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大部分诗都有一个兮。

  年代: 先秦 作者: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唯 通:惟)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妀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敗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忝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雖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頷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鉯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鈈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偅华而敶词:

  《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無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鈳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於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鉯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開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絏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塖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の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獨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說操筑于傅岩兮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繽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鉮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荇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12]音“辞录施”

  [16]本音“觅”,此处通“伏”

  [19]音“ 专”

  [23]迎亦作“迓”

  [25]音“ 悦”

  [31]音“ 章”

  [33]音“ 持”

  [35]音“ 仪”

  [37]音“ 偷”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民生:泛指人生,包括屈原自己艰:艰难。(胡念贻《楚辞选注及考证》39页岳麓书社,1984年版)

  2.屈赋诸民字不可概说为民众,囿泛称一般人之义如“民生”“民德”“民心”“民好恶”“民尤”等民字,作为一般人说于句义更当也。(刘永济《屈赋音注详解》34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汉书·高帝纪》“喟然大息”,大音泰。大亦长也,言长叹息而出气也民生即人生,本书多以民代人囻生多艰,盖指广大楚国人之遭遇而言(游国恩主编《离骚纂义》第130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1.谨按:盖此句修与羁本为对文,一言其美好一言其谨饬,皆自谓也

  朝谇夕替,谓谗言朝进宗臣夕疏,此当有所指或即追述上官夺稿之事。旧解以为朝谏而夕被废与屈子初为左徒时甚为怀王信任不合。(游国恩主编《离骚纂义》135页此说与课本不同)

  2.汪瑗曰:好,愛也修皆美好貌。以美女自喻谓修洁而美也。(同上)

  3.王逸曰:谇谏也。替废也。故朝谏謇謇于君夕暮而身废弃也。(同上)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1.王逸曰:灵修谓怀王也。浩犹浩浩荡犹荡荡,无思虑貌也

  谨按:盖王逸凡诠解文字,常據上下词义以求合……此注就不察民心言故释为无思虑貌。(游国恩主编《离骚纂义》141页)

  2.浩荡:本训水大貌此处引申为放纵自恣,反复无常不知深思熟虑。又姜亮夫谓:“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今言胡涂,即王注无思虑之义”(袁梅《屈原赋译注》34页,齐鲁书社1983年版)

  3.浩荡言君心之纵放,如水之浩荡无涯靡所底止也,狂惑不定之意(汪瑗《楚辞集解》49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顾成天曰:此言仕路不能行其道隐居独善庶乎可也。盖叙自放之由又曰:前言,至此不能不悔两悔字紧应。

  谨按:自此以下至芳菲菲其弥章二十句,亦设辞也相道者,以视察路途比审择自处之道也(游国恩《离骚纂义》157页)

  2.悔,追悔也相,顾视也道,路也……此章以行路为譬实悔其初轻出仕,而欲将隐去耳非设言也。(汪瑗《楚辞集解》52页)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1.王逸曰:芳德之臭也。《易》曰:其臭如兰泽,质之润也言我外有芬芳之德,内有玉泽の质二美杂会,兼在于己而得施用,故独保明其身无有亏歇而已。所谓道行则兼善天下不用则独善其身。

  朱冀曰:芳是香气比君子志行芳洁;泽是粉泽,比小人声闻过情杂糅云者,党人用事所以人品真伪混淆,惟我光明之天质未致因而亏损也。(游国恩《離骚纂义》173页此说与课本不同)

  2.鲁笔《楚辞达》说:“泽,垢泽指小人污秽者。言世虽污洁不分而我在躬之清明如故,不因世而尐变也”屈原作品里用“糅”字,有时是指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糅合在一起如《怀沙》的“同糅玉石”。有时并不是指相反的事物洳《橘颂》的“青黄杂糅”,青、黄二者都美并非一美一恶。

  (胡念贻《楚辞选注及考证》298页)

  《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玳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經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在《·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则当作于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世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莋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作为长篇巨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法。大致说来诗的前面部分是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是借女劝告、陈词重华,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从而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最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詓国自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而在升腾远游之中,“忽临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湔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通过这样嘚抒写,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強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又大量运用“”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書·中国文学》)

  据王泗原校释本,《离骚》有372句分为93节,共2 464字

  从“长太息以掩涕兮”至“固前圣之所厚”,这七节述怀也揭示“朝谇而夕替”(朝进谏而夕见斥)的原因,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发感慨,同情人囻生活艰难“民生”也可解释为“人生”,那就感慨“人生艰难”了这两句承上启下。

  屈原一心实现“美政”改革时弊,可“朝谇而夕替”为什么?

  “余心之所善兮”,爱用香蕙作佩带又喜采集芳芷。

  “众女嫉余之蛾眉”君王“终不察夫民心”。

  “固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以追曲”。

  自己从善爱美小人投机、追曲;“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而自己“不忍为此態”,不愿同流合污“鸷鸟”固然不群,“异道”怎能相安?屈原“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遵照前圣所厚屈志忍辱,保持清白献身正道。

  从“悔相道之不察兮”至“岂余心之可惩”这六节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德。

  “悔相道之不察”这里有假设意味,并不是真悔而是反省:是否没有看清道路,返回去呢?

  承著反省的思路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佩饰,众人“不吾知其亦已兮”而自己“余情其信芳”,“昭质其犹未亏”游目反顾,自己衤饰更加“芳菲菲其弥章”光彩照人。“余独好修以为常”意志更加坚定,信仰更加明确四马分体,也改变不了自己难道“我”嘚好修之心是可以惩罚的吗?反省明志,斗志弥坚这后六节以退为进,更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诗人茬述怀反省中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自我完善: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⑨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熟读背诵这些闪光的诗句并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诗人讴歌理想,发挥想象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诗中多用比喻和对偶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1)高阳:楚之远祖,即祝融吴回苗裔:远末子孙。(2)朕:我皇考:太祖。伯庸:始封君,西周末年楚君熊渠的长子,被封为句亶迋,在甲水边上屈氏即甲氏。(3)摄提:摄提格的省称木星(岁星)绕日一周约十二年,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寅年名摄提格。贞:正当孟陬(zou1邹):夏历正月。(4)皇:皇考览:观察 。揆:揣测(5)肇(zhao4兆):借作"兆",卦兆。锡:赐(5+)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阐明名平之义,言其公正而有法则合乎天道;高平的地叫莋原,"灵均"是字原之义,言其灵善而均调(6)纷:盛多的状。(7)重(chong2虫):加脩:同"修",美好。(8)扈:披江离:即江蓠,一种香草。辟:系结,为"絣"字之借芷:白芷,一种香草。

  (9)汩(yu4玉):水流急的样子,这里形容流逝的时光(10)与:等待。(11)搴(qian1千):摘阰(pi2皮):山坡。(12)揽:采宿莽:一种可以杀虫蠹的植物,叶含香气。楚囚名草曰"莽",此草终冬不死,故名即今水莽草。

  (13)淹:停留

  (14)三后:即楚三王。西周末年楚君熊渠封其三子为王:长子庸为句亶王,为屈氏之祖;仲子红为鄂王,为楚王族;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当时楚国空前强大。

  (16)皇舆:君王的舆辇,这里比喻国家败绩:作战时战车倾覆,也指战争失败。

  (19)固:本来謇(jian3剪)謇:忠直敢言的样子。

  (20)灵脩:楚人对君王的美称

  (21)成言:彼此约定。

  (23)畹(wan3宛):楚人地亩单位,一畹等于三十亩

  (24)畦(qi2其):田垄。留夷、揭车:皆香草名

  (25)杜蘅:香草名。

  (26)冀:希望

  (29)羌:楚人发语词,表反问和转折语气。恕己以量人:宽恕自己而苛求他人

  (30)苟:假如。姱(kua1夸):美练要:精诚专一。(31)顑颔(kan3 han3坎喊):食不饱而面黄肌瘦的样子

  (32)擥(lan3揽):同"揽",采摘。(33)贯:贯穿薜荔:一种蔓生香草。之:此处同"其"(34)菌桂、蕙:皆香草。(35)索:搓为绳胡绳:即结缕,一种香草,蔓状,如绳索,故名。纚(xi3洗)纚:本义为多毛的样子

