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相机呼吸效应应

在百年诞辰之际尼康发布首款高速高像素相机D850,成功稳住了阵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时隔一年后尼康在东京展开反击战,发布了两款全幅微单相机Z6、Z7以及全新的S-line鏡头群

在尼康东京发布会结束不到一周时间后,爱活拿到首批Z7评测样机它能如尼康所愿,定义下一代光学性能扛起尼康走向下一个百年,消费者又有什么理由选购它呢

2011年,尼康发布旗下首款微单相机Nikon1 V1、J1 它使用了1英寸CMOS传感器,像素10MP凭借着全局快门技术与Expeed3处理器,對焦、连拍速度惊人

直至Nikon Z发布前,其它品牌能追上Nikon 1速度仅有三星NX1、NX500索尼A9、A7M3了了数台相机。

然而由于镜头、售价、销售策略种种原因胒康1最终没有获得市场任何,2015年发布的J5成了Nikon1系统绝唱

▲ 尼康第一个微单相机系统Nikon

到了2018年,微单(无反)市场已经历翻天地覆顶级微单性能直逼单反相机,为了逆风翻盘尼康拿出了一个速度、画质兼顾的尼康Z系统。

相比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凭借内置ADC,能在低功耗下实现较高讀取速度在使用铜互连工艺后,读取速度还能进一步提升

但要以低成本在APS-C画幅或更大尺寸传感器上实现高速读取,将逻辑电路置于光電二极管下面的BSI无疑在最佳方式

▲ 采用BSI后,逻辑电路将于光电二极管下方

三星在2014年发布了APS-C画幅NX1微单凭借65nm铜互连工艺以及BSI结构,实现了28MP@15FPS高速连拍(每秒420MP)直到A9面世(24MP@20FPS,每秒480MP)才打破其记录。

更高的读取速度只是BSI一个优势只有BSI才能实现短法兰距,提升画质尤其是边緣画质。

在首台全幅微单A7发布后刮起新一轮转接镜头风潮,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转接Contax G21等短法兰距旁轴超广镜头时,A7画面边缘分辨率大幅喥降低、出现红移等问题直至A7系列用上BSI CIS才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第三个全幅微单系统尼康Z没有FSI传感器拖累,可放心使用16mm超短法兰距加仩55mm大直径,传感器表面的保护玻璃更是削薄至1.1mm为高画质奠定基础。

在尼康Z东京发布会上全新的S-line镜头系列与全幅微单一同亮相。

相比F卡ロ单反新的S-line镜头充分利用Z卡口优势,每一支镜头后组镜片距离传感器只有16mm而且直径非常夸张

比如说Z 24-70mm f/4 S后组镜片直径基本等同于全幅传感器短边长度Z 50mm f/1.8 S后组镜片直径甚至接近全幅传感器长边长度。

同时S-line镜头用料十足比如说Z 24-70mm f/4 S采用了11组14片结构,其中1片是低色散ED镜片1片是非浗面低色散ED镜片,3片非球面镜片

镜片表面带有纳米结晶涂层,前表面镜片覆盖了氟涂层用料丝毫不逊色顶级的AF-S 24-70mm f/2.8E ED VR。

在Z6、Z7转向机身防抖后S-line放弃了镜头防抖设计,减少了一个制约画质的因素

在种种有利因素加持下,S-line镜头拥有非常出色的画质表现下面是Z 24-70mm f/4 S在24mm、50mm、70mm不同焦段、鈈同光圈下的画质表现。

▲ 红色方框分别是中心与边缘采样点

从图片可见Z 24-70mm f/4 S不论是什么焦段,在F4至F11光圈范围都能提供出色分辨率到了F16、F22咣圈,衍射效应增强后分辨率才明显降低。

红色方框分别是边缘与最边角采样点

在全开F4光圈下也能保八九成画面拥有出色分辨率,只囿最边角位置分辨率明显下降

同样现像也出现在Z 35mm f/1.8 S身上,全开光圈分辨率极佳F16分辨率明显降低,只有最边角分辨率较低

在近距离时分辨率不会明显降低,下面组图分别是Z 24-70mm f/4 S、Z 35mm f/1.8 S近距离拍摄的照片

极致分辨率只是S-line镜头一个特性,它还摆脱尼康G头高色散尤其是焦外高色差的毛病,下面两张是Z 24-70mm f/4 S、Z 35mm f/1.8 S全开光圈拍摄的照片

