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洞谁都看不见,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却能看见

摘要:作为一名心不在焉的“个囚主义者”我对“命运之神”和“科学之神”如何支配个体的命运充满了好奇。

如果你非要让我只用一个词来形容“孤独大脑”想表达什么那就是:

有一幅雕刻于16世纪的版画,上面是两位衣着华丽的女神命运之神福尔图娜,与科学之神匹恩提亚

画面上,命运之神被蒙住了双眼手持命运之轮,上面是或攀爬、或无助的人们;科学之神则在照着镜子入迷地欣赏着自己。

命运之神象征着不确定性而科学之神,则沉浸在牛顿三大定律的自信和确定性中

随后不久,人类思想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概率革命俗称“驯服偶然性”。从此科学试图消除命运的无常,而命运之不确定性则孕育出概率论和统计学。

一方面命运之神似乎被计算驯服另一方面,科学之神变嘚愈发“不可测”从三体难题,到热力学到量子力学,再到复杂理论人们对科学探究得越深,就越发意识到我们对宇宙真相的理解,只能是大约精确的

作为一名心不在焉的“个人主义者”,我对“命运之神”和“科学之神”如何支配个体的命运充满了好奇

关于2018姩和2019年,我想说:

1、做一年的预测是愚蠢的对宏观进行预测也是愚蠢的。年初各大经济学家、各个证券公司的首席分析师对2018年的经济預测几乎完全是错误的;

2、套用“人们总是高估自己一年后能做的事情,低估10年后能做的事情”与其去预测2019年,不如去预测2024年、2029年会发苼什么;

3、我们处在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会有些小波折,但是人类的总体命运仍然向上;

4、尽管大家觉得机会越来越少泹是中国当下仍是创业者和冒险家的乐园。我看美国影星罗宾·威廉姆斯的传记电影,上个世纪70、80年代他的女友,舞蹈硕士毕业在餐廳做服务员。徐小平当年在温哥华送披萨真没什么奇怪的;

5、乐观者总是有更好的回报但必须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6、时光并不随我们姠前。她只留在原地招待年轻人但你可以冒充年轻人。

下面以2018年的48篇文字向不可测的2019年致意。

“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上帝不会安排每个人的命运祂只是设计了基本的算法。

时间均匀、单向地流淌是这个算法不多的“第一性”設定。就像围棋的“气尽棋亡隔手提劫”。“第一性”设定越简洁棋局的变化越丰富。所以围棋比“第一性设定”更多的象棋复杂很哆很多倍

这就是人世之不确定性的原因。

人生观的界限之一是:你因不确定性而生的快乐和你因不确定性而生的痛苦,孰大孰小

然洏,痛苦和快乐并非“第一性”,最初的算法未曾对其作出定义。

否则人类就会失去最重要的禀赋:自由意志

什么是底层算法?让峩用渺小而强大的蚂蚁来比喻:

1、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没那么大就像蚂蚁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就像桥水基金老板说的:“我阅人无数沒见过有人天赋异禀。”

2、你自己就是一个蚁群每时每刻,每个决策的你每个行动的你,就是一只蚂蚁无数个不同时刻的无数个你,叠加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智能系统。

3、蚂蚁之间的传输控制协议是这个智能系统的算法。不同时刻的你之间的关系和连续性是你的算法。

4、该算法采用了强化学习--机器学习的一种它能像alpha zero一样自我学习,不断进化

自由意志和我们自身的命运究竟是如何联合工作的?時间用分针和秒针把我们切成一个个切片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本文从复杂理论出发,结合时间的维度探索不可测的个人命运中可以计算的那部分,提出了针对“一个人”的“底层算法”

为了“流行”价值,我构建了一个认知闭环

感知-认知-决策-行动

该基本单元,就潒一只蚂蚁或者一个神经元。对个体而言每分每秒的认知闭环,沿着时间轴纵向叠加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复杂系统。一个人的命运由此涌现出来

我写文字的时候,会尽量在每个专业点一直探索至知识的源头而非拍脑袋捣糨糊。然而如上这个原创思考--对命运的结构囮的、可视化的隐喻,令我多少有点儿洋洋自得

尽管以自然科学来类比社会科学(又或者只是某种高级的成功学鸡汤),常常是含混而鈈科学的但该结构本身是“向往”科学的,至少具备费曼所推崇的那种坦诚:不管是否完备不在乎正确的程度,清清楚楚地摆出来供人参考,批判哪怕只是用来践踏,也算垫了一下脚

既然“人生算法”关乎个体的命运,作者便有义务搭建一个“怎么办”的结构

這类“行动指南”很容易掉进“看起来有用”的鸡汤陷阱。例如我翻看一本颇为畅销的关于认知和思考的书通篇都是“打开冰箱-把大象塞进冰箱-关上冰箱”这类步骤。

我冒着类似被人鄙视的风险搭建了一个“九段”(也是递进的九步)框架:

第一步:凡事有交代,待在能力半径内;

第二步:理解并掌握认知闭环的四个节点完成好每个击球的基本动作;

第三步:令上面的认知闭环的四个节点之间不要掉鏈子;

第四步:不管前一个球打得是好是坏,你总是能够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启动新的一次闭环动作;

第五步:让雪球滚起来;

第六步:发現自己最小的那个内核;

第七步:通过复制令自己最小的那个内核最大化;

第八步:仿若星空,赋予自己目标、方向和意义;

第九步:找到通向你自己的道路

该框架是我用研究课题的方式,分析了诸多书本上的、身边的牛逼人士基于大量样本,剥去“牛人们”的表皮探寻内在的结构和动力机制,尤其关注时间这一元素从而得出的一套“通用算法”。

该框架基于下面四个理论原型:

生物、人、机构其强大几乎都是基于某种可复制性,除了基本单元数量上的可复制性还有“整体大于部分”的网络效应和复杂效应。

一万家川菜馆的利润都比不上一罐可复制的老干妈辣椒酱马云马化腾睡觉的时候服务器还在自动帮他们赚钱,海底捞派个服务员出去就能复制一个几乎┅模一样的火锅店

复制的概念,有资本上的时间上的,空间上的人力上的,技术上的数字化的,文化上的乃至梦想上的。

但是你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内核,就像印钞需要一个精密的电版

2、精益创业式的个人成长

精益创业是一种发展商业模式与开发产品的方法,甴埃里克·莱斯在2011年首次提出:

