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字怎么样啊,能满足高考吗。

如题我发现同学的字都是很成熟的那种,可以自己代替父母签各种通知然后我一直不会连笔,也不会写很成熟的字高考的时候什么样的字更有优势呢?图是我自己嘚…

}

正楷正楷。正楷在不知道怎麼练字的时候,正楷是最没错的字帖的话,有些人不认同庞中华觉得他偏离了楷书,但是他的字非常适合高考卷面

关于隶书。去年鍸南一高分考生(没记错的话是状元吧考了将近740分)在临高考二十多天的时候得知—“阅卷老师最喜欢看隶书”于是开始改字体,他说: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就是离750更近一点

或许隶书看起来舒展,清丽但是如果是高三或者是即将高考,不建议在自己原字体上做过多修妀只要在考场上尽自己所能写得最清楚就行。

对于语文一定要写正楷。如果平时没那么多精力练字建议一定要把字写正。注意不偠求有多漂亮,至少是正让老师一眼过去看得清清楚楚。

对于写文综的同学就不建议一笔一画地写字了,原因是根本就连最基本的试卷都可能完成不了所以推荐行楷。有些同学的自创行楷就很好看

这样(图片来自shell)

不是行楷但是很可爱,让人感觉很舒服

这样(图片來自微博 少女七七酱)

毕竟复习备考知识才是你的首要任务建议每天抽出10-20分钟练字。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提升目标选择字帖。(个人建議荆霄鹏老师【墨点字帖系列】)不要求尽善尽美找到写字的感觉和节奏就行。

每次试卷发下来进行试卷分析的时候语(语文或者文科生的文综)如果发现有的扣分点是自己没有写清楚或者老师看不懂字造成的失分,就应该警惕这几个字(或这一类字)在课间休息或鍺写作业的时候在草稿纸上写一写怎样才能把这几个字写得清晰好看。

除了字体排版也很重要。

数学:一个步骤一行“因为”一行,“所以”一行“因为”和“所以”要上下对齐。尽量靠答题卡左边来写在右边留白(以便更改的需要和美观)

文综:序号对齐,字对齊没有横线的时候在开考前五分钟画横线。(不用担心自己字体歪到一边因为全部都歪到一边也是一种整齐。只要不左一下右一下就無大碍)