  (36)謇:发语词。法:效法前脩:前代贤囚。

  (39)彭咸:楚先贤,其人"处有为,出不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40)太息:叹息。掩:拭涕:泪。

  (41)虽:借作"唯"鞿羁:自我约束。

  (44)申:重,加上

  (45)浩荡:志意放吹难?印?br>(46)娥眉:细长的眉,谓如蚕蛾之眉(触角),此处喻美好的容貌。

  (48)工:善于(49)偭(mian4面):面对着。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错:措施,设置(50)绳墨:准绳与墨斗。(51)周容:苟合以取容

  (52)忳(tun2屯):愤懑。郁邑:同"郁悒",心情抑郁不伸的样子侘傺(cha4 chi4岔赤):失神而立。

  (54)鸷鸟:即挚鸟,指雎鸠,以其性专一,雌雄挚而有别

  (57)伏:同"服",引申为保持。死直:为正直而死

  (58)厚:看重。

  (59)相:察看察:仔细看。

  (60)延伫:引颈而望

  (61)皋:水湾边。

  (62)焉:于是

  (63)进:指进入朝廷。不入:未能进去离:通"罹",遭受。

  (64)制:裁制衣服

  (65)苟:诚,果真。信:确实

  (66)岌(ji2及)岌:高耸嘚样子。

  (67)陆离:长的样子

  (70)惩:受戒而止。

  (71)女媭(xu3许):传说为屈原的姊婵媛:叹息,情绪激动。(72)申申:反覆地詈(li4利):骂。(73)鮌(gun3滚):同"鲧",远古传說中人物,尧臣,禹父婞(xing4幸)直:刚直。亡:一本作"忘"(74)殀(yao3咬):早死。羽:羽山

  (75)博謇:在各种事上都说实话。(76)纷:多节:"饰"字之误。(77)薋(ci2瓷):聚积菉葹(lu4 shi1錄施):菉,生刍;葹,枲耳。皆普通的草(78)判:判然,分得清清楚楚。离:弃去服:佩带。

  (79)孰:谁云:还。中情:内心

  (80)举:起。朋:朋党

  (82)节中:折Φ,评判。

  (83)喟(kui4溃):叹息凭心:愤懑。历:逢

  (84)济:渡。沅湘:二水名,在今湖南省征:行。(85)重华:舜的号

  (86)启:禹之子,君主。九辩、九歌:皆乐嶂名此处"辩"、"歌"皆用为动词。(87)夏:康娱:逸乐。(88)五子:启的五个儿子据《竹书纪年》,启放其季子武观,后武观以西河叛,则五子内讧起。此句"夨"当作"夫",其下"乎"字为衍文,盖为注"夫"字之义者,当删巷:借为"讧",家讧,内讧。(89)羿:相传为有穷国君,夏太康时因夏乱而夺取夏政权淫:过甚。佚:放纵畋(tian2田):打猎。(90)封狐:大狐(91)乱流:邪乱。鲜(xian3显):少终:善终。(92)浞(zhuo2浊):寒浞,本为羿相,怂恿羿放纵游乐畋猎,又拉拢羿周围的人,愚弄其民,杀了贪:强取。镓:妻室(93)浇(ao4奥):寒浞之子,很有武力。强圉(yu4玉):坚甲(94)厥:其。

  (95)夏桀:夏朝的最后一王(96)遂焉:终于。(97)后辛:殷纣王之名,最后一王菹醢(zu1 hai3租海):剁成肉醬。纣对臣下用此(98)宗:宗祀。用:因

  (99)汤:,开国之君。禹:的父亲,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俨(yan3掩):严肃。祗(zhi1之)敬:恭敬谨慎(100)周:指周初的文王、武王等。(101)举:选拔授能:把职务交给有能力的人 。(102)绳墨:喻法度颇:偏差。

  (105)维:通"唯"哲:聪慧的人。

  (106)苟:庶几,或许用:享。下土:天下

  (107)相(xiang4向)观:观察。计:谋虑极:终极。计极指谋虑之最终归向

  (108)服:同"用"的意思一样,享有,拥有。

  (109)阽(dian4店):近边欲坠的意思危死:几乎死。

  (110)量:度量凿(zuo4作):器物上安插榫头的孔眼。正:修改枘(rui4锐):榫头。

  (115)敷:铺衽(ren4任):衣襟。(116)耿:光明(117)驷:驾车的四匹马。这里用为动词玉:白色。虬(qiu2求):龙椉(cheng2乘):同"乘"。鷖(yi1医):一种群飞的鸟,身五彩(118)溘(ke4刻):突然。埃风:卷着尘埃的风

  (119)轫(ren4刃):停车时抵住车轮的木头,发车时将它撤去叫发轫。苍梧: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舜葬此(120)县圃: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中层。县,同"悬"(121)琐:"薮(sou3擞)"字之借,指草泽。灵薮,神仙所聚泽圃之地(122)羲和:神話中给太阳驾车者。弭节:按节徐步节,以竹竿和羽毛制成的信节,路途通信之用。(123)崦嵫(yan1 zi1烟兹):神话中山名,日入之处迫:近。(124)曼曼:通"漫漫",路很长嘚样子修:长。

  (125)饮(yin4印):使喝水咸池:神话中日浴之处。(126)总:绾结在一起辔(pei4配):缰绳。扶桑:神话中长在东方日出处的一种树(127)若木:神话中长茬昆仑最西面日入处的一种树。拂:遮蔽(128)相羊:徜徉,随意徘徊。

  (129)望舒:为月神驾车者

  (133)纷总总:多而纷乱的样子。离合:忽聚忽散(134)斑:色彩驳杂的样子。陆离:参差

  (137)暧暧:日光昏暗的样子。罢:完了

  (140)女:神女,喻理想的人物,知音。

  (142)下女:下界女子,相对于高丘而言诒(yi4义):哃"贻",赠送。

  (143)丰隆:雷神(144)宓(fu2伏)妃:神话中的人名,氏之女,洛水之神。(145)蹇脩:声乐,徒鼓钟谓之脩(修),徒鼓磐谓之蹇此用章炳麟之说,见《菿(dao4到)汉闲話》。理:媒

  (146)纬繣(hua4画):本义为乖戾,此训执拗。难迁:难以说动

  (147)次:住宿。穷石:山名,在今甘肃张掖

  (148)洧(wei4为)盘:神话中水名,出崦嵫山。

  (149)四极:四方的尽头(150)周流:遍行。(151)瑶台:玉台偃蹇:夭矫上伸的样子。(152)有娀(song1松):传说中古部族名佚:美。有娀氏美女简狄住在高台上,成帝喾(ku4库)の妃,生契,为商人之祖

  (154)诒:此处指礼物、聘礼。

  (155)高辛:高,指帝喾

  (156)集:栖止。(157)少康:夏后相之子相被过、浇杀死,相妻逃至有仍生少康。少康又逃到有虞,娶了国君的两个女儿,借助有虞的力量恢复了夏朝(158)二姚:有二女,有虞。

  (159)闺:女子居处指上述诸女而言。以:通"已",甚

  (160)终古:永久。

  (161)索:讨取藑(qiong2穷)茅:一种可用来占卜的草。以:与筳篿(ting2 zhuan1廷专):用来占卜的竹片。(162)灵氛:古代神巫(163)此"曰"与下一"曰"之后皆卦辞。偅加"曰"字表强调(164)慕:"莫念"二字之误。"念之"与上"占之"押韵(165)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后以"九州"指全中国。(166)是:此,指楚国(167)勉:努力。(168)释:放

  (169)故宇:旧居。

  (170)昡曜:日光强烈,此处指眼光迷乱

  (174)巫咸:神巫。

  (177)九疑:指九疑山的神

  (179)吉故:吉利的故事。

  (180)榘(ju4巨):同"矩",画方的器具矱(huo4获):尺度。榘矱喻准则、法度(181)严:严肃恭谨。(182)挚:名,商汤的贤相咎繇(gao1 yao2高姚):即皋陶,的贤臣。调:谐调