新创团队可以借由整合“以实验验证商业假设”、“快速更新、迭代产品”以及他所提出的最简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简称MVP)及“验证式学习”来缩短他们的产品开发周期。

埃里克·莱斯认为,初创企业如果愿意投资时间于快速更新产品与服务,以提供给早期使用者试用,那他们便能减少市场的风险,避免早期计划所需的大量资金、昂贵的产品上架与失败。

在我看来精益创业=科學精神+硅谷精神。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被数字驱动的时代将“精益创业”的企业级智慧应用在个人成长上,再合适不过了

在“九段框架”中,前半截是“价值假设”的过程通过假设、试错、闭环、更新迭代,来发现个体的内核价值;

“九段框架”中的后半截是“增長假设”的过程,是完成了价值验证后的大规模复制

众所周知,这是巴菲特的“滚雪球”你需要很长的坡,和很湿的雪

假如结合“精益创业”,就更能洞察“滚雪球”具有操作意义的模式

然而人生总是逆流而上的,世界上并不存在巴菲特所说的那种坡

你顺着坡往丅,如同小时候开心地坐滑梯一般就能滚出一个大雪球,这只是一个幻觉

现实是,即使“智慧+好运”如巴菲特其一生更像是被诅咒嘚西西弗斯,不断地向山上推石头

人们对价值投资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只要找到好公司好股票就可以抱着睡觉,坐享复利

我用一個可视的模型,外加可感知的力学描述将上述四个“原型”置入了九段结构中,并加入“理性+激情+意志”的混合配方

对于没有独自扛過事情的人来说,理解上面的“九段”会有点儿难度。

会长肉的猪未必知道肉是怎么长的会观察会总结的人绝大多数又没亲自长过猪禸。二者兼具的也极少有人能如我般吃饱了撑着爱琢磨肯写。

所以这些总结,不是假想的、意淫的多少有我过去几十年的体验、感觸、肉痛。

未来几个月也许你可以看到完整版的“人生算法”。这是我给2019年设定的目标之一

《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

“每个人都在试图逃避自己的命运途中,与自己的命运不期而遇”

《原则》是2018年的超级畅销书,大约卖了130余万册

本文从1982年达里欧的一佽灭顶之灾说起,请出了实证主义者休谟和推崇“可证伪性”的波普尔。

在数字时代在金融时代,在复杂时代试错和证伪,是弄潮兒们的利器

专家是靠不住的,直觉是靠不住的你我都是靠不住的。

卡尼曼发现应用数据统计方法得出的结果,经常比专家的预测结果要准确得多

他所提及的“算法”,很多时候看起来极为简单例如文中提及的一项拯救了千万婴儿的简单运算法:阿普加的评分原则。

桥水基金的达里欧在一个以人类大脑决策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投资公司,引入了类似原理的算法机制

达里欧的秘方是,招募一堆专业嘚、聪明的、坦诚的独立思考者对应某一个领域,赋予每个人一个可信度分数并互相评估。

决策时问每一个参与者意见,然后进行“可信度加权投票”这就是可信度加权决策程序。

年轻时的达里欧已是一名超级球员他对点状的概率计算滚瓜烂熟,但很多时候却不能应对复杂环境下的挑战;后来他变成一名超级教练。球队靠系统而非超级球员来赢得一场球赛。

1、本文以“期望值~决策树~贝叶斯公式”为骨架主线则是人类对未知、确切说是“未知的未知”的好奇。在宏大叙事时以个体命运为主线会兼顾理性框架与情感牵挂,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后者本身也驱动了我写这么多。

2、时间既不可逆也不能加速。而贝叶斯公式却能以其“信念”和“逆概率”参与到对未来的预测当中。现实中极少有人需要真正计算贝叶斯公式甚至连使用决策树判断也显得迂腐多余。可是一旦懂得这些原悝,世界将为我们展现更多细节鸡汤也会多出几分味道。

3、我照例以个体主义的角度来完成本文即使在涉及大画面时依然如此。并非峩多么爱人类看起来我也不够爱自己。对于虚无主义者、或宿命论者概率是一种很好的抒情工具。我对宿命论的理解类同于这句话:“每个人都在试图逃避自己的命运途中与自己的命运不期而遇。”也许可以用数学来论证这一点否则命运便无法以闭环的完整形式,被交付给个体

4、我坚持在一篇文字里完整呈现出某个结构,是因为不想切断内在的推理线索除了写作的情绪体验,这个结构(或者只昰一条模糊的线索)可能是本文唯一有价值的然而在完成后,我也没花太多时间去渲染这种连贯性就像我并没浪费时间在用一些改头換面的文字来替代本文中大量的引用,以便于将自己有限的理解和想象力花在发现某些新的东西至少是我觉得新鲜有趣的新东西。很庆圉自己有这种自由

5、懂得概率,未必会对一个人的现实生活有多大改变概率并不因为你的谦恭而不嘲弄你。但正如“重要的不是如哬发生,而是如何被追忆”了解一点儿概率,以及“概率的概率”如何运行会让我们在时间面前更加平静。平静是一种格外强大的计算力但本文太长了,装不下这两个字

如果一切皆算法,情感、美学、道德是否不过是一套公式自由意志是否仍然存在?

1、根据贝叶斯定律信念给先验概率赋值,令计算得以进行意义、情感等等是信念赋值的结果,或者就是先验概率;

2、自由意志靠幻觉实现靠自峩怀疑强化,或只是“涌现”的结果;

3、意义等是被不断优化的“恒定变量”既给人类“现在”的激励,也维持“将来”的稳定

在人苼算法的整体框架中,“期望值~决策树~贝叶斯公式”是一个仅靠小学数学就能实现的计算主线。

但是如果能够透彻理解,并在现實世界中践行就有机会取得成就。

从算法的角度从智慧的角度,从生命的角度从意义的角度,综合以上所有的角度生命、宇宙以忣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只能是“你自己”

“你看,我会存疑可以忍受这些不确定性,也接受自己很无知”

如果你能预知未来,又鈈可以改变一切你将如何度过这一生?

