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模具常见的问题及常见设备故障处理方法法?

拉深模具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新技术新工艺》2015年03期
拉深模具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拉深工艺在冲压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介绍了变薄拉深和不变薄拉深模具的基本特点,对拉深工艺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措施,为模具加工及实际生产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G386【正文快照】:
图2拉深工件图2.1拉伸破裂或间接性破裂2.1.1原因分析1)材料本身较硬,不适合拉深;2)成型入块,工作表面不够顺滑或者上下模成型工件R圆角太小;3)上下模成型配合间隙过小或不均匀;4)压料力过大及润滑不足或润滑剂不合适;5)上道拉深工序太浅或本道拉深工序太深;6)预冲借料孔太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喻祖建;李建辉;杨成林;毕雁;;[J];热加工工艺;2012年09期
曾绍锋;陈文哲;范有发;;[J];塑性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孙晓;;[J];新技术新工艺;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官英平;杨柳;段永川;;[J];锻压技术;2014年06期
徐迎强;韩永志;崔礼春;;[J];精密成形工程;2014年03期
韩永志;徐迎强;张海洲;余冰定;;[J];精密成形工程;2014年04期
林明山;林娜;胡滨铠;;[J];制造业自动化;2015年05期
李勇;张玉新;齐新华;;[J];热加工工艺;2011年11期
刘小兰;;[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5年02期
张涛;喻祖建;刘祥伟;;[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2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左旭东;[D];重庆大学;2013年
周美玲;[D];燕山大学;2014年
张晓亮;[D];燕山大学;2014年
杨柳;[D];燕山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晓林,周贤宾;[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高军;岳振明;魏国玲;褚兴荣;李文娟;;[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0年04期
;[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2001年01期
,黄皆捷;[J];锻压技术;2001年06期
高军;廉爱东;褚兴荣;林淑霞;李文娟;;[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9年02期
钟皓,刘培英,周铁涛;[J];航空工程与维修;2002年04期
喻祖建;;[J];机械;2006年06期
张坤,徐永超,张士宏,王忠堂;[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4年08期
张洪峰;卢志文;;[J];轻金属;2006年01期
王锦红;夏伟;周照耀;;[J];轻金属;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铭錤;;[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年22期
刘恩娣;[J];模具工业;1989年11期
马雪峰;张永君;;[J];锻压技术;2011年03期
秦长禄,王庆玲;[J];机械工人;2001年03期
贺强;;[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年19期
张国强,吴恩启,高军;[J];锻压机械;2001年06期
刘军华,谢群鹏,赵光霞;[J];模具技术;2003年06期
胡文奇;;[J];机械管理开发;2008年02期
С.И.ИВАНЬКО;沈健华;;[J];模具技术;1989年04期
喻祖建;李建辉;;[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贵宝;[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锐;[D];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压铸模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压铸模具是模具中的一个大类。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压铸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对压铸模具的综合力学性能、寿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不断提高的使用性能需求仅仅依靠新型模具材料的应用仍然很难满足,必须将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应用到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当中才能达到对压铸模具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寿命的要。在各种模具中,压铸模具的工作条件是较为苛刻的。压力铸造是使熔融金属在高压、高速下充满模具型腔而压铸成型,在工作过程中反复与炽热金属接触,因此要求压铸模具有较高的耐热疲劳、导热性耐磨性、耐蚀性、冲击韧性、红硬性、良好的脱模性等。
因此,对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各种压铸模具表面处理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大类:
(1)传统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技术;
(2)表面改性技术,包括表面热扩渗处理、表面相变强化、电火花强化技术等;
(3)涂镀技术,包括化学镀等。
传统的压铸模具热处理工艺是淬火-回火,以后又发展了表面处理技术。由于可作为压铸模具的材料多种多样,同样的表面处理技术和工艺应用在不同的材料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史可夫最近提出针对模具基材和表面处理技术的基材预处理技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模具材料提出适合的加工工艺,从而改善模具性能,提高模具寿命。热处理技术改进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热处理工艺与先进的表面处理工艺相结合,提高压铸模具的使用寿命。如将化学热处理的方法碳氮共渗,与常规淬火、回火工艺相结合的NQN(即碳氮共渗-淬火-碳氮共渗)复合强化,不但得到较高的表面硬度,而且有效硬化层深度增加、渗层硬度梯度分布合理、回火稳定性和耐蚀性提高,从而使得压铸模具在获得良好心部性能的同时,表面质量和性能大幅提高。
这一类型中包括有渗碳、渗氮、渗硼以及碳氮共渗、硫碳氮共渗等。
渗碳工艺应用于冷、热作和塑料模具表面强化中,都能提高模具寿命。如3Cr2W8V钢制的压铸模具,先渗碳、再经℃淬火,550℃回火两次,表面硬度可达HRC56~61,使压铸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模具寿命提高1.8~3.0倍。进行渗碳处理时,主要的工艺方法有固体粉末渗碳、气体渗碳、以及真空渗碳、离子渗碳和在渗碳气氛中加入氮元素形成的碳氮共渗等。其中,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则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渗速快、渗层均匀、碳浓度梯度平缓以及工件变形小等特点,将会在模具表面尤其是精密模具表面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编辑:李莉)
&&&&&&&&如果您有模具设计行业、企业相关文库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投稿:,我要投稿
更多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共有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模具联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模具联盟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模具联盟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主办:青华工作室出版:中国模具研究中心
目前,我国五
getElementById('new-newsadv').innerHTML=document.getElementById('new-newsadv1').innerHTML;常见塑胶模具问题解决方法_模具_中国百科网
常见塑胶模具问题解决方法
    塑胶制品加工--防止模具裂纹的方法
模具产生裂纹的原因.