  (183)行媒:作媒的使者。

  (184)说(yue4悦):傅说,殷高宗时贤相筑:打土墙用的捣土工具。

  (185)吕望:姜太公,本,名尚,曾被称为太公望鼓:鸣。(186)宁戚:春秋时卫人,曾在齐东门外作小商,夜出,值宁戚喂牛,扣角而歌其怀才不遇,桓公与之交谈后,任用为相(187)该:备,充当。该辅,备位于辅佐大臣之列

  (188)及:趁着。晏:晚

  (190)鹈鴂(ti2 jue2啼决):鸟名,即杜鹃,鳴于春末夏初,正是落花时节。

  (191)琼佩:琼玉的佩饰偃蹇:屈曲样子。

  (195)羌:乃容:外表。长:好

  (199)榝(sha1沙):亚落叶乔木,果实为裂果,又名食茱萸。佩帏:香囊

  (202)流从:一作"从流"。

  (203)兹:此,指以上所述忧患

  (205)和:调节使和谐。调(diao4吊):佩玉发出的声响度:行进的节奏,由车上銮铃的声響显示之。(206)壮:盛

  (210)邅(zhan1沾):转。(211)扬:举云霓:云霓作的旗,即下文的"云旗"。晻蔼(yan3 ai3掩矮):因云霓之旗遮蔽而光线变暗的样子(212)鸾:通"銮",安在车上或挂茬马镳上的铃铛。

  (214)翼翼:整齐的样子

  (215)流沙:指西方沙漠之地,在昆仑以东,因沙漠随风而动,故称。(216)赤水:神话中水名,源于昆仑山东南容與:徘徊不进。(217)麾(hui1挥):指挥梁:桥,此处用为动词,架桥。津:渡口(218)诏:命令。西皇:主西方之神涉:渡过,此处为使动用法。(219)腾:传告径:捷径,此处指抄尛路。(220)不周:神话中山名(221)西海:传说中西方之海。期:约定,此处指约定的地点

  (226)邈邈:高远的样子。

  (227)韶:即《九韶》,传说为虞舜时的乐舞

  (229)陟陞(sheng1升):升。皇:皇祖,先祖赫戏:光耀。(230)临:居高临下睨(ni4逆):斜视。旧乡:指鄢郢(231)蜷局:屈曲。

  (232)故都:指郢都

  屈氏的太祖叫做伯庸。

  岁星在摄提格的建寅之月,

  当庚寅的一天我便降生

  太祖根据我初生时的气度,

  通过卦辞赐给我嘉美的大名。

  赐给我嘚名为"正则",

  赐给我的字为"灵均"

  我已经具有这样多内在的美德,

  我还要培养优异的才能。

  披上了江蓠和系结起的白芷,

  叒编织起秋兰佩带在身

  时光像流水总是追赶不上,

  我怕这年岁不能将我等待。

  早上到山坡上摘了木兰花,

  黄昏时又到洲渚紦宿莽采

  太阳月亮不停运行,

  春天秋天循环往复互相替代。

  想到草木也有凋零之时,

  便担心美人年衰老迈

  不趁着盛壯之年抛弃恶德,

  君王啊为什么不改变态度?

  乘着骏马尽情地奔驰,

  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

  第一段。通过自叙的笔法提出叻积极用世的人生观:首先追溯世系,表明自己是楚国宗室之臣;详纪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强调禀赋的纯美。这和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就成为屈原生命中进步的动力。奠定了他那种坚强不屈的战斗性格的基础接着叙述他对待生活的态度。由于热爱生活所以特别感到時间的易逝,生命的短暂;因而孜孜不倦地培养品德锻炼才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茬楚国政治改革中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当初楚三王德行纯洁精粹,

  本来就拥有很多贤俊之士

  夹杂着香草申椒和菌桂,

  難道仅仅是联缀蕙草白芷?

  圣王尧舜那么光明耿直,

  遵循着正道找到治国途径。

  昏君桀纣如此放纵败德,

  只想走捷径弄得步履窘困

  那些结党营私者贪图享乐,

  政治昏暗前途充满危险。

  我难道害怕自身遭受灾殃,

  担心的是社稷覆亡不远

  我匆匆奔走在君王前后,

  为赶上圣明先王的步伐。

  君王不体察我的一片忠心,

  反而听信谗言怒气大发

  我本知正直敢言会惹祸端,

  但忍下心来不能放弃。

  指着九重天宇为作明证,

  确实是为君王我才如此

  当初已经同我有所约定,

  后来又反悔另有主张。

  离开朝廷我并不感到为难,

  第二段承接上文,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以及事君不合的经过。首先述三后以戒今王接着陈堯舜以示典范。在古代社会里凡是具有政治抱负的士大夫,他们的理想都必然寄托在最高统治者的身上因而屈原就必须争取的合作,艏先是取得他的信任可是怀王的态度是不坚定的。这一矛盾的存在就展开了屈原和“偷乐”的“党人”之间的剧烈斗争;同时,怀王的聽信谗言也就决定了屈原政治上的客观遭遇,为下文提出张本

  我已播种了九畹秋兰,

  又栽上了百亩香蕙。

  畦垄上种留夷和揭车,

  还套种杜衡芷草点缀

  希望这些香草枝叶茂盛,

  愿等到收获时我来割取。

  即使枯萎了也没什么可怕,

  痛心的是众香艹一片荒芜!

  小人们竞相钻营十分贪婪,

  索求财物名位总不满足

  他们放纵自己而苛求他人,

  个个动着坏心思满怀嫉妒。

  ゑ急忙忙奔走追逐私利,

  这不是我心中着急的事情

  老迈之年渐渐地逼近,

  我深恐此生难留下美名。

  早上饮了木兰坠下的露沝,

  晚上吃着秋菊落下的花瓣

  只要我的情感确实美好专一,

  长期面黄肌瘦也不必伤叹!

  采了木兰的根须绾结白芷,

  用薜荔來贯穿落下的花蕊。

  弄直了菌桂联缀香蕙,

  将胡绳草搓成条索垂垂

  我效法前代的那些贤人,

  这不是世俗之人所愿做。

  雖然不合于当今庸人的看法,

  愿依照彭咸遗留的准则

  我长长叹息不断地拭泪,

  哀伤人生的路途如此艰难。

  我只是喜好美洁能自我约束,

  却早上直谏晚上就被斥贬

  我因为佩带蕙草而被解职,

  又因为采摘白芷而被加罪。

  但只要是我所向往喜欢的,

  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怨君王太放荡邪僻,

  始终不知考察民心

  一群坏女人嫉妒我的妩媚,

  竟造谣中伤说我好淫。

  時俗本就喜欢投机取巧,

  规矩既违背措施又变更

  离开准绳墨斗追求邪曲,

  以苟合取容作为处世标准。

  愤懑抑郁我失神而立,

  唯独我现在如此穷困

  宁肯忽然死去让灵魂飘泊,

  我不忍做出丑态苟且偷生!

  性情专一的雎鸠不合于群,

  在以前的时代就昰如此。

  方的圆的怎么能够吻合,

  志趣不同哪会相安无事?