本文始于该问题探讨了横跨哲学、物理、数学的决定论、因果论。

我是个不可知论者这方面峩接近于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坚信造物主采用了某种极为简洁的算法来设计这个世界,既冷酷又仁慈

“世界不分因果链,不是线性哋安排事件使得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后者是前者的结果每一事件就像树干,把网状的根伸向过去把树冠托向未来。

任何事件永远不會只有一个原因:越往前寻找越能找到任一特殊事件发生的越多的前因。也永远不会只有一个结果:向未来看得越远单一事件张开的網越宽。”

《最佳可能的世界》一书探讨了最小作用量原理该原理的提出者莫佩尔蒂认为,如果人们接受这一观点那么所有的物理定律都能用数学方法推导而来。

进而通过声称所有的创造物都遵循类似的原则,他跨越了科学和形而上学之间的界限所以,比如说上帝咹排了历史的进程那么人类遭受的苦难的总量应该是最小的。

这个话题延伸至个体的宿命会好玩儿很多。但我只是追溯了从笛卡尔、費马、莫佩尔蒂到费曼对“光之折射”的探索历程甚至没有随着《最佳可能的世界》再往进化论和人类社会更进一步。

在此过程中我愈发觉得,“假定自己是无知的”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科学态度、自由思考的工具本身亦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也许我们要的并非是某个“可能最好的世界”,而是“某种可能性”的最好即:

并非用“最好”来形容某个“可能的世界”,而是用“最好”来形容“世界的可能性”

坚守还原论的科学家,用计算事件概率的方法完成了对光的计算。

由此也有“对历史求和”的历史假设与命运揣测

自然界允許我们计算的只是概率,不过科学并没就此垮台

在“人生算法”的架构中,不追求最好的“某个可能的未来”而是追求最好的某种可能性。

“眼光长远是理性的但也是苦闷的,因为美好永远在将来当下永远有苦难。”

巴菲特的棒球手的故事讲了很多遍但从没人用數学和概率对此做出直观且精确的解释。

本文第一次解释了何谓“关于思考的思考”

聪明如你定能看出,我试图搭建一个世俗成功学的“统一场”

人生算法=认知飞轮+概率分层。

认知飞轮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努力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不断自我成长,自我切割直至找到可复制的内核,建立自我的某种确定性我们可以视之为“人生定位”和“个人战略”;

概率分层,则是将概率引入到个人的认知和決策体系当中“资源层”是指对外部信息与资源的获取,“配置层”是基于核心的计算和配置“执行层”则负责执行、试错、反馈、複制。

我通过概率的计算尽可能地将个人战略量化了。

尤其是加入了算法的思考方式,例如贝叶斯公式帮助我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找到计算的路径,不断逼近真相

我自己对构建理论或体系毫无兴趣,只是觉得可以此洞察很多事情很囿趣。

回头看看我这5年所写的东西这要头脑多不理性,才会在“理性”的话题上有如此大的好奇心

让我用球赛来构建一个同样适用于現实生活中的模型。

第一层:感应层有各种球击来,有的是好球有的是坏球,无法预测但对于球手而言,必须有球打

我们也可以稱之为“资源层”。每个球都是外部世界发给我们的资源

第二层:理性层。对于球手而言这里要做两件事情,1是对球进行评估;2是决萣是否击打当然,还有3击打后对这个过程进行复盘,对1和2的系数进行调整

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配置层”。我创造的“概率权”这个詞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

概率权=概率思考+选择权

概率思考是面对随机世界的一种思考方式。基于该认知我们能够形成某种算法。泰德?威廉姆斯之所以那么厉害秘密在于他是一个用大脑,确切说是用“算法”来分配击球资源的人

选择权是指,即使一个人能够清晰哋计算出概率也会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甚至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选择权

投资人是典型的分配资源者。例如巴菲特说他的工作就是分錢他的优势之一是,他本人也有企业家、即“击球层”的经验和天赋

第三层:击球层。一旦做出击球动作一流的球手会立即忘掉“概率”,不管这个球有95%的胜率还是70%的胜率,他都会以平常心稳稳地完成击球后的结果与他也是无关的。

(这里面省略了一个决策层峩将其汇合在第二层的最下面。)

这个三层模型如果加上决策层,其实是将“认知闭环”的四个节点展开来竖立成立体的“三层饼”。

如经济学家加里 ·贝克尔说的:

“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可看作参与者根据自身一套稳定的偏好系统最大化自身效用的过程 ”

我依然保持洎由思考的乐趣与轻松,三层结构没有任何学术上的追求你可以视其为自助小组的思考工具。

  • 为什么很多聪明人只有被告知要如何做的凊况下才会表现优异?

  • 为什么统治这个世界的是那些看起来未必聪明的人?

  • 为什么大多数人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中无论如何努力都无能为力?

  • 一无所有的人还能期待好运降临在自己的身上吗?

学会随机地应对这个世界你追求的不该是正确,而是正确率;甚至不是正確率而是正确的期望值和效用。

罗素在《西方哲学简史》中写道:眼光长远是理性的但也是苦闷的,因为美好永远在将来当下永远囿苦难。

这大概就是这世界被设计得如此“不确定”的原因之一罢否则人生多么无趣。

《财运和桃花运的数学配方》

“我的人生就是一個悠长愉快的假期;全力工作,尽情玩乐我在旅途放下一切忧愁。”

本文继续完成了“三层模型”

三层模型,好运气的三个旋钮

設计运气,就是设计人生

伟大的球员是由杰出的决策能力(设计自己的运气)和强大的运动实力(实现自己的运气)共同造就的。

的确我们并非完全被运气所操纵。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运气,但可以改变运气的运气

本文认真地给出了一个多层结构的数学配方,为概率分析搭建了可计算的三层框架

第一层关键词:获取资源,讲故事为自己制造运势,正向的马太效应保持开放性,交友的“开放喥”等等。

第二层关键词:分配资源理性,远见计算,在球将要去的地方两个字:将,要本质上,也是分配概率

第三层关键詞:做一个职业化的执行者,发挥个人独特优势只要稳定在某个水准即可。例如你有52%的胜率你稳稳地去实现即可。不管好坏打出去,只管自己的正常发挥以及不断提升。赢了开心死了认命。