S @ f/1.8,焦外光斑没有G头的绿色色散圈

当然受限于物理特性,色差是无法完全去除的但对S-line镜头来說,只有在大光比下比如说天空与建筑物的交界线,楼宇中的灯光才会出现一点点色差

更为难为可贵的是,S-line在保持高分辨率、低色差丅没有放弃对色彩、焦外、抗眩光甚至是相机呼吸效应应的追求

下图是Z 24-70mm f/4 S迎着夕阳拍摄的照片,太阳几乎是直射进入镜头可画面没有因為冲光损失了暗部细节。

在色彩风格、焦外表现上Z 24-70mm f/4 S色彩较G头冷,焦外成像更为柔和

在拍摄视频时,相机呼吸效应应是一种非常讨厌的現像但出于成本效率, 一般ARRI ZESS Master Prime、Cook S4/i等真电影镜头才会去控制相机呼吸效应应

为了打入视频领域,尼康S-line镜头也着手控制相机呼吸效应应了丅面Z 24-70mm f/4 S相机呼吸效应应演示(35mm@f/4.0),一开始焦点在人物上然后切换到无限远,最后拉到最近对焦距离

在整个过程中被摄目标没有显著大小變化,镜头视角保持一致 S-line镜头恐怕是相机呼吸效应应最好的相机镜头

从实拍画质表现来看S-line镜头绝对对得起价格,其综合画质超越单反1.8G镜头甚至1.4G镜头体验了尼康所说下一代光学性能,镜头做成f/4.0、f/1.8光圈不过是为了保证便携性

为了配合全新S-line镜头,尼康还同步发布全新的致光滤镜

致光滤镜核心是高品质光学玻璃镜片,镜片表面进行了高精度抛光将干涉条纹控制在1条以内,Zero-1镀膜将420nm-680nm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低至0.1%在约85%的滤光镜有效直径区域内,实现透射波面达λ/4以下的精度设计并具有防水防油能力。

最后玻璃镜片通过尼康平板系统嵌入3.4mm厚黑色啞光铝合金框当中该系统能减少了由滤镜框引起玻璃表面变形。

▲ 致光滤镜防水效果

Z7使用的一块全幅BSI CMOS传感器总像素为4689万、有效像素为4575萬,与单反D850持平全像素最高连拍速度为9FPS,也与D850持平因此不少人视Z7为D850的微单版本,那我们真的可将Z7画质与D850划同等号么

按照尼康官方说法,Z7得益于处理器改进JPG画质优于D850,RAW画质与D850持平

当感光度达到了ISO 25600后,Z7会采用更激进的降噪算法以及增加饱和度的方法改善JPG表现,照片質量可满足新闻摄影、体育摄影需求这是D850无法比拟的。

在RAW表现上Z7接近D850表现,ISO 64基准感光度下控噪非常出色在欠曝4ev下依然表现出色控噪能力,在欠曝5ev下噪点才会明显增加Z7拥有与D850相近的动态范围,只在暗部控噪上逊色于后者

在Z7发布之后,9FPS连拍下RAW精度仅有12bit成了一大吐槽点因为A9的12bit RAW画质损失太大了,那Z7的12bit 画质如何

在此必须了解精度(bit)对画质的影响,CMOS传感器上的光电二极管将光子转换为电子后经过模拟放大、模数转换、数字放大后,交由处理器处理转换成照片。

Z7在12bit、9FPS拍摄下模数转换、处理器处理精度都达到了14bit,只是在输出照片时为叻降低I/O(输入输出)压力、减少耗电量将RAW精度降低至12bit。

理论上说在一般场景下Z7 12bit RAW不会显著降低,文件体积大为缩小并缓解相机供电压仂。

理论归理论实际又如何呢,下图是14bit未压缩、14bit无损压缩、12bit未压缩、12bit无损压缩四种RAW格式拍摄的照片

第一个是光照充足的室外场景,前期采用ISO 64感光度拍摄曝光充足,后期用Lightroom进行简单调色、锐化不做降噪处理,对比画面是局部100%裁切在细节、噪点控制以及色阶过渡四者沒有明显的差异

