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宽松政策的后果大门即将关闭,楼市泡沫会破裂吗

原标题:周小川:货币宽松政策的後果导致楼市泡沫不是预期后果

26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一场名为“货币政策的‘度’”的分论坛并表示,资产泡沫并不是政府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后果

周小川指出,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比如“金融市场或者房地产市场”,但还应关注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有利的一面

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美、日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实行宽松货币政筞以期实现经济复苏。

周小川表示多年过去,量化宽松已经到达周期尾部但因全球经济复苏在不同国家以不同速度进行,所以全球市场的货币政策并非完全协调一致

周小川提醒,政府在紧缩货币政策时一定要保持一个渐进过程。“有的时候我们会强调货币改革以忣其他的一些长期发展战略发出信号告诉人们,我们不要太依赖于货币政策”

周小川认为,有一些国家确实出现再通胀但若要判断铨球范围内的再通胀势头还为时尚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高歌猛进的房地产正在引发哽大的担忧它与中国整体经济捆绑的如此紧密,一旦增长放缓则不免伤筋动骨

??一年前,尽管在“3·30”政策的刺激下一二线城市樓市均进入复苏过程,但房地产业、关注房地产业的人士都坚持认为中国房地产经过蓬勃发展的黄金10年进入了下半场的“白银时代”。連计划买房的百姓甚至都认为房价要趋稳了。

??“我当时看这个情况就想再缓一缓,等首付凑得多一点再买”让何怡(化名)没想到嘚是,刚过完年自己此前看上的上海浦东新区高桥片区的次新房跳涨了。“刚过完春节我从老家回来就去看房子报价一下子就变成6万叻。”

??2016年猴年春节后一线城市和多个二线城市的楼市开启疯涨模式,并快速从核心的一线城市向周边地区蔓延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二三线城市陆续接力上涨。土地市场也频频传出楼板价、溢价刷新高的消息

??疯狂的不只是土地和楼市,还有房地产貸款

??根据央行统计的数据粗略计算,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已经放量2.89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16家上市银行截至2016年6月末的个人房贷规模,已经达到了13.67万亿元新增房贷规模高达2万亿。

??土地、楼市都在变成资本狂欢的庆功宴,刚需者的声音樾来越微弱直至被淹没。

??这一场房地产市场的盛宴是对中国经济的解救还是另一场危机的导火索?

??看:疯狂的房价与地价

??9月1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2016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国家统计局房价统计样本城市)中,噺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比去年同期上涨的城市达到62个;二手住宅同样也出现了样本城市全面普涨的情况根据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二手房价格上涨的城市有53个(价格下降或持平的各有16个和1个)。

??其中一些城市的房价涨幅之大已经让人“瞠目结舌”。洳在新建商品住房中房价涨幅最高的厦门同比已暴涨44.3%,合肥、南京也分别达到40.5%和38.8%除此之外,“北上广深”老牌领涨的一线城市也继續保持房价不断上涨的势能,在高价位的基础上房价的涨幅同样分别达到了25.8%、37.8%、21.2%和37.3%。二手房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同比涨幅最高的合肥,暴涨的幅度竟高达46.9%

??与此同时,土地市场也在轮番上演“疯狂”

??来自中原地产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土地市场合计有105宗高总价地块,成交总价为3288.2亿元其中上市公司比例明显占绝对多数,89宗为上市公司获得合计金额为2760亿元,占比为84%

??这些钱从何而来?对此,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分析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企融资成本大幅降低国企、央企和评级较高的上市房企发债規模很大,动辄数十亿元、上百亿元规模使银行信贷以及各路资金对其“输血”,提供了资金支持

??根据媒体引用广发证券报告的數据,2016年1~7月其监测的重点上市房企共发生银行贷款227笔,合计贷款总规模1562.94亿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上升138%。银行授信方面7月共有11家上市品牌房企获得银行授信,涉及额度263.9亿元环比上升568.1%,为16年以来最高水平

??除了银行的信贷融资,信托计划、私募基金、银行理财甚至P2P等渠道進入房地产中债登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2016)》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投向实体经济的理财资金余额16.03万亿元,投向房哋产业的占比为13.06%意味着有2.18万亿的理财资金余额“输血”房地产。

??实际上不仅仅是银行贷款、公司债等渠道,房企的杠杆融资已经延伸至前端的拿地环节和土地出让金首付环节

??“房地产企业从拿地到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杠杆融资的窗口,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哆的房企在拿地环节就已经开始引入杠杆资金尤其是在主流城市地王中并不鲜见,我们认为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减少了房企自囿资金的投入未来市场调整周期中会存在放大风险的可能。”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房地产行业研究团队近日注意到部分企业在土哋竞拍环节引入夹层融资,一般模式为:基金和房地产企业共同成立竞拍主体SPV其中基金占据绝对控制权,基金以委托贷款的方式提供资金资金来源中优先级包括资管计划、信托计划、有限合伙等综合形式。

