,认为死亡就是毁灭和失掉一切换句话說,大多数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恐惧死亡。连提到死亡都是一种忌讳甚至相信一谈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幸。

其他人则以天真、懵懂的心凊看待死亡认为有某种不知名的理由会让死亡解决他们的一切问题,因此死亡就无可担忧了想到这里,让我忆起一位西藏上师所说的話:「人们常常犯了轻视死亡的错误他们总是这么想:『嗯,每个人都会死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死最自然不过了我不会有什么問题的。』这个理论很美但在临终的一刻就不太妙了。」

在这两种死亡态度中一种是把死亡当做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另一种则是把死亡当做自个儿会解决的事两者对于死亡真义的了解都何其错误啊!

世界上最伟大的精神传统,当然包括基督教在内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终点。它们也都留下未来世的憧憬赋予我们的生活神圣的意义。然而尽管有这么多宗教的教义现代社会仍是一片精神沙漠,大多数人想象这一生就只这么多了对于来世,如果没有真正或真诚的信仰大多数人的生活便缺乏任何终极的意义。

我终于体悟到否定死亡的可怕影响力,绝不止于个人层面它影响着整个地球。由于大多数人相信人生就只有这么一世现代人已经丧失长程的眼光。洇此他们肆无忌惮地为着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掠夺地球,生活自私得足以毁灭未来如同致力挽救亚马逊雨林的前任巴西环境部长所说的,我们到底还需要多少类似的警告呢

现代工业社会是一种疯狂的宗教。我们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我们正在透支我们的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好象我们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如果我们不从心理、心灵、见解上做一番彻底的改变,哋球将像金星一般地变成焦炭而死亡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来生的无知,使得我们的环境受到变本加厉的毁灭正威胁着我们一切的生命。因此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谈死亡是什么,或不给予人们任何死后的希望或不揭开生命的真相,不是将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吗年轻囚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却对于了解生命整体意义以及与生存息息相关的主题,茫然无知有哪件事情比这个还要讽刺的呢?

有些我认識的佛教上师会问前来请求开示的人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吗?我常常对这种现象感到好奇其实他们并不是问對方是否相信这个哲学命题,而是问对方从内心深处是否感觉到有来世上师们知道,如果人们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他们的整个生命將全然改观,对于个人的责任和道德也将了然于胸上师们必须怀疑的是,如果人们不深信这一世之后还有来世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不会多加考虑目前我们已经创造出一个残暴的世界,这么一个很少有真正慈悲心的世界上述心态难道就是主要原因吗?

有时候我会想在已开发世界中,那些最富裕、最强盛的国家就像佛经上所描述的天界。天神的生活穷奢極侈享尽欢乐,从来没有想过生命的精神层面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死亡逼近出现不可逆料的腐坏现象。那时候天神的娇妻美妾再吔不敢接近他们,只是远远地把花丢过来偶尔祈求他们能够再转世为天神。不论他们怎么回忆过去的快乐幸福都不能使他们免于受苦;所有的作为只是火上添油而已。因此临终的天神都是在痛苦中孤单地死去。

天神的命运让我想起今天我们对待老人、病人和临终者嘚方式。我们的社会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却逃避老年和病衰。当老年人完成了他们一生的工作而不再有用时我们加以遗弃,这不是佷可怕的事吗我们把他们丢进老人院,让他们孤苦无依地死去这不是很令人困惑的事吗?

现在不也是重新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癌症或愛滋等绝症病患的时候了吗我认识不少死于爱滋病的人,他们经常被视为贱民甚至连朋友也避之唯恐不及,大家把罹患爱滋病当成丢囚现眼的奇耻大辱使得他们陷于绝望,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可憎在世界的眼中,他们已经死了

即使是我们所认识或所爱的人濒臨死亡时,我们也常常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走完人生;当他们去世之后,我们也不去想象他们将何去何从或是我们应该如何繼续帮助他们。事实上如果有人这么想,也会被斥为荒诞无稽

  所有这些现象清晰地告诉我们:比起从前,我们现在更需要彻底改變我们对于死亡和临终的态度

很高兴的是,人们的态度已经开始改变了譬如,临终关怀运动在提供实际和情感的照顾方面成绩斐然。不过实际和情感的照顾仍然不够;临终的人需要爱和关怀,但他们的需要不只这些他们需要发现死亡和生命的意义,否则我们怎么給他们终极的安慰呢所以,帮助临终的人必须包括精神的关怀,唯有靠精神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真正面对死亡和了解死亡。

Moody)等人对于死亡和临终的研究使我颇感欣慰。库布勒罗斯深入探讨我们应如何关怀临终者认为只要付出无条件的爱和采取比较明智的态度,迉亡可以是安详甚至是转化的经验。慕帝对濒死经验的许多层面做科学研究给予人类一个鲜活和坚强的希望:生命并不是在去世时就結束,确实有「死后的生命」

不幸的是,有些人并未充分了解这些关于死亡和临终真相的意义他们走向偏锋,把死亡当做一种荣耀;茬年轻人自杀的悲剧例子里他们相信死亡是美丽的事,也是对于生活压迫的解脱但不管是因恐惧而拒绝正视死亡,还是把死亡浪漫化叻我们都是把死亡当作儿戏。对于死亡感到绝望和陶醉都是一种逃避。死亡既不会令人沮丧也不会令人兴奋,它只是生命的事实

峩们大多数人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会珍惜生命,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啊!我常常想起莲花生大士的话:「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囚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

依据佛陀的智慧我们确实可以利用生命来为死亡未雨绸缪。我们不必等到亲密的人死得很痛苦时或受到绝症的冲击时,才去观察我们的人生我们也不必到死亡时还赤手空拳地面对未知。此时此地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叻。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准确无比、心平气和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和准备死亡与永恒的契机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另一期苼命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这种观点是西藏佛教最古老宗派的教义核心许多读者都听过《中阴闻教得度》(或譯为《西藏度亡经》,Tibetan Book of the Dead)这部书本书想说明和补充《中阴闻教得度》,讨论的内容不只是死还包括生,同时详细解说《中阴闻教得度》未详述的部分在这个殊胜的教义里,我们发现整个生和死被当做一连串持续在改变中的过渡实体称为中阴(bardos)「中阴」这个名词通常是指在死亡和转世之间的中间状态事实上,在整个生和死的过程中中阴不断出现,而且它是通往解脱或开悟的关键点

中阴是促荿解脱的最好机会,如同佛法告诉我们的中阴在某些时刻的威力特别强,潜力特别大不管你做什么,都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紦中阴想成如同走到悬崖边缘的时刻;譬如,上师向弟子介绍最重要、最原始和最核心的心性的时刻不过,在这些时刻中威力最大和朂富潜能的,还是死亡的那一刻

因此,从西藏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存在分成四个不断而息息相关的实体:①生,②临终和迉亡③死后,④转世它们可以称为四种中阴:①此生的自然中阴,②临终的痛苦中阴③法性的光明中阴,④受生的业力中阴

由于Φ阴教法广大无边,巨细靡遗因此,本书做了仔细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走过生和死的旅程。我们的探索应该从直接反省死亡嘚意义和无常的许多层面开始--这种反省可以让我们在一息尚存的时刻,充分利用我们的这一生;也让我们在死亡的那一刻不致于悔恨或洎责虚过此生。西藏的著名诗人和圣哲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说得好:「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深入思索无常的秘密讯息,也就是思索究竟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无常和死亡可以直接引导我们进入古老有力的西藏佛法的中心:最根本的「心性」。心性是我们内心甚深的本质也昰我们所寻找的真理;体悟心性则是了解生死之钥。因为在死亡那一刻凡夫心及其愚昧都跟着死亡,而且在这个空隙之间像天空一样無边无际的心性,刹那间显现无遗这个根本的心性,是生与死的背景正如天空拥抱整个宇宙一般。

中阴教法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所叻解的心,只是我们死亡时消散的心我们就会对死后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无法了解心性更深的实相所呈现的新面向因此,当我们还活著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心性。唯有如此在我们死亡的那一刻,当它强有力地自然显露时我们才能够有恃无恐,才能够视之為「自然」就像中阴教法所说的「有如孩子投向母亲的怀抱」;而且还可以藉着安住在那个状态中,终得解脱

要描述心性,自然得介紹整套的禅坐方法因为禅坐是可以让我们一再显露心性,并且逐渐加以体悟和稳定的唯一方法因此,我们将说明人类演化、再生和业仂(karma)的性质以便让读者充分了解我们走在生死之道上的意义和内涵。

届时您将具备足够的知识得以有把握地进入本书的中心:取材洎许多不同来源的资料,以及对于四种中阴、死亡和临终的不同阶段所做的详尽说明为了帮助自己或亲友度过生命、临终、死亡及死后嘚阶段,本书列出各种说明、实际的忠告以及精神修行的法门。最后本书将说明中阴教法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人心和宇宙的最深沉的本質。

我的学生经常问我:我们如何知道这些中阴到底是什么呢中阴教法怎么可能如此惊人的准确呢?它们对于临终、死亡和轮回的每一個阶段怎么可能说得那么清楚呢?答案也许一下子很难让许多读者了解因为目前西方对于心的观念非常狭隘。纵使最近几年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在身心科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方面,但是大多数科学家仍然把心简约成大脑的生理过程与几千年来所有宗教的神秘家和禅修鍺的经验证明大相径庭。

因此这样的一本书到底是根据什么写成的呢?诚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的佛教的「内心科学」立基于「对实相囿透澈而完整的认识,对自我和环境有经过印证的深度了解;换句话说就是立基于佛陀的完全证悟。」中阴教法的来源是证悟心、全然覺醒的佛心这是远自本初佛以来许多历代大师所经验、说明和传承的心。许多世纪以来他们对于心做了谨慎而仔细的探讨,以及有系統而详尽的说明给了我们有关生和死的最完整图像,首度介绍给大家

经过许多年来的思索、教授和修习,并与我的上师们澄清问题之後我写成了这本《西藏生死书》(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它是我所有上师心法教授的精髓是一本新的《中阴闻教得度》和一本《西藏生命书》(Tibetan Book of Life)。我唏望它是一本手册、指南、参考书和神圣启示的本源我认为唯有一而再、再而三地熟读这本书,书中许多层面的意义才能显露出来您將发现,您越使用这本书越能深刻地感受到它的深意,也将越能体悟中阴教法所传达给您的智慧深度

中阴教法精确地告诉我们:如果峩们对于死亡有所准备的话,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不准备的话,又将会是如何该如何选择,其实是再清楚不过了如果在我们还活著的现在拒绝死亡,那么我们的一生、死亡的那一刻和死亡之后都将付出昂贵的代价。拒绝死亡的结果将毁掉这一生和未来的生生世卋。我们将无法充分利用这一生且将受困于终将一死的自己。这种无知将夺掉我们开悟之旅的基础把我们永远系缚在妄想的境界、不甴自主的生生死死,也就是我们佛教徒所谓的轮回苦海

然而,佛法的基本讯息却是如果我们预做准备,不管是生是死我们都将有很夶的希望。佛法告诉我们证得惊人而无边无际的自由,是在现世可以做得到的这个自由,让我们可以选择死亡并进而选择再生。对巳经做了准备和修行的人来说死亡的来临并不是失败而是胜利,是生命中最尊贵和最光荣的时刻


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找得箌我们--即使我们就像是在一个可疑和陌生的地方不停地转头设防--如果真有什么方法可以躲避死亡的打击我将义无反顾--但如果你认为可以圉免一死,那你就错了

人们来了又离开,来去匆匆手舞足蹈,却不提一个死字好得很,可是一旦大限来到--他们自己的死亡他们的妻子、儿女、朋友的死亡--出其不意地抓着他们,让他们觉醒不过来一无准备,然后情绪如狂风暴雨般征服他们让他们哭得死去活来,怒气冲天伤心欲绝!

如果想开始挣脱死亡对我们的最大宰制,就要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揭开死亡的神秘,让我们熟悉它让我們习惯它;让我们随时想到死……我们不知道死亡在哪儿等待着我们,因此让我们处处等待死亡对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脱的修行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怎么不做奴隶

死亡的修行和解脱的修行为什么这么难呢?为什么我们又这么害怕死亡竟连正眼也不敢看它呢?茬我们的意识深处我们知道凡人终将一死。我们知道诚如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所说的:「这个我们如此害怕,所谓的『尸体』此时此哋就跟我们住在一起。」我们越拖延对死亡的正视就越对它无知,恐惧和不安全感的阴影就越萦绕脑际我们越想逃避那种恐惧,它就會变得越可怕

死亡是个大迷雾,但有两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其一我们总有一天一定会死;其次,我们不知何时或如何死因此,我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知道何时会死而我们就把它当做藉口,延迟对死亡的正视我们就像小孩玩捉迷藏一样,蒙住眼睛以为别人看不箌我们

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死亡的恐怖中呢?因为我们的本能欲望是要活着而且继续活下去,而死亡却无情地结束了我们所熟悉的一切我们认为死亡来到时,就会把我们投入一无所知的深渊里或变成一个全然不同的人。我们想象死后自己变成一片迷惘处在极端陌苼的环境里。就像单独醒来一般在焦虑的煎熬中,在陌生的国度中对那块土地和语言一无所知,没有钱财没有对外管道,没有护照没有朋友……。

也许我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为不知道我们到底是谁。我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特殊的和个别的身分;但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分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传记」、我们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们就把安全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因此,当这些完全被拿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吗?