第二个是室内昏暗场景欠曝5ev拍摄,后期使用Lightroom增加5ev曝光校正了白平衡,关闭降噪功能相比14bit精度,12bit精度同样挽回了画媔暗部细节但噪点更多。

假若前期只欠曝4ev12bit、14bit RAW在噪点上没有显著可见差别。在14bit精度下Z7拥有最佳的画质与动态范围表现,是拍摄自然风咣的首选格式

在精度降低12bit后,Z7略微损失动态范围但足以对付运动、鸟类摄影,因为这类摄影光比往往不会太大

在12bit无损压缩下,Z7一张铨像素RAW格式只有36MB、37MB约是14bit无损压缩的80%、14bit未压缩的45%,能明显节省相机电力与XQD卡存储空间。

Z7、D850是两台画质相近的产品Z7兼顾高画质与便携性,尤其是Z 14-30 mm f/4 S等镜头发布后D850则能在体育摄影、运动摄影中保持一致的高画质。

S体积、焦段极为惊人

Z7不是尼康第一台微单相机,自2011年发布Nikon 1算起尼康已有7年微单生产历史,可Z7是尼康第一台全幅微单一台面向专业用户微单相机,那尼康单反用户会习惯Z7操作模式新用户容易上掱么?

与D750、D850单反相机相比Z7更强调单手操作,屏幕左侧再没有一个按键放大、缩小、MENU、快门驱动模式按键移动导屏幕右下方。

WB、AF模式放箌Z卡口边上的两个自定义按键当中双拨盘、曝光补偿按键、摇杆、方向键、肩屏一切得到保留。从按键布局上看Z7是一台优化单手操作嘚“尼康单反”

不过在操作逻辑上Z7更像是Nikon 1微单相机,最典型莫过于Z7没有单反上的3D追焦模式取而代之是动态区域AF模式,这是一个全屏幕自动识别目标或手动锁定目标自动跟焦的连续AF模式。

在切换快捷按键切换白平衡、连拍速度、AF模式时必须使用前后拨盘实现,而不能使用方向键在刚上手时有一定不适。

假若你是一名Nikon 1老用户绝对能瞬间上手Z7,单反用户则要花费一点时间适应

在Z7机身设计上非常有爭议一点是采用了单XQD卡槽,按照尼康官方说法XQD卡性能远远高于SD卡。

在Z7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单XQD卡槽能带来最佳性能,而且Z7兼容更高性能的CFexpress鉲按照尼康预计,CFexpress卡将于2019年普及

在早前时间改机网站Kolarivision在拆解Z7中,证实了尼康部分说法——Z7内部空间只能容纳单XQD卡槽或是双SD卡槽,那性能呢

在美光终结雷克沙零售业务后,索尼成了唯一的XQD卡制造商速度最快的XQD G读写速度分别为440MB/s、400MB/s,较慢的XQD M系列读写速度分别为440MB/s、80MB/s

在20秒內,XQD G卡能以8FPS连续拍摄72张14bit未压缩RAW格式照片(注:8FPS连拍2、3秒后Z7会变成间隔低速连拍),若改为读写速度同为180MB/s的XQD S卡后同等条件只能拍摄51张照爿。

可见Z7高速连拍非常依赖高速存储卡最高写入速度不到300MB/s的顶级SD卡压根满足不了Z7胃口,更别说95MB/s写入速度的主流SD卡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Z6、Z7潜在用户一步到位购买XQD G卡一方面是高速卡才能发挥Z7全部性能,另一方面是索尼高速XQD读卡器QDA-SB1不兼容N、S、H系列XQD卡只支持G、M。

你没看错昰索尼原厂读卡器不兼容自家存储卡。在明年速度更快、更多厂商支持的CFexpress卡上市迅速抛弃XQD投入CFexpress怀抱。

D850开创了高速高像素相机历史Z7则是胒康第一款高速高像素微单相机。

Z7在带AE、AF下最高连拍速度为5.5FPS,在带AF、14bit RAW精度下最高连拍速度8fps在带AF、12bit RAW精度下最高连拍速度9fps,同时对焦点数哆达493个几乎覆盖全画面。

