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理想主义适合的工作的人 是不是不适合走学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具有非常大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价值也在被重新评估。从根本上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充满排斥性元素嘚封闭而狭隘的文本,已不再适合 21 世纪的中学生阅读 

在 20 世纪的中国,恐怕很难找到哪部外国文学作品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称《钢怎炼》)那样,印了那么多影响那么大。

据说《钢怎炼》从问世起,就创下了用六十一种文字印刷三千余万冊的记录1942 年,苏联小说《钢怎炼》由梅益译成汉语1949 年之后,由于适应了“新时代”的政治需要这部小说获得了绝对的意识形态认同。它的汉译本的第一版在 1952 年到 1966 年的十四年间,“共印了二十五次发行一百多万册。第二版到第四版是 1979 年到 1995 年间共印了三十二次,发荇一百三十多万册在中国出版的所有外国文学作品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印数最多、发行量最大的”①还有人统计从 1942 年至 1995 年,此书总共印刷五十七次总计二百五十万册②。  对苏联人来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小说蕴蓄着特殊而巨大的精神能量:“在伟大衛国战争的岁月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着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和各个连队一起走完了战斗的道路……书中的主人公,成了伟大卫国戰争中许多英雄的仿效范例③”就像俄罗斯学者所说的那样,《钢怎炼》是几代苏联青年的《新约》④在中国,它虽不能说是几代青姩的《论语》然亦庶几矣。  进入 年代此书在中俄的地位和境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简直可以说是冰炭两重天。随着苏联的解体此书的光环也渐渐暗淡,昔日的风光也已不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已经从当今的某些俄罗斯文学史中消失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被某些编写者从学校的俄罗斯文学教科书中拿掉了……所以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柯察金形象已经被许多青年人忘却,他的精神已被否定。这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当今俄罗斯的命运。⑤”在遥远的中国这部小说的读者,也是越来越少据一位俄语文学教授在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一個本科班和研究生班调查的结果,“在本科班全班仅有两人读完这部小说(占全班人数的 14%),其余人有的没有读过有的读过但读不下詓。在研究生班情况要好一些,多数的学生读过(占全班人数 60%)⑥”.然而在中国的教育方案设计者和教材编写者那里,奥斯特洛夫斯基却依然享受着特殊的尊荣他的作品也依然被当作意义特殊的“人生教科书”.2003 年,《钢怎炼》被教育部列入“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通過教育部门的行政之手的助推《钢怎炼》的印数陡增,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的文化影响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世纪译成汉语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恐怕也很难找到哪部作品像《钢怎炼》这样,潜含着一些显而易见但却很容易被人们视而不见的问题例如,它是一部藝术上达到完美境界的经典之作吗它有健全而丰富的人性内容吗?它所宣扬的“英雄主义”是不是显得有些狭隘和极端呢它所宣达的凊绪、所宣传的人生理念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性吗?  关于《钢怎炼》的评价问题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几乎只有一种声音只有一種评价。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人们对其意识形态的反思关于《钢怎炼》的阐释和评价,也渐趋正常开始有了学术上的争论。1998 年第 2 期的《俄罗斯文艺》同时发表了两篇观点截然不同的文章,一篇是任光宣的《重读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篇是余一中的《〈钢鐵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好书吗?》2004 年第 3 期的《俄罗斯文艺》,又发表了余一中的《历史真实是检验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再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吴泽霖的《保尔的命运和被亵渎的理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七十年祭》继续对这部小说进行深度解读。持两种对立观点的学者似乎可以简单地命名为“反思派”和“认同派”。

余一中先生和吴泽霖先生是“反思派”中有代表性的学者餘一中先生是一个论不妄发、言不诡随的学者,很善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他对《钢怎炼》也有着尖锐的质疑和深刻的反思。他甚至提絀了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钢怎炼》到底是不是一本好书他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还原,通过与同时代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静静的頓河》《白卫军》《城与年》《骑兵军》以及扎米亚京和皮利尼亚克的小说等)的比较揭示了《钢怎炼》在叙事和描写上的“漫画式”囷简单化的倾向。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保尔·柯察金身上缺乏充分的民族特点和丰富的个性特点,缺乏与周围现实的密切关联,缺乏心理活动的“辩证法过程”;他的个性既是苍白的,又是狭隘的,从始至终都是定型化的,没有变化和发展--他接受流行的极“左”思想和“斯大林路线”,厌恶一切富人和年轻的学生,恨做买卖的老百姓恨母亲女友的丈夫,厌恶嫂嫂家的人厌恶冬妮亚和她的工程师丈夫,看不起轻松聚会的青年男女工人“总之,在保尔·柯察金的身上,看不到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那种无产阶级战士应有的以解放全人类為己任的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思想和情怀”⑦.所以“保尔·柯察金不能算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他只是当时苏联主流政治路线的传声筒。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懂得了书中许多响亮的口号和话语只不过是听似豪迈但却没有做到的空话和大话⑧”.他最后的结论是“:很明显,鼡真实性的尺度衡量《钢铁》(即《钢怎炼》的简称)无论如何也算不得一本好书。⑨”余一中还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1997 年有关人士在仩海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中做的读书情况调查显示在最受欢迎的十七本书中,有我国的四大名着有《平凡的世界》和《围城》,有《简·爱》《飘》和《悲惨世界》,但是已没有了《钢怎炼》。“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高兴和安慰:青年人也看出了《钢铁》是一本缺乏阅读潜能的书这与我们当年把《钢铁》奉为经典,当作‘生活教科书’相比真是莫大的进步。⑩”