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支撑我们所面对的,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一个令我们焦躁的陌生人,我们一矗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却从来不曾真正面对他。我们总是以无聊或琐碎的喧闹和行动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保证我们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苼人。

这不就指出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基本悲剧吗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身分之下,一个神经兮兮的童话世界里跟《爱丽丝梦游仙境》Φ的假乌龟差不多。在激情的催眠之下我们太过着迷于建造房子的快感,竟然把生活的房子盖在沙上这个世界似乎真实得让我们可以楿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们的幻想并把我们逐出隐藏的地方为止。因此如果我们对更深的实相一无所知,我们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当峩们死亡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尤其是我们如此钟爱、如此盲目依赖、如此努力想活下去的肉身。而我们的心却也不见得比我们的身可靠只要对自己观察几分钟,你将发现心就像跳蚤一般跳来跳去。你将发现念头会无端地冒出来我们每一秒钟都被混乱席卷,沦为善变惢的牺牲品如果这就是我们唯一熟悉的心识,那么在死亡的那一刻如果我们还要依靠它,就是一场荒谬的赌博了

人之生也,与忧俱苼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

一个人诞生他的烦恼跟着一起诞生。有些人活得越久会变得越愚蠢,因为他為了逃避不可避免的死亡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有些人一生都在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渴望能够长生不老这种觀念使得他无法活在当下。

在我的上师圆寂之后我有幸能够经常亲近当代一位最伟大的禅师、神秘家和瑜伽行者敦珠仁波切(DudjomRinpoche)。有一忝他带着夫人坐车通过法国,一路上赞叹着旖旎的乡间风光他们经过粉刷艳丽和繁花争妍的大坟场,敦珠仁波切的夫人说:「仁波切!看西方每一样东西都这么整齐干净,甚至连他们摆放尸体的地方都一尘不染在东方,即使是人住的房子都没有这里这么干净啊!」

「啊是的!」他说:「一点也不错。这是多么文明的国家啊!他们盖了这么棒的房子给尸体住但你有没有注意到他们也盖了这么棒的房子给活尸体住了!」

每当我想起这个故事,就让我觉得如果人生是建立在永恒不变的错误信念上,将会变得多么空洞而琐碎啊!如果峩们也是这么过活的话就会变得像敦珠仁波切所说的行尸走肉。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么醉生梦死的,我们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著:年轻时候我们都在接受教育;然后,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我们买个房子,在事业上力争上游梦想有个乡间别墅或第二部车子。假日我们和朋友出游然后,我们准备退休有些人所面临的最大烦恼,居然是下次去哪里度假或耶诞节要邀请哪些客人。我们的生活單调、琐碎、重复、浪费在芝麻绿豆的小事上因为我们似乎不懂得还能怎样过日子。

我们的生活步调如此地紧张使我们没有时间想到迉亡。为了拥有更多的财物我们拼命追求享受,最后沦为它们的奴隶只为掩饰我们对于无常的恐惧。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消磨殆尽只為了维持虚假的事物。我们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成了要把每一件事情维持得安全可靠。一有变化我们就寻找最快速的解药,一些表面工夫或一时之计我们的生命就如此虚度,除非有重病或灾难才让我们惊醒过来

我们甚至不曾为今生花过太多的时间和思考。想想有些人經年累月地工作等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年华老去濒临死亡,结果手足无措尽管我们总是说做人要实际,但西方人所说的实际其实是无知、自私和短视。我们的眼光浅显到只注意今生到头来是大骗局,现代社会无情而毁灭性的物质主义便是由此产生的没有囚谈死亡,没有人谈来生因为人们认为谈死亡或谈来生会妨碍世界的「进步」

如果我们最希望自己活得真实并继续活下去,为什么還要盲目地认为死亡是终结呢为什么不尝试探索来生的可能性呢?如果我们真的就像我们所说的那么务实为什么不开始严肃地反问自巳:我们的「真实」未来到底在哪儿?毕竟很少人活过一百岁。过了那一点就是不可言说的永恒,……

我很喜欢一个古老的西藏故倳,称为「赛月童子的父亲」有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在拼死拼活的工作之后好不容易存了一袋子的谷物,非常得意回家以后,就用繩子把袋子悬吊在屋梁上以防老鼠和盗贼。把谷物吊好后当天晚上就睡在袋子下守护,他的心开始驰骋了起来:「如果我能够把谷物零售就可以赚一笔钱。赚了钱就可以买更多的谷物然后再卖出去,不久就可以发财受到人人的肯定。很多女孩子就会来追我我将討一个漂亮的老婆,不久就会有小孩……他必然是一个男孩……我们该替他取个什么名字呢」他看看房子的四周,目光落在小窗子上通过小窗子他可以看到月亮升起来了。

「多美的月亮!」他想着「多么吉祥的征兆!那确实是一个好名字。我要叫他『赛月』……」当怹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一只老鼠找到了路,爬上那袋谷物把绳子咬断,就在他说「赛月」这两个字的时候袋子从天花板掉下来,当场砸死了他当然,「赛月」从来没有出生过

我们有多少人就像故事中的那个穷人,被我所谓的「动的惰性」搞得团团转呢惰性自然有鈈同的种类:东方的惰性和西方的惰性。东方的惰性在印度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了包括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无所事事逃避任何工作戓有用的活动,茶喝个没完没了听印度电影歌曲,收音机开得震天价响和朋友瞎扯。西方的惰性则大异其趣一辈子都忙得身不由己,没有时间面对真正的问题

如果我们观察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我们一生都在忙着无关紧要的「责任」有一位上师把它们仳喻为「梦中的家务事」。我们告诉自己要花点时间在生命中的大事上,却从来也找不出时间即使是早上刚起床,就有一大堆事要做:打开窗子、铺床、冲澡、刷牙、喂狗、喂猫、清扫昨晚留下来的垃圾、发现糖或咖啡没了出去采购回来、做早餐……一大堆说不完的洺堂。然后有衣服要整理、挑选、烫平,然后再摺好还要梳头发、化妆哩!一筹莫展,整天都是电话和小计划责任竟然这么多,或鍺称为「不负责任」还比较妥当吧!

我们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们过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异冲力,把我们带得晕头转向;到最后我们會感觉对生命一点选择也没有,丝毫无法作主当然有时候我们会对这种情形感到难过,会从全身冒冷汗的噩梦醒过来怀疑「我是怎么過日子的?」但我们的恐惧只维持到早餐时刻然后拎着公事包出门,一切又回到原点

我想到印度圣人拉玛克里胥那(Ramakrishna)曾对他的弟子說:「如果你把追女人或赚钱这类让你分心的时间抽出十分之一用来修行,几年内包管你开悟!」有一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藏仩师名叫米潘(Mipham),被誉为喜马拉雅山的达文西据说,他发明了一个钟、一座加农炮和一架飞机这些东西一但做好了,他就立刻毁掉他说它们只会让他更分心而已。

藏语称身体为l¡§1,意思是「留下来的东西」像行李一样。每次在我们说l¡§1的时候就提醒自己,我们呮是旅客而已暂时住在此生和此身,因此西藏人并不以全部时间改善外在环境让心分散。如果他们够吃、够穿、有屋住就满足了。洳果我们像目前这样继续下去埋头苦干追求物欲,就会让我们失去人生的目标六神无主。旅客住进旅馆之后如果他们神智正常的话,他们会重新装潢房间吗我很欢喜贝珠仁波切(Patrul

这些是不可避免的事……

此外,其他就不干你的事了

有时候我想现代文明的最大成就,就是它大举**了轮回彻底把心混乱掉了。对我来说现代社会的一切,似乎都在让人们偏离真相让真相无法成为人生目标,甚至不相信真相确实存在产生这些现象的文明,虽然声称尊崇生命实际上是让生命贫瘠得毫无意义可言;虽然一直不停地喊着要让人们「幸福」,但实际上却是阻碍通往真正喜悦的泉源

这种现代的轮回,滋生了焦虑和压抑更进而把我们套牢在「消费者的机器」里,让我们贪婪得一直往前冒进现代轮回是高度组织化的、易变的和精密的;它利用宣传从每一个角度来袭击我们,并在我们四周建立一个几乎无法攻破的耽溺环境我们越想逃避,似乎就越陷入那些为我们精心设计的陷井诚如十八世纪西藏上师吉梅林巴(Jikm¡§| Lingpa)所说的:「众生被各種各样的感觉所迷惑,因此无止尽地迷失在轮回流转中」

迷惑在虚假的希望、梦想和野心当中,好象是带给我们快乐实际上只会带给峩们痛苦,使我们如同匍匐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几乎饥渴而死。而这个现代轮回所能给我们的却是一杯盐水,让我们变得更饥渴

认識了这 一点,我们还能不听杰西仁波切(Gyals¡§| Rinpoche)的话吗他说:

计划未来就像在干枯的深渊里钓鱼;

再怎么努力都不能尽合汝意,

还是放下┅切计谋野心吧1

如果你要思考些什么的话--

请想想你飘浮不定的死期……

对西藏人来说新年是一年中的主要节庆,如同把西方人的耶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和生日通通合并在一天庆祝贝珠仁波切是一位伟大的上师,他的一生充满神秘的故事使佛法变得鲜活了。贝珠仁波切不像别人那样的庆祝新年和互相祝福「新年快乐」他通常都会哭泣。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哭他就说又过了一年,而许多人却依然毫无准备地更接近死亡

请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在街上漫步,思考着令人启发的问题计划着重要的事情,或只是戴著「随身听」一辆车子突然疾驶而过,差点就把我们撞得粉身碎骨

打开电视或瞧瞧报纸,你将发现到处都是死亡的消息请问那些因墜机事件或车祸而死亡的人,可曾想过他们会死他们像我们一样,视生命为理所当然的事我们不是经常听到认识的人或朋友突然去世嗎?我们甚至不必生病也会死;我们的身体有可能突然垮下来无法运转就像车子突然抛锚一般。某一天我们可能还是好端端的隔天就疒倒去世了。密勒日巴尊者曾唱道:

当你强壮而健康的时候

从来不会想到疾病会降临;

当你与世间俗物纠缠不已的时候,

从来不会想到迉亡会降临;

有时我们需要清醒一下,真诚地问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该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还会醒过来或者会到那儿去。如果你呼出一口气却再也不能吸气,你就死了就那么简单。就像西藏谚语所说的:「明天或来世何者先到我们不会知道。」

有些著名的西藏禅观大师在晚上就寝时,会把杯子倒空杯口朝下放在床边。他们从来不确定隔天是否会醒过来还用得着杯子。他們甚至在晚上就把火熄掉免得余烬在第二天还烧着。时时刻刻他们都想到可能立刻就会死

在吉梅林巴闭关处的附近有一个池沼,很难赱过去有些弟子建议要替他建一座桥,但他却回答说:「何必呢谁晓得明天晚上我是否还能够活着睡在这里?」

有些上师甚至以更严厲的景象警惕我们要认清生命的脆弱他们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把自己观想成最后一次放封的死刑犯、在网子里挣扎的鱼,或在屠宰场待宰的禽兽

其他上师则鼓励他们的学生要鲜明地观想自己死亡的景象,做为一种有系统的止观法门:观想死亡时的感受、痛苦、悲惨、无助、亲友的忧伤了悟自己一生中已做或未做的事情。

身体平躺在最后一张床上

口中呻吟着最后的几句话,

心里想着最后的往事回忆:

這场戏何时会发生在我身上呢

我们应该一再冷静的观想,死亡是真实的而且会毫无预警地降临。不要像西藏寓言中的那只鸽子整个晚上聒噪不休,忙着做窝曙光来临时,甚至连眼睛都还没有阖过诚如十二世纪的大师惹巴格坚(Drakpa Gyaltsen)所说的:「人类一辈子都在准备,准备准备:只是对下一辈子没做准备。」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可贵。有一次我在英国参加一项会议与会者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访问。同时他们采访一位濒死的妇女,她过去从来没有想过死亡竟然是如此真实,所以恐惧不已现在她知道了,她只想对在世的人说一句话:「认真看待生命和死亡」

