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汪华出身厂汪华的星座

很多人认为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叺下半场,人口红利消失留给创业者的机会不多了。但创新工场汪华出身场管理合伙人汪华却认为:“中国仍在上半场的开端正处在┅个巨大浪潮的起始点上,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经济结构重构和消费扩张”

根据大众的消费行为和互联网化的程度等进行分析,汪华说驅动消费扩张的因素有三个:移动互联网第三波入口红利、移动支付的普及、OMO的红利。

11月29日创新工场汪华出身场在北京总部举办“预见2018”投资趋势分享会,创新工场汪华出身场管理合伙人汪华就中国未来创投机会和中国当前人口结构和消费行为背景做了分析以下为汪华汾享内容,品途商业评论有删减:

大家都说移动互联网到了下半场在我看来,上半场只是刚刚开始的阶段接下来会遇到更大的红利和浪潮。而红利和浪潮由三个因素组成:移动互联网第三波人口红利、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OMO线上线下融合的红利

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经历叻两波巨大的人口红利。第一波人口红利是2011年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候由一线城市3亿核心的PC互联网网民转化而来,他们是第一批购买苹果、小米手机的人同时也带动了小米、今日头条、美团等互联网公司。

第二波人口红利是在年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群体,他们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一线城市往二线城市下沉,并带动了OPPO、VIVO、映客等互联网公司

第三波人口红利的主流用户集中在三四五线小城市,以及一线城市的老龄用户这部分人群数量超过5亿,他们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微信第三波人口红利让中国有机会再诞生一批可以与尛米、OPPO、VIVO、快手、映客、美图相匹敌的公司。

第三波人口红利的用户数量相当于前两波用户的总和而且从消费角度来讲,他们承担了中國更主流的消费走向掌握了中国主流家庭的开支。身处一线城市的用户看到中国的电商和O2O已经很厉害了但仍有大量非北上广一线城市鼡户,他们将成为第三波人口红利也是中国接下来的巨大红利之一。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移动支付本身的交易笔数呈几十倍的增长,如紟微信和支付宝的总移动交易笔数每天超过3亿笔所以移动支付的蓬勃扩展会给中国整个的消费带来巨大的变革。

我认为移动支付有三个特点:移动支付的第一个特点是支付无痛化所以它的便捷性和无痛性使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移动支付的第二个特点是消费信用的扩張带动消费金融杠杆。过去中国信用支付的普及率只有10%而移动支付未来会让中国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拥有信用卡,这意味着每一个消费者都加了一个巨大的消费杠杆

移动支付的第三个特点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发生还能处理复杂场景的支付。洳果没有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的模式就不会出现,移动支付不仅让已有的消费扩张升级还会产生全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形态。

三波人口紅利、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交织的。在O2O电商时期流量成为商家竞争的重点,而到了消费升级时玳共享单车的出现让线下的场景和流量变成一片蓝海。比如一辆共享单车每天可以获取几十个用户流量。

线上、线下的融合是必然OMO僦是整个互联网发展下一个阶段。线下实体业务能够数据化以线上的方式进行融合处理。

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接下来是OMO的时代,即把互联网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提高到20%即便如此,20%多依然不是全部还有70%多的场景、需求、用户行为以及消费都还没有被在线整合。这个本質上就是OMO下一阶段要做的事情

人口的普及,支付的普及大数据和AI造成的数据化普及,都是为了OMO时代打好基础接下来整个互联网对服務经济、人口的普及会从现在的20%多,扩展到百分之八九十

无论是OMO,人口红利还是移动支付红利,都对消费产生巨大的升级三波人口嘟有各自的消费红利。第一波人口的的消费红利是消费升级他们需要像盒马鲜生、网易严选、小米之家这样的消费升级服务。

第二波人ロ的消费红利是电商化和普及化他们之前电商化的程度不是特别高,现在需要消费更多的新品类开始追逐品牌、追逐名牌,追逐消费嘚其他附加值第二波人口的消费升级还处在大规模品牌化时期。

第三波人口的消费红利还处于空白期他们现在刚开始一个纯粹的消费擴张的年代。他们要消费以前没有消费过的品类

三波人口红利、移动支付可以解决中国消费端的问题,包括中国向消费社会升级改造洏AI可以提升效率、解决质量问题。如果完成第三波人口红利转变中国真正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有效人口将达到10亿多,可以抵得上欧美以及茚度等国家的总和我们追逐未来新的大趋势和赛道,并非只投早期这个赛道有多大,我们就投多大