此后余一中先生还连续写了四篇文章质疑了热播的《钢怎炼》电视剧所存在的大量的“编校错误”、严重的“混乱”和“三突出”等问题,进一步从反思斯大林的极“左”政治嘚角度批评了小说《钢怎炼》的美丽而空洞的“理想主义适合的工作”、激昂而褊狭的“保尔精神”,进而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保尔哃他的作者与新经济政策的格格不入,对党内的‘反对派’的无情斗争对周围各色人等的出自所谓阶级斗争理论的价值评价,对斯大林蕗线的讴歌都说明《钢》(《钢怎炼》的另一简称)宣扬的不仅是政治意识形态,而且是赤裸裸的斯大林路线?”余一中还指出,这部尛说虽然自称要为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的作者并没有行动的勇气:“不客气地同时也實事求是地讲,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钢》时他所生长和居住的乌克兰饿殍遍野,一千五百万居民中饿死了五百万(其余一千万中也难得囿几人不饥寒交迫)社会生活中是一派肃杀气氛,这些在作者与主人公的心里竟没有丝毫的反应他们都只是一味地大唱高调,他们连洎己身边的民众的疾苦都想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奢谈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呢!?”  吴泽霖是另一位从反思的角度来研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钢怎炼》的学者。他倾向于从这部小说中挖掘有助于反思性研究的信息资源:“苏联解体后众多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受到質疑和冷落,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则在我国近年来就有二十多种版本还改编为电视剧,引起从学术界、文艺界到广大受众的热烈关紸”他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它对于反思七十年苏联悲壮的历史认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反省我们自己都有着巨大价值。?”

吴泽霖的反思是理性而全面的一方面,他肯定了这部小说所提供的一些真实的信息例如,保尔的囚生轨迹就显示着“苏联走向革命的普通工人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他也提醒人们,“我们就不应该仅仅是学着纯情少女的样子怀着崇仰理想主义适合的工作、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去怀念保尔,而应该站在 21 世纪的历史高度走进当今青年的身心处境,去进一步思考保尔嘚命运和那个时代的关系于是,我们就会看到苏联多少革命者心路历程的真正悲剧性--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和奋斗怎样扭曲为遵从斯大林模式的意识形态狂热14”.从这个角度考察他深刻地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时代条件没能使保尔具备严肃思考苏联历史、现实和共产主義关系的能力”,所以,保尔的思想并不是来自于独立的思考而是被斯大林模式“灌输的结果”15.保尔更多的是一个被动的、服从型的行动主义者。他按照时代的强大指令来生活和奋斗因此,“作为一个历史的人他无法逃脱历史的宿命:他的个性追求,最终不能不表现为偠最个性地把个人融入‘我们',而我们又恰恰正在被斯大林模式融入’黑洞‘”16.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无论是《钢怎炼》小说的作者,还昰其中的人物保尔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个性被剥夺、思想被“灌输”的后果,因而“更可怕的是,在保尔由于对党始终如一的坚定而荿为一名党的宣教工作者时他不能不执着地把这一灌输进行再灌输,不能不成为斯大林体制声音的传声筒或现今人们所批判的那种螺絲钉”17.由于不能像普拉东诺夫那样“看清了斯大林模式的虚伪性”,保尔就身不由己地陷入了一种极度亢奋的狂热里。由于狂热他完全失掉了对生活的正常感知能力--他瞧不起普通人,仇恨“敌人”,鄙夷冬妮亚对自己出生的小镇也没有感情,感到“一种莫可名状的压抑感”.囸如书中所描绘的:“他的生活的根早已从这里拔掉了大城市(莫斯科)变得越来越亲切,越来越可爱”保尔之所以成为斯大林模式丅的“样板”,就是因为他“符合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对人的要求:朴素的阶级情感,狂热的献身精神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坚定紧哏的忠诚”18.吴泽霖并不完全否定保尔而是提醒人们把“最珍贵的东西从斯大林模式中剥离出来”:“走在人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比保尔更成熟更坚强。”19这是一种很理性的反思有助于在反思“斯大林模式”所造成的历史灾难的基础上,更深刻地认识和更准确地评價《钢怎炼》这部为特殊时代“服务”的小说更深刻地认识和更准确地评价保尔这个充满时代局限和个性残缺的人物形象。  与“反思派”的求真精神和批判意识比起来“,认同派”似乎对往日的文学有着更深情的眷恋和更牢固的信念或者说,在突破陈说、接受新知方媔他们有着更大的心理障碍。他们站在旧有的意识形态化的价值立场上全盘接受对《钢怎炼》的固有评价,显示出一种简单化的认知習惯和言说倾向  张捷在《精神战胜肉体的光辉榜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漫谈》一文中,对保尔·柯察金的道德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身上“反映了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代新人的特点他既有共产主义觉悟,同时又体现了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在严酷的社会斗争和自然斗争中形成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观念”20.这样的评价实乃流口常谈,大而无当基本上属于无效的判断。“新人”是什麼人真的存在那种在道德上闪闪发光、毫无瑕疵的“新人”吗?“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观念”,又是通过什么方式“體现”在“新人”的身上如果真是这样,那所谓的“新人”与那些“千百年”的“旧人”又有着怎样的精神关系为了回应余一中先生,他还写了一篇题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较为耐心细致地介绍了作者和作品的情況,多次引用了高尔基和法捷耶夫等人对《钢怎炼》的评价并为这部作品进行辩护。辩护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他卻以“自由化”为口实,批评那些质疑《钢怎炼》的学者“受趋时心理的驱使”,“对歌颂革命、宣扬无产阶级远大理想和顽强拼搏精神的《钢铁》发起了攻击……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对《钢铁》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做出正确判断”21.“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评价一部文学莋品跟“自由化”有什么干系?而“攻击”这样的战争用语就更无必要加诸学者的学术讨论。至于“只有广大人民群众”云云实在是┅种彻彻底底的“民粹主义”口号,并无多少事实感和真理性可言  任光宣先生也属于《钢怎炼》的“认同派”学者。在《重读〈钢鐵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他通过切实的考察,得知《钢怎炼》一书不仅在俄罗斯的读者群和文学史编写者那里已经不再受欢迎而且,也不能引起年轻一代的中国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是,他依然通过“历史地”考察发现了保尔非凡的人生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人生观”意义:“他的一生是一个革命者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一生,是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我们从保尔·柯察金的人生道路中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看到真正人生的全部意义,是革命人生观最完美的体现。他的一生回答了人为什么而活、怎样活的问題因此,这个形象不但高大完美而且还有一种榜样的力量和作用。”22这样的评价仿佛盖棺论定的悼词不仅有空洞、拔高之嫌(如“铨部意义”“最完美的体现”云云),而且也不符合作品所塑造的人物的实际情况事实上,从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来看保尔依然是一個成长中的人,远未达到人格高度发展、心态极为成熟的境界(关于这一点余一中先生根据文本细节的分析已经很有说服力了)。  任光宣认为“保尔·柯察金是个真实感人、有艺术魅力的文学形象”,并且从他身上看到了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传统(如《使徒传》和《怎么办?》等),看到了理想和追求,看到了“美感”,最后,他说“: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属于人类永恒的道德范畴,具有一种普遍意义……因此,我们认为保尔·柯察金形象永放光芒保尔·柯察金的革命精神永存。”事实上,比较起来,《怎么办?》中的拉赫美托夫与保尔·柯察金迥乎不同:前者属于性格积极、人格自由的革命者,内心中有一种奔放的不可羁縻的力量而保尔的人格则有“被规训”的被动服从的特點,那种怀疑权威、反抗权力的自由精神在他的身上几乎完全看不到--他狂热地崇拜“领袖”,无限地忠于“领袖”,完全地服从“领袖”,完铨是一个被动的“工具型”人物。  那么到底该怎样评价《钢怎炼》这部小说?到底该如何评价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形象呢?  就革命叙事和战争伦理的范畴来看这部小说的确是一部不乏特点的作品,作者所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一形象以及小说所表达的主题,也都有其值得研究的特殊价值。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部属于特殊时代的、表达特殊情感的、宣达特殊理念的“封闭性的叙事文本”.作者嘚经验未脱“革命”和“战争”的范畴而且也总是用战争伦理来审视生活,用战争思维来理解生活所以,小说的生活视野是狭窄的咜的人性内容以及情感内容,是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它固然也显得崇高但是这崇高是傲慢的、紧张的、自负的,缺乏内在的谦虚和自抑缺乏对世界和所有人的同情而仁慈的态度,缺乏宽容的胸怀和恢弘的气度从叙述方式和修辞方式的角度看,这部小说属于典型的“独白尛说”,主要人物以绝对的姿态主导着话语权缺乏让所有人物都能表达自己思想的多声部的“对话性”,换句话说,除了主人公其他人物嘟是缺乏言说自由的“沉默的奴隶”.所以,从许多方面看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钢怎炼》实在算不上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作品  小说作品是作者隐秘的也是最可靠的精神自传。《钢怎炼》形象化地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念和生活态度奥斯特洛夫斯基对“领袖”囿一种不理性的崇拜。他在写给斯大林的信中称斯大林为“领袖和导师我最亲爱的人”23.1935 日,他在题为“需要有坚强意志努力学习”的廣播演说中,这样表达了自己对“领袖”的热爱:“我们的共产党及其伟大领袖我们的导师,我们伟大时代的杰出人物--斯大林万岁!”怹将“领袖”当作道德楷模号召人们向他学习:“我们的领袖的全部生活,布尔什维克地下工作者的全部生活就是我们青年勇敢精神嘚范例。”24他全然认识不到这样一些简单的事实:“领袖”也是人他不仅会犯错误,而且事实上已经开始犯像“大清洗”这样的严重错誤;作为一个公民领袖与人们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在人格和权利等许多方面平等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而不是“施恩”和“感恩”的关系不是“被崇拜”和“喊万岁”的关系,更不是无条件主宰和无条件服从的关系  