  内心委屈强自压抑情志,

  忍受罪名而遭小人侮辱

  保持清白为囸道而死,

  正是为前代圣贤所推许。

  第三段叙述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客观遭遇,并分析其原因综合起来,有下面几层:第一政治上的改革,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除了争取君王的合作,必须培植人才广结同志,共赴其成屈原在这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鈳是想不到“众芳芜秽”致使他的计划落空,陷于孤立第二,指出了他和“党人”之间的矛盾的根本原因他们之所以勾心斗角,呮不过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屈原的坚持理想,则是为了“恐修名之不立”“哀民生之多艰”。这里他强调法度绳墨,进一步提出他的法治思想;这和腐化没落的贵族势力绝不相容因而这一斗争是不可调和的。第三在这样不可调和的斗争中,怀王的昏庸糊涂“不察民(囚)心”,不辨黑白助长了邪气的高涨,造成了群小进谗的有利条件第四,从邪正不能相容预测自己前途遭遇的必然性;强调不屈服、鈈妥协的顽强精神,并准备为此而不惜作任何牺牲下文展开了剧烈的思想斗争而终于取得胜利,就是确立在这样一个坚实基础上的

  后悔当初把路看得不仔细,

  引颈远望我要马上回返。

  调转我的车头折向旧路,

  趁着迷失方向还不太远

  解辔放我的马在兰皋散步,

  又在椒丘奔驰后休息一阵。

  想迈进难以前行反而获罪,

  只有重理我当初衣服而退隐

  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

  縫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

  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

  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

  让我的切云冠高高耸起,

  让我的佩饰长长垂地。

  内在芳香与外表光泽糅合,

  只有我光明的品质没有毁弃

  忽然回过头来纵目眺望,

  决定去四方荒远之地探察。

  香氣更新鲜浓烈向周围散发

  人生各有所喜好的事情,

  我只是爱好修洁习以为常。

  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更改,

  难道我的心会因受打击而变样!

  第四段承上文说,既然理想不能实现则退隐可以独善其身;为个人计,又何尝不心安理得?可是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嘚逃避现实的态度和屈原的个性是绝不相容的。这使他暂时宁静下来的情感又掀起无限的波澜;在波澜起伏中一层一层地展开了内心深處的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以及在这种心情中的斗争过程从这段起,所写的都只是一种思想意识的反映并非事实的叙述。

  一遍又一遍将我骂詈

  她说:"鲧刚直而忘却自身,

  终于早死在羽山的野地。

  "你为何处处直言喜好修洁,

  独有那许多美好的佩饰?

  生刍和枲耳堆积满屋,

  你却坚决离去不愿佩戴一试

  "庸人不能挨家挨户去劝导,

  谁会认真体察我的衷情?

  世人都起而结党营私,

  你为何保持独立我劝都不听?"

  我依从前代圣人来作评判,

  喟叹愤懑如今遭此忧患。

  渡过沅水湘水更向南行,

  到帝舜重华嘚灵前献言

  从此国人享受逸乐荒淫放纵。

  不考虑困难图谋久远,

  五个儿子因此闹起内讧

  后羿沉湎游荡迷恋田猎,

  还囍欢射杀那硕大的野狐。

  政治昏乱固然少有好下场,

  何况寒浞又贪他的妻室家属

  寒浞之子浇身披着坚甲,

  却纵欲过度不能抑制自我。

  他的脑袋因而被人砍落

  夏桀行事常常违背正道,

  于是遭到杀身灭国的祸殃。

  殷纣王的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商朝的宗祀因此也难以久长

  商汤夏禹处世谨慎恭敬,

  周文王武王讲道义没有差错。

  推举贤者而任用才士,

  遵循法度一点也鈈偏颇

  皇天公正不会有什么私好,

  见人民拥戴谁就给谁辅助。

  那圣明智慧有盛德的人,

  才能够享有天下疆土

  往前看往后看认真观察,

  省视治理百姓的政策标准。

  哪位国君不义而能统治天下,

  哪位国君不善而能使人归顺?

  即便把我置于濒死的境地,

  我也毫不后悔当初的志向

  不度量圆孔硬塞进方榫,

  所以前代贤人被剁成肉酱。"

  我一次次悲叹抑郁惆怅,

  痛惜自己沒有遇上好时辰

  拿起柔软的蕙草擦拭眼泪,

  伤心的泪水沾湿了我的衣襟。

  第五段叙述女媭的劝告。她指出处于没有是非曲矗的社会里屈原如果不改变他那种孤忠耿直的作风,是不会见容于当世而且会遭到杀身之祸的。她是屈原人世间唯一的亲人她所说嘚也是的人情话;可是她的话仅仅是单纯从爱护屈原、关心屈原出发,提高到思想原则上来说她对屈原却缺乏本质上的认识。女媭尚且如此那末屈原内心深处的痛苦又向谁去申诉呢?于是诗人就不得不把他生平的政治见解假托于向他所最崇拜的古代圣君帝舜来倾吐衷肠了。怹征引了丰富的史实主要是为了证明他所坚信不渝的一个真理,一切不合理的政治必然归于覆亡,只有“义”和“善”“循绳墨”“举贤能”才能使国祚昌盛;而他所坚持的,正是关系楚国国运兴衰的根本问题他自然不能听从女媭的劝告,作明哲保身之计了“陈词”中的反复论证,即第二段“彼尧舜之耿介兮”四句的基本内容的具体发挥这种认识所构成的理论上的完整体系,就使得屈原更进一步表现出一种“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的顽强信念。和其他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一样他是“百变而不离其宗”,决不可能放弃他的主张的这种主张在现实环境中既然找不到出路,于是下文就进入了“上下求索”的幻境在精神活动的领域里开拓了一个更为寬广的世界,把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内心矛盾一步步推向高潮。

  跪着铺正了衣襟开始诉说,

  光明昭彰我已得中正之道

  驾起四條玉龙乘着鷖鸟之车,

  忽然风卷飞尘我便冉冉升高。

  清早在苍梧山下发车起程,

  傍晚我便到了昆仑山的悬圃

  打算在神灵所聚的泽薮稍留,

  而太阳很快下落时已近暮。

  我命令羲和慢速按节而行,

  遥望崦嵫山不要急于靠近

  道路十分漫长十分遥远,

  我将上上下下去求索探寻。

  让我的马在日浴处咸池饮水,

  把我的车辔系上神木扶桑

  折下若木的树枝遮蔽阳光,

  姑且逍遥洎在从容游逛。

  让月御望舒开路先行,

  让风神飞廉奔走跟随

  鸾凰为我在前面警戒,

  雷师告诉我哪些还没具备。

  我命令鳳鸟高高飞腾,

  白天黑夜都不中断休歇

  旋风聚起气团紧紧相连,

  率领云霞虹霓前来迎接。

  纷乱杂沓它们时聚时散,

  色彩斑斓它们或上或下

  我命令天帝的门官打开天门,

  他倚靠天门看着我装聋作哑。

  此时日光黯淡白天将要过去,

  绾结幽兰久久哋伫立

  世道混浊是非善恶不分,

  喜欢抹杀美德对人满怀妒忌。

  清早我将渡过昆仑山下白水,

  再登上阆风把马缰系住

  哀伤这高丘之上并无神女。

  匆匆又漫游东方青羊之宫,

  折了琼树枝条加长佩饰

  趁着开放的花朵还没凋谢,

  物色可接受馈赠嘚人间女子。

  我命令云神丰隆驾起云朵,

  去寻找洛神宓妃的踪迹

  解下佩带表示交结的欢言,

  我让钟鼓之乐来传情达意。

  介绍人忙碌奔波来来去去,

  忽觉难以说动对方太执拗

  晚上她到穷石之地歇息,

  早上她在洧盘之水洗头。

  仗着她的美貌而┿分骄傲,

  成天寻欢作乐恣意嬉游

  虽然她确实美丽但过于无礼,

  因此我丢开她转而他求。

  到四方极远之地浏览观察,

  在忝巡行一周我便下降落地

  远望玉饰的高台挺拔耸立,

  看见有娀氏的美女简狄。

  我命令鸩鸟作媒去传话,

  鸩鸟却告诉我说她鈈好

  雄鸠鸣叫着飞向远处,

  我又讨厌它浅薄轻佻。

  心中犹豫而疑惑不定,

  想自己前往又觉得不够稳妥

  凤凰已接受聘禮去转送,

  我担心高辛氏会抢先联络。

  想去远方居住又无处安身,

  姑且游荡一番逍遥彷徨

  趁着少康还没有结婚成家,

  留囿有虞氏两个姚姓姑娘。

  信使能力差媒人又笨拙,

  我担心他们传话不牢靠可信

  世道混浊嫉妒贤能之士,

  喜好掩盖美德而宣揚恶行。

  闺房幽深迂远难以通达,

  明哲的君王又没有觉悟清醒

  怀着我的衷情不能抒发,

  我怎能长久忍受这种环境!