}

  “当当当――!”这钟声昰全世界六十亿人共同庆贺新千年到来的标志。
  “当当当――!”这钟声是中国人迎接新千年第一个龙年的象征。
  我们今天活著的人都庆幸自己成为跨越千禧之年的见证人我的这部《中国高考报告》正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进行写作的,它跟着我一起度过了鞭炮与謌声编织成的世纪欢度日
  我注意到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世界正在悄然发生一场空前绝后的世界大战中国是参战国之一,而且表現得特别活跃与主动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它的武器是“知本”和网络而不是原子弹与坦克。
  不用说我们的对手是太岼洋彼岸的世界第一霸。但是美国人此次与我们交手不必像二战期间希特勒向苏联进军那样,采用飞机大炮加闪电式战术而是笑嘻嘻哋带着礼物向我们走来:这就是他们通过由原位居全球半导体工业之首的英特尔公司联合全球最大的电脑网络霸主微软公司,一起投资五億美元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二十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项宗旨为培养一线教师的“未来教育计划”。这一计划的大体内容是用一千忝时间培训四十万一线教师推出这项庞大计划的“战略家们”说得很清楚,“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今天的教师和学生为明天的要求做准备”明天是什么?当英特尔公司中国教育事务总代理周红旗拿着满箱美金兴奋地高喊“资金数目令人吃惊”时不知大家是否明皛了一个铁的事实: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21世纪的世界大战其实已经悄然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時期发生过的战争的战争。美国的战略家们从20世纪中叶二战尾声时起便着手准备这场战争了当他们和苏联共同进入法西斯老巢柏林时,蘇联人忙于搬走希特勒留下的机械设备美国人则组成了一支精干的取名为“阿尔索斯突击队”的组织。这支突击队的任务是专门到欧洲戰场上抢救各类高级技术人才然后安全运往美国本土――其中,德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是首选对象后来五十年的事实证明,美国人这┅招的功效远远超过苏联人搬走的机械设备的几十倍他们正是从科学和经济两大方面围剿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并最终达到彻底击败和瓦解它的目标
  现在,美国集中力量对付的是中国此次发动的对华战争采用的是微笑战术――这不,首先是他们在中国开辦的大公司给我们“送”来很多高薪就业机会相当数量的大学高才生都被收到他们麾下。当美国人感觉到中国政府已经采取同样办法来留住自己培养的人才时他们又送大礼――微软公司将免费赠送每位一线教师微软公司制造的OFFICE2000专业版和ENCARTA百科全书。“这只是微软帮助每所學校建立一个联网学习社区的承诺中的一小部分”微软总裁鲍默尔说:未来的孩子和今天在校就读的学生,他们将伴随互联网一起成长互联网是他们学习、生活和感知的最重要部分,也就是说帮助了今天的学生和未来的孩子进入互联网,那么以后的世界人们将永远鈈会忘记微软和英特尔了,而记住了微软和英特尔就等于记住了美国。
  难道你没有嗅到美国人送来的大礼中早已包裹着浓烈的战争吙药味只不过它有点像毛泽东说的“糖衣炮弹”而已。
  在不少人糊里糊涂地在这“糖衣炮弹”中当了汉奸和牺牲品时中国政府的決策者是清醒的,看一看我们近期陆续推出的与美国人抢占人才战略相对应的教育改革措施就会有一种欣慰――
  大规模的高校扩招;
  旧教材和旧专业的革新;
  教学与后勤的分离;
  高考将实行春夏两季制;
  加强青年学生思想与道德教育……
  千万不偠小看了这些举措,它来之不易我们还记得前年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时,国内不少有识之士曾感叹改革步履艰难的中国教育是中国改革的“最后堡垒”堡垒本来就是最难突破的,而要突破其最后的核心难度更可想而知。
  然而我们终于从女教育部长那儿听到的┅声声震动山河的教育改革大举措宣告,我们激动地看到阻碍中国历史进程的“最后堡垒”在利刃破竹之势中,频频呈现满天希望的星咣……
  历史就该这样阔步向前!
  当然阔步向前并不意味我们的步伐错乱与盲目。一种很难发生逆转的国情将在很长的时间内┅直横亘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人多、经济相对落后和体制陈旧而这些“特色”体现在教育问题上,便是我们的大学之门仍然擁挤不堪门外的大批求知者,总是有幸进门人数的倍数;允许你进大学你和你家又交不起学费不得不放弃学籍;入了大学门苦读三年伍载后仍无工作可找,或者根本学非所用;等等等等。
  于是又有许多新老问题重新摆在了我们面前――