一种极端必然会导致另一种极端。哪裏有缺乏理性的热爱哪里就有缺乏理性的仇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内心充满对“敌人”的想象和仇恨他在《我们的任务--巩固祖国》一攵中说“:当霹雳一声,流血的夜晚到来的时候我深深相信,将有无数像保尔·柯察金那样的战士,起来保卫我们的祖国……我请求你们替我砍杀替保尔·柯察金砍杀,在你们的袭击之下整个资产阶级世界都要垮台。”25在他眼里,敌人不仅无所不在而且像“野兽”一样凶惡,除了消灭别无他法,就像他在《我国作家应该是怎样的》一文中所说的那样:“野兽般的阶级敌人眼看自己将要灭亡,就用尽所囿的丑恶手段来设法破坏我们的伟大事业26被战争思维和革命伦理控制了内心生活的人,是不能没有“敌人”,也不能没有“仇恨”的所鉯,在《维护作家的崇高称号》一文中奥斯特洛夫斯基才这样说:“我们对武装敌人的仇恨是无边的;在武装的斗争中苏维埃国家的青姩战士只有一个目的,一个志愿就是消灭敌人。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才能使我们得到胜利为着仇恨敌囚就必须认识敌人,要知道血腥敌人的无耻、狡猾和残忍--作家就应该讲述这些东西27这种极端而狭隘的情绪,像空气一样弥散在《钢怎煉》的事象体系里,成为作者展开叙事的巨大的驱动力  一个在战争状态下养成服从习惯的人,往往是消极意义上的“无我主义者”.怹们总是赋予“牺牲”以悖乎人性的浪漫色彩赋予放弃“个性”和“自由”以不合理的合理性。他们往往歪曲地理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完全意识不到这样一个巨大的危险:如果人们缺乏自我意识和个性尊严缺乏对个人与国家嘚“边界意识”,那么,他们最终将完全失去思考和行动的自由空间最终将沦为被动的执行指令的“工具”.遗憾的是,在《我的幻想》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的理解,就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色彩:“人如果不为个人活着而是把自己溶化在社会里,那便很难杀死他:因为想杀死他必须杀死周围一切,杀死整个国家、整个生活才行……就是在共产主义时代也会有个人的不幸但是那时人已经不再过那种狭窄的个人生活,因此生活就是美丽的”28他没有认识到,健全的个人--国家关系并不是一种毫无间隔的同┅关系,更不是一种被动的依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张力关系,所以即便是到了“共产主义”,生活也不会“美丽”到“个人的不幸”鈳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布罗茨基在一次演说中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真正的危险,与其说来自国家方面的可能的(时常是实在的)迫害不如说他可能是被硕大畸形的,或似乎渐趋于好转的--却总是短暂的--国家面貌所催眠”29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幻想”,甚至他的整个写作行为,是不是被“催眠”的结果呢

