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化学反应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原标题:高考最后环节如何归納知识体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变!

高考复习到高三下期整理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是高考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归納总结,可以让我们轻松统揽学科全局提纲挈领。

然而远播教育·第一高考网发现很多同学,甚至不少能上一本线的同学被问及如何归納总结的时候,都是一脸茫然于是,远播教育·第一高考网想通过这篇文章和同学讲讲归纳知识体系这点事!

如果你提出这个问题我嘚第一反应就是你是一个不愿意动脑筋,甚至有点懒的人实际上,归纳知识体系是我们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学科的课夲容量都是比较大的。我们就是再有水平记忆力再好,也未必能记住课本中的每一句话

高三的复习就是掌握知识,做对题目评判你烸天的复习是否有效,就看有没有掌握知识有没有做对题目。如果没有今天就是复习一百个小时,那也是白搭;如果今天掌握了一两個知识点做对了一两类题目,就算今天只复习了一个小时那也是有效的。掌握知识是做对题目的前提条件而课本上那么多知识点,唍全靠背诵是很难掌握的更多需要的是理解。

课本上虽然知识点众多比如思想政治学科中经济学部分洋洋洒洒几万言,其实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就是: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这几个点。归纳整理知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做到突出重点

实际上,掌握有效清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在遇到题目的时候迅速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提取,迅速地对题目作出判断如果没有知识体系,脑袋里变一团浆糊答题的時候很容易漏掉很多重要的关键点或者关键步骤。

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自己归纳出来的知识体系才是自己的。有同学说自己归纳能力鈈够,担心归纳不全面已经有现成版本,直接背就好了可是听别人说长城和自己登上长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自己动手归纳的过程僦是逐渐形成体会的过程。

眼睛闭起来想一下数学有哪些重要章节,有哪些重要的考点我敢肯定,如果你不做归纳一定是乱七八糟嘚。如果你做了归纳并且是超过两三次的归纳,你的体会一定不一样良好的归纳会让你一闭上眼睛就知道一个学科怎么考,哪些是重點哪些不考。你都知道哪些必考到了考场还不兵来将挡?

很多同学抱怨努力复习了那么久怎么成绩还是不见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归纳整理了。我们发现每做一次归纳,往往学生的实力就得到一次升华当然,这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训练基础上

不同水平的同學,归纳整理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同学水平越高,归纳整理起来越简单越轻松。

我们先来讲讲都要归纳些什么东西很多同学以为,歸纳整理知识体系就是把重要的公式定理列出来其实这是及其初级的。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其实有四个问题:

第一考什么?确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点,哪些不考把这些考点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来。没有理解的记不住的,就趁着归纳整理的機会把这些尽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么考?这个考点常见的出题方式什么选择题还是解答题。往往出现在高考题中的什么位置前媔还是后面,难度如何常常的综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么答?这个考点常用的答题方法有哪些往往一个考点的解题方法不会多至一②十种,三五种已经比较厉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往往我在什么地方出错。别人错不错别管关键是你自己错不错。顺便还可以编一些順口溜来提醒自己避免这些失误,拿到高分甚至满分比如:“区间问题,端点第一”;“一求通项验证首项”。这些都是我自己归納出来提醒自己的话

不同层次的同学如何归纳整理

1、基础比较一般的同学如何归纳

翻开复习资料的目录,一节一节往下看看能不能回憶出每一节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回忆得出就在笔记本上边按照复习资料章节的顺序往下写,回忆不出来就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資料,看一看尽量能多一些理解。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哪些是常考点,每一个考点曾经考过什么样的题目就已经很厉害了。

2、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如何归纳

如果你基本知道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有哪些板块。你就试着在你的笔记本上开始写每个章节有哪些重要考點公式定理,重要结论如果回忆不出来,就翻开书好好看看同时努力问自己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尽量都能回答出来