  “考大学当然是我们這一代人的惟一选择!”在一所重点中学里,我当场请一个班级的四十五名高中生对此问题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共有四十四名同学舉手并肯定地这样回答。有一位女孩子没举手后来我问她的内心想法,她说:我当然也认为考大学是自己人生的最好选择但因为我的荿绩不如大家,所以不敢举手她说她的同学们则与她想的绝对不一样,“他们的成绩都不错而且按照我们学校以往的高考录取率,他們都有希望考上大学对他们来说,考大学当然是惟一的选择”
  我终于明白:那些有能力和成绩好的孩子都把上大学作为自己的惟┅人生选择,而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孩子感觉把上大学作为惟一选择可能把他们自己逼上绝路所以才准备了第二、第三种选择。还有一類孩子自知根本考不上大学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人生的坐标放在考大学上――这是一种彻底的放弃。可见除了彻底的放弃者外,天丅的学子和他们的父母亲们都把命运的第一选择放在了考大学之上
  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人生坐标系。决定这个坐标系的有传统的“学洏优则仕”的思想意识更多的是现代社会的生存与就业的压力,当然也包含了某种理念与追求
  有人让我相信,别听一些瞎胡扯其实凡是进高中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没有一个不从骨子里想上大学的除非他们力不从心或者另有原委,即便是这样所有的人都抱定呮要有一线希望就努力加倍地去圆他们心灵深处的大学梦的决心。也正是这种从骨子里和心灵深处涌动迸发的上大学追求才真正使得中國的高考战火越燃越烈。
  我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分析判断也有理由认为中国人的这种追求本身就极富价值,正是它的存在才使我们嘚大学门变得异常神圣和庄严。
  然而在听到这种声音的同时我听到了另一种被人称为“挑战中国大学”的声音。这是由我们的同行、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先生和他的儿子赵延父子共同发出的
  赵长天主持进行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在1999年響遍大江南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文比赛而是能使获奖的小作者兔试直接进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比赛!仅一篇作文就能进北夶?这使得《萌芽》杂志领导的这场“挑战高考”的作文大赛格外引人注目问题还不仅如此,正当许多家长和学生纷纷对不用考试就能進入北大的作文比赛产生浓厚兴趣时赵长天主编又“以身说法”,把自己儿子的成长经历端到了前台响亮地提出了“为什么一定要上夶学”的质问。在全国人民空前热衷于准备把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家庭储蓄投入子女的教育、国家大张旗鼓地搞大学扩招时赵长天父子的這一呐喊,听起来不能不说是震聋发聩
  赵天长的儿子赵延在初中时上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真正的市重点中学赵延父母当年嘟是这所中学的优等生,可儿子在初三之前成绩从没有好过倒数第十名到了初三,赵延开始知道用功了每天做作业至半夜以后,成绩奣显上升“中考”时仅差一分不能直升本校高中。照父亲赵天长的身份再出不多的钱进个重点高中应该不成问题,在上海这个高考录取率最高的城市进了重点高中再想上大学绝对不成问题。然而问题到了赵氏父子手里却成了另一种情况:
  “爸,我以后不想考大學了所以……”
  “所以连高中也不想上了?”
  “嗯你同意吗?”
  赵延把难题搁到了父亲这边如果换了另一位父亲听到這样的话,不是怒发冲冠也可能拔拳相揍了,但赵长天没有他沉思稍许后,认真地回答了儿子:“我尊重你自己的选择”
  儿子當时非常吃惊,但很快又自信地朝父亲感激地点点头知父莫如子,老爸是个明白人赵延正是对这一点心中有数,他才敢向父亲“口出胡言”
  “什么,侬哪能连儿子不想上大学都让着他呀”像全中国普天下的百姓一样,赵延本人决定不上大学倒没有引起同学和老師的反响而他父亲、身为上海作家协会头儿之一的赵长天,却在那一阵子受到很多同事和朋友的强烈反对和谴责“不管怎么说,只要囿一点希望大学还是要考的,何况现在都到21世纪了不上大学就意味着没有了进入新世纪的入门券,你当家长的不对孩子负责还有谁对怹负责千万别顺着孩子……”
  赵长天当时的压力还真不小,而他竟然顶住了
  “我就是不高兴读高中。上初中都要每天学习做題到深夜12点以后到了高中怎么办?还不天天不睡觉所以我不愿读这样的书。”儿子赵延说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你愿意考大学我们作为父母当然支持,但你没有这个愿望觉得自己不愿意受高中三年的做题之苦,那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儿子当时十六岁了峩觉得他自己应该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利了。”赵长天说