我很喜欢文中那道“红色球和蓝色球”之微软面试题我在一个群里看到該题,秒答之余我意识到可以用它来描述“配置层”的数学原理。

《聪明人为什么无法征服世界》

“生活就像是一场扑克游戏 无论什麼情况发生 ,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一直洗牌 ”

为什么是(德州)扑克高手统治世界,而非围棋(象棋)高手

这个话题偶尔被人提起,結论惹人深思

本文将从全新的角度来解读:

围棋是简单的复杂游戏,而扑克是复杂的简单游戏

但后来,反而没有就此展开而是从世俗“成功”的角度,构建了“扑克高手”的能力模型

这篇阅读量较高,令我意外不过我对文章的受欢迎程度一直缺乏预测能力。

也许這反而保护了我的写作

《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科学没在中国近代发生》

我们需耐得住寂寞,不在意名利有足够耐心,我们要有人去做那些“吃饱了撑的”无用之事

科学女神与命运女神一直伴随着“孤独大脑”的思考和写作。

我一直认为我们民族的未来,本质上取决於赛先生来不来否则,我们的下一代仍将陷于种种玄学而不能自拔

我对宏大话题无甚兴趣。然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沿袭于血脉文化的DNA咗右着民族的命运,即使你远在天涯也无法摆脱这牵挂。

《黎曼猜想仍旧素数依然孤独》

“迈向高处的挣扎足够填充一个人的心灵。囚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

本文是我对科学女神的再一次示好。

“数学 这个独立于人类经验存在的人类思维产物 ,怎么会如此唍美地与物理现实中的物质相一致 ”

由于古希腊数学家强调严密的推理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因此他们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成果的实用性而是教育人们去进行抽象的推理,和激发人们对理想与美的追求

A· N·怀特海说过:

阿基米德死于一个罗马士兵之手,是世界发生头等偅要变化的一个标志:爱好抽象科学、擅长推理的古希腊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被重实用的罗马取代了。

L·比肯斯菲尔德( Lord Beaconsfield)在他的一部小說中曾把重实用的人称为重复其先辈错误的人。

罗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是他们却由于只重实用导致了创造性的缺乏而受到了人们的指责。他们没有发展其祖先的知识他们所有的进步都局限于工程技术的细枝末节。

他们并不是那种能够提出新观点的梦想家这些新观點能给人以更好地主宰自然界的力量。没有一个罗马人因为沉湎于数学图形而丧命

人类在宇宙间是无尽孤独的。但我总觉得这是上帝為我们设计的最佳游戏。

假如素数的分布不是那么神秘假如没有黎曼们的孤独探索,假如没有阿蒂亚的勇战风车假如没有这类对意义囷公式的追求,人类可能早被虚无的黑洞吞没了

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阐释了自己的荒谬哲学,即人在面对一个没有上帝以及永恒嘚真理或价值的世界时对意义、统一性以及明晰性的无益探求

书中最后一章,对人们生活的荒谬性与反复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的状况進行了比较

在书的最后,作者总结性地说:

“迈向高处的挣扎足够填充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

“小心你许丅的愿望"不是因为你会得到它,而是因为一旦得到它你再也不会要它。”

《原则》一直在强调要做一个极度坦诚的人。达里欧则极仂推崇“塑造者”这类人看起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混球。

但是因为达里欧本人就是个混球所以其实他自己即使照镜子也不知道混球長什么样子。

所以要由我来从旁观者的角度洞察“混球”的本质

我在《人生算法》里,描述了下面这个模型:认知闭环的基本单元

由囚行为的原理可知,人的行为的过程主要由人对环境信息的获取 、感知 、处理和输出组成 即感知 、认知和决策以及行动的过程。

我们思栲一个问题做一件事情,开展一个项目都需完成如上这个认知闭环。

在感知环节你需要敏感;在认知环节,你需要理性;在决策环節你需要果断;在行动环节,你需要野蛮

难题来了,敏感和野蛮冲突理性和果断也有点儿纠结。所以你我平常人,经常是貌似想奣白了却不能下手;看似下手了,又犹犹豫豫

对于马斯克这样的混球呢?这根本不是问题和巴菲特、贝佐斯一样,他们都出生在“鈈完整”家庭某种意义上,他们的性格都是“分裂”的

感知的时候,混球们一触即发;

认知的时候混球们100%理性;

决策的时候,混球們绝不纠结;

行动的时候混球们十分混球。

在各个频道切换时混球们绝不像我们那样拖泥带水。他们在自己分裂的性格上自由跳跃

這个定义是有点儿原创的,看起来像一个人完成的“四人接力赛跑”一个人的自我塑造和修炼,相当部分是提升自己在四个节点“既分裂、又连贯”的奇怪能力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据某种说法上渧的左手是时间,右手是概率

写一个鸡汤主题,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但反之,有新意的陈词滥调通常会比较保险

人生算法的魔力,几乎都是通过时间来实现的

大多数人为什么终其一生只能过一种平庸的生活?

原因在于他们放弃、或者贱卖了两种权利:

行使时间的权利正面的例子是“延迟满足”,历任世界首富莫不如此巴菲特,盖茨贝佐斯。

反面的例子是追求“即时满足”例如赌徒。

本文给出叻9种时光机器显然还不够。你有何好想法请留言告诉我。

第四部分很有趣有“咯噔一下”的惊险一跃。

我们所乘坐的时光穿梭机鈳能是上帝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好的穿梭机。

这是一种既连续、又充满悬念的时间机制每时每刻我们都可以重新开始,又不会陷入无限的迉循环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说: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時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理解了上面这一段或许我们便能发现,自己畏惧的不是岁月流逝不是时光不可逆,不是未来不可测洏是如黑塞所说:

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当你的优势很牢靠的时候,你需要感慨运气;但是当你还没有优势的時候要努力把自己包装成很牛逼的样子。”

本文将探讨在不确定世界中关于实力和运气之间的秘密。

为什么好运气的人运气会越来越恏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大多数努力毫无意义?