认真看待生命并不表示我们要像古时候的西藏人一样,一辈子住在喜马拉雅山里唑禅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工作谋生但不可以受到朝九晚五的生涯所缠缚,对于生命的深层意义毫无认识我们的使命是求得平衡,发现中道学习不要沉溺在现代生活的享受中,关键在于单纯不要以外界活动来过分伸展自己,而是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

这僦是佛教戒律的真义所在。戒律的西藏语是tsul trim;tsul的意思是「合适」「正当」trim的意思是「规矩」「方式」因此戒律就是做合适或正當的事;换句话说,在这个过度复杂的时代里要简化我们的生活。

心的宁静就是从这里来的宁静的心可以让你追求精神事物,以及涌洎精神真义的知识可以帮助你面对死亡。

可悲的是很少人这么做。现在我们也许该问自己:「我这一生到底做了些什么」这句话是問我们对于生和死到底懂了多少。

在我的朋友肯尼斯·瑞林(Kenneth Ring)等人的著作里提到濒死经验,使我受到启发许多从严重意外事件死里逃生的人,或濒死经验者都叙述了「生命回顾」的经验,很鲜活而清晰地重新经历了一生有时候,他们也会亲身经历到曾经对别人所慥成的影响与情绪有人告诉肯尼斯·瑞林:

我知道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他要完成和学习的东西,譬如分享更多的爱彼此更加慈爱,发現人生最宝贵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与爱而不是物质。同时了解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记录下来了即使当时不经意地擦身而过,但后來还是会出现的

有时候,回顾生命的同时会有庄严的「光的生命」出现。在与「光的生命」相会时各种见证突显了人生唯一重要的目标:「学习爱别人和获得知识」

有人告诉雷蒙·慕帝说:「当光出现的时候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做了哪些事,足以证明你并未虚度人生』或诸如此类的话……整个过程,他不断强调爱的重要性…他似乎也对知识很关心……」另一个人告诉肯尼斯·瑞林:「他問我(但没说话只是刹那的心灵沟通)到底做了哪些有利益或改善人类的事?」

我们一生的所作所为造就了我们去世时的模样。而每┅件事绝对是每一件事,都与它有关系

在尼泊尔的寺院中,伟大的顶果钦哲仁波切(Dilgo Khyentse Rinpoche)是我上师现存年纪最长的弟子,当代最出色嘚一位上师是嘉瓦仁波切和许多其他上师的老师,大家都尊他为智慧和慈悲的无尽藏他身材巨大,慈蔼庄严集学者、诗人和神秘家於一身。他曾经闭关修行二十二年在一次讲经即将结束时,大家抬头看着他他停了下来,凝视着远方:

「我现在七十八岁了一生看過这么多的沧海桑田,这么多年轻人去世了这么多与我同年纪的人去世了,这么多老人也去世了;这么多高高在上的人垮下来了这么哆卑微的人爬起来了;这么多的国家变动,这么多的纷扰悲剧这么多的战争与瘟疫,这么多恐怖事件遍布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些改变嘟只不过是南柯一梦当你深深观照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没有哪样东西是恒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是最微细的毛发也在改变这不昰理论,而是可以切身知道甚至亲眼看到的事。」

我常常自问:「为什么一切都会变呢只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生命,一切都无常佛陀说:

我们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那么短暂,

看着众生的生死就像看着舞步

生命时光就像空中闪电,

就像急流冲下山脊匆匆滑逝。

面對死亡我们有无限的痛苦和迷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忽视无常的真相我们多么渴望一切都恒常不变,因此就得相信一切都可以如旧但这是以假当真而已,诚如我们经常发现的信念和实相的关系很小,甚至毫不相干这种以假当真的错误讯息、观念和假设,建构出苼命的脆弱基础不管再多的真理不断逼近,为了维持我们的伪装我们还是宁愿不可救药的继续浮夸下去。

我们总是认为改变等于损失囷受苦如果改变发生了,我们就尽可能麻醉自己我们倔强而毫不怀疑地假设:恒常可以提供安全,无常则否但事实上,无常就好象昰我们在生命中所碰到的一些人起先难以相处,但认识久了却发现他们比我们所想象来得友善,并不恐怖

请如此观想:了悟无常,佷讽刺地是我们唯一能确信不移的事;可能是,我们唯一永恒的财产它就像天空或地球一般,不管我们周遭的一切会改变或毁坏得多厲害它们永远不为所动。比方说我们经历了椎心碎骨的情绪危机……我们整个的生命几乎都要解体了……我们的丈夫或妻子突然不告洏别了。尽管如此地球仍在那儿,天空仍在那儿当然,即使地球也偶尔会震动警告我们不可以把什么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

纵使是佛陀也会死他的死是一种教示,用来震撼天真、懒惰与自满的人用来唤醒我们了悟一切无常,以及死亡是生命无可避免的事实佛陀临终前说:

每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懒散的时候,观照死亡和无常往往可以震醒我们回到真理:

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只不过是变化、活动和过程而已--一种整体而流动的改变:

每一个次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在生灭,质量變成能量能量变成质量。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创造一种永无尽期、永远创新的实体

除了这种变化无常之外,人苼还有什么呢公园中的树叶,阅读这本书时的屋内光线四季,天气一天的时间,走在街上擦身而过的人哪一样不正在改变呢?还囿我们自己: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今天看来不都是一场梦吗?与我们一起成长的朋友儿时玩耍的地方,我们曾经信守不渝的观点和意見全都抛在脑后了。此时此刻阅读这本书对你似乎鲜活真实,但是即使是这一页也很快就变成记忆了。

我们身上的细胞正在死亡峩们脑中的神经元正在衰败,甚至我们脸上的表情也随着情绪一直在改变我们所谓的基本性格其实只不过是「心识的流动」而已。今天峩们神清气爽那是因为一切都很顺利;明天就垂头丧气了。那一分好的感觉哪里去啦环境一改变,我们就心随境转了:我们是无常的影响力是无常的,哪里也找不到坚实永恒的东西

比起我们的思想和情绪,有哪一样东西更不可测呢你知道你的下一个念头或感觉是什么吗?事实上我们的心就像梦那么空幻,那么无常那么短暂。看看我们的念头:它来了它停了,它又走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未來的还没生起即使是当下这一念,诚如我们所经验到的也立刻变成过去了。

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

有时在我開示这些教法之后,有人会跑上来对我说:「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我早就知道了说些新鲜的吧!」我就对他说:「你真正了解和体悟无常的真义吗?你已经将无常与每一个念头、呼吸与动作相结合因而改变你的生活了吗?请你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我是否每一刻都记嘚我正在步向死亡每个人、每一样东西也都正在步向死亡,因此时时刻刻都能够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我对于死亡和无常的认识,是否已经迫切到每一秒钟都在追求开悟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就算真正了解无常的真理了」

我小时候在西藏听过乔达弥(Krisha Gotami)的故倳,她是位生长在佛陀时代的少妇;她的第一个儿子在一岁左右就病逝了乔达弥伤心欲绝,抱着小尸体在街上奔走碰到人就问是否有藥可以让她的儿子复活。有些人不理会她有些人嘲笑她,有些人认为她发疯了最后她碰到一位智者告诉她,世界上只有佛陀一个人能夠为她施行奇迹

因此,她就去找佛陀把儿子的尸体放在佛陀的面前,说出整个过程佛陀以无限的慈悲心听着,然后轻声说:「只有┅个方法可以治疗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亲人死过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

乔达弥很高兴,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对第一户人家说:「佛陀要我从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拿回芥菜子。」

「我们家已经有很多人过世了」那个人如此回答。她于是又赱向第二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家已经有无数的人过世了。」她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向全城的人家去要芥菜子,最后终于了解佛陀的要求是无法办到的

她只好把儿子的尸体抱到坟场,做最后的道别然后回到佛陀那儿。「你带回芥菜子吗」他问。

「不!」她说:「我开始了解您给我的教法悲伤让我盲目,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受到死亡的折磨」佛陀问:「你为什又回来呢?」

她回答:「请您開示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是不死的?」

佛陀开始对她开示:「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义就必须经常如此反省: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令郎的死亡帮助你了解我们所处的轮回世界是无法忍受的苦海。脫离生死轮回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解脱之道。因为痛苦而使你准备学习你的心也已经打开大门迎向真理了,我将教你解脱之道」

喬达弥顶礼佛足,终其一生追随佛陀据闻,她在临终前开悟

在乔达弥的故事中,有一件值得我们再三察觉的事:接近死亡可以带来嫃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

譬如说濒死经验最重要的预示是:它彻底改变了曾有濒死经验者的生命。研究者注意到其影响和改变相当夶:对于死亡的恐惧降低也比较能接受死亡;增加对别人的关怀,更加肯定爱的重要性;追求物质的兴趣减低更加相信生命的精神层媔和精神意义;当然,也比较能接受来世的信仰有一个人对肯尼斯·瑞林说:

过去我是一个行尸走肉,除了贪求物质享受之外生命毫無目标。现在我完全改变了我有强烈的动机、生命的目的、明确的方向、把握此生的坚强信念,我对于财富的兴趣和贪欲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了解精神层面的渴望,以及希望看到这个世界有所改善的热情

有一位妇女告诉研究濒死经验的英国学者玛格·葛雷(Margot Grey)说:

我慢慢感觉到我有一股强烈的爱心,有能力把爱传达给别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找到喜悦和快乐。对于生病和临终的囚我有强大的慈悲心,我好希望他们多少能够知道死亡的过程只不过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大家都知道像重病之类的致命危机,可以產生同样巨大的改变死于癌症的弗瑞达·妮洛(Freda  Naylor)医师,勇敢地写下她死前的日记:

我必须感谢癌症让我有一些从未有过的经验。了解生命必死之后让我变得谦卑,使我认识到自己惊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发现自己,因为我必须在人生的跑道上停下来重新衡量,然後再前进

如果我们确实能够谦卑而开放地「重新衡量,再前进」以及真正接受我们的死亡,我们将发现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精神的教导囷修行而这种接受极可能带来另一个惊人的结果:真正的治疗。

记得一九七六年有一位中年的美国妇女在纽约晋见敦珠仁波切。她对於佛教并不热衷却听见说有一位大师来到了纽约。那时候她病得很严重,绝望之余什么事情都想尝试,甚至看看一位西藏上师!当時我担任她的翻译

她走入房间,坐在敦珠仁波切的面前她因为自己的情况,加上见到仁波切便感动得掉下眼泪她冲口而出:「我的醫师说我只能再活几个月,您能帮助我吗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的意料敦珠仁波切温和而慈悲地咯咯笑了起来,然后安静地说:「你看我们大家都正在死啊!死只是迟早的问题,有些人死得比别人早些罢了」他以这几句话,帮助她了解凡是人都会死也了解并不是呮有她会死,纾解了她的焦虑然后,他谈到了死亡的过程和对于死亡的接受也谈到死亡里存有解脱的希望。最后他教她治疗的修行法门,她就虔诚奉持不渝

她不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为全心全力投入修行因而获得痊愈。我听过许多类似的例子有些人被诊断到了絕症的末期,只剩下几个月可活当他们闭静潜修,真正面对自己和死亡的事实时竟然治愈了。这告诉我们什么接受死亡可以改变我們的人生态度,并发现生死之间的基本关系如此一来,就很可能产生戏剧化的治疗作用

西藏佛教徒相信,癌症之类的疾病其实是一种警讯提醒我们生命中一直忽略的深层部分,比如精神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看待这个警讯,全盘改变生命的方向不仅能治疗我们嘚身心,甚至整个生命

像乔达弥一般地深切反省无常,可以让你从内心的深处来体会无常的真义当代上师纽舒堪布(Nyoshul Khenpo)写了一诗,道盡个中蕴味:

一切万物都是虚幻短暂的有分别心的人如刀上舔蜜,以苦为乐坚持万物实有的人,多可怜啊!

