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本校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和外校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的月消费情况,具体过程会有哪些不同

&b&已更新语文及英语推荐。&/b&&br&&b&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r&首先说一下我关于高考复习资料的态度,我高考复习刷题刷的不太多,可能观点不够全面:&br&1.如今高考复习资料越出越多,越出越杂,越出越细的情况下,大部分复习资料都是相互借鉴,题目,解析,考点归纳,注意点等等,大部分都相差无几。这点我相信大多数高考党都有体会,随便那几本高考复习资料,内容都差不多。&br&我的经验是:&b&高考复习资料,只要是一本像样的习题集(像样,指答案详细无误,有易错点归纳,这两点对于教辅非常重要),肯定不会差&/b&,那些热门教辅之所以热门,并不是因为那些教辅真有多么的出色,而是因为太多人只是随大流,跟着大品牌走。&br&我高中时,大家都喜欢做5.3,到高三(2015.湖北)时还出了一个高考必刷题,当时班上老师也推荐,同学一窝蜂去买。我当时其实心里也挺想买,但是为了省钱(没错,我真的是觉得5.3好贵),就去学校图书馆想看有没有什么旧的5.3,最后5.3没找到,却找到了一本叫《一本》的类5.3教辅,还是12年的,当时至少我们高中根本没有人用这本书,当时觉得也没什么,不都是做题嘛,于是整个高中别人在刷5.3的时候我是抱着这些《一本》用铅笔在上面做题,也就是这么过来的,5.3我虽然没刷过但也见过不是?也没觉得比一本有什么高明之处。当然,建议能买最新的还是买最新的,毕竟每年高考都有更新。&br&&br&2.&b&在高中阶段时,一定要训练出快速鉴别哪样的教辅书或参考书是最适合你的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听别人推荐。&/b&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辅书,哪怕冷门,也比那些人手一本却不一定适合自己的热门教辅好。从这一点看我觉得题主问的这个问题是有回答的价值的。有的人喜欢5.3那种知识点-例题-习题,有的人喜欢小题狂做什么的,有的人喜欢做卷子自己给自己改个分,这些训练,高三下来班上肯定都是要布置下来做的,但是课外自己就最好根据自己适合什么来做了。我这里举个最极端的例子,还是《5.3》和《一本》的故事,它们内容基本雷同,应该没什么好选的,但是答主有钱了以后还是选择了《一本》,这里有情感因素,不想换陌生的书,还有一点,就是版面设计:&br&我们那年的五三大概长这样:&br&&img src=&/f8ecb9aad1fb06_b.png& data-rawwidth=&498&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8& data-original=&/f8ecb9aad1fb06_r.png&&&br&封面混乱,整个里面都是用这种很奇怪的紫色,我因为个人喜好总觉得看的很混乱,很不清楚,内心已经有了一种排斥感。&br&再看一本:&br&&img src=&/ede1fae9b2e96c2b58d536b4ac83e433_b.png& data-rawwidth=&464&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4& data-original=&/ede1fae9b2e96c2b58d536b4ac83e433_r.png&&&br&整本书从封面开始就非常简洁,这种红白配色不仅和谐,甚至弄出了那么点从来没在中国教辅上出现过的“设计感”!刷题时心情也愉悦了不少。另外说明一下。。。《一本》并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考上一本的教辅,还是那句话,它跟5.3差不多。&br&&br&我举这个版面设计的例子确实有点扯,不过就是想说明一下,要学会鉴别那种教辅是适合你的,尽早摆脱靠听别人推荐来选书的策略。&br&&br&3.&b&在高考教辅本质上趋同的情形下,如果大家水平都已经很高,要想和别人拉开差距,可以用那些起点更高,非普通高考教辅书的书来应对高考,我想这一类书某种程度上符合题主所说的冷门却很好的复习资料。 &/b&下面正菜(理科,全部为个人(2015.湖北)经验,看的时候牢记第二点):&br&&br&&b&3.1神奇的圆锥曲线与解题秘诀&/b&&br&&img src=&/cb8d288afac98c7c01cb6c3_b.pn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7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cb8d288afac98c7c01cb6c3_r.png&&&img src=&/bfc5a38efb07d89e0d52b957a832c99b_b.png&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9& data-original=&/bfc5a38efb07d89e0d52b957a832c99b_r.png&&&img src=&/93bfc93ab3eddc82cdecb7_b.png& data-rawwidth=&514& data-rawheight=&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4& data-original=&/93bfc93ab3eddc82cdecb7_r.png&&光看目录就知道是本好书了。这本书主打的是后面的那些圆锥曲线的各种中间结论,全部有图示和证明,部分结论很“丑陋”,不过大多数结论都很“漂亮”,也没必要记忆,把很多证明看看,能对整个圆锥曲线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很多同学对圆锥曲线感到惧怕,觉得千变万化,这本书整理归纳的很有条理。&br&&br&&b&3.2.普通生物学(陈阅增)&/b&&br&&img src=&/9ae3fca239e60a4bd102fd0a76384aee_b.pn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4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我们刚进高中时生物老师要求每人买一本。很多同学买了不看,或者觉得太高端没必要看。其实整本书高中生完全可以尝试去读一读,并没有很多超出能力范围的内容。如果在高二结束,生物课大概学完后,把这本书跟教材有关的章节都过一遍再做生物题,会有一种飞翔在天空俯视整个题目的感觉。毕竟起点高了,视野开了,生物题很多出题背景对别人来说陌生,对你来说就像在看过的书上挖空上你填一样。&br&&br&不过在这里我要强调,&b&一本高起点的书,可能成为你俯视高考的高塔,却也有可能让你坠入自我陶醉的深渊。&/b&当时我们班上也有别的几个人对生物很感兴趣,除了普通生物学还看了很多大学生物类的教材。可这并没有对他们高考起到任何帮助,相反,由于他们知道太多各种各样的所谓“反例”,“术语”,做题是总是指出题目这里那里出的各种不严谨,甚至整套生物教材出的都是错的,以至于最后根本做不下去题。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做题不要太矫情。&br&&br&&b&3.3.新概念物理读本&/b&&br&&img src=&/16b6dc9d0561e2ede4a992_b.pn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16b6dc9d0561e2ede4a992_r.png&&总共有三册,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拓宽,书讲的非常有意思,摸到了大学物理的一点边却又不涉及高等数学的知识。在这里我又想强调一点:这种&b&有分寸地拓展高中知识&/b&的书一定要珍惜,因为事实上高考难题很多就是给你稍微拓展一下知识背景去做题。另外如果觉得新概念物理读本教材性质太强,对解物理题帮助不大,就如其它答主所说,做做自主招生题也是很有帮助的。&br&&br&&b&3.4.《更高更妙的》系列&/b&&br&&img src=&/e4fe5178aafc2d7e89b21ef_b.png& data-rawwidth=&369& data-rawheight=&5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9&&&img src=&/ba49cfab120b5b6e08e9e5e2068eed97_b.png& data-rawwidth=&365& data-rawheight=&5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5&&&img src=&/da0bb171afaf8687edbde82682bbbb32_b.png& data-rawwidth=&369& data-rawheight=&5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9&&以上是答主当年做过的三本《高妙》系列,还有很多其它的《高妙》。个人觉得高妙系列乃至《浙大优学》系列很多书起点都很高。以上三本书中,《更高更妙的数学》是因为当时我们班上其他几个数学成绩好的人都买了我也就跟着买了,结果做下来一点感觉都没有,再次印证第2点。《更高更妙的物理》内容也跟很多物理自招或竞赛书很像。我主要推荐《更高更妙的化学》,它可以说是刻意地把化学题里很多常见的出题背景选取下来跟你讲一边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非常精准,没什么废话。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把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的酸碱缓冲对给里里外外各种拓展讲的很透彻,“从此如鱼得水”。&br&&br&以下为答应继续更新的文科类(更):&br&&br&&b&4.文科类(语文,英语,全部为个人(2015.湖北卷)经验,看时牢记第二点)&br&4.0.说明&/b&&br&
之所以把文科类单独列为一个第4点,是因为它们不同于数理化生,主观因素更强,不同的人的学习方法可以不同到相相互矛盾。比如英语语法,有的人觉得学了以后使自己语言的组织上了一个台阶,有的人会觉得学了语法后自己的“语感”完全被毁了。语文更是这样,基础选择题,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语言运用,写作,都要靠自己去探索出自己的那个套路出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br&因此,与其说我在下面是要介绍的一些冷门的学习资料,我更想展现给大家的,是我在找到自己的那个答题“套路”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过程,也就是来方便大家进一步理解第2点,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料。&br&