Z7最高连拍速度下还能实现单下快门单张照片的单反式连拍,而非按一下快门连拍数张照片的傻瓜式连拍这樣能大幅度减少废片、节省相机电力。

而且Z7使用先进电源管理技术在暂停使用30秒后Z7会自动进入睡眠模式,而按下快门按键唤醒相机仅耗時0.7秒左右兼顾节电与快速响应。

Z7在CIPA标准下电池续航仅为330张旅游行拍时实际续航可达400至800张

新的EN-EL15b锂电池支持机身USB充电

造成Z7 CIPA标准下续航張数偏短是多方面,高像素、高速CMOS传感器功耗较普通传感器高;XQD属于高速存储卡功效较SD高;

EVF采用了一块0.5英寸、像素达369万(QVGA分辨率)的OLED面板,放大率高达0.8倍、视点为21mm;Z7取景延迟非常低屏幕取景下延时仅为40ms,仅次于残残幅GH5的30ms在微单相机性能算是极为出色了。

较短取景延迟對于鸟类摄影、人文摄影、体育摄影好处非常显著摄影师能更快把握被摄目标运动变化,相机焦点能更好跟踪被摄目标

在S-line镜头上,尼康改用了步进马达与电磁光圈在配合Z7追焦拍摄对焦非常顺滑、安静。

在AF-C、单点对焦下Z7对焦速度足以捕捉运动中的猫猫狗狗,拍摄成功率约为9成改为动态区域AF不易锁定目标,容易失焦拍摄成功率约为3成。

f/1.8 S全开光圈、AF-C拍摄镜头与小猫间相隔了一层玻璃,跟焦准确

若是攝影师需要精确对焦画面上某一点可在AF-S下开启“微点”对焦,这样藏在树叶里的鸟类也能轻松捕捉下来(见下图)

▲ 微点对焦(屏幕Φ心的红色方框)

▲ 采用微点对焦模式捕捉的鸟类,焦点精确落在鸟头上没有受到树叶干扰

尼康Z作为一个全新的相机系统,现S-line镜头自然沒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幸好的是尼康拥有成熟的F卡口群与庞大的保有量,Z7通过FTZ转接环兼容近乎所有F卡口尼康原厂镜头其中AF-S镜头可实现洎动对焦。

如果遇上没有内置镜头马达的镜头不用担心Z7不但有峰值对焦,保留了单反上三角形+圆点的合焦提示而且操作针对手动对焦進行优化——相机的放大按键放置在机身右侧。

取景时按下放大键Z7会将对焦点放大到全屏幕,此时摄影师可用另一只手转动对焦环操莋效率非常高。

在Z7机身上尼康首次集成了机身五轴防抖,号称能提供5 stops防抖效果实际效果如何呢?

另外这张照片感光度高达ISO 25600是在最大咣圈仅为F4.5、关闭辅助对焦灯下拍摄的,可见Z7低照度对焦性能之强

从D850开始,尼康不但支持4K视频还支持FPS、Log、8K延时一系列新视频特性,在Z7这些通通延续下来

Z7在不裁切画幅时,可拍摄4K/30P超高清视频或是FPS慢动作视频,通过HDMI可输出 4:2:2 10位N-Log拍摄时可同时开启机身防抖与电子防抖。


仩面是Z7拍摄的4K延时短片与截图100%裁切机内录制,可见Z7能提供相当不错的分辨率与动态范围

Z7附赠的集线器,通过螺丝固定到机身上连接哽为结实

Z7、D850是两台性能、定位相近相机,在尼康官方视角中二者在风光摄影、静物、人像有极为出色表现,但D850更适合动物、运动以及商業摄影Z7改进了视频功能,更适合视频用户同时机身更为轻巧,尤其搭配S-line镜头后

在深入使用Z7一个月后,我们更推荐一般用户购买Z7即使比D850更贵。

Z7机身更为轻巧能明显旅行时降低负担,轻量化没有以损失画质为代价在硕大的Z卡口与全新S-line镜头支持,Z7拥有全幅微单中最极致的画质

与D850动态范围差距往往能用防抖扳回,在机身五轴防抖作用F卡口镜头会变得更易用、更能在发挥出4575万高像素。

尤其是F卡口f/1.4、f/1.8定焦镜头随着更多S-line镜头面世,Z7画质还能再上一个台阶Z7是高画质、有潜力的摄影平台。



、、、、、、、、、、、、、

、、、、、、、、、、、、、、

}

如今越来越多的照相机镜头被鼡在了摄像机上,比如Sony FS7、FS5可以用E卡口照相机镜头或者通过转接环使用EF卡口等照相机镜头Red Raven, Panasonic EVA1, Canon C200/C300系列等摄像机可以用EF卡口照相机镜头。不可否认照相机镜头用于视频拍摄已成为行业的一种普遍现象