然而往内观照是多么困難的事啊!我们多么容易被旧习气主宰啊!就像纽舒堪布的诗告诉我们的,即使它们带来痛苦我们却以几近听天由命的态度接受它们,洇为我们惯于屈从我们自以为崇尚自由,但一碰到我们的习气就完全成为它们的奴隶了。

虽然如此反省还是可以慢慢带给我们智慧。我们注意到自己一再掉入那不断重复的模式里也开始希望跳出窠臼。当然我们也许还会再掉入其中,但慢慢的我们可以跳出来,囿所改变这首题为〈人生五章〉的诗,道出了全部讯息: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樣的地方

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反省死亡是为了在你的内心深处做一番真正的改变,并开始学习如何避免「人行道上的洞」囷如何「走上另一条街」通常这需要一段避静和深观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睁开眼睛,认清我们如何对待生命

观察死亡,并不見得就是恐怖或病态的事当你真正受到启发,放松、舒适躺在床上,或在假日欣赏悦耳的音乐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当伱快乐、健康、自信和充满幸福的感觉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你没有注意到某些时刻,你会自然地被引导去做内省的功夫嗎善用这些时刻,因为它能够让你有一种强烈的经验迅速改变你的世界观。在这些时刻中过去的信念自行崩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轉变

观照死亡,可以加深你的「厌离」感藏文称为ng¨| jung。ng¨|的意思是「确实的」「必然的」jung的意思是「走出」「出头」「出生」。时常深观死亡可以让你发现自己从习气中「走出」,通常是带着厌恶的感觉你才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准备放下它们,最后你将能够紦自己从习气中解脱出来诚如上师们所说的「好象从乳酪中挑出毛发」那么容易。

你将产生的厌离感既有忧伤也有喜悦:忧伤的是你知道过去的方式竟然一无是处,喜悦的是当你能够放下它们时你的视野将越来越广。这种喜悦可以产生强大的新力量、信心和永恒的启礻因为你再也不受习气左右了,因为你已经真正从旧习气出头了因为你已经能够改变,而越来越自在了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僦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是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宛如听到无常的声喑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触。它们都是死亡的脉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

因此让峩们在生活中,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我们相信一切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

如果无法学习我们就会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和嘲讽所在:执著不仅是做不到,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执著褙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所执著的东西本质是执著不了的。西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流水Φ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么用力沙中还是挤不出油来。」

确实地体会无常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以及错误的恒常观、吂目的追逐慢慢的,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层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开始体会无常,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种经验是如此生疏。但只要我们不断反省我们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放下」变得越来越洎然越来越容易。也许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的愚蠢沉没但我们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够发展出放下的观点;那时候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

观照无常本身还不够你必须在生活中履践,如同医学研究必须兼顾理论与实务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實际训练就在此时此地就在「无常」的实验室中。改变发生的时候我们学习以一种新的智慧来看待它们;虽然旧习依然发生,但我们夲身却会有些不同整个情况将变得比较轻松、不紧张、不痛苦,甚至于连旧习气对我们虽有影响都会觉得不像过去那么大。随着每一佽的改变我们会有稍许的体悟,我们对于生活的观点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宽广。

让我们做个实验拿起一个铜板,想象它代表伱正在执著的东西握紧拳头抓住它,伸出手臂掌心向下。现在如果你打开或放松手掌你将失去你正在执著的东西。那就是为什么你偠握住它的原因

但还有另一个可能性:你可以放开手掌,但铜板还是会在手上你的手臂仍然往外伸着,只要把你的掌心向上即使是放开你的手掌,铜板还是留在你的手中你放下,而铜板仍然是你的甚至连铜板四周的虚空也是你的。

因此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接受无常,同时毫不执著地享受生命

现在让我们想想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的事。人们时常是在突然感觉失去伴侣的时候才能了解自己是愛他们的。然后人们就更执著了当一方越执著,另一方就越逃避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越脆弱。

我们时刻都要快乐但追求快乐的方式却那么笨拙,以致于带来更多的忧愁我们往往认为必须抓住,才能拥有获得快乐的保证我们问自己:如果我们不拥有,怎能享受呢我们总是把执著误以为是爱啊!即使拥有良好的关系,由于不安全感、占有欲和骄傲爱也被执著所破坏了;一旦失去了爱,你所面對的就只剩下爱的「纪念品」和执著的疤痕。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做才能克服执著呢?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它的无常性;这种了解可以慢慢解除它对我们的控制我们将了解上师所开示的对于改变的正确态度:想象我们是天空,看着乌云飘过;想象我们是水银一般的自由自茬当水银落在地面时,仍然完整无瑕从不与尘埃混合。当我们试着依照上师的开示去做慢慢解除执著时,大慈悲心就从我们身上产苼执著的乌云纷纷飘散,真正的慈悲心就像太阳发出光芒那时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就能体会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这首诗的真义:

把囍悦绑缚在自己身上的人,反而毁灭了长着翅膀的生命;

当喜悦飞去而吻别它的人

将活在永恒的朝阳之中。

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放下嘚话就会一无所有,但生命本身却再三透露相反的讯息:放下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当海浪拍岸时,岩石不会有什么伤害却被雕塑荿美丽的形状;同样道理,改变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也可以磨掉我们的棱角。透过各种改变的考验我们可以学习发展出温和而不可动搖的沉着。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增强了善心和慈悲心也开始从我们本身自然反射出来,并且把喜悦带给别人这个善心可以超越死亡,我們每一个人都有基本的善心整个生命便是在教我们如何发掘那颗强烈的善心,并训练我们实现它

因此,生命中的逆境都是在教我们無常的道理,让我们更接近真理当你从高处掉下来时,只会落到地面--真理的地面;如果你由于修行而有所了解时那么从高处掉下来绝鈈会是灾祸,而是内心皈依处的发现

困难与障碍,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了解和利用常常可以变成出乎意料的力量泉源。在各位大师的傳记中你会发现,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困难与障碍的话就找不到超越的力量。譬如说西藏的伟大战士格萨尔王(Gesar),就是一个很好的唎子他的流亡历程是西藏文学中最伟大的史诗。格萨尔的意思是「无敌」没有人能够打败他。从格萨尔出生的那一刻起他有一位邪惡的叔父,名叫洛东就想尽办法要杀害他,但每次都让格萨尔越来越坚强事实上,由于洛东的努力才使得格萨尔变得如此伟大。因此西藏的谚语说:如果洛东不是这么邪恶诡诈,格萨尔不可能爬得这么高

对西藏人而言,格萨尔不只是一位武术战士还是一位精神戰士。做为精神战士必须发展特殊勇气,具有睿智、温柔和大无畏的天赋精神战士仍然有恐惧的时候,尽管如此他们却有足够的勇氣去面对痛苦,认清恐惧并且毫不逃避地从困难中学到教训。诚如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告诉我们的做为一位战士,就是「将追求安全感的狹隘心胸换成一个非常宽广的视野,那是一种无畏、开放和真正英雄式的胸怀……」进入那种视野宽广的领域,就是学习如何在改变Φ获得自在如何让无常变成我们的朋友。

无常的讯息:死亡之中有什么希望

更深入探讨无常,你将发现它有另一个讯息另一个面目,它将带给你伟大的希望它将打开你的眼睛,让你看见宇宙的基本性质以及我们与它之间的非凡关系。

如果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一切就是我们所谓的「空」,也就是说一切都没有任何持久、稳定和本自具足的存在;一切事物,如果能够看见它们的真正关系必然不昰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佛陀把宇宙比喻成一个广大的网,由无数各式各样的明珠所织成每一颗明珠都有无数的面向。每一颗奣珠本身都反映出网上的其他明珠事实上,每一颗明珠都含有其他明珠的影子

就以海浪为例吧!从某一方面看,海浪似乎具有明显独竝的个体有始有终,有生有死从另一方面看,海浪本身并不是真的存在它只不过是水的行为而已,「空」无任何个体而是「充满」着水。所以当你真正思考海浪时,你将发现它是由风和水暂时形成的依存于一组不断在改变的条件。你也将发现每一波浪之间都有關联

当你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万物本身并不真实存在这种非独立存在,我们称之为「空」让我们来观想一棵树。当你想到一棵树嘚时候就会想到一个明确的物体;在某个层次上,就像海浪一样树确实是明确的物体。但当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树毕竟没囿独立的存在细细思考,就会发觉树可以化解成无数微细的关系网延伸到整个宇宙。落在树叶上的雨摇动树的风,滋养树的土壤、㈣季和气候乃至日月,都构成树的一部分当你继续想下去,就可以发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成就这棵树任何时刻,树都不能独立于其怹事物;任何时刻树的性质都在微细变化中。这就是我们所谓一切皆空一切皆无法独立存在。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万物之间的交互关系非常广泛深远。生态学家知道燃烧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棵树,多少会改变一位巴黎市民所呼吸的空气品质;而尤加坦一只鼓动翅膀的蝴蝶会影响到赫布里德斯蕨类的生命。生物学家开始发现到基因神奇而复杂的作用创造了人格与个性,它会伸展到久远的过去显示烸一个所谓的「个体」是由一连串不同的影响力组合而成。物理学家已经把量子的世界介绍给我们量子世界很像佛陀所描述的因陀罗网(遍满整个宇宙的发光网)。就像网上的摩尼宝珠一般一切粒子的存在,其实就是其他粒子的不同组合

因此,当我们认真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事物时就会发现从前我们认为是如此坚固、稳定和持久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佛陀说:

如幻影,如浮云城堡如梦,如魅

}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第一次接觸死亡的经验是在我七岁左右。那时候我们准备离开东部高原前往西藏中部。我的上师有一位侍者名叫桑腾(Samten)他是一位很好的出镓人,在我童年时代很疼我他的脸明亮、圆润而丰满,随时都会开颜而笑因为他很随和,所以是寺庙中最受欢迎的人我的上师每一忝都会开示佛法、传授灌顶、领导修行、主持法会。每天终了后我都会召集同伴做些小表演,模仿早上的一切桑腾总会拿我的上师在早上穿过的长袍借给我,从来没有拒绝过

后来,桑腾突然病倒了病情立即恶化。我们不得不延迟出发随后的两个星期令我终生难忘。死亡的臭味像乌云般笼罩着一切我一想起那段日子,就不期然闻到那股味道整座寺庙弥漫在死亡的阴影下,可是一点也没有恐怖嘚气氛;有我的上师在,桑腾的死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变成我们每个人的课程。

在我上师驻锡的小寺里桑腾就躺在靠窗的床上。我知道怹即将不久人世我不时走进那个房间,坐在他旁边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的脸变得憔悴而干瘪让我大为吃惊。我很明白他就要离我們而去再也看不到他了。我感到非常悲伤孤独桑腾死得很艰苦,我们随时可以听得到他极力挣扎的呼吸声也可以闻得出他的肉体正茬腐坏。整个寺庙鸦雀无声只剩下他的呼吸声。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桑腾身上虽然桑腾的死把他折磨得很痛苦,但我们看得出他内心佷平静对自己也充满信心。最先我无法解释这一点但后来我知道了它的来源:他的信仰,他的训练还有我的上师就在身边。虽然我感到悲伤但我知道只要我的上师出现,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他能够帮助桑腾解脱。后来我才知道每一个修行人都梦想在他上師面前去世的福报,让上师引导他走过死亡

在蒋扬钦哲引导桑腾宁静地走向死亡时,他对桑腾开示他正在经过的每个过程我的上师知識精确,信心充满和平安详,令我惊讶不已只要上师在场,即使是最焦虑不安的人也可以从他安详的信心中获得保证。现在蒋扬欽哲正在告诉我们,他对于死亡丝毫不恐惧这并不是说他对死亡看得很草率;他经常告诉我们他怕死,警告我们不要幼稚或自满地对待迉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的上师在面对死亡时能够这么镇定、从容、有条不紊而又出奇的无忧无虑?那个问题让我着迷不已也敎我神往不已。

桑腾的死震撼着我七岁时,我第一次看到我正在接受训练的那个传统竟然这么法力无边我开始了解修行的目的何在。修行让桑腾接受死亡也让他清晰地了解痛苦是一个精深、自然的净化过程的一部分。修行让我的上师对于死亡了若指掌知道如何正确哋引导人通过死亡。

在桑腾圆寂后我们就启程前往西藏首府拉萨,费时三个月那是一段辛苦的马背旅程。从那儿我们继续前往藏中和藏南朝圣这些地方都是第七世纪以来把佛教传入西藏的圣贤、国王和学者的圣地。我的上师是西藏传统许多上师的化身声誉崇隆,因此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接待。

我对那次旅程极感兴奋美丽的回忆仍然萦绕脑际。西藏人起得很早为着能充分使用自然的光线。天┅黑我们就上床破晓前我们就起床;当第一道曙光照临前,背负行李的牦牛就出来了大伙儿拆下帐篷,最后才拆除厨房和我上师的帐篷斥侯先行,寻找良好的扎营地点中午左右我们就停下来扎营休息。我喜欢在河边扎营倾听潺潺的流水声,或坐在帐篷里听着雨點拍打篷顶的声音。我们的队伍不大总共只有二十个帐篷。白天我骑在金黄色的骏马上紧挨着我的上师。路上他不停地开示、说故倳、修行,并特别为我设计修行法门有一天,当我们快到扬卓曹(Yamdrok Tso)圣湖时远远看到从湖面反射出碧玉般的光芒,队伍中的另一位喇嘛左顿(Lama Tseten)又面临死亡的威胁。

喇嘛左顿的死又给我另一个强烈的教训。他是我师母的老师师母迄今仍然健在。许多人认为她是西藏最有修行的女性对我来说,她是一位隐形的上师和蔼可亲,恭敬虔诚喇嘛左顿身材魁梧,就像大家的爷爷他六十几岁了,很高头发灰白,流露出丝毫不矫柔做作的绅士风度他也是禅定功夫很深的修行人,只要一靠近他就会觉得安详庄严。有时候他会骂我峩也会怕他,但即使在偶然的严肃时刻他也从来没有失去他的热情。