另外,也正因为文科类的主观性,我下面介绍的大都不是真正的辅导书,而是帮助我学习的一些课外书。&br&&br&&b&4.1.朱自清散文鉴赏(或其它任何一本名家散文鉴赏)——攻现代文阅读&/b&&br&插图就不配了。注意:我这里要强调的是&b&鉴赏&/b&。是要每篇文章之后,有一段话,分析这篇散文,说它到底好在哪里,哪些地方有那些巧妙之处的。&br&&br&很多同学,一直到整个中学念完,都会抱怨:语文学了,没用!高考语文阅读,太扯!作者当时写的时候,怎么可能想那么多!可是,当你打开朱自清散文欣赏,再读一遍你小学就学过的《背影》,你的感受,绝对要深刻的多,你一定能明白,当初看起来那么普通的一个故事,到底是哪里,感动了那么多人。这就是你学了十几年语文的作用。&br&&br&所以我说要带鉴赏,就是要先以欣赏的心态看完散文,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再看看鉴赏,你会发现鉴赏写的内容很多都可以用来出阅读题,仍然是说文章结构,人物性格,细节描写,环境衬托,可你会觉得鉴赏说的对,因为你的心态是在“欣赏”,而不是在“做题”。&b&一篇文章要怎么样去欣赏,其实我们在语文课堂里都是完全学过了的,只是我们都觉得无聊,都觉得扯,不愿意去接受。而当自己真正不以做题为目的地去阅读时,才发现,原来欣赏一篇文章,就是回答我们做阅读题遇到的那些问题的过程。这时,你就会慢慢接受那些原来觉得很扯的阅读答案。只有自己心里认同了,才能把它做好。&/b&&br&&br&答主是在高三上学期末前的那个元旦,偶然在班上的一个公共的阅读小书柜里抽出里一本《朱自清散文鉴赏》,只是想怀旧一下就翻开看了看,一下子如获至宝,我做的十几年的语文现代文阅读总算有了它们存在的意义。这才有的上面的感悟。之后,我还做了一件事,就是看《芥川龙之介小说集》,用来提升短篇小说阅读的,从此不断感悟,最后做语文阅读时已经到了,把文章看一遍基本上能猜出出题者要出哪些问题,因为文章写的好的地方我都识别出来了呀!整个高三下学期我的语文现代文阅读扣分基本在3分以内。&br&&br&&b&4.2.鲁迅的杂文集——攻写作&/b&&br&&img src=&/d07d2e21207bfc4cec446_b.png& data-rawwidth=&393& data-rawheight=&4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br&鲁迅的杂文集有很多,都比较薄,看起来负担不重。&br&鲁迅的文风可以说是一面旗帜,不知多少中国人都想模仿他的风格来写作。而我个人认为,鲁迅的杂文中的某一个特质,尤其值得高中生学习。那就是&b&饱含深情的议论&/b&。&br&&br&高考作文一般以议论文为主流。我们写议论文,大家只要审题不错,都能提出自己强有力的观点,也都能举出很合适的例子。而最困扰考生的,可能就是说理部分了:怎么说都像是在不痛不痒的说教,正过来反过去说还是感觉底气不足。议论文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大家都清楚。&b&可怎么样才能让别人感觉到你自己真的是这么想,真的不是在说教?答案就是:要有感情,要让考官边哭边点赞。&/b&&br&&br&这一点鲁迅先生的杂文中有很多好例子:&br&“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鲁迅《论睁了眼看》)&br&这段话多么有我们写的议论文最后一段的感觉,可鲁迅先生写的就不想是喊口号,而是真正声嘶力竭的呐喊。像这样饱含深情的句子在鲁迅先生的杂文里并不少见,我们不一定说要完完全全照搬他的风格,不过至少我们体会到了议论文中感情的力量,知道了议论文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br&&br&不过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点,鲁迅先生的文章有感情的议论很多,但是更多的是那种冰冷的讽刺,这种我劝大家不要学习,这已经不是个人经验了,而是多少高中生的血泪。。。因为我们往往只能学到那点尖酸刻薄的小聪明,却没有那么深刻的洞察力,写出来很容易让人反感。&br&&br&&b&另外鲁迅先生的杂文还有一点非常值得高中生学习的就是其语言的简练。&/b&不过这个非一日之功,而且也与那个时代的语言环境有关系,因此不多讲。&br&&br&&b&4.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自己的积累本——攻基础选择题和文言文&/b&&br&我说这个的意思就是:早读的时候不要总是读教辅里给你总结的那些字音,字形,古汉语词义,易错成语。教&b&辅总结得再好再全,也绝对比不上你自己高三一年(最好从高一就开始积累)积累在本子上的资料好&/b&。&br&这一点其实相信大家都清楚,不过很多人只积累字词和成语,其实我觉得文言文的词义也是值得积累的,而且我觉得它很好玩(误)&br&&img src=&/7c5926e3fde09e745aed496c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7c5926e3fde09e745aed496c_r.jpg&&这是我当时做的积累,从A到Z排序大概有230多个实词,重要的意义有例句。大都是在教材和古汉语词典上找的,古汉语词典上的很多例句都是来自我们学过的课文,特别好理解。&br&&br&&b&4.4《新概念英语3》&/b&&br&&img src=&/463df472e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40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这本书当年在我们高中几乎人手一本,很多英语老师也极力推荐。然而大多数人买了后并没有好好利用,因此也可算作“很少有人知道怎么用”的学习资料吧。这本书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我说一说我的。&br&&br&我当时是纯靠死记硬背,60篇课文我挑着背了45篇,尤其熟背里面比较好的句子(好句子真的太多了),考试的时候写作文直接往里面套。尤其是Lesson 30之后比较长的文章,我基本上每一篇都从里面扣出来一个:开头-引例-叙事-结尾(湖北卷英语作文一般要求举例)的模版,然后不同课文的模版混着用。试卷下来,题目一看,信手一拈就是一个你自己的专属个性化作文模板,绝对比普通教辅那些前片一律的模版高不只一个档次。从此再没担心过英语作文。&br&&br&不过不得不说我这种方法是纯粹为了应试的学习,是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初衷的,希望大家批判性地看待。&br&另外之前也看到过知友说他会把新概念课文的中文翻译回英文,再跟原文一比较,就知道课文到底好在哪里了。这也是很好的办法。&br&&b&总之,新概念3绝不是徒有虚名,利用好了受益无穷,很可能你到大学后还要靠它和新概念4学英语呢。&/b&&br&&br&&br&&b&4.5.30天让你拥有一手漂亮的英文字&/b&&br&&img src=&/816ebec947bc9b1fed60a0a1_b.pn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816ebec947bc9b1fed60a0a1_r.png&&在亚马逊搜索“英语字帖”,第一名就是它,销量应该挺高的,不知道算不算冷门。不过至少我们高中大部分人都是直接去学校书店买什么《司马彦字帖》。&br&很多人(湖北考生)总结下来高考英语作文就是“看脸”。英语字确实挺重要的。这本&br&&br&书里有意大利斜体和圆体两种,是正宗的英语字体,不是普通字帖里那种简化后的,因此比较复杂,但是学好了以后非常华丽好看,尤其是圆体。不过也有人评价说太花哨可能不适合高考,也有一定的道理。&br&&br&很难得的是它里面的字都是手写的,相邻的字母不同,练笔,曲线都会随之有变化,这点也比普通字帖千篇一律印刷出来的要好。&br&&br&要注意的是它是没有临摹纸的,不能让你在上面描着写。不过个人认为无大碍,正如我一位字写得很好的同学所说:临摹最好是临而不摹。一味描红是很难有提高的。
已更新语文及英语推荐。
------------------------------------------------------------------------------------------------------------ 首先说一下我关于高考复习资料的态度,我高考复习刷题刷的不太多,可能观点不够全面: 1.如今高考复习…
像题主这样的思维在名校本科生中是最为普遍的。在他们升入本校硕博阶段之后,面对非本校本科的同学或是本科一般但进入海外名校深造的学生,这种思维起到了一定自我保护的作用。“不管你现在比我厉害多少,你始终原来是泥腿子出身,哈哈哈。”不思考怎么提高自己,而是一直停留在往昔的荣光上,那么本科进入名校可能就是你此生最高的巅峰了。
像题主这样的思维在名校本科生中是最为普遍的。在他们升入本校硕博阶段之后,面对非本校本科的同学或是本科一般但进入海外名校深造的学生,这种思维起到了一定自我保护的作用。“不管你现在比我厉害多少,你始终原来是泥腿子出身,哈哈哈。”不思考怎么提高…
谢谢!评论中有朋友说匿名没办法私信
扑通=。=取匿。
无关文字还是注释掉比较好&/p&&p&好激动!终于又看到了一个我可以回答的问题~上海西南某高校自主招生预录取。理科,非实验班,非竞赛生,无有含金量竞赛获奖记录。&/p&&p&&b&/* &/b&好想回答一发但是我还得写大作业的文档啊 T T
题主想听我的故事么=。=卖个关
&b&* &/b&子不知道有没有人买啊。&/p&&p&&b&*&/b& 感谢赞的朋友~谢谢~ 明天还要考试啊考完填坑
&b&* &/b&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激动了一下,因为实在是好想把当年(啊其实也就是去年啦)
&b&*&/b& 的“英雄事迹”分享给大家。但是又觉得记忆似乎有些模糊了。慢慢想慢慢写吧。&b&*/&/b&&/p&&p&(好了我假装把上面那些废话注释掉了)&/p&&p&我回来填坑了~
其实有想在写血泪史之前是不是应该贴一下最后的成绩单=。=不然这么凄风苦雨的自招路恐怕没什么人想看。
结果发现我不知道当年那些资料去哪里了。。丢锅给老爸帮我去找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如果有的话应该比较有说服力(扑通)请原谅我初来乍到而且没怎么写过这一类分享亲身经历的文字=,=&/p&&p&当年我们的自招正式开始的第一步是获得高校的自招资格。一般有自荐和学校推荐这两种途径。曾经觉得自荐也没什么,毛遂不也是这样的吗,后来才发现完全没有那么简单:除了复旦千分考给所有自荐学生考试资格以外,华约北约刷人的力度还是很大的。根据身边同学的小样本还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推测在每个联盟中的各大高校是按照学校的大致排名进行刷人的吧:比如社会舆论通常认为A,B,C三所大学的排名依次是C,A,B,那么假如一个有C大学校荐名额的同学去申请A大学的自荐名额,A大学可能会倾向于通过;而反之假如申请A大学自荐的这名同学只有B大学的校荐名额,那么就很可能被拒了(答主当年就是苦逼的被拒党啊T T身边自荐的同学被刷的大多是这样的情况吧)。历史上这千百年来也就那么一个毛遂,除了有毛遂这样品质的人本来就少以外,平原君更少或许是更核心的原因吧。(啊呀扯远了)所以这自招第一步,就是&b&努力获取心仪大学的校荐名额。&/b&
校荐名额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好大学一般都很矜持,给各地高中分配的校荐名额都不会很多。少的只是象征性地给个位数的名额,多的也不过一二十个名额。本省高校会在名额上优惠一些给到四十来个,但是对于尖子生而已很多人对本省大学感到把握较大,都想去外省更好的大学开开眼界,所以本省那个全国排名一般稳于前五的大学自招名额反而比较的受冷落。清北交复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大家都想要,所以怎么办呢,只好竞争咯。而相比高考,大家都心知肚明自招难度与竞赛更为接近,为了减少自招名额的浪费,我们高中采取的策略是,首先以竞赛难度在全年级进行数学和物理的笔试以初步确定入围学生名单,接着给部分同学加训,也就是每星期抽几节课上一些为自招做准备的内容,上课过程中会进行小测,小测成绩作为最终分配名额的依据。