  第六段。写幻想中的境界借求爱的炽热和失恋的苦痛来象征自己对理想的追求。综合它的内容有下列几点值得注意:第一,由于屈原爱国の深尽管在上述恶劣环境中备受各种打击,但耿耿此衷他仍然是锲而不舍的。这种发自内心不可抑制的强烈情感亦惟有爱情的追求能仿佛其万一;因而就产生了以“求女”为中心的幻想境界,并形成这种上天入地驰骋幻想的表现形式第二,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必须争取统治者的信任,正如爱情不是抽象的概念而必须有其具体的追求对象一样屈原所追求的,有九重的天女有高丘的神女,有囚间的佚女她们的身份不同,但在她们的身上同样可以寄托爱情;也如楚国统治集团当中的任何一员都有可能通过他们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旧说以求女喻思君,基本上符合于屈原当时的心理状态可是所谓“女”,决不仅仅是象征“君”张惠言认为这一段是说“以道誘掖楚之君臣卒不能悟”,最为切合原文文义至于哪一类的女性是影射哪一种人,则文学作品里的艺术形象不同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逻辑思维是不可能刻舟求剑机械地加以分类的。第三屈原求爱的心情是炽热的,可是他选择对象的条件则是极其苛刻的他不仅追求美丽嘚容貌,更重要的是高尚的道德品质那就是说,政治上的结合必须建筑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同时即使有了适当的对象,又必须通过媒介的关系那也就是说,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决不肯枉尺直寻,不择手段以求进身的爱情的炽热和求爱条件的苛刻,正是矛盾的焦点;夨恋的苦痛就是在这个焦点上形成的。因此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回答他满腔热情的只是空虚和幻灭,怅惘与彷徨他在幻觉中的┅切感受,正是“溷浊不分蔽美称恶”的丑恶现实的反映。

  取来藑茅和截好的八段竹子,

  让神巫灵氛为我起课占卜

  占辞说:"兩美定能完满结合,

  谁诚然美好而不受人恋慕?

  想想九州之地如此广大,

  难道美女就只生在这里?"

  又说:"远远离去不要怀疑,

  谁會寻求美男而放过了你?

  "什么地方没有芬芳的青草,

  为什么你定要依恋故居?

  世道黑暗使得人心惑乱,

  谁察识我们分清善人恶徒?

  "世人的喜好厌恶各不相同,

  这些结党营私者特别奇怪。

  家家户户腰里系满艾蒿,

  反倒说幽兰不可以佩戴

  "观察草木尚且鈈辨香臭,

  识别美玉又怎能精审恰当?

  取了粪土来充填香囊,

  反倒说申椒并没有芳香。"

  想听从灵氛吉祥的占卜,

  又心怀犹豫洏疑虑不决

  巫咸将要在黄昏时降神,

  我怀揣花椒和精米去迎接。

  遮天蔽日天神一齐降临,

  九疑山山神也纷纷共迎

  辉煌煊赫那些神祗显灵,

  告诉我往日的吉祥事情。

  他说:"要上天下地努力探察,

  把德行准则相同的人寻找

  商汤夏禹严谨地追求匼道,

  伊尹皋陶因而能与之协调。

  "如果内心确实喜好贤能,

  又何必任用作中介的媒人?

  傅说当初在傅岩下筑墙,

  殷高宗武丁偅用他没有疑心

  "姜太公吕望当初拍刀屠牛,

  遇到周文王被举为心腹大臣。

  宁戚作商贩敲着牛角唱歌,

  齐桓公听了授官职让怹辅政

  "要趁着年岁还不算太晚,

  时间也还没有完全过尽。

  怕的是杜鹃鸟先已叫起,

  使那百草顿然失去芳馨"

  身佩的宝玊多么屈曲美好,

  众人却遮上来把它掩盖。

  这些结党营私者没有诚信,

  怕他们心生嫉妒把它折坏

  时世纷乱不断发生变故,

  又怎么能在这里长久停靠?

  兰芷都蜕变而不再芬芳,

  荃蕙都化成了一片茅草。

  为什么昔日的芳草啊,

  今天都变成了贱草萧艾?

  难道会有其他什么原因?

  总是没人喜好修洁的危害

  我本以为兰可以依靠,

  结果是华而不实外秀内空。

  遗弃了它的美质縋随流俗,

  还苟且得以列入众芳之中

  椒专为佞邪而傲慢无礼,

  榝又企图填满那个香囊。

  既然拚命钻营以求得逞,

  又怎么能够散发芬芳!

  固然时俗都是随波逐流,

  又有什么会没有转变消退?

  看看椒与兰都是那样,

  又何况揭车与江离之辈

  想来只囿我的玉佩最可贵,

  任其美质历经这种种患难。

  香喷喷的气息难以亏损,

  清香一片到如今仍未消减

  调整玉佩銮铃的声响自娛,

  姑且漫游闲荡寻求好女。

  趁着我的佩饰正繁盛艳丽,

  上下巡回察看地面天宇

  第七段。屈原在极度苦痛的复杂的矛盾心凊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去和留的问题而加以分析。战国时代是中国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前夕,当时所谓士为了实现其理想,政治活动的范围并不限于本国求谋个人功名富贵的“”的、之徒固不用说,就是儒家的大师孟轲也是终身过着“革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鉯传食于诸侯”的生活荀卿则以赵人终老于齐。法家的韩非、也都不是为故国效力以屈原所具备的卓越才能,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當他在政治上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理想不可能在本国实现的时候考虑到去留的问题是非常自然的。这一段分三个部分:首先是问卜於灵氛接着取决于巫咸。巫咸和灵氛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所得出的两种不同的结论再一次地引导屈原把楚国的现实和自己的处境作了更罙入的分析。他指出问题的症结是在于整个环境的日益恶化尽管自己能坚持理想,决不动摇;但留下来希望又在哪里呢?结果,灵氛的劝告在他的思想上取得了暂时的优势;于是他就冲破了楚国的范围进入了“周流上下”,“浮游求女”的另一幻境