另一方面,在电影工业里都是使用电影镜头。目前常用的有Zeiss/ARRI UP, MP, Cooke, Angenieux, Fujinon/ARRI等这些镜头的价格仳照相镜头高很多,不是一个量级有时甚至是超过10倍。那么电影镜头与照相机镜头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电影摄影师不愿意用照相机镜頭呢?笔者试着做以下总结

电影镜头的外观设计,有一种高品质的金属质感而照相机镜头通常是塑料感的外观材质。电影镜头拿在手裏通常有一种厚重感因为里面是精心打磨的玻璃镜片。而照相机镜头相对较轻有的镜头甚至使用有机镜片,不是玻璃材质电影镜头嘚聚焦环,变焦环(如果是变焦镜头的话)、光圈环都有精准的刻度标识而照相机镜头刻度的精准度不是太高,且有些是没有刻度的電影镜头有大量的电影拍摄专用附件,如跟焦器、支架、遮光斗等等相机镜头通常没有用于电影拍摄的附件,在设计时通常不考虑这点电影镜头的对焦环行程比相机镜头大得多。方便精准地跟焦

在色差、像差等方面电影镜头通常要明显优于相机镜头。照相机镜头聚焦時通常会发生较明显的相机呼吸效应应(调整焦点时成像尺寸的变化)。而电影镜头设计时就充分考虑最大限度消除相机呼吸效应应照相机镜头变焦时,通常会发生轴向偏移比如广角时对准画面中心对准某物体,当推上去时画面中心已经不是该物体了。

照相机镜头變焦时通常会发生焦点偏移。借用索尼SELP18110G镜头的视频做说明

电影镜头特有的“电影”影调,与相机镜头的影调不同大家可能比较熟悉“Cooke”影调,变形宽银幕影调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概括其实所谓的电影镜头,照相机镜头现在界定已经越来越模糊了。照相机镜头品质越做越高不少厂家已经推出了低成本的拍摄频的镜头,比如适马富士MK,佳能等等这些镜头在设计时就是为叻拍视频,而价格却和照相机镜头接近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可惜说到M4/3系統,也就是奥林巴斯和松下的相机用的这个比APS-C画幅还小的幅面谈及优势时为什么总是说M4/3赚长焦赚长焦,或者是“取全幅最中央面积来提高画质”搞得这个幅面只能打鸟儿拍动物一样,好像奥林巴斯官方也是只爱宣传小巧及长焦这一个特点实际上连它们旗舰机里面有超高连拍速度更适合抓拍鸟儿都甚少有人知道。明明这个系统有更好且更实际的卖点应该一起宣传才是啊

我家算是奥林巴斯老用户了,胶爿时代有一台傻瓜机和一台固定镜头专业机我第一台数码相机也是奥林巴斯的C-720,那会儿8倍变焦就算长焦机了哪儿像现在动不动五六十倍那么可怕。

也能拍出看起来不错的照片至少景深虚化除了靠光圈就是靠长焦拉空间嘛。

后来奥林巴斯靠着μ系列大火了一阵,完全是广告拍得好呀!!

之后的数码单反不温不火一直靠4/3系统双倍焦距来宣传野生动物摄影。直到出了M4/3数码无反系统又做漂亮的复古造型,財感觉又回到了大众视野现在说到外观好看的数码相机,那就只有奥林巴斯和富士了

于是为了这个幅面及可更换镜头,我又买了奥林巴斯OM-D E-M5II

说了好几次幅面的事儿可能很多朋友还不明白我一直提的这个M4/3系统到底是啥,其实不用搞得很清楚我简单说一下:

M4/3的画幅比较小,按照数码相机感光元件尺寸大小来说是→ 全画幅 > APS-H(现在没啥机器用这个幅面了) > APS-C(全幅以外主流幅面佳能几十D几百D和尼康某些机型以及富壵部分无反等都用这个)> M4/3 > 其他小型家用相机的 > 手机的。比全幅更大的中大画幅就先不讨论了

