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喝茶有什么讲究说一下,你们那里有一种叫土什么茶?

饮茶是广州人饮食习惯 点解广东人饮茶一定要去茶楼?|广州|早茶
饮茶是广州人饮食习惯 点解广东人饮茶一定要去茶楼?
08:32:00 羊城网
饮茶是广州人历史悠久、雷打不动的饮食习惯。若说到茶楼饮茶,便意味着吃点心。过去,如果光喝茶,叫“净饮”,是要“双计”的,即多收一倍茶费。饮茶刚从广东传播出去时,很多人都不明白老广们为什么不能在家泡壶茶喝,还要辛苦地跑到外面去喝茶。后来,当饮茶文化完全铺开,许多人都对广东的这项饮食传统趋之若鹜,最后连老外也学着老广们说要“yam cha”,要吃“dim sum”。广州人饮茶,点心种类繁多广州人的茶市分早、午、晚三场。广州人把饮早茶称为“叹茶”,至今仍流传着“叹一盅两件”的口头禅,即享受一盅香茶,两件点心如马蹄糕、萝卜糕、虾饺、排骨、凤爪、牛肉丸、烧卖等。“叹茶”的关键在于“叹”字,令早茶区别开了早餐――吃早餐只为填充肚子,而早茶的着眼点则在于“叹”。叹者,长长地舒一口气之谓也,悠悠然淡定享受生活之谓也。清早起来,口带涩味,饮杯香茶,清净口腔,醒神提气,再食点心,更能体味到之“美”。下午茶往往与商务活动有关,通常是约请客户一起边喝茶边谈生意。晚茶实际上就是夜宵,不过现在因为茶市利润低,人工高,让很多酒楼觉蘩赏迹追状右共璨枋小俺吠恕保共枰盐酢“饮茶粤海未能忘”,叹早茶,确是广州的一道风景。现在,一些细节或有改变,但人们享受生活,淡定地“叹”的本质,却始终如一。叹早茶者,多半是退休老人,老伴们共享二人世界,或是老友聚会。“一盅两件”,花费不多。据茶楼经营者说,早上茶市获利很微。不过,茶客盈门,既可方便市民,也可带旺饭市,一举而两得,正是广州商人的聪明处。早茶的起源旧时的“一厘馆”在咸丰同治年间有一种馆子叫“一厘馆”,它的设备很简陋,木桌板凳,供应糕点,开口挂一个木牌子,写着“茶话”两个字,为客人提供一歇脚叙谈,吃东西的地方,后来出现了“茶居”,“居”就是“隐”即躲起来,也是为了提供一些有闲的人消磨时间的好去处,后来规模大了才改名成茶楼。当时佛山经营茶楼的人,都买下土地建几层高的茶房,然后全栋用来经营大型茶楼,大茶楼越来越多,此后,广东人开始有上茶馆的习惯了。还有一种叫“二厘馆”也供同样的点心,区别在于价格和设备,茶楼的茶资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馆的茶资只需要二厘,相差甚远,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楼有些分等级,楼上比楼下的贵,因楼上有空调(或电风扇)而且地方较宽敞之故。饮茶礼仪:叩手礼广东人在别人替自己斟茶时,习惯以“右手食指与中指微屈”,叩击桌面以表“谢意”。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广东人斟茶方式特别,于是学着给随从斟茶。随从十分惊吓,又不能行跪拜礼而暴露天子身份,于是以手指微屈向皇上行“跪拜叩头”礼,以后此手势发展成为感谢的表示。羊城网&
转载请保留本文地址:
扫描上面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
本网转载仅为个人收藏,无商业用途,文章和评论中所有描述和言论均为原作者和网友看法,与本网立场无关,删除与联系请发邮件至
粤西网&粤ICP备号罗定E天空APP
图文大播报
查看: 13879|回复: 46
广东26个大姓迁徙图,罗定人赶紧看看你的祖先来自哪里?
在线时间 小时
身为广东人的你想知道祖先来自哪里吗?是帝王家族还是书香门第?最新广东26个大姓迁徙图,看看有没你家的!
