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镜头语言特点中延时摄影属于什么镜头运动方式

格式:PDF ? 页数:2页 ? 上传日期: 21:06:32 ? 浏览次数:106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指长时间定时定格延时拍摄亦稱低速摄影或定时定格摄影,是以一种较低的帧率拍下图像或者视频然后用正常或者较快的速率播放画面的摄影技术,是一种定时、间斷记录并以明显变化的影像再现景物缓慢变化过程的手段在一段视频中,物体或者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現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

在影片中使用延时摄影这个技巧经常能制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影片,从自然纪录片镜头语訁特点到生活剧集,再到简单的故事片等等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延时摄影通常应用在拍摄城市风光、自然风景、天文现象、生物演變等等题材上

主要器材:单反相机、三脚架
辅助器材:定时快门线、延时轨道、镜头滤镜等。

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延时摄影需要等时间間隔拍摄一系列照片,不太可能完全用手按动快门很多相机不具备间隔拍摄功能,这就需要外部定时器了

装有步进电机与快门控制器嘚摄影轨道。通过精密的电子和机械控制使相机每拍摄一张照片便在轨道上移动一定距离,达到移动拍摄的目的延时轨道是一种比较專业延时拍摄设备。

主要分三种一种ND镜,用来过滤光线减低镜头进光量;第二种是滤色镜用来调整拍摄体的自身色彩;另一张是星芒镜,鼡来调整光斑形状

延时摄影的拍摄需要稳定的拍摄平台,任何的晃动都会造成后期视频画面抖动晃动三脚架可以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对于大范围位移延时三脚架更是不能缺少。稳定压倒一切一定要将摄像机牢牢固定在坚固的三脚架上,避免刮风等原因造成摄像机嘚晃动导致拍摄失败

准备充足的备用电池、储存卡,延时拍摄一般要工作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所以一定要根据所需素材的时长准備充足的附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接通交流电进行拍摄

M档,ISO手动光圈通常不宜过小,小光圈虽然能带来大景深但也会带来镜头囷CCD上灰尘的印迹以及光线的衍射。F8往上都是比较合适的光圈白平衡手动,可以用预设也可以手动调节K值。关闭机身高感降噪、关闭机身自动暗部补偿(尼康的D-lighting佳能的高光优先模式、索尼和宾得的自动HDR)
注意点:在傍晚和日出的时候,光线变化较大根据经验,冬季30分钟內光线变化最高可达3EV,请适当调整曝光

只需要设置INTVL选项(永诺MC-36b),这一项是每次拍摄的间隔时间比如在拍摄城市白天的车流和行人時,间隔时间设置为1秒机身设置快门速度在1秒以内。在拍摄城市夜晚的车流时间隔时间设置为2秒到5秒之间,机身设置快门速度为间隔時间减1(例:间隔时间为3秒,机身设置快门速度为2秒)在拍摄天空云层运动时依云层运动速度,设置间隔时间为3秒到10秒不等云层运動速度越慢,间隔时间最越长

拍摄时长(分钟)=间隔拍摄的时间(秒)×24×最终想要片段的时长(秒)÷60
拍摄张数=24×最终想要片段的时长(秒)
例:最终想要一段20秒的延时摄影片段,间隔拍摄时间为3秒那么拍摄时长为:3×24×20÷60=24(分钟),拍摄张数为:20×24=480张
注意点:一般盡量多拍假如需要一个10秒的片段,那么最好原始片段在15秒到20秒为视频后期的转场留下空间。

准备充分后就可以开始拍摄了例如按照24幀的视频来算,一段15秒的视频需要360张照片如果4秒钟一个时间间隔,则至少需要24分钟时间来拍摄

将拍摄好的照片导入lightroom或PS中,使用批处理對全部照片使用相同的操作调整这里以PS为例,教你进行批处理
1、打开ps软件,选择文件>自动>批处理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执荇操作的动作命令然后定位到源目标文件夹,即所需要修改大小的图片所在位置然后,点击确定

当然,后期制作决不只有拼合照片這一点一段优秀的延时摄影视频需要加入音乐,而且应用大量的剪辑片段
那么面对成百上千张序列照片怎么能成为一段连续的视频?丅面我们使用PR为大家讲解

打开软件,在导入素材时只需要点选序列导入导入后的片段就是一段成型的延时摄影,十分简单注意,一萣要点选序列导入否则,导入的素材就是单针的静态图像如果出现素材中断的情况,请检查你的文件名是否是连续的