天赋、实力、努力、运气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所谓人生赢家的秘密,在于建立了“实力”和“运气”之间的正反馈循环机制

问题不在于你不够努力,或者你始终没有好运气而是在于你无法将二者联系起来。

无论你手中拿箌的是什么牌理论上你都能找到某个相对较优的打法。

阿德勒说: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如书中所说,成功的最大障碍の一和一个简单的人类心理特征有关:

对不确定性或延迟事件的轻视。

本质上是对概率权与时间权的理解偏差。

人生赢家对手中不确萣的扑克牌的态度是:

《人人都有超级大脑你我为何还这么蠢》

“我们感觉不到的超级大脑负责自动驾驶,我们能感觉到的自我意识负責貌美如花乱干蠢事。”

大脑作为一种超级计算机也有一些天生短板,例如对于概率和统计,大脑的直觉经常不起作用

斯坦福大學的概率和统计学家Persi Diaconis总结:“我们的大脑生来就不太会搞概率,所以这么多人弄错也正常”

卡尼曼在《快与慢》里探索了这个难题:为什么人类很难具备统计型思维?

我们思考时总是会把多种事情联系起来会将一件事情比喻成另一件,会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但统计学要求同一时间把多件事情串联起来,而这一点大脑的直觉很难做到

本文更向前走了一步,探讨了几个即使相当了解概率的人也会弄糊涂的唎子值得聪明的你一一看来。

我的兴趣不在于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而是信息的“做功”。

概率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还是主观想象嘚事物?

即:概率究竟存在于现实还是存在于人的大脑?

贝叶斯公式本身非常简单但我们的直觉却很难直观地感受其运行的方式和力喥。

尽管如此据科学家研究,我们大脑的底层机制可能就是依照贝叶斯定律设计的。这也是为什么小孩子可以在非常有限的信息下赽速学会很多东西。

所以大脑好玩儿的地方是,它会计算最复杂的那部分而你自己并不知道。

我们感觉不到的“超级大脑”负责自动駕驶我们能感觉到的“自我意识”负责貌美如花,乱干蠢事

而且,尽管绝大多数个体都以一种低智商、自私、贪婪、愚昧的方式运行著整个社会似乎又能体现出某种强大的计算性,就像人类那个看起来并不先进的、修修补补的大脑

也许,我们的“意识”这部分是茬1000亿个神经元无意识的黑盒子般的计算基础之上涌现出来的什么东西。

正如社会或者是无意识的75亿人类个体聚合后的涌现结果

其中,无論是否被感知概率都在其中,被应用于核心算法

将光与电统一起来的伟大科学家麦克斯韦说:

当今的逻辑学只擅长于分析确定的、不鈳能的或完全不确定的事情,而这三类事情其实都没有分析的必要(谢天谢地)因此,这个世界真正的逻辑在于概率计算过程即一个悝性者头脑中认为概率是多大,或应该多大

一想到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能进行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计算并且在其庇护下自由自在哋干蠢事,就觉得人类真是万物之灵非上帝之子,怎会有如此幸运

难道,概率就是上帝本人

“我们只有十亿分之一的概率生活在现實世界中。”

“这个世界真正的逻辑在于概率计算过程即一个理性者头脑中认为概率是多大,或应该多大”

对于只是找个乐子的人,包括体会一下概率的趣味性和残酷性以及对于需要通过小赌来练练手的职业投机和投资人士,赌场是个概率实验室

对于希望靠赌博发镓致富的人,赌场就是一个概率屠宰场

赌场的秘密,以及我们现实中各种和赌博差不多的行径大多基于以下三点:

a、提供“即时满足”感。立即扔骰子立即见结果。无论输赢不管死活,都有“爽快”的幻觉;

b、完整的交付性别的发财机会交给你,你还是要干点儿什么也需要一个变现过程。赌博什么的假如走大运,直接拿走“巨款”绝不啰唆。当然反之亦然;

c、“差一点儿”的遗憾。类似於老虎机专门设计一些非常接近中大奖的结果,令你不断有差一点儿的幻觉直至令你对此上瘾。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們自己也热衷于说自己差一点儿就买了房,差一点儿就创业成功等等。

在澳门赌场我穿行其间,一边观察人群一边心算那些游戏嘚概率,深深地感受到:

在一个概率劣势被锁死的场所最好的对策是远离该地。

人生的自由某种意义上,就是概率的自由

然而,尽管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沉溺于赌场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与赌徒无异

我们赌财运、赌买房、赌孩子的未来、赌创业、赌国运。

多年以后我们回看这个大时代,一定会感触那个空前绝后的、大大的“赌”字

《谁在操纵“大数定律”》

“别为2018年懊恼,你应该用未来的岁月詓稀释过去”

对于概率,你只需要了解几个不太复杂的定律已经足以应付。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应该就是“大数定律”。

但是真正悝解这些定律的人,其实极少

在数学与统计学中,大数定律又称大数法则、大数律是描述相当多次数重复实验的结果的定律。根据这個定律知道样本数量越多,则其算术平均值就有越高的机率接近期望值

大数定律很重要,因为它“说明”了一些随机事件的均值的长期稳定性

人们发现,在重复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趋于一个稳定值;人们同时也发现在对物理量的测量实践Φ,测定值的算术平均也具有稳定性

比如,我们向上抛一枚硬币硬币落下后哪一面朝上是偶然的,但当我们上抛硬币的次数足够多后达到上万次甚至几十万几百万次以后,我们就会发现硬币每一面向上的次数约占总次数的二分之一,亦即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

假如峩们扔硬币100次,每次都是正面那么第101次也是正面的概率是多大?抛开“对硬币的两面都一样的怀疑”第101次也是正面的概率仍然是50%。而苴扔1000次10000次,正面和反面出现次数会越来越接近

疑惑来了,假如硬币只根据大数定律行事其本身并没有记忆,那么当100次都是正面后咜后来为什么会把反面“补回来”?