历史故事:岭南第一大姓
陈姓位居广东省十大姓氏榜首,为岭南第一大姓。广东陈氏俊才辈出,在岭南文化发展每一节点上,几乎都产生了望重士林的学者、名臣。
9e32c2ae62e.jpg (8.79 KB, 下载次数: 9)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氏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fdca2bfc3d53ab.jpg (10.83 KB, 下载次数: 2)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全国黄姓族人广东最多
广东是黄姓族人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数的19%。黄氏族人在汉末至晋初从江南入粤,到了宋代,东南黄氏大族峭山公第九子黄化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其子孙遍布闽、粤各地。
bad324ee6edbb51fb9e949.jpg (11.6 KB, 下载次数: 4)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珠玑巷因张氏祖先得名
珠玑巷中现存有张昌故居,张昌是张九龄的直系后代,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廷闻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敬宗巷才改名为“珠玑巷”。
8dc2c2b8f90dded14a55c.jpg (13.5 KB, 下载次数: 8)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近代出过不少著名人物
是西江流域第一大姓,也是粤语区最具代表性的姓氏之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著名梁姓人物中,多数出自广东,如梁启超、梁经国等。
a3ee74bdca6d874a74feb7.jpg (13.04 KB, 下载次数: 8)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商朝比干是林姓始祖
林姓出于商朝的比干,相传,比干被纣王剖心之后,其怀有身孕的夫人逃至河南长林石室中生下一子。周武王以其出生地赐姓林,并赐名坚。林坚就此成为林氏得姓始祖。
569dca10f13bfb780777cf.jpg (10.13 KB, 下载次数: 5)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刘广传生14子人丁兴旺
刘开七被尊为刘姓入粤始祖,其子刘广传生14子,86孙,360个曾孙,人丁繁盛,故明清以后刘开七的裔孙,纷纷向内地及海外迁移扩张。
aeb29f4dfea0e3c.jpg (12.43 KB, 下载次数: 11)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大都是吴霸后裔
吴霸年轻时就孟勇过人、曾带兵驻扎浈阳(今广东英德)。吴霸招徕流民进行拓荒垦殖。人们感激他的功德,将他驻守的山取名叫吴山,以纪念他的开拓之功。
e73c6d21f71808ddad5eb54b37a96de0.jpg (10.27 KB, 下载次数: 15)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肇启广府文化的南徙者
相传公元1131年,罗贵从南雄珠玑巷带着36姓共97家南迁到冈州(现新会),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罗贵也因此成为肇启广府文化的南徙者。
30c0c852ff1fde12038f44.jpg (10.5 KB, 下载次数: 9)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杨云岫仙游享寿92岁
广东梅州杨氏客家由64世杨云岫开基。杨云岫由进士官拜都御使出刺潮阳,于梅州水南里筑室建轩而家,在任仙游,享寿92岁。三子杨思聪,宋代状元,居梅州城。
bfc6b1d376cf5de421c7e9.jpg (13.8 KB, 下载次数: 4)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周敦颐子孙迁往岭南