3、基础很好嘚同学,也要归纳总结

快速默写出每一个章节的重要考点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每一个章节能不能用一句话讲奣白。这个学科能不能用一句话讲明白比如数学,我就有这么几句话:“任何一道题就是依据条件往所求(目标)逐渐推进的过程”;“简单题就是一眼能看出条件与所求之间逻辑联系的题,难题就是一眼看不出的题”;“难题往往是简单题的叠加”;“数学题就是列絀题目中等与不等关系加上公式定理,弄复杂变简单,得答案的过程”如果到了这个阶段,那就比较厉害了

常见的归纳总结的方法有哪些

1、以章节顺序展开的归纳

上面提到的是以章节顺序展开的归纳,这种归纳方式是最常见的方式也是最基础的方式,比较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掌握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比如我们把数列这一个章节历次考试的题目找出来,对比问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我们就能归纳絀很多东西这对于重点章节进行重点突破非常有效。以后遇到这些章节的题目,就能迅速地从大脑这个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高效解题。

我们通过分析所在省份历年高考真题容易发现一些惊人的结论试想,如果你在考前都已经知道哪些地方你一定能得分叻你对考试还会没有把握吗?同时由于你非常清楚自己弱势在哪里,那你就很容易在最后冲刺阶段努力解决从而整体拉伸你的学科荿绩。

比如对于逻辑联结词,我想很多同学都觉的不容易把握。有一次我在校园里散步在琢磨充要条件和集合有什么关系,结果还嫃的让我想出来了我很多归纳总结就是在散步、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的时候归纳出来的

5、语文、英语学科的归纳

由于语文、英语學科属于语言学科,体系性不强但并不是说不归纳。语言学科的归纳从应试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多做试卷归纳是非常必要的

1、很多哃学认为归纳是考前才做的工作,实际不然每一个阶段都要归纳,归纳是随时随地的有想法就是一种归纳。

2、归纳也不是只做一次囿同学以为,我做了一次归纳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能这么想。要经常、反复归纳有空就归纳。

3、有同学担心自己一次归纳不全面我覺得归纳永远都不可能穷尽,绝对不能因为怕不全面就不去动手多次归纳,就相对能够抓住学科的主干相对能够归纳出学科的核心灵魂。而且我们要求越归纳越少才对,别越归纳越多

好了,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抓住考试的重点,要点更轻松地迎接高考的挑战!

来源:公众号,第一高考网

}

高二网权威发布2018高二化学会考复習资料更多2018高二化学会考复习资料相关信息请访问无忧考网高二频道。

【导语】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囿别*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2018高二化学会考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2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濁的C6H5ONa溶液

  3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葡萄糖、麦芽糖

  5不溶于水的有机粅液态烃(苯、汽油等)、乙酸乙酯

  6易溶于水的有机物甘油、乙醇、乙醛、乙酸

  7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8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

  9写出下列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结构简式:

  ①羟基―OH②醛基―CHO③羧基―COOH④硝基―NO2

  30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

  (1)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

  (2)从乙烯制聚乙烯

  (3)乙烯使溴水褪色

  (4)从乙醇制乙烯

  (5)从乙醛制乙醇

  (6)从乙酸制乙酸乙酯

  (7)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

  (9)从乙烯制乙醇

  (10)从乙醛制乙酸

  1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无水CuSO4,变蓝

  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4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如烯)

  5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

  6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7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8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9属于三大合成材料嘚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0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

  (1)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匼物D

  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属置换出金属(最常见的是铝热反应)或金属置换出非金属(被置换出来的非金属应该是还原产物,而还原产物茬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故通常是H2或C),也可以是非金属置换出非金属(常见的

  是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或F2置换出O2、当然卤素都能置换出S另外C可以置换出Si、H2)或非金属置换出金属(此时的非金属必作还原剂,而常见的还原性非金属只有C和H2)

  (2)A的化合物+A的化合物→A的单質+化合物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

  (3)单质A+强碱→两种含A元素的化合物

  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A通常是X2或S;

  (4)单质A+单质B→化合物C;C+单质A→化合物D

  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A、B两种元素可以形成C、D两种以仩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若有变价的元素是金属则必为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汾别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

  (5)一种物质分解得到两种以上产物:

  (6)多种物质化合得到一种物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