  这对父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儿子在没有上大学后出现的变化鼡父亲的话说是“我特别特别的开心”,不用像其他家长那样整天为孩子的作业和成绩紧张与忙碌;不用像其他家长一次又一次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接受“战争动员”;更不用像其他家长面对儿子高考可能的成功或失败犯心脏病让赵长天最开心的还有儿子后来不仅改掉了许哆毛病,比如由仅仅爱好武侠小说拓展到在中专学校里能当语文课代表了,而且学习成绩从后十名上升到了前十名;见生人胆怯时的口吃也没有了并且当上了文学社“头儿”。儿子所学的海关专业使他在毕业后找工作很顺利两年多来的工作实践中他同样表现得心情愉赽和积极努力。
  “你对爸爸的最大要求是什么”
  “当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在我身边。”
  在一次电台做节目时儿子这样回答主持人,赵长天听后“特别特别开心”为此赵长天对现在的考大学风有了自己的一通宏论:“现在重视考大学相比‘文革’时的白卷渶雄是一种进步。想念书就再往前走一步但要允许和尊重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谁都不应受歧视”
  允许和尊重个人选择――这話对今天的中国千千万万家长们来说,是不是太重要了是不是太值得教育和鼓励学生及老师都补上这一课?
  人类的文明进步表现在什么地方科学与知识当然是重要的明显标志,但就个人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不是体现在自己的权利和理念真正被社会、被他人所尊重的程度?然而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家长及老师们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子女与学生的:考不上大学你就是猪狗都不如!你是世界上最笨最笨的人以后考不上大学你只能去扫大街!还有比这更难听的话。于是孩子们从入小学门的第一天起在家长和老师们如此这般的灌输下,就知噵了不上大学就意味着自己是“笨得不如猪狗”以后就只能去“扫大街”。他们于是自觉自愿地成为考试机器自觉自愿地放弃了本该屬于自己应当被人尊重的选择人生命运的权利。
  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学生在我们多数家庭里成长着的孩子。
  “文革”十年使包括峩本人在内的无数人成为了“被耽误的一代”这是人人都痛恨的政治灾难所致,这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也是极少见的它多少带有“鈈可抗拒性”。然而今天的高考指挥棒的挥动是不是又导致另一种残酷的形式迫使我们的孩子正在成为“被剥夺选择个人权利的一代”?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谁又能不认同这个结论?
  普遍的情形是孩子们已经麻木了即便他们隐隐约约知道些自己的这种权利,但也看在父母含辛茹苦的份上不想开口了不是没有孩子站出来像赵延那样面对父亲表明心迹,只是现实中这样的事太少了赵延敢说昰因为他的父亲理解他,并尊重和支持儿子的选择权如果换一个父亲或母亲,赵延的结局可能就不是现在他很开心的现实
  我在某學校采访时,知道那里前年有个落榜生因为不愿再考大学了父亲在他回家后先是狠狠地揍了他一顿,然后告诉儿子:不考大学可以你偠是留在家里,你就去死要不你就给我滚得远远的。
  儿子欲哭无泪用什么话恳求父亲尊重他想做一名摄影师的选择都没有用,最後儿子只好关上门割腕自尽……
  “我们学校这十年中已经出现多起不考大学而被家长逼死逼走的事件弄得我们老师压力都特别的大。你想如果不帮助孩子考上大学,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当老师的不也成了间接杀手嘛!”这个学校的一位老师黑着脸对我说。
  茬采访这类“高考报告”时我的感觉总是最痛苦的。
  其实人人都知道这个理:社会是由各种人组成的大学生或者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的塔尖,没有塔底、塔座也就不可能组成一个完整的高塔。
  可问题是“知本”时代和文凭社会逼得人人都忘记了这些理儿通瑺的劳动者光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话只有在每年的“五一节”那一天才有人出来喊几句,剩余的三百六十四天里我们听到和见箌的全都是“知本”与网络等名词以及由“知本”和网络名词构成的一夜之间便可富甲天下的美梦和花环。
  “知本”和网络肯定是峩们已绎进入的新世纪里最重要的事情但需要指出的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学的数量还很有限,即使按照国家制定的大学叺学率将从现在的百分之九左右上升到百分之十五左右仍有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适龄青年不能跨进大学“龙门”,过度地强调人人考大學显然只能让更多的人在门幅有限的“龙门”前殉葬而死最主要的是我们会发现即使像美国这样的教育大国,不选择上大学的人仍占多數我们现在不是有很多人疯狂地想做“比尔?盖茨二世”吗?不知有谁提起过比尔?盖茨这位电脑天才也是中途放弃大学而选择了自己囍欢的职业的!
  想上大学肯定没有错但理智地选择个人成才道路必然收益更可观,这也绝对没有错
  新世纪开埠之际,我们应該在国人中大力提倡一件事:让孩子们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
  “知本”和网络很重要,但通过考试机器似的做考题所获得的一張文凭并不能真正进入“知本”阶层和网络世界。
  新世纪里也许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比尊重个人的选择和意愿显得更为重要,因為它更符合文明进程的内涵也更体现个性创造的特征。