周氏家族中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后代人口最盛。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周敦颐曾南下广东,为官四年。其子孙也步武先祖行踪,陆续迁往岭南定居。
dbeceb569bdbcf04fc5b4efbc5174702.jpg (12.34 KB, 下载次数: 1)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第一大姓在粤比例最低
王氏为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但王氏南北分布不平衡,广东王姓的比例在全国各省的排名中最低。
11be713e6f3bf1c4f660.jpg (12.32 KB, 下载次数: 12)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汉俚民族融合里程碑
1600年前,北燕王族与百越首领的旷世联姻,成为汉俚民族融合的里程碑。冯氏家族是来自龙城(今辽宁朝阳)的北燕王室之后。冯氏先人冯宝的妻子被誉为“巾帼英雄第一人”的俚族首领冼夫人。
f0cb03b22cbc948f83124.jpg (11.44 KB, 下载次数: 4)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后人任十三行行商首领
1757年,清政府宣布仅留广州“一口通商”,潘振承通过三年努力一跃成为十三行行商首领。到18世纪80年代,潘氏家族的商贸事业达到最高峰,潘振承也以“潘启官”的大名传扬四海。
b3a41bc9e131d7c98ede1d.jpg (11.84 KB, 下载次数: 8)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千年来最富有的人之一
1834年,怡和行商伍秉鉴的个人资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是当年“全世界最有钱的商人”。2001年,《华尔街日报》评出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中,伍秉鉴是唯一一位以商人身份跻身的中国人。
ca0eea360d7f8cfd60ad6f81bcbfb8c9.jpg (10.48 KB, 下载次数: 3)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读书如一日三餐般重要
中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弟子曾子著名的“吾日三省吾身”之一就是“传不习乎”,要求反省自己是否复习、思考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曾国藩也将“读书”视为家风“八本”之首。
df9b5e69c638da55ecab9.jpg (10.09 KB, 下载次数: 7)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被尊为“客家人文鼻祖”
相传南朝时,“客家人文鼻祖”程旼为躲避“五胡乱华”战乱,携百余族人迁居于今天的梅州市平远县东片村繁衍生息,教民识字知礼,传播中原文化。
a97c024c3f9488fdafd908e.jpg (12.25 KB, 下载次数: 10)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松塘村被称为“翰林村”
南海西樵镇的松塘村在明清两代至少走出了15位进士,其中4人进入翰林院。因其数百年来科甲蝉联被誉为“翰林村”。而村中古建筑也成为传统岭南乡村文化的典范,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511f0aad9ae595c09e81780.jpg (12.54 KB, 下载次数: 4)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近代中国首个留学家族
1850年,容闳考取耶鲁大学,被视为“中国留美第一人”,1855年,容闳回国,促成清廷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他们均成为中国外交、铁路、电报等行业的佼佼者。受其影响,众多容氏后人远赴海外,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留学家族。
e770aec3c65c74a5e5444.jpg (10.51 KB, 下载次数: 5)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百粤美食第一人”