针对某些视频需要稳定处理的,我们可以把片段导入到Adobe After Effects中然后利用AE自带命令变形稳定器加给片段即可。就这样我们把不同的延时镜头放在一起进行剪辑配乐,最后就形成一段完整的作品

}

晨风小编在一文中介绍了延时摄影得到不少朋友的点赞,不仅被它的大场面给震撼到还对这个技术非常感兴趣,今天晨风航拍分以下十个部分描述由于文章较长,將分三到四个章节讲解试图解开Zweizwei超级运动控制延时摄影之谜,该文感谢色影无忌的摄影大师lymex的热情解读

       这是延时摄影最基本的要素,否则对于云彩、慢速运动物体画面将失去起码的连续性。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一般是机内定时拍摄或采用定时快门线,确保拍摄间隔一致当然,有些时候可以欺骗一下在无云、较大间隔的场合,时序参照物不多可以进行非等间隔曝光,这样便于采用手工快门即便是有云的场合,拍摄间隔相差15%也一般看不出来

 视频需要匀速移动,而在时间间隔相等的前提下匀速就是等距离。每次拍摄等距离迻动是自动滑道的一个特性也是运动延时摄影的另一个基本要素。同样人工移动也必须遵从这个原则,每次移动的距离偏差不要超过15%否则拍出的画面就能发现一顿一顿的。至于每次到底移动多远的距离要视运动方式、主体距离和自己的偏好来确定。每次移动的距离樾大角度的变化也越大,最后视频的画面运动就越快一般的原则是,距离主目标越远则每次移动的距离就可以越长换算成角度,横姠拍摄时每次移动的视角变化为/programs/view/oAHQdLWYsrA/

D、车上架设三脚架或用某种方式固定相机由于汽车轮子大、轮距大、轴距长,对于小坑洼不敏感拍摄鈈用对准,拍摄速度很快这种方式很久之前就被采用,被称为drivelapse但以前大多是长距离、纵向拍摄为主。这里的drivelapse主要是横向拍摄、拍摄建築等人造目标为主、开车距离有限、开车速度极其缓慢


 一段延时片大约有100张到200张,拍摄间隔只有10秒到15秒如何又准、又快的移动到下一個预订位置的确是一个问题。常用方法之一是利用广场、步道上的铺装花纹/方砖每步一块砖,或者每两步一块砖方法之二是自己事先莋好标记(对于铺装不均匀或者干脆没有标记的场合),方法三是脚步法每次移动一步,尽管难于精确控制但速度最快,适合地面没囿任何标记也不便于自己做标记的场合。
       从定位的精度看横向拍摄对于行走是否走直线不敏感,稍微偏离也没有关系但纵向拍摄对於是否行走直线就很敏感,尤其是近处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包括露出的地面)不走直线就可以发现明显的晃动,这样的瑕疵甚至在Zweizwei、Dan、Sasha嘚延时片里都有出现另外,纵向移动时可以拍下待行走的地面那样就不宜在地面做标记了。
       如何在纵向移动的时候使得相机机位能够精确的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与地面的标记精确重合?最早的大地测试定位方法是用细绳挂铅垂但这种方式不适合快速拍摄,因为铅垂摆動稳定需要时间。现代大地测试都用光学望远镜的方式一边观察一边调整,速度也是非常慢我想了一个办法:三线悬垂,解决了这個问题:
三根柔软的线(图中绿色)悬挂一个铅垂这样就不会有任何晃动,移动后马上稳定三根线的位置使得腿部很难碰到,而且由於是柔性的万一碰到会很快复原。搬动三脚架的时候悬垂直挺直接就可以定位。


       对准就是让相机的CMOS的一个固定点始终对准被拍摄物体仩的焦点也就是让物体的这个焦点在最终照片上始终保持在同一个位置。对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A、个是用相机本身嘚光学取景器,利用取景器里面的某个对焦点的某个角对准被拍摄物体的焦点这种方法速度快,但对拍摄者要求很高对准精度有限。甴于相机的取景器在标准镜头的场合不仅没有放大而且还是缩小的。拍摄一般用广角镜头这样目标看起来就更小了少许移动在取景器裏看不出来,因此对准精度比较低另外,在相机前方加有高密度中灰镜(ND400以上)的场合光学取景器非常暗,使得取景实际成为不可能

B、再一个方法就是外加瞄准器,比如用小型望远镜装在热靴上望远镜的目镜带有分划板或十字瞄准丝,每次移动后可以精确对准下媔的照片中我用了一个5×20的高尔夫测距望远镜。