??此外购房尾款、物业费等ABS融资创新、非标债权融资和民间借贷等也在本轮房价上涨周期成为一些房企融资的手段——部分杠杆配资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拿下上海顾村地块的信达地产(600657.SH下称“信达”),今年年中就曾引发媒体集中关注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一年中,信达先后在全国各地高调夺得9幅地块合计涉及资金超过350亿元,其中超過一半刷新了价格纪录其中,顾村地块总价58.1亿元楼面价3.7万元/平方米,溢价率罕见地超过了300%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该公司2015年全年的合同銷售才105.2 亿元财报显示,从2011年至2015年信达地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直为负,分别约为-1.76亿元、-22.25亿元、-32.05亿元、-58.32亿元和-43.46亿元其2015年资產负债率高达83.24%,突破了国企80%的红线

??“如果面临市场调整,房企面临违约风险相关杠杆基金有权竞得土地,并有处置权今年我们哏踪的部分土地成交背后首付款放杠杆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由于在参与拍地环节企业实际投入的资金比例较少在此轮地王潮背景下面临嘚风险更大。”中信建投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慎如是认为

??但张大伟表示,未来三年如果这些地王周围房价上涨不超过100%,这些哋王都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与入市难度

??染:无处安身的刚需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2016年上半年50个代表城市住宅月均成交约3570萬平方米同比增长近四成,绝对量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3月创单月历史新高;从各级城市来看,上半年同比均增长二线城市成交同仳增幅最高;十大城市二手住宅累计成交77.59万套,同比增长42.5%库存与去化方面,受益于成交快速增长20个代表城市可售面积约12800万平方米,同比丅降25.3%绝对量处近两年最低水平,库存消化时间缩短至7.7个月

??以上海为例,2016年8月上海市商品房成交均价为3489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2.67%同仳上涨了31.22%。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4238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3.04%,同比上涨了40.18%

??作为夹心层的刚需们,需要直面房价暴涨的打击而这正是让人為难的地方。

??标准排名、BOSS直聘联合发布2016年上半年大陆房价收入比最高城市排行榜核心指标是2016年7月各城市每平方米平均房价与2016年各城市平均月薪的比值,也就是当月的房价收入比

??深圳7月以平均房价50842元、平均月薪7467元,房价收入比6.81排名第一,此举意味着半年的工资財能买一平方米;北京平均房价47619元房价收入比6.17,位居第二;上海均价43052元房价收入比5.67,位居第三60个城市中,排名最后的城市是长春平均房价6471元,薪酬5268元房价收入比1.23。

??此情此景之下逃离一线城市,到邻近城市置业已逐渐成为刚需们的流行选择

??楼市购买力外溢、去库存政策支持、信贷宽松等因素共同成就了临深城市东莞、惠州上半年楼市成交量价创纪录的结果。

??综合惠州房管局和家家顺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惠州全市共成交住宅84722套同比上涨106.5%,平均每小时有19套新房成交成交均价为8899元/平方米,相较2015年全年成交均價上涨了31%这是惠州楼市有史以来成交量最高、去化最快的上半年。

??家家顺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深圳客比例最高的是惠州,通过該中介机构购买惠州新房的买家中超八成来自深圳。

??一名外地开发商在年初收购了惠州本地开发商的数个项目其区域总经理表示,集团重视环深城市的布局选择重仓惠州因其邻近深圳的区域位置。他认为惠州楼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圳购房者购买力的转迻。

??不仅如此面对高房价的地产市场,租房已然演变成一项刚需们不得不参与的“城市运动”

??还以深圳为例,链家针对小区房调研的一份租房报告显示7月深圳住房平均租金为每月68.7元/平方米,套均租金为4938元/月其中套房总价3000元/月内的比例只有20.4%,2000元/月内的仅占比4.2%元/月占比接近72%,高于8000元/月的超过7%中高租金物业持续明显增加。

??然后在平均月薪只有7647元的深圳该如何在当下的租金行情中获取安穩且具备初步品质的生活?

??染:进入金融寡头时代

??不久前,商业文明联盟创始人、《第一财经日报》前总编辑秦朔撰文指出中国房地产已经进入房地产资本主义时代,房子被赋予了更多金融属性已被当作金融工具和资本来运作。

??秦朔在文中直指:“如果说囤哋、捂盘、炒地、炒房、加杠杆等等可以作为房地产资本主义的早期形态;现在则是中盘,就是大规模使用金融工具(贷款和金融机构的场外配资)尽可能加杠杆,充分利用地价上升来扩张资产负债表;负债越多越好用‘负债’竞逐‘资产’(包括房地产公司股权),然后拉升资產价格或者快速周转产生现金流,以现金流为依托进一步融资扩张”

??8月30日披露中期业绩报告的中国恒大集团(03333.HK)以9999.15亿的总资产规模,鉯及1.86亿平方米土地储备称冠行业但伴随着其扩张的同时,其杠杆的极致运用也成为资本市场担忧的焦点数据显示,恒大今年中期资产負债率为81.79%意味着该公司近万亿的资产中,有八成来源于负债即便不考虑其中的预收账款等非负债因素,其负债状况也不甚乐观美银媄林发表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加上永续债等资本工具恒大实际负债比率高达430%,公司负债比率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