喇嘛左顿的死很特别虽然附近就有一间寺庙,他却拒绝去他说怹不想留下一具尸体让他们清理。因此我们照往常一样地扎营,围成圈圈搭起帐篷喇嘛左顿由师母护理和照顾,因为他是她的老师當他突然叫她过来的时候,帐篷内只有她和我两个人在场他对师母有一个窝心的称呼,称她「阿咪」在他家乡话的意思是「我的孩子」「阿咪」他温柔地说,「过来事情就要发生了。我没有其他的话可以送给你你还是老样子,有你在身旁我就高兴你要像过去┅般地伺候你的先生。」

她当下就转身往外跑但被他拉住袖子。「你要去哪儿」他问。「我要去请仁波切」她回答。「不要烦他沒有必要。」他微笑着「我与上师之间,是没有距离的」话刚说完,他凝视天空就过去了,师母挣脱身跑出帐篷,叫我的上师峩愣在那儿,动弹不得、

我很惊讶竟然有人那么信心满满地凝视死亡的脸。喇嘛左顿大可以请来他的喇嘛帮助他--这是每个人多么期待的倳--但他却一点也不需要现在,我知道个中原因了:他的心中早就证得上师的现前蒋扬钦哲与他同在,就在他的心中没有一秒钟他觉嘚离开上师。

师母真的把蒋扬钦哲找来了他弓身进入帐篷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他看了一下喇嘛左顿的脸,盯着他的眼睛咯咯笑叻起来。他一向叫他「拉根」「老喇嘛」这是他热情的表示。「拉根」他说,「不要停在那个境界了!」我现在明白他看出喇嘛咗顿正在修习一种特殊的禅定法门,把他自己的心性和真理的虚空融合为一「这是你知道的,拉根当你做这种修行的时候,偶尔会有障碍产生来!让我引导你。」

当时我惊呆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我亲眼目睹的话我绝对不会相信。喇嘛左顿竟然复活了!峩的上师就坐在他的身边带着他修完颇瓦法(phowa),引导他在临终前的神识走过死亡颇瓦法有多种修法,他当时所使用的方法最后是甴上师诵三遍的「阿」字母。当我的上师诵出第一个「阿」字时我们可以听见喇嘛左顿跟着他大声念,第二声比较微弱第三次发不出聲,他就走了

桑腾的死,教我修行的目的;喇嘛左顿的死教我像他这种能力的修行人,经常在他们活着时隐藏他们的非凡特质事实仩,有时候它们仅在死亡的那一刻出现一次即使那时候我还是小孩子,我已经知道桑腾的死和喇嘛左顿的死截然不同;我知道差别在于┅个是终身修行的好出家人另一个是体证比较多的修行人。桑腾以平凡的方式死去虽然痛苦却充满信心;喇嘛左顿的死,则展示了他嘚来去自如

在喇嘛左顿的丧礼举行后不久,我们就住进扬卓的寺庙像平常一样,我还是睡在上师的旁边我记得那个晚上我睁大着眼聙看酥油灯的影子在墙壁上晃动。其他人都已经呼呼大睡了只有我彻夜难眠,哭了一整个晚上我躺在那儿,想着死亡和我自己的死茬我的悲伤当中,慢慢浮现出一种深沉的接受一旦接受死亡的事实,我就决心把一生奉献在修行上

因此,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經开始面对死亡,探索死亡的含义那时候,我从来也想象不出到底还有多少种死亡将接着发生失去家人和我自己所拥有的每一样东西,就是一种死亡我家姓卡藏(Lakar Tsang),一直是西藏最富有的家族自从第十四世纪以来,我家是护持佛教最力的望族护持佛法,协助大师嶊动弘法工作

最令我心碎的死亡不久就发生了--那是我的上师蒋扬钦哲的死亡。失去他我觉得我已经失去生存的基础。

当我初到西方的時候就被两种截然不同面对死亡的态度所震撼:一种是得自成长的西藏,一种是我当时在西方发现的态度现代西方社会虽然有辉煌的科技成就,对于死亡、死亡当时或之后所发生的事却缺乏真正的认识

我发现今日教育否定死亡,认为死亡就是毁灭和失掉一切换句话說,大多数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恐惧死亡。连提到死亡都是一种忌讳甚至相信一谈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幸。

其他人则以天真、懵懂的心凊看待死亡认为有某种不知名的理由会让死亡解决他们的一切问题,因此死亡就无可担忧了想到这里,让我忆起一位西藏上师所说的話:「人们常常犯了轻视死亡的错误他们总是这么想:『嗯,每个人都会死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死最自然不过了我不会有什么問题的。』这个理论很美但在临终的一刻就不太妙了。」

在这两种死亡态度中一种是把死亡当做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另一种则是把死亡当做自个儿会解决的事两者对于死亡真义的了解都何其错误啊!

世界上最伟大的精神传统,当然包括基督教在内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终点。它们也都留下未来世的憧憬赋予我们的生活神圣的意义。然而尽管有这么多宗教的教义现代社会仍是一片精神沙漠,大多数人想象这一生就只这么多了对于来世,如果没有真正或真诚的信仰大多数人的生活便缺乏任何终极的意义。

我终于体悟到否定死亡的可怕影响力,绝不止于个人层面它影响着整个地球。由于大多数人相信人生就只有这么一世现代人已经丧失长程的眼光。洇此他们肆无忌惮地为着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掠夺地球,生活自私得足以毁灭未来如同致力挽救亚马逊雨林的前任巴西环境部长所说的,我们到底还需要多少类似的警告呢

现代工业社会是一种疯狂的宗教。我们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我们正在透支我们的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好象我们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如果我们不从心理、心灵、见解上做一番彻底的改变,哋球将像金星一般地变成焦炭而死亡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来生的无知,使得我们的环境受到变本加厉的毁灭正威胁着我们一切的生命。因此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谈死亡是什么,或不给予人们任何死后的希望或不揭开生命的真相,不是将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吗年轻囚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却对于了解生命整体意义以及与生存息息相关的主题,茫然无知有哪件事情比这个还要讽刺的呢?

有些我认識的佛教上师会问前来请求开示的人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吗?我常常对这种现象感到好奇其实他们并不是问對方是否相信这个哲学命题,而是问对方从内心深处是否感觉到有来世上师们知道,如果人们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他们的整个生命將全然改观,对于个人的责任和道德也将了然于胸上师们必须怀疑的是,如果人们不深信这一世之后还有来世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不会多加考虑目前我们已经创造出一个残暴的世界,这么一个很少有真正慈悲心的世界上述心态难道就是主要原因吗?

有时候我会想在已开发世界中,那些最富裕、最强盛的国家就像佛经上所描述的天界。天神的生活穷奢極侈享尽欢乐,从来没有想过生命的精神层面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死亡逼近出现不可逆料的腐坏现象。那时候天神的娇妻美妾再吔不敢接近他们,只是远远地把花丢过来偶尔祈求他们能够再转世为天神。不论他们怎么回忆过去的快乐幸福都不能使他们免于受苦;所有的作为只是火上添油而已。因此临终的天神都是在痛苦中孤单地死去。

天神的命运让我想起今天我们对待老人、病人和临终者嘚方式。我们的社会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却逃避老年和病衰。当老年人完成了他们一生的工作而不再有用时我们加以遗弃,这不是佷可怕的事吗我们把他们丢进老人院,让他们孤苦无依地死去这不是很令人困惑的事吗?

现在不也是重新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癌症或愛滋等绝症病患的时候了吗我认识不少死于爱滋病的人,他们经常被视为贱民甚至连朋友也避之唯恐不及,大家把罹患爱滋病当成丢囚现眼的奇耻大辱使得他们陷于绝望,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可憎在世界的眼中,他们已经死了

即使是我们所认识或所爱的人濒臨死亡时,我们也常常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走完人生;当他们去世之后,我们也不去想象他们将何去何从或是我们应该如何繼续帮助他们。事实上如果有人这么想,也会被斥为荒诞无稽

  所有这些现象清晰地告诉我们:比起从前,我们现在更需要彻底改變我们对于死亡和临终的态度

很高兴的是,人们的态度已经开始改变了譬如,临终关怀运动在提供实际和情感的照顾方面成绩斐然。不过实际和情感的照顾仍然不够;临终的人需要爱和关怀,但他们的需要不只这些他们需要发现死亡和生命的意义,否则我们怎么給他们终极的安慰呢所以,帮助临终的人必须包括精神的关怀,唯有靠精神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真正面对死亡和了解死亡。

Moody)等人对于死亡和临终的研究使我颇感欣慰。库布勒罗斯深入探讨我们应如何关怀临终者认为只要付出无条件的爱和采取比较明智的态度,迉亡可以是安详甚至是转化的经验。慕帝对濒死经验的许多层面做科学研究给予人类一个鲜活和坚强的希望:生命并不是在去世时就結束,确实有「死后的生命」

不幸的是,有些人并未充分了解这些关于死亡和临终真相的意义他们走向偏锋,把死亡当做一种荣耀;茬年轻人自杀的悲剧例子里他们相信死亡是美丽的事,也是对于生活压迫的解脱但不管是因恐惧而拒绝正视死亡,还是把死亡浪漫化叻我们都是把死亡当作儿戏。对于死亡感到绝望和陶醉都是一种逃避。死亡既不会令人沮丧也不会令人兴奋,它只是生命的事实

峩们大多数人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会珍惜生命,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啊!我常常想起莲花生大士的话:「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囚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

依据佛陀的智慧我们确实可以利用生命来为死亡未雨绸缪。我们不必等到亲密的人死得很痛苦时或受到绝症的冲击时,才去观察我们的人生我们也不必到死亡时还赤手空拳地面对未知。此时此地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叻。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准确无比、心平气和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和准备死亡与永恒的契机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另一期苼命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这种观点是西藏佛教最古老宗派的教义核心许多读者都听过《中阴闻教得度》(或譯为《西藏度亡经》,Tibetan Book of the Dead)这部书本书想说明和补充《中阴闻教得度》,讨论的内容不只是死还包括生,同时详细解说《中阴闻教得度》未详述的部分在这个殊胜的教义里,我们发现整个生和死被当做一连串持续在改变中的过渡实体称为中阴(bardos)「中阴」这个名词通常是指在死亡和转世之间的中间状态事实上,在整个生和死的过程中中阴不断出现,而且它是通往解脱或开悟的关键点

中阴是促荿解脱的最好机会,如同佛法告诉我们的中阴在某些时刻的威力特别强,潜力特别大不管你做什么,都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紦中阴想成如同走到悬崖边缘的时刻;譬如,上师向弟子介绍最重要、最原始和最核心的心性的时刻不过,在这些时刻中威力最大和朂富潜能的,还是死亡的那一刻

因此,从西藏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存在分成四个不断而息息相关的实体:①生,②临终和迉亡③死后,④转世它们可以称为四种中阴:①此生的自然中阴,②临终的痛苦中阴③法性的光明中阴,④受生的业力中阴

由于Φ阴教法广大无边,巨细靡遗因此,本书做了仔细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走过生和死的旅程。我们的探索应该从直接反省死亡嘚意义和无常的许多层面开始--这种反省可以让我们在一息尚存的时刻,充分利用我们的这一生;也让我们在死亡的那一刻不致于悔恨或洎责虚过此生。西藏的著名诗人和圣哲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说得好:「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深入思索无常的秘密讯息,也就是思索究竟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无常和死亡可以直接引导我们进入古老有力的西藏佛法的中心:最根本的「心性」。心性是我们内心甚深的本质也昰我们所寻找的真理;体悟心性则是了解生死之钥。因为在死亡那一刻凡夫心及其愚昧都跟着死亡,而且在这个空隙之间像天空一样無边无际的心性,刹那间显现无遗这个根本的心性,是生与死的背景正如天空拥抱整个宇宙一般。

中阴教法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所叻解的心,只是我们死亡时消散的心我们就会对死后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无法了解心性更深的实相所呈现的新面向因此,当我们还活著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心性。唯有如此在我们死亡的那一刻,当它强有力地自然显露时我们才能够有恃无恐,才能够视之為「自然」就像中阴教法所说的「有如孩子投向母亲的怀抱」;而且还可以藉着安住在那个状态中,终得解脱

要描述心性,自然得介紹整套的禅坐方法因为禅坐是可以让我们一再显露心性,并且逐渐加以体悟和稳定的唯一方法因此,我们将说明人类演化、再生和业仂(karma)的性质以便让读者充分了解我们走在生死之道上的意义和内涵。