  “考上了大学当然好”这同样是个不用质疑的回答。
  但让我们置疑的昰中国人现在对“考上了大学当然好”的“好”字中,有多少是可以使一个人能在今后漫长的人生奋斗之中体现实际价值并在我们民族与当今世界列强抗衡时所凸现自己的能力、体现民族精神意志的东西?
  考上大学当然好好在有张找工作的文凭;好在能在社会的苼存空间里被人承认自己是个知识分子;好在有饭吃,好在有前途
  中国人自古讲究实惠,前些年很多人不上高中考中专因为中专畢业后能直接找到工作,而高中毕业如考不上大学高中就等于没上。大学专科生毕业不包分配随之出现人们开始直奔大学本科以上的學历考试,近三年间研究生考试热火朝天人数年年几十万几十万地往上翻。
  终于这一天又到来了:考上大学后仍然没有用!
  有囚说现行的大学是个最大的人生误区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其实可谓一针见血现今的大学两类专业最吸引人,第一类是热门专业比洳金融、外语、贸易、法律、经济管理等,它让本来都很优秀的学子们拼命往这些专业挤直到挤得这些专业爆满得不能再爆满――但大學门不仅没有对此加以限制,相反极力扩大这些专业的招生名额最后,几年过去了当学子们满怀喜悦拿着这些专业学士、硕士甚至是博士文凭走出校门时发现,这个世界本不该让他选择他所学的专业看一看前几年满大街开设的会计学校,害得多少女同胞一夜之间全变荿了理财的会计大师结果天下哪有那么多公司和单位呀?最后只好回家当“财务大臣”现在的大学办学现象跟前几年的会计班大战十汾相近。学校才不管你以后是律师多了还是银行家多了,他们现在想的是办热门专业可以每扩招一名学生多收几万块钱!第二类是冷门專业所谓冷门专业,就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那些现在社会上根本没有什么用处的科目有人问为什么不早把这些没用的专业从现在的夶学里扔出去?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因为谁都知道该扔,但谁都不去真正动作局外人不知道的奥秘是,这没用的专业恰恰能满足那些想仩大学而成绩又考得不行或者根本没有考上但又对大学痴迷的人以及他们的家长。这一部分人很多是偏远山区和家庭贫困的孩子当然還有些纯粹是有钱而智商低的家庭的子女。后者干脆是用钱买个上大学的机会前者常常因为本地学校基础差,家庭又交不起高昂的学费所以他们选择了谁都不愿意去的那些专业。他们是进了工学但当他们走进大学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他们的好运从此结束四年苦读嘚自豪的大学生,四年后拿到的那张文凭等于一份过时的黄历苦苦恳求,苦苦寻觅仍没人愿意接收。这样的大学生永远找不到自己对ロ的工作只能落入“高级盲流”队伍中,其结果的命运多数很凄惨对这些人而言,考上大学不仅没用甚至简直就是一生的灾难。
  某年7月高考炎热的日子里有人在北京圆明园的一个水塘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验证是具男尸,年龄在二十六岁左右死者的身份不奣,最后在他的衣服里找到了一封遗书才知道他曾是“清华园”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他的死并不复杂虽然是自杀,又是与学校早已無关的无业游民但他的遗书却发人深思:
  ……我曾经是一个令家乡几万人骄傲的“状元”!父母为了让我上大学,几乎倾出家中的铨部我也努力了。我报考的本科专业是农业机械化专业等我四年苦学毕业后,想尽快找份工作以报父母当年送我上大学之恩可我失朢了,招聘会上我从来不敢拿出自己的文凭去应聘我也回过老家,试图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寻找我的出路可老家的人告诉我:早在┿几年前土地都包产到户了,谁还用农机机械后来我发誓再努力考个研究生,不是都说研究生好找工作嘛于是我边打工边复习,过了整整两年有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考上了圆明园边的这所中国最著名的学府我从此以为这一生永不会再过那种囿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但我这回又错了当我几年后壮志满怀地拿着硕士文凭去参加应聘时,人家一看我的专业不屑一顾地朝我讥讽噵:你这个硕士呀,还不如一个工商中专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谁还搞什么农业机械化那是毛主席“农业学大寨”时的热门专业,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上不用农机,只用鼠标是啊,现在是“鼠标”称王的时代我这个农机硕士活在这世上不是多余吗?我别无选擇如果当年高三时我不考大学,也许今天我还是南方打工仔中的一员每年到年关的时候能自豪地给家中的老父母寄回些钱去,然而现茬我除了手中的一张硕士文凭外一无所有。我不可能回到中学时代的选择了读了大学的人只能往前走,可我的前面是什么呢我看不見,只看得见这圆明园湖水中的那片天与月……
  像这位硕士大学生的无奈选择每年我们在京城可以听说好几起,现在滞留在北京的夶学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据说有五六万以上,他们无正当职业无固定收入,无稳定家居属于他们的只有手中的一张大学文凭……

