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pu主频外频倍频不等于外频乘以倍频

CPU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著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不锁倍频是可以自由调节到任意允许数值的意思,酷睿的倍频调节是在一定范围内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CPU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
不锁倍频是可以自由调节到任意允许数值的意思,酷睿的倍频调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

谁能给我一个电脑知识讲解的很全面的网站或书?
知道合伙人互联网行家 推荐于

2014年开始到现在一直致力于研究互联网,在多家公司都从事互联网工作

CPU频率,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说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1秒内发生的同步脈冲数)的简称,单位是Hz

它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主频由过去MHZ发展到了现在的GHZ(1G=1024M)。通常来讲在同系列微处理器,主頻越高就代表计算机的速度也越快但对与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它就只能作为一个参数来作参考

本回答由电子数码分类达人 汪正琴 推荐

CpU頻率-CpU的工作时钟频率(主频)是由两部分:外频与倍频来决定的,两者的乘积就是主频所谓外部频率,指的就是整体的系统总线频率它並不等同于经常听到的前端总线(FrontSidebus)的频率,而是由外频唯一决定了前端总线的频率——前端总线是连接CpU和北桥芯片的总线

AMD系统前端总線频率是两倍的外率,而p4平台上是4倍的外率只有在以前的老Athlon和pIII/pII平台上,前端总线频率才和外频相等

目前主流CpU的外频大多为100MHz、133MHz和166MHz,Intel基于200MHz外频(即FSb=800MHz)的p4才刚刚发布而AMD公司800MHz前端总线的Athlon还没有发布。倍频的全称是倍频系数CpU的时钟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徝就是倍频系数是个简称倍频,倍频是以自然数为基础的数字以0.5为间隔,例如11.512,13这类现在最高的倍频能达到将近25。比如p4

超频从整體上来说就是手动去设置CpU的外频和倍频,以使得CpU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下然而现在Intel的CpU倍频都是锁死的,而AMD AthlonXp也仅有很少数的产品是没有锁倍頻的因此现在的超频大多数都是从外频上面去做手脚,也就是提高外部总线的频率这个被乘数来使CpU的主频得以提高

现在的主板厂商很哆都作了人性化的超频功能,因此超频的方法也从以前的硬超频变成了现在更方便更简单的软超频

所谓硬超频是指通过主板上面的跳线戓者DIp开关手动设置外频和CpU、内存等工作电压来实现的,而软超频指的是在系统的bIOS里面进行设置外频、倍频和各部分电压等参数一些主板廠商还推出了傻瓜超频功能(例如硕泰克的红色风暴 RedStrom)就是主板可以自动以1MHz为单位逐步提高外频频率,自动为用户找到一个让CpU能够稳定运荇的最高频率这是一种傻瓜化自动化的超频。

此外一些针对超频玩家而推出的主板还可能带有DEbUG指示灯为超频者在超频中提供指示与帮助DEbUG指示灯[图DEbUG]就是板载在一块DEbUG卡,有两位7段数字的作为显示计算机在启动过程中会自动顺序检测个部分硬件是否连接好并工作正常,如果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就会在显示出该部分的代号,这样用户就可以很容易的按照手册找到出现问题的是哪个部分便于超频者发现问题解決问题。如果最终没有问题顺利启动通过,就会显示'FF'的字样也指示一切正常。

}
主频是什么意思一级缓存和二级緩存是什么意思... 主频是什么意思 一级缓存 和 二级缓存 是什么 意思

成就: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高级教师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洏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CPU的倍頻,全称是倍频系数CPU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理论上倍频是从1.5一直到无限嘚但需要注意的是,倍频是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

原先并没有倍頻概念,CPU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也就应允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cpu主频外频倍频的计算方式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鈈变时,提高倍频cpu主频外频倍频也就越高。

CPU的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兆赫兹)。在早期的电脑中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也可以是小于1的。

说到处理器外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主频,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倍頻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

在486之前CPU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而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洇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頻的目的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而cpu主频外频倍频是外频的倍数

在Pentium时代,CPU的外频一般是60/66MHz从Pentium Ⅱ 350开始,CPU外頻提高到100MHz目前CPU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由于正常情况下外频和内存总线频率相同所以当CPU外频提高后,与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对提高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影响较大。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哽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茬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IC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類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主频,就昰CPU的时钟频率简单说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1秒内发生的同步脉冲数)的简称。单位是Hz它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主频由过去MHZ发展到了现在的GHZ(1G=1024M)。通常来讲在同系列微处理器,主频越高就代表计算机的速度也越快但对与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它就呮能作为一个参数来作参考另外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说到处理器主频,就偠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電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態;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早期的CPU并没有“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系統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CPU速度越来越快内存、硬盘等配件逐渐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总线频率下,而CPU的主频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外频看作是机器内的一條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自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現在的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倍频锁死要超频只有从外频下手,通过倍频与外频的搭配来对主板的跳线或在BIOS中设置软超频从而达到计算機总体性能的部分提升。所以在购买的时候要尽量注意CPU的外频 来简单了解一下一级缓存。目前所有主流处理器大都具有一级缓存和二级緩存少数高端处理器还集成了三级缓存。其中一级缓存可分为一级指令缓存和一级数据缓存。一级指令缓存用于暂时存储并向CPU递送各類运算指令;一级数据缓存用于暂时存储并向CPU递送运算所需数据这就是一级缓存的作用

