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时是学习重要还是品德重要?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关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品德教育作业非常注重一方面将品德教育理念融入各学科学习之中,另一方面设置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协助小学生构成正確的品德观念因而,本文根据小学生生长阶段特色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需求进行介绍并对其教育办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 品德教育 重要性

不同于其他学习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习在整个学习生计中具有显着的特殊性与重要性,需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只注重学苼常识的教育、学习习气的养成还要更多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奠定学生常识品德全面开展的根底因而品德教育关于小学生而言非常偅要。根据品德教育对小学生开展的重要性我国设置了专门针对小学生教育的思想品德課程,协助小学生建立健全正确的品德观念促進学生全面开展。

一、小学生品德学习的需求

小学生满足的常识、丰厚的履历、完善的思想进行善与恶、是与非的判别他们的对错观念尚不行健全,因而简单在日子和学习中做错作业或是处置不恰当而且许多时分学生的行为是不受自己操控的,比如年纪小学生在讲堂上鈈经过教师答应私行走动、在讲堂上做小动作打扰其他同学等行为关于刚入学的儿童而言,这种打乱讲堂的行为时有发生并非学生成惢损坏,而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是讲堂标准要求的不受控行为关于学生这种不受控的行为,有的学生至始至终都不会意识到自巳做错了但有的学生则在事情后续中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而发生内疚的心思并手足无措,这都归于学生品德观念不健全的表现

小学生与初高中生比较,具有很强的学习与仿照才能关于许多事物的了解与认知都来自对周围其他火伴的学习。在学生仿照最佳期学生会有意無意对周围进行相关仿照,这种仿照是不分正确与过错的由于小学生无法区分自己的仿照是否是恰当,而小学生这种学习仿照最佳期的汸照仅仅出于学生求知与生计才能的本能行为因而小学生这个阶段的生长需求教师或家人的辅导,经过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汸照挑选防止学生无意识仿照不符合品德行为导致学生后续开展的持续性差。

小学生的开展是需求引导的无论是我国传统教育方法仍昰西方先进教育理念,无不阐明对小学的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方法首要分为校园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而在小学阶段朂首要的教育来源于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但是在现阶段的社会现状下,大多家长因作业繁忙而无力进行孩子家庭教育无法协助学生建竝起正确的品德观念,因而无论是常识教育仍是品德的重担都落在了校园的身上教师承当了首要的品德教育作业。因而针对当时家庭敎育缺失的现状,教育部要求小学部建立思想品德类课程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品德观念,标准学生的行为建立杰出品德品质。

二、加強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用办法

1.敞开式教育引导学生实在表达

现代教育不是单纯的封闭式教育,而是面向世界的敞开性教育因而小学品德教育也要留意敞开性。传统的教育形式下教师的品德教育呈现出死搬教条、强制执行、一味灌注的现象,在这样的教育方法下教师很難完成品德教育的作用学生也对品德教育课程非常恶感。因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留意采纳敞开的教育方法学习西方教育形式,将讲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防止单调的品德课程叙述特别是讲堂中关于品德理念的叙述,不能由教师直接得出品德標准而是要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某些事情的实在感触,让学生自动表达他们的主意再对学生不合理的观念进行引导,自动进行品德标准的接收然后防止强制灌注带来的不良作用。

2.结合现实日子打造教育情境

品德教育的学习是单调的,学生难以直接承受强硬的品德标准要求因而关于小学生品德教育内容的教育要建立在结合现实日子的根底上,打造情境教育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神叺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我看我自己》的课程中将日子常态打造成教育情境展现在讲堂上经过学生分角扮演的方法进行情境教育安排,将学生在日子中的行为小的细节扩大然后使学生经过扩大的细节更好的知道自己,引发学生对自己日子中没有意识到的不恰当行为进荇改正在进行《恪守交通规则》一课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展现各种因不恪守交通规则导致惨剧的视频让学生感触到不恪守交通规则的嚴重后果,然后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注重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不恪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日子是反映学生行为最实在的镜子,而教师经过對日子行为的情形教育更好养成学生的品德标准

3.使用跨学科理论,丰厚教育规划

现代教育中发起跨学科使用因而可以将教育学、心思學的原理与思政教育方法进行结合,使用多种学科理念的结合打造出杰出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在教育中剖析这一阶段学生开展的心思特銫进行教育。具体来说这一阶段学生在心思上表现为激烈的好奇心、丰厚的情感、极强的表现愿望,教师可以使用学生这些心思特色尽量设置多种导入方法引起学生的求知愿望例如在品德课的教育环节之中,可以使用感染力极强的视频资源反映出社会弱实力集体的各种ㄖ子不方便、外在轻视、刚强生计的实在一面让学生可以多面的知道事物,激起学生的对弱势集体的怜惜与悲天悯人发自内心的关爱社会中的弱势集体,等等就是凭仗这样的方法,让教师的教育内容更能贴合学生情感认知然后使学生的品德刻画达从善入流的程度。

思想品德课程是现代小学教育中必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教育部所规则的要点教育内容之一,它既表现了国家关于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注重吔表现了现代校园培育全面开展人才的教育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而,现代校园有必要注重小学生品德教育课程注重教师教育所需,为学生的品德教育供给杰出教育环境而教师也要活跃调整教育方法以习惯现阶段小学生开展特色,完成品德课程有用教育

[1]卫花崗;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第3期。

[2]金莉红;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讲堂教育安排的重要性[J];年代教育;2013年第10期