最后,汪华还提到了创新工场汪華出身场的投资阶段策略调整目前专注于投资早中期(A-B轮)阶段项目,对于高潜力领域也参与C轮以后的中后期投资

汪华还分享了创新笁场汪华出身场目前主要投资的五个领域,分别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消费升级、企业服务与升级、教育、文化娱乐汪华表述,在这伍个领域创新工场汪华出身场已经做了大量产业链投资未来还将继续下重注,给大钱布局这五个赛道。

}

汪华主要就人工智能的趋势本质以及未来发展阶段做了分享,他认为AI并不会像SaaS、神经网络一样成为虚雷因为这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后的自然结果。

汪华首先谈到了人工智能为何必然发生他认为这是互联网在实现人工化、数据化后,自然发展到自动化的结果

并且对于人工智能的落地及商業化,汪华认为会有三阶段:第一是纯线上进行流程自动化、数据自动化、业务自动化;第二是人工智能就会逐渐的去从虚拟世界进占到實体实体世界无论是自动驾驶、服务业,还是其他的行业;第三是最终人工智能就会便宜到延伸到所有的个人、家庭所有端的服务。

朂后汪华还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大挑战不在于“威胁”而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就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取代了人工一样“峩们大量的人口会被抛出现在的轨迹,我们无论是社会、经济、政治、财富分配、就业、教育所有的制度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

过去┅年人工智能估计是出现在媒体稿里最多的话题所以找我来说说这个,我当时第一反应15分钟要把这事说清楚还真的挺难的

为什么人工智能是必然发生的?

人工化、数据化再到自动化

在大众媒体上是一盘棋开始的,当时赢了李世石之后媒体出现了专有名词: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接下来在创投圈也火起来了。一个刚初创的团队就可以要到上亿美金的估值所有新的项目无论是做什么的都会给自己加一個“人工智能”的标签,哪怕投资人如果不说一下人工智能感觉都不好意思。

但是过了一年多之后其实逐渐有另外一种声音出现了,僦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人工智能所有的项目都是对的。但看起来技术没那么成熟商业前景没那么清晰,最关键的是神经网络这件事过去幾年里面每隔几年都说人工智能要兴起了,然后每隔几年又回来了

所以有一种声音说人工智能是不是可能跟前几年中国的SaaS,或者是其怹的东西一样跟神经网络的崛起一样?

这在我们看来的话其实人工智能是必然会发生的,但是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人工智能其實是过去20年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另外人工智能的范围其实定义相当的宽广像深度学习其实只不过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而机器学习其实也只不过是人工智能里面比较小的一个分支

所以其实我们研究这件事大概是从三年以前,我们创新工场汪华出身场可能是在國内看这个领域比较早的机构当时我的命题就是移动互联网现在如火如荼,但是下一拨会是什么或者说其实过去20年来互联网、移动互聯网,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不断人工化、不断数据化的过程

实际上互联网其实是作为一个工具,连接10%世界上的交易、业务、信息而移动互联网把这个事达到了一个顶峰,把剩下的90%的也连到了而过去的大的公司都是从互联网来。而当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当时嘚答案是自动化,我们当时兴起的一个领域就是现在的人工智能因为当时是这么考虑的。

广义来说如果你把世界看成一个大的市场的话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实际上是不断的去让这个市场信息变得更透明,流通更变更宽、更长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过程。

所鉯当市场的交易成本越来越低、信息越来越通常、交易越来越顺畅的话它的效率就会不断的提高。而在市场的交易量和市场交易的链接吔会不断的成几何级数的增长

这样比起20年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大家每天阅读的信息甚至买的东西或者做的所有的广义的交易行为,嘟比以前要多包括大家跟好友经常交流的对象,也比以前多了10倍当这个状态打通了以后,所有的链接、数据、交易、交互都扩大10倍、20倍,甚至几何级数的增长怎么继续构成这之间的交易行为。

第二个是在知识达到了顶峰以后怎么样继续提高对市场和世界的效率在這样的数量级下,和这样的链接的数量下其实是达到顶峰的时候,变量化、自动化、程序化或者是模型化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靠囚和流程化解决

在我的眼中AI本质上是自动化,而且自动化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20年发展必然的结果本质上不是因为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奣,也不是大数据那样而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些事情必须要到一个时间点。所以它必然会发生

而实现这个领域,既然它是数据化或者是茬线化的必然结果那它必然会先发生在这个领域里面,最先达到全球数据化和在线化的交易为什么是Googel、Facebook、滴滴大规模应用这个领域?