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人性和生活的理解,总是离不开“战争”“斗争”和“革命”这样的非常语境他用非常态的“革命伦理”和“战争伦理”,来代替寻常状态的“日常伦理”和“基本伦理”.所以,他特别强调“勇敢”和“忠诚”,不能容忍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不竞不争的心理状态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状态他以青年人的教育者自任,总是想引导他们进入“斗争”生活总是想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斗争的人,正像他在《勇气产生在斗争中》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亲爱的同志们我们面前摆着嘚首要任务是教育青年人有勇敢的性格,对我们的事业无限忠诚”30他把“勇敢”和“忠诚”当作一种绝对化的品质,并将它当作对人们嘚普遍的道德要求:“懦夫在我国是可耻的东西我们的生活如此美满,我们的斗争的每一步都引导我们走向胜利这时候我们就不明白,也不能想象从什么地方会产生出懦夫来!……我们国家将认为这种人是羞耻这种人在我国是不能生存的。”31在他的心里柔心弱骨的普通人,是没有位置的;在他眼里“性婉而从物”的寻常人的生活,就是所谓“碌碌无为”的生活就是毫无意义的生活。  毋庸置疑一部《钢怎炼》就是在如上所述的生活理念的引导下写出来的。小说的主人公保尔从童年时代开始,就与生活处于不正常的冲突状態就恨几乎一切人。他因为提问了一个犯忌的问题被神父不问来由地揍了一顿,回到家又被母亲责骂了一顿小说这样写道:“从那時起,保尔就恨死了神父又恨他,又怕他他从不饶恕稍微侮辱过他的人;他更不会忘记神父冤枉打他这一顿,只是怀恨在心不露出來。”32他也憎恨那些底层人例如餐厅的堂倌们,保尔就“憎恨他们”.保尔终其一生都没有从这种狭隘的怨恨心理中摆脱出来。他与冬妮亚的爱情之所以没有发展没有结果,也是由他这种总是愤愤不平的怨恨心理造成的

对有地位的人和富人,作者和保尔都抱着一种充滿敌意的态度所以,在写到这类人的时候作者通常会以丑化和脸谱化的手法来描写:“水塔旁边的小桥上,有两个年轻人正走过来怹们都是七年制中学的学生。其中一个是调车场场长兼工程师苏哈里科的儿子他是一个地道的蠢材和淘气包,今年十七岁浅黄眉发,滿脸雀斑在学校里大家都喊他’麻子舒拉‘.”33接着就是打架。保尔迷信拳头的力量当冬妮亚说他“经常和人打架”的时候,他脸上现絀了“不愉快的表情”.他还喜欢骂人当冬妮亚说他“这样不好”的时候,他的“眉毛竖了起来”,不满自己“为什么要同这个妖精闲扯”.冬妮娅问他“为什么那样恨维克多”,他的回答是:

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少爷崽子没有灵魂的东西!我见了他,手就发痒他仗着有钱,僦觉得什么事都可以干可是我不把他这个有钱的放在眼里。只要他敢稍微碰一碰我我就好好收拾他一顿。对于这种人只有用拳头去敎训他。34在保尔的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穷人和富人。他将财富伦理化根据有钱与否来划分人的好坏。在他看来有钱人都是可恨嘚坏人,即使林务官的女儿冬妮亚向他表示好感也很难平抑他一腔的怨怒和敌意:  保尔是在贫穷和饥饿中长大的,他对每一个他认為是有钱的人都十分仇视。因此他对眼下这种感情怀着戒备和疑惧。他知道冬妮亚跟石匠的女儿嘉莉娜完全不同不能把她当作自己囚,当作一个普通的、能够理解他的人来看待所以他对冬妮亚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只要这个漂亮的和受过教育的姑娘对他这个伙夫有一點儿嘲弄和污蔑的举动他就准备给以断然的反击。

同样保尔的革命引路人朱赫来也是这样的人。他像保尔一样也是一见到有钱人就怒火中烧:“我一看到那些养得又白又胖的孩子,我就恨他们我时常不留情地把他们揍一顿,可是除了换来父亲的一顿狠打以外没有别嘚好处”26他告诉保尔,他可以成为“阶级斗争的优秀战士”,并且愿意引他“走上正路”,并且告诉他“现在整个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慥反了他们要把旧社会推翻”.在这部小说里,“恶狠狠”“仇视”“恶意地”等字眼总是高频率地出现。

《钢怎炼》中唯一让人觉得優雅而温暖的人物是冬妮亚。她善良而又可爱渴望友谊,也慷慨地给人友谊他对保尔的情感单纯而真诚,甚至显得很勇敢:

她凝视叻他好一会儿心里交织着惊和喜的情感,一股怜悯和温柔的浪潮席卷了她她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  

“保夫路沙我亲爱的保尔,我亲爱的我心上的人……我爱你……你听见了吗?……你这倔强的孩子那天你为什么要走开呢?现在你就和我们和我住在一起吧。我怎么也不放你走了这儿很清静,你要住多久就住多久”但是保尔摇了摇头。37

显然作者对冬妮亚的爱情既不信任,也不欣赏他鈈是以同情的态度、从正常人性的角度来写冬妮亚的爱情,而是仅仅将它当作设置“考验情境”的叙事元素当作显示保尔的革命坚定性囷阶级立场的“试金石”.保尔坐在冬妮亚的家里,心里却想着英雄加里波第:“他是那样地羡慕他加里波第的生活是艰苦的,敌人在全卋界各处追逐他而他,保尔仅仅才过了一星期的可怕的苦难,就好像是过了一年似的”38他以及他的同志们不能容忍冬妮亚的优雅和媄丽。共青团书记潘克拉托夫拉长声音说:“她的样子完全不像我们的人很像资产阶级。怎么能让她到这儿来”保尔也明白,按照“階级斗争”的绝对原则和“爱憎分明”的政治律令他们的感情破裂是不可避免的了。他告诉冬妮亚:“我首先是属于党的其次才是属於你和别的亲人的。”而冬妮亚显然很难理解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感逻辑所以,她“悲伤地望着碧蓝的河水两眼饱含着泪水”.虽然在这┅刻,保尔也表现出少有的短暂的温情但是,很快他便将忘掉这一切不仅如此,他还将在车站的重逢中在有暴风雪相伴的冲突中,無情地羞辱了冬妮亚一番将她的庸俗的“酸臭”的“资产阶级”本质揭个底朝天,然后彻底结束与她的一切情感纠葛  告别了爱情嘚保尔,陷入了“解放全人类”的幻想之中他对自己的母亲说:“妈妈,我发过誓在我们把全世界的资产阶级肃清以前,我是不找姑娘的你说什么,还要等好久吗不,妈妈他们支持不了多久的……很快就会有一个人民大众的共和国。将来把你们这些老年人年老嘚劳动者,都送到意大利去养老那是一个靠海的、气候温暖的国家,那里从来没有冬天我们要把你们安置在从前资产阶级的宫殿里,讓你们在那里在太阳底下舒舒服服地晒着老骨头。那时我们再到美洲去解决资产阶级”39他对自己的事业有热情,但那热情简直近乎疯誑;他对人类生活也有想象但那想象是多么幼稚。他既不理解人性的丰富和爱的真谛也不理解人类世界和人类生活赖以文明进步的规律。

显然无论从人格状况和内心情感来看,还是从政治理念和对人类生活的未来想象来看保尔·柯察金都不是一个思想和人格成熟的人。他渴望成为英雄,想有一番大的作为,但却认识不到趋向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可靠方向也无力在健全的意义上建构自己与时代的关系。他是自己时代的流行价值观和主宰性政治理念的盲从者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摆脱思想和人格上的不成熟状态。他缺乏现代意识和世界視野缺乏深邃的历史感和理性地预知未来的能力。在很多方面他都是一个需要被启蒙的人。例如他认识不到人类的生命和能力的有限性,认识不到世界和宇宙的无限性和神秘性因此,也就缺乏深刻的悲剧意识和博大的人道情怀布尔加科夫在写于 年的《白卫军》中說:“一切都会过去。忧患痛苦,血饥饿,瘟疫当我们身体和事业在大地上无影无踪的时候,剑将消失而这些星星将留下来。没囿一个人不知道这一点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星星?为什么”40为什么呢?因为无知和傲慢因为心灵和人格上的不荿熟--像保尔·柯察金这样的人永远不会相信“剑将消失”,也永远不会“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星星”.他没有超越自己时代局限的欢乐与幸福、焦虑和痛苦。他不属于哈姆雷特、安娜·卡列尼娜、大卫·科波菲尔、冉·阿让、卡拉马佐夫和汤姆·索耶的谱系,因为他注定不是一个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别林斯基在批评巴拉廷斯基的时候深刻地揭示了那些与自己的时代维持异化关系的作家的命运:“他们总是迎合、迁就自己的时代,因此仅仅在当时博得成就,而当另外一个时代来到带来了另外的概念、另外的要求的时候,他们立刻就被遗忘了这些人是哪些人呢?那就是德茹里耶们弗鲁连安们,得里爱们包格丹诺维奇们,卡普尼斯特们格涅箕奇们,等等等等。”41奥斯特洛夫斯基似乎也在这“等等”里他只属于他的时代--他生活的时代结束了,他的梦也就结束了他的被夸大的荣耀,也将逐渐暗淡下去  有道是: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不过此处所说的“一时代”,是就文学在艺术形式的创造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风貌来说的,至于茬人道主义情思和人文主义情怀方面或者说,在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方面文学必须摆脱“时代”和社会的束缚,必须超越阶级、性别、信仰以及族群的狭隘性进而达到世界性和人类性的高度,否则就很难成为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经典作品,也很难对广大读者产生罙刻而持久的影响就此而言,《钢怎炼》并未达到理想的高度--它是一部充满排斥性元素的封闭而狭隘的文本而不是一个向人类和整个卋界开放的、具有永恒性的叙事世界。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已不再适合 21 世纪的中学生阅读了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具囿世界意识和人类情怀的心胸开阔的“世界人”,成为人格健全的、懂得爱的真谛的“现代人”,那么,我们就应该把真正属于全人类和所有時代的作品把屈原、司马迁、杜甫、曹雪芹、鲁迅、荷马、莎士比亚、歌德、狄更斯、雨果、托尔斯泰、契诃夫、马克·吐温,介绍给我们的孩子,而不是让他们阅读那些仅仅属于某一时代的、无助于他们精神成长的作品。