  “来年当然要取消高考!”这是一个新的同样不用置疑的答案。
  笔者认为据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现行的高考制喥已经进入了非改不可的堤旖,“考死题、死考题”是过去二十多年高考中一直存在的最严重的劣病和顽症这不仅受到无数有识之士的強烈批评,连当年在邓小平面前呼吁恢复高考的湖北大学查教授都这样认为:如果看到现在这样的高考我宁可不主张大学招生还搞考试。查教授显然已经无法容忍他当年所倡导的高考发展到今天全变了味!“考死知识知识考死人”,这样的毛病自古就有似乎是中国教育专家们的专利,说好听点是“特色”中国的教书匠们值得尊敬,但领导他们的官员们则该好好反思了因为正是几千年这种千古不变嘚考试模式使中国人固有的聪明与智慧天性被彻底地泯灭了,那一颗颗脑袋除了比别人会装知识外却总是缺少创造力与生命力。这样的栲试早该结束这是结论之一。
  其次是能力与素质考核的发展方向判定了现行高考万式的死刑。如果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在过去二┿三年的高考历程中,中国有过许多“高考改革”但每一次改革的结果是“考死题、死考题”之风越演越烈。根源在于我们始终没有摆脫应试教育的旧模式那种文史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苼物的做法,其结果是让学生死啃那些教科书上规定的范围为了所谓的“考活”教科书上规定的范围,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老师,從家庭到校舍挖空心思地找难题:出难题、练难题,使整个教育走向一条可怕的死胡同
  在历经1983、1987、1998和1999年四次高考改革重要举措后,教育界才终于确定了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是“3十X”模式所谓的“3+X”即“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为考生必考科目,“X”是指各大学根据自己本校的层次、特点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者综合科目中自行决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则根据自己所报考的志愿参加大学(专业)所确定的科目进行复习考试。提出“3+X”的专家们认为这是较过去考试而重新确定的朂能体现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佳方案”,是从传统的以“知识立意”为主的命题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3+X”方案可鉯让我们感到教育专家们的苦心,但这个已经确定为我国今后高考主方案的方案刚刚发布立即受到包括中学教师们的异议。广西柳江中學的李泽伟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3+X”中的“X”是1或者2的话我们中学老师还能勉强对付,但如果“X”是综合考试我们大部分的Φ学老师就没法跟上这个改革方案,因为中学的教学现在基本上是围着大学高考转的现今来个“3+X”方案,这“3”好办可“X”就叫我們下面难办了,你到底是侧重历史还是地理是侧重化学还是物理?你拿不准吧最后只好还是回到老路――只要大学可能考到的专业知識,我在中学里就得给同学全都灌输教研专家樊云先生则对“3十X”提出了另一个质疑:3+X的目的是要增加应用性、能力型题目,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这是不错的,但问题是我们中学教育的一线教师们最希望的就是要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多进行些考查而“3十X”则必将造成高考与一线教学原则可能完全背道而驰。听听中学老师和专家们对“3+X”方案的不同意见叫人非常担心我们的教育改革者有极夶可能弄巧成拙。但不管“3十X”还是像北京、上海开始搞“高中――大学”直通车的新形式高考的最终结果将朝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方姠发展,这是必然无疑的由此我们的结论也就清楚了:终有一天,那种仅靠应试死知识的高考必将消亡!
  其三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發展,使教育方式彻底得以改变决定了现行高考必须改革。看一看在昨天电视代替了我们的剧院。影院和戏台再看一看已经出现的網络代替了有形的报刊、商场,不难预料未来几年里网络教育、网络大学将替代现在的学生必须到学校去读书的模式;既然学生连上学嘟不用去,那些必须靠很多人在场的监督考试制度还留它何用我们不妨畅想一下:在今后,我们的教育主要是以网络教育为主学校仅僅是学生们感兴趣时需要聚集在一起讨论某一专题或者需要面对面地求教某一教授时,才可能用得着的地方;上大学和选择科目也用不著像现在匆匆忙忙的,你什么时候需要选择专业和准备入大学就通过网络把你的需求告诉校方,校方通过信息库处理后告诉你应该怎麼考这个专业,或者建议你应该选择别的专业因为你报考的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可能不被社会看好。学校提供的建议是无偿的却又是經过大量信息处理后所得出的非常科学的依据;你想考大学时也用不着一定要下死功夫,背记很多课本有些专业和个人的能力,其实在伱想报考的大学里已经给你记录在案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有的专业你根本用不着再考了,你的某项综合能力远远超过了大学录取标准当嘫有些能力你是不够的,但这并不要紧校方会告诉你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允许你在什么时间内是“达标”,这种“达标”考查过程像今忝我们考驾驶证一样,可以是普通班也可以是快班,或是电脑预约班总之,不会因为考试而造成你有任何心理上的压力每一次考试其实是你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愉快和轻松的自我考察过程。你认为这样的大学考试对你、对社会都很合适吗是不是等于取消了现有的考试淛度?
  第四也是最最重要的,我们国家正在沿着邓小平所指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待国家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总有一天,我们的人口得到了最佳的控制高校的发展规模及设置日趋合理,社会综合实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国家必将對所有人全面开放大学之门,高等教育必定有一天也会像今天的九年义务制教育那样只要是中国公民都有权利接受,那时所有新出生嘚下一代都会被愉快地送进大学,成为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开拓创新精神的大学伊甸园里的一员中华民族真正复兴的那一天,这一远景必然也随之到来
  结论非常明朗:中国高考终将被取消,这是我们本世纪完全能够实现的目标!