江孔殷也被粤港饮食界誉为“百粤美食第一人”。他向家乡农人取经,首创“太史菜”,其中“太史蛇羹”“荔枝菌”等经典粤菜至今闻名遐迩。后来江家衰落,“太史第”的厨师流散,却无形中促成了粤菜的传播。
ae85f54d43eb252d0dc09c4.jpg (9.23 KB, 下载次数: 4)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十分注重培养人才
南宋绍定年间何氏家族定居沙湾,何氏家族很注重在族内培养人才,并形成了注重音乐的传统,民国时期诞生了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何氏三杰”。
efedddb4200.jpg (7.37 KB, 下载次数: 6)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近代中国工商业先驱”
作为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先驱,唐廷枢集大买办、洋务派官僚和民族资本家于一身,创下了许多个中国第一:主持修建中国第一条国产铁路;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开办第一家由中国人办的保险公司等。
9eb2cac7394e2badaa4a7d2.jpg (8.92 KB, 下载次数: 5)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岳飞重孙女婿移居梅州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岳飞的重孙女婿邱文兴(丘创兆)追随文天祥起兵抗元,兵败后收集残部,举家移居梅州石窟都(今梅州市蕉岭县),其父丘梦龙即为蕉岭县丘氏之始迁祖。
d33e76d6c714cfefa11dfd.jpg (10.89 KB, 下载次数: 12)
14:35 上传
蔡历史故事:抗日名将蔡廷锴
蔡廷锴成为十九路军上将总司令。曾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不能得逞。蔡廷锴等在广州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92a210be1be119f96f0b8c986fd28e01.jpg (9.47 KB, 下载次数: 4)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所有子女必须务农
方氏家族最突出的传统就是“耕读传家”,家中所有子女都必须务农,到了秋收农忙结束后就回私塾读书。子孙如果违背,他们的田地就会被族中长老没收成为祠堂的公田。
683b2b493b5f3de826b3accd.jpg (11.31 KB, 下载次数: 9)
14:35 上传
历史故事:郑信诚泰国吞武里大帝
郑信年幼丧父,被财政大臣昭披耶却克里收为养子。1766年4月,暹罗都城阿瑜陀耶城便被攻陷。郑信收复了6个月前被攻陷的首都。因为泰皇已死,所以郑信便被拥立为王。在他的统治下吞武里王朝成为泰国历史上幅员最大的王朝。
20648a7fbeb1daafdb83e01f2e55128e.jpg (11.61 KB, 下载次数: 4)
14:35 上传
在线时间 小时
同姓的都是一家的,只是年代久远,分化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没发现有姓肖的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听讲岑溪人的祖宗是罗定的
在线时间 小时
忽略了谭氏& &据老人所讲···罗定第一大姓是谭···早在600多年就谭氏祖宗就在罗定生活了·不信可以看看谭御史祠& &寿海&&已经在明代1415年当进士·
在线时间 小时
黄氏有些系南洋迁过来,,也有些系福建迁过来
在线时间 小时
有人看到我的脚尾趾说我是中原人,哈哈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岭南宁氏 于
10:38 编辑
我们宁氏是最早从中原到广东开疆拓土的,有1500年历史,还有陈氏,冯氏史称古岭南三雄。请读此文章:
古代岭南三大家族&&
23:28:49|&&分类: 珠江文化论 |举报|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客户端
& &&&◎罗康宁& && && &
古代岭南三大家族 - 罗康宁 - 罗康宁的博客