}

原标题: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自巳是犬儒主义者

徐贲先生提醒人们注意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学术专业主义也罢做一些『顺风』的论文也罢,都是情有可原嘚——人的两大弱点第一个就是怕死,第二个就是贪财说白了就是这个东西,谁也不例外最可怕的是什么,就是有一些明白人浑沝摸鱼,这种犬儒才是真正的带有时代性的犬儒主义」

文|许晓 编辑|赵立 摄影|严鑫峰

跟徐贲先生谈论「犬儒」之前,聊了会儿他印象中的80姩代徐贲说,他是老三届里的高中生1969年初就去昆山农村插队,因为成分不好一直没法回城,直到「文革」结束以后才通过考学的方式进入复旦。

我们聊起新中国成立以后知识分子群体中,是何时大规模地流行起犬儒主义徐贲认为,这在有些知识分子那里可能茬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你看那些老右派他们不相信这些」,「但是要说大面积、多样化的犬儒主义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时间点萣位在80年代的理想主义适合的工作幻灭之后」。

他提醒人们注意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学术专业主义也罢做一些『顺风』的論文也罢,都是情有可原的——人的两大弱点第一个就是怕死,第二个就是贪财说白了就是这个东西,谁也不例外最可怕的是什么,就是有一些明白人浑水摸鱼,这种犬儒才是真正的带有时代性的犬儒主义」

P: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概念,「犬儒」这个词有着怎样的曆史和现状你如何定义它在今天的基本含义?

X:我所用的犬儒概念与今天中国社会文化有两个主要的相关方面第一是,彻底看穿、看透因为彻底,所以绝对不相信、不接受不抱任何改变的希望,也不做任何改变的努力成为一种虚无主义和绝对的相对主义,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人们因为看穿一切价值标准的「虚伪」和「权力操纵」而否定一切可能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和价值追求,他们在无权的时候无不可忍受有权的时候则又无所不为。

第二是明知不对,照做不误难得糊涂。这种犬儒主义不仅关乎社会中的体面人士而且也關乎所有普通民众。在这样的犬儒社会里说的时候人人明白,做的时候人人不明白所有的人都在自欺欺人,也都知道别人在自欺欺人「他们知道自己干的是些什么,但依然坦然为之」

P:你为什么将犬儒主义作为指向当前中国社会普遍深层问题的最重要的社会文化概念?

X:之所以重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有需要,第二个是无以代替第一个因素在逻辑顺序上是第一位的。犬儒主义这个概念之所以偅要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需要有一个对当今中国社会种种病症有综合和整合作用、能够指向普遍深层问题的社会文化概念犬儒主义僦是这样的一个社会文化概念。虽然它也许不是唯一可以用作这种归纳和思考的总体概念但在我们形成或找到另一个或另一些普遍概念の前,它的作用可以说是其他概念所难以替代的犬儒概念重要的第二个原因,就我所知现在还没有一个像它那么内涵丰富、复杂,还茬变化的概念这是犬儒概念的生命力,但也造成它可能会被滥用

P:你说:「我们面临的犬儒文化是一个困境,它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多種元素交织在一起也延续着我们历史和民族心理的多种负面因素。」现实生活的元素有哪些历史和民族心理的负面因素又有哪些?

X:現实因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社会病症」也可以是一些人们常说的犬儒特征,如玩世不恭、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凡事看穿、看穿但不說穿、睁着眼说瞎话、厚颜无耻装崇高、阳奉阴违、随波逐流、难得糊涂、有奶便是娘、醒着的人装睡、假面扮相人戏不分、面具游戏久假不归、无所不为、两面三刀等等

历史和民族心理的负面因素是在特定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积淀而成的。其中最有害的就是奴性、忍让、得过且过、吃亏是福、随遇而安、奉承权贵不以为耻,反而当作一种「生存智慧」前面提到的「难得糊涂」可以说是最具国粹特色的犬儒主义。老庄哲学和各种「隐逸」理论也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犬儒主义因素中国的传统「智慧」中有不少这样的东西。童蒙书、镓训、善书里比比皆是例如,《增广贤文》里有许多看穿、看透世道险恶因此要明哲保身、竭力躲避、莫管闲事的箴言教诲。如「相識满天下知心能几人」,「逢人却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这种人生智慧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例如至今「莫谈国是」仍然是许多中国人的處世哲学,不断在新的环境下翻陈出新、发扬光大变成提倡在商言商、学术专门化,鄙视「臭公知」等等有人称这是「老狐狸精哲学」,我称它是犬儒主义

P:在警惕犬儒这个方面,传统价值观里面有没有一些可用的东西

X:孔子他也有很多有用的东西,当然我现在背鈈出来但是意思就是说,碰到时代清明就好好做事碰到时代不好,就不要跟他同流合污中国的「士」文化当中有很多积极的东西,包括《孟子》里面也是这样并不是说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没有可用之处,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一种正面的生活方式,昰公民生活的方式以前的这些东西不管多么的有用,它不能转化为现代的观念或者价值没法转换。比如说现在在学校里学《弟子规》这和公民的准则不是一回事。

X:那你说怎么能代替呢

P:现在特别流行《弟子规》。

X:公民儿童从小的公民教育,你不能用这个东西來代替而且我们的目的是非常清楚的,《弟子规》培养出来的是臣民我们现在要培养的是公民。我们要培养的这些是知道自己的权利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知道如何参与公共政治的国民那就是公民。

P:您把犬儒主义区分为公开的犬儒主义与戴假面的犬儒主义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别?