如前所述,从未接触过竞赛。入围测试就直接考挂了。
考挂了怎么办呢,学校方面就觉得:你不适合北约和华约的考试,他们太重视数理了,但是我各科都很均衡很稳定呀,那么就去复旦千分考,先参加千分考拓宽知识面的培训吧。&/p&&p&但是我&b&不甘心&/b&。我一直想考清华。而复旦虽然很棒,但在当时的我看来,是裸分也能上的大学。那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去千分考呢。(请读者朋友轻喷= =希望大家理解这样的高傲和不知天高地厚
但同时我也&b&希望每位朋友都能有一股舍我其谁的傲气
不要去给自己设置什么“我不行”或者“我做不到”的ceiling
让我们证明给世界看&/b&)&/p&&p&当时求了好多人。班主任老师,年级组长,再到校长。教过我的老师都鼓励我去试。真的十分感谢他们。最终我得到了旁听的资格,并获准参与他们的测试。假如我能证明第一次的测验只是一失足,实力并不是那样,那么我可以得到校荐的名额,假如不能,那么就只能安心高考了。&/p&&p&当时的心理压力真的很大。想象一下身边坐着的全是竞赛班或是竞赛获奖的学生,而自己只是一个面向高考考生的感受。自招一般只考数学物理,那么物理竞赛生只需要加强数学,数学竞赛生只需要刷刷物理,再加上他们的本行,足以虐爆竞争对手。
而我呢,什么都没有。而我却需要跟物理竞赛生拼物理,跟数学竞赛生比数学。&/p&&p&上课的时候老师问,这个需要讲吗?全班大声说:学过了。只有我一个人连名词都是第一次听说,躲在旁听的角落里不敢吱声。老师布置的题目,他们看一眼就知道考的是什么,而我需要想很久才能从最基本的原理推断出一个不知道是否优秀甚至无法确保正确性的解法。听了第一节课我有些畏惧了。他们都那么厉害。而且他们学了好几年的竞赛了。就凭近乎鲁莽的勇气和傲气,我能跟他们同台竞技吗?&/p&&p&那天上完课我跑去电话亭打电话,打着电话直接哭了,对我爸说,教室的气氛好压抑,在那边上课压力太大。
我爸说,老师这么信任你让你去旁听,你也要相信自己呀。更何况即使得不到自招名额,你就跟着听,也没什么坏处呀。
我爸又问,你想退回来也可以,去跟老师说一声。
-&b&不&/b&。&/p&&p&于是我去洗手间洗了个脸,眼眶还红着。为了不让班里同学看出来我哭过,还特意去校园里转了一圈。看飘萍湖湖面细细的波澜,看路两旁的绿叶。不敢多逛,走了一圈赶紧回教室继续奋斗:高中复习时间多紧啊,还要做错题笔记呢。
在“身旁的同学跟自己都不像是一个数量级的”这样巨大的压力下,体验学霸变学渣的感受,人一般来说会有两种反应:一是算了吧,反正是不可能的,这样子还去努力,到时候失败了多丢脸,干脆水一水吧;二是不管是不是可能,有一线希望就去努力。
其实啊,&b&努力了,就算失败,有什么可丢脸的呢?&/b&
更何况,&b&还不一定就失败呢?&/b&
我很幸运,我一直都是后一种人。
为什么要相信“一般而言”定义的“可能”与“不可能”呢? 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能定。还有人说“女生读理科只会越来越差”呢,可以信吗?&/p&&p&于是我认认真真地听课,认认真真地做题,认认真真地去问老师。学过了的大神们不用听了的知识点,我一点一点地记下来;他们根本不会做错的题,我一道一道地反复琢磨;他们都不屑看了的思考题,我不懂,就不大好意思地跑去老师办公室问。
&b&老师很热情地给我讲题目。&/b&
我很幸运。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我碰到的所有老师都很热情很和蔼很博学很愿意帮助我。从幼儿园到大学,这么多年来我碰到的所有老师对我都很好。
真的很感谢他们。
插一句-假如读者朋友你也像我一样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面对很大的压力,那么恭喜你,超越自己的时刻到了。认认真真&b&去努力,不要放弃&/b&;&b&不懂就去问&/b&,不要怕难为情不要怕别人不帮助你,真正很厉害很有水平的人,他们是很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所以要找那些真正有水平的人问。
我不是刷题速度很快的人,甚至应该说是速度比较慢的人。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做题&b&要求理解,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b&。一边接受新知识,一边兼顾高考的内容,那段时间我过得&b&并不轻松&/b&。但是我过得&b&很充实&/b&。
小测中我发现很多题目即使还是不能全做对,但一看就能有思路。发成绩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我竟然超过了好多搞竞赛的学生。
于是我拿到了自招的校荐名额。有些遗憾的是跟我的目标高校差了一点,但毕竟是rank前五的高校。(这里有一个霞姐可能忘记了的一个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去向的小细节=。=我记得很清楚很清楚
真的很感谢她
谢谢T T)&/p&&p&于是自招第一步完成了。接下来的第二步,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寒假来了。寒假是自招前最后一个长假期——不会很长,但至少有比较多的“自己的时间”。我当时回到家就把老师布置的高考相关的作业弃了,另开炉灶,自己给自己制定复习计划。
&b&如果对自己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有足够的认识,不要局限于老师布置的内容。因为那是average的学习计划,你要想跟average不一样,那你就要有自己的节奏。&/b& &b&当然不局限不是完全抛弃,自己另搞一套的意思。我想说的是,在保证average内容轻松完成的前提下,留给自己一点上升的空间。&/b&
那一整个寒假,我都在准备自主招生。
爸妈有些担心我的高考。他们问我是不是需要均衡一下。妈妈后来告诉我说,我当时的回答让他们再也没有说过一句干涉的话。他们很放心。
我说,&b&假如现在不拼一下,我会后悔的&/b&。
我没有刷几百张卷子或者是多少本书。我知道我的做题速度不允许我那么干。
我只做了三本辅导书。一本数学,一本物理,一本英语(因为上海西南某高校自招要多考一门英语)。从头到尾做了一遍。就三本。
做题的过程其实根本不像说出来的这般轻松。很多做不来,根本做不来这样的情况是经常的事。假如翻开一面发现自己都做得来,那才怪了。我烦躁,恼火,但,从来没有弃疗。&/p&&p&清楚地记得自招是在14年的3月1日。上午考数学物理的卷子,下午还要考英语。考完上午场我感觉整个人都要炸了。头晕,累,难受,压抑。甚至想说,干脆下午不考算了。妈妈说,现在放弃,不是上午白考了吗?
我恶狠狠地说,我开玩笑的!
接着考下午场,英语四个选项四个都不认识很常见=。=(想感受一下么,请搜全国最变态的英语考试,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吐槽= =虽然不是说同一场考试但是是同一个学校出的大概可以感受一下)假如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慌,因为都会做的天才毕竟还是少的,&b&冷静&/b&!把自己会的写上去就OK了。最后的作文似乎写得还不错的样子haha。&/p&&p&出分数的那天我根本不敢查。同学问起有没有过,我就一直假装“忘记准考证号了”。
内外双重压力下终于没有办法躲了,战战兢兢地去给老爸打电话。站在电话亭里,整个人都在发抖。
老爸很严肃地问,你猜有没有过?
我#?%……&猜了一天了好吗!!
恭喜你获得******面试资格。
我……&(&&%?%……#明明内心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我早就聊到了”的样子=。=我怎么这么傲娇啊!!&/p&&p&过了几周是正式的面试。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参与正式的面试吧。。面试前请教了之前的学长。学长跟我聊了好久让我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不要紧张平常心平常心平常心……
你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好得很嘛,怕什么!
这么认真的态度,怎么可能被刷!
啊什么!比分数线高二十几分!那担心个毛线啊!!
谢谢学长们=。=&/p&&p&哦于是我过了。&/p&&br&&p&自招其实&b&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b&。我的老爸在好早好早之前就开始搜集各个学校的资料还有自招信息,而且报名啊填表格啊缴费啊什么的繁琐细节全是他的功劳(如果让我自己去弄说不准就出什么忘了交照片之类的岔子
扑通)。他的笔记记了满满的一本。他曾经有一次很骄傲地说,不管你考什么样的分数,我都能给你一个最优的志愿建议!(都可以去志愿咨询了=。=跟那些掌握着信息却只想忽悠钱的“专家”不一样,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信息来源,他不厌其烦地去各种官网找需要的消息。。)虽然最后由于我签了预录取的协议所以没填成志愿=。=他还有点遗憾他那个笔记没派上更大的用场呢。&/p&&p&长达半年的自招路。
有太多帮助过我的人。
有太多的感动。&/p&&p&谢谢题主给我提供了一个回忆的契机。
也感谢你看到这里。有什么希望我补充的细节也请告诉我。&/p&&p&谨以此,献给那半年的时光。&/p&&br&&p&关于如何处理比较down的情况。。首先谢谢提问~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很难解决
包括现在到了大学,因为专业的原因学习什么的还是很紧张,而且压力大,所以一直到现在也还是不停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其实不能叫解决只能叫做缓解吧。&/p&&p&举一些栗子 &/p&&p&我高二的时候,数学期末考爆炸了。是真的。。爆炸。150的卷子我好像只有100左右。。。现在说起爆炸这个词似乎还有点喜感,但是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可以说像是天塌了半边,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个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十分down的例子了=。=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
回到家,开始暑假的复习计划。我做了一套书,一共7本,覆盖整个高中的知识点。
记得高三开学回到学校第一场考试,我考了年级第三。
这是down的一种情况:学习遇到了困难。这也是高中生们最最常见的问题。那么问题很明确,解决方法也很明确,只要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了,自然就会开心。&/p&&p&那么遇到学习问题怎么办呢?&/p&&p&我的建议是,首先对自己的情况作一个梳理:了解自己。这真的非常重要!!有的人会说这还不简单,自己怎么会不了解,但很多时候我们真的&b&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b&吗?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我的高中班主任常常会特许我自己去小教室复习,因为她知道,我有我自己的节奏,不跟着班级而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复习,是比较适合我的方法。那么适合你的方法又是怎么样的呢?