公元六至七世纪,即陈、隋、唐三朝,在珠江流域中部,崛起冯、陈、宁三大家族。这三大家族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来自中原的汉族移民,后来都融合到当地土著民族而成为其首领。因此,透过三大家族的兴衰史,我们可以窥见汉越民族融合的历程,可以窥见珠江文化走向“盛世”的历程。
一、南迁发迹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分治……从四世纪初至六世纪末,中国经历了长达三百年的乱世。无休无止的“中原逐鹿”,迫使黄河两岸乃至大江南北的汉人纷纷离开家园,迁徙他乡。“永嘉世,天下荒。馀广州,平且康。”这一晋墓砖铭文表明,当时的珠江中下游保持着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因而成为汉族移民避难的理想之所。为了安置南下的汉族移民,从东晋起,各朝都在珠江中下游增设新县,例如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在晋康郡增设侨县,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割南海、新会、新宁三郡界设置宋安、新熙、永昌、始成、招集五县,元嘉十三年(436年)于四会县的官细乡、古蒙乡、银屯乡分别设立的新招、化蒙、怀集三县。这些增设的县,都成为汉族移民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有不少汉族移民定居于俚、僚等土著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与这些土著民族逐渐融合,有的甚至成为其首领。南朝普遍推行“以俚治俚”、“以僚治僚”的政策,大量敕封土著民族首领为官,他们当中一些人也就成为集地方官与土著首领于一身的名门豪族。其中最突出的,是钦州宁氏家族、泷州陈氏家族和南路冯氏家族。
钦州宁氏原居住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其地被北魏吞占,于是举族南迁,落脚于“南平僚”聚居地区,成为南平渠帅。梁武帝时(502—557年),族人宁逵出任定州(今广西桂平)刺史,总督九州诸军。陈朝,改任安州(今广西钦州市)刺史。宁逵死后,其子宁猛力为宁越郡(后改名钦州)太守,对居住在这一带的乌武僚“修其教不易其俗”,将他们团结在一起,因而得到他们的拥戴,成为乌武酋帅。
泷州陈氏原居住于颍川郡鄢陵(今河南鄢陵县)。南朝梁时,族人陈法念举家迁至泷州(今广东罗定),“以孝义教化溪峒,所至镇俗戢奸,盗贼屏息”[1],受到当地僚人的拥戴,成为首领,并历任泷州、新州(今广东新兴)、石州(今广西梧州)剌史。民间传说他被梁武帝招为驸马,但未见于史籍记载。其子陈佛智历任罗州(今广东化州)剌史、南靖(今广东怀集)太守、西衡州(今湖南衡阳)剌史,这个家族也就成为岭表望族。当时还有一批颍川郡陈氏族人迁至西江中游,也成为土著民族首领与地方官,包括苍梧(今广西梧州)太守陈坦,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陈頵,西江督护陈伯绍,高要渠帅陈文彻、陈文戒兄弟等,他们形成了雄踞一方的势力。梁朝太清年间,时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的陈霸先起兵平定侯景之乱,所依靠主要就是这股势力。陈霸先也不断扶持这股势力,使之越来越强大,西江中游及南江流域许多土著居民纷纷改性陈,这一带成为陈氏的天下。
南路冯氏原是北燕皇族。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灭北燕,昭成帝冯弘逃往高丽,遣三子冯业率其部三百人浮海投奔南朝,途中遇风浪,船一直漂流至新会。南朝宋文帝便封他为怀化侯,授新会刺史。梁朝,冯业之孙冯融任罗州(今广东化州)刺史,“以礼义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为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墟,弦诵日闻。每行部所至,蛮酋焚香具乐,望双旌而拜,迎者相望,辄诫其下曰:‘冯都老至矣,毋为不善以婴罪戮。’都老,犹言官长也。自是溪洞之间,乐樵苏而不罗锋镝者数十年。”[2]冯融之子冯宝,自幼好学,二十岁考取功名,授高凉(今高州)太守。然而,冯氏家族真正崛起,始于南梁大同元年(535年)的“冯冼联姻”。
二、冯冼联姻
高凉郡冼氏家族,“世为南越首领,跨踞山峒,部落十余万家”[3]。早在赵佗实行“和揖百越”之时,其首领冼氏就带着两百担军用物品往番禺晋见,表示拥戴之意。赵佗便委任冼氏治理高凉,此后这个地区一直保持安定。