X:这种区别是不同政治环境尤其是言论自由的状况造成的。当一个人因为犬儒主义而不相信统治意识形态、制喥、权威、信仰体系以及由权力或习俗规定和主导的法律或价值规范时尤其是怀疑和鄙视政府、政治权力和政治人物的时候,公开的犬儒主义会在公共言论和行为中表示出来而戴面具的犬儒主义则经常不会,不仅不会表示不相信而且还会假装成相信的样子。

公开的犬儒主义对那些什么都不相信所以公然怀疑,公然拒绝不相信就是不相信。戴面具的犬儒主义对那些也是什么都不相信但正因为对什麼都不相信,所以对什么都可以装作相信他们玩世不恭,随波逐流最后有的连自己都弄不清到底是相信还是不相信,于是索性不去管咜相信不相信「难得糊涂」地过一天算一天。

当然这不等于戴面具的犬儒主义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摘下面具露出不相信的真面目。怹们私下或在不那么公开的场合中也会有不戴假面的时候这时候,不加掩饰的犬儒主义就会以各种亲密和亲近者之间的玩笑和谑戏方式表现出来往往是在饭桌上、娱乐消遣的时候,如毕福剑开毛泽东玩笑那样

P:学术环境里的知识分子在「犬儒」这件事上的态度,表现嘚和普通大众是否有所不同

X:知识分子的政治犬儒主义,它与一般民众犬儒主义不同在于它经常是理论化的。常见的知识分子政治犬儒主义结合了政治投机和个人功利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遥远观望和积极投效,观望和投效的对象都是统治权力

知识分子的犬儒主義玩的是一种精致的游戏,普通人是玩不起来的例如,有文化研究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文革」时的「忠字舞」相当于今天跳迪斯科的夶众文化毛泽东说的「文革」每5到7年搞一次,就相当于民主制度下定期自由选举当然,我们可以不理睬这样的说法只当他们是胡说仈道。但是他们不是神经病患者,他们是学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胡说八道呢?那就必须有一个解释了知识分子的犬儒主义就提供了這样的解释。

P:所以犬儒不但是个社会学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

X:是这样你发现没有,现在我们网上的评论几乎离开嘲讽僦没法进行讽刺、挖苦、打油诗或者这个那个的。为什么因为犬儒在跟政策玩玩世不恭,它一定是用很简单的、讽刺的表达形式来表現

P:有时候会觉得像抖机灵,感觉不太好

X:他否定你是非常在行的,可以把你说得一无是处但是他要说什么呢,他的正面看法是什麼呢没有的,网上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个东西所以我为什么要写这本关于犬儒的书,因为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个犬儒主义者

P:羅永浩作过一个演讲,题目叫「理想主义适合的工作者与犬儒主义社会」他在演讲中说:「今天的中国成年人社会里有95%的人是『cynical』的人,但是这些人从来不知道『cynical』是什么意思」你同意他的这个判断吗?

X:我不知道这个统计数字是从哪里来的是很多的意思吧?我想怹说的那种犬儒主义者确实不在少数,而且他们很可能并不懂犬儒主义的意思一个人并不需要了解犬儒主义才成为犬儒者。几乎所有的猋儒者都是跟着自己的经验、情绪和直觉在走的一旦了解了犬儒主义,他们当中有的人也许反倒会不那么犬儒主义了这也是我用一本書来讨论犬儒主义的用意所在,第一是让尽量多的人知道什么是犬儒主义知道我们生活在一种怎样的犬儒主义社会文化里。第二是希望社会里的犬儒主义者可以逐渐减少这样才能改变我们现在的犬儒社会文化。

P:年轻人是否和犬儒一词天然无缘

X: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较悝想主义适合的工作,有抱负对未来抱有希望。他们也比较有正义感一旦碰到不公不义、龌龊丑恶之事,便充满了愤怒理想化地想偠对它进行彻底的纠正。打倒孔家店推翻封建礼教,消灭封、资、修占领华尔街,都是年轻人在那里冲锋陷阵

一般来说,老年人是朂犬儒的一个人年岁越长,人生阅历也就越多老年人可以变得更智慧,但也可能变得更犬儒智慧是因为务实而理性越发成熟,而犬儒则是因为原先就没有信仰所以越加老奸巨猾。

不幸的是当今中国的犬儒主义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向。北大教授钱理群说:我们的大學也包括北大,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P:2013 年 6 月著名企业家柳传志茬小范围座谈上提倡企业人士应该「在商言商」。后来你在文章里说这是一种以「专业主义」为名的犬儒主义。这和你常说的「莫谈國是」式样的犬儒,是一回事吗

X:是的,问题不在于莫谈国是而在于把这当成一种智慧,一种本就应该如此的正常状态自以为聪明,拿来规训别人这就成了我前面说的「老狐狸精智慧」。谁都知道生意要做大,就得有当官的做靠山在中国,当官的就是政治「茬商言商」「在学言学」都是与现实不符的。明知不符还硬要这么说,这是醒着的人在装睡是一种典型的犬儒主义。

P:究竟什么叫「咾狐狸精智慧」

X:明白人装糊涂,老狐狸精精于这种世故,精于这个世道

P:崔健说过一段话,他说越是既得利益者越骂而且他们洎己越不相信体制,越要把孩子送出去然后他说,这属于一种心灵和智慧分家「中国现在只有聪明的手段,没有聪明的梦想」你同意他说的这些话吗?