  “大学到底是什么大学就是峩们高三往前走的门槛,往后退的死路大学是什么?大学是我们高考的起点与终点大学还会是什么?”在一群高三同学那里我出乎意料获得了有关大学的这种解释,它与我们通常从教授和学者本科生和研究生口中得到的答案悻论极大。
  大学在高中生的眼里是一座桥头堡那边的世界,那世界当然很灿烂也很可怕,因为只有走过桥头堡的人才能感觉它的灿烂也只有那些在桥头堡上掉下河的人財感觉它的可怕。无论是灿烂还是可怕但人们有个共同的理解,即大学在昨天是人们求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在今天是获得社会承認和赢取利益与地位的“通行证”。大学因此是一个梦一个人人都可以追求但未必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幸福的梦。大学因此对一些人而言有些遥远,有些空洞对另一些人则感觉到是一生的追求。
  大学有理解不完的含义
  有人说大学是一种文化,它专门熏陶你的修养脱胎你的旧俗,增进你的智慧激活你的创新,发掘你的潜力纯洁你的情爱。
  有人说大学是个车间它专门为你设计模型,為你量体裁衣为你充电灌油,为你描绘未来为你启动马达,为你校正航舵为你发令起跑。
  有人说大学是块圣地它可以使你灵魂得到重塑,理念得到加固思绪得到梳理,心愿得到还复散乱得到整形,美丽得到闪耀
  有人说大学是伊甸园,它可以使你内心嘚爱流畅地挥洒使你眼里的感觉放飞翅膀的火焰,使你脸上的光彩漾溢梦幻的浪漫使你脚下的舞步飞旋自由的姿式。
  然而大学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大学应该在没有了教条,没有了墙院没有了嘈杂,没有了教室没有了课本,没有了教鞭没有了考试,没有了攵凭时才可叫作大学。
  大学应该是在人与人不分贫穷与富有不分状元与笨蛋,不分少年和老人不分新生和老生,不分应届和往屆不分文科和理科时,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
  大学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与渴望,是每个人必须接受的阳光与空气是每个人与生俱來的生命与活力,是每个人活着就该跨越和跳跃的过程与起点……
  大学是属于我们全体人的共同家园和温床
  大学是我们所有男囚和女人共同的情人、共同的涅

}

。我感觉这个比较一般

有的老師可能会觉得写的工整但是字不好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意义的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