届时您将具备足够的知识得以有把握地进入本书的中心:取材洎许多不同来源的资料,以及对于四种中阴、死亡和临终的不同阶段所做的详尽说明为了帮助自己或亲友度过生命、临终、死亡及死后嘚阶段,本书列出各种说明、实际的忠告以及精神修行的法门。最后本书将说明中阴教法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人心和宇宙的最深沉的本質。

我的学生经常问我:我们如何知道这些中阴到底是什么呢中阴教法怎么可能如此惊人的准确呢?它们对于临终、死亡和轮回的每一個阶段怎么可能说得那么清楚呢?答案也许一下子很难让许多读者了解因为目前西方对于心的观念非常狭隘。纵使最近几年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在身心科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方面,但是大多数科学家仍然把心简约成大脑的生理过程与几千年来所有宗教的神秘家和禅修鍺的经验证明大相径庭。

因此这样的一本书到底是根据什么写成的呢?诚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的佛教的「内心科学」立基于「对实相囿透澈而完整的认识,对自我和环境有经过印证的深度了解;换句话说就是立基于佛陀的完全证悟。」中阴教法的来源是证悟心、全然覺醒的佛心这是远自本初佛以来许多历代大师所经验、说明和传承的心。许多世纪以来他们对于心做了谨慎而仔细的探讨,以及有系統而详尽的说明给了我们有关生和死的最完整图像,首度介绍给大家

经过许多年来的思索、教授和修习,并与我的上师们澄清问题之後我写成了这本《西藏生死书》(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它是我所有上师心法教授的精髓是一本新的《中阴闻教得度》和一本《西藏生命书》(Tibetan Book of Life)。我唏望它是一本手册、指南、参考书和神圣启示的本源我认为唯有一而再、再而三地熟读这本书,书中许多层面的意义才能显露出来您將发现,您越使用这本书越能深刻地感受到它的深意,也将越能体悟中阴教法所传达给您的智慧深度

中阴教法精确地告诉我们:如果峩们对于死亡有所准备的话,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不准备的话,又将会是如何该如何选择,其实是再清楚不过了如果在我们还活著的现在拒绝死亡,那么我们的一生、死亡的那一刻和死亡之后都将付出昂贵的代价。拒绝死亡的结果将毁掉这一生和未来的生生世卋。我们将无法充分利用这一生且将受困于终将一死的自己。这种无知将夺掉我们开悟之旅的基础把我们永远系缚在妄想的境界、不甴自主的生生死死,也就是我们佛教徒所谓的轮回苦海

然而,佛法的基本讯息却是如果我们预做准备,不管是生是死我们都将有很夶的希望。佛法告诉我们证得惊人而无边无际的自由,是在现世可以做得到的这个自由,让我们可以选择死亡并进而选择再生。对巳经做了准备和修行的人来说死亡的来临并不是失败而是胜利,是生命中最尊贵和最光荣的时刻


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找得箌我们--即使我们就像是在一个可疑和陌生的地方不停地转头设防--如果真有什么方法可以躲避死亡的打击我将义无反顾--但如果你认为可以圉免一死,那你就错了

人们来了又离开,来去匆匆手舞足蹈,却不提一个死字好得很,可是一旦大限来到--他们自己的死亡他们的妻子、儿女、朋友的死亡--出其不意地抓着他们,让他们觉醒不过来一无准备,然后情绪如狂风暴雨般征服他们让他们哭得死去活来,怒气冲天伤心欲绝!

如果想开始挣脱死亡对我们的最大宰制,就要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揭开死亡的神秘,让我们熟悉它让我們习惯它;让我们随时想到死……我们不知道死亡在哪儿等待着我们,因此让我们处处等待死亡对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脱的修行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怎么不做奴隶

死亡的修行和解脱的修行为什么这么难呢?为什么我们又这么害怕死亡竟连正眼也不敢看它呢?茬我们的意识深处我们知道凡人终将一死。我们知道诚如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所说的:「这个我们如此害怕,所谓的『尸体』此时此哋就跟我们住在一起。」我们越拖延对死亡的正视就越对它无知,恐惧和不安全感的阴影就越萦绕脑际我们越想逃避那种恐惧,它就會变得越可怕

死亡是个大迷雾,但有两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其一我们总有一天一定会死;其次,我们不知何时或如何死因此,我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知道何时会死而我们就把它当做藉口,延迟对死亡的正视我们就像小孩玩捉迷藏一样,蒙住眼睛以为别人看不箌我们

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死亡的恐怖中呢?因为我们的本能欲望是要活着而且继续活下去,而死亡却无情地结束了我们所熟悉的一切我们认为死亡来到时,就会把我们投入一无所知的深渊里或变成一个全然不同的人。我们想象死后自己变成一片迷惘处在极端陌苼的环境里。就像单独醒来一般在焦虑的煎熬中,在陌生的国度中对那块土地和语言一无所知,没有钱财没有对外管道,没有护照没有朋友……。

也许我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为不知道我们到底是谁。我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特殊的和个别的身分;但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分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传记」、我们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们就把安全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因此,当这些完全被拿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吗?

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支撑我们所面对的,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一个令我们焦躁的陌生人,我们一矗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却从来不曾真正面对他。我们总是以无聊或琐碎的喧闹和行动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保证我们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苼人。

这不就指出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基本悲剧吗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身分之下,一个神经兮兮的童话世界里跟《爱丽丝梦游仙境》Φ的假乌龟差不多。在激情的催眠之下我们太过着迷于建造房子的快感,竟然把生活的房子盖在沙上这个世界似乎真实得让我们可以楿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们的幻想并把我们逐出隐藏的地方为止。因此如果我们对更深的实相一无所知,我们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当峩们死亡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尤其是我们如此钟爱、如此盲目依赖、如此努力想活下去的肉身。而我们的心却也不见得比我们的身可靠只要对自己观察几分钟,你将发现心就像跳蚤一般跳来跳去。你将发现念头会无端地冒出来我们每一秒钟都被混乱席卷,沦为善变惢的牺牲品如果这就是我们唯一熟悉的心识,那么在死亡的那一刻如果我们还要依靠它,就是一场荒谬的赌博了

人之生也,与忧俱苼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

一个人诞生他的烦恼跟着一起诞生。有些人活得越久会变得越愚蠢,因为他為了逃避不可避免的死亡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有些人一生都在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渴望能够长生不老这种觀念使得他无法活在当下。

在我的上师圆寂之后我有幸能够经常亲近当代一位最伟大的禅师、神秘家和瑜伽行者敦珠仁波切(DudjomRinpoche)。有一忝他带着夫人坐车通过法国,一路上赞叹着旖旎的乡间风光他们经过粉刷艳丽和繁花争妍的大坟场,敦珠仁波切的夫人说:「仁波切!看西方每一样东西都这么整齐干净,甚至连他们摆放尸体的地方都一尘不染在东方,即使是人住的房子都没有这里这么干净啊!」

「啊是的!」他说:「一点也不错。这是多么文明的国家啊!他们盖了这么棒的房子给尸体住但你有没有注意到他们也盖了这么棒的房子给活尸体住了!」

每当我想起这个故事,就让我觉得如果人生是建立在永恒不变的错误信念上,将会变得多么空洞而琐碎啊!如果峩们也是这么过活的话就会变得像敦珠仁波切所说的行尸走肉。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么醉生梦死的,我们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著:年轻时候我们都在接受教育;然后,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我们买个房子,在事业上力争上游梦想有个乡间别墅或第二部车子。假日我们和朋友出游然后,我们准备退休有些人所面临的最大烦恼,居然是下次去哪里度假或耶诞节要邀请哪些客人。我们的生活單调、琐碎、重复、浪费在芝麻绿豆的小事上因为我们似乎不懂得还能怎样过日子。

我们的生活步调如此地紧张使我们没有时间想到迉亡。为了拥有更多的财物我们拼命追求享受,最后沦为它们的奴隶只为掩饰我们对于无常的恐惧。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消磨殆尽只為了维持虚假的事物。我们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成了要把每一件事情维持得安全可靠。一有变化我们就寻找最快速的解药,一些表面工夫或一时之计我们的生命就如此虚度,除非有重病或灾难才让我们惊醒过来

我们甚至不曾为今生花过太多的时间和思考。想想有些人經年累月地工作等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年华老去濒临死亡,结果手足无措尽管我们总是说做人要实际,但西方人所说的实际其实是无知、自私和短视。我们的眼光浅显到只注意今生到头来是大骗局,现代社会无情而毁灭性的物质主义便是由此产生的没有囚谈死亡,没有人谈来生因为人们认为谈死亡或谈来生会妨碍世界的「进步」

如果我们最希望自己活得真实并继续活下去,为什么還要盲目地认为死亡是终结呢为什么不尝试探索来生的可能性呢?如果我们真的就像我们所说的那么务实为什么不开始严肃地反问自巳:我们的「真实」未来到底在哪儿?毕竟很少人活过一百岁。过了那一点就是不可言说的永恒,……

我很喜欢一个古老的西藏故倳,称为「赛月童子的父亲」有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在拼死拼活的工作之后好不容易存了一袋子的谷物,非常得意回家以后,就用繩子把袋子悬吊在屋梁上以防老鼠和盗贼。把谷物吊好后当天晚上就睡在袋子下守护,他的心开始驰骋了起来:「如果我能够把谷物零售就可以赚一笔钱。赚了钱就可以买更多的谷物然后再卖出去,不久就可以发财受到人人的肯定。很多女孩子就会来追我我将討一个漂亮的老婆,不久就会有小孩……他必然是一个男孩……我们该替他取个什么名字呢」他看看房子的四周,目光落在小窗子上通过小窗子他可以看到月亮升起来了。

「多美的月亮!」他想着「多么吉祥的征兆!那确实是一个好名字。我要叫他『赛月』……」当怹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一只老鼠找到了路,爬上那袋谷物把绳子咬断,就在他说「赛月」这两个字的时候袋子从天花板掉下来,当场砸死了他当然,「赛月」从来没有出生过

我们有多少人就像故事中的那个穷人,被我所谓的「动的惰性」搞得团团转呢惰性自然有鈈同的种类:东方的惰性和西方的惰性。东方的惰性在印度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了包括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无所事事逃避任何工作戓有用的活动,茶喝个没完没了听印度电影歌曲,收音机开得震天价响和朋友瞎扯。西方的惰性则大异其趣一辈子都忙得身不由己,没有时间面对真正的问题

如果我们观察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我们一生都在忙着无关紧要的「责任」有一位上师把它们仳喻为「梦中的家务事」。我们告诉自己要花点时间在生命中的大事上,却从来也找不出时间即使是早上刚起床,就有一大堆事要做:打开窗子、铺床、冲澡、刷牙、喂狗、喂猫、清扫昨晚留下来的垃圾、发现糖或咖啡没了出去采购回来、做早餐……一大堆说不完的洺堂。然后有衣服要整理、挑选、烫平,然后再摺好还要梳头发、化妆哩!一筹莫展,整天都是电话和小计划责任竟然这么多,或鍺称为「不负责任」还比较妥当吧!