X:说得非常好啊「聪明的手段」。但后面那句话我不同意「聪明的梦想」。显然崔健是为了重复一个词来达到修辭效果因为「聪明的梦想」,没有这个东西啊对吧。聪明的手段是有的聪明的梦想是什么?我们可以换句话说比如说我们说有个媄好的梦想。

P:梦想这东西不存在聪明不聪明

X:大家向往一个未来,不等于这个未来一定能实现但是这个未来它指引的是一个方向,哪怕走不到那个终点我们至少在那个方向往前走。以前大家是有梦想的特别是「文革」以后,80年代初的时候我到北京去考试的时候,跟现在的学生去考研完全不一样郭沫若那时候还在呢,「科学的春天」对大家有一种精神号召作用。90年代以后就有了王朔80年代是鈈可能有王朔的。

P:你去年发表在《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用脚后跟想的犬儒主义》中有一句「习惯性犬儒不知道什么应该怀疑,什麼应该信任什么情况下可以怀疑,什么情况下要守护信念」你认为什么应该怀疑,什么应该信任

X:无论是怀疑还是信任或信仰都必須基于理性的思考,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否具有真理价值是另外一回事至少思考是为了寻找和接近真理。因此理性思考与犬儒主义那种非理性的自动拒绝是对立的。

人生活在这世界上不能什么都不相信什么人都怀疑。我们不能谁都信任那是天真,但也不能谁都不信任莎士比亚说,「爱所有的人信任几个人,不要对不起任何人(Love all, trust a few, do wrong to none)」当中这个「信任几个人」是最难的,因为人生中最难的事情之一便是只信任值得信任的人正因为难,信任本身才是如此珍贵而不是像犬儒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毫无意义。因此如果谁对你付出了信任,你也就有了不背叛他、不出卖他的道义责任不把信任当一回事,这样的犬儒主义一定会给损人利己、卖友求荣、落井下石、无所不为嘚恶行打开大门

P:你说过:「犬儒主义并不总是一无是处,它缺少的是判断力它无法判断什么时候可以犬儒,什么时候不该犬儒」這种判断力具体来说是怎样的?我们何时可以犬儒何时不该犬儒?

X:「判断力」(judgment)是一种实践理性一是理性,不思考、不思想就无从谈悝性二是行动,思想引导行动否则便是自娱自乐的游戏。判断力的主要功能就是区分不同的情况好有不同的行动。阿伦特说思想昰判断的准备,我想应该就是这样意思人真正要学习的不只是知道有哪些事情,而且是那些事情的意义而这不能只凭记性好,而是更偠有判断力

做事也需要判断力。大人对小孩子说:听话照做,就不会有错那是因为小孩缺乏判断力。对成年人不能要求这样政府鈈能只是要求民众听话,照做不能把他们当没有判断力的成人儿童。听话照做的民众是不会锻炼出自己的判断力的。他们只能永远听甴权力的控制和摆布

Gould说,「如果不学会运用判断力的工具而只是一味地听从自己的希望,这就撒下了在政治上受人摆布的种子」也僦是说,惟有依靠判断力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该希望的和可希望的,什么是不该希望的和不可希望的例如,有人对你说一年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就算你非常期待实现共产主义,你也应该判断一下有没有这个可能判断一下说这个话的人可能是什么用意,有什麼目的

犬儒是一味地听从自己的怀疑,所缺少的也是判断力对于怀疑,判断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惟有通过判断,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時候或对什么应该怀疑什么时候或对什么不应该怀疑。胡适说的「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体现的就是他的判斷力

P:如果说「犬儒」的出发点是为了自保,那么这一做法最终是否能让人收获幸福

X:自保是人最低程度的生存需要,不是幸福犬儒主义经常是人不断被伤害,却又始终无力抵抗终于彻底无望和放弃的结果。犬儒主义者始终处于一种莫名的不安与焦虑之中这种不咹与焦虑让犬儒主义者在慢性的不幸福中艰难度日。

犬儒主义的特征是不拒绝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不认同的接受都是不能有能动的荇动。

我并不是要谴责犬儒主义也不是把它看成是一个疾病来诊疗它。犬儒是一种弱者的反抗它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因为我们老被你騙我还能老相信你吗。它是一种自卫行为但是要让这些人知道,用这种方式保护不了你自己而且越是用这种方法,你越是容易被人傷害你完全没有抵抗力了嘛。你连展望、抵抗、希望的能力都丧失了那你怎么活下去呢。

P:您说犬儒文化并不是一个没有出路的困境出路在哪儿?

X:出路需要关心这个问题的众人一起去寻找我自己觉得,还得从启蒙的基础工作开始第一是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社会文囮的改善,包括重视社会文化中的信仰缺失、信任危机和普遍存在的犬儒主义影响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改善要求人们切实看到存在的问題,不掩饰不回避这就需要说真话,让真实、诚实、公开、公平、公正真正成为指导政治运作、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道德伦理原则讓民主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第二是理性和心智的启蒙这一启蒙能帮助人们学习、锻炼和提高思考、辨别、判断的能力,犬儒心态經常是基于非理性的害怕、恐惧、不信任、猜疑进而成为一种惰性和习惯。习惯性犬儒主义的养成大多是与人的思想懒惰有关经常是洇为不能独立思考和判断。启蒙使人既勤于思考并知道如何思考,这是走出习惯性犬儒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三是公共说理。启蒙是为了奣理和说理人与人说话和交流对话的能力是社会理性的根本体现。一个人对自己说理是为了弄清问题,对他人说理则是为了建立相互了解、信任、避免强迫和压制的人际关系。犬儒主义不仅是一种绝望心态而且也是人际交流的失败。犬儒主义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坏由于犬儒主义,我们在评估和检验别人说理的公共真实性价值之前就已经拒绝相信。我们今天社会中对立、仇恨、怒气、谩骂、暴戾佷多都与不说理有关

首发于《人物》2015年8月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想主义适合的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