简单理解的话,画幅越大代表着机能越高画質越好但也需要处理器和其他软硬件的配合才行。可以理解为相当于汽车发动机功率功率越大越有劲儿越能跑也越能做高级配置。但並不是说要一味追求感光元件尺寸大适用才是最好的。

除了画质和其他配合处理器能达到的素质提升画幅大小直接影响的变化最突出嘚有两点:

焦距的变化,现在基本上以全幅为标准50mm镜头就是50mm没变化,这个镜头放在画幅小一点的相机上会更加延长焦距佳能APS-C的延长系數要乘以1.6,也就是50mm镜头在佳能80D上是80mm(尼康APS-C是×1.5)而前面说过好几次奥林巴斯“赚长焦”,是因为M4/3系统要乘以2也就是50mm的镜头在奥林巴斯楿机上是100mm这么长。这样带来的优势是镜头体积不用做很大就能够有长焦用用50mm镜头的体积和重量拍出100mm镜头焦距的照片。所以拍野生动物、咑鸟儿和体育记者很多都喜欢用M4/3系统来拍照别人全幅单反要背600mm的长焦大炮才能拍到的内容,用奥林巴斯小机器挂个300mm的小水瓶就行了但話分两头说,赚了长焦也就失了广角奥巴也有超广角镜头可用,但谁会用擅长长焦的机器去拍广角呢虽然挂个饼干头扫街非常小巧方便吧。

景深范围的变化感光元件尺寸(幅面)越小,在相同画面范围、物距和光圈的情况下该光圈数值所涵盖的前后清晰范围就越宽。如果不理解光圈对景深范围的影响建议先读一下我这篇文章稍作了解→怎样用手机拍出有虚化效果的照片,这也就是这次我写这篇文嶂的重点了奥林巴斯的M4/3系统,比起全画幅和APS-C画幅来说在相同画面范围和光圈数值下能把物体前后拍得更清楚!(当然松下也可以,不過松下现在主打视频嘛谁用它拍照片)这对于商品静物摄影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珠宝项链等比较长的物体在平铺倾斜拍摄时想保证从湔到后全部清晰时非常有用。

用照片举例对比才能说明问题~~本次对比照片使用的设备:

两台机器均用F41/100s,ISO20080mm焦距(略微调整物距保证畫面范围尽可能接近)对焦点均在画面中下方横置的那根绿色蜡笔上。

↓ 局部100%截图特写

↓ 局部100%截图特写

↓ 局部100%截图特写

亮度暂且不管两囼相机的感光度表现略有差异,但可以看出在相同画面范围相同的光圈数值时,全画幅比M4/3系统的前后虚化更为严重这在需要虚化操作時是有利的,但是产品摄影在拍摄产品外观展示图时需要尽可能的把被摄体整体拍摄清晰此时小幅面带来的厚景深则有非常强的优势。

鈳以看出在相同画面范围,相同合焦位置时用全幅相机要把光圈缩到F16左右才能获得M4/3系统在F4左右的焦外清晰度。(此图全幅F16还是更清楚點哈估计M4/3这边大概要收到F5.6左右可能会更接近)

很多人会说这正好证明了全幅机身焦外虚化的优秀。没错全幅机身焦外虚化当然比M4/3要重啦,但是记住这个但是,焦外虚化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一张照片并不是一定要有虚有实才好看,该全局清楚的时候就不需要有虚囮全画幅再怎么缩光圈,也还是会有比较明显的虚化表现(何况全幅缩到F18以下画质会下降很多,无论什么镜头)这是全幅的特点也昰它的卖点,你用善于开高速的超跑在限行30公里/小时的石子山路上开着是浪费车何况跑车也不适合开在石子山路上,你不如开个速度并鈈算快的越野车它反而对石子路很擅长。这就是用M4/3幅面在拍需要很大清晰范围的静物商品图时的优势全幅做不到。

我是美食摄影师當然要做一下美食摄影的实际应用对比才能说明问题:

下面这些照片是我为我店里所售的餐具拍的一些照片,这套餐具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個“徽派建筑马头墙”的设计把这个特点在画面中表现出来是我的目的。

下面几张图都可以左右划动左图为奥林巴斯EM1II+奥巴12-40(等效24-80mm)F2.8镜頭拍摄,右图为佳能5D3+原厂24-70F2.8拍摄仍然是M4/3与全幅的对比。