其次,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后,假如决定刷题,选一本好的参考书,然后从头做到尾。人焦虑的时候会急急忙忙地选一本书就匆匆地开始做,做了几节又发现有更好的书,然后又换,从头开始。我稍微说几点理由:
1.我们都知道中学参考书大同小异,做了一本其实就差不多了,多本没有意义,反而浪费时间。
2.一本书,假设不是随便乱拼凑的书,那么它是自成体系思路清晰的。做完整本,有助于理清思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千万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别人在玩在休息的假期自己一个人坐在家里刷题。&b&要耐得住寂寞&/b&。&/p&&p&在这里窃取高中时二安和霞姐的座右铭送给大家:
&b&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b&。&/p&&p&再来一个例子=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每天听课做题,会怀疑这样子的生活,会问人生的意义。
当年答主班里可是有一批同学喜欢想这些问题的。
有时候想想会很泄气啊,毕竟压力大呀。那怎么办呢。
跑到老师办公室赖着不走,跟&b&老师&/b&谈人生。聊一聊,或许就想明白了。如果能有这样一个师长,真的是很幸运的事情啊!试试看“勾搭”老师吧。或者勾搭几个萌萌的&b&学长学姐&/b&也可以呀~~
答主当年有好几个萌萌的老师呢=。=缠着问问题谈人生老师也不把我赶走~~真的好棒!
或者呢跟知心&b&朋友&/b&聊一聊。可能大家都有差不多的困惑,聊一聊,能想明白一些的。
再还有是跟&b&爸妈&/b&聊。爸妈有时说的东西可能我们并不喜欢听,但是冷静下来想想,会觉得很有道理,或许就想通了呢。&/p&&p&最后补充一点,&b&成功没有捷径&/b&。祝大家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满意的成绩!&/p&&br&&p&/*更新*/ 转眼就过了两年了。。可能很多自招的政策都发生变化了,而且不同省份不同学校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政策类问题还是问老师或者是相关招生负责人吧= =毕竟我不是政策制定者而且到了大学之后也不再会去关注政策方面的问题了。请各位理解啦。&/p&&br&&p&/*更新*/有好多学弟学妹问我数学用的是什么参考书,统一回复一下&/p&&p&《高中数学题组精编》浙江教育出版社,橘黄色封面。(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改版,当年是橘黄色的)&/p&&p&【推荐教材应该不算打广告? &/p&
// 过十赞了 谢谢!评论中有朋友说匿名没办法私信 扑通=。=取匿。
// 无关文字还是注释掉比较好好激动!终于又看到了一个我可以回答的问题~上海西南某高校自主招生预录取。理科,非实验班,非竞赛生,无有含金量竞赛获奖记录。/* 好想回答一发但是我还得…
&p&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尤其是在4月底这样的时间点,很多考研的同学陆陆续续开始复习了,但是又没有进入状态,对考研还是有很多的不安和忐忑。我认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算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吧。&/p&&p&先放结论,&b&跟高考比起来,考研真的像吃饺子一样简单。&/b&&/p&&p&&b&一、高考和考研难度对比&/b&&/p&&p&1、同一个大学的相同专业,考研的录取线要远低于高考的录取线。&/p&&p&2017年,复旦大学金融硕士的复试线是403分,这应该是所有学校和专业里复试线最高的,代表了最高档次的考研难度。考研总分500,高考总分750,考研中的403分大致就相当于高考中的605分,而复旦金融的高考录取线至少670+了;假如是江西省的考生,2016年高考考了605分,想报金融专业…大概可以选的学校是…东北财经大学。感受到差距了嘛。&/p&&p&这种类比确实是很粗糙,不同考试难易度不一样,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cbc64eeeef549e85d2eca53e3403b86& data-hash=&bcbc64eeeef549e85d2eca53e3403b86& data-hovercard=&p$b$bcbc64eeeef549e85d2eca53e3403b86&&@小黄doge&/a&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1b1e5af31fcaadf1e9b2be& data-hash=&1b1e5af31fcaadf1e9b2be& data-hovercard=&p$b$1b1e5af31fcaadf1e9b2be&&@Drakie&/a& 评论也提到这一点。粗暴的认为考研403和高考605分难度大致相同,很不严谨。考研403分难度,到底是相当于高考的605,615,625;甚至595、585,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参考点,至少,我们能大概确定一个同等难度的分数区间。高考分数如果远远超出这个区间,应该也可以认为难度要大得多。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考研392,按比例算,对应于高考的588分,而我高考真实成绩是575。单个样本没有说服力,但至少也说明,以这种定量分析作为定性分析的基础是可以站得住脚的。&/p&&p&有同学说,考研最高分是420,高考最高分是720的话,就可以按照这个比例换算。高考720+的那些同学,如果拿出高考复习那种劲,考研考个460+我觉得都不觉得稀奇。&/p&&p&2、竞争群体不同&/p&&p&高考考的最好的那一波,基本上都是出国、工作,再不济也是保研。985学校考研的比例是比较低的,清北复交这种学校选择考研的同学更是少,要读研也可以很轻松的拿到保研机会。都是考复旦金融,考研时的对手要比高考时的好对付得多。&/p&&p&3、高考取得高分的难度要远大于考研。&/p&&p&考研和高考的考试科目中,数学应该都是最难的,而且满分正好也都是150分。以数学取得高分的难度为参照物,来对比高考和考研取得高分的难度,应该有一定的合理性。考研的数学是什么难度呢?我第一年考研时,打着酱油复习了一下,最后考了104分。第二年9月份开始复习,恶补了一个半月数学,二战数学145。3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大概2个小时做完了,认真检查了一个小时。扣掉的5分,也是大题的步骤不规范,并没有出现某个题不会做的情况。&/p&&p&而高考数学…我说句实话,以我的智商,再复读三年我也不可能考到145以上。&/p&&p&对高考还有印象的同学,应该都知道。选择题的最后两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数学的最后一道大题以及倒数第二道大题的第二问…这些题目基本就是给考清北复交的同学准备的。高中数学老师也经常苦口婆心的教育我们:要战略性放弃。而考研数学的题目,基本上每一道题都可以在数学全书中找到对应的例题。只要认真刷过数学全书,有认真看过张宇、李永乐、王式安这些名师的课程,就会发现这些题目真的不难。&/p&&p&所以说,高考要拿高分,那纯粹就是拼智商。考研要拿高分,那是可以勤能补拙的。&/p&&p&&b&二、考研的特殊性&/b&&/p&&p&那为什么很多考研的同学依然屡战屡败,谈起考研充满不安?和高考相比,考研确实是有其特殊性。&/p&&p&1、正如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4eabb12fae2aa5ef761a763d895b1e9f& data-hash=&4eabb12fae2aa5ef761a763d895b1e9f& data-hovercard=&p$b$4eabb12fae2aa5ef761a763d895b1e9f&&@WANG&/a& 所说,高考是团队作战,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p&&p&高中有老师管,再怎么懒,早自习也不敢迟到、晚自习不敢缺课;身边的同学也都在奋斗,再怎么辛苦,看一下大家都在埋头刷题,咬咬牙也就坚持下去了。而考研完全靠自己约束自己,对个人的毅力有很高的要求。早上睡个懒觉,晚上回去玩两局游戏、复习的时候刷一下朋友圈、周末逛个街、NBA季后赛舍不得落下、心情不好放两天假…毅力不强的同学,往往会找各种理由放松一下。不知不觉中,复习进度就落下了。到9月份、10月份开始紧张,可惜为时已晚。毅力绝对是考研最大的敌人,考研难也就难在这,能够管好自己,坚持下去,考研其实并不难。&/p&&p&2、信息不对称&/p&&p&高考只需要跟着老师走,认真听课,认真刷题,不太需要考虑复习方法之类的问题。报志愿也是考完之后才需要操心的事情。而考研,首先要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才能做出选择,这些信息收集起来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跨专业、跨校考研的同学,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更是明显;其次,考研复习需要自己制定复习计划和安排时间。考研经验贴五花八门、辅导资料良莠不齐,没有经验的同学很容易走偏。比如说,考研英语的复习,我看到很多同学拼了命的刷张剑阅读150篇就心疼(张剑真题很好哈,不要误伤);政治也有同学不背肖秀荣四套卷;高等数学张宇讲的最好、线代李永乐讲的最透彻,这些并不是每一个考生都能了解到的信息。&/p&&p&公共课还稍微好点,跟着精华经验贴的方法复习,不至于走的太偏。信息不对称对专业课的复习才真的是影响巨大。以我所了解的金融硕士为例,由于专业课是各校独立命题,每个学校试卷不一样,考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的人数少则数十人,多的也不过两三千。人数太少,市场太小,辅导机构就不可能像公共课一样,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开设辅导班。专业课辅导资料极度缺乏,没有像数学全书、肖四这种权威的辅导资料,大家复习专业课就很没有头绪,不知道怎么复习。像中大金融硕士,不指定参考书目、没有考试大纲、网上也很难找到有价值的经验贴。复习方法、考察重点只能靠自己摸索,特别容易走偏。尤其是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复习专业课那真的是一部血泪史。我从机械跨考金融,第一年就是因为专业课复习没找到好的方法,最后遗憾败北。讽刺的是,我最后专业课考的很好,但是因为专业课复习走了太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公共课反而考的很糟糕。&/p&&p&3、考研是先报志愿再考试,且只能报一个学校。&/p&&p&高考即使发挥的不好,只要高于二本线,总有对应的大学可以读。而考研就是一锤子买卖,分数再高,没达到目标院校的分数线就玩完,考复旦金融的同学402分也只能饮恨而归。调剂也一般很难找到理想的学校。考研残酷也就残酷在这。&/p&&br&&p&但是,考研的这些难并不是试卷题目难,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p&&p&首先,毅力的问题,知乎就有很多关于自我管理的精彩答案…&/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备战考研的过程中你是如何保持精力充沛的? - 知乎&/a&&/p&&p&认真看一下这些问题的高票答案,有心的同学,绝对可以收获很多;&/p&&p&其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精华经验贴,多和380+的学长、学姐交流,尤其是多和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师兄师姐交流。交流的多了,信息自然可以掌握的比较充分;&/p&&p&&b&三、以中大金融硕士为例&/b&&/p&&p&关于复试线:&/p&&p&2015年前,中大金融的复试线还是330,进复试应该是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后面竞争比较激烈,2017年岭院和国金都是360的复试线,管院380。首先,考研考这个分数的难度肯定要比高考考上中大金融简单得多;其次,不了解中大金融硕士的同学,会觉得从的复试线一下提高到360,甚至380,会觉得考中大金融的难度大幅提高了。其实不然,因为2015年之前,中大的专业课很难,年专业课的平均分都很低,比如2015年我们班考上的19个同学的专业课平均分在95以下,最高分只有105分;而2017年,专业课最高分有129的,录取的同学中专业课平均分也在115以上。也就是说,2017年考中大金融硕士的同学,专业课普遍能比2015年高大概20分。在公共课难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2017年的360分的复试线和2015年的330的复试线,真实难度其实并没有很大。&/p&&p&关于本科学校:&/p&&p&我是管院的金融硕士的同学,我们班有19个同学是考研考过来的。我大概统计了一下19个同学的本科学校。其中,4个是985的、6个211、剩下10个都是双非院校的。我最好的朋友本科是中南林业大学的,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个学校,但她是以第6名的好成绩被录取的。一半多的学生并不是所谓的211、985考过来的,这至少可以说明,非名校的考生考中大金融并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所以,很多本科学校不太好的同学在向我咨询的时候,特别担心,总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总害怕自己复试会被歧视。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同学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b&考研难不是难在试卷题目,而是难在要自己约束自己。考研更多是考毅力而非智力。能管好自己、咬牙坚持下去的人,会有喜极而泣的那一天的。&/b&&/p&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尤其是在4月底这样的时间点,很多考研的同学陆陆续续开始复习了,但是又没有进入状态,对考研还是有很多的不安和忐忑。我认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算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吧。先放结论,跟高考比起来,考研…