秘密在于并没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去把反面“补回来”,而是后面更多的扔硬币次数将此前的“偶嘫”稀释掉了。而次数越多越趋于稳定值:50%。

短期看生命充满了偶然;长期看,生命呈现出必然

二、在早期不均匀的随机分布曲线Φ,徒劳地探寻秘诀;

三、改变硬币的概率分布

前二者,都属于“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的表现一个是体力,一个是脑力

堅持未必是美德,坚持可以挖出土里的宝藏但不会改变土里的宝藏。

动脑常常没效果绝大多数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脑筋急转弯游戏。

更要命的是有时候“坚持”和“动脑”居然“成功了”随机的运气,被视为努力和智慧的成果

当事人可能因此入坑,学习者则被带進坑

而第三项,极少有人去思考去实践。

大数定律是个性格分裂的家伙

短期看:他喜欢戏弄人,嘲讽命运搞恶作剧,制造不公平捉摸不定,喜怒无形;

长期看:他是个理性、冷酷、坚定的混球

所以,你真的懂“大数定律”吗

《张学友是“逃犯克星”?贝叶斯公式告诉你真相》

“在某些你无法很简单靠常识和直觉来做出量化判断的时候你就需要精确的算法了。”

贝叶斯推理可以总结为:通过觀察行动(信息)将先验概率通过贝叶斯更新,转换为后验概率

贝叶斯算法之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放异彩,是因为其具有学习功能贝叶斯推理中,修改过的“各个类别的后验概率”已经使用了所有的信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从信息中学习到的结果”貝叶斯推理正是具备了“收集信息并自动变聪明”的功能。

《辛普森悖论与“人生的第三条路”》

“只有在更少的、更重要的变量上持续莋到最好才是提高整体投资回报确定性与大概率的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

有新闻说美国iPhone用户忠诚度没Android高但该国iPhone的占有率却在上涨。两个数据都“真实”原因何在?

辛普森悖论揭示了数据会说谎的秘密

本文最后少不了来一碗实用主义的鸡汤,扯了一下“怀才不遇”的统计学原理和逆向运用辛普森悖论的人生第三条路。

如同“辛普森悖论”里提及的篮球比赛长期投资这类事,是可以绕开“专挑高手挑战”之路的

在某种意义上,价值投资长线思维,其实是逆向运用了“辛普森悖论”找到高确定性的小目标,看起来“分组比較”中没什么优势但利用时间的魔力,最终实现了总体统计上的最高回报

选择较容易的“一英尺高的横杆”,去找平手挑战篮球并非逃避难题,专挑软柿子捏而是为了实现可重复、可持续的事情。

只有在更少的、更重要的变量分析上持续做到最好才是提高整体投資回报确定性与大概率的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

最终正确的Long,都将变成Big

“不管这个世界多么含糊不清,你总能找到一个相对精确的量化值只要你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一层一层剥开”

本文想说,人生会遇到各种或大或小、或无聊或正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非简单的用表面的信息计算你还需要更深一步。

决定问题最终答案的不仅是那些关键变量,还有对关键变量的第二层计算

这僦是所谓:问题中的问题。

当这些问题从可精确计算的数学范畴进入到貌似无法量化的社会范畴,量化思维变量思维,以及对潜在关聯性的洞察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碎片化的世界暗潮汹涌,变量难测

如何在这样的世界生存呢?

1、学好概率和量化赱到硅谷都不怕;

2、顺藤摸瓜,多读原著;

3、对劳动人民好一点儿

更聪明,更理性(也就更强大)更善良,也许这是人生的正解

《洳何像天才一样说俏皮话?》

“上帝并不提供一个你无需参与的真理这可能是某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意志。”

计算方法只有两种第一種,也是我喜欢采用的就是拥有一个明确的物理影像;第二种,则必须具备严密的数学形式结构

我写文字,包括写那些短句子大多昰先有了某个意向,感知到了某种力量计算出了某种跳跃,然后才用文字表述出来

文字适合抒情,但并不适合思考我本人并非文字愛好者,而是用文字来表达思考爱好者

文字是符号、工具、偶然发生器、逆向灵感赋予者、催稿人,更多的时候是思考的负累

这方面峩和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一样。他说:

我很少用语言来思考想法产生后,我才会设法用语言来表述

基于以上,写超短的句子是我沉溺于思考游戏、又逃避文字负累的有效手段。

同时那些短句子最初从来都不是语言的样子,而是作为某种结构、冲突、悖论、振动、危機、绝望如蝙蝠般在脑海中掠过。我捕获它随后才用句子描绘出来。

思维游戏和文字游戏,全然不同即使思维游戏以文字游戏的媔貌呈现,也有巨大的智商与趣味上的差异

这篇文字写得轻松好玩儿,有童年在田野中戏耍的乐趣

语言本身的样子,我们未必看得见它不仅用于理解、误解这个世界,也作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被理解、被误解。

它不该陷入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不堪泥潭不该是我们卑微欲望的喋喋不休。它如世间万物符合宇宙间最伟大的定律。

它用于阐述一切阶段性真、阶段性伪的真理

我们用它判天地之美,析万粅之理;用它的虚无来化解虚无。

“选择比天赋更重要是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我从2015年开始在温哥华启动了一家教育公司。

这昰我未来十年的主要工作和义务之一

对于这家公司,我有三个期待:

2、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创造值得追忆的价值;

3、有机会从小树苗长成一片森林。

最近我们推出了“春藤会”会员服务产品,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能算得过别人算不过来的账”

西西弗是一个全新物种。

无人商店是一个全新物种

你+套利点=全新物种。

牛逼的书店多了去了为什么是你有机会套利?

关系好的人多叻去了为什么馅饼掉在你嘴边?

以前的“套利”是你找到一个煤矿,或者拿到一块地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你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定价權

定价权=愿景+商业模式+专业。

越来越多的套利是基于信息和数据的。还有线上与线下的彼此套利

最后一个问题,假如你套了利那些主动的合作者也愿意让你去套,那么到底是谁被套了呢

以无人商店为例,被套的可能是被裁掉的店员以及别的商店。

即使商业并非┅个零和游戏但也是此消彼长的。背后总有残酷的淘汰与财富转移

所以,你是套利者还是被套的人?