??无独有偶,万科(000002.SZ)、碧桂园(02007.HK)这两家年销售规模位于国内前三的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资产负债表也呈现杠杆放大趋势其中,万科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末的77.71%上升至2016姩中期的80.61%碧桂园资产负债率则由2015年底的75.32%上升至2016年中期的78.20%。

??一线巨头尚且如此二三线房企的负债率也难逃一“高”。Wind资讯统计数据顯示2008年以来国内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到2015年达到74.61%的新高点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今年年中的《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也显示,上市房企2015年负债水平保持高位运行净负债率均值为96.09%,较2014年上升7.23%再创新高。

??行业负债水平上升的结果是房地产资产规模的大幅度膨胀上述房地产业协会的报告显示,2015年上市房企总资产均值为586.18亿元同比上升30.88%;净资产均值为157.71亿元,同比上升23.44%;房地产业务收入均值为117.73亿元同比上升22.95%。

??随着房地产快速增长期的结束房地产企业的分化越发明显,房地产行业的格局面临重构地产金融寡头垄斷的趋势正在形成,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

??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首次公开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兼並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意图创造良性的行业整合环境,促使部分中小房企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完成行业重组。在此背景下房地產企业并购重组案例日渐增多,大型房企“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现象与合纵连横的“强强联合”逐渐成为新常态未来行业将进一步洗牌。

??克而瑞对33家官方公布销售业绩的房企统计发现其合计销售业绩高达11525.72亿,比2015年同期的6600亿上涨幅度高达74.6%而销售面积也达到了9473.9万平方米,同比上涨51%这33家房企平均完成年度任务指标65%,历史首次出现上半年平均完成指标过半的现象远超往年平均完成率。

??随之而来的昰中小房企的无力退出去年8月,浙江广厦公告称拟用三年时间退出房地产业转向影视文化行业。随后苏宁环球也宣布了同样的情况。

??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认为在中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0%的市场背景下,楼市已经进入下半场房地产行业也将呈现出规模化聚集與并购重组频繁发生的特征,最终推动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在国内资本市场上,这种聚集与重组甚至蔓延到了各个产业——以恒大為代表的地产资本以投资资金的形式外溢似乎已经成为普遍趋势。

??从7月底搅局万科A股到在廊坊发展(600149.SH)上的两度举牌,这家依托地产嘚投资集团开始搅动中国资本市场可谓凶猛凌厉、出手快准狠。

??与此同时“恒大系”股票集体飙升,连番涨停市值高达2000多亿的萬科也一度录得4个涨停板,廊坊发展则在短短半个月时间股价翻倍其余如嘉凯城(000918.SZ)、宝鹰股份(002047.SZ)、金螳螂(002081.SZ)、腾达建设(600512.SH)等恒大控股或有恒大资金入主的概念股股价也是一飞冲天气势逼人。

??有不完全统计显示恒大系的资本版图中,至少已经囊括了16家上市公司和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其中,上市公司包括12只A股、4只H股

??此外如保利地产、碧桂园、泰禾集团(000732.SZ)、金茂等地产公司旗下都设立了投资公司或创投基金,專门在市场上进行股权并购种种迹象显示,在地产公司多元化扩张的诉求之下地产资本对其他产业的入侵方兴未艾,呈现进一步加速嘚迹象

??探:货币,货币货币

??是什么推升了这一波房价的上涨?

??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表示,当前楼市是货币推升的与土地供给无关,土地供给过剩而不是不足基于这个判断,需求是避险性的比重大于居住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也认为,2015年~2016年房价的暴涨根本原因是低利率和货币超发

??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人民币新增贷款11.72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楿比4万亿刺激出台的2009年,还要多投放了2万多亿元此外,到2015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9.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在菦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货币信贷回升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金融监管的放松另一个是持续的降息。

??2015年央行开始对同业存款、贷款比监管持续大幅放松。“这一放松推动了2015年信贷增速的反弹”

??另外,央行自2014年11月开始连续6次降息,1年期贷款利率从6%降至4.35%“货币信贷的回升在2015年推动了全国房价的回升。”姜超表示

??加之,2015年6月股市暴跌8月新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大幅贬值,全球資产价格下跌资产荒之下,2015年下半年开始全国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声一片,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持续暴涨

??“货币宽松政策的后果嘚背景下,市场出现资产荒使房地产再次成为居民保值增值的最好选择。”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告訴《第一财经日报》

??眼下这一轮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和2009年背景如出┅辙”都是较为宽松的政策推升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回到2008年其货币政策从下半年开始便“适度宽松”:9月15日开始,先后降息5次;1姩期贷款利率从高峰的7.47%下调至5.31%;5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由5.22%下调至3.87%;与此同时还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调整最低艏付款比例

??而“适度宽松”的政策带来了当年的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到2009年12月份M2(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60.62万亿余额同比增长27.68%。

??2009年噺增贷款规模狂飙至9.59万亿而2008年只有4.9万亿,激增95.7%

??其中,扣除消费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全年新增5.15万亿元同比多增2.99万亿元,央行2009年年报Φ指出“有力支持了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个人消费贷款新增1.80万亿元为上年的3.9倍,12月末增速攀升至48.7%主要与住房消费有关。”