汉朝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之后,高凉郡成为交趾刺史部治所广信通往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的必经之地。居住在这一带的百越便利用地理优势,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历宋、齐、梁、陈,皆因而不改。”[4]这里的“生口”指出卖为奴的人,包括从海外进入的“昆仑奴”。在高州良德,曾经出土一个铸有昆仑奴头像的铜杖首,经专家鉴定是唐朝文物。“昆仑奴”来自南太平洋诸国、阿拉伯及非洲,他们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多数给当时的达官贵人做奴婢,也有少数从事商贸,终生留在中国。唐朝诗人张籍描述:“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棉裘。”良德出土唐朝昆仑奴的文物,说明当时曾有昆仑奴从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进入此地,其开放程度可想而知。经济活动促进了文化交流,来自中原的汉文化逐步传入,融合当地俚文化以及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境外文化的因素,形成南路文化。
南梁普通三年(522年),冼氏家族诞生了一位出色的女子,其名一说“阿莫”,一说“英”。她从小“善读阃外春秋”[5],长大后,“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同时喜欢习武,“能行军用师”[6]。当时冯宝所治的高凉,正好是冼氏家族居住之地。冯融为了融合汉俚,成就大业,便派人登门为冯宝求亲,冼家欣然同意。
冼夫人嫁给冯宝之后,“每共宝参决辞讼”[7],与丈夫共同治理高凉郡。同时,以俚帅的身份“诫约本宗,使从民礼”[8] ; “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9]。她的长兄冼挺任南梁州(今广东阳春市西南)刺史,恃自己家族势力强大,多次侵扰周边郡县。她一再规谏劝导,要他改恶从善,使他的行动有很大改变,人民的怨恨情绪得到平息。她还设立教馆,聘请教师,促使族人及其他土著民族接受汉文化,教育和约束族人遵从汉人的礼仪。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八月,侯景之乱爆发。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陈霸先在陈氏族人的支持下起兵平叛。高州(当时州治在今广东阳江)刺史李迁仕暗通侯景,派手下杜平虏带兵到赣石(今江西雩都县)的鱼梁修筑城堡,截住陈霸先的人马,两军一时相持不下。李迁仕深知冯冼家族的威望与实力,于是派人到高凉衙署请冯宝前来商议军机要事,企图将冯宝扣押起来作为人质,逼使他和自己一起造反。冼夫人支持陈霸先平叛,因此阻止冯宝前去,接着又以替冯宝谢罪为由,亲自带领千余人挑着礼物,内藏兵器,直奔高州。李迁仕见来人都是挑夫,便命人拔栅开城,让冼夫人进来。冼夫人出其不意发动袭击,李迁仕败走宁都,后为陈霸先所擒杀。冼夫人乘胜领兵前往赣石与陈霸先会师,陈霸先见俚人中竞有一位这样有胆有识的奇女子,十分惊讶,深为敬佩。
陈霸先讨平侯景之乱后,经过一段时期的曲折斗争,废掉梁敬帝,自立为帝,国号陈,建元永定。广州刺史萧勃起兵反叛,岭南各州郡纷纷发生骚乱。永定二年(558年),冯宝病逝,冼夫人以俚帅身分,号令附近各州县的俚人讨伐萧勃。不久萧勃战败,冼夫人派年仅9岁的儿子冯仆率领各溪垌酋长到丹阳朝见陈霸先,表示归附陈朝。陈霸先即任命冯仆做阳春郡太守。冯仆年幼,冼夫人便辅助他治理阳春郡,把阳春郡治理得富裕昌盛。
太建元年(569年),陈宣帝即位,他对广州刺史欧阳纥心存顾忌,决定将欧阳纥调到京城任职,以便控制。欧阳纥不服,准备反叛。他深知冼夫人在岭南的影响和威望,便效仿当年李迁仕召见冯宝,于太建二年(570年)派一得力心腹到了阳春,以广州刺史、都督十几州军事之名义,将冼夫人之子冯仆召去,将他作为人质,胁迫冼夫人参与造反。冼夫人得到禀报,义正辞严地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10]于是,马上发兵保卫高凉边境。陈宣帝得知欧阳纥起兵,立即派章昭达率军前去讨伐。在冼夫人的配合和帮助下,章昭达迅速进兵始兴。欧阳纥万分惊慌,仓皇迎战,结果被打得大败,欧阳纥本人也被活捉,送到京城处死。冼夫人从狱中救出冯仆。陈朝还派使节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赠送绣幰油络驷马安车一乘,鼓吹一部,并且赐予指挥军队的旗帜、符节,其出行时的仪仗和刺史出巡一模一样。冯仆也被封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郡(郡治在今广东化州城)太守。