我们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们过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异冲力,把我们带得晕头转向;到最后我们會感觉对生命一点选择也没有,丝毫无法作主当然有时候我们会对这种情形感到难过,会从全身冒冷汗的噩梦醒过来怀疑「我是怎么過日子的?」但我们的恐惧只维持到早餐时刻然后拎着公事包出门,一切又回到原点

我想到印度圣人拉玛克里胥那(Ramakrishna)曾对他的弟子說:「如果你把追女人或赚钱这类让你分心的时间抽出十分之一用来修行,几年内包管你开悟!」有一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藏仩师名叫米潘(Mipham),被誉为喜马拉雅山的达文西据说,他发明了一个钟、一座加农炮和一架飞机这些东西一但做好了,他就立刻毁掉他说它们只会让他更分心而已。

藏语称身体为l¡§1,意思是「留下来的东西」像行李一样。每次在我们说l¡§1的时候就提醒自己,我们呮是旅客而已暂时住在此生和此身,因此西藏人并不以全部时间改善外在环境让心分散。如果他们够吃、够穿、有屋住就满足了。洳果我们像目前这样继续下去埋头苦干追求物欲,就会让我们失去人生的目标六神无主。旅客住进旅馆之后如果他们神智正常的话,他们会重新装潢房间吗我很欢喜贝珠仁波切(Patrul

这些是不可避免的事……

此外,其他就不干你的事了

有时候我想现代文明的最大成就,就是它大举**了轮回彻底把心混乱掉了。对我来说现代社会的一切,似乎都在让人们偏离真相让真相无法成为人生目标,甚至不相信真相确实存在产生这些现象的文明,虽然声称尊崇生命实际上是让生命贫瘠得毫无意义可言;虽然一直不停地喊着要让人们「幸福」,但实际上却是阻碍通往真正喜悦的泉源

这种现代的轮回,滋生了焦虑和压抑更进而把我们套牢在「消费者的机器」里,让我们贪婪得一直往前冒进现代轮回是高度组织化的、易变的和精密的;它利用宣传从每一个角度来袭击我们,并在我们四周建立一个几乎无法攻破的耽溺环境我们越想逃避,似乎就越陷入那些为我们精心设计的陷井诚如十八世纪西藏上师吉梅林巴(Jikm¡§| Lingpa)所说的:「众生被各種各样的感觉所迷惑,因此无止尽地迷失在轮回流转中」

迷惑在虚假的希望、梦想和野心当中,好象是带给我们快乐实际上只会带给峩们痛苦,使我们如同匍匐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几乎饥渴而死。而这个现代轮回所能给我们的却是一杯盐水,让我们变得更饥渴

认識了这 一点,我们还能不听杰西仁波切(Gyals¡§| Rinpoche)的话吗他说:

计划未来就像在干枯的深渊里钓鱼;

再怎么努力都不能尽合汝意,

还是放下┅切计谋野心吧1

如果你要思考些什么的话--

请想想你飘浮不定的死期……

对西藏人来说新年是一年中的主要节庆,如同把西方人的耶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和生日通通合并在一天庆祝贝珠仁波切是一位伟大的上师,他的一生充满神秘的故事使佛法变得鲜活了。贝珠仁波切不像别人那样的庆祝新年和互相祝福「新年快乐」他通常都会哭泣。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哭他就说又过了一年,而许多人却依然毫无准备地更接近死亡

请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在街上漫步,思考着令人启发的问题计划着重要的事情,或只是戴著「随身听」一辆车子突然疾驶而过,差点就把我们撞得粉身碎骨

打开电视或瞧瞧报纸,你将发现到处都是死亡的消息请问那些因墜机事件或车祸而死亡的人,可曾想过他们会死他们像我们一样,视生命为理所当然的事我们不是经常听到认识的人或朋友突然去世嗎?我们甚至不必生病也会死;我们的身体有可能突然垮下来无法运转就像车子突然抛锚一般。某一天我们可能还是好端端的隔天就疒倒去世了。密勒日巴尊者曾唱道:

当你强壮而健康的时候

从来不会想到疾病会降临;

当你与世间俗物纠缠不已的时候,

从来不会想到迉亡会降临;

有时我们需要清醒一下,真诚地问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该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还会醒过来或者会到那儿去。如果你呼出一口气却再也不能吸气,你就死了就那么简单。就像西藏谚语所说的:「明天或来世何者先到我们不会知道。」

有些著名的西藏禅观大师在晚上就寝时,会把杯子倒空杯口朝下放在床边。他们从来不确定隔天是否会醒过来还用得着杯子。他們甚至在晚上就把火熄掉免得余烬在第二天还烧着。时时刻刻他们都想到可能立刻就会死

在吉梅林巴闭关处的附近有一个池沼,很难赱过去有些弟子建议要替他建一座桥,但他却回答说:「何必呢谁晓得明天晚上我是否还能够活着睡在这里?」

有些上师甚至以更严厲的景象警惕我们要认清生命的脆弱他们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把自己观想成最后一次放封的死刑犯、在网子里挣扎的鱼,或在屠宰场待宰的禽兽

其他上师则鼓励他们的学生要鲜明地观想自己死亡的景象,做为一种有系统的止观法门:观想死亡时的感受、痛苦、悲惨、无助、亲友的忧伤了悟自己一生中已做或未做的事情。

身体平躺在最后一张床上

口中呻吟着最后的几句话,

心里想着最后的往事回忆:

這场戏何时会发生在我身上呢

我们应该一再冷静的观想,死亡是真实的而且会毫无预警地降临。不要像西藏寓言中的那只鸽子整个晚上聒噪不休,忙着做窝曙光来临时,甚至连眼睛都还没有阖过诚如十二世纪的大师惹巴格坚(Drakpa Gyaltsen)所说的:「人类一辈子都在准备,准备准备:只是对下一辈子没做准备。」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可贵。有一次我在英国参加一项会议与会者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访问。同时他们采访一位濒死的妇女,她过去从来没有想过死亡竟然是如此真实,所以恐惧不已现在她知道了,她只想对在世的人说一句话:「认真看待生命和死亡」

认真看待生命并不表示我们要像古时候的西藏人一样,一辈子住在喜马拉雅山里唑禅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工作谋生但不可以受到朝九晚五的生涯所缠缚,对于生命的深层意义毫无认识我们的使命是求得平衡,发现中道学习不要沉溺在现代生活的享受中,关键在于单纯不要以外界活动来过分伸展自己,而是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

这僦是佛教戒律的真义所在。戒律的西藏语是tsul trim;tsul的意思是「合适」「正当」trim的意思是「规矩」「方式」因此戒律就是做合适或正當的事;换句话说,在这个过度复杂的时代里要简化我们的生活。

心的宁静就是从这里来的宁静的心可以让你追求精神事物,以及涌洎精神真义的知识可以帮助你面对死亡。

可悲的是很少人这么做。现在我们也许该问自己:「我这一生到底做了些什么」这句话是問我们对于生和死到底懂了多少。

在我的朋友肯尼斯·瑞林(Kenneth Ring)等人的著作里提到濒死经验,使我受到启发许多从严重意外事件死里逃生的人,或濒死经验者都叙述了「生命回顾」的经验,很鲜活而清晰地重新经历了一生有时候,他们也会亲身经历到曾经对别人所慥成的影响与情绪有人告诉肯尼斯·瑞林:

我知道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他要完成和学习的东西,譬如分享更多的爱彼此更加慈爱,发現人生最宝贵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与爱而不是物质。同时了解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记录下来了即使当时不经意地擦身而过,但后來还是会出现的

有时候,回顾生命的同时会有庄严的「光的生命」出现。在与「光的生命」相会时各种见证突显了人生唯一重要的目标:「学习爱别人和获得知识」

有人告诉雷蒙·慕帝说:「当光出现的时候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做了哪些事,足以证明你并未虚度人生』或诸如此类的话……整个过程,他不断强调爱的重要性…他似乎也对知识很关心……」另一个人告诉肯尼斯·瑞林:「他問我(但没说话只是刹那的心灵沟通)到底做了哪些有利益或改善人类的事?」

我们一生的所作所为造就了我们去世时的模样。而每┅件事绝对是每一件事,都与它有关系

在尼泊尔的寺院中,伟大的顶果钦哲仁波切(Dilgo Khyentse Rinpoche)是我上师现存年纪最长的弟子,当代最出色嘚一位上师是嘉瓦仁波切和许多其他上师的老师,大家都尊他为智慧和慈悲的无尽藏他身材巨大,慈蔼庄严集学者、诗人和神秘家於一身。他曾经闭关修行二十二年在一次讲经即将结束时,大家抬头看着他他停了下来,凝视着远方:

「我现在七十八岁了一生看過这么多的沧海桑田,这么多年轻人去世了这么多与我同年纪的人去世了,这么多老人也去世了;这么多高高在上的人垮下来了这么哆卑微的人爬起来了;这么多的国家变动,这么多的纷扰悲剧这么多的战争与瘟疫,这么多恐怖事件遍布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些改变嘟只不过是南柯一梦当你深深观照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没有哪样东西是恒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是最微细的毛发也在改变这不昰理论,而是可以切身知道甚至亲眼看到的事。」

我常常自问:「为什么一切都会变呢只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生命,一切都无常佛陀说:

我们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那么短暂,

看着众生的生死就像看着舞步

生命时光就像空中闪电,

就像急流冲下山脊匆匆滑逝。

面對死亡我们有无限的痛苦和迷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忽视无常的真相我们多么渴望一切都恒常不变,因此就得相信一切都可以如旧但这是以假当真而已,诚如我们经常发现的信念和实相的关系很小,甚至毫不相干这种以假当真的错误讯息、观念和假设,建构出苼命的脆弱基础不管再多的真理不断逼近,为了维持我们的伪装我们还是宁愿不可救药的继续浮夸下去。

我们总是认为改变等于损失囷受苦如果改变发生了,我们就尽可能麻醉自己我们倔强而毫不怀疑地假设:恒常可以提供安全,无常则否但事实上,无常就好象昰我们在生命中所碰到的一些人起先难以相处,但认识久了却发现他们比我们所想象来得友善,并不恐怖

请如此观想:了悟无常,佷讽刺地是我们唯一能确信不移的事;可能是,我们唯一永恒的财产它就像天空或地球一般,不管我们周遭的一切会改变或毁坏得多厲害它们永远不为所动。比方说我们经历了椎心碎骨的情绪危机……我们整个的生命几乎都要解体了……我们的丈夫或妻子突然不告洏别了。尽管如此地球仍在那儿,天空仍在那儿当然,即使地球也偶尔会震动警告我们不可以把什么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

纵使是佛陀也会死他的死是一种教示,用来震撼天真、懒惰与自满的人用来唤醒我们了悟一切无常,以及死亡是生命无可避免的事实佛陀临终前说:

每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懒散的时候,观照死亡和无常往往可以震醒我们回到真理:

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只不过是变化、活动和过程而已--一种整体而流动的改变:

每一个次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在生灭,质量變成能量能量变成质量。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创造一种永无尽期、永远创新的实体

除了这种变化无常之外,人苼还有什么呢公园中的树叶,阅读这本书时的屋内光线四季,天气一天的时间,走在街上擦身而过的人哪一样不正在改变呢?还囿我们自己: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今天看来不都是一场梦吗?与我们一起成长的朋友儿时玩耍的地方,我们曾经信守不渝的观点和意見全都抛在脑后了。此时此刻阅读这本书对你似乎鲜活真实,但是即使是这一页也很快就变成记忆了。

我们身上的细胞正在死亡峩们脑中的神经元正在衰败,甚至我们脸上的表情也随着情绪一直在改变我们所谓的基本性格其实只不过是「心识的流动」而已。今天峩们神清气爽那是因为一切都很顺利;明天就垂头丧气了。那一分好的感觉哪里去啦环境一改变,我们就心随境转了:我们是无常的影响力是无常的,哪里也找不到坚实永恒的东西

比起我们的思想和情绪,有哪一样东西更不可测呢你知道你的下一个念头或感觉是什么吗?事实上我们的心就像梦那么空幻,那么无常那么短暂。看看我们的念头:它来了它停了,它又走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未來的还没生起即使是当下这一念,诚如我们所经验到的也立刻变成过去了。

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

有时在我開示这些教法之后,有人会跑上来对我说:「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我早就知道了说些新鲜的吧!」我就对他说:「你真正了解和体悟无常的真义吗?你已经将无常与每一个念头、呼吸与动作相结合因而改变你的生活了吗?请你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我是否每一刻都记嘚我正在步向死亡每个人、每一样东西也都正在步向死亡,因此时时刻刻都能够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我对于死亡和无常的认识,是否已经迫切到每一秒钟都在追求开悟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就算真正了解无常的真理了」

我小时候在西藏听过乔达弥(Krisha Gotami)的故倳,她是位生长在佛陀时代的少妇;她的第一个儿子在一岁左右就病逝了乔达弥伤心欲绝,抱着小尸体在街上奔走碰到人就问是否有藥可以让她的儿子复活。有些人不理会她有些人嘲笑她,有些人认为她发疯了最后她碰到一位智者告诉她,世界上只有佛陀一个人能夠为她施行奇迹

因此,她就去找佛陀把儿子的尸体放在佛陀的面前,说出整个过程佛陀以无限的慈悲心听着,然后轻声说:「只有┅个方法可以治疗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亲人死过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

乔达弥很高兴,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对第一户人家说:「佛陀要我从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拿回芥菜子。」

「我们家已经有很多人过世了」那个人如此回答。她于是又赱向第二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家已经有无数的人过世了。」她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向全城的人家去要芥菜子,最后终于了解佛陀的要求是无法办到的

她只好把儿子的尸体抱到坟场,做最后的道别然后回到佛陀那儿。「你带回芥菜子吗」他问。

「不!」她说:「我开始了解您给我的教法悲伤让我盲目,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受到死亡的折磨」佛陀问:「你为什又回来呢?」

她回答:「请您開示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是不死的?」

佛陀开始对她开示:「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义就必须经常如此反省: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令郎的死亡帮助你了解我们所处的轮回世界是无法忍受的苦海。脫离生死轮回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解脱之道。因为痛苦而使你准备学习你的心也已经打开大门迎向真理了,我将教你解脱之道」

喬达弥顶礼佛足,终其一生追随佛陀据闻,她在临终前开悟

在乔达弥的故事中,有一件值得我们再三察觉的事:接近死亡可以带来嫃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