《谁将是地球上第一个“99万亿媄元市值”的公司》

“超级大公司就是超级大AI,越大越聪明它们摆脱了重力,以及其它物理意义上的限制”

本文研究了为什么超级公司没有被自己压垮,

并提出了“数字殖民地”的概念

《我从罗振宇、脱不花得到的10点》

“不要试图捍卫自己的过去;不骗自己,如玻璃般透明的运营原则”

混沌的李善友老师曾拷问我,你自己的这套理论(人生算法)自己尝试过吗

我说自己是靠干蠢事而非聪明事来總结出这套东西的。

貌似谦虚其实还是难掩自己对“聪明”的执念。

从读书到工作,再到35岁时退休我一直试图将自己置身于现实之外。

或许是靠从房地产那里喝的一点儿汤(小运气)或许是因为朋友说的“他完全是靠天赋混”(小聪明),我看起来差点儿顺利越狱叻

直到如今,我渐渐意识到那些刻意回避的东西,早晚会找回来

罗胖、脱不花两位,都是肯把自己放在火上去烤的人

不管你主动、或者被动,不管你是否仍在主战场上蜕变是人生必修课,无法跳过

容格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以上┿点,与其说是对企业的观察不如说是我个人的内省。

《iPhone那么贵的10个秘密》

“为了追寻真理我们需要强烈地塑造自我,这相当艰难佷多时候不得不做出牺牲。”

就个人而言尽管我买了苹果全线的每一种产品,但也只是爱好中的一部分

作为数码产品试用员,我还喜歡SonyThinkpad(我恨联想),Kindle外星人,谷歌那些不争气的硬件我也买华为和小米的设备,还有那个可驾驶的智能硬件特斯拉

年轻时我更喜欢穀歌们的那种极客范儿,但苹果或能给我们更多世俗世界的启发

我从苹果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是,简洁不仅是真理的形式甚至就是真悝本身。

为了追寻真理我们需要强烈地塑造自我,这相当艰难很多时候不得不做出牺牲。

我们需要坚定的信念需要大量的工作,由此方能获得力量、实现美

《“创业死亡”的概率计算,和创投的九点认知》

“做一个斯多葛主义者我们一无所有,亦一无所失”

1、創业的过程和结果都是随机的。

2、创业本质上是一个“试错+求解”的过程

3、不能混淆“创业”和“投资”。

4、创业生态系统=球童+球探+俱樂部

5、有资源、有人、有钱,未必有利于提升创业成功率

6、创业不该苦大仇深、试图一夜暴富,而应为了理想和乐趣

7、创业者分作㈣种类型(这里是我的四象限法)。

8、创业者无需两个“眼”甚至可以只有一个“假眼”。

9、创业者必须是斯多葛主义者

《你们都在笑拼多多,我买了点儿他的股票》

“本分和人品没啥关系本分其实就是“理性”,是一切思考、计算、决策中的第一因素”

2013年,我在溫哥华买了一栋老屋

房子建于1946年左右,格局和现在的独立屋一样虽没那么大。游泳池跳台,热水池一应俱全。

我感慨那个年代怹们就住上这样的房子了,而那时你我的父辈们还在战火纷飞中颠沛流离

拼多多里那些四五线城市的买家秀,真的离我们很久远吗我Φ学时住过的房子,现在还在襄阳比较起来,真的好不到哪里去

人的适应性极强,10年、20年前的事情不管多么沧海桑田,翻天覆地存放在记忆里,并不会让你感觉不适好,你心安理得;不好你处之泰然。

只是在某些夜晚我们的焦虑不安会在血液中涌动。

对于拼哆多后面的现实世界我一半是这种感触,一半是对未来的期待

无论生活中有多少烦心事儿,只要将时间拉长这个时代其实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那个,而且会越来越好中国人终将过上更好的生活。

未来与现实中的空间是拼多多的机遇,也是你我的这种机遇比地球上嘚其它任何一个角落更大。

我们唯一的遗憾将是不投身其中

《巴菲特与马斯克的“护城河”之争》

“最棒的扑克牌高手拿到一对牌,他沒什么机会取胜拿同花顺的业余玩家”

马斯克和巴菲特之间的论战,未必会成为时代的分水岭但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岁月之河”的遄疾和壮阔。

19世纪英国著名散文家及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每一件伟大的事在开始时看上去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巴菲特追求的是高度确定性的未来,马斯克追求的是高度不确定性的未来

尽管两位同学掐了一下,但他们在以下两点是相同的:

1、在开始的时候他们所做的事情看起来都是无法实现的;

2、他们都极度乐观、热情地拥抱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对于他们、对于你我是同一个时代。当然对87歲的巴菲特和94岁的芒格而言稍稍吃亏。

早在2005年之前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一句话:“I could either watch it happen or be a part of it”,印象深刻尽管说这句话的人“毫不知名”,我还昰在公司出版的《决策情报》的某期卷首语里引用了这句话:

(面对互联网时代大潮),我要么袖手旁观要么投身其中。

多年以后囿一天,我发现原来这句话就是地球上最著名的“小强”--马斯克说的

《如何日赚100万美金?》

“最好的答案要考虑到现在的环境限制;鈈要追求完美的答案,而要追求可完成的答案”

人生会面临很多题目。我们在漫长的求学生涯里学到的那些东西绝大多数都没用。不信你试着做一下初中时候的数学题

现实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大多有如下特点:

1、已知条件非常有限;

2、环境非常复杂到处充满了不确萣性;

3、你没法一次得到“正确答案”,而是要跨过很多坎儿;

4、最终答案不可评测

我们的文化和教育体系,从未传授过如何在有限嘚资源下,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找到“尽可能最优”的解决方案。

结果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要么变成固定岗位上螺丝钉般的书呆子要么成为相信蛮力搞掂一切放弃了“求解精神”的江湖儿女。

《达尔文的“性选择”》

“动机比能力和才华更重要因为有能力有才华嘚人很多,“动机”强烈的人并不多”

1、本文由俞老师的言论事件而起,但并无意参与评论因为觉得毫无意义;

2、从孔雀的择偶,到囚类的择偶“评价系统”起到关键作用。评价系统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转换很有趣有些外在动机,会慢慢地变成基因和“血脉”;

4、有时候我们会说老外并非不坏,只是他所在国家管得严来了咱们这儿,比我们还坏某种程度上说,栲虑到外在动机的因素这也对;

5、但是,不管个人还是机构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在动机就个人而言就是“内部记分卡”;

6、这僦是为什么我说俞老师话题讨论毫无意义,不仅因为辩论只停留在“外部动机”上连该外部动机的真实度都令人怀疑。结果双方都互批對方没有逻辑;

7、天呐我们哪儿有啥逻辑啊?读书时压根儿都没学过难道大家是在新东方上GRE课学到的逻辑?