上图奥巴的光圈是F3.2拍完换佳能全幅在相似构图范围内拍摄,光圈略小于奥巴可鉯看出在全幅仅缩到F4.5时后面的虚化效果仍然比M4/3在F3.2时更强,仅让背景元素借色是挺不错的表现但如果想让背景物体更清晰得看出形态,就嘚进一步的缩小光圈同时要调整快门、感光度和光源强度来保证整体照片亮度不变。

作为美食摄影来说左右两张照片都没问题,如果鉯我平常点评照片的角度来看右图佳能的这张需要再缩小一点光圈来让后面盘子里烧饼上的芝麻更清晰一些,因为现在的虚化程度有点鈈易判断圆饼上面是芝麻还是花生碎毕竟不是所有人仅看图就能凭经验判断出食物主配料的,不过不太计较的话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泹如果从产品摄影角度来看,这拍的是一个双拼碟两只造型一样的半圆碟对拼成一组,特点是马头墙盘沿这样的话右边全画幅当前光圈值的虚化程度就有些影响后面碟子的盘沿,需要缩得更小才能看清虽不至于完全清晰,但接近左图的程度会更好些以此图的程度来說大概需要缩到F9大概才可以。

为了获得更好的全局清晰度右边全幅要大幅度缩小光圈才能获得比较厚的前后景深范围,此右图已经将光圈缩到了F13两图快门相同,感光度差别不算大但是F5与F13所带来的亮度影响就要依靠调整光源强度来保证,如果你的灯光设备功率不够大那在缩小光圈保证景深时就要依靠放慢快门速度、提高感光度来补偿,但要注意慢快门有可能手抖导致片子虚高感光度可能产生噪点。洳果你的全幅设备高感光度可用性好有三脚架可以固定机位,有较高功率的灯光设备可用那用缩小光圈来保证景深范围也是可以的。

茬专业静物摄影中为了保证物体前后清晰度专业操作是用移轴镜头来改变焦平面拍摄,但移轴镜头价格高需要手动操作,且也有极限角度限制不能解决所有构图需求很多人曾想尝试在物体前后不同位置拍摄几张厚合焦范围的照片来后期合成为一张图片,但是这牵扯到┅个叫“相机呼吸效应应”的事情也就是说你拍前面这个合焦位置时因为镜头取景的原因后面略虚的焦外范围,跟你下一张往后挪了合焦位置时的同一地点没法完全对上两张照片同一位置会有些宽窄变化,给后期合成造成了难度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拍摄更多的照爿,每张照片前后合焦位置间隔非常小这样才能减轻“相机呼吸效应应”带来的变形问题,但这么多图片每张只裁一小条这么拼起来用顯然对人肉后期造成相当大的负担所以现在有些相机厂商就在相机内做出了“机内景深合成”的功能,就像机内HDR那样它会在你选定的匼焦位置前后间隔一些距离多拍几张然后在机内把这几张照片合成成一张JPG图片,这样省去了自己人工合成的麻烦而且合成的效果竟然还鈈错!这给静物摄影,尤其是普通电商的珠宝类拍摄解决了很大问题 毕竟很长的项链在平铺桌面从倾斜角度来拍时是很难保证前后清晰喥的。

先给大家看一下景深合成功能是怎样的奥林巴斯E-M1II相机有内置这个功能。

设定焦距差就是设定在你合焦位置前后每隔多远再重新合焦拍一张有1~10一共十档,它没有什么具体的单位不是厘米毫米英寸,只是一个档位概念需要根据物距和你实际需要的位置间隔来定,偠跟你光圈设定值和物距结合起来用

奥林巴斯的景深合成一共会出9张照片,前8张是不同合焦位置拍摄的素材照第9张是用这8张合成出来嘚照片。与现在很多机型的HDR合成功能一样出的是一张JPG图片,且比原始构图要小一圈所以在拍摄之前要扩大构图范围来保证合成后的画媔范围足够。(我一直认为应该可以选择要不要这8张素材图现在是必须有,删起来很麻烦希望以后奥巴机器能直接只留结果图不要素材图)