我们不推荐华中科技大学,是因为那里的学生太过低调,太认真学习而减少了娱乐,我们不推荐向往张扬青春的同学报考,因为这里不适合你。&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它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很高,老师上课太过认真,考试太严,让你不得不学习,在这里混四年太难,所以不适合你。&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这里的学霸太多,虽不比清北华五却依然让你有些被碾压的感觉,这里学风太浓,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所以不适合你。&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它总会出一些大新闻,弯了的前主席,反同与顶同的争执,这里的工科男竟然没有默不作声,竟然理性的去反思去看待问题,真是奇怪。这里不是一个适合搞大新闻的地方,或许不适合你。&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这里夏天积水,全年时而停水。学校一直被吐槽,每年修修补补,依然做得不够好。即使我们看得到学校的努力,即使领导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我还是不推荐它。&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这里的人文气息太少。每周的人文讲座竟然会爆满,余华来讲座排队竟然绕了报告厅一圈,校园文化节这么多僵硬的活动竟然也会有很多人参加,这里的人文气息不够留住你。&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这里的道路笔直,树木太高大以至于遮住了阳光,这里缺少美丽的建筑,60年出头的校史也没啥底蕴,整个学校充斥着面向互联网时代编程的浮躁。它太过功利地追求机械上的完美,或许也不适合喜欢柔美的你。&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它有着7000亩土地,80万课树,太大太大,东西长四公里,韵苑和紫菘成为了异地恋,走路太费劲,只能骑车穿越校园。这里太大,也不适合喜欢小而精致的你。&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这里的团队太多,dian,联创,冰岩,电工基地,机器人,各种各样的启明团队让你眼花缭乱,他们严苛的招人规则又让你望而却步。这里的选择太多,或许也不适合你。&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这里的校友名字不够响,微信之父张小龙也不过只是腾讯的副总,天才李一男竟放弃了百度继承人搞起了电动车,那些一出校门就创业的人竟然也没冲进胡润前十。这里的年轻人太踏实,只会搞技术,玩不了权势,或许也给不了你需要的。&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武汉是最大的县城,不靠海也没啥好风光,每天不一样,却在经受城市崛起的阵痛,2049太远,我们早都毕业。武汉的野心太大,或许不适合喜好安逸的你。&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这里的华科男太沉稳太踏实,热爱运动,醉心学习和科研,和女生说话就脸红。话少,钱多,死得早。不会约炮的男人有什么出息?你一定看不上的。&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我们知道它很好,而我们喜欢低调而不爱炫耀。不推荐不代表就要黑他,推荐也不见得就认为它完美。&br&&br&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我们知道它还有很多很多不足,泼水节被人诬陷就不敢办了的校领导,怎么修也会见到的东九海,还有那让人爱不起来的武汉。&br&可是我们依然爱她呀!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她在慢慢变好,越来越多的活动和讲座,越来越美观的校园,努力讲课和科研的老师,身边热爱学习却很会浪的小伙伴,还有仍然努力倾听学生声音的领导。至少我们知道,她一直在努力,从未放弃!&br&&br&如果高考可以重来,我或许会去尝试其他的学校,比如一个财经类大学治治我的单身病。但是我依然会推荐你来华科,因为它真的很man又很人性,它的潜力还很大,它能给你你想要的一切!&br&并非怼提问者,大学四年,总有那几段时光让你对母校生无可恋,无可厚非也可以理解。可当我们毕业回首时,我们也会发现,其实,她真的很好,我们也真的很感激!&br&青春那么美好,既然来了,干嘛悔恨呢?向前看,发掘学校的美,我们可以经历非常美好的时光!(^?^)&br&&img data-rawheight=&640& src=&/v2-844a66d1a3d5dc7710abd6d3ade992a3_b.jp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844a66d1a3d5dc7710abd6d3ade992a3_r.jpg&&
我们不推荐华中科技大学,是因为那里的学生太过低调,太认真学习而减少了娱乐,我们不推荐向往张扬青春的同学报考,因为这里不适合你。 我们不推荐华科,是因为它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很高,老师上课太过认真,考试太严,让你不得不学习,在这里混四年太难,所…
你说:&br&&br&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根本就不会碰游戏。&br&&br&殊不知,在中国玩游戏的水平。&br&&br&顶级大学的水平也比普通大学高。&br&&br&而且,你是你孩子的妈妈,你怎么知道别人回家就不玩游戏呢?&br&&br&你看到的可能是人家的表面,同事夸自己的孩子经常也是夸大其词,报喜不报忧啊。&br&&br&还有,&br&&br&学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br&&br&小考小玩,大考大玩。&br&&br&本质原因,就是因为压力太大,无处释放。&br&&br&你要关注的,是你女儿的心理活动。&br&&br&在这个时间点上,&br&&br&你要做的,是小心翼翼的交流,不要再给压力。&br&&br&&br&你又说:&br&我看高考了不知道哭给谁看。&br&&br&口口声声我也是为她好,可实际上你除了不允许她玩这玩那,只允许她读书睡觉之外,无任何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说难听点,你对你女儿属于考的好那是应该的,考的不好都是你的错的甩锅教育。&br&&br&你这么注重结果,无视过程,万事以你看别人家xxx怎么样,我看你怎么哭作为恐吓,你教育孩子只堵不疏,摧残为主,打击为辅,八成是要决堤啊。&br&&br&如此下去,就算考上了大学,一根绷紧的弦突然放松。在大一彻底迷失自我的案例知乎上比比皆是。&br&&br&而且万一考不上,你这些狠话都放在了前头。你就不怕她跳楼自杀!&br&&br&退一万步讲,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读书,你先了解一下你孩子是否还想读书,是否对自己的未来还有所期望。如果她都不知道自己未来要什么,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我建议现在就不要摁着头让牛吃草,而是应该帮组孩子重拾信心,必要的话,休息一阵子调整一下心态又未尝不可。
你说: 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根本就不会碰游戏。 殊不知,在中国玩游戏的水平。 顶级大学的水平也比普通大学高。 而且,你是你孩子的妈妈,你怎么知道别人回家就不玩游戏呢? 你看到的可能是人家的表面,同事夸自己的孩子经常也是夸大其词,报喜不报忧啊。 还…
你可以和重庆人,不限男女,肆无忌惮的开玩笑而不用担心过火。&br&你可以和兄弟伙蹲在路边一边打望一边吃着廉价的烧烤,拿山寨机放在朋友的水果机旁边,说他黑吃皮,而不会有人嘲笑你的贫穷。&br&你可以敢爱敢恨,牙刷日麻挂嘴边,可以有一说一,吃火锅喝山城,而被别人说黑耿直。&br&你可以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泡在水里,当然夏天是汗水,冬天是衣服没干。&br&你会见识到什么叫做挖山盖楼,你也会慢慢明白从一个门进是1楼,从对面出去就变成4楼是很正常的。你家住6楼,进单元门不是上6楼,而是下6楼,因为小区的花园和大门在是12楼。&br&你也会看到满街的烤串酸辣粉火锅,鸭肠猪脑牛牙梗是上大学以后才发现的真爱,但这些都比不上43度夏天中的凉面稀饭。要记得火锅和串串要去苍蝇店吃,秦妈德庄什么的都是骗外地人的。&br&你会觉得早晨起来吃一碗小面,中午吃豌杂,晚上小面店任性的不开门你只能饿着,盘算着明天早晨是继续2两小面加煎蛋,还是犒劳自己来一份红烧肉面,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br&你会慢慢习惯一辆大奔停在路边,车里的人撸起袖子大喊一声,老板儿,三两小面,红汤。然后转身跟你说,老师,往勒边去点儿,没得空蹲起老。呼啦啦吃完,用粗糙的割脸的卫生纸抹一下嘴角,然后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继续开车走人。&br&这里的人,没有架子,不像北方人好面子。敢想敢干,敢作敢当。&br&你可以找一个重庆姑娘恋爱,昏天暗地,死去活来。她跟你耍性子,不像其他很多地方的女孩子一样冷战,而是劈头盖脸一顿乱骂。其实你也不用管她骂的是什么,赔礼道歉,然后用一个热吻就可以解决问题。旁边的兄弟伙骂你耙耳朵,你说,趴个串串,日麻你还不是一样得。耙耳朵在重庆是一种幸福。解放碑新年倒计时的钟声,洪崖洞古香古色的老重庆,南岸遥望渝中半岛的国际化,南山巴适的温泉和口水鸡,观音桥鳞次栉比的商铺和目不暇接的美女,大学城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煕街,合川的钓鱼城天险,长寿的古镇,江津的四面山,大足的石刻的古朴,涪陵的白鹤梁,武隆的天坑的瑰丽,永川的茶山竹海,成都的春熙路,青城山,湖南的凤凰里面都会有你们留下的数不清的回忆。在这里,你爱她爱得深沉,她爱你爱的热烈。而她真的可能就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或许有那么一天,她跟你说,我对你没得感觉老,耍起朋友没得意思给。然后把你拉黑,此生不见。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想想,这种极度直白到刺痛的话,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正是重庆的内涵,它让你变得更加坚强。&br& 重庆是夏天热的透骨,冬天冷的刺骨的城市。&br&一个很热辣,很急躁,很直接的城市。&br&虽然地形千回百转,但是人却是耿直可靠。&br& 你不会后悔在那里上大学,因为很快你也就变成重庆人了&br&我现在不在那里了。&br&曾经打算留在那里,但是重庆代表了那段青春年少的过往,我应该寻找下一个安定祥和的未来了。
你可以和重庆人,不限男女,肆无忌惮的开玩笑而不用担心过火。 你可以和兄弟伙蹲在路边一边打望一边吃着廉价的烧烤,拿山寨机放在朋友的水果机旁边,说他黑吃皮,而不会有人嘲笑你的贫穷。 你可以敢爱敢恨,牙刷日麻挂嘴边,可以有一说一,吃火锅喝山城,而…