三、兵戎相见
6世纪下半叶,中国历史出现“久分必合”的大趋势。杨坚顺应这个大趋势,于581年从北周静帝手中夺过政权,建立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大军攻入建康,陈后主降隋,陈朝宣告灭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11]
隋文帝杨坚随即派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南。韦洸到岭南见形势复杂严峻,不敢轻易进兵。这时候,晋王杨广让陈后主写信给冼夫人,告诉她陈朝已经灭亡,请她归附隋朝,并将当初夫人献给陈霸先的扶南国犀角宝杖以及兵符作为证物。冼夫人见犀角宝杖,失声痛哭,然后毅然决定归隋,派孙子冯魂带领军队迎接韦洸进入广州。至此,中国结束了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归于统一。为表彰冼夫人对国家统一的贡献,隋文帝册封冼夫人为宋康郡(今阳西和电白东部)夫人,冯魂也因功被表彰为仪同三司。
然而,时任西衡州刺史的陈佛智不愿归隋。开皇十年(590年),朝廷在岭南推行一系列新措施,触动了当地豪酋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广州俚帅王仲宣起兵叛隋,陈佛智响应。王仲宣率部包围广州兼扼守衡岭,阻截救援隋军。广州总管韦光出战,被流矢射毙。副将慕容三藏固守广州月余,已到矢尽粮绝地步。冼夫人立即派孙子冯暄带兵援救广州,讨伐王仲宣。冯暄刚出罗定,便碰上陈佛智军队拦住去路。冯暄囿于冯陈两家交情,自己与陈佛智又是好友,迟迟不肯出战。冼夫人闻报大怒,立即阵前易帅,将冯暄囚于州狱,令年方十八岁的孙子冯盎挂帅出征。
冯盎初露锋芒,迅速出击,两军对垒,大显神威,陈佛智兵败被杀,其子陈龙树逃往安州投靠宁猛力。
冯盎乘胜进军广州,与隋使裴矩、隋将鹿愿会合,前后夹攻王仲宣。王仲宣大败。苍梧、梁化、籐州等地的土著首领皆来参谒,冼夫人令归统率其部落,岭南重新归于平定。裴矩巡抚岭南诸州,冼夫人虽已年近七旬,仍亲自披上战甲,骑着高头大马,打着锦伞,率领骑兵,卫护裴矩。隋文帝对冼夫人十分赞赏,即册封为谯国夫人,并以宋康邑回授冯仆的妻子冼氏;设置谯国夫人幕府,配备长史以下的官吏,给予印章,授权她调拨各部落和六州兵马,若有紧急军情可自行决定应对。并拜冯盎为高州刺史,赦免冯暄出狱,拜为罗州刺史: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
当冯陈两家血战沙场之时,宁猛力在安州(今钦州)凭险自固。他摆出“蛮夷酋长”的架势,自称与陈后主同日而生,貌有贵相,理当代为天子,不肯归隋。陈龙树逃到安州,希望与宁氏家族联合抗隋。然而宁猛力口里说说还可以,心里知道隋朝不好惹,故此实际上并无行动。隋文帝杨坚看到这种情况,便下诏桂州总管令狐熙亲往安抚。令狐熙得悉宁猛力的母亲有病,特意差人送药医治,以示关怀。宁猛力心悦诚服,纳土归附。宁猛力病逝后,其子宁长真率兵协助隋朝征讨林邑及辽东,一同前往的还有冯盎。战事结束后,隋炀帝授宁长真安抚大使,授冯盎武卫大将军。
四、辉煌过后
隋末,群雄割据,冯盎回岭南聚集各部落酋长,守土防乱。番禺高法澄、新兴洗宝彻等趁乱割据,冯盎率兵讨伐。对阵时,冯盎解胄大声说:“若等识我耶?”对方见是冯盎,大惊失色,放下武器,袒胸露背,下跪投降,各地闻风归附。这时,冯盎已拥有二十州,领地数千里。手下有个谋士认为他的势力已经超过当年的赵陀,怂恿他自称南粤王,冯盎严词拒绝:“吾居越五世矣,牧伯唯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12]
武德四年(621年),唐将李靖率兵南下,冯盎派遣儿子智戴前往桂林迎接,表示归唐。与此同时,宁长真与陈龙树也一起归唐。在唐代,岭南三大家族分别创造了自己最辉煌的历史,而辉煌过后都是黯淡。