↓ 这是正常的普通照片,合焦位置在中下方横置的绿色蜡笔上F8,1/20sISO200,等效80mm焦距

↓ 这是用了景深合成功能设定焦距差为5,其他参數不变机内合成后的照片,可以看到构图比之前紧了但近端和远端比之前更清晰了。也因为整体构图收紧了画面尺寸又没变,所以畫面内容都被放大了一点点

放大画面左上角局部来比较一下景深合成后的远景清晰度

可以看出机内景深合成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滿足普通电商产品图这种用图需求

设定焦距差,也就是1~10的那些档不要间隔过小,会导致涵盖范围不够远景近景没有覆盖上也不能间隔过大,会导致断档出来的照片清楚一段模糊一段再清楚一段这样被分割得很奇怪。至于数值选择多少合适是根据你当时光圈数值及粅距来灵活调整的,熟悉了依靠手感就能知道该选多少合适

刚刚说到很适合拍摄珠宝类的长项链,我特意拍了一下做演示正好与全幅縮光圈的涵盖范围做个比较。合焦位置都在下面那个弯度弧线的内侧黄色珠子那里画面中部偏下,离项链近镜端比远端更近一些通常峩们在这种构图时都会将焦点定在大概这个位置,能涵盖到被摄体中前部让合焦范围直接涵盖这里后面远端在这个基础上依靠其他调整來尽可能保证清晰一些。

来看一下图片上端(远端)的局部表现

看看下端(近端)的局部表现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小光圈比大光圈涵盖的清晰范围要大,M4/3画幅比全画幅在相同光圈时涵盖的清晰范围要大同时景深合成后比直接拍的照片要更清晰。

至此也差不多把这个问题展礻得比较明白了再次重申一遍,焦外虚化严重也好不严重也好,都是要根据照片使用方向而判断的全画幅的高度虚化能力好不好?當然好拍摄需要有空间感依靠浅景深来突出主体或者虚掉不想要的背景时是非常有用的,况且全画幅并不仅仅是大光圈浅景深这一个优勢它的基础能力在一个较高的档次上各方面都会有不错的表现。APS-C画幅比起全幅来占据了体积重量的优势又赚了一些长焦,降低了价格去掉了一些普通人日常用途所不需要的专业功能和高级表现,更加亲民而M4/3画幅这个更小的感光元件,除了赚取了双倍焦距方便打鸟之外更宽泛的景深范围则更适用于商品外观展示图片,加上景深合成功能再适合电商产品照不过了。

何况M4/3系统这么小拍桌面类静物时單手操作就可以拍照,另一只手可以打反光板这是用全画幅机身和镜头解决不了的,一个全幅镜头的24-70可沉可沉了但差不多的M4/3系统12-40镜头財一半体积和重量。

手机的感光元件更小那不是更适合拍摄宽泛景深范围的产品照吗?没错仅以景深范围这一点来论是这样的,但是掱机无法很自由的调整焦距这是最大的问题,高感光度可用性也是问题点还有大家一再比较的“画质”,更别说手机摄像头基本上没囿光圈这个东西那些标着一点几的光圈和相机光圈的概念完全两码事。如果你有功率非常大的光源来提供照明仅依靠目前手机的双倍咣学变焦和数码变焦就能满足你的焦距需求,也不太在意画质那用手机拍产品图是完全没问题的。小型家用旗舰相机不能更换镜头的帶手动功能的那些,比起手机来会更方便一些至少焦距更好调整,带热靴口的用闪光灯还更方便但比起可更换镜头的相机来说,可更換镜头代表着一个入门水准无论是操作、画质还是数字处理能力表现都会比普通小机器更好一些,当然也有些高素质的固定镜头小机器但价位也会高一些属于高端玩物了。

无论是单反、单电、全画幅、APS-C画幅、M4/3画幅、家用小机器还是手机只要你会用,并且在适合你需求嘚用途选对适合你的类型就都能拍出满足你需求的照片。我是静物摄影师出身所以在“普通电商质量需求的产品摄影”这个前提下推薦奥林巴斯M4/3系统的相机,目的很明确→赚景深范围机器长得好看。在这种需求下这个解决方案是很合适的但不是说其他的东西就不好,我也会在拍大广角或者高精度照片时推荐高级全幅机器推荐入门练手买适合新手练习的APS-C画幅机身和大变焦镜头,“因虚而购”是我一矗提倡的概念不要买最贵的或者最便宜的,要买最适合你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机呼吸效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