&b&这个我太有经验了,终于可以现身说法了。&br&&/b&&br&高一的时候,我们学校两个理科实验班。&br&&br&那时的我,正自以为处于人生智商的巅峰,从没有想过有人会对自己造成智商碾压型的威胁。直到听老师同学们谈论起我们隔壁班的一个男生 &a data-hash=&fc24e7f6fa3& href=&///people/fc24e7f6fa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映辉& data-tip=&p$b$fc24e7f6fa3& data-hovercard=&p$b$fc24e7f6fa3&&@李映辉&/a& 。&br&&br&老师告诉我们,他已经在初中时就学完了所有高中数学的知识。数学老师夸他聪明,物理老师说他有悟性,化学老师说他一点就透,其余所有的老师都说他踏实认真。&br&&br&高一的时候,数学老师讲课有点飘忽,我基本上上课从来不知道他在讲啥,每次见了数学老师都是绕着走,更不敢问老师问题。可是,听同学们说他脑子竟然比老师转得更快,竟然闲着没事就找老师讨论一般人(比如我)听不懂的题,这怎么能忍!&br&&br&&b&我开始重新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将自己的学科优势弱势一项一项分析,挨个找突破口。&br&&/b&&br&首先,不可否认,自学完高中数学,这不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我是一般人,先认怂。然后,&b&其实自学过的同学都知道,尤其是高中数学,老师的点拨真的非常关键,&/b&所以,其实他的优势并不是碾压型的。而且,&b&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跟着老师走,千万不要为了赶超他,把自己本应该巩固的时间用来预习,不要贸然急进,这样,基础打好了,数学成绩不见得比他差到哪里去。&br&&/b&&br&具体高中数学该怎么学,知乎上估计不少大神已经有过相应解答,我作为数学学渣就不多说了。&br&&br&&b&第二,一定要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从初中到高中的课程都是足量的,他既然花那么多时间学数学,肯定有不如你的地方。&/b&就像我的假想敌辉哥,数学物理碾压我,化学持平,生物未知,政史地略微不如我(让我自我满足一下,其实按水平我应该高他很多,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之后,我政史地每次都不认真考,就算做略微不如吧。至于为什么不认真考,参见之前我回答的问题:&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理科生的文科(文史地政)学的特别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林为珮的回答&/a&),语文英语我强过他。&br&&br&算了一通,只要数学物理不是变态难,语文英语试卷正常难度,我是有机会超过他的。于是,我就有了自信。&br&&br&&b&对于这种某一科巨牛的牛人,不要妄想在他的强势学科赶上他,一定要发扬自己的强势学科,当你自己的强势学科对他形成碾压级优势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对他的优势学科没有那么恐慌了。然后,踏踏实实学好自己的,就没问题了。&/b&&br&&br&…………………………………………………&br&经过一个学期,和辉哥成了好朋友,有时候交流才发现,&b&其实自以为是战五渣的我,竟然也是他眼中的假想敌。&/b&原来,我没有我自己想的那么渣,他也没有我想的那么神。&br&&br&后来,他的数学物理一直碾压我,但我语文英语胜过他,其他科目互有优劣。然而,毕竟高考数学物理太简单,我考140和他考140的水平,其实相差了很多。所以考试成绩也是我略强于他,他偶尔超过我。&br&&br&我们就这样维持了两年生活中的好朋友,学习上的好帮手,成绩上的好对手。若单论成绩的话,我觉得自己是略强于他的,虽然,实际能力可能远远不如。&br&&br&&br&&b&你看,只要不急不躁,找准定位,踏实前行,发展优势,搞好关系,互帮互助,你在成绩上和他比肩,是完全可以的。&br&&/b&&br&&br&&br&&br&&br&&br&但是……故事还没完……&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高三的时候,他数学竞赛全省一等奖,参加清华保送生考试通过,直接保送走了,不用参加高考了——&b&我再也不用跟他比成绩了。&/b&&br&&br&&br&&br&&br&&br&&br&&br&&br&&br&现在,他拖着我高中最好的朋友的手(女学霸一枚,高考考上清华的),在清华园里做人赢;我上了大学,数学该渣还是渣,被一群和他一样智商的人赢们,虐得跟狗似的。&br&&br&&br&&br&&b&其实,初中能自学完高中数学的,都是自我规划能力极强、对数学极为感兴趣、智商又非常高的人,他们一般高中也能自学大学数学;数学基础有了,物理肯定不会差;数学物理都拿下了,其他科目肯定学得轻松。&/b&&br&&br&&b&有这种智商、毅力、技巧的人,如果被你超过了,你觉得上天公平吗?&br&&br&踏踏实实做你自己,学好自己的,关于他比你优秀这件事,你习惯了就好了。&/b&&br&&br&&br&&br&&b&——没关系,现在不习惯,将来有的是时间让你慢慢习惯。&/b&
这个我太有经验了,终于可以现身说法了。
高一的时候,我们学校两个理科实验班。 那时的我,正自以为处于人生智商的巅峰,从没有想过有人会对自己造成智商碾压型的威胁。直到听老师同学们谈论起我们隔壁班的一个男生
。 老师告诉我们,他已经在初…
某十八线小城市的15级考生来答一发吧。&br&&br&最后一场英语考完,在考场外等同学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女生在送怡宝。于是就去要了一瓶。然后想起我爸可能在前面的路口被堵的进不来,就去问那两个女生可不可以多拿一瓶。她们笑着说可以呀,并且祝我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br&&br&离开的时候,我余光瞥见她们放在地上的一提还没有拆封的怡宝上放着一张手幅,上面写着鹿晗。&br&&br&所以今年看到这条新闻时,我并不惊讶。我惊讶的是居然有人会拿做公益这件事,来攻击一个群体。我的观点是,无论鹿晗粉丝是出于什么目的来做公益,只要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没有对社会造成什么恶性影响,并且还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好事,那么这些事就算不说值得被表扬和鼓励,最起码也不应该被指责和抨击。&br&&br&真的等大部分人的观念都和这个答案下的某些&智者&一样,批判甚至辱骂做公益的行为时,那这个社会才叫做真正的可怕吧。&br&&br&更新:让我不舒服的评论我都删了。粉丝之间的骂战我无心参与,骂人的时候注意不要误伤无辜。
某十八线小城市的15级考生来答一发吧。 最后一场英语考完,在考场外等同学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女生在送怡宝。于是就去要了一瓶。然后想起我爸可能在前面的路口被堵的进不来,就去问那两个女生可不可以多拿一瓶。她们笑着说可以呀,并且祝我考上自己心仪的大…
看到大家的回答,感动的流了眼泪。&br&&br&&br&————————————————————————————————&br&非常感激所有回答中对图书馆的褒扬,我是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师。这是我在从原单位离职前最后一个完成的设计。&br&从11年底开始就描摹出了设计的雏形,我想象中那是一个像斯图加特图书馆一样的巨大共享空间——环绕的楼梯,穿梭的曲线,充满蓬勃气息的设计。然而后续的汇报中,这个方案几乎被设总全盘否决,一起做项目的同事陆续离职。从和烨聊天儿扯皮说方案到饶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个项目是我最苦逼又幸福的时光。&br&那些寂寞的,亮着灯的日日夜夜,终于让我脑海里的样子一点点成真。我感激曾为此付出的每一个人,虽然这对业内人士来说并不是很棒的设计,但是看到大家这样喜欢,于我而言已经十分珍惜。&br&愿我们不论在日后的哪一天,都能仰起头来为自己的过往而感到骄傲。&br&&br&—————————————————————————————————&br&&img src=&/b77ccecaad11f609d1b3de_b.png& data-rawwidth=&1035& data-rawheight=&1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5& data-original=&/b77ccecaad11f609d1b3de_r.png&&这是最终设计方案的效果图,另外给大家看看另外一个华丽丽的设计~&br&&img src=&/f079238aba693a2a97fcd_b.pn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f079238aba693a2a97fcd_r.png&&金色的瀑布从天而降有没有。(这个方案是崔恺院士提出的,最终业主没有通过)&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华丽的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看到大家都说谢谢,我还觉得有些受之有愧(诚恳脸),作为一个不是特别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这个想法一点点完善,包括工地的问题解决,还仰赖于我经验丰富的室主任饶劢和设计界老司机刘娘舅。在评论里看到大家对设计的兴趣,我想说说这个设计的实现过程:&br&
我最初的想法,是要一个“非 常 通 透”的图书馆—一方面是因为建筑的条件非常好,有三个采光很明亮柔和的中庭,一方面是因为大书墙的设计近几年有些做滥了(现在有一部分书墙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希望能通过整理空间消化大厅中间那组突兀的电梯。从情怀上来讲,我也希望图书馆更加有那种朝气蓬勃的氛围,在中庭这个环境里能通过回廊和建筑空间,甚至是图书馆里的其他同学有一些互动,而自习区域则设置在了中庭以外的围合半封闭区域,相对安静很多。
我也希望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爱用大书墙,最几年来图书馆很流行做书墙,整面的很有气势,仪式感也很强,建筑师很喜欢。我个人反而认为尺度过大的书墙给人一种进入宫殿的压迫感,不如化整为零,让大家能和书架墙的关系更紧密一些。另外书架墙的维护成本很高(谁能飞上去扫灰),也没办法放书,所以实用性很差。我们当时粗估了一下,这样的改动可以增加三万多册的藏书量~&br&&img src=&/2bcf97f8f90fef85f9024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2bcf97f8f90fef85f90244_r.jpg&&&br&&br&*当时特意做了一个回廊角度的效果,由于防火分区封闭的关系没有实现。&br&&img src=&/dfb76a681a8e275a9f789bf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4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dfb76a681a8e275a9f789bf_r.jpg&&&br&*设计初期其实希望能有类似上图的通透效果。&br&&br&
后来我们把这个想法“包装”了一下,把回廊描述成了“曲曲折折的财经曲线”,穿梭在稳重大气的书架墙背景上。刚开始汇报时候不是特别顺利,因为建筑那边需要改,虽然同属一个设计单位,但是相关专业需要调整的很多,而且我的室主任更倾向于“有仪式感的图书馆”,希望能保留整面大书墙。因此才有了那个金色的华丽丽的方案(谢天谢地最终被业主毙了)。水景部分是整个中庭大厅的视觉中心,最初崔总的想法是做一个文字的拼贴效果(我们在北外就是这种设计),后来和业主磨合之后才用了活字印刷的起伏字块设计,感觉会更动感一点。&br&
再次感谢大家(三鞠躬)~&br&———————————————————————————————————————————
看到大家的回答,感动的流了眼泪。 ———————————————————————————————— 非常感激所有回答中对图书馆的褒扬,我是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师。这是我在从原单位离职前最后一个完成的设计。 从11年底开始就描摹出了设计的雏形,我想…
不请自来。&br&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分数线低点,给加分,理解。&br&但是北上等直辖市地区占据最优资源,却低分(高比例)录取。卷子简单些,抑或总分少些,掩耳盗铃而已。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br&这是用屁股想想都觉得不公平的事,&br&居然被楼上那么多人说,&br&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云云。&br&&br&本来这种事情,愤青的时候骂过多少回了。&br&骂到都不想骂了,沉默了。&br&但是沉默不代表认命。&br&更不代表别人可以替我们认命!