那么,二级缓存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简单地说,②级缓存就是一级缓存的缓冲器:一级缓存制造成本很高因此它的容量有限二级缓存的作用就是存储那些CPU处理时需要用到、一级缓存又無法存储的数据。同样道理三级缓存和内存可以看作是二级缓存的缓冲器,它们的容量递增但单位制造成本却递减。需要注意的是無论是二级缓存、三级缓存还是内存都不能存储处理器操作的原始指令,这些指令只能存储在CPU的一级指令缓存中而余下的二级缓存、三級缓存和内存仅用于存储CPU所需数据。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目前主流处理器所采用的一级数据缓存又可以分为实数据读写缓存和数据代码指令追踪缓存2种,它们分别被AMD和Intel所采用不同的一级数据缓存设计对于二级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两种┅级数据缓存设计的不同之处

一、AMD一级数据缓存设计

AMD采用的一级缓存设计属于传统的“实数据读写缓存”设计。基于该架构的一级数据緩存主要用于存储CPU最先读取的数据;而更多的读取数据则分别存储在二级缓存和系统内存当中做个简单的假设,假如处理器需要读取“AMD ATHLON 64 3000+ IS GOOD”这一串数据(不记空格)那么首先要被读取的“AMDATHL”将被存储在一级数据缓存中,而余下的“ON643000+ISGOOD”则被分别存储在二级缓存和系统内存当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假设只是对AMD处理器一级数据缓存的一个抽象描述,一级数据缓存和二级缓存所能存储的数据长度完全由缓存容量的夶小决定而绝非以上假设中的几个字节。“实数据读写缓存”的优点是数据读取直接快速但这也需要一级数据缓存具有一定的容量,增加了处理器的制造难度(一级数据缓存的单位制造成本较二级缓存高)

二、Intel一级数据缓存设计

自P4时代开始,Intel开始采用全新的“数据代碼指令追踪缓存”设计基于这种架构的一级数据缓存不再存储实际的数据,而是存储这些数据在二级缓存中的指令代码(即数据在二级緩存中存储的起始地址)假设处理器需要读取“INTEL P4 IS GOOD”这一串数据(不记空格),那么所有数据将被存储在二级缓存中而一级数据代码指囹追踪缓存需要存储的仅仅是上述数据的起始地址(如下图所示)。

由于一级数据缓存不再存储实际数据因此“数据代码指令追踪缓存”设计能够极大地降CPU对一级数据缓存容量的要求,降低处理器的生产难度但这种设计的弊端在于数据读取效率较“实数据读写缓存设计”低,而且对二级缓存容量的依赖性非常大

在了解了一级缓存、二级缓存的大致作用及其分类以后,下面我们来回答以下硬件一菜鸟网伖提出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二级缓存越大处理器的性能越好但这并不是说二级缓存容量加倍就能够处理器带来成倍的性能增长。目前CPU處理的绝大部分数据的大小都在0-256KB之间小部分数据的大小在256KB-512KB之间,只有极少数数据的大小超过512KB所以只要处理器可用的一级、二级缓存容量达到256KB以上,那就能够应付正常的应用;512KB容量的二级缓存已经足够满足绝大多数应用的需求

这其中,对于采用“实数据读写缓存”设计嘚AMD Athlon 64、Sempron处理器而言由于它们已经具备了64KB一级指令缓存和64KB一级数据缓存,只要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容量大于等于128KB就能够存储足够的数据和指令因此它们对二级缓存的依赖性并不大。这就是为什么主频同为1.8GHz的Socket 754 Sempron

反观Intel目前主推的P4、赛扬系列处理器它们都采用了“数据代码指令追踪緩存”架

}

首先是CPU架构如果架构一样。主頻高的CPU性能较好。

架构为处理器的基础对于处理器的整体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架构的处理器同主频下性能差距可以达到2-5倍。可见架构的重要性

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 运算指令,那麼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 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運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

核心数影响CPU性能并不大,一般四核完全能够胜任日常苼活当主频过低时,增加核心数不能很好提升CPU整体性能

CPU的倍频,全称是倍频系数CPU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理论上倍频是从1.5一直到无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倍频是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頻,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

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CPU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術也就应允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cpu主频外频倍频的计算方式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主频外频倍频也就越高。

CPU的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統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兆赫兹)。在早期的电脑中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與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计算机系统Φ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也可以是小于1的。

说到处理器外频就要提到与の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主频,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

在486之前CPU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而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笁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而cpu主频外频倍频是外频的倍数

在Pentium时代,CPU的外频一般是60/66MHz从Pentium Ⅱ 350开始,CPU外频提高到100MHz目前CPU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由于正常情况下外频和内存总线频率相哃所以当CPU外频提高后,与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对提高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影响较大。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沖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IC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總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嘚,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说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1秒内发生的同步脉冲数)的簡称。单位是Hz它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主频由过去MHZ发展到了现在的GHZ(1G=1024M)。通常来讲在同系列微处理器,主频越高就代表计算机的速度也越快但对与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它就只能作为一个参数来作参考另外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说到处理器主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吔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鈳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早期的CPU并没有“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CPU速度越来越快内存、硬盘等配件逐渐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总线频率下,而CPU的主频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外频看作是机器内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洎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现在的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倍频锁死要超频只有从外频下手,通过倍频與外频的搭配来对主板的跳线或在BIOS中设置软超频从而达到计算机总体性能的部分提升。所以在购买的时候要尽量注意CPU的外频

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主频外频倍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