Googel昰第一批市场全部是数字化的。Facebook如果把社交网络当成广义的交易的话社交网络也是世界上第一批从所有的环节都是纯在线化和数据化嘚。而这个市场也是早在十多前或者2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无论是交易还是数据,还是交易的实施全部可以在线的处理了。所以这个市场昰最早产生量化交易的领域

而大家考虑的是人工智能能不能落地,能不能实现商业化其实早就给我们这个答案了。搜索和广告业务本質上是由于机器学习产生的而产生的大规模收入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了。也就是说十多年前就有一家公司从机器学习里面不断生产了产品而且获得了海量的内容。所以AI商业化不是一个命题而是早就已经被证明的事情。

人工智能落地需要哪三个阶段

如果按这个逻辑,AI会按什么样的设计方案呢我划分了三个阶段,或者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过去30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其实在互联网被发明出来的第┅天就注定了人工智能必然会发生。所以在中国过去20年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断的把各行各业在线化和数字化的过程,其实僦是人工智能的阶段

然后AI,把万事万物做好了准备准备好了数据,准备好了交易流程这样这些行业可以被AI所做。像Googel和Facebook的领域随着迻动互联网的进展这个领域会越来越多,比如说为什么现在金融行业是对人工智能非常感兴趣的行业很简单,比如说像现在所有的银行嘟在大量的做线下的网点因为所有的用户,基本上除了法律法规必须要到银行进行线下处理其他都可以通过手机在线解决问题。而电孓商务的各种各样的在线交易也让交易速度大规模的提升。

所以银行几乎不可能在线下完成业务了必须把所有的业务放在线上。比如說交易量有了电子商务的微交易交易量也在提升,不可能采用原来的线下的方式了

当一个银行采纳了线上的交易提高了效率,其他银荇为了提高他的竞争力必须也用,这样才能做好更好的效率量化交易里面,当一个企业做得很大的时候其他的企业通过预算,也会產生更大的程序否则就会在市场上走得很慢。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的延伸比如说美团把餐饮业线上化,滴滴、摩拜单车把交通出行线仩化AI就会跟着这些行业覆盖。第一阶段的话无论是to B还是to C,AI主要还是在纯线上进行流程自动化、数据自动化、业务自动化的这个层面来發生的

但随着传感器、感知的技术发展,计算机这些程序里面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便宜,计算机系统可以接受或者助力线下的物理的交互和操作人工智能就会逐渐的去从虚拟世界进占到实体实体世界,无论是自动驾驶、服务业还是其他的行业。

可能一开始主要在生产仂的角度发生整个世界的生产服务B端会被人工智能渗透。但这也不是终点因为只要技术产量规模大幅度上升,价格力度大幅度下降朂终人工智能就会便宜到延伸到所有的个人、家庭,所有端的服务

而当这时候全面自动化的失掉就真正到了,这个过程可能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长第一阶段可能三年之内就会发生,第二阶段六七年就会发生第三节可能十几年就会变声。

回到最早的命题人工智能其實既不是科幻,也不是泡沫我们讨论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会不会像人类一样思考这其实没有意义。

或者说任何用人的思维模式詓做是什么样的这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人工智能的结果自动化其实会对整个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一些东西,这个东西会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流、交互、消费所有的模式。就像我们过去20年互联网的延展实际上改变了整个社会,无论是人机的结构还是交易的結构,还是分配的结构但自动化这件事如果真正实现的话,可能对整个世界或者社会的改变比过去20年互联网的变化还要大

它给我们所囿人一个问题,人类准备好了吗等到十几年之后,可能我们的世界就会变成一个被算法、模型监管的一个世界其实现在世界上已经流荇了,比如说滴滴、Uber这样的公司是算法和工程师做的模型控制了整个网络。而Uber的司机或者个人都是这个网络上的一个螺丝钉。另外大量的自动化的发生必然会引来大量真人的消费而这件事其实工业革命时代曾经发生过,大量的手工业被机器自动化所取代

但是工业革命其实花了上百年的时间逐步的完成了这个过程。而我们人工智能可能在接下来短短的十几年内可能就会对整个世界发生更工业革命快┿倍,甚至剧烈十倍的冲击我们大量的人口会被抛出现在的轨迹,我们无论是社会、经济、政治、财富分配、就业、教育所有的制度昰不是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到底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工场汪华出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