1-1、模具刚性不足
1-2、模腔棱角的应力集中
二、 相关联的知识
2-1、模具的壁厚设计是模具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进行强度计算(单纯张力简单计算),以确保模具所必要的厚度.还有,附加凹槽来利用模具的整体刚性.
3-2、在加工模腔的棱角时易产生应力集中,在此地方也易产生裂纹,所以在棱角处必须加工成有园角R的形状
三、 解决方法
3-1、把模腔的棱角加工成有园角R的形状,在模具分型面加工成有凹槽的形状来强化,增强模具的刚性
四 、由于材料的差异;
4-1、没有特别的原因.
塑胶制品加工--防止模具粘滞弯折的方法
一、模具产生粘滞弯折的原因
1、 模具刚性不足
2、 由于射出压力模具的膨胀鼓起
二、 相关联的知识
2-1型腔由于射出压力的作用多少会膨胀一点,如果是在模具恢原状,但是实际上模具内的压力仍保持高的状态下使制品冷却固化,模具在恢复原状时用很大的力反作用于模具,使得模具不得不开启一点。
三、 解决方法:
3-1即时:对射出压力进行管理,不要上升到应设定的值以上。
3-2长期的:设置凹槽,强制调整。
四、由于材料的差异;
4-1、刚性大的材料难办一点。
五 、参考事项;
5-1、因对模具进行试模时容易发生,在模具上附加上千分表,一边监视一边慢升高射出压力,用这种方法比较好。
5-2、产生粘滞膨胀的模具,从注射机卸下分解,用加热方法使制品软化后取下。
5-3、是由于刚性不足的模具,从外侧用夹板进行强化夹紧。
塑胶模具知识--模具脱销折断的原因
1-1脱模销的韧性不足
1-2脱模销的根部园角R不完全.
二 、相关联的知识
2-1脱模销孔同模具上的锁模具螺丝位置有关,所以脱模销既细又
长,因成型压力,易弯曲,也就易折断,因此这种销必须要热处理到既有十分的韧性又要有一定的硬度.
2-2由于销的应力集中大多集中在根部的园角R处,所以,加工时如果在此部分有损伤,在这里应力集中而使脱模销折断的事常见.
三、 解决方法
3-1脱模销进行热处理.
四 由于材料的差异;
3-1没有特别的原因
五 、参考事项
4-1通常模具应有脱模销的备品备件.