这种方法的对准精度会比较高因为望远镜都有较大的放大倍数,但问题可能有三个:一個是如何稳定而可靠可调节的装在热靴上(我用的是望远镜寻星镜架、热靴接口);另一个是望远镜视野小不容易一下子找到目标(我鼡的是较低倍数的5倍);最后一个是调节速度可能比较慢,因为要首先调节水平然后再一边观察一边对准,两次观察的方式不同不能哃时进行。当然这种方式很适合采用微动云台例如曼富图410的场合,水平和对准本来就是分别调节的还有一种光学取景器是给拍鸟用的,但也适合拍运动延时片:
放大倍率1也就是没有放大(也没有缩小),前面的镜子是一个半反半透镜后面有LED发光,通过半反膜反射回來进行瞄准由于大部分相机的取景放大是/v_show/id_/programs/view/9J9ZVly0Fi0/

       这个拍摄过程要在家里反复练习,做到又快又精确各种调节可以同时进行。我可以做到平均拍摄周期10秒最差12秒。当然最好像我这样手按快门而不是用定时器,那样万一没有调节好就麻烦了而延时片并不在意1、2秒的差异。


       对於佳能相机LV放大后没有红框,那也不要紧可以找一块透明不干胶贴在LCD的保护屏上,上面用记号笔做一个十字的对准标记
       这种拍摄也鈳以用上述提到的微动云台,那样调节俯仰与调节水平可以分开进行尽管可能速度慢一些,但可以调节到比较精确

五、后期半自动稳萣处理        移动三脚架改变机位拍摄出来的系列,如果不经过后期稳定一般是惨不忍睹,至少是晃动、抖动很大很多非编软件提供了针对掱持视频的稳定功能,比如Final Cut Pro当然少不了功能强大的Adobe After Effects(简称AE)。早期的AE本身有自动稳定功能可以进行位移晃动补偿,或同时可以选取两點进行摇动/旋转补偿但除此之外,但提供了一些辅助方式可以手工逐帧处理另外,AE还有一些插件可以实现稳定比如SteadyMove Pro。


       无论如何后期稳定是个细工技术活,因为要处理到一个像素的几分之一以下才能在视觉上察觉不到不理想。稳定可以大体分为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動三类下面看一下半自动稳定处理的具体方法如下(适合AE CS4、CS5):
1、首先打开照片序列素材,建立合成和素材图层;
2、双击该素材打开素材图层视图,内存预览;
3、在“窗口”菜单里打开“跟踪”面板同时把时间序列光标放在序列大体中间位置。
4、在“跟踪”面板中选擇“稳定”则画面上就会出现一个双框标志,其中外框是相邻帧的搜寻范围拍摄的质量越好就可以把这个范围定的越小,这样跟踪精喥就高;内框是特征物通过移动这个双框,套住一个中心特征点(最好是拍摄的焦点但要特征分明、反差强烈的),这样理想情况下AE僦可以把系列中的每个画面的这个点对齐选择这个点之前,要进行内存预览多看几遍,才能选择出合适的点位
5、在稳定对话框里勾選“旋转”,这样会出现另外一个双框在画面的边缘(尽可能远离第一个双框)找一个平行于拍摄相机的临时特征点,把双框套上由於这第二个点必定前后帧位移大,跳动也大因此外框要适当加大。
6、先手动单帧、逐帧向后分析这一步主要目的是得到永久性的旋转穩定,同时进行大体的位置稳定单帧分析的原因,是旋转稳定在较大范围的机位移动场合下很难得到一致的结果有问题可以停住回退┅格。全自动分析的话出了问题要全部回退。
7、单帧分析的过程中要严密监视跟踪点尤其是画面跳动较大的场合,若发现跟踪点偏离叻目标要按Ctrl-Z回退一格,扩大跟踪范围重新单步分析实在不行要另换跟踪点。
8、分析到尾部后把时间光标放回中间部分的起始跟踪点,然后向前单步分析过程类似。
9、分析完毕会自动生成“动态跟踪”,内有两个跟踪点的关键帧数据预览,满意后用鼠标点击跟蹤面板右下角的“应用按钮”,这样AE就生成另外一个纠偏系列在合成画面里就可以抵消画面的抖动和旋转。再次对“合成”进行内存预覽就可以看到软件跟踪后的稳定效果,如不满意则要吸取经验重做如个别有位移较大的帧可以手工修改,但旋转校正必须在这一步做恏否则手工改动非常麻烦。这部分技巧很多需要自己慢慢摸索,也可以参考相关资料比如我要自学网稳定跟踪一节:

 本来这也属于後期处理的一部分,但由于很特殊也很复杂因此独立出来。手动修改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手动逐帧位移的方法让画面稳定修改仍然是茬AE中进行,具有最强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当然比较费时。本方法是个人摸索出来的不一定是理想方法,更不会是唯一方法另外,此法呮适合位移不适合其它调整(比如旋转、缩放)。


       为了能够调整位移首先要知道是否位移了、位移了多少。这个其实很好判别画面仩找一个固定点,通过预览就能了解到这个点的大体位移情况通过放大画面可以看得更清楚,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做标记就能知道精确嘚位移
       焦点就是画面主体中很明显的一处人为选择的关键点,这一点要处理成在系列画面中为一个不动点焦点在拍摄前就应该计划好,后期处理就可以同一个焦点这样画面才不至于调节过大。焦点也可以是多个分段进行。焦点一般要选择主题画面的中间位置具有奣显特征、有较高的反差同时基本不随画面而改变的点。
2、定下并标记屏幕对应焦点
       为了能让焦点固定必须在屏幕上标记一个参考点。顯示比例放在50%(或33%若精度差一些的话),通过AE内存预览查看焦点大体移动范围和平均中心,用不干胶纸剪成两个箭头贴在屏幕上,洅次预览用手型符号移动屏幕,使得画面焦点平均位置大体对准标记点
       时间标尺放在初始位置,打开“变换”中的“位置”开关这樣就自动生成了第一个位置关键帧,通过改变其数值就可以实现画面的位置的变动
4、位置调节,用光标键进行目标是把画面的焦点与屏幕上的标记点重合。由于显示分辨设置在50%因此每键入光标键一次,就移动两个像素因此速度不会很慢。移动重合要对X和Y都进行当嘫也不要求非常精确,因为还有后续步骤
 调节好第一点的位置后,按PgDn键时间标尺就移动到了下一帧,就可以再次用光标键对下一画面進行操作以此类推,直到完全调节完毕由于调节的过程中只涉及PgUp、PgDn和4个光标键,因此可以双手操作熟练后速度会很快。全部做完后用PgUp逐格回退,看是否有较大偏差如有可以随之调节,感觉差不多了预览一次确认这样下来的结果,对其精度就可以达到几个像素的級别;
6、把显示比例改成100%这样按一次光标键就移动一个像素,再次用手型光标移动焦点让大体对准然后重复上述4、5的工作,只不过这佽属于细调了
7、把显示比例改成200%,这样按一次光标键就移动0.5个像素再次用手型光标移动焦点让大体对准,然后重复上述4、5的工作只鈈过这次属于微调了。
8、事到如此对准精度基本可以达到0.5个像素之内,要求不高的就可以了因为数码相机即便1200W,一个像素只相当于HD视頻的半个像素要求更高的可以在400%的显示比例上再做一次精细调节。也有人会问像素最小不就是1吗,怎么能出来半个或1/4像素其实,软件都是通过插值的方式得到亚像素的而由于集体动作的原因,视频画面的某个帧即便移动1/2个像素也会有较明显的感觉。

       至于手动调节旋转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画面有旋转主要是因为拍摄的时候机器没有完全调节到水平位置。其实对于单幅照片水平线误差调节到0.5喥以下就难于察觉了,但对于延时摄影有画面之间互相参照对比,因此水平必须调节到0.05度以下才能抖动不明显,要求高的要调节到0.02度


       首先应该了解画面是否有了旋转、旋转了多大。就这一点可能就令人头疼因为有些画面没有什么水平或垂直的参照物。一下图片还不錯底座是个水平的平台,无论怎么旋转都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有了参照物接下来如何调节也是问题。AE只有小键盘的“+”、“-”符号莋为快捷键但每次是调节1度的,这太大了而且步进数值不能更改。不知道高版本的AE是否可以这样就必须手动输入角度数字,改起来僦很麻烦而且不直观。

判别和校正旋转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在边缘处能明显看出因拍摄旋转而引起跳动的位置标定多组特征物进行哏踪。


这种办法目前我正在探索主要思路就是,谁看起来不好就把谁作为特征物进行画面跟踪,看变化趋势然后与理想的变化规律莋对比,最后进行手动画面校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纪录片镜头语言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