不请自来。 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分数线低点,给加分,理解。 但是北上等直辖市地区占据最优资源,却低分(高比例)录取。卷子简单些,抑或总分少些,掩耳盗铃而已。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这是用屁股想想都觉得不公平的事, 居然被楼上那么多人说, 世界…
我不知道问这问题人是有多大神,我也不知道回答下自称考到290的“大神”是真是假。&br&(看到没有,已经有人耿直承认自己289是个玩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厚脸皮打死不承认自己编故事)&br&但我知道2017全国卷一理综要是考上290那么状元妥妥的。&br&我不是在嘲讽各位,我只希望年轻人不要总是被分数蒙蔽双眼,世间变数真的很多。带着目标分数去考试,考试中途心态一定会崩溃。&br&&br&&br&&br&再者而言,就算是今年高考上了295甚至更高,也绝不能保证下一次能上290,因为理综只扣10分,很大程度是靠运气,做题时手一抖,阅卷人稍有不慎,多扣一两分你就与290无缘。因此 290不是靠你学出来的,而是求神拜佛上天赐予你的(误)&br&&br&&br&但是如果你有充分自信,觉得自己有至少能考上市状元的能力。那么我的建议是自己多思考。真的能上290的各个都是奇才,知乎上的大神帮不了你,老师也帮不了你(考生水平早超过老师了),只能靠自己摸索和玄学。&br&&br&写到这我还是要反对第一高票。真的不是我嘲讽,按照他的回答来做真的能上290?他的回答写在“如何上200/230/260”都适用,唯独不适用260+,为什么?因为260+靠的是个人能力,虽然他答案中的方法确实有可取之处,但恕我直言,对于顶尖学生并无作用,因为顶尖学生早有自己一套的学习方法。&br&&br&————————————我是分割线————————————&br&&br&再说几句吧。&br&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br&我算不上优秀,某些大神的成绩对于我来说肯定不可望其项背,但高考前自己按照往年真题来看,理综260保底,可以冲一下275甚至更高。&br&然后考理综的时候做到物理第一个大题,今年的考生都知道,物理大题计算量巨大。按照常理这种情况应该是列完方程就跳过去,以后有时间再算。可物理是我的优势学科,而且我又有那么高的期望,于是硬着头皮算。这还不算完,看到第二道计算题时心理完全崩溃。好吧,然后开始自我安慰,今年理综这么难,我不会做,大部分考生也不会做,不如把要求放低一点,250总有吧,好不容易平复心情,做到生物29题,呵呵呵,接下来一路心态爆炸。&br&不出意外,理综成绩比所有模考分数都要低。&br&故事完了吗?没有。&br&高考后还有自招,完全放下包袱去考,因为我也不知道考成什么样能过,过程很顺利,最后过了湖北某985高校自招,而且自招分数是第三名。
我不知道问这问题人是有多大神,我也不知道回答下自称考到290的“大神”是真是假。 (看到没有,已经有人耿直承认自己289是个玩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厚脸皮打死不承认自己编故事) 但我知道2017全国卷一理综要是考上290那么状元妥妥的。 我不是在嘲讽各位,我…
若你心中仍然执拗的怀着一份对于 &b&名校=独立思想+自由人格 +诗和远方&/b& 的情怀,我建议你去一个&b&仙气略重&/b&的学校,如浙大。&br&&br&若你心中已经很现实的认为 &b&名校=技能加身 + 高薪高职 + 车房无缺&/b&, 我建议你去一个&b&更接地气更重实效的学校&/b&,如同济。&br&&br&其实关于浙大的争议,多半来自很多人觉得她名过于实。简单说,你号称全国前几,也没见你那么多毕业生有多牛逼。出国比不过中科大,工作比不过上交复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b&浙大从来没有像学生灌输所谓的固定价值观。浙大的哲学是,学生就像水一样,给他们足够多的器皿,他们会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归宿。&/b&其实论出国,浙大不乏有各种哈佛耶鲁;论工作,也不乏各种总工程师和创业精英。只是因为大家各自在不同的方向出力,像西湖一样平面铺开;而不是集中火力,在一个点上一峰突起。 &br&&br&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精神。&b&也许同济还带着日耳曼血统的精准严谨,浙大也有她的上善若水。选择一个与你气质最符合的学校,才能相得益彰。&/b&&br&&br&&br&&b&最后发个表白帖,我爱浙大。&/b&&br&&br&&br&&b&----------------------------------------&/b&&br&竟然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支持,感谢大家,诚惶诚恐。&br&&br&现在的很多感想都是经历之后得到的。至于,我当年是如何选择志愿的,可以参见这个回答:&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选哪个更好? - Leo Cheng 的回答&/a&&br&&br&&b&每一个少年,都曾想过仗剑天涯,剑魄琴心。可成功确是如此世俗的,我们为了生活也需要苟且的去案牍劳形,去疲于奔命。但我希望与各位少年以及曾经的少年共勉,不忘初心。&/b&&br&&br&&br&&b&------------------------------------------&/b&&br&今天很多人讨论什么是大学教育。我谈谈我的想法吧。&br&&br&&br&大学教育(&b&这里主要谈本科教育&/b&)到底是什么?是教会一个人在某个专业的一技之长,还是教会一个人更全面的价值观,选择能力和执行能力。&br&&br&我想,很多学校,比如浙大,在本科的时候一直推行通才教育而非专才教育。&b&并不说这类学校的师资,生源,财力做不到训练一批科学家,而希望学生多腾出点时间,去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怎么去做。浙大给了学生太多的选择权利,这种选择也不再局限于某个专业,而是宽到人生的出路。&/b&比如说,在浙大,有些人尝试了科研之后,觉得自己不适合,学校会去鼓励他工作创业,会参加各种浙商聚乐部,各种创业强化班,而不是硬扛着去读个硕士博士。这点在趋于功利化的国内大学难得可贵。&br&&br&&b&现在的社会里,人很多时候没有选择的权利。我感谢浙大给了我很多尝试和选择的机会。&/b&这是自由校风对人的影响,它告诉人要有眼界,要有判断,要有决断。我觉得,这才是教育,而不是培训。&br&&br&&br&不过,人在不同的阶段也需要对自己有不同的认知。我在读本科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从小镇考出来的学生,我知道自己从前目光的狭隘,我在选择,我在学习,我在被教育。而现在,我自己选择了读博士,我就是要去强化一技之长,我在被培训&b&。人生得到培训的机会实在太多,不读硕士博士,工作的培训一堆堆。但人生能得到的真正的教育,真的太少了。&/b&感谢浙大。
若你心中仍然执拗的怀着一份对于 名校=独立思想+自由人格 +诗和远方 的情怀,我建议你去一个仙气略重的学校,如浙大。 若你心中已经很现实的认为 名校=技能加身 + 高薪高职 + 车房无缺, 我建议你去一个更接地气更重实效的学校,如同济。 其实关于浙…
其实,是到我高考语文考场上。&br&匆匆写完第二个阅读,我立即去看作文题,登时吃了一惊(江苏2017,有兴趣同学去看一看)。然后脑子空了,想着去翻一下前面吧,然后就盯着试卷的标题看,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高考了!再抬头看看,周围坐的已经不是自己的同学了。所谓时间过得快可能在这一个瞬间才能体会吧。
其实,是到我高考语文考场上。 匆匆写完第二个阅读,我立即去看作文题,登时吃了一惊(江苏2017,有兴趣同学去看一看)。然后脑子空了,想着去翻一下前面吧,然后就盯着试卷的标题看,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高考了!再抬头看看,周围坐的已经不是自己的同学了…
不请自答,第一次答!真心回答!因为刚经历完,我是16的考生。现在就读南京大学,高考656,满分750。理综277,满分300。不算好的可以拿来吹牛逼,但是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你点冲向更高目标的信心。&br&回答之前我先说,5个月提升理综,稳的!不要担心!&br&有很多人都是考前一个月还在问这种问题,你现在有这种意识还是很来得及的,放心去做!&br&&br&&br&&br&哈哈哈,其实我现在正在复习高数,明天考试了,但是看到你这个问题感觉我的回答应该能帮你理顺一下心态。&br&那我就从你现在说起,也就是距离高考150天的时候,其实去年这个时候我也挺慌的,自从过了跨年,想到今年就是自己高考了,再也不是以后的事,确实有点小紧张。&br&我是一个理科生。&br&说说我当时的情况,我也是理综不好,数学也不好,哈哈哈,在当时应该算是要被踩在理科界的最底层吧?但是幸运的是我英语和语文好,所以成绩还可以,所以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只要把理综和数学搞上去,在这里我就要说重点,其实,想要提分,一定一定要相信自己,我们考前一个月提分50的真的不在少数,还有5个月呢,不要担心,稳的!&br&&br&现在来说说具体提升理综的方法&br&首先心态摆正,3个月都是稳稳的够,不要说你现在还有5个月了,我就是这样,亲身经历,150天的时候还在300名左右,考前1.2个月大概这个时候我已经稳定在前30了。&br&首先,物理。&br&这是我最不喜欢的科目,但是在投入复习的过程中解题成功的自豪感,发现规律的喜悦,真的是,爽!&br&你基础不好,那你必须要把书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是必须的,把课后习题都做了,很多总结出来的规律都是在课后习题有的,还有很多出题的道路,基本题型。课本是基础。记得昨晚基本的再刷难题!&br&然后实验题,做来做去就那几个,看课本,基本了解有哪几个,干嘛的,然后做练习上的题,巩固,ok!&br&等你都知道有哪些知识点了,就开始进入刷题状态,这时候你就可以看到自己哪个知识点不熟悉,但这种时候你就可以狂刷以提升知识层面。&br&其实总结一下物理真的是刷题,但是鉴于你的情况,你必须把基础知识点都知道有哪些东西,才能进入这个状态。但是其实不要紧,题做多了什么漏洞都会补上,这是真理&br&刷完之后记得做错题本,不要白刷。&br&这里有一个经验,错题本很重要,不要觉得自己还有好多题没做,那是因为很多重复的题你做过了,但你忘了,但是你有一个错题本,经常翻,就避免你浪费这些重复的时间。&br&&br&&br&生物 化学&br&这个一起说,这两个提升起来超级快,你现在的情况,这两门也跟预计一样,先看书。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两门看的要比物理多,而且要细!!!!强调!!!小字部分,非黑体加粗的也一定给我看清楚,很多题在里面出,不要忽略!!&br&也是了解知识点后就给我刷题,刷选择,刷套题,刷了不懂得翻书!!!&br&做错题本,知识点总结,超有用!!&br&化学一定要背熟各个方程式,计算类的题其实很好突破,多做,你到时候就会知道了。&br&&br&&br&?最后&br&其实理综真的是刷题刷出来的,不要担心,不懂就问,老师最喜欢学生问问题,什么样的都行,不虚!&br&好啦,放心啦,调整好心态,有什么问题我没说到的可以评论我或者私戳我,我会回答。也会补充到这里!&br&继续复习去了………………&br&&br&################################&br&终于考完了,我来补充一下&br&我的锅,可能没有看清楚题主的问题补充,其实你的问题最重要在于心态,你的兴趣。&br&不知道你为什么会看不到希望,在你后面还有很多人在努力呀,所以你也要努力,12年了,不要在最后一年留下遗憾,5个月就是你蜕变的机会呀!&br&你可以试着寻找兴趣,至少不要想着休学呀!!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也是很愉快的!!这段记忆真的很宝贵,千万不要休学&br&尝试着和老师交流吧,他们会帮助你的,我们生物老师就特别开放,我经常去找她谈心,我有很多幼稚的想法都直接跟她说的。放心,老师们会引导你的,你要主动去寻求她们的关注&br&&br&加油,活出你想要的样子