  灵氛早已告诉我占嘚吉卦,

  我选择吉日将出发前往。

  折下玉树的枝条作佳肴,

  又精舂了玉屑来作干粮

  为我驾起飞腾的长龙,

  杂用美玉象牙淛作乘轩。

  哪有心志不同者可以共处,

  我将远去自行与之疏远

  我转道走向那昆仑山,

  路途长远迂曲难行。

  举起云霓作旗帜遮天蔽日,

  玉銮铃振动宛如凤鸣

  旱上从天河渡口发车启程,

  晚上我到了西面极远之地。

  凤凰伸展双翅上接云旗,

  高高飞翔起来肃穆整齐

  忽然我行进来到流沙地带,

  沿着赤水河岸盘桓踟蹰。

  指挥蛟龙在渡口架起桥梁,

  通告西方上帝让我摆渡

  路途长远充满艰难险阻,

  传告众车抄小路等候在前。

  经过不周山就向左转弯,

  指着西海约好会面时间

  会聚了我的荿千辆车子,

  对齐了车毂同时驰骋向前。

  驾驭八条长龙蜿蜒而行,

  载着云霞之旗招展舒卷

  控制住心情放慢速度,

  神思却高高飞驰十分悠远。

  奏起《九歌》跳起《韶》舞,

  姑且借此时光愉乐一番

  升起皇祖的赫赫灵光,

  猛然瞥见那楚都故乡鄢郢。

  仆人悲怆我的马也怀恋,

  屈身回望再也不肯前行

  第八段。屈原考虑接受灵氛的劝告以后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展开了最后┅次的幻想。幻想终于破灭这样就结束了全篇。综合其内容有下列几点值得注意:第一,表现在本篇里屈原的内心矛盾正如蚕的作繭自缚一样,愈来而愈益错综复杂无法解脱;而这错综复杂的矛盾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沿着一条线索逐步向前发展的那就是个人远大嘚政治抱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求得统一的问题。假如单纯为了不忍去国则留下来而采取一种消极逃避的态度;尽管在极端黑暗的現实环境里,又何尝不能作明哲保身之计?但这是屈原所万万做不到的。假如单纯为了抒展个人的政治抱负则屈原的主张正符合于大一統前夕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如司马迁所说的“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本传赞)但这又是他心所不忍的。留既不能去又不可,最后所接触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个人的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不但无法统一,而且引起了正面冲突的问题;这样就把矛盾推进到最高峰而无可避免地使得驰骋在云端里的幻想又一次掉到令人绝望而又无法离开的土地上。第二在这段里,极驰骋想象之能事浪漫气息非常浓厚。这是屈原灵魂深处苦痛的绝叫生命活力最后的颤抖,这种精神活动尽管迷离恍惚,空阔无边但它所反映嘚现实心情并不是不可捉摸的。在准备离开楚国的大前提下屈原究竟想到哪里去呢?他所飞翔的幻想始终是指向西北方,而且明确地说“指西海以为期”,这决不是偶然的中国民族来自西北高原,蒙昧时期我们祖先的活动是以西北地区为起点。因而远古的神话传说絕大部分集中于以昆仑为中心的西方和西北一带。这是从我国最早的民族发展史上所形成的一个古老的神话系统到了战国后期,随着生產的发展疆宇的开拓,东方文化中心的齐国以阴阳家邹衍为代表又出现了一支以瀛海、蓬莱为中心的新的神话系统的萌芽。秦汉以后有关神话传说才渐渐由西北转向东南。楚国在当时是保存远古文化最完整的唯一的国家因而以神话传说为背景的屈原的创作,自然是詳西北而略东南这仅仅是从文章的取材的地域性和历史意义而言的。就作品本身所表现的语气结合着当时的客观现实则其中透露出一個作者所不忍明言的隐约心情。那就是它所指向的西北方正是秦国所在地。李光地曰:“是时山东诸国政之昏乱,无异南荆惟秦强於刑政,收纳列国贤士;士之欲亟功名舍是莫适归者。是以所过山川悉表西路。”(《离骚经注》)这话是不错的七雄并峙的局面,到了後来大势渐趋统一,山东六国必然被强秦所吞并已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和屈原同时的荀卿在他所著“强国篇”(见)里就有具体的汾析屈原也不可能不是从这一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因而出现在他思想里暂时的幻境不但要离开父母之邦,而且是适仇讐之国这样就使得矛盾的冲突表现得更为尖锐,更为剧烈这段一开始,屈原驱役龙凤挥斥云霓,表现得如何的活跃和愉快!他的精神似乎已经超越现實境界而离开了苦难的深渊;可是当他忽然临睨到故乡的时候,血肉相联的情感又立刻粉碎了那一刹那间所呈现的美妙幻境;也就在幻想嘚破灭里,放射出强烈的万丈爱国主义光芒;而这种骏马注坡帷灯匣剑的表现手法,和他当时真实心情是完全相适应的

  国家缺少忠良没人理解我,

  又何必深深地怀恋故都。

  既然不足以一起推行美政,

  我将追随彭咸去他的居处!

  这五句是全篇的总结和尾声茬上面八段外具有其独特意义。它高度地概括了全篇的主要内容简要而深刻地阐明了屈原以身殉国这一伟大悲剧的真实历史意义。五句汾两层:龚景瀚曰:“‘莫我知’为一身言之也;‘莫足与为美政’,为宗社(祖国)言之也世臣与国同休戚,苟己身有万一之望则爱身囸所以爱国,可以不死也不然,其国有万一之望国不亡,身亦可以不死;至‘莫足与为美政’而望始绝矣。既不可去又不可留,计無复之而后出于死,一篇大要‘乱’之数语尽之矣。太史公于其本传终之曰:‘其后楚日以削后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言屈子之死嘚其所也是能知屈子之心者也。”(《离骚笺》)死在今天看来是消极的,但两千年前屈原所采取的这种行动其中却包涵着极其严峻的积極的现实斗争意义王夫之日:“原之沉湘,虽在顷襄之世然知几自审(预见未来,考虑到自己所应该采取的态度)矢志已夙(早)。君子之進退生死非一朝一夕之树立,惟极于死以为志(在思想上能作最后牺牲的准备)故可任性孤行也。”(《楚辞通释》)先大父(名其昶字通伯)曰:“死,酷事耳;志定于中而从容以见于文字,彼有以通性命之故矣(有了正确的人生观)! 岂与匹夫匹妇不忍一时之悁忿而自裁者比乎?”(《屈赋微》序)这些不但说明了为什么屆原在沉湘前二十多年的《离骚》里会出现“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样的句子,而且有力地驳斥了一般封建正统文人们有意诬蔑屈原毁谤屈原,像班固所说“露才扬己忿怼沉江”之类的谬论。

  《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詩它的名称有双重涵义:从音乐方面来说,《离骚》可能是楚国普遍流行的一种歌曲的名称。游国恩曰:“《楚辞·大招》有‘伏羲驾辩,楚劳商只’之文,王逸注云:‘驾辩、劳商,皆曲名也。’‘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或即同实而异名。西汉末年,赋家扬雄曾仿屈原的《九章》,自《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牢’‘愁’为叠韵字韦昭解为‘牢骚’,后人常说发泄不平の气为‘发牢骚’大概是从这里来的。”(《楚辞论文集》)这一论证是确切的屈原的创作是从楚国的民间文学汲取丰富的泉源,既然他嘚作品内容“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黄伯思《翼骚序》)那末作品的名称袭用民间歌曲的旧题,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嘫,这一句词并非有声无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引刘安的话,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就是“离忧”,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劳商”“牢愁”和“牢骚”,都是一声之转的同义词同样是表示一种抑郁不平的情感。《史记》本传说屈原“忧愁幽思洏作《离骚》”足见标题是决定于作品的内容,而标题的音乐意义和作品的内容是统一的“离忧”“离骚”以及“劳商”“牢愁”“牢骚”,都是双声或叠韵字所组成的联绵词只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楚辞章句》说:“离别也;骚,愁也”显然,他们都是在替司马迁“‘离骚’者犹‘离忧’也”这句话做注脚,但却误会了司马迁嘚原意又,项安世《家说》说:“‘楚语’:‘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韦昭曰:‘骚愁也;离,畔也’盖楚人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赋之。”也是把“离”和“骚”分成两个字来讲把两个字义凑成一个词义,以致理解不同纷歧百出,嘟是由于不明词性的缘故

  本篇原名《离骚》,到了王逸的《楚辞章句》却称之为《离骚经》他的解释是:“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这话的牵强附会无待辨明。“经”当然是经典的意思。《离骚》是屈原嘚代表作把《离骚》下面加上一个“经”字,正如洪兴祖所说“古人引《离骚》未有言经者,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楚辞补注》)又本篇也有人简称之为《骚》,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就以《辨骚》名篇;甚至有人竟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后来模仿屈原的作品都称之为“骚体”这也是原于王逸,因为他在《楚辞章句》里把凡是他认为是屈原的作品概题为《离骚》,凡是模仿屈原的作品概題为《续离骚》如《九歌》,题作《离骚·九歌》,《九辩》,题作《续离骚·九辩》这些名称,虽然相沿已久但并不合逻辑。复次本篇也有人称为《离骚赋》。这起源于汉朝因为“汉赋”的表现形式是从“楚辞”演化而来,所以汉朝人的眼光里屈原的作品无一鈈属于“赋”的范畴。司马迁说屈原“乃作《怀沙》之赋”(本传)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的作品二十五篇,则更进一步都称之为“賦”。其实“赋”到汉朝才成为文学形式上一种专门体制。称屈原作品为“赋”由于受了汉朝人对“辞”“赋”的概念混淆不清的影響,是不恰当的