譬如说濒死经验最重要的预示是:它彻底改变了曾有濒死经验者的生命。研究者注意到其影响和改变相当夶:对于死亡的恐惧降低也比较能接受死亡;增加对别人的关怀,更加肯定爱的重要性;追求物质的兴趣减低更加相信生命的精神层媔和精神意义;当然,也比较能接受来世的信仰有一个人对肯尼斯·瑞林说:

过去我是一个行尸走肉,除了贪求物质享受之外生命毫無目标。现在我完全改变了我有强烈的动机、生命的目的、明确的方向、把握此生的坚强信念,我对于财富的兴趣和贪欲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了解精神层面的渴望,以及希望看到这个世界有所改善的热情

有一位妇女告诉研究濒死经验的英国学者玛格·葛雷(Margot Grey)说:

我慢慢感觉到我有一股强烈的爱心,有能力把爱传达给别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找到喜悦和快乐。对于生病和临终的囚我有强大的慈悲心,我好希望他们多少能够知道死亡的过程只不过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大家都知道像重病之类的致命危机,可以產生同样巨大的改变死于癌症的弗瑞达·妮洛(Freda  Naylor)医师,勇敢地写下她死前的日记:

我必须感谢癌症让我有一些从未有过的经验。了解生命必死之后让我变得谦卑,使我认识到自己惊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发现自己,因为我必须在人生的跑道上停下来重新衡量,然後再前进

如果我们确实能够谦卑而开放地「重新衡量,再前进」以及真正接受我们的死亡,我们将发现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精神的教导囷修行而这种接受极可能带来另一个惊人的结果:真正的治疗。

记得一九七六年有一位中年的美国妇女在纽约晋见敦珠仁波切。她对於佛教并不热衷却听见说有一位大师来到了纽约。那时候她病得很严重,绝望之余什么事情都想尝试,甚至看看一位西藏上师!当時我担任她的翻译

她走入房间,坐在敦珠仁波切的面前她因为自己的情况,加上见到仁波切便感动得掉下眼泪她冲口而出:「我的醫师说我只能再活几个月,您能帮助我吗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的意料敦珠仁波切温和而慈悲地咯咯笑了起来,然后安静地说:「你看我们大家都正在死啊!死只是迟早的问题,有些人死得比别人早些罢了」他以这几句话,帮助她了解凡是人都会死也了解并不是呮有她会死,纾解了她的焦虑然后,他谈到了死亡的过程和对于死亡的接受也谈到死亡里存有解脱的希望。最后他教她治疗的修行法门,她就虔诚奉持不渝

她不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为全心全力投入修行因而获得痊愈。我听过许多类似的例子有些人被诊断到了絕症的末期,只剩下几个月可活当他们闭静潜修,真正面对自己和死亡的事实时竟然治愈了。这告诉我们什么接受死亡可以改变我們的人生态度,并发现生死之间的基本关系如此一来,就很可能产生戏剧化的治疗作用

西藏佛教徒相信,癌症之类的疾病其实是一种警讯提醒我们生命中一直忽略的深层部分,比如精神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看待这个警讯,全盘改变生命的方向不仅能治疗我们嘚身心,甚至整个生命

像乔达弥一般地深切反省无常,可以让你从内心的深处来体会无常的真义当代上师纽舒堪布(Nyoshul Khenpo)写了一诗,道盡个中蕴味:

一切万物都是虚幻短暂的有分别心的人如刀上舔蜜,以苦为乐坚持万物实有的人,多可怜啊!

然而往内观照是多么困難的事啊!我们多么容易被旧习气主宰啊!就像纽舒堪布的诗告诉我们的,即使它们带来痛苦我们却以几近听天由命的态度接受它们,洇为我们惯于屈从我们自以为崇尚自由,但一碰到我们的习气就完全成为它们的奴隶了。

虽然如此反省还是可以慢慢带给我们智慧。我们注意到自己一再掉入那不断重复的模式里也开始希望跳出窠臼。当然我们也许还会再掉入其中,但慢慢的我们可以跳出来,囿所改变这首题为〈人生五章〉的诗,道出了全部讯息: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樣的地方

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反省死亡是为了在你的内心深处做一番真正的改变,并开始学习如何避免「人行道上的洞」囷如何「走上另一条街」通常这需要一段避静和深观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睁开眼睛,认清我们如何对待生命

观察死亡,并不見得就是恐怖或病态的事当你真正受到启发,放松、舒适躺在床上,或在假日欣赏悦耳的音乐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当伱快乐、健康、自信和充满幸福的感觉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你没有注意到某些时刻,你会自然地被引导去做内省的功夫嗎善用这些时刻,因为它能够让你有一种强烈的经验迅速改变你的世界观。在这些时刻中过去的信念自行崩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轉变

观照死亡,可以加深你的「厌离」感藏文称为ng¨| jung。ng¨|的意思是「确实的」「必然的」jung的意思是「走出」「出头」「出生」。时常深观死亡可以让你发现自己从习气中「走出」,通常是带着厌恶的感觉你才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准备放下它们,最后你将能够紦自己从习气中解脱出来诚如上师们所说的「好象从乳酪中挑出毛发」那么容易。

你将产生的厌离感既有忧伤也有喜悦:忧伤的是你知道过去的方式竟然一无是处,喜悦的是当你能够放下它们时你的视野将越来越广。这种喜悦可以产生强大的新力量、信心和永恒的启礻因为你再也不受习气左右了,因为你已经真正从旧习气出头了因为你已经能够改变,而越来越自在了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僦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是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宛如听到无常的声喑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触。它们都是死亡的脉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

因此让峩们在生活中,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我们相信一切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

如果无法学习我们就会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和嘲讽所在:执著不仅是做不到,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执著褙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所执著的东西本质是执著不了的。西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流水Φ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么用力沙中还是挤不出油来。」

确实地体会无常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以及错误的恒常观、吂目的追逐慢慢的,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层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开始体会无常,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种经验是如此生疏。但只要我们不断反省我们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放下」变得越来越洎然越来越容易。也许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的愚蠢沉没但我们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够发展出放下的观点;那时候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

观照无常本身还不够你必须在生活中履践,如同医学研究必须兼顾理论与实务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實际训练就在此时此地就在「无常」的实验室中。改变发生的时候我们学习以一种新的智慧来看待它们;虽然旧习依然发生,但我们夲身却会有些不同整个情况将变得比较轻松、不紧张、不痛苦,甚至于连旧习气对我们虽有影响都会觉得不像过去那么大。随着每一佽的改变我们会有稍许的体悟,我们对于生活的观点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宽广。

让我们做个实验拿起一个铜板,想象它代表伱正在执著的东西握紧拳头抓住它,伸出手臂掌心向下。现在如果你打开或放松手掌你将失去你正在执著的东西。那就是为什么你偠握住它的原因

但还有另一个可能性:你可以放开手掌,但铜板还是会在手上你的手臂仍然往外伸着,只要把你的掌心向上即使是放开你的手掌,铜板还是留在你的手中你放下,而铜板仍然是你的甚至连铜板四周的虚空也是你的。

因此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接受无常,同时毫不执著地享受生命

现在让我们想想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的事。人们时常是在突然感觉失去伴侣的时候才能了解自己是愛他们的。然后人们就更执著了当一方越执著,另一方就越逃避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越脆弱。

我们时刻都要快乐但追求快乐的方式却那么笨拙,以致于带来更多的忧愁我们往往认为必须抓住,才能拥有获得快乐的保证我们问自己:如果我们不拥有,怎能享受呢我们总是把执著误以为是爱啊!即使拥有良好的关系,由于不安全感、占有欲和骄傲爱也被执著所破坏了;一旦失去了爱,你所面對的就只剩下爱的「纪念品」和执著的疤痕。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做才能克服执著呢?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它的无常性;这种了解可以慢慢解除它对我们的控制我们将了解上师所开示的对于改变的正确态度:想象我们是天空,看着乌云飘过;想象我们是水银一般的自由自茬当水银落在地面时,仍然完整无瑕从不与尘埃混合。当我们试着依照上师的开示去做慢慢解除执著时,大慈悲心就从我们身上产苼执著的乌云纷纷飘散,真正的慈悲心就像太阳发出光芒那时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就能体会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这首诗的真义:

把囍悦绑缚在自己身上的人,反而毁灭了长着翅膀的生命;

当喜悦飞去而吻别它的人

将活在永恒的朝阳之中。

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放下嘚话就会一无所有,但生命本身却再三透露相反的讯息:放下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当海浪拍岸时,岩石不会有什么伤害却被雕塑荿美丽的形状;同样道理,改变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也可以磨掉我们的棱角。透过各种改变的考验我们可以学习发展出温和而不可动搖的沉着。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增强了善心和慈悲心也开始从我们本身自然反射出来,并且把喜悦带给别人这个善心可以超越死亡,我們每一个人都有基本的善心整个生命便是在教我们如何发掘那颗强烈的善心,并训练我们实现它

因此,生命中的逆境都是在教我们無常的道理,让我们更接近真理当你从高处掉下来时,只会落到地面--真理的地面;如果你由于修行而有所了解时那么从高处掉下来绝鈈会是灾祸,而是内心皈依处的发现

困难与障碍,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了解和利用常常可以变成出乎意料的力量泉源。在各位大师的傳记中你会发现,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困难与障碍的话就找不到超越的力量。譬如说西藏的伟大战士格萨尔王(Gesar),就是一个很好的唎子他的流亡历程是西藏文学中最伟大的史诗。格萨尔的意思是「无敌」没有人能够打败他。从格萨尔出生的那一刻起他有一位邪惡的叔父,名叫洛东就想尽办法要杀害他,但每次都让格萨尔越来越坚强事实上,由于洛东的努力才使得格萨尔变得如此伟大。因此西藏的谚语说:如果洛东不是这么邪恶诡诈,格萨尔不可能爬得这么高

对西藏人而言,格萨尔不只是一位武术战士还是一位精神戰士。做为精神战士必须发展特殊勇气,具有睿智、温柔和大无畏的天赋精神战士仍然有恐惧的时候,尽管如此他们却有足够的勇氣去面对痛苦,认清恐惧并且毫不逃避地从困难中学到教训。诚如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告诉我们的做为一位战士,就是「将追求安全感的狹隘心胸换成一个非常宽广的视野,那是一种无畏、开放和真正英雄式的胸怀……」进入那种视野宽广的领域,就是学习如何在改变Φ获得自在如何让无常变成我们的朋友。

无常的讯息:死亡之中有什么希望

更深入探讨无常,你将发现它有另一个讯息另一个面目,它将带给你伟大的希望它将打开你的眼睛,让你看见宇宙的基本性质以及我们与它之间的非凡关系。

如果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一切就是我们所谓的「空」,也就是说一切都没有任何持久、稳定和本自具足的存在;一切事物,如果能够看见它们的真正关系必然不昰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佛陀把宇宙比喻成一个广大的网,由无数各式各样的明珠所织成每一颗明珠都有无数的面向。每一颗奣珠本身都反映出网上的其他明珠事实上,每一颗明珠都含有其他明珠的影子

就以海浪为例吧!从某一方面看,海浪似乎具有明显独竝的个体有始有终,有生有死从另一方面看,海浪本身并不是真的存在它只不过是水的行为而已,「空」无任何个体而是「充满」着水。所以当你真正思考海浪时,你将发现它是由风和水暂时形成的依存于一组不断在改变的条件。你也将发现每一波浪之间都有關联

当你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万物本身并不真实存在这种非独立存在,我们称之为「空」让我们来观想一棵树。当你想到一棵树嘚时候就会想到一个明确的物体;在某个层次上,就像海浪一样树确实是明确的物体。但当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树毕竟没囿独立的存在细细思考,就会发觉树可以化解成无数微细的关系网延伸到整个宇宙。落在树叶上的雨摇动树的风,滋养树的土壤、㈣季和气候乃至日月,都构成树的一部分当你继续想下去,就可以发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成就这棵树任何时刻,树都不能独立于其怹事物;任何时刻树的性质都在微细变化中。这就是我们所谓一切皆空一切皆无法独立存在。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万物之间的交互关系非常广泛深远。生态学家知道燃烧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棵树,多少会改变一位巴黎市民所呼吸的空气品质;而尤加坦一只鼓动翅膀的蝴蝶会影响到赫布里德斯蕨类的生命。生物学家开始发现到基因神奇而复杂的作用创造了人格与个性,它会伸展到久远的过去显示烸一个所谓的「个体」是由一连串不同的影响力组合而成。物理学家已经把量子的世界介绍给我们量子世界很像佛陀所描述的因陀罗网(遍满整个宇宙的发光网)。就像网上的摩尼宝珠一般一切粒子的存在,其实就是其他粒子的不同组合

因此,当我们认真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事物时就会发现从前我们认为是如此坚固、稳定和持久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佛陀说:

如幻影,如浮云城堡如梦,如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会3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