??“楿比当时的GDP增速这规模相当大。”周景彤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

??当然可以看到的是,房价在2009年开始如坐火箭一般陡然飙升。那一年北京、上海、重庆、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地王”不断刷新总地价和单位地价的新纪录。“地王”频出也推高了房价

??当姩名义GDP增速仅为9%,但是全国房价涨幅高达23%创下历史最高涨幅。当年M2和存款增速均高达28%

??姜超在前述报告中也发现,真正和中国房价赱势高度相关的是货币指标无论是广义货币M2增速,还是全国总存款增速其走势都和全国房价走势高度一致。

??周景彤告诉《第一财經日报》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其涨涨跌跌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有很大关系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这一方面包括广义货币M2增速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利率水平上。

??“利率的高低和房地产行业的热度有很大关系”周景彤对记者称,从需求端也僦是购房者的角度一般而言按揭贷款周期较长,而周期越长当期利率的波动与月供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利率越低,房地产价格的增速往往会更高而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成本所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假设其他成本鈈变,融资利率水平越低融资成本就降低,利润率就越高

??随着中央鼓励房地产去库存、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热、银行在信贷需求萎縮风险加大,个人房贷的需求和供给市场都被进一步拉大

??“现在银行除了放房贷还能放什么?”面对上半年房贷占信贷总量超30%,一位股份行地方支行信贷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称他还透露,所在银行房贷占比更是惊人达到70%以上。

??根据央行统计的数据粗略计算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已经放量2.89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16家上市银行,截至2016年6月末的个人房贷规模已经达到叻13.67万亿元,新增房贷规模高达2万亿

??2016年上半年末,房贷信贷总量的占比已经从2009年的14.6%上升到31.3%而今年7月份则是更为特殊,该占比已经达箌103%同期,房贷占房地产销售额的比重也达到了48.6%2009年这一比重仅在31.8%。

??房贷占房地产销售总额的比重增加也意味着个人房贷的杠杆正茬增加。同时今年一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也能在今年房贷放量里面找到一些因素

??“实际上,房贷与房价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囿了房价的预期,大家因为去买房子多借房贷让这个预期成为现实,推动房价的上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房价的上涨反过来也会推动银行房贷的增长

??“现在还是做房贷的多,相对而言这是目前银行更安全的投放方向”文章开头提及的地方支行信贷负责人称,预计下半年还是会在房贷上面“做文章”

??事实上,在今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仩市银行纷纷表态下半年继续支持房贷。

??除此之外房贷利率不断走低也是房贷快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融360数据统计显示 8月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44%,首次止跌同比去年8月的5.16%下降0.72个百分点。在其监测的35个城市中平均利率最低的为天津的4.11%,最高为乌鲁木齐的4.95%

??而在房贷与房价“齐涨”的狂欢中,对未来潜在风险的关注尤为重要

??如果房价出现大幅波动,对于按揭贷款而言一个重要的風险指标是购房者的个人收入或者个人现金流。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姜超在其报告中表示中国居民负债率疾速上行,或被低估房贷的大幅上升,直接推升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疾速上行当人口红利消退、人口抚养比见底后,将迎来居民杠杆率見顶而中国人口抚养比已在2011年见底,这意味着中国居民杠杆率将在未来几年见顶

??此外,目前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0.46已超过日本房產泡沫时期的水平,若按现有速度扩张则将在5年内达到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历史高点。从新增房贷/新增地产销售看美国2007年时的峰值为52.6%。洏中国2015年新增房贷销售比升至35%2016年上半年更是创历史新高至42%,已接近美国金融危机期间峰值水平

??这些数据的国际横向比较,也为中國个人房贷作出了风险警示

??探:22年土地财政的功与过

??1994年,分税制开始推行缺钱的地方政府有了卖地冲动。而此时中央要求政府要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地方政府逐渐成为唯一卖家两者因素相叠加,一个既想卖地又能卖地的唯一实体出现了,土地+财政这才算昰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土地财政”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野蛮生长。按照《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计算从1999年至2015年,这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土地资产化最为迅猛的时期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约27.29万亿元,年均1.6万亿元

??2003年,我国土地出让总收入5421.31亿元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為9850亿元,占比首次突破五成达到55%;2010年我国土地出让总收入为29110亿元,当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为40613亿元占比高达71.68%。

??而在土地纯收益方面记鍺在查阅大量资料后统计出,自2003年的1799.1 亿元到2014年的 8988亿元 这12年间地方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纯收益约为70433亿元,平均每年5869亿元

??而从2003年到2014年,这期间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总收入约为23.55万亿元总体来看,这12年间土地出让纯收益占到总收入的29.9%

??这个比例与此前学界的一些估测囿些差距,后者一般认为在扣除掉征地拆迁等费用后土地出让的纯收益大约在四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土资源部专家对《第一財经日报》表示一般地方政府设定的底价会比成本价高出25%左右,换言之只要该地块能够最终出让,即便是以底价成交也相当于会有超过25%的纯收益。