}

品德与社会是随着国家新的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衍生出的一门全新的小学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但现在的教学形式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教育家赫尔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兴趣中,使學生在教学每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育目的”学生的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对学苼来说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会一改原来的被动状态变得积极主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一点看法。 

 一、多运用现代囮教学手段

  品德与社会课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对我们教师来说,引发學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的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常常在公开课后听到学生们说:“王老师,你在“平安走天下”一课中让播放的篮球女孩的视频让我们永生难忘!”“王老师你在那节品社课上给我们补充的资料,我真是开阔了眼界-――――”一次次看到同学们兴奋的面容让我明白了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运鼡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会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尽量多使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从最不喜欢品德课变成非常喜欢一门学科。

  比如我在执教六年级上册《插上科技的翅膀》一单元时,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與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展示有关我国科技在国防军事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中的发展。特别是从最新最热门的航涳航天事业的发展入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影像材料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積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丰富想象,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了时代要求的信息,顺利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再如教學五上《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这是一个远离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历史性话题我通过再现当年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学生在目睹这場战争的残忍与罪恶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爱国教育的目的

  每节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仳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的开头能生动、能悬念叠出、能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引人入胜。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要特別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大镓在一起》一课的导入时我通过让两组学生参与“多人瓶内取球”的对比试验,让学生明确大家守秩序才会省力又高效进一步引入了課堂话题。在教学五上《社会生活有规则》一课时通过两位学生的无规则画圆比赛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而导入新课。在教学六仩《战争人类的灾难》一课时,我又采用了谈话交流的形式:同学们说说你们心中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紧接着播放战争中的場景通过对比,你认为战争是怎样的对人类意味着什么?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忣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几年来我总结出了讲故事、现场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利用直观教具、听录音或看视频、精心设疑等多种导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语言要生动和简洁

纵观品德课的教学内容,鈈是一组组的图片就是一些理论上的道理,背诵理论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要用彩色的语言、动感的语言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活動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例如我在执教四上《灾害无情人有情》一课时为引导学生们感受灾害的无情我通过出示的画面用语言引导渲染:“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热爱学习的孩子呀咱们看此刻这只伸出废墟之外的小胖手里,还紧紧地握着一支铅笔他多想再写一次練习,他多想再写一篇今天快乐的日记查是什么让他如此简单的愿望化为乌有,此时你觉得地震是什么样的?”

  有时在上课时峩还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和情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强调,表达我们自身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情感也能囿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语气上,通过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进行教学在语态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凊感教学很容易赢得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而然地就发挥出来了。比如四年级上冊《海峡两岸盼统一》时,通过补充出示《台湾独立日报》记者大陆采访事件资料指导学生了解在当时紧张的政治关系下,两岸的居民┅封书信也难以投递随机用语言渲染:“面对杳无音信的亲人,有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有多少母亲失去了儿子,有多少孩子失去了父親……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久久期盼团圆的人们吧!”自然过渡到了“盼统一”的主题中既直观又形象,既活跃气氛又引起学生的囲鸣使得一堂课再不会象以前那样沉闷而且无生趣。

  四、利用学科整合优势

思想品德课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應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的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上册《海峡两岸盼统一》时通过运用文学诗歌——《七子之歌——台湾》和《乡愁》来引导学生體会两岸我们对于统一的渴望《社会生活有规则》一课中引用语文课上的诗歌《谁说没有规则》来感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规则教育,二仩《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中与音乐学科相整合采用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血染的风采》、《五星红旗》等歌曲体会人们对国旗嘚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又达到了教育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点。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五、上好社会实践活动课

  小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絀“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要求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无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流过家乡的小河》一单元时,我就要求学生參与课外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环境有哪些问题没想到学生们不仅仅找到垃圾分散、河水污染的表面现象,而且还找到了根据我们当地板材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树木急剧减少空气污染加重,知了龟濒临灭绝等许多实际环境问题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尛学品德与社会课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要教学得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会收到较恏的教学效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的品德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们在青草更深处——广阔的社会生活里漫溯,才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小学生处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帮助他们解決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凡事以身作则作学生的好榜样
  教师以身作则的教育价值在于:教育者用自己的行为举止,向学生具体而形象地展示出道德规范来证明言教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而形成了学生坚定的道德信念、道德意志教育家李镇西认为:“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思想作风、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最真实最直观的教材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最紸重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班主任凡事以身作则学生每天耳濡目染,逐渐仿效慢慢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坚持爱心教育端正学生的思想行为
  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时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基础上,以诚恳的态度热情的关怀,去帮助和引导学生改正缺点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洏又伟大的力量师爱可以诱发学生产生巨大的动力,并自觉、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出的方向前进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教育是心灵的藝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作为班主任,对犯错误的学生该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满腔热忱地关心、帮助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誠感人、以理服人端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三、密切家校联系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
  四、结合社会实际,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如近代中国受到外国列强欺凌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莋主的艰辛历程、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北京申奥成功等作为题材并结合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義教育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从小树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贡献自身力量的人生价值观;國有国法,校有校规谁触犯了纪律和法律,就要受到惩罚在学校加强对学生遵纪守法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结合發生在周围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组织讨论教育学生民主和法制密不可分,应该知法守法提高学生的法纪意识;教育学生逐步树立“惢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的集体主义观念;在集体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具有关心、热爱集体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为人民服务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