不请自答,第一次答!真心回答!因为刚经历完,我是16的考生。现在就读南京大学,高考656,满分750。理综277,满分300。不算好的可以拿来吹牛逼,但是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你点冲向更高目标的信心。 回答之前我先说,5个月提升理综,稳的!不要担心! 有很多…
&p&高二文科生,福建&b&全国卷(其他地区以下仅供参考,高三总复习的同学也仅供参考)。&/b&&/p&&p&&br&&/p&&p&首先,就总的文科学习来说&br&&/p&&p&1.最重要的是——勤。勤背,勤思考,勤总结。&br&2.文综不提倡刷题(地理可以多刷点),尤其是基础年段,要以基础知识、总结归纳、课外拓展为主。&br&刷题指的是做完就完事。这里要提倡的是做题,每道题都认真,并且做完要记录知识点!!&br&3.文综要考好,要沉下心,逻辑思维和知识积淀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因为见效不快就放弃。&br&4.先复习,后做题。不要为了应付考试去复习题目!一切以书本和笔记为主!&br&5.所有的逆袭,都是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br&6.所有课外练习题以高考题优先。文科每科一本五三足矣。现在一轮复习我已经开始做紫色的五三了,新课没上完的科目就先做目前在上的部分。做的时候会总结,日后就是不断重复不断总结。&br&不要担心到高三没题做,高三忙着呢&/p&&blockquote&&b&历史&/b& &/blockquote&&p&如果是全国卷的话,我的建议是,没有必要像排名第一的同学那样背。但不代表你基础知识可以不掌握了。历史书必须&b&通读&/b&,小字部分,课后题目,课后延伸,单元总结。都要作为知识点掌握。整本书都是满满的精华好嘛,而且有的问答题直接从小字部分摘下来考,你还在疑惑的时候,认真的同学都已经偷笑了。&/p&&img src=&/v2-cb026f824ff939d2d3e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cb026f824ff939d2d3e2_r.jpg&&&p&&br&&/p&&p&&br&&/p&&p&&br&&/p&&img src=&/v2-e3ec8a539_b.jp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e3ec8a539_r.jpg&&&p&&br&&/p&&p&&br&&/p&&p&其次,一个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虽说不要求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但是好歹也要能列的差不多吧。( ?? ?? )&br&&b&
个人经验&/b&来说,我历史书不会去可以背,但是我会&b&读熟&/b&。上新课前读两三遍,上课完后读笔记。一星期内会把这星期教过的每一课笔记至少读五遍以上。月考前会提早一两星期,一天安排几课复习。所以在脑海里渐渐的就对整个课本特别熟悉,形成脑海里翻书之感。&br&
做作业前会&b&先复习笔记再做&/b&,以便做问答题&b&尽量不要翻书&/b&。问答题要认真对待!认认真真读题目圈关键字,完整的思考,认真组织语言!憋不出来也要写,不要光在脑子想,对下答案觉得差不多就过了。而且对答案后要认真修改。&b&这就是你跟别人拉开差距的细节!&/b&为什么考试时候害怕问答题,没有思路,答不够点。因为大部分人平时看到问答题就烦,草草想想,抄答案了事。&br&题目不求多,只求认认真真做完。不要一昧追求题量。平时我只靠书本笔记,课内练习,和几题高考大题。两三天可能才有空做一两题额外的高考大题,但是我会确保我每题都认认真真做过去。(平时的顺序:上课-复习笔记-课内练习-隔天再复习-有空才做高考大题)&br&别浮躁,看到别人刷题就慌。没什么好慌的,题做太多根本无法消化,课内知识掌握不好做再多题也白搭。&/p&&p&全国卷,历史素养,逻辑推理,总结归纳,高校老师出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者研究的历史不一样,对一个事件的史观,看法可能跟书本有很大出入。所以有时候题目会跟书本脱节,如果还按书本来答,没有跟着材料走,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高中三年只读课本,历史这科基本别想拿较好的分数。拓展阅读非常必要,课内时间紧的情况下可以较为功利地去阅读。比如今天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就可以翻开《万历十五年》关于李贽的那章。&/p&&img src=&/v2-710af65a4b8190e71efb4f3ba495df5d_b.jp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710af65a4b8190e71efb4f3ba495df5d_r.jpg&&&p&&br&&/p&&p&&br&&/p&&p&&br&&/p&&blockquote&&b&政治&/b&&/blockquote&&p&四本必修课文除了举例子之类的句子以外,全都背下来(你没看错,就是全背。对着思维导图背,背到你知道哪个知识点是在哪课,在书本左边右边。不要看到老师或者练习册整理的答题模板都不知道答案哪来的)&/p&&p&不光要背课本,还要&b&背目录!!&/b&!&/p&&p&&b&&u&1.注意细节知识点&/u&&/b&&/p&&img src=&/v2-86df730dd1eeaaab03c9521e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v2-86df730dd1eeaaab03c9521e_r.jpg&&&p&&br&&/p&&img src=&/v2-485de5eeaed6ef13c4668c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485de5eeaed6ef13c4668cd_r.jpg&&&img src=&/v2-59ea05808d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59ea05808db_r.jpg&&&p&&br&&/p&&p&&br&&/p&&p&综合探究,小字等部分,不要以为不重要,有时候问答题就要答。选择题可能也会考。&/p&&p&&b&&u&2.注意关键字,比如“决定”“影响”“基础”“真正”“根本”等&/u&&/b&&/p&&p&选择题有时候就是这样套路。少了两个字,表述立马错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一样的,说我国实行市场经济,那就可以把这个选项排除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不一样的”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p&&p&在平时预习的时候可以借助教辅,把易错点,误区警示标上,对教材解读更加透彻。&/p&&img src=&/v2-b32ab1af4a_b.jp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b32ab1af4a_r.jpg&&&p&&br&&/p&&p&&br&&/p&&p&&br&&/p&&p&例如这图,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是影响,而不是起决定作用。所以选择题里要特别注意。&/p&&p&选择题里对书本关键字的考察特别多&/p&&img src=&/v2-41d218b6ba33767aca06c63eac4334a9_b.jpg& data-rawwidth=&1706&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6& data-original=&/v2-41d218b6ba33767aca06c63eac4334a9_r.jpg&&&p&&br&&/p&&p&&b&&u&3.对陌生概念进行了解。(历史地理同理)&/u&&/b&&/p&&img src=&/v2-f083bca1a367a662c84a9c98bade3107_b.jp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f083bca1a367a662c84a9c98bade3107_r.jpg&&&p&&br&&/p&&p&&b&&u&4.同历史,先复习后做题,问答题认真对待。&/u&&/b&&br&做作业前一定要先把笔记读熟!&br&我的建议是先预习,对着教辅把知识要点标明,提前画好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读熟最好背下来。&/p&&p&&b&&u&5最重要的-思维导图&/u&&/b&&/p&&p&问答题的关键,就在一个知识体系完不完整。&/p&&p&首先目录一定要背!问答题有时候就会给你一个知识限定,可能是课本标题xx 生活,可能是单元标题,有时候甚至是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外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