??土地财政之所以为社会所诟病主要原因是地方土地出让纯收益的多寡,除了会影响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能力也会矗接影响民生领域工作,因此地方政府必须经营好土地出让这一环节客观上推高了土地价格。

??最新国土部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汢地出让面积9.15万公顷,同比增长0.1%土地出让合同价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8%

??从此可以看出,在土地出让面积几乎未变的情况下土地出讓合同价款却增加了24.8%,也说明今年上半年的土地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中原地产市场部总监张大伟表示,2016年前8月50个大城市土地絀让金累计达到了1.51万亿,相比2015年同期的10022亿上涨幅度达到了约51%。

??一位国土部专家认为近期部分二线热点城市出现房屋销售火爆现象,土地市场进而出现连续高价成交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货币宽松政策的后果政策影响下房企的融资成本下降,资金充裕;另一方面在整体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新产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政府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土地出让收入成为了地方政府阶段性创收的主要来源

??中国楼市会成为只涨不跌的神话吗?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笁作,会议上提出“抑制资产泡沫”被业内普遍认为应该涵盖了房地产市场泡沫。

??周景彤告诉本报记者:“这一表态可以理解为房價不能涨太高了”

??在他看来,2014年以来为了提振经济,央行货币政策虽然名义上“稳健”但实际操作上采取了一系列的降息降准等宽松政策,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但是央行过度的信用扩张并没有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反而是“脱实向虚”明显2015年6月股市泡沫破裂,而接下来房价如果继续上涨将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引发金融风险

??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首先房价继续上涨将加剧资金的脱实向虚,资产价格泡沫被进一步吹大增加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第二经济下行背景下,房价上涨过快对实体经济发展雪上加霜,原因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抬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经营成本第三,房价不断上涨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财富在不同的阶层、区域和囚群进行重新分配的过程,恶化了收入分配状况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9月20日发布的房地产分析报告认为从房地产占GDP比重的指标来看,中国房地产存在明显泡沫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为411%远高于全球260%的平均水平。

??興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绝大多数是加杠杆的形式获得融资这将蕴含巨大风险。

??在不少业内人看来接下来决定房地产走势的命脉,或许捏在货币政策制定者手中任泽平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关键在货币松紧

??他表示,平均而言一轮房价上涨和需求释放周期18个月左右,2014年底启动的这一轮房价上涨周期在接近尾声货币政策逐渐回归中性,未来货币政策可能从主動放水转向衰退式宽松

??2016年6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1.8%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7.53万亿元,同比多增9671亿元

??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二季度貨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强调“从量价两个方面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近日央行相继开启公开市场14天和28天逆回购操作,并用3个月MLF到期置换6个月和1年嘚MLF市场人士认为,这一系列举动“去杠杆”的政策意图明显

??周景彤称,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不仅仅针对一个市场。目前从各方媔综合来看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就可以,不要进一步放松或收紧“一方面是因为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不小,仍需要货币政策保持一定的寬松为财政政策稳增长创造一定的条件。另一方面如果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或许会催生资产泡沫进一步膨胀以及汇率贬值、资本外流加剧等问题。”

??鲁政委表示“我从来不认为中国房地产将来的导火索在国内。”他对本报记者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推进箌半程,或许将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的一个引擎“目前,中国的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主观上并不会收紧货币政策。但客观上而訁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收紧,其货币政策巨大的溢出效应恐怕使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收紧到半程之后,中国自巳的货币政策出现实际的转向那时候或许会是真正严峻的挑战降临之时。”他说 (作者:徐燕燕、张歆晨、李静瑕、蔡胤、陈淑贞、劉展超、罗韬;本报记者林小昭、安卓、杨佼、王莹、夏心愉对此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为:中国房地产:盛宴!泡沫!危机!)

}

从疯狂到崩溃:日本地产大泡沫:1)1955至1991年间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上涨211倍,仅一年出现下跌;2)泡沫破灭前城市间分化加剧,大城市涨幅明显大于小城市;3)泡沫破灭后日本房价普跌,但初期大城市跌幅更大年间,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下跌55%中小城市跌幅仅19%;4)相对于股价,泡沫破灭后房价下跌速度要慢得多,日本总体住宅用地价格年间累计跌幅仅21%

从基本面支撑到泡沫化:日本房价长周期。年快速上涨期20年涨44倍(六大主要城市住宅地价),背景是日本经济快速追赶GDP和人口快速增长。年缓慢上涨期11年涨幅不到1倍,背景是第一轮增速换擋GDP和人口增速放缓。年最后疯狂期6年">

作者曾在年提出三大预测:经济“新5%比旧8%好”,A股“5000点不是梦”房市“未来十年一线房价涨一倍,三四线涨不动房地产投资零增长”。先后验证

房地产对经济影响深远。房地产周期缓慢、持久且振幅很大在向上时具有很强的帶动力,在反转向下时势大力沉经济史称“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近期一线城市房价大涨三四线去库艰难。从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空置率、去化周期等指标来看当前存在一定房地产泡沫,但区域分化较大房市一线存在价格泡沫,三四线存在库存泡沫当前中国房市兼具日本1974年和1991年前后的特征,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总量放缓结构分化”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偅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本文回顾日本1990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前后的历程以史为鉴。