塑胶模具知识--取出残留在模腔内制品的方法
1、用黄铜片硬挤进制品同模具的缝隙内,撬着使制品离开模腔,但对非铁合金型模具使用这种方法要慎重。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注塑机上应备有黄铜片(例如厚3MM、宽300MM、前端模成刀状的黄铜片)
3、用螺丝刀来替用会使模具发生重大损伤。
4、既无法切断又无法裂开的制品,用以上所讲得黄铜片直接用锤子轻敲打入制品,但是,这样有可能使模腔表面凹进,所以只能在制品的表面和模型表面弄裂,不要碰伤模腔表面。
5、为了切断制品也有直接用喷灯加热的方法,这只是对大型的场合才有效。但是要注意必须远离可燃物。对小型的场合可使用‘35取出残留在注口内料头的方法第4点’方法取出。
6、果有一小部分怎么弄也无法取出的制品残块,使用这种材料的溶剂(例如丙酮等)涂布在上面,待溶解后用黄铜棒敲出,但要注意溶剂不要靠近火种。
7、去掉残留制品德模腔表面,用布擦洗干净并喷涂上脱模剂。但要注意脱模剂对制品的二次加工(涂布,溶接等)有影响,使用时要慎重
塑胶模具知识--防止模具生锈的方法
一、模具生锈的原因;
1-1、 成型材料分解的生成物。
1-2、 模具的回潮。
1-3、 手汗。
二、 相关联的知识;
2-1、成型材料分解的生成物(气体、残渣)对模具的腐蚀的最常见。为了防止模具生锈使用最广的是对模具型腔进行镀铬处理,但镀铬处理不能充分解决问题,因为分解生成物对销孔很深的部分也有腐蚀。而这些地方正是无法镀到的地方。
2-2、模具冷却到回潮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湿气在模具表面回潮而产生水珠,就会发生生锈现象。
三、 解决问题;
3-1、短期对策;用手拿布轻擦模腔表面。对成型材料进行充分的干燥,下降料筒温度以防止材料分解。
3-2、长期的;把制品材料变成分解生成物对模具没有腐蚀的材料。
四、 由于塑料材料的差异
4-1、容易分解的材料,如PVC、POM、EVA、PC以及发泡材料等。因为分解生成物对模具有腐蚀作用,应对模具进行镀铬处理。
五、 参考事项
5-1、当暂时停止成型时,对模具型腔喷涂防锈剂,然后闭合模具。
5-2、模具长期停止使用时,对模具外部及活动部位等涂上一层黄油。
35、取出残留在注口内料头的方法
1、 在注嘴侧使用粗铜棒尖头对准模具注口料轻轻敲打,有稍微移动后,使用细铜棒捅出。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注塑机上应备有比注口直径小的若干细铜棒(例如直径4MM,长300MM,前头磨尖的黄铜棒)和一跟较粗的黄铜棒(直径12MM前头磨尖)
3、 如果使用螺丝刀来代用,模具就会产生重大损伤事故。
4、从注嘴侧无法捅出时,使用一根铁线(约直径4MM前头磨尖)用酒精灯之类的加热器加热之发红,从模具型腔侧捅入注口料,代充分冷却后用钳子夹住取出,这时钳子的下部必须放入黄铜板(或布条)以防止损伤模具取出注口料。
5、使用以上的方法都无法取出注口料时,使用这种材料的溶剂(例如丙酮等)涂布在上面,待一段时间后材料溶解后,用黄铜棒慢慢取出,但注意火种不得靠近。
6、 取出后在注口孔内用气体吹净,喷涂进脱模剂,进行正常生产。
  
收录时间:日 19:50:54 来源:爱模具 作者:匿名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喜欢此文章的还喜欢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模具常见表面处理方法_模具_中国百科网
模具常见表面处理方法
      模具在工作中除了要求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外,其表面性能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这些表面性能指: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摩擦系数、疲劳性能等。这些性能的改善,单纯依赖基体材料的改进和提高是非常有限的,也是不经济的,而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表面处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是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复合处理技术,改变模具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又可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虽然旨在提高模具表面性能的新处理技术不断涌现,但在模具制造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渗氮、渗碳和硬化膜沉积。渗氮工艺有气体渗氮、离子渗氮、液体渗氮等方式,每一种渗氮方式中,都有若干种渗氮技术,可以适应不同钢种不同工件的要求。由于渗氮技术可形成优良性能的表面,并且渗氮工艺与模具钢的淬火工艺有良好的协调性,同时渗氮温度低,渗氮后不需激烈冷却,模具的变形极小,因此模具的表面强化是采用渗氮技术较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
  模具渗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模具的整体强韧性,即模具的工作表面具有高的强度和耐磨性,由此引入的技术思路是,用较低级的材料,即通过渗碳淬火来代替较高级别的材料,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硬化膜沉积技术目前较成熟的是CVD、PVD。为了增加膜层工件表面的结合强度,现在发展了多种增强型CVD、PVD技术。硬化膜沉积技术最早在工具(、刃具、量具等)上应用,效果极佳,多种已将涂覆硬化膜作为标准工艺。模具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涂覆硬化膜技术。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硬化膜沉积技术(主要是)的成本较高,仍然只在一些精密、长寿命模具上应用,如果采用建立热处理中心的方式,则涂覆硬化膜的成本会大大降低,更多的模具如果采用这一技术,可以整体提高我国的模具制造水平。
收录时间:日 05:24:48 来源:国联资源网 作者:匿名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喜欢此文章的还喜欢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外伤处理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