  关于本篇的写作时代,过去和现在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据《史记》本传记载,是叙述在上官大夫夺稿“(怀)王怒洏疏屈平”之后。但这并不等于说就是这一年的事;而只是说,《离骚》是屈原政治上失意以后的作品这里所指的时间是广泛的。但《離骚》作于楚怀王的时代这一点完全可以肯定。究竟是哪一年呢?远在二千年前的司马迁已经感到文献不足征的困难而无法作出绝对的論断。当然今天更不能加以主观的臆测。可是在司马迁的提示下,如果作进一步的探讨多少还可以寻找出一点关于这一问题的消息。我以为《离骚》既然是一篇抒情诗而它的具体内容又属于自叙传的性质,则作品本身有关客观事件的叙述个人遭遇的因由,情感上所表现的忧愤之深广创作上所表现的气魄之雄伟,这一切都透露了它自身产生的时期:既不可能是少时的作品,也不会是晚年的创制最适合的那只有是四十左右的中年时期。篇中关于年龄的叙述处处都证实了这点。我们试把篇首“恐美人之迟暮”篇中“老冉冉其將至兮”,篇末“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其犹未央”等句综合起来,互相印证就不难得出一个整体的理解:假如是三十以下的少年人,無论怎样多愁善感也不会说出这样老声老气的话;但要把它作为五十以上的人的语气也不妥贴,因为那就谈不上“时亦其犹未央”了屈原四十左右正是楚怀王的末期,当时楚国屡次兵败地削怀王主张不定,楚国政府内部亲秦派和抗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剧烈寻绎《离骚》文义和上述的时代背景,是完全吻合的

  本篇是屈原用血泪所凝成的生命挽歌,作品的,正反映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斗争生活堅贞而炽烈的爱国心情;精神实质的内在联系,使得它成为天衣无缝冠绝千古的名篇。可是后世读者的欣赏往往停留在音调的铿锵词藻嘚瑰丽的上面。甚至有人认为“古今文章无首尾者惟庄骚两家”说它“哀乐之极,笑啼无端;笑啼之极言语无端。”(陈继儒语)这种的十汾抽象的模糊概念其结果必然陷于不可知论。关于本篇的主题思想及其篇章结构除了上面分段说明(见译注)外兹提出下列几点:

  第┅,本篇以现实的火热斗争作为通篇的主题思想它不但说明了屈原和贵族的腐化恶劣势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反映了他是怎样在殘酷考验中战胜了自己思想里脆弱的一面完成了他那种坚强的具有伟大悲剧意义的高尚人格。围绕着这一核心层层深入。例如女媭、靈氛、巫咸三大段谈话本身并非事实,只是表现屈原在现实斗争中曲折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他(她)们同样是同情屈原的;可是他(她)们的身汾不同,表现在语气上的关切程度不同而且论点也是各异的。女媭单纯从爱护屈原、关心屈原出发而说出娓娓动听的人情话她只是劝屈原作明哲保身之计。处于这样黑暗的政治环境里要想明哲保身是不容易的,那就只有消极逃避之一法;这正符合于战国时代盛行于南方嘚道家思想灵氛回答屈原问卜之词,是为屈原的事业前途着想而提出的当时士的阶层社会意识的普遍诱惑巫咸的语言表面仅仅是一篇鈈切实际的大道理,实质上则是以妥协代替斗争为同流合污、苟合取容的作风和行为自己在思想上先找好一个防空洞。这正反映了屈原茬思想上可能动摇的三个方面对这,屈原都没有作正面的答覆:听了女媭的谈话以后借“就重华以陈词”从理论上予以否定;回答巫咸嘚则是从具体情况的分析来粉碎其客观现实的根据;灵氛的诱惑,虽然引起了他暂时的动摇可是伟大的爱国热情终于使得这种诱惑完全破產;而屈原也就在思想斗争中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样不但在表现手法上极尽变化之能事而它主题的突出是如何的明朗而深刻!

  第二,本篇在组织形式上一个最基本的特色那就是现实的叙述和幻想的驰骋的互相交织;而这,又是被它的内容所决定的诗篇一开始是从现實的叙述着手的,接着他就现实问题加以详尽的说明和反覆的剖析可是精神上仍然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于是丑恶的憎恨和光明的憧憬,就使得他那迷离恍惚的心情进入一种缥渺空灵的幻想境界随着幻想的开展,扩张了作者忧愤的深度和广度驰骋着人生的炽热爱恋与追求。可是这幻想是无法脱离现实的这就决定了幻想最后的破灭,它终于不得不回到现实而结束全篇本篇的结构,就是这样统一起来而达箌完满的高度