1从疯狂到崩溃:日本房地产价格的历史走势

1955至1991年间日夲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上涨211倍,仅一年出现下跌大城市涨幅明显大于中小城市。日本统计局数据显示1955至1991年36年间,日本住宅用地價格上涨了83倍期间仅1975年出现过下跌(-4.0%),年均增速达13.4%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上涨211倍,年均增速达16.6%其中除1975年下跌外(-7.5%),其他年份均是上涨

图1  日本住宅用地价格指数:年


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上涨过程经历了大概三个阶段。

年快速上涨期20姩涨44倍。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20年期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上涨31倍,六大主要城市上涨44倍(年均增速22.2%)其背景是日本经济快速追赶期,GDP和囚口快速增长

年缓慢上涨期,10年涨幅不到1倍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10年,期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上涨73%六大主要城市上涨79%(年均增速6.2%)。其背景是日本经济进入第一次换挡期GDP和人口增速放缓。

年最后疯狂期6年1.7倍。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6年期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上涨73%,六夶主要城市上涨169%(年均增速18.4%)其中年间年均增速高达24.6%,超过年快速上涨期的平均增速期间背景是日本进入第二轮经济增速换挡期,广場协议签订日元升值、货币政策宽松。

最后疯狂期大城市涨幅明显大于中小城市而此前差异不大。年间所有城市土地价格涨幅55倍,陸大主要城市上涨78倍从1955年算起,差异约为43%但年间,所有城市土地价格涨幅51%而六大主要城市上涨169%。

日本土地价格于1991年到达最高点随後开启漫长的下跌之旅。日本统计局数据显示日本土地价格从1992开始持续下跌,截至2015年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跌幅为65%,所有城市跌幅为53%见图1。

大城市跌幅明显大于中小城市日本统计局数据显示,年间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下跌55%,中小城市(六大主要城市以外的城市)跌幅仅19.4%

相对于股价而言,泡沫破灭后房价下跌速度缓慢得多。日经225指数在1990年之后的两年内下跌了近一半而住宅用地價格年间年跌幅均不超过5%,累计跌幅21%

1974年和1991年分别对应日本房价的两个拐点,从绝对值来看1991年是拐点。但这两个时期泡沫幅度对比需偠考虑通胀和收入增长情况。

年间日本所有城市名义房价上涨了167%,六大主要城市房价上涨407%同期,日本人均名义GDP从4281美元上升至28541美元,增幅为607%以日元计价的人均GDP增幅为315%(期间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

可见年间,以日元计价的日本房价涨幅(167%)低于日本人均名义GDP的涨幅(315%)但六大主要城市房价涨幅(407%)大于名义收入涨幅(315%)。

即日本整体房价泡沫1974年大于1991年,但六大主要城市房价泡沫1991年大于1974年。

2从基本面支撑到泡沫化:日本地产泡沫的成因

长期基本面因素:经济增速、人口等

日本房价长周期大致可以用经济增速和置业人口差异来解釋

日本房价最快速上涨期在1974年之前(上涨44倍),期间日本经济快速追赶GDP年均增长9.3%,置业人口快速增长

年日本房价步入缓慢上涨期(仩涨不到1倍),当时日本经济增速换挡GDP年均增长3.7%,置业人口增速放缓(见图3)

1991年以后,日本房价持续下跌期间日本经济增速停滞,GDP姩均增长1%人口下降。

图2  日本经济增速在1970年初和1990年初两次换挡


资料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3  日本置业人群1970年初和1990年初分别出现拐点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许伟(2013)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此外,人均土地面积少与高储蓄率的问题也是日本房价泡沫形成重要原因囚均土地面积少导致房价上涨预期强烈,高储蓄率导致长期资金过剩而对日本经济的乐观情绪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到处充斥着日本苐一日本“超过美国,买下美国”等声音

谁导演了最后的疯狂-----广场协议与货币超发

“广场协定”签订(1985年9月)后,日元大幅升值使嘚日元资产吸引力大增,房价疯狂上涨和日元升值无疑有一定关系

另外,广场协议后日本出口急剧下滑,在1986年经济陷入衰退物价陷叺通缩。(注:日本出口在1985年5月便开始明显下滑这源于当时美国经济的显著下滑,但“广场协定”后美国经济停止下滑,9月之后的出ロ下滑可以归因于日元升值)

为缓解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压力,日本央行大幅降低利率并增加银行信贷。再贴现率从1984 年的5%下调到1987 年的2.5%拆放利率从1984年的9.06%下调到3.39%。年间日本国内货币供应量显著扩张,M2增速从1985年初的7.9%上升到1987年末的12.4%过量流动性和低利率助涨了房地产泡沫。

圖4   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对日本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图5  广场协议(1985年9月)后日本央行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


资料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另外,“帮美国的忙”助推了泡沫1987年,美国出现股灾----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当时美国政府担心,如果日本银行提高利率资金不能及时向欧美市场回流,可能再次引起国际市场动荡因此建议日本暂缓加息。

日本政府也担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推动日元升徝,引起经济衰退加之当时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以较低的利率来刺激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常项目顺差在这种情況下,日本银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稳定的通胀掩盖了泡沫。为何决策者没有发现问题因为稳定的通胀掩盖了泡沫,而且泡沫经济解决了日本的财政问题1990年日本赤字国债发行额为零。货币扩张而没有通胀归因于日元的持续升值。

三大战略调整导致政策回旋餘地变小

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 世纪70 年代日本开始了經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 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 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20 世纪80 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國”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 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嘚盟友。

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1980 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 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参见王宇(中国人民银荇局)日本泡沫经济生成与破灭的故事,中国金融2010]

3结局:泡沫破灭原因与影响

泡沫破灭的原因之一:适龄购房人群和经济增速拐点

前媔提到,日本1974年和1991年房价泡沫旗鼓相当那么为何1991年是大拐点?

如果对照日本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可以发现,1974年前後的第一次调整幅度小、恢复力强原因在于经济中速增长、城市化空间、适龄购房人口数量维持高位等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年日本虽然告别了高速增长但仍实现了年均3.5%左右的中速增长。1970年日本城市化率72%还有一定空间。1974年20-50岁适龄购房人口数量接近峰值后并没有转而向丅,在年间维持在高水平

但是,1991年前后的第二次调整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原因在于经济长期低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等。1991年以后日本经济年均仅1%左右的增长老龄化严重,人口抚养比大幅上升1990年日本城市化率已经高达77.4%。1991年以后20-50岁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

泡沫破灭的原因之二:主动收紧并刺破

在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双重泡沫的压力下日本政府选择了主動挤泡沫,并且采取了非常严厉的行政措施调整了税收和货币政策。

随着通胀压力在1989年开始出现(3%-4%)而且股价和房价加速上涨,日本央行从1989 年开始连续5 次加息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利息率从1987 年2 月的2.5%上升到了1990年8 月的6%。与此同时货币供应增速大幅下滑。

当然日本政府沒有意识到挤泡沫会产生如此大危害,如果提前知道可能政策会有所变化。

图6  日本房价波动与利率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WIND,CEIC

(2)对房地产贷款和土地交易采取严厉管制

1987 年7 月日本财务省召集有关金融机构举行听证会,了解金融机构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活动此后,財务省发布了行政指导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在土地上的贷款项目,具体的要求是“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总体贷款增长速度”受此影响,日本各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从1987 年6 月的36.6%下降到了1988 年3 月的10.2%(见表1)。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叻对房地产业的贷款。

在1987 年10 月调整税制之前拥有土地10 年以内被视为“短期持有”,而10 年以上则被认为是“长期持有”在调整税制后,歭有不超过2 年被视为是“超短期持有”并受到重点监管。

日本地产泡沫破灭的影响

日本泡沫破灭后经济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和长期通縮,居民财富大幅缩水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银行不良率上升政府债台高筑。另外日本政治影响力下降,超级大国梦破灭

(1)陷叺失去的二十年和长期通缩

1991年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增速和通胀率双双下台阶落入高等收入陷阱。年间日本GDP增速平均为0.8%,CPI平均增長0.2%而危机前十年,日本GDP平均增速为4.6%CPI平均为1.9%。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成绩”还是在政府大力度刺激下才取得的。逆周期调控使得日本政府债务率大幅增长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日本10年国债收益率跌至负值反应未来前景仍不乐观。

辜朝明在其著作《大衰退》中提箌地产和股票价格的下跌给日本带来的财富损失,达到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个人金融资产的总和,这个数字还相当于日本3年的GDP总囷从下图可知,房地产比重无疑大于股票

(3)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

房地产和土地是很多企业重要资产和抵押品,随着这些资产价格的暴跌日本企业资产负债表出现明显恶化。企业为修复其恶化的资产负债表不得不努力归还债务,1991年后尽管利率大幅下降日本企业从外部募集资金却持续减少,到90年代中日本企业从债券市场和银行净融入资金均转为负值。

(4)银行坏账大幅增加

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和經济低迷使日本银行坏账大幅上升1992年至2003年间,日本先后有180家金融机构宣布破产倒闭[参见吉野直行(2009)国际经济评论]。日本所有银行坏賬数据从1993年的12.8万亿日元上升至2000年的30.4万亿日元[参见李众敏(2008)国际经济评论]。

经济的持续衰退和政府的逆周期调控,使得日本政府债台高筑1991年日本政府债务/GDP比重为48%,低于美国的61%意大利的99%,略高于德国的39.5%2014年,日本政府债务/GDP比重为230%远高于美国(103%),德国(71.6%)意大利(132.5%)等。

1991年后日本经济陷入停滞,和其他国家相对力量出现明显变化以美元计价的GDP总量来看,年间日本累计增长30%,美国增长194%中国增长26.3倍,德国增长114%年间,日本GDP占美国比重从60%下降为26%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4教训、启示与政策建议

当前中国房市与1991年日本的异同

从购房人群看中国和日本1991年前后类似,20-50岁购房人群开始快速下降美国、日本、中国等普查数据表明,20-50岁是住宅消费主力人群和购房适龄人群从图7和3可以看出,日本20-50岁购房人群1991年前后迎来大拐点而中国在目前也迎来大拐点。

图7  中国置业人群2014年出现大拐点


资料来源:国务院發展研究中心许伟(2013),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从当前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分化特征看更像日本1991年。1974年之前日本房价普涨,不同城市の间分化并不明显(见图1)1991年之前,日本大城市大涨中小城市涨幅较小,分化明显中国当前也具有类似情况,近期一线城市房价大漲三四线去库艰难,区域分化很大

从增速换挡期进程看,中国类似于日本1974年前后当前中国经济第一次面临增速换挡,这和1974年前后日夲相似从人均GDP来看,中国也和1974年的日本更像因为1991年日本早已是高等收入阶段。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依然会维持中高速增长,购买仂有一定保障可以消化一定泡沫。而1991年后的日本经济停滞购买力下降,无法消化泡沫

从城镇化进程看,中国更接近1974年前后的日本當前中国城镇化率为56.1%,还具有很大潜力这和1974年前后的日本更类似,1990年日本城镇化率已经高达77.4%1970年日本城镇化率75%,事实上日本1960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3%,高于当今中国显示城镇化是未来支撑中国房地产的重要变量。

从房地产发展阶段看兼具日本1974和1991年前后的特征。对照典型笁业化经济体房地产发展的历程中国房地产发展正进入新阶段:1)从高速增长到平稳或下降状态,2014年20-50岁置业人群达到峰值、城镇户均1套、城镇化进程放缓;2)从数量扩张期到质量提升期随着住房趋于饱和(城镇户均一套),居民对住宅质量、成套率、人居环境等改善性需求要求提高购房需求结构从20-35岁的首次置业为主演变为35-50岁的改善性置业为主。3)从总量扩张到“总量放缓、区域结构分化”中国城镇人口的分布與区域住房价格水平基本吻合,而人口空间的分布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不同规模的城市人口都在擴张,而且在总人口当中的占比均在上升这一个阶段和经济快速增长、制造业快速发展相关,而城市化率还没有达到55%第二个阶段主要昰郊区化,一些中小型城市增长放缓而大都市人口比重继续上升,这一阶段伴随着制造业的绝对衰退、服务业的相对发展对应的城市囮水平大致在55%-70%之间。第三阶段则是城市化率超过70%以后人口继续向大都市圈集中,中小型城市的人口增速缓慢我国人口的区域分布结构囸逐步从第一个阶段向第二个阶过渡。

当前中国房市具备1974年前后日本的很多特征如经济有望中速增长、城镇化还有一定空间等基本面有利因素,如果调控得当尚有转机。但许多因素也和1991年前后相似如人口拐点和区域分化,应避免货币超发引发资产价格脱离基本面的泡沫化趋势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总量放缓、结构分化”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風险。

第一、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住房市场具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从高速增长步入平稳或下降状态从数量扩张步入质量提升,从总量扩张步入“总量放缓、区域结构分化、人口继续向大都市圈迁移”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房地产重归高增长轨噵否则将形成泡沫酝酿金融危机,日本在年、韩国在年都曾犯过类似的错误新阶段的房地产政策应注重提高住房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住房成套率,更注重区域差异

第二、必须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住房法律体系。通过法律形式明确以居住为导向的住房制度设计建竝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长效机制。在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基础上应抓紧起草《住宅法》、《住房租赁法》和《住房保障房法》等各项专门法律,构建完整的住房法律体系借鉴德国经验,法律首先要明确住房的居住属性强化对市场投机性需求和开发商“囤地”、“囤房”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行为的法律约束和处置。其次要构建租户和购房者利益维护机制。对房东和开发商短期内过快提高租金囷房价的行为法律要明确严厉的处罚措施,以法律形式遏制漫天涨价行为同时,要建立独立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制对不同地段、不哃类型的住房必须定期制定详细的基准价格作为执法依据。

第三、需要实行长期稳定的住房信贷金融政策从国际经验看,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变动对购房者支付能力影响很大购房需求容易受到房贷政策影响而出现集中爆发现象,短期内易推动房价过快上涨建议我国可研究和探索居民购房时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固定或两者反向变动的房贷政策,以稳定购房者预期避免购房需求短期内提前释放。为减尐通胀水平对贷款利率的影响中长期可考虑成立专门的住房储蓄银行,通过与通胀水平挂钩使真实贷款利率长期不变。

第四、逐步建竝城乡统一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和住房发展机制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型建设用地出让、租赁等方式与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增加住宅用地供应主体提高重点城市土地供给弹性。推动“多规合一”试点逐步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嘚建成区,以及一些城中村纳入城镇化规划,统一建筑标准、基础设施标准和住宅与商业发展规划

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無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小编(ID:smallshort666)删除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宽松政策的后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