冯盎管辖高、罗、春、白、崖、占、林、振等八州(包括今广东西部、海南及广西部分地区),授上柱国高罗总管,后又封为吴国公,继又改封越国公、耿国公,声势显赫,不免引起猜忌。唐太宗曾听信谗言,令右武卫将军蔺谟率江、淮之兵讨伐,魏征谏曰:“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13]太宗收回成命,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安抚。冯盎为了取信朝廷,每年遣儿子智戴入朝作为人质。贞观二十年(646年),冯盎去世,其子智戣继任高州刺史,智戴继任恩州刺史,智玳继任潘州刺史,冯家风光依旧。然而好景不长,到了长寿三年(694年),智玳之子、潘州刺史冯君衡因“矫诬”之罪遭到斩首抄家,儿女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虏入宫中。其中儿子冯元一被宦官高延福收养,当了太监,改姓名为高力士,后因帮助唐玄宗剪除韦氏和太平公主而权倾一时,知名度甚至超过冯盎。不过他既然已经改性高,在世人的眼里便跟冯家再无关系了。值得一提的倒是高力士的姐姐冯媛,她自幼善诗文,枕畔有诗集,出门书为友,元一称她为“诗姐”,母亲麦氏称她为“诗奴”。冯媛入宫后,唐中宗李显见她面目清秀,知书达礼,举止大方,便想封她为才人。冯媛深感人生如梦,谢绝了封赠,乞求终身为尼,结果如愿以偿。此后,她长居感业寺,青灯为伴,诗书为友,濡毫戏墨,著有《良德闺媛诗集》一卷,是岭南第一位女诗人。可惜她的作品大部分散佚,只在《唐诗纪事》中存其事迹。
宁长真被封为钦州都督,其子宁道务先后任龙州、爱州和郁林州牧。永昌元年(689年),该家族的宁悌原中进士。他不仅是乌武僚的第一位进士,也是岭南土著民族的第一位进士,因而名震朝野。武则天时授职校书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谏议大夫。睿宗景云元年(710年),西城、隆昌二公主入道,睿宗欲为之造观。宁悌原以先朝为鉴,上书力谏。睿宗暂时将此事搁浅,延至翌年三月,又以“公私无损”为由,复于“别处创造”,由宰相窦怀贞亲自督工,时人嘲之曰:“昔为皇后阿爹,今为公主邑司。”[14]景云二年(711年),睿宗命太子李隆基监国,代行部分皇帝职权,同时任命宁悌原为太子冼马。在此期间,他上书李隆基论斜封官之弊,颇得李隆基欣赏。玄宗开元八年,宁悌原兼修大唐国史。一日,玄宗取所修国史来看,见直书太宗隐、巢事,便说:“白马求卿,黄金赎罪,卿以为何如?”悌原叩首道:“周公诛管蔡,季友鸩叔牙,虽太宗不得已之诛,亦隐、巢有以自取尔。”[15]结果,悌原罢官回家,开元十六年(728年)逝世于原籍钦江县。肃宗即位后,嘉其为官正直,乃诏发岭南五府兵给办丧事,葬在大墓山,隆重一时;并立祠于上蒙村,嗣后钦州、灵山皆建起宁谏议庙,供人们凭吊。他幼年时喜在狼济山读书,狼济山以其而名于世。他还钟爱习马,习马之处后称为驾马岭。
陈龙树归唐后,先被敕封为钦州刺史,不久调到新设置南扶州(今信宜)任刺史。武德七年(624年),南扶州僚人作乱,他控制不住,只得回老家泷州借寓。朝廷将他远调安州(今四川安县)任刺史,另派南尹州(今贵港)都护李光度、高州总管冯盎率兵征剿。冯盎率兵二万进剿,僚民摄于其威名,不敢迎战,据险坚守,冯盎上阵,连发七箭,击毙七人,僚民大惊而溃。陈龙树后任南州(今重庆纂江)、施州(今湖北恩施)刺史,卒于永徽年间,封鄱阳开国男。其子陈普光任永宁(今广东罗定西南)县令、泷州刺史,另一儿子陈集原官至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授“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爵位,陈氏家族声望与势力达到顶峰。圣历二年(699年),陈普光对泷州龙龛岩道场进行重修,由陈集原作《龙龛道场铭并序》镌刻于岩洞北壁。铭中除了描述当地佛教盛况、弘扬佛教思想之外,还反思了陈氏家族与朝廷多次兵戎相见的经历,盛赞武则天“御绀殿以抚十方,动金轮以光八表,弘护大乘,绍隆正教。覆载之恩,均黔黎于赤子;云雨之施,等润泽于苍昊”[16]。透过这些颂词,可以感受到当时南江流域的升平景象与盛世面貌。可惜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开元十六年(728年),风云突变,时任泷州刺史的陈行范反唐,攻占周边四十余城。朝廷派骠骑大将军杨思朂率十万大军围剿,杀陈行范及僚汉百姓六万多人。泷州陈氏家族的显赫,也成为过眼云烟。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章呢?????????
在线时间 小时
吾等梁姓从中原汇入广东珠玑港迁图而至今罗定素龙三达祠已有700多年
在线时间 小时
哈哈,俺姓吴的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果断挤进前十
在线时间 小时
有人看到我的脚尾趾说我是中原人,哈哈
看你头像好似北京人涡
在线时间 小时
吴爱国 发表于
看你头像好似北京人涡
看头像看得出是北京人?厉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人爱喝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