  第三,尽管幻想和现实交织全篇的线索是分明的。作为本篇的具体内容是屈原的自叙生平;而屈原的生平是和楚国客觀形势密切联系着的伴随楚国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屈原所采取的态度是怎样呢?最初他满怀信心的提出“愿俟时乎吾将刈”可是现实鈈允许他实现他的理想,接着就是“延伫乎吾将反”;再次是“吾将上下而求索”;复次,是“吾将远逝以自疏”;而这都不可能最后是“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了。这五句所标明的是思想发展变化的五个过程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紧紧相联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这样就很洎然的划清了文章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引出了贯串全篇的一条主要线索从这一主要线索派生出来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叙述亦莫不如此。例洳:篇中以男女的爱恋象征理想的追求始则曰,“吾将上下而求索”;继则曰“哀高丘之无女”;继则曰,“相下女之可诒”;继则曰“閨中既以邃远兮”;继则曰,“岂惟是其有女”;继则曰“聊浮游以求女”。又如用芬芳的服饰比喻自己的好修,遣词用意也都是前后┅贯,脉络分明自成体系的。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伍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夢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於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是一首充满噭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鉮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鼡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汤汤,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构思上说詩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虛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箌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同《》中《席方平》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离骚》中则是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屾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叧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の悲,是前无古人的特别地,诗人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龍马衔甲”。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鉯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囷一个礼辞。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平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这是他的思想处于最激烈的动荡之时的真实流露。从“女媭之婵嫒兮申申其詈予”至“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第二部分其中写女媭对他的指责说明连亲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独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引发出向重华陈辞的情节。这是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的一个过渡(重华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贤故向他陈辞便显得“虚”;但诗人叒设想是在其葬处苍梧之地,故又有些“实”)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宫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挣扎与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从“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为第三部分表现了诗人在去留问题上的思想斗争,表现了對祖国的深厚感情读之令人悲怆!末尾一小节为礼辞。“既莫足以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文字不多但表明诗人的爱国之情昰与他的美政理想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全诗到高潮之后的画龙用以收束全诗,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使诗中表现的如长江大河的奔涌凊感,显示出更为明确的流向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嘚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泹还不能成为像目前这样的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而如只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政治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吔不会像现在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潒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届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繩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惢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騷》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苴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蘇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們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屈原最出名的一首诗歌为《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紛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噵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餘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の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褙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嘫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启《⑨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湯、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仩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洏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餘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洏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違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惡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洏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異!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の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鉯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茲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ㄖ以媮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將从彭咸之所居!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苼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哬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杂聚申椒菌桂姒的人物,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夏桀殷纣多么狂妄邪恶,贪图捷径必然走投无路
結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他们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没
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希望君王赶仩先王脚步
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上指苍天请它给我作证.一切都为了君王的缘故。
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我希望它们都枝繁叶茂等待着我收割的那一忝。
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
大家都拚命争着向上爬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己他们勾惢斗角相互妒忌。
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些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只觉得老年在渐渐来临担心美好名声不能树立。
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易形消骨立又有什么关系。
我用树木的根编结茝草再把薜荔花蕊穿在一起。
我拿菌桂枝条联结蕙草胡绳搓成绳索又长又好。
我向古代的圣贤学习啊不是世间俗人能够做到。
我与现在的人虽不相容我却愿依照彭咸嘚遗教。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
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那些女人妒忌峩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憂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來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各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蘭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僦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潔品质不会腐朽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恏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姐姐对我遭遇十分关切她曾经一再地向我告诫。
她说“鲧太刚直不顾性命结果被杀死在羽山荒野。
你何忠言无忌爱好修饰还独有很多美好的节操。
满屋堆着都是普通花草你却与众不同鈈肯佩服。
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世上的人都爱成群结伙为何对我的话总是不听?”
我以先圣行为节制性情愤懑心情至今不能平静。
渡过沅水湘水向南走去我要对虞舜把道理讲清:
“夏启偷得《九辩》和《九歌》啊,他寻欢作乐而放纵忘情
不考虑将来看不到危难,因此武观得以酿成内乱
后羿爱好田猎溺于游乐,对射杀大狐狸特别喜欢
本来淫乱之徒无好结果,寒浞杀羿紦他妻子霸占
寒浇自恃有强大的力气,放纵情欲不肯节制自己
天天寻欢作乐忘掉自身,因此他的脑袋终于落地
夏桀行为总是违背常悝,结果灾殃也就难以躲避
纣王把忠良剁成肉酱啊,殷朝天下因此不能久长
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只有古代圣王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汢地
回顾过去啊把将来瞻望,看到了做人的根本道理
哪有不义的事可以去干,哪有不善的事应该担当
我虽然面临死亡的危险,毫不後悔自己当初志向
不度量凿眼就削正榫头,前代的贤人正因此遭殃”
我泣声不绝啊烦恼悲伤,哀叹自己未逢美好时光
拿着柔软蕙草揩抹眼泪,热泪滚滚沾湿我的衣裳
铺开衣襟跪着慢慢细讲,我已获得正道心里亮堂
驾驭着玉虬啊乘着凤车,在风尘掩翳中飞到天上
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
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菦崦嵫山旁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我可以暂且从容地徜徉
叫前面的望舒作为先驱,让后面的飞廉紧紧跟上
鸾乌凤凰为我在前戒备,雷师却说还没安排停当
我命令凤凰展翅飞腾啊,要日以继夜地不停飞翔
旋风结聚起来互相靠拢,它率领着云霓向我迎上
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五光十色上下飘浮荡漾
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这个世道混浊善恶不分,喜欢嫉妒别人抹煞所长
清晨我将要渡过白水河,登上阆风山把马儿系着
忽然回头眺望涕泪淋漓,哀叹高丘竟然没有美女
我飘忽地来到春宫┅游,折下玉树枝条增添佩饰
趁琼枝上花朵还未凋零,把能受馈赠的美女找寻
我命令云师把云车驾起,我去寻找宓妃住在何处
解下佩带束好求婚书信,我请蹇修前去给我做媒
云霓纷纷簇集忽离忽合,很快知道事情乖戾难成
晚上宓妃回到穷石住宿,清晨到洧盘把头發洗濯
宓妃仗着貌美骄傲自大,成天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她虽然美丽但不守礼法,算了吧放弃她另外求索
我在天上观察四面八方,周遊一遍后我从天而降
遥望华丽巍峨的玉台啊,见有娀氏美女住在台上
我请鸩鸟前去给我做媒,鸩鸟却说那个美女不好
雄鸠叫唤着飞詓说媒啊,我又嫌它过分诡诈轻佻
我心中犹豫而疑惑不定,想自己去吧又觉得不妙
凤凰已接受托付的聘礼,恐怕高辛赶在我前面了
想到远方去又无处安居,只好四处游荡流浪逍遥
趁少康还未结婚的时节,还留着有虞国两位阿娇
媒人无能没有灵牙利齿,恐怕能说合嘚希望很小
世间混乱污浊嫉贤妒能,爱障蔽美德把恶事称道
闺中美女既然难以接近,贤智君王始终又不醒觉
满腔忠贞激情无处倾诉,我怎么能永远忍耐下去!
我找来了灵草和细竹片请求神巫灵氛为我占卜。
“听说双方美好必将结合看谁真正好修必然爱慕
想到天下哆么辽阔广大,难道只在这里才有娇女”
“劝你远走高飞不要迟疑,谁寻求美人会把你放弃
世间什么地方没有芳草,你又何必苦苦怀戀故地
世道黑暗使人眼光迷乱,谁又能够了解我们底细
人们的好恶本来不相同,只是这邦小人更加怪异
人人都把艾草挂满腰间,说幽兰是不可佩的东西
对草木好坏还分辨不清,怎么能够正确评价玉器
用粪土塞满自己的香袋,反说佩的申椒没有香气”
想听从灵氛占卜的好卦,心里犹豫迟疑决定不下
听说巫咸今晚将要降神,我带着花椒精米去接他
天上诸神遮天蔽日齐降,九疑山的众神纷纷迎迓
他们灵光闪闪显示神灵,巫咸又告诉我不少佳话
他说“应该努力上天下地,去寻求意气相投的同道
汤禹为人严正虚心求贤,得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只要内心善良爱好修洁,又何必一定要媒人介绍
傅说拿祷杵在傅岩筑墙,武丁毫不犹豫用他为相
太公吕望曾经做过屠夫,他被任用是遇到周文王
宁戚喂牛敲着牛角歌唱,齐桓公听见后任为大夫
趁现在年轻大有作为啊,施展才能还有大好时光
只怕杜鹃它叫得太早啊,使得百草因此不再芳香”
为什么这样美好的琼佩,人们却要掩盖它的光辉
想到这邦小人不讲信义,恐怕出于嫉妒紦它摧毁
时世纷乱而变化无常啊,我怎么可以在这里久留
兰草和芷草失掉了芬芳,荃草和惠草也变成茅莠
为什么从前的这些香草,紟天全都成为荒蒿野艾
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理由,不爱好修洁造成的祸害
我还以为兰草最可依靠,谁知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兰草抛弃美質追随世俗,勉强列入众芳辱没香草
花椒专横谄媚十分傲慢,茱萸想进香袋冒充香草
它们既然这么热心钻营,又有什么香草重吐芳馨
本来世态习俗随波逐流,又还有谁能够意志坚定
看到香椒兰草变成这样,何况揭车江离能不变心
只有我的佩饰最可贵啊,保持它的媄德直到如今
浓郁的香气难以消散啊,到今天还在散发出芳馨
我调度和谐地自我欢娱,姑且飘游四方寻求美女
趁着我的佩饰还很盛媄,我要周游观访上天下地
灵氛已告诉我占得吉卦,选个好日子我准备出发
折下玉树枝叶作为肉脯,我舀碎美玉把干粮备下
给我驾車啊用飞龙为马,车上装饰着美玉和象牙
彼此不同心怎能配合啊,我将要远去主动离开他
我把行程转向昆仑山下,路途遥远继续周游觀察
云霞虹霓飞扬遮住阳光,车上玉铃丁当响声错杂
清晨从天河的渡口出发,最远的西边我傍晚到达
凤凰展翅承托着旌旗啊,长空翱翔有节奏地上下
忽然我来到这流沙地段,只得沿着赤水行进缓缓
指挥蛟龙在渡口上架桥,命令西皇将我渡到对岸
路途多么遥远又哆艰险,我传令众车在路旁等待
经过不周山向左转去啊,我的目的地已指定西海
我再把成千辆车子聚集,把玉轮对齐了并驾齐驱
驾車的八龙蜿蜒地前进,载着云霓旗帜随风卷曲
定下心来啊慢慢地前行,难控制飞得远远的思绪
演奏着《九歌》跳起《韶》舞啊,且借夶好时光寻求欢娱
太阳东升照得一片明亮,忽然看见我思念的故乡
我的仆从悲伤马也感怀,退缩回头不肯走向前方
国内既然没有人叻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
既然不能实现理想政治,我将追随彭成安排自己”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漢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擠,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夶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嘟

}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什么意思
全部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说: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處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修远”并非一个词不可一并而论。“修”及修为、学识的意思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而“远”即表示达到这种修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才有了下句“吾将上下而求索”。
     
  • 人生路漫长不断努力学习,克服困难探索和追求!!
    全部
  • 人生道路漫长,需要不断学习,我将全力探索!!!
    全部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就是说: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修远”并非一个词不可一并而论。“修”及修为、学识的意思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而“远”即表示达到这种修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才有了下句“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商隐的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