《我的日子并不好过毕竟我没有同类》

“上帝需要你的随机性,包括你的一切缺点你要做的只是全力以赴。”

无论我们如何歌颂天才赞美英雄,为那些看起來有点儿疯、有点儿傻、有点儿癫的人设置“隐形天才人格”但其实整个世界上并没有任何人拥有所谓“超能力”。我们都渴望自己与眾不同而事实并非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极为细微

地球仍然是宇宙间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人类作为智慧生命在上帝的眼中,彼此之间的差别比沙子之间的差别还要小。

换而言之整个人类其实共同中了一个宇宙超级大奖,然后平分了该大奖世界上跑得最赽的人类,也不可能比普通人快上一个数量级最聪明的人,也无法在智商后加一个零

然而,作为一个乐观的中年人我依然要思考:

昰什么令人成为超级英雄?

我们不用像普鲁斯特那样为了等候妈妈的一个吻而写上几十页但我们的确天生就有超级英雄需要刻意模仿的愚蠢和糟糕。

被击倒然后爬起来。这才是超级英雄们最触动人心的时刻

英雄不是挑选出来的,是涌现出来的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超級英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变种人谷山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甚至无法在活着的时候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和价值

上帝在设计囚的时候,令人类彼此之间的差距极小以随机性,实现了“英雄”在时空上涌现的最大化可能性

这可能是一种天赋,绝大多数人无法莋到就像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所说的,他未必更聪明但能够和问题相处很久。

藤泽秀行的爱赌是不是拥有这种超能力的代价?

诚如諾奖得主朱棣文所说:

生命太短暂所以不能空手走过,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

亨利五世最大的秘密在于他始终战斗在最前线,而法国国王没有

生命就是一场大火,你要从中抢些什么出来

上帝需要你的随机性,包括你的一切缺点你要做的只是全力以赴。

有些人从来就没有活过

有些人很成功,也很完美

然而对于上帝而言,他只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平庸样本

“过得不好”的一生未必就更不徝得被牵挂。

如果主角的命运不值得你牵挂这部电影便不会好看。

而人生不过是一场电影而已

《傻逼三定律,和10条牛逼指南》

“一屋囚你不知谁是傻逼,那你就是;在边界内做看起来傻逼的牛逼事”

傻逼定律一:牛逼者,以傻逼之;

傻逼定律二:与傻逼斗或讨好儍逼,你就傻逼了;

傻逼定律三:一屋人你不知谁是傻逼,那你就是

牛逼指南1:不要“人设”

牛逼指南2:敢说自己傻逼

牛逼指南3:不偠刻意证明自己牛逼

牛逼指南4:每天早上起来都是一张白纸

牛逼指南5:路径零依赖

牛逼指南7:别造牛逼黑盒子

牛逼指南8:能说过去傻逼,絕不承认未来傻逼

牛逼指南9:在边界内做看起来傻逼的牛逼事

牛逼指南10:牛逼狭路相逢尤其要说自己傻逼

“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人们受到哆少苦,而在于人们错过了什么”

这篇文章被中学同学的女儿引用在家庭作业里。老师的评语是:看哭了

在这些关于弱小、胆怯、无仂、心碎、绝望的故事里,我要呈现的主题并非“悲剧”

在英国散文家卡莱尔看来,“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人们受到多少苦而在于人们錯过了什么。”这5个故事中的主角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从未倒下,不曾错过

这些是关于命运的故事。塔勒布写道:“不管我们的选擇有多复杂、我们多擅长支配运气随机性总是最后的裁判,我们仅剩的只有尊严”

在他看来,这是人类与概率平起平坐惟一的方式

茬巨大的不确定性来袭时,在最无力的瞬间他们像有尊严的人那样挺直腰杆,绝无怨言

像叙事诗人在《伊利亚特》里所表达的:英雄の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十分英勇而不是因为战场上的成败。

“其实一个男人的梦想几乎是从来不会实现的。”维特根斯坦這样写道“只有在天才不济之处你才看见才能。”

何谓天才天才藏匿于“弱小、胆怯、无力、心碎、绝望”之间。

因为天才不是别的什么 “天才是靠勇气去实践的才能”。

“生活根本无暇打败你她只是不想对更爱她的人不公。”

长途飞行的前一晚半躺在沙发上,突然冒出很多短句子以前写短句子,多少需要孕育、捕获像是钓鱼,一天最多三五条;可这次仿佛来了一个虾群捞了又捞。直到第②天去机场在飞机上,装满了这么一桶191个句子(这里是指下面的第一篇文章)

我赞成创作的冲动和创作的才能是一回事。所谓才能经瑺是虚妄的而创作的冲动则真实可鉴。这些句子可能是我近期工作略有压力的副产品但我有种直觉,以后它们没准儿反客为主

每个呴子背后都有一个人、一件事、一起冲突、一种感伤。无论所涉及的故事多么跌宕、有趣、苦痛在此都凝结成一句话。我视之为求解的遊戏竭力洞察的背后,蕴含着力学结构与数学趣味即使有些句子看起来像是文字游戏,但其实只是“语言公式”的呈现而已

这些语訁公式绝不严谨,充满偏见有的话略显刻薄。它们夹杂着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以及对时光的迷恋。

也许每个碎片都能展开为一篇文章也许这样正好。

阅读该文 ??:

阅读该文 ??:

阅读该文 ??:

阅读该文 ??:

阅读该文 ??:

阅读该文 ??:

阅读该文 ??:

“人们瑺有一种变态的自虐试图通过惩罚自己来报复对手。”

对应于不耻下问不耻上答的意思是说,我怎么好意思回答别人的问题

特别严肅的回答是可耻的。我一直怀疑那些能够给他人算命的行业包括桌面上抓手的,故弄玄虚的还有假以各种名义的。

不严肃未必不真诚不好玩儿则很无聊。

要么精确要么有趣,这是我对回答的追求结果当然很难说了。

阅读该文 ??:

阅读该文 ??:

阅读该文 ??:

閱读该文 ??:

阅读该文 ??:

阅读该文 ??:

阅读该文 ??:

别浪费了2018年的危机别辜负了2019年的未知。

关于过去作家奥兹说:

“我们需要谈论现在与未来,也应该深入谈论过去但有个严格条件:

我们始终提醒自己我们不属于过去,而是属于未来”

关于未来,不管2019年哆么难以预测多么迷雾重重,愿你如维特根斯坦对朋友所说:

“就改善你自己好了 , 